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新农村合作保险的政策与解读
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地税局关于进一步
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委、区政府,市直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
根据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破解人民群众“就医难”的决定》精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地税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现将该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把握,加以贯彻落实。
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年10月6日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地税局
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革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破解人民群众“就医难”的决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践,决定按照全市“制度统一、权责相称、分类分档”的原则创新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率先在全国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从制度上解决居民的就医问题,切实提高我市居民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又好又快的推进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切实解决好参保居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医疗费问题
1.在统筹解决城镇居民大病医疗的基础上,提高门诊医疗待遇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象主要是无收入或低收入群体,根据基金筹集情况,从2008年1月1日起调整门诊医疗待遇政策,切实减轻参保人员的门诊医疗费负担:
门诊医疗费报销起付线由原来的5000元以上,调低至1500元,1500元以下的部分由个人完全自付;1500元至5000元的部分,报销比例为30%;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报销比例为50%;10000元以上的部分,报销比例为70%。
2.对困难的参保城镇居民实行自付医疗费困难补助政策。将参保城镇居民中的低保、残疾和“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扶养、赡养的人员)从2007 医保年度起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自付医疗费困难补助范围。根据门诊自付医疗费累计额度的档次,5000元以下的部分,按50%的比例给予补助;5000元以上的部分,按70%给予补助,同时限定年度内补助的最高限额为10000元。自付医疗费困难补助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
3.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积极鼓励引导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城镇居民,以多种方式就业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从2008年7月1日起对在劳动年龄内,且未参加任何基本医疗保险的本市户籍非从业人员(含农村居民),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此类人员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时,财政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的三分之一给予补助,其余的部分由个人缴纳,其医疗保险待遇按《厦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执行,政府补助的部分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
4.建立连续参保激励机制,实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待遇与缴费年限挂钩的政策。参保时间从2007年1月1日起的城镇居民,2007 年全年未发生医疗费用的,按现行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在2008年6月30日前可免费体检一次。为更能体现“权责相称”的原则,从2008 医保年度起进一步健全参保激励机制,将参保人员年度内未发生医疗费用次年可免费体检的政策调整为:对已参保一年的城镇居民连续参保的,其门诊报销比例在原来的基础上,每满一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多可提高五个百分点,以提高连续参保的城镇居民的医疗待遇。
二、完善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暂行办法,降低未成年人医疗保险门诊医疗费个人自付比例
1.提高财政对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补助标准。2008 年7月1日起将目前财政对未成年人(含参保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每人每年50元的补助标准提高到190元,财政增加补助部分的资金,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每人每年由80 元的标准降为50元。总的筹资额度由目前的每人每年130元提高到240元,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2.在统筹解决未成年人患大病、重病大额医疗费的基础上,努力解决未成年人门诊多发病、常见病的医疗费问题。财政对未成年人的补助资金调高后,要根据筹资标准提高后基金总量的增长情况,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从2008年7月1日起适当降低现行未成年人医疗保险的门诊自付比例:
门诊医疗费在1000元以下的部分,报销比例为35%;1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报销比例为45%;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报销比例为55%;10000元以上的部分,报销比例为65%。
3.进一步扩大未成年人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放宽农民工子女的参保范围,在本市用人单位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办理《暂住证》一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农民工,其在本市中小学就读的子女可参保,从2008 年7 月1日起扩大到所有未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进一步增强制度的保障能力,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医疗费用的后顾之忧。
4.建立连续参保激励机制,实行未成年人医疗保险门诊待遇与缴费年限挂钩的政策。按照“权责相称”的原则,已参保一年的未成年人连续参保的,其门诊报销比例在原来的基础上,每满一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多可提高五个百分点,提高连续参保年限长的未成年人门诊医疗待遇。
三、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实行进城务工人员门诊医疗保险待遇与参保年限挂钩的政策,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门诊医疗待遇,减轻外来员工在门诊医疗费用上的经济负担。进城务工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继续按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分别按4%和2%的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城镇所有用人单位都有责任为进城务工人员办理基本医疗保险。为了缩小进城务工人员与本市职工在门诊医疗待遇上的差距,在确保基金收支平衡的原则下,进城务工人员在门诊就医个人医疗帐户用完后发生的医疗费用,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70%,个人自付30%,同时限定门诊社会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在一个医保年度内门诊社会统筹基金支付的最高限额,根据参保人员连续参保年限的长短确定:连续参保不满6个月的,社会统筹基金支付的最高限额为100元;6个月以上2年以内的,社会统筹基金支付的最高限额为200元;2年以上5年以内的,社会统筹基金支付的最高限额为400元;5年及5年以上的,社会统筹基金支付限额为500元。
四、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1.扩充参保人员个人医疗帐户的支付功能,进一步发挥个人医疗帐户的医疗保障作用。从2008 年7月1日起对参保人员个人医疗帐户有余额的,可用于抵付乙类药品和部分诊疗项目由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以及住院起付标准以上、由个人负担部分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
2.适当降低门诊起付标准,切实减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负担水平。结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职和退休人员参保情况,从2008 年7月1日起适当调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起付标准,在职和退休人员均降低一个百分点,即在职人员门诊起付标准由原来按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9%降为8%,退休人员由原来按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4%降为3%,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员门诊医疗的保障水平。
五、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接轨步伐
1.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向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转轨期的管理和业务经办工作。现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体制以及经办模式延续至2008 年6月30日,从2008 年7月1日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移交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和经办,建立适应农村特点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工作,参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做法,由地方税务部门统一负责,与全市社会保险“地税征收、社保使用、财政监督”的基金运作体制保持一致。
2.根据实际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和医疗待遇保障水平。2008 医保年度起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调整为每人每年240元,其中农村居民个人出资50元,市、区政府补助标准为190元。低保、残疾的农村居民免缴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政府补助资金的部分以及低保人员免缴医疗保险费的部分,由市、区财政按原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比例承担。残疾人员免缴的医疗保险费,由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承担。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调高后提高参保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一是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保障范围,具体办法是门诊医疗费报销起付线为1500 元,1500元以下的部分由个人完全自付;1500元至5000元的部分,报销比例为30%;5000 元至10000元的部分,报销比例为40%;10000元以上的部分,报销比例为60%。二是住院医疗费用的待遇保障办法,按照《厦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执行,在住院医疗保障上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上的完全并轨。三是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用的最高限额,与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致,超过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通过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办法统筹解决。四是对参保农村居民中的低保、残疾和“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扶养、赡养的人员),通过建立自付医疗费困难补助的政策,以减轻农村困难参保居民医疗费负担。
六、全面建立和完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运作机制
1.完善城乡居民、未成年人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在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城镇居民、未成年人和农村居民患大病、重病超社会统筹基金支付最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通过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招投标的竞争机制,选择最少费用、最好服务的商业保险公司为参保人员提供大额医疗费用的保障服务。
2.企业从实际出发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按照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充分利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在税前列支的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或参加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健康保险险种。
七、加强对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领导和管理
1.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民工程,各级政府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加以重视,明确相关部门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实现更多的城乡居民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范围,确保更多的城乡居民得到基本医疗的制度保障。
2.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与并轨的工作。一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组织机构建设。要抓紧研究制定方案,建立健全市、区、镇(街)医疗保险管理和经办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含村医保协管员)、经办场地,提高经办能力,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移交前的政策制订工作。对城镇居民、未成年人等城镇非从业人员以及农村居民等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整合,条件成熟时制订全市统一的厦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三是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和网络,并在这一系统支撑下向所有参保人员发放社会保障卡,确保所有参保人员均凭社会保障卡就医,直接在网上报销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
第二篇:保险政策解读
陈集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及村干部保险缴
纳情况及相关政策解读
一、保险参保情况
1、政府公务员
公务员(国干)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公务员(聘干)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及生育保险。
2、事业单位在编人员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及生育保险。
3、政府自用人员(含事业单位不在编人员)
政府自用人员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4、村干部
村干部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5、村保洁员
村保洁员目前在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参加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各类保险缴费标准
1、基本养老保险
公务员(国干):不参加养老保险,退休金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 公务员(聘干):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33%,其中单位负担25%,个人8%。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33%,其中单位负担25%,个人8%。
政府自用人员(含事业单位不在编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28%,其中单位负担20%,个人8%。(缴费工资总额按照政府相关文件执行,即办事员参照村一般干部基数执行、副股级参照村主任基数执行、正股级参照村支书执行)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28%,其中单位负担20%,个人8%。(工资总额以市文件规定为准,即2016年村一般干部月工资基数3066元,村主任3449元,村支书3832元)
村保洁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每人保费280元。
2、基本医疗保险
公务员: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11%,其中单位缴纳9%(其中1%为救助基金),个人缴纳2%。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11%,其中单位缴纳9%(其中1%为救助基金),个人缴纳2%。
政府自用人员(含事业单位不在编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11%,其中单位缴纳9%(其中1%为救助基金),个人缴纳2%。
村干部: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11%,其中镇财政负担4.5%、村负担4.5%(其中1%为救助基金),个人缴纳2%。(工资总额以市参保最低工资2299元为准,不分档次)
3、工伤保险
公务员:工伤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0.6%,此保险由单位缴纳,个人不缴费。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工伤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0.6%,此保险由单位缴纳,个人不缴费。
注:①、政府自用人员(含事业单位不在编人员)及村干部暂未参保此项保险;
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村干部与村委会之间不构成劳动关系,故此项保险无法参保;
③、政府自用及事业单位不在编人员医保和村干部在一个账户核算,故也不好参保。
4、生育保险
公务员:生育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0.5%,此保险由单位缴纳,个人不缴费。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生育保险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0.5%,此保险由单位缴纳,个人不缴费。
注:政府自用人员(含事业单位不在编人员)及村干部暂未参保此项保险;
5、失业保险
目前我镇所有人员均为参保此项保险、三、缴纳各类保险作用
1、基本养老保险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符合基本养老金领取条件的,享受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2、基本医疗保险:
①个人账户及划账比例
个人帐户主要用于参保人员门诊就诊时支付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费用,个人帐户上的结余资金也可以用来支付参保人员住院起付段及住院医疗费的自付部分。划账比例按年龄段具体如下:在职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缴费基数的2.6%;在职36至45周岁(含45周岁):3%;在职46至55周岁(含55周岁)3.5%;在职55周岁以上:4%;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退休金的4.5%;企业退休:退休金的6%。
②就诊
市内就诊: 参保人员在市内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就诊购药,必须持“证、卡”,在定点机构刷卡结算医疗费用。
转外就诊:患者应先在市内二级医院(人民医院、仪化医院、中医院)就诊,需转外就医的,由二级医院填写转诊、转院审批表,盖章确认,并在信息系统中录入。确因抢救、急重症在市外直接就诊的,应于住院3日内带相关病历资料到市医保处审核登记。
③、医疗待遇
住院:
1、起付标准为:一级医院:在职300元,退休200元;二级医院:在职600元,退休500元;转外医院:在职退休均为1000元。
2、报销比例:在职,起付线以上至25万元,一级医院报销92%,二级医院报销88%,转外医院报销85%;退休,起付线以上至4万元,一级医院报销94.4%,二级医院报销91.6%,转外医院报销89.5%,4万元至25万元,一级医院报销92%,二级医院报销88%,转外医院报销85%。
普通门诊: 参保人员在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就诊或购药,符合范围的费用直接在定点机构刷卡结算,由个人账户支付,账户余额不足的,由参保人员个人用现金支付。
特殊慢性病门诊:
1、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殊慢性病种: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2期及以上、慢性肾小球肾炎、情感性精神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失代偿、恶性肿瘤、中风后遗症、肺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系统性硬皮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精神分裂症、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帕金森氏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肝炎、类风湿关节炎、血友病、肺结核、阿尔茨海默氏症。
2、、在一个医疗保险内,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医疗保险规定的慢性病门诊费用结算时,先由参保人员个人承担500元后,报销80%,一个内,最高补助金额为在职2500元,退休3000元。
门诊特殊检查治疗: 参保人员门诊时因病情需要做CT、核磁共振及其他单项收费在200元以上(含200元)的检查及治疗项目,由经治医生填写《仪征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殊检查、治疗申请表》,享受检查、治疗项目费用50%的统筹基金补助,直接在经治医院刷卡结算。
3、工伤保险
职工发生工伤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应该有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分别向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支付费用。据此,工伤保险待遇项目,主要包括两类,一部分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工伤待遇项目,另一部分是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项目。
①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工伤待遇项目包括:工伤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转异地治疗的交通、食宿费用、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定残后的护理费、残疾辅助器具费、工亡职工亲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其中,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工商诊疗费、康复费
②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项目包括:住院期间的护理人员的费停工留薪期待遇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4、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和一次性营养补助。
①生育医疗费用:包括生育的医疗费用(包括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在妊娠和分娩住院期间,因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或者因生育而引起的流产、引产,所发生的符合生育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包括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实施放置或者取出宫内节育器、人工流产术或者引产术、输卵管或者输精管结扎以及复通手术等,所发生的符合生育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②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照职工产假或者休假天数计发,计发基数为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职工在产假期间,用人单位足额发放职工工资且金额超过生育津贴,则生育津贴资金作单位收入;所发放工资金额不足生津贴标准的,补足到生育津贴标准,余额作单位收入;若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发放职工工资的,则生育津贴补助到个人。
③一次性营养补助
职工生育或者妊娠满7个月引产的,发给一次性营养补助,标准为上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
④职工未就业配偶享受什么待遇?
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职工参保地规定的生育的医疗费用标准的50%享受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
职工未就业配偶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应当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享受相关医疗待遇,生育保险基金不再支付其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
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定,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育保险基金不支付其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
5、失业保险
领取失业保险金标准为:
①缴费不满10年的,按照失业人员失业前12个月月平均缴费基数的40%确定;缴费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照失业职工失业前12个月月平均缴费基数的45%确定;缴费20年以上的,按照失业职工失业前12个月月平均缴费基数的50%确定。
②失业保险金最高不得超过我市最低工资标准,最低不得低于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并随我市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动及时调整。
第三篇:失业保险政策解读
失业人员失业后如何申领失业保险金
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是指是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并有求职要求,所在单位和个人已参加失业保险一年或达一年以上,非因本意愿而离开单位的失业人员。如:因企业破产清算、减员增效,用人单位单方面中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再续订等,被迫失业的人员。
上述人员应在失业后60日内,由本人持《身份证》及其证复印件(正反面都复印)3张、5张一寸照片、《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或其它证明自己被迫失业的有效证明文件(如:法院破产裁定书),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楼失业保险费征收大厅填写《失业保险金申领登记表》和《个人求职登记表》。
经审核合格后,区失业保险所按照有关规定核定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月数,并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证》和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建设银行卡一张,失业人员自办理失业保险金申领登记当月起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并从第二个月起必须每月20-25日(遇法定节假日或公休日顺延)由本人持《失业证》、《身份证》,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楼失业保险费征收大厅说明接受培训和求职情况并按规定签到,无正当理由不按月签到的,扣发当月失业保险金,连续两个月未签到者停发
应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每月30日以后,失业人员凭《银行卡》可以到建设银行所属网点自行领取失业保险金。
第四篇:新农村城乡医疗合作保险
我看“新农村城乡合作医疗保险”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号召,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于今年暑假和同学们一起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在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中,我感触良多,现汇报总结如下:
结合近几年我国对农民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和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度提高,各市政府对新兴城乡合作医疗保险的努力建设及大力宣传,通过身边同学对城乡合作医疗保险的切身体验,经过全小组的充分讨论,我们发现虽然这项政策还存在某些问题,例如部分农民对城乡医疗保险合作这项政策还不了解、不信任,同时部分参保者对不能及时报销等问题还存在偏见,但是这项政策在各地有较高的普及度,参保者的反映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因此,我们把“关于新农村城乡合作医疗保险的普及度及满意度的调查”作为此项调研的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村人口的医疗状况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很大重视。但是大病对农民家庭生活的影响仍然是他们无力承担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农民难以承受大病的高昂医疗费用。“不怕穷,就怕病”在农村百分之四十一的家庭由于疾病导致了家庭贫困,农民由于经济条件差,很多大病往往错过了治疗时机,一旦发现已经成了绝症。为此,2003年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指导意见》,为农村合作医疗指明了方向。近两年来,国家更是不断加大财政对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投入力度,大力提倡农民参加新农村医疗保险,力图改变农民就医难,看不起病的现状。作为沐浴着党的春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将新农村城乡医疗保险作为我们这次调研的选题希望通过这次调研能将新农村城乡合作医疗保险的普及度及接纳度如实的反映出来。为我国新农村的民生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希望通过这次调研,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制度的普及度及接纳度如实地汇总及反映给相关部门,针对这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为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政策,通过我们的切实行动,对新农村的发展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经过我们对这项政策所作的力所能及的宣传,使广大农民同胞对这项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信任,纠正部分农民对这项政策的偏见,从而促使这项政策能够更顺利地进行。通过社会实践,锻炼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好的建议,让“调研山东”真正把先进的科技、教育和文化以新颖的形式下乡,努力提高“调研山东”活动的服务水准,这次活动同时是我院“第二课堂”的延伸,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经过小组讨论,我小组选择日照市东港区奎山乡作为我们此次调研的地点。奎山乡是一个以农业和渔业相混合的乡镇,农村人口占乡里人口的比重很大,近几年,奎山乡在经济等各个方面发展较快,是新兴农村的一个很好代表。而且,奎山乡也是日照市东港区推广“城乡医疗合作保险”较早的地区之一。奎山乡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人口密集,村与村距离较近,容易开展调查。我们决定将这次调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在前期筹备阶段,我们认真充分询查奎山乡当地资料,了解当地的地理、人文以及医疗保证。同时准备调查问卷以及其他采访问题,查询了当地负责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的联系方式,最后根据这次调研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出行方式以及具体日程安排。虽然工作只是刚刚开始,但是队员们仍然按捺不住心中的期待,一切开始于计划,于是带着完善的计划和大家的期望,我们踏上了去日照的路程。
作为此次调研活动最重要的阶段——正式调研阶段,给我留下了颇多的感触。实地调研我们采取了调查问卷和走访相结合的方式,经过之前的准备,我们一共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针对已经加入保险的人,而另一份针对没有加入保险的人。村民的热情让这次调研出奇的顺利,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感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住在村东头的尹大爷,他不仅给我们详细的讲了城乡医疗保险给他带来的便利,还给我们提了很多建议,当尹大爷颤颤巍巍的去取放在架子上的保险报销登记 簿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感谢这些朴实的村民,而这种朴实的帮助也是我们这次调研很大的收获。为期五天的调研按照计划顺利进行,为了提高调研效率和质量,小组进行了详细的分工。一部分组员负责医疗机构的走访工作,通过实地调查医疗机构,更详尽的了解城乡医疗保险的具体实施步骤;一部分组员负责分发调查问卷,希望通过精心准备的问题了解当地城乡医疗合作保险的普及程度以及村民的满意度;一部分组员负责挨家挨户的走访,向对城乡医疗保险并不熟悉的村民宣传关于保险的详细政策,让村民更好的了解这项惠民政策。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五天的调研虽然辛苦却取得了让人满意的结果。
这次调研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整理阶段。在实地调研中,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小组成员的记录,我们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而在整理阶段,需要将这些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并且借助计算机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后的结论。
可以说,这次调研的结果很出乎我们的意料。虽然之前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城乡医疗合作保险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但是经过我们的计算分析,仅仅是奎山乡城乡医疗保险的普及率达到了99.9%,满意率也高达96.7%,如此高的普及率和满意率是个让人既吃惊又高兴的结果。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整合,93%的居反映从保险中受惠,54%的居民反映,保险对他们的帮助很大。在调研中,甚至有居民告诉我们,正式城乡医疗合作保险的帮助,他们才能承担那么高昂的医药费,最终战胜了严重的疾病。从乡亲们的言语中,看得出来他们对于这项政策的支持,这项政策也真正达到了它的目的,帮助广大农民朋友拜托看病难的难题。
这次调研我们看到了大家对于保险的满意和支持,同时也从乡亲们口中了解到了保险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虽然报销迅速。但是,由于农村的正规医疗机构缺乏,使得很多农民朋友为了看病要做很久的车,而来回的交通费用也成为很多农民的很大难题。其次,一些村诊所虽然也是保险的覆盖范围,但是,由于技术和医疗卫生条件的限制,使得保险的惠民程度打了折扣。而且,对于很多村民来说,一般的病大部分会选择去当地的药店自己买些药来治疗,而保险对这一部分支出并不报销,更严重的是,通过我们的调查,一些当地药店还存在无专业医药指导人员以及药价偏高的现象。这些无疑都给村民们的看病带来了难题,也使得保险的实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经过小组讨论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首先,针对正规医疗机构少,交通不变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建议以村为单位,设立专门就近医院的免费接送车辆,以减少农民的交通负担,同时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配合设立一些正规的小型门诊,对于不严重的疾病,村民在本村就可以看。针对当地的一些民办诊所,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卫生监管力度,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大型医院调专业医师在民办诊所轮流坐诊,提高民办诊所的医疗水平。最后,针对药店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统一药价,强制要求每个药店配备至少一名专业医药指导人员,对村民买药进行指导。
通过我们的调查,总体来说,新农村城乡医疗合作保险确实是一项惠民的好
政策,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它给农民朋友带来的便利也是实实在在的。这次调研,我的收获远比这个结论多得多。首先,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实地调研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社会见识,而且也增强自己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在课堂上所不能学到的。其次,团队的合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成员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分工明确,是这次调研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虽然调研只有五天,却让我充分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相信这对于我今后的工作以至于生活都会有很多帮助。不可不提的是在理性的调研中,当地村民的热情朴实,让我和队友们十分感动,他们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让我们在辛劳中感受到了很大的温暖。
五天的调研很快结束,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很多。在调研中,我收获了,我成长了,感谢朴实的乡亲,感谢可爱的队友们,感谢你们带给我的帮助和感动。我坚信,不久的将来,农民朋友将不再为看病发愁,在党的领导下,我的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保险(精选)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专业化、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保险不仅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而且还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业务于1982年正式恢复,由于缺乏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主要走商业化的道路,在经历了几年运行之后,不断萎缩。2004年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全面铺开,上海安信、吉林安华和黑龙江阳光等农业保险公司相继获批成立,江苏、浙江、四川、内蒙古等省份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开始启动。2006年,全国多数省市区采取多种模式和渠道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2007年,中央财政注入10亿元资金于首批被列为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的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新疆、四川六个省区。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60.5亿元健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这一数字比2007年增加近两倍。尽管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是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险种不足、覆盖面不广的问题突出,正式制度的创建问题并没有解决。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点
1、自然灾害频发,分散风险能力差。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受灾面积广、成灾比例高,每年的洪涝、台风、旱灾、风雹、雪灾、虫灾、低温、冷冻、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截至8月15日的统计表明,今年我国正在遭受自2001年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目前已有“3.16亿多人受灾,死亡200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4亿亩,绝收面积6600万亩;倒塌房屋近153万间,损坏房屋4 10多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近1600亿元人民币。
2、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我国耕地面积18.31亿亩,不到世界耕地的9%,需要养活的人口是世界人口的21%的。虽然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看农业基础仍然很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人均占有的粮食、肉类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巨大挑战;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拉大,199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6:1,2005年为3.22:1;文教卫生等事业发展滞后,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加大,农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健全,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保障还不普遍。
从以上两个方面看,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农业风险集中、农业损失严重、分散风险能力低、社会保障能力弱的困难。所以说,新农村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需要农业保险来化解,新农村建设中的许多工作需要农业保险来助推。
(二)我国农业保险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农业保险已有70多的历史,历经建国前20年的小范围试办、50年代农业保险的兴起和停办、80年代前期的恢复和试办。从1982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1982——1992年呈上升趋势,1992年农业保费收入8.17亿元,占保费总收入的2.16%。保险深度为0.14%,密度为0.96%。1992——2004年呈下降趋势,2002年农业保费收入5亿元,占保费总收入的0.16%,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降至0.03%、0.64%;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3.96亿元,全国2.3亿农户,户均保费不足2元。从2004年开始,保监会遵循“先起步、后完善,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按照“总体规划、阶段部署、抓好试点、逐步推进”的工作方针,在黑龙江、吉林、上海、新疆、内蒙古、湖南、四川、江苏、辽宁等地进行农业保险试点,组织筹建了多种农业保险组织,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保险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中阳光、安华、安信等专业农业保险公司都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和成功的经验,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5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7.5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种植业保险保费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92%;养殖业保险保费收入0.8亿元,同比增长80.2%。农业保险覆盖了超过4000万亩粮食作物,超过1.1亿头家禽和牲畜。2006年第一季度,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84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5%,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总结以上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我们认为农业保险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两个作用、三个功能。两个作用:首先是稳定器的作用。稳定农民基本生活水平,改变了农民“一年受灾,即刻致贫”的现状;稳定农业再生产能力,摆脱了农业“一年受灾,三年难以翻身”的局面;稳定农村小康社会发展,解决了农村“十年致富奔小康,一场灾害全泡汤”的难题。其次是推进器的作用。推进了农业生产集约化、商品化和产业化发展;推进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三个功能:一是经济补偿功能。对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给农民造成的损失,以及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通过农业保险的方式进行补偿。二是资金融通功能。通过农业保险,提高了农民偿贷能力,农业保险在防范农业风险的同时也防范金融风险,从而加快了资金向农村的流入。三是社会管理的功能。农业保险使政府的临时救灾行为转变为经济契约行为,从而促进了市场救灾机制的形成,农业保险将逐步承担起救灾补偿的社会管理功能。
二、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取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要求,农业保险在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取向上,应该紧紧把握好以下三个基本点:
(一)在助推的内容上,要积极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产业,农业保险的标的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从理论上讲,不具有“理想的可保风险条件”,因此农业保险存在着“高风险、高费用、高成本、预期利益有限、需求有限”的特点,违反了保险业“危险分散、大数法则”的原理。从实践上看,我国农业保险的赔付率远远高于安全线。1985~2004年,除两年农业保险实现微利外,18年呈现亏损,累计亏损18.67亿元。20年中,农业保险业务的平均综合赔付率超过120%。所以,助推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在重点和难点上进行切入。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属于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绿箱政策”,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农业保险作为一项支持农业的政策工具。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措施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间接实施对当地农业、农户的政策扶持与利益保护。如,美国对农业保险的平均补贴达到保费的50%左右,其中巨灾保险补贴全部保费;日本对早稻、小麦等险种的补贴高达80%。现在,各省对政策性农业保险都非常重视,扶持、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黑龙江省委在《进一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决定》中突出强调:“积极推进县域保险业发展,扩大农业相互制保险试点范围,支持阳光农业保险公司做强做大;浙江省对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目录的参保对象给予35%的保费补贴;对水稻补贴为50%。因此,要认真总结各地的经验,积极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改变单
一、事后财政补助的农业救灾模式,探索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户投保给予补贴的方式,完善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
(二)在助推的形式上,要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我国是农业大国,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各不相同;灾害种类、成灾因素、损失程度也不相同:产业化、区域化、现代化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农业保险不可能完全照抄照搬、完全套用一种模式,但也不宜过于分散,过于分散不利于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总的原则应该是:切实际、服水土、利监管。我国农业保险之所以跌宕起伏,主要是形式单
一、主体单
一、渠道单一,完全商业化经营。从世界各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史、特点、操作方式以及法律制度上看,可将其模式归纳为以下五种形式:(1)美国、加拿大的政府主导模式;(2)日本的政府支持下的相互社模式;(3)前苏联的政府垄断模式;(4)西欧的民办公助模式;(5)亚洲的国家重点选择扶持模式。在借鉴国外农业保险模式、总结我国农业保险经验的基础上,各地对农业保险模式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形式:(1)设立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经营农险业务;(2)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政策性农业保险;(3)在地方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设立由政府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4)设立农业相互制保险公司;(5)引进国际上较为成功的外资公司。
(三)在助推的质量上,要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的服务水平。一是大力搞好产品开发。农业保险是个大概念,不仅仅是种养两业,同时还有财产、人寿、意外、医疗、养老等等,凡是涉农的都应该进入农险范畴。因此,农业保险必须从产品开发入手,扩大助推的范围和领域。产品开发要按照“以市场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以便利为特色“的产品开发原则,围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难点,在产品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区域化上做文章,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需要。二是强化农业保险管理。农业保险公司承载着党的惠农政策,担负着解决“三农”问题、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因此,农业保险公司要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大力提高服务质量、保障能力和信誉程度。主要是不断强化计划预算管理、资金资产管理、信息统计管理,特别要不断强化流程管理,加快出单、理赔速度,有效防范风险,不断提高信誉程度。三是加强农业保险监管。一方面是宏观监管。随着农业保险的发展,必然要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主体的农险格局,有些模式要突破原有的监管范围,对此中国保监会应有针对地提出监管办法,争取做到既严格规范、又促进扶持。另一方面是微观监管,主要是企业进行内部监管,强调权责制衡,实行展业、承保与理赔相分离;建立协调一致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等综合配套制度;加大对重大经营决策、高风险承保业务和重大赔款支出、未决赔案等重要环节的专项稽核审计工作,并实施责任追究制度、违规处罚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大灾准备金制度,按时足额提取大灾准备金,用于平抑大灾风险,同时还可用大灾准备金购买再保险,以进一步化解风险。
三、优化农业保险发展环境
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讲仍然是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因此,必须注重优化农业保险发展环境,推进农业保险尽快做大做强。
(一)优化领导环境。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工作,切实把它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农村建设一同研究、一同部署,制定总体规划,下发指导文件。二是政府要积极参与,积极主导,尽快形成政府、公司、农民三方主体地位的现代农业保险制度,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三是政府要加强对农业保险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业保险重要作用的认识和参加农业保险的意识;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农业强制保险的品种和范围。
(二)优化资金环境。2004年,我国财政支持“三农”资金3000个亿,农民直接受益比重为36%。如果能将一部分资金直接投入到农业保险中,我国农业保险将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建议从停止执行的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200个亿,作为农业保险发展基金,以后每年递增20%。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粮食生产直补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还能与粮食生产紧密联系,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保险发展基金可设在国家农业部,农业部可通过农业保险发展基金指导农业保险发展、调控粮食生产。要鼓励农发行、开发行与农业保险合作,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
(三)优化政策环境。我国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具有投入高、产出低、风险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农业保险也必须实行财政补贴和减免税费政策。一是保费直接补贴,由国家财政每年按公司保费收入的30%、地方财政15%的比例,通过保险公司直接补贴给农民;二是大灾准备金补贴,国家财政每年按保费收入的10%比例补贴给保险公司,一部分通过保险赔偿的方式再转补给农民,另一部分用于购买再保险,进一步增强风险分散能力;三是业务经费补贴,建议国家财政按保费收入的7%补给农业保险公司。四是免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全部税费,降低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税费标准。
(四)优化法律环境。各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保险法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保证。我国从1982年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以来,农业保险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但至今还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法或相关的农业保险条例,从而导致农业保险法律地位不明确。对此,国家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进行考察调研、总结经验、征求意见,尽快拿出有关农业保险方面的法律。一是应该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政府在农业保险中有那些职能和作用都应该明确,以防止政府在支持农业保险上的缺失。二是应该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农业保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经营主体。三是应该明确农业保险条款的核定、税收减免政策、财政补贴方式、建立农业保险风险基金等。四是应该明确对规模经营的农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实行强制保险,通过立法的形式,在适度的范围内强制创造需求。
二、部分省市农业保险试点的经验与问题
(一)农业保险试点模式及经验
1、“以险养险”的大农险模式
保险公司不但经营农业保险,而且经营农民健康保险、农民财产保险、农村住房保险等一系列事关“三 农”问题的保险业务,在扩大农业保险业务的同时,实现以赔付率较低的险种(如住房险)养赔付率较高的险种(如种植业险)。这种模式以上海、吉林为代表。
上海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是: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以险养险,即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和商业险种的收益来弥补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可能产生的亏损。上海模式是目前运行较好的农业保险模式,但这种模式其它地区很难复制。
2、黑龙江“互助制模式”
黑龙江省的阳光农业保险公司是一家“相互制”性质的保险公司。该公司在日常运营中较重视投保人的利益,且名义上不通过公司的对外经营获取利润,所以保险公司的规模和资金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一旦出现灾年,保险公司需赔付的资金较多,而且需要得到赔付通常都是参保的农民。只靠参保农民之间筹措的资金,明显不足以满足高赔付资金的要求。资金受限是相互制保险模式的保障能力比其他类型的农业保险弱的原因。
3、以“共保”为主的浙江模式
2006年,浙江省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农民自愿”为原则,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采取“互助合作”和“共保经营”两种模式。共保经营是主体模式,由省内10家商业保险公司组建成立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以“独立建账、独立核算、利润共享、风险共担”为管理核算制度共同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
“共保”模式是国内外保险界应对罕见巨灾和损失概率不确定的重大项目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可以降低独家公司承保的风险,提高应对巨灾风险时的承受能力。但存在试点的区域过小,无法在空间上分散风险的问题。
4、四川省的商业保险公司代办模式
四川省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是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的商业保险公司自办的代办模式。试点地区政府均采取以财政奖励代替补贴的政策,即农户可在投保后可持相关证明到有关部门领取保费补贴,为保费补贴的及时到位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种模式实施中,保险公司的商业化意识较浓。保险公司一方面愿意积极参与试点,把试点作为抢滩农村巨大市场的契机;但另一方面又想把试点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客观上造成了保险产品单
一、条款不尽科学合理。(二)农业保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补贴问题
从长期来看,要发展农业保险,无论采取上述何种农险模式,如果没有充足的财政补贴,只能起到有限的保障作用。在浙江、上海等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政府财政资金雄厚,而农业占地区GDP的比重较小,无论采用“共保体”模式,还是实行“大农险”模式,政府补贴充足,能够为农业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低、政府补贴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2、农民购买力与购买愿望较低的问题
我国农户家庭生产规模小、收入水平低、保费支付能力不足,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主要从事小规模种植业的农户,大多缺乏为其农牧业生产项目投保的支付能力。
3、农业风险无法分散的问题
保险的大数法则,即投保主体越多,则保费越低,保障的风险也越低。农业风险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相关性,一旦发生就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跨区域的保险对象同时受灾。因此,要想分散农业风险,就必须在更大地域甚至全国范围内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然而由于国家扶持力度有限,我国农业保险试点尚未大面积铺开。
4、农业保险法和有效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缺失
农业保险虽然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但仍缺少专门的农业保险法规或相关的保险的实施条例。农业保险体制相关规定的缺失,使得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主导地位不明确,即使政府积极参与和推动,也缺乏法律依据,导致了在实际运营中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过于集中,很难实现农业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
各试点地区的农业保险公司都面临着农业再保险缺失的问题。一旦巨灾发生,农业保险公司由于面临巨额索赔而存在破产的风险。国家在农业再保险领域和农业风险基金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三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不相称。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保险的发展之路
(一)建立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行模式
农业产品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决定发展农业保险应遵循“国家财政支持、商业化运作,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分散风险,并逐步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和市场监督机制,建立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行模式,即:政府对保险机构经营的政策性农险业务给予财政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商业保险公司依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经营农业保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农业保险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发展农业保险应遵循大数法则,通过各种方式扩大承保面,以分散农业保险经营的风险。在各地农业保险试点的基础上,全国建立相对统一的农业保险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行模式。
(三)发展农业保险必须走多元化的道路
当前,发展农业保险应当多元化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可以以省市为单位,从本地区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农业保险模式,逐步建立多主体经营、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的农业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阿尔文。A.阿伦斯、詹姆斯。K.洛布贝著,李斌等译。审计学[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6年11月.[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3]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4]理查德。T.德。乔治著,李布译。经济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