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绵阳广元2012工作总结
绵阳广元市场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在西南分公司赵启才经理的关心下,绵阳广元市场通过深入调查客户,挖掘空白市场,增强促销力等工作,紧紧围绕年初任务目标要求,坚持贯彻深入学习洋丰企业文化精神,落实“改革、整顿、提高”活动,不断改掉自身出现的问题,基本熟悉了绵阳广元市场,由于2012年客户库存较大,客户群体不稳定因素,2012年完成不了公司下达的销售工作任务,但在新型肥料销售、增强客户群体、挖掘空白市场方面有所突破。
2012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绵阳广元市场2012年任务为4430吨,截止2012年12月5日共销售复合肥2168吨,其中硫酸钾复合肥1068吨,尿基复合肥20吨,高塔972吨,BB肥60吨,新型肥料50吨。
2012年市场销售工作成绩:
2012年本人从成都东雅安市场调到绵阳广元市场,到了绵阳广元市场后发现市场客户群体弱,上半年发货的单位只有3个,新型肥料客户不愿意销售,为此本人主抓一是增强现有客户感情,使洋丰肥料销售积极性不断提高;二调整绵阳广元市场规划,大力挖掘空白市场,现意向增加客户了4个;三是加大宣传促销工作;为绵阳广元以后的发展垫定了良好基础,具体为:
一、客户情感和积极性有所提高
2012年为增强客户情感,一是在销售工作中做到了为客户出谋划策进货,尽量杜绝高价进就降价的情况,及时保障货源基本没有断货现象,从市场管理、激励经销商、解决市场销售困难等做起,让客户对洋丰工作满意。二是在情感交流上给予,每个月至少与客户面对面交流三到四次,让客户对洋丰感情更深。三是让客户销售洋丰都能赚到了钱,提高了销售洋丰的积极性和信心。四是加大市场管理力度,防止窜货现象的发生,今年市场内部与德阳发生澳特尔窜货,本人积极解决协调。
二、调整绵阳广元市场规划
2012年绵阳广元市场空白市场很多,绵阳客户是地级经销,但客户有很多区域为空白,为此必须加大空白市场开发力度及客户调整,为此达成了空白区域意向合作客户4个。
三、加大宣传促销工作
2012年在绵阳广元市场坚持多下网点进行宣传。行并让新客户销售新型肥料自己花钱购促销品17000元,为新型肥料的销售提供了促销经验。
2012年绵阳广元市场工作问题:
1、客户群体弱
绵阳广元市场客户少、群体弱是最根本问题,必须提高客户数量及优质性,才能让洋丰产品的销售量有保证。
2、客户对产品重视力度不大
客户与客户的销售业务经理对洋丰产品的重视力度还不够强,没
有到那都推广洋丰。
3、网络不够密集:绵阳广元市场由于属山区,对洋丰强调建网络的优势思想积极性还不高,客户只重视价格,风险,运输便利,而成都本地大大小小复合肥厂很多,对洋丰网络要求密集的深远没有很大的认识度,网络还较弱。
4、产品销售不平衡:在目前的客户中全面销售高塔,而洋丰硫基、尿基、BB肥客户销售很少,销售不平衡。
2012年的工作做不很不理想,但通过挖掘新的客户,提高客户群体质量,深化网络建设,绵阳广元市场一定会成为川东北区域的亮点。
绵阳广元市场:杨劲松
2012年12月5日
第二篇:绵阳广元2013年工作思路
绵阳、广元市场2013年工作思路
绵阳广元市场2012年任务为4430吨,截止2012年12月5日共销售复合肥2168吨,其中硫酸钾复合肥1068吨,尿基复合肥20吨,高塔972吨,BB肥60吨,新型肥料50吨。
绵阳广元市场中的问题:
1、客户群体弱
绵阳广元市场客户少、群体弱是最根本问题,必须提高客户数量及优质性,才能让洋丰产品的销售量有保证。
2、客户对产品重视力度不大
客户与客户的销售业务经理对洋丰产品的重视力度还不够强,没有到那都推广洋丰。
3、网络不够密集:绵阳广元市场由于属山区,对洋丰强调建网络的优势思想积极性还不高,客户只重视价格,风险,运输便利,而成都本地大大小小复合肥厂很多,对洋丰网络要求密集的深远没有很大的认识度,网络还较弱。
4、产品销售不平衡:在目前的客户中全面销售高塔,而洋丰硫基、尿基、BB肥客户销售很少,销售不平衡。
根据绵阳、广元市场2012的销售量2168吨,结合2012年存在的问题,特制定2013年绵阳广元市场销售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2013年销售肥料计划3300吨,其中绵阳销售2700吨,广元销售600来吨,2013年工作思路是“一个规划,二个提高,三个深化”。
一、一个清晰的绵阳广元市场规划
经过一年来对绵阳广元市场的熟悉,目前绵阳广元市场只有6个客户,规划的不清楚,明年本人对绵阳广元市场的规划如下: 绵阳:澳特尔地级代理——1个客户
洋丰县级代理——5个客户
广元:澳特尔地级代理——1个客户
洋丰县级代理——5个客户
二、“二个提高”
1、客户数量要提高。绵阳广元市场必须挖掘空白区域,不断增加客户,绵阳落实新增3个新客户——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洋丰客户,广元落实新增3个客户——广元地级澳特尔客户(广元邦力达农资公司)、元坝区洋丰客户、苍溪县城洋丰客户。
2、网点数量的提高。网点数量是确保销售量增加保障,因此2013年要在2012年的基础上增加网点,此数量必须在合同中进行考核挂钩。
三、“三个深化”
1、宣传的深化。2013年宣传工作要从经销商深化到网点宣传,座谈会从零售商深化到农民会。2013年绵阳广元市场农民会不低于5次。
2、促销的深化。2013年要发展更加多的客户参与到洋丰一比一的促销品定制中,大力加强促销工作。
3、广告的深化。2013年绵阳广元市场大力做好门店广告建设、门店周围电杆不干胶贴、村村广播等广告宣传工作。
通过做好“一个规划,二个提高,三个深化”的工作,具体与客户签定销售合同时明确2013年与销售任务挂钩考核客户,让客户有压力,促使客户尽力销售。
没有计划谈不了落实,本人对2013年绵阳广元市场的思路妥否,请公司领导提出意见。
绵阳广元:杨劲松 2012年12月5日
第三篇: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报告(绵阳、成都、德阳、广元、阿坝、雅安))
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报告
绵阳:
特大地震发生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山东、辽宁、河北、河南省,以及内江、南充、达州、资阳市的倾情援建下,绵阳市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坚定不移、坚韧不拔、感恩奋进,“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创造了抗震救灾的奇迹、灾后重建的奇迹和加快发展的奇迹。绵阳,已经从悲壮走向新生。
一是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绵阳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重建工作,坚持科学重建、和谐重建、务实重建、艰苦重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截至目前,全市纳入国家重建规划项目7314个、总投资2267.3亿元,已完工6839个、完工率93.5%,完成投资2115.7亿元、占总投资的93.3%,964个对口援建项目除辽宁省追加项目外已全部完工。举世瞩目的北川新县城已建成入住,新北川中学投入使用,北川老县城遗址保护、地震纪念馆建设和唐家山堰塞湖后期治理进展顺利,安县晓坝、平武南坝、江油青莲等10个重建重点集镇形成基本功能。今年9月底前,绵阳将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二是灾区民生极大改善。绵阳市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最大政治,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终标准,优先重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截至目前,全市118.3万户农村住房重建和维修加固全部完成,6.3万户城镇住房重建已完成6.2万户,751所学校重建完成732所,381个医疗卫生机构重建完成350个。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治理灾毁林地140.8万亩,复垦灾毁耕地84万亩,274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完成225处。加大扶贫帮困和扩大就业力度,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和千名干部进社区活动,联系帮扶群众31.5万人,2.2万名“三孤”人员救助措施逐一得到落实,31万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应保尽保”,全市19228户因灾失地农民全面实现有房住、有地种、有就业;去年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农村转移就业128万人。灾后重建的过程,成为民生极大改善、群众得实惠最多的过程。
三是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绵阳市统筹推进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项目。截至目前,全市882个工业重建项目完工861个,1182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工1124个,764个水利重建项目完工719个。特别是抓住对口援建和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新上了总投资160多亿元的一批大项目,引进了世界500强艾默生和中国重汽、辽宁华晨等一批大企业。4个对口援建工业园签约入园企业72户、协议引资97.3亿元。加快建设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投入141.6亿元重建道路6945公里,成绵乐城际铁路等4条快速铁路、绵遂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市到县5条快速通道全部建成,绵阳机场通航城市达到19个。加快实施农耕区“全域灌溉”,武都水库下闸蓄水,武引二期灌区工程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大规模投入使绵阳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经济发展实现了再生性跨越,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制高点上。
四是重建监管严格有效。绵阳市把加强重建项目资金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坚持阳光重建、廉洁重建,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度,全面推行招投标电子化,使项目招投标“时间缩短、程序不减、提速不越轨”,确保工程建好、干部不倒、群众说好。安排纪检监察、审计和检察机关全程介入,实行
每投必审、每投必查、旁站监理、跟踪审计。组建10个分片包干组和4个项目资金检查组,组织3700余人次驻县、定点、定项目开展检查。派出922个审计组,审减工程造价7.9亿元。灾后重建至今,所有重建工程没有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没有发现重大腐败现象。
成都:
成都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全市特别是毗邻震中的都江堰、彭州等远郊市县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共有4307人遇难,28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984亿元。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援建省市无私援助下,成都市不仅胜利完成了抢险救灾和发挥全省抗震救灾基地、通道、窗口作用的繁重任务,而且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科学重建、科学发展。
一是城乡住房重建方面。“5.12”地震中,成都市共有67万户城乡住房毁损。三年来,成都市把城乡住房重建作为灾后重建首要任务,按照产业发展性、建筑风貌和形态多样性、环境相融性、基础设施共享性“四性”原则和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充分尊重受灾群众意愿,采取原址重建、统规统建、统规自建、自愿搬迁异地安置等多种重建方式,高质量推进城乡住房重建。农村和城镇所有受损房屋2008年和2009年分别全面完成维修加固,所有被毁房屋今年已全面重建完工并顺利分配到户,全市灾区共完成城乡住房重建4.3万套和13.7万套,入住率分别达90.3%、97.1%。重建后的23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既安全美观又配套完善、既体现特色又富有现代气息,灾区群众居住条件实现了根本性提升。
二是公共设施重建方面。“5.12”地震中,成都市1086所学校、451个医疗卫生机构受损。三年来,成都市把公共设施重建摆在灾后重建优先位置,统筹规划设施布局,优先安排重建资金,规范建设标准,严格质量监管,同步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建设。2009年9月1日前,所有受损学校全部完成维修加固,所有被毁中小学校共169所全部完成重建,18万灾区中小学生全部搬进永久性校舍,每年生均公用经费还增加了250元,建成后的学校成为灾区最坚固、最漂亮的建筑。截至3月底,232个卫生重建项目、8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4个派出所顺利竣工。现在的灾区,镇镇都有标准化的学校、公立医院、敬老院、污水处理厂、派出所、文化站等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全面上档升级,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基础设施重建方面。“5.12”地震中,成都市共有3312公里公路、135座桥梁损毁。三年来,成都市把基础设施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坚持恢复功能与发展提高相结合,高标准规划,大手笔投入,集中力量攻坚,加快恢复灾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截至3月底,灾区水利、电力和通讯设施重建基本完成,280公里国省干线及重要经济干线、1833公里农村公路全部建成通车,所有受损道路和损毁桥梁全面修复,投资130亿元的灾后重建第一个重大交通重建项目成灌快铁于2010年5月建成投运,投资30亿元的成彭快铁将于今年投入使用,灾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四是产业恢复重建方面。“5.12”地震中,成都市灾区三次产业均遭受重大损失,仅旅游业损失就达300亿元以上。三年来,成都市把产业重建作为增强灾区自我发展能
力的重要途径,将产业恢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休闲、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特色制造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截至3月底,397个工业重建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投资110亿元;14个旅游重建项目完工,完成投资25.7亿元;79个农业重建项目完工,完成投资34亿元。随着产业恢复发展,灾区就业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只要有意愿48小时就能实现就业。目前,成都市县经济全面恢复并远超震前水平,实现再生性跨越,灾区正成为生态农业、绿色经济聚集区和示范区。
五是生态恢复重建方面。“5.12”地震中,成都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作为生态屏障的龙门山带森林大片损毁。三年来,成都市把生态重建作为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结合地质灾害治理,综合运用人工修复、自然修复、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大力实施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植被修复工程等项目。截至3月底,18个生态恢复项目完成投资9.1亿元,完成林草植被恢复15.2万亩、大熊猫栖息地39.1万亩,灾区生态系统、野生生物栖息地、自然景观等加快恢复,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重现青山绿水、田园风光。
六是精神家园重建方面。“5.12”地震中,成都市灾区群众遭受不同程度心理创伤。三年来,成都市把精神家园重建作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建设美好新家园重要工作,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文明活动,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幸福家园。截至3月底,累计开展心理抚慰27.2万人次,组织“重建家园?文化相伴”活动300余场,灾区城乡环境风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方式发生历史性变迁,展示出奋发有为、开放进取的精神风貌。在繁重的灾后重建中,成都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三年名列全国省会和副省级城市测评前三位。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3148个灾后重建项目完工2956个,完成投资831.8亿元,灾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灾后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三年来,成都克服了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排名第5,分别比三年前提升1位和2位;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中西部城市第一位,并成功引进德国大众、德州仪器、戴尔、联想、富士康、仁宝、纬创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89家。去年被《福布斯》评为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的第一名。
德阳:
面对“5.12”特大地震的空前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对口援建省市和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援下,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只争朝夕,全力以赴推进灾后重建。去年9月底前,项目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过85%,圆满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到今年3月底,全市5489个灾后重建规划项目开工5487个,竣工5128个,竣工率93.4%;完成总投资1452.8亿元,占92.6%。经过8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曾经山河破碎的地震灾区如今面貌一新,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
城乡住房大变化。德阳市把安居放在首位,注重科学选址、风貌塑造和设施配套,实施了道路、供水、排污、供电、沼气、光纤电视等公共设施“六进村”,规划了2131个农村集中建房点,33.38万户重建农房全部竣工并搬进了新居,新农村建设向前推进
了一大步。妥善处理城镇住房重建产权关系,切实解决国企和困难户贷款难题,全市6.85万户城镇住房重建基本完成。
各类设施大提升。竣工学校577所、医疗卫生机构162个,重建学校、医院、文化等民生性基础设施质量可靠、功能齐备,布局优化,硬件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全市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实现根本性改善。除绵茂公路外所有交通重建项目全部完成,德阳综合交通体系正加快形成。完成113座震损水库除险加固,大力实施灌区工程和农村饮水工程,全市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超过震前水平。
城镇建设大跨越。实施147个城镇体系重建项目,完成投资103.4亿元,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市城镇建成面积达147.6平方公里,比震前增加42.9平方公里。德阳市区建成了一批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正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5个县城实施了新区和副中心建设,“川流不息”汉旺新镇、“江南水乡”孝德镇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完成重建,展露出新姿,实现了城镇功能整体跨越。
三次产业大发展。坚持重建与提升相结合,在重建中实现产业升级。建成一批沼气池、繁育基地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成效明显。竣工1078个工业重建项目,新增工业园区建成面积36.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整体超过震前水平。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德阳确定为清洁技术与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建成一批商贸区、物流园区和旅游区,提升了服务业发展层次。
生态环境大改善。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快恢复灾区林草植被,切实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逐步恢复灾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完成5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最大限度降低了“8.13”清平乡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害。
精神家园大重建。开展灾区心理卫生干预、咨询和诊疗工作,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帮助灾区群众重树生活的信心。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感恩奋进精神,加快“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凝聚起建设德阳的智慧和力量。
广元:
一、广元三年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元市全面实施国家批准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全市纳入国家重建规划项目6305个全部开工,完工93.28%;完成投资1134.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92.76%。截止目前,三年灾后恢复重建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一是城乡住房重建全部完成。68.5万户(其中农房48.7万户、城镇19.8万套)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于2009年5月12日前全面完成;19.96万户农房、4.54万套城镇住房重建全部完工,灾区群众居住环境比灾前明显改善。二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跨越发展。3450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完工93.3%,1200多座学校、医院、福利院、敬老院和残疾人康复中心拔地而起,175个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完工90.29%,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综合次级交通枢纽加速形成。三是农村建设和城镇体系重建基本完成。全市农村重建项目即将全面完工,城镇道路、桥梁和其它
市政设施实现恢复重建,城镇化率三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青川县城重建克服了国家规划延迟批复8个月等特殊困难,也将于今年9月底前如期完成县城重建任务。四是产业与生态重建接近尾声。2423个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项目完工97.85%,完成森林植被恢复125.7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0平方公里,震后广元更加美丽。五是对口援建基本完成。757个对口援建项目全面完工,38个港、澳援建项目加快建设,与援建省市长效合作机制正在形成。
灾后三年重建,广元不仅完成“原地起立”,而且实现“发展起跳”。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总量比2007年增长52.3%,年均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007年的4倍,当年投资额是灾前23年投资的总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7年增长2.5倍,主要经济指标创建市26年来最好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党政军民无私援助、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广元人民感恩奋进、顽强拼搏的结果,更以铁的事实证明了我们的党和祖国无比伟大,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二、广元灾后重建的主要特点
广元是集盆周山区、革命老区、连片贫困地区和地震重灾区“四区合一”的特殊地区,人均财力在全省6个重灾市州中最低,市城区受灾程度在重灾市州中最为严重。在三年灾后重建中,广元市结合实际,主要突出了以下五方面的特点:
第一,坚持民生优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眼群众疾苦、立足群众期盼,用最短时间全面恢复供水、供电、供气和通讯电视等群众最急需的民生设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100余万;把农房重建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高度重视灾后群众失业解困工作,全市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大力开展灾后棚户区改造,强力推进“三个万套”保障性住房工程,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2010年位居全省第一;强化灾区群众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全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向前推进了二十年以上,灾区群众十分满意。
第二,坚持低碳重建,探索后发地区科学发展的特色路径。广元市在地震灾区率先提出了低碳重建的思路,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广元灾后重建全过程。在灾后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建成了一批节能示范小区。大力推广穿斗木结构住房6万余户,建成了“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木门窗”的川北特色民居。震后三年新建沼气池12.7万口、发展民用天然气6.2万户,全市农村沼气化率达到70%,森林覆盖率达53.2%。率先在中国西部成立首个碳交所,在四川地区最先对外售出碳汇指标,在广元成功举办“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国际论坛”,2010年荣获“中国十大低碳贡献城市”和“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称号。
第三,坚持着眼长远,产业重建极大提升造血功能。坚持产业重建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千方百计增强灾后发展后劲。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三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9个。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三年工业园区新增面积51.8平方公里,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2.1倍。大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三年建成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1个,苍溪猕猴桃等广元“七绝”农产品发展势头强劲。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大商贸、大物流,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年增长1.7倍。
第四,坚持物质和精神重建“两手抓”,文化重建特色鲜明。在抗震救灾和三年灾后重建中,广元市始终注重传承伟大的红军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精神风尚,形成的“有脚有手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和“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两幅体现灾区人民敢于亮剑、不胜不休、顽强斗志的标语得到家宝总理肯定。强化精神家园重建,快速建成的广元红星公园、东河口地震遗址纪念地等16个项目正激励着广元人民团结拼搏奋勇向前。三年建成4A级旅游景区8个,名列全省第二,蜀道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基本形成,重建后的剑门关景区一年门票收入近3000万元。创造了以“马口样本”为代表的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广元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在地震灾区推广。
第五,坚持管理创新,应急、防灾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全面加快应急、防灾体系建设,全市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功创建为全国首个“无毒害市”,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全省一等奖。
三、未来广元充满蓬勃生机
三年灾后重建即将完成,广元下一步将怎么办?一是着眼灾区经济振兴,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灾后发展振兴规划和川陕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等三大规划,广元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加快。二是着眼重建项目后期管理。在过去三年重建中,全市项目资金管理是安全的,没有发现大的问题。下一步,广元市将继续强化灾后重建项目的后期监管与审计,并努力维护好、管理好和运营好各类重建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功效。三是着眼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物流商贸中心、旅游集散地和新型产业基地,努力建设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
阿坝州:
三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撼动世界,震中所在地阿坝州全域受灾,经济损失超过1800亿元,灾情惨重,史无前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援建省市和社会各界的鼎力帮助下,通过1000多个日夜的超常奋战,阿坝州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重大成就,一个脱胎换骨的崭新阿坝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第一,坚持科学、优质、阳光重建,如期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2876个重建规划项目全部开工,已完工2533个,完成投资668.22亿元;到9月底,所有项目将全部完成。第二,坚持优先推进民生工程,群众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灾区13万户重建住房高效完成,5万户牧民定居建设将在今年提前全部竣工,全州70万群众入住新居。206所学校、189个医疗卫生机构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优质重建,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面提高。第三,坚持硬件提升和环境治理相结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建成了汶川映秀、水磨、茂县坪头、牟托、理县桃坪、甘堡等一大批灾后重建精品亮点,得到各界广泛赞誉。通过以点连线带面,全域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建设,群众得到最大实惠,呈现一派安居乐业景象。第四,坚持强攻重大基础设施,发展条件大幅改善。境内19段国省干道1535公里道路上档升级,6500多公里农村公路全面提升,都映高速、成兰铁路、红原机场、汶马高速等重大工程或已建成,或正加紧推进;能源、通讯保障能力超过震前;水利、生态等重建项目顺利实施。以“畅通阿坝”为标志,跨越发展的新平台构建成型。第五,坚持在重建中调整结构,经济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大力充实拓展“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格局,特色农牧业加快发展;工业迈上集
中集约发展轨道,铝、锂、硅、晶体新材料、电子磁材、盐化工六大优势产业强势兴起,循环经济初成框架;新增4个国家4A级景区,新推出100个精品旅游村寨,阿坝旅游更具魅力,可进入性大幅提高。三年来,在灾后重建的强力助推下,在国家加快藏区跨越发展的政策支撑下,阿坝州经济超常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震前的103亿上升到130多亿;与“十五”末相比,城乡群众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成倍翻番、大幅增长。
雅安:
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以来,雅安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紧紧抓住灾后重建的重大机遇,化悲痛为力量,化灾难为机遇,民生为先、质量为重,科学规划,科学重建,努力实现“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建设,更高起点的发展”。
去年9月,雅安市提前顺利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位居全省重灾市州前列。今年以来,全市进一步强化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力求重建工作优质、高效、安全。到2011年3月底,雅安全市开工灾后重建项目2,354个,开工率99%;完工项目2,146个,完工率90.3%;累计完成投资241.1亿元,投资完成率88.5%。除港澳援助及世行、亚行贷款等不可控项目外,其余所有灾后重建项目将在今年5月12日前全部开工,并力争在今年9月底全部竣工。
一是受灾群众住房条件极大改善。雅安市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城乡住房重建放在恢复重建的首要位置,努力实现受灾群众户户有房住。震后半年,雅安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住房维修加固,共维修农房144,443户;震后一年,31,382户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震后一年半,31,596户农房重建全面完成;震后两年,3,647套城镇住房重建全面完成。
二是整体异地迁建城镇初具规模。汉源新县城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全省两个整体异地重建县城之一。两年多来,雅安市市委、市政府立足既是灾区、库区又是民族地区的实际,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基本完成了汉源县城整体异地重建的艰巨任务。目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已初步建成,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建成住房、办公用房和公建用房200万平方米,近3万人顺利搬迁入住。
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明显提高。以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为重点,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市规划重建的389所学校已竣工360所,竣工率达到92.6%,全市教育基础设施水平整体向前推进十年以上。规划的171个医疗机构已竣工143个,其可控项目竣工率达到99%,已完成投资6.6亿元,占规划投资的97%。文广系统灾后重建项目竣工率达到95.5%。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规划重建的6条国省干道有5条完工,累计完成投资9.96亿元;水利设施项目竣工率达到98%,完成投资5.6亿元,改造农村电网各类线路1,533千米。
四是产业恢复重建不断优化升级。把灾后重建规划的实施,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合理布局结合起来,把骨干优势产业作为重点,加快恢复自身有基础的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实现在重建中提升产业生命力和竞争力;把灾后恢复重建和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灾后重建项目实现集中发展。全市规划重建的93个工业项目已竣工91个,竣工率达到97.9%;规划的45.6亿元总投资已完成45.44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
99.6%。农业重建项目完工率89%,投资完成率99.6%。加快旅游产业恢复重建,市内景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大幅增长。
五是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全市103个林业灾后重建项目已开工102个,开工率99%;已完成人工造林8万亩,封山育林8.5万亩,恢复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栖息地2.2万亩,全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深入实施地质灾害排查、治理、监测预警和避让搬迁等措施,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两年多来,雅安的灾后恢复重建得到了全国人民尤其是湖北、海南、广安两省一市和港澳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湖北、海南、广安两省一市累计援助雅安资金22.22亿元,建成153个对口支援项目;港澳特区政府共援助雅安资金8.73亿元,援助的39个项目目前已经开工38个,按照援建协议和工作计划,除香港赛马会援建的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外,其余38个项目将在今年底全部竣工。
第四篇:绵阳仲裁委员会2017年工作总结
绵阳仲裁委员会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绵阳仲裁委员会紧抓换届工作发展契机,创新工作方式,秉承“持心如衡,以理为平”的仲裁理念,坚持“内抓办案质量,外树仲裁品牌,扩大宣传交流,保持平稳发展”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仲裁解决经济纠纷、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不断扩大绵阳仲裁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各项工作持续稳步开展。
一、2017年仲裁案件基本情况
2017年绵阳仲裁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全年共受理各类民商事仲裁案件1051件,比2016年增加568件,增加率为117.60%;涉案标的额8.74亿元,比2016年减少3.74亿元,减少率为29.97%。全年共审结案件949件, 其中裁决结案394件,占结案总数的41.52%,调解结案518件,占结案总数的54.58%,当事人撤回仲裁申请37件,占结案总数的3.90%。
案件受理类型与往年相比较为类似,其中仍以买卖合同纠纷、建设工程类纠纷、租赁合同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以及追偿权纠纷为主,同时出现了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建设工程勘察合同、教育培训合同等新类型纠纷案件。从受案标的额占比来看,案件的平均标的额为83.16万元,比2016年减少了67.82%。受案类型总体情况为:买卖合同纠纷931件,占全年受理案件总
数的88.58%;租赁合同纠纷24件,占全年受理案件总数的2.28%;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22件,占全年受理案件总数的2.09%;追偿权纠纷21件,占全年受理案件总数的2.0%;物业服务合同纠纷13件,占全年受理案件总数的1.24%;民间借贷、装饰装修合同、教育培训合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等纠纷案件共40件,占全年受理案件总数的3.81%。
就案件执行情况看,2017年我会生效仲裁裁决的自动履行率达90%以上。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撤销3件,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0件。
二、做好换届重点工作,推动发展变革
(一)完成第四届绵阳仲裁委员会换届工作
2017年,在市政府领导下,绵阳仲裁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仲裁委员会换届工作的通知》(国法〔2017〕18号)、《绵阳仲裁委员会章程》的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并顺利完成换届工作。2017年9月18日,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聘任颜超等同志为绵阳仲裁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聘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颜超为主任,聘任市政府秘书长、法制办主任赵开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纠纷解决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左卫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波,绵阳仲裁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黄钦俊为副主任,相关单位、行业负责人刘伟、奉光明、徐强、何立俊、淳道松、姜林、杨育正、龚如涛、张勇、任
小军、王华明为委员。新一届仲裁委员会的委员,来自于工商、金融、司法、律师等各个行业,具有丰富的行业从业资历、复合型教育及从业背景,为绵阳仲裁委员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和力量,为绵阳仲裁委员会独立、公正、高效地解决当事人的纠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成新一届仲裁员的选聘和培训工作
为适应仲裁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保证案件审理质量,吸纳社会各界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彰显仲裁专家断案的特点,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专业过硬、廉洁敬业的仲裁员队伍,本会严格按照仲裁法及本会仲裁员聘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第四届仲裁员选聘工作。2017年2月13日,本会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报刊媒体、党政网、QQ群、邮箱等平台面向全社会公开发送了《绵阳仲裁委员会关于选聘第四届绵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的公告》。至申报材料提交期限届满,本会共收到来自各行业、各领域的仲裁员申请表共计214份。本会充分利用第三方的信息协助,综合仲裁员队伍的职业结构,考评申报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及个人修养。经过严格审查,培训考核,经研究决定聘任宋连斌等161名涉及法律、经济贸易等领域的专家、教授、学者、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律师、退休高级法官和在仲裁、经济管理等工作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士为第四届绵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161位仲裁员中,新聘仲裁员78名,占聘任总数的48%;续聘仲裁员83名,占聘任总数的52%。在
行业分布上,律师66名,占聘任总数的41%;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经济贸易工作者及其他法律事务工作者60名,占聘任总数的37%;从事法律研究及教学工作者19名,占聘任总数的12%;曾任法官10名,占聘任总数的6%;仲裁机构或仲裁研究中心工作人员6名,占聘任总数约4%。在地区分布上,绵阳市行政区划内的仲裁员132名,占聘任总数的82%;绵阳市行政区划外的仲裁员29名,占聘任总数的18%。四川省行政区划内的仲裁员144名,占聘任总数的89%;四川省行政区划外的仲裁员17名,占聘任总数的11%。
在选聘仲裁员的同时,为保障新聘仲裁员快速适应仲裁工作方式,本会邀请国内仲裁界的知名专家学者针对仲裁理论、仲裁实务、仲裁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了两天集中培训,以期新一届仲裁员在坚持依法仲裁的基础上,更加合理地仲裁民商事案件,为解决纠纷,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三、狠抓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
(一)转变办案秘书管理方式,提高办案秘书的综合素养 办案秘书是仲裁案件的直接参与者,也是仲裁案件的管理和监督者,更是仲裁员与当事人之间、仲裁员与仲裁委员会之间、当事人与仲裁委员会之间的沟通枢纽,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绵阳仲裁委员会受案数量的猛增和案件难度的不断加大,引进人才和加强人才培养显得尤为迫切。在过去一年中,本会着力于加强对办案秘书综合能力的培养,探索新的用
人模式,构建分工明确的秘书团队。一是提高秘书的程序管理能力,尤其是在一些疑难复杂案件中,更好地保障程序的正当性。二是提高秘书的沟通协调能力,要求秘书在仲裁庭意见分歧较大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在当事人情绪激动时,安抚好当事人;在案件面临司法监督时,与法院形成良性的沟通机制。三是提高裁决书核阅的效率与质量,加强实体方面的研究与学习。四是探索新的用人模板,配备秘书助理,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使办案秘书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案件管理和理论研究上。在办案秘书的培训方面,我会定期开展以“提升仲裁秘书业务水平,推进仲裁事业发展”为主题的业务学习活动。一方面促使办案秘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把握仲裁程序;另一方面通过专题仲裁业务研究、典型案例研讨的方式提高办案秘书的业务能力。此外,为使办案秘书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本会还组织办案秘书参加仲裁机构业务骨干高级研修班,加强对秘书的培训,不断提高办案秘书的综合素养,形成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富有活力的仲裁秘书队伍。
(二)严格贯彻执行裁决书核阅制度,坚持实行案件、卷宗评查制度
本会在对裁决书制作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后,严格敦促仲裁庭按照规范要求起草裁决书,敦促秘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修改和核阅。此外,仍然坚持实施裁决书四级核阅制度,裁决书由仲裁庭草拟后,交由办案秘书、业务主任、秘书长、仲裁委主任
进行四级核阅。裁决书的核阅围绕着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裁决书的说理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是否准确;裁决书主文是否规范;裁决书格式是否规范,文字、计算是否正确等多个方面进行。坚决杜绝案件事实不清、法律适用错误、文字上有错漏、语句不通、概念不规范、逻辑结构混乱等情形出现,坚决维护裁决书的严肃性,提高仲裁的公信力。裁决书制作规范和四级核阅制度的实施使本会所作出的裁决书内容严谨、格式规范。
案件评查是本会为保障案件质量,一直以来坚持和完善的制度。每月月底,本会均会对当月已审结的案件及卷宗进行评查。案件质量评查是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对归档卷宗材料是否齐全,笔录记录是否清晰完整,笔录中反映出的仲裁庭审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庭审程序是否规范,裁决书的签发、文书的送达是否符合《绵阳仲裁委员会仲裁暂行规则》规定等各项环节、程序进行监督与审查,实现了对案件全方位、全流程的监督评查。在评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评查人督促承办人进行问题整改,并将评查结果进行通报,对于评查中发现的典型案件或普遍性问题,及时组织相关业务室分析、讨论、总结并进行点评,提高仲裁管理质量。
四、加强仲裁文化研究,推动仲裁品牌建设
仲裁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做好仲裁工作的同时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打造绵阳仲裁委员会的品牌,是本会2017年工作的重点之一。2017年本会深入研究仲裁文化,在
2016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仲裁的核心价值出发,不断宣传本会品牌观念、品牌符号,同时完善了一系列文化周边的建设。
(一)进一步探索仲裁的核心价值,巩固本会品牌观念 仲裁核心价值是指引品牌航程的罗盘。它能让当事人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仲裁的个性,也是驱动当事人认同一个仲裁品牌的主要力量。在2016年本会已经确立“持心如衡,以理为平”品牌观念的基础上,2017年绵阳仲裁委员会进一步探索仲裁的核心价值,巩固所确立的品牌观念,将“持心如衡,以理为平”饱含的深意,即保持内心的中正平和,以法理平稳天下进一步与体现“兼容、和谐”为核心的现代仲裁理念契合。
(二)外化品牌观念,传播绵阳仲裁
“持心如衡,以理为平”是绵阳仲裁的核心价值和品牌观念,该理念除了从仲裁员、仲裁机构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上得到体现外,本会还致力于将该品牌理念外化于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形象建设及文化周边建设。
第一,坚持统一工作人员着装,展现良好工作作风。统一着装是本会强化制度建设,坚持不懈练好内功的基本要求。统一着装有利于工作人员自我约束、规范行为,形成严格自律的工作作风;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内在活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工作人员的组织性、纪律性,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秩序与和谐的工作氛围;更有利于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形
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局面,为本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本会印发的《绵阳仲裁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公务礼仪规范》,对秘书处工作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形象礼仪、办公礼仪、交往礼仪和其他礼仪作了详尽的规定。2017年,秘书处在总结该规范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工作人员开展自查自纠行动,督促工作人员对照规范进一步改善自身礼仪。自查自纠行动的开展,对于进一步规范本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公务礼仪,提升文明素养,塑造良好形象,规范和约束秘书处工作人员从事公务活动中必须遵守的礼节和行为标准,维护本会和工作人员良好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本会根据VI系统统一建设的要求,2017年将设计并制作完成的工作人员工作牌、会议座牌、仲裁桌牌、各科室门牌、标语不干胶贴、工作人员名片、仲裁手提袋等全面运用于办公场所,各种文化周边建设均更好地体现了绵阳仲裁的新形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五、适应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创建现代化工作环境
(一)完善办案系统功能,发挥系统服务功效
自2016年仲裁案件信息管理平台创建使用以来,本会在立案、交费、退费、案件移交、组庭、开庭、文书审批、结案、归档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办案自动化,对案件进行全程跟踪,时刻提醒案件进程,确保仲裁程序合法、规范、高效,保障裁决的质量
和效率,避免因程序问题导致仲裁裁决的撤销或不予执行。在使用过程中,本会不断总结系统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及时与系统平台服务提供者进行沟通交流,解决技术问题,更新平台建设,完善办案系统各项功能,提升使用满意度,为工作人员处理案件提供更便利的支持与服务,使办案系统发挥更好的作用。2017年,本会不断优化办案系统,新增EMS邮件打印功能、电子印章功能、当事人及代理人自动短信功能,以上功能的优化,适应了本会当前案件数量不断增长的现状需求,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二)启动“钉钉”协同办公软件,提升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沟通效率、节省沟通时间,使内部管理更加便捷、智能,实现移动、远程管理,绵阳仲裁委员会秘书处于2017年9月1日正式启用了阿里钉钉协同办公软件。秘书处以自身需求为出发点,将内部管理中的考勤,公告通知,会议预约及签到,任务管理,出差、设备维修、用车、仲裁案件收退费审批等管理环节通过阿里钉钉予以实现。借用该协同办公软件,融合移动通讯设备,秘书处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审批和管理,适应了绿色办公发展的新趋势,节约了沟通成本,不断地提高了内部管理效率。
(三)加强信息安全学习,预防非法攻击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使其对于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随着办案信息平
台的使用,提高工作人员现代办公意识,增强信息安全的高度警醒至关重要。绵阳仲裁委员会秘书处针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其防范措施对内进行了系统完善地学习,要求工作人员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掌握信息安全措施。本会秘书处特指定信息安全员不定期对各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监督。信息安全的学习和运用以及秘书处的检查监督大大增强了本会工作人员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有效预防了来自网络的非法攻击。
六、加强宣传推广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有效性
(一)转变宣传工作方式,进一步巩固宣传效果
2017年,在上一年仲裁“进企业”宣传活动显现成效的基础上,本会进一步听取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帮助服务。重点聆听企业对于本会及仲裁的意见、建议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难点、疑点,依据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就近几年本会受理的商事、金融仲裁案件情况、商事、金融仲裁案件中所反映出的企业管理、经营运行不规范,诸如:合同文本不规范、资信审核不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超越经营范围发放贷款致借款合同效力受到影响等问题的法律风险及解决对策展开深入讨论。同时,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宣传力度,除选聘了一批优秀的金融人士作为第四届绵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外,还向金融机构展现仲裁的优势,促进双方的沟通交流,初步形成了良性的沟通机制。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方式扩大绵阳仲裁影响力
2016年,本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两大平台成为绵阳仲裁委员会展示自我、听取意见、方便大众的重要渠道。2017年,在巩固以往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本会对两大平台进行了技术完善。在更新的绵阳仲裁官方网站平台上,一方面,更新绵仲基本简介,上传常用的最新文书模板,为当事人了解绵仲、下载文书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完善第四届仲裁员信息资料,设置仲裁员简介链接,为当事人在选定仲裁员时提供充分的信息参考。在更新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一方面,完善原创图文素材,保障推送图文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借助第三方美化图文编辑工具,打造绵仲微信公众号专属图文风格。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的完善及更新,使平台界面更加简洁美观,方便阅读;与绵仲VI系统建设更加契合,充分体现了仲裁人性化的服务原则。同时,在进行资讯推送时,注意丰富推送内容,坚持“立足仲裁,信息全面”的原则,向社会各界推送了大量本会工作信息、业界动态、行业发展态势、裁判意见、仲裁案件法律适用参考等相关内容。
(三)充分发挥《绵阳仲裁》会刊的实务研究和宣传作用 《绵阳仲裁》是本会理论和实务研究智慧的结晶,在过去一年,本会不断鼓励仲裁员发挥学术研究力和思想影响力,激发办案秘书的研究热情,使《绵阳仲裁》成为绵仲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绵阳仲裁》自创办以来,在宣传仲裁制度、交流工作经验、加强企业联系以及介绍绵阳仲裁工作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用。《绵阳仲裁》现开设了“仲裁动态”、“特载”、“裁决书”、“理论与实务”、“专题研讨”、“司法解释”、“仲裁员风采”、“热点聚集”、“案例评析”、“仲裁案件法律适用参考”、“仲裁程序”、“新法快递”、“金融仲裁”等多项栏目,刊登文章百余篇。除及时刊登仲裁动态、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外,还根据一段时间以来易发的纠纷和案件审理中反映的疑难复杂问题,有针对性地选登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实务研究文章和典型案例。通过邮寄纸质刊物、网站同步发布、发送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向相关行业、部门、企业、个人免费发放上万册,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七、2018年基本工作思路
2018年是本会在巩固第三届仲裁委员会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实施新举措的一年,也是绵阳仲裁委员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公信力的一年。因此,在这关键的一年,本会将竭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丰富案件受理类型,完善纠纷处理办法,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8年,本会将以“案件受理多样化、纠纷处理多元化”为仲裁的发展战略,维护绵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深入市场,把仲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入基层,依法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涉及财产权益的各类民事纠纷,丰富案件受理类型。与人民法院、行政调解组织等建立工作衔接机制,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多元化解矛盾机制的
作用。
(二)不断提高仲裁办案质量,提升仲裁办案效率 绵阳仲裁委员会正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过硬的案件质量和高效的办案效率是仲裁发展的基础。2018年这一关键时期,新一届仲裁委员会将继续以办案为中心,充分发挥仲裁的特色和优势,狠抓办案质量,提升办案效率。利用仲裁办案软件对仲裁办案质量和效率进行量化监管,通过办案软件等现代化手段,加强对每个办案秘书及仲裁员办案质量和效率的动态跟踪,对症下药,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三)立足绵阳辐射周边,推进仲裁宣传工作
2018年,本会将进一步加大仲裁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立足绵阳辐射周边,扩大区域影响力。充分发挥企业、协会、律师等仲裁主体的宣传作用,借当事人之力向社会传播仲裁知识,普及仲裁理念,通过口口相传让市场主体认识仲裁、了解仲裁、选择仲裁。
(四)加强对新聘仲裁员的培训,全面提升仲裁员素质 新一届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的选聘工作已经完成,本会将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仲裁员的培训,做好引领和服务工作,使新一届仲裁员发挥真才实干的本领,依法、合理仲裁案件,解决经济纠纷,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五)探索在线网络仲裁,建立互联网仲裁平台
2018年,为适应仲裁发展潮流,本会将积极融入互联网等
新经济新业态,探索建立互联网仲裁平台,与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对接,受理线上交易纠纷案件。推动仲裁大数据建设和智能仲裁发展,加强对仲裁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拓展仲裁服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2017年,绵阳仲裁委员会稳中求进,顺利完成换届工作,狠抓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引入优秀人才,强化队伍建设;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查漏补缺,建章立制,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开拓创新,建设品牌文化、优化办公环境、不断适应现代化办公模式。2018年将是新一届仲裁委员会大展拳脚的关键开端,绵阳仲裁委员会将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在各位委员、仲裁员、仲裁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将继续坚持“持心如衡,以理为平”的理念,创新仲裁制度和理论,拓展新领域、谱写新篇章。
绵阳仲裁委员会 2018年1月3日
第五篇:广元线路车间调度工作总结
广元线路车间路车间调度工作总结 尊敬的段领导:
在铁路发生深刻变化和全力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2013年里,车间安全生产调度员在段、车间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执行上级下达的各类文件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安全风险管理和安全生产任务及防洪、防胀、防断为中心目标,认真履行生产调度员岗位职责,圆满地完成了车间日施工计划的提报和安全生产信息的传递跟踪工作;现将广元线路车间2013调度工作作以下总结汇报:
1、根据段、车间下达重点工作任务,按时编制提报施工月计划、维修周计划、维修日计划、停轮修计划及次日作业计划;合理安排施工、维修及点外作业,按时提报次日作业计划,以便车间主任、段调度中心逐级审核,并督促各班组按计划推进执行。截止2013年12月27日,车间共计提报III级施工**条,兑现**条,***影响**条,共计提报****分钟,实际兑现***分钟,兑现率****%;提报维修天窗****条,兑现***条,调图影响***次,重点运输***条,天气影响***条,其他单位影响***条,地震影响***条,计划提报时间****分钟,兑现****分钟,兑现率***%。
2、车间调度人员充分利用飞信平台,将施工、维修计划、调度命令、各类通知以短信方式发至车间相关人员,确保信息畅通、日常工作顺利开展,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劳动力,完成生产任务。
3、收集整理、下发和上报检查资料,针对段、车间动态添乘的晃车、机车报警和监控车间线路检查数据及伤损设备检查情况,及时进行对比分析,整理后下发到各班组,并追踪落实、收集汇总处理情况,及时上报相关科室。
4、随时掌握、收集和反馈各类安全生产情况,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特别是设备重伤、防洪、防断、防震等相关信息应立即向段调度、车间领导汇报,同时通知相关班组启动预案,确保行车安全。
5、及时传达上级领导的指示和文件精神,转发总公司、局、段各类事故通报;特别是重点安全文电、事故通报,立即通知车间领导,组织车间各管理人员进行记名式学习,并下发到各班组,采用记名式学习,同时制定出有真针对性的相关措施,为车间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按段“三标”办、安调科安全风险管理规定及上级有关相关要求,对各类文件进行分类归档管理,妥善保管好各类文件做到齐全、无遗失。
6、建立健全、及时更新各类台账,认真落实和执行室内各项制度,做好室内安全台账管理。
7、收集、整理、上报安全生产、设备检查、设备故障、路外防伤和天气预报、防洪、防胀、防震等信息,随时掌握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及时报告给车间相关人员和上级有关科室,组织相关班组进行检查处理落实,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杜绝了信息倒流现象发生。
8、认真整理周一安全生产主要信息,并将段交班会精神、车间周例会精神、周重点工作安排及时传达到各班组执行。
9、随时掌握施工、维修计划的“流程跟踪”,并了解兄弟单位的施工、维修计划,积极主动联系兄弟单位相关负责人,协调、合并施工、维修计划,避免作业站冲突,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
纵观全年,车间安全生产调度人员在2013里,能认真履行生产调度岗位职责;圆满的完成了各类施工、作业及临时计划的提报,及时收发、下传整理各类文件,建立健全规范整理内业台帐;及时收集、提供准确的信息,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为我车间在安全生产、设备质量、内业资料,尤其是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有些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向兄弟车间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完善,力争在2014年的工作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现将不足之处及整改措施作如下汇报:
1、因个别班组上报资料不及时,导致车间上报资料晚点; 整改措施:加强班组内业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工作效率,端正工作态度。
2、对各班组的作业计划审核有时不够仔细;维修计划提报时偶尔出现错误;
整改措施:强化主人翁责任意识,认真审核每一条计划,坚决杜绝马虎大意。
广元线路车间
2013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