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兴产业的思考
江门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
(供规划调研使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指:新能源产业、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新能源汽车;传感网、物联网、信息网络产业;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由生命科学推动的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如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探索技术等。
我市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并积极推动其加快发展。《江门市自主创新总体规划(2009-2012年)》中提出:重点在网络经济、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为重点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以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壮大海洋产业。以教育、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网络游戏、软件开发、动漫制作等为重点,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以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为重点,发展壮大环保产业。
一、现状
据统计,2009年我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13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4.1%。按技术领域进行分类:电子信息占19.89%、生物技术占7.11%、新材料占28.82%、先进制造占44.18%。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4%,同 比提高2个百分点;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1家(国家级61家、省级106家、市级64家),民营科技企业405家(省级283家)。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68家。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9个科技产业园区。其中,省级高新区1个,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个(国家火炬计划江门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江门纺织化纤产业基地),省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4个(广东省火炬计划开平纺织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麦克风特色产业基地(江门市)、广东省火炬计划半导体绿色照明产业基地(江门)、“广东省火炬计划蓬江光机电特色产业基地(江门)),省级民营科技园的园区2个(“新会今古洲民营科技园”和“台山市新宁省级民营科技园”)
目前,我市具有一定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领域及企业:半导体照明领域的“鹤山真明丽”、“台山健隆达”、“ 台山佳光”;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科恒实业”、“长优实业”、“ 广东嘉宝莉”、“ 嘉维化工实业”;纺织新材料领域的“新会美达锦纶”、“ 广东信达化纤”、“ 彩艳股份”; 功能性保健品领域的“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等。
新兴产业在我市的经济比重快速增加,一批前景好、优势明显的项目相继落户,产业园区基地快速发展,如市高新区 2 建设半导体绿色照明产业基地、台山核电装备产业园、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基地,台山的风能和核能发电项目的上马,银洲湖、广海湾、川岛三大蓝色产业带等。以及优越的区位环境和广阔市场前景,新兴产业在我市实现快速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与措施
思路:以现有优势的产业为基础,通过强化政策引导,集成有效资源、实现差异化快速发展的局面。重点放在:新能源领域的“半导体照明” 产业,新材料领域的“化工新材料”和“纺织新材料”产业,光机电一体领域的“先进交通工具与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医药领域的“功能性保健品”产业等。
科技职能部门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技术引领和提供技术支撑。
工作重点,一方面是引导和扶持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加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降低技术创新成本、缩短周期、提升创新水平。
主要措施是:
(一)抓优势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与联动等作用,促进产业集聚产业升级。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扶持自主创新活动的各项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争取国家和省的科技资金,扶持优势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的发展速度。市级科技资金也要安排一定数量专门用于扶持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活动。
(二)抓科技创新环境建设,为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便利和保障,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创业的成活率。目前我市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的主要力量有:两个省级重点研究院,5个博士后工作站、10多个硕士工作站,103家省市级企业工程研发中心(其中省级15家、市级88家)、5个分析检测实验研究中心、6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有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要进一加大力度,推动产学研合面的扩大,合作内容更深入,合作关系更紧密;新建一批新兴产业的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支柱产业公共创新平台、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提升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力争在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加快各类科技成果孵化器建设与功能的完善,为新兴产业培育孵化更多的科技型企业。
(三)加大科技直接招商的工作力度。一是开展高新技术项目招商引资,以高新技术项目特别是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大力承接海内外高新技术产业 向我市转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注意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二是吸引外来投资者,投资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工程项目。重点有: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工业研究院、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俗称科技孵化器)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为保证我市科技招商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技招商协调领导小组,加快制定并实施科技招商计划,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为科技招商提供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和政策环境。
(四)加强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引导并鼓励企业切实搞好与大院大所、大型企业的多形式合作,落实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政策,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人才。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为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10.4.29 5
第二篇: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
自设区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经济总量由小变大,从产业的角度来讲,也从单一的以农业为主的老区,逐步发展为今天多业并举日新月异的新区,2010年底我区完成GDP81.06亿元,财政收入达4.42亿元。可见,“十一五”已给我区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区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十二五”正是我区跨越崛起的关键五年,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
(一)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强抓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国务院于2010年10月作出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决定》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 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率好的产业。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具体内容如下:
1、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 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 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 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 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 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生物产业。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 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 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 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 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5、新能源产业。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6、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 程塑料等先进结构 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7、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二、我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
我区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才是刚刚起步,建成投产的企业仅有金属材料、环保节能锅炉、环保机械等三家企业,工业产值在1亿元左右。在建和在谈的项目有几家,且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也较大,在全市也处于较为领先地位,但要达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区内生产总值的比重8%左右,到2020年15%左右任务相当艰巨。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首先,认识上要深化。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上充分理解国家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明确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区人口较多,又无明显特殊的自然资源,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巨大压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 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建设。
其次,把握住工作重点。把握重点就是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的七个方面内容。今年我区列入省“861”重点项目调度的26个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有14个,在这些项目中,在建项目有振华光电项目、**天通高性能软磁磁芯生产、国鹰太阳能电池板及光电设备生产、**强力节能电机生产等,安徽塞恩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英吉生物质发电工程等项目都是处于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可见省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进入“861”项目笼子,可以在项目单独选址(用地),融资(信贷)方面给予优惠,国家和省正在酝酿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我们也建议区里在支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也拿出一块,奖励落户我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今后,**经济开发区,平桥工业集中区及其他工作集中区要把有限的土地指标优先供给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平桥工业集中区在建和在谈的项目中已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区里面要注重培育,努力把平桥工业集聚区打造成全区乃至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区。
再次,注重科技支撑。强化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我 区企业个数及规模正在逐年扩大,但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及能力都亟待加强,我区规模较大的企业仅有安凯华夏和产业上游大企业(比如一汽、二汽)等共建研发中心,实行同步配套研发,企业技术中心已通过省级认定。另外,产学研相结合也是一个很好的路子。恒源公司和合工大合作,成功研发了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倡导鼓励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加大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支持企业申报技术中心,近年要重点促进恒源公司、强大齿轮等企业创建技术中心,逐步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的有效机制。
最后,加强培训、学习。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个全新的概念,其专业性较强,知识点较多,对我们来说,也仅停留在文件上的理解,除加强我们自身学习外,我们还将组织区直及乡镇部分领导参加国家、省的业务培训班,增强我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进而提高我们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我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个较快的发展,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和建议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和建议
史和平
2010年06月08日13:30来源:《学习时报》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和建议--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不仅是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更是顺应新科技革命和低碳、绿色经济发展趋势、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通过本期进修班的学习研究,并赴江苏省苏州、无锡、南京等地进行专题调研,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中央的部署,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以下思考和对策建议。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但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不高,发展壮大还有个过程。目前我国仍然要依靠并重视传统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密不可分,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是新兴产业关联和带动的对象,一些传统产业插上高科技的翅膀,同样会涅槃重生,转化为新兴产业,如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
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体现国家战略,又要展现区域特点。要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特色性。从国家层面讲,要树立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着眼于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明确战略部署,统筹规划安排,重视顶层设计,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区域层面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地区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科教水平各异。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既要鼓励各地全面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本地现有的基础条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定位,科学布局,切实防止不顾实际一哄而上,出现新一轮“大跃进”,形成新的不合理竞争和产能过剩。
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个方面。而技术引进则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坚持自主创新绝不是排斥技术引进,而是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今后我国肯定还需要从国外大量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在消化吸收上多做文章、做足文章。此外,自主创新不等于关起门来搞创新,要坚持开放式创新,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通过“拿来主义”吸收提高,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
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与企业主体的关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宏观战略问题,也是微观操作问题;既是政府重要职责,也是市场主体行为,离不开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共同作用。从政府来讲,主要通过履行调控职责,发挥产业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调动各类企业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完善的人才、技术、标准、融资、法律等支撑体系。从市场来讲,主要是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的自主调节、充分竞争、自由选择、优胜劣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沿着市场决定的发展方向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从企业来讲,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实施主体,要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自觉行动,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科技和新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依靠技术创新,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又要同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要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完善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建设,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
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规划引导。一是抓紧编制国家规划。在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划的情况下,抓紧研究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系统提出有关政策措施,作为指导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做好规划衔接。既要注重上下衔接,使各地服从服务于全国大局,又要注重横向衔接,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衔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的衔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衔接。三是严格规划执行。进一步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准入门槛,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问题。
推进自主创新。一是由国家组织关键技术攻关。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立足自身基础,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每年排出300—500项有实用价值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集中力量进行攻关突破。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三是推进产学研联合。在加快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着眼于实效,积极发展形式多样的政产学研金用合作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战略联盟。
建设产业基地。一是高起点规划和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实现新兴产业在地理、资金、科技资源、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有效集中。二是依托各类开发区,重点推进孵化器、中试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一批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园的建立,有效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提供良好的孵化和创业环境。三是搞好外引内联,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有关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加大定向招商力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新兴项目及其配套产业项目,促进世界知名大企业集团的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进驻,促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群形成。
培育市场需求。一是培育国内市场。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增强消费者信心。二是拓展国外市场。支持创新产品出口,实行出口贴息贷款、担保贷款等政策,或通过政府间援助项目帮助企业拓展境外市场。三是完善标准体系。必须高度重视标准制定工作,在采用国际标准的同时,加快制订国内标准,同时争取更多的国内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以标准保护国内
市场、拓展国际市场。
健全投融资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风险投资体系。加快创投、私募股权以及创业引导基金、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的发展。二是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上市。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科技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
加强人才培养。一是鼓励人才引进。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建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和高端人才项目资金,重点引进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特别要引进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团队。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以重点学科、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实施和管理为载体,培养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三是完善用人机制。将人才引进、培养与科技创业、科研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建立技术、专利入股、期权等政策,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和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国家及各级政府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资金来源除预算安排外,还可从高耗能、高污染或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征收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基金。二是鼓励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三是给予政府定价、融资担保、土地使用、税收减免或返还等优惠政策。新能源方面,实行新能源初始投资补贴、上网电价分摊等政策;在征收传统电力资源税和的同时,给予新能源发电税收优惠和减免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拓展国际市场的优质光伏相关的建设项目提供担保贷款。环保产业,允许发行市政环保债券,落实特许经营权、收费质押贷款。海洋产业,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信息产业,进一步完善并适当延长液晶等新型显示器件优惠政策。
落实组织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上下齐心,左右协同,共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提升决策水平。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就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咨询意见,对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解决措施。三是加强目标管理。按照规划要求分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主要任务、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等,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有序发展。四是完善统计评估体系。从国家层面研究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范围,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指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课题组成员:翁孟勇 交通运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史和平江苏省副省长;何泽华 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吴晓青 环保部副部长;王雁飞 宁夏回族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陈连增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聂震宁中国出版集团党组副书记、总裁;程映萱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执笔人:史和平)
第四篇:如何发展新兴产业
这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的时代。国家进攻的总号角已经吹响,各地紧锣密鼓,齐声呼应。
这是一个给予中国医药企业奋起直追机会的领域。在中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历程中,这里充满了希望,让中国医药企业有望在拼搏与创新中将与世界制药巨头比翼齐飞的梦想逐渐变为现实。
这,就是热度不断攀升的生物医药产业。近期,政府部门宏观规划与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企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国医药工业大省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你追我赶。
继北京、上海等地利用人才优势,大跨步迈进生物医药产业大门之后,坐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第三把交椅的广东省也不甘落后,开始发力抢占制高点。
国家战略下的强省蓝图
今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
“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首批项目日前已经过论证,科技部正抓紧编制项目指南。同时,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科技部将尽快启动第二批项目相关准备工作。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对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基因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R3等117项生物领域项目进行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授牌。
200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提出“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表明了我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决心。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就是抓住了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生物医药产业将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升级换代,减少环境污染,获得高附加值。”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陈元胜表示。
据了解,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定位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之一,视其为调整产业结构,培养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是加快全省自主创新步伐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就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在生物领域,重点加强干细胞、转基因、生物信息等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发,大力发展生物医学、生物育种等产业。把广州、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科技园区。
广东省委、省政府以此为契机,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以建立医药强省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生物医药产业优势企业,着力构建现代生物医药研发和创新平台,推动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生物医药大省向生物医药强省转变”。
广东省计划,到2012年,争取开发出1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治疗人类重大疾病有确切效验、毒副作用小、能规模化生产、质量稳定可控、市场潜力大、具有品牌效应的新药;争取建设4个国家级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把广州、深圳打造成世界生物技术中心,把广东建设成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到2020年,争取形成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学药企业集团;研究出5个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基于新型药物给药系统及传输技术的化学药制剂新产品;建成全国最大的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基地和具有一定优势的人工器官、生物医学材料制品以及家庭保健工程产品生产基地;成为泛珠三角区域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排头兵和全国现代中药产业的领头羊;科研创新能力国内领先,生物医药产业对社会保障的支持水平明显提高,综合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建设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强省的战略 1
目标。
多措并举力推产业发展
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雄心勃勃,而这份自信来源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府的全力支持。
这是一组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数字。近5年来,广东省一类创新药共申报制剂42个、化学药27个、中药1个、生物药15个,申报数量排在全国第2位,显示出广东省生物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广东省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约920亿元,同比增长22.6%,居全国第3位;2010年1至9月,广东省医药产业完成产值约900亿元,同比增长28.6%,高于全省GDP增长速度,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良好。来自企业贡献的这些成绩背后,不难发现政府部门大力扶持产业发展的身影。
今年年初,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联席会议由广东省政府批准建立,由广东省一位副省长担任第一召集人,广东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人保厅、卫生厅、国资委、地税局、物价局、工商局、知识产权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以及省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作为联席会议召集人,陈元胜介绍,联席会议的职责是研究部署和指导广东省推进生物医药自主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制定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今年6月1日,广东省政府召开了省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要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形成促进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合力。
据陈元胜介绍,作为联席会议牵头单位的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为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产业发展的创新举措。
今年2月3日,广东省局批准了省内第一家具有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业务资质的物流中心——国药控股广州公司物流中心成立。这个项目总投资1.42亿元,占地60亩。该项目对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板蓝根颗粒,年销售额达3.3亿元。去年以来,为应对市场变化,白云山和黄公司需要扩大产能,广东省局在事权范围内,通过了该企业增加生产场地的药品注册补充申请,促进了企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范化。
记者了解到,丽珠医药集团兼并深圳清华源兴药业有限公司后,广东省局同意企业把清华源兴药业原有的原料药品种集中到丽珠集团内部,由专门生产原料药的丽达药业公司生产。这一调整,优化了企业品种结构,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同类品种的生产质量管理效能,为丽珠品牌做大做强提供了政策支持。
“科学划分事权,将行政审批事项受理窗口前移,提高审批效率,方便企业办事,这是广东省局在推动生物医药自主创新实践中提出的。”陈元胜说,“广东省局在程序不减少、标准不降低的基础上,审批时限平均提速40%。此外,省局将部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制剂的许可证申办、变更、换证等相关审批事项下移到市、县局,方便了企业办事。”
“我们还支持药业集团集中设置药品检验中心,改变了过去集团内各企业分设检验中心的局面,企业节约了成本,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我们也为符合一定条件的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提供委托加工的政策支持,扶持企业盘活生产资源,帮助企业破解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实现做大做强。”陈元胜表示。
此外,广东省局组织制定了《广东省中药材标准》、《中药材炮制规范》、《广东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以及《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体系》等规章制度,为构建地方习用中药现代质量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
打破瓶颈实现自主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走自主创新之路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广东省不少医药企业的共识。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先机。白云山制药公司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头孢硫脒,成为临床上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一线药物,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发头孢素制剂应用于临床的空白。
白云山制药公司还把研发工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指标之一。公司成立了创新中心,由公司总经理亲自挂帅。目前中心承担了近60项在研项目,包括一类新药头孢嗪脒钠、左旋优利沙星等。
2006年为9.10%,2007年为8.18%,2008年为11.25%……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公司坚持每年拿出约10%的销售收入投入到产品研发中。据公司副总裁郭根苗介绍,迈瑞在医疗器械领域专注于自主创新之路,目前已经累计申请了900余项国内专利、160多项美国专利,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并且大量出口国际市场。
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心脏介入手术用药等心血管药品和高端新型抗生素产品。公司在创新之初,就把技术创新确立为企业发展之本,成立了信立泰研发中心,开发了多个国内首家上市产品,为新药抢占市场赢得先机。该公司力争用3年时间,使部分产品通过美国FDA和欧盟COS认证。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不可否认的是广东生物医药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目前,广东制药企业大多还处在单打独斗状态。纵观广东全省,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还没有形成研发合力。广东缺乏一批国家级药物研发机构,需要提升创新药物研发和成果产业化能力,研发体系需要进一步建设。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东的政策优势逐步减弱,对人才吸引力在下降。而北京、上海等地,在地域、科研氛围以及科研投入等方面的优势在逐步加强。为了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华南创新中药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苏薇薇教授建议,广东省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高端人才的资助和政策上的倾斜,以吸引高端人才加入。另外,政府应加大对药学类人才的培养,在高校加强药学类学科的建设。
关于人才“瓶颈”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出“支持生物医药企业按相关规定对产品和技术专利发明人提供技术奖励、技术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等激励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引入国内外优秀的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强生物医药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目前,随着国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总号角的吹响,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正在提速,发力抢占制高点,努力实现医药强省目标。
企业谈自主创新
充分的研发投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2008年,丽珠集团投入1.02亿元用于研发,这在国内医药企业中并不多见。正是因为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使企业在市场上具有了核心竞争力,而销售收入、利润的快速增长又为企业的研发提供了更充分的保障。——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打造优秀人才队伍是集团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广药集团先后引进刘昌孝院士、姚开泰院士、肖培根院士等位重量级的领军人物,这对广药集团未来的发展将是极大的促进。广药集团博士后工作站作为集团人才引进与科技创新的平台,近年来开展了消渴丸、复方丹参片、华佗再造丸等多个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和新产品的研究攻关,各项目成果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广州医药集团
医药是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民生行业,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和监管的行业之一。
长沙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已经成长为长沙高新区的又一大支柱产业。在九芝堂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集群优势不断显现,对支撑整个园区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形成医药的产供销、科工贸、产学研相链接的资源整合体系,成为湖南省中成药研发、生产和物流配送的重要基地。”
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存在一定不足:如医药生产规模不大,研发水平有待提高。虽聚集了众多医药企业却没有有效整合,分布散乱,主营业务不突出,导致了长沙的生物医药行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也难以吸引国内优秀企业和跨国公司落户高新区。没有这样的优质公司,高新区就不会成为生物医药人才的择业首选。而人才的匮乏又进一步制约了高新区现有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此外,生物医药产业特点决定了其不被风险投资所青睐,企业融资难度较大。
未来将强化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作用,注重成果转化和应用,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培育壮大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做大创新药物规模,做强中药和生物育种大品牌,形成高端药物和基因药物产业化突破,形成优势品牌集群。
将重点发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现代中药,重大疾病化学药品制剂、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小分子药物和血液制品等创新药物;重大疾病的急救、诊疗、康复仪器和设备等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同时形成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充分发挥双鹤药业、九芝堂及关联企业的物流配送和研发优势,以销促产,形成研发、销售对园区企业的产业拉动,进一步整合湖南省医药科研优势资源,完善产业配套,促进医药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
第五篇:镇海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与探索
镇海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与探索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发展新兴产业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突破性的带动作用,因此发展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我国已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列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正在编制中的十二五规划,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也纷纷加快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和部署。当前我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因地制宜地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原因
发展新兴产业是我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金融危机时期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是为应对危机而出台的应急措施,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则是我区度过最艰难时期之后为调整经济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新腾飞而做出的长期战略部署。多年来,我们走的是一条依靠投资拉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但传统的发展方式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而且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比较弱。发展集环保节能、智力密集、高回报率等特性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有利于我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现有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发展新兴产业是我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手段。新兴产业的发展使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升级。新材料、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现代物流业的专业化运作,使传统产业在转型提升中获得了坚实的支撑点。科技先导与需求拉动的相互作用同时也推动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技术、新产品会不断创造出新的需求,促使人们的消费向更高水平发展,进而使产业结构得到提升。
二、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现阶段发展水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要兼顾三次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在最有基础、条件最优的领域率先突破。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科学依据有三个: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结合镇海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我区选择石化新材料、现代物流业和创新创意产业作为镇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加以重点培育。
1、石化新材料产业。石化新材料产业因其广阔的市场前景、稳定巨大的利润回报以及强大的产业结构塑造能力,入选我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可谓顺理成章。作为一个中游产业,石化新材料上接炼油加工,下衔终端制造,是石化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我区在发展石化产业过程中,依靠对产业链的精确把握,准确对接上下游产业,成功完成了“油头化尾”的价值链打造,规避了传统石化产业基地的种种弊端和风险,其中石化新材料产业可谓功不可没。产业发展政策的重点扶持,专业化工园区完善的配套服务,镇海炼化强大的产业号召力、中国最大液体化工码头的交通区位优势,全国性液体化工交易平台的建设完善和以现代物流业为代表的周边配套产业发展壮大,我区发展石化新材料产业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镇海区内相关企业主要位于宁波化工区,2008年底,宁波化工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58.85亿元,出口额4.18亿美元。2009年7月,园区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命名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化工新材料基地”。
2、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当前全球物流业正处于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势:优越的港口区位条件、发达的水路交通体系、扎实的工业产业基础、活跃的专业交易市场以及“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有序推进„„这些先天优势和后天的不断努力,成就了镇海区“中国物流重镇”的地位。目前,区内形成了液体化工、煤炭、钢材、木材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物流市场,2009年液化市场、煤炭市场、钢材市场和厚恒物资城分别实现成交额88.60亿元、67.70亿元、18.91亿元和43.50亿元。航运业总运力突破85万吨,在全省占据领先地位。
3、创新创意产业。融合了信息、设计、咨询、研发、动漫等内容的创新创意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创新能力强、人才集聚度高的特点,大力发展创新创意产业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也是打造创新型城区的内在要求。目前区内已拥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市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园区,区内院所与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为提高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2009年末,全区拥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7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5家,开发新产品339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90.4亿元。
三、我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问题
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朝气蓬勃,但也稚嫩青涩。在为产业发展不断壮大而欣喜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三大产业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的结构性存在,阻碍着相关产业快速前进的步伐,是我区新兴产业发展道路上必须跨过去的硬槛。
1、石化新材料产业:一是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最新端延伸能力不足。我区现有的石化产业外资引进项目以国外生产能力转移居多,层次普遍不高,缺乏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中游产品支撑,直接导致了下游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利润率不高。二是产业合作度低,企业间的隔墙供应不够发达。化工生产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大部分非终端性产品互为原料,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和配套性比较强。纵观整个镇海区,区内化工企业之间在原材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等方面的互供、共享关系虽已基本确立,但由于产品类别、产能等原因,企业间的关联度仍显单薄。三是环保压力大,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任重道远。在一个全球“绿色低碳”时代,化工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应该更加重视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区内化工企业生产基地距离最近的居民区普遍不足五公里,“化工围城”的局面使附近居民对于企业的排放“草木皆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减排,如何降低污染,如何同步推进企业与社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我区发展化工产业一个亟待破题的真命题。
2、现代物流业:一是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全区从事运输、仓储、货代、海运及相应物流业务的企业近250家,但其中大部分为民营企业,且以中小规模居多,缺乏具有产业号召力的高资质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支撑。而能源、化工、钢铁等货种的专业化物流水平还较为落后,部分不得不能依赖于低效率、高风险的的通用型物流模式。二是服务方式原始单一,产业导向性不强。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库存管理、成本控制、方案设计和全程服务等高层次核心物流服务方面还基本处于空白,导致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三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虽然已经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物流平台,但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始终落后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步伐。由于物流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大量高端物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同时,部分物流企业运能闲置空转。
3、创新创意产业:一是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区内创新创意产业包含了信息软件、工业设计、动漫制作、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领域,但是“拳头”产品和“亮点”企业的缺失,造成了“漫天繁星,不见明月”的产业格局。二是缺乏中介服务机构。我区甚至整个宁波市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角色清一色由国字号的产业园区管委会扮演,提供的服务也比较有限,不外乎招商引资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完整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定义中内涵外延,还包括创业服务、工程技术研究、生产力促进、情报信息、知识产权交易、科研咨询、人才中介等内容,这些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管委会所能提供的。三是共建单位力量不强。区内相关企业大多集中于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内,但由于共建高校实力不强,导致园区所倚重的部分学科如电子信息、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专业缺乏人才技术依托,而高等级实验室和研发平台的短缺,致使产业发展的前沿课题研发不足。四是融资困难。金融支持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创新创意产业以中小企业居多,有形抵押资产少,市场风险较大,普遍存在信贷融资难,造成许多项目因无法及时获得资金而搁置。
四、我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面对产业发展的种种掣肘,为充分发挥我区优势,在发展中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推进镇海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打造,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1、石化新材料产业:一是强化选商引资。做强“油头”才能精炼“化尾”,在宁波化工区入驻企业的选择中,以产品链为导向进行选商,根据项目关联度做好规划布局,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进一步完善、整合、提升基础化工产业,做精、做细、做实石化新材料产业,做好石化产业的对接、配套、延伸工作,坚持产业链对接不动摇。二是推进项目合作。以“高强中模碳纤维生产基地”共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同包括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内的国内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三方联动机制的落实,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内独具特色、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碳纤维生产基地,打造具有镇海特色的石化新材料产品供应体系。三是落实低碳环保。以产业集聚为抓手,对接产品链,推进园区内工业废物的循环利用。积极宣传低碳环保的和谐生产理念,加大对化工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同时,要高度重视化工企业与附近居民的关系问题,竭力避免因化工生产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在我区发生。
2、现代物流业:一是培育引进高资质物流企业。化工业是我区的优势产业,因此依托化工产业的强势崛起,培育、引进一批配置一流物流装备,掌握一流管理经验,具备一流产业素养的龙头化工物流企业入驻我区,既是镇海化工业健康成长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区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做精的机遇所在。二是用物联网和服务外包理念改造现代物流业。物联网的大规模运用被公认为是现代物流业的产业革命,也是我区物流业实现跨越式赶超的契机。通过政府合理引导,大力推动物联网在我区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海、铁、路交通网络的协调管理功能,实现物流信息全程传递。要突破传统的物流发展模式,不断延伸物流链,在培育港口物流供应链的各类物流市场主体中,重点引进、培育社会化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以及承接基于IT技术的物流外包业务的新型企业,以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物流加工、信息技术、供应链优化等现代综合物流的多元化服务。三是加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来自船公司、货代、货主等港方信息和车皮到站、货物分解等铁路信息,加上区内各服务业信息,建立三方共享的信息管理和操作平台,在为港、铁、区三方共用基础上,向公众开放,强化服务信息平台化管理,推进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运输平台和以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平台的融合发展,实现供需双方无障碍对接,提升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后劲。
3、创新创意产业:一是大力培育产业特色。首先要明确一个理念,即我区的创新创意产业是实体经济在服务业的有效延伸,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因此,重点培育诸如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能为区内重点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特色行业,就成为创新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所在。二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通过实施科技创新计划、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服务体系,培育完善包括技术交易平台、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在内的技术产权交易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打造无障碍的技术、管理、信息交流渠道。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联动。先进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最根本经验就是官产学研的合作联动,这既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健全产业化模式的有效途径。在发展产业时,不仅要鼓励区内企业主动和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的科研院所实施对接,还应引导相关企业积极与北京、广州等城市相关机构实施项目联动,甚至可以引入国际化视角,把眼光落到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上开展国际合作。四是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区内创新创意企业多为新生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管理和销售经验,这就为风险投资的进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风险投资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急需的资金,更会运用自身的经验、知识、信息和人脉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开拓市场和提供专业增值服务。因此,风险投资机制的引入和完善可以部分弥补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缺位造成的服务真空,对创新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战略性产业要有战略性思维。石化新材料作为三大产业中唯一的制造业,其发展既依赖于产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依托包括创新创意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在内的配套产业支撑。审视现有产业基础,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我区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通过以服务外包为内容的供应链大整合,形成以石化新材料产业为核心,依托现代物流业和创新创意产业为内容的的前后产业带动,形成互为犄角的产业战略联盟,打造从研发设计、原料生产、加工制造、物流运输到终端销售的一体化流程,实现产业联动、抱团发展,最终把我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