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油天然气开采灾难事故预案
正镶白旗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修订)
一、总则
(一)目的
为进一步增强全旗应对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全旗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旗委、旗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领导、协调全旗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各苏木(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石油开采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现场指挥以事发地政府为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单位有关部门和专家参与。发生事故的企业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三)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消防法》、《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灾难应急预案》。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主要适用于全旗境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下列事故灾难的应对工作:
1、重特大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
2、超出各苏木(镇)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事故;
3、旗应急指挥中心认为需要处置的事故。
(五)事故分级
1、一般性事故
指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发生井喷失控、油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已经危及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30人以下中毒、以及一定社会影响的事故。
2、重大事故
指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生产过程中,发生重大井喷失控、油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已经危及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造成3~9人死亡、或30~50 人中毒、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
3、特大事故
指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发生特大井喷失控、油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已经危及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10-29人死亡、或50-100人中毒、以及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及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二、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
(一)成立旗石油天然气开采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总指挥:旗政府分管副旗长
副总指挥:旗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旗安监局主要负责人
成员单位:旗安监局、公安局、交警支队、消防支队、交通局、卫生局、质监局、环保局、水利局、林业局、农牧业局、气象局、经济局、监察局、总工会。
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现场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环境监测组、物资供应组、事故调查组、专家咨询组。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旗安监局,安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职责分工
1、指挥中心职责 石油天然气开采突发事故发生后,总指挥或总指挥委托副总指挥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抢险总指挥,必要时可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
(1)全权负责事故应急处置,批准成立现场指挥部门及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险;
(2)下达警戒和疏散命令;
(3)调配事故处置所需要的人力、财产、物力;(4)负责组织全旗石油天然气开采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应急演练情况。
2、指挥中心办公室职责
(1)负责全旗石油天然气开采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日常工作;
(2)监督检查各地、各石油天然气开采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3)承接、传达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报告;(4)通知指挥中心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5)协调各成员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
(6)及时向旗委、旗政府报告事故及抢险救援进展情况;(7)落实各级领导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
3、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按事故灾难等级和属地管理分级响应原则,由相应的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人员组织成立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现场救援指挥长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担任,全面负责应急救援现场指挥工作。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需要外部力量增援的,报请指挥中心进行协调,并说明需要的救援力量、救援装备等情况。
发生的事故灾难如涉及多个领域、跨多个地区或影响重大时,可由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或者盟直有关部门组织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
4、现场抢险救援组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根据事故实际情况,可成立下列现场救援组织:
(1)危险源控制组: 组长单位:旗公安局
成员单位:旗质监局、消防大队、环保局。职责:
①制定切实可行的现场事故处置方案;
②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 ③请求指挥部调集危险源控制所需的物资、器材; ④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管理。(2)安全疏散、警戒组: 组长单位:旗公安局 成员单位:旗交警大队、当地人民政府 职责:
①负责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
②根据事故危害性大小,负责划定警戒区域,组织对现场及周围人员或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进行防护指导、疏散及物资转移;
③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周边的道路交通管制工作; ④负责人员疏散区域治安管理、巡逻等工作。(3)现场抢险救援组: 组织单位:旗公安局
成员单位:旗消防支队、各石油开采企业 职责:
①负责组织伤员的搜救、事故现场灭火,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和有关设备容器的制冷;
②负责堵漏、灭火、中和、稀释泄漏的石油天然气,防止爆炸;
③事故得到控制后负责洗消工作。
5、医疗救护组 组长单位:旗卫生局
成员单位:旗医院、蒙医院、当地医院 职责:
①负责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 ②确定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定点医院;
③指导定点医院储备相应的医疗器材和急救药品; ④负责调配事故现场医务人员、医疗器材、急救药品; ⑤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统计伤员情况。
6、环境监测组 组长单位:旗环保局
成员单位:水利局、林业局、农牧业局、气象局 职责:
①负责石油天然气污染监测与环境危害控制; ②负责对事故现场大气、水体、土壤及草原环境进行及时监测,确定危害物质的成分和危害程度;
③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组织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④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示,提出 并组织实施控制措施、跟踪监测;
⑤参与调查重大石油天然气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7、物资供应组 组长单位:旗经济局 成员单位:旗交通局 职责:
①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保障; ②负责组织抢险器材,进行物资的调配; ③负责事故现场抢险物资和抢险人员的运送。
8、事故调查组 组长单位:旗安监局
成员单位:旗监察局、公安局、环保局、经济局、质监局、总工会
职责:
①负责组织事故调查工作; ②负责调查取证和技术勘查;
③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和性质,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④讨论、修改、审定调查报告; ⑤审查调查报告,组织结案批复。
9、专家咨询组: 组长单位:旗安监局
成员单位:旗质监局、气象局、消防大队、环保局、旗危化品专家组
职责:
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安全措施、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①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应急救援方案和措施提供技术指导。②提出事故现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处置方案。
③负责为事故现场提供风向、风速、温度、气压、雨量等气象服务。
三、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
(一)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
本旗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后,由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指挥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应急和救援工作。
(1)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接到重大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或重大险情报告后,迅速向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并迅速组织启动本预案。旗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部署应急救援工作,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公众反应和社会影响,及时将上述信息和应急救援情况报告旗委、旗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
(2)旗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迅速组织成立现场指挥部,现场直接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各职能部门应当服从指挥,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
(3)重大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超出全旗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的,旗政府应向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实施应急支援的请求,并为盟应急支援行动提供条件保障。(4)现场指挥部应当及时向指挥中心汇报救援现场的有关工作情况,保持信息的畅通,接受指挥中心的指令。
(5)事故责任单位应当无条件配合现场指挥部的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物质协助,不得缺位。
(6)下列情况出现时也可启动预案:接到事发地人民政府关于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救援增援请求;接到上级关于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救援增援的指示;旗应急救援中心认为有必要启动;执行其他应急预案是需要启动本预案。
(二)特大事故应急启动和响应
本旗行政区域内发生特大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旗应急指挥中心迅速启动本预案并按如下程序响应:
(1)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或事发地政府接到特大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或特大险情报告后,立即将情况上报旗政府,旗政府及时向盟行署报告事故或特大险情及其救援工作开展情况,并抄送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旗应急指挥中心迅速启动本预案,旗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立即将事故或特大险情通知旗指挥中心各成员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各成员单位派出联络员参加旗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工作,并根据本预案各自工作职责和应急保障要求,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旗应急指挥中心迅速组织成立现场指挥部,现场直接指挥应急救援工作;组织石油天然气开采应急救护队伍和公安消防部门开展救援工作,抢救受伤人员,并为事故调查获取事故现场有关证据;指导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护现场救援秩序;转移危险区域内的重要物资和设备;协调指挥通讯、交通运输、物资、气象、地质和医疗抢救等相关工作;核查人员伤亡情况,估算经济损失;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四、现场紧急处置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涉及跨区域、跨领域的影响严重的紧急处置方案,由盟应急指挥中心协调实施,报旗委、旗政府决定。
针对石油天然气开采中出现的井喷失控、油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的特点,在对事故实施应急救援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迅速组织事故发生地周围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护好社会治安,同时做好撤离群众的生活安置工作;
(二)封锁事故现场的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请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严禁一切火源、切断一切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
(三)事故现场如有人员伤亡,立即调集相关(外伤、烧伤、硫化氢中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医疗设备进行现场医疗救治,适时进行转移治疗;
(四)设置警戒线和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可燃气体分析、有毒气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必要时向周边居民发出警报;
(五)及时制定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案(放喷点火、压井、灭火、堵漏等),并组织实施;
(六)做好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烧伤、中毒等人身伤害;
(七)保护国家重要设施和目标,防止对江河、湖泊、交通干线和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
五、应急结束
(一)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并报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完成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由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宣布应急处置结束。
(二)事态发展到上一级应急救援预案启动条件,上一级预案启动后,本预案自动终止,按上一级预案有关规定实施相应应急救援工作。
六、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宣传:各苏木(镇)人民政府、各石油天然气开采单位要按规定向公众和员工说明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危险性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和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二)培训:石油天然气开采有关应急救援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参加业务培训;石油天然气开采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对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应急救援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应急救援管理机构加强应急管理、救援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常规性培训。
(三)演习:石油天然气开采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习;有关专业应急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期组织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并于演习结束后向旗应急指挥办公室提交书面总结。
七、附则
(一)本预案由旗安监局负责解释。
(二)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00九年一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成都市陆上石油天然气 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
目录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2.2应急救援专家组及职责 2.3有关部门(机构)职责
2.4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3.预警预防
3.1事故分级 3.2预警预防机制 3.3预警预防行动 4.信息报告
4.1报告程序和时限 4.2报告内容 5.应急响应
5.1分级响应 5.2响应程序 5.3现场处置 5.4通信 5.5信息发布 5.6应急结束 6.应急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6.2救援装备保障 6.3应急队伍保障 6.4交通运输保障 6.5医疗卫生保障 6.6治安保障 6.7救援物资保障 6.8救援人员安全保障7.后期处置
7.1善后处置 7.2事故调查
7.3应急救援调查总结8.宣传、培训和演练 9.附则
9.1预案管理 9.2监督检查 9.3奖励与责任追究 9.4名词术语解释 9.5预案解释部门 9.6预案实施时间 10.附录
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加强对事故灾难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和《成都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编制。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成都市境内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发生的下列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
(1)较大(含较大)以上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2)超出区(市)县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事故灾难;(3)跨区(市)县行政区、跨多个领域(行业和部门)的事故灾难;(4)市安监局认为需要处置的事故灾难。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在市安监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区(市)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负责石油天然气开采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石油天然气企业要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3)整合资源,协同应对。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实现组织、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和共享,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市安监局在市政府及市安监委统一领导下,负责统一指导、协调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市安监局设立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市安监局局长 副组长:市安监局分管领导 成员单位:矿山安全监督管理处、协调处、办公室、政策法规处、综合监督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处、监察支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
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职责: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救援行动;建立与相关应急机构、部门、人员的通信联络;分析事故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和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负责事故情况的上报和请求援助等。
矿山安全监督管理处职责:负责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的日常工作;负责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参与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对发生事故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情况和信息,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承办事故结案工作和监督事故查处的落实情况。
协调处职责:组织协调安全生产专家赶赴事故现场参与事故应急救援。
办公室职责:负责组织应急值守,保证24小时值班;负责向市委、市政府、省安监局上报或向有关部门通报事故信息;传达上级指示、要求;做好跟踪续报工作;保障市安监局内网、外网的畅通运行。
政策法规处职责:负责与市委宣传部和驻蓉中央媒体、省、市级主要新闻媒体的联系,负责做好事故信息的发布工作,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综合监督处职责:参与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 工作,负责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的交通、运输协调工作,负责协调交管部门对事故发生区域实施交通管制。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处职责:参与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对发生事故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情况和信息,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提供与事故相关的危险化学品基本数据与信息。
监察支队职责:负责监督检查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企业有无违法、违规和重大隐患情况;查处隐患,严格执法;参与事故调查,负责对造成事故的原因进行查处。
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职责:负责彭州、出江应急救援中队参与事故应急救援的协调指挥工作。
2.2应急救援专家组及职责
2.2.1应急救援专家组组成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专家由成都市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和发生事故企业的专家组成。
2.2.2应急救援专家组职责
接受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当好参谋;协助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判断事故危害发展的趋势、程度;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应急救援措施和建议;为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
2.3 有关部门(机构)职责
根据事故级别情况,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时,有关部门(机构)职 责按照《成都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执行。
区(市)县安监部门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处置机构与职责,比照市安监局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处置机构与职责,结合本地实际,由当地安监部门确定。
2.4 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按事故灾难等级和分级响应原则,由相应的区(市)县人民政府组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区(市)县人民政府负责人担任,全面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由熟悉事故现场情况的有关领导具体负责现场抢救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市安监局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需要外部力量增援的,报请市安监局协调,并说明需要的救援力量、救援装备等情况。
发生的事故灾难涉及多个领域、跨多个地区或影响特别恶劣,必要时由市安委会办公室或者市级有关部门组织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3.预警预防
3.1事故分级
按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和一般事故(Ⅳ级)。
3.1.1特大事故(Ⅰ级):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发生特别重大井喷、油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或疏散转移10万人以上、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特别严重社会影响;事故事态发展严重,且亟待外部力量应急救援。
3.1.2重大事故(Ⅱ级):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发生重大井喷、油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10~29人死亡、或危及10~29人生命安全、或50~100人中毒、或5000~1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等。
3.1.3较大事故(Ⅲ级):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发生较大井喷、油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9人死亡、或危及3~9人生命安全、或30~50人中毒、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较大社会影响等。
3.1.4一般事故(Ⅳ级):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发生井喷、油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或30人以下中毒、或一定社会影响等。
3.2预警预防机制
(1)建立政府领导指挥、石油天然气企业预防、专业队伍应急救援、专家咨询指导、社会参与救援的事故灾难预防控制体系。
(2)建立市、区(市)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现协调指挥、预测预警、信息传输与处理、视频实时传输、会议和办公自动 化;建立事故灾难信息综合数据库。
(3)建立石油天然气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石油天然气企业建立和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和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切实落实各项防范治理措施。
(4)建立事故灾难评价、评估体系,对高压、高产、高含硫、高二氧化碳油气井,或地质条件复杂的油气井,或油气井周边有井工开采的矿山等要实施重点监控。
(5)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依托,开展事故灾难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技术和救援装备研究。鼓励社团组织、中介机构、石油天然气行业专家积极为安全生产工作献计献策。
3.3 预警预防行动
区(市)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接到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信息后,应按规定立即上报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预防行动。区(市)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及中石油、中石化在成都分公司(指挥部)接到可能导致Ⅳ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要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做好监测、预警和应急准备,事态可能演化为Ⅲ级或Ⅱ级事故灾难时,应立即上报市政府并抄报市政府应急办、市安监局。
4.信息报告
事故灾难信息由事发地安监局负责统一接收、处理、统计分析,经核实后及时上报成都市安监局。市安监局经统计核实后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市政府和省安监局。4.1报告程序和时限
事故灾难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区(市)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紧急情况下,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区(市)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区(市)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向区(市)县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市安监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市安监局接报后,在2小时内向市政府、省安监局报告。4.2报告内容
事故灾难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故灾难的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已造成的后果、影响范围、事态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下一步工作意见、领导到现场情况、具体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及其他需要上报的有关事项。5.应急响应
5.1 分级响应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区(市)县人民政府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 急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发生Ⅲ级事故及险情,启动本预案及以下各级预案。5.2响应程序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区(市)县政府、相关部门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按相应的应急预案规定进入响应程序。
市安监局接到Ⅲ级(含Ⅲ级)以上事故信息后:(1)立即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安监局报告;
(2)通知市级有关部门和有关中石油、中石化在成都分公司(指挥部)按各自职责分工进行应急处置;
(3)通知石油天然气行业有关专家、救援队伍,调集有关装备、物资等投入应急救援工作;
(4)市安监局派人赶赴事故现场。5.3现场处置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按照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遏制事故扩大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三优先”原则,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区(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关石油天然气企业按照各自职责要求,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5.3.1区(市)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主要工作(1)群众疏散 区(市)县人民政府接到发生事故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请求组织事故现场周边群众疏散的信息报告后,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和信息报告的具体要求立即通知公安、交通、民政部门和自愿者组织,迅速开展群众疏散工作。
①发出警报,开通应急有线广播,播放应急公告,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使用广播宣传车或专人通知,确保警报盲区人员和特殊人群疏散;
②根据信息报告的内容要求,确定人群疏散的范围、数量、安全距离;
③公告疏散方向、路线、交通工具、乘车地点、安置地点及紧急自救保护措施;
④确保疏散经过的道路、桥梁的安全、可靠,维护群众疏散时的交通秩序;
⑤安置场所要有醒目标志,统一编号,保证安全,对疏散群众的生活、医疗要妥善安排,维护好社会治安;
⑥对疏散人群的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2)医疗卫生
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或集结地,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①根据需要设立固定或流动医疗卫生站点,实行一对一救治; ②紧急调集所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③紧急招请外伤、烧伤、硫化氢中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和医护人员; ④做好安置场所的卫生防疫和特殊人群的疾患治疗;
⑤对伤员实行“一卡式”跟踪救治服务,适时转移治疗,做好伤员人数和康复情况的统计记录。
(3)监测监控
环保、气象等部门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开展环境、气象等监测监控工作。
①应用先进环境监测监控技术和设备,对事故现场和周边的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及水体、空气、环境情况进行监测,有关数据及时报现场指挥部;
②应用先进气象监测技术和设备,对事故现场和周边风向、风速、气温、雨量情况进行监测,有关数据及时报现场指挥部。
(4)保护重点目标
保护国家重要设施和目标,防止对江河、湖泊、交通干线和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
5.3.2 石油开采企业主要工作
(1)根据事故发生、变化的情况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需要迅速疏散群众时,发生事故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立即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并明确群众疏散的范围和方向。现场指挥部成立后,需要再次组织群众疏散时,应报现场指挥部组织实施。
(2)迅速撤离与现场抢险无关人员,设置警示标识,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备、设备,严禁一切火源、切断一切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撤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3)及时组织制定事故的应急抢险处置方案(放喷点火、压井、灭火、堵漏等),并根据现场指挥部的命令组织实施。
(4)做好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烧伤、中毒等人身伤害。(5)负责事故灾难应急抢险装备、物资的征调。(6)负责事故现场后勤保障工作。5.4 通信
市安监局接到Ⅲ级以上(含Ⅲ级)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建立与事故现场指挥部、当地各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有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市安监委有关成员、有关专家以及事故企业所属企业分部或总部的通信联系,保证信息畅通。(联系方式见附录)5.5 信息发布
按照《成都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执行。5.6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抢救现场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后期处置工作结束后,由事发地人民政府宣布应急结束。6.应急保障
6.1 通信信息保障
各区(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要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建设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保证应急指挥决策、视频音频和数据等通信传输的通畅。做好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 的监控,抓好应急救援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等工作。
6.2 技术装备保障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必须加强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建设,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各专业应急队伍按规定配备应急装备和设施。各区(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应急装备建设。
6.3应急队伍保障
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依托,以中石油、中石化在成都石油天然气开采、储运企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充分发挥当地其他应急救援队伍的作用,建立一支适应全市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救援需要的应急救援队伍。
武警的消防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部队是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救援力量,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彭州、出江中队是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补充力量。
6.4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公安、交通部门为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应急物资运输提供交通方便,保证应急需要。
6.5医疗卫生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医疗卫生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按职责做好事故灾难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准备和现场救护工作。
6.6社会治安保障
根据事故灾难发生状况和应急救援需要,事发地公安机关负责组 织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交通管制,维持现场秩序,做好群众疏散转移工作。
6.7救援物资保障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区(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急机构根据本地区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实际情况储备一定数量的常备应急救援物资。成都市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工作按照《成都市物资储备应急预案》处置;应急救援经费按照《成都市财政应急保障预案》处置。
6.8人员安全保障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当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出事故现场的有关规定。7.后期处置
7.1 善后处置
事故发生地区(市)县政府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市级有关部门和中石油、中石化在成都分公司(指挥部)要做好有关协调工作。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善后处置经费由事故单位承担。
7.2 事故调查
重大事故灾难由市政府协助省政府或省政府授权的部门进行调查;较大事故灾难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组织调查;一般事故灾难由区(市)县政府负责组织调查,必要时由市政府直接调查处理。7.3 应急救援调查总结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现场指挥部应对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并在1周内向市指挥部和上级应急机构书面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接报和抢险过程、抢救组织指挥、应急预案执行情况、抢险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抢险效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经验教训和改进的措施及建议。市安监局在1周内向市政府和省安监局书面报告。8.宣传、培训和演练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石油天然气企业要组织有关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减灾、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按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各类应急演练和专业人员培训。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期组织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并于演习结束后向市安监局提交书面总结;市安监局根据当年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特点,适时组织演练。
9.附则
9.1 预案管理
本预案是指导各区(市)县制订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基本框架。市安监局每两年或必要时对预案进行评审、修订,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9.2 监督检查
市安监局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成都市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 难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执行情况每年进行监督检查。
9.3奖励与责任追究
在事故灾难应急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在应急救援中,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减少损失的;
(3)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在事故灾难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行政处分;触犯法律法规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规定制订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2)拒绝履行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责任的;(3)瞒报、漏报、迟报事故灾难信息的;
(4)拒不执行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挪用、贪污应急工作资金或物资的;
(6)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进行破坏活动的;(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8)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9.4名词术语解释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是一个连续的勘探开发过程,包括油气田的预探、评价、产能建设和生产阶段,即从第一口预探井开始,到发现油气田、进行评价、投入开发、实施产能建设、维持已建设成产能油气田的正常生产,最终将采集的油气进行集输和处理,供给使用单位。
9.5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安监局负责解释。9.6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10.附录(略)
第三篇:山西煤层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山西省煤层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操 作 手 册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二〇一六年二月
前言
为确保应急预案简明、实用,保证应急处置快速有效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山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山西省煤层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省煤炭厅组织编制了《山西省煤层气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操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本手册主要就《预案》的适用范围、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响应措施、应急队伍保障作了“精编化”介绍,同时在附则、附件中介绍了事故分级标准、事故信息报告、不同类型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和相关应急机构人员、队伍、专家联系方式等。由于水平有限,《手册》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2016年2月
目 录 适应范围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2 事故现场工作(督导)组及职责 3 应急响应程序 4 应急响应措施 4.1 企业先期处置
4.2 政府及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指挥与协调 4.3 应急处置措施 4.4 应急结束 5 应急队伍保障 6 附则
6.1 事故分级标准 6.2 事故信息报告规定
6.3 煤层气开采各类型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参考)7 附件
附件1 省煤炭厅煤层气开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人员联系方式(略)附件2 全省煤层气开采相关市煤炭局、国有煤炭集团公司应急工作部门联系方式(略)
附件3 全省煤层气开采区域内矿山救护队联系方式(略)
附件4 全省煤层气开采应急救援专家联系方式(略)
适用范围
本预案手册主要适用于山西省境内煤层气开采(一级加压站及以内)发生的较大及以上事故灾难的应对工作。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在省人民政府及省人民政府安委会和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省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省煤炭厅负责指导、协调煤层气开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省煤炭厅成立煤层气开采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厅领导小组)。
组 长:省煤炭厅厅长
副组长:省煤炭厅分管副厅长、总工程师
成员单位:厅办公室、政策法规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瓦斯防治与利用处、应急救援处、环境保护管理处、信息调度中心。
厅办公室:及时向厅领导报告事故信息,传达厅领导关于事故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见;接收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指示,迅速呈报厅领导阅批,并负责督办落实;需派工作(督导)组前往现场协助救援和开展事故调查时,及时向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事发地人民政府及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等通报情况,并协调有关事宜。负责应急处置时的车辆保障工作。
政策法规处:负责事故新闻信息相关工作,与省委宣传部、新华社山西分社、山西日报社、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山西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联系,协助事发地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发布工作,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及时跟踪和掌握事发企业安全生产及事故信息,做好事故警示通报工作,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瓦斯防治与利用处:及时掌握和提供事发企业相关信息,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指导受灾企业做好煤层气开采善后恢复工作。
应急救援处:按照厅领导指示和有关规定下达有关救援指令;提出应急救援决策方案建议,跟踪事故发展动态及救援情况,及时向厅领导报告;协调组织专家咨询,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协调调度专业救援队伍做好灾区人员抢救工作;根据应急处置需要,组织、协调调集相关应急资源参加救援工作;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环境保护管理处:根据事故情况和厅领导指示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协调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处置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放射源事故及由煤层气泄漏、爆炸、火灾等引发的突发环境污染或破坏事件;协助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环境影响评估和善后处置过程中受灾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信息调度中心:负责应急值守,接收、处置事发地上报的事故信息,及时报告厅领导和办公室,同时转送应急救援处,并向有关处室通报事故信息;在办公室指导下,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省委、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报送事故信息,同时抄送省委、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跟踪、续报事故发展动态及救援情况;负责保障省煤炭厅通讯、网络畅通运行。
2.2 事故现场工作(督导)组及职责
(1)发生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应急救援处、瓦斯防治与利用处负责人组成现场工作组赶赴现场,在省现场指挥部(或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厅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厅领导安排,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2)发生较大及较大涉险事故,厅分管领导和应急救援处、瓦斯防治与利用处负责人组成现场督导组赶赴现场,现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根据救援需要和事发地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请求,协调调动矿山救护力量进行增援,并及时向厅主要领导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应急响应程序
煤层气开采事故发生后,根据分级响应的原则,事发地各级人民政府及部门和煤层气开采企业按照相应应急响应程序(参见如下应急响应流程图)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或险情时,省煤炭厅按下列程序和内容响应:
(1)厅信息调度中心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立即报告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值班领导和厅办公室。其中较大及以上事故或险情信息和重要情况应电话确认,审核事故信息要素,并将事故信息分别传送应急救援处和有关处室,同时在厅办公室指导下立即报告省委、省人民政府,于1小时内上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跟踪和续报事故救援进展情况。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指示,立即以电话或传真形式传达到事发地市级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将落实情况进行反馈。
(2)厅办公室、应急救援处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进一步了解事故及救援情况,及时向厅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报告,向事发地传达省、厅关于应急救援的指示和意见。
(3)应急救援处根据事故类别、事故地点和救援工作需要,通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有关专家及有关应急物资储备或生产单位做好应急准备。
其他成员单位及时掌握、整理和提供事故相关资料和信息,为厅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依据。
(4)发生较大事故或险情、或接到省人民政府领导批示处置、或事发地市级人民政府及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救援增援请求、或厅领导认为有必要参与救援工作等情况时,根据事故类型,由厅分管领导、应急救援处和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组成现场督导组赶赴现场,现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
(5)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或险情,厅领导小组及时对事故信息进行研判,研究、决策救援方案,并立即成立由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应急救援处和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现场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山西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参加省现场指挥部(或领导组),并在其统一领导下,指导、协调和协助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应急响应措施
4.1 企业先期处置 事发企业是应对突发事故灾难先期处置的责任主体。事故或险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本级应急响应,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事故信息,先期成立现场指挥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力量抢救遇险人员,疏散、撤离可能受到事故波及的人员,控制危险源、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防止事故扩大。根据事故情况和救援工作需要,通知或请求有关专业救援机构、队伍增援,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通信、交通、医疗、电力、现场秩序维护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当事态超出本级应急能力,且事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应立即向上部门和单位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救援。
4.2 政府及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指挥与协调
事发地人民政府及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事故信息。符合本级应急响应启动条件时,立即启动本级应急响应程序,成立事故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以下简称现场指挥部),组织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成立现场指挥部的,下一级指挥部应立即移交指挥权,并汇报事故情况、进展、风险以及影响控制事态的关键因素等问题,服从上一级指挥,继续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现场指挥部根据灾害性质、事故发生地点、波及范围、灾区人员分布、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参加救援的人力和物力,制定或及时修订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开展监测侦察、危险源(现场)控制、工程抢险和人员抢救、救援人员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等项工作,组织或协调落实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经费、食宿、治安警戒、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信、电力、气象服务、技术支持和善后处置等各种保障措施。事发地救援力量不足时,应向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提出增援请求。
省煤炭厅现场工作(督导)组参与现场指挥部工作。指挥协调事项:
(1)了解掌握事故基本情况和初步原因,向事发地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和事发企业传达上级领导关于应急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见;督促其核查核实并如实上报事故遇险、遇难、受伤人员情况。
(2)针对事故特点、前期处置情况、发展态势,进行风险评估,对救援方案提出建议,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协助解决救援技术难题,协调调动外部专家、专业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督导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对违章指挥和违规救援行为坚决制止。
(3)针对事故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适时通知有关方面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4)指导事发地做好舆论引导和善后处理工作。
(5)必要时,提出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相关保障工作建议并予以协调。(6)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的有关资料,及时向上级报告有关情况。4.3 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煤层气开采中出现的井喷失控、煤层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在对事故实施应急处置的过程中,可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1)根据事故救援需要和现场实际划定警戒区域,及时疏散和安置事故可能影响的周边居民和群众,疏导劝离与救援无关的人员,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
(2)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严禁一切火源、切断一切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灾害。
(3)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可燃气体分析、有毒有害气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必要时向周边居民发出警报。
(4)抢险救援过程中,以专业救援队伍和人员为主、其他救援人员为辅,严格控制进入灾区人员的数量。专业或辅助救援人员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烧伤、中毒等人身伤害。
(5)救援队伍和人员在行动前要了解有关危险因素,明确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抢救遇险人员,迅速找到并控制或消除事故灾难的危险源或隐患。按照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放喷点火、压井、灭火、堵漏等措施。遇到突发情况危及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时,救援队伍指挥员有权作出处置决定,迅速带领救援人员撤出危险区域,并及时报告现场指挥部。(6)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对于继续救援直接威胁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极易造成次生衍生事故等情况,现场指挥部要组织专家充分论证,作出暂停救援的决定;在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指挥部组织研究,确认符合继续施救条件时,再行组织施救,直至救援任务完成。因客观条件导致无法实施救援或救援任务完成后,在经专家组论证并做好相关工作的基础上,现场指挥部要提出终止救援的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现场指挥部在处置较大事故时提出终止救援意见的,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7)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相关保障工作需要事发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协作时,由省煤炭厅现场工作(督导)组或事发地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提出请调建议报现场指挥部决定,或由现场指挥部组织或协调事发地有关部门和单位实施。相关协作保障事项:
①事发地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组织开辟通往矿区的抢险救援通道,同时对现场周边及有关区域实行交通管制,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的畅通无阻。
②事发地公安、武警、保卫人员开展治安警戒。必要时,对事故现场处置区、现场指挥部等重要部位进行隔离保护,并实行专人值守。
③事发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协调调集相关(外伤、烧伤、窒息、中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全力救治事故受伤人员,适时进行转移治疗,并按照专业规程开展现场防疫工作。
④事发地参与救援工作的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通信、供电、供水、气象服务等应急保障工作。
4.4 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应急队伍保障
省煤炭厅负责全省矿山救护队的协调调动。队伍调动程序是: 发生一般、较大事故时,煤层气开采企业专业救援队伍迅速出动开展抢险救援工作,与其签订救护协议的矿山救护队要做好参与救援准备,接到召请或调用命令,立即赶赴灾区现场,开展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时,煤层气开采企业专业救援队伍迅速出动开展抢险救援工作,与其签订救护协议的矿山救护队接到召请或调用命令,立即赶赴灾区现场,全力投入抢险救援行动,同时边行动、边向省煤炭厅报告本队出动力量和救援现场情况。灾区以外的省内其他矿山救护队根据省煤炭厅通知要求迅速做好参与救援准备,接到省煤炭厅的调用命令后,立即赶赴灾区现场进行支援。附则
6.1 事故分级标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层气开采事故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上述所称“以上”包括本数,所称“以下”不包括本数。
6.2 事故信息报告规定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必须按规定时限立即报告当地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中央直属驻晋企业同时上报安全监管总局和企业总部)。在煤层气开采活动中建立委托、承包等关系的,被委托、承包单位发生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委托、发包单位,并向当地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委托、发包单位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按规定时限向当地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由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监管的煤层气开采企业,发生一般事故灾难的,于1小时内报告市、县级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各级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煤炭工业厅。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及较大以上涉险事故的,于1小时内报告市、县级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同时报告省煤炭厅;县级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接到事故灾难报告1小时内直接上报至省煤炭厅;市级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省煤炭厅。
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煤层气开采企业发生事故的,必须在1小时内报告省煤炭厅。
(2)事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产能等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简要经过(包括应急救援情况);事故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现场草图;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等。
事故具体情况暂时不清楚的,应先使用电话快报,30分种内补报全面的文字报告。电话快报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理情况,及时书面续报事故信息。一般事故、较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1次,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2次,直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束。
(3)对可能引发其它灾害的信息,各级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在按规定上报事故信息的同时,应及时通报同级相关部门,并提供煤层气开采企业基本情况、事故经过、应急救援等有关情况,为相关部门研究制订救援方案提供参考。
6.3 煤层气开采各类型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参考)
煤层气开采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类型主要有煤层气泄漏及爆炸、火灾。煤层气泄漏或爆炸事故根据危害程度分为三个区域:
(1)事故中心区域:距事故现场0-100m的区域,该区域煤层气气体泄漏浓度高,有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的可能,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易损毁,人员易发生中毒、或被炸伤、烧伤。
(2)事故波及区域:距事故现场100-200m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煤层气气体泄漏浓度较高,有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物品损毁。
(3)受影响区域:距事故现场200m以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出的小剂量气体泄漏危害。
发生重大煤层气泄漏或爆炸事故后,要按照上述区域设置警戒,疏散群众,封锁事故地段、场所。
6.3.1 煤层气大面积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1)抢险救灾人员按规定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及抢险用具、保险带,由上风向进入危险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营救现场受伤人员。同时关闭事故区域总阀门和事故现场两端阀门,尽快切断气源,寻找泄漏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放散、堵漏。
(2)医疗急救人员及时救治受伤人员。
(3)警戒保卫人员负责根据燃气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标志,疏散周边群众至上风侧,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警戒范围内,坚决杜绝明火、火花或静电,严禁拨打手机或开关电器设备,防止发生火灾或爆炸。
(4)带气抢修作业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保证措施。确需动火时,必须制定动火安全技术措施,经技术专家组批准后方可动火。
(5)密闭空间内发生煤层气泄漏时,应先强制通风,驱散可燃气体,再行作业。无安全保证措施不得进入煤层气浓度1%以上的环境内作业。
(6)排采井场发生井喷事故时,要根据技术专家组制定的抢险处置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一面疏散受影响的周边群众至上风侧,监控事故区域有害气体浓度,防止人员中毒、发生火灾或爆炸;一面关闭采区总阀门,采取点火、压封等措施,防止事故灾情扩大。
(7)煤层气输气管道发生泄漏事故时,抢险救灾人员尽快查找漏气位置,根据管网图上标注的相关放散口的规格大小,安装放散管放散。
在处理泄漏点时,严禁敲击管道及阀门,必须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利用水雾防止产生火花,待漏气管道内气体完全扩散、管道无压力后再进行抢修。开挖工作坑要避免铁锹与硬物的猛烈碰撞产生火花。
若管道无法堵漏,必须点燃煤层气时,一定要保持正压;无法切断气源时,一定要保持稳定燃烧,待煤层气燃烧真正熄灭后,检查煤层气浓度在1%以下时,可解除警戒。冷却煤层气设施及相邻设施,防止发生爆炸。
6.3.2 煤层气大量泄漏引发火灾应急处置措施
(1)煤层气泄漏遇明火会发生燃烧,引发火灾。抢险救灾人员(主要是消防队员)由上风向进入危险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营救现场受伤人员,同时控制和扑灭周围的火势,消除爆炸因素。
(2)在灭火时要清除障碍物,暴露出着火源,确认火势已得到控制、设施内煤层气很少的情况下,才能将泄漏处的火焰扑灭,否则应保持稳定燃烧使之逐渐烧完。
(3)在未切断气源、扑灭附近余火和降低设施温度的情况下,不可急于将泄漏处的火焰扑灭。如果将火焰扑灭,煤层气继续泄漏,存在发生爆炸的可能。
(4)灭火时,可以用水枪射流切封,湿棉被覆盖,或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水蒸气等扑灭。
(5)存在多点火场时,先选择重点火场突击,其他火场控制蔓延,逐个扑灭。火灾同期多发时,应首先扑灭易燃房屋密集区域的火灾,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6)火灾扑灭后,抢险救灾人员要清理火场,防止复燃。
(7)管道泄漏引发火灾。根据管径、管内气体压力和现场情况确定灭火方案。缓慢关闭阀门以控制火势,防止产生负压。6.3.3 煤层气大量泄漏引发爆炸应急处置措施
(1)大量煤层气泄漏、扩散,遇明火、火花或静电等会发生爆炸,爆炸形成的强大气流不仅会使建筑物倒塌,而且会引燃爆炸区内的其它易燃物,极易造成次生灾害。
(2)抢险救灾人员要按规定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及抢险用具、保险带,及时赶到事故现场,贯彻“救人为先”的原则,立即营救现场受伤和被困人员,同时尽快切断气源(关闭泄漏点上下游阀门),无安全保证措施,不得进入浓度在1%及以上的环境内作业。
(3)警戒保卫人员要设置警戒区,疏散周边群众至安全地点,封锁事故地段、场所,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内,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
(4)当煤层气泄漏有明火可能再次引起爆炸时,现场指挥人员要及时命令抢险救灾人员撤离现场,疏散周边群众,封锁事故现场,设定警戒区域,严禁任何人进入爆炸危险区。待煤层气燃烧真正熄灭后,检查煤层气浓度1%以下时,可解除警戒。
(5)在重大煤层气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的抢险救灾过程中,抢险救灾人员必须采取防治CO中毒和燃烧爆炸的安全防护措施。6.3.4 测井过程中发生放射源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煤层气开采测井环节,大多使用含密封源设备的测井仪(核素为铯Cs137),如果管理不到位或操作失误,将会造成放射源泄露、丢失或被盗,放射源如果遗失在钻孔内,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这些均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制定应急措施以防范和应对。
(1)坚持“受困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防止事故扩大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立即疏散现场人员,封锁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迅速开展检测,严防对食物、畜禽及水源的污染。
(3)可能受放射性污染或者辐射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对受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并根据需要实施其他医疗救治及处理措施。
(4)迅速确定放射性同位素的种类、活度,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清除污染,整治环境,在污染现场未达到安全水平以前,不得解除封锁。
(5)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划定安全区域,指导、协助事故单位人员控制放射源,防止危害。事故单位根据划定的安全区域,布置安全警戒,疏散无关人员,维护现场秩序,必要时配合交通部门实施交通管制,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6)组织辐射监督人员深入事故现场调查事故发生情况,查明事故原因,与专家研究,提出防治对策。同时组织检测技术人员深入事故现场,对现场的射线强度进行检测,尽快检测出射线强度,查明原因,为处理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7)放射性物质丢失时,组织专业人员对丢失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查找。造成辐射污染时,组织专业人员处理辐射污染。普及防护知识,针对事件性质有效地开展辐射防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消除公众恐慌情绪,开展心理应急和危机干预工作。
(8)如现场放射源卡、掉在钻孔内,应在上述应急处理措施的基础上,确定放射源在钻孔内的具体位置及钻孔内的地质情况,组织测井、钻探、地质等专业技术人员制定出打捞方案,报环保、公安部门批准后,在其派人员监督下方可实施。测井完毕后由放射管理员押送至放射源库。附件
相关应急机构人员和队伍、专家联系方式
第四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深圳市××中学
事故灾难事件应急预案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迅速、有序、高效地处理学校发生的事故灾难事件,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1.2 编制依据
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相关文件及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事故分级
事故灾难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三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
1、特别重大事故灾难事件。学校所在区域内的人员和财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害,对本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产生特别重大影响的事故灾难事件。
2、重大事故灾难事件。学校所在区域内的人员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害,对本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灾难事件。
3、较大事故灾难事件。学校师生员工和财产遭较大损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事故灾难事件。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管辖范围内突然发生的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校园交通、大型群体活动等事故以及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供电、供气及其他灾害事故。
本预案指导学校突发事故灾难事件应对工作。
1.5 应急原则
1、果断决策。学校发生事故灾难事件,决策时要当机立断,不能犹豫不决,不得决策延误。
2、措施得当。学校发生事故灾难事件,应立即区分事故性质,不同的事故灾难事件应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与措施,保证措施的针对性。
3、行动迅速。应急处置措施必须紧急实施,不得延误。
4、以人为本。把保障广大师生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故灾难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5、依法处置。处置学校事故灾难事件不能破坏国家的法制秩序,应当依法进行应急处置。
2 组织体系
2.1 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应急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方案,成立深圳市××中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深圳市××中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办公室设在学校办公室,应急办统一指挥或指导各部门开展事故灾难事件的处置工作。
组 长: 联络电话: 副 组 长:王 飞 联络电话:
成 员:由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担任。
2.2 应急办主要职责:
(1)、事故灾难事件应急处理有关日常工作。包括事故灾难事件应急预案的备案及有关文件资料的管理、应急处理预案在下设各部门的宣传普及教育演练、加强联络、互通情况等。
(2)、会同学校各有关部门,组建事故灾难事件应急救援队伍以及事故灾难事件应急救援的装备、器材、物资配备的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
(3)、事故灾难事件发生时,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突发事件有关情况;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和资料,与教育行政部门保持联系;负责指挥人员进行事故现场的前期应急处理;
(4)、组织事故灾难事件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的情况调查;评价、了解、汇总应急工作出动的抢险(救护)人数,出动设备台(套)数、抢救伤员、物资等情况;
(5)、负责准备事故灾难事件情况及抢险、抢救情况的新闻发布材料。发生事故灾难事件时,应急办应根据事故级别和涉及的范围等实际情况组织、指挥、调度相应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包括抢险、医疗救护、现场秩序维护、环境保护、后勤保障、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以及应急救援专家等,因救援队伍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应立即向教育行政部门求援,共同研究抢险、救助措施和具体事项,确保抢险、救助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 运行机制
3.1 预测与预警
学校完善事故灾难事件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灾难事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3.1.1 预警级别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事故灾难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事故灾难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预警信息包括事故灾难事件的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部门等。
3.1.2 预警发布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警报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信息网络、通信、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部门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2 应急处置
3.2.1 信息报告
当发现可导致事故灾难事件险情发生时,发现险情的部门或人员应立即向学校应急办报警,同时应积极采取控制措施,抢救伤员和财产,组织危险区域的人员撤离。
报警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险情或事件地点、部门名称及地址、事故的简要经过或险情的危险程度,可能的事故原因或者险情可能造成的后果,伤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可能的后果及已采取的措施和控制情况;事故报告部门和报告人及其联络电话。应急办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发生事故灾难事件时,学校应急办向教育行政部门信息报送的时限是2小时。为特别重大或者重大事故灾难事件的,学校应急办要立即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通报学校师生员工和各个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2.2 先期处置
事故灾难事件发生后,学校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事故灾难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3.2.3 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或重大事故灾难事件,要及时启动预案,由学校应急办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1、根据事件的类别、严重程度和涉及的范围,学校应急办立即成立应急现场指挥部,组成现场抢险、医疗救护、现场秩序维护、善后处理、事故调查等工作组,并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2、事件发生部门应做好与应急现场指挥部及救援队伍的接洽工作,立即向应急现场指挥部提供详细的相关资料。
3、应急现场指挥部应在现场立即组织必要抢险、抢救人员,调配必要的条件(包括通讯工具)和抢险设备进行现场应急处理。
4、应急现场指挥部根据应急处理方案和事件区域现场的实际情况,统一协调、指挥,做好以下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请求救援专家指导和市政府救援力量支援。
(1)、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
必要时,请求市政府紧急调动消防和其他工程抢险队伍参加救助和抢险工作。(2)、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
请求市卫生局,迅速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
5、学校应急办接到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校园交通、大型活动等事故报警后,立即启动学校的事故灾难处理程序:
(1)、出现或接到事故警讯,决定是否拨打119、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及疏散学生,权限学校应急办领导人或者校方负责人。
(2)、对于初起事故灾难,由学校义务应急队进行控制。如果不行,则设法隔离火源等事故源头,防止事态扩大,阻止事故蔓延。需要切断电源(如火灾灾害)要及时通知电工切断电源,同时脱身等待专业人员来处置。
(3)、求援人员或车辆(如专业消防人员、消防车、救护车等)到来后,由学校义务应急队副队长 负责引导到达事故地点,并积极协助。
(4)、若需要疏散师生,则由学校义务应急队队长、队员 , 负责引导师生离开室内,年级组长、班主任等协助做好疏散工作,并把住各进出口,不让任何无关人员进入。疏散点为学校应急办根据实际情况指定的应急避难场所。班主任要尽力做好学生人数统计工作,各科室负责人要做好教职工人数统计工作。在切断电源情况下,疏散人员时严禁使用电梯。
(5)、出现伤员后,学校义务应急队队员 进行急救或联系120并护送 伤员去医院。其它义务应急队队员负责事态的初步控制。
(6)、学校当班值班保安员接到事故灾害报警时,严守各自岗位待命。门岗值班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以防坏人混水摸鱼、趁火打劫。
(7)、所有教师员工应听从指挥,无条件服从领导及主管调配,按照分工,各司其责,勇往直前,扑救抢险。
(8)、现场若困有师生,应本着“先人员、后财产”的原则抢救。若室内无人,无钥匙开门的情况下,则由应急办决定是否破门进入房间扑救。
(9)、事态控制后应立即清查人员及物品损害情形,并保持完整现场,以供警方处理。
6、学校应急办接到触电、突发性水浸事故、突发性漏气事故报警后,立即启动相应处置程序:
(1)、通知学校水、电、气专业维修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并关闭水、电、气源。(2)、水、电、气维修人员抵达现场后关闭水、电、气源后,立刻查找事故来源,进行先期处置。
(3)、立即组织学校义务应急队进行现场人工急救。如情况危急,速打急救电话(电话号码120)或送院急救。
(4)、根据现场情况,需要启动相关人员疏散、安全防范等程序,按照本方案有关程序进行。
3.2.4 应急结束
特别重大、重大事故灾难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3.3 恢复与重建
3.3.1 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参加本次应急抢险、抢救的有功部门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事故灾难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进行详细客观统计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学校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并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学校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3.3.2 调查与评估 要对特别重大事故灾难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事件(事故)应急处理结束后,由应急办总结材料向应急领导小组和教育行政部门汇报。
事故灾难事件发生后,按照国家的有关调查程序和此次活动的有关规定,属于市教育局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或者牵头调查的,由市教育局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属于公安部门调查的事件,学校将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事件调查必须坚持事件原因没有弄清不放过、事件责任没有追究不放过。任何部门和个人应积极配合、协助事件调查,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挠、干涉事件调查,对隐瞒不报、谎报、拖延报告,伪造或毁灭证据,或者阻碍事件调查的,以及事件部门和涉及的部门负责人、当事人在事件调查期间撤离职守的,按国务院、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处理。
3.3.3 恢复重建
根据受灾情况安排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3.4 信息发布
事故灾难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全校师生及各部门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校园广播电视、校园信息网络、通信、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部门散发新闻稿等。
4 应急保障
学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事故灾难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事故灾难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受灾师生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 人力资源
学校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全校教师员工以及社会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加强以部门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应对事故灾难事件中的重要作用;畅通与社会各单位交流与合作渠道,必要时请求救援专家指导和市政府救援力量支援。
4.2 财力保障
要保证所需事故灾难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事故灾难事件影响较大的部门、科室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措施。要对事故灾难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
4.3 物资保障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购置、储备、更换、管理及申请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4 基本生活保障
要做好受灾师生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师生员工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4.5 医疗卫生保障
学校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师生员工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请求市卫生局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4.6 交通运输保障
学校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在交管部门工作人员未到达之前,学校组织人员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4.7 治安维护
学校要组织人员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校园秩序。
4.8 人员防护
学校应急办在根据现场情况,指定或建立与人口密度、学校客观条件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
4.9 通信保障
学校应急办应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
5 监督管理
5.1 预案演练
学校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5.2 宣传和培训
学校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事故灾难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学校师生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部门科室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5.3 责任与奖惩
事故灾难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学校对事故灾难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事故灾难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 附 则
6.1 预案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深圳市××中学 二○○八年二月一日
第五篇: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安全防火规范(模版)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能源、工业和贸易部 “里海穆纳天然气”国家科学研究设计院
油气开采工业企业安全防火规程
(ППБС РК-10-98)
1998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能源、工业和贸易部 “里海穆纳天然气”国家科学研究设计院
审核:
批准: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紧急状态委员会
能源、工业与贸易部 国家消防局司
油气开采工业企业安全防火规程
ППБС РК-10-98
本“油气开采工业企业安全防火规程”由“里海穆纳天然气”国家科学研究设计院所属的技术安全科学研究中心根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管理部门的决议制定。
本规程中收入了哈萨克斯坦内务部消防总局“基本规程”(防火安全基本规程-93)中所述的最新防火安全要求及其它原有专业规范的内容。
从本规程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实施起,1974年4月3日由苏联石油工业部批准的“石油工业企业安全防火规范”将停止生效。在必要情况下,实施本规程中要求的期限可以同地方国家防火监督部门及其上级部门(订货方)协商。
“油气工业企业安全防火规范-97”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提议应按规定程序发来。
前言
油气开采工业企业和其它个别工程生产活动的特点是发生爆炸及火灾的危险性较高。
企业的防火安全由在设计中制定的工程技术防火措施,以及严格遵守工程建设和运行防火安全规范来保证。
通过对石油天然气工业工程所发生的火灾进行分析,多数火灾是由于生产设备损坏、违反操作规程、对待火灾麻痹大意、生产运营中违反规则,或是由于电、气焊所生产的火花引起的。
在保障企业防火安全的综合措施中,重要的不仅是严格遵守现行标准和规范,还要理解这些根据具体生产情况制定的要求的实质,而且企业员工同消防人员在日常工作和预防可能发生的火灾工作中要紧密合作。
使现行方针和新方针确保防火安全是领导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作为企业领导,应完全了解生产设备运行中火灾危险的特点和火灾预防措施的情况。
1.概述
1.1.本规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油气开采领域的所有企业和部门都必须遵守。
1.2.本规程确定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所有现有工程设计、投产、运行、修理、改造、停产和清算期间的防火安全要求,不论其归哪个行政部门管辖,也不论其所有制形式如何。
1.3.对于油气开采工业企业的消防状况,及对于国家消防局规定、建议的执行情况由上述企业的领导负责。
对于个别项目设施(生产车间、工段、设备、仓储间)的防火安全、保障这些项目设施的基本灭火器材、相应地遵守现行防火规范和要求,则由企业或部门领导任命的车间主任、工段长,及其它有关人员负责。
每个项目设施,都应在明显的位置上悬挂防火安全责任表,其中应注明责任人的姓、名、父称,及职务。
1.4.每个企业的每个项目设施都应同当地消防部门协商在本规程的基础上制定防火安全工作细则,并报企业领导批准。
1.5.对于防火安全工作细则的遵守情况由项目、企业的主管部门进行监督。
1.6.项目的每个员工及参观人员都应了解防火安全规范,并严格遵守,万一发生火灾,应采取一切措施抢救人员,进行灭火。
1.7.为车间、工段制定的项目防火细则应悬挂在明显位置(如果无法悬挂,则应放置于通道处)。1.8.每个项目都应由企业领导指示建立工作制度,对全体员工(包括临时工)在上岗前进行基本防火安全措施指导。
禁止未经安全防火措施指导的人员进入。防火指导可与安全技术指导同时进行。关于进行防火安全指导与安全技术指导的情况,工人将在企业人事处下发的证明信上进行登记。
在工地上进行见习也必须遵守防火安全措施。在工人进入独立工作之前,委员会应该检查其对防火安全规范的掌握情况。
项目安全防火的工作的负责人还应重复进行安全指导。当项目间员工调换和进行新的任命时,由于具体工作岗位的火灾危险的特点不同,一定要进行安全指导。关于进行指导的情况必须在“指导登记薄”上进行记录,并由接受指导人和防火安全指导负责人签字。
1.9.没有达到现行规范、规定和标准的安全防火要求的项目,不准投入生产运行。
1.10.对于本规程的个别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需经规程制定、审批部门同意后,由本规程制定人员进行。
1.11.对于违反安全防火规程的行为应根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现行法律承担纪律、行政及刑事责任。
1.12.企业领导应做到以下方面: -监督安全防火措施的执行情况;
-在分析项目设施消防状况的基础上,制定防火安全措施; -为落实消防措施和购置灭火器材进行必要的拨款; -组建消防技术委员会和消防志愿队; -对于有爆炸、火灾危险的项目,组织消防技术基础知识训练。1.13.项目防火安全的责任人应做到以下方面:
-了解工艺流程、设备的防火安全知识,保证项目防火安全规范的实施;
-监督员工严格遵守防火安全规定;
-未经项目负责人的书面批准,并同消防部门协商(批准书),不允许在有火灾及爆炸危险的项目设施处使用明火。
-禁止堵塞井口、通往生产项目设施入口及通往水源入口,不堵塞楼内通道、楼梯通道及通往消防设施的通道。
-定期(依照工作细则和工作计划)对设备和灭火器材的完好情况、使用期限,及其可用状况进行检查,了解其用途、结构和使用方法;
-对所属员工进行培训,并在指导登记薄(可更换安全技术工作薄)上进行记录;
-发现违反防火安全规程的行为,或者设备损坏,采取补救措施,并使过失人承担相应责任,并应定期向企业领导和消防局汇报安全防火情况;
-如果发生火灾或者危急情况,应立即呼叫消防部门,同时利用现有的人员与器材进行灭火或抢险。
1.14.工人及项目(工地)参观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在本工作地段或企业其它地段发现的所有违反防火安全措施的行为,或者消防设备及消防通信器材损坏、使用不当等情况,应立即通知相应项目(车间)的防火安全负责人和消防局。
-采取措施阻止破坏防火安全规程的行为。
2.防火安全的总要求
2.1.厂区、建筑物、厂房房间及设施管理
2.1.1.油气开采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项目设施区、生产车间都应保持清洁、有序。
禁止易燃、可燃液体、垃圾及生产废料污染生产区和生产车间。2.1.2.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项目设施区,以及在存放和加工可燃物的地方,未经批准禁止使用明火。
2.2.3.在项目设施区蒸汽及其它气体容易聚集的地段,禁止机动车辆通行,关于这一点应悬挂警示牌(标志)。
2.1.4.汽车临时停放处应在项目配套建筑工程计划中确定,禁止将停车站与其它设施混设,或设置在运送可燃、易燃液体、气体汽车车库附近。
2.1.5.通往设施、水池、消火栓和灭火器的道路、通道、入口处,以及设施与存储库之间的防火间隔禁止堵塞或用来存放物品。
2.1.6.在项目设施专门隔离区和装备区,货物应装在集装箱内、存储架上包装存放,以便可以迅速撤出。
2.1.7.消火栓旁边应设有指示牌,并配有夜间照明装置。冬季消火栓上及通往消火栓的通道上无积雪,消火栓井盖儿无冰。通往防火水池及消火栓的道路和通道路面坚挺,并应保持斜度,以便雨水和融化的雪水自然排出。
2.1.8.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项目设施、车间、仓库,及其所在区域禁止吸烟,并应在这些地方设置“禁止吸烟”的警示标志。
2.1.9.企业厂区内禁止将石油和其它易燃、可燃液体存放于配套建筑设施方案中没有规定的露天蓄池、油池内。
2.1.10.分层离析装置、火焰加热器和独立油罐仓库的围堤应与设计方案相符,保持完好。
禁止在围堤分布区内种植树木和灌木丛。
2.1.11.在油气开采企业厂区内广场、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设施、建筑周围5米以上半径范围内要定期割草,并将其运出厂区外。
在厂区内禁止点燃篝火、燃烧杂草、石油。
2.1.12.可燃润滑品、易燃、可燃液体储罐距离内燃机装置存放处不少于20米。
2.1.13.生产项目设施和建筑的可燃结构应使用防火漆或通过浸渍进行防火,受到破坏的防火物资应得到恢复。
2.1.14.查看存储石油的设备、油罐应借助于自然照明,或使用手提式防爆照明装置,其电压不超过12伏。禁止在设备和油罐内开关照明装置,应一直保持接通状态。
2.1.15.禁止使用火炬、火柴、蜡烛、煤油灯、篝火及其它明火为正在进行钻探或生产的油井、油泵、石油运输码头、石油收集与处理站、商品油罐区和其它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设施和存储设施照明。
2.1.16.对于冻住的设备、配件、管道、阀门和洗涤溶液,只能使用蒸汽或热水解冻,禁止使用明火。
2.1.17.对于设备的密封性(尤其是阀门连接处和密封套)必须严格检查,如果发现有泄漏,应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2.1.18.只有在同企业消防部门协商后,才能打开自来水输送网个别部分和某些消火栓、消火龙头,降低自来水输送网的额定压力。
2.1.19.由于修理(或其它原因)封闭道路个别地段,阻碍了消防车辆的通行的,应同企业消防部门和最近处的消防队协商后方可。在道路上进行修理或其它作业时,应设置绕行标志,或在修理路段留出不低于3.5米宽的过道。
2.1.20.在建筑与设施的防火间隔上,不得存放物品和设备、进行建筑或设置车站。
2.1.21.进入有火灾、爆炸危险的企业和设施区应通过专门通道进入,汽车运输应配备带有火花罩的消声器。
2.1.22.陆上和海上的生产设施与建筑(现有的和运转的油井、泵、压缩机、分离装置、储油罐等),及其之间的间隔,应符合按照建筑规范与标准的要求。
2.1.23.建筑、设施的容量计划方案应符合现行建筑规范与标准,食保证车间和建筑内的人数不超过定额标准。2.1.24.通道、出口、走廊、固定消防楼梯、楼顶不可燃安全装置、楼梯间和阁楼必须保持完好,不得用任何东西堵塞。阁楼应上锁、天窗关闭。禁止在楼梯间设置小仓库。
2.1.25.禁止在建筑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使用或存放爆炸物品和装有天然气和其它有燃烧危险物资的容器。
用来排烟和灭火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的透光窗井和坑口井应保持清洁,并且状态完好。禁止在井上和窗户上安置严密的金属罩,禁止在洞口处堆放物品和堵塞洞口。
2.1.26.阁楼间不得用于生产目的,必须上锁,钥匙应放固定地点保管。
2.1.27.固定消防楼梯、楼房外竖梯和楼顶隔离安全装置应保持完好,一旦发生火灾保证可用。
2.1.28.所有房间、装备、设施都应保证„„防火安全责任表。
禁止为与消防无关的生产经营需要使用消防设备和消防器材。2.1.29.浸过油或其它可燃物的擦拭材料应收集在专门的带密封盖的金属箱中,下班前(或换班前)必须将箱子放置到安全处。
2.1.30.生产车间存放的可燃润滑材料不可超过一昼夜消耗量,存放于不可燃橱柜、密封容器或带密封盖的匣子中,而超过一昼夜消耗量的可燃润滑材料应存放于专门用于此类物品存放的房间。
2.1.31.工作服应存放在专门衣物间个人的衣柜里,禁止将工作服放在工作岗位上。禁止靠近热源悬挂晾晒浸泡过石油的衣物和其它物品。
2.1.32.禁止靠近蒸汽管道、暖气管、热风机堆放和保存可燃材料。
2.1.33.禁止使用易燃、可燃液体擦洗地板、墙面、清洗设备、或洗涤衣物。应用水清洗地板和水槽中的石油和污渍。
2.1.34.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应安装与房间爆炸危险性级别相当的防爆设计电话和信号装置。
每部电话机旁边应悬挂专门的消防队电话号码表,以便发生火灾时及时呼叫。
2.1.35.企业厂区内应在明显位置标示呼叫消防队办法,并设置消防器材陈列台。
2.1.36.应系统地从企业厂区、基地和仓库内清除一切可燃废弃物和垃圾等。
2.2.消防障碍管理
2.2.1.与分离气体工艺相关的油矿项目、设施的建设应考虑主风向和卫生防护带的因素。
2.2.2.卫生防护区的宽度应根据现行卫生标准确定,卫生防护带外靠近采油区一侧为最少的油井。
卫生防护带应保持清洁。
2.2.3.防火障碍、隔离建筑和设施应符合现行建筑规范与标准的要求。
为了预防火灾蔓延至所有建筑,应设置防火墙、防火楼板等防火障碍,或设置消防隔离带。
防火墙应打地基,全部高度都应建成防火墙。防火墙用来将生产间、仓储间与各种火灾危险隔开。
2.2.4.防火带应建在一个或一系列的不可燃的基座上,并有一个不可燃的覆盖层。
横向和纵向防火带的截面应镶有竖向凸榫。
2.2.5.在各种管线和结构穿过防火障碍处,其孔洞和缝隙应用耐燃材料严密封好。
2.2.6.排烟道、通往房顶的门和出口、阳台之间的通道禁止封严,用于疏散的内阳台和外阳台禁止安装玻璃。
2.2.7.建筑结构的砂浆防护层或其它防火涂层不得有破损处。
2.2.8.内墙和楼层隔板上的墙洞和门洞中的防火设施应始终有人照管,并处于工作状态。
2.2.9.建筑及设施内部禁止使用木料,在聚合物或其它物质的基础上进行装修。
楼梯间护板不得使用可燃材料,护栏除外。突出的护板和护栏不得占用楼梯和楼梯平台的空间。
2.3.人员的安全疏散
2.3.1.防火安全负责人负责临时执行保障前来企业或个别项目设施的人员的防火安全措施。
2.3.2.人员疏散路线图应悬挂在明显位置。2.3.3.如果发生火灾,应保证楼内人员安全疏散。2.3.4.所有疏散出口的门都应朝向大楼出口方向自由敞开。疏散通道上的门应由固定设施保证其自动开关,并应保持完好。在人员疏散通道上,不得设置暗锁,代替容易打开的门闩。在特殊情况下,门上使用暗锁,整套钥匙应放值班室保管。
2.3.5.房间、楼道及大楼疏散出口的门禁止封严。2.3.6.楼梯间内禁止设置仓库或其它用途的房间、禁止铺设输气管道和其它易燃、可燃液体管道,禁止安放设备,阻碍人员通行。
2.3.7.疏散通道上不得设置无斜坡或台阶的陡坡和凸起。2.3.8.人员疏散通道上禁止用可燃材料对墙面和构件进行贴面和包装。
2.3.9.在车间、建筑设施的工作时间内,不得超额安排无法保证安全疏散的人员进入。
2.4.发生火灾时员工的行动
2.4.1.发生火灾时,项目管理部门和消防部门应根据“消除事故纲要”集中保证人员的安全和疏散。
2.4.2.每个发现火灾的员工都应做到以下几点: -立即通知消防部门;
-根据“消除事故纲要”和具体情况,利用基本的固定灭火器材,采取措施救火;
-呼叫项目负责人、消防部门及其它负责人员前来火场。2.4.3.赶到火场的项目负责人,在确定是否已呼叫消防部门后,应做到以下几点:
-立即向企业领导报告火情;
-在消防队到达之前,根据“消除事故纲要”率领救火和疏散人员;
-组织迎接消防队,协助选择到达火场最近的通路,和协助使用灭火器材;
-检查自动(固定)灭火系统是否接通,和正常工作。-将房间内所有非救火人员撤出危险区;
-在必要情况下,切断电源,采取措施预防火势蔓延; -中断火区内项目上除灭火外的所有工作;
-在必要情况下,呼叫瓦斯事故急救、医疗和其它部门; -在人员有生命危险的时候,利用现有的人力和器材,立即组织抢救和疏散;
-保护参加救火人员的安全,避免建筑物坍塌砸伤、触电、中毒或烧伤;
-保证人员、物资、设备疏散,以及石油产品排出和收集的运输; -进行灭火同时,对由于高温而面临危险的工艺设备和建筑结构进行冷水冷却。
-在灭火过程中,遵守安全技术要求。
2.4.4.在消防分队到达前,此前曾领导过灭火工作的项目高级领导应做到以下几点: -向消防部门高级业务领导报告关于危急项目的特点和灭火进展情况的必要信息;
-保障消防队灭火工作安全,不受电力和其它危险因素的影响。-报告关于被困于房间内的人员的状况。
2.4.5.根据由于消防队的情况和人员力量,灭火指挥员可以组织、率领灭火作战指挥部,指挥部中必须有项目(企业)代表参加。
2.4.6.列入灭火指挥部的企业代表,应做到以下几点: -就生产工艺流程问题和危急项目的专业特点向灭火指挥员提出建议,并向其报告危险区内是否存在有毒及放射性物品、产品、设备、容器,以及存放地点;
-保障灭火和财产转移所需指挥部人员力量和工程技术人员; -保障灭火和防止火势蔓延所需汽车运输和技术设备; -按照灭火指挥员的指示,切断或转接各种管线的电源,组织排出储罐和工艺设备里面易燃、可燃液体;
-纠正灭火部门和灭火个人的错误行为。
2.4.7.对于项目上发生的每一起火灾事故,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弄清所有促使火灾发生和发展的因素,落实必要的预防措施,并进行调查。
2.5.房间及外部设施的电气设备
2.5.1.房间和外部设施的电气设备的型号和使用应符合房间及外部设施火灾、爆炸危险等级,并符合环境特点,其制造和使用应符合“电气设备安装规程”、“消费者电气设备技术使用规程”、“消费者电气设备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
2.5.2.房间内每个项目上都应明确保证电气设备状态、保证电气设备及时维修保养和技术使用的责任。
2.5.3.每种用途的导体都应保证可以达到事故状态下加热极限的要求。
2.5.4.生产所需的电热器应防止靠近可燃材料,并应设有耐燃性外壳。
仓库禁止使用电热器。
2.5.5.在仓库或生产间保存或使用可燃材料或具有可燃外皮(纺织品、纸、木料等)材料的情况下,照明装置应用玻璃罩封起来。
2.5.6.便携式照明装置应使用防爆设计型,用于В-1、В-1а级房间的照明装置,应具有不碎材料制成的灯罩(散射器),或具有提前断开闭锁装置和保护性金属网。
2.5.7.任何用途仓库的照明只能使用电气照明。每个仓库电气照明的接通与断开应独立进行。带有护罩、闸刀式开关、插座的配电盘,应在仓库外在不可燃墙壁上,或独立的基座上,在封闭的耐燃材料的箱子里进行装配,非工作时间应上锁封闭或进行铅封。
2.5.8.禁止在露天仓库上方架设空中电网或在空中电线下方的广场上存放原料和物质。2.5.9.禁止在仓库房顶、或距房檐、料堆10米的范围内架设电网或安装聚光灯。
2.5.10.高压线距封闭式仓库、房檐或料堆的距离应为电线基座高的1.5倍。
2.5.11.所有电气设备都应设有会导致火灾和燃烧的电流短路和其它非常情况保护装置。
2.5.12.为了避免瞬间电阻引起火灾,必须经过压力试验后,通过熔焊、钎焊或使用专门线卡对导线和电缆芯线进行连接、封端和分支。
2.5.13.使用电器装置时禁止以下做法: -在不合适的房间里使用家用电器做饭;
-使用钉子固定导线,将导线从门扇中间穿过,在导线、滑轮、开关上悬挂物件等;
-用纸、布料,或其它可燃材料缠绕电灯; -采用无线电、电话线做电网;
-未经允许,且无必要根据,更换结算电路和电器装置; -电线紧靠金属结构。
2.5.14.电路和电器设备损坏,可能导致产生电火花和升温的,应立即由值班人员排除隐患。
损坏的电路应立即断开,直到其恢复安全状态。2.5.15.紧急照明装置应设独立电源。
2.5.16.其间有任何级别危险区的封闭仓库中的电气设备,无论仓库内是否装有断开装置,仓库外必须设置断开装置。
2.5.17.禁止使用管状导线的金属皮做接地线。2.5.18.带有不接地中线的电路中,电压达到1000伏及1000伏以上的变压器,应设置绝缘控制装置。
2.5.19.如果空中电线与油气火炬相近,火炬的设置应考虑主风向。而且,空中电线距火炬不得少于60米。
2.5.20.如果电缆线路与管道——其中包括油气管道——相交,电缆与管道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0.5米。
2.5.21.便携式用电器的接地装置应使用带有外皮的柔软相位导线,可靠地接入接地网。禁止直接使用电器的接地零线用作接地装置。
2.5.22.禁止使用外皮破损(有孔、开口等)的软管电缆。
2.6.有爆炸危险房间和外部设施的电气设备
2.6.1.有爆炸危险房间和外部设施所使用的电路和电气设备应符合现行“消费者电气设备安装规程”、“消费者电气设备技术使用规程”、“消费者电气设备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
2.6.2.每个具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和设施都应根据有爆炸危险房舍分类手册或电气设备安装规程确定等级,并在登记表上注明。
2.6.3.房间和外部设施中只能安装使用型号符合房间、设施火灾、爆炸危险等级和环境特点的电气设备。
在有爆炸危险房间只能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其型号应符合该房间可能产生的易爆混合物的类别。电气设备必须具有防爆标志。2.6.4.禁止对防爆电气设备的结构做任何改动。2.6.5.禁止使用去掉了外壳零件——其中包括其结构上所具有的紧固件——的防爆电气设备。
2.6.6.有爆炸危险房间和外部设施里,达到1000伏、并且中性线严密接地的电气设备,其导体的挑选应如下进行:在电路闭合的情况下,机身或零线会产生短路。
2.6.7.工作电压超过1000伏以上的导线和电缆应进行短路检验。
2.6.8.零线应具有等效于相线的绝缘,并与其共同敷设在同一管中,或外皮中。
2.6.9.禁止在有爆炸危险房间明设裸露导体。
2.6.10.禁止使用含有可燃性或爆炸性混合物的导管用做接地装置或地线。
2.6.11.电线和电缆的敷设不得经过仓库、生产间及其它用途的房间。
2.6.12.在存有可燃材料和包装可燃的制品的生产间和仓库中,电灯应具有防爆设施(带玻璃罩)。
2.6.13.电动机、照明装置、导线、配电装置每月至少两次清除可燃性粉尘,而在粉尘产生较多的房间——每月至少四次。
2.6.14.设置在楼房内的充油电气设备,应根据“电气设备安装规程”配备固定或移动式灭火设施。
2.6.15.在有爆炸危险房间和外部设施内禁止: 2.6.15.1.在保护性接地装置损坏、设备顶盖闭塞损坏、„„防爆外壳损坏的情况下,电气设备投入工作;
2.6.15.2.导电部分有电压存在时拆开防爆电气设备的外皮;
2.6.15.3.在没有弄清和消除断电原因的情况下,接通因短路自动断开的电气设备;
2.6.15.4.不用的电路仍存在电压;
2.6.15.5.在没有短路保护和超负荷保护的情况下接通电气设备;
2.6.15.6.电气设备、导线和电缆超过额定负荷; 2.6.15.7.在供应火花安全仪器的专门变压器上接入不属于该设备体系的装置和线路;
2.6.15.8.更换电气设备保护装置(热元件、保险装置、释放器)的类型或额定参数。
2.6.16.当在有爆炸危险房间和外部设施内进行电焊时,除了遵守“电气设备技术使用规程”和“电气设备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外,还应遵守部门守则和以下要求:
2.6.16.1.焊接发电机、变压器和断开设备禁止放置在可燃气体和蒸汽或可燃液体可能聚集的地方,以及石油产品浸染处;
2.6.16.2.电焊或其它导线的所有接头都应使用已用绝缘带绝缘的接嘴或螺栓接头;
2.6.16.3.禁止挪动存在电压的电焊导线。导线的挪动要盘成卷,然后再展开,敷设。
2.6.16.4.没有可靠的绝缘,禁止沿金属物体敷设电焊导线。
2.6.16.5.禁止使用地线、金属构件、设备机身和管道作为回路导线,回路导线应同通向电极卡头的导线相同。
2.6.17.应由企业责任电工使用仪器或表面观察,对电缆绝缘、连接是否可靠、保护性接地、电动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
测量导线绝缘电阻应在“消费者电气设备技术使用规程”和“消费者电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写成文件,并在记事薄上记录。
2.7.有爆炸危险房间和外部设施的照明
2.7.1.任何用途的照明只能用电照明。
2.7.2.设施中(房间和外部设施),如果工作照明中断,或是与此相关的设备和机械装置无法正常工作(工作中断或是员工的误操作),可能引起爆炸或火灾的,应设置紧急照明装置。
2.7.3.便携式手提照明装置的电压不得超过12伏。由独立电源或双线圈变压器对其供应电流,变压器外壳和线圈(12伏)的一根输出线接地。
禁止使用无设计上规定的灯罩、玻璃罩或网罩的固定式或手提式照明装置。
2.7.4.有爆炸危险房间的电气照明开关应独立设置。2.7.5.有爆炸危险房间的电气照明应使用防爆型照明装置,或使用防尘型照明装置,设在楼外,从窗口照明。
2.7.6.照明电线应根据生产环境的类别选择。
在有爆炸、火灾危险的生产环境,电线放在输气钢管里或用覆盖层保护起来(沥清漆、瓷漆)。
2.7.7.照明装置中灯泡的功率不得超过该种照明装置允许的最大功率。
2.7.8.在更换、移动照明装置配件,或设置新的照明装置时,必须注意,连在配件或灯座上的导线从连接处起应具有绝缘外皮。
在导线接入照明装置的连接处不应有拉伸、磨损,与灯座之间靠机械力连接。
2.7.9.在原料间或有爆炸、火灾危险房间设置无密封圈的照明装置,其入孔应用专门浇铸液灌满密封。
2.7.10.系列照明线路可以敷设在有爆炸危险房间外面。2.7.11.无论如何必须保证照明装置配件安装牢固可靠。悬挂式配件应挂在专用钩子上,或用螺纹接头固定在钢管上。禁止将照明装置配件挂在导线上。
禁止在用来安装配件的固定基座或管子内部连接导线。2.7.12.配电盘和开关应设在仓库外面。
2.7.13.禁止使用没有防爆标志、铅封,以及结构所要求的个别零件的防爆照明装置。
2.7.14.必须由照明装置维修人员更换防爆照明装置的灯泡、电池、电池组,而且应在没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内进行。
2.8.采暖设备的保养
2.8.1.2.8.1.1.2.8.1.2.2.8.2.2.8.3.2.8.4.2.8.5.2.8.6.2.8.7.2.8.8.采暖季节开始前,应检查锅炉、采暖设备和当地采暖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所有产热设备、装置均应登记造册。
温度超过1000C的供热管道、仪器,应距建筑物可燃物体10厘米。
载热体超过1000C的管道穿过可燃结构时,应加隔热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间隙,应不小于100毫米。
生产厂房和辅助厂房的采暖系统,应符合建筑标准与规程“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标准的规范”的要求。
安装、使用电加热和当地供暖设备,应经消防部门书面同意,单位领导批准,并指定执行责任人。
禁止安装不符合“电气装置安装规范”的临时电线和非标准保险,使用自己制作的电加热装置。
禁止在无人监督看守的情况下使用无自动断电装置的电加热器。
下班后(工作结束后),取暖炉要停烧,电加热装置应断电。
炉具改烧煤气或使用煤气设备,应遵守“煤气设备安全规范”的要求。
家用液体燃料取暖装置只能用在产品说明规定的场2.8.9.2.8.10.2.8.11.2.8.12.2.8.13.2.8.14.2.8.15.所、房间,且必须按产品说明书完成安全措施,按国家标准通过消防安全方面专门试验。
禁止使用与建筑物可燃结构无防火耐火隔离层的锅炉、炉具和其他取暖设备。
液体燃料锅炉房内,应在每个喷油嘴旁放一个消防沙池。燃料管道上至少安装两个阀门,靠近燃烧室端和燃料容器端各1个。
空气加热器和取暖装置的放置,应方便人可靠近检查和清洁。
可燃材料、设备、电缆离炉具应不小于0.7米,距火口则应不小于1.25米。
锅炉房内可安装封闭式消耗燃料箱,但容积不超过1立方米,嵌入式锅炉房 – 容积不超过5立方米。
锅炉房禁止其他无关作业,锅炉内燃烧管道不得渗油漏气。发现渗漏应立即修理。禁止给已熄火的喷油嘴和燃气油嘴给油给气。燃烧室工况自动监控仪故障时禁止燃烧锅炉。锅炉装置预吹管前禁止点火。
禁止在锅炉上和蒸汽管道上烘干可燃材料。禁止用可燃材料封堵热取暖器的百叶窗风口。
安装临时金属炉时,应遵守下列消防安全要求: – 金属炉脚高度应不低于0.2米 2.8.16.2.8.17.2.8.18.2.8.19.2.8.20.– 金属炉下的可燃地板用一层砖隔热,或用12毫米厚的阻燃材料,上面饰一层白铁皮。
– 金属炉的安装位置,距建筑物防燃烧木结构不小于1米,距防燃烧结构不小于0.7米。
– 安装无脚金属炉及临时砖炉,应在木地板上砌4层砖(其中一层可留空隙)作炉基。
在可燃天花板下或可燃壁板平行敷设供热金属管道,管道离可燃墙、板应不小于0.7米,如无隔热层,管道表面温度应不超过900C。
取暖炉火口前面的木地板上,应钉50X70厘米的金属板。
禁止在建筑物周围顷倒未燃尽的炉灰,炉渣和煤块。炉灰炉渣池距建筑物应不小于15米。
燃料应保管在距可燃建筑结构8米外的专用保管场所或场地。
使用炉具取暖,禁止:
— 禁止将燃料直接堆放在炉具火口前; — 禁止用汽油、柴油、煤油及其他易燃液生火; — 禁止在火炉上烘干木材,衣物 — 及其他可燃物品和材料; — 禁止烧煤、焦炭、瓦斯取暖;
— 禁止使用长度超过炉具燃料室的木材,禁止使用无2.8.21.2.8.22.2.8.23.2.8.24.2.8.25.2.8.26.炉门的炉具。
安装水暖气暖设备,管道和加热装置距建筑物可燃结构应不小于10厘米。
发现采暖装置故障,温度超高,温度调节装置失灵等,应立即关闭并通知使用负责人。
使用电炉取暖时,禁止: — 不断电禁止移动电炉;
— 电炉不得接入非专用插座和开关;
— 禁止在取暖机上烘衣服、木材、抹布等物品; — 禁止将电炉放在易燃易爆场所;
— 禁止使用未按国家标准进行消防安全试验的电炉。
在房间内保管存放可燃材料、物品,应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其落在取暖器上。
应按电气设备安装要求,将电热器接入独立电网。给电加热装置送电应同时打开通风装置。
使用电热器装置时,不得:
—不得在电热装置上烘衣服及其他易燃材料; —不得在使用电热装置的房间内存放可燃材料和物质;
—不得接通电热装置而无人看管;
—无气温监测装置,进风管无10X10毫米网眼的金属罩,不得使用电热装置。2.8.27.2.8.28.2.8.29.2.8.30.2.8.30.1.2.8.30.2热发生器的燃料容器,容积应不大于200升,且应置于室外,离可燃液体应不小于12米,离易燃材料应不小于20米。
给热发生器添加燃烧,应经过金属管道,管道上应安装断开阀。
盛燃料的容器底下,应安装集油器收集可能溢出的液体燃料,同时应采取防雷电防静电措施。
热发生器所在的房间,可安装密封的消耗燃料箱,但其容积不应大于100升,距热发生器侧壁不小于2米。
禁止将燃料箱安装在热发生器喷油嘴对面。消耗燃料箱应通过直径50毫米的管子连通大气。
启动、使用、停止必须遵守下列各项措施:
— 启动前,应检查供热设备的燃料箱、水箱;必要时,应加水加油;
— 通电前,用空气吹燃烧室; — 确认电嘴的电极产生电火花; — 调节进气;
— 调节燃烧过程,使火焰清洁明亮。
安装、使用气体燃料发热装置,适应遵守以下要求:
给发热装置供气,管道压力应为0.05公斤/平方厘米。独立的发热装置房的压力6公斤/平方厘米的气体。调.2.8.30.3.2.8.30.4.2.8.30.5.2.8.31.2.8.32.2.8.33.节装置,可与燃气发热电装置安装在同一室内,或安装在相邻房间内,通过敞开的与房同高的孔洞相连。同时,保证该房间每小时3次换气。一间房屋内只能安装一台气体调节装置,且只保证一间房屋的供气。
燃气管道不应阻碍房屋的入口。燃气锅炉和发热装置应装备有工厂合格证的标准喷气嘴。
安装了发热装置的房屋,每天应换气3次。
固体燃料锅炉的烟囱,应装配灭火花器,每月至少除烟灰3次。
可燃房顶建筑物的烟囱,应安装网眼不超过5毫米的金属网作火花罩。
金属烟囱管通过窗户,应使用白铁做成3倍烟囱直径的管保护窗户。
炉壁通过带阁楼房屋烟道和管子的炉子,应该刷白(本句原文似有误—译者注)。
取暖季节开始前及取暖季节中间,炉子和烟道除烟灰的次数应不少于:
— 取暖炉每2月不少于1次;
— 厨房做饭炉、开水炉每月不少于1次; — 长时间燃烧专用炉每1个月不少于2次。
2.9.通风和防烟装置的保养
2.9.1.使用通风系统时,对其技术状况、完好程度、遵守防火要求的责任,由企业、项目设施的命令作出规定。
2.9.2.工作指南应规定通风系统、设备的使用和消防工作制度,规定消防安全措施,预检维护时间(通风机、空气管道、过滤器、耐火阀门等检修,维护),发生火灾、意外事故等情况下维护人员的行动等。
2.9.3.2.9.4.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断开通风装置。
通风系统与自动火灾警报系统,灭火系统连锁装置应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9.5.使用通风系统时,必须密切注视洁净空气进口处应无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蒸汽、烟雾、火星及明火。
2.9.6.可能析出易燃液和可燃液、蒸汽和气体的生产厂房,通风系统的构造和设备应避免发生火花。
2.9.7.安装在易燃易爆生产厂房的通风系统金属输气管应该接地。
2.9.8.油气配气站应装备自然抽排气装置,使用带电介质的竖风道将房屋的上部和下部的空气排出。
2.9.9.实验室装备带机械搅动的进排气装置,必要时,再安装局部抽排气装置。2.9.10.2.9.11.2.9.12.2.9.13.2.9.14.2.9.15.2.9.16.2.9.17.石油泵汲站安装公共进排气通风装置,将室内有毒有害气体抽出。
从事特别有毒有害物作业的厂房,应安装独立的通风装置,不与其他房屋的通风装置相连。
多个易爆厂房不得使用公共风管(导气装置)。
通风装置工作时,禁止: — 禁止用通风道作烟道;
— 禁止将燃气取暖装置与通风道连通; — 禁止断开或取下耐火装置;
— 禁止燃烧积在气道、气罩中的油污和其他可燃物。
装有防烟设备的设施,至少每周一次检查自动装置电源盘上的锁和铅封。
为保持防烟系统良好工作状态,必须:
— 定期清洁通风孔板,阀门、执行机构、可熔闩上的污垢和灰尘,冬季则即使去掉百叶风挡上的结冰; — 不得损坏气道和保护、不得损坏手动开关及从地面排烟孔。
消防系统和排烟系统应按计划进行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状态。
防烟系统装置手动控制台应备使用操作细则。
2.10.实验室和控制器材、自动装置的维护保养 2.10.1.2.10.2.2.10.3.2.10.4.2.10.5.2.10.6.2.10.7.2.10.8.2.10.9.2.10.10.2.10.11.2.10.12.实验室的建设安装应符合建筑定额标准与规程的要求。
每个实验室均应悬挂标牌,写上房号及防火安全责任人的姓名。
每天开实验室门的人员,必须在工作日开始前确认,实验室空气新鲜,不会危险气体。
实验室的气体管道和设备,应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实验室的气体管网,除工作点的阀门外,还应在室外管道上安装截止阀。
一旦发现漏气,应立即关闭总阀门,实验室通风换气。
不得使用明火试验管道和仪器是否漏气。正确方法是在怀疑漏气部位涂肥皂水或使用气体分析仪检查。
进行气体分析时,实验室必须有两人。禁止一人单独在实验室工作。
析出易燃和可燃液体、蒸汽和气体的工作,必须在抽排气柜进行,且必须打开通风装置。
所有实验室的进气排气通风装置,必须在实验室工作前就打开,工作结束后才关闭。
抽排气柜内使用的灯具应是防爆型的。灯具的电线,应符合B-1类防爆场所电线要求,且能抗化学作用。
对易燃易爆物进行分析用的工作台、抽排气柜、应饰阻燃材料做的面层并有凸缘,使溢出的可燃易燃液不流到外面。
2.10.13.一旦易燃液溢出或可燃气体泄漏,应立即熄灭所有燃烧喷嘴,清除溢出的液体。
2.10.14.分析前需加热的石油、易燃液体,应先行脱水,以免2.10.15.2.10.16.2.10.17.2.10.18.2.10.19.2.10.20.2.10.21.2.10.22.试验时起泡溅出。
在试验室加热和煮沸易燃液体,只能在封闭式水罐或电炉,且必须使用回流冷却器。
加热或蒸发油产品时,不得在工作台存放,分倒油产品,也不得往分析仪器内添加热品。
加热、蒸发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一直在场观察监视。
若突然停水,不能向冷却装置加水,应立即熄灭加热喷嘴,立即断电。
在实验室存放保管易燃可燃液,必须严格按品种分开存放。相互化学作用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的易燃可燃液,不得存放在一起。
实验室只允许保管存放一昼夜工作所需的量。易燃可燃液备量只能存放在专用保管库。
禁止将液态空气和液态氧同可燃物存放于一室。液态空气、液态氧和其他气体必须装入专用容器送到实验室,放置在不会损坏容器造成泄漏的安全地方。
装压缩可燃气和液化可燃气的气瓶,必须保管在试验室外的金属柜内。
2.10.23.2.10.24.2.10.25.实验室内只能用惰性气体瓶。气瓶应安装在专用架上,加装安全罩。实验室内禁止修理压缩气液化气气瓶的阀门。
2.10.26.使用电气设备,产生火花设备或其他火源的房间内,2.10.27.2.10.28.2.10.29.2.10.30.禁止对液化和压缩气、液态氧,可燃气体进行工作(分析处理)。
每作业班组必须仔细检查气瓶气管的阀门。
洗器皿用的(化学)物质,应放在专用容器中并加盖。实验室内禁止:
— 禁止用汽油、煤油及其他可燃物擦洗、清洁地板、家俱等;
— 禁止敞开放置浸透了易燃物的擦洗用品(如毛巾、抹布)。一班(一个工作日)以上; — 禁止在取暖设备上烘烤任何物品; — 禁止在蒸汽采暖管上处理石油产品;
— 对溢出的油品必须及时收拾干净,不能弃之不管; — 禁止用喷火枪烧溢出的油品。
实验室工作结束后,防火安全责任人或其委托的责任人,必须:
— 关闭气阀、水阀并关闭通实验室的气体管道总阀; — 断开喷火嘴,电加热装具,熄火火源; — 关灯、关闭通风装置。2.10.31.必须根据标准为所有实验室装备灭火器材(附录1)。
2.10.32.监控和自动化装置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如下规范规2.10.33.2.10.34.2.10.35.2.10.36.2.10.37.2.10.38.2.10.39.程的要求:“油气工业企业监控和自动化装置设计的消防技术条件”,“用户电气设备技术操作规程”,“用户电气设备操作中的安全技术规程”,“电气设备安装规程”。
生产设备应装备消防参数(温度、压力、液位、气化度等)监控、自动保护和调节系统。
自动装置的调节机构(阀门、闸阀等)应配开关程度当地显示器和遥控显示器,同时应有手动控制。
自动控制和调节仪器设备并安装在单独的房间,与生产厂房分离。
在爆炸危险的室内和室外爆炸危险装置上使用带电路的自动装置,但装置应满足“爆炸危险电气设备和矿山设备制造标准”和“电气设备安装规程”的要求,且有相应易爆混合液种类防爆连锁装置。
自动装置配电盘应为柜式,符合消防安全等级。配电盘柜必须上锁,钥匙由自动装置操作人员保管,同时存放一把在调度室。
所有自动监控和调节装置需经值班长批准方可检查、试验。检查试验时应遵守防火安全规程,避免产生火花。
自动监控、保护、控制和调节仪器仪表,报警装置应处于良好工作状态。2.10.40.发现自动监控,调节系统和信号系统故障,应立即启动备用仪器仪表或改为手动。有故障的仪器立即更换。
2.10.41.自动监控和调节仪器仪表进行小修,应先关闭连接管线上的截止阀,卸压后与工艺设备断开。
2.10.42.在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室内修理自动仪器仪表,只能采2.10.43.2.10.44.2.10.45.3.1.3.2.用冷方法,禁止用火和高温。
距含易爆介质的房舍或析出易爆蒸汽和气体的场所不小于15米的监控室内,应注入洁净空气。
试验室设备的布置,应不影响阻碍人员疏散。设备之间通道的最小容许宽度为1米。
试验室内台、架、柜的工作表面(处理易燃易爆液用)应有阻燃材料饰面及高度不小于10毫米的凸缘,以防止易燃液流出。
3.对工艺过程、仪器设备的要求
工艺设备和工艺过程在规定工作制度下应防火防爆。设备和设备安装地不应有发热燃烧。
设计方案中和使用工程中,应规定出现险情和事故情况下的安全措施(自动断电,连锁等),限制火源,范围,减少火灾后果。
以现行建筑定额标准与规程、消防安全规程、电气设备安装规程,国家标准及其他标准化文件为基础,在设计中明确规定生产设施,车间、厂房、设备、装置、仓库的火灾和爆炸危险等级。若设计发生变化或补充(见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建设标准与规程A-
2、2-1-96),设备制造厂家的技术文件修改,火灾危险和爆炸危险等级可变更。
火灾和爆炸危险设施(厂房、车间、仓库等)入口处应张贴警示标志,写明其危险等级。
3.3.根据火灾和爆炸危险等级,选用防火和信号报警系统的设备和器材。应根据本规程附录1,现行建筑定额标准和规程、安全技术规程、电气装置安装规程等进行计算。必要时,制定各项目设施的消防计划(国家标准28130-89)。
3.4.应对设备维护人员和工艺过程操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了解所用设备的易燃易爆危险,了解工艺过程及所用材料、物品的易燃易爆危险。
生产、工艺过程中禁止使用其火灾、爆炸危险参数不明的材料和物质。
3.5.其中有分离出易燃蒸汽、易燃气体的物质的工艺设备、仪器、管道,应当密封。
3.6.规定有压力、温度、气体浓度、电压等要求的设备和装置,不能带故障工作,也不能在断开防火防爆,监测仪表的情况下工作。
所有违反工艺规程标准和参数的情况,均应记入当班日志,领导和负责人应仔细检查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
3.7.室内设备工作时,其表面温度不应比环境温度超出450C,室外装置则不得比环境温度超出600C。
3.8.管道表面高温可能引起材料、气体的燃烧和爆炸,应使用阻燃材料隔热,将管道表面温度降至安全值。
3.9.禁止修理带压管道。禁止对正在工作的泵、空压机、闸阀、法兰盘连接处添加填料或加固密封。进行此类作业,必须先卸压,将系统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力,使有害气体含量不超标。
解除密封进行修理后,投入使用前必须试压。试压必须遵守现行安全规程。按生产规程或计划规定的方法和压力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记入实验报告。
3.10.设备、装置和管道,接收石油和油产品前应使用惰性气体或水蒸气吹洗干净。
3.11.调节设备、装置的温度和压力,应慢而平稳,按设备和装置的操作规程和出厂技术资料操作。
3.12.设备、装置、仪器工作过程中,禁止使用可能产生火花的工具开启、关闭闸阀,调节阀等附件。
3.13.发现管道连接设备装置漏气,应立即停止使用,采取措施消缺。
3.14.在火灾和爆炸危险设施中,应根据部门细则和工艺规程监测空气介质中的有害气体含量。3.15.使用、保管分离可燃气体和蒸汽的物质的厂房和仓库,应装自动气体分析仪对其空气介质进行监测。
若无系列生产的气体分析仪,可定期进行试验室分析,使用移动仪表进行监测。
3.16.有火灾危险的厂房和可能有火灾、爆炸的设备上,应根据国家标准“信号颜色和安全标志”做好禁用明火标志,小心易燃易爆物标志。
单位在管部门应向所属人员介绍各种标志的含义。
3.17.压力设备上的安全阀、盖、孔,应保持良好状态。保险阀应有材质和厚度均严格符合计算数据的标准膜。禁止使用无标准膜的设备。隔膜阀和翻板阀应能保证将排出物导入安全方向,或通过排出管排入大气层。
应根据使用细则对保险阀进行外观检查和破裂检查。禁止使用有缺陷的、断开或未调好保险阀的、无从室内住外排气管的、排气管带闸阀的容器和设备。
3.18.用于紧急情况下和发生火灾时从容器设备卸液化气,易燃液,可燃和有害液的容器,应完好无渗漏。紧急卸液管道上应有识别标记,可无障碍通达卸液管道。
3.19.禁止使用液封故障、阻火器有毛病的容器盛热气热液。阻火器和液封应装在便于检查和修理的地方。
3.20.因工艺条件无法避免使用敞开容器盛易燃和可燃液的厂房内必须: — 明确规定各工位同时需用的可燃液最低量,且不得超量;
— 工作时必须打开进气排气式通风装置,使用当地抽排气装置收集排出分离出的有害蒸汽; — 确保有可能从容器中放出易燃可燃液; — 使用火灾危险小的液体。
3.21.零件、部件的清洁和脱脂,应使用不燃液,膏、乳剂,超声装置及其他无火灾危险装置。
特殊情况下,若不燃液剂不能保证清洗洁度而必须使用易燃液清洁时,应采取可靠防火措施,对清洁过程密切监视。
3.22.使用易燃液可燃液设备,使用、保管油漆材料的场所,对零件部件清洗和脱脂的场所,不得进行需动火或起火花的作业(如电焊气焊、切割磨削等)。
3.23.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必须密切注视作业磨擦温度,防止因冲击火花或温度升高起火花。温度不应超过规定值。同时,应及时给摩擦部分加滑油。
— 应避免机械的运动部分撞击机器设备的不动部分产生火花;
— 开启关闭机器设备的盖和现场修理时避免碰撞产生火花;
— 避免其他硬物掉落在机器设备上摩擦产生火花。机器设备在工作运转中出现不正常噪音,应立即停机检查,找出原因,予以排除。
在А、Б级危险厂房,禁止进行长时间摩擦作业(如磨、削、钻作业)。
3.24.А、Б级爆炸危险厂房中的推车、运输车、移动梯等,其轮子上应安装软金属或橡胶圈,避免撞击摩擦。
4.对消防设备、灭火器材、通信及报警信号装置保养和使用的要求
4.1.基层灭火器材
4.1.1.各具体项目设施的灭火器材的型号和数量,由设计方案根据本规程附录1的要求和防火要求作出规定。项目设施使用过程中,企业可与当地国家消防机构协商进行补充。
若无设计文件,根据企业领导批准,当地国家消防机构同意的器材清单增加配套。
选择灭火器材时,应考虑灭火器的灭火特点,看其是否会对企业的设备、材料、物品造成损坏。
4.1.2.灭火器,灭火装置和火警装置的配置,根据劳动安全国家标准“保护项目设施的消防器材”的要求。
灭火器应放置在房屋进口(或出口)处的消防器材架(柜)上及可能产生火源的作业点上。灭火器材不能放在紧急疏散通道上。
灭火器与可能的火源间的距离,公共建筑和设施内不得超过20米,A、Б、B级(可燃气体液体)场所不超过30米;B、Г、级场所——不超过40米,A级场所不超过70米。
灭火器的放置位置与指示图标一致。图标应在距地面2-2.5米高(室内外均如此)醒目处。
灭火器的使用和维护,按生产厂家的说明进行。装备自动固定灭火装置的厂房和房屋,配计算数量50%的灭火器。
4.1.3.4.1.4.严禁将消防设备和器材用于生活、生产和其他方面。各项目设施应悬挂消防器材清单及保管人员名单。交接班时,应在日志上注明消防器材是否齐全,状况是否良好。
消防器材使用操作指南应置于易见到拿到的地方。
4.1.5.灭火器的强度试验和充装,由专业单位根据生产厂家说明书进行。
4.1.6.灭火器在起火源附近使用。扑灭固体和气状物火焰,灭火器正对火点。灭液体火焰,从旁边移向中心,逐步覆盖燃烧表面。
4.2.固定灭火装置
4.2.1.油气开采工业企业设施根据设计。建筑标准与规程、本规程附录2装备成套固定灭火装置。根据订货方,设计单位和消防监督部门的规定,附件2所列可增加。
4.2.2.安装了自动灭火装置的单位,应将此情况通报所属全体人员,并向其讲清工作原理和安全技术规程。
4.2.3.应从技术人员中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自动和非自动)灭火装置的维护管理,保持其良好状态。指定工人小组参加专门培训,负责昼夜轮班维护。负责灭火装置技术状态的人员,应系统地(每周不少于1次)检查灭火装置的状态,检查值班日志填写是否正确,维护小组人员是否知道自己的职责。
4.2.4.值班时,维护小组应检查灭火材料储备情况,增压管道和供给网的压力值,截止阀位置是否正确,喷嘴和喷水器、自动和遥控启动装置及配水管道传感器的状况。检查日期和结果应记入专门日志。
气体灭火装置,每3个月应检查一次。气瓶泄漏的,应立即更换。
自动灭火装置增压系统应每月检查。一昼夜压力应不降低0.02兆帕(0.2千公斤力/平方厘米)。容许的泄漏,应及时补偿。
4.2.5.自动灭火系统应每年彻底检查一次。结果记入检查登记簿。
4.2.6.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液压试验,检查灭火装置、管道的强度和密封,同时进行内外清洗。4.2.7.4.2.8.4.2.9.4.2.10.4.2.11.4.2.12.4.3.1.任命的灭火器材负责人和消防保卫工作人员一起对器材进行检查和试验。检查、试验结果写成记录文件。
冬季到来前检查灭火装置,应特别注意装置防冻的取暖装置和隔热保温。
安装了自动灭火装置的项目设施中,应特别注意灭火装喷嘴至注液液位或堆放物上层间的距离。
消防管道上的截止阀应安装在便于靠近的地方。每个截止阀都应有明显的标记,注明其所服务的设施。夜间,每个控制点都应配照明。
泡沫灭火装置的泡沫发生器,每半年必须检查一次。泡沫发生器的使用、保管条件和质量检查,见“泡沫发生器使用、运输、保管及质量检查细则。”
泡沫发生器容器的维护和修理时必须遵守的防火安全措施,与修理油罐及油品容器时相同。
自动灭火和火警系统的使用操作,应遵守“自动灭火装置的技术保养规程”和“灭火装置、警卫—火警信号装置规范化技术维护的组织和实施细则”。
4.3.移动灭火装置
移动灭火装置的型号、数量,由设计决定。若无设计文件,由企业领导征得当地消防监督部门同意,根据附录1(表3)和制造(供应)厂商的文件确定。4.3.2.移动灭火装置、器材的数量,以1次火灾所需灭火器材的最大消耗量为依据计算确定。
各设施移动灭火装置的配备根据附录3所列标准。产生泡沫,用泡沫灭火的装置,属于泡沫灭火装置器材—有泡沫混合器、空气泡沫枪、高倍泡沫产生器、起泡剂等。
确定灭火装置的需要量,应考虑设施位置,该处基础设施状况,一定时间内可能蔓延到该设施的起火部件的距离。
4.3.3.附录3未列设施的需要量,由该设施所在企业的领导会同当地消防监督机构研究确定。
4.3.4.单位消防部门拟制并与生产部门、国家消防监督部门代表商定“消防器材装备单”,列出消防车、消防泵、消防服、消防工具、器材等。同时,装备单中还应按各种工具器材的名称、型号、规格列出备用数量。
4.3.5.起泡剂的数量,根据“油罐中石油和石油产品灭火指南”,消防器材生产厂的使用细则和灭火方法确定。
4.3.6.移动灭火器材(消防车,消防泵等)和灭火设备应保持良好,时刻处于使用状态。应有带取暖设施的消防车库。
4.3.7.泡沫混合器、空气泡沫枪、高倍泡沫发生器等泡沫灭火装置,每月至少检查一次。除整体检查外,还应检查一些重点部位,清洁机器,对磨擦部位上润滑油,并将检查结果记入日志。
4.4.消防通信和消防报警器材
4.4.1.油、气工业企业应按“油、气开采企业建设设计消防条件”和其他现行标准、规范装备电话通信,电子消防报警装置,无线通信设备。
4.4.2.每个电话机旁均应悬挂标牌,写明如何发火警信号,如何呼叫消防队。有故障的电话,应作标记,“本电话机坏,不能用”,以免误事。
4.4.3.应保持自动灭火装置的良好状态,及时采取维护保养措施。使用保证期已过的,应大修或更换。
4.4.4.火灾通报系统应能:
— 同时向在危险区内的全体人员通报;
— 考虑建筑物内人群的特点(是否能独立疏散,是否清楚疏散路线,人群的身体状况,民族等);
— 火灾通报系统应在疏散的全过程中发生作用; — 若需从毗邻区疏散,应分区进行; — 同一建筑各层人员均疏散。
5.油井气井的建设
5.1.总要求
5.1.1.油、气井建设的各个阶段,均应遵守“油气工业企业安全规程”(阿拉木图市,1994年),“统一技术规程”(阿克纠宾斯克市,1995年)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其他现行技术标准化文件。
5.1.2.设计文件中应包含符合消防安全规范和本规程的防火消防措施。
5.1.3.油、气井钻探、试验、大修的地面设备、防喷设备、监测站、生产厂房和住房、仓库、道路、直升机起降场等的位置,应考虑各具体地区主要的风向。
5.1.4.设备装置安装地域,应是无地面和地下管网、电缆、林木、草场、的空旷地段。
交通工具、消防机械地面设施周围应平坦、场地宽度应为10-12米。
油、气田区平面图布图,应考虑井口和地面设施能排水排液至专门的水池油池。
5.1.5.设施的掩蔽有不燃材料。其他情况下,结构采用防火型。
5.1.6.燃料容器和装置离地面房舍、管道、设备至少20米。
燃料容器应装备泵、液面仪和警示牌。
燃料容器装置所在地应修路,根据燃滑油料容器筑固堤。
5.1.7.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工艺系统的管道,除安装阀门和连接仪器仪表处外,不得使用法兰盘连接和接头连接。
5.1.8.泵送可燃物的泵和空气压缩机的进管和压出管上应安5.1.9.5.1.10.5.1.11.5.1.12.5.1.13.5.1.14.装截止阀,截断阀和保险阀。
截断闸阀的安装位置,距动力装置(泵)或基础不得小于5米。
若发现燃滑油料和石油品泄漏,密封不良,应立即处理修复,渗漏处擦洗干净。
禁止在易燃易爆设施内保管储藏燃滑油料和易燃物质。
灭火装置应放置在火灾危险场所附近(动力装置和泵、燃料容器、电站、井口等。)
内燃机排气管排出口距井口应不小于15米,距机器设备掩蔽体壁(基础)不小于5米,距房顶(棚)上部应不小于1.5米。
排气管不能敷设在发动机下,机器设备基础和地板下面。
排气管穿过墙壁、顶棚时,孔洞不应小于排气管直径2倍。穿管后,孔隙用绝缘隔热材料和不燃材料填堵。
排气管道应安装灭火花装置。
寒冷季节,设备和管道应防冻,但不得使用明火加热。易燃易爆场所,机器设备下面,危险气体场所,保存燃滑油料,可燃物和化学试剂,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场所,禁止动用明火,禁止吸烟。
应在安全区设配备专门设备的吸烟室。5.1.15.5.1.16.5.1.17.5.2.1.5.2.2.5.2.3.进行动火作业、危险气体作业和电焊,应遵守现行部门规定细则。
有害气体过量,有燃滑油料和石油、石油产品污迹的场所,禁止进行上述作业。
动力设备、钻探和采油设备,掩蔽,井口及项目设施区域应保持防火安全,经常清理油污,燃滑油料和石油,石油产品溢出油迹。
全体人员应明确各自职责,一旦出现火灾危险,油、气井冒油、气,井喷,燃烧威胁,应严格按消除事故计划行动。
5.2.钻井
井的钻探、固定、试验的设备和工艺应最大限度避免地层矿层流体、涌出失控。
出现冒油冒气和紧急作业时,地面设备和连接管线应紧封,冒出的矿层流体、引至远离油气井的安全距离,确保消除冒油冒气作业不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
开钻时,企业验收委员会应检查设备防火防爆安全,检查消防设备是否齐全,有无紧急照明,消防人员是否配齐。检查结果应记入验收报告。
钻探过程中,钻井队长班长和当班人员应检查消防情况,确保消防器材处于戒备状态。交接班时要交接、记录消防设备情况。
5.2.4.使用以碳氢化合物为基础的钻液钻井,应采取补充措施防火防爆,监测空气介质中的有害气体含量。有害气体含量标准在专门细则和作业计划中作出规定。
以碳氢化合物为基础的溶液的自燃温度应为摄氏50度,高于井口和配制溶液时予期最高温度。
5.2.5.发现作业区有害物和易燃易爆物超过最大容许浓度,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工艺过程,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和值班长,确定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有害气体过量的区域范围,人员立即启用个人防护器材,检查消防器具,根据消除事故计划和当时具体情况采取行动。
5.2.6.钻井作业、试验结束,消除冒气冒油、井喷和事故后,必须对井塔井架,钻探设备进行清洁除油污,撤走多余设备和材料,保证通往井场的道路畅能无阻。
5.2.7.进行水泥灌浆、修建石油池、酸池、进行勘测和消除事故作业用的专门机械设备,应在排气管上安装灭火装置。
6.油井气井的开采 6.1.油的开发
6.1.1.油井气井的开发,试验作业,应按建井设计方案进行。设计方案中应有特别章节制定井试验的工艺,技术方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