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革命老区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3 16:1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洱市革命老区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洱市革命老区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第一篇:普洱市革命老区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普洱市革命老区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普洱茶 | 作者:潇无痕| 来源: | 文字大小:[大][中][小]| 在线投稿

一、普洱市革命老区基本情况

革命老区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1999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确定了46个革命老区县(区)和40个革命老区乡(镇)。我市革命老区包括思茅、宁洱、墨江、景谷、江城和澜沧6个县(区),有国土面积3280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0.7%;人口1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8%,隶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普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普区包括了现在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玉溪市、临沧市部分县,共17个县,面积约7.3万平方公里。

普洱市革命老区是思普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主要根据地。早在1927年,云南省临委委员杨正元就在宁洱建立了中共普洱特支和中共宁洱县委,培养发展了一批党员和共青团员,组织了拥有会员近千人的“互济会”及“青年读书会”。1931年,普洱特支、墨江支部准备举行武装起义建立红色区域,虽然由于事机泄露,未能成功,但在各族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火种,使党在民族地区的活动得到迅速发展,把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1932年,共产党员罗有祯在宁洱举行了勐先武装起义,攻下了江城勐野井盐矿,并沿途向各族人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开仓济贫,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在思普区转战数月,给国民党地方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后因叛徒暗杀了领导人罗有祯、罗承美,起义最终失败。这一系列武装斗争,虽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达到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实现武装割据的目的,但为以后党在思普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46年6月,滇南党组织沟通了磨黑中学党员之间的组织关系,成立中共磨黑中学党支部,被国民党彻底破坏的思普区中共党组织又开始活动起来。同年8月,又成立思普特支,下辖磨黑中学党支部、墨江中学党支部。随着建党工作逐步开展,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地方,陆续建立了党的基层支部,主要有磨黑中学支部、磨黑镇小学支部、磨黑西北分支、普义分支、通关支部以及墨江中学、勐主(现景谷碧安)中学支部。普洱特支通过地下组织网络,密切基层组织的联系,及时贯彻党组织各项指示决定,推动思普工作的开展。1948年10月,一批华侨回国参加解放战争,经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同意,40人先后进入景谷、澜沧,其中的中共党员组成党组(简称归侨党组)。1949年2月,在中共勐主支部和归侨党组的领导下,组建了人民自卫军普光部队和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一支队。这些革命武装在滇南逐步发展壮大,先后解放了20多座城镇,建立了由17个县连成一片、占地7.3万多平方公里的思普革命根据地,为云南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解放后,普洱革命老区又面临着民族之间的矛盾、各种残余反动势力干扰、边境和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敌我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社会矛盾融为一体。面对这些情况,普洱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开展了“生产自救”、“清匪反霸”、“巩固边防”(江城曾是对越自卫还击战区之一)等一系列革命斗争,平定了反革命武装叛乱,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创建了安定的社会环境。1951年在宁洱举行了由26种民族代表进行的剽牛盟誓,代表各民族人民盟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一心一德,团结到底。谱写了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的新篇章,立下了新中华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

回顾普洱市革命老区的历史,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普洱人民、普洱老区人民,都作出了无畏的牺牲和巨大的贡献。在革命战争年代,普洱老区人民从1927年建立中共普洱特支和中共宁洱县委到1950年普洱全境解放,在敌强我弱、工作艰险,党组织多次遭受挫折的形势下,依靠各族人民群众,团结一切爱国人士,组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开展武装斗争,为滇西南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宁洱磨黑被誉为滇西南的“小延安”,磨黑中学也被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普洱老区人民清匪反霸、保家卫国、维护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贡献。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和精神代代相传,为我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普洱市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普洱市6个革命老区县(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各老区县(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扶贫攻坚、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弘扬老区革命传统,不断完善发展思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老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6个革命老区县(区)坚持从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思茅区围绕“农业稳区、工业强区、茶城名区、科教兴区、开放活区”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26.08亿元,同比增长20.66%;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22.9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6亿元,同比增长15.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6元,同比增长8.79%;农民人均纯收入2180元,同比增长13.42%。

宁洱县全面实施“开放活县、产业立县、文化兴县”战略,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普洱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2.27亿元,同比增长18.46%;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59亿元,同比增长27.4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同比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9元,同比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元,同比增长10.82%。

墨江县实施“解放思想优环境,加大投入打基础,发挥优势建骨干,突出特色兴产业,真抓实干强作风,构建和谐促发展。着力打造水电、林产、矿产、烤烟、畜牧五个重点产业,努力培育橡胶、茶叶、蔗糖、紫胶、文化旅游五个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北回归线和国际大通道上绿色生态经济大县、哈尼文化展示中心、商贸旅游文化重镇三大目标”的发展思路,建设发展开放文明和谐新墨江。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2.45亿元,同比增长10.3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59亿元,同比增长11.8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亿元,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元,同比增长0.99%。

景谷县坚持实施“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为重点,打牢交通市政、农业产业、科教文化三个基础,培植壮大林产、矿电、特色农产业三大产业体系,实施改革开放活县、产业项目立县、绿色工业强县、生态农业稳县、民营经济富县和科教文化兴县六大战略,着力打造活力景谷、绿色景谷、实力景谷、和谐景谷”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富裕文明开放和谐景谷建设。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8.55亿元,同比增长14.6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17.4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亿元,同比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4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同比增长12.26%。

江城县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生物富县、口岸活县”四大战略,巩固提升水电、林业、畜牧、橡胶、茶叶、蔗糖六大骨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6.81亿元,同比增长15.93%;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29亿元,同比增长15.9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亿元,同比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9,同比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1116元,同比增长0.86%。

澜沧县全面实施“改革开发活县,绿色经济强县,拉祜文化兴县”三大战略,着力打造“拉祜文化、千年古茶、糯扎渡”三大品牌,积极培育林业、蔗糖、茶叶、畜牧、矿产、水电、文化旅游、蚕桑等富民产业,促进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5.47亿元,同比增长19.73%;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59亿元,同比增长22.1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同比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0元,同比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1006元,同比增长10.30%。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6个革命老区县(区)从贫困群众要求最迫切的生产生活困难入手,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老区贫困群众生存环境大为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06年,6个革命老区县(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50亿元,同比增长28.55%。其中,思茅区20.15亿元,同比增长19.13%;宁洱县6.66亿元,同比增长29.40%;墨江县14.20亿元,同比增长30.02%;景谷县8.29亿元,同比增长30.82%;江城县6.81亿元,同比增长39.26%;澜沧县12.39亿元,同比增长36.52%。

(三)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6个革命老区县(区)以推进产业调整和开发为主线,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促进老区经济发展。2006年,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思茅区为13.0:35.6:51.4,宁洱县为34.5:25.0:40.5,墨江县为32.5:28.8:38.7,景谷县为36.3:37.3:26.4,江城县为39.7:25.9:34.4,澜沧县为36.3:32.4:31.3。老区的茶产业、林产业、水电产业、矿产业、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建筑建材业、交通运输业、商贸旅游业等都有了较大发展,二、三产业得以逐步壮大。

(四)竞争力水平有较大提升。2007年1月1日,《中国县域经济报》对全国2062个县(市)的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行了评价,我市6个老区县(区)的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竞争力和社会发展竞争力都有了较大提升。思茅区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4位,全国排名第196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10位,全国排名第480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2位,全国排名第77位。宁洱县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30位,全国排名第995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51位,全国排名第1361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27位,全国排名第718位。墨江县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91位,全国排名第1857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72位,全国排名第1688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93位,全国排名第1872位。景谷县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51位,全国排名第1406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40位,全国排名第1164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58位,全国排名第1478位。江城县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60位,全国排名第1512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82位,全国排名第1744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47位,全国排名第1231位。澜沧县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98位,全国排名第1898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98位,全国排名第1835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94位,全国排名第1883位。

(五)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6个革命老区县(区)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全力支持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得到落实。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切实加强以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新进展,广播电视覆盖率逐步提高。大力推进“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抓住国家重点扶持的机遇,着力实施安居温饱村、扶贫安居工程、重点扶持村、民族特困乡、茅草房杈杈房改造、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贫困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通过整合闲置资产、大力招商引资、盘活优势资源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控制了重大群访事件的发生,全力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三、普洱市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市革命老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发展的差距仍在拉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较浅层次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或缓解,但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老区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经济发展滞后,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依然存在。我市 6个革命老区县(区)都是以农业为主,大多是版图大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收入低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吸纳资金和技术的能力较弱,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主要表现在“三缺三低”,即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尤其是缺企业家人才;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工业化程度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劳动力转移慢。

(二)基础设施薄弱,短期内实现较快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难度很大。我市6个革命老区县(区)是经济欠发达县(区),虽经全市上下合力攻坚,面貌有较大改善,但老区行路难、安全饮水难、通信难、用电难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县(区)的问题还很突出。从道路交通看,虽然初步形成了一个大的交通网络,但技术等级低,覆盖能力有限,晴通雨阻时有发生,公路网络规模效益尚未形成;从水利化程度上看,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靠天吃饭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县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还不足20%。

(三)人力资本匮乏,贫困层面继续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消除。我市6个革命老区县(区)由于贫困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运用科技的水平低,人的全面发展相对落后,无论是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或外出务工都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收入增长缓慢。由于投入不足,转移培训工作远远跟不上农民外流步伐,相当多的农民没有经过培训,只能从事笨重简单的体力劳动。

(四)社会事业落后,群众生活质量低的状况改变不大。我市6个革命老区县(区)由于地处山区,改革开放的成果难以惠及老区群众,现代社会的文明新风吹不到穷乡僻壤,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差,观念陈旧落后,信息闭塞,上学、就医、听广播、看电视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另外,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不愿到普洱这样聚老区、边疆、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地方来工作,人才队伍的结构难以改善。

(五)现行政策对老区的倾斜不够,缺乏必要的助推力。近年来,上级在各种建设项目上要求采取国家与地方资金配套,贫困老区因资金难筹集,达不到配套要求,该上的项目上不了。扶贫贷款是国家扶贫资金的主要来源,以贴息或小额信贷到户贷款的方式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各类生产性项目。但是,由于政策性贷款商业化经营,导致扶贫贷款难以实现所设计的政策目标,银行要保本收利,政府要扶贫,银行方面存在着放贷成本高和回收难的风险,致使贫困老区很难得到扶贫贷款带来的好处。

(六)组织领导对老区的运作不够,缺乏强大的整合力。主要是老区建设没有专门的机构抓,没有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没有专门地布置检查,力量整合不起来,导致有限的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有限的政策很难落实,很多老区群众感受不到政府的扶持。同时,由于对老区的舆论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浓厚的氛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支持老区的声音越来越弱。

四、加快普洱市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实现全市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强化对革命老区实际情况的认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争取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支援我市革命老区建设。

(一)发展战略方面。建议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我市革命老区进行特殊扶持,把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尽量考虑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实行倾斜,逐步缩小革命老区发展差距。

(二)长效机制方面。在充分征求我市6个革命老区县(区)意见的基础上,经市委政研室、市扶贫办研商,我市及6个革命老区县(区)均具备成立老促会的条件,具体建议如下:

1.普洱市及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景谷县、江城县、澜沧县成立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作为政府扶贫机构职能的一种有益补充,推选具有革命经历和工作经验丰富的老领导、老同志组建领导班子,挂靠市扶贫办及相关县(区)扶贫办开展工作,由扶贫办主任兼任同级老促会副会长,充分发挥老领导、老同志余热和老促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全心全意为革命老区人民服务为宗旨,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我市革命老区做宣传、搞调研、献计策、谋利益、办实事,协助当地党委、政府搞好革命老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多做贡献。

2.普洱市在市扶贫办成立老区科,设编制3人,具体负责革命老区建设工作。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景谷县、江城县、澜沧县在各县(区)扶贫办成立老区股,明确1名专人负责革命老区建设工作。

(三)优惠政策方面。建议设立革命老区建设基金、革命老区建设专项贴息贷款,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给予革命老区更优惠的政策和扶持,加快改变革命老区贫困落后面貌的建设步伐。

第二篇:普洱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总结

普洱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总结

普洱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普洱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在省扶贫办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会议精神,在各级老促会的关心支持下,围绕老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按照省扶贫办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发展老区经济为中心,以增加老区群众收入为重点,以构建老区工作新格局为抓手,突出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村帮扶工作,抓住机遇,加大宣传,主动融入,明确定位,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扎实推进老区加快发展,为老区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普洱市革命老区基本情况

1999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确定了46个革命老区县(区)和40个革命老区乡(镇)。我市革命老区包括思茅、宁洱、墨江、景谷、江城和澜沧6个县(区),有国土面积3280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0.7%;人口1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8%,隶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普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普区包括了现在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玉溪市、临沧市部分县,共17个县,面积约7.3万平方公里。自2008年以来,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先后下达给我市老区扶贫建设资金共900万元。其中,2008年下

(二)开展老区宣传工作,大力弘扬老区精神。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龙岩老区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建党、红军长征胜利的纪念有利时机,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大老区宣传力度,营造帮扶老区建设的舆论氛围。加强宣传报道,2008-2011年全市在各类报刊、杂志、政务信息刊登老区稿件30多篇,在市、县级电视台播出老区新闻10多条。积极支持修复和修缮革命旧址,认真抓好革命旧遗址保护工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开展革命传统、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推进老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按计划如期完成老区建设的目标任务。2008-2011年,省下达我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900万元,项目覆盖6县(区)15个乡(镇)17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1386户5814人,项目规划总投资2859.04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9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067.3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891.68万元。重点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能源、科技培训等项目。至2011年12月31日止,共完成投资2794.51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97.72 %。其中:完成产业开发707.26万元,基础设施金1651.78万元,社会事业建设289.68万元, 投入生态能源项目116.97万元,投入科技培训22.38万元,投入纪念碑、简介牌建设6.44万元。项目的实施完成基本解决了老

资金实行对外公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资金的使用上,认真做好老区扶建项目的推荐立项、论证和审核工作,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让老区扶建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同时,我们对老区扶建项目实施进程进行跟踪督促,确保老区扶建资金专款专用,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规范操作,公开透明。在老区扶贫建设资金管理上,坚持做到程序严格、管理规范、公开透明。为了确保广大群众对老区扶贫建设资金的知情权、参与权,广泛争取监督和支持,各县区坚持自下而上的申报程序,申报前对所申报项目进行调查、核实,并在项目实施地或项目受益范围内,按规定进行公示。

2、加强管理,发放及时。老区扶贫建设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制度,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各县区及有关部门及时将资金下达到实施单位,没有随意改变用途,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没有挪用和挤占,并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及时维护项目、资金信息,做好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工作。

总之,我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由于我市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6个老区县中有4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老区基础设施薄弱,加上老区扶建资金补助有限,致使老区建设难度加大;二是老区群众增收路子不够

进旅游新区建设。要在部分影响较大的老区革命基点村树村碑、编村史、搞展览,教育后人,不忘老区。三个调查是:一是抓住上级对老区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全市6县(区)革命老区村“五通”建设情况调查;二是做好省定我市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调查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是做好革命“五老”优待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关健在革命“五老”和“五老”遗孀能够按照有关部门文件规定标准享受定补待遇。

四、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建议

(一)增加投入。建议省加大革命老区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帮助老区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扶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步伐。

(二)建议省结合新农村建设,尽快制定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明确发展重点、投入扶持政策、相应的保障机制等,指导革命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三)实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扶贫项目困难很多,建议上级给予配套安排相应的项目工作经费,为组织、实施和管理好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摘要:远离中心城市、自然条件较差和公共服务落后,是我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主要原因。按照“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推进主体功能布局”的基本思路,建议采取加大帮扶力度、突出帮扶重点、落实帮扶责任、鼓励人口迁徙和促进要素流动等措施,全面加快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主题词: 老区发展思路

革命老区是指我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根据地。目前,四川全省有81个县(市、区)划定为革命老区县。加快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也是告慰先烈的历史责任。

一、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革命老区的面貌尽管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2009年,革命老区人均生产总值仅为11778.6元,与全省平均水平之比为0.68:1。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明显滞后,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是远离中心城市。川陕根据地曾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其核心区域就是现在巴中市所辖的通江、南江、巴州、平昌四县区。巴中到成都的距离为452公里,到重庆的距离也在

1380公里以上。此外,革命老区较为集中的阿坝、甘孜等藏区,距离中心城市也相对较远。革命战争年代,远离中心城市是根据地赖以生存的有利条件。经济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远离中心城市则成为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是自然条件较差。地瘠民穷的自然条件加剧了社会矛盾,“越穷越革命”,是老根据地得以创建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自然条件较差也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巴中的通江和南江都属于山区,藏区属于高原,地理气候条件使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限制,人口居住也较为分散。81个革命老区县中,有18个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回顾历史,川陕根据地和藏区的根据地之所以不能持久,经济难以支撑是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公共服务落后。由于远离中心城市、自然条件较差和人口居住分散,使革命老区公共服务的成本相对较高。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革命老区薄弱的财力也难以满足公共服务的需要。2009年革命老区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等级以上公路密度低4.6%,电话普及率低15.8%,每百人拥有的医生人数少21.7%,每百名中小学生拥有的专任教师人数少6.7%。公共服务落后,导致发展条件的巨大差异,使一些革命老区县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

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加快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从革命老区的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紧紧围绕为革命老区的人民谋福祉这个根本,而把地域等其他因素置于次要地位。

——尊重自然,就是充分考虑革命老区的自然条件,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统筹兼顾,就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协调发展,就是努力缩小革命老区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加快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其基本思路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推进主体功能布局”。

1.强化基本公共服务

加快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目的是让曾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正如马克思所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的关键,不是改善发展成果的分配办法,而是改善发展条件的分配办法。以增大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努力强化革命老区的交通、通信、电力、水利、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就是要通过改善发展条件,从根本上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2.推进主体功能布局

通过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够尽可能改善革命老区的发展条件,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革命老区的自然环境,如地理气候等。在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时,也必须考虑服务成本、财力许可和环境容量。根据自然条件,不少革命老区都属于限制开发的农业地区或生态地区。以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合理

流动为主要抓手,推进主体功能布局,既可以大幅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和迅速提高革命老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又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同步小康的预期目标。

三、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按照“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推进主体功能布局”的基本思路,建议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全面加快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1.加大帮扶力度

要增大资金帮扶的力度,除争取国家重点支持外,省级财政也要尽力增加对革命老区的转移支付。要增大政策帮扶力度,除全面落实对革命老区的优惠政策外,对具备条件的县还要相应落实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限制开发地区的优惠政策,尽可能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要加大项目帮扶力度,对由国家和省为主承担的铁路、高速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在革命老区布局。

2.突出帮扶重点

巴中所属三县一区是全国第二大苏区,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先烈最多,是全省革命老区的典型代表。这里既不属于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又较为集中。对革命老区的帮扶,要特别突出巴中这个重点。

3.落实帮扶责任

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按照职能分工责成有关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落实帮扶责任。包括:由交通厅帮扶公路建设,由水利厅帮扶水利建设,由经

信委帮扶通讯建设,由教育厅落实教育事业帮扶,由卫生厅落实卫生事业帮扶,由省电力公司帮扶电网建设等。

4.鼓励人口迁徙

一是促进城乡间的人口流动。在坚持自愿的原则下,通过城乡两类户口权益的合理置换,破除阻碍城镇化进程的制度障碍,鼓励农民工携家属进城定居。发挥城镇的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效应,降低公共服务成本,腾出更多资金增加对农村的人均公共服务投入。

二是促进农村间的人口流动。积极建设人口适度集中居住的新型农村社区,包括:在平原地区建设适度集中居住区,在丘陵地区和盆周山区建设小规模集中居住点,在贫困地区建设扶贫新村,在民族地区建设定居新村。依托新型农村社区,集中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布局公共服务体系,大幅降低农村的公共服务成本。

三是促进区域间的人口流动。结合生态移民、扶贫移民和工程移民,鼓励限制开发区的人口向外迁徙,并明确重点开发区在承接人口转移方面的具体任务。对迁出革命老区的人口,还可考虑增加一次性资金补助。

5.促进要素流动

发展飞地工业园区,满足限制开发区异地办厂的客观需要。积极开展用气权交易,在增加对革命老区资源补偿的同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执笔:陈 炜)

第四篇: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定稿)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内容摘要:革命老区是红色资源的富集区,发展红色旅游为改善老区面貌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认为,拓宽筹资渠道,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注重旅游产品的组合、活化及其营销;重视社区参与;加强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等是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红色旅游 革命老区 经济发展 对策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包括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标志物等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红色旅游开发的重点。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分布

由于历史的原因,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省区交界地带,区位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这些地区的共性。在12个红色旅游重点区中,除了京津和上海等局部地区外,其余大多分布在革命老区(见表1),革命老区是红色资源的富集区。

革命老区80%位于山区和丘陵,大多交通不便,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老区生态环境优越,传统民俗文化得到较好的保留,再加上相当一部分红色旅游目的地或红色景区(点)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可以相得益彰。

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现实意义

在处理老少边穷地区和富裕地区的关系中,红色旅游不失为一种好方式。各类世界组织都关注贫困问题,“减贫旅游”(PPT)的概念在国际上比较流行,就是用旅游的办法来减轻贫困,使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得到改善,文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增加革命老区人民就业。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极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业将推动革命老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一些旅游专家认为,在我国,每接待20名国外游客,就可为我国创造一个就业机会,每接待150名国内游客,也为地方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例如在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使茨坪镇吸纳就业人口近6000人。

增加革命老区人民收入。只要利益分配得当,旅游开发完全可以给景区内的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收入。如河北嶂石岩景区,由于旅游业的开发,1995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就已经达到3000多元,周围乡村农民达到1600多元,比景区开发前增加了10余倍和6~7倍。井冈山小井村,村民们原来人均年收入不过300元,现在家家户户开农家乐旅游餐馆,销售土特产、旅游工艺品等,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在井冈山山下的泰和县桥头乡,当地农民发挥毗邻井冈山的优势,办起了度假村,年纳税额达30余万元。

开阔老区农民视野,提高农民素质。农业是相对封闭的产业,与外界的物质交流、人员交流以及信息交流相对较少。随着红色旅游的开展,外地游客的涌入,革命老区的农民得以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打交道,可以促进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改观。

促进老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发展红色旅游,首先要大力改善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对外联系的便捷性以及住宿、游览的舒适度。通过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设施的建设,可以将老区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吸引发达地区的投资,带动商贸服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培育老区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为了大力发展井冈山的红色旅游,江西新修了井冈山机场,使老区对外交通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策略

革命老区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条件,也有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促进老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多种渠道筹资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老区基础设施落后,各景区之间道路级别低,给旅游带来诸多不便;接待服务设施严重不足,例如“红色故都”瑞金的全市酒店床位只有2200张,显然不能满足游客需要。革命老区自我发展能力弱,需要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老区需要力争国家在规划、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扶持。通过精心包装一批红色旅游建设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获得红色旅游发展专项基金的支持;另一方面,红色旅游所需资金比较大,老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市场手段,通过招商引资,从各种资本市场上获得所需资金,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红色旅游投资新格局。江西省吉安市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截至2005年上半年,吉安签约旅游招商项目38个,签约金额26.7亿元,建设项目包括“毛泽东祖籍地游览苑”、井冈山大井领袖峰景区、井冈山荆竹山景区等。

(二)注重多旅游产品的组合

产品组合可以实现捆绑经营,共享客源市场;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可以延长产品链,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游客消费。红色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以和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相结合。革命老区具有比较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红色旅游产品和这些资源形成的旅游产品都可以组合。一是“红红”组合,就是相邻的革命老区或主题相关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组合在一起,例如井冈山—瑞金—古田的“共和国寻根之旅”,瑞金—遵义-大渡河-延安的“重走红军长征之旅”都能成为很好的红色旅游产品;二是“红绿”组合,即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组合;三是“红古”组合,红色旅游与革命老区历史文化旅游以及古迹古遗址旅游组合,例如徐州淮海战役红色旅游和两汉文化旅游的组合就是成功的一例;四为“红土”组合,即老区红色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组合;五是“红彩”组合,即红色旅游产品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产品组合。例如贵州用“一条长征红线,穿起一个多彩贵州”,使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少数民族风情游相映生辉,取得了巨大成功,2004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248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7.6亿元。

(三)活化红色旅游产品

革命老区游艺设备、娱乐设施本来就相对比较缺乏,再加上相当一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在经营上还停留在简单的遗址参观、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旅游者以参观为主,缺少参与性、互动性和娱乐性,游客的游览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另外,一些红色旅游景区所表现的革命主题和内容存在雷同现象,例如在江西和湖南有多处毛泽东同志的故居、在江苏徐州和安徽淮北有多个景点都和淮海战役有关,主题和展示内容的雷同会影响游客的游览兴趣,容易导致游客的“审美疲劳”。

从本质上来说,旅游是个人旨在满足各种心理欲求所进行的休闲体验活动。在体验经济已现端倪的背景下,传统说教式的政治教育参观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活化旅游产品。一是改革、提升陈列馆解说方式。运用高科技的声光电等演示方式,实现静态展览与动态演示相结合,让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二是创作特色性强、旋律优美的红色歌曲,编排经典的红色旅游文艺节目,在重点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举行文艺表演,用舞台艺术,肢体语言现场展现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三是因地制宜地增加游客参与性的游览项目,例如模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战争场景,策划穿插、侦察、探险、排雷、冲锋等情景参与项目,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在参与中接受磨砺和教育;四是创建革命生活体验旅游区,在有条件的红色旅游区,创建再现当年生活场景的旅游区,例如在瑞金和延安创建再现苏维埃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生活场景的旅游区,游客在这样的旅游区内模拟、再现和体验革命年代火热的生活。

(四)加强旅游目的地营销

老区的景区建设要提高到目的地建设的层次,孤立的若干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不能带动老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只有把老区作为整体的旅游目的地进行建设和营销,红色旅游才能发挥带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红色旅游目的地之所以有营销的必要,一方面因为各地红色旅游目的地存在竞争,另一方面当前信息渠道众多,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的接受能力有差异。红色旅游的营销方法很多。一是电子商务。国外的旅游目的地,90%都有网站,我国也有30%至40%的比例,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加,电子商务是未来几年目的地营销中最重要的方法。二是软营销。例如参加旅游博览会、展销会,举办红色旅游论坛等。三是组合营销。比如红色旅游和会议旅游、修学旅游以及奖励旅游组合营销。

(五)重视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

减贫旅游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让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决策并得到好处。当地老百姓从旅游发展中受益,红色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鼓励农民开办家庭旅馆,引导农民开发、加工地方土特产,培训农民从事旅游服务业的技能等都可以帮助老区人民加入红色旅游的发展中来。

(六)加强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

老区的教育水平比较落后,旅游人才匮乏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例如,江西赣州红色旅游资源富集的六县(市)(包括瑞金)有各类旅游从业人员约2000人,但从业人员总体学历水平、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偏低, 具有中专以上学历者仅占20%,受过正规旅游业务培训的人员比例不到10%,尤其是导游及管理人员紧缺。老区红色旅游应尽快解决配备和增加高素质研究和讲解人员的问题,也可借鉴大连推出的“银发导游”的做法,在老区组织一些当地的离退休干部和老红军作为导游或讲解员,以提升红色旅游的效果。同时,对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当地居民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红色旅游业的服务水平。

第五篇:2010年普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免费)

2010年普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我市面对八十年未遇的冬春持续干旱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谋发展、优化结构建支柱、依托资源抓特色、民族团结共发展、保护生态建和谐,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围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的各项工作要求,全市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一)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47.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增幅上升0.5个百分点,已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66亿元,增长6.7%,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82.98亿元,增长19.2%,拉动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53.04亿元,增长16.0%,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29.95亿元,增长25.4%,拉动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0.66亿元,增长14.6%,拉动经济增长5.7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4:32.5:37.1调整为29.8:33.5:36.7,“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更加稳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33.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加快。

人均生产总值9553元,比上年增加1360元,人均达1399美元,比上年增加254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1%。

(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3.4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3.9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6.9%,提高到38.0%,上升1.1个百分点。

(三)财政收支同步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47.52亿元,比上年增收21.02亿元,增长79.3%。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86亿元,增收14.26亿元,增长85.9%。上划中央增值税、消费税8.62亿元,比上年增加1.74亿元,增长25.4%;上划所得税4.34亿元,比上年增加1.32亿元,增长43.7%。地方收入中增值税2.60亿元,增长21.4%;营业税6.06亿元,增长12.7%;企业所得税0.48亿元,增长91.7%;个人所得税0.35亿元,增长11.0%;城市维护建设税0.83亿元,增长23.8%;耕地占用税10.73亿元,增长1560.9%;烟叶税1.37亿元,增长28.0%。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全年税收收入24.70亿元,增长103.3%。非税收入6.16亿元,增长38.4%。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民生工程”提供了财力支持。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3.93亿元,比上年增支28.45亿元,增长33.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7.9%,农业支出增长62.3%,科学技术支出增长99.6%,教育支出增长22.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1.4%,文化体育支出增长95.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24.6%。大力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各项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项目支出,保证社会保障、工资发放、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重点支出的需要。

(四)市场物价上涨。居民消费价格逐月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从上年的99.9%,上扬到103.0%。其中: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指数呈“七升一降”格局,即: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5.6%、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指数上涨1.5%、衣着类价格指数上涨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指数上涨3.2%、交通通讯类价格指数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上涨1.8%、居住类价格指数上涨2.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指数下降0.3%。

商品零售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

3.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上年同期

8.3%,其中:相比上涨1.6%。

工业品出厂价格先扬后抑。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轻工业上涨9.2%,重工业上涨7.8%;生产资料产品出厂价格上涨8.2%,生活资料产品出厂价格上涨8.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5%,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2.2%,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0.6%,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13.0%,木材及纸浆类上涨4.6%,农副产品类上涨19.6%。

(五)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转变方式、调整结构面临较大压力;国内外经济发展复杂局面仍未改变,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难度加大;民间投资还不够活跃,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等。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在遭受严重干旱的影响,小春作物减产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采取“小春损失大春补”等有力措施,加大大春作物的种植,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植特色农业产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粮食丰收、经济作物较快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成绩。

(一)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其中:农业产值49.65亿元,林业产值31.76亿元,牧业产值25.44亿元,渔业产值3.7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2亿元。

(二)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增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12108公顷,比上年增长3.6%。总产量连续七年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90.48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产2.36万吨,增长2.7%。四大粮食作物产量“二增二减”:玉米38.46万吨,增长12.8%;大豆2.02万吨,增长3.6%。水稻产量41.39万吨,同比下降0.6%;小麦2.60万吨,下降37.2%。

烤烟、咖啡等主要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度增长,烤烟种植面积

18016公顷,增长19.0%;咖啡种植面积18447公顷,增长26.9%。油料种植面积14706公顷,增长7.9%;橡胶种植面积97314公顷,增长5.9%。茶叶、蔬菜等种植面积均有稳定增长,年末实有茶园面积93324公顷,增长3.5%;蔬菜种植面积24775公顷,增长7.3%;年末实有果园面积10950公顷,增长0.1%。

(三)林业生产取得新的进展。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466公顷,比上年下降85.5%,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13251公顷,与上年持平,森林覆盖率为64.9%。人工造林面积25740公顷,比上年增长4.5%;迹地更新面积6045公顷,增长22.0%;零星(四旁)植树199万株,松脂产量11.31万吨,比上年增长8.8%。木材产量205.9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3%。

(四)渔牧业生产稳定增长,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

13.55万吨,增长7.7%,其中,猪、羊、禽肉分别增长8.7%、0.8%、12.5%,牛肉下降4.1%。生猪、羊出存栏同时增加,牛存栏下降。水产品产量4.90万吨,增长44.7%。

(五)农村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田水利建大幅度提升,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4.21亿元,比上年增长50.4%;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14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11.5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4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2.7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6%;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8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5%;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18.66万人。农机装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1769万瓦特,比上年增长14.3%;大中型拖拉机19090台,比上年增加4719台;小型拖拉机21197台,比上年增加2834台。全年农机化投入1.55亿元,比上年下降3.2%,机耕面积78700公顷,比上年增加6449公顷、农业机耙、机播、机灌面积及机收面积不断扩大。全年农村用电量18575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2%;化肥施用(折纯)量62090吨,比上年增长3.1%。

(六)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镇规划全面推进,8

3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持续推进;全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754个,项目总投资37291万元;扶贫济困工作取得实效,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3亿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资金25570万元;实施扶贫安居工程1410户,易地扶贫开发转移安置2200人,年内解决8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解决18.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已实现通水村980个,比上年增加8个,占全部村委会的99.3%;通电话村885个,比上年增加8个,占88.9%;通汽车村893个,比上年增加3个,占89.7%;通电村992个,比上年增加16个,占99.7%;通有线电视村304个,占3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一)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随着工业经济运行大环境明显好转,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28.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产值9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3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95亿元,增长14.0%。

(二)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总体增强。“茶、林、电、矿”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4.52亿元,增长23.6%,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3.8%。其中:林产工业产值为3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5.6%;电力产值为21.52亿元,比上年增长7.0%。茶产工业产值为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矿业产值为3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十增七减”。大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在列入统计的1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10种,占58.8%,下降的有7种。

(四)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1.08%,比上年同期上升40.6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70亿元,比上年增长35.3%;产品销售率90.2%,比上年上升2.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4.55亿元,增长82.1%,其中利润7.32亿元,增长120.0%。亏损企业亏损面37.5%,比上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亏损额1.53亿元,下降43.9%;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9108元/人,增加23100元;产成品库存7.27亿元,增长19.0%,流动资金周转1.41次,同比上升0.07次,应收帐款5.52亿元,同比增长23.9%。

(五)建筑业效益增长加快。全市建筑企业213个,比上年减少6个。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4亿元,增长33.5%。竣工产值37亿元,比上年增加1.5亿元,增长4.2%。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9.95亿元,增长25.4%。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0亿元,增长12.2%,其中实现利润6亿元,增长15.4%。全员劳动生产率19.9万元/人,增长2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一)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5.11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其中:城镇投资207.06亿元,增长43.9%。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第二产业投资98.92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其中水电投资达73.64亿元,增长41.7%;第三产业投资131.84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年施工项目1111个,比上年减少7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74个,减少138个。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亿元以上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39.97亿元,比上年增长59.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8%。一是公路建设完成投资50.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5%。其中,磨思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1.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9%;西盟至澜沧公路完成投资3.23亿元,增长145.4%;思茅至江城公路完成投资6.82亿元,增长206.5%;小黑江至澜沧公路完成投资10.01亿元,增长1097.7%;本年新开工永平至临沧公路完成投资3.42亿元。二是电站建设完成投资72.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8%。其中,糯扎渡水电站完成投资53.43亿元,增长78.6%;长田河电站完成投资1.80亿元,增长113.4%;普西桥电站完成投资3.12亿元,增长187.3%;石门坎、戈兰滩、居甫渡等三座中型水电站进入扫尾工程。三是水库建设完成投资1.01亿元,比上年增长42.3%。镇沅五一水库、澜沧小坝子水库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以“中国茶城”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容貌有了很大改观,城市功能有所提升。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环保和社会公共设施有较大改善。

(三)房地产市场建销两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3.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9%。房屋施工面积310.45万平方米,增长24.1%,其中:住宅 238.93万平方米,增长21.6 %,本年新开工面积170.24万平方米,增长46.2%;房屋竣工面积75.8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5%;商品住宅竣工4624套,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21.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5%,其中:现房销售面积40.32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80.7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6.24亿元,增长63.9%。

五、国内贸易

(一)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在扩大内需政策、物价持续上涨和节日消费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批发业实现6.51亿元,增长58.1%;零售业实现53.55亿元,增长16.5%;餐饮业实现12.14亿元,增长13.0%;住宿业实现0.46亿元,增长49.0%。假日消费和婚庆消费拉动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增长,汽车、摩托、住房、家用电器、太阳能、通讯、旅游等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热点。

(二)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6.95亿元,增长19.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5.71亿元,增长15.5%。

(三)非公有经济占主体地位。非公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市场份额达88.5%,是市场繁荣活跃的支柱力量。其中:私有经济实现零售额63.18亿元,增长17.5%。

(四)生活消费保持较强增势。限额以上企业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保持大幅增长。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24.0%;医药类增长18.9%;五金、电料类增长29.0%;家用电器类增长84.6%;汽车类增长24.7%。

六、对外经济

(一)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

170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0%;其中:出口95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8.8%;进口7521万美元,增长0.9%。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8428万美元,增长178.0%,其中:出口8246万美元,增长182.0%;进口182万美元,增长73.0%。边境贸易进出口8619万美元,增长2.5%;其中:出口1281万美元,增长20.7%;进口7338万美元,同比下降0.1%。

(二)经济技术合作成效显著。全年实施各类经济合作项目

153项,比上年增长37.8%,其中:上年结转113项,本年新增40项;合同(协议)总投资66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实际到位市外资金7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到位省外资金59.43亿元,增长7.1%;到位市外资金17.53亿元,增长27.5%。实施项目中:水电项目17项,合同(协议)总投资495.71亿元,到位市外资金50.63亿元;矿产业26项,合同(协议)总投资23.86亿元,到位市外资金7.17亿元;茶产业26项,合同(协议)总投资42.42亿元,到位市外资金2.29亿元;其他项目84项,合同(协议)总投资98.23亿元,到位市外资金16.88亿元。全年新注册登记外商投资企业3户,合同利用外资412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033万美元(含以前批准今年到位资金),比上年增加2719.82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一)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年末拥有民用车辆520572辆,比上年增加78063辆,其中:载客汽车50448辆,增加10328辆;载货汽车35153辆,增加5206辆。年末公路通车里程为19192公里,比上年增加121公里,其中:国道811公里,增加58公里;省道1671公里,减少2公里;县道4293公里,增加29公里;乡道9799公里,比上年增加36公里;专用道271公里、村道2244公里与上年持平。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32.84亿吨公里,增长17.8%;完成旅客周转量24.61亿人公里,增长11.9%。机场旅客吞吐量22万人,增长15.0%。`

(二)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

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邮政业务量6891万元,增长1.3%;电信业务量133200万元,增长16.2%。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34.19万户,减少0.9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13.2部/百人,比上年减少0.4部,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5.21万户,新增0.08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5.06万户,减少1.78万户,公用电话3.92万部,减少0.027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3.4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9.1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57.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9.0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达111072户,比上年增加29068户。

(三)旅游业保持良好增势。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旅游环境有了很大改观,茶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游、自然旅游效应显现。旅游业持续增长,全年观光旅游的国内游客347.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其中:过夜游客198.86万人次,增长18.3%;一日游旅客148.38万人次,增长5.2%。国内旅游收入16.58亿元,增长30.2%。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1.74万人次,其中:口岸入境一日游8.7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71.99万美元,增长4.0%。全年旅游业总收入17.14亿元,增长27.5%。

八、金融和保险业

(一)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63.91亿元,比年初增加91.28亿元,增长33.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8.62亿元,比年初增加18.90亿元,增长38.0%;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2.56亿元,比年初增加35.09亿元,增长23.8%;农业存款43.30亿元,比年初增加13.25亿元,增长44.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2.00亿元,比年初增加41.59亿元,增长21.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70.74亿元,比年初增加8.39亿元,增长13.5%;中长期贷款为161.26亿元,比年初增加33.36亿元,增长26.1%。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6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金融机构现金支出633.12亿元,增长13.8%;收支相抵,货币投放13.28亿元。

(二)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收入6.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04亿元,增长29.8%,人寿险保费收入3.60亿元,增长25.0%。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1.47亿元,增长30.4%。其中,财产险赔款1.14亿元,增长13.1%;人寿险给付0.33亿元,增长177.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一)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高等教育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职业高中13所,与上年持平。中小学校教育网点继续调整,年末全市普通中学126所,比上年减少9所;小学773所,比上年减少60所;幼儿园106所,比上年增加3所。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1717人,比上年增加71人;在校生5286人,比上年增加486人;云南热带职业学院招生1004人,比上年减少120人;在校生2973人,比上年增加143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招生3546人,在校生9438人,分别增加73人和1436人;职业高中招生5213人,比上年减少2463人,在校生13801人,比上年增加1430人;普通中学招生40408人,比上年增加211人,在校生117089人,比上年减少165人;小学招生29494人,在校生185529人,分别减少1011人和2849人;幼儿园招生25074人,在园幼儿35744人,分别减少47人和2033人。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小学毛入学率114.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5%,提高1.5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100.6%,提高0.7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5.0%,提高5.0个百分点;适龄儿童入学率99.8%,提高0.2个百分点;成人技术培训毕业310001人,比上年增加4003人;接受扫盲班培训7384人,比上年减少2628人。“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

(二)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共组织申报各类项目80项,比上年增加28项,其中:申报省科技厅37项;申报国家科技部9项。实施国家和省科技项目32项,实施市级科技项目34项,投入经费1841万元,比上年增长2.9倍;专利申请68项,获准专利授权44项,分别比上年增加23项和13项。拥有云南著名商标29个,比上年增加2个;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比上年增加1个。开展科技培训3693期、17.83万人次。年末全市有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6个,从业人员24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4人;开展课题研究73项,比上年减少15项;发表科技论文34篇,比上年减少29篇;经费投入3390万元,比上年增长6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共有31家市直行业学(协)会,有221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十、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

(一)文化事业协调推进。两馆一站建设不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放映单位44个,比上年减少3个。其中:电影公司5个,比上年减少4个,电影放影1.2万场次,观众人数达220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加0.15万场次和30万人次。艺术表演团体7个,国内演出478场次,比上年增加93场次;观众人数达70万人次,增加40.2万人。文化馆11个,乡镇文化站103个,博物馆2个。举办各种展览253场次,比上年增加206场,观展人数达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8.9%;举办训练班470次,比上年增加390次,结业28156人。图书馆10个,藏书211万册,借阅图书42.4万册次,借阅人数达40.7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0万人次。文物管理所5个,新华书店10个,其中:书店门市部12个。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766个。《普洱日报》年发行680.4万份,《普洱》杂志出版6期,发行12.6万份。

(二)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共有广播电台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7.28万户,比上年增加1.28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2.51万户,比上年增加4.76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0%,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三)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投入继续增加,城乡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卫生和不断完善,社区卫生和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不断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及婴幼儿死亡率逐步下降,妇女儿童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疾病预防、艾滋病防治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得到加强,有效控制了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运行,城乡医疗卫生状况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8个,比上年增加9个。医院26个,其中:政府办医院17个,企业办医院4个,民营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3个。妇幼保健院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卫生监督检验所11个,其他卫生机构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42个,比上年增加9个。卫生技术人员6770人,比上年增加251人,其中:执业医师2433人,执业助理医师493人,注册护士2232人,药剂师315人,检验人员331人,其他技术人员966人。医院实有病床6181张,比上年增加540张。全年共有187.57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上年增加10.97万人;参合率达95.25%,上升2.84个百分点;筹集资金26260万元,比上年增长48.7%;累计有458.09万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比上年增加36.45万人次;支出资金22874万元,比上年增加4896万元,占筹资总额的87.11%。

(四)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成功承办第九届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在九届全省少数民族运会上,获得金牌22枚、银牌26枚、铜牌13枚,总分652分,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均列全省第一,实现了全市传统体育历史性突破。九届全省少数民族运会的举办,改造部分比赛、训练场馆,体育设施面积增加,带动全市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加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晨晚炼健身活动点136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总人口的35%。36个村再次获得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新建了一批农村体育设施。全市共举行现代体育活动81次,参加活动254643人次。参加省级比赛获得金牌30.5枚、银牌38枚、铜牌18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4‰,死亡率为6.5‰,自然增长率为5.9‰,比上年上升0.24个千分点。年末常住总人口259.03万人,比上年增加3300人(注:人口数据为测算数,最终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为准)。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4.12万人。

(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已婚育龄妇女

460939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400334人,综合节育率为86.9%,其中施行“三术”375379例,长效避孕率81.4%,当年施行“三术”19327例;计划生育率97.2%。

全市2010年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84883人,在82764户农业人口一孩家庭中,有38905户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占农业人口一孩户的47.0%。农村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进一步落实,农业人口新领证人员中,兑现一次性奖励675户;农业人口独生子女中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奖学金15667人;939名享受中考、高考加分政策,同时获得高中、大学阶段一次性“奖学金”。对计划生育家庭新农合个人参合费用资助124474人,对5012人年满60周岁的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或无子女夫妇发放了养老生活补助;对边境县实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

(三)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5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3.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55元,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89元,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859元,增长3.7%。建成廉租住房469套23450平方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34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38平方米,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2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18平方米,增长0.8%。

(四)劳动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全社会劳动者就业160.56万人,同比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就业111.40万人,比上年增长0.7%;第二产业就业13.49万人,比上年增长4.2%;第三产业就业35.67万人,比上年增长7.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444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38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7%,低于计划控制目标0.23个百分点。新增小额担保贷款40930万元,增长39.4%,新增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人员1906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865人。

(五)社会福利保障事业持续加强。各种保险人数均比上年增加,年末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13308人,比上年增长10.9%,其中企业职工84890人,比上年增长8.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有44.3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121902人,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24111人,比上年增长6.7%。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105125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76119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219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8619人,比上年增长3.5%。全年共有4.71万名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低保金8499万元,比上年增长9.1%;45.5万农村人口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累计发放低保金28966万元,分别增长13.1%和21.6%。年末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57个,提供床位2088张,收养人数1702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8%、14.0%和19.9%。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970万元,比上年增长2.9倍。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一)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建成水库(塘坝)658座,02比上年增加8座,其中:中型水库13座,增加1座;小型水库277座,增加5座;塘坝368座。水库总库容5314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681万立方米,增长3.3%。建成引水工程48547件。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1792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77万立方米,增长0.2%,其中:向农业供水101673万立方米,增加332万立方米;向工业供水6250万立方米,增加154万立方米;向城镇供水3223万立方米。人均用水量为455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立方米。

(二)环保事业稳步发展。深入实施“七彩云南·生态普洱”保护行动,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环境保护投入不断增加,环境监测与监察力度加大,全民环保意识大大加强,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全市环境保护系统人员22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7个,环境监测人员35人。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20个,烟尘控制区1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82.0%,分别与上年持平。

(三)节能降耗取得新的成效。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率1.59%,单位GDP能耗1.2334吨标准煤/万元,节能量4.11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9250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738.61千瓦时/万元,比上年下降2.64%。

(四)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已建有各级自然保护区

1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6.04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5%。

(五)安全生产有所加强。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

346起,比上年减少13起,下降3.8%,死亡140人,比上年增加8人,增长6.1%。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46起,死亡103人,增长8.4%;工矿商贸事故30起,死亡30人,下降14.3%;火灾事故56起,死亡2人,与上年持平;煤矿事故3起,死亡5人。安全事故受伤人数333人,比上年减少29人,下降11.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57人,下降8.0%。

十三、城市建设

(一)城市公共交通有序发展。全市拥有公共交通运营车辆210辆,比上年增加25辆;运营线路长142公里,增长16.2%;全年客运量为59.80 万人,增长10.7%;拥有出租汽车785辆,比上年增加30辆,客运302.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8%。

(二)城市道路日趋完备。年末,城区拥有道路总长327.58公里、415.86万平方米, 分别比上年增长8.6%和6.6%。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9平方米,增长26.9%。道路照明灯29918盏,安装路灯的道路长267.62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2.2%和4.5%。道路亮化率为89.2%,比上年提高4.18个百分点。

(三)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进高。全年排水总量为2229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8%;排水管道长489.86公里、排水管网密度为57.3公里/平方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24.1%;污水处理总量为276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0%。

(四)城市园林绿化继续扩大。绿化覆盖面积为2246.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3.6%,其中:建成区为2525.80万平方米,增长109.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4%,上升3.0个百分点。园林绿地面积为2449.96万平方米,增长112.5%,其中:建成区绿地面积为2374.96万平方米,增长119.8%;建成区绿化率达21.4%,下降3.8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4平方米,增长2.2%。

(五)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持续改善。道路清扫保洁面积441.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2%;道路清扫率为95%,比上年上升11.3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30.0%,比上年上升11.2个百分点;有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69辆(台),比上年减少5辆(台)。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后结果以《2010年普洱统计年鉴》公布为准。

2.本公报发布之前提供使用的部分预计数据,如有出入,应统一到本公报上来。

3.人口数据为测算数,最终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为准。4.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5.由于口径范围发生变化,部分指标数据存在不可比现象,请注意对比使用。6.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7.公报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下载普洱市革命老区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洱市革命老区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特色产业发展对策

    乡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对策 一、七户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七户乡地处奇台县东南山区,与木垒接壤,距县城65公里,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也是典型的上山乡镇。全乡......

    大悟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调研汇报材料

    悟发改综[2010]79号 大悟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湖北省 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调研汇报材料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市发改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局......

    让吾曼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让吾曼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抓住关键,凝聚力量,增强发展后劲。积极推进农牧业信息化、产业化进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改善农牧村基......

    浅谈罗布巩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浅谈罗布巩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摘 要】本文通过对绿春县大黑山乡罗布巩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根据当地集素质型贫困、区位型贫困、结构型贫困、历史......

    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汇报

    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汇报**市辖一区、两市、8县和**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综合开发区、华山风景名胜区四个管理委员会,地处中西部的结合点,素有“三秦要道、八......

    市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按照xx政办明电(2005)105号通知要求,现将我市今年上半年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宣城市......

    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6更新时间:2005-7-11一、“十五”前*年格尔木经济社会发展总结“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世纪的第一个五......

    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6更新时间:2005-7-11一、“十五”前*年格尔木经济社会发展总结“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世纪的第一个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