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我市经济转型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时间:2019-05-14 14:1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我市经济转型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我市经济转型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一篇: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我市经济转型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文章标题: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我市经济转型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学进步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为鼓励和保护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律制度,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做了全面、系统的论

述。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释了知识产权在增强国家经济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指明了方向。根据我市经济转型的客观发展要求,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推动我市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促进形成和提高我市主导产业和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战略要求。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通过建立管理体系?熏实行责任目标考核,开展宣传培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鼓励专利的申请和转化,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制度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促进了我市技术创新和专利技术的产业化,稳步扎实地推进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绩效。

一是建立健全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目前,全市所辖两县七区、一些事业单位先后成立了独立或合署办公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阜新橡胶集团、阜新市石油工具厂等一批企业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并配备了工作人员,专利管理制度日渐完善。

二是切实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市、县(区)知识产权局紧紧围绕专利法,以鼓励创新为主题,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几年来,组织各类培训、讲座100余次,培训人员1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多份,有效地提高了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

三是鼓励发明创造,推进了全市专利申请量的稳步增长。几年来,我市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从政策方面激发全社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专利申请量由2001年的年申请70件增长到2005年年申请260件,呈快速上升趋势。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市共申请专利898件。

四是鼓励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政府始终将技术创新和转化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2002年,制定并起草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技术创新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建立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和鼓励技术创新机制,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发展,优化本地投资环境等十四个方面对知识产权工作加以全面规范,推动了我市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二是积极开展专利产业化试点、示范工作,推进专利产业化进程。在国家、省专利产业化试点、示范工作的引导下,我市积极推进专利产业化试点示范工作,目前,我市有阜新橡胶(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为省知识产权示范、试点企业,并确定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发展潜力的各类企业为市级专利产业化试点企业。三是加速高质量的专利技术转化,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省专利技术转化扶持资金。几年来,全市32家企业的36个专利项目,共争取到省专利产业化扶持资金700余万元,企业新增产值7亿多元,新增利税近2亿元,培育了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涌现出一批以专利技术创办企业,以专利技术发展企业,以专利技术招商引资的新型企业。四是以“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为契机,充分展示我市专利技术及科技创新成果。自2002年以来,我市专利项目在国际专交会上共荣获25项金奖、6项创新奖。

五是扎实开展知识产权执法行动,打击了知识产权假冒、冒充和侵权行为,有效地抑制了假冒、冒充专利的不法行为,净化了我市专利商品市场。

从总体上看,我市的知识产权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效是显著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知识产权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今后重点应该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宣传。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修改的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不断提高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使人们了解和掌握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熏自觉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二、实施企事业单位专利战略推进工程。在技术创新中,指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专利项目的立项、开发和推广实施,积极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专利申请量、专利权拥有量和专利保护、实施情况要作为考核和评价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指标。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项目申报立项、审批管理全过程。

三、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及时调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严厉查处技术贸易、商品流通和广告媒体等领域里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保证技术创新的正常健康发展。

四、加大对专利申请资助和

专利技术转化资金的投入,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将原创性的技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提高我市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开拓创新,从推进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角度,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性,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我市经济转型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和动力。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我市经济转型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我市经济转型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二篇: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范文模版)

田力普《求是》撰文: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国知网讯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日前在2011年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撰文《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全文如下: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建立的。1980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前身)正式成立。从此,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30年来,我国建立起既适应国情又符合现行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在立法等领域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乃至几百年走过的路程,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之路,建立了比较健全的、遍及全国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体系,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成果得到广泛有效运用,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制定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知识产权法制环境不断完善,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科技进步,增强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制定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单行法,颁布了19部行政法规,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截至2010年11月底,我国受理的国内申请人专利申请量已达到585.2万件,国内申请人专利授权量为331.9万件。对外发明专利申请大幅增长。2009年我国申请人的《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数量近8000件,是2004年的4.5倍,全球排名升至第五位。在2008年和2009年全球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布量排行榜中,华为公司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捷康公司通过主动应诉美国“337调查”并最终

胜诉,成功开拓了全球市场,迅速跃升为中国第一、全球行业第二的知名企业。通领集团以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为依托,积极应对美国竞争对手的专利诉讼,使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促进了市场环境的改善,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技术转化和经济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境外投资者的信心。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行政和司法“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有效地保护了中外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内外高新技术的转移与应用。2001年至2009年间,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共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2738件。2009年,全国地方法院共审结涉及知识产权侵权刑事案件3660件,有罪判决5832人。在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驾护航下,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第十二届专利金奖15项,从专利项目实施至2009年底,新增销售额1293亿元,新增利润168亿元。近年来,外国企业在我国的研发、技术转移与扩散活动日趋活跃。截至2010年11月底,国外申请人在华专利申请量102.7万件,授权量50.8万件。近10年来,国外在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超过20%,是全球平均水平的5倍。目前,在华各类外资研发机构总数达到1400多家,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70多家在中国落户。截至2010年7月底,中国已累计吸收外资1.05万亿美元,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显著提高,促进了知识产权文化环境改善,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电视、电台、网站、报纸等媒体构建的立体宣传网络,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持续不断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调查显示,接近60%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较5年前有所增加,61.4%的被调查者对盗版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近几年我国软件盗版率呈连续下降趋势,2009年软件全行业盗版率按折算价值计算由2005年的26%下降到12%。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正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这不仅极大地弘扬了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打下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形成了有利于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我国加入了《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知识产权领域几乎全部重要的国际条约,与主要国际组织和全球数十个国家的知识产权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积极开展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良好的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我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国际经贸关系和技术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针对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向我施压的动向,我们妥善应对、化解矛盾,抵御住了巨大的外部压力,避免了国际经贸领域的矛盾升级。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顺利通过了WTO知识产权理事会历年的审议,赢

得了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公正评价。知识产权工作的加强,为我国更深地融入国际社会、参与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

二、深入贯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正进入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时期,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励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已将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010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4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吸收和应用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力求突破更多关键技术、获得更多知识产权,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温家宝总理指出,世界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可以说,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二五”将是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实施的关键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只有取得更大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总体部署,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幅度提高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职务发明法规,探索改革外观设计制度。完善专利确权程序,缩短专利确权和纠纷的处理周期。修改完善《专利代理条例》,健全对外贸易和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转化、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增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能力。推动省级、市(地)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完善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协调运作的专利保护模式,有效降低维权成本。推进专利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大力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加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力度,建立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

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鼓励创新成果形成知识产权,优化专利资助政策。加强专利技术运用转化平台、专利产业化基地建设,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推动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机制。继续深化城市、园区、企业等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联合构筑专利联盟,支持企业进行专利海外布局。

提升专利审查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专利审查标准和审查管理政策。加强审查队伍和人员素质能力建设。建立更为高效、科学的审查业务运行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审查效率和审查质量。创设更为灵活、便捷和高效的审查方式。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审查业务国际合作。

加强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和服务。构建多层级、立体化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专利信息的广泛传播与有效利用。加快国家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到2015年,完成国家专利数据中心、5个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和47个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大力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培育一批专业化的专利信息服务企业。完善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制度,建立健全专利代理援助制度。

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大力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力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知识产权文化理念。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树立我国良好的知识产权国际形象。加强培训工作基础建设,积极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发展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大力开展知识产权社会培训。

开展全方位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巩固和发展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多、双边交流渠道;密切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援助。

展望未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任重道远,使命崇高而神圣,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再铸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新的辉煌,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解放思想 促进我市林业种苗工作全面发展

解放思想

促进我市林业种苗工作全面发展

2008年5月15日

根据林业局党组《关于2008年党组中心组学习安排计划》的要求,围绕第一专题,我抽空学习了相关学习材料,结合近一段时间对种苗工程作的调研和思考,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充分认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了两次大的思想解放。

第一次解放思想以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标志,突破“两个凡是”,实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转移。

第二次解放思想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标志,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束缚,使我国走上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轨道。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的历史,就是不断地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改革体制、谋求发展的历史。历史的经验表明:坚持解放思想,中国的改革就能发展进步。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推进建设中国特色 1

社会主义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们再次面临新的解放思想的形势,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一次新的思想解放。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呈现出来的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据、实践基础和科学内涵,特别是其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作了深刻论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已经成为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二、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

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牢牢把握四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林木种苗工作

林业部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最终落脚点就是要通过深入学习讨论,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分析,找准当前林业部门在思想观念、机制体制和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把握当前林业工作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增强责任感,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我市林业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1、全面认识林木种苗工作的职能

玉溪市种苗站的前身是1985年撤销的玉溪地区林科所,2002年,市编委批准市种苗站加挂“玉溪市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批复规定,玉溪市种苗站是负责全市林木种苗行业管理、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和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的具有社会公益型、行政管理型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根据《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的规定,具体负责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宣传、贯彻林木种子管理的法律、法规;二是组织实施林木种子发展规划;三是负责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核发管理工作;四是负责林木种质资源及林木新品种的管理,组织、指导林木品种的选育、审定和林木良种的繁育、推广工作;五是组织林木种子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考

核和技术交流;六是监督检查林木种子质量和生产经营活动,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林木种子的行为。

2、林木种苗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林木种苗工作取得明显著成绩,但与政策的要求、法律的规定和我市林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一是行政执法工作滞后。2000年7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法律于2000年12月1日实施。2004年5月28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条例于2004年10月1日实施。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的法律框架已基本建立。但时至今日,我市种苗行政执法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执法机构不健全,一些县区还未建立种苗管理机构;执法队伍不适应执法工作的需要,种苗站的编制中工人身份的人员占多数;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还不规范,林木种苗行政执法质量不高。

二是质量检验基础薄弱。市种苗站和各县区种苗站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缺乏胜任林木种苗质量检验的中高级技术人才。种苗部门还没有与质量检验相适应的必要的设施、设备。

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是种苗行政执法的基础和前提,由于质量检验基础薄弱,反过来又影响和制约着种苗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深度和广度。

3、解放思想,促进林木种苗工作全面发展

我市目前种苗工作的重点放在苗圃的管理上,资金、人力和精力集中在苗木的生产上,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特征。随着林业生态、特色林产业建设力度的加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林木

种苗的生产和经营的规模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水平越来越高,种苗生产已经超出了林业系统的范畴。无证生产、无证经营和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子等违法行为时常发生,严重损害了种苗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解放思想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法宝,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扫除阻碍林木种苗发展的各种障碍,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林木种苗工作,就是要将工作的重点从生产转移到管理上来,弱化市场主体地位,强化质量检验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加大林木种质资源的管理和良种引种、示范、推广的力度,全面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促进林木种苗工作的全面发展。下一步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林木种苗工作:

1、加强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工作。依法治种是依法治林的重要组成部份,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工作是种苗行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等林木种苗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林木种苗法律意识;二是要逐步建立健全种苗行政执法队伍,提高种苗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三是要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提高种苗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水平;四是要联合执法,整合执法力量。要与森林公安、工商、林政加强协调,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整顿种苗市场,严厉打击林木种苗生产、经营领域的违法行为。

2、夯实林木种苗质检基础。一是加大质量检验培训力度,提高全市种苗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素质;二是加强林木种苗质量检验能力建设,争取资金,逐步配套一些与种苗质量检验相适应的设施设备。三是严格执行“三证一签”、种苗质量档案和抽

查制度。

3、加大林木良种引种、示范和推广力度。市县种苗站要退出林木种苗的直接生产,弱化市场主体角色。根据地《种子法》和《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的规定,种苗部门要进一步发挥林木良种引种、示范和推广的职能,利用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引种选育良种林木种苗,建立示范基地,研究示范技术措施,完善推广体系,为玉溪生态建设和特色林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促进县域经济与民生事业统筹发展

促进县域经济与民生事业统筹发展

许文兴 杨国永

县域是城乡的结合体,是具有完备功能的基本区域单元,既是城市向农村的延伸,也是农村通向城市的必经地,更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连接点,同时,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处于保障民生、安民富民的第一线,以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不断富裕为根本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归宿和题中之义。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做好‘三农’工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并确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海西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未来一段时期,促进县域经济与民生事业统筹发展,既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命题,也是福建构建和谐社会,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主题。

从本质上而言,多数县域经济是基于自身所辖城镇乡村的资源禀赋为条件,以满足本地生产生活的日常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不断富裕的一种“民生经济”。因此,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民生经济即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归宿和题中之义。

福建90%的面积和75%的人口在县域。近年来,福建县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福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总体上看,福建县域经济与城区经济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省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城乡统筹与农村民生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发掘县域经济对全省经济的贡献潜力,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

为解决这些问题,并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壮大县域经济”的要求,2003年,福建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把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富民强县”。近十年来,福建县域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县域民生状况得到不断改善,呈现出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随着海西建设不断推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破解的关键问题。2011年,福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学习和推广晋江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把“晋江经验”推向全省,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并明确了今后五年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其中不仅要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还提出到2015年,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发展目标,并在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在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确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海西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全省上下正加大力度培育县域特色经济,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然而,与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相比,福建县域民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仍然是“短板”。基于此,要准确把握解决民生问题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更高起点上统筹县域经济与民生事业发展,用统筹的办法解决民生问题,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解决民生问题的高度推进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的本质是民生经济,而民生经济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归宿和题中之义,其最直接、最广泛的表现形式就是民营经济。总体来看,县域范围内国有经济成分薄弱,支撑县域经济的主要力量是民营经济。因此,只有民营经济的发展,才会有县域经济的壮大,乃

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而从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看,发达的县域无不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了,才能较大程度地促进民生改善,并实现良性互动。因此,要从解决民生问题的高度推进县域民营经济,积极发展以满足本地生产生活的日常需求为导向的“民生经济”,保障群众能就业、有收入、安居乐业和不断富裕。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顺应人民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县域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民生领域的资源倾斜投入制度,构建普惠民生的长效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县域教育、医疗、文化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把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理顺分配关系,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健全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县域民生基本需求,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完善农村社区养老体系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推广“晋江经验”,促进县域民营经济和民生事业协调发展。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晋江逐渐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发展之路,创造出民营经济和民生事业协调发展的“晋江经验”,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民营经济充分发展的“晋江模式”。目前,晋江民营企业已超万家,民营经济非常活跃,在县域经济总量中“十分天下有其九”。而且,产业集群发达,成为晋江县域经济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鲜明的优势。此外,晋江在推动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以“建设经济强市,打造幸福晋江”作为新的发展目标,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事业、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幸福家园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首先,晋江打破了城乡二元管理模式,构建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与市民待遇一致,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一体化;其次,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打破本地人与外地人界限,平等对待,积极创造条件,让“新晋江人”和本地人共享普惠待遇;再次,探索社会服务与管理的一体化建设,扎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构建人人共享的“幸福晋江”。通过这些措施,晋江有效降低了城乡差别感,增强了城市归属感和民生满足感,实现了幸福指数与经济指标同步提高,为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协调发展县域民营经济和民生事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晋江经验”。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县域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城乡接合部的小城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做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并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善民生事业,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总之,小城镇建设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改善民生是小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意见要求,小城镇建设涉及范围广泛,包含内容丰富。其中包括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小城镇卫生事业,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保证镇村居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加快小城镇公共文化休闲设施建设,推进建设集文化站、图书馆、体育活动室等功能为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可以看出,加快小城镇建设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反之,通过小城镇建设的示范效用,城镇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将吸引更多的农村“能人”扎根小城镇、更多民营企业进驻小城镇,这无疑将推进小城镇建设,并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为推进城乡统筹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把改善民生贯穿于城镇化进程的始终,实现小城镇建设与改善民生良性互动,促进县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第五篇: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科学发展观已经作为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新的施政理念,并将转化为新的发展战略,从而给中国带来发展的春天。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其工作,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方法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有助于推动知识产权事业的提高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盘锦市应该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地重要性,掌握和运用好知识产权制度,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占据有利的地位。政府要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正确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予以干预和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进程,从而与市场推动形成合力,使专利及知识产权制度在技术创新中进一步发挥作用,为盘锦市的经济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环境。

一、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我市知识产权局成立于2002年6月,由科技局长兼任知识产权局局长,知识产权局与科技局“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科技局机构政改革后设有知识产权科,负责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近三年来(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242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为243件,获得授权专利1886件。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21个企事业单位分别获得省级、县区(即兴隆区)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和8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以及12家事迹试点示范企业。通过创建试点示范企业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我市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知识产权政策相继出台,促进了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制度、机构、人员和经费等逐步建立与形成,为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二、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我市整体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由于我市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尚未普及,人们对专利、商标、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守法意识较差、法律观念淡薄、有些单位和个人因不了解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无意侵犯了合作方或单位的科技成果权益,有的企业对自己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应受哪些知识产权保护不清楚;有些企业或个人出现侵权纠纷后,不是采取法律手段去解决,而是习惯于行政干预,结果导致审查的结果双方当事人均不满意等。

2、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尚未得到有效开展。由于执法人员数量和执法资格等原因限制,发生专利侵权纠纷时只能协助、配合省级知识产权局进行查处,这样不利于专利纠纷的迅速有效的结局。

3、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与企业有效沟通较少,主动服务不到位。由于体制和人才的限制,我市有关部门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服务有限。知识产权的服务包括政府公共服务和专业中介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从这两个方面看,现有的知识产权服务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该市科技发展的需要,与科技强市所要求的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不符。

4、缺乏高层次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我市知识产权局缺乏具有既懂法律又有理工科背景的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三、对策与建议

1、继续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工作,将《专利法》纳入我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学习当中,让知识产权真正意义地进入到各级领导层中,有利于加强专利工作的自觉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观念意识;二是要继续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的力度,树立大局意识,站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高度,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展开;三是要在方式方法上善于创新,在把握宣传重点的同时,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专利工作,让接受知识产权宣传的人群不断扩大,使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得到不断提高。

2、建立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一项管理工作的基础,由于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较短,对于我市来讲,应该说仅仅才刚起步,因此首先应从制度入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符合该市知识产权工作实际的专利工作制度,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3、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专利奖励制度,鼓励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支持专利申请,实行专利申请资金资助,对职务发明的研究设计人员给予合理奖励,依法保护专利权的合法权益,有效激发发明人创造人的技术创新精神。

4、加快组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步伐。积极培育和建立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打造并完善我市科技服务体系,应对专利代理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为我市提供快捷、便利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以加速知识成果的产权化和商品化进程,从而为知识产权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律保护。

5、强化服务,努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水平。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知识产权产生、保护和转化的载体,我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加强企业专利工作方面,应以强化服务为宗旨,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首先要引导我市企业实现“五有”,即有专利、有人缘、有制度、有经费、有机构。二是积极推进企业实施专利战略,重点是引导企业善于运用专利制度,使知识产权在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引进步伐。通过实施专利战略,在促进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快技术引进的步伐。

6、着力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加强专利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于专利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需求,加快培养专业人才,努力提高专利工作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队伍,为我市专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并且还能更好地适应入世以后市场经济的需要,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

7、要加强科技管理中的知识产权工作,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计划的引导、保障和激励作用。在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立项、实施、验收以及监管中全面落实专利战略,把知识产权的获得、创新、运用、管理和保护,作为科技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指标。在政策制定落实中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在引进创新、提升能力中要注意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突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在资源整合中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全面推动我市知识产权实业蓬勃发展。

知识产权科 庞立东 2009年5月8日

下载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我市经济转型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我市经济转型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