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总结

时间:2019-05-13 16:0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泉县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泉县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总结》。

第一篇:临泉县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总结

临泉县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总结

2011年,我县的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在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加快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卫农秘[2011]400号)及《关于农村卫生信息建设系统功能和软硬件配臵要求等相关事项的通知》(卫农秘[2011]440号)等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临泉县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选准突破口,加强协调,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临泉县是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县,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实现城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的需要。对此,临泉县卫生局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管理效能,推动全县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因此,我局及时调整了卫生信息化领导小组,局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各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指定一名挂职副局长具体负责抓。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加强了领导,实施“一把手”工程,由“一把手”负总责,领导抓、抓领导,形成了齐抓共管的信息化建设决策领导体制。局长超前的理念和高标准的要求,促使我县卫生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

医院信息化工作逐渐得到重视,不断加大投入,稳步发展。目前,全县所有的医院均有财务核算、药品管理、医保结算、后勤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百张病床以上的医院均有护士工作站系统。县中心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白石乡正骨医院等三家医院已经建成医生工作站系统。在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既注重品牌软件公司的实力,又考虑到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所以使用的软件基本是用同一家公司的产品,有利于全县医疗卫生信息的集成、整合和信息共享。

三、按时完成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直报网络建设

省卫生厅为经济相对比较困难的台山县、恩平县的所有乡镇卫生院装备了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专用电脑共60台,使我县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县的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基本能完成疫情的网络直报工作,疫情信息通过网络直接上报到卫生部的主机上,确保信息畅通快捷。目前为止全县146个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含私立),已有136个单位实行了网络直报传染病疫情,占93.15%。要求未能直报的单位限期在今年完成直报工作,否则追究领导的责任。

四、选准突破口,完成卫生行政窗口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为提高办事效率,落实便民、利民、为民措施,我局对新的卫生行政窗口进行扩建装修。新的卫生行政窗口选择了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解决了县卫生监督所和县疾控中心两个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问题。信息化工作从今年1月份开始筹备,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小组,局领导亲自抓,在有关单位和科室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经过调研论证、方案设计、招标采购、网络布线、系统集成、软件研发、安装调试、试运行和验收等环节,历时半年,于5月18日开始试运行,6月28日全面投入使用,系统功能达到原来的设想要求。目前局机关、卫生行政窗口、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通过政府电子政务网平台连接,达到了部分信息的互联互通。共有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疾控中心的卫生学评价系统、触摸查询屏电脑查询系统、LED电子显示屏系统、远程视频监视系统、网络防病毒软件等系统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卫生窗口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规范了卫生行政服务行为,进一步落实便民利民措施,改善了机关作风。

五、加强了公众网站的建设

公众网站作为面向社会和卫生行业发布信息的体系,按照政府上网工程的要求,为改善形象,我局将原来的静态网页的网站进行改版升级,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形式,界面美观,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江门卫生信息网”(http://wsj.jiangmen.gov.cn)于2月10日正式开通,该网站主要栏目有:机构简介、最新消息、政务公告、办事指南、政策法规、卫生科普、工作简报、资料下载、相关连接、卫生许可公示、资料查询、局长信箱等,网站有专人负责管理,内容充实,紧贴卫生工作动态,8个月时间里网站访问量达到2万多人次,收到较好的效果,受到县领导的表扬。此外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各县区卫生局抓紧网站建设工作,目前建立有网站的单位约占总数的50%。

六、完成全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局机关人员增加和调整,原局域网的信息点受到限制,为适应发展的需要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完成了两套物理隔绝网络的建设和扩容工作,在局机关和卫生窗口分别配臵了一台服务器,服务器采用双硬盘互相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目前,除保密、纪检、财务等个别因安全保密原因不能联网外,局机关所有的电脑均连接局域网,初步实现资源共享,局机关职能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均能使用互联网和政务电子邮箱,加强了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

七、局机关全面应用OA办公系统

我局从1月份开始了OA办公系统的推广试用,根据局机关的OA使用掌握情况,先后举办了两期有针对性的OA办公系统知识培训班,提高了应用水平,进一步规范公文处理流程,于3月份全面使用OA办公系统,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发文修改审核签发、部分的收文传阅、活动安排、电子邮件交换资料、电子公告栏等功能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提高了公文质量,进一步明确了责任。

八、按时完成加入政府服务热线的工作

在有关科室的配合下,按县政府的有关要求完成了材料的收集、统稿、审核、上报工作,顺利加入政府服务热线的有关程序,网络和软件已经调试完毕,于6月开始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县民可以通过拨打“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号码或进入网页,进行咨询和投诉,有关投诉事件的信息从网上传送和回复。

九、存在问题

与全国的情况一样,我县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样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2、卫生信息化组织机构不健全,很多单位是挂靠在有关科室,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开展工作;

3、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工作较为薄弱,制约信息化进程,无法共享资源,导致形成信息孤岛,甚至造成资源浪费;

4、建设资金不足,分步实施容易造成浪费。

十、明年的卫生信息化工作初步设想

(一)加强卫生信息数据中心(数据仓库)的建设;

(二)加快远程移动办公的建设步伐;

(三)构建大疾控信息化建设;

(四)尽快引入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五)抓好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

(六)开展社区精神病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八)加快数字化医院进程;

(九)加强卫生信息计算机人才的建设。

第二篇:遂川县卫生局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总结

遂川县卫生局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总结

近年来,我局根据上级有关信息化建设的部署,坚持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建设服务型机关为宗旨,积极推进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信息建设队伍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化建设的大趋势,它正积极推动着各行各业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只有领导重视,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有效的推动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我局根据上级工作要求,成立了县卫生局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其他领导担任副组长,各股室长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并列入本单位本系统重要工作日程。形成了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纪检做监督,职工、群众共参与的长效机制。为提高工作认识,我局利用局周会,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政策,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做了详细安排。

(二)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1

从2003年起我局相继投入十余万元,用于改进办公设备,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此举不仅节约了办公成本,还解决了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

(三)推进网络建设,加大宣传力度

2008年起我县正式启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我局派员参加相关工作会议及培训班的学习。为规范公开内容和形式,方便群众查阅信息,我局编制了《遂川县卫生局政务信息公开目录》明确公开的范围、程序、依申请公开有关事项。2008年我局制定了《遂川县卫生局政府信息公开编制计划》,对信息公开的操作规程、公开范围与责任股室、时限要求等作了明确规定。按照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我们对公众应知晓的,涉及群众利益的相关信息都做了第一时间及时发布。如: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的公开招考、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内容及时公布与更新,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卫生系统是窗口行业、服务着全社会各阶层的群众,要让群众满意,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落实好政务公开 2

第三篇:西华县卫生局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总结

西华县卫生局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总结

近年来,我局根据上级有关信息化建设的部署,坚持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建设服务型机关为宗旨,积极推进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落实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任务,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信息建设队伍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化建设的大趋势,它正积极推动着各行各业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只有领导重视,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有效的推动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我局根据上级工作要求,成立了县卫生局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其他领导担任副组长,各股室长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并列入本单位本系统重要工作日程。形成了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纪检做监督,职工、群众共参与的长效机制。为提高工作认识,我局利用局周会,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政策,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做了详细安排。

(二)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

从2003年起我局相继投入十余万元,用于改进办公设备,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网络运营良好、高效,建立区域平台。此举不仅节约了办公成本,还解决了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1-

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

(三)推进网络建设,加大宣传力度

2008年起我县正式启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我局派员参加相关工作会议及培训班的学习。为规范公开内容和形式,方便群众查阅信息,我局编制了符合本局实际的政务信息公开目录,明确公开的范围、程序、依申请公开有关事项。制定了信息公开编制计划,对信息公开的操作规程、公开范围与责任股室、时限要求等作了明确规定。近期,我局又投资数万元,装备添置了信息显示屏,按照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我们对公众应知晓的,涉及群众利益的相关信息都做了第一时间及时发布。如: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的公开招考、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内容及时公布与更新,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卫生系统是窗口行业、服务着全社会各阶层的群众,要让群众满意,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落实好政务公开工作尤为重要。对外我们通过公示栏、简报、电视媒体、网络信息等多种形式,积极向群众宣传。对内我们加大对职工利益相关的内容进行公开。如国家政策法规、经费使用、人事任免、领导班子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将重大决策向职工公开,并根据实际有所侧重,对公开内容、形式作了相应的规定。

(四)建立短信信息平台,构建沟通新渠道

为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加强卫生系统党建工作,结合创

先争优、创业服务年、“转变作风暨环境创优”活动,我局积极与县电信部门联系,开通卫生系统短信互通平台。通过点对点的宣传,增进党员干部和广大医务人员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敏感性和主人翁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

总之,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局在信息建设化工作上的不足:

(一)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二)资金设备投入不足。

(三)宣传力度不够,信息更新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打算

今后,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继续加大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领导,规范制度;二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四是加大督导力度,规范工作程序。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海洋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定稿)

海洋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

实现信息化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任务。海洋信息化工作是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家海洋管理的需要,它不仅是推动我国海洋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可靠信息保障和技术支撑。

海洋信息化是在国家信息化统一规划和组织下,逐步建立起由海洋信息源、信息传输与服务网络、信息技术、信息标准与政策、信息管理机制、信息人才等构成的国家海洋信息化体系;利用日趋成熟的海洋信息采集技术、管理技术、处理分析技术、产品制作和服务技术等,建立以海洋信息应用为驱动的海洋信息流通体系和更新体系,使海洋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和服务业务走向一条健康、顺畅、正规的发展道路,逐步实现国家海洋信息资源的科学化管理与应用。

海洋信息化当前任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海洋信息的数字化,将历史与现实的、不同信息源的、不同载体的各类海洋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以海洋基础地理、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洋管理等为主题的、统一的、标准的、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海洋基础数据库。二是海洋信息的网络化,建设海洋实时信息采集与传输网络、统计信息网络和海洋行政管理信息网络。三是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业务化,开发和整合支撑海洋管理、执法监察和国家安全决策的信息系统和信息产品,并实现业务化运行。四是海洋基础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开发海洋基础性、公益性信息资源,研制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海洋信息产品,促进海洋信息产业化进程,实现社会共享。

海洋信息化工作取得的进展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沿海国家解决陆地资源日渐枯竭的主要出路之一。近几年来,全球性的海洋开发利用热潮推动了我国研究、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步伐,由此带动了对高质量海洋信息广泛和迫切的需求。与此相适应,海洋信息化进程加快,海洋信息化建设在许多方面有了长足发展:海洋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中国近海“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建设正式启动,国家海洋局政府网站、中国海洋信息网、各海洋专题服务网站建设不断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继续深化拓展,海洋运输、港口、渔业、石油等相关行业和领域的信息化工作飞速发展,沿海省市海洋信息化工作也有长足进步,基本满足国家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需求。

从总体看,近几年海洋信息化取得的重要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并完善国家海洋信息化规划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加强对我国海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根据国家信息化的统一部署和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修改并继续完善了《国家海洋信息化规划》,制订了国家海洋信息化的中长期目标。

国家海洋信息化的中长期目标是:建立健全海洋信息化管理机制;建成面向海洋管理和服务主题的多级信息平台;建立起高速、大容量和统一的信息交换网络系统;建设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标准统一,并适应海洋事业发展要求的海洋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提升海洋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满足国家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的需求,全面实现海洋信息化,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

2.海洋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和技术有新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国海洋信息获取手段已有质的飞跃,信息获取能力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由海洋卫星、飞机、调查船、岸基监测站、浮标和志愿船等组成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海洋动力环境观测和监测技术、海洋生态环境要素监测技术、海洋水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等一批海洋数据获取技术取得新的突破,海洋信息处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具备了海洋信息实时、准确、安全传输的能力。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形成了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开通了全国环境监测网,实现了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实时/准实时的传输。

——由海洋站观测系统、志愿船观测系统和数据通信网络组成的海洋站和志愿船观测系统建设项目通过验收,该系统能对我国近岸海域的潮汐、波浪、温度、盐度和海洋气象要素进行自动观测和数据自动传输,实现了海洋环境监测站工作自动化,以及志愿船自动监测和数据自动传输。

——我国第一颗海洋水色试验型业务卫星海洋一号成功发射,经处理的卫星数据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河口海湾及航道监测与治理、海洋污染监测与防治、海岸带监测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与资源开发服务中起到重要作用。

3.多级海洋信息业务体系初步形成随着沿海省市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海洋的投入和对开发利用海洋重视程度的加强,地方海洋管理部门越来越迫切地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如省际、县际间海域勘界、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执法监察等。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近几年来,在国家海洋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规划下,通过构建沿海省市海洋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推动沿海省市海洋信息化进程,沿海省市海洋信息化工作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启动并完成了与山东、广东等省的海洋信息联建共建工作,通过国家与地方共建联建等方式,建设沿海省市海洋信息中心,形成由国家级中心为枢纽,各沿海省市中心为基础的海洋信息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国家和地方海洋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满足国家和地方政府履行海洋管理职能对海洋信息服务的需求;形成了覆盖国家涉海部门与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统计体系,并初步建立了海洋信息多级管理、服务、运行机制,为地方海洋机构提供了有效的海洋信息业务服务。

4.基础性海洋信息工作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来,在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海洋“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洋勘测专项计划及科技兴海等一批重大的研究和开发项目的推动下,海洋资料管理与服务、海洋信息系统网络建设与管理、海洋情报服务、海洋文献服务以及海洋档案管理等传统的信息服务领域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和跨越式的发展,初步建立海洋空间数据协调、管理与分发体系,并开展海洋信息元数据网络服务工程建设。

——在海洋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存储和管理的技术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完成了1:100万和1:50万海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善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初步建立重点海域1:5万中国近海基础地理数据库。

——建立了中小比例尺的海洋基础数据库群和综合性的海洋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灾害和海洋情报文献等海洋信息的搜集、传输、处理、存储、管理等功能。

——海洋信息产品制作与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公报、年鉴、统计等面向公众的多种产品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特别是在海洋信息可视化产品制作、三维海底地形模拟和WebGIS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批支撑海洋管理、执法和权益保障等的专题信息产品。

——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了国家海洋局政府网站和中国海洋信息网,海洋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增加了海浪预报、海温预报、主要港口潮汐预报、海滨浴场环境预报、海洋时讯、海洋管理工作通讯和沿海省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等信息内容,提高了海洋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和公众服务能力,促进了政务公开。

——通过开展全国海洋信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海洋行业计量认证、重大专项质量保障工作,保证了海洋调查、环境监测信息获取、处理的质量。

——在信息技术开发创新、跟踪引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海洋遥感、多元数据复合与同化、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5.建设完善国家海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我国海洋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正在进行统筹规划,建设、完善并整合面向四个海洋管理业务的信息系统,逐步形成标准、数据、平台三统一的业务化运行的海洋管理信息系统,满足海洋管理多方面工作需要。

——海洋环境保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原有基础上,完善系统功能,扩充信息量。

——海域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对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信息系统、省际间海域勘界信息系统、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等专题系统进行整合,规划设计海岛海岸带、海籍管理等业务功能。

——海洋权益综合信息系统在现有海洋划界计算机总体支持系统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设计涵盖海洋划界决策支持、权益管理以及国际合作等管理业务功能。

——海洋执法监察综合信息系统针对地方省市需求,开展海洋执法业务示范系统建设工作。

6.规划海洋信息化工程标准体系

建立有效的、高层次的海洋基础信息管理体制,建立海洋信息共享、信息安全和保密有关制度,建立海洋信息化标准体系,是提高国家海洋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与水平的基础。

海洋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共享分类体系的规划与建设在国家相关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在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和管理标准等方面,研究在海洋信息领域的具体应用。

海洋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包括制订海洋信息分类与编码、海洋信息交换标准格式、海洋信息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标准、海洋信息元数据标准、海洋资源和环境要素分类体系与编码及其图示图例规范、海洋资源和环境图制图标准等标准与规范。

海洋信息管理和共享分类体系建设包括制订海洋信息共享服务管理办法、海洋信息共享权限与服务方法、共享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海洋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库管理办法、信息库运行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信息库数据更新与维护规范、数字档案管理规范等。

7.重大海洋信息化相关项目启动,推动海洋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近几年来,几乎所有国家涉海重大项目(如科技部信息共享工程、电子政务、908专项等)均将海洋信息的获取、处理、管理和服务纳入其中,提高了海洋信息化业务的专题支撑保障能力与技术创新水平,加大了海洋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力度,推动了海洋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⑴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近几年启动的“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以“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面向科学、面向社会共享服务”为主题,将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完成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建设。具体包括:

——建立健全国家海洋科学数据的管理与共享协调机制,形成完善的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和规范标准体系,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从事海洋科学数据管理和服务的人才队伍;

——建立以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共享数据库系统,使其成为拥有要素齐全、时间系列长、覆盖区域范围广、高分辨率海洋科学数据的权威收集管理和共享发布中心,并建成一批标准化的海洋科学数据集产品;

——建立结构完整、技术先进、高速高效的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络,开展海洋科学数据的应用服务,实现除国家要求保密的海洋科学数据外全面的、多层次的海洋科学数据的网络共享发布。

⑵海洋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

围绕国家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海洋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已进入可研阶段,海洋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海洋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是在摸清现有支持电子政务应用需求的海洋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以现有海洋信息资源整合改造为核心,建立海洋专题信息库、海洋专题信息产品库和海洋综合信息子库;加工生产海洋基础地理、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洋遥感监测、海洋管理、海洋卫星遥感影像等系列产品,形成标准数据产品库;完成海洋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和元数据库建设;完成海洋标准信息产品加工等规范及相关管理办法制定、运行管理培训等基础性工作。

⑶中国近海‘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

将于2004至2009年实施的“中国近海‘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908-03项目)是中国未来“数字海洋”建设的基础。该项目建设将在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有限目标、分步实施、着眼业务化应用的基本思路指导下,围绕“一个平台、一个系统、一个原型”进行构建:

——构建我国近海“数字海洋”数据基础平台。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利用历史资料、908调查资料,海洋监测、观测和海洋管理等业务化工作中获得的资料,建立起多学科、多专业的数据库体系,实现数据的整合改造和集成,制作各类海洋信息产品。在此基础上,构建海洋数据仓库和信息传输与交换网络,通过国家海洋信息资源交换中心,实现海洋信息的共享服务,提高海洋信息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海洋经济规划、海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海洋执法监察等提供海洋政务管理和辅助决策支持;建设海洋信息公众服务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海洋综合信息服务。

——建立“数字海洋”原型系统。开发海洋信息高新技术,实现海底、水体、海面及海岛海岸带的可视化再现、预测和预现,不断推动“数字海洋”的发展。

8.海洋信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

近几年来,海洋信息领域国际合作范围和信息交换渠道进一步扩宽,参加了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联合技术委员会(JCOMM)、东北亚海洋观测系统(NEAR-GOOS)、国际海洋资料和情报交换委员会(IODE)、ARGO等一系列国际海洋信息服务领域的合作项目。通过这些海洋信息领域的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为国家获取了大量的海洋基础资料信息,拉近了与国际海洋信息技术发展的距离,进一步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确保我国获得最大的资料共享权益和海洋信息高技术。

9.海洋信息安全工作不断加强

建立了海洋信息化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机制,正式发布了海洋赤潮信息管理暂行规定、海域勘界档案管理规定,正在编制完善网络管理技术规范与管理办法等相关海洋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根据不同需要建立了内、外网间网络防火墙系统和网络病毒防范系统,为网络系统业务运行提供安全机制保障。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

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

2013年2月28日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是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因此,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组织实施了一批教育信息化重点工程项目,出台了有关政策措施,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显著。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国教育科研网、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部分省区市教育网相互补充,与公共网络互联互通,覆盖全国、“天地合一”的教育信息骨干网络基本形成。其中,中国教育科研网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家级学术互联网,连接2000多所教育科研机构,用户超过2000万人;百所高校承担建设的国家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试验网,突破了网络地址资源瓶颈,为教育信息化长远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高校校园网全面普及,不少中小学建有校园网,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装备了信息终端设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平均生机比已由2008年的19:1提高到2011年的13:1,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逐步改善。同时,国家把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学校的信息化作为重要突破口,加大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缩小了区域、城乡之间的“数字差距”。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实施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了不同层次的信息基础设施。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下拨32.6亿元专项资金,在中西部农村薄弱校建设了近20万间多媒体教室。在对口支援中,很多东中部省份都把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作为援建重要内容。

二是资源开发应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促进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义务教育领域,国家建设了近15000学时的视频教育资源库,向所有农村中小学校免费提供,覆盖1.6亿农村学生。在职业教育领域,开通信息资源网,促进资源汇聚与共享,改造升级400门高职国家级精品课程。推进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实施,共建86个数字资源开发项目。在高等教育领域,绝大多数高校建立教学资源库,1800家图书馆共享服务,建成38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11年开始启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两年来有186 门课程向社会免费开放,截至2012年底,“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3个网站“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首页面访问数量为38.62亿次,课程总访问量3569.32万次。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同时还被共产党员网采用,用于8000万党员的培训。在继续教育领域,远程网络教育应用于农民工培训、干部培训和企业在职培训,已有数千万人通过网络形式接受了学历及非学历教育。2012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开通运行国家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已聚集国内外优质网络课程25000门,容量超过55TB。在全国设立109个分中心和10个典型应用示范点,用户超过300万。

三是管理水平提升。信息化在教学、管理、科研等多个环节得以应用,改进了教育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建成了国家教育考试招生与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每年为涉及数千万人的高招、中招录取提供服务,成为招生“阳光工程”的关键支撑。建设了全国联网的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近41万所学校和教学点、212万栋建筑的抗震与加固信息,有效服务了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与管理。高校学籍管理和学历认证信息化平台,为学生和社会提供便利,遏制了伪造学历的不良现象。高校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所有毕业生建立就业档案,成为学生就业工作不可或缺的支持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家校互动,为教师与家长及时交流和中小学生安全提供服务。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培训持续推进。目前,全国高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约为300万,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在校生超过500万人。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校基本普及,100%的高中、95%的初中、50%的小学都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能力。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60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约占应培人数的76%。2010年,在“国培计划”中设立远程培训项目,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375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学科培训。2012年,通过实施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国儿基会教师培训等国际合作教师培训项目,培训中小学教师15万人。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增强。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情况

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信息化对于未来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发达国家乃至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政府引导推动。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推动了教育体系的深层变革。在教学方式上,通过构建网络化的教学体系,使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互动式学习转变,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逐渐成为现实。在教学资源上,通过构建智能化的平台,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更低成本、更广范围共享,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和教育投入效率。在教育管理上,通过构建教学、管理、科研等信息化系统,实现扁平化管理,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精准。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庞大,推进教育信息化对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差异,实现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意义重大。《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为应对未来国际竞争,适应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需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快速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完成顶层设计。《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独列为一章,并列为十大项目之一重点推进。2012年,发布了第一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国教育信息化事业今后十年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这是中长期层面的规划;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三通两平台”,这是中期层面的规划;教育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广电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2012和2013两年教育信息化要推进的7项重点工作,并进行了具体部署,这是近期的主要任务;三个层次的工作任务和目标非常清晰,基本形成了新时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

二是全面动员部署。2012年9月5日,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口径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刘延东国务委员作了重要讲话,对做好2012和2013两年、“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动员,进一步强化了教育信息化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核心理念和坚持“应用导向、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讲话内容非常深刻、非常丰富,对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会后,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会、全国电教馆馆长会、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研讨会等会议相继召开,部署落实工作。各地高度重视、反响迅速、进展明显,有18个省份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15个省份出台教育信息化规划和相关的政策、10多个省份安排了财政专项资金,启动了若干重点工作。

三是完善机构建设。2010年底,“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独立工作列入了教育部部领导分工。2011年8月,组建了教育部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了专门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落实了教育信息化的领导机构和责任部门。2012年5月,教育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人社部、质检总局、广电总局、国防科工局成立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形成了各部门统筹协调、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机制。各地按照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要求,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有27个省市区成立和加强了信息化领导机构,江苏省成立了“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厅际协调小组”,青海省成立了由分管省领导任组长的“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项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为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入、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推进重点工作。“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2012年11月率先启动实施,中央财政当年即下达财政资金30849万元,为东中部地区90%、西部地区95%的教学点(共62058个)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播放设备,其余教学点设备配置经费2013年予以安排。各地高度重视,纷纷成立领导机构,开展摸底调查,制定技术方案,进行招标采购,组织教师培训等,基本按照部署,迅速行动,全面推进。为保障实施进度与效果,今年2月2日,教育部又组织召开了项目督查推进会议。“宽带网络校校通”,是要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和网络条件下基本教学与学习环境建设。2013年,计划为约10万所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现10M以上带宽的宽带接入,完成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建设。为了解决学校网络宽带接入问题,将积极协调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相关电信企业提供支持。“优质资源班班通”,重在资源的共建共享与普遍应用。2012年9月,发布了《关于开展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的通知》,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的网络课程及其配套资源,评审认定后将采取后补助、奖励等形式予以支持。同月,在深圳举办了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展演,通过展览演示、论坛交流、成果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集中展示各地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富有创新、成效显著的优秀成果,对于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深入普遍应用、促进教学与学习变革的重要发展方向。2012年10月,在湖南组织召开了现场研讨会,通过推广典型经验,鼓励各地充分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建设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现在除了湖南以外,新疆、安徽、山东、河南等省市已陆续启动建设与应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12年12月正式开通上线试运行,平台充分依托现有公共基础设施,利用云计算等技术,逐步推动与区域教育资源平台和企业资源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共同服务于各级各类教育,为资源提供者和资源使用者搭建起网络交流、共享和应用环境。平台现已开通“学校空间”187个,“教师空间”11464个,“学生空间”71487个。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模式建设,2012年中央财政已投入2亿元,初步完成全国教育机构(56多万个教育机构数据)、中小学校舍(全国中小学213万栋校舍数据)、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学生(1328万名学生数据)、学校学生体质健康(4.7亿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和学前教育管理等信息系统,启动了中职学生、学生资助、教师人事等系统开发。教育部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期也已完成招标;教育部管理信息门户系统已基本建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主要是以全面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为重点,实施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现已完成培训大纲,开发了相应的培训教材和网络课程。配合“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建设进度,各地采取面授形式开展教学点教师培训,为每个教学点培训1名老师。今年,除“国培计划”外,还将启动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合作培训项目,三年内培训规模将分别达到20万人和30万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2012年11月启动第一批试点682个,其中中小学351所、职业院校179所、高等学校65所,另有专项试点30个,区域试点56个,以及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试点除推进资源共建共享、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主要应用外,也包含了开通“亲情热线”等依托信息化手段服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留守儿童心理关爱等试点内容,并要求各地和试点单位大胆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全面带动全国教育信息化加快发展。

五是坚持机制创新。积极创新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工作。2011年9月和2013年1月,教育部相继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全面开展合作。中国移动重点实施“校园无线网络覆盖项目”、“农村学校宽带网络覆盖试点工程”,参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国家级培训项目。中国电信重点支持10-15万所中西部中小学(重点支持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接入和已实现宽带接入的8-10万所中小学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并对这些学校的日常网络使用费用给予特殊优惠政策;支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专项培训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此外,联想、惠普、百度、同方、康赛、巨龙科教等很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各地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中。今年,我们将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市场驱动、多方参与”机制,逐步探索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模式。探索“竞争提供、评估准入、自主选择”的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做好优秀数字教育资源征集及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四化”同步发展,把信息化摆在特别重要地位,充分反映了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更加重大。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谈不上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必要手段。我们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教育改革的各项举措,如: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乃至建设学习型社会等等,哪一项都离不开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需要教育界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确保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下载临泉县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泉县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卫生改厕工作进展情况总结

    高渡镇2011年农村改厕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我高渡镇,现有人口33343余人,由134个村民小组组成,户口注册9344户。从新农村建设以来,各组都以党和政府关心群众的“民心工程”出发点,把农......

    全县卫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全县卫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2011年,全县卫生工作继续坚持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全面贯彻县委工作会议全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重点工作创亮点,弱......

    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发展规划统筹,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加快信息系统整合和资源共享,根据《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

    信息化建设2012总结范文合集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现状 目前,我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包括XX人社局、XX就业局、XX就业训练中心、XX职业介绍中心、县妇联、县工会、县团委、26个镇乡劳动保障所、......

    信息化建设总结

    信息化建设总结(一) 为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我校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 我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

    信息化建设总结

    信息化建设总结管理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特别是我们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序,管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靠什么进一步探测、发现并去除管理上的积弊,确保企业在经济......

    2015年各地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

    2015年各地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部分) [导读]三月,冰河解冻,春暖花开,冬季残留的那一点冷在春的怀抱里渐渐消磨,一年之始,从学习开始,从工作开始,从计划、目标开始。为进一步明......

    商丘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商丘市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政策背景 1.1.信息化作为医改“四梁八柱”之一写入方案 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医改意见”)的推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