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险政策解读
陈集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及村干部保险缴
纳情况及相关政策解读
一、保险参保情况
1、政府公务员
公务员(国干)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公务员(聘干)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及生育保险。
2、事业单位在编人员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及生育保险。
3、政府自用人员(含事业单位不在编人员)
政府自用人员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4、村干部
村干部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5、村保洁员
村保洁员目前在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参加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各类保险缴费标准
1、基本养老保险
公务员(国干):不参加养老保险,退休金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 公务员(聘干):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33%,其中单位负担25%,个人8%。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33%,其中单位负担25%,个人8%。
政府自用人员(含事业单位不在编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28%,其中单位负担20%,个人8%。(缴费工资总额按照政府相关文件执行,即办事员参照村一般干部基数执行、副股级参照村主任基数执行、正股级参照村支书执行)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28%,其中单位负担20%,个人8%。(工资总额以市文件规定为准,即2016年村一般干部月工资基数3066元,村主任3449元,村支书3832元)
村保洁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每人保费280元。
2、基本医疗保险
公务员: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11%,其中单位缴纳9%(其中1%为救助基金),个人缴纳2%。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11%,其中单位缴纳9%(其中1%为救助基金),个人缴纳2%。
政府自用人员(含事业单位不在编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11%,其中单位缴纳9%(其中1%为救助基金),个人缴纳2%。
村干部: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11%,其中镇财政负担4.5%、村负担4.5%(其中1%为救助基金),个人缴纳2%。(工资总额以市参保最低工资2299元为准,不分档次)
3、工伤保险
公务员:工伤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0.6%,此保险由单位缴纳,个人不缴费。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工伤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0.6%,此保险由单位缴纳,个人不缴费。
注:①、政府自用人员(含事业单位不在编人员)及村干部暂未参保此项保险;
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村干部与村委会之间不构成劳动关系,故此项保险无法参保;
③、政府自用及事业单位不在编人员医保和村干部在一个账户核算,故也不好参保。
4、生育保险
公务员:生育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0.5%,此保险由单位缴纳,个人不缴费。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生育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0.5%,此保险由单位缴纳,个人不缴费。
注:政府自用人员(含事业单位不在编人员)及村干部暂未参保此项保险;
5、失业保险
目前我镇所有人员均为参保此项保险、三、缴纳各类保险作用
1、基本养老保险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符合基本养老金领取条件的,享受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2、基本医疗保险:
①个人账户及划账比例
个人帐户主要用于参保人员门诊就诊时支付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费用,个人帐户上的结余资金也可以用来支付参保人员住院起付段及住院医疗费的自付部分。划账比例按年龄段具体如下:在职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缴费基数的2.6%;在职36至45周岁(含45周岁):3%;在职46至55周岁(含55周岁)3.5%;在职55周岁以上:4%;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退休金的4.5%;企业退休:退休金的6%。
②就诊
市内就诊: 参保人员在市内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就诊购药,必须持“证、卡”,在定点机构刷卡结算医疗费用。
转外就诊:患者应先在市内二级医院(人民医院、仪化医院、中医院)就诊,需转外就医的,由二级医院填写转诊、转院审批表,盖章确认,并在信息系统中录入。确因抢救、急重症在市外直接就诊的,应于住院3日内带相关病历资料到市医保处审核登记。
③、医疗待遇
住院:
1、起付标准为:一级医院:在职300元,退休200元;二级医院:在职600元,退休500元;转外医院:在职退休均为1000元。
2、报销比例:在职,起付线以上至25万元,一级医院报销92%,二级医院报销88%,转外医院报销85%;退休,起付线以上至4万元,一级医院报销94.4%,二级医院报销91.6%,转外医院报销89.5%,4万元至25万元,一级医院报销92%,二级医院报销88%,转外医院报销85%。
普通门诊: 参保人员在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就诊或购药,符合范围的费用直接在定点机构刷卡结算,由个人账户支付,账户余额不足的,由参保人员个人用现金支付。
特殊慢性病门诊:
1、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殊慢性病种: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2期及以上、慢性肾小球肾炎、情感性精神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失代偿、恶性肿瘤、中风后遗症、肺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系统性硬皮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精神分裂症、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帕金森氏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肝炎、类风湿关节炎、血友病、肺结核、阿尔茨海默氏症。
2、、在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医疗保险规定的慢性病门诊费用结算时,先由参保人员个人承担500元后,报销80%,一个年度内,最高补助金额为在职2500元,退休3000元。
门诊特殊检查治疗: 参保人员门诊时因病情需要做CT、核磁共振及其他单项收费在200元以上(含200元)的检查及治疗项目,由经治医生填写《仪征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殊检查、治疗申请表》,享受检查、治疗项目费用50%的统筹基金补助,直接在经治医院刷卡结算。
3、工伤保险
职工发生工伤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应该有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分别向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支付费用。据此,工伤保险待遇项目,主要包括两类,一部分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工伤待遇项目,另一部分是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项目。
①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工伤待遇项目包括:工伤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转异地治疗的交通、食宿费用、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定残后的护理费、残疾辅助器具费、工亡职工亲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其中,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工商诊疗费、康复费
②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项目包括:住院期间的护理人员的费停工留薪期待遇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4、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和一次性营养补助。
①生育医疗费用:包括生育的医疗费用(包括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在妊娠和分娩住院期间,因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或者因生育而引起的流产、引产,所发生的符合生育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包括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实施放置或者取出宫内节育器、人工流产术或者引产术、输卵管或者输精管结扎以及复通手术等,所发生的符合生育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②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照职工产假或者休假天数计发,计发基数为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职工在产假期间,用人单位足额发放职工工资且金额超过生育津贴,则生育津贴资金作单位收入;所发放工资金额不足生津贴标准的,补足到生育津贴标准,余额作单位收入;若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发放职工工资的,则生育津贴补助到个人。
③一次性营养补助
职工生育或者妊娠满7个月引产的,发给一次性营养补助,标准为上年度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
④职工未就业配偶享受什么待遇?
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职工参保地规定的生育的医疗费用标准的50%享受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
职工未就业配偶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应当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享受相关医疗待遇,生育保险基金不再支付其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
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定,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育保险基金不支付其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
5、失业保险
领取失业保险金标准为:
①缴费不满10年的,按照失业人员失业前12个月月平均缴费基数的40%确定;缴费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照失业职工失业前12个月月平均缴费基数的45%确定;缴费20年以上的,按照失业职工失业前12个月月平均缴费基数的50%确定。
②失业保险金最高不得超过我市最低工资标准,最低不得低于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并随我市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动及时调整。
第二篇:失业保险政策解读
失业人员失业后如何申领失业保险金
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是指是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并有求职要求,所在单位和个人已参加失业保险一年或达一年以上,非因本意愿而离开单位的失业人员。如:因企业破产清算、减员增效,用人单位单方面中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再续订等,被迫失业的人员。
上述人员应在失业后60日内,由本人持《身份证》及其证复印件(正反面都复印)3张、5张一寸照片、《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或其它证明自己被迫失业的有效证明文件(如:法院破产裁定书),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楼失业保险费征收大厅填写《失业保险金申领登记表》和《个人求职登记表》。
经审核合格后,区失业保险所按照有关规定核定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月数,并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证》和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建设银行卡一张,失业人员自办理失业保险金申领登记当月起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并从第二个月起必须每月20-25日(遇法定节假日或公休日顺延)由本人持《失业证》、《身份证》,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楼失业保险费征收大厅说明接受培训和求职情况并按规定签到,无正当理由不按月签到的,扣发当月失业保险金,连续两个月未签到者停发
应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每月30日以后,失业人员凭《银行卡》可以到建设银行所属网点自行领取失业保险金。
第三篇:保险政策
平舆县人社局职能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平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1年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平政办〔2011〕25号)要求,现将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1年重点工作所涉部门职能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
二、以引导农民进城为重点,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
4、以农民进城扩张”问题
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让进城农民进得来、扎下根,有序转为城镇居民。今年以来,今年以来共实现对外劳务输出31.3万人,其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24人,占市下达我县15000人目标任务100.16%,县内就地实现就业52964人。持续巩固“平安计划”成果,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今年以来,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员达到3500人,占市下达我县目标任务的100%。全面铺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印发了《平舆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平政〔2011〕2号),出台了《平舆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舆县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政〔2011〕3号),并按照《河南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规程》要求,设立了被征
地农民养老保障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确定了经办机构、经办人员,启动了各项工作,共登记被征地农民居委会(村民组)12个16888人。
二、关于“
三、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5、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大力推行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动劳务输出工作模式,逐步建立覆盖城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公共就业信息平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今年以来共实现对外劳务输出31.3万人,其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24人,占市下达我县15000人目标任务
100.16%;逐步建立覆盖城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公共就业信息平台,今年以来共收集整理用工信息58条,发布有效用工信息42条;免费职业介绍1264人,免费提供求职登记728人,提供用工岗位1500个;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102人,投入资金42.55万元;继续实施就业再就业技能计划。今年以来共开展再就业培训1586人、创业培训360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5020人,分别占市下达我县1500人、360人、5000人目标任务的105%、100%、100%,大幅度提高了各类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技能。
三、关于“
三、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6、加强土地管理”问题
按照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各地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社会保障费用标准的通知》(豫劳社办〔2008〕72号)要求,根据城市建设用地计划,及时对城市建设用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进行初核,今年以来共审核城市建设用地三批94.5867公顷,缴纳社会保障费用1443.0640万元万元,即保障了城乡发展和重点项目用地,又确保了被征地农民不因征收土地而降低原有生活水平,长远生计确有保证。
四、关于“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中“
2、更加全面地构筑保障体系”问题
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全县新增就业人数4952人,占市下达我县3400人目标任务的14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二是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帮扶困难群体就业。今年以来新增失业人员再就业2036人,安置“4050”人员942人,分别占市下达我县1600人、700人目标任务的127%、135%,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
三是强化质量意识,继续实施就业再就业技能计划。今年以来共开展再就业培训1586人、创业培训360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5020人,分别占市下达我县1500人、360人、5000人目标任务的105%、100%、100%,大幅度提高了各类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技能。
四是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今年以来,全县企业基本养
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330人、32206人、12000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6323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3677人)、18359人、15451人,各占市下达我县9900人、32200人、120000人、17800人、15000人目标任务的185%、100%、100%、103%、100%;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分别达到4034人、558722人。
五是社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持续提高。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金征缴分别达到3743万元、296万元、2986万元、79万元、120万元,各占市下达我县3743万元、292万元、2800万元、63万元、120万元目标任务的100%、100%、107%、125%、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分别达到1958万元、1644万元、4100万元,综合征缴率均达到100%。
六是社会保险待遇落实持续巩固。根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2010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豫人社〔2010〕30号)精神,从2011年1月1日起,我们及时为2010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
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的企业退休人员办理了调整基本养老金手续,人均增资140元,涉及人员5082人,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让广大企业退休人员及时分享到了社会进步成果,全年应发放基本养老金6817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付金额分别达到14.42万元、2808万元、405万元、13.9万元、17.1万元、8120万元(含代发金额)、782.33万元,较好地保障了各类参保对象的权益。
七是社会保险政策体系持续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在全市率先启动,印发了《平舆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平政〔2011〕2号),出台了《平舆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舆县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政〔2011〕3号),并按照《河南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规程》要求,设立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确定了经办机构、经办人员,启动了各项工作,共登记被征地居委会(村民组)12个11800人,有力地支持了全县项目建设,拓展了业务范围,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好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全市率先实施,在2009年推行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今年申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成功,并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统称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止目前,全县共有386971名16-59周岁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征缴新农保基金4083.03万元,共有122601名60周以上农村居民享受到新农保待遇,与非试点县区相比,我县广大城乡居民提前两年享受到每年1亿多元的普惠待遇。切实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众的养老保险问题和国有(集体)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统筹医疗保险问题,纳入国有(集体)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的单位有68个,覆盖人员达到3390人。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积极开展,已经完成全县教育、卫生事业参保缴费的摸底调查和资金测算工作。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达到3500人,圆满完成了市下达我县的目标任务,“平安计划”成果进一步巩固。适时调整了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关政策,进一步减轻了参保对象就医负担。出台了《平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清理拖欠失业保险费专项行动的通知》,加强对欠费大户和有能力缴费而欠缴单位的清欠力度,尤其对欠费30万以上的单位实施重点监控,对拖延缴费、拒不缴费和恶意欠费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强制征缴,实现欠费户数、欠费金额的双下降。
第四篇:政策解读
《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
并行制度的意见》政策解读
2014年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定通过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于2015年1月15日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予以印发。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1.背景:2006年我国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以来,相关配套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公务员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基层公务员,特别是在县以下机关公务员,因受机构规格等因素限制,职务晋升空间小、待遇得不到提高的矛盾仍然突出,急需加以解决。从目前情况看,公务员提高待遇主要靠晋升职务,级别的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组部、人社部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要求,经反复调研,起草了《县以下机关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通过,由中办、国办印发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人民团体)贯彻执行。
2.意义: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对于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稳定基层公务员队伍意义重大。
—1—
首先,这一制度的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基层公务员晋升的“天花板”,拓宽基层公务员上升空间。2014年初中央下发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意见规定,乡镇可以设科级非领导职务,此前是不允许的。如今又出台新的制度,共同为基层公务员,特别是乡镇公务员的晋升搭建了“立交桥”,或将改变基层公务员职务晋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状。
其次,这一制度的建立,将改善长期扎根基层的公务员的待遇。由于我国公务员薪酬待遇主要与职务和职级捆绑,一个公务员职务职级的高低,与其收入关系密切。此前,一个在乡镇工作20年的科员的工资,甚至可能比不上一个工作刚刚满5年但任副科级领导职务的本科毕业生,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的建立,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再者,建立了合理的职级上升通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从源头上减少腐败现象。
3.什么叫职务与职级并行:根据《公务员法》和2006年国家工资改革相关政策,国家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共10个层级(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有8个层级(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而公务员级别共有27个职级(即1-27级)。职务与职级是相互联系、相对独立、相对分离的。职务反映职级,—2—
职级对应一定的职务,职务职级都与工资挂钩。从功能上来看,二者的区别在于,职务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权力以及责任义务的承担,职级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物质利益以及职业尊严的满足。推行职务与职级的并行,实质是使职级真正成为公务员的一条独立的职业发展阶梯。那些不能晋升职务的公务员,也可以通过晋升职级获得合理的待遇和尊严。
二、《意见》基本精神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详见《意见》。
(二)制度的主要内容
1.职级的设置。(在已有职务的同时),对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设置了5个职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科员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和正处级。
2.职级晋升条件。公务员晋升职级,主要依据任职年限和级别。一是晋升科员级须任办事员满8年,级别达到二十五级。二是晋升副科级须任科员或科员满12年,级别达到二十三级。三是晋升正科级须任副科级或乡科副职、副主任科员满15年,级别达到二十级。四是晋升副处级须任正科级或乡科正职、主任科员满15年,级别达到十九级。五是晋升正处级须任副处级或县处级副职满15年,级别达到十七级。任职年限,从晋升职级或正式任命职务之月起按周年计算,满12个月为1周年。任现职级或职务期间每有1个考核为优秀等次,任职年限条件缩短半年;每有1个考核为基本称职等次,任职年限条件延长
—3—
1年。
3.职级晋升办法。对达到规定任职年限和级别条件的公务员,依据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在本单位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经考核合格的晋升职级。公务员晋升职级,应包括初核、民主测评和考核、公示、报批等环节,按所任职务的管理权限进行审批。
4.职级晋升后的待遇。公务员晋升职级后,享受相应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的工资待遇。
5.职级晋升后的管理。公务员晋升职级后,工作岗位不变,仍从事原岗位工作。晋升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按现行规定执行。
(三)实施范围
实施范围包括县(区)和乡(镇)列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的机关和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已进行公务员登记备案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备案的在编人员。机构规格高于正处级的县(区),其所属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等不列入实施范围。
中央和省驻列入实施范围的县(区)正科级及以下单位中,已进行公务员登记备案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备案的在编人员,参照执行。
(四)其他有关问题
一是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公务员建立职务与职级
—4—
并行制度的办法另行制定。相关办法出台前,暂按此执行。
二是公务员晋升职级后兑现待遇所需资金,按行政隶属关系和现行经费保障渠道解决。
三、关于我区贯彻《意见》的几点建议
(一)广泛学习宣传。利用综合性大型会议,组织广大干部和普通公务员学习知晓政策,让广大公务员及时领受中央政策的温暖。
(二)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做好实施前期准备工作。深入传达文件精神,要求各相关单位先行做好人员摸排工作。
(三)主动与主管部门联系汇报,争取政策早日落实兑现。做好沟通衔接,及时关注《意见》的具体贯彻要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办实。
—5—
第五篇:政策解读
剑阁县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问答
1.问:国家为什么要实施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 答: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使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广大贫困群众尽快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早日脱贫奔康。同时,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2.问:易地扶贫搬迁的基本原则?
答: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尊重自愿,积极引导;多样选择,搁实“靠牢”;政府组织,民主管理;居(住)产(业)结合,增收为要;严控面积,超标“无效”(不补);美观适用,要素配套。
3、问: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有哪些?
答: 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主要是居住在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边远高寒山区、洪水淹没区、地灾多发区以及生态脆弱、资源匮乏、扶贫成本过高、就地脱贫无望、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简称易地扶贫搬迁户),以及需要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简称同步搬迁户)。
4.问: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如何确定?
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必须是经过精准识别进入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且在系统中已标注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脱贫或者未纳入“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但又有
— 1 — 搬迁意愿的贫困户,乡镇可以采取纸质备案方式完善资料,待扶贫系统中期调整时再按增一减一原则调整录入。
5.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建房审批程序有哪些? 答:按照户主申请、村委初审、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签订搬迁协议的程序进行。
6.问:如何核定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的补助人口? 答:2015年12月31日前在同一户口簿上的、具有剑阁户籍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补助依据,申报补助时以第一次打款时家庭实际自然人口为准,第一次打款后家庭实际增加的人员不列入搬迁补助对象,减少人员也不减少补助资金。
7.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有哪些?由谁来确定? 答:主要分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两种。集中安置主要指到统一规划的集中安置点建房;分散安置主要包括插花新建安置、村内自主搬迁安置、购买合法商品房、投亲靠友、购买农村空置房安置等。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由搬迁户自主选择安置方式。
8.问: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如何规划选址? 答:安置点选址由乡镇组织,在充分征求搬迁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安置地点和规模,经国土局、规划局审核后,规划部门牵头编制规划后实施。推行“三靠三进”搬迁安置。即:靠近县城、靠近集镇、靠近产业园区(产业带)规划建设安置区;允许搬迁户进县城、进集镇、进聚居点。
— — 9.问: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标准是怎样的?
答: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则,坚持不超标、不攀比、不豪华、不空置,扶贫搬迁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25㎡。国家规定扶贫搬迁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25㎡,一是考虑不加重扶贫搬迁户负担,保障其基本住居需求;二是引导扶贫搬迁户转变住居观念,不贪大求洋,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
10.问: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面积有没有最高限额规定? 答: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和我县农村实际,1人户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含附属用房);2人及以上的户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每户可建建筑面积不超过30平方米的附属用房,宅基地面积不得突破《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的规定。
购买合法商品房单户面积最低不低于50平方米、最高不超过100平方米;乡(镇)集镇、农村建房单户面积不超过150平方米(不含附属用房)。
11.问:只有1人或2人的贫困户家庭如何建房? 答:对1-2人的建卡贫困户,由乡镇、村委会购买安全闲置房免费让其居住,集中统建安置住房或者统建不超过50平方米的联合式单元房。购买的闲置房、统建安置房、统建的联合式单元房产权归乡镇或村委会所有(对购买闲置房、统建的住房,资金仍然打到农户卡上,卡由村廉勤委统一保管,统一支付购房及建房材料等费用)。
— 3 — 12.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能否扩建住房?
答:在占地面积不再扩大的基础上,搬迁对象在稳定脱贫后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改善状况和实际能力,经书面申请,村乡(镇)审核同意后,5年后可以加层扩建。
13.问:非建档立卡人口同步搬迁有哪些条件?
答:主要条件是与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生活在同一迁出地,自然环境和发展条件具有同性质,可实施同步搬迁到统一规划的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
14.问:易地扶贫搬迁建(购)房补助标准是多少? 答:根据我县农村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补助。采取人、户、面积三者相结合的方式,1-2人户按2人户计算,以1-2人户5万元/户补助为基数,分类别进行补助:一是到县城购买合法商品房每增加1人按每人4.5万元补助;二是到普安、城北城市规划区购买合法商品房每增加1人按每人4万元补助;三是到乡(镇)集镇集中建、购买合法商品房每增加1人按每人3万元补助;四是到乡(镇)统一规划的村组集中安置点建房每增加1人按每人2万元补助;五是农村分散安置(含插花安置、购买农村闲置空房、投亲靠友)每增加1人按每人1.8万元补助。以上五类补助标准中含附属设施用房、水、电、沼气及建新拆旧和旧宅基地复垦补助资金。
15.问:未纳入搬迁的贫困户是否给予易地扶贫搬迁补助? 答:不可以,如果中期调整又纳入了的建档立卡“移民搬 4 — — 迁一批”的贫困户,可以给予补助。
16.问:同步搬迁户可以享受哪些建房补助政策? 答:同步搬迁户可以免费享受集中安置点形成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其住房建设补助标准为每户2万元。住房建设面积参照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建房标准执行,建新必须拆除旧房,拆旧必须复垦或退耕还林方能享受补助。
17.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从哪里来?
答: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由五部分构成,主要包括中央财政预算内补助资金、省级财政筹集的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专项建设基金、地方政府承接的长期贴息贷款和农户自筹资金;同步搬迁补助资金由县财政筹集资金解决。
18.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是否可以纳入乡镇统筹调剂? 答:不可以,只能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住房建设、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19.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如何管理?
答:县平台公司(剑雄农业公司)设立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专户,承担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转贷资金的核算,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按下达渠道的规定执行,国农公司转贷资金按有关政策执行,两类资金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度,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按资金使用性质分类管理。
20.问:如何拨付购房户易地扶贫搬迁资金?
— 5 — 答:对购买商品房、闲置空房、投亲靠友安置的搬迁贫困户需将规定的资料、证明、证件具备齐全,且面积符合规定,并拆除旧房、宅基地复垦或退耕还林后,一次性拨付建房补助资金。
21.问:如何拨付自建房户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答:搬迁对象建房补助资金实行一卡通打卡直发,分四次进行拨付,即按“30%、30%、20%、20%”拨付。第一次拨付:农户建房全面启动后,经村、乡(镇)审查认定面积等符合规定,需提供现场启动图片资料拨付补助资金总额的30%;第二次拨付:农户建房主体工程完工拨付30%;第三次拨付:经乡(镇)、县两级验收合格,并入住新房后拨付20%;第四次拨付:拆除旧房和复垦后再兑现20%的建房补助资金。
22问: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补助的用途是什么?
答: 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补助仅限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安置住房建设。
23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是多少?按怎样的程序操作?
答:投资规模按搬迁人数每人3.2万元规划建设,根据安置区的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缺啥建啥的原则包干使用,需严格按照招投标相关程序组织建设。
24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怎样拨付?
答:根据《剑阁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细则》的规定,如 6 — — 果村民自建,项目启动时拨付项目资金的30%,工程量完成100%时拨付项目资金的60%,竣工验收后拨付项目资金的10%;如果发包,项目启动时拨付项目资金的30%,工程量完成100%时拨付项目资金的50%,竣工验收审计后拨付项目资金的10%,剩余10%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项目交付使用一年后,由项目乡(镇)组织项目村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拨付工程质量保证金。
25问: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报账资料有哪些? 答:施工单位在申请拨款时必须提供:资金拨付审批表、税务发票、施工队伍确定相关资料、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工程量清单、工程预决算书、审计报告、阶段性和隐蔽性工程验收记录原始凭证、工程建设对比图片、有关会议纪要文字、影像等证明材料。
26.问:进城进镇购房搬迁安置的贫困户申请补助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答:选择进城镇购房安置的,须提供在房管局备案的房屋购置合同原件(二手房需提供过户后的房屋产权证)、付款依据原件、纳税票据、户籍迁移等证明材料,并完成拆除旧房和土地复垦或退耕还林。
27.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用地如何调剂? 答:由乡镇会同集体经济组织,结合实际情况,发挥村民协商作用,采取“互换土地、自占自调、统一调配、经济补充”,根据地块位置和地力产值等因素,自主协商换地补偿价格,落
— 7 — 实建房用地。
28.问:安置点配套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否计入安置房建设成本?
答:安置点内道路、污水处理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实行统一建设,扶贫搬迁户和随迁户均不承担费用。凡入户的管、网、线、表等由安置搬迁户自行负责。
29.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进城进镇购房后其户口是否需要转为城镇户口?
答:“十三五”前国家优惠政策重点向农村倾斜,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十三五”后国家优惠政策将重点向城镇倾斜。鼓励搬迁对象将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不强迫搬迁户转户口。
30.问:迁入城镇的贫困户,可享受哪些社会保障? 答:对迁入城镇并落户的贫困人口,符合政策规定的,可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保障和技能培训。
31.问:扶贫搬迁户可否重复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危旧房改造、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农户补助资金?
答:不能。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只能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补助。
32.问:进城进镇可否再规划安置区?新建安置区建设用地使用什么性质土地?
答:(1)进城进镇,若有足够存量合法商品房,鼓励搬迁户购买合法商品房(产权房),原则上不再规划集镇安置区。
— —(2)新建安置区进行安置的原则使用乡镇集体土地进行建设。33.问:安置区是否建设畜禽圈舍? 答:按安置区规划确定。
34.问:聚居点建设规模如何确定?
答:根据搬迁群众意愿,提倡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聚居,适度集中,每个集中安置点宜控制在5-20户,每个村可以建设多个集中安置点,要按照“科学布局、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要求,建设前庭后院、错落有致、安全适用的住房,严禁出现新的“军营式”与“夹皮沟”布局。
35.问:易地扶贫搬迁后,原有房屋是否可以保留? 答:不可以。安置后,收回搬迁户原有宅基地使用权,注销搬迁户原有住房产权并拆除复垦,复垦后交回原集体经济组织。
36.问:贫困户不愿搬迁、不愿意拆除旧房怎么办? 答:贫困户不愿搬迁的、不愿意拆除旧房的不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根据其住房现状,可申请调整纳入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保障其安居。
37.问: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后,是否保留原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
答:保留。鼓励流转给专业合作组织或经营大户。38.问:搬迁户有什么后续发展政策?
答:根据安置地产业发展、搬迁对象的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组织其参加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扶持有生产经营能力的
— 9 — 搬迁农户流转农民的土地,从事规模经营。鼓励搬迁农户成立或加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享受当地农民同等的产业政策待遇。
支持乡镇和村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用好用活退耕还林等政策,采取“搬迁+园区、搬迁+旅游、搬迁+物业、搬迁+专合、搬迁+流转、搬迁+劳务”等途径解决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持续增收等问题,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39.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档案管理如何规范? 答:易地扶贫搬迁必须规范全过程档案管理,包括搬迁对象台账、“一户一档”(申请书、户主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新旧房屋对比照片、原宅基地面积)、工程建设、规划、施工图设计、清单预算、工程监管、竣工验收、审计决算等资料)、资金管理(含拨付使用情况及支付台账等)、拆除复垦(含实施方案、完成情况、图片等)、搬迁对象销号、社会保障、扶持措施等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县以工代赈办、县平台公司和项目乡镇要确定专人负责档案收集管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结束后,所形成全部档案移交县档案局管理。
40.问:对政策不清楚,向谁咨询?
答:可向当地村两委、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乡镇人民政府咨询,也可以直接向县以工代赈办咨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