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之策
浅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之策
“>浅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之策2007-12-15 21:38:2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浅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之策浅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之策(2)
浅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之策
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我市民营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截
止2006年底,全市已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4000余户,从业人员1万余人;民营企业377户,雇工达6595人。仅今年1至5月就新发展民营企业31户。全市民营经济已实现营业收入近30亿元,上缴税金总额为万元。民营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同时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发展民营企业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法治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因此,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寻求治理的对策,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问题,对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知道意义。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够到位,传统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依然存在 调研中,我们感受到当前社会上对民营经济的歧视仍未消除,偏见也还存在。一些同志对中央的政策理解不深,对《宪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和地位及其发展的重要性
认识不足,“补充论”、“权宜论”、“有限制利用论”等不正确的思想依然存在。如当个别民营企业出了问题时,有些人习惯于以偏概全,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得比较多,对民营经济的诚信状况抱有怀疑和不信任态度。那种已被实践证明不正确的“宁左勿右”、“宁紧勿宽”的思维定式是当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二)法制不够健全,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主要表现为立法的不平等、不完善。一是在我国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基本上还是按所有制类型为立法的标准,不同所有制主体享受不同的权利。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方面,民营经济与其他类型经济还不平等,出现“合法侵权”现象。如在破产还债程序上,全民所有制企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非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法律力度不一致。如《刑法》规
定了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可以贪污罪论处,最高刑罚可处死刑,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实施同样行为,以职务侵占罪论处,最高刑罚只能判处有期徒刑。三是对个体业主与外国投资者这类同属私人财产的所有者也区别对待。比如,企业所得税和税收减免方面,内资、外资两套税制并行,内资企业是从投产之日起就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外商投资企业则是从获利年度起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四是规定民营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称。如在纳税问题上,民营经济就存在税率过高、税负过重、重复征税等弊端。现行增值税制中多把私营企业划入小规模纳税人,使其实际税负要高于一般纳税人,而且中小民营企业主由于集所有者、经营者于一身的特点,使他们需同时交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收入所得税,实际上负担了重复交税义务。与税负不成正比的是,民营经济在许多投资领域仍被限制进入。
(三)司法不够公正,民企权益不能得到平等有效保护
在民营企业外部法治环境治理中,司法环节也不容忽视。经深入仔细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我市司法环节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司法不够重视。受立法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司法人员或多或少地存留着对民营经济的歧视和偏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公轻私”的思想意识,错误地认为只有为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司法服务才是为国为民,才感到理直气壮;而为民营经济服务则是为私人、为私利服务,感到名不正、言不顺。思想观念上的传统偏见,导致司法实践中往往会厚此薄彼,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二是司法不够公正。在司法实践中,我市存在处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经济纠纷案件中,为了“顾全大局”、“维护稳定”,“天平”有意无意地向国有企业倾斜的现象,或不公正处理,或久拖不决,导致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平等、及时、有效的保护。三是行政官司难打。
当民营企业的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的侵害而诉求司法机关时,司法权力在行政权力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下,往往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使得行政官司被老百姓称为“最难打的官司”。四是执行难成焦点。如我市法院在办理一起涉及到民营企业的经济案件时,因企业三角债务关系,执行不力,久拖不决,导致一纸判决书难以挽回企业被侵害的损失,“赢了官司输了钱”的无奈成了民营企业的一块心病。
(四)服务不够到位,政企关系和行政执法成难点焦点
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伊始比较,行政执法、政企关系大有改观,但仍有诸多地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政人员缺乏依法行政理念。有些工作人员时遇到事情时,首先想到的是权而不是法,在行使执法权时,不是根据立法本意而是根据对自己有利的理解来执
浅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
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之策
第二篇:浅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之策
浅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之策
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我市民营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截止2006年底,全市已
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4000余户,从业人员1万余人;民营企业377户,雇工达6595人。仅今年1至5月就新发展民营企业31户。全市民营经济已实现营业收入近30亿元,上缴税金总额为5561.6万元。民营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同时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发展民营企业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法治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因此,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寻求治理的对策,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问题,对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知道意义。
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够到位,传统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依然存在调研中,我们感受到当前社会上对民营经济的歧视仍未消除,偏见也还存在。一些同志对中央的政策理解不深,对《宪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和地位及其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补充论”、“权宜论”、“有限制利用论”等不正确的思想依然存在。如当个别民营企业出了问题时,有些人习惯于以偏概全,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得比较多,对民营经济的诚信状况抱有怀疑和不信任态度。那种已被实践证明不正确的“宁左勿右”、“宁紧勿宽”的思维定式是当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二)法制不够健全,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主要表现为立法的不平等、不完善。一是在我国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基本上还是按所有制类型为立法的标准,不同所有制主体享受不同的权利。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方面,民营经济与其他类型经济还不平等,出现“合法侵权”现象。如在破产还债程序上,全民所有制企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非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法律力度不一致。如《刑法》规定了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可以贪污罪论处,最高刑罚可处死刑,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实施同样行为,以职务侵占罪论处,最高刑罚只能判处有期徒刑。三是对个体业主与外国投资者这类同属私人财产的所有者也区别对待。比如,企业所得税和税收减免方面,内资、外资两套税制并行,内资企业是从投产之日起就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外商投资企业则是从获利起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四是规定民营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称。如在纳税问题上,民营经济就存在税率过高、税负过重、重复征税等弊端。现行增值税制中多把私营企业划入小规模纳税人,使其实际税负要高于一般纳税人,而且中小民营企业主由于集所有者、经营者于一身的特点,使他们需同时交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收入所得税,实际上负担了重复交税义务。与税负不成正比的是,民营经济在许多投资领域仍被限制进入。
(三)司法不够公正,民企权益不能得到平等有效保护
在民营企业外部法治环境治理中,司法环节也不容忽视。经深入仔细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我市司法环节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司法不够重视。受立法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司法人员或多或少地存留着对民营经济的歧视和偏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公轻私”的思想意识,错误地认为只有为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司法服务才是为国为民,才感到理直气壮;而为民营经济服务则是为私人、为私利服务,感到名不正、言不顺。思想观念上的传统偏见,导致司法实践中往往会厚此薄彼,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二是司法不够公正。在司法实践中,我市存在处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经济纠纷案件中,为了“顾全大局”、“维护稳定”,“天平”有意无意地向国有企业倾斜的现象,或不公正处理,或久拖不决,导致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平等、及时、有效的保护。三是行政官司难打。当民营企业的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的侵害而诉求司法机关时,司法权力在行政权力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下,往往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使得行政官司被老百姓称为“最难打的官司”。四是执行难成焦点。如我市法院在办理一起涉及到民营企业的经济案件时,因企业三角债务关系,执行不力,久拖不决,导致一纸判决书难以挽回企业被侵害的损失,“赢了官司输了钱”的无奈成了民营企业的一块心病。
(四)服务不够到位,政企关系和行政执法成难点焦点
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伊始比较,行政执法、政企关系大有改观,但仍有诸多地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政人员缺乏依法行政理念。有些工作人员时遇到事情时,首先想到的是权而不是法,在行使执法权时,不是根据立法本意而是根据对自己有利的理解来执行
法律,这样做难免会侵犯一部分企业的正当权益。二是民营经济政策缺乏稳定性。时紧时松,甚至说变就变,有的行政部门往往单方面宣布关停小企业、收回土地使用权、废除租赁承包合同和特许经营合同权,对此带来的损失又往往不予补偿,使得民营企业正当经营权难以保障。三是违法行政和“与民争利”。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执法人员不执行法律规定,如当民营企业
要求公安机关履行其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时,因当事人没有“进贡”,而拒绝采取行动,拒不执行法律规定;如个别执法人员为与当事人进行“钱权交易”,故意对当事人的合法申请拖着不办,以迫使当事人就范;从宽执行可能对一己私利产生不利影响的法律规定,如一些部门的执法人员因为怕当被告,而姑息迁就行政违法行为,该罚的不罚,该重罚的轻罚;还有公然违反法律规定,自行其事,比如公然向民营企业“吃拿卡要”,这种现象最为普遍,民营企业反映也最为强烈。四是政企关系亟待改善。总的来讲,政府已减少了很多审批事项,但个别部门还存在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程序繁杂的现象,行政干预仍有发生。服务上,一些部门没有明示服务承诺,制度创新不及时,办事效率低,推诿扯皮,对企业急办的事情麻木不仁,甚至有只收费不服务的现象发生。
(五)法律意识淡薄,提高民企自身法治水平迫在眉睫
民营企业经营者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而致使企业蒙受损失,具体表现在:一是不懂法。调研中,我们发现发生在民营企业中的法律纠纷主要有五类:第一类是因为股权登记不规范造成纠纷;第二类是因挂靠引起的产权、确权纠纷;第三类是经营不规范造成权益纠纷;第四类是技术和???造成纠纷;第五类是企业与分支机构、?机构、人员之间的纠纷;这些都是民营企业不善事前进行法律防范造成的。结果常因在不知法的情况下违法,莫名其妙地导致企业权益受损;即使正当权益受损也不能得到法律的及时救济。二是不信法。由于立法、司法和执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一些民营企业产生了对政策的复杂心理和对法律权威的不恰当理解,认为法律是统治的工具而不是维权的武器,因此对法律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当其权益受到侵犯时,他们更愿意上访而不是诉讼;更愿意找党委和政府而不愿意找法院;更愿意找媒体曝光,而不愿意找律师咨询。三是不守法。一些企业在市场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暴利,在竞争中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自身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法治环境和企业形象,从而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法治体系不全,民企内部依法治理工作亟待加强
在与我市部分民营企业业主交流时,他们中大部分人都表示,在民营企业内部法治环境治理上,还显得不够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为:一是部分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家族式企业,成立时章程简单粗略,没有设计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和管理不规范等自身缺陷,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是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规范完善的雇佣、销售和采购体系。不少民营企业的聘用合同,既有违反法律政策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条款,又不善于保护企业方的利益,缺乏许多必要的约定。在销售合同和采购合同的建立上,显得随意、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不利于维护企业利益。三是一些民营企业税收规划不合理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企业的税赋负担重、压力大,而很少有民营企业不善于依法合理地安排收入和支出,缺少合理规范的税务计划;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缺少必要的策略、方案和事前防范措施,导致民营企业的商标、专利受到侵权,影响企业的发展。
治理对策
(一)更新思想观念,营造民营经济关注氛围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在调研中,大家积极建言并一致认为:首先,要认识到发展民营经济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所以应该完善多中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次,要看到发展民营经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于拓宽社会就业渠道,增加人民群众和国家财政的收入,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越是发达的地方,经济增长率就越快。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民营经济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在牢固树立服务民营经济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的同时,努力为民营经济树立平等的社会法治地位。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平等经济,一个法制经济。法制经济的前提条件就是所有是市场主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要从战略的高度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消除各种偏见和误区,强化政策引导和社会推动,做到观念上“敬商”、形象上“亲商”、行动上“重商”,切实达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目前,我市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意识到,发展民营经济是保持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采取比东部更开明的思想、优惠的政策、更有力的措施,才能实现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文明公正司法,维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
公正司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的天职。一要落实司法为民宗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即:刑事审判的保护作用、民商事审判的调整作用、行政审判的监督作用,为民营经济创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空间。二要加强审判调研。探讨解决涉及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劳动案件以及其他疑难复杂案件;三要文明公正司法。让各类市场主体都能讨个平安公道的说法,坚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四要提高司法效率。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主题,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所以,人民法院要对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案件快审、快判和快执,人民法院要开辟为民企服务的“绿色通道”,只有这样,才能最有效地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严格依法行政,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首先,要解决权利不得滥用问题。打击以权压法、以公权侵害私权现象。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主要机关,依法行政要求行政行为不得超出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其次,要解决行政职责必须履行的问题。按照宪法分工,审判机关只是社会矛盾纠纷的最后解决机关,所以行政机关要切实依法履行职责,尽量将纠纷解决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这既是依法行政的内涵所在,也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本质要求。第三,依法行政必须注意提高效率。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推进政府管理机制和体制改革,大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坚决防止办事效率低、推诿扯皮的衙门作风。依法行政要把政府的职能由管理转变到调节服务上来,主要就是通过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牢牢树立服务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好国家和本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第四,依法行政要抓好民企维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严格有效措施保护民营企业不受任意检查的干扰,通过内部与外部的双重约束,杜绝“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政府要明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范围,对不合理收费项目坚决查处和取缔;对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和肇事者,公安司法部门应予以严厉打击和查处。
(四)强化自身建设,提高民营经济生存能力
民营经济的兴起,单靠良好的外部法治环境,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这就要求企业自身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民企自保能力。民营企业经营者要经常组织学习,进行培训,强化法律意识、市场意识、金融意识和国际意识,增强管理能力,成为懂法律、懂经济、会管理、善协作、敢创新的现代企业家。在维权工作上,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二是规范管理体系,提升民企竞争能力。民营企业必须推行规范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并依据法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运作机制,合理设计收支安排和税务计划,为企业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三是大力弘扬诚信,树立民企良好形象。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你能在一定时间内欺骗一部分人,但你永远无法欺骗所有的人。”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诚信就是形象、诚信就是生命、诚信才有市场、诚信才有竞争力”的意识,不要急功近利、因小失大,要通过道德自律和法制保障在民营企业中建立诚实信用的经营理念。四是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民企社会地位。民营企业要增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切实做到遵章守法、正当竞争,爱护资源、保护环境,重视安全、珍惜生命,创造条件、扩大就业,融入当地、服务社区,助弱济贫、共同富裕。这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有助于企业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
(五)规范有关措施,优化民营经济外部环境
随着法制建设的逐渐完善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但仍需进一步规范有关的措施,才能真正实现民营经济又好又快、持续稳定的发展。一是做好普法宣传,端正民营经济发展导向。通过普法和依法治理,提高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促进民营企业与WTO接轨,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建立起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长效监督机制。二是落实律师职责,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律师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担负着提供法律依据,代理企业法律事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供标准化服务等职责。这就要求律师及时处理和制止侵权行为,帮助企业建立防范法律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并尽快转变工作思路,将注意力从采取应诉补救措施为主转移到预防纠纷上来。三是搞好银企合作,优化民营经济外部环境。由政府牵头,成立银企关系协调机构,定期召开银行、企业、司法及政府负责人会议,专门就解决企业债务问题进行协商,切实运用好国家核销贷款的各项政策,为银企共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民营企业有其自身所固有的特点与缺陷,如家族化经营、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企业主(家)的自身素质问题等,但这些更有赖于政府、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大环境,使民营企业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其经过眼古的历练,血与火的洗礼,得以真正壮大和走入正轨,从而为万源市抢抓新一轮经济发展机遇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我州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我州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恩施地处欠发达地区,产业基础、研发基础、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薄弱。民营企业起步晚,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受到制约。规模以上的企业较少,绝大多数从业户是个体经营户,多为作坊式和家庭式,规模小,经营思想保守,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导致生产成本过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以初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低,全州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仅3家,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仅34个,导致市场竞争力差,市场占有率低,企业距离现代企业存在一定差距,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难以发展壮大。
2、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困难,贷款成本偏高。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州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大多数企业规模小,自身积累不足,固定资产少,特别是在财产抵押、质押方面难得到变通融资,“缺资金”问题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许多企业由于缺少项目改造和批量生产阶段的资金,错过了发展时机,极大的影响了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
3、“政策好,落实难”是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州委州政府、各县市在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相对宽松,但相关职能部门执行和落实力度较差。很多政策都只停留在书面上,尚未真正实施,没有惠及民营经济的发展。
4、企业总体素质不高,发展战略不清。一是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总体素质较低。据调查统计,在现有民营企业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10426人,仅占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8.2%。特别是真正对自己企业发展有战略眼光、清晰思维和独到见解的人很少,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市场。二是管理方式滞后。真正按照公司法规定形式进行管理的不多。三是企业高级人才缺乏。近年来,随着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外出劳务人员逐年增多,加上社会对企业人才的培训内容导向,较多的关注向外输出,本地民营企业特别是外来投资民营企业对当地劳动力供应的期望值偏高,劳动力的素质与其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全州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仅352人,占从业人员的1%,销售收入200-500万元的企业也只有504人,仅占从业人员的0.86%,调查中,许多企业反映缺乏有一定技能、素质较高的熟练劳动力和企业中层管理人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进一步发展。
第四篇: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浅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要: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某某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某某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支持、扶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创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安排城市下岗职工和毕业生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在财政增收、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某某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服务,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改善经营管理,开创了我市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数量规模以及吸纳的劳动力、对社会的贡献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小企业(含工商业户)从2007年的10.8万户发展到2009年的12.7万户,增长了17.6%;吸纳的劳动力从2007年的90.5万人增加到101.4
第五篇:我市个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
近几年来,**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并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个体经济的发展。据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反映,个体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改善生活、稳定社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全市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重要经济增长因素。个体经营户已成为富民强市的一支重要生力军。[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一、全市个体经济发展现状
1、基本概况及行业分布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拥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22556户,分布在14大行业。其中,户数最多的是批发零售业,有9916户,占全部个体经营户总数的44%;其二是交通运输业5579户,占24.7%;其三是工业2309户,占10.2%;其四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117户,占9.4%;其五是住宿餐饮业1977户,占8.8%。以上五大行业合计户数占全部个体经营户的比重达到97.1%。
2004年末,全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为38498人。其中,从事批发零售业的人数最多,达14896人,占个体户全部从业人员的38.7%;其次是交通运输业5911人,占15.4%;其三是工业6191人,占16.1%;其四是住宿餐饮业5236人,占13.4%;其五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980人,占10.3%。以上五大行业合计从业人员占全部个体户从业人员数的比重达93.9%。
2004年末,全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87亿元,其中,资产最多的是批发零售业,拥有固定资产10918万元,占全部个体户固定资产原值的28.2%;其二是交通运输业,拥有固定资产8204万元,占21.2%; 其三是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5917万元,占15.3%;其四是工业5802万元,占15%;其五是住宿餐饮业5789万元,占15%。以上五大行业固定资产合计占全部个体户固定资产总额的比重达94.7%。
根据以上个体经营户的户数、人员和资产数据可以看出,**市个体户所从事的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工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
2、主要经济指标及行业分布
2004年,全市个体经营户共实现营业收入20.89亿元。其中,营业收入最多的是批发零售业,为11.11亿元,占个体户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达53.2%;其二是工业,营业收入为3.36亿元,占16.1%;其三是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为2.15亿元,占10.3%;其四是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为1.85亿元,占8.9%;其五是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为1.44亿元,占6.9%。以上五大行业合计营业收入占全部个体户营业收入的比重达95.4%。
2004年,全市个体经营户共缴纳各项税费5520万元。其中,缴纳税费最多的是批发零售业,缴纳税费2156万元,占全部个体户缴纳税费的比重达39.06%;其二是交通运输业,缴纳税费1500万元,占27.2%;其三是工业,缴纳602万元,占10.9%;其四是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缴纳474万元,占8.6%,其五是住宿餐饮业,缴纳457万元,占8.3%。以上五个行业合计缴纳税费占全部个体经营户缴纳税费总额的比重达94.06%。
3、个体经济区域分布
全市个体经济从规模和效益看,都呈现出以城区为中心,逐渐向周边乡镇扩散的局势,这与全市人口总规模和经济总量分布趋势是基本一致的。从户数看,舞阳坝办事处5015户,占22.23%;小渡船办事处3046户,占13.5%;六角亭办事处2550户,占11.31%;三个办事处个体户数量占个体户总数的47.05%;龙凤镇、崔坝镇、板桥镇共有个体户3191户,占14.1%;其余10乡中个体户户数排在前五位的是屯堡、白杨、芭蕉、红土、盛家,分别占6.2%、6.1%、5.7%、3.7%、3.7%。从年末从业人员看,舞阳坝办事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0060人,占个体户全部从业人员的26.1%;小渡船办事处6574人,占17.1%;六角亭办事处4473人,占11.62%;三办合计占总数的54.82%。龙凤镇、崔坝镇、板桥镇个体从业人员4797人,占12.5%;其余10个乡中个体户从业人员排在前五位的是芭蕉、白杨、屯堡、红土、盛家,分别占5.2%、5.2%、4.8%、2.9%、2.8%。再从个体户经营收入看,舞阳坝办事处个体户经营收入为46772万元,占22.4%;小渡船办事处33675万元
**市个体经营户总数中,9186户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占全市个体经营户数的40.7%。说明个体经营户法制观念淡薄。这也是造成户均提供税费低下的主要原因。五是发展意识不强。个体经济在经营中普遍存在盲目性,短时间内什么赚钱大家就一蜂窝的都去干那个,缺乏长远计划和安排,发展意识不强。六是社会服务体系不配套。目前个体经济的行业引导、科技培训、信息咨询等社会服务体系十分缺乏。乡、镇、办以及下面的社区、居委会只是搞什么调查或收取什么费用的时候到个体户那里去,平时很少光顾,谈不上什么指导。有关部门对发展个体经济说的多、做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支持关心不够,任由他自生自灭。七是个体经济资金不足,在融资上困难重重,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八是违法经营、占道经营严重。一些个体经营者素质低下,违法经营、占道经营,干扰了正常的经营环境,影响了市容市貌。
四、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对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据有关资料表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的温州形成了以“效率”、“商机”为核心的时间观;“不怕吃苦,只要有钱赚就做”的价值观;“不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只要有工作就干”的就业观;“人人想当老板,争当老板,人人都有创业冲动”的创业观。她们成为温州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市“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巩固国有(集体)工商企业民营化改革成果,推进各类民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应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投资理念、创新就业理念、创新管理理念,引导个体私营业主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过去的行为模式,寻求新的发展。认真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用“放水养鱼”等优惠的政策激励个体户发展,同时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鼓励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自我创业。
2、进一步营造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宽松环境。经济发达地区经验表明:人才跟着环境走,资金跟着人才走,栽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硬环境上,继续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自然环境,使投资者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在软环境上,政府及其各个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想投资者之所想,急投资者之所急,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强化服务,坚决走出“管理就是收费罚款,收费罚款用来养人,养人继续收费罚款”的怪圈,真正做到“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收税,你有困难我帮助”。建立和丰富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各类信息,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挂钩,将最新科研成果、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及时向有关企业和投资者推荐。
3、加强引导,促进传统的“松散小”型的个体经济向现代化的龙头型、集团化、规模化转变。要使个体私营经济具有较强的发展生存能力、适应市场竞争,要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在市场机制的框架内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要引导个体业主克服“小富即安”、“小功即满”的思想,改变“跑单帮”、“自己做事自作主”的经营理念,在业主自愿的情况下通过合作、联合、实行股份制等合理方式实现企业凝聚,形成规模化的民营经济实业群体。甚至可以鼓励个体私营业主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实施低成本扩张,淘汰弱者,壮大强者,增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后劲和活力。在产品质量上,引导个体户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在行业布局上,引导个体户由重复经营向特色经营发展,鼓励个体户逐步扩大规模,培育产业集群,总体提升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放宽准入市场,拓宽个体经济的发展空间。认真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用“放水养鱼”等优惠的政策激励个体户发展,同时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鼓励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自我创业。
4、积极推行依法治理,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依法保护个体经营户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和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对“吃、拿、卡、要”等行为要坚持打击。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行为,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为个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5、要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各级政府部门都应发挥服务职能,关心支持个体经济的发展,加强对个体经营户的创业指导,科技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以及资金扶持,切实解决个体户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同时,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协会在发展个体经济中的协调服务、参谋咨询、桥梁纽带等作用。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展服务功能,为个体经营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我们相信,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个体经济,多为他们办实事,**市的个体经济必将健康有序的发展,个体经济也必将为**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