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政策与研究解读

时间:2019-05-13 17:2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信用政策与研究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信用政策与研究解读》。

第一篇:企业信用政策与研究解读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引言

信用,它的最简单的表现上,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它使一个人把一定的资本额,以货币形式或以估计为一定货币价值的商品形式,委托给另一个人,这个资本额到期一定要偿还——这是马克思对它的定义。传统的信用实质是一种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础上的一种能力,即接受信用的一方不用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信用的内涵更丰富了,而广义的信用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信任。

我们处在一个信用发达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个信用容易破产的时代。当每个经营者都试图凭借信用来降低成本,创造令人羡慕的业绩的同时,它自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企业间的三角债、相互拖欠严重等问题。企业信用问题已经开始威胁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乃至国家的安全。面对如此严峻形势,信用政策研究的必要性应运而生。

一、企业信用政策概述

(一)企业信用政策的概念

信用政策是指企业对由于赊销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销售的顺利进行和货款的及时回笼,从而使企业在现金流和收益率上实现最优化。企业的信用政策应保证销售额和收益的同步增长,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其内容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及收账政策。(二)企业制定信用政策的意义

1、企业信用政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政策并能持之以恒地加以执行,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呆账及坏账机率的发生,促进销售的顺利完成,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和利用效率。

2、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链断裂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自我毁灭。因此对于行业内销售赊销水平较高,发生坏账的机率较大的公司实行信用管理政策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和危害

(一)造成企业自身的经济损失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1、造成企业自身的资金浪费 市场经济依靠信用来维持,如果这个社会缺乏信用,就意味着维系市场经济基础的契约失衡,一旦信用缺失,企业交易过程中的操作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成立专门的追账、打假、法律维权等队伍,这无疑大大增加企业成本的支出,导致企业运营成本急剧上升,带来的的后果是企业的净利润急剧下降。如果企业制定了正确的信用政策,就可以大大避免这些不必要的开支,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2、抑制了消费,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

社会需求直接决定了社会生产规模的大小,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影响社会消费需求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居民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消费偏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信用状况的影响。试想,在一个信用缺失的社会中,贷款的收回没有得到切实保障,贷款消费的存在也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条件,贷款消费能得到发展吗?而企业自身的信用的好坏也影响着销售量,如果企业信用缺失,不仅没有新客户而且将会失去原本已有的客户,这将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信用缺失的现象遏制了居民和客户的消费,导致企业销售量的下降,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并最终阻碍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二)制约国家的经济发展

1、不利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资金缺乏,需要融资和利用银行资本。而银行却更愿意贷款给规模大,信用度高的大型企业,这又陷入了“马太效应”的困境。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它们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我国国民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信用状况。如果缺失信用,信用环境差,会造成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融资难。这将制约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

2、伤害银企互利关系,危害国家金融体系

银行要靠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自身效益的增长,而企业也要靠银行的资金支持去发展壮大。一个完善的经济体系背后必定少不了发达的融资服务体系的支撑,因此,银行与企业之间是共生共荣的关系。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过分依 2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赖于银行贷款,而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又很薄弱,企业诚信缺失的现象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银行,这严重损害了银行的与企业之间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环,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无疑是增加了银行倒闭的风险,进而危害国家金融安全。就说最近发生的鲜活例子,2011年2月,韩国政府临时关闭6家银行,银行挤兑潮开始在该国爆发,韩国监管部门已经对停业的储蓄银行展开调查,而据韩国媒体报道,多家储蓄银行之所以被勒令停业,是因为韩国房地产市场近两年持续低迷,导致银行参与融资的房地产项目变成坏账。这无疑对韩国经济将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三、分析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分析国内企业信用政策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少信用管理部门和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

目前,在我国企业的管理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承担。在现实中,这两个部门却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推卸责任、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无人管理等种种问题。所以,建立一个独立且专业的信用管理部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我国市场急缺信用管理这方面的人才。从高考志愿书上就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高校暂时缺少对信用管理这方面人才的培育,就拿我们商专来说,经管系并没有开设专门的信用管理专业,也只有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涉及到一些相关知识,但还是极为有限的。这些都影响到企业无法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2、信用管理重点严重滞后

如今,企业间互欠,拖欠账款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到期未收回欠款并不能马上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重视。他们在解决拖欠应收款的问题上大多采取“事后”控制的方法,即只有在账款被拖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催收。刚催收完,又被拖欠,结果出现了“清前欠后”的现象,使企业顾此失彼,应收账款金额越来越大。就拿我亲戚来说,前两年他办了一家皮包厂,由于经验缺乏,盲目的去跑业务接订单,最后遇到些赖账的客户,刚开始他并没有太重视,等到年底工厂需要资金周转时才急的去催账,有些客户就会以店铺资金周转不灵需要再赊一批货才肯还款为借口,结果为了收回前欠款只好答应,真有拆了西墙补东墙 3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的感觉,久而久之,大量的应收款没收回,工厂资金链断裂,最终倒闭了,而剩下的应收帐款变成了一堆坏账,能否要回?未知数!

3、忽略了对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

当今中国经济制度不完善,社会在信用管理方面还很薄弱,这让很多不法商家有机可乘,有漏洞可钻。有钱不还,故意拖欠等赖账现象随处可见。诚信缺失的企业往往采取延期付款甚至是直接划入坏账准备的策略,而国家还没有对这方面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因此,造成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法商家,客观上助长了赖账风气。

(二)分析与国外相比后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

1、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

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过程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过程中缺少对信用额度的控制等。

董明珠曾经回忆:格力初创品牌的时候,给业务员很大的灵活性,只要经销商跟业务员关系好,就可以不拿钱而提货,信用管理混乱。济南的一家经销商欠格力100多万,我们就派人去追钱,派去的人在济南呆了20多天,第一次去跟他对账,那经销商说没空不肯拿账单,第二次去,他反而说我们欠他们的债,跟他理论,他两眼一番:“口说无凭,证据呢?账本不能算数,那是你们自己做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发货总有发货单吧,还有云货单呢?”但我们没有,以前的帐一团乱麻,由于格力财务部门拿不出单据,济南的这批应收账款就流失。

2、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失信现象普遍

没有信用,就没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企业就无法生存的更长更久。近年来,我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产品市场上的信用销售是企业必须采取的销售方式。而信用销售的前提是成熟的市场、追求诚信的市场。但现实生活中却与之相反,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相比,我国市场存在严重的失信现象,致使很多企业陷入困境,也使国家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为发达国家的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在诚信市场方面也做的很好,所以他们的市场经济远比我们发达。在美国,企业或者是个人,都不允许欺诈,美国的法律中对于欺 4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诈的企业采取最严厉的打击,一旦企业信用信用缺失,财务欺诈,将可能面临永久退出市场的惩罚。

3、信用销售比例悬殊

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企业间的商品交易大都是建立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以赊销形式实现的。在发达国家,每年有80%以上的交易采用赊销方式;在我国,由于信用交易还不发达,赊销交易只占交易总量的20%左右。但在如此悬殊的信用销售比例下,我国企业在坏账率方面仍大大高出欧美企业,从这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企业对应收款项的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

04年,赵勇当选为四川长虹董事长,开始着手处理长虹对Apex的巨额应收账款问题。由于对Apex追账不顺利,12月底,长虹发布公告,拟对Apex公司拖欠长虹货款46750万美元进行坏账计提,预计最大计提金额为3.1亿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Apex坏账总额已经超过了30亿元。从1999年到2004年短短的五年之间,长虹先后在“彩管收购案”、“Apex坏账”中损失超过了50亿元人民币,而这,仅仅是长虹走向没落的开始。长虹历经数次战略失败,营运状况逐步下滑,根据2010年第四季度中怡康统计数据,长虹液晶电视零售份额在所有品牌中仅排名第九,在国产品牌中也排在海信、创维、TCL、康佳之后列第五。而直接反应在股票价格上的数据是,2011年3月14日,“四川长虹”的收盘价为4.00元,仅为1997年股价的6%,长虹电器没落已经成为残酷的事实.四、治理企业信用缺失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

1、严厉打击虚报企业真实信息的现象,完善提供客户资料的机构

企业对客户情况的了解通常是通过社会上专门提供客户资料的机构,如审计公司,还有就是客户自身对外公布的信息。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为贪眼前利益铤而走险的做出违法事情,比如审计公司或个人,为了钱答应给委托客户做出不真实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内容包括:企业的资本实力、资金结构、偿债能力及运营能力和效益状况,管理水平,产品及服务状况,公共关系与社会行为,发展趋势等)因此,国家应严厉打击虚报企业真实信息的现象,对提供虚假信息 5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的个人和单位以及委托公司严惩不贷,完善提供客户资料的机构。

2、合理的分配信用额度

所谓信用额度,是指公司愿意向客户提供赊销的最大限度,即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余额控制的警界点。一般企业会认为,若对客户设立信用额度可能会丧失有利的商业机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如果企业没有合理的分配信用额度,就会遇到“口大胃小”的客户,即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状况而盲目赊销的客户,这就造成大量应收账被长期拖欠甚至最后可能就变成坏账。因此,企业应根据客户的真实情况制定相应的信用额度,对实力强的客户给予高的信用额度,对实力弱的客户给予较低的信用额度。但对于以现金方式及时结算或提前支付货款的,应给予信用优惠或现金折扣,以此来鼓励客户及时付款。当然,企业本身在销售时也应做到量力而行,不能在有限的生产能力情况下盲目签单,若企业未能按期交货,就会对企业自身的信用产生威胁。在此方面,中国招商银行便做的很好,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它规定本科生可以透支3000元,研究生透支5000元,不同的信用等级,分配不同的额度。

3、建立应收款项台账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按照客户的信用等级设立应收款项管理台账,账目详细反映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以及各个客户应收款项的发生、增减变动、余额及其每笔账龄等的财务信息。对资信差的客户采取现金交易,防止赊账现象发生;对资信一般或较好的客户,可采取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给予一些优惠;对资信好,合作时间长,有实力的客户可采取分期付款和赊销的方式。(二)培养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

1、企业内部增设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或许很多企业会认为若增加一个信用管理部门,那企业开支也会相应增多。但企业要考虑到若企业的应收账无法收回,最终损失将会更大。如果企业设立了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部门就可以根据财务部门反映的应收账款的余额和账龄等信息,及时对应收款项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以减少企业的资产损失。因此,政府应该大力的宣传和支持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当然,由于小规模企业资金少、规模小、业务量也少,应收款项相对也较少,而且他们连做账都是服务外包。因此,他们没有必要建立专门的信用管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理部门,这样只会徒增小企业的不必要开支。

2、国家大力支持培养专业信用管理人才

如果大部分企业都建立起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那市场上就会急需这方面的人才。在培养信用管理人才的同时,企业对信用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要非常高,除了应当具备营销、信贷、财务、法律、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处事果断的工作作风。信用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企业中的信用管理人员只有掌握好了各种必要的信用管理方法和分析技术,才能胜任信用管理工作。所以国家应该在各方面大力支持高校增设企业信用管理这个专业,然后在依据我国的市场情况下,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信用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出适合我国市场的企业信用管理人才。而企业也应该支持员工们进行继续教育,自我深造,争取做个全方面的人才。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的发布(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第一条就是关于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信用管理专业人才,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1、认真对待应收账款的账龄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企业能在每次的交易过程中做到预付货款或者货到付款,因此,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的应收账款发生。这些应收账款都需要财务人员认真对待它们的账龄,对到期的应收账款,财务人员应及时提醒客户如期归还,以防止逾期造成呆账和坏账的发生,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2、建立应收款项财务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新手段具有很高的价值,一是根据企业的业务和销售特点,规定每半年对客户的预警机制指标进行修改,对信用等级高的客户适当延长预警时间,对信用等级差的客户适当缩短预警时间,使应收工作得以有侧重。二是对企业应收款项总额设置一个最高值,这个值应与全年得生产销售计划挂钩,不得突破,对于即将突破预警机制的客户,应紧急报告并且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以达到有效避免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目的。因次,建立应收款项预警机制十分关键且必要。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 7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事前控制

(1)事前对零售客户进行信用调查

(2)实施信用政策前进行严格的信用调查和资信评估

(3)制定鼓励零售客户积极回款的政策

(4)建立动态的资信评审和账款跟踪管理体系

(5)建立定期对账制度,定期召开应收账款会议

3、建立应收款项催收责任制度

企业对到期的应收款项,应该及时提醒客户依约付款,尽量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或者企业可以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对于及时收回应收账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造成逾期应收款项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予以警示,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部门和人员给予扣减工资。这样可以加强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催收进度,减少损失。但由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没有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因此,对于小规模的企业可以建议规定谁推销的,就由谁清收,避免销售人员为了自身利益而盲目签单,减少应收债务的增加。(四)加强对逾期应收款项的管理

1、进行多方面的催收

对于逾期还未付款的客户,企业应及时建立专案,明确专人处理此事。首先,为了维持和客户的良好关系,应该派人去了解客户拖欠货款的原因,因为有可能是客户丢失了原始凭证而导致到期遗忘还款,因此,可以先进行电话提醒。如若客户还不还款,则要派专人登门造访客户,正式进行催收或者多次催收,如果在多次催收后还未归还就应严肃通知,如若未果,则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2、切实维护企业自身合法利益

对于故意拖欠货款或者是无力偿债的客户,企业应及时寻求法律的帮助,采用法律手段来避免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首先企业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请求法院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方法防止债权人转移财产,造成债务人经济损失;如果仍无效果,然后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对债务人在法律规定期限内不提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如果遇到债务人破产而导致无法还债,则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还债,对债务人公司进行核算拍卖,以此来获 8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得赔偿。但债权人只有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取申请破产还债,因为破产还债的清偿顺序为:职工工资和劳保、所欠税款、还债,破产财产不足清偿统一程序时,是按照必烈分配的,所以如果采取破产还债,那企业收回的债务势必将减少很多。

(五)提高我国的信用销售比例

1、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

由于缺乏对营销人员的管理,致使部分营销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工作出现质量问题,给企业带来了风险和损失。有些营销人员为了增加营业额,在不对客户做任何信用调查和审核情况下或者抱着侥幸心理的情况下,贸然与客户签单,结果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更有甚者利用企业提供的资源去培育和巩固与客户的私人关系,使客户变成个人的财产,利用自己掌握的客户关系赚取外快,使企业利益外流。所以,企业要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提高营销人员的自身素质,培养他们对公司的责任心,对于利用自己掌握的客户关系赚取外快者,企业要予以严惩,法律也要给予制裁。

2、加快政府信用信息的资源整合,健全公共信用信息社会服务功能 加快包括政府监管信用信息在内的全社会非金融信用信息全面整合,实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全面覆盖。主要做法有:一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各部门信用信息的互通,以确保信用数据全面、及时、准确,为全社会提供完整信息、功能齐全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满足金融领域的实际需要,满足信用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 政府加大对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投入,努力创新,完善国民信用资料。这样可以降低我国企业的坏账准备率,提高企业间的信用销售,让我国企业积极加入信用销售的行列,促使我国信用交易的蓬勃发展。

(六)提高信用意识,加强信用管理的法律保障

1、加强信用管理法,提供法制保障

我国社会的法制还不健全,国家应该积极推动信用法制建设,在贯彻国务院和省机关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法规基础上,适时制定出台个人信用信息管理、信用服务机构设立及其从业人员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由政府信用主管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部门会同征信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信用法规体系。在完善的信用法规体系下,我国企业的信用政策就有待得以实行和受到法律的保障。

2、增强社会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加强公民思想建设,提高广大公民的信用意识和道德水平,将诚信建设作为评选表彰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重要标准没贯穿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信用教育从小、从每个人身上抓起,国家要扶植培养高层次的信用专业人才的前提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让发达国家见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同时,并促进我们与世界的良好经济合作。

结论

信用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消费者、企业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今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信用也就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并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阐述了企业缺失信用的危害性,接着分析了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治理企业信用缺失的几点建议。这些都时刻提醒着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整的现代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并予以坚定不移的监督执行,带给企业的将是防范抵御信用风险能力的显著增强以及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直接提高。同时,这项制度应及早在整个社会得到普遍推广实施,全面形成市场互动效应,以便从中取得更大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改善企业信用状况、优化市场信用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所能起到的作用,这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将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参考文献

[1]韩莉.浅谈企业信用政策.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2]胡建阳.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辽宁经济,2010(1)[3]杨永刚.浅谈企业信用政策.北方经济,2008(10).[4]赵红建.应收款项管理方法探析.辽宁经济,2010(3).[5]金敏.浅谈企业信用政策的选择.财会通讯,2008(3).[6]潘向阳.企业信用政策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09(8).[7]刘静.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辽宁经济,2010.(2)[8]邹开亮.信用公示与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研究.改革与战略,2010(5).[9]冯刚.应收款项管理研究.财会通讯,2010(9)上.[10]赵艳.马克思信用理论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08(1).[11]冉光圭.企业信用决策模型及应用.财会研究,2008(12).[12]蔡香梅.企业应收账款质量评价的因子分析法,财会月刊,2010(11)下.[13]陶云龙.浅谈企业的信用政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14]高玉丽.对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初步探讨,2010(4)下.[15]缪明杨.论守信用的激励与反信用的约束.财经科学,2008(6).[16]魏开永.中国老板沉思录 2010(6).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研究

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信用已经涉及到社会不同类型的活动中,各行各业都积极地推动信用活动。对于企业来讲,信用是一种资源,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信用档案室记录企业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信用情况,对企业的生死存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业。一方面,企业信用档案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监督的作用。一方面,企业信用档案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监督的作用,其客观存在性可以督促企业自律守信、规范经营。另一方面,企业信用档案在企业资产、开拓市场、创立品牌、融资上市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正是由于企业信用档案对企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所以加强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师十分必要的。

一、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中国企业信用档案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同国外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相比较有差距,全国范围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还有待开发与规定。从全国来看企业信用档案的现状呈现以下几点:

一是从行业分类来讲,金融类、房地产类、物业管理类相关企业相继建立了本企业信用档案,而其它行业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相对较少。如房地产类还建立了中国房地产信用档案网站,并标明了资质一级的物业管理企业。而其它行业并没有相关的行业信用档案网站。

二是从我国地域上来讲,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的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并建立整个地区企业信用档案管理体系,而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的企业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如上海在2006年召开了“信用长三角”高层研讨会上发布了拥有60万家上海企业信用档案的“信用长三角”信息平台,这个平台提供分散在工商、税务、金融信贷等各信用单位的企业信用信息,并实现企业名称、法人、注册等八项信息的三地联网查询。而其它经济薄弱的企业并没有建立有关信用档案。

三是从企业性质来讲,国有、三资企业对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较为重视,中小企业不够重视。如上海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初步建立了信用档案。而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积累信用的意识,使得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体系建设成为难题。总之,全面范围内建立信用档案的企业屈指可数。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管理体系是刻不容缓的。

二、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刚刚起步,离系统化和规模化的目标还很远,企业信用档案体系的管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逐一加以解决。一是社会对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忽略问题,社会缺乏积极信用的意识是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最大障碍,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管理体系以及相关信用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实施,也使得很多失信的行为依然大量的存在。这些不仅导致企业本身竞争力的下降,也导致当

地经济的损失,更不利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二是社会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就开始制定了信用档案管理相关法律,并且日益完善。而目前,我国与企业信用档案方面的制度与法规并没有建立,只有与信用相关的法规主要有《合同法》、《票据法》、《刑法》和各省市当地的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办法。三是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信用档案通常都是分散保管,缺乏系统性,在我国的管理体制下,信用档案除了企业掌握部分的信息外,有关企业完整信息和数据集中在银行、工商、财务、税务、人事、技术监督等政府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机构掌握的资讯布公开,行业封锁现象存在,这些增加了征信过程中信息的难度,也无法真实的反映企业信用的真实情况,也制约了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进程。

三、影响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主要因素

1.历史原因影响企业信用档案管理

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建立了几百年,其发展过程也是经历了一个由混乱到有序的过程,而中国市场经济探索刚三十一年,信用问题相比以前有个较快的进步,但是整个社会信用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中国市场经历历史比较短,在传统的产品交易过程中,大多发生在熟人之间,交易时的信用靠相互熟悉来保证的,而现代社会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个新的课题。

2.制度原因影响企业信用档案管理

我国企业信用档案来源,缺乏法定标准的认定,尚未建立统一公开的信息资源中心,检索成本较高,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另外,有些地方政府介入到企业信用服务领域,并对企业有着诸多方面的限制,这种方法欠妥。政府应该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二不应该加以干涉,并建立相应的信用评估、公示、及监管制度,帮助企业更好的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制度,维护企业信用档案的真实性、权威性及严肃性。

3.企业自身原因影响企业信用档案管理

企业自身在收集、管理和建立信用档案过程中,都对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建立有着不同程度的制约。企业信用档案的真实性离不开信用档案的收集,如果信用档案收集不全面或太过陈旧就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影响企业信用档案真正发挥其作用。企业信用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保管与利用,由于各部门的保管制度不一,在实际的工作中必然会出现缺乏原件,保管期限划分错误,移交销毁不当等问题这必然会对后期的利用工作带来不便,利用工作中由于相关部门投入较小,人事不足,必然会导致整个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混乱。

四、加强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政府应引导企业信用建设,并反映企业信用动态

政府应根据信用管理政策及各管理标准对企业进行引导,引导企业对自身信用风险进行监控并制定事前管理、事中监督、事后控制的程序来进行。事前管理是完善企业信用调查工作和评价制度,严格客户信用调查,编制客户信用调查报告,全面了解客户信用情况。事中监管是对公司交涉的每个客户使用客户信用风险评级,即根据客户信用信息进行打分,按照客户信用风险评级划分客户群,并授以不同的信用政策。事后控制是对交易结果进行反馈、审核信用风险等级与授信额度上限,对客户信用风险评级和授信额度上限进行更新。

2.不断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建立信用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本企业信用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及时更新和补充企业信用档案资源和其他客户档案资料。并利用网络资源对信用信息进行有效监控,以保证企业信用档案资源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安全性,使企业信用资源真正成为企业信用的载体。

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在企业内部加强信用管理,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信用管理,尽量减少信用问题导致的损失。另外,该企业还要结合实际完善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企业档案信用档案管理方法,使大量不能及时归档,更新的信用信息及时补充进去,保证信用档案查找方便,在利用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3.加强信用档案的立法监控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离不开法律,是依靠法律来支撑的。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尽快规范起来,离不开国家和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虽然目前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制定有关信用档案的标准和规范是十分必要的。信用档案的立法监督需要做到:首先,企业信用档案内容的客观性和权威性,需要用法律、法规来保证。其次,企业有权查阅自己的信用档案,并有权不实或不完整的记录进行修改、补充。用法律手段来保障企业信用不受侵害。再次,企业需要明确信用档案的归档范围及整理方法。

第三篇:浅谈企业信用政策的选择

浅谈企业信用政策的选择

摘要:我国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信用管理制度,企业机构、人员设置中缺乏专司信用管理的部门、机构或人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合作客户的信用状况缺乏深入了解,导致经济纠纷大量出现。本文就企业信用状况作了简单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企业信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分析

2001年,据有关部门对全国5746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拖欠引发企业信用缺失的调查显示,在企业的应收账款7887亿元中,属于拖欠的应收账款约有5500亿元,占70%左右,账龄在3年以上,事实上难以收回的约占24%。另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有

40亿份左右,合同标的140万亿元,但合同的履约率低。1990年以前的合同履约率是80%——90%,1990年以后的十几年间,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有些地区甚至才30%左右。在信用管理方面,我国企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解决。

(一)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

我国许多企业近几年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其发展上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企业简单地采取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例如“销售承包制”和“销售买断制”等,忽视了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等问题,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终目标。

(二)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

在我国企业现在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承担。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由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三)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

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中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账款回收上缺少专业化的方法。

(四)信用管理重点严重滞后

目前许多企业解决拖欠问题多采取“事后”控制的方法,即只有在账款被拖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催收。结果出现了“前清后欠”的现象,使企业顾此失彼,包袱越背越重。

(五)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

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信用管理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用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我国信用管理专业研究人员很少,需求和供给缺口极大,信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

所以,从我国当前的信用管理现状来看,可以说还处于信用管理的基础建设时期,强化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必须从解决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入手。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

(一)树立全程信用管理意识

所谓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就是指全面控制企业交易过程中各个关键业务环节,从而达到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的目的,其具体方法包括:

1.选择客户。接触客户是企业销售工作的开始,同时贯穿整个销售工作的全过程。接触客户的一个直接信用管理目标便是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选择信用良好的客户进行交易。

2.确定信用条件。这里的谈判是指从最初与客户的协商直到双方达成一致协议的过程。谈判过程中将和客户一起确定信用条件,包括给予信用的形式(如付款方式)、期限和金额。

3.寻求债权保障。从信用管理的角度来讲,为了确保收回货款,往往要在经济法允许的范围内,在合同中使用一定的债权保障手段,如担保、保险、保理等。签约、谈判和客户调查一起,构成了信用管理的事前保障机制。

4.事中控制。销售部门以赊销的形式售出货物之后,面临的一个最直接问题就是如何对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监控,保证及时收回货款。此时信用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在这一环节上,我国企业目前普遍缺少有效的方法。

5.早期拖欠款的催收。货款迟付现象不仅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且极有可能造成长期拖欠隐患。因此,企业怎样在货款被拖欠的早期进行适度催收,同时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是销售经理和财务经理较难处理的问题。

6.坏账追讨。当发生呆账或坏账的情况时,企业必须面对追账的问题,这是企业信用管理的事后反馈。

(二)建立明确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主要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针对信用销售(赊销)情况下制定的一系列业务管理原则、标准和风险控制方法,是企业进行信用管理的基础,是信用销售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信用标准。是指本企业给予客户信用所需求的最低标准,通常用客户的信用等级来衡量。如某企业只对信用等级在3级以上的客户提供信用销售,则3级即为信用标准。制订信用标准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客户支付信用销售货款的条件,包括信用限额、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如“3/10,N/30”表示客户如果在10天内付款可按发票金额给予3%的折扣,超过10天不在享受折扣,但付款总期限不得超过30天。

3.信用限额。是指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所确定的安全性销售的允许最大额度,一般以金额表示。它取决于这样几个方面:客户的偿债能力、客户的偿债意愿、客户的资本、抵押品、经营状况。

4.收账政策。通常来说,企业如果采取积极的收账政策,会减少应收账款的投资,减少坏账损失,但是,成本增加;反之,如果采用消极的收账政策,收账费用会减少,但是增加应收账款的投资和坏账损失。收账政策应根据催款所增加的收益与成本做比较后,做出决定。

(三)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结构

有了信用销售的政策和全程信用管理的理念,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来实现对整个过程的控制。设置时,必须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并根据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行业、经济环境等因素采用不同组织形式的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部门必须完成下列工作:获取信用资料、分析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料、授信、监控客户付款能力的变化、管理和分析应收账款、协助催收逾期账款、委托第三方追索账款、建议或决定采取法律措施。

(四)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

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估是为了加强信用控制,并为客户分类提供依据。信用等级的评估,以客户的信用履约记录和还款能力为核心,进行量化的评定。客户信用等级每季度根据客户上一季度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评定一次。

信用评估指标分为品质特性评价、信用履约率评价、偿债能力评价、经营能力评价、盈利能力评价5大类共20项,对各项指标设置相应分值。即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评审委员

会根据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和专家小组的审查评价结果,计算出企业得分高低,将企业信用等级统一分为AAA、AA、A、B、C五个等级(有效期均为一年)。

三、建立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无所不在,信用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足够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知识并把其列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应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实施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用风险管理,必须首先在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中,增加信用风险管理职能。信用管理目标必须超越任何一个部门局部的管理目标,要从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和利益考虑问题,从而有效地协调公司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

(三)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客户资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要求企业全面收集管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并随时修订、完善,实行资信调查制度,筛选信用良好的客户。客户资信管理的核心是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价。

(四)建立内部授信制度

内部授信制度的核心是对客户赊销条件的审查及信用额度控制。授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企业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决定给予信用时,应根据与客户以往的交易记录,履行情况和企业的信用风险政策,由专门的客户审查部门来决定其信用额度。

(五)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神经中枢,从表面上看,是一个财务问题,但实际上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即从客户的开发、订单处理、合同审定到账款回收和债权管理。在企业决定信用额度后,也要对客户实施严密的风险跟踪,如当客户发生销量大降、法律纠纷、财务收支危机等情况时,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应立即调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出现。为此,应建立应收账款档案,建立“综合性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赊销客户监控制度”、“账龄控制制度”和“欠款催收制度”。应用这套管理制度尽可能达到既不失去客户,又能及时足额收回账款的目的。

(六)全面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

信用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企业中的信用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经验,才能胜任信用管理工作。所以,必须加强对现行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信用管理的能力和技巧。

四、结论

信用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消费者、企业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整的现代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并予以坚定不移的监督执行,带给企业的将是防范抵御信用风险能力的显著增强以及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直接提高。同时,这项制度应及早在整个社会得到普遍推广实施,全面形成市场互动联动效应,以便从中取得更大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改善企业信用状况、优化市场信用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所能起到的作用,这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将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篇:政策解读

《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

并行制度的意见》政策解读

2014年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定通过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于2015年1月15日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予以印发。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1.背景:2006年我国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以来,相关配套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公务员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基层公务员,特别是在县以下机关公务员,因受机构规格等因素限制,职务晋升空间小、待遇得不到提高的矛盾仍然突出,急需加以解决。从目前情况看,公务员提高待遇主要靠晋升职务,级别的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组部、人社部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要求,经反复调研,起草了《县以下机关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通过,由中办、国办印发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人民团体)贯彻执行。

2.意义: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对于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稳定基层公务员队伍意义重大。

—1—

首先,这一制度的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基层公务员晋升的“天花板”,拓宽基层公务员上升空间。2014年初中央下发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意见规定,乡镇可以设科级非领导职务,此前是不允许的。如今又出台新的制度,共同为基层公务员,特别是乡镇公务员的晋升搭建了“立交桥”,或将改变基层公务员职务晋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状。

其次,这一制度的建立,将改善长期扎根基层的公务员的待遇。由于我国公务员薪酬待遇主要与职务和职级捆绑,一个公务员职务职级的高低,与其收入关系密切。此前,一个在乡镇工作20年的科员的工资,甚至可能比不上一个工作刚刚满5年但任副科级领导职务的本科毕业生,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的建立,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再者,建立了合理的职级上升通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从源头上减少腐败现象。

3.什么叫职务与职级并行:根据《公务员法》和2006年国家工资改革相关政策,国家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共10个层级(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有8个层级(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而公务员级别共有27个职级(即1-27级)。职务与职级是相互联系、相对独立、相对分离的。职务反映职级,—2—

职级对应一定的职务,职务职级都与工资挂钩。从功能上来看,二者的区别在于,职务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权力以及责任义务的承担,职级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物质利益以及职业尊严的满足。推行职务与职级的并行,实质是使职级真正成为公务员的一条独立的职业发展阶梯。那些不能晋升职务的公务员,也可以通过晋升职级获得合理的待遇和尊严。

二、《意见》基本精神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详见《意见》。

(二)制度的主要内容

1.职级的设置。(在已有职务的同时),对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设置了5个职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科员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和正处级。

2.职级晋升条件。公务员晋升职级,主要依据任职年限和级别。一是晋升科员级须任办事员满8年,级别达到二十五级。二是晋升副科级须任科员或科员满12年,级别达到二十三级。三是晋升正科级须任副科级或乡科副职、副主任科员满15年,级别达到二十级。四是晋升副处级须任正科级或乡科正职、主任科员满15年,级别达到十九级。五是晋升正处级须任副处级或县处级副职满15年,级别达到十七级。任职年限,从晋升职级或正式任命职务之月起按周年计算,满12个月为1周年。任现职级或职务期间每有1个考核为优秀等次,任职年限条件缩短半年;每有1个考核为基本称职等次,任职年限条件延长

—3—

1年。

3.职级晋升办法。对达到规定任职年限和级别条件的公务员,依据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在本单位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经考核合格的晋升职级。公务员晋升职级,应包括初核、民主测评和考核、公示、报批等环节,按所任职务的管理权限进行审批。

4.职级晋升后的待遇。公务员晋升职级后,享受相应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的工资待遇。

5.职级晋升后的管理。公务员晋升职级后,工作岗位不变,仍从事原岗位工作。晋升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按现行规定执行。

(三)实施范围

实施范围包括县(区)和乡(镇)列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的机关和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已进行公务员登记备案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备案的在编人员。机构规格高于正处级的县(区),其所属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等不列入实施范围。

中央和省驻列入实施范围的县(区)正科级及以下单位中,已进行公务员登记备案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备案的在编人员,参照执行。

(四)其他有关问题

一是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公务员建立职务与职级

—4—

并行制度的办法另行制定。相关办法出台前,暂按此执行。

二是公务员晋升职级后兑现待遇所需资金,按行政隶属关系和现行经费保障渠道解决。

三、关于我区贯彻《意见》的几点建议

(一)广泛学习宣传。利用综合性大型会议,组织广大干部和普通公务员学习知晓政策,让广大公务员及时领受中央政策的温暖。

(二)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做好实施前期准备工作。深入传达文件精神,要求各相关单位先行做好人员摸排工作。

(三)主动与主管部门联系汇报,争取政策早日落实兑现。做好沟通衔接,及时关注《意见》的具体贯彻要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办实。

—5—

第五篇:政策解读

剑阁县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问答

1.问:国家为什么要实施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 答: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使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广大贫困群众尽快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早日脱贫奔康。同时,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2.问:易地扶贫搬迁的基本原则?

答: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尊重自愿,积极引导;多样选择,搁实“靠牢”;政府组织,民主管理;居(住)产(业)结合,增收为要;严控面积,超标“无效”(不补);美观适用,要素配套。

3、问: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有哪些?

答: 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主要是居住在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边远高寒山区、洪水淹没区、地灾多发区以及生态脆弱、资源匮乏、扶贫成本过高、就地脱贫无望、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简称易地扶贫搬迁户),以及需要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简称同步搬迁户)。

4.问: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如何确定?

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必须是经过精准识别进入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且在系统中已标注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脱贫或者未纳入“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但又有

— 1 — 搬迁意愿的贫困户,乡镇可以采取纸质备案方式完善资料,待扶贫系统中期调整时再按增一减一原则调整录入。

5.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建房审批程序有哪些? 答:按照户主申请、村委初审、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签订搬迁协议的程序进行。

6.问:如何核定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的补助人口? 答:2015年12月31日前在同一户口簿上的、具有剑阁户籍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补助依据,申报补助时以第一次打款时家庭实际自然人口为准,第一次打款后家庭实际增加的人员不列入搬迁补助对象,减少人员也不减少补助资金。

7.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有哪些?由谁来确定? 答:主要分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两种。集中安置主要指到统一规划的集中安置点建房;分散安置主要包括插花新建安置、村内自主搬迁安置、购买合法商品房、投亲靠友、购买农村空置房安置等。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由搬迁户自主选择安置方式。

8.问: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如何规划选址? 答:安置点选址由乡镇组织,在充分征求搬迁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安置地点和规模,经国土局、规划局审核后,规划部门牵头编制规划后实施。推行“三靠三进”搬迁安置。即:靠近县城、靠近集镇、靠近产业园区(产业带)规划建设安置区;允许搬迁户进县城、进集镇、进聚居点。

— — 9.问: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标准是怎样的?

答: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则,坚持不超标、不攀比、不豪华、不空置,扶贫搬迁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25㎡。国家规定扶贫搬迁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25㎡,一是考虑不加重扶贫搬迁户负担,保障其基本住居需求;二是引导扶贫搬迁户转变住居观念,不贪大求洋,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

10.问: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面积有没有最高限额规定? 答: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和我县农村实际,1人户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含附属用房);2人及以上的户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每户可建建筑面积不超过30平方米的附属用房,宅基地面积不得突破《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的规定。

购买合法商品房单户面积最低不低于50平方米、最高不超过100平方米;乡(镇)集镇、农村建房单户面积不超过150平方米(不含附属用房)。

11.问:只有1人或2人的贫困户家庭如何建房? 答:对1-2人的建卡贫困户,由乡镇、村委会购买安全闲置房免费让其居住,集中统建安置住房或者统建不超过50平方米的联合式单元房。购买的闲置房、统建安置房、统建的联合式单元房产权归乡镇或村委会所有(对购买闲置房、统建的住房,资金仍然打到农户卡上,卡由村廉勤委统一保管,统一支付购房及建房材料等费用)。

— 3 — 12.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能否扩建住房?

答:在占地面积不再扩大的基础上,搬迁对象在稳定脱贫后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改善状况和实际能力,经书面申请,村乡(镇)审核同意后,5年后可以加层扩建。

13.问:非建档立卡人口同步搬迁有哪些条件?

答:主要条件是与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生活在同一迁出地,自然环境和发展条件具有同性质,可实施同步搬迁到统一规划的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

14.问:易地扶贫搬迁建(购)房补助标准是多少? 答:根据我县农村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补助。采取人、户、面积三者相结合的方式,1-2人户按2人户计算,以1-2人户5万元/户补助为基数,分类别进行补助:一是到县城购买合法商品房每增加1人按每人4.5万元补助;二是到普安、城北城市规划区购买合法商品房每增加1人按每人4万元补助;三是到乡(镇)集镇集中建、购买合法商品房每增加1人按每人3万元补助;四是到乡(镇)统一规划的村组集中安置点建房每增加1人按每人2万元补助;五是农村分散安置(含插花安置、购买农村闲置空房、投亲靠友)每增加1人按每人1.8万元补助。以上五类补助标准中含附属设施用房、水、电、沼气及建新拆旧和旧宅基地复垦补助资金。

15.问:未纳入搬迁的贫困户是否给予易地扶贫搬迁补助? 答:不可以,如果中期调整又纳入了的建档立卡“移民搬 4 — — 迁一批”的贫困户,可以给予补助。

16.问:同步搬迁户可以享受哪些建房补助政策? 答:同步搬迁户可以免费享受集中安置点形成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其住房建设补助标准为每户2万元。住房建设面积参照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建房标准执行,建新必须拆除旧房,拆旧必须复垦或退耕还林方能享受补助。

17.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从哪里来?

答: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由五部分构成,主要包括中央财政预算内补助资金、省级财政筹集的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专项建设基金、地方政府承接的长期贴息贷款和农户自筹资金;同步搬迁补助资金由县财政筹集资金解决。

18.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是否可以纳入乡镇统筹调剂? 答:不可以,只能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住房建设、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19.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如何管理?

答:县平台公司(剑雄农业公司)设立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专户,承担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转贷资金的核算,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按下达渠道的规定执行,国农公司转贷资金按有关政策执行,两类资金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度,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按资金使用性质分类管理。

20.问:如何拨付购房户易地扶贫搬迁资金?

— 5 — 答:对购买商品房、闲置空房、投亲靠友安置的搬迁贫困户需将规定的资料、证明、证件具备齐全,且面积符合规定,并拆除旧房、宅基地复垦或退耕还林后,一次性拨付建房补助资金。

21.问:如何拨付自建房户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答:搬迁对象建房补助资金实行一卡通打卡直发,分四次进行拨付,即按“30%、30%、20%、20%”拨付。第一次拨付:农户建房全面启动后,经村、乡(镇)审查认定面积等符合规定,需提供现场启动图片资料拨付补助资金总额的30%;第二次拨付:农户建房主体工程完工拨付30%;第三次拨付:经乡(镇)、县两级验收合格,并入住新房后拨付20%;第四次拨付:拆除旧房和复垦后再兑现20%的建房补助资金。

22问: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补助的用途是什么?

答: 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补助仅限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安置住房建设。

23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是多少?按怎样的程序操作?

答:投资规模按搬迁人数每人3.2万元规划建设,根据安置区的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缺啥建啥的原则包干使用,需严格按照招投标相关程序组织建设。

24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怎样拨付?

答:根据《剑阁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细则》的规定,如 6 — — 果村民自建,项目启动时拨付项目资金的30%,工程量完成100%时拨付项目资金的60%,竣工验收后拨付项目资金的10%;如果发包,项目启动时拨付项目资金的30%,工程量完成100%时拨付项目资金的50%,竣工验收审计后拨付项目资金的10%,剩余10%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项目交付使用一年后,由项目乡(镇)组织项目村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拨付工程质量保证金。

25问: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报账资料有哪些? 答:施工单位在申请拨款时必须提供:资金拨付审批表、税务发票、施工队伍确定相关资料、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工程量清单、工程预决算书、审计报告、阶段性和隐蔽性工程验收记录原始凭证、工程建设对比图片、有关会议纪要文字、影像等证明材料。

26.问:进城进镇购房搬迁安置的贫困户申请补助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答:选择进城镇购房安置的,须提供在房管局备案的房屋购置合同原件(二手房需提供过户后的房屋产权证)、付款依据原件、纳税票据、户籍迁移等证明材料,并完成拆除旧房和土地复垦或退耕还林。

27.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用地如何调剂? 答:由乡镇会同集体经济组织,结合实际情况,发挥村民协商作用,采取“互换土地、自占自调、统一调配、经济补充”,根据地块位置和地力产值等因素,自主协商换地补偿价格,落

— 7 — 实建房用地。

28.问:安置点配套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否计入安置房建设成本?

答:安置点内道路、污水处理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实行统一建设,扶贫搬迁户和随迁户均不承担费用。凡入户的管、网、线、表等由安置搬迁户自行负责。

29.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进城进镇购房后其户口是否需要转为城镇户口?

答:“十三五”前国家优惠政策重点向农村倾斜,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十三五”后国家优惠政策将重点向城镇倾斜。鼓励搬迁对象将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不强迫搬迁户转户口。

30.问:迁入城镇的贫困户,可享受哪些社会保障? 答:对迁入城镇并落户的贫困人口,符合政策规定的,可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保障和技能培训。

31.问:扶贫搬迁户可否重复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危旧房改造、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农户补助资金?

答:不能。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只能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补助。

32.问:进城进镇可否再规划安置区?新建安置区建设用地使用什么性质土地?

答:(1)进城进镇,若有足够存量合法商品房,鼓励搬迁户购买合法商品房(产权房),原则上不再规划集镇安置区。

— —(2)新建安置区进行安置的原则使用乡镇集体土地进行建设。33.问:安置区是否建设畜禽圈舍? 答:按安置区规划确定。

34.问:聚居点建设规模如何确定?

答:根据搬迁群众意愿,提倡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聚居,适度集中,每个集中安置点宜控制在5-20户,每个村可以建设多个集中安置点,要按照“科学布局、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要求,建设前庭后院、错落有致、安全适用的住房,严禁出现新的“军营式”与“夹皮沟”布局。

35.问:易地扶贫搬迁后,原有房屋是否可以保留? 答:不可以。安置后,收回搬迁户原有宅基地使用权,注销搬迁户原有住房产权并拆除复垦,复垦后交回原集体经济组织。

36.问:贫困户不愿搬迁、不愿意拆除旧房怎么办? 答:贫困户不愿搬迁的、不愿意拆除旧房的不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根据其住房现状,可申请调整纳入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保障其安居。

37.问: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后,是否保留原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

答:保留。鼓励流转给专业合作组织或经营大户。38.问:搬迁户有什么后续发展政策?

答:根据安置地产业发展、搬迁对象的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组织其参加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扶持有生产经营能力的

— 9 — 搬迁农户流转农民的土地,从事规模经营。鼓励搬迁农户成立或加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享受当地农民同等的产业政策待遇。

支持乡镇和村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用好用活退耕还林等政策,采取“搬迁+园区、搬迁+旅游、搬迁+物业、搬迁+专合、搬迁+流转、搬迁+劳务”等途径解决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持续增收等问题,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39.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档案管理如何规范? 答:易地扶贫搬迁必须规范全过程档案管理,包括搬迁对象台账、“一户一档”(申请书、户主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新旧房屋对比照片、原宅基地面积)、工程建设、规划、施工图设计、清单预算、工程监管、竣工验收、审计决算等资料)、资金管理(含拨付使用情况及支付台账等)、拆除复垦(含实施方案、完成情况、图片等)、搬迁对象销号、社会保障、扶持措施等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县以工代赈办、县平台公司和项目乡镇要确定专人负责档案收集管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结束后,所形成全部档案移交县档案局管理。

40.问:对政策不清楚,向谁咨询?

答:可向当地村两委、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乡镇人民政府咨询,也可以直接向县以工代赈办咨询。

— —

下载企业信用政策与研究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信用政策与研究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关于对《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 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相关政策解读 本次市政府出台的《实施意见》,相比较之前的就业创业政策有很大的创新......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税收政策解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税收政策解读盛立中自2006年底国务院转发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以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

    形势与政策--社会保障研究

    社会保障研究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机制和手段,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传统农业大国,我国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城市化发......

    2012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解读100

    1、陈东琪教授认为,物价变化对政策影响很大。正确 错误2、陈东琪教授认为,在2011年,美国总体经济状况要好于欧盟。正确 错误3、陈东琪教授预计,2012年美国政府的国债开支和发行......

    2012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解读(范文模版)

    2012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解读 试卷[考试时限]:60分钟[及格分数]:60分[考试说明]:1、陈东琪教授认为,物价变化对政策影响很大。正确2、陈东琪教授认为,在2011年,美国总体经济状......

    反腐政策解读

    反腐政策解读 中共十八大提出“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从两次重大会议关于反腐政策的措辞来看,中国共产党汲取了苏共亡党亡国的深刻教训,充分认......

    工伤保险政策解读

    工伤保险政策解读 1、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375号)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

    保险政策解读

    陈集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及村干部保险缴 纳情况及相关政策解读 一、保险参保情况 1、政府公务员 公务员(国干)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公务员(聘干)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