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循环经济试点县建设总结
循环经济试点县建设总结
作为第一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县,近年来,我县立足发展基础和优势,大手笔谋划,高标准运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尝试,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经过努力,形成了以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为载体,以食品加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现代物流四大战略产业为支撑,以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一、领导重视,群众支持,形成了浓厚的循环经济发展氛围 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发展与资源、环境、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有普遍性,这是共性的问题,也是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大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发展中的矛盾,是我县高度关注的头等大事,为了规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加剧的风险,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摒弃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切实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本着“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经济产业链”的原则,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发展道路。
(一)注重协调,为发展提供机制保障。为了有效指导我县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和产业转型,我县成立了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管理委员会,建立了由相关部门参与的高效协调工作机制,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加大考核力度,促进工作落实。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前期经费重奖有功人员,电台、电视台开辟了循环经济发展专栏,全县上下形成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浓厚氛围。
(二)超前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我县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科学指导,规划先行,保证了循环经济沿着科学的轨道发展,编制完成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规划》,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纳入我县《十一五”规划》中,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生态县建设规划》,确立了“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个转型,构建三个核心体系,打造五大产业链条”的发展思路。围绕一个目标即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赢,实施两个转型,一是促进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逐步从粗放式资源依赖型模式过渡到资源效益型模式。二是促进循环经济的制度转型,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和协作,制定绿色产业政策,培育循环经济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三个核心体系即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有机农业体系和循环型生态城市体系。打造了以玉米、食用菌、秸秆、山杏、工业废弃物为依托的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着力构筑以工业产业聚集区为核心、农业产业聚集区为基础、各类专业市场为纽带、循环经济发展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建设格局。
(三)强化服务,着力打造招商引资平台。一是政策扶持引导。制定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从用地、审批、税费、资金等方面给与扶持,全力优化循环经济发展环境。二是搭建融资平台。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活动,推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试点,引进商业银行,组建贷款担保公司,着力增强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造血”功能。2009年,先后组织了 2 6次“银企对接”活动。三是加大聚集区招商引资力度。我县坚持把循环经济项目作为对外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进行推介,通过点对点招商、小组团招商等形式,先后引进DDS蛋白饲料生产线技术、“黄金E王”饮品及副产品再利用、年产25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等循环经济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引进和资金的成功注入,极大地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进程。
二、突出特色,狠抓落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依托产业,精心打造五大循环经济链。根据“物质循环”和“产业共生”原理,以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谋划了一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探索形成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内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是以玉米为依托的循环经济链条。我县粮食年产量25万吨,其中玉米19万吨,是河北省春玉米主产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我县以***企业集团和***饮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形成了“玉米籽粒-酒精-酒糟-蛋白饲料-养殖-(粪便-沼气池-沼液)-还田-玉米”、“玉米胚芽-胚芽饮料-浆渣-饲料-养殖-(粪便-沼气池-沼液)-还田-玉米”、“玉米核-糠醛、活性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年消耗玉米12.5万吨,生产酒精10万吨,白酒1万吨,年生产蛋白饲料10万吨,减少COD排放7000吨,增加收益800余万元,余热发电年增效益325万元。年产“黄金E王”饮品1万吨,糠醛0.3万吨。二是以食用菌为依托的循环经济链条。2009年我县生产各类食用菌1.8亿盘(袋),年产量18万吨,实现产值17.8亿元,产生了大量营养耗尽的废弃菌棒、菌盘,我县组织科研力 3 量,建立了食用菌产业“原料零消耗、产品零库存、管理零污染”的“三个零”技术试点,研究开发了利用食用菌废弃菌棒、菌盘加工成蛋白饲料,推动畜禽养殖业发展,产生的粪便作为肥料还林还田,利用废弃菌棒生产活性炭,形成了“林业基地—食用菌原料—食用菌—废弃物—蛋白饲料(活性炭)—畜禽养殖—粪便还林—食用菌”减量化循环经济链条。三是以秸秆为依托的循环经济链条。以农作物秸秆为基础,主要推广两种循环经济模式:一种是复合型庭院经济,建立了“秸秆—青贮—养殖—粪便—沼气—沼渣(沼液)—还田”循环经济链条;另一种是舍饲圈养,建立了“秸秆—青贮、微贮、氨化—舍饲牛羊—粪便—还田”的循环模式,两种模式的推广,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的“双赢”,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全县已建沼气池4万个,按每个沼气池年产沼气400立方米计算,年总产气量1600万立方米,折合标准煤1.2万吨,带动增加养猪6万头,用沼液喷施大棚蔬菜及葡萄等经济作物,亩增产20%;喷施食用菌,每千盘增收1200元。另外,我县生物质发电循环经济项目已完成省级核准,计划投资2.2亿元。四是以山杏为依托的循环经济链条。全县有山杏林68万亩,年产杏核5400吨,杏核交易量24000吨,围绕这一资源优势,形成了“山杏—杏仁(杏核皮)—杏仁露或杏仁粉(活性炭)”循环经济链条,全县年产杏仁露6万吨,年产活性炭2万吨,实现了生态林业与产业互促、生态与经济双赢,我县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果核活性炭生产基地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杏核加工交易集散地。五是以工业废弃物为依托的循环经济链条。我县具有一定规模的铁选企业59家,据统计,全县冶金矿山多年积存的尾矿总量 4 达1亿吨,近年来,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工矿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氛围日渐浓厚,经过努力,已探索出多种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如铜冶炼—废气—硫酸—氢氟酸(氟石膏)模式等,对铁选、铜选尾矿伴生的铅、锌、钛、钒、磷、钼进行再选,不能再选的进行造地或进行绿化,形成了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链条。
为进一步加粗、延长这五条循环经济链条,我县启动了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建设。这个聚集区包括工业、化工、绿色食品加工、华北物流、活性炭和会洲工业6个功能区,相关规划及环评全部完成,新建园区路4公里,铺设排水排污管道5000米,改移电力线路15公里,全年新入驻企业11家、企业技改扩能26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已被列入首批省级产业聚集区,在用地、融资、税收等方面优先享受优惠政策。
(二)统筹兼顾,形成多极互动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一是按照“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理念,把循环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一方面,依托城市建设,提升循环经济展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城建项目的摆布上,依托**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先后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生态防洪橡胶坝、园区公路、县城集中供热、110KV变电站和水、电、讯“三网入地”等重点工程,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物质承载力加强,环境更加优美;另一方面,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聚集城市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县城建成区面积提高到8.4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3万人,城市化率达到33%,实现了循环经济发 展与城市建设互促双赢。二是按照“产业、园区、项目一体化支撑,旅游、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把循环经济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循环经济聚集区内,谋划实施了总投资45.5亿元的四大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赋予了循环经济发展新的内涵,为迅速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档次和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突出产业特色,有效拉伸产业链条。推动玉米循环经济链条进一步向废液生产生物肥、灰渣生产轻质建材和玉米油回收项目延伸,秸秆循环经济链条进一步向秸秆气化、生产双孢菇和秸秆发电等项目延伸,山杏循环经济链条进一步向活性炭生产工艺品、废炭回收利用项目延伸,食用菌循环经济链条进一步向废弃盘袋生产饲料、粉状活性炭和无土栽培原料项目延伸,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链条进一步向伴生矿延长选、尾矿渣生产新型建材、糠醛渣生产活性炭和氟石膏生产微膨水泥项目延伸。初步形成了企业层面、区域层面、社会层面多极互动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三、加强协调,创优环境,逐步建立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 我县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循环经济某些领域仍然存在着“瓶颈”制约,产业间、企业间物质代谢联系还比较松散,物质流上下游企业间稳定有序的链接机制还不完善,循环经济链条有待完善、拉长,筹资困难,投入仍显不足,人才短缺和科技相对落后,等等。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正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下一步,在进一步完善五大循环经济链条的同时,以创建循环经济型企业、建 6 设生态型产业园区、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为重点,从企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探索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新模式,使物质循环链接机制更加健全。实施循环经济链技术集成、节能减排技术支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等创新工程,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动员广大公众都能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建设,让循环经济在全县城乡各地、各个领域都热起来,学起来,干起来。
第二篇: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情况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情况
2008年我市选定并实施了25个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这批项目总投资54807万元,预期年销售收入87731万元,年利税21259万元。其中,农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5个;工业类节能、节水项目6个,工业类废气、废渣循环利用项目9个;产品和技术开发类项目5个。项目达产后,可节约标煤15.91万吨;综合利用磷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127.7万吨;综合利用黄磷尾气5650万立方米;减排CO2、SO2等温室气体43万吨;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9.17万吨。
16个2007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在2008也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其中,有9个基本完工,7个开工建设,黄磷尾气制甲酸、甲酸钠以及磷渣石膏砖等重点项目均已建成投产。2009年准备第一批实施了18个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这批项目总投资40959万元。
第三篇: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编制要求
附件:
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编制要求
一、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一)试点单位基本情况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基础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
(五)项目规划和投资
(六)保障措施
(七)需要国家给予的支持
二、实施方案编制的具体要求
(一)试点单位基本情况
试点企业应包括以下基本情况:企业现状(名称、性质、主要产品产能及其市场情况、资产及经营情况、人员及构成等);资源条件、能源、水资源和主要原材料消耗情况(消耗水平与国内外同行业的比较),清洁生产实施情况,“三废”综合利用情况,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情况,废物排放和处置(污染防治)情况;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等。
试点园区和省市应包括以下基本情况:自然地理情况;国民经济 1
发展状况,包括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等;资源环境状况,包括主要资源条件,能源、水、主要原材料消耗情况,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废物排放和处置情况、环境质量状况;环保投资情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基础
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绿色消费、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已开展的工作及其进展情况。
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及技术应用情况。已经采取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等措施。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试点单位要提出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资源产出率、单位产品资源消耗(能耗、水耗、主要原材料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等方面的目标(建议编制最主要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流程)。试点园区和省市还要提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业“三废”、生活垃圾方面的目标以及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方面的目标等。
各试点单位提出的发展目标应高于国发[2005]22号文的指标要求;试点企业在资源产出率、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方面要力争达到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试点企业、园区在固废和废水排放方面要以实现“零”排放为目标;试点省市要提出减少固废和废水排放方面的总量控制目标。
(四)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要对目标进行分解落实。提出需解决哪些关键性问题;要提出与目标对应的主要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和标志性工程。
(五)项目规划和投资
做好项目规划工作。对构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所涉及的各类项目要予以说明,包括已经建成、正在实施和规划中的项目。
对规划中的重点项目,要列出项目清单,其中的核心项目要达到项目建议书的深度要求,并说明项目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项目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对规划项目要做出投资估算,说明投资来源和资金安排计划。
(六)保障措施
建立试点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如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确定试点工作负责人和联络人;明确责任分工和技术支持单位;提出相关制度法规建设、配套政策等。
(七)需要国家给予的支持
试点企业可根据项目规划,提出1-2项确需国家给予支持的重点项目、重大产业化技术或需要引进的关键技术,提出相关政策支持建议等;
试点园区和省市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需要国家给予支持的重点项目、技术、政策等。
拟申请国家支持的重点项目(或重点技术),须是在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起关键性作用的项目和技术。重点项目要达到项目建议书的深度要求(另行编报)。
(八)实施期限
试点实施期限为2006-2010年。各试点单位要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至少要提出2008年目标、计划)。
第四篇:华亭县上关乡农村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华亭县上关乡农村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全面实施“兴乡、兴村、富民”工程,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以促进农业生态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目标,我乡从乡情实际出发,根据县环保局关于农村循环经济建设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上关乡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处,位于华亭县县城南部,距县城22公里,东接神峪乡,西依西华镇,东南部与陕西陇县接壤,到县城42公里。交通便利,乡内公路四通八达,现有通村水泥路4条15.9公里。全乡总面积115.12平方公里,共有11个行政村53个社,2446户10772人,其中农业人口占10547人,2008年全乡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4947万元,粮食产量达到1100万公斤,农民纯收入达到2022元。
上关乡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山川兼有,林丰草茂,森林覆盖率达50%,属典型的林缘区乡镇。境内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小川水库坐落其间,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秀丽。有规模宏大的北魏时期石窟石拱寺和神奇的海龙洞,乡政府所在地距陕西旅游胜地龙门洞仅3.5公里,这里生物资源丰富,木本植物有52科89属202种,草本植物更多,植被良好,有关山天然林和人工林地,其中,天然植物主要由乔木、灌木、草本和苔藓类组成,人
工植被主要为栽植的树木和种植的各类作物和饲草。本地年平均气温8.8℃,年降水量660㎜,平均海拔1868m,气候高寒阴湿,河流交叉纵横,汧河、黑河源于境内。该乡适宜于农、林、牧综合开发,现有耕地4.9万亩,人均4.7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盛产核桃、药材、大豆等农副产品,素有核桃、牛肉之乡的美称。饲草留床面积2.5万亩。基本形成核桃产业和草牧产业的格局。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步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全乡的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规体系、科技支持体系和运行体系,努力构建资源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力争通过 5年时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运行管理机制、政策法规体系,农业面源我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20元,为我乡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
二、主要任务1、2010年1月—3月:宣传动员阶段:充分利用各种
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发动。通过制作宣传条幅、印发宣传材料、制作宣传板报等方式,深入实地细致的宣传动员,使广大农民群众认清循环经济建设在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农民对循环经济建设认识。
2、2010年3月—8月:组织实施阶段:
(1)沼气池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沼气池建设充分体现“三结合”原则,与农村改厕、改圈、改厨、改水、改后院等公益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项目建设做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跟踪管理、统一专业人员施工。加强项目建设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项目要严格按照《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农村沼气“一池三改”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项目建设,做到计划到户率100%、资金到位率100%、“一池三改”建设成功率100%。同时指导和督促各项目乡镇将沼气灶具及其关键配件发放安装到项目户,确保所有项目户均使用中标产品。
(2)核桃大田密植及荒山造林:在上关、塄坎、半川、陈家河四村新增大田密植核桃3000亩,同时做好后续管理工作;计划荒山造林800亩,做好树苗的运输、分发及新植苗木的管护工作。
(3)蔬菜大棚建设:计划在早阳、水联两村新建无公害蔬菜大棚1200座,做到统一放线规划、统一技术标准,做好大棚建成后菜苗发放及大棚管理工作。
(4)王家沟村整存推进项目: 通过基础设施、人饮工程、村文化卫生培训等设施建设,有效治理村庄脏、乱、差现象,优化美化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达到“美、洁、绿、畅、亮”的标准;通过基础设施、人饮工程、村文化卫生培训等设施建设,有效治理村庄脏、乱、差现象,优化美化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达到“美、洁、绿、畅、亮”的标准。
(5)卫生厕所改造:在上关、王家沟、水联、早阳、陈家河五村实施卫生厕所改造项目,共计200户,做到统一施工标准、统一改造类型。
三、保障措施
1、明确领导责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要求上关乡的每一个领导能够切实领会其中的内涵,同时要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上关乡循环经济建设中的每个具体项目的建设中。成立循环经济示范乡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好每个项目的实施和督促检查,做到各司其职、统一行动,扎实项目建设。领导集体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循环经济的进展实施情况;对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尽快地解决,做到项目的进度与规划一致。
3、扩大招商力度、争取资金投入。上关乡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量大,任务艰巨,资金、技术、人力资本投入多,必须加强与市、县各部门的沟通,争取项目资金的落实。除了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之外,要把人力、财力、物力、技术更多的投入到重点项目中。以重点项目为中心,配套实施其他项目,妥善处理项目之间的关系,做到有条不紊。广泛吸取社会资金,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将自己的优势、资源、政策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洽谈会,争取企业、项目落户到上关,拉动整个上关乡的发展。
4、坚持循环经济原则,抓好项目落实。坚持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完善上关乡循环经济统计指标。每年上关乡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资源能源减量使用、废物减量排放、废物处理处置、污染物监控管理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篇:经济普查试点总结
洪雅县洪川镇是我县的经济普查试点单位,共有14个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县自7月中旬开始进行经济普查的试点工作。目前,动员宣传、入户清查、填表登记以及数据处理等工作已经结束。通过试点调查,共登记辖县内批发零售、住宿及餐饮业法人单位43个;产业活动单位 29 个;个体经营户2050个。
一、试点工作概况在市经普办的指导下,在县、镇经普办的密切配合下,我县经济普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㈠准备阶段
1、建立机构,落实人员。按照市经普办的要求,在7月中旬,我们确定了洪川镇为经济普查试点单位,并及时地与该镇领导召开了碰头会,商谈落实有关经普试点的一系列问题。7月22日前,洪川镇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经济普查办公室正式成立,经普办人员落实到位(普查领导小组13人,普查办公室8人,普查指导员19人,普查员19人);普查办公用房、微机、电话等办公设备也全部落实。
2、抓好宣传,营造气氛。为了使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县经普办专门下发了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宣传工作意见以及《致经济普查被调查单位的一封信》等文件。7月底县经济普查办公室及镇经济普查办公室制作了8幅布质经济普查宣传标语,分别悬挂在洪雅县迎宾大道、车站、生态文化广场、五牛广场等人口较集中的地方;从8月1日起,县广播电视台在新闻节目后安排对经济普查进行字幕宣传;从8月3日起在洪雅党政网网制放FLASH动画宣传; 8月10日,洪雅县经济普查专项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在洪川镇举行,该县、镇村及社区居委会60多名普查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县经普办主任邓平作了动员讲话,并提出了“提高认识,明确目的,周密组织,确保成功”等四点要求。市普查办公室副主任程志春、严军等到会作了指导讲话。
3、明确分工,各尽其责。7月28日,县、洪川镇经普办召开联席办公会,对县、镇、普查县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县经普办负责制定试点工作流程、有关单位的数据搜集与整理、清查与业务培训讲课、会议通知撰写、普查表审核、数据处理以及经费的落实等;镇经普办负责普查员及普查指导员的选调、各种文件和资料发放、各种普查表的收发与审核、培训会议通知及签到等;普查县负责洪川镇所有单位的清查与登记、绘制普查县示意图、普查表的收发与报送等。㈡清查阶段
1、搞好协调,认真清查。8月3日,县经普办在洪川镇举行了为期一天的清查工作培训会,该镇19个普查区及镇普查办的40多名基层普查员参加了培训。县经普办主任邓平强调了清查工作应注意的六点要求:一是清查界限要清晰;二是清查对象要明确;三是标准、标识要吃透;四是填表内容要准确;五是相关信息要反馈;六是工作质量要保证。在清查阶段中,县、镇两级经普办的同志与各普查区的普查人员紧密配合,及时沟通情况和解决问题。通过本次试点的“地毯式”清查,共清查法人单位43个,产业活动单位29个,个体经营户2050户。
2、核实报表,严格把关。基层清查表上来之后,洪川镇经普办的全体同志加班加点,对每一张清查表逐项进行审核与修正。县经普办人员也亲临现场,协助他们解决疑点、难点问题,保证了此项工作在8月9日前如期完成,为下一阶段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㈢培训阶段
1、及早落实,组织到位。7月10日,省经济普查在仁寿县的专项试点刚刚结束,县经普办立即召开普查试点工作筹备会议,要求县普查办人员要进行临战状态,加紧做好我县普查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各种普查表的讲表责任人提出了“精心备课,吃透方案,详细讲解,认真答疑”要求,并对试点培训时间作了详细部署。
2、充分准备,力求质量。在8月10日的试点培训期间,共有60多人参加了培训。县经普办的授课人员认真讲解调查表中每一项指标的填报要求,并采用授课与课后答疑相结合的方法,使一些问题在培训中得到解决,为听讲人员提供了优质服务,试点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㈣登记审核阶段佩证入户,合法登记。为了体现普查的合法性,也为了更直接广泛地宣传经济普查,县普查办制作了经济普查试点用普查证件,要求每名普查员实地登记时必须佩带好普查证。按普查区的划分,我们共分19个调查组,每个组都安排了负责人,每天向试点工作小组报告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登记期间,正值今年最热的时节,普查员不顾炎热的气候,按照试点时间安排,都按时“入户”调查登记。特别是社区的普查员,在社区事务较多的情况下,能够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试点登记中去。至8月20日,整个试点县域内的全部调查表俱以收齐。㈤数据处理阶段由于省市没有下发试点用的数据处理程序,所以我们普查办自己用网上下载的“易表”软件进行处理。自8月22日开始,县经普办和洪川镇经普办正式开始进入试点调查表的数据处理阶段,共安排3台微机和8名普查人员投入报表录入工作,并要求录入人员严把质量关。此外,在数据录入的同时,要做好表内平衡关系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的记录,以便于整个经济普查程序的合理调整而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调查组在安排好各种统计月、季报的同时,积极投入试点调查表的录入工作。大家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不辞辛苦。至8月 25日止,我县试点单位的43套法人单位调查表和2050 张个体经营户调查表的数据处理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二、主要工作体会㈠抓紧落实,掌握主动。在整个试点工作中,因为我们抓住了一个“早”字,所以始终掌握主动权。无论是下发各种试点文件,还是试点培训准备和数据处理等环节,都注重于早布置和早落实。例如试点培训授课人员的安排、讲课形式、培训地点等事宜,我们在培训开始的两周前就已经落实,给以后的工作留有充分的余地。㈡宣传工作,贯穿始终。搞好宣传工作是做好普查的前提条件,这项工作也贯穿了试点工作的全过程。我们充分利用悬挂标语、播放宣传磁带、张贴宣传标语、网络宣传等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还下发了《致经济普查被调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