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特点与维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含五篇)

时间:2019-05-13 16:5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特点与维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特点与维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第一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特点与维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特点与维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主讲人 李塬

开篇语:

民族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频繁的部落之间的战争促使部落联盟的结成和发展,促进不同部落血缘之间的混合和部落的地方局限性向更广泛的方面过渡。开始出现的私有制和阶级区分,使氏族部落内部成员之间出现对抗和利益冲突,出现不同的利益集团。这样旧的血缘亲属团体日益遭到排斥,氏族部落共同体逐渐失去作用,新的人们共同体——民族必然应运而生。第一节: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概况

中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每个少数民族都具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这些聚居区域就称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国在各民族聚居区已建立了159个民族自治地方,其面积占全国总面的43%,其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5%,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6.7%。这里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7.2%,林木蓄积量占全国林木蓄积量的56.3%;水利资源蕴藏量占全国水资源蕴藏量总数的52.5%;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75%。许多民族自治地方又在边疆或靠近边疆的地区,这里是国防要冲地带,等等。1.聚居地区的分布和少数民族人口

中国少数民族的居住形式主要有聚居、散居、杂居。1954年宪法 以及以后的三部宪法都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是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一级行政单位,因而“聚居”地区和“聚居”民族主要是指民族自治地方及其实行自治的主体民族。从目前来说,主要是我国159个民族自治地方和在这里实行自治的45个少数民族。中国的159个民族自治地方,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五个自治区外,30个自治州、124个自治县分布在全国19个省、自治区中。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3个自治县。

中国目前的5个自治区是5个民族单独建立的自治地方。30个自治州中,20个自治州是10个民族单独建立的,10个自治州是12个民族联合建立的。建立自治区、自治州级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有19个(100万以上人口民族15个、100万以下人口民族4个)。124个自治县中,86个自治县是30个民族单独建立的,38个自治县是联合建立的(其中,28个是2个民族联合自治的,6个是3个民族联合自治的,1个是4个民族联合自治的,3个是各族自治县)。建立自治县(旗)的民族有41个(其中11个民族是只有联合建立的自治县)。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45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中华民族聚居地区即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为6,170,334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9,600,000平方公里的64%,占全国具有民族自治地方的19个省、自治区总面积8346088平方公里的73%。这45个实行自治的民族中,居住在民族聚居区人口比例最高的是维吾尔族,达99%以上。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占第二位的 民族,共有982万多人,但在满族建立的13个自治县居住的满族不到120万人,不足满族人口的12%。畲族人口63万多人,只建立一个民族自治县,在自治县中的畲族不足3万人,约占畲族总人口4%左右。其余40个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居住在民族聚居区的人口大都占总人口的50%以上,有的达到70—80%。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中,除了自治民族聚居于此外,一般都有相当数量的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居住。比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除自治民族朝鲜族821479人外,还有汉族(1187262人)、蒙古(1702人)、回(6945人)、满(62101人)、壮(127人)、锡伯(125人)等25个民族居住。

总之,中华民族聚居地区分布广泛,分布在全国2/3的省、自治区中,民族聚居地区地域广 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大,民族构成复杂。除西藏藏族占当地人口的90%以上外,其他少数地区少数民族和非少数民族都基本上人口比例比较均衡。

第二节、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特点(1)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居住历史悠久。

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居住着7,044万少数民族,也就是说,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6.7%集中居住在聚居地区。有些少数民族人口的多数居住在聚居区。比如,459万藏族人口的95%以上居住在13个藏族或藏族和其他民族联合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中。有些自治地方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民族自治地方总人口50%以上的自治州、自治县占多数。少数民族人口占民族自治地方总 人口90%以上的自治州有5个,占自治州总数的16%,自治县有10个,占自治县总数(按120 个县计算)的833%。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最高的达973%,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中有60多万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一般都具有长久的历史,有些地区本来就是少数民族的发祥和发展地区,有些地区虽是少数民族后来迁居的,但大都有几千年、几百年的长久居住历史。比如,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自古以来就有少数民族的先民居住生活着。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中的锡伯族是清朝时从东北迁居的,但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等等。由于少数民族长期生活 繁衍在民族聚居地区,他们的乡土观念较强。

(2)经济特点

由于自然的、历史的等原因,大都具有明显的经济特点。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生产发展水平低,基础较薄弱。很多民族聚居区大都以农牧为主,工业不发达,生产力发展滞后。(3)文化特点鲜明,保留传统文化较浓。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由于民族和社会等环境的原因,其特点比较突出和鲜明。很多民族聚居区基本上保持着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在社会交往和生活中使用较多,如新疆、内蒙古牧区、西藏及其它藏族居住区、延边朝鲜族居住区等,维吾尔语文、蒙古语文、藏语文、朝鲜语文是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出版社大都在民族聚居区。所以,一到民族聚居地区就可以感受到少数 民族文化的特性。民族聚居地区保留传统文化较浓。古老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节庆礼仪形式、服饰着装形式以及风俗习惯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民族聚居地区的社会生活中看得到、领会到。(4)民族性格突出,民族意识较强。

民族性格是通过民族文化表现出来的。但是民族文化的环境又可以影响民族性格的陶冶。由于民族地区保留传统的民族文化较多、较浓,也由于某一民族成员在这一地区长期居住并繁衍发展,民族性格的传承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民族文化环境、在本民族人口占相当比例的社会环境中磨炼和民族遗传基因的传承,使在民族聚居地区生活的少数民族成员从小就受民族性格的感染,民族性格特点自然会浓烈。突出的民族性格,加上现代社会环境中各种民族因素的刺激和影响,各民族中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知识分子的增加,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当代国际上民族问题突出等的影响,各少数民族、特别是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起来,都关心本民族平等的生存权利、平等的发展权利和利益,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生活中都要求这样。(5)宗教影响较大。

中国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且近几年宗教信徒数量猛增,新建宗教寺庙很 多,宗教对各少数民族,特别是对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影响有增大的趋势。

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对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如瑶族、土家族、布依族、仫佬族和毛南族的影响较深,在壮、侗、苗、京、土家、彝、黎、纳西、羌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一定的传播和影响。

佛教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前后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三大系统,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拥有较多的信仰者。汉传佛教主要影响白族、彝族、纳西族、拉祜族部分人口,并与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藏传佛教主要在藏族地区形成和发展并影响着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珞巴族等民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和云南等省、自治区。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在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中传播。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中叶和平传入中国,逐渐成为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乌兹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等十个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甘肃、青海、陕西、云南、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基督教、天主教近代传入中国,利用开医院、办学校、给少数民族创制文字等手段进行传教活动,逐渐影响云南、贵州和东北等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朝鲜族、俄罗斯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独龙族、拉祜族、佤族、怒族、苗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的部分群众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我国还有几十个少数民族不同程度保存着原始宗教的残余。萨满教残余影响着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及满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意识。原始信仰在我国南方的壮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布依族、佤族、黎族、高山族、傈僳族、怒族等民族中 还有较大的影响。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还保留着毕摩信仰和东巴教等民族传统信仰。

宗教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产生了特别深远的影响。与汉族相比,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宗教信仰的种类和层次比汉族更加繁多齐全,从原始的萨满教到世界性宗教均有信仰者,其中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及萨满教为汉族宗教所缺。二是信教人口比例大,信仰程度比较深。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其中少数民族信仰者超过2600万人,超过信教人口总数的25%。而少数民族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新疆、西藏、青海、宁夏、云南等地,绝大多数信教群众是少数民族。那些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信仰虔诚,宗教生活严格,宗教活动次数相对频繁。三是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民族化特征比较鲜明,民族性比汉族强烈,宗教在民族生活中的影响比汉族大得多。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气氛浓烈,宗教文化代表着民族的特色文化,宗教感情密切联系着民族感情,宗教领袖往往是民族中威望较高的人。四是宗教信条与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心理、文化、风俗习惯几乎融为一体。这些民族的文化、艺术乃至生活方式,都带有宗教的鲜明烙印。尤其是在信仰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对少数民族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均有深刻、全面的影响。

第三节、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维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1)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客观现象,特别是多民族国家在民族和社会发展中必须处理的社会问题。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如在不同民族个别成员之间的交往和联系中,涉及到对民族特点的不尊重、对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歧视、侮辱问题,那么,这种联系虽然发生在个别民族成员之间,但实际上涉及对方整个民族或民族特点,因而也就可能构成民族关系问题。我国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民族关系问题发生的情况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要辩证地认识民族与民族成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认识到民族成员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代表民族或涉及整个民族的情况,决不能把所有的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排除在民族关系领域之外,也绝不能把所有的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在认识民族关系时,既要注意民族关系的外延,也要注意民族关系的内涵;既要注意民族群体与民族成员个体的区别,也要注意它们的联系,既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也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

在观察和认识民族关系时,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既不能扩大民族矛盾、民族关系的范围,也不能有意回避或缩小,不能把本来属于民族矛盾、民族关系的问题尽可能说成其它问题。我们在认识民族关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民族关系内涵与外延,民族整体与成员个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既要辩证思维,又要实事求是,特别是要注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关系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复杂性。(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 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什么?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基本表现形式还通过若干具体形式反映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当然,那种把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关系作为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的提法是不恰当的,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作为民族关系表现的主要形式,而且把这种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的说法,也存在过分的方面。我国的民族关系,有些是通过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但不能因此把它们之间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一般行政等关系都说成是民族关系。

2、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民族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民族自身因素(主要是民族结构、素质)、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这三种因素或条件的结合状态的优差,产生着不同的民族发展的推动力。因此,我们虽然不能同意地理环境决定其发展的观点,但是,应该充分注 意自然环境对民族发展的重大作用。自然环境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民族是在利用自然环境,并在同自然界进行斗争和改造自然环境中提高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质量的。一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其生活的地域及其地理位置、地貌、地质、各种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及生态环境等等。每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因而民族发展的自然条件也有差别。在民族发展过程中,良好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是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个民族人均所拥有的资源量越大,这个民族发展的潜在优势亦越大,发展的机遇也越多。阿拉伯国家拥有的大量石油资源为这些国家和民族近来的发展提 供了重要条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地上、地下资源非常丰富,有些资源是全国第一,有些则占世界首位。这些都是将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中央和上级机关在民族自治地方开采资源时,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这种资源开采应当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在一些地方没能做到开发民族自治地方资源与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问题相协调。比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白龙江流域林区开发,省属林管局从外地调入一万多林业工人采伐木材,只采不栽。森林采伐完后撤走采伐工人,留给当地藏族居民的是植树造林的任务和恢复生态平衡的任务。由于森林砍光,生态环境被破坏,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贫困化,这一地区人均收入低于全省人均收入平均水平。在开发矿山,建设国有农场等方面也有很多类似问题,民族自治地方得利少或得不到利,影响了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些民族关系问题。

3、处理好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阶级、阶层的关系

中国是多民族、多宗教、多阶层的国家。多民族、多宗教、多阶层,概括起来,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社会因素繁多、社会资源丰富的社会。然而,同任何事情都有二重性一样,“丰富”也有二重性。不丰富,相互关系简单,容易协调;丰富了,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协调起来就难了。和谐社会是一台交响乐。其“音符”,说到底,是各个阶级、阶层。

有不同民族、阶层、阶级存在,就会有矛盾,有磨擦。比如说,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必然会使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甚至冲突。冲突不是和谐。可是冲突能够转化为和谐。阶层矛盾普遍存在,问题是如何处理。阶不同民族、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是有差别的,有时还是有悬殊的。差别不大是正常的,悬殊过大是危险的。高低悬殊必然带来不安宁,不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建立阶层利益的整合机制,首先加强社会组织的作用,例如宗教性组织、社会性组织、文化性组织、学术性组织、保护性组织、慈善性组织。

社会组织不同于政府,不具备政府的职能,可是,它能起到政府起不到、政府也不应当起的作用。比如宗教性组织,在宗教影响大的地区,政府如果不依靠宗教性组织,群丛很难相信政府的政策对他们是有利的。而如果过分限制宗教性组织的调和作用,则很可能激发它的政治欲望,谋求政治利益。

社会组织的功能是很大的。它具有服务的功能,为成员办实事。社会组织所固有的自生自灭的特性,促使社会组织必然以服务为天职。社会组织具有协调的功能。既有协调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利益的功能,也具有协调国家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功能。社会组织是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组织具有监督的功能。既监督上,又监督下。尽管这种监督是柔性的,可恰恰是这种柔性的监督最有客观性,最富有人情味,是人性化的监督。

民族与社会冲突各国都有。最先觉察社会冲突的是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社会组织。早觉察,早预警,就可以避免把局部矛盾酿成全 局性冲突,避免把只要有心解决就能夠妥善处理的矛盾演化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社会冲突发生以后,社会组织又可以起到化解矛盾的润滑剂、稀释剂的重要作用。

第二篇: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对策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对策 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新特点、新问题呈现出了其独特的时代性,要求我们必须改进和完善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对策,不断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不少新问题。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1.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企业员工年龄结构不一,文化层次不一,思维方式不一,工作职责不一。使职工思想教育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显复杂性。

2.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样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市场经济归根结底是以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以相互竞争为运行动力和发展源泉,于是,就难免会产生一些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竞争观,出现局部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矛盾和碰撞;另外,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收入悬

1殊差异,都会给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理念带来影响和变数。

3.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主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向物质倾斜的情况下,部分干部职工不同程度地存在三种不良倾向:一是政治信念淡化。学理论没劲,学政治没心,学业务没趣。二是道德观念淡化。把共产主义道德视作“空中楼阁”,把职业道德弃之脑后,工作无事业心,无责任心。三是奉献精神淡化。讲索取多,讲奉献少;讲享受多,讲奋斗少。使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

4、工作环境的开放性。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科技文化、国际国内传播无临界,思想作风、部门行业交叉感染大,这些都急需我们在开放的工作环境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5、实施手段的科学性。随着全球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迫切需要我们学习、掌握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诸如广播电视、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和工具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时效性,掌握主动权。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思路和对策

笔者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开展工作。

1、必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领导责任机制。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负全责;分管领导指导对应职能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负分管责任;企业政工部门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落实责任。二是建立健全齐抓共管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政工部门为主角,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协调配合,形成党、政、工、部门全方位、立体式的齐抓共管、全员参与机制。三是建立健全互动交流机制。要设立领导接待日,敞开大门定期接受员工访谈;明确提出领导深入员工次数、解决问题件数等。四是建立健全突发群体事件预警机制。矛盾的产生、积累和激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转化过程。要建立正常的动态分析会,全面及时地把握职工利益需求与表达,积极应对和有效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五是建立健全监督考评机制。不断量化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纳入企业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作为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之一。六是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讲投入。要通过法律规定和董事会、工会等会议决定形式,明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比例,及时足额地划拨经费,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2、必须抓住核心、围绕中心。

抓住核心,就是要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必须在干部

职工中大力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些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事关政治方向。在这一问题上,一定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毫不含糊,突出核心内容。

围绕中心,就是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这是一条根本原则。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发展、再次创业的谋略上来,把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到发展生产、追求利益上来。

3、必须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新路子。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和员工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结合企业的实际,强化教育的针对性。企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是什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就要围绕什么;员工适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企业就要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例如,金融危机面前,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了

被动,这时一方面要及时做好待岗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安抚工作,稳定待岗人员思想;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做好在岗人员的思想教育,让在岗人员更加珍惜目前的岗位,更加努力地为企业摆脱目前的困境献计献策。另外,还要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扭转当前生产经营工作的不利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商机。假如在危机面前,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还是采取空泛的教育,就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也不可能促进企业很快摆脱困境。当前,在国家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着力实施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注重引导员工转变观念,提高对实施低碳经济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第三篇:地区社会福利院维稳工作汇报

地区社会福利院维稳工作汇报材料

“安全重于泰山”,我院的安全稳定工作在地市政法委和市红桥街道综治办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地区综治和维稳工作会议精神,自08年奥运安保以来,我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紧紧围绕养老服务本职工作,以创建安全、文明、平安单位为载体,尤其是“7〃5”事件发生后,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各项职责任务,深入排查调处一切不稳定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不稳定隐患,创建了和谐稳定的养老环境。

一、加强对维稳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维稳工作的长效机制。

成立了院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层层签署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我院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中,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日程,同党务、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使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广泛宣传、加强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有线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横幅、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综治维稳活动,全员参与。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安 全应急预案》,把安全工作作为日常的重点工作,寓安全教育于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三、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夯实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基础。

1、我们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转化为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强盛动力,树立大局意识,讲政治、顾大局,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共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2、坚持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每周三、周五学习日时间进行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包括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时政新闻,学习《职业道德》和新颁布实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等。

四、及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为创建一个安全稳定的老人生活环境。我院坚持将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及时制定排查整治方案、计划,使各类不稳定因素排查整治工作步入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对发现本单位的不安定因素和安全隐患,提出详细的整改措施方案,加以落实。

五、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各项措施,防备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1、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防范监控体系,对我院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2、院领导深入基层,发放意见征求表,广泛听取职工、老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面对面地做好老人家属、职工和收养老人的工作。

3、实行“人防、技防、物防”并举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全院安全稳定。

首先,严格落实领导值班、带班制度和24小时门卫值班及开包检查工作制度,严格出入登记制度,完善院内安全设施,并作好定期检查维护;其次,在院内安装了大功率警报器,为安保应急分队全体成员配备了统一服装、防暴头盔、橡胶棍、大头棒等设备;另外,将全院围墙统一加高,并在围墙顶部镶嵌玻璃碎片,在院区主要部位围墙处安装了报警器。在重要部位装有红外线探头,监控职责落实到人,并作好值班记录。加强与公安部门的相互协调,加大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确保了我院安全稳定,给广大收养老人营造了一个安定、和谐、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

4、安全才能稳定,稳定才能发展。我院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老人宿舍、食堂、药房、活动室等场所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对各类娱乐、健身设施、全院电路进行检查,做到维修到位,不留死角,对存在的隐患清理整治,消除所有隐患,努力为全体收养老人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重点抓好严重影响老人安全的火灾预防工作,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5、加强卫生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对老人生活、娱乐场 所的卫生管理和常见病、流行病的预防工作,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六、存在的问题

我院的维稳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职工群众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自我防范的意识淡薄;二是部分科室、部门负责人对稳定工作不会管、不愿管和不敢管,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受资金限制,“三防”设施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四是安保应急分队人员不足,装备滞后,消弱了其维护单位稳定的作用。

七、今后工作思路

一是加大综治维稳工作的宣传工作力度,在全院范围内继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争取资金,继续加大综治维稳工作资金投入力度。三是认真落实领导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维护稳定工作。

地区社会福利院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关于在全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关于在全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

各办事处、行政村、镇直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镇民族团结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经镇委研究决定,现就全镇的民族聚居地区干部群众当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各民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动员各族人民集中精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镇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对民族宗教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处理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增强各民族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依法办事的意识,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消除隐患,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维护民族团结的制度、机制;帮助少数民族聚居村加快经济发展,开创我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这次教育活动从正面教育为主,以“讲团结、讲发展、讲进步、向前看”为主 题,宣传教育的重点是少数民族聚居村和周边汉族村。

二、方法步骤

团结教育从XX年3月下旬开始至6月上旬结束,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

针对此项活动镇党委召开1次党委会,组织1次中心组学习,突出抓好党政领导干部对党的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学习。听取一次各单位民族宗教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制定计划,分别对少数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培训。加强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对民族团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新情况。对各坊清真寺阿訇和寺管会成员全部进行民族宗教政策培训和法制教育,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法办事。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高举团结和法律的旗帜,做到维护团结、遵纪守法,构建和谐社会,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第二阶段:整改建制

着力抓好排查工作。特别是《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防范和处理新形势下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已制定的加强民族团结的制度、机制是否落实和发挥作用;在处理涉及各民族群众的矛盾纠纷时,是否做到了依法办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地有哪些影响民族 团结的问题。要认真梳理,区别情况,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全面加强基础组织建设。结合村“两委”换届,加强“两委”班子建设,特别要选好配好村支部书记,决不允许宗教势力把持村“两委” 班子,不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要重点进行整顿,限期改变面貌。着力抓好机制和制度建设。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和民族宗教工作责任制。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组织保障。一是镇委、镇政府建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和村管小组要定期召开例会,了解情况,分析形势,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实行民族宗教工作责任制,列入党度工作目标;签订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人,并强化监督检查;三是继续抓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建设,要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充实人员,要由村组干部、宗教教职人员、回汉族群众中德高望重的人参加,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作用,依靠群众的力量做好经常性的民族团结工作;四是要制定“村规民约”、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友好村邻”协议书,积极开展不同民族村“友好村邻”创建活动和多民族聚居的街道、居民楼院开展创建民族团结文明街道、文明楼院活动。制定“村规民约”和“民族团结进步友好村邻协议”,要把维护民族团结、依法办事作为村民的行为准则落到实处。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每年召开1至2次友好团结联谊活动,加强联系沟通,消除隔阂,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确保干部群众依法办事,维护团 结,确保双方友好相处、互尊互让、团结进步。

2、建立培训教育机制,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镇党校开设民族宗教政策课,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制订出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加强对阿訇和清真寺管委会主任的培训,加强对清真寺管委会选举和阿訇聘任的领导,确保清真寺的领导权掌握在可靠的人士手中。每年11月份要开展一次“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加强对广大群众的思想教育。

3、建立表彰惩戒机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落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制度,每年表彰一次,建立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惩戒机制,按照《意见》的规定,对于官僚主义严重,工作失职、渎职,致使发生影响民族团结问题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4、建立不安定因素排查调处机制,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每月自下而上对民族宗教领域的不安定因素进行一次排查,从组开始,逐级上报到镇。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既重排查,更重解决,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5、建立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要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在镇委统一领导下,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应对突发事件机制。

6、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民族宗教领导小组每年召开1至2次例会,村规民约制度形成统一版面上墙,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与民族宗教界人士建立联系交友制度。重大节日期间,各级领导要走访、慰问民族宗教界人士。

第三阶段:帮助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关心重视少数民族学校、民族医院建设,不断改善教学设施和医疗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医疗水平。要积极调整农民收入,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做好小额贷款的发放工作。要切实注重对少数民族龙头企业的重点扶持。

三、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教育活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把开展教育活动摆上重要位置。围绕全镇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区别情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活动结束后,各单位要进行认真总结,并写出总结材料上报镇办公室和县民族宗教局。

中共**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二00七年三月十二日

第五篇:对团场少数民族聚居连队问题调查与思考

对团场少数民族聚居连队问题调查与思考

——以六十四团14连为例

一、少数民族聚居连队基本情况

六十四团14连总人口1817人,508户,其中维吾尔族1574人,哈萨克族145人,其他民族98人,职工286人,退休职工240人,全连耕地面积8303亩,人均5.03亩。连队现有党员33人,其中:在职党员20人,退离休党员13人。

14连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2014年种植甜菜2300亩,平均单产5.7吨,种植棉花3100亩,平均单产180公斤,玉米制种1300亩平均单产380公斤,葡萄1500亩,收获面积600亩。

连队私人购买农机车1804大马力2台,1604大马力2台,1204大马力4台,都有配套农机具。播种机大小10台。设施养殖45户,2014年团给予贴息贷款275万元,全连养畜牛380头、羊5400只、马188平匹,总标畜8240只。2014年14连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658.68万元,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7827元。

二、少数民族聚居连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制约14连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有的是一直以来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有的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基础条件薄弱,职工收入结构单一。

一方面14连职工群众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地,对土地的依赖性非常强,而本连队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全连172名无业青年,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同时,连队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遇到各种自然灾害的时候,职工群众增产增收遭受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连队职工群众发展畜牧养殖受资金及场地的限制,只能在自家庭院内饲养少量牛羊,规模小、收入低。且长期共聚一处导致了一些人畜共患疾病的交叉感染(不少养殖户甚至小孩感染了“布鲁氏杆菌病”),使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更大的生活困难。

(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团场主要资金投向镇中,而对连队的投入逐渐减少。如:连队危房改造建房补贴政策的调整,14连仍有65户没有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的家庭还住着老房,有的还住着土坯房。团场鼓励连队职工群众在团部买楼房可享受4万元的补贴政策,但14连大部分职工群众仍负担不起余下的房款而无法享受优惠政策。同时,在连队享受了危房改造政策,建起了新房的29户家庭,房屋出现不同程度漏雨、地基下沉、墙体裂缝等质量问题和建房遗留问题,职工群众反应强烈。通连公路年久失修;连队营区环连道路仍是土路,雨天、雪天出行困难,夏天车行尘土弥漫,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三)劳动力素质依然偏低。

14连部分职工群众的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思想还比较保守,多孩问题依然严峻,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只想着靠种地养家或“啃老”,并不想着出去找工作或者创业。在文化素质方面,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层次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懂双语的很少,这些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主要为体力劳动,严重地制约了连队农牧工家庭多元增收。

(四)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职工增收缺乏保障。

在教育方面,连队孩子每天乘车交通费900元/学年,虽然实行了“两免一补”,也有团政策补贴交通费,但是,大多数职工家庭仍无法承受剩余费用(每户职工家庭均有2-3名学生乘车),有10余名儿童因家庭贫困无法支付交通费而辍学。另一方面,接送学生的私人车辆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超载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在医疗就医方面,连队卫生室就医条件较差,医疗水平较低,医务人员少以及医疗费用报销政策的局限,连队职工群众就医的根本问题仍未全面解决。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健全,加之业务干部对上述政策宣传不到位,职工群众对相关政策不了解、不理解、落实情况不清楚,甚至对好的政策产生了误解和质疑。目前仍有较多人员未参保(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连队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依然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一些基层干部对新形势下加强连队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导致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兵团、师、团的强农惠农政策的执行力不足。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打基础”和“抓发展”的关系,不能超前思考,往细谋划;创新意识还不够强,仍沿袭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主的方式方法,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服务关爱的方式开展工作的较少;加上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对推进党建工作和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特别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感到难以入手。

三、解决少数民族聚居连队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面对当前六十四团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14连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切实解决增收问题。

科学发展能促进少数民族连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化解经济层面的民族问题。针对土地方面凸现出的矛盾,笔者认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效益农业,是当前团场和连队的中心任务,也是增加职工群众收入的根本途径。土地仍是14连大多数家庭最基本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是职工群众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稳定现行土地政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连队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在稳定土地承包制度的前提下,团场应根据统筹发展的要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切合实际的原则,使创新连队生产方式、发展经济与全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等规划相衔接,分步骤、有重点地解决14连职工群众的增收问题。一是要加大对土地的投入,不断改善水利设施,增强传统农业抗风性能力;引导职工科学种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保证增产增收。二是以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大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三是以发展畜牧业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可采取特定区域,集中养殖的发展方式,促使畜牧业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向主导产业转变,全面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从而使畜牧业收入在职工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四是引导发展设施农业,拓宽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设施农业的发展是露天农业向高效农业、传统作物向精细作物调整的过程,可极大地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促进连队种养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增加,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提高,进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职工群众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速推进专业合作。

发展连队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是解决目前资金紧张、促进农业持续增效、职工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尊重职工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支持和引导连队有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种养业大户利用个体优势组建合作组织,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不断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实现由简单的“抱团取暖”、节约成本式合作向产加销一体化转变,鼓励普通职工群众以资产、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分享合作组织利益。同时,不断扩大合作组织单体规模,取得规模效益。目前,14连较为适合扶持发展针织、刺绣和畜牧养殖等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合作组织。

(三)转观念提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家庭多元增收。

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就要从改变落后的观念做起。一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全面落实“少生快富”政策,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是解决14连职工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要把提高计划生育率、降低多孩率、控制人口增长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加大《婚姻法》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转变贫困群众婚育观,从而彻底改变“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落后观念。二是要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工标准,以团场农业科技培训和连队远程教育网络为培训平台,通过集中分散培训,加强对职工群众在自身素质,科技知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培训。特别要加强职工群众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三是营造良好的择业环境,鼓励青年自主创业。以团场“三化”建设为契机,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送政策、技术、信息、资金到户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鼓励和引导职工群众改变原有过分依赖土地的就业观,多渠道择业。在农闲之季,向他们提供招工信息,架起用工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桥梁。四是发挥特色优势,广开致富门路。连队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在耕种土地的同时,可发挥自身养殖、经商、民族特色餐饮等方面经验和特长的优势,发展养殖业、牛羊的育肥销售、农副产品加工、开办民族特色农家乐等,在有效促进连队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时,实现少数民族职工家庭多元增收。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一是针对14连职工家庭教育负担问题,适度鼓励扶持普惠性民办双语幼儿教育。根据国家、兵团、四师教育改革相关政策,结合团场三化建设发展实际,鼓励扶持民办双语幼儿园或托儿所。二是进一步巩固完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三是建立新型的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职工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四是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要激励和促进劳动自救,鼓励部分劳动自救人员积极退出低保。把低保工作的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救助低保与扶持低保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把低保人员的进与出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低保户摆脱贫困,打造动态性低保。

(五)加强基层组织,夯实执政基础。

加强连队“两委”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党支部的生机与活力,真正做到支部所在、民心所向。一是建立健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好干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强化群众工作意识。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连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施政水平、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增强他们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及带领职工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增强干部队伍团结合力,把关心爱护干部落到实处,为连队干部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谋发展上。四是认真抓好发展年轻党员和培养选拔双语基础较好的基层后备干部工作。

(六)进一步规范连队民主管理。

认真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和“两会两票”制度。要本着“凡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连里的重大事项都要向职工群众公开”的原则,全面真实地规范好党务、连务公开的内容。并指定专人负责接待、搜集和整理群众的反馈意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解释和答复,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通过扎扎实实实行连务公开、民主管理,不仅可以融洽干群关系,而且也可以大大增强两委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七)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连队文化阵地。

连队的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上下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才真正有可能把连队的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一是应将文化建设过程当成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来抓,重点将党和国家、兵团、四师各项强农惠民政策和团场三化建设作为文化传播的重点方向。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培训的力度,特别是对连队本土文化传承者的培养。三是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群众抵制不良文化侵袭。让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占领连队文化阵地。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民族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

下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特点与维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特点与维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务系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对策初探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对策初探思想政治工作是税收事业的生命线。如何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上不断创新和改进,在突出时代性、注重针对性、增......

    关于在全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合集5篇)

    文章标题:关于在全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各办事处、行政村、镇直各单位:......

    维稳与治理

    从管理到治理:地方政府维稳职能的失衡与矫正 徐铜柱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转型时期以维稳为重心的政府管理职能呈现失衡状态,即维稳工作的泛化导致社会治理责任的......

    群体事件维稳对策探析

    群体性事件维稳案例探析 小平同志曾经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稳定对企业发展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群体......

    我市维稳工作特点调研建议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维稳办以“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工作的特点和方法”作为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课题,通过收集相关工作资料、座谈走访、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等,开......

    我市维稳工作特点调研建议

    我市维稳工作特点调研建议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我市维稳工作特点调研建议2010-06-29 19:11:0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我市维稳工作特点调研建议我市维稳工作特点调研建议(2)......

    ×地区农村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探讨(本站推荐)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人们常以“最美不夕阳红”来比喻晚年生活的美好。我们的社会推崇尊老敬老,关心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

    ×地区农村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探讨[精选合集]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人们常以“最美不夕阳红”来比喻晚年生活的美好。我们的社会推崇尊老敬老,关心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