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2009年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大荒地小学校
2009年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水平,推进课程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抓住“新教材研究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全面落实课程改革任务。
二、主要任务
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确立现代课程意识,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综合水平;加快课程建设,开发学校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步伐,构建比较完整的教育信息化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高质量的基础课程体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实施办法
1、派出精干人员外出参加新课程培训,了解新课程。
2、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了解新课程,为实施新课程作好理论指导铺垫。
3、成立课改领导小组。
4、课程资源的开发
我校要积极开展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校
图书室、实验室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德育基地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为新课程服务。
5、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习过程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是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的 ①确立研讨主题,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经验准备、教学准备和资料准备。
②围绕主题组织研讨课。执教者除写出教案外,还应写出说课稿(说教学理念、说课标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情学情、说教学程序、说教学反思)
③观课,并做好记录及书面评课意见。④评课。⑤总结
(1)以一年级教材研究为龙头,大力开展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2)“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发挥榜样作用,每学期指导一名教师,上1节示范课,承担一项研究课题。
(3)每月组织一次校本教研工作会议
(4)分年级备课组(同科目)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小组成员轮流承担主备课人,并组织上好相应的1-2节研究课。
(5)每学期教师上交一篇典型案例,交流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每学期上交一份学案,每学期研读一本理论专著或5篇理论文章。
(6)凡参加县级以上课改培训和教研会议的教师,返校后要作一次专题讲座(书面材料)或上一节观摩课。
8、学校和教师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自评。
9、召开课改工作总结表彰会。用新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方式统领课堂。
四、主要措施
1、改革我校教师考核办法,体现激励先进,向骨干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在新课程启动和实验阶段,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保证课程改革顺利推进。
2、加强对课程改革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教导处要把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导处对一线实验教师的组织、指导和示范作用。形成培训、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
3、我校将对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积极进取,乐于奉献。
4、广泛深入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宣传发动工作。动员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实验,形成浓郁的课程改革氛围。要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营造有利于实验推进的改革环境。
第二篇: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总体要求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导下,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
三、目标任务
1、全面组织培训、学习与研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坚持以“高”(高标准)、“严”(严要求)、“实”(求实效)的原则,开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多形式、全方位师资培训,使全体教师了解新课程,把握新课程,走进新课程。
2、以课堂“教与学”的改革为新课程实施的立足点;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生长点;从课内走向课外生活、走向社会,走向科技发展,全方位探索、实践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探索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寻求适合于、满足于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途径,以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3、继续发展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在原有课题实验的基础上,应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继续深入探究、验证、发展、推广实验。在此基础上,在教研工作与活动中都应有意识地确立、渗透以新课程实施相关的新的立项课题。以科研促进、推进新课程的实验发展,为全面走进新课程积累实践经验,奠定基础。
4、通过扎实开展、进行形式多样的新课程的培训、学习、实验、探索、总结、交流活动,牢固树立新课程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使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综合素养,伴随着新课程与学生一起成长,使我们的校园、教师、学生焕发活力、充满生机„„
四、方法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新认识
经过几个学年的理论培训表面上看教师的观念已经起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从平时的听课中发现仍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生机活力,所以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采用观看录像,“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尤其要求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通过各教研组的学习让老师人人牢牢把握其精髓使其更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本学期要开展以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运用、课改理论再认识、课程标准再学习和教育教学行为再反思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
1、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力提倡读书活动,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使学习成为教师的强烈愿望,提高理论素养,转变教育观念。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现代型的教师。
2、建立学习计划和学习制度。我们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理论学习。确保每周两节课的学习时间,要求有学习笔记、学习体会,学校要作好学习记录和反馈工作。把学习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之中。
3、落实学习内容。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新课程创新教学研究》、《新课程反思》等对老师的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课改实验书籍。
(二)完善规章制度,确保课改顺利进行
学校建立与课改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有《新课程教学管理常规》《教科研管理条例》《教师培训制度》等。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定期每月一次听取实验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个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在课改实验中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制定课改实验教师自学制度。建立实验教师个人档案,对他们的学识水平、创新意识、教研能力、探索精神等方面进行动态跟踪,对其在实验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研究成果及时发现、及时推广,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
1、加强教研组建设。学期初各教研组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好每次活动,要提高活动的实效。本学期将继续开展组内的“一课三评、三课一议”活动,采用轮流展示形式。同时教研组还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指导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组织好教研组的公开教学活动,活动要记录完整。同时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扎扎实实地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抓住平时的教学效率,不盲目追求教学上的花俏,扎实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走进新课程”教研活动。在上学期活动的基础上,本学期仍然规定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要在三维目标的达成、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选择一项内容作为学科教研活动主题。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负责人,每次活动组长都要做好考勤登记和活动的详细记录,并交教务处检查。教研活动要针对各组实际情况,以听课、评课、说课以及业务学习(学习课程标准、课改最新信息、教改方法等)为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学习业务、探究教学、传递信息、提高能力的重要阵地。
3、定期反思总结制度。通过自我反思,形成反思习惯,倡导对教学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反思,同时及时写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及教育故事,分析课改中的成败得失,及时反映课改实验情况。以反思提高课改成效。要求做到:每学期至少有同课题的 “优秀教案”“说课”“教学反思”各 2篇;教育随笔1篇;每学期2篇教学案例,至少1篇教学论文。
4、做好课改研讨和经验交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活动,组织开展以师生评价、远程教育技术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为重点的课改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汇编成册,供各教研组交流。
(三)抓好实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是做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准备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1、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改培训活动,如学习、讲座、研讨课等,使他们了解最新的课改信息、积极参与课改,提高实验能力。
2、开展课改经验交流会和课改沙龙,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好的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也参与到课改中去。
3、搞好课改同行手拉手学校间交流,经常沟通、切磋课改中的问题,加强研讨,采取最有效的策略加以解决,确保课改沿着正当的轨道运作。
4、提供必要的实验保障,学校为实验教学提供必备的经费、设备和仪器等,为实验教师订购一定量的书籍和学习资料。
5、为及时的总结教师的经验和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学校打算每月出一期校报,使每位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学校的教学动态和教育信息。
(四)实施课题牵动战略,促进课程改革进程。
新的课题需要教育科研作为支撑。只有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以科研课题指导课程改革实践,才能加快课程改革实验的步伐,推动由课程改革牵动的整个学校教育的全面改革。
1、选准课题。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和学科特点,每位实验教师自己确定一个子课题,做到人人有科研课题,人人参与教学研究。做到边试点,边研究,边总结。
2、继续搞好教研活动,作为课题攻关的一项具体举措,我们要改革和丰富研究活动。确定以学科为单位,建立包括任课教师、教导处主任、教学校长共同参与的组织研究机构,认真开展研究活动。为了突出研究活动的探究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我们重点在三个环节下功夫,即备课、上课和教学评价。
3、做好资料积累和总结归档工作。为及时总结实验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的研究情况,做好资料的跟踪积累是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不断完善实验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同时实验教师每月要撰写好课改小结(每月上交一篇:课改体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
(五)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学校就着手尝试改变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方式,改革评价制度。我们将严格要求教师在评价课堂教学时真正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例如除了评价学生课堂状况,还要评价学生课前、课后的表现;除了评价学生在学校的状况,还要评价学生在家庭、社会的表现,力争实现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
1、课堂教学活动评价。制订新课程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教师在理解新课程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自觉更新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评价方式,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2、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根据新课程标准,制订学生各科学习质量评价标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更要突出学生的道德品质、个性与情感、合作与交流、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评价。改革评价方法,尝试运用“成长记录袋”这种质性的评价方法,注重评价的过程,改革考试方法,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3、教师提高评价。根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建立教师提高评价体系,制订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以及对教师素质的评价标准。倡导教师自评的评价方式,引导教师学会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成长与提高。
五、月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课改实施计划。
2、实验教师制定个人课改实施计划。四月份
1、组织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及新课标理论学习。
2、跟踪课改实验教师随堂听课,课改教师及时做好教学反思。五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新课标的相关资料。
2、组织课改年级教师集体备课、开展互听互学互评活动。
3、组织教师看录相课。
4、组织全校教师开展的教学观摩活动。六月份:
1、继续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2、课改理论知识测试。
3、课改研讨活动。七月份: 课改工作总结
通道街回族小学
2011-3-1 王英英
第三篇: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为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正阳小学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落实省、市、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以课题材研究为抓手,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推进课程改革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优质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构建学习团队,营造学习氛围,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全素质。
2、真正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做到规范、精细、科学、向管理要质量。
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教研为载体,通过校内互动,校际互动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最优化。
三、具体措施
(一)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为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学校采取集中培训和分科培训相结合,个人自学与专业引领相结合,岗位练功与专题研讨想结合,注重构建学习团队,营造书香氛围,丰富图书音像资料,完善网络系统,加大理论学习力度,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二)科研引领,深化课改革
充分发挥科研先行,科研引领作用,积极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结果即成果”的科学理念,把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等研究行为教育科研的核心任务。搞好新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革实验研究,筹备省级课题结题。
(三)深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校本研究中要突出“教师自我反思研究、实践性行动研究,理论提升教育科研”的研究特点,引领教师坚持经常地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反思,继续开展“会课、上课、评课”三课教学活动,开展主题论坛,校际主题研计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育叙事研究等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使教师在研究中交流,在研究中共享,在研究中提高。
(四)强化教学过程的精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重新明确教学工作考评细则,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量化平时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年终进行考核评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爱岗敬业工作热情。
(五)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体制。
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开设、管理,开设科技、环境陶艺、信息校本课程,完善校本教材,促进校本课程健全、健康、有序地开展。
(六)深化课改管理机制,扎实稳妥地推进综合素质评价 改进传统评价制度的局限,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师和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使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想结合,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2009.3
第四篇:中学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北兴中学2006—2007学
课 程 改 革 工 作 计 划
为了继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改革工作会议的部署,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改革工作,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广泛深入的进行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课改进程。
二、总体目标:
在《纲要》和市《方案》指导下,全面、有序、扎实开展课程改革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水平,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教研教改水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提高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目标:
1、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学行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倡导并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增强教师对课改的促进作用。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开发和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
4、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5、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注重实践渗透,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6、探索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形成教育喝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7、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在课改中的作用。
四、工作内容:
(一)重视起始年级教学,全面落实课改工作。
1、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组长:王忠副组长:姚立军徐胜东
成员:甄祖绪翟文昌郝生强王洪玉吕守成温田江
制定具体切实的实施技术,定期召开课改工作会议,深入课堂了解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选派了思想过硬,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承担新课程的实施任务。
3、起始年级、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使用与整合,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新教材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4、不仅让起始年级教师参加好上级组织的培训,还要认真做好每周定时的校本培训,加强课改学习,要求教师做好自学笔记,写好记录和教学行为反思。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小组深入班级听课、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组织交流、及时指导。
5、请课改专家来校指导课程改革工作;并且每学期组织一次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
6、健全课程改革的激励机制,把课程实施情况与教师考核、评比先进等有机结合。
7、对起始年级课程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形成初步成果和经验,及时适时地向非课改年级推广。
(二)强化校本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实践、感悟、提高,才能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不断进步。为了使课改在我校顺利推进,本学期我们要加大力度,将课改专题讲座与自学结合起来,边学习理论边指导实践,将课改专题讲座与自学结合起来,边学习理论边指导实践,力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
1、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专业发展制度,每名教师都有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和计划。
2、丰富培训内容,重视通识培训、专业培训、信息技术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普通话培训、科研培训相结合,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3、改进培训方法,注重实践探索、现场观摩、互动评议、小组讨论、个案分析参与式的培训方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1)、改变过去:“一言堂”的业务学习为教师广泛参与的校本培训方式,继续吸纳教研组长、外出学习人员与教学校长、教导主任有计划的、成系统的共同进行双周一次的校级业务培训。
(2)、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中学部利用学科教研日、小学部利用周二周五的七、八节课集中进行教研。由组长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及课程师资培训资源的内容,组织组内公开课的研讨活动,进行实用教学技术、方法的研究交流活动,安排备课组活动。
(3)、强化集体备课,改革备课方式,把顶时的集体备课和随时的集体备课结合起来,由备课组长组织认真钻研新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大研究力度,采取“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的方式,集体教研时间先集中研讨下周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既减轻了负担,又能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继续开展教学反思研讨活动,让教师在反思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改进教学促进教师自身成长。
4、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开展教师自身成长。
课堂教学的转变是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和实现的根本标志,同时也将意味着新课程的成败。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角色,我校将开展以下活动:
(1)期初,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课标,用课标”课堂展示活动,每月举行一次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要有针对性,以集体备课,一人授课、大家评议,通过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的方式,群策群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准备在十一月份举行“走进新课程”汇报课活动,以展示教师风采和新课程的无限魅力。
(2)举行两次全员参与的以《走进新课程》和《解读新课标》为主要内容的课改论坛活动,进而使课改精神跟植在每位教师心里,运用与教学实践当中。
(3)进行课改科研教学设计竞赛活动,教学反思,案例评选活动,通过活动是每一节课都生动,每给教师都精彩。
(4)结合上级工作安排,开展“说教材”活动。
(三)加强校本教研力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1、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学校教师教研活动形成由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导处和教学校长分层负责的管理网络,层层把关,树立课改意识、教研意识、合作意识,引进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各个环节教研功能。
2、明确具体任务,搞好课改研究
(1)对新课标的研究:研究、解读各科《课程表准》,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点,理解精髓,明确要求,同小学科教改方向、目标和任务。运用新课程标准理解新教材,指导教学,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实践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及求。
(2)对新教材的研究:认真学习,研究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系,把握新教材的特点与趋势,并体会这种特点与趋势,并体会这种特点与趋势所反映的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探讨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针对新教材的特点,研讨教学对策,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必要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3)对课程的研究:对新课程体系下教师与学生关系进行研究,进而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吩咐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根据学校 实际和学生特点开发和建设学校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评价的研究:探究和构建师生不段发展和提高的评价体系,完善《教师成长记录袋》和《学生成长档案袋》,注重师生成长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加强多元化方位的评价尝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更要突出学生的道德品质、个性与情感、合作与交流,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构建并实施的评价考试办法,全面体现人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为的评价与反思,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提高。
3、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课堂教学的转变是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和实现的根本标志,同时也将意味着新课程的成败。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我校计划开展如下活动:
(1)期初,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科标,用课标”课堂展示活动,每月举行一次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要有针对性,以集体备课,一人授课、大家评议,通过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的方式,群策群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准备在十一月份举行“走进新课程”汇报课活动,以展示教师的风采和新课程的无限魅力。
(2)本学期,我们将举行两次全员参与的以《走进新课程》和《解读新课标》为主要内容的课改论坛活动,进而使课改精神跟植在每位教师的心里,运用与教学实践当中。
(3)进行课改科研教学设计竞赛活动,每一位老师都精彩。
(4)根据上级工作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开展说教材活动。
4、强化课题牵动战略,促进教改的落实开展。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实施课题牵动课改策略。继续进行国家级课题《主体参与、分层施教、异步达标》和市级课题《成功教育》、《评价与成功教育》及子课题的研究,做到人人有课题,形成人人都参与的教科研氛围。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针对自己研究的课题写出有一定理论水平的课改论文或经验材料,从而达到研促教,以研促改的目的,形成研、改、教三位一体的格局。
(四)、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本学期将继续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我们坚持从我校的传统和优势,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出发,注意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互补原则,开发我们的校本课程。开设:书法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成语接龙课以及开设礼仪课等有文本的校本课程;并大力开发花卉养植、手工制作、民乐、管乐、美术字、合唱艺术,队列表演等无文本的校本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个人的机会和展示特色的平台,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课程改革攻坚年工作计划
课程改革攻坚年工作计划
四年的时间,在这几年的课改实践中,学校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抓课程理论学习,落实新课程,组织广大教师用新的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实践,使课程改革能在本校顺利进行和实施,今年是课程改革的攻坚年,为了进一步落实课改工作,现拟定课改攻坚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制定课程改革攻坚年工作计划,用于指导本课改工作,使本学年课程改革工作,有序开展,通过具体活动,解决课程改革工作中存在问题,总结经验,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常规教学工作的落实。
二、主要工作
1、深化课题研究,推动科研兴校
本学,学校结合课改攻坚年工作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深化课题研究。以语文教研组为龙头,要求各教研组结合实际,确定教研专题,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培养教研骨干。
2、以校为本,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进一步学习课改理论。
用好教育网络。学校每周要安排具体时间,组织教师上教育信息网,收看远程教育信息,了解课程改革发展。组织教师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3、规范落实常规教学。根据《市初级中学学科教学常规》,本学
年,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讲、批、说、评等环节,制定管理制度和评比细则。每月对教师常规教学的各环节进行量化评比。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杜绝教师无教案上课,避免教学的随意性。
4、加强常规教研管理。在学习课改理论,进行课改研究的同时,仍然要加强常规教研。本学年继续组织教师进行常规教研积极开展“读三书”“讲三课”“评三优”“练五功”的活动。要求教师完成四个一,既一篇教学论文,一份教学案例,一篇说课稿,一份教学后记。抓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为使集体备课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学校规定每单周二下午为文科集体备课时间,周三下午为理科集体备课时间。在集体备课时做到四确定,定备课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定教案编写人定主讲人。
5、召开课改实验交流会。在课改攻坚年中,为了回顾和总结近几
年来课改工作成败,今后的课改工作方向明确,在本学年末,学校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课改实验经验交流会,总结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成绩,交流课改经验,把本校课改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三、工作安排
三月:
1、制定教研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会
3、研究课题的确定
四月:
1、语文组课改研讨公开课
2、常规教学检查
五月:
1、课程改革开放课活动尝试
2、讲、说、评课活动
3、常规教学检查
4、数学组公开课、六月:
1、英语组公开课
2、教研专题落实情况检查
3、教研活动小结、4、常规教学落实情况检查、评比
七月:
1、新教材培训、2、参加教师素质提高培训
八月:课程改革理论学习
九月:
1、开展讲“三课”活动
2、优秀案例评选
十月:
1、常规教学检查
2、讲“三课”活动小结
3、课程改革开放课活动
十一月:
1、专题研究小结
2、教学常规检查
十二月:
1、课改攻坚年工作总结
2、课程改革经验交流、3、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
=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