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取“由孝及忠”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3 16:5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撷取“由孝及忠”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撷取“由孝及忠”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

第一篇:撷取“由孝及忠”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

撷取“由孝及忠”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

在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尤其应当提倡这种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的孝道文化,有了这样一种“大孝”精神,我们能够正确处理好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的关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诱惑,诚信为本,合法经营,关键时刻能够为了国家利益挺身而出,为民族为国家而尽职尽力。(5月25日《光明日报》)

孝道思想,是中华道德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这是国人千百年来家庭和睦、社会凝聚、国族统一的根本前提。但中华孝道,并非仅仅局限于一家之孝的私域之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思想的大行其道,说明国人向来就有“大孝”之精神。

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有着“移孝作忠”的思想。虽然,其在封建王朝时代,有着天然的重大缺陷与落后

之处,但“由孝及忠”思想,其在当代社会并非一无是处,我们传承中华孝道文化,仍可从中撷取思想精华,以构成当代价值的延续与发展。

“舔犊之情,人皆有之”,父母爱子,乃天然情感;同样,子女成人的过程,就是在这种人类情感的延续中得以浸润——由爱生孝,就会代际相传,这是人类情感延展不息的自然基因。所以,任一正常之人,孝老爱亲思想,都会在其情感世界中得以不同体现。只是,如果人们只是将孝封闭设限于家庭私域之内,这仍只能说是一种“小我之爱”;如此之孝,仍会圈囿于个人私情之中。

人是个体的人,家庭虽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个人与个人、家庭与家庭,必然要发生紧密关系——因为,任何人不可能孤绝于世而生存。我们同时还都是“社会人”,“社会人”必然要产生不同的社会关系,形成千丝万缕的情感、理性、物质与精神的交织。则“社会人”之间的契约、诚信、互助、互爱等,就成了一

种由孝生发而出的“大爱”。在当代文明、民主、进步社会,这种大爱思想,其更高价值的体现,就是一个人由孝道之爱,到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与热爱,对共同价值与理想的忠诚与信守——这种“公忠”精神,就是“由孝及忠”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体现。

现代国家政治图景下,“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人人皆是有祖国的人。国家是民族团结、稳定、安全的遮风蔽雨之所,对这一“大家”,人们有着类同于对小家的感情维系。那么,家庭中的孝之思想,亦可自然而然地移植而来。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由孝及忠思想中,其“忠”之内涵,虽曾更多地被统治者引向了对君王的愚忠,但我们仍不能否认,在传统道德文化中,仍蕴含着由家庭孝悌,引及忠诚于国于民的精华思想。像中华历史上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无数爱国民族英烈,都大大突破了狭隘的“忠君”思想,他们已将忠诚价值,赋之于国家与民族之大义上。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全民共识,“爱国”思想更是赫然忝列其中。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中,“忠诚”思想与精神,亦不可或缺。当然,在人民共和国下,落后封建思想的“忠君”思想,早被我们的先进价值共识所抛弃,但“由孝及忠”的传统大孝之道中,其对共同价值、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忠贞不贰思想,仍是中华孝道文化传承中,应永远坚守的珍贵价值。大孝与大忠,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过去、现在与未来,都一直会是支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源泉与根基。(特约评论员陈怀瑜)

第二篇:《共产党宣言》及其当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及其当代价值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重点:了解《共产党宣言》的重点内容,利用其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现实问题

教学目的: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介绍和分析,增强学员对共产主义基本理论和共产主义发展历史的了解,激发学员对共产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

主讲人:朱振康 中共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委党校教师

教学过程:

一、我们为什么要重读《共产党宣言》

(一)宣言的产生背景

一是经济前提。共产党宣言1848年发布的时候,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步入成果期,新能源引爆了巨大的生产动力,纺织工业、采矿、冶金、运输,都进入了机器大工业时代,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工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随着资本主义越来越成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越来越尖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由此引起人们的思考:资本主义的道路往哪里走。

二是政治基础。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1831-1848年,欧洲英、法、德等国出现了三大工人运动,资本主义的矛盾凸显,社会运动此起彼伏,政治基础上就诞生了科学的思想。《共产党宣言》应运而生。

三是思想材料。1516年,英国首席大法官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传世之作《乌托邦》,《乌托邦》的发表是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这就是空想社会主义。这个“乌托”是“没有寄托”的意思,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对未来社会的想象。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到达顶峰,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空想社会主义走了300多年,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因为它没有看透资本主义的根源,但是它是无产阶级自发地对资产阶级的进攻,从伦理道德层面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指出了私有制,并且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设想和实践。所以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有高度评价:“德国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肩上的。”

四是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845-46年,马恩合作了一部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唯物史观思想,论证社会发展的方向。1847年马克思写了《哲学的贫困》,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工人阶级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政权的正义性、合理性和必然性,奠定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从空想到了科学。

1847年11月,在伦敦,召开了共产主义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马恩起草共产主义同盟的总纲,1848年2月发表,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宣言》的发表,就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宣言的基本内涵

1848年到今天,166年来,《宣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恩格斯说过:“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历史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句讲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经济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前进的动力,这一句讲的是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一句讲的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规律,也就是全人类解放的规律。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最具创新的思想之一,是宣言的核心思想,1883年马克思去世,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的贡献,“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唯物史观对我们今天也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它给我们提供了唯物观,看问题要从生产力、经济基础、物质条件的视角分析人类社会的运动和发展,任何时候都要重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实践观,历史是人创造的,要把全部历史看成是人的活动的历史,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放在第一位,重视人的社会实践。正如总书记说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根源”

历史观,看问题要有长远的历史眼光。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不是社会发展的最后一站,要把事物当做发展中的过程来看待,任何事物有其不断生成、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说“我们正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实际上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得出的结论。

辩证观,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否定之否定是一个过程,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看到光明前途,又要看到曲折的路径。

所以它在世界观、方法论上对我们今天有重要的意义,就像一部望远镜,让我们看到更远更多的东西。

(三)宣言开创了伟大传统

《宣言》开创了共产党的伟大传统——包括思想的传统、精神的传统、文化的传统。我们要继承这个传统。

1.从《宣言》汲取思想力量,科学把握并运用共产党人的基本理论。

《宣言》作为世界上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实际上是共产党人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一种新的世界观。当年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党的最大优点,就是我们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这是具有长久的理论价值的,是通古今之变的,今天仍然是我们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传统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我们来说,《宣言》就如同木之本,水之源。

2.从《宣言》汲取精神力量,培育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和浩然之气。

《宣言》不只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它确立了一切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以人的解放为最终目的。它是科学真理和价值目标的完全的统一结合。打开宣言,我们就能感受到马恩为这个目标不懈奋斗的情怀和境界。所以丢掉了这样的崇高情怀和浩然之气,就是丢掉了共产党的灵魂,共产党及其意识形态就不会再有感召、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尤其是面对现在社会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的时候。

3.从《宣言》汲取文化力量,涵养共产党人的文化气象。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流的大学者。没有这样的学者,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需要一流的学者、知识分子,俄国有普列汉诺夫,中国有李大钊陈独秀。没有杰出的学者、知识分子,共产主义是很难传播的。

所以说,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有文化的党,在德国是这样,俄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尤其是我们面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所以说我们党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党员干部就要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就要不断学习,包括《宣言》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仍然是我们在文化上汲取力量的源泉。

二、《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一)宣言的正文内容概括 第一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二章:阶级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政党 第三章:政党的思想武装,就是主义

第四章:斗争的策略,在具体实践中怎么开展阶级斗争 各章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阶级中的核心成员组成政党,政党通过主义进行思想武装,并在具体革命实践中使用策略进行阶级斗争。

(二)宣言的两个重要原理

两个不可避免。“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两个自由发展,“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两个不可避免:“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宣言》概述了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宣言说“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关系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也就是说,资产阶级也是发展的,是先进的。《宣言》强调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使,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这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积极肯定。资产阶级的作用之二是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全球化,“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宣言》强调:“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封建所有制的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阻碍了生产,于是灭亡了。

《宣言》接着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那就是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占有之间的矛盾。宣言说“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无法适应的地步,再容纳不了它本身制造的财富了”。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变成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要想让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才能解放生产力。”这是一个逻辑关系,为什么资产阶级必然灭亡。

这是第一个原理“两个不可避免”的前半句,资产阶级的灭亡不可避免。那么为什么无产阶级的胜利不可避免呢?

纵观历史,封建社会不是自己消亡的,而是被资产阶级打破的,同样,资产阶级也不会自我消亡,也需要人来消灭它。谁来承担这个历史的重任呢?从发展的情况看,只有无产阶级了。

无产阶级有“进步、革命、群众基础、超越民族”四个特点,所以说“资产阶级在生产它自己的掘墓人”。

(2)第二个原理:“两个自由发展”,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自由,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人们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而是要发展自己的本质能力,所以人们的第一需要是劳动;人们的活动不被限制在某种领域,没有社会分工,没有职业;人们不受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的控制,而是能够支配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人的能力由此得到全面发展。

无产阶级必须在宗教、政治、经济各方面得到解放,从而实现自由发展。这个目标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打破旧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来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最终要实现所有人的自由发展。

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已经有过多次起义的实践了,三大工人运动最终都失败了。《宣言》第二章把这个艰巨的任务放在共产党人的肩膀上。因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的基本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上,共产党人是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理论上,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过程和一般结果。”在共产党的指引下,无产阶级一步步地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第一步是无产阶级专政。“就像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一样„„共产主义的特征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制是最高纲领,“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第二步,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无产阶级专政后,首先是消灭私有制,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手里,我们关注每个人的利益,劳动异化克服了,公共权力的暴力性质消失了,阶级对立消失了,阶级本身消灭了,国家统治也消失了,于是新的时代就来临了,这就是自由人联合体。

在这个理想中,人人是自由人,不依赖他人,也不依赖物,在联合体中,人人平等,人人为大家,大家为人人。这是全人类的解放,是最高理想。

1894年,恩格斯去世前一年,两位意大利记者写信给恩格斯,说有一个新办的杂志叫《新纪元》,请恩格斯帮忙题个词。恩格斯左思右想,就题了“自由人联合体”这几个字。可以说,自由人联合体是马恩毕生的理想,马克思主义就是人的解放学。

这就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重要原理,解释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理想。

三、马克思主义带给我们在现实中一些思考和启示

我们重读宣言,为的及时解除精神、思想上的疑惑。刚才我们讲了《宣言》的原理,讲两个不可避免,两个自由发展。两个避免,那为什么资本主义为什么到今天还没有灭亡?社会主义为什么遭遇挫折?自由发展,共产主义到底是不是空中楼阁?这些问题,不只是我们在思考,全世界都在思考。

第一,为什么资本主义到今天还没有灭亡?原因有三: 一是战后全球资本扩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他们发达的经济、科技的优势和国际制度霸权,在世界市场上垄断,获得巨大利润。

二是科技革命。根据唯物史观,宣言提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在催生资本主义的生命力,可以说科技革命挽救资本主义。

三是自我调节。1928到1932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成功实施了第一个5年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了工业国,整个社会欣欣向荣。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引起了西方的高度关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他的著名观点,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力量推动经济运转。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社会主义的做法,通过自我调节走出困境,比如国家掌握资本、干预经济,比如收入均等化,增加工人阶级收入,比如免费教育,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下得到了启示,可以说是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所以西方有人说:“马克思是西方病床边的医生”。

如果这样,资本主义会不会必然灭亡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源源不断的经济危机表明,周期性经济危机难以避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遭受巨大挫折?

苏联在70多年的历史中,在经济和军事两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从1917年十月革命起,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走完了欧美国家需要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苏联沦陷,1945年5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迎来最后胜利。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顶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损失1000万兵力,占了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则以2000万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国家。

苏联成就很辉煌,但是苏联的很多做法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不符合《宣言》的基本精神。

第一,文明传统的制约。俄罗斯文明有三个基因,一是斯拉夫民族,二是农村公社,三是宗教。斯拉夫民族强调民族统一,集体高居个人之上,而在斯拉夫各国中,俄国又处于核心地位。俄国农村公社则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俄国没有商业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没有市民中产阶级,农奴主以军队维持公社,形成强有力的政治控制。此外就是宗教,俄国的东正教与基督教不同,它追随王权,宣传对王权的紧密结合。所以从文明传统来说,苏联政权产生在一个缺乏民主自由传统的土壤上。这和宣言精神是不合的。

二是阶级斗争的惯性。俄国长期处在阶级斗争的状态中。从1917年开始,2月革命到10月革命,俄国半年经历了从沙皇到布尔什维克五届政府。20年代党内路线斗争,30年代对党政军干部大清洗。1940年屠杀波兰人,卡廷惨案。俄国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持续化,制约了人的自由发展,违背了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的方向。宣言说,“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也就是发展经济,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条件,而不是无休止地进行阶级斗争。

三是体制模式的僵化。唯物史观讲生产关系必须不断发展变革,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和枷锁。从1936年苏联颁布第一部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建成开始,就把斯大林模式固化了,保持20、30年代战后的发展模式,比如工、农业全盘集体化,单一国有制,计划体制,国家垄断对外贸易等,1945年卫国战争的胜利,斯大林的地位如日中天,更没人敢于改革。此后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都是小修小补,没有改革。到了戈尔巴乔夫,终于出现偏差,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四是发展道路的封闭。宣言明确提出,资本扩张推动全球化。这是全球化的时代,不能封闭。斯大林,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结果社会主义失去了开放性,放弃了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成果的机会。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创造了大量物质的精神的文明,人为的封闭失去了借鉴。造成了两种制度的长期对立,长期军备竞赛严重消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精力和资源,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恶化了国际环境,封闭僵化,只有死路一条。所以邓小平强调,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实际上,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赢得和资本主义相比的优势。结论很自然,共产党宣言的唯物史观没有错,错在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甚至背离。

第三个问题,共产党人的理想是不是空中楼阁?

首先澄清一个概念,我们一直说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什么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资本主义灭亡后进入一个过渡时期,叫做进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然后发展再发展,最终达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这两个阶段没有本质区别,但是有发展程度的区别。新社会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在各个层面都带有资本主义的痕迹,比如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物质财富还不那么充裕,人们还摆脱不了旧有社会分工的束缚,分配上还是按劳分配,用马克思的话叫做“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人们劳动能力有差别,最后的报酬也是有差别的,这不是还有社会矛盾吗?但是马克思说这是个过渡阶段,不可逾越。到高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了,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后来1917年,列宁在拉兹里夫湖畔写了《国家与革命》,他把这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区别等同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或者说列宁把第一阶段取名为社会主义,把高级阶段叫做共产主义,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来源于列宁。在列宁的基础上,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很多人把社会主义看做是一个独立的阶段,这是错误的,我们目前所说的社会主义其实就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我们目前就处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

从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要经历多少时间,马克思主义没有明确回答。但是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邓小平讲,“巩固发展社会主义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过程是漫长的,但是方向是明确的。只要坚持走共产主义道路,就能实现理想。

我们到底坚持的是什么呢?我们给共产主义下个定义。有人说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运动,有人说共产主义是一种终极理想,都比较片面。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制度,我们已经建立了,马恩在1846年出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句话,给共产主义下了定义,说“共产主义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共产主义一直在发展,但是它的核心是不变的,它要消灭现存状况,追求它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又是什么呢?

《宣言》阐述的第二个原理叫做“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最后提出未来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可以说,共产主义追求的就是人的自由发展,用唯物史观来看,人的自由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渐进的,不断上升发展的,这个渐进的、不断上升发展的过程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过程,所以说,共产主义就是追求人的自由发展的一种运动,一个发展过程。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我们怎么追求人的自由发展?那就必定要先打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所以要采取阶级斗争的方法夺取政权。

无产阶级政权已经建立了,我们怎么追求人的自由发展?那我们就要发展生产力,不断改进人的生存状态,不断满足人的物质精神需求,消除劳动异化,人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平等,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幸福。所以说,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路径。尽管我们离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还很遥远,但是我们已经走在共产主义的大路上,就不会感到理想的渺茫了,就有动力,有热情,共产主义信念就坚定了。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3月17日全国人大闭幕会时的这句话,我觉得就是共产主义理想——人的自由发展在中国现阶段的最好体现。“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就是我们党对国家、社会、人民的最好承诺。

所以,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非常明白。总书记近两年的讲话中强调多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决不是空喊的口号和盲目的信仰,而是不断解决面临的历史课题的真经法宝。”

我们中华民族有两大历史课题,一个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解决了第一个课题。第二个课题,我们探索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方法。经历一番曲折,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胜利。所以改革开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标志。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道路。一方面我们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通过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30多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史道路,卓有成效地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另一方面,我们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布局,努力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所以我们党在实践中获得了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带领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比如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的体现。12个词,24个字,“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代表着我们党的理念也从革命党正式转为执政党,也代表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自信。

这种自信我相信大家在这两年尤其感受越来越深刻。总书记在内政外交上有很多作为,中国梦的提出,反腐、作风建设我们亲眼目睹,这两年习总书记外交出访40多次,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从理念到做法,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的,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做下去,要坚持三个自信。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实际上,共产主义理想确实是很远,但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八大提出两个100年,第一个就是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们理解共产主义之后,不光翘首以待,还要为这个目标奋斗,苦干实干。那么我们就有自信,说2050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让新中国改变100年以来没有变的世界版图。

“共产主义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所以关键不是我们的体制机制存不存在问题,不是当下的现实社会存不存在问题,而是能不能直面问题,能不能有办法解决问题。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能够解答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个历史性的课题。

所以对当下来说,我们要做到“四个把握”:

理论、历史、群众、现实基础,尤其是历史基础,是我们自信的来源。单纯地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没有说服力,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世界历史中去考察,去认识他的来龙去脉。比如有人问,社会主义建立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国连资本主义都没经历过,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呢?我们就要回答,中国的确没有经历资本主义,但是世界经历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将延续科学社会主义的香火,向着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发展。这就是把握历史基础,以此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仰。

我们要做到“三个坚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

列宁说过:懂理论的人对行动更有信心。

就像邓小平20多年前在南方谈话中所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第三篇:当代24孝文字

张晓:15年如一日照顾瘫痪母亲

一个4岁的男孩还没有锅台高,就学习煮饭、侍候母亲。锅台高,够不着,就踩着小凳,趴在锅台上做饭,胳膊时常被沸出的米汤烫伤。上小学时,他每天要帮母亲穿衣、洗脸、刷牙、梳头,还要捡柴、生火、做饭,洗衣。读初一时,长年卧床的母亲病情不断加重,一度大小便失禁,他每天要给母亲接屎接尿,擦洗身体。他最惦念的是母亲,邻居送他一个馒头,他要留给母亲,别人给的好吃的,他总能找出自己不喜欢吃的理由,留给母亲吃。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他把每位好心人的帮助记入自己的《恩人簿》。一到周末,就忙着洗衣服、做家务、照顾母亲,还要抽时间到洗车行打工、捡垃圾废品去卖,以贴补家用。他用自己多年的行动实践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他就是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张晓。

2007年,17岁的张晓当选全国首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2010年,从甘肃省平凉医专毕业后,张晓考到甘肃省平凉市崆峒镇卫生院,成为一名医士。

如今,倔强的少年已成长为结实的青年,现在,已经参加工作的张晓每天都会早早地起来,为母亲洗脸梳头,做好早上和中午的饭,再去上班。晚上下班后,又急匆匆地回来做晚饭。母亲由于常年卧病在家,性格比较内向,他总会想办法逗母亲开心。

乌兰其其格:孝儿媳精心服侍4个婆婆和1个公公

在蒙语里,“乌兰”是“红色”、“其其格”是花的意思。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这位朴实、善良的蒙古族妇女平凡之中孕育着大爱的力量,她一人承担起悉心照料、服侍5位老人的重任。十几年来,她没有丝毫怨言,真情奉献,为这个家庭营造了无尽的温馨。

乌兰其其格的事迹传遍了十里八乡,感动了草原,内蒙古各族人民都为她感到骄傲。

乌兰其其格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全家9口人,其中5位老人、2个孩子。除了公公、婆婆,还有公公的生母、养母,以及婆婆的母亲。丈夫牧仁是巴音温都嘎查的嘎查长,一年到头为嘎查里的事情忙的不可开交,有时几天也难见其面。公公、婆婆的腿脚也不方便,10多年来,照顾老人的重担全压在乌兰其其格一个人身上。洗衣、做饭、喂牲畜、田间劳作、给老人擦洗身子、扶老人下地走路„„是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十几年来,她没有唠叨和怨言,真情奉献,为这个特殊的家庭营造了无尽的幸福和温馨。

赵云亮:为父捐肝 将谎言进行到底

都说谎言意味着欺骗,但有时谎言却是如此的温暖美丽、让人感动。

老父赵贵金罹患晚期肝癌,需要肝脏移植才能挽救生命。赵云亮乌鸦反哺、义无反顾地舍身捐出自己60%的肝脏救父。

2007年9月,在北京武警总医院,正当壮年的赵云亮为了能让患肝癌而又倔强的父亲顺利接受肝移植手术,和家人以及医护人员一起,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为挽救父亲的生命,他瞒着父亲、母亲和妻子,毅然捐出了自己的大半个肝脏。其大孝之举备受人们广泛赞誉。

韩瑜:苦跪7天求父同意捐肾救父

古有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孝女捐肾救父。

一个山区小学老师,“80后”女孩韩瑜,不仅善待了属于自己的每一个86400秒,还把握了唯一一次延续幸福的机会,成功地将每一个86400秒复制了一份交给自己的父亲。她得以复制时间的力量叫做“孝心”。当年,整整七天,她每天一早就向父亲跪下,直到跪得双膝红肿,以求得父亲的同意,而父亲则以泪掩面,毫不松口。

韩瑜是个爱笑的姑娘。跟韩瑜在一起,她那爽朗的笑声会让人觉得她还是个孩子。然而,当你真正走近韩瑜,了解她的事迹,感受周围人对她的评价之后,你又会感到她有着与23岁年龄不太相称的成熟。“在父亲面前笑,是因为我不想让他为我担心;在学生面前笑,是因为我不想让孩子们学习情绪受影响。”韩瑜说。她那灿烂的笑容和瘦小的外表背后,是一颗孝顺、感恩、坚强的心。

“韩瑜从小懂事,很多事情都不用大人费心。”谈到自己女儿时,父亲韩远德颇为自豪。这位曾经因患尿毒症而险些丢了性命的汉子,在经历了换肾手术之后,外表上已基本看不出是个病人。

2004年,17岁少女韩瑜为父捐肾的义举震撼了八桂大地。2007年,韩瑜还被评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她的故事从此在中华大地上传诵。

孝无声,爱无休。韩瑜捐出的不仅仅是肾,而是感恩的热诚,更是恪守人伦的孝道。她用无私的孝心舞出人间的善与美,绽放出了生命的奇迹。

杨怀保:一天6个馒头背四口之家上大学

1985年农历12月的一个寒夜里,杨怀保出生于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的寨子坡村。这是一个最贫苦的农民家庭,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最普通、最贫困的中国家庭,成长起一个令人感动和敬佩的自强不息、孝老爱亲、关爱他人、对家庭、对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当代青年楷模。

这个来自陕西农村的男孩,因父母体弱多病,12岁便操持家务,10多年来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孝敬父母,照顾年幼的弟弟,带着家人上大学,用瘦弱的肩膀挑起照顾全家的重担。曾经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开支,高中3年,杨怀保每天早上买好一天的馒头,早上吃一个馒头,喝一碗稀饭,中午就在学校餐厅盛一碗免费的汤,吃3个馒头,晚饭再吃两个馒头,喝碗稀饭。“在那段时间里,我总是全校最后一个去食堂的。”他说,他不敢让同学看到自己的清苦。在课余时间,杨怀保还要帮父亲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2003年夏天,杨怀保考上了湘潭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本科生。高考后的暑假,杨怀保在西安一建筑工地上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每天25元报酬。大学里,自己勤工俭学之余还为3000多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创造勤工助学机会。他的故事,给困境中的人们更多的正能量!

研究生阶段,他发起创办了以“敬老助老、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并以此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为主旨的“中国孝基金”,帮助了众多寒门学子、贫困老人、灾区人民等困难群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如今的杨怀保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社会公益事业,在全国开展的“空巢关爱工程”、“孝行奖励计划”、“中华孝心榜”等公益活动中,人们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谭之平:土家族女8年间8条路呵护双亲

80后的她,有着与同龄女孩完全不同的人生阅历——

疯娘自杀前的叮嘱,让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她,将大学梦深埋心底;

从初中生到农民、农家“主妇”、打工妹,再到省城开店,辗转做过超市店主、中专生、餐厅老板,直到带着患严重风湿的父亲与病重的继母上湖北职校„„

8年间,她在人生八种不同崎岖山路跋涉前行,从不气馁。

苦难是一把钥匙,在人生的变故面前,这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80后大学生却乐观豁达,孝亲感恩,用自己一颗历经苦难的爱心去温暖他人。在她的带动下,湖北职业技术学院5000多名学生加入义工社,深入孝感福利院和社区、街道,帮老人和病人洗头、洗脚、剪指甲。

她就是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

罗桑扎西:残疾儿子40余年照料病重双亲

在宁木特草原上,罗桑扎西的故事是一个神话。

四十几年来,他悉心照料瘫痪的父亲、病重的母亲,把8个弟妹抚养成人。更难以想象的是,罗桑扎西因在山洪中解救一名小女孩曾落下腿伤,自己也是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但他始终勇敢地迎接困难,坚强地面对生活,用爱心和毅力支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

1967年夏天,罗桑扎西的父亲外出时不慎坠马,摔成严重骨折,因为没钱医治,造成下肢终身瘫痪。母亲在父亲残疾后,精神打击很大,加之操劳过度,不久患上了心脏病和肝病,使本已陷入困境的家庭雪上加霜。

17岁的长子罗桑扎西咬着牙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起早贪黑地在生产队干活、放牧、挣工分,有了空闲时间就去帮别人家干重活,要点炒面、酥油来贴补家庭,让父母安心养病,让弟妹吃饱肚子。

罗桑扎西是好儿子,也是好兄长。他不仅抚养弟妹们长大,还教育弟妹们学文化、学知识,勇于自强自立。在他的培养和鼓励下,两个弟弟都完成中学学业。现在弟妹们个个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如今,已年近花甲的罗桑扎西依然每天劳动,精心伺候着80多岁的老母亲,默默地续写着一个普通牧民不平凡的孝老人生。

2009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2007年被评为青海省十大孝亲敬老模范。

张建霞:80后好儿媳捐献2/3肝脏救公爹

她是80后好儿媳,河北省行唐县龙州镇西关村村民。她捐献2/3肝脏,救助公爹,孝举感动了十里八乡,2009年被评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大孝儿媳的事迹传遍神州大地。

2007年4月的一天,张建霞的公公被医院确诊为早期肝癌。为给公公治病,张建霞和丈夫领着公公去了北京301医院,医生告诉他们,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要等待有配型合适的肝源。

就在一家人因肝源问题一筹莫展时,平时连说话都柔声细语的建霞却勇敢地瞒着家人做了化验,在确定能为公公做肝移植时,她平静而坚决地对丈夫和婆婆说:“用我的,我是 O 型血”。张建霞的决定公公、婆婆坚决反对,但是在建霞的坚持下,为公公捐献肝脏的手术方案定了下来。在医生的努力下,肝移植手术取得了成功。

从事旅馆经营的张建霞不仅讲孝顺,而且重信义。几年间她拾到十几部手机、5万多元现金,还有一块价值2000余元的手表,全部归还失主。手术后不久一次到北京301医院复查时,她在医院捡到一个皮包,里面有身份证、银行卡及1万多元现金。她不顾身体虚弱,坚持在原地站了近40分钟才等到失主,完璧归赵。

“尽管公公已不在了,但我不后悔当初的决定,至少让公公在亲人身边多留了几年。”张建霞说。

不久前,记者在河北省行唐县民政局见到了张建霞。她被特招为这里的工作人员已经两年了。公公接受肝移植手术三年后,身体出现慢性排斥反应,肝脏内胆管自动消失,引发全身器官衰竭而亡。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婆婆变得非常憔悴,张建霞每天耐心地侍奉婆婆、安慰婆婆。怕婆婆一个人烦得慌,她就和儿子晚上一起和婆婆睡。每逢换季过节,张建霞先给婆婆买新衣服。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心情变得开朗乐观。“现在婆婆每晚爱和老太太们跳健身舞,像变了一个人,过去五十多岁像六十多岁的,现在看起来像四十多岁的。”张建霞说。

工作生活之余,张建霞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中,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县里有一个盲人青年,从小被父母遗弃,养母靠捡破烂把他养大。他想去学门手艺养活养母,可是又没有钱。张建霞听说后,马上给他送去了刚发的工资。附近有一对老人夫妇,中年丧子,唯一的女儿也常年不在身边,倍感孤独,张建霞双休日就带着儿子去他们家玩儿,儿子高兴地说:“我又多了个姥姥、姥爷,真幸福。”

热心公益、关爱他人,已成为张建霞生活的常态。她说:“我希望用我的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用我的爱去温暖更多的人。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儿爱,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处处充满阳光。”

王冬梅:不识字养女悉心照料四代人

她是养女,可20多年来,她用无私的爱,悉心照料瘫痪卧床的高龄养祖母;灾难一次次向她袭来,她没有退缩、没有逃避,顽强面对,含辛茹苦地养家糊口、拉扯儿女。

她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甘肃省两当县金洞乡太阳村村民王冬梅。

两岁的时候,王冬梅被收养,与养父、养母、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老人陆续生病没人照顾,王冬梅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家。

王冬梅每天早早起床,烧火做饭、喂猪拾柴,然后下地劳动。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王冬梅听从父母的安排招了女婿。她和丈夫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共同撑起了这个贫困的家。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爷爷就去世了,奶奶的病情也日益加重。2004年,王冬梅的养父也突然发病,在床上一病不起。王冬梅每天为养父按摩,帮助卧床的奶奶翻身,清理屎尿,擦身换洗,还经常把他们抱到院子里晒太阳。在王冬梅的精心照料下,两位老人卧床3年,身上没有一点褥疮,屋里也闻不到一点异味。

2006年,王冬梅的奶奶和养父相继故去。但她的丈夫却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最终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生活的重担又一次压在王冬梅的肩上。但王冬梅说:“我不能撇下70多岁的养母和瘫痪在床的丈夫不管。”

如今,王冬梅通过养牛、养鸡,还清了家里的债务,两个孩子也已长大,可以养活自己了。现在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伺候养母和丈夫身上,一有空闲,就和他们聊天,给他们宽心。

张蕾:土家少女带盲父上大学不离不弃

8岁那年,父亲失明,母亲离家出走,身后还有7岁的弟弟张着稚嫩的双臂„„这对一个8岁女孩而言意味着怎样的人生?她扛着锄头下了地。那一刻,她的童年就结束了。每天天刚亮,小张蕾就下地犁田、栽秧;中午回家给父亲、弟弟做饭。几个土豆和红薯就是一天的干粮。吃饭时,张蕾总是自己吃小碗,给父亲和弟弟吃大碗。生怕年幼的弟弟吃不饱。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张蕾内心仍十分渴望读书。失明的父亲知道女儿的心,他决定沿街卖唱乞讨,送自己的儿女读书。辍学一年半后,在父亲的坚持和青岛市妇联的资助下,张蕾又回到了学校。

07年,在外界的帮助下终于实现了她的大学梦,在她的辅导和鼓励下,弟弟也于2008年考上了贵州职业警官学院。但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困惑。父亲怎么办?为了照顾父亲,年仅21岁的她做出一个决定——带着父亲上大学。她一边上学一边打工照顾父亲,每月还要从牙缝里挤出两三百元寄给弟弟。每天夜市帮人洗碗,一直工作到深夜两点才结束。多数女孩一样怕走夜路,她常常是唱着歌走在夜深人静的公路上。她相信,只要用越来越强大的心走“夜路”,总有一天,黑暗也会变光明。

她叫张蕾,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曾经贵州省铜仁学院中文系学生,一个带着父亲上大学的坚强女孩。生活再辗转磨难之后终于出现了暖色调。

如今,张蕾已大学毕业留校工作,弟弟也考上了公务员。没有变的是,张蕾依然把父亲带在身边,精心地照料着。张蕾说:“作为一个女儿,不离不弃,是我对爸爸一辈子的责任。”

曹阳飞宇:20岁孱弱男孩卖房救父 带父上学扛起一片天

他的肩膀也许还不够宽阔。却发誓为病父撑起一片蓝天。他卖掉祖房,背病父上学孝行动天。孱弱男孩,创造生命奇迹,告诉我们什么叫“男子汉”!

他一步也不敢离开父亲,他说要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激励父亲生的希望。他用孝心创造了生命奇迹,用稚嫩双肩撑起了在风雨中摇曳的家。

2009年1月25日,大年三十。这也许是一个80后男孩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天。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突发重病,医生诊断为“血行性播散型肺结核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父亲随时可能因重病离世。

在空荡荡的病房里,男孩强忍住眼泪,默默对自己说:这时候,我要比爸爸坚强。

男孩8岁那年失去母亲,父亲到处打零工维持生计,家里没有一点积蓄,怎么办?男孩做出决定:卖掉房子,给父亲治病,他还带着父亲读大学。在学校外一间简陋的出租屋,上完课的男孩赶回来给父亲做饭,与父亲聊天,夜深了给父亲暖好被窝。男孩在用孝心一点点驱散黑暗,他相信希望总是在绝望的不远处。经历了三百多天的艰难,这对父子终于看到曙光:父亲的身体指标渐渐有了好转,连医生都说是个奇迹。

他是曹阳飞宇,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杨德碧:孝儿媳三次留守19年孝顺前夫的岳父母

她是一名勤劳朴实的妻子,也是一名善良慈祥的母亲,更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媳。

与丈夫结婚后,她大度地担起了照顾丈夫前妻父母的责任;

在丈夫意外身亡后,她毅然选择留守,继续赡养着与她毫无血缘的父母。

19年如一日,对老人真心呵护、关怀倍至。

扛着锄头、背上背,挖土种菜、挑粪施肥、栽秧挞谷、犁田耙田,别人一家人做的事,她一个人做。

天不亮就出门,渴了喝口井水,饿了强忍着,累了就在田埂上坐一会儿,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栽秧挞谷。

丈夫去世后,好心人不断地给她介绍对象,公婆也不停地催促她再婚。但只要有人上门提亲,她提出三个条件让邻里乡亲都唏嘘不已:必须入赘到这个家,必须对前夫的岳父母好,本人要德行好,勤劳。就偏偏有这么一个比她小三岁、踏实本份的年轻人,走进家中,分担起她18年来对老人的赡养义务。

她就是杨德碧,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李建珍:3个“拼盘”家 弱女成为守护神

长发、微胖、笑容灿烂„„眼前这位中年妇女,蹲在地上为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洗脚,有说有笑。她叫李建珍,是广西南宁铁路局柳州机车车辆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就是这样一个弱女子,将孝心凝聚成一股无穷的力量,支撑起了几个家庭的幸福美满。

她,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拼盘”之家:

中风瘫痪的公公,患有眩晕症时常发病的婆婆,轻微的老年痴呆症的外婆,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

白天照顾公公,晚上回厂上班。每天喂水喂饭,擦身按摩,倒屎倒尿从不抱怨。

外婆发病时,连自己的女儿都认不出来,但只要李建珍出现,老人精神就会好很多。

她说:“这辈子能成为一家人是缘分,要好好珍惜!”

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让一个人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看几位多病老人,用爱心维系着3个幸福美满的家?

就是这样一个弱女子,将孝心凝聚成一股无穷的力量,支撑起了几个家庭的幸福美满。

她,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李建珍。

去年,李建珍作为南宁铁路局“道德讲堂”的宣讲主力,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先后与青年员工座谈交流53场、与职工群众互动80场次。“那段时间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坐火车赶路,累得很,但再苦再累也值得。”

生活上的压力,并没有影响李建珍在工作上的兢兢业业。当车工时,她加工零配件上百万个,产品质量达到“零缺陷”;当保管工时,她坚持原则,按标准发料,从不浪费一颗螺丝钉、一滴油,被职工亲切地称为“我们的管家婆”。

朱清章:59岁老人唤醒沉睡31年的养母

奇迹到底是什么,可能只有他最了解——

2006年,一个沉睡了31年的老太太,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居然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演绎了一段爱的奇迹。而他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朱清章。

1975年冬天,朱清章的母亲成了“植物人”。没多久,朱清章从邻居那儿得知了自己被抱养的身世。但是他并没有离开他的养母。从此以后,他每天都要给老人家按摩,从腿部到头部,拍打、滚动、搓揉,他为养母每天按摩半小时,准备屎尿布五十多块,坚持照料31年,不离不弃。

就这样,30年过去了。

2004年,朱清章照例一大早来到母亲的床边,给她擦洗身体,念叨念叨这两天街坊里发生的新鲜事儿。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忽然感觉有人拽自己的衣服,母亲竟然用手拽着自己的衣服,并用两个手指捏起一块鸡蛋,示意朱清章吃。这是母亲30年来的第一个动作。

生命的奇迹还在继续。2006年,朱清章在火炉上烧了一壶水便出去劈柴,十几分钟后,他再回到屋里吃惊地发现母亲竟然一只手拎着壶站在火炉边„„

马连花:全家7民族 跟着婆婆接力“孝”

马连花的家是一个由汉、回、哈萨克、俄罗斯、维吾尔、达斡尔、塔塔尔等7个民族组成的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大家庭。马连花说,父母用宽广的胸怀成就了子女们的幸福,子女应为父母献上最深厚的孝心。

婚后的马连花虽然没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她更以孝敬父母为己任,她的耐心和孝顺让年迈的父母亲很是依赖,她是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里的联络员、主心骨。

父亲去世前一直卧床,连花每天端屎端尿。母亲先后做了六次大手术,在医院期间,连花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她,母亲最喜欢吃马连花做的饭,外面的饭不吃,于是她每天给母亲送饭。2011年,马连花带着年迈的母亲去北京,圆了母亲参观天安门的心愿。

维吾尔族儿媳古丽深受婆婆感染,她和马连花的干女儿一起接过孝顺的接力棒,有什么活都抢着干。古丽说,婆婆当了一辈子的好儿媳,晚辈们也应该让她在晚年当一个幸福的婆婆。

面对“中国十大孝子”、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马连花说:“孝顺就是一种习惯。”

吉克毛尔:深山农妇用一条红花背带负婆就医11年

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彝族女子,用朴实、坚毅和勤劳撑起了一个7口之家,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是一名孝媳妇,30年如一日,像亲生女儿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婆母;许多个日子里,她用那条红背带,背着婆母翻山越岭,走亲访友、进城看病,以坚强的毅力行走在虎头山的羊肠小道上„„

“要不是我的媳妇孝顺,我那年都死了,坟上的草的长都不晓得长好深了„„”说起儿媳妇吉克毛尔,婆婆脸上爬满了笑容,心里乐滋滋。

1999年的一天,年老体弱的婆婆因疾病卧床不起,吃饭、穿衣、梳头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由于家庭经济不宽裕,婆婆只能在家里疗养,但每月要按时送医院复查病情,因为婆婆坐车头晕,每次去医院看病,吉克毛尔只能用一条红花背单背着婆母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以坚强的毅力行走在虎头山羊肠小道,来回20余公里,这一走就十一个年头,期间她曾多次在途中中暑而呕吐。

婆婆年龄大了,思念远方的亲戚。可是路途远,走,王席章体力不行,乘车,晕得厉害。为让婆婆走亲戚,吉克毛尔还是背着她爬山涉水、翻山越岭,背到几十公里外的亲戚家,等她想回家时,又将她背回来。

李国峰:盲人孝子:“第三只眼”撑起八旬老母的幸福

这是一个盲人孝子的真实的故事。

他5岁双目失明,12岁开始自立,15岁学会拉板胡,20岁做起小生意。

他是个盲人,本身就需要人来照顾,但他还有80岁的老母亲,更需要人照顾。于是他在“黑暗”中通过听觉、触觉来了解世界,不仅学会了生活技能,还学会做生意、拉板胡。

他用他的“第三只眼睛”,一根伴随了他50几年的榆木棍,去河沟里挑来水,给母亲梳头洗脸、烧火做饭。

他开了个小卖部,依靠触摸感知100元、50元、1角、5角等各种面额的钱币。在他的商店里,200多种商品分别摆放在不同的位置,从最小的纽扣、针,到暖水壶、鞋子,他都熟记于心。

孟佩杰:8岁起侍奉瘫痪养母12年

养母照顾了她三年,她用照顾养母一辈子来回报。

5岁那年,生父去世。迫于生活压力,母亲将她送给刘芳英夫妇收养。1998年,养母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经过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只能依靠双拐勉强走路。一年后,养父无法忍受艰难的生活,悄悄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这一年,孟佩杰只有8岁。

从那时起,孟佩杰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北方的冬天要烧炉子,孟佩杰每天早早起来给炉子添炭、掏灰。身子小,够不着灶台就站在小凳子上,摔伤、烧伤已记不得多少次;为娘俩洗衣服、为养母擦洗身子,手冻得又红又肿,膝盖不知磨破了几层皮;到市场上买菜,不认识葱姜蒜,她就按妈妈编着顺口溜记:“圆圆的是蒜、长长的是葱,扁扁的豆角绿茵茵„„”

17岁那年,她背着养母上大学„„ 亲生儿女能做到的有多少?而孟佩杰,一个90后的养女做到了!

12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照料,她就是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和一只上紧发条的编钟,日复一日地照料养母,不离不弃,无眠午休。

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依然笑靥如花。她叫孟佩杰,是第三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尽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如今,生活对这个“最美的女孩”终于露出笑脸,2012年7月,孟佩杰从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大学毕业。她放弃了许多不错的机会,选择回老家工作,到隰县文物旅游局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这一切,为的也是方便照顾妈妈。

2014年除夕前夕,记者前往山西省临汾市隰县,探访全国道德模范、“临汾最美女孩”孟佩杰。虽是隆冬时节,刚洗完衣服的孟佩杰却已满头大汗。多项荣誉在身的孟佩杰始终“本色不变”:齐耳短发、毛衫仔裤,谦虚朴实,依然是邻家女孩的模样;照顾母亲事无巨细,依然是养母刘芳英的孝顺女儿。“出名”之后,孟佩杰母女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帮助,生活状况改善了许多:刘芳英经过康复治疗,虽仍不能下地行走,但是身板硬朗了许多;刘芳英思乡心切,搬回隰县老家,孟佩杰则仍在临汾山西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平时请人照顾母亲,如今放寒假回家,就辞退保姆自己照顾母亲。

谢延信:耗尽一生成为没血缘家庭的守护神 他用一生支撑起了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舍弃17年青春送走瘫痪的岳父,牺牲大半生侍候重病在身的岳母,还要用一辈子养活一个痴呆的内弟。这一切,只为兑现他对妻子临终前的承诺。纵然沧桑岁月将他的黑发染白,当年的小伙子现已退休,但仍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他,就是全国孝老爱亲模范谢延信。

长年卧床不起的病人,大便很容易干结,每当遇到岳父大便困难,延信就用手一点一点往外抠。岳父吃的中药里有一味药是蝎子。为了省钱,谢延信自带干粮到离家四十多里路的山上抓蝎子,听说冬瓜皮、茅草根可以利尿通便,他就去找、去挖,每天给老人熬水喝。

为了让岳父母相信他不会放弃这个家,刘延信选择了谢姓,改名为谢延信。“只要认准了路,他就一直走下去,谁说也不行,比如他改姓的事„„”三哥刘延胜回忆着当年延信坚持要改姓的情景。延信说:“我不改姓,二老不相信,为了叫他们相信我,只有改姓。虽然家里不愿意,我寻思一定要改,下这个决心。”

对这个家的一片挚爱,令每一个熟悉谢延信名字的人都感动。“他岳父,在屋里长期躺着很寂寞,延信就背他出来晒太阳,两个人一块听着豫剧打着拍子,外人一看,都以为是父子俩。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谢延信是大孝子呀!”邻居赵国堂感慨地说。

青丝变白发,孝心不改,爱心不移。

谢延信以农民的质朴、矿工的坚强,成为这个不幸家庭的“守护神”,并将继续守护下去。

如今,岳父、内弟和岳母先后离世,谢延信兑现了承诺,已年逾六旬,白发满首。从“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到“全国道德模范”,再到“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的名字和事迹不仅广为人知,也感染和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尽管去年开始身体状况已不允许谢延信外出宣讲,但成立多年的“谢延信报告团”则一直坚持在省内外各单位和高校的宣讲台上;在谢延信敬老爱老的感染下,焦煤鑫珠春公司投资100万元将谢延信居住的梅苑社区打造成了“全国敬老文明号”„„名气越来越大,谢延信却依然坚守着自己朴实节俭的本色:许多单位和个人的捐款捐物都被老谢谢绝了,实在推不掉的,老谢又都捐给了福利机构为他成立的“谢延信基金”;由于身体不好,谢延信退休工资的最大支出是医药费,一日三餐青菜、馒头、面条,谢延信最大的愿望是有家人陪伴的平常日子,“我不是什么名人,我做的都是该做的,没什么特殊,就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

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大学 苦难是一笔财富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也由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13岁,母亲离家出走。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伺候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抚养不足周岁捡来的小妹,照顾年幼的弟弟,这个男孩过早感受了生活的艰辛。

16岁,洪战辉开始带着小妹妹外出断断续续求学打工,备尝辛酸和屈辱,这使他更为执著,也更为坚韧。

21岁,洪战辉考取湖南怀化学院,最艰难的日子渐渐远去,希望在前面招手。他说:“我的心中,只有感恩和爱”。

艰难困苦并没有压弯他稚嫩的脊梁,反而砥砺他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不但自己考上了大学,还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赚来的钱供“捡来”的妹妹读书。尽管生活很拮据,但他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还自己拿钱资助其他困难同学。他怀着一颗朴实而善良的心,呵护家人,感恩社会,快乐生活。

而已成为公众人物的洪战辉,更是将爱洒向了社会,资助贫困学生,建立教育助学责任基金,作励志报告。他说:“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关于他的书籍出版很多本,其中《中国男孩洪战辉》发行250多万册。]

张公兰:八旬儿媳与百岁婆婆的“世纪情缘”

一位81岁高龄的老人,28年来对瘫痪在床的婆婆事亲至孝。江苏省沛县大屯镇大屯村张公兰老人,以瘦弱的身躯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硕果累累的石榴树,摇曳着枝桠守候着恬静的小院。小院的主人就是八旬儿媳张公兰和她的百岁婆婆唐伊氏。

大家都说正是张公兰的乐观和孝心,带领整个家庭走过了命运多舛的65年。

1979年,张公兰的丈夫唐金成患胃癌不幸去世;1981年6月,婆婆接受高位截肢手术,从此失去右腿„„痛苦一次次把她推向死亡的边缘,然而,责任一次次把她拉回到家人的身边。为了养家糊口,张公兰破冰捞鱼、割苇子、织布纺线、摆小摊,能干的活她全都干了,还不忘抽出时间陪着婆婆、教育子女。

走进张公兰和婆婆的房间,会看到张公兰的床铺紧挨着婆婆床头。“挨在一起,伺候俺娘起夜方便。”张公兰解释说,婆婆年纪大了,有时一夜要起十几次,因此她养成习惯,夜里睡觉从不脱衣。婆婆每次大便都很困难,张公兰就用手去抠。

在张公兰悉心照料下,百岁的婆婆吃得好、睡得香,精气神也足,看上去像个七八十岁的人。邻居们由衷地夸奖说:这都是张公兰的功劳!附近一位老者更是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娶妻当如张公兰。”

刘霆:站15小时去山东为母求医

一米六几的身高,90来斤的瘦弱身子,轻声细语地说话,文文静静的模样,这就是刘霆,2007年9月被授予“全国孝老爱亲模范”称号。

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是位职员,母亲是缝纫师傅,家里经济状况良好,在小镇上拥有一套新房。刘霆从小就学会了多种乐器,他的理想是当一个音乐家。

然而,13岁那一年,命运斗转直下。母亲患了尿毒症,已失去工作的父亲,一个人离家出走,外出打工无音讯,13岁少年成了家里顶梁柱。

当别的同学无忧无虑尽情享受美好青春时,刘霆瘦弱的肩上是沉重的担子。

考上大学后,他决定带着妈妈上大学。他将母亲安顿在学校对面的出租房。出租房在4楼,10来平方米,朝北,不见阳光。母亲没有力气上下楼梯,刘霆就常常背着母亲出去晒太阳。

刘霆开始了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活:每天早上6时起来,为母亲准备早饭,然后去早自修。7时到学校食堂吃免费早餐。课间休息赶回出租房照看母亲,有时还要熬制中药。中午一下课,赶到食堂打扫卫生,他把自己的饭菜划拨一半到另一个随身带来的盒子里,带回去加热后给母亲吃,接着还要给母亲打针。下午上完课,匆匆吃过饭,料理完家务洗完衣服后,又去晚自修。睡前,他还要给母亲做电疗、打针。他还熟练地给母亲打针,蒸药包,量血压,测温度。刘霆还得给母亲以精神慰藉,陪着聊天,帮着宽心。

母亲担心自己这样会影响儿子的学习,总觉得自己拖累了儿子,曾有些想不开。刘霆总是劝母亲:“妈妈,您要坚强地活下去,我还要让您享受一个幸福美好的晚年。”

如今,经好心人联系,上海中山医院免费提供肾源,免费为刘霆母亲实施换肾手术。2006年春节,刘霆的妈妈成功地完成手术,获得了新生。她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利用特长,绣制一些美丽的作品,准备送给好心人;刘霆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自己的专业绘画,希望以这样的形式表达对全社会的感恩之情。并在爱心款中拿出5万元,在浙江农林大学设立了“孝心基金”,帮助更需要的人。

此时的刘霆已经不仅仅是个孝子,更是一个懂得感恩与回馈的有心之人。

黄来女:打工读书侍父照顾家 一个都不能少 一间租来的约10平方米的陋室,是黄来女和父亲共同的家。除正常完成学业外,她还兼职挣钱。每天,她要定时给父亲打3针胰岛素,父亲的吃喝拉撒睡,全靠她来料理。陋室的墙上有五彩贴画,黄来女的床前还有小塑料花。装饰物的点缀,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主人是热爱生活的!她说,越是艰辛,人的精神越要振奋。

在相依为命的父亲六次重病住院而又举目无亲的日子里,黄来女一边精心照顾着重病的父亲,一边继续完成着自己的学业,一边勤工俭学,独自撑起一个家的全部,用意志和行动挽救着父亲的生命。

在黄来女还没有记忆的时候,母亲就离父女俩而去;父亲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没有固定收入,她从小就随着父亲的生意,四处漂泊。做糕点、卖艺、做豆腐脑,父亲甚至还会缝纫,也懂点中医,还会拉琴„„于是,什么有市场,哪里有生意,他们就往哪里跑。她酷爱学习,也善于学习,但因贫困两度辍学;当她进入大二时,苦难的父亲重病接踵而至,不止一次的脑出血和脑梗塞、糖尿病、膀胱癌„„

在黄来女的记忆中,他们从来没在一个地方好好待过。问黄来女哪儿是自己的家,她说,爸爸在的地方就是家。她说,虽然从小就居无定所,颠沛流离,日子过得清苦,但从不凄凉。因为爸爸是个坚强的人,是个很会生活的人,他总能苦中作乐,绝处逢生。更为可贵的是,他竭力地在贫乏的物质世界中,保持一种精神上的优雅和富足,这种生活态度深深地影响了黄来女。

有亲情的日子总是充满着阳光与希望。

曹于亚:跪求医生同意割肾救父

巍巍铜锣山,山连山,山叠山,大山的淳朴、大山的胸怀、大山的厚重,培育了一位优秀的花季少女。她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巴蜀大地上冉冉升起,她就是全国道德模范曹于亚。

年仅19岁的石永中学学生曹于亚为了挽救父亲,卖了全家唯一的房子,毅然割舍自己的右肾,用爱延续了父亲的生命。手术后,曹于亚携父上学,承担起了照顾病父的全部责任。每天忙得都像打仗,她每天早上六时起床,煮上早饭,然后去上早自习。早自习下课后,冲回住地炒菜,陪父亲吃早饭。由于她身体原因,学校允许她不做课间操,她利用这个时间,回住地煮中午饭。中午下课后,又冲回住地做菜,照顾父亲吃中午饭。每逢周末,是曹于亚最忙的日子:洗衣、做饭菜、搀父亲散步。

好在,生活不总是阴霾,现在,曹于亚和她父亲的身体都恢复了健康,家中房子当地政府也帮她们修好了。这个感天动地的孝女,多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在中央文明办和四川省文明办大力帮助下,被保送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读书。

阳光照进了这个曾经不幸的家庭!我们以为,这全是仰仗孝女感天动地的大爱!

第四篇:《陈情表》:孝不掩忠

《陈情表》:孝不掩忠

张斗和

版号 : 2

版名 : 教学·考试 日期 : 20140530 栏目 : 新解 期号 : 795

标题 : 《陈情表》:孝不掩忠 作者 : 张斗和

《古文观止》认为《陈情表》“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点出了本文抒情真实自然的特色。作者李密在文中所陈之情,有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虑、畏惧之情,但主要还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

但是,李密的一个“孝”字就打动了晋武帝吗?答案是否定的。文中说“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试想,如果一个“孝”就能堵住晋武帝嘴的话,就不会有后来的一系列任命和“急于星火”的催促了。

深究文本,就会发现文中还陈述了对晋武帝的忠心。有人肯定会问,“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这不是李密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先尽孝再尽忠吗?其实,这只是李密的行动规划,而晋武帝目前需要的是李密思想上的忠。因此,李密在陈哀情、怖情和孝情的同时,还着力表现出自己对晋武帝的忠。

这在文章第3自然段最为明显:“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这几句自贬的话,是他的政治立场的表态。“伪朝”表明自己和过去划清界限,而“不矜名节”更是糟践自己,表明自己愿意与司马集团合作。这当然不是李密的真心话,但他又不得不说,如果李密不如此言论,那么他的尽孝可能就真是一个美丽的借口了。

第2自然段中的“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一句更是表明了李密的现时立场,委婉诚恳,主动说出了晋武帝心中想说之言,随时准备杀身报恩。最后一段中的“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同样表达了他的忠,而且这两处所表的可不是一般的忠,而是用性命来尽忠。

同时,“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用这句话赞扬晋武帝推行孝道,同时委婉地指出自己的行为正是对这一政策的最好拥护,巧妙地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价值观念中去。换句话说,李密尽孝道就是忠于晋武帝。

再看第1自然段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李密毫不忌讳,和盘托出这些难以启齿的家族隐私。如果他不是对皇权绝对服从是不可能写出这些的。让自己的难言之隐在表中彻底“曝光”,可以说是李密另一种形式的表忠心。

朗读课文就会发现,文中“臣”字用得最多。除掉“前太守臣逵”“后刺史臣荣”两个,李密在表中一共用了二十七个“臣”,几乎一口一个“臣”。我们知道,“臣”一般是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当然普通百姓也可称“臣民”,但是阅读《陈情表》,我们总感觉李密在表中这样一口一个“臣”,其实就是想表达对晋武帝已经俯首称臣,从这个意思上说,“陈情表”陈的也是“臣情”,李密这样表忠,可谓用心良苦,相信晋武帝会懂的。

当然,这样的“忠”和我们学过的《出师表》中诸葛亮表现的“忠”是不一样的,这是强权下的“忠”,是毫无选择的“忠”。司马父子素以强权高压、心狠手辣著称于世。司马昭杀嵇康,司马炎威逼曹奂禅位,可谓手腕强硬,肆无忌惮。司马炎后来采用怀柔政策,但这只是他的强权统治的补充和延续。《陈情表》写于司马昭灭蜀四年后,当时蜀汉虽降,人心却远未归服。如果能够征召蜀汉名士李密入朝为官,不但能安抚蜀地人心,还能收买曹魏士人,这笔政治账晋武帝肯定要算清。从表面上看,李密用一个“孝”字就让晋武帝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内在的原因非常复杂:一是晋武帝的数番征召表现出自己求贤若渴,二是准许李密的请求也显示自己体察民情、宽容大度,三是借机树立李密这一典范,用以表明自己以孝治国的恩德,但更重要的还是李密在表中无处不在的“忠”。这表面上的“广告”效应加上对当事人思想上已经管控的事实,让晋武帝乐得做个顺水人情,暂放李密一马。这样看来,封建专制强权下,睿智如李密者,充其量也不过是皇权下的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不孕的诊治要从简单到复杂。

首先,需要检查男方精液(排精后3~5天来院)

其次,要确定女方是否有排卵(月经第二天早上空腹来抽血,当月月经第十天开始监测排卵)再次,女方要进行简单的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

最后,进行输卵管碘油造影的检查(月经干净第2~4天、不同房、周一至周五上午9点来院)。

如果您还有什么需要咨询,请拨打门诊咨询电话:0431-88782706 希望您早日怀孕~~

第五篇:孝与忠作文800字

孝与忠作文800字

比尔盖茨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兴也。孝是基本的品德。“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当孝与忠一起出现,忠孝两全无疑又是一个难题。

他是蜀国的大臣,蜀国灭亡后,晋武帝诏他为太子洗马,他作为前朝的臣子,本身就很危险。他从小跟祖母生活在一起,对祖母感情十分深厚。所以在忠孝两全方面,他选择先尽孝后尽忠,向晋武帝上拜《陈情表》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也得到了晋武帝的认同。他就是李密,他向我们很好地诠释了孝字当先。

孝敬我们的亲人,孝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岳飞一生都在为国家卖命。精忠报国是他最真实的写照。岳飞对国家的贡献让我们看到了忠的分量“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用一首《满江红》向我们谱写了对国家的忠心。

孝心,对父母对亲人。

孝心,对朋友对上级。

董永卖身葬父,这是孝的表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忠的表现。

所谓“孝”是恭敬,是爱护。现代意义上的孝,是爱心的表现,是对国家,对亲人的一份感情的流露。而“忠”是对臣子更好的描述,对国家中心,对领导者忠心,会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昌盛起来。能更好的诠释孝与忠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说了很多。孝心无价,忠心可贵。古往今来,中国的统治者都注重以孝治国。故忠孝之人往往被委以重用,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原本就受人尊敬的忠孝之人,若能再为国为民做一番大事,那便赢得了生前身后名,成为万世歌颂之英雄。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忠孝之人的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的道义,而我们也会将它这样传承下去,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下载撷取“由孝及忠”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撷取“由孝及忠”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传统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行动动机在道德评价和道德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为仁由己”,强调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这一特点尤其表现在中国传统哲学的荣辱观上。今天重温传统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讲稿[精选合集]

    大家好,我今天讲课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观》,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受......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一、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间上:5000年文明;空间上: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古希腊、地中海文化;发展上:不断吸收外来......

    《共产党宣言》及当代价值学习心得

    《共产党宣言》及当代价值学习心得 《共产党宣言》本身是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而它的产生又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树立了新的战斗旗帜。从《共产党宣言》中看到了......

    科学认识列宁主义及其当代价值

    科学认识列宁主义及其当代价值 ——兼析质疑列宁主义当代价值的种种观点 顾玉兰 【内容摘要】科学认识列宁主义及其当代价值,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迫切需要。......

    当代雷锋吴强忠[范文大全]

    当代雷锋:吴强忠《重磅推荐》 庆功视频:http://www.xiexiebang.com/w_19ru9630yp.html# 吴强忠 ———记浙江庆元扎根最基层深山一线退而不休雷锋式的全国二级英雄模范——......

    “弘扬德孝文化 践行核心价值”心得体会

    “弘扬德孝文化 践行核心价值”心得体会 “弘扬德孝文化 践行核心价值”心得体会 山西运城市雷家坡村12日迎来全国各地参会人员,向他们展示该村的德孝文化。中宣部、全国妇联......

    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迄今为止,没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