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法制建设论文

时间:2019-05-13 16:1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监狱法制建设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监狱法制建设论文》。

第一篇:监狱法制建设论文

监狱法制建设论文

监狱法制建设论文

摘要:监狱作为国家的专政机关,也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必须维护我国法律执行的公平公正原则,才能有效体现法律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因此监狱法制建设的推进势在必行,同时也是响应我国“十八大”法制建设重要思想的一大举措。但由于我国对于监狱法制建设仍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前进的阶段,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监狱法制建设推进中的人文要素问题;监狱法制建设推进中的法制运行机制;监狱法制建设推进的保障性实施要素还有待解决。本文将这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法制建设推进权利监督

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对我国法治的衡量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因此监狱工作法制化是监狱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监狱“三化”建设的首位。本文将就监狱法制建设作个浅析。

一、监狱法制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党对监狱工作的领导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确认并载入宪法的。推进监狱法制化建设,实行依法治监,有利于加强党对监狱工作的领导。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与稳定化。推进监狱法制化建设,实行依法治监,把监狱工作每个环节全面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一方面,从法律上保证党对监狱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又可使监狱机关及其人民警察,通过依法治监、依法办事,更正确、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再一方面,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是党在发扬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制定的,监狱机关依法执行、依法行政,实际上体现了党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

(二)反映监狱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进监狱工作的法制化建设,能正确地反映监狱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此同时,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对罪犯实施的措施和行动,都会影响到罪犯的权利和义务,而依法执行刑罚,依法惩罚和改造罪犯,是国家和人民对监狱机关的基本要求。作为刑法最终的执行机构,依法治监,加强法制化对监狱工作的发展具有必然性。

(三)有利于我国刑律的完善及顺应国际发展的趋势

理性化、人道化和法治化是行刑制度总的发展确实,监狱立法改革和法制建设必须面向未来,与时俱进,而法制化的推进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刑律的不断完善,实现全面依法治监,增进监狱刑罚工作的合法性、透明性、公正性、文明性及有效性,促进政法履职的公正、严明、廉洁、高效。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国家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跃然成为世界的焦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必然离不开我国监狱法制化的推行。

二、监狱法制建设的原则

原则,是人们言论和行动所依据的法则和标准,具有指导性和方针性。在推进监狱法制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决遵循“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以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等共同性的准则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法律至上和维护法制统一的原则

公众对法律最高权威的认同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共同特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至上,就是要维护宪法在推进监狱法制化建设、实行依法治监中应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推进监狱法制化建设进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遵循新时期监狱工作的基本职能和法律要求,提高改造质量。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既要走自己的路,又要借鉴和吸收国外有益的监狱法制经验。

(三)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法治社会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而公开、公平执法,则是达到执法公正的必然要求。由于监狱机关的刑事执行权、行政执法权具有强制性、命令性和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对象又是处于监禁状态下的罪犯,因此,在推进法制化建设过程中,更需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

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都源于法律的规定。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互相联系,互为条件的。一方有权利,他方必有相应的义务,或者互为权利和义务。监狱实行法制化,监狱人民警察和罪犯之间,各自都拥有相应的权利和履行相应的义务。

三、监狱法制建设推进的人文要素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监狱法制化的执行在于人,而人的全方面素质及能力是法制化执行效果的重要保障,所以创建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监狱警察队伍,是监狱法制化建设推进的基本要素。

在我国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中普遍存在三大方面问题:

(一)监狱人民警察法律知识水平不高;(二)监狱人民警察执法效能不强;(三)部分警察政治觉悟较差,影响队伍建设。下面将逐一分析。

(一)监狱人民警察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依法治监,最根本的前提是知法懂法,才能依法开展监狱的各项工作。而当前在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中,具有法律专业科班出身背景的不到半数,普遍警察法律专业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在此前提下作为刑罚执行最直接的执行者,执法的公平性、公正性及规范性着实有些差强人意。少部分警察的执法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地履行自己的根本职责。与此同时,法律培训机制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监狱人民警察的普法率。

(二)监狱人民警察执法效能不强

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效能不强,首先树立公平公正的执法理念未能提升到潜意识层面,导致了执法的弱化,法制观念的淡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执法效能的提高;其次监督机制不完善,惩治不力;监督内容不切合基层工作实际,导致监督只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影响监督力度;监督透明度不足,致使监督的实施大打折扣;个别警察不配合监督,不利于监督开展。最后,监狱警察配备不合理,警力不足,影响执法力度。

(三)部分人民警察政治觉悟较差,影响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剧,一定程度上动摇部分人民警察的世界观,价值观,腐蚀人民警察的政治觉悟。片面追求物质化,推崇享乐主义,致使工作消极怠慢,工作责任心不强,怕苦怕累怕吃亏,本我意识占主导地位。这些情况的出现,不利于警察队伍的建设,不利监狱工作的开展,更不利监狱法制建设的推进。

为了有效地推进监狱法制建设,必须全面提升监狱人民警察的人文要素。第一:必须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中的法律人才结构调整。完善法律培训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课程,增强法律知识宣传,强化执法意识,不断提高警察的责任心。第二: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树立公正执法意识,严格依法办事,提高执法灵活性,确保执法高效;深入基层调查,以备制定切实合理监督条例,提高监督透明度,引入社会公众的多方位监督,有针对性的引入高素质高水准的监狱人民警察,以充实基础一线的警察警力。第三:结合监狱工作的实质,制定合理公正的绩效机制,强化争先争优意识,调整警察工作积极性,创造优胜劣汰竞争氛围,并将德才放在衡量首位,结合警察能力及工作业绩,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四、监狱法制建设推进的法制运行机制

法制的实施,需要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障。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狱法律体系,是推进监狱法制建设的前提条件。完善法制的建设首先应从罪犯权利与义务出发配套制度相应的>规章制度;其次从监管改造实际实施出发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警察工作章程;最后应该配套制定狱务公开工作的具体章程,以备社会监督。

(一)以人为本,推进制定罪犯权利与义务规章制定

罪犯因触犯我国刑法,而受到剥夺自由权的刑事处罚,但其作为我国的公民仍具有除了自由权以外的各种权利与义务。监狱作为刑罚的执行机关,依照我国律法执行剥夺自由权的工作,而罪犯的其他权利与义务监狱有义务维护和保障。法律的最重要的价值体现是维护公民的权利,使其不受侵害。监狱作为法律的执行机构,推进监狱法制建设,依法治监,最为根本的应该是维护罪犯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同时也是提高监管改造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提高监狱人民警察执法水平的必由之路。

监狱,首先应从完善保障罪犯的合法权利出发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例如:通信权,申述、控告、检举揭发的权,亲情会见,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等。制度的制定要细化具体化,尽量避免出现纰漏,以确保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执法公正。其次,监狱警察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依照相应的制定,以确保维护罪犯未被剥夺以外的合法权利。最后,应做好罪犯法律知识的普及工作,有效保证罪犯受教育权,积极推进罪犯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深入推进恢复性行刑,以利于罪犯刑满释放后回归社会,确保再犯罪率的降低。

(二)依法治警,制定合理性实效性警察工作章程

监狱人民警察行使权力,既不能超越职权、滥用职权,也不能放弃职权或转让职权,因为监狱人民警察的权力是国家和人民通过法律赋予的,如果放弃、转让法律赋予的权力就意味着失职。所以以法治警势在必行,摆正监狱执法工作者的正当权利,以维护法律的严明。在中国人情浓厚的国度,何以能从根本上实现法理的坚定性呢?笔者认为从制度上约束,以明确的章程执行,依法执法,依法治警,依法办事,实现人情以外的公平公正。监狱基层一线是监狱执法最直接最根本最有效的具体体现,所以在制度相应的章程之前,应该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基层民警的心声,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状况作为制定制度章程的前提条件,这样才能有效确保警察工作章程的合理性,以及有利于基层一线执法工作的开展。

(三)接受监督,狱务公开实现执法透明

依法狱务公开是指监狱为了准确执行刑罚,将罪犯权利与义务、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程序、劳动保护以及监狱人民警察权利、纪律等内容,向社会、向罪犯及其亲属公开,让全社会了解和监督。实现狱务公开有利于针对滥用权力、暗箱操作、执法不严、执法不当等不合法行为进行监督,有利于罪犯合法权利的保障实施接受社会的监督,有利于从根本上有效制约权力的滥用,腐败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稳定狱内秩序,确保监管改造的安全稳定。

因此制定狱务公开的具体章程,有利于保障狱务公开依法实时开展,公开内容真实性。杜绝执行随意性,不连贯性。同时制定狱务公开章程应该注意制定的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以确保制度落实的刚性执行性。

五、监狱法制建设推进的保障性实施要素

监狱法制建设的推进离不开监狱的设施建设(包括硬件与软件方面)。第一,监狱法制化推进必须在确保监管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必须加大监狱建设投入,改善监狱监管的物质设施和技术手段,从根本上消除监管安全隐患,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并实现监狱设置、布局、规模、建筑、安防设备和信息化设备的科学合理化,有效解决监管管理的人治化、粗放化的滞后局面。第二,为了加速向法治社会迈进,迎接社会各界全方位的监督及时代的挑战,必须不断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知识素养和执法水平,且应积极的采用先进的科技、设施服务用于监狱工作的实践。同时提升警察队伍全方面素质,例如:法律素养、科技水平等,及现代化的监管改造手段的应用与推广都需要在监狱系统内部做专业化的培训。第三,纯化监狱职能,明确监狱改革方向,不断推进深化依法治监。与此同时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其他部门以及国外有益经验,结合工作实际,合理运用。防止避免不问国情、狱情、简单移植设置套用其他部门或国外监狱的成果,杜绝不问效果、只图形式、摆花架子的做法,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实事,求实效。

参考文献:

1、严新堂、牛汉珍、苗时葵著《论邓小平法治思想与我国、监狱法制建设》《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3月

2、陈雨亭、李其平、李永清、龙屏风、刘哲明著《以人为本依法治监—谈我国监狱法治化建设》

3、贾成著《对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2008.)

第二篇:监狱论文

教育改造是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改造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罪犯思想转化的程度。随着形势的发展,监狱越来越凸现出教育改造工作的主业位置。然而,在这项工作上,我们还很难有所突破,主要原因是我们陷入了一些困境。传统有效的教育改造方式方法,教育内容等等,有些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施展不开。因此,教育改造工作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了,只有改革,才能开创教育改造工作新局面。

一、当前教育改造工作困境分析

㈠教育内容空泛的困境。思想教育内容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教材,也缺乏对人性回归的引导以及思想净化方面的辅导。文化教育缺乏系统的、适合成年罪犯的教材,也无法开展。技术教育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其实践性也不是很强,出监教育也缺乏相应教材,而且缺乏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

㈡从教人员缺乏的困境。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从教人员以警察为主。推行警察直接管理之后,大大的增加了警察的工作量。目前,基层警察肩负着狱内看守、日常管理、教育改造、生产管理四大任务,每项任务都十分繁重,加上我监警察上班路途较远,上班后,日常事务已是相当繁忙,很难再分出精力搞教育,即使搞了,也被其他工作弱化了。并且,教育也缺乏连贯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保证教育的质量。

㈢从教人员实施教育水平不高的困境。尽管我监警察整体素质较高,人才济济,但是,实施教育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或者说,有些人不适宜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专业性较强,很讲究方式方法,倘若方法不对,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㈣罪犯拒绝接受教育的困境。罪犯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扭曲,他们对警察的教育,不但不予接受,甚至存有逆反心理,经常不服管教。这种情况下的教育,不要说效果、质量,能够顺利完成教育课目已经就不错了。

㈤教育评估体系缺失的困境。监狱的教育效果应该怎么评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假如评估仅限于台帐、警察背“四知道”以及违纪率等,则肯定会出现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弊端。相比于劳动生产,教育改造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量化,缺乏对罪犯受教育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的考核体系。

㈥分类教育不切实际的困境。分类教育不仅教材缺乏,分类也不尽合理,分类编班困难重重,分类教育难以实施,实施意义也不大。

以上所述困境,制约着教育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从教人员陷入的困境以及罪犯拒绝接受教育的困境,是整个教育改造工作困境的关键矛盾,如果解决了这个矛盾,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教育改造工作也就容易上台阶,出成果。

二、教育改造走出困境的思考

㈠教育自成体系,走专业化之路 古人曰:“杂而不专,弗成大器”。教育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要出成果,必须自成体系,走专业化道路。马克思说过,社会发展越是进步,其社会分工必然越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警察都是“万金油”,样样懂,就没一样精通,结果各项工作都乏善可陈,更不要说什么成果了。其实,搞教育的警察应该从繁重的狱内看守、日常管理、生产管理的任务中分离出来专职专责。尤其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辛的工作,罪犯的思想只有得到转化,才能够接受改造,而思想转化的过程是一种“蜕变”,它很难自我完成,必须是通过帮助,通过教育,或者是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才能实现。至于文化教育、技术教育更是需要专业教育的指导,才能够让罪犯提高文化水平,掌握一技之长。对于分类教育来说,只能通过专门的研究,科学的分类,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够起作用,如果太过简单空泛,恐怕还会起相反作用(譬如罪犯通过私下交流,犯罪手段会更加高明,更加残忍),没改造好的罪犯释放后,其潜在的社会危害性更令人担忧。出监教育的侧重点应在于就业指导的培训。另外,人各有专长,精力各有所限,能力也各有侧重,如果干非所长,就好比是让李逵去绣花,林黛玉去玩斧头一样荒唐可笑。因此说,走专业化之路是十分必要的,懂教育的让他专职搞教育,别的不用他管;懂管理的让他专职搞管理,别的不用他教;懂生产的让他搞生产,再把狱内看守也分离出来,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那么,教育也就容易出成果了。

㈡动用社会资源,解决警察不足的矛盾,走社会化教育之路

监狱其实大可不必自我封闭起来,神神秘秘的与社会隔绝。人是社会的人,这是人的社会性,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够完整,才能够健康。我国监狱是改造罪犯的场所,更要融入社会,让社会了解监狱,帮助监狱,这样,才能让监狱健康发展,让警察健康工作,让罪犯健康改造。

在现实工作当中,警力不足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矛盾,我们可以通过动用社会资源,走社会化教育之路来解决这个矛盾,前文讲到,监狱要融入社会,教育要专业化,那么搞社会化教育更有其必要性,我们通常实施的政治教育,人生观、世界观、金钱观等等的思想教育以及文化教育,技术教育都可以与社会有关机构联办进行(目前,监狱教育部门正在开展)。在出监教育期间,可以和劳动部门合办招聘会。监狱文化建设可以寻求社会文化界协助,法律咨询与教育可以寻求普法教育部门协助,心理咨询、心理矫治可以邀请心理治疗专家坐诊。凡此种种,社会资源广泛存在,我们若不加以利用,就是白白的浪费。

㈢成立教育科研中心,专门研究开发教材以及研究解决教育难题

前文所述,我们面临教育内容空泛化的困境,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教材。思想教育出现难题的时候缺乏相应的指导,往往凭经验解决,一旦经验不足,则可能把事情越弄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有一个教育科研中心,专门研究开发教材,研究解决教育难题,甚至可以研究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施行危机干预,防患于未然(譬如对于自杀危机的干预,对自杀对象的教育等等)。

科研中心可以是专家指导下的非常设机构,由专职教育警察组成,定期或不定期的搞科研活动,为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并可以着力研究出适合监狱实际的教育成果评估体系,研究对罪犯接受教育情况的考核评估体系等等。㈣着力提高警察专业水平,分批送警察到大专院校培训

我们的警察长期战斗在围墙内,各种知识很难得到及时的更新,即使水平再高,也会有知识陈旧的时候。俗话说“江郎亦有才尽时”,一旦江郎才尽,教育工作就很难再发展,很难有新办法去解决新问题。只有不断提高警察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的解决各种专业问题,尤其是教育改造专业问题。因此,很有必要经常性地组织警察到外面参观学习,组织警察到有关大专院校进行各种相关专业的培训,不断优化警察的知识结构,提高警察的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

㈤心理矫正走专业化道路,独立于教育而成为第四改造手段

目前,很多监狱都在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矫治活动,并且把它纳入教育改造的一个内容。从现实来看,活动虽多,成果有限,依然存在那么多有心理障碍的罪犯拒绝接受教育。笔者认为其主要是我们对心理矫治的定位不准所致,心理矫治应该独立于教育改造,列为第四个改造手段。

首先,心理矫治有别于通常的做思想工作。它是针对有心理疾病的罪犯进行的治疗行为,对于没有心理疾病的罪犯,完全没必要矫治。而思想工作是针对罪犯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的教育工作,思想问题是人人都会有的问题,因此,思想工作的对象是全体罪犯,它有普遍性、全面性甚至是公开性的特点,心理矫治的对象是个别有心理疾病的罪犯,他的特点是个别性、单一性、还有私隐性。

其次,心理矫治专业性较强。从业人员仅有心理学知识是不够的,同时应该具备医疗知识,药理知识。从业的心理医生,首先应该是医生,然后才是心理医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却没必要是医生,绝多数警察都能信任。

最后,罪犯如患有心理疾病,思想教育工作会显得苍白无力。罪犯患有心理疾病时是拒绝接受教育的,有些罪犯尽管表面唯唯诺诺,其内心的抗拒还是一样存在,这时候,就应该进行积极的心理治疗。治疗康复后的罪犯,才能够顺畅地接受思想教育。

总之,把心理矫治作为教育改造的一项内容,并要求所有警察都参与,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那是对心理矫治工作认识的偏差。设立心理治疗室,需要专家的指导,其环境布置,医疗工具,医疗药物等都必须有严格的要求,并且,矫治的工作,应该交给心理医生进行。

改造罪犯四大手段协调运作,开创教育改造新局面。我们已都知道改造罪犯的三大手段,再加上前文所说的心理矫治手段,四大手段要协调运作。劳动,是改造罪犯的必要手段,非劳动无以谈改造,教育,是提高素质转化思想的重要手段,非教育无以谈转化,两者不可或缺,它们互相兼容,互为补充。

综上所述,当前的教育改造工作,所面临的困境是不容忽视的,教育改造工作要走出困境,开创新局面,其方法固然很多。但是走好专业化、社会化之路,让监狱融入社会,让社会了解监狱,最终让服刑人员回归社会,顺利就业,服务 3 于社会,是一条值得一走的新路子,它符合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要求

第三篇:推进监狱法修改和监狱法制建设研究

推进监狱法修改和监狱法制建设研究

单 位 XX监狱 姓 名

李 宁 联 系 方 式

15X9X63507X

2017年10月

推进监狱法修改和监狱法制建设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1994年12月颁布实施的《监狱法》的一些规定已不适应现实社会的要求。监狱法制建设的状况和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反映国家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而现行《监狱法》的缺陷、漏洞日益显现,修改《监狱法》已迫在眉睫。文章主要围绕现行《监狱法》存在的问题及修改《监狱法》的必要性,提出修改完善的进路与构想,以达到推动监狱法制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监狱法;必要性;法制建设;完善

从某种意义上讲,监狱法实施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监狱法制化的过程,因而监狱法的实施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成绩斐然。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监狱法的实施也存在着若干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既有来自社会大环境的,也有来自监狱内部因素的。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解决,这也是促进《监狱法》修改与完善的题中之义,更是实现监狱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修改《监狱法》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快速发展,党和人民对监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监狱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监狱工作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产生,现行《监狱法》中的一些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和发展需要。近年来,要求修改《监狱法》的呼声越来越高,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监狱保障罪犯人权的思考

随着国家法制的日趋完善以及监狱法制教育、狱务公开的深入开展,监狱对罪犯权利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监狱民警在保障罪犯权利问题上也出现不少困惑,关键在于搞不清罪犯权利的界限和范围,服刑人员“过度维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罪犯权利范围的准确认定已经成为有效保障罪犯合法权利与维护监狱监督权力的关键问题。

2、基于监狱体制改革的思考

监狱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是监狱及监狱企业的规范运行。目前协调

参考文献

[1] 解添明、于文静.沦我国《监狱法》的修改与完善 [J].理论界,2013.(11).[2] 张廉.修改完善《监狱法》的法理思考 [J].宁夏党校学报.2010(04).[3] 金鉴.监狱学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4] 张秀夫.中国监狱法实施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 米传勇.对当前罪犯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罪犯与改造研究2009(04)[6] 张鹰,张鸥.简析《监狱法》的立法技术问题[J].中国监狱学刊.2006(04).[7] 吴宗宪.论《监狱法》的修改与完善 [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10(01).[8]艾贵祥.论《监狱法》的法律效力困境及出路[J].福建法学.2010(04).

第四篇:法制建设与反腐倡廉论文

法制建设与反腐倡廉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腐败已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祸患,不管存在于哪个国家,都严重破坏了社会体制的正常运转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实施,侵蚀了社会所提倡的道德和人们的精神世界,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的特定历史时期,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法制的不健全,社会道德的偏差和失范,市场本身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效应,以及西方国家资产阶段自由化及和平演变的侵蚀,腐败现象日趋蔓延。当前,社会上腐败现象日益严重,腐败案件不断增多;高官腐败突出;顶风作案猖獗;大案要案显著。已成为阻碍社会良性发展的社会问题。

如何遏制腐败现象,更有效进行反腐败斗争呢?邓小平同志指出:‚廉政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因此,能否有一套严格而又较为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这是防治腐败现象,进行反腐败斗争中有无强制性对策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这是总结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一科学结论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和健全反腐倡廉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如何健全廉政法制建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著者认为必须从三个大的方面入手做工作,第一就是要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主义廉政法律体系,而现有的廉政法律体系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且此法律体系的完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为反腐斗争的形势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新的样式和类型的腐败现象不断产生和发现,因此需要不断产生相应的法律条文以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第二就是要有一套健全的法律监督体制,如果不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那么就是有再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也会是一纸空文,只有做到违法必究、一查到底才能真正贯彻好指定的各项廉政法律。且法律监督体系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监督程序和一个职能健全、功能强大的执法监察组织作为支撑,否则就会陷入另一种新型腐败的泥沼。第三就是要作好法制宣传,使每一个干部、每一个党员、每一个群众以及相关的 舆论监督单位都了解廉政法律,做到法制普及,这样才能形成一种遵法守法、全民动员的环境,不给腐败现象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则腐败现象就会渐趋减少。从而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研究方法

概念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等。3 论文提纲(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

内容摘要:法律和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文化必须进行一分为二的科学评析,以严格区分其精华和糟粕。依法治国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治国方略,而以德治国也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治国方式,所以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可以而且必须容纳以德治国的治国方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

一、反腐倡廉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必然会乘机而入,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相结合,滋长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消极现象,对人们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冲击,也会侵蚀我们的干部和党员队伍,甚至毁掉一些意志薄弱者。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少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现在的大案子很多,性质都很恶劣‛。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完善巡视制度。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而反腐败斗争又具有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求我们及时而有毅力去做这项工作。

首先,反腐败斗争具有紧迫性。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保持清正廉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产生了官僚主义、贪污受贿、敲诈勒索,贪脏枉法、执法犯法、任人唯亲、裙带关系、腐化堕落、道德败坏等腐败现象。如果任其蔓延,就会使党变质、国变色,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毁于一旦。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丧失,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国家党内的腐败现象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根治,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要保证党不变质、国不变色,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惩治腐败。

其次,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邓小平同志指出:‚惩治腐败斗争,不能搞一天两天,一日两日。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产生腐败的原因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这就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从思想上看,封建主义的残余思想和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还会对我们一些党员和干部产生腐蚀作用。从制度上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可能被某些腐败分子用于谋取个人的私利。因此,清除腐败要通过长期的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这些都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

最后,反腐败斗争具有艰巨性。惩治腐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但腐败是一个历史性的顽症,反腐败斗争必然要遇到腐败势力和分子的抵制和反抗。同时,反腐败斗争涉及到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法律的诸多方面,由于它又是一个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开展有效的反腐败斗争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

实践证明,反腐败不能通过‚搞运动‛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方式不仅往往出现大轰大嗡的情况,而且容易使腐败分子漏网或反腐败斗争扩大化的问题。因此,只要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轨道,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二、新时期反腐倡廉的新特点

1、现阶段腐败现象的新特点

在新阶段,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腐败本身也在不断发生演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有些腐败分子已经基本完成‚原始积累‛,腐败分子的原始积累主要通过6个方面来完成:①大批量、多层次的土地批租;②利用权力大量违规放贷;违规减免税收;③股市‚圈钱‛;④走私放私以及利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转包‚分肥‛等;⑤有的地方出现了‚送子女、配偶出国,亲属海外定居,把腐败赃款转移出境,自己外逃‛的腐败新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这将有助于我们加大对外逃腐败分子的打击力度;⑥一些腐败分子的手段更狡猾、更隐蔽。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权力的‚期权化‛。不少腐败分子在以权谋私活动中,‚现货‛交易少了,‚期货‛交易多了:不再是当即攫取利益,而是等多年以后,甚至退休以后,再连本带利收取好处。二是权力的‚假借‛和‚转让‛。纵容、默许自己的子女、配偶等用自己的名义捞取好处,这种移花接木、李代桃僵的手法很有代表性。三是赃款‚漂白‛,资本增值。腐败分子通过不法手段攫取了‚第一桶金‛后,千方百计利用这‚第一桶金‛为资本,在权力的合法或不过分违法的‚关照‛下,使之不断增值,把不法收入逐步变成合法收入。

不少腐败分子的‚抗药性‛在提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腐败分子也在研究反打击的手段。许多腐败分子往往把自己打扮成‚廉洁‛干部形象,迷惑人们,而一旦被查处时,则负隅顽抗,百般抵赖。

2、现阶段反腐倡廉思路的变化

党中央的反腐思路在十六大以后发生了三大变化:(1)、从十二大到十六大以前,中央的提法都是要‚反对腐败‛,而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反对和防止腐败‛。加上‚防止‛一词,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的变化,即把反腐重点转到了‚打‛与‚防‛并重。这一转变对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具有深远的意义。(2)、十六大以前,我们把反腐败界定为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而十六大则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3)、十六大以前,我们在谈党的建设时通常是指‚三大建设‛,即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十六大以后,我们把‚制度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加了进去,成为‚五大建设‛。由此,反对和防止腐败必须立足于‚制度反腐‛。

三、反腐倡廉与法制建设的关系

1、廉政法制建设应遵循的主要原则:(1)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也是廉政法制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2)必须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廉政建设法制化。(3)必须与从政道德建设紧密结合。廉政建设需要法制,也需要道德。既要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又要把最基本的从政道德规范法律化、制度化,以法制的形式促进从政道德建设,有效地构筑起反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4)必须坚持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相辅相成。‚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又有许多重要的区别,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替代,不可偏废。(5)必须使廉政法律、法规成为必行之法。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通过严格执法,进一步树立和维护廉政法制的权威性、严肃性。

2、法制建设与反腐倡廉的关系

把行政管理运行过程法制化,是防范腐败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政府效能重要前提。我们不能静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而坐视各种腐败行为的蔓延,我们只有不断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才能不断打击腐败分子对于廉政法律体系建立进行干扰和破坏的企图,而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腐败现象的干扰力度将逐渐被遏止,因此法制建设与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同步进行,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廉政建设的法制措施

1、实现权力的法治化(1)将权力的赋予法治化

权力的赋予与权力的获得是一体之两面。从给予权力的角度,权力起始于赋予。从接受权力者来说,权力赋予的过程则是权力获得的过程。什么机关,什么人才有条件去获得权力,通过什么程序去获得权力,获得那些权力,都需要法律的指引。其中涉及到人民代表的选举立法,人大代表的权利与权力立法,国家机关的组织立法,国家官员的选举与任命立法,等等。

我国目前的权力不当赋予或不当获得的现象,总是与腐败联系在一起的。‚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就是一个特定权力滥用的起点,就是一个特定权力走向腐败的开端。‚买官卖官‛与‚跑官要官‛,都是对于权力的非法赋予和获得,都是对于人民权力本质的背叛。

保障权力赋予与获得的正当性的根本,不是法治而是民主。民主对于权力的意义是根本的,是决定性质的。但是如果没有法治,民主就没有保障,民主就会为集权、专制所取代,权力就会从其起点就被扭曲、异化。(2)将权力的行使法治化

权力的行使应当是法治最大的着眼点的。权力的腐败都是在权力运行之中实现的。将权力行使法治化,首先要求将权力主体法治化。权力主体内在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自觉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行为的合法程度。

其次,将权力法治化还包括将权力的内容法治化。一个权力主体享有哪些权力应当有法律的具体规定,各种权力拥有者也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权力内容作出自己的权力行为。权力内容的法治化,它是权力法治化中的核心部分。再次,将权力法治化,要求将权力的行使过程法治化。权力的行使得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不遵守法定的程序,权力就必然是滥用的。不按照程序运作的权力极易腐败或者为腐败提供便利的条件。(3)将权力的监督法治化

权力监督的法治化是指权力监督的主体、对象、程序等方面的法治化。

2、推进社会法治化

(1)社会法治化是反腐倡廉的社会基础

社会法治化是指社会实现法治的过程,以及社会实现法治后呈现出来的整体状态。权力的广泛性质要求反腐倡廉必须以社会的法治化作为前提和基础。

(2)社会法治化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措施

社会法治化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和廉政建设,确保政治清明与为政廉洁。它是反腐倡廉的社会背景,也是反腐倡廉的有效措施。

社会法治化可以使掌权者慎用权力,增强抵制腐败的自觉性,减少腐败的可能性,降低腐败的机率。社会法治化可以为权力拥有者随时敲响警钟,使权力拥有者消除腐败而不受处罚的侥幸心理,勤勤恳恳、踏踏实实,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社会法治化还可以为监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监督环境,使监督者更好地发挥出反腐倡廉的作用。在法治环境尚未建立的时候,监督总是困难的,大多数公民出来指证腐败者时都会有所顾虑。他们会害怕打击报复。如果整个社会都法治化了,打击报复的事件必将大幅度减少,人们对于腐败者的恐惧就必然会减低,对于腐败的指控就必然更加大胆,腐败者也就会在更大的程度上法网难逃。监督者必将有更多的法律意义到的保障。

治理腐败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而且还需要有着较强法律意识的公民的参与。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普遍淡漠,那么即使有非常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也不起作用;如果没有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公民就无法充分行使自己监督法律实施的权利。我们还常看到,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违法犯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律观念淡薄,以至于无法无天。因此,我们要强化普法教育,在全社会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才能铲除腐败生存的空间。

综上所述,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关系党和国家乃至民族大业的长期系统性工程,只有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才能形成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铲除腐败行为生存的空间和土壤。随着反腐倡廉工作向深层次、宽范围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必将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和立法保障,任重道远的廉政法制建设工作在正确的思路和周密的规划下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我们应在‚三个代表‛伟大思想的指引下,大力开展立法、法制监督、普法等法制建设工作,沿着社会主义法制轨道不断前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河清海晏、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力量,同时又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一定能够不断健全法制建设,逐步清除腐败现象,最终取得反腐倡廉工作的伟大胜利。论文写作计划(进度安排)

开题报告:2010/12/14——2011/1/3(查找资料,列出提纲)论文初稿:2011/1/4——2011/3/10(根据提纲,丰富内容)论文定稿:2011/3/11——2011/3/20(对初稿进行修改)论文终稿:2011/3/21——2011/4/4(整理论文,进行最后修正)5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海年著,《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马云泽著,‚反腐倡廉的对策思考‛,《云梦学刊》,1999年第1期;(期刊论文类)

[3](著作类)耿明信著,‚反腐倡廉与依法治国‛,《理论观察》,2000年第1期;(期刊论文类)

[4]范松青著,‚反腐败要纳入法制化轨道‛,《探求》2000年第1期;(期刊论文类)

[5]李福岩著,‚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建设几点建议‛,《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期刊论文类)

[6]姜丹著,‚中国共产党80年廉政建设启示‛,《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11期;(期刊论文类)

[7]蔡玮、孙道同著,‚反腐倡廉必须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山东工业大学学报》;(期刊论文类)

[8]贺军著,《中国反腐败之路新探》,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年版;(著作类)[9]中央纪委办公厅著,《坚定信心 加大力度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专辑》,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著作类)

第五篇:监狱法学论文

完善监狱改造制度预防重新犯罪监狱改造手段与重新犯罪的预防

摘要在我国,虽然已经认识到重新犯罪的危害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积极的探索预防的手段,但目前的刑罚理论及监狱管理实践中存在很大的误区,过分扩大劳动的作用,忽视教育改造及心理矫治。基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由于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大而成为我国犯罪预防的重点、难点,因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改造对策,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是监狱改造的重要内容方面,有针对性地强化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与劳动技能培训,使其出狱后能够融入社会,自食其力,不失为一种预防重新犯罪、降低重新犯罪率的明智选择。关键词改造手段重新犯罪教育改造心理矫治技能培训

一、重新犯罪原因剖析

据司法部监狱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重新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情况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剖析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对策,减少和预防刑释人员重新犯罪,对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刑释人员无固定职业和稳定的生活来源是其重新犯罪的主要原因

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最迫切的就是尽快找到一份有较稳定收入的工作。然而,刑释人员受自身素质的限制,在就业市场处于严重弱势。罪犯回归社会,不仅仅是人由大墙内走到大墙外那么简单,重要的是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没有固定工作造成刑释人员与社会的“经济隔离”。无所事事是犯罪的温床,维持生计的经济来源不能以正常的渠道获取,就可能转向非正常的方式来获得。可见.有效预防重新犯罪,首先必须解决 刑释人员的生计问题,使其不致于因为温饱问题而重新走向犯罪道路。

(二)重新犯罪的罪犯心理失衡

他们一般具有蔑视法律制度的心理、经济上的补亏心理、强烈的反社会心理和逃避惩罚的侥幸心理。多年的监狱生活与现实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部分刑释人员在监狱服刑改造时就深感“损失惨重”,要不惜一切代价“捞本”的思想十分强烈。他们对犯罪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第一次的失误不会变为第二次的现实,只要做得隐蔽就不会被发现,伺机疯狂作案,把不满、愤恨发泄于社会。罪犯改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犯罪率的高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改造手段与重新犯罪率的关系

近现代刑罚观念由报应逐渐转向对犯罪人的矫正,注重对犯罪人的再社会化,使犯罪人能够顺利重返社会,不再踏上重新犯罪的道路。相应地,人们更加注重对矫正方法的的适用。一般认为,劳动改造、教育改造及狱政管理是我国改造罪犯的三大基本手段,这无论是在实践部门还是在理论界都得到了认识。我国自建国初逐步形成了以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为主的狱政方针。其中劳动改造一直处于改造中的“重头戏”。学者们也多从马克思的劳动学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生活劳动是“改造自新的唯一手段”——出发,承认劳动的改造性和教育性。“监狱强迫罪犯进行劳动,目的就是为了改造罪犯,使之成为守法公民。所以改造形式劳动改造不可缺少的特性。劳动能重塑罪犯的意识,树立劳动观念,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树立法制观念,尊重他人权利;能使罪犯矫正恶习,培养良好的习惯。”但是,劳动改造确如上所述具有矫正的作用吗?果真如此的话,我们该如何解释从建国到现在居高不下的重新犯罪率?尤其是90 年代以来,我国的重新犯罪率不断升高,即使在未重新犯罪的罪犯中,他不再重新实施犯罪的理由,恐怕也不是被改造成新人,而是因为他还怕再到监狱中去接受“劳动惩罚”。正如有的罪犯说:“狱内的劳动改造经历,使以后再犯罪时产生犹豫,监狱里两件事最苦:一是没自由,二是劳动改造。”由此看来,劳动改造并未如我们一直深信不疑的在起着改造犯罪人、预防重新犯罪的目的。

二、当前改造手段理论上及实践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我国当下的刑罚理论与监狱管理实践中,劳动能改造人的思想在很多人的脑海中还根深蒂固,导致对罪犯偏重劳动改造,忽略教育改造,未能处理好劳动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四个方面的关系。对教育改造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理论上说是谁也不否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和偏差,那就是看不到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性,把它看作是点缀、摆设,甚至当成负担。长期以来,以“三课”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改造活动在经济效益、生产劳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下,大多变得徒有虚名,为了完成正常考核检查,教学内容重叠,鲜有新意。思想教育仅仅强调大课教育、次数,强调表面现象,并不能反映实际质量的变化状况。文化教育形式主义突出,教育内容的多年一贯性和学制上的非连续性,致使想学的罪犯“吃不饱”,不想学的罪犯“吃不了”。技术教育弱化现象严重,教育内容与社会需要脱节,无助于罪犯刑释后立足社会,不能对罪犯的就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不能激发罪犯参加技术教育学习的热情。另外,罪犯教育改造考核和评价质量体系不完善、不合理。在我国监狱普遍推行的“双百分”考核中,教育改造仅占几分,明显失衡。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教育改造工作的影响微乎其微,更为严重的是搅乱了人们的思想,造成了长期轻视教育改造的恶劣影响。

三、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的方法

罪犯劳动作为一种被强制的行为,其是罪犯感受刑罚的要求,同时强制劳动也成为罪犯与刑罚之间的媒介,是罪犯借以感受刑罚的载体。这是现代社会罪犯劳动存在的原因与根据,是罪犯劳动根本价值理性所在。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罪犯劳动是一种惩罚。就劳动本身而言,它不能自动的起到净化犯罪人心灵的目的,犯罪人不会在劳动过程中突然地大彻大悟。或许经过劳动之后,有一部分人悔悟了,但这正如前所述,是因为他还怕再次受到这种处罚。当然,作为刑罚执行机构,在具有惩罚性的同时,现代监狱也还应该具有教育改造性。对于大多数罪犯(死刑犯和终身监禁犯除外)而言,监狱改造关注罪犯本身,是为了罪犯改恶从善以及在此基础上素质提高,从而顺利地重返社会,重新适应社会,成为守法公民。我们不能把劳动作为改造犯罪人的主要手段,更不能奢望能通过这种强制性的劳动来达到降低重新犯罪率的目的。对未然之罪的预防(包括对潜在犯罪人的一半预防和对正在服刑罪犯重新实施犯罪的特殊预防)必须通过其他手段来进行,那就是强制劳动与教育改造、心理矫治相结合,使罪犯在监狱中习得劳动技能、科技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为出狱后的自力更生奠定基础。尤其是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治,将是我们以后要关注的重点。

第一、监狱部门应当改变罪犯改造模式,努力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在观念上,以改造人为中心,以罪犯回归社会为目标,对所有罪犯都应该进行社会化改造,努力增强教育改造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这就要求监狱部门必须改变以劳动改造为主的管理模式,增强教育改造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服刑人员进行以积极调整心态,适应社会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罪犯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系统化的劳动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对罪犯教育改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转变目前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中存在“重关轻管、重管轻教”的观念。以现代的文明素质承担新时期的监狱行刑工作,通过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礼待人,将科学文明的管理和教育落到实处。

第二、重视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把心理矫治作为罪犯改造的必要手段。

近些年,服刑人员在狱中自杀自残和伤害他人的案件时有发生。可以说,服刑人员在监所几近与世隔绝,他们远离亲友,与人缺乏交流。其内心是孤独的,悲观无助的,甚至是绝望的。很多服刑人员担心遭到亲人唾弃,对家庭、婚姻关系感到焦虑,或是即将出狱,对能否适应社会信心不足、忐忑不安⋯⋯服刑人员不可避免存在心理疾患,这种疾患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梳理与矫治,极易发生自杀自残或伤害他人案件,抑或在获释后重新犯罪,给社会带来深重灾难。因此,必须重视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把心理矫治作为罪犯改造的手段。扩大社会参与矫治力度,提高矫治的成效。刑罚社会化、矫正社区化等现代刑事司法制度,为社会参与矫治提供了法律框架和制度支撑。在此背景下,应当扩大社会参与罪犯矫治的范围与层面。尤其是扩大心理专家参与矫治工作,以提高对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成效;加大开放式处遇力度,进一步完善罪犯准假探亲、特优会见等措施,尽可能让服刑人员与社会接触,减少与正常社会生活的隔膜,帮助服刑人员重新适应社会生活,避免形成“监狱人”的人格,切实把罪犯从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改造人、教育人、拯救人的目的。第三、劳动技能培训应当成为刑释人员安置的前置程序。

如果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出狱后就不难找到工作;否则,刑释后就无法找到谋生的饭碗,从而增加政府安置的难度和重新犯罪的几率,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从和谐社会构建的角度,政府应当重视服刑人员技能培训工作。把服刑人员的技能培训纳入政府再就业工程,对服刑人员实行免费培训。结合社会需求,科学设置培训项目,增强技能培训的实用性,使刑释人员在监所学到的技能能够得到的切实的应用。使他们出狱后,能 够自食其力,而不至于成为新的弱势群体,或为生计而重新犯罪。

第四、完善立法,推进监狱改造工作社会化进程。

《监狱法》第66条规定:“罪犯的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应当列入所在地区教育规划。” 然而,《监狱法》已经实施十余年了,这些规定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要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加快行刑法制建设和改革,尽快出台《监狱法》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从立法的高度对综合治理有关的人员、设施、经费等方面提供保障,使监狱工作社会化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2] 李均仁.转换观念,预防控制重新犯罪的上升趋势.犯罪与改造研究,1998(5)

[3] 张绍彦.中国监狱改革论略.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1]北京市监狱管理局“重新犯罪”课题组.北京市在押犯重新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中 国司法.2005(6).

[3]于浩,谭远宏.监狱改造手段与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制与社会.2007(1).

[2] 董兴义,陈满庆.心理矫治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作用及其基本方略的深化改革[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 2002.[2] 陈寿刚, 国洪江.新形势下对罪犯加强严格管理与教育改造工作之我见[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 1999

[7] 祝国治,陈向阳.试论新形势下监狱工作的规范发展(下)——构建罪犯劳动改造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司法, 2006,(03).

下载监狱法制建设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监狱法制建设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狱文化建设论文

    浅谈监狱文化的建设与传承 河北省沧南监狱教育科 邹世峰 关键词:监狱文化 建设 传承 内容摘要:监狱工作在日积月累的制度建设中,酝酿着文化建设,优良的监狱文化需要监狱工作者......

    监狱管理论文

    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监狱体制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历史新课题,直接关系到监狱的改革、发展与稳定。随着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的不断推进,健全监督机制、构建公正......

    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建议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处于复杂多样性的特殊时期,决定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一方面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更应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

    《教师法》等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营造全社会重视教......

    法制建设(汇编)

    政治建设:法制建设 2006年 由“开门立法”谈起——如何理解加快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是什么关系? 当前建设法治社会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制建设

    尹灵芝镇阳坡村法制建设 示范村材料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我镇法治建设,认真学习“枫桥经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工作经验,按照县政法委相关文件精神,发扬......

    法制建设

    加强政府法制建设 着力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政府本身所拥有的权力和作为经济社会管理者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特殊作用。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最......

    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一)废除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法律,建立人民的法制。新中国一成立,就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建立人民的法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