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淑和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黄淑和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 黄淑和
(2010年12月24日)
这次会议是继往开来、再攀高峰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有以下三个背景和特点:一是由“十一五”跨入“十二五”;二是中央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爬坡”阶段;三是由李荣融同志领队进入由王勇同志领队。这次会议时间不长,但内容十分丰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亲自到会,作了一个全面深刻、催人奋进的重要讲话。王勇同志也作了一个内容丰富、具有高度的工作报告。大家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活跃,提出了很多很好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受王勇同志委托,我对这次会议作个小结,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会议的评价和收获
刚才,8位中央企业领导代表各自小组作了发言,对会议给予了很高评价,从不同侧面对会议收获进行了总结。8位代表的发言,我觉得很精彩,很有激情,很有内容,很有见地。这些发言已经把我们这次会议的收获讲得很具体,总结得很好。归纳大家的评价,我把会议评价与收获概括为“两个好讲话、一个大目标”。
第一个好讲话是张德江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张德江副总理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肯定了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充分肯定了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突出贡献。同时还对今后进一步加快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德江副总理的讲话,充满了对中央企业的感情,体现了对中央企业的关心和支持,也体现了对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情况的了解和熟悉。张德江副总理昨天脱稿讲了很多非常重要的观点,讲得非常精彩。大家在讨论中发言十分热烈,反映也非常好。张德江副总理的讲话,是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央企业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使我们深受鼓舞,深受感动。大家表示决心按照中央指明的方向,振奋精神,奋力拼搏,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中央、国务院交出一份更加满意的答卷,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个好讲话是王勇同志的讲话。这个讲话对2010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充分肯定了中央企业今年以来所做的艰辛工作和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还对“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这些宝贵的经验是广大中央企业努力探索和创造的共同财富,为今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王勇同志的重要讲话还对“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分析具有前瞻性、指导性。提出的今后工作总体思路,既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对2011年的工作部署,针对性强,措施有力,使大家对做好2011年乃至“十二五”的工作感到方向更清,信心更足。听了这两个重要讲话,大家归纳为七个“很”:很给力,很提气,很鼓舞,很解渴,很温暖,很受教育,很受启发。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一个大目标,就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大家认为,这个大目标是我国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体现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所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同时也是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许多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在世界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主动对标找出差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对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既感到责任重大,又充满了信心。
这次会议是全面总结中央企业“十一五”时期改革发展经验的一次重要会议,是统筹谋划中央企业“十二五”时期目标与任务的重要会议,也是动员部署“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对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改革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次会议取得了很多收获,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一是信心,信心倍增。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中央企业反映,社会上有一些对中央企业不太公正的舆论,使大家的信心受到了一些影响。这次会议使大家疑虑顿消,信心倍增。我觉得这个信心是最重要的,是下一阶段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定位,定位清楚。张德江副总理讲的“三个作用”,就是中央企业今后要充分体现和努力做到的,定位已经非常清楚。三是方向,方向明确。下一步往哪里走,该干什么,清清楚楚,非常明确。四是重点,重点明晰。重点抓什么,往哪里突破,大家都感到非常明晰。大家对这次会议一致评价说:内容很好,气氛很好,讨论很好,开得很好,心情很好。在这里我借用林左鸣同志一句话来说:这次会议吹响了中央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冲锋号!新阶段的帷幕已经拉开,冲锋号已经吹响,下面就看中央企业的各位领导和国资委的同志们怎么样再攀高峰、做强做优了。
二、关于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
前一段时间,国资委领导同志分别带队召开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国资委还向各中央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这次会议分组讨论中,大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昨天晚上,我召集各小组联络员开会,把各个小组的意见建议听了一遍,并向王勇同志做了报告。这里,我针对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要密切关注2011年经济形势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走势。
2011年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比较多。中央企业一定要高度关注2011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当前要重点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一要关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所带来的冲击,以及对我国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前两天我在办公室看材料,看到一份关于对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及其影响的研究报告,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他们研究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美国两轮出台量化宽松政策,实质是大印钞票,主因就是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研究报告得出四个结论:第一个结论,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有两个方面影响,一是可以减轻美国的债务负担,增强美国的竞争力;二是政策难以对美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美国这种政策,是将美国的经济风险转嫁他国,谋取美元的红利,是美国政府在危机面前维护美国利益至上的选择。第二个结论,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影响,一是美国美元贬值和流动性过剩,导致全球进入通胀时代;二是热钱乱窜会吹涨金融泡沫,亚洲金融风暴恐将重演。第三个结论,美元贬值冲击国际金融体系稳定,货币战争恐成现实。现在日本、英国也在仿效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措施。第四个结论,这种政策将导致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未来通胀率仍将上升,并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长期性问题。上述四个结论不一定准确,但其所谈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还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二要关注国内宏观经济走势的新变化,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给中央企业带来的影响。三要关注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给中央企业带来的新挑战。这次转方式、调结构,也是一次大调整,对企业来说不进则退,将会影响到企业转型升级能否取得成功。中央企业要勇于接受挑战,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好表率作用。四要关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给中央企业带来的新机遇。现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逐步出台,这种变化很多中央企业领导在讨论中已经谈到了,现在关键是怎么样抓住这一机遇,加快自身发展。我们企业从哪里去切入,从哪里去着力,这个切入点与着力点要很好地进行分析和论证,最后搞清楚我们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能实现哪些新的突破。中央企业要根据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逐步出台,抓紧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很好研究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二)要牢牢把握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主线,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各中央企业一定要把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企业“十二五”规划中作出具体部署,并下大力气抓好,切实取得成效。当前我们要把握好转变发展方式的以下五个主攻方向:
一要大力调整结构。要根据企业的主业和市场定位,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已经失去竞争力且无发展前景的低端产品,中央企业要果断放弃,跟民营企业在低端产品上打价格战只能是打得头破血流、疲惫不堪,我觉得这不像是中央企业要干的事。要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重点做好具有市场前景的核心业务,并且要做成精品,做出特色,做出亮点。
二要加强资源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重组整合和优化配置,这是一篇大文章,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要抓紧清理各种低效、无效资产和长期亏损业务,加大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重组和优化配置,止住出血点,增加盈利点。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化,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但也是一篇很难的文章。
三要抓好自主创新。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四点:第一,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第二,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第三,打造一批知名品牌;第四,力争取得国际标准制订的一定话语权。抓住这四点,就是抓住了自主创新的关键。
四要强化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中央企业的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对此中央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持续抓好。当前中央企业要做好四件事:第一,抓紧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体系,充实配备精干力量,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第二,切实把好投资决策关,不符合节能减排规定的项目一个不能上,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并购重组项目一个不能要;第三,抓紧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老旧设备和生产工艺;第四,抓紧做好本企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的规划和部署。
五要发展新兴产业。要用好用足国家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现有政策,结合本企业发展实际和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发展与企业主业高度相关的新兴产业。要坚持立足高端,做出水平,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中央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努力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
(三)要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体系。
讨论中大家提出,要围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个大目标,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体系。这个建议很好。近期我们将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对此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这里我提示三点:
一要完善分类考核。关于完善分类考核,大家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特别是这么多年来,每一个中央企业,都在奋力拼搏,干得很苦,成绩也在显现,但是A级数量有限,很难都挤进去。大家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完善业绩考核难度很大,面对问题很多。有一次我请了17个老总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座谈,听取大家的意见。听完发言大家全笑了,因为国资委考核中央企业碰到的问题与集团总部考核子企业碰到的问题是一样的。最后我说了一句,理解万岁。一个集团考核都这么难,国资委面对这么多行业,这么大队伍,完善考核的难度不比你们小。所以有时候只能说理解万岁。关于完善业绩考核,在这里我讲四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完善业绩考核体系的目的是,提高考核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中央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第二层意思,今后业绩考核的导向,要重点放在引导企业做强做优,避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和发展速度,引导企业提高发展质量,有效解决企业管理“短板”,推动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最终做成“百年老店”。
第三层意思,业绩考核有两类指标,一个基本指标,一个分类指标。对这两类指标我们有一个基本态度。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是出资人追求的共性指标,必须坚持。但是共性指标不能多,最多就两个,将来可能就是经济增加值一个指标。经济增加值考核和全员业绩考核是考核的主攻方向,必须强化。业绩考核的分类指标,是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功能、不同定位而设计的个性指标,这些分类指标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加以完善。
第四层意思,2011年我们完善分类考核要突出以下五个重点:第一,着力提升价值管理水平,重点提高结构调整的质量,提高投资和并购的质量,提高经营管理的质量,提高价值创造的效率。第二,着力完成国家重点战略性任务,重点做好保障能源供应,保证军品研制,保障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保障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完成。第三,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抓紧处置各类低效、无效资产,抓紧消化处理各类历史欠账和历史遗留问题,抓紧解决长期沉淀下来的各类债权债务,抓紧处理各类重大“老案子”。第四,着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五,着力加强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实现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围绕这五个重点,我们将抓紧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我们委内有关厅局已经做了初步研究,准备在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再进行深入讨论。
二要提高价值创造水平。出资人最大的追求目标是价值创造和效益提升,当然还有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今后,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的方向不能动摇,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要求不能放松。提高价值创造水平,要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抓住以下五个重点:第一,把准资金投向。投资都失败了,投了以后没有收益,肯定谈不上经济增加值,谈不上创造价值;第二,有效降低成本;第三,加速资金周转;第四,清理低效无效资产;第五,坚决止住“出血点”。
三要正确看待考核级别。这些年,中央企业纵向比都在发展,但横向比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发展质量有高有低,考核排名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变化。需要强调的是,A类企业必须是优强企业,将来还必须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企业。因此,进入A级的企业只能是少数,大家一定要正确对待。
(四)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大家在讨论中普遍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发挥资本预算的导向作用,并强化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大家的建议都很好,国资委将认真组织研究,积极采纳合理的建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以来,我们按照《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要求,结合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资本预算主要用于促进企业加快重组和产业有序调整,支持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帮助企业灾后恢复重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总的看,资本预算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解决中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支持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加快自主创新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后一个时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重点任务是:紧紧围绕“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个大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办大事,充分发挥资本预算的引导带动作用。下一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要用于“三个倾斜、一个支持”:第一个倾斜是,向推动中央企业优化布局结构,支持中央企业间的重组和内部资源整合倾斜;第二个倾斜是,向核心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倾斜;第三个倾斜是,向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一个支持,就是适当安排一些费用性支出,支持解决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历史遗留问题。
业绩考核与资本预算对支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都有体现。中央企业要做强做优,必须抓紧把历史欠账解决掉,该结就结,该冲就冲,该了就了。我们初步考虑,力争用两三年时间把历史欠账消灭掉,这样企业就可以轻装上阵了。希望中央企业利用当前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有利时机,把自己能够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尽量解决。
(五)要进一步加强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
讨论中,大家普遍要求国资委加强对中央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大家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外部形势日益复杂,尤其是2011年经济形势变数较多,希望国资委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帮助企业研判形势,及早调整,规避风险。对这个问题我委很重视,2011年将按季度召开中央企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分析经济环境,研判形势走向,及时向中央企业提示运营风险。同时,我们将尽力多组织一些经验交流活动,交流工作经验,研究共性问题,共享研究成果。
二是不少同志提出,希望国资委加强对“走出去”的指导,协调中央企业在海外联合竞标,减少恶性竞争;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支持政策,加快项目审批。同时,还希望国资委加强对海外投资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保护和保密工作的指导。这些建议都很好。国资委对此很重视,正在研究一些具体办法,逐步加大对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指导和协调力度,近期抓紧建立“走出去”工作的协调机制。
三是有些同志提出,目前企业遇到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自身很难解决,如企业间的联合重组、资源优化整合以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支持等,希望国资委出面协调。这里我代表国资委表个态:中央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是合理合法的,国资委一定尽力去协调关系,争取政策,做好服务,当好大家的后盾。
四是有些企业提出,希望提高国资委厅局的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水平,减少业务工作上的重复指导和多头管理。对此,国资委机关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材料报表的重复报送,提高工作协同性,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
(六)三点提示。
一要关注中央企业良好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隐忧,特别要关注业绩辉煌时潜在的下滑迹象与苗头。最近,中国企业联合会根据美国吉姆•柯林斯的最新著作《再造卓越》中文译本,整理了“洞察危机: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一文。文中提出企业衰落一般表现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狂妄自大;第二阶段,盲目扩张;第三阶段,漠视危机;第四阶段,寻找救命稻草;第五阶段,被人遗忘或濒临灭亡。我认为,这篇文章对中央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警示,值得大家一读,并以此为鉴。中央企业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和隐忧,增强忧患意识,加强风险防范,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要共同维护好中央企业的整体形象。中央企业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能因为个别企业形象不好而影响到中央企业的整体形象。在这里,我强调三点:第一,不要踩红线。每个中央企业都要根据所在行业的特点,划出有哪些不能踩的红线。凡是红线内的事,不能干;凡是红线内的钱,不能赚。不要因小失大。最近,国资委即将出台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九条禁令,以国资委规章的形式发布,这就是红线。要做到令行禁止,对逾越红线的,一定要严肃处理。第二,要保持谦虚谨慎。我们提倡:做事要大刀阔斧,勇于开拓;做人要谦虚谨慎,保持低调。“满招损,谦受益”,这一古训值得我们牢牢记取。第三,要互相支持和补台。中央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兄弟之间的关系。要顾全大局,互相支持,互相补台,携手共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央企业加强战略合作,“抱团取暖”,共同渡过了危机。这种互助互爱的精神,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继续发扬。
三要增强突发事件处理和危机公关能力。要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做好风险防范预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面对突发事件和公关危机,要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真实信息,掌握话语主动权,避免恶意炒作。面对社会上一些不正确、不公正舆论,中央企业要敢于集体发声、共同应对。国资委有关厅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宣传,为中央企业营造一个良好外部舆论环境。
三、对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提出几点要求
一是要认真做好传达学习。要把张德江副总理重要讲话和王勇同志讲话,及时向领导班子和企业全体干部职工传达,组织好学习讨论。同时,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要把这次会议的各项工作部署切实落实到企业各项实际工作中去,确保“十二五”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
二是要及早筹划安排好2011年工作。2011年形势错综复杂,给工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及早筹划安排2011年工作,进一步梳理细化工作思路和各项措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下更大力气,力争抓出更大成效。
三是要及时沟通情况。请大家及时将这次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情况告诉我们,及时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告诉我们。我们将充分利用国资委的信息交流平台,总结推广大家的经验做法,促进相互学习和借鉴,更好地推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共同完成好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
同志们,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中央企业要特别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切实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中央企业负责同志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真正为职工群众送上温暖,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让全体职工都能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在新的一年中取得更大成绩!
第二篇:黄淑和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淑和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研究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工作的新措施,部署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国资委对业绩考核工作高度重视,王勇主任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我们取得的成绩,明确提出了做好今后工作的要求。各中央企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王勇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0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今年是第三任期的起步之年,也是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和全员业绩考核的开局之年。一年来,中央企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资委关于业绩考核工作的各项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业绩考核的目标管理持续改进。
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极为复杂,年初确定业绩考核目标时,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尚未消除,经济发展前景很不明朗,目标管理的难度加大。中央企业按照“调整优化上水平”的要求,自加压力,自我挑战,积极稳妥地确定考核目标,124家中央企业确定的利润总额目标值创历年最高,经济增加值目标值总体符合“稳健起步”要求,绝大多数企业管理类指标明显好于上年。
中央企业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抓住薄弱环节和关键因素,强化“短板”考核,突出“质量”考核,分类指标确定更加合理。五大发电集团、三大航空集团、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中
了培训效果。
中央企业在开展经济增加值考核中,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考核办法。一是依据资本性质,分类确定资本成本率。中核集团、兵器工业集团等企业根据负债情况和项目性质,确定差异化的资本成本率。中国海油将所属企业划分为经济增加值创造中心、支持中心和测量中心,分别设定资本成本率。中化集团、中粮集团等企业将资本成本率细化为权益资本成本率和债权资本成本率,资本成本率总体水平高于5.5%。二是根据业务特点,合理确定会计调整事项。中国石油把战略并购费用、尚未投入开发的海外油气资产和油气价格变动等因素,纳入经济增加值调整项目,引导企业重视战略投资和可持续发展。招商局集团在考核经济增加值时,把非经营性利润全额扣除,把股东垫款视同股权资本占用,引导企业做强主业,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三是结合企业实际,准确把握价值驱动因素。航天科技把清理亏损企业、退出低效资本占用作为提升价值的驱动因素,亏损企业户数比上年减少了三分之一,经济增加值提升了5%。南方电网将售电量、线损率等指标作为关键驱动因素,运用杜邦分析法分解到所属单位和部门。中国联通把合理安排投资增量、有效整合存量资产等,作为本企业的价值驱动因素。中交集团把提高合同质量、产品附加值、毛利率、资源使用效率和降低非生产性资本作为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国家核电、中国煤炭科工、中国钢研、有研总院、汽研中心等企业,在确定经济增加值驱动因素时,重点关注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中央企业不断加大管理创新,努力构建以经济增加值为中心的价值管理体系。中核建设集团、中国电信、东风公司、南航集团、中国五矿等企业,把价值管理与战略规划、全面预算、财务管控等结合起来,使价值创造理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中国石化、宝钢、武
级机构、控股投资企业)”为内容的全员业绩考核体系,实现了考核全方位覆盖。神华集团构建从集团到班组(个人)的五层考评体系,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中央企业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工具,积极探索和创新全员业绩考核的方法。中国石油、中咨公司、中外运长航、中国航信、中广核集团、南光集团、西电集团等企业,结合自身特点,综合运用平衡计分卡、360度反馈评价、关键绩效指标等先进工具,提升了考核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中国二重、东航集团、中国有色集团等企业针对不同岗位,设臵了个性化的考核内容,多维度分解考核指标并明确考核标准,实现了量化考核。中国三峡集团、鞍钢、保利集团等企业,根据下属企业业务板块的不同性质,设定不同的考核重点,增强了分类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建筑推行“底线”管理,通过对各级企业、工程项目的重要指标设臵“底线”,力争实现“两消灭”(消灭亏损项目、消灭挂靠项目)、“三集中”(资金集中管理、劳务集中管理、集中采购),取得了较好效果。新兴铸管集团以降本增效为中心,采用内部模拟法人运行机制,将总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工段、班组、员工,实现了“人人算账挖潜力”。
中央企业对领导班子副职的考核逐步加大了力度,并初步摸索出了一些有效办法。在对副职考核方面,中化集团、中国铁建等企业通过“年初签订责任书、年底述职评价”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对副职的考核。中国大唐、中国一重等企业从经营业绩、尽职履责、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全方位考核。中国海运、中国建材、中智公司、电信科研院等企业,对领导班子副职的考核评分由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能部门、下属企业、职工代表等多方共同参与。在合理确定副职分配系数方面,中国五矿按照基本薪酬、业绩考核得
实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新兴铸管集团董事会还通过加强二、三级企业董事会建设,强化董事会的考核职能,促进了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的不断完善。
(五)考核结果运用出现了新亮点。
中央企业强化业绩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薪酬分配、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中铝公司按照“四级五档”设定考核目标,依据目标的高低和实际完成情况,实行“月考核、月兑现”,并与单位工资总额、领导人员薪酬分配和职务任免紧密挂钩。中粮集团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实行差别化管理,深化了业绩考核结果的运用。中广核集团把经济增加值考核情况与所属企业考核分级紧密挂钩,规定经济增加值为负的企业,考核不能评为最高级别。中国化学工程对未完成考核基准值且经济增加值为负值的企业负责人扣发50%基薪。恒天集团对经济增加值持续三年改善的所属企业,直接按改善值的一定比例计提超业绩绩效薪酬,经济增加值对薪酬影响比例达到30-50%。
一年来,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点:第一,围绕企业的主攻方向,坚持目标管理,不断优化管理短板考核,增强指标的针对性,提高目标的准确性,是发挥业绩考核正确导向作用的重要前提。第二,抓住价值驱动因素,把准投资方向,有效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清理无效资产,止住“出血点”,是提高经济增加值的关键。第三,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干部职工理解支持,是实现业绩考核全覆盖的保证。第四,董事会业绩考核与国资委测试评价有效衔接,工作沟通顺畅,是确保董事会企业考核精准有效的重要途径。第五,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使考核结果真正与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职务任免、员工发展紧密挂钩,是切实发挥业绩考核激励约束作用的制度保
究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中央企业的影响;三是密切关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新要求,深入研究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四是密切关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带来的新机遇,深入研究中央企业加快发展的切入点;五是密切关注中央企业良好发展态势中存在的隐忧,深入研究中央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的着力点;六是密切关注社会舆论对中央企业的评价,深入研究中央企业提升社会形象的有效措施。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价值创造水平为核心,坚持正确考核导向,严格落实考核责任,进一步引导中央企业切实把转变方式与提升价值相结合,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相统一,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相协调,聚焦主业,做强做优,加快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促进中央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并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全局。
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个大目标,明确业绩考核主攻方向,完善业绩考核相关政策,引导中央企业夯实发展基础,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实现科学发展。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重点(即“五个着力”):
(一)着力提升价值管理水平,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国资委成立近八年来,中央企业生产经营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家交给我们的各项重要任务。
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要加强能源保障。要推进现代能源产业建设,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靠稳定供应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要保证军品任务完成。要加强国防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储备,高质量完成好军品生产任务,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安全提供重要支撑。三要坚决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保发展、惠民生、稳物价等方面切实发挥中央企业的积极作用。四要积极承担并完成好国家交给的其它重大专项任务。
(三)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夯实发展基础。
中央企业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目前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广大中央企业要抓住当前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有利时机,下决心抓紧消化掉各类历史遗留问题。
围绕夯实发展基础,要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等经营困难企业或长期无回报等低效对外投资,要采取坚决措施,抓紧进行处臵。二是对按规定应提未提、应摊未摊、应补未补的各类欠账,以及长期未处理的各类资产、收入和费用等,要抓紧做好消化处理。三是对历史遗留的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辅业、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内退人员费用等负担,一方面要按照现有政策认真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四是妥善处理好因实施政策性重组等所形成的债权债务以及历史遗留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争取挽回或减少一些损失。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要明确时限,倒排时间表。对有政策依据、企业自身有能力解决的,要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掉。要分清责任,把握政策,防止出现道德风险。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深入贯彻《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落实《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使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尽快得到根本好转。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组织管理、统计监测、考核奖惩三大体系建设,加大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四是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落实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责任,严防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环保责任事故的发生。
围绕上述“五个着力”,当前要抓紧研究出台以下五项配套政策:
第一,引导企业提高资本使用效率。重点包括:完善战略性投资的考核引导,细化资本占用的调整范围和口径;深入研究企业并购重组中的重大损失问题,探索制订相应的调整摊销政策;根据企业行业特点和风险管控水平,合理确定资本成本率。
第二,引导企业承担完成国家战略性任务。重点包括:对企业承担国家战略性任务实施量化考核,并根据任务轻重和责任大小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因承担国家战略性任务所占用的资本和增加的费用,且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国资委核定后在业绩考核中予以实事求是考虑。
第三,引导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重点包括:因改制重组或政策性因素形成的不良资产,在考核当期计提减值准备并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国资委核定后在业绩考核中予以实事求是考虑;因消化企业离休退休内退人员、厂办大集体、存续企业等历史遗留问题发生的费用,在考核中鼓励企业自行消化。
第四,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重点包括:完善科技投入调整办法和核算口径,研究科技投入资本化的考核办法;优化考核指标设臵,研究增设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指标;鼓励加速折旧和加快设备更新;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激励约束机制,结合全员业绩考核,加大
3经济规模、功能定位等有很大差别,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在发展阶段、行业特点等方面也差别比较大。在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中,对此要采用更符合企业实际、更可行有效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根据本企业及下属企业实际情况,逐步扩大经济增加值考核的企业范围,逐步加大经济增加值在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要研究经济增加值目标的分解落实办法,科学合理地设定下属企业的考核目标和工作任务。
要切实把经济增加值考核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各中央企业要从战略规划、投资决策、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等各个环节入手,认真梳理企业价值链条,从中发现并尽快解决对价值创造存在负面影响的关键因素与薄弱环节,切实把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融入企业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要主动开展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找准自身发展的“软肋”,取长补短,创造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媲美的企业价值。要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提高结果应用水平。目前,国资委正在组织研究有关与现行薪酬管理制度相衔接、与中央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与经济增加值提升水平相挂钩的中长期激励机制。
(二)不断深化全员业绩考核。
要完善中央企业负责人副职考核。国资委将抓紧出台进一步加强对中央企业负责人副职考核的指导意见,各中央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副职的考核,我强调三点:第一,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没有一把手的高度重视,企业副职的考核将难以开展或流于形式。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勇于担当,不要怕得罪人;企业副职要主动配合,自觉接受考核。如果领导人员不能带头参加考核,将会对企业全员业绩考核带来消极影响,也会引起企业职工不满。第二,不要搞平均化。要坚持考核结果按照考核得分适当拉开差距,企业副职的绩效薪酬分
5切实承担起这项责任,绝不能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链条出现断裂。要积极指导监督企业经营层做好本企业各层级及全体员工的考核工作,从而使业绩考核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四)不断提高有效考核水平。
有效考核的基本要求是:考核符合企业实际,分类指标设臵合理,取得实际效果明显。考核符合企业实际,就是一方面要符合国资委对业绩考核工作的总体要求,另一方面要符合企业的发展实际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分类指标设臵合理,就是要找准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点,提出有效消除影响因素和有效解决企业“短板”的指标。取得实际效果明显,就是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这一基本要求,既是对中央企业的要求,也是对国资委的要求。
提高分类考核水平是实现有效考核的重要基础。中央企业有100多家,行业、规模差异很大,运用统一的考核办法,将这些情况不同的企业放在一起考核,说实话很难做到绝对公平和精准。中央企业对完善分类考核的呼声较高,我们也正在努力推动这项完善工作,力争做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功能、不同定位、不同实际,尽量做出不同的处理。在实施分类考核中,要把握好三点:第一,要坚持出资人导向,维护好出资人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第二,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可以有差别,做强做优企业不能有差别。要把对照一流目标,找出自身差距,尽快做强做优,作为今后实施分类考核的重点。第三,要有效解决企业管理“短板”。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同,分类考核指标也要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进行调整。明年,国资委将在分类考核上加大完善力度,采取更有力措施,提高分类考核质量。
718-
第三篇:黄淑和在中央企业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淑和在中央企业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 国资委网站 发布时间:2011-10-11 努力完成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 切实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 ――在中央企业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黄淑和 2011年9月2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第二个三年目标全面实现、第三个三年目标即将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第二个三年目标完成情况,表彰中央企业法制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全面部署今后三年中央企业法制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王勇主任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中央企业连续实施法制工作两个三年目标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进一步深化完善中央企业法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第二个三年目标得到全面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 三年来,中央企业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法制工作第二个三年目标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围绕“发挥作用”这一核心,加快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全面实施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认真做好三项重点法律审核把关,不断加大法律纠纷案件协调处理力度,法制工作第二个三年目标基本完成。截至2011年6月底,在120户中央企业中,有117户建立了总法律顾问制度,占98%。在1155户中央企业重要子企业中,有1058户建立了总法律顾问制度,占92%。中央企业规章制度法律审核率平均达到97.3%,经济合同法律审核率平均达到98.1%,重要决策法律审核率平均达到99.4%。三年期间,中央企业历史遗留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有75%已得到妥善解决,因违法违规引发的新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已极少发生。通过实施第二个三年目标,中央企业法制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保障企业依法决策、防控企业法律风险、规范企业改革重组、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合规文化成为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
企业领导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近年来,许多中央企业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不断强化自身法律意识,带头营造依法治企的经营管理环境。中国石化主要领导强调:对生产一线人员来说,安全生产禁令是高压线;对经营管理人员来说,法律就是高压线。国家电网主要领导提出:严格依法治企是公司在“十一五”时期总结形成的五个深刻认识和重要理念之一。武钢集团专门开设“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论坛”,企业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带头撰写学法用法文章,为牢固树立依法治企理念作出表率。
企业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普遍加强。中国海运党政领导班子每年都全体出席集团法律工作会议,主要领导亲自做讲话、提要求。华润集团、中国大唐主要领导每年都在企业法律工作会议上明确法律风险防范的阶段性要求。诚通集团总裁亲自担任推进企业法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船集团要求各级子企业成立法律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议风险、谈风险、防风险”工作制度。南航集团、中国水电集团、中国铁建等一大批企业将法制工作正式纳入对子企业的考核评价。
企业合规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广大中央企业结合“五五”普法工作,广泛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南方电网在全系统大力培育“人人护法律底线、事事防法律风险”的企业文化。中国移动要求各级子企业法律顾问都要自觉当好普法教育的宣传员。招商局集团在全体员工中大力倡导“主动的知法意识、严格的守法意识和清醒的风险意识”。中国有色要求每一位员工强化“雷区意识”,推进全员重视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华电集团开展全系统“法律体检”活动,有效增强全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二)企业法律顾问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队伍建设明显加强。
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不断完善。按照第二个三年目标要求,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全面建立了总法律顾问制度,并在推动总法律顾问专职化专业化、落实总法律顾问职责、发挥总法律顾问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目前,集团层面设置专职总法律顾问的中央企业已接近50%。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航工业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要子企业均在60家以上。航天科工、神华集团、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不仅在重要子企业全部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而且还加快向三级子企业延伸,其中,中国建筑在97家三级子企业设立了总法律顾问,设置比例达83%。中化集团、中国电子、中铝公司、中航集团、国旅集团、中国普天等19户中央企业,明确把总法律顾问制度纳入公司章程,为总法律顾问有效履行职责提供制度保障。宝钢集团制定专门制度,对总法律顾问八项职责做出明确规定。中交集团重要子企业总法律顾问均为领导班子成员,并全部取得了企业法律顾问职业资格。中国化工对二级子企业总法律顾问探索实行集团公司统一派出制度,通过集团公司统一选聘、任用和考核,逐步建立总法律顾问垂直管理体系。企业法律事务机构进一步健全。截至2011年6月底,120户中央企业全部设立了法律事务机构,其中,法律事务机构作为一级职能部门的企业达到99户,占83%。中国联通集团总部和省级分公司全部设立了法律事务机构,且均为一级独立职能部门。国家电网结合本企业法制工作需求,加快推进下属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建设,全系统设立独立法律事务机构比三年前增长3.5倍。中粮集团90%的重要子企业设立了独立法律事务机构,并延伸到多家三级子企业,为做好全系统法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企业法律顾问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1年6月底,中央企业全系统专职法律顾问达到14185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全系统专职法律顾问均在1000人以上,其中,中国石化有52家子企业全部实现法律顾问持证上岗。中国铁建大部分子企业建立了专业资格证书补贴制度,对取得专业资格的法律工作人员发放专项补贴。兵器装备、东方电气等企业通过与国内知名政法院校联合举办法律硕士研究生班,大力培养企业内部的高端法律人才。
(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不断推进,法律管理工作逐步深化。企业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据统计,第二个三年目标期间,中央企业总部经法律审核的规章制度达到13416件。航天科技三年来先后以“规章制度建设年”、“规章制度推进年”和“规章制度执行年”为主题,持续推进规章制度建设。中国华能在全系统形成“凡事有章可循、有人负责、有据可查、有人监督”的制度管理体系。中国商飞从“企业内部立法”的高度,对公司全部规章制度依法开展评审,三年共召开54次规章制度评审会。
企业合同管理逐步实现标准化信息化。三年来,中央企业积极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标,通过标准化、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实现合同管理的统一归口、统一流程、统一文本、统一平台。中远集团、兵器工业等一大批企业建立标准示范合同文本库,基本涵盖了企业主营业务。东航集团专门成立合同管理中心,负责全集团系统合同管理工作。中船集团针对全球范围内造修船合同撤单频发的态势,建立合同履约监控机制,进一步深化合同全过程管理。南方电网、港中旅集团、中智公司等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经济合同法律审核固化为必经的工作流程。中国石油实现了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对接,年运行合同30多万份,合同金额达7000多亿元。
企业重要经营决策的法律审核得到加强。据统计,三年来,中央企业集团层面经过法律审核的重要决策达44592项。中电投集团明确规定子企业提请集团公司决策的事项,必须出具法律意见书,否则集团公司不予审议。国旅集团专门制定管理办法,明确要求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必须经过法律审核。中铁物资将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部列为公司4个议事委员会的常设成员,有效保障了依法决策。南方电网、中国建材、中国化工等企业将“三重一大”制度与重要决策法律审核制度有机结合,保障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依法合规。
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深入推进。第二个三年目标期间,随着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逐步深化,中央企业法律纠纷案件总体呈现逐年明显减少态势。中国建筑近三年合同额平均增速达39%,但案件绝对值逐年下降,2010年案件总标的额比2008年下降了42%。目前,中央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据统计,三年来,中央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共解决重大法律纠纷案件325起,为企业避免和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亿元。中粮集团实行案件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凡是重大案件均由集团统一处理。中国五矿建立网上在线案件申报系统,做到了对全系统案件的实时掌握。中远集团通过处理一起历史遗留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使集团在相关项目中收回盈利及折旧72.14亿元。港中旅集团三年来积极处理历史遗留案件,为集团挽回和避免损失8亿元以上。
(四)企业法制工作领域不断拓宽,在支撑保障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广泛参与国家和地方立法取得实效。近年来,中央企业积极参与有关法律法规的研究起草工作,及时把经营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反映到立法中。中国石油积极配合推进《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积极参与《电信法》及相关政策的起草论证工作。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加强与地方立法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出台了40多部地方电力法规和规章。中国外运长航积极参与最高人民法院、交通部等有关部门的政策法律制订工作。中核集团三年来共办理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等单位立法征求意见函近百件次。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既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也促进了企业法制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企业境外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许多中央企业把境外法律风险防范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构建境外法律业务管理体系。东方电气让法律部门参与境外子公司设立及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工作,确保境外子公司经营管理符合当地法律规定。国投公司明确规定法律事务部主要负责人为公司海外投资领导小组成员,全面参与公司海外投资工作。中国有色要求法律事务部开展海外投资法律风险防范研究,为海外项目提供全程法律服务。武钢集团让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在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投资项目的可研论证和商务谈判,及时提出法律意见,有效防范了境外项目的法律风险。企业重组上市和重大经营业务中的法律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近年来,中央企业整体上市、并购重组、合资合作、新业务拓展等重大经营活动日益频繁,企业法制工作逐步融入核心经营业务,作用发挥越来越突出。新兴际华集团把总法律顾问列为公司上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程参与企业重大资产重组和公司上市项目。东风公司高度重视对重大投融资项目的法律支撑,法律部门三年来共参与重大投融资项目292个,出具法律意见书3791份,涉及金额116.6亿元。中国建筑对3亿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全面建立项目法律审核工作机制,由公司法律部门委派法律顾问常驻项目生产一线,切实发挥了法律服务一线的作用。招商局集团在央地合作项目、产融结合项目中,高度重视发挥法律部门全程审核把关作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逐步深入。一大批中央企业通过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的维权和保护,并不断强化企业品牌建设。东方电气积极在重要子企业设立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构,建立起覆盖全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国电子、电信科研院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标准的制订,及时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华润集团与六省市工商机关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对全国范围内使用“华润”字号的企业进行清查,有效维护了华润品牌的价值和权益。回顾中央企业连续实施两个三年目标的历程,企业法制工作攻艰克难,开拓创新,体系机制基本建立,作用成效日益突出,打开了崭新的局面。六年来,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理念实现了由权益维护向价值创造的转变,法制工作目标实现了由建立机制向发挥作用的转变,法制工作体系实现了由独立分散向整体协同的转变,法制工作模式实现了由专业事务向管理融合的转变。上述成绩的取得,既是国务院国资委强力推动、中央企业高度重视并真抓实干、社会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央企业广大法律工作者辛勤耕耘、不断开拓、积极奉献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向长期以来大力支持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的国务院法制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普法办等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中央企业法制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这次会议受到表彰的中央企业十大优秀总法律顾问、十大优秀法律顾问、228名法律事务先进工作者和“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的成绩来之不易。总结这些年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中央企业法制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我们始终做到了以下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立足于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全局,科学谋划企业法制工作总体目标。企业法制事关公司治理制度框架的顶层设计,事关市场主体各类交易行为规范的落实。因此,推动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站位要高,见势要早,方向要准。六年多来,我们紧紧抓住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和总体发展战略,按照依法治企的要求,从出资人角度适时提出在中央企业连续实施法制工作三个三年目标(即:建立机制、发挥作用、完善提高)。这些目标任务既相互衔接、又层层递进,为推进和深化中央企业法制工作不断树起新的标杆,不断明确新的方向。二是坚持适应中央企业发展新阶段新要求,及时更新企业法制工作理念。工作理念决定工作实践。这些年,随着中央企业的快速发展变化,我们准确把握企业法制工作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培育企业合规文化,先后提出“市场竞争,法律先行”、“加强法制工作同样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以及“守法诚信是企业第一生命,违法经营是企业最大风险”等一系列法制工作新理念,为推动中央企业法制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是坚持从中央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高度,明确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作为企业法制工作的核心。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是大公司大企业打造“百年老店”必须具备的重要“软实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再次证明,大公司大集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既要主动出击,更要注重防守。随着中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全球化竞争中面临的法律风险日益增多。根据这一形势变化,从2005年起,国务院国资委就对中央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进行了统一部署。在连续实施两个三年目标期间,我们始终强调企业法制工作要以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为核心,坚持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原则,把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纳入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着力打造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完整链条。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为规范企业市场经营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也为中央企业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坚持突出中央企业依法科学决策的重点,始终将总法律顾问制度作为推进企业法制工作的有力抓手。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是现代企业平衡风险与效益的一个重要制度杠杆,是国际大公司大集团实现高水平法律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自中央企业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度以来,从少数试点的国家重点企业推广到53户大型中央企业,直至目前覆盖全部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这项制度不仅得到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广泛认同,而且也引起了社会上的良好反响,在完善企业管理层知识结构、依法保障企业科学决策、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有资产安全等方面,日益体现出明显的制度优势。
五是坚持法律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明确将法律审核率作为衡量企业法制工作水平的关键指标。法律与管理的融合,是企业法制工作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通过在中央企业推动实现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大决策法律审核率的三个100%,法律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得到明显扭转,广大企业法律顾问坚持用法律的思维审视管理问题,用管理的语言明确法律要求,使法制工作逐步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为企业解决重大纠纷、化解法律风险的同时,也为企业寻找和把握新的经营发展契机、实现价值最大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是坚持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的内外联合,努力形成推动工作的大合力。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不仅体现了企业自身的法律需求,而且直接关系到出资人权益的维护;不仅是企业法律部门的工作,而且是包括企业领导在内的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六年多来,国务院国资委与中央企业之间上下联动,彼此呼应,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工作合力。在企业内部,我们着力营造企业领导重视和支持的环境,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和素养,注意调动其他经营管理部门协作配合的积极性;在企业外部,我们努力适应国家法治建设不断加快的进程,积极争取各级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为推进中央企业法制工作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同时,国务院国资委法规局与企干一局、企干二局等厅局紧密配合、共同推进。所有这些,都为中央企业法制工作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把握形势,明确任务,全面实施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国务院国资委在综合研判现阶段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大目标。中央企业法制工作要在前两个三年目标顺利完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这一大目标,以实施第三个三年目标为契机,继续把企业法制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大目标,按照“完善提高”的总体要求,力争再通过2012年-2014年的三年努力,着力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总法律顾问制度和法律管理工作体系,加快提高法律顾问队伍素质和依法治企能力水平,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核率全面实现100%,总法律顾问专职率和法律顾问持证上岗率均达到80%以上,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完整链条全面形成,因企业自身违法违规引发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基本杜绝,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
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的重点任务,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一大目标”,着力“三个完善”,加快“两个提高”。
(一)围绕“一大目标”,充分发挥企业法制工作在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中的支撑保障作用。
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是“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大目标。企业法制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一大目标,立足内在需求,把握工作方向,努力发挥作用。要在加强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上狠下功夫,不断拓展工作领域,探索创新工作模式,努力推进企业法制工作向纵深发展。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企业法制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的“五个有效融合”。一要抓好企业法制工作与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融合。推进中央企业转型升级,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也是企业法制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要系统梳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各类法律需求,选准开展法律管理的切入点,超前介入,及时跟进。要研究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法律环境,积极参与有关立法,提出立法建议。同时注意用足用好国家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准确把握产业布局向传统产业链高中端发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政策法规依据,并及时细化为企业内部制度措施,融入工作流程,为推进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要加强企业转型升级各项重大决策的法律审核,对企业并购重组、资源整合、产业链延伸等重要经营活动,要提前分析掌握法律风险,主动加强与业务部门协同配合。二要抓好企业法制工作与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融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掀起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世界经济进入创新密集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新阶段。应当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科技创新,说到底就是要使科技力量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知识产权则是保护和转化这种科技优势的主要法律手段。因此,中央企业法制工作要更加注重向知识产权领域拓展。要着力抓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企业有关业务部门加大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与保护的力度,加强知识产权的集中管理。要综合运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法律手段,及时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知识产权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提升品牌价值。要努力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上升为技术标准,积极争取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三要抓好企业法制工作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有效融合。当前,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贸易摩擦明显升级。切实加强境外业务的法律管理,有效防范涉外法律风险,是中央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后企业法制工作面临的严峻课题。中央企业要以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更加重视涉外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把境外投资经营决策的法律论证与市场论证、技术论证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把法律管理嵌入境外投资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流程,确保法律部门全程参与境外投资尽职调查、立项决策、谈判签约和运营管理,形成依法决策、防控风险、高效运转的境外项目管理团队。法律部门要深入研究境外投资的法律环境,努力做好涉外法律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控制工作。要平衡好法律风险防控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对于风险巨大、难以防控的境外项目,即使有较好的商机和效益,也不要轻率进入。要积极应对涉外法律案件,既要充分发挥外部律师的专业优势,更要紧紧依靠企业内部法律顾问,落实法律顾问对外聘律师的协调管理职能,注意把企业法律顾问与外部律师的作用组合好。
四要抓好企业法制工作与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融合。企业经营管理无不涉及法律的规制,同时也无不存在法律风险。当前,部分中央企业管理粗放,违规违约、违章操作还时有发生,使企业面临无法预见的法律风险。因此,防范控制好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是切实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法制工作的永恒课题。要全面梳理和评估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进一步细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法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要完善法律风险控制流程,将法律风险管理逐步转化为企业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职责。要把法律风险管理作为集团内部的公共资源,积极探索建立集中高效的法律风险管控模式,有效提升集团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五要抓好企业法制工作与企业和谐发展的有效融合。中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履行经济责任与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企业法制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继续提倡“守法诚信是企业第一生命,违法经营是企业最大风险”的法治理念,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好中央企业的整体形象。要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依法处理好与竞争者、投资者、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法律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自觉遵守《劳动合同法》的各项要求,妥善处理与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努力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的表率。
(二)着力“三个完善”,推动中央企业法制工作不断深化。按照第三个三年目标要求,中央企业法制工作要继续以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为核心,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重点,以法律管理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为手段,立足深化完善,努力再攀高峰。
一要着力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确保企业稳健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随着中央企业市场化、国际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防范法律风险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目前,一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还主要停留在集团总部层面,许多法律风险防范的制度措施尚未在系统内得到全面落实;一些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法律审核把关还不到位,法律审核质量和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个别企业还存在“重违约风险、轻违规风险”的现象,违规经营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仍未引起足够重视。落实第三个三年目标,应当从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加快发展的战略高度,继续突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这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着力抓好完善。要建立健全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发挥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在企业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中的支撑保障作用。要进一步增强重点业务法律审核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确保法律审核能够发现问题,控制风险,创造价值。要全面杜绝因企业自身违规违约引发新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避免损害中央企业形象和商誉。二要着力完善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特别是总法律顾问的职责定位、作用发挥和业务素质是否到位,对于做好企业法制工作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目前,通过实施前两个三年目标,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但中央企业总部已经到位的总法律顾问专职率只有49%,总法律顾问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些企业对总法律顾问定位不准,职责未完全落实,作用发挥不到位。今后三年,要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完善总法律顾问制度。要加快推进总法律顾问专职化、专业化,进一步提高总法律顾问能力素质,继续通过内部培养和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等方式,选拔优秀总法律顾问人才,大幅提升总法律顾问专职化比率。要进一步明确总法律顾问作为企业高管的定位,按照制度要求落实总法律顾问直接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总经理负责,全面组织领导本企业法律管理的各项工作。要健全工作流程和制度,进一步确保总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使总法律顾问成为企业决策层的当然成员,真正发挥其保障依法决策的职责作用。要系统总结有关企业总法律顾问列席董事会议、担任董事会秘书或者进入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等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在建立规范董事会的企业加强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要着力完善企业法律管理工作体系。大力提高法律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水平,是进一步提高企业法制工作水平和效率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企业的法律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制度规范,有关程序不健全,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集团总部和子企业法律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工作效率有待提高。今后三年,要着力完善中央企业法律管理工作体系。要加快推进集团法律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健全保障集团内部法律管理程序严密、高效运行的制度体系和机制,将法律管理纳入制度化的轨道。要加快推进集团法律管理的系统化,真正将法律资源作为企业内部公共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集团内部确立集中管理与专项授权相结合的法律管理工作模式,切实增强集团公司法律管控能力。要加快推进集团法律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法律审核作为不可逾越的节点,嵌入业务流程,建立健全法律资源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全集团系统法律管理沟通互动的效率,努力使法律信息化系统成为法律管理的工作平台、法律顾问的学习交流平台和全体员工的法律培训平台。
(三)加快“两个提高”,提升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今后三年,中央企业法制工作要进一步发挥支撑保障作用,必须全面提高企业法律顾问队伍素质和企业依法治企能力。
一要全面提高企业法律顾问队伍素质。经过前两个三年目标的推进,中央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但目前法律顾问队伍专业资格持证率仅达47%,组织开展法律顾问岗位等级资格评定的比率还不到10%,中央企业一级法律顾问仅有26人,高素质法律顾问转岗、流失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与世界一流企业同行相比,中央企业法律顾问在法律执业资格、专业能力、管理经验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今后三年,要立足企业内部需求,加快培养懂法律、懂管理、懂外语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国际水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努力建设一支能与国外大公司大集团法律专业队伍相抗衡的中央企业法律顾问队伍。要大幅提升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法律顾问持证上岗的比率,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培训力度,督促没有专业资格的在岗法律人员积极参加执业资格考试,连续多年不能取得执业资格的,要适时调整到其他岗位。要高度重视法律顾问队伍的稳定发展工作,重视为优秀法律顾问的成长拓宽职务、职级和专业技术等级的提升通道,建立健全优秀法律顾问的评价发现、选拔任用、保障激励机制,稳定法律顾问骨干队伍,加大法律顾问的海内外招聘力度,为吸引和留住优秀法律顾问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二要全面提高企业依法治企能力。全面提高中央企业依法治企能力,是系统检验中央企业法制工作连续实施三个三年目标成效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三年,要把全面提高中央企业依法治企能力,作为第三个三年目标的根本任务,突出重点,抓好落实。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工作机制,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都能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运行。要高度重视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大力增强企业制度的执行力,促进企业从决策者、管理者到全体员工都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依法依规处理好企业改革改制和生产经营的各项涉法业务。要围绕企业投资管理、资金管理、金融运作、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切实加大法律审核把关力度,提高法律审核质量,强化法律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各种违规违章行为。要把进一步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与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依法管理企业财产结合起来,积极完善企业内控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国有资产安全,有效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顺利实施 第三个三年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央企业法制工作进入了“完善提高”的新阶段。为按期完成第三个三年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高度重视第三个三年目标的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既是中央企业实现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上继续推动企业法制工作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央企业领导班子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企业法制工作定位。要从保障企业全面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的战略高度,自觉将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的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企业各级领导人员的思想观念、决策方法和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中央企业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企业分管领导或者总法律顾问要加强组织协调,统筹安排,抓好落实。中央企业可以在现有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完善本企业推进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的领导机构,全面领导和推进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充实配备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和人员,努力为本企业实施第三个三年目标提供组织保障。要切实加强督促检查,通过企业内部考核评价、定期通报、健全责任机制等形式,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二)抓紧制定第三个三年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
中央企业贯彻落实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必须与本企业改革发展的法律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要立足于第三个三年目标的重点任务,按照“一大目标、三个完善、两个提高”的具体要求,结合本企业法制工作现状和薄弱环节,抓紧制定本企业具体实施方案,分解细化目标任务,突出重点,抓出实效。要增强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结合第三个三年目标提出的三个100%和两个80%的硬指标,制定集团及其重要子企业的分类指标。要明确第三个三年目标推进的时间进度,努力做到“阶段有目标,有计划,目标可考核,质量有保证”。要层层抓好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中央企业重要子企业要将本企业实施方案报送集团备案,中央企业集团要在今年年底前将实施方案报送国务院国资委备案。
(三)切实将第三个三年目标要求延伸到重要子企业。
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的一大特点,是将重要子企业全面纳入目标任务的实施主体。多年来,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的实践充分证明,重要子企业既是中央企业各项经营业务实际开展的重要主体,也是企业法律需求最多、法律风险最大的重点单位。努力将第三个三年目标各项要求从集团向重要子企业延伸,既是进一步提高集团管控能力的客观需要,也是进一步发挥企业法制工作整体效能的必然要求。中央企业要从制度和机制入手,将重要子企业作为开展法制工作的重点领域。要通过建立健全重要子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法律管理制度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使三年目标的各项要求落实到重要子企业,从而形成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完整链条。要通过全面实行重要子企业法律纠纷案件向集团备案制度,强化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的纵向监督和检查。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要积极探索推进三年目标任务向其他子企业广泛延伸。
(四)进一步创新落实第三个三年目标的方式方法。
落实第三个三年目标,对中央企业法律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央企业要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推进三年目标各项任务的落实。要探索建立项目法律顾问派驻制度,通过派驻法律顾问全程参与重大项目的谈判和运营,促进法律顾问全面熟悉企业经营业务,有效防范企业重大项目的法律风险。要探索建立法律专家集中会诊制度,针对系统内出现的疑难法律问题,整合集团内部跨区域、跨板块的专家型法律顾问,共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法律审核把关的质量。要探索建立法律工作述职制度,通过对法律顾问开展定期工作述职,加大对法律顾问的激励和约束,增强法律顾问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借鉴,切实提高企业法律顾问队伍能力素质。要探索建立全系统法律风险评估、警示制度,对系统内特定时期、特定领域有可能高发的法律风险,及时作出评估和预警,有效杜绝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发生。
(五)深入推进有利于落实第三个三年目标的合规文化建设。
中央企业要将全面推进落实第三个三年目标与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要认真贯彻实施全国普法办、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六五”普法规划,将细化制定本企业“六五”普法工作计划与第三个三年目标的实施方案有效衔接,实现联动。要切实提高企业领导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要像重视生产安全一样重视经营安全,防范好企业法律风险。要紧密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注意围绕本企业“十二五”发展战略提出的法律新要求,促进企业各级经营管理人员自觉主动地学法、守法、用法。要在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普法形式,培育法律至上、诚实守信、合规经营的企业法制理念,努力树立责任央企、法制央企的良好形象。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央企业落实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的指导推动力度,国务院国资委将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第一,做好两个通报。在继续做好对中央企业法制工作三年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通报的基础上,每年专门对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重大决策、经济合同、规章制度法律审核率进行定期通报;同时,按照《中央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每年对中央企业新发案件,特别是因企业自身违法违规发生的案件进行定期通报。
第二,实行两个问责。按照《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据干部管理层级权限,认真落实法律风险防范责任追究制度。今后,凡是因企业重大经营活动未经法律审核,或虽经审核但不采纳正确法律意见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企业相关领导人员的责任;凡是经过法律审核但因重大失职未发现严重法律漏洞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企业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加强两个培训。切实加强对企业各级领导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普法培训,努力增强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法律顾问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切实提高企业法律顾问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年,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总法律顾问开展了首次履职能力培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后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一次对中央企业总法律顾问的培训,并力争在未来三年对中央企业重要子企业总法律顾问全部轮训一遍。
第四,建立两个机制。要指导中央企业建立本行业、本区域法制工作的交流协作机制,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要继续完善推动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的内外部协调机制,对内加强法规局与企干一局、企干二局等有关厅局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对外加强我委与行业主管部门、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构的沟通协调,积极为中央企业法制工作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最后,为推动落实好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我再强调五点: 第一,为加强中央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了法制工作三个三年目标。九年时间是“三个解放战争”的时间,如果连续实施九年仍然不能完成任务,中央企业无法向历史作出交待。目前中央企业法制工作已进入第三个三年的攻坚阶段,我们要不负历史重托,坚决完成好第三个三年所确定的目标和各项任务。
第二,今后落实第三个三年目标,要做到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做出亮点。主要把握好以下四个重点:一是三个完善,即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总法律顾问制度和法律管理工作体系;二是两个提高,即提高企业法律顾问队伍素质和企业依法治企能力;三是三个100%,即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的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核率要实现100%;四是两个80%,即总法律顾问专职率和法律顾问持证上岗率要达到80%以上。
第三,开创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的新局面,要做到“四个有”:一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二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三要有借力发力的意识;四要有可行有效的办法。
第四,要把中央企业法制工作做成一项“全员工程”。企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要重视、支持和参与法制工作,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要努力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与企业业绩考核、安全生产等工作一样做到全覆盖。第五,各中央企业领导班子要对本企业法制工作今后三年规划实施方案,专门研究讨论一次,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目标完成。同志们,企业法制工作能否助力中央企业实现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大目标,今后三年是一个重要时期。让我们按照第三个三年目标的部署和要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不断开创中央企业法制工作新局面,为提高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黄淑和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进一步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 引导中央企业有效应对挑战实现科学发展
——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 黄淑和
(2011年12月28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部署2012年业绩考核工作。王勇主任对业绩考核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对会议作了重要批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1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1年,中央企业紧紧围绕“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认真落实国资委关于业绩考核工作的各项部署,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继续深化考核,做出了特色,做出了亮点,各项工作又迈上了新台阶。
(一)经济增加值考核取得新成效。
中央企业积极推进经济增加值考核,努力探索创新,价值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价值创造导向逐步强化。中核建设集团、中国电科、中国国电、鞍钢等企业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把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作为企业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战略管理与价值管理的有效结合。兵器装备集团把经济增加值考核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实施了对经济增加值的全过程管理。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节能等企业将经济增加值纳入预算管理体系,探索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华润集团以资本、资金、资产为主线,聚焦资本结构、现金管理和资产配置,关注资本回报和价值创造,初步构建了“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中航工业、神华集团积极推进以经济增加值为导向的全价值链管理,降低了各项成本费用,提高了价值链各环节的协同能力。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电信、中化集团、招商局集团等企业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梳理价值创造的薄弱环节,逐层分解价值驱动因素,构建了经济增加值与关键业绩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
资产优化力度明显加大。大多数中央企业不断加大存量资产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和资本运营效率。宝钢开展固定资产清查,根据单位资产的毛利贡献率,分类提出资产处置方案,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资本占用规模。航天科技、中国华能、中电投集团、南航集团、国投等企业,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加快处置业务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的低效资产,坚决缩减、退出亏损的或价值提升空间受限的产品和业务,提高了资产运营质量。兵器工业集团、中智公司、中煤地质总局等企业,加大力度清理非主业三四级及以下公司,缩短管理链条,压缩管理层级,提升管控水平。一汽集团、中国五矿、建研院等企业,将应收账款和存货作为清理重点,加快回收账款,减少存货占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投资决策重视价值创造。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将价值创造作为投资并购决策的重要依据,资本成本意识不断增强。中国华能、神华集团、中粮集团等企业,坚持“不创造价值、不配置资源”的原则,对低于预期资本回报水平的投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属单位争投资、争项目的冲动。中船重工、东航集团、中国建材等企业,加强投资决策的价值回报分析,初步实现了由“用了算”到“算了用”的转变,投资回报水平逐步提高。中国三峡集团、中国化工、中材集团、中国有色集团等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把是否符合战略布局和价值创造作为海外投资并购的主要决策依据,降低了投资并购风险。中国石化、东方电气集团、国旅集团等企业,重视投资后评价工作,加强对投资项目进入运营后的经营管理,确保投资项目真正创造价值。
资本结构不断优化。航天科技、中煤集团、恒天集团等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了整体融资成本,优化了债务结构。中国化学工程、矿冶总院、中国外运长航等企业,通过加强资金统一调度,提高整体信贷能力,降低带息负债水平,减少了财务费用。航天科工、中国铁建等企业充分发挥所属财务公司融资平台作用,保障主业发展资金需求,提高了整体资金使用效率。中国节能、中国水电集团等企业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企业上市,改善资本结构,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并为主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二)分类考核呈现新亮点。
中央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分类考核方法,着力改善企业管理短板,业绩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更加突出行业差异特征。兵器工业集团根据不同子企业的核心使命与发展定位,积极探索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定位的业绩考核模式,做到了指标个性化、目标个性化、考核个性化。中国五矿对于成熟稳定型业务,重点考核经济效益;对于黑色金属流通业务,重点考核市场份额与行业影响力;对于资源勘探等培育型业务,加大战略及管理类指标的考核权重。国投根据子公司业务板块,分类确定和动态调整各个板块的资本成本率。中国华能根据二级企业的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了煤价管理、效益调电、费用控制等考核指标,调动了企业增收节支、提高效益的积极性。
更加突出企业发展阶段。中国建筑根据集团由“施工承包商”向“建筑服务商”战略转型的特点,将传统财务考核指标转变为基本运营类、管理控制类和战略引领类指标,实现了由“财务型考核”向“战略型考核”转变。中国移动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差异,将省公司划分为五组,相应设定规模与增长率的考核权重,分类考核省公司对集团整体价值的贡献,激发了中西部地区省公司的积极性。中粮集团在实施“全产业链”战略过程中,对处于发展初期的业务,重点考核经济增加值改善程度;对成熟业务,要求进一步巩固经济增加值成果。电信科研院依据研发阶段的不同,分别设置研发进度、商用进度、测试指标领先程度、产品市场占有率等考核指标,在确保研发工作顺利推进的同时,强化对研发质量和研发收益的管控。国家核电、中国商飞依据计划进度,分别设置工程设计、装备生产、工程建设、重大专项研发等节点考核指标,确保按时完成国家重大项目。
更加突出企业管理短板。中远集团针对国际航运市场的大幅波动,设置了“内贸原油运输收入占总运输收入比例”、“促进公司运力低成本扩张”等考核指标,引导企业提高内贸运输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机械科研总院、中冶集团、中国中铁等企业,针对企业成本上升、资金周转下降的情况,加大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应收账款、存货周转等方面的考核力度,引导企业提升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中国大唐加强资产负债率的考核,全年新增负债规模压缩了150亿元。哈电集团、有研总院、冶金地质总局等企业,针对资金链日益趋紧的问题,将货款回收额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促进所属企业加强货款回收工作,缓解资金压力。中国电子针对管理链条过长的问题,将结构调整、重大资本运作等纳入业绩考核,加快了二级企业重组整合和“三非”(非主业、非盈利、非可控)企业的调整。中国建筑、中国铁建针对国际化经营逐步扩大的新特点,增加了海外经营管理类指标,尽可能避免风险失控。中铁物资将风险管理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纳入考核,促进各事业部和所属公司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三)全员考核实现新突破。
中央企业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在解决全员考核重点、难点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副职考核有所加强。诚通集团、国机集团、中国钢研、国药集团、新兴际华集团等企业,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完善副职考核政策,强化过程监督,适当拉开差距,严格奖惩兑现,副职的经营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中国一重、中铝公司、中储棉总公司、武汉邮科院规范了副职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主体、周期、指标及权重,进一步加大了对副职考核的力度。中航工业、中储粮总公司、华润集团、上海贝尔等企业,采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多角度地对副职的经营业绩、履职能力、重点工作等方面进行考核。武钢、中国煤炭科工、汽研中心等企业,按照副职的岗位分工和承担的重点工作任务,分类设置个人关键业绩指标和薪酬系数,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岗位薪金。
职能部门和员工考核有所创新。中航工业对总部职能部门的考核,以目标管理为重点,按照岗位职责,实施季度业绩考核与360度评价相结合,落实了职能部门责任。中核集团将职能部门联系单位的经济效益和重点任务统一纳入职能部门的关键业绩指标,考核结果与部门奖金挂钩。航天科工制定针对市场营销人员的专项业绩考核方案,将绩效薪酬占薪酬总额的比重从40%提升到60%,调动了市场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中国二重依据员工工作业绩、劳动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考核情况,分类确定员工的岗位薪酬和技术等级。中国南车将考核指标分为组织绩效、个人任务、个人行为三类,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员工,设定不同权重,提高了考核的针对性。矿冶总院、中国航材、中广核集团等企业采取上级面谈并通报考核结果的方式,让员工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实现了考核闭环管理。
考核的激励约束力度有所加大。武钢对厂处领导人员实行“前10后8”优胜劣汰机制,对位列考核排名后8%的人员除扣减绩效年薪外,还酌情实施岗位调整。通用技术集团、南光集团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调整、培养使用等相结合,并作为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一个突破口。中国联通强化考核结果在领导班子优化、管理人员使用等方面的应用,有9名高管人员因考核结果较差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中国电科将成员单位的考核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D级单位占13%,考核结果在集团范围内公开,引起了广泛震动。
(四)对标考核迈出新步伐。
中央企业围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积极探索与国际国内先进企业的对标,通过对标找差距,强化考核追标杆,初步形成了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
科学确立标杆企业。许多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和行业特点,分层筛选标杆企业。航天科技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的目标,选取全球宇航企业100强作为对标对象。中国移动在公司整体层面,选取20家国际优秀电信企业作为对标对象,明确了集团的追赶方向;在下属公司层面,建立了多维度、多层级、立体化的标杆体系,鼓励各公司之间开展对标。港中旅集团针对下属公司的业务规模、行业特点、成长阶段等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标杆企业。中广核集团根据业务类型,分别在核电运营、核电工程、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与国内外相关龙头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对标。南方电网以广州、深圳供电局为试点单位,开展了与新加坡、香港电力企业的全面对标工作,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电力企业的差距。
合理确定对标指标。中国石化建立了由3个层面(事业部、企业和装置)、5个维度(盈利能力、成本控制、生产经营、资产运营、发展能力)、166个指标构成的对标体系。中交集团选取世界11家优秀建筑企业,从企业规模、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价值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分析,明确了自身在运营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和追赶目标。中冶集团依据国内外同行的业绩表现,选取反映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等方面的指标,建立了标杆数据库。中航集团通过与35家全球航空领先企业的对标,运用差距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手段,确定了运营绩效、资源投入、内部治理三个维度的对标指标。中国航信通过建立“财务绩效”和“业务效能”的二维对标体系,找到了与国际先进企业在价值创造、成长能力、运营效率等方面的差距。
积极探索对标考核。华润集团根据各业务板块的发展阶段,分别以行业的优秀值或平均值为基准,确立考核目标,引导企业保持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中国化工以“世界级制造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和流程指标为基线,对试点企业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工艺改进指标。中国航油设置“达标缩进率”指标,通过比较本企业考核指标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实现了各层面对达标进展的实时监测和量化考核。东方电气集团将对标指标纳入企业业绩考核体系,占20%权重。兵器装备集团、诚通集团、中盐公司等企业,鼓励企业向行业优秀水平看齐,对下属企业达到或超过行业优秀水平的进行奖励。
(五)专项考核取得新进展。
自主创新考核进一步强化。中央企业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考核体系建设,完善支持和鼓励政策,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船集团、东风公司、鞍钢、中国北车、中国通号、华侨城集团等企业,将科研开发、自主创新投入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并视同利润在考核中予以认定。中国中纺集团将新技术积累、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并将投资预算的60%用于支持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转化项目。中国商飞、中轻集团把知识产权积累作为企业科技产出的主要考核指标,加大对所属企业科技投入、专利数量等指标考核力度。西电集团设立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管理三大类24个指标,在所属企业全面开展科技创新综合能力的评价。
安全生产考核进一步强化。中央企业全面加强安全生产考核,加大了激励约束和事故问责力度。中船重工、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华电、中电投集团、国机集团将安全业绩与管理人员的“帽子”、员工的“票子”捆在一起,坚持重奖重罚。中国建材、中国中铁、新兴际华集团、中国黄金等企业,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对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实行考核降级,并相应调整领导人员岗位。中国铁建实施安全生产业绩目标考核,完成全年安全生产目标的企业,所有员工都有奖励;未完成全年安全生产目标的企业,对班子成员进行经济处罚。中国水电集团根据子公司生产经营性质和安全风险的差异,对下属企业分类实施安全生产考核。葛洲坝集团向重点岗位员工提取一定金额的安全风险抵押金,依据其岗位风险及考核情况,返还或扣减风险抵押金,对安全业绩突出的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加大了安全生产考核的激励和约束。
节能环保考核进一步强化。中央企业把强化节能减排考核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引导企业实现绿色发展。中国国电将生产环保指标考核权重从5%增加到15%,2011年1-9月供电煤耗在“十一五”下降33.1克标准煤的基础上继续下降了2.6克标准煤。宝钢以“三流一态”(制造流、价值流、能源流和设备状态)的能源管理体系为基础,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单位能效、环保指标对标,查找差距,持续提升节能减排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中国电信将耗电总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对超过目标值的予以扣分处理,2011年单位信息业务量综合能耗同比下降了20%。保利集团将绿色建筑楼盘数量、级次作为考核指标纳入经营业绩考核范围。中国五矿强化对节能减排过程的考核,实行引入第二方监管和第三方审核制度,通过全方位节能减排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确保企业完成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兵器工业集团对节能环保重大贡献或重大责任事故实施即时考核,一次性给予现金奖励或处罚,2011年1-9月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8%。
同志们!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中央企业创造了优秀的经营业绩,各项考核指标已经基本完成,绝大多数企业可以完成或超额完成考核目标。一是经济效益有望再创新高。预计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9000亿元左右,经济增加值保持在3000亿元以上。二是发展质量继续提升。许多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瓶颈得以突破,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1-11月,中央企业在资产总额增长16.5%的情况下,总资产周转率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5%。三是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中央企业科技投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了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四是各项战略性任务圆满完成。航天、航空等军工企业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交办的重大专项任务;石油石化、电力、电网、通信、粮油等行业的中央企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其中凝聚了中央企业考核战线全体同志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业绩考核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业绩考核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加值考核仍处于起步阶段,价值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短板考核还不够有力,考核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部分企业全员考核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对副职和职能部门的量化考核还有待提高;董事会试点企业考核工作水平还不够平衡,与国资委考核的衔接还有待加强;对不同功能和定位的企业如何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的考核,今后仍有待进一步探索。这些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应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2012年,是国内外经济环境极其复杂、极其严峻的一年,是中央企业深入实施“一五三”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第三任期考核目标的攻坚之年,考核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对明年国际国内形势都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总体上看,世界三大经济体处于不景气状态,欧债危机仍在蔓延扩大,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萎缩,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低迷期;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各种潜在风险和矛盾不断增多。因此,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抓紧做好3-5年渡难关、过寒冬的应对准备。在应对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强做优主业,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中央企业实际,2012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强化业绩考核导向,突出目标管理、价值创造、精益管理和科学发展考核,引导中央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加快做强做优,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2012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引导的主攻方向是保增长、提质量、调结构、抓管理。
保增长,是2012年中央企业的首要任务,也是业绩考核的中心工作。需要强调的是,中央企业所需要的增长,首先是有效益的增长,不是单纯的规模扩张,不是偏离主业的四面出击。其次是集约的增长,主要依靠内外部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此外是可持续的增长,主要依靠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等,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提质量,是应对挑战、做强做优的内在要求,也是业绩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中央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资本占用与价值创造还很不匹配。越是资金紧张的时候,越要谨慎投资,减少资本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越是成本费用上升的时候,越要强调全成本核算,抓好降本增效,提高盈利水平。
调结构,是中央企业“稳中求进”的方向,也是业绩考核的着力重点。越是形势严峻的时候,越要自觉地围绕主业调整优化结构;越是面临危机影响的时候,越要主动地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结构调整的核心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不是盲动,不是一哄而起,不是重复建设,而是要向国家需要控制的领域进,向有技术优势的领域进,向有人才储备的领域进,向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进。退,不是被动,而是为了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集中资源干好那些该干的事。
抓管理,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央企业管理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高,管理提效的潜力还相当大。越是在国际竞争激烈的时候,越要向一流企业看齐,取长补短,提升管理水平,不断追求卓越;越是在生产经营困难的时候,越要通过强化管理,有效控制风险,避免出现失误;越是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时候,越要层层落实管理责任,从管理中要效益、求发展。
为此,2012年的业绩考核工作,要重点在“四个突出、四个引导”上下功夫。
(一)突出目标管理,引导中央企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和中坚,必须承担起保增长的任务和责任。要确保平稳较快增长,就必须强化目标管理,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
一要树立高远的目标。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央企业要有更高的标准,提出更具挑战性的奋斗目标。2012年的利润和经济增加值目标,原则上不能低于前三年的平均水平。处于行业上升周期的企业,要抓住机遇,勇挑重担,考核目标原则上要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企业,应积极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标,业绩指标要继续保持领先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较重或处于行业周期性下降的企业,要努力开拓市场,主动挖潜增效,确保生产经营保持基本稳定。
二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目标要逐项细化和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流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确保目标落地。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确定优先顺序,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保增长的业务和领域上来。要加强动态跟踪和过程控制,根据全年经营目标的分解情况,设置关键时间节点,加强目标执行情况的月度和季度跟踪分析,对于没有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目标的,及时评估差距,找准原因,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
三要强化激励约束。对制定了具有挑战性目标且完成较好的企业,要从工资总额、绩效薪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奖励;对不实事求是确定目标、工作不得力、完成不理想的企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通报、处罚。
(二)突出价值创造,引导中央企业切实提高发展质量。
保增长既要保持合理的速度,更要重视质量的提升。要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就必须突出价值创造,强化以经济增加值考核为核心的价值管理。
在实施价值管理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五点:一要纳入规划。要重视价值创造的顶层设计和整体优化,并作为制定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前提,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合理确定企业的主攻方向,科学规划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二要融入重点。在实施调整重组、资源整合、对外投资、降本增效、风险管控等重点任务时,要突出价值创造,做到不创造价值的投资项目坚决不投,毁损价值的领域坚决退出,高成本的生产要素坚决优化,负债率过高的企业坚决减债增效,将有限的资本配置到投资回报率高的领域。三要深入内核。要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特征、波动周期、风险程度,合理确定资本结构。要在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全价值链上强化对经营现金流的管理,严防资金结算、融资担保、投资理财等环节出现出血点。四要嵌入流程。要按照价值创造的基本要求,将利润目标、资本结构、现金管理、资源配置等要素指标固化到业务流程,以流程控制来获取价值。五要渗入基层。要把价值创造理念和要求层层落实到各级企业、基层班组和全体员工,形成“价值创造、人人有责”的考核氛围,为提升价值创造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三)突出创新考核,引导中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自主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关键。自主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尤其在当前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更需要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能为企业找到新的发展方式,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科技创新既要取得更多的专利和技术,更要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为此,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加大两个探索:一是探索完善“科技+人才+资本”的新型创新模式。通过形成科技支撑、人才引领、资本助推的合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的效果和效率,加快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二是探索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育成化+产业化”的新型创新机制。通过实现创新育成化与成果产业化“双轮驱动”,增强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
围绕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中央企业在业绩考核中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完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转化的考核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稳步提高科技投入比率;引导企业加快科技成果产出,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为企业实施转型升级奠定技术基础;引导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二是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探索科技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引导企业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建立健全科技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稳住优秀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并把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
(四)突出企业短板考核,引导中央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短板考核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根据做强做优中央企业的总体要求和应对危机的新形势,当前,中央企业要把对标作为深化短板考核的突破口,把风险管控作为短板考核的重中之重。
做好对标工作,重点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根据企业实际,选好标杆企业。要根据企业的战略愿景和自身实际,研究提出标杆企业的甄别标准,有针对性地选好标杆企业。二是构建好一流的对标指标体系。要把握对标企业特征,从经济运行、市场竞争、财务表现、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维度,科学构建一流的对标指标体系。三是深入分析短板,找出差距不足,提出改进方向。从业务链和价值链出发,全面梳理与对标企业存在的差距,剖析差距产生的原因,找出企业短板,提出改进的方向和考核的指标。四是围绕管理短板,加大考核力度。对处于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要分层分类设定不同的短板指标,提高业绩考核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加大对关键短板指标改进的考核激励约束,对指标领先和进步较快的企业进行激励,对指标落后且改善不明显企业进行提醒警示。
做好风险管控,有三点要特别关注:一要关注投资风险。抓紧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合理控制投资规模,掌握投资节奏,优化投资结构,避免盲目扩张。风险高的投资项目,该暂缓的暂缓,该退出的退出。二要关注合同风险。对于合同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并抓紧做好应急预案。三要关注财务风险。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切实做好资金筹划,优化融资和资本结构,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特别要加强对外担保、金融衍生品等业务风险的管理。业绩考核要围绕这些风险点,抓紧梳理短板指标,并纳入考核体系。
围绕2012年业绩考核的重点任务,国资委将出台四项业绩考核配套政策:
一是为体现保增长的要求,对因形势和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客观上难以准确把握而使实际完成值超过目标值较多的,在核定考核结果时暂不扣分。
二是出台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考核奖励办法。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专利金奖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企业,在业绩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
三是出台中央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业绩考核处理办法。因解决厂办大集体、分离“三供一业”等历史遗留问题而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在业绩考核中予以酌情考虑。
四是出台中央企业承担国家战略性任务业绩考核处理办法。对完成国家战略性任务、有利于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项目,在考核目标确定或考核结果核定时予以实事求是的考虑。
三、狠抓落实,确保完成2012年业绩考核工作任务
2012年业绩考核工作任务繁重艰巨。中央企业业绩考核战线上的同志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谋划,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履职能力,高质量地完成2012年业绩考核工作任务。
(一)抓精神提振,攻坚克难保增长。
2012年业绩考核目标的确定难度很大,完成目标的难度更大。各中央企业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和本次会议精神上来,以饱满的精神、高昂的士气,切实做好业绩考核工作。市场低迷,精神不能萎靡;需求回落,干劲不能低落。各企业负责同志要抓紧组织精干力量,做好调查研究,认真研判形势,尽快提出保增长的努力方向和具体措施。企业职能部门要逐户分析下属企业的增长潜力、制约因素,积极指导下属企业高质量地确定考核目标。八年来的考核实践证明,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是一支执行力强、能打硬仗的队伍,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在这场“保增长、提质量、调结构、抓管理”的攻坚战中取得胜利。
(二)抓责任落实,实现压力层层传递。
要确保2012年考核工作任务的完成,就要深入开展全员考核,下大力气,一抓到底。要把全员考核作为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加大治庸治懒力度,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广泛调动并充分发挥各级企业负责人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认真做好企业副职考核工作。国资委拟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负责人副职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于近期颁布执行。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重视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抓紧组织制定和完善本企业副职考核的具体办法。要结合当前中心任务,抓紧细化副职考核目标,通过签订责任书等形式,把副职考核工作有效开展起来,为做好本企业全员考核带个好头。
要加强对职能部门的考核。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整体目标,细化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考核指标,增强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和考核压力。在推进职能部门考核的过程中,要重视整体协同,避免出现相互扯皮、各自为战的现象。
要加强对所属企业全员考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针对二级以下企业全员考核工作开展不平衡的情况,中央企业要指导下属企业健全工作机构,完善相关考核制度。要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全员考核工作开展好的企业,要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的企业,要予以批评和适当处罚,并限期整改。同时,要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提高下属企业全员考核工作水平。
董事会试点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落实国资委要求、发挥业绩考核导向功能等方面切实起到示范作用。已获得国资委授权考核高管人员的试点企业,外部董事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业绩考核方法,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三)抓关键环节,深入推进经济增加值考核。
经济增加值考核是我们当前考核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稳中求进目标的有力抓手。中央企业要认真总结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以来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加大经济增加值考核工作的力度,不断拓展考核的广度和深度。
要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中央企业要在认真分析所属单位发展阶段、行业特点、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经济增加值考核的范围,2012年要争取覆盖到所有三级企业。要加大经济增加值考核权重,集团公司对二级企业的经济增加值考核权重要较上年有所提高,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力争达到40%以上。要根据行业风险程度和投资回报水平,合理确定不同的资本成本率,具备条件的企业要适当提高资本成本率水平。
要抓紧建立健全经济增加值动态监测制度。尽快建立包括经济增加值完成情况、各业务单元价值创造能力、主要驱动因素影响等内容的月度监测数据系统。要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确保经济增加值考核和价值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要全面开展价值诊断活动。对所属企业资本占用和价值创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既要关注损益表,又要紧盯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科学开展价值诊断。要加强分类指导,对能稳定创造价值的企业,要提出巩固提高措施;对价值逐步提升的企业,要集中必要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对经营状况堪忧的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改进提高或果断退出。
(四)抓队伍建设,提高履职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学习。总体上看,业绩考核工作队伍的素质是比较高的,对政策的把握也是比较好的,但也确实存在对考核政策学习不深、研究不透、执行不力的情况。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我们印发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政策要点》提供主要负责同志参阅,这次会上,我们又把这个文件印发给了大家。希望同志们结合《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22号)和新出台的四条政策,加强学习,吃透精神,用好政策,努力成为业绩考核的行家里手。
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要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下属企业的典型经验,帮助所属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基础管理,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努力把本企业考核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考核工作要求高,政策性强,需要大批复合型人才。对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要敢压担子、大胆重用,为他们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要注重青年人才培养,为考核工作提供更充足的后备力量。
同志们,做好2012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充满挑战,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直面困难,勇挑重担,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添砖加瓦,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年将至,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第五篇:2012年黄淑和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黄淑和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坚决遏制中央企业安全事故多发势头
为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
安全发展环境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分析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针对突出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多发的势头,确保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好转,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
刚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王德学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对中央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中央企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学习和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当前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近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在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的指导下,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完善监管,强化问责,安全生产业绩稳步提升。百亿元销售收入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逐年下降,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基本消除,部分企业安全业绩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为全社会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我们对取得的成绩绝不能高估,对形势的判断绝不可乐观。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仍然比较严峻:截至7月16日,中央企业共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19起,死亡99人,事故起数增加4起,死亡人数增加22人,同比分别增加27%和29%。其中重大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33人。这2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分别是:2月20日,鞍钢所属重型机械公司铸钢厂,在浇铸大型铸钢件时,铸件砂箱发生喷爆事故,造成13人死亡,17人烧伤;5月19日,中国中铁所属中铁三局炎汝高速公路八面山隧道工程,分包单位在炸药运输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20人死亡。中央企业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17起,死亡66人,中冶集团、中粮集团、中煤集团、中国外运长航、中国铁建、中国能建等6家中央企业连续发生了2起以上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建筑施工和煤炭行业共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14起,死亡63人,占事故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的60%以上。传统高危行业事故多发领域安全 2012年黄淑和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生产形势尚未好转,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涉及领域扩大、事故类型增多、境外事故多发的新特点。多年来安全生产形势较为平稳的冶金、船舶修造、仓储等行业,出现了较多事故。一些过去很少发生或从未发生的事故类型,如中毒窒息、爆炸以及施救不当引发伤亡等事故比以往明显增多。境外事故呈上升趋势。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境外建设项目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1起,一般生产安全事故4起,此外,还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各1起,事故起数明显增加。
引发中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对事故的全面分析,我们发现,每起事故的背后都有安全管理薄弱的原因,也有许多长期存在但始终未能根治的“顽疾”。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安全生产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近年来,中央企业快速发展,进入了许多过去不熟悉的新业务、新领域,但一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实现与经营规模扩张、经营范围拓展的同步提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尚未及时跟上,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缺乏,出现管理空挡,造成事故多发。今年中央企业较大及以上事故中,有67%发生在规模快速扩大、实施兼并重组和进入新业务领域的企业。
二是作业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一些企业作业现场管理不严格,没有认真执行安全交底制度,对交叉作业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作业各方不太清楚存在的安全隐患,作业过程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欠缺。少数基层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带班制度执行不严,管理人员脱岗现象严重,难以有效指导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造成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问题在非正常工作时间更为严重,今年中央企业较大及以上事故中,有28%发生在周末加班、夜间作业、交接班等安全监管较为薄弱的特殊时段。
三是有章不循、有禁不止。一些基层单位不遵循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履禁不止。一些企业违反客观规律,随意压缩工期,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组织生产,甚至在已经出现严重不安全征候的情况下,仍然一味蛮干,最终酿成大祸。今年中央企业较大及以上事故中,有83%存在违章行为,其中11%是由违章指挥造成的。
四是对供应商和分包商管理失控。一些企业在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暗箱操作,使一些不具备承包资质、缺乏管理能力、没有安全生产保障的单位中标,给项目建设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一些企业对设备和原材料供应商审核、把关不严,致使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设备和原材料进入生产作业环节,给企业生产埋下安全隐患。部分企业 2 2012年黄淑和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对分包商或协作队伍放松监管,以包代管、管而不严,甚至违法分包、层层转包,加大了安全生产的风险。今年中央企业较大及以上事故中,有50%发生在分包商单位,这类问题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尤为突出。
上述现象表明,中央企业安全生产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反思和总结: 第一,指导思想不端正。个别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较为严重,口头上重视安全生产,但行动上仍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安全投入、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等迟迟没有到位,致使一些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治理。
第二,安全责任不落实。一些企业“一岗双责”的要求没有落到实处,仍片面认为安全生产只是分管领导和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没有切实履行好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没能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负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讲在口头上,就是没有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身上。
第三,管理体系不完善。部分企业管控模式存在缺陷,管理流程不合理,安全生产工作缺乏系统规划,没有形成有效的体系保障和技术支撑,致使一些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管理失控。如勘探、设计、测试不够精细周详,缺乏必要的安全冗余度,生产、设备采购质量把关不严,没能从源头上对安全生产有效构筑第一道防线。
第四,工作作风不扎实。少数企业在贯彻有关安全生产工作要求时,往往流于形式,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相互推诿、有的应付了事,并没有传达到基层单位,也没有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执行;有些基层管理人员重指令、轻管理,不深入现场,不了解实际情况,在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中,只是满足于走过场,没有扎扎实实地沉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不解决,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整体管理水平不可能提高,生产安全事故也难以遏制,安全发展的目标更难以实现。
二、针对突出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多发势头
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发展和蔓延,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中央企业保增长、保稳定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八大将要召开,保持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这既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中央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各中央企业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等重要文件精神,结合国资委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有关 2012年黄淑和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管理,重点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坚决整治“顽疾”,强力扭转事故多发的局面,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一)落实安全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各级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意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要安全的效益,不要带血的利润”的理念贯彻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规模的关系,切实做到不具备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的领域谨慎进入,不具备安全保障的作业决不盲目突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坚决不上。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建立健全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保障体系的无缝链接和有效运行。要加强安全考核力度,在薪酬分配、职务晋升、推先评优等涉及管理者和员工切身利益的领域,要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绩效的权重,对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将禁令作为每一个管理者、每一个员工必须遵守的红线,对违反禁令的企业和人员,要严格追究责任,决不姑息。从第四任期开始,国资委将实施更为严格的安全业绩考核,对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企业,将加大业绩考核扣分处罚力度,进一步强化中央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二)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控制。
各中央企业要结合管理提升活动,认真对企业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对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组织架构、管控程序、管理流程等要重点诊断,认真分析,抓紧整改。要切实加强勘探、设计、研发、测试等环节的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的源头控制,坚决消除重大隐患;要加强企业供应链管控,建立健全供应商资格审查、产品准入、能力评价、业绩再评价和退出机制,把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元器件和设备的入口关,堵住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要坚决贯彻工程招标投标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分包商和协作队伍的监管,坚决杜绝以人情代替制度、以感情代替规范的行为发生。对冒用资质、非法转包,发生重大事故的分包商,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并坚决禁入。对违反产品、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一经查实,国资委将严厉查处。
(三)夯实管理基础,全面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基础管理是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保障,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抓好抓实。
一是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各中央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要求,建立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广纳人才、广开门路,把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 4 2012年黄淑和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充实到安全监管专业队伍中来;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鼓励安全管理人员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的专业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被国资委列为安全生产监管一类的中央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全面推行安全总监制度。目前这些制度在少数企业还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会后有关企业要认真研究,尽快将机构、人员和经费配置到位。对因安全生产机构不健全而造成严重生产安全事故的,国资委将从严处理。
二是扎实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各中央企业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大力推广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方法,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能力。要突出培训重点,各级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安全培训,同时抓好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培训,着重做好现场指挥人员的遵章守法培训和基层员工安全生产三级教育,保证现场指挥人员和职工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具备岗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技能。
三是大力推进基层班组建设。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重点在班组,难点也在班组。各级企业要选好配强班组长,把思想品德好、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优秀基层员工选拔到班组长岗位上来;要进一步推动班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广泛开展适应企业特点的师徒制度、安全交底、班前讲话、技术练兵等活动,不断提高班组执行力和凝聚力,确保制度执行不走样。
四是加快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各中央企业要密切关注安全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安全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趋势,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科研项目攻关,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重点解决好影响本行业、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以科技进步促进安全发展,努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当企业经济效益与安全投入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坚决为安全投入让路,对因安全生产一次性投入过大、对当前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国资委将酌情予以考虑。在去年召开的部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现场会上,我代表国资委提出:煤炭、非煤矿山和隧道施工行业的各中央企业要力争两年内完成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现在时间已经过半,但进展尚未达到时间进度要求,有关企业要抓紧工作,确保完成任务。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中央企业,也要主动跟进,做好服务。
(四)加强境外安全管理,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保驾护航。
随着中央企业“走出去”的项目增加,规模扩大,境外安全生产管理难度也在加大。有关中央企业一定要把安全防范的触角延伸到境外单位,把安全管理的措施覆盖到境外项目,并切实做到“三要,三不”,即要认真研究驻在国经营管理、劳资、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安全风险不明了的,坚决不投资;要加强对出国劳务人员 2012年黄淑和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及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对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坚决不派出;要根据驻在国的实际,不断完善与国际安全标准相衔接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和安全规章制度,提升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和法律保障等能力,对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坚决不放过。要主动与驻在国使领馆取得联系,自觉接受他们的指导和监督。
(五)强化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各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预案,深入开展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使企业各级人员熟知应急工作职责、救援程序和应对措施,并检验、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要加大应急投入,加强救援队伍建设,统筹配置应急装备和物资。要加强地企联动,完善协调机制,共享区域应急资源,增强共同应对突发事故灾难的能力。中央企业之间也应加强协作,努力实现应急资源的共建共享。要进一步完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提高时效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中央企业必须立即上报国家安监总局和国资委。对上报不及时的企业,要严肃批评;对隐瞒不报,造成重大影响的,将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当前要切实抓好的几项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抓的工作很多,既要着眼长远,推进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又要立足当前,抓紧解决现实的突出问题。
一是扎实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目前,“打非治违”工作已经进入到集中整治阶段,各中央企业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针对突出问题,结合企业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重点对企业负责人资质不全,工程项目手续不齐、非法生产施工建设,以包代管、层层转包,违反施工建设程序、盲目赶工期、抢进度等屡禁不止的问题进行彻底整治。这里,我还想强调一下中央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资质问题。这次“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重点之一就是整治安全生产资质不全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一些中央企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有的企业负责人还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这与中央企业的形象和地位很不相符。各中央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对照要求,迅速排查,没有取得资质的要抓紧考取,确保各级负责人持证上岗。近期,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将组织开展专项督查,重点检查安全责任落实、安全制度建立完善、“打非治违”行动效果及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情况,各中央企业要认真对待,抓紧做好自查和整改。
二是加强隐患排查和事故防范。隐患排查要突出重点,主要针对近期导致事故发生的设备缺陷、危险化学品储运、非正常时段交接班制度等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查细查实。对排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切实制定好整改方案,落实资金,明确责任人 6 2012年黄淑和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和整改时限,并充分借助专家的力量,为隐患治理提供智力支持,确保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和消除。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事故的分析,根据生产实际,建立本企业的事故统计、分析和质询制度。既要加强较大以上事故的分析诊断,还要开展未遂事故、轻伤事故、一般事故的剖析。找出事故规律和原因,举一反三,研究落实防范事故的有效措施,堵住安全管理漏洞,减少同类事故的发生,坚决杜绝同一企业重复发生同类事故。
三是认真学习借鉴先进企业安全生产经验。近期,国资委根据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的总体部署,组织编写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辅导手册》,对中国石化、航天科工、中交集团三家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提炼出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好理念、好方法。7月19日,国务院在宁夏召开了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交流现场会,马凯国务委员作了重要讲话,对神华集团安全生产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学习借鉴神华经验提出明确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切实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辅导手册》和神华经验的学习与借鉴工作,牢固树立先进的安全理念,努力构建科学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着力打造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大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发展有效途径。
四是切实做好防汛减灾工作。目前,全国已进入主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异常天气将明显多于往年,防汛减灾任务十分艰巨。各中央企业要按照国务院应急办《关于切实做好强降雨天气防范应对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汛期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责任;结合企业实际和所处地域的气候特点,加强排查、巡查、复查,及时发现隐患,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避免在不安全的区域作业和生活;积极开展应急避险演练,提高员工的抗灾和避险能力;加强与地方政府、气象部门的沟通联络,实现灾害预警信息共享。
同志们,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再次警示我们: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坚决扭转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的态势,以良好的安全生产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