第一篇: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范文模版)
田力普《求是》撰文: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国知网讯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日前在2011年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撰文《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全文如下: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建立的。1980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前身)正式成立。从此,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30年来,我国建立起既适应国情又符合现行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在立法等领域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乃至几百年走过的路程,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之路,建立了比较健全的、遍及全国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体系,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成果得到广泛有效运用,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制定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知识产权法制环境不断完善,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科技进步,增强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制定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单行法,颁布了19部行政法规,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截至2010年11月底,我国受理的国内申请人专利申请量已达到585.2万件,国内申请人专利授权量为331.9万件。对外发明专利申请大幅增长。2009年我国申请人的《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数量近8000件,是2004年的4.5倍,全球排名升至第五位。在2008年和2009年全球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布量排行榜中,华为公司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捷康公司通过主动应诉美国“337调查”并最终
胜诉,成功开拓了全球市场,迅速跃升为中国第一、全球行业第二的知名企业。通领集团以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为依托,积极应对美国竞争对手的专利诉讼,使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促进了市场环境的改善,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技术转化和经济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境外投资者的信心。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行政和司法“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有效地保护了中外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内外高新技术的转移与应用。2001年至2009年间,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共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2738件。2009年,全国地方法院共审结涉及知识产权侵权刑事案件3660件,有罪判决5832人。在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驾护航下,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第十二届专利金奖15项,从专利项目实施至2009年底,新增销售额1293亿元,新增利润168亿元。近年来,外国企业在我国的研发、技术转移与扩散活动日趋活跃。截至2010年11月底,国外申请人在华专利申请量102.7万件,授权量50.8万件。近10年来,国外在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超过20%,是全球平均水平的5倍。目前,在华各类外资研发机构总数达到1400多家,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70多家在中国落户。截至2010年7月底,中国已累计吸收外资1.05万亿美元,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显著提高,促进了知识产权文化环境改善,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电视、电台、网站、报纸等媒体构建的立体宣传网络,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持续不断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调查显示,接近60%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较5年前有所增加,61.4%的被调查者对盗版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近几年我国软件盗版率呈连续下降趋势,2009年软件全行业盗版率按折算价值计算由2005年的26%下降到12%。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正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这不仅极大地弘扬了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打下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形成了有利于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我国加入了《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知识产权领域几乎全部重要的国际条约,与主要国际组织和全球数十个国家的知识产权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积极开展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良好的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我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国际经贸关系和技术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针对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向我施压的动向,我们妥善应对、化解矛盾,抵御住了巨大的外部压力,避免了国际经贸领域的矛盾升级。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顺利通过了WTO知识产权理事会历年的审议,赢
得了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公正评价。知识产权工作的加强,为我国更深地融入国际社会、参与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
二、深入贯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正进入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时期,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励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已将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010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4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吸收和应用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力求突破更多关键技术、获得更多知识产权,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温家宝总理指出,世界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可以说,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二五”将是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实施的关键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只有取得更大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总体部署,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幅度提高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职务发明法规,探索改革外观设计制度。完善专利确权程序,缩短专利确权和纠纷的处理周期。修改完善《专利代理条例》,健全对外贸易和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转化、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增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能力。推动省级、市(地)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完善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协调运作的专利保护模式,有效降低维权成本。推进专利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大力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加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力度,建立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
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鼓励创新成果形成知识产权,优化专利资助政策。加强专利技术运用转化平台、专利产业化基地建设,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推动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机制。继续深化城市、园区、企业等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联合构筑专利联盟,支持企业进行专利海外布局。
提升专利审查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专利审查标准和审查管理政策。加强审查队伍和人员素质能力建设。建立更为高效、科学的审查业务运行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审查效率和审查质量。创设更为灵活、便捷和高效的审查方式。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审查业务国际合作。
加强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和服务。构建多层级、立体化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专利信息的广泛传播与有效利用。加快国家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到2015年,完成国家专利数据中心、5个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和47个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大力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培育一批专业化的专利信息服务企业。完善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制度,建立健全专利代理援助制度。
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大力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力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知识产权文化理念。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树立我国良好的知识产权国际形象。加强培训工作基础建设,积极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发展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大力开展知识产权社会培训。
开展全方位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巩固和发展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多、双边交流渠道;密切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援助。
展望未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任重道远,使命崇高而神圣,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再铸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新的辉煌,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方面: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稳步推进“特色种植业、水生蔬菜产业、畜禽产业、水产业、特色农业旅游”五大产业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进程。保障措施:
1、政策扶农,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2、项目强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3、科技兴农,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4、依法护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5、龙头壮农,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业方面:一是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实施项目工程,培植工业经济发展增长点;二是以骨干企业群为主核心,实施强体工程,抢占工业经济发展制高点;三是以村镇工业集中区为主载体,实施创业工程,打造工业经济发展闪光点。
个体私营经济:坚持能放则放,能宽则宽,能活则活的原则,防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十一五”期间,我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业绩,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的各项目标。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05亿,比上年增长16.4%;工业生产总值17.12亿元,完成“十一五”计划目标的180.2%,比2005年增长80.2%,平均年递增率12.5%。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末农业生产总值4.85亿元,平均年递增率5.5%,2010年末粮食总产量达到61834吨,亩产479公斤,林牧渔生产持续增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扩大四季鹅养殖,2010年四季鹅杨亮达80万只,加快发展肉鸡产业,年出栏500万只。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2010年末全镇工业生产总值12.27亿元,年递增11.2%。
第三篇:抓好目标管理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王建荣在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会议上要求 抓好目标管
理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月10日下午,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会议在市政大厦报告厅召开。市委副书记王建荣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崔朵主持会议。会议对2005全市党政机关目标考核工作和2006全市党政机关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进行了部署。
王建荣在讲话中指出,我市自2003年全面推行新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以来,运行良好,成效显著。尤其是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目标管理工作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总抓手,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新成就。
所有这些和我们实施科学完善的目标考核工作是分不开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研究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断推动我市目标管理和“三个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
王建荣强调,要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一要扎实搞好目标考核。各级各部门、市直各分口考核组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各项工作考实、考细、考准,真正考出成绩来,考出干劲来。二要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目标。突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围绕全市重大决策、重要工作任务来量化工作目标,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要不断创新考核奖励机制。加大对目标管理和“四强”竞赛考核奖惩力度,积极探索考核结果与干部能力考察和干部使用挂钩、与评先树优挂钩、与个人收入挂钩的政策体系,对优秀区(市)、部门、个人给予重奖。四要切实加大督查落实力度,推动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深入开展。
王建荣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对目标管理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摆上位置,列入重要日程,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要严格按照“两办”通知规定时限和程序完成各自承担的目标制定工作,确保目标制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要精心组织,持之
以恒,常抓不懈,不断把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引向深入,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国土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国土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调研材料
国土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明县”战略部署,国土资源部门紧紧围绕保障发展这一主题,认真把握“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定位,以“强农、兴工、激活三产”为核心,研究政策、强化管理,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契机,更加注重服务,更加注重效率、更加注重规范,把规划布局在“一区五园”的发展构架上,把工作着力在城镇化建设用地上,把力量凝聚在全县重点产业项目上,发散思维、鼎力攻关,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用地
保证。
一、对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明县”战略贯彻执行情况
加大“一区五园”土地规划布局管控,创造产业项目落地先决条件。
我们把园区作为管理和服务的重点,科学做好园区用地功能区域规划,畜牧产业园、林木产业园没有用地规划,产业项目难以依法落地。我们借助国家支持“两大平原”发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之机,对-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中期评估修改,把两个园区项目用地调整为允许建设区。我们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好增减挂政策,加大计划指标的争取力度,实现了规划管控和计划调节科学化,保证了致富工程、脱贫工程和保障工程“三大”工程对用地的需求。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城镇化用地提供土地支撑。
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好用足“两大平原”发展现代农业
综合配套改革土地政策。深入研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允许出让、租赁、入股以及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等政策内涵,加大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监管,杜绝集体土地商品房开发,杜绝小产权房现象的发生,为城镇化用地提供了规范的土地支撑。
二、落实促进经济稳增长65条措施情况
黑龙江省促进经济稳增长65条措施涉及我们基层局配合落实的项目有3项,分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矿产资源开发及集中供热热源项目、土地收储融资项目。
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目前已有2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即将批复资金准备实施,分别为双兴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永兴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6818万元,项目建设总规模公顷。现项目已经进入实施前的准备阶段,将于2015年4月份开始实施。
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我们把国家投资280万元的膨润土勘查项目由普查项目争取为详查项目,并加强了与省厅、与勘查主体省地质调查所的沟通联系,加快勘查进度,促进勘查工作早出成果,为膨润土开发奠定先期基础。加强收储机构建设。积极争取早日纳入国家级收储目录,为农发行办理土地融资业务奠定先期条件;与人民银行建立土地使用权抵押共同责任机制,加强对金融单位土地使用权抵押他项权利办理监管,防止土地资产流失。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培育规范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壮大地方财政实力。
我们建立了土地市场价格运行机制、土地内部会审政府集体决策的市场调控机制、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项目外埠推介机制,做好土地供应计划,把拟供应地块全部推向市场,不断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年初以来,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16宗,出让面
积公顷,成交价款13517万元。切实强化资源保护责任机制,坚守耕地红线。
为把耕地保护责任和制度落实到位,我们协同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和耕地保护责任离任审计制度,纳入县委政府绩效评价的考核体系,有效促进主体责任的落实;同时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全面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制度。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制定明水县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对已审批的设施农业用地逐一核准规范,违者必究。实行设施农业用地乡政府、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制。
加大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机制建设,构筑执法监察新格局。
我们积极推进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机制建设,以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机制建设的通知为载体,丰富内涵,把土地矿产执法、土地利用等相关业务内容全部融入其中,作为调整、规范、管理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行为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群众监督、齐抓共管的国土资源监管格局。国庆前夕我们开展了执法大检查行动,重点对-2014城乡建设用地及设施农用地开工建设和手续办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共检查项目用地99宗,对其中的23宗违法用地行为进行了立案处理,对已经查处到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及时进行补办用地审批手续。保证工作时效质效,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从组织开展。目前,全县12个乡镇99个行政村农村集体土地所在权证书全部发放到位,发证率为100%。10月正式开展农村宅基地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目前为止已完成8个乡镇65个村村庄地籍外业的权属调查及细部测量工作,完成45个村的内业建库工作,年末有望完成全部外业工作。
四、明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安排
2015年我们将以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结合全县发展目标和部门工作实际,坚持抓服务保发展、抓节约促转变、抓规范促和谐,进一步做好“两大平原”土地制度改革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国土资源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修改工作,争取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我县有限建设用地指标能够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为滨泉新城建设、“一区五园”建设和其他民生项目建设的顺利报批创造条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好增减挂政策,解决用地计划指标不足的问题,为产业项目提供用地保障。
二是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使存量土地得到高效利用;坚持挖潜力,挤存量,着力解决批而未供、批而未用土地问题;
加大招拍挂出让力度,通过市场化手段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三是进一步加大城镇低效土地再开发力度。重点做好城镇低效土地再开发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强化对再开发建设规模、布局、时序、结构的控制与指导。
四是进一步做好设施农用管理。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机制,积极引导设施农用地备案项目使用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的土地。
五是进一步做好对上争取工作。争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对项目区域治理区位条件优越的,符合高标项目建设规模及投资强度的,优先争取项目入库备案。同时加大两个已批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力度,计划建造农道桥6座、洞涵60座、抗旱井28眼、修筑田间道路54公里,修建水泥晾晒场地7平方米,建造防护林70000平方米。
第五篇: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残疾人事业申论范文: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当履行的义务。
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本系统发展规划,将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重点扶持。
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培育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要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和队伍建设,支持残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各级残联要秉持“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把温暖、快乐和方便送到残疾人心中。
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残疾人数量多、困难程度大,残疾人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残疾人总体状况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残疾人工作又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残疾人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必须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途径:把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为残疾人基本生活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放在各项任务的首位,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等制度安排,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明确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发展思路,大幅度增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强对重度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和残疾儿童的保障与服务;加强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提出实施残疾人预防的工作措施。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形成有利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放在重要的位置,对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加强残疾人组织、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等提出要求;明确政府、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各有关部门在规划实施中的责任,制定主要约束性指标评价体系,强化对规划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
1、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2、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3、康复国际第23届世界大会在苏格兰爱丁堡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将在27日的闭幕式上正式就任该组织主席。
4、《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已经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第20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5、王勇出席第五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时强调:切实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 努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是发展的动力。最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国家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残疾人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2013年9月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总书记两次出席残联组织的活动并且专门致贺信、发表讲话,对推进残疾人事业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特别是十八大报告关于“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要求,为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科学发展,树立大局意识
残联作为残疾人的代表组织,其历史使命是通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三大职能来实现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的目标。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处理好残疾人事业与国家大局的关系。
在大局面前,坚持跟进而不是掉队。我们正迎来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机遇期。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发展残疾人事业”,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未来20年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坚持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可贵的经济和政治环境。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自觉并善于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我们的工作,借助这个大背景推进我们的事业。中国残联“四代会”提出“团结和带领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奔赴小康”,“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正是体现了我们应有的政治诉求。
三是服从服务于大局,坚持跟进而不是超越。国家大局既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遵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即坚持跟进而不是超越。一味片面地强调要“优先”、“跨越式”地投入和发展,不仅在客观上难以实现,而且也违背残疾人事业发展内在规律。毕竟,残疾人自身素质的提高、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作为人和社会价值的真正实现,是一个需要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历史过程,应该还它一个正常发展态势。
毋庸置疑,残疾人工作必须依托政府而不能够完全“设计”成社团远离开政府,不能够完全地“ngo”(非政府)。首先因为政府具有管理属性。残疾人工作本质上是人的工作,残疾人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残疾人工作的广泛性,必须依托政府来协调诸多部门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纳入政府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必须体现政府对于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其次因为政府具有资源属性。政府是社会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开展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物力和财力的不断投入,残疾人作为特殊弱势困难群体对社会各种资源拥有不足,由此决定残疾人在注重效率的第一次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通过注重公平的第二次分配来取得生存保障。再次因为政府具有服务属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决定着我们的政府将逐步退出很多领域而进一步支持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wto规则更是要求各级政府由过去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又要求各级政府更加注重关心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但是,任何政府都是“有限”的和“非全能”的。相对而言,社会和民间力量才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残联组织定位于“亦官亦民”,正要求我们的工作在紧紧依托政府的同时,必须注意开发社会和民间的力量,始终坚持官民并重。
三、坚持转变作风,树立公仆意识
(一)从战略高度全面把握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前进方向
强化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地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宗旨意识。总书记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要以制定实施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政策措施为抓手,完善残疾人基本救助与社会福利制度框架。当前,尤其要从那些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兜住底、补短板、保基本、全覆盖的具体政策和制度抓起,从关乎残疾人小康进程的生活救助、扶贫解困、社会福利、权益维护、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文化发展、体育健身等具体实事抓起,从事关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残疾人家庭增加收入的实事抓起,从影响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全社会关爱残疾人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具体实事抓起,把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残疾人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树立残疾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支重要力量的残疾人观。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不断健全残疾人保障制度,推动全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同时解放和发展蕴含在广大残疾人中的社会生产力、增强和提升残疾人及残疾人组织社会活力,更充分地展示残疾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作用。
(二)帮助残疾人实现个人理想,也是中国梦的实现
1、带领残疾人把实现自身的梦想自觉地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实践之中。
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我们都要凝心聚力,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早日实现。中国梦,是包括8500多万残疾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没有残疾人这个群体的梦想成真,中国梦就不完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追求进步的不竭动力。残疾人只有把自己的人生梦想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真正成为时代和生活的强者。
2、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总书记提出,希望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是对广大残疾人提出的殷切希望,更是对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帮助残疾人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需要大力弘扬蕴含在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中的伟大精神。
总书记指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残疾人中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海迪那样的自强模范,他们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激励了全社会的奋发自立精神。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助残先进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社会各界人士也堪称楷模,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
3、通过不懈努力,推动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总书记对各级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为推动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帮助残疾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作出更大贡献。这是各级残联组织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帮助残疾人的重要责任。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必须紧紧围绕“四个着力”抓实工作:着力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改革创新,着力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维护好残疾人权益,着力加强各级残联组织自身建设,强化残疾人事业基础管理建设。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新局面
1、始终坚持残疾人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总书记明确强调,残疾人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一重要指示,是对党政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残联组织的激励和鼓舞。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坚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上了一个大台阶,开创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2、努力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各项建设之中
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关心重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把它看作分内的责任,在各项建设中都把残疾人事业纳入进去。一是残疾人事业要纳入大局。不断强化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努力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格局中,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不偏离方向,不脱离轨道。二是残疾人工作要融入大局。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绝不搞脱离中国国情的那一套。三是要坚持中国特色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是中国特色残疾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践证明,这一领导体制符合中国国情,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推动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
总书记强调,各级残联要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职责,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团结带领残疾人继续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征程中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这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新要求,更是激励我们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动力。好传统、好作风,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毫不动摇地大力传承和弘扬。
四、坚持依法行政,树立法治意识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事业必须走依法发展的道路,这是由我们依法治国这个大的方略所决定的。
为了将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国家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情形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等。另外,正在研究制定或已列入立法规划的有《无障碍建设条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社会福利、特殊劳动权益及就业保护规定》等。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10多年来,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工作的全面开展。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残疾人工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党和人民的重托,也是残疾人的期盼。
(一)完善和发展保障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制度
由于残疾人的特殊性,使之成为最需要民生保障和社会帮助的群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涉及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制度不断完善。同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保障广大残疾人基本权益的制度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推动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权利以及教育就业、文化发展等需求为导向的制度创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推动以保障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一是完善和发展覆盖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普惠制度,诸如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制度和法律体系及各种体制等。二是完善和发展针对残疾人特殊情况的特惠制度,包括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基本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康复服务制度、特殊教育保障制度、残疾人无障碍融入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残疾人的基本就业促进制度、残疾人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等。通过制度完善和发展,为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贡献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提升残联组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残联组织切实提高组织治理和自治能力,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求,自觉把残疾人事业有效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有效承担代表、服务、管理残疾人职能,有效承接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责任。
1、有效增强履行管理职能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焕发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作用领导体制的活力。有效提升残联组织的组织治理和自治能力,努力在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更好地配合党和政府,更好地调动其他残疾人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各负其责,共同构建稳定可靠的残疾人基本保障安全网,不断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共同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残疾预防,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积极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保障;共同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共同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权利和发展机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殷实、更加幸福。同时,通过提高残联组织自治能力,增强广大残疾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能力。
2、围绕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目标努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法律规章、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制度框架。有效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学风、会风、文风、作风持续改善,为实现残疾人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提供有力的思想作风保障。围绕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奋斗目标,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
3、构建与落实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的安全网。立足健全和落实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民生托底服务”的保障目标,结合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细化落实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的总体框架、具体内容、推动措施。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统筹协调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的政府托底、社会保险、慈善捐助等资源,合理整合政府引导、残联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机制,重点推进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等工作。
4、落实残疾预防措施和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项目。立足构建和落实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的目标,抓住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残疾预防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提高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强化康复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抢救性康复服务模式,推动政府部门、残联组织、社会机构中有关残疾人康复资源的整合利用,壮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业。
5、提升依法维权、协商维权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组织立法,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突出依法维权、协商维权、政策维权、自治自律、信访维权等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和构建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的工作体系、沟通渠道、内容机制、追责问效、督查办法,努力为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公平参与社会创造有法律保障、有政策支持、有工作联动、有跟踪问效、有基本服务的条件和环境。
6、普及残疾人特殊教育、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统筹推动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特殊教育、残疾人参加普通教育的引导政策与教育体系。重点推动特教教师、康复护理人员、残疾人工作者等专门人才培养,逐步解决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残疾人就业渠道相对较窄、就业能力相对较弱、按比例就业增长缓慢等问题,进一步加强特困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努力发挥政府、残联组织、社会、市场、残疾人个体多方面积极性,共同促进残疾人就业。
7、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文化事业。着眼于构筑中国特色残疾人宣传文化体系,遵循宣传工作重在向外、文化工作重在向下的工作思路,整体谋划、重点推进价值传播、媒体宣传、舆论引导和繁荣事业、激活产业等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拓展新的领域,创新推介方式,提升传播效果,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残疾人宣传工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残疾人自强健身和竞技体育工作,围绕以体育促进残疾人自强健身工作重点,完善和发展残疾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8、提升残疾人服务信息化和残联组织服务实力。围绕提升残疾人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水平,大力强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无障碍建设。围绕进一步提升残联组织服务实力,努力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辅具适配、文化发展、体育健身、就业指导、残疾预防等服务实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围绕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加强规范引导,争取更多社会资金,落实更多助残项目。
9、提升自身服务管理能力、激发协会等社会组织活力。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认真研究落实涉及残疾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措施。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素质,建设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专兼职工作者队伍。激发残疾人专门协会、残疾人社会组织、志愿助残组织活力,进一步壮大和规范残疾人专门协会和相关社会组织。围绕社区、农村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推动相关服务纳入社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之中。
通读多、精读少,笼统地学多、联系实际少。学习的计划性、针对性不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二是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由于残联组织成立时间较短,在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各项制度还不健全,一些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客观上制约了残疾人事业的长远发展。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残疾人表达诉求的渠道还不畅通,依法维权还有一定难度。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建立。面对为残疾人提供的有限资源和残疾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存在畏难发愁情绪。
三是思想解放不够。就县残联班子自身而言,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形势发展需要的现象,往往停留在一些惯性思维上,习惯于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和传统的观念来开展工作,落实在具体工作上,特别是制定计划、谋划措施,还不能完全做到事事处处以残疾人为本。在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发展领域,推动事业发展,维护残疾人权益还不够主动和自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办法还不够多等。
四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虽然领导班子成员有明确的调研任务和分工,但由于忙于机关事务,有时不能沉下心,深入基层,深入到残疾人身边,倾听残疾人的呼声,体察残疾人的民情,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基层工作指导不够。存在看表面现象多,看实质内容少,注重近期效应多,考虑长远机制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基层工作科学指导和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考虑得比较少。调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还亟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三、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残联工作的全过程
残联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残疾人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为残疾人服务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新认识,推动党员干部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残疾人事业各个方面,不断提高残联组织推动事业发展、服务残疾人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上下功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必须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将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在大局下研究残疾人问题、开展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各级残联工作中去,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领域、强化发展措施,通过加快发展,不断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努力提高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上下功夫。残疾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平等一员,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以着眼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本,以残疾人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成效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立足满足残疾人的各种需求,制定政策法规,从维护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出发,体现对残疾人的特殊关爱。谋划事业发展,要从实现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营造社会环境,要从消除残疾人的参与障碍出发,努力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各方面的需求,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三)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基层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参谋和助手。因此,切实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努力营造一支热爱残疾人事业、开拓务实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意义十分重大。要加快建立健全各乡镇(社区)残疾人工作台帐,加大残疾人事业工作力度,及时掌握了基层残疾人基本情况;及时为解决残疾人家庭困难和其他实际问题发挥积极作用;要广泛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残疾人事业。
(四)在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上下功夫。统一建立各乡镇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残联、民政、卫生、财政、妇联、共青团、教育、计生、公安、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镇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开展和落实。要求党政领导每月听取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且做到组织、人员、资金和场地“四个保证”,形成了残疾人工作不但有“网”,而且有人;不但有站,而且能“转”的工作机制和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
(五)在争取社会支持上下功夫。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残疾人事业,不仅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还要争取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六)在加大志愿者助残联络站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医疗、娱乐等系列化服务力度上下功夫。全县各乡镇团委、妇联、卫生院等单位的干部职工,要踊跃担当助残志愿者,利用“劳动节”、“国庆节”、“元旦节”、“春节”等节日,采取捐款献爱心、送节目进村、为残疾人义务健康体检等形式,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