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节约型社会[本站推荐]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节约型社会
内容摘要: 我国至今,以往曾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过巨大作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继续提供发展动力。循环经济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我党倡导的发展观。它的提出,为我们解决当前国家社会经济建设中存在的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措施和。
关 键 词:循环经济资源 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从根本上突破资源瓶颈、缓解环境压力和维护环境安全,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进一步提高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党的十七大关于“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的要求,是当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1]“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践行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的和现实意义。
一、循环经济理论的本质和原则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运动。“循环经济”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主要指在人、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的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而循环经济则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和能源更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体现的是一种新的发展观,为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发展循环经济,是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有力举措。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原则,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行为准则。1,减量化原则(reduce)。
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此外,减量化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奢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
2,再使用原则(reuse)。
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抑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再使用原则还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
3,再循环原则(recycle)。
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生产同一种类型的新产品,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面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必要性。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侵入的国家,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非常来生。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将会使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也会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来生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循环经济来保证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持。
〈二〉循环是有效利用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的需要。
我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50立方米/人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严重缺乏,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我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有限。虽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占1.2%,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原材料和能源的不足将成为我国总体经济规模扩张的“瓶颈”,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越来越突出。200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问题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七大水系干流中,只有57.7%的断面达到或优于国家地面环境质量三类标准,城市河段、沿海河口地区及城市附近海域污染严重;城市空气质量处于严重的污染水平,区域性酸雨污染严重;废弃物排放量3186万吨,其中近200万吨危险废弃物直接向环境排放;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提出了讲究人与和谐发展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尽管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但包含着许多合理因素,至今仍然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酸雨、赤潮、沙暴……使人们惊愕;猪肉里的四环素、蔬菜里残余的农药、被严重污染的水源……使人们感慨。在人们惊愕、感慨之余,我们又会想到了什么呢?假如我们从理性的高度来审视这些现象,问题就不难得出结
论。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众多实惠,但同时也容易造成人们的物欲膨胀----就是片面地强调自己是自然界的主人,忘记了自己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错误地把人与自然截然对立起来。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激化。只有树立“人类珍惜和尊重大自然,大自然才会给人类带来福音!”这样的新观念,我们人类才能更好的、顺利的发展。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我们不难得到有益的启发。它不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而是强调人对自然的利用和顺应,并主张因自然而成人事,以人事而和自然。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富民”、“惠民”,但要取财有道,合乎自然。这种在具体的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上,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论。《国语》中就记述了“夏之月川泽不入网略”的制度。《管子·地数》则说:“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吕氏春秋》中记载了对砍、烧、猎、捕行为的四时之禁。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则在其《王制》中阐发了保护自然和生态的思想:“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悦。”
其次,国家领导层的高度关注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在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我国参与并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6年7月16日,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江泽民主席提出,在社会主义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此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和会议中多次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也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3]“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应当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可持续发展被写入各级的规划和计划之中。与此同时,我国加快了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立法进度,制定、修改了一系列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大力推行了清洁生产,努力实现环保与发展经济的“双赢”。目前,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框架体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逐步走上了法治化、制度化和化的轨道。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整个社会共同的持续的努力。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提出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3] 2009年1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
第二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作者:吴光玲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8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观念、法制、体制、技术、管理等层面上进行创新。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资源环境;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F2O
[文献标识码]A
第三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芳草湖农场
(2012年9月23日)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有效途径,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在循环”为原则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中,“减量化”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和能量流量;“再使用”目的是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再循环”是要求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与传统经济“对资源搞开采、低利用,污染物的高排放”相比较,以“减量化、再使用、在循环”原则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展示出的特征是“对资源的低开采、高利用,污染物的低排放”。其次,所谓打造资源节约型企业,是要求企业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现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意义上说,废弃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将其回收利用以消除污染,使其资源化,可以缓解环境负荷的压力,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投入资金回收这些资源,发展下游生产,既可以为企业员工和广大公众创造一个环境良-1-
好的生活工作空间,同时又是把这些放错了位置的资源重新置位。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对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由于现在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具有不可代替性,而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沿着产业链生产多种相关产品,把资源吃干榨净。因此,要发挥资源的更大效用,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产业链上下游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含量。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有效途径。在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过程中,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切实解决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的进度,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转变,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是有效缓解资源约束,促进资源持续利用的战略抉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减量化的基础上,将上一环节的污染变成下一环节的原料,合理延伸产业链,形成“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供给年限,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生利用,缓解并最终跨越资源约
束,企业的价值得到充分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
四是,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实施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基础。加快兵团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开发环境友好技术和环境标志产品,扩大国内、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兵团参与大区域经济圈的综合竞争力,在更高层次的区域竞争与分工中,为融入国内和国际大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发展循环经济是削减污染物排放,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的有力措施。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以清洁生产、构建生态产业链为手段,将污染环境的废物转化为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才能最大限度地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中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使污染物消化于生产过程进而最终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六是,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
式和消费模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迅速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环节落实循环经济理念,在企业、行业(产业)、园区、社区、区域等多个层次着力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式开发,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保障体系,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前,在发达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可以说是一项重要国策。我国目前正在全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从未来发展前景来看,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也是目前国内企业可以迈入的一条“光明大道”。
第四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
--市农村能源工作推进会议上的发言
我们乡位于市区近郊,总覆盖面积80多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4,336亩,果树面积5,250亩。现有农户4,045户、农业人口15,569口人,共有8个行政村。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乡,我们按照改善村屯卫生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的发展思路,把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项目列为全年工作的重点之一。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国债项目资金,申请到了2006年沼气国债建设项目,今年完成8立方米沼气池“一池三改”任务980个。目前,沼气池建设项目已全面展开,各项配套工作也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把我们的工作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一、广泛宣传、加强引导,增强农民对沼气项目建设的了解和认识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能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使沼气池建设真正能为老百姓解决最实际的问题,我们加大了抓好这项工作的力度,做了精心细致的安排和部署。一是成立了沼气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制定了沼气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组织机构。由乡长亲自抓,副乡长具体负责,农业各部门人员和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密切配合。制定并下发了《红星乡沼气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下设沼气建设办公室,实行了专人专管。同时沼气项目建设的完成情况,与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年末工资紧密结合,极大激发了村两委班子沼气建设的热情。西太村主任张殿礼率先建造标准化沼气池,为村民示范、参观、学习,在全乡堪称典范。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发动。各村利用村屯有线广播,开设了新农村建设沼气项目建设专题节目,每天定时播放。制作了10多幅宣传条幅悬挂在村屯显要位置,印制了500多份宣传单发放到各村民手中。通过深入实地细致的宣传动员,使广大农民群众认清了沼气项目建设在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了农民对沼气项目建设认识。三是参观考察学习,积累了宝贵经验。乡政府新年伊始组织带领农技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和各村主任、书记,专程到市健鑫科技有限公司、西郊乡,参观考察沼气建设和使用情况。通过到现场参观学习,让他们亲眼目睹到了实效,感受到沼气池真正能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农民对沼气池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二、结合实际、循环利用,把沼气建设项目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紧密结合发展农村能源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使农民能够用上高效、清洁的能源――沼气,实现“家庭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农业的良性循环。据测算,一个8立方米左右的沼气池,可满足一家3至4口人生活燃料的需要,相当于使用10~12瓶液化气,仅此一项,每户每年便可节约生活能源开支近千元。我们积极发展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年初乡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布署了沼气建设任务,要求各村在沼气池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资金投入能力,不搞硬性摊派,不搞强制命令和一刀切,耐心细致地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努力引导好村民,使得他们主动投入沼气池建设当中。二是坚持沼气池建设与“一池三改”有机结合的原则。户用沼气池建设与改厨、改圈、改厕同步设计,分步施工。我乡建设的沼气池按照国债项目要求为户用8立方米标准。农民每年养3-5头猪即可解决沼气池的原料问题,而且发酵后的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是种植绿色无公害食品的优质肥料。我乡无公害青玉米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大量的沼渣作为有机肥为生产无公害甜粘玉米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坚持沼气池建设与净化农民的生活环境相结合的原则。沼气池的建设,对人畜粪便实行了无害化处理和有效利用,杜绝了养殖户粪便随意堆放,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是一项有利于老百姓的好事,我们一定把它办好。
三、典型示范、整体推进,掀起农民沼气池建设新高潮
近年来,我乡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农业和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但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们从实际出发,3月初,分别在养殖业发展基础较好的红太、西太、红星三个村新建三处“寒地太阳能辅助增温”沼气池进行示范。建成使用后,农民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前来参观、咨询建设沼气的有关事宜,踊跃报名要求建设沼气池。为了大规模推广沼气项目建设。5月中旬,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先后在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朝阳村、红星村分别建成了“沼气综合利用示范一条街”,使红星乡广大农民足不出乡就能看到清洁沼气能源的综合利用,感受到沼气能源在促进农业增产,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中的巨大作用。截止到8月29日,全乡已建成寒地增温沼气池400个,其余的正在陆续施工中,到10月末即可全面完成。
四、科学设
计、跟踪问效,严把沼气池建设质量关
沼气从建设管理到维护使用,涉及到种植、养殖、厌氧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等多项技术,综合性、技术性比较强。为了做到建一个、成一个、使用一个,达效一个,在建设之初,我们首先聘请了沼气池建设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我们制定的《红星乡“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沼气建设标准》、《红星乡沼气建设检查验收标准
》等具体办法实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乡农技综合服务中心专人负责监督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施工单位合同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的跟踪检查、验收,保证了沼气建设的质量。其次为了便于管理,我们以户为单位,建立了沼气用户档案。对每个沼气池进行了编号,建立永久性的标志,并将给每个沼气用户配备了《沼气安全使用手册及挂图》、《沼气池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手册》等。第三是搞好跟踪服务。项目完工后,我们将开通沼气池服务、技术咨询热线电话,沼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随时可以咨询,技术人员随叫随到,及时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由于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周到的服务,使广大沼气用户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增强,为更好地完成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位领导,我乡在户用沼气池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开了个好头,取得了一点成绩,这与市农委和区里的领导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与兄弟单位和上级的要求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以兄弟单位为楷模,全面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我乡沼气池建设,努力提高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为早日把我乡建成经济兴、事业旺、政治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第五篇: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
文章标题: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主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为贯彻落实《XX省发展循环经济纲要》、《XX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和嘉兴市循环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结
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法规,强化节约意识,通过政府、企业与公众的共同努力,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和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合力推动循环经济快速有序发展;坚持全面部署和示范带动并进,推动循环经济点、线、面互动发展。
(三)发展目标。全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城镇运行体系、人居生态体系、绿色消费体系和保障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起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长期战略目标框架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废弃物最终处置率明显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农业)园区、循环型镇(街道)和节约型社区、节约型机关。
到2010年,具体目标是:
——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责任单位:市发改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3(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建制镇以上的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达到65的设计标准(责任单位:市规划建设局)。
——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降低5(责任单位:市经贸局)。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每公顷建设用地GDP产出平均增长10,全市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年均增长5(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原材料节约利用率显著提高,全市水泥散装率提高到80(责任单位:市发改局)。
——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免税销售总值年均增长5(责任单位:市经贸局)。
——污水处置率显著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责任单位:市规划建设局)。
——推行清洁生产,园区内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比例不低于50,省控重点高污染企业全部实施清洁生产,培育工业循环经济型示范企业10家,建成循环经济工业功能区2个(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开发区)1个(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贸局),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0个(责任单位:市农经局)。
——推进循环型城市建设,创建循环型镇(街道)2个(责任单位:市经贸局)。
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产业导向目录和限制、禁止发展产业目录,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产业盲目发展;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贸局)。积极推广先进技术,依法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参与)。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重点发展以光机电、新材料、生物工程为主的高技术产业,有选择地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临港型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服装、箱包、造纸等传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型高效农业和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牵头,市经贸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局参与)。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开展清洁生产的审核、咨询、信息、技术等服务工作,重点抓好化工、建材、印染、造纸等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到2010年,省控重点高污染企业全部实施清洁生产,创建6家绿色企业。探索建立清洁生产责任制度,加强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环保局)。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促进污染项目集中治理、达标排放(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六)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着力对开
发区和各工业功能区进行生态化改造,整合区内要素,引进与现有企业配套互补的项目,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合理设置进区门槛,对入区企业提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贸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各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参与]。优化产业、企业
布局,加强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片集中治污和集中供热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贸局牵头,市环保局、各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参与]。
(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污染少、附加值高的农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特种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加快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西瓜基地等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到2010年,建成8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个绿色食品基地和2个有机食品基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等技术,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完善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健全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监测。继续推进“新村示范、村庄整治”工程,扎实开展全国乡村清洁工程示范县(市)和绿化示范村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长效机制,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净化美化农村环境(责任单位:市农经局牵头,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参与)。
(八)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继续开展创建“绿色饭店”、“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活动(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教育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参与)。发挥政府机关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使用可循环使用产品、可再生产品和节能节水无污染绿色产品的比例(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局)。倡导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广电局、XX报社参与)。抵制“白色污染”,治理“餐桌污染”,减少过渡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旅游局参与)。鼓励使用太阳能和沼气,鼓励垃圾分拣和废物回收利用,鼓励使用节水、节电家电产品和用具(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规划建设局、市农经局、市水利局参与)。
(九)加强生态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环境污染整治“811”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重点监控污染负荷大的企业,严格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着力抓好造纸、化工、纺织、电镀、印染的重点污染行业的治理,加强二氧化硫、烟尘污染控制,到2007年,35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参与)。切实抓好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做好生活污水入网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作,“十一五”期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保持100%(责任单位:市规划建设局牵头,市环保局参与)。继续推进“新村示范、村庄整治”工程,控制畜禽散养,发展规模养殖,积极建设沼气工程和畜粪制肥工程,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责任单位:市委农办牵头,市农经局、市环保局参与)。继续推进“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将河道的集中治理与长效保洁有机结合,切实改善城乡水环境(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加大对饮用水源、河流水域和湿地水网的管理和保护力度,开展生态市创建活动,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绿化率达到35。加强环保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完善重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预警、监测与应急机制,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合力解决水污染等共性问题(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局、市农经局、市规划建设局、市水利局参与)。
三、推进能源节约
(十)组织和实施一批重大节能工程。积极推进热电联产、余热发电、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关节能等节能工程建设,不断提高能源节约利用水平(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贸局牵头,市规划建设局、市机关事务局参与)。
(十一)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做好用电需求侧管理工作,继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突出抓好电力、造纸、印染、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督促企业提出具体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收集、分析和公布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统计局、市供电局参与)。
(十二)加强节能监管。制定和实施我市节能监察等规定,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监测和能效标识使用的监督检查。开展节能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能力(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质监局)。
(十三)提升节能技术水平。引导全市工业企业用电大户采用先进节电控制技术和产品,配齐管好能源计量器具,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重点抓好变频和锅炉节能技术改造(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参与)。
(十四)推进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制定和落实《XX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严格实施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型住宅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责任单位:市规划建设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国土资源局参与)。
(十五)引导公共、商业和民用节能。公用设施、宾馆商厦以及居民住宅要推广采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到2010年,使用绿色节能灯具的比率达到80以上;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室内温度最低(高)标准,在全社会倡导室内空调温度提高(降低)1-2摄氏度,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设置夏季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得高于16摄氏度(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规划建设局、市供电局)。
(十六)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优化道路网络,推广清洁能源汽车,鼓励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营运。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新增公共汽车一律采用环保节能型车辆。积极引导货运车辆向集装箱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内河运输,加快独山港区海河联运互通枢纽工程建设,大力推动海河联运等节能运输方式发展(责任单位:市交通局牵头,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独山港区参与)。
(十七)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沼气、太阳能发电,进一步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重(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贸局牵头,市规划建设局、市农经局、市气象局、市国土资源局参与)。深入实施“太阳能屋顶行动计划”,提高城乡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逐步在学校、大型商场、大型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等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太阳能发电试点(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农经局)。实施沼气工程,推广“猪-沼-作物”生态技术,到2007年,畜禽规模养殖场100建成沼气工程(责任单位:市农经局牵头,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参与)。
(十八)加强节能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完善我市节能信息网,为全社会提供节能政策、技术的咨询服务(责任单位:市经贸局)。
四、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十九)推进城市节水。全面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制定和落实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加快自来水一户二表建设。鼓励城市节水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使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加强对供水管网维修管理,降低管网损耗率。推进污水再生利用和分质供水。到2010年,全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控制在12以下,全社会力争节约用水4000万立方米(责任单位:市规划建设局牵头,市水利局参与)。
(二十)推进工业节水。按照《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精神,重点推进火力发电、造纸、纺织印染、化工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作,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进节水技术改造。积极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活动,鼓励企业使用中水,到2010年,创建节水型企业10家(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参与)。
(二十一)推进农业节水。积极扩大节水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责任单位:市农经局、市水利局)。加大排灌渠道和泵站的改造力度,推广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到2010年,基本完成灌区节水改造,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以上,亩均灌溉用水量下降到450立方米(责任单位:市水利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农经局参与)。
(二十二)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实行取水许可证制度,按计划推进地下水禁采、限采工作,到2010年,全面禁止地下水开采(责任单位:市水利局牵头,市规划建设局、市农经局参与)。
五、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二十三)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严把预审关。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减少和制止耕地抛荒,加大对取用粘土制砖的监督管理力度(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农经局)。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到2010年,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的应用比例达到80以上。按规定对全市砖瓦行业进行整顿(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建设局)。
(二十四)大力开展农地整治。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村镇规划和建设,制定农村宅基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政策措施。结合“新村示范、村庄整治”工程,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对废弃的土地要加大力度整理成耕地或农用地,到2010年建成标准农田33.2万亩。实施沃土工程,推进耕地质量建设(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农经局)。
(二十五)加快推进滩涂围垦。加快滩涂围垦步伐,完成白沙湾治江围涂工程,到2010年,滩涂围垦面积达10705亩(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二十六)加强建设用地管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结构性调整,充分挖掘存量的利用潜力,积极采取多种途径盘活存量土地。加大闲置空闲土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研究建立用地退出机制。完善对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严格实行“招、拍、挂”出让方式供地(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规划建设局参与)。
(二十七)着力抓好工业项目集约用地。加快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工业功能区集聚,严把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标准,鼓励零地技改和标准厂房建设。工业用地全面实行“招、拍、挂”出让(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经贸局、市规划建设局)。
(二十八)完善和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的《XX省建设项目用地管理控制指标》和嘉兴市《关于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完善工业企业、城市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电力等行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规划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供电局参与)。
六、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
(二十九)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实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化工、建材、机械、纺织等重点行业的定额管理。严格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标准,引导企业调整原材料结构,实行产品生态设计,鼓励使用再生材料,提高原材料利用率(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质监局)。
(三十)节约使用包装材料。推广使用可降能、易回收、低成本的包装材料,改进产品包装方式,抑制过度包装。落实生产者的包装回收义务,推进玻璃、马口铁、铝、纸版、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责任单位:市经贸局)。严格执行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到2010年,全市水泥散装量达200万吨,散装率达到80%(责任单位:市发改局)。
(三十一)延长材料使用寿命。鼓励包装容器的重复使用,鼓励使用林业三剩物、次小薪材生产密度板等包装产品(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农经局)。做好木材节约代用工作,减少一次性的木制材料,全面完成农村柴灶改造,减少秸秆直接燃烧量(责任单位:市农经局)。
七、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三十二)综合利用工业“三废”。加强工业固废的回收利用,推进粉煤灰制砖,加强服装、箱包、洁具边角料的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加强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推广造纸、化工、纺织、电镀、印染的废液回收利用技术;加强工业废气的回收利用,推广热电联产、余热发电等技术(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参与)。
(三十三)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培育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拣。以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电池、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淤)泥资源化利用,加快实施生活垃圾焚烧热电工程。规范废弃物回收与拆解市场,防止废弃物回收与拆解过程中的污染,到2010年,报废汽车拆解回收率达到100。加强对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的管理,抓好一批综合回收利用企业(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发改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国税局、市外经贸局参与)。
(三十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农资节约。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猪、鸭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畜禽废弃物治理干湿分离和资源化利用,推广节肥、节药技术,科学合理使用种子种苗,组织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鼓励和推广农膜回收利用(责任单位:市农经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
八、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法规和监管
(三十五)编制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规划,明确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方针、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加紧编制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牵头,市经贸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农经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参与)。
(三十六)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制度和标准。抓紧研究制定资源节约的相关配套措施,建立健全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配套制度。研究制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园区、资源节约等标准,认真实施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清洁生产等标准,严格废弃物排放标准,完善重点用水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和主要耗能(水)行业节能(水)设计规范(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牵头,市经贸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农经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参与)。
(三十七)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对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重点研究开发和引进吸收工业废水高效低费处理技术、农业污染治理与废弃物的无污染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新型节能节水等先进技术,推广一批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工程。抓紧制定循环经济技术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研究和使用先进技术,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扶持和发展行业协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中介机构,全面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活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牵头,市经贸局、市财政局、市农经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参与)。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抓紧培养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门人才和实用人才(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事局)。
(三十八)加强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建立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外经贸局、市质量技监局参与)。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新建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不得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责任单位:市规划建设局)。开展开工项目节能、节水和环评审查,做好工程项目节能、节水、环评的论证与管理工作,严禁新上项目使用低效、高耗的用能用水工艺和设备(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发改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建设局、市环保局参与)。
九、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合作与交流
(三十九)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全市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凡列入市级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可优先申报省重点,并在用电、用地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对资源节约、循环经济项目提供优惠贷款、担保服务(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牵头,市经贸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供电局、市人民银行参与)。对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节能工程,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退还比例提高10,在建筑工程概算中应包括运用建筑节能技术而增加的费用,对政府投资项目一般按土建投资的10—12的比例计算用于建筑节能投资增加的费用(责任单位:市规划建设局、市经贸局)。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安排一定数额的循环经济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些重大专项工作。调整优化政府专项资金投向,要按一定比例安排重点资源节约项目,对循环经济重点技改项目优先给予贴息补助,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快制定我市节约型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政府带头使用并扶持若干绿色产品,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和节约型办公材料(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用足用好国家、省和嘉兴市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抓紧研究制定促进节能节水产品推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
(四十)健全价格机制。合理确定城市供水价格、行业综合用水定额、单项用水定额。引导工业、洗车、市政设施及城市绿化等行业使用再生水。合理调整城市污水处理费,开征城市垃圾处置费。推行居民生活用电谷峰分时电价和阶梯式计量电价,认真落实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政策。探索建立污水处理按质收费制度、企业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及消费者付费制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牵头,市经贸局、市规划建设局、市环保局、市供电局参与)。
(四十一)加强区域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合作与交流,广泛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技术,不断增强技术的引进消化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的转化推广能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四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市已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市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在近期内提出本部门、本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按照职责分工,狠抓落实,紧密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牵头,市循环办各成员单位参与)。
(四十三)严格环保执法。继续推进“811”环境整治行动,采取“治旧”和“控新”双管齐下的办法,关停一批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的落后企业,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切实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尽快实现环境质量状况的全面好转。在健全环境保护法规的基础上,严格执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违规事件,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监察局、市安监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供电局参与)。
(四十四)建立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加强和完善能源、水、土地等重要资源以及节能、节水、节地的统计核算工作,抓紧建立节约型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逐步将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考核制度,将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生态保护等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环保局、市统计局参与)。建立奖励机制,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企业,予以表彰奖励和宣传(责任单位:市发改局)。
(四十五)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大力开展能源资源节约活动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能源资源节约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活动,坚持无纸传输、压缩会议、降低油耗、节约用电、惜水节材,推广应用节能节水技术和产品。抓好政府建筑物节水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完善部门预算,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局、市财政局牵头,市循环办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参与]。
(四十六)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统筹部署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建设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市经贸局),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示范工程(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市农经局),节能、节材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规划建设局),节水、节地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废弃物处置和回收项目(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绿色建筑和绿色社区(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规划建设局),制定一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责任单位:市发改局),扶持一批政府鼓励使用的绿色产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大力推进我市循环经济20项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局)。
(四十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宣传、广播电视台、报纸、教育、共青团、工会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教育局、市法制办、市司法局、市广播电视台、XX报社、市总工会、团市委参与)。新闻媒体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舆论氛围(责任单位:市广播电视台、XX报社)。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在青少年中开展“我为节约做贡献”的资源节约宣传和实践活动(责任单位:团市委、市教育局)。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的资源节约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责任单位:市总工会)。教育部门要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对机关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节能节水管理人员和重点用能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经贸局牵头,市人事局、市质监局、市委党校参与)。
《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