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这既给农机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又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的限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我国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拖拉机使用量只有6.4台,而日本为470.8台、韩国为103.7台;我国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联合收割机使用量只有1.6台,而日本为248.7台、韩国为49.4台。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单纯的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有关调查显示,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为25%,农业机械化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实行机械化作业,既能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还可以节约种子、水、肥料、人工等生产要素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效。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还能够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展农业外部的就业和增收空间。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山东省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发展农机化可以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培育一大批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派生出来而尚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在提供蕴藏巨大商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发家致富,经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一是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二是可以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新型农民。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历史数据(1990~2002年)分析结果显示,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指数显著正相关,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指数就提高0.2389。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的美国农民,普遍受到12年义务教育,其中受高等教育的占30%以上,无论是农场主还是一般农民,都会使用农业机械。目前,农业机械已进入我国农村的千家万户,而且主要为农民个人所有和经营,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必将相应地提高农民机手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使他们率先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和致富带头人。三是可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力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推广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畜粪无害化处理等新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农业生态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农民日报2007-02-06)
第二篇:农技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注吉林华图微信号:jilinht,免费领取元事业单位学习卡!
关注后,直接回复“事业单位学习卡”这7个字就可以啦!
吉林华图提醒大家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请大家时刻关注吉林华图官网,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最新公考资讯。
【关键词】农技推广;农业;科技
【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2月2日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文件在提出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培训,展物质基础”的要求 ,劲动力。
【考情分析】
一、农技推广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资金投入不够。要的业务经费,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配备不足,公共服务低。
政府统一的市场调控能力不强,农业企业实力整体
提高农业科技素养、树立市场意识,顺应现代企业化生产方式的需求。农业科技推广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农业的规模化、科技化和市场化发展是世界大势,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也是中国农业的必由之路。
三、加快农技推广工作的对策
(一)科学管理,整合资源。实施县乡村垂直管理,出台激励、晋级等制度,广泛吸引年轻、素质全面的农技人员下基层,适度扩大基层科技人员编制,完善吉林公务员面试交流 275513529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90938202 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58247085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订阅微信号:jilinht
关注吉林华图微信号:jilinht,免费领取元事业单位学习卡!
关注后,直接回复“事业单位学习卡”这7个字就可以啦!
农村科技服务中心,最大限度整合资源。
(二)提供服务,保障供给。加强农业市场的供求信息服务,丰富农产品品种;发展新农合作组织,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物流效率;建立长期扶持补贴机制,以保障农业发展供给。
(三)夯实资金,充实人才。多渠道筹措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政府、企业、个人都可以参与投资,吸引民间资本,以保障发展资金;完善农业科技设施,淘汰落后产能的农业设施设备,使农业机械化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加强培训农技人员,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专业的农技人才服务农业,服务农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遵循农业市场发展规律,吉林公务员面试交流 275513529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90938202 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58247085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订阅微信号:jilinht
第三篇: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文章标题: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我市农业机械化既具备发展基础,又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实现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的转变。
1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热情空前高涨,农机服务业日趋壮大,农机事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机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农机总值达到5.32亿元,农机总动力首次突破百万千瓦大关;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46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2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80台,同比增长50,主要农机拥有量继续位居济南市第一、全省前列。二是农机作业领域逐步拓宽,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0万亩、115万亩90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率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21.4,同比增长41。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大葱生产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农机服务业持续发展,农机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市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73个,专业农户5146个,农机销售、修配网点273个;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2.8万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突破5亿元,农机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2我市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虽然有较大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南部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机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农机研发力度和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具的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存在着许多农机作业的薄弱环节。三是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我市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四是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不稳定。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全部取消事业编制,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无法得到财政支持,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全无保障,农机站原有的作业机械老化、损坏严重,平调、挤占、挪用乡镇农机站资
3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乡镇农机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无钱养兵,无钱打仗”现象。由于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很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推广普及,制约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立足全市实际,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机化发展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四个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农机化结构实现四个转变,在全市初步建立起农机化发展的四大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都市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机械物质保障。
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重点:一是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机耕道路建设要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村村通公路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纳入板块基地建设中,纳入土地整理建设中,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不断完善农村机耕道路,搞好管理维护。二是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使农机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基地。三是加强农业特色板块建设。一家一户几亩地分散经营是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板块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统筹考虑,便于农机作业。特色产业的种植要尽可能做到规模化,形成一块一种,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发展布局。农艺要符合农机作业要求,同种同播,同期成熟有利于农机开展规模作业。要鼓励土地有偿使用,有序流转,适度集中。
农机化结构四个转变:一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巩固提高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以及与其配套的复式多功能机械。着力实施好国家优质粮农机装备推进、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三个项目,力争玉米机收及还田面积达到20万亩,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4万亩。二是由抓粮食作物生
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
第四篇: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文章标题: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我市农业机械化既具备发展基础,又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实现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的转变。
1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热情空前高涨,农机服务业日趋壮大,农机事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机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农机总值达到5.32亿元,农机总动力首次突破百万千瓦大关;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46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2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80台,同比增长50,主要农机拥有量继续位居济南市第一、全省前列。二是农机作业领域逐步拓宽,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0万亩、115万亩90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率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21.4,同比增长41。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大葱生产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农机服务业持续发展,农机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市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73个,专业农户5146个,农机销售、修配网点273个;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2.8万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突破5亿元,农机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2我市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虽然有较大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南部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机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农机研发力度和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具的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存在着许多农机作业的薄弱环节。三是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我市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四是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不稳定。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全部取消事业编制,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无法得到财政支持,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全无保障,农机站原有的作业机械老化、损坏严重,平调、挤占、挪用乡镇农机站资
3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乡镇农机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无钱养兵,无钱打仗”现象。由于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很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推广普及,制约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立足全市实际,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机化发展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四个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会议精神,以实施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农机化结构实现四个转变,在全市初步建立起农机化发展的四大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都市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机械物质保障。
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重点:一是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机耕道路建设要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村村通公路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纳入板块基地建设中,纳入土地整理建设中,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不断完善农村机耕道路,搞好管理维护。二是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使农机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基地。三是加强农业特色板块建设。一家一户几亩地分散经营是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板块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统筹考虑,便于农机作业。特色产业的种植要尽可能做到规模化,形成一块一种,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发展布局。农艺要符合农机作业要求,同种同播,同期成熟有利于农机开展规模作业。要鼓励土地有偿使用,有序流转,适度集中。
农机化结构四个转变:一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巩固提高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以及与其配套的复式多功能机械。着力实施好国家优质粮农机装备推进、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三个项目,力争玉米机收及还田面积达到20万亩,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4万亩。二是由抓粮食作物生
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
变。重点发展大葱、韭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具及设施农业装备。抓好大葱机械化收刨项目,力争收刨面积达到3万亩。加快韭菜收割机
5研发,力争年内试制出样机,进行田间作业试验。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秸秆青贮、揉丝、颗粒饲料,秸秆养殖食用菌等设备。联合畜牧部门,在全市建设秸秆过腹还田、炭化等秸秆转化示范点20个。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林果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农机化发展四个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资金保障体系。建议政府从政策、科技、资金上强化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建立经常性的农机化投入机制。围绕《农机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实施,我市应尽快建立健全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配套措施,以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如对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进行地方资金配套,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制定机耕道建设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大中型农机具更新补贴等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搞好农机跨区作业;通过建立农机互助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农机化。二是建立以农机部门为引导、农机大户为主体的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按照“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机手创建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要加强乡
镇农机协会建设的指导,抓紧组织农机强镇、大镇组建农机协会,对机械数量较少的乡镇,打破行政界线,协调相邻乡镇联合组建农机协会,逐步在全市构建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为纽带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建立以农机技术推广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科技保障体系。在资金投入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切实保障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所需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的要求,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设立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对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事业经费保障,改善推广条件,提高工资待遇,加强专业培训,使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更好地服务。在推广培训方面,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逐步培育起村有农机龙头大户,组有农机户,户有农机明白人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培训资源,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普及农机使用、维修知识技能;要注重科技创新,组织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关键机具研发和示范推广。四是建立以“平安农机”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构筑宣传教育、源头管理、监督检查三道防线。充分发挥农机学校和农机安全学习日的作用,组织广大机手学习农机法律和安全生产知识;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在每个行政村设立1-2名农机安全协管员,协助市农机部门和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做好本村农机安全管理;组织农机执法力量开展农机安全检查,查纠违章行为,全面清理“黑车非驾”,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UDk
变。重点发展大葱、韭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具及设施农业装备。抓好大葱机械化收刨项目,力争收刨面积达到3万亩。加快韭菜收割机
5研发,力争年内试制出样机,进行田间作业试验。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秸秆青贮、揉丝、颗粒饲料,秸秆养殖食用菌等设备。联合畜牧部门,在全市建设秸秆过腹还田、炭化等秸秆转化示范点20个。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林果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农机化发展四个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资金保障体系。建议政府从政策、科技、资金上强化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建立经常性的农机化投入机制。围绕《农机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实施,我市应尽快建立健全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配套措施,以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如对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进行地方资金配套,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制定机耕道建设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大中型农机具更新补贴等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搞好农机跨区作业;通过建立农机互助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农机化。二是建立以农机部门为引导、农机大户为主体的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按照“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机手创建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要加强乡
镇农机协会建设的指导,抓紧组织农机强镇、大镇组建农机协会,对机械数量较少的乡镇,打破行政界线,协调相邻乡镇联合组建农机协会,逐步在全市构建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为纽带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建立以农机技术推广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科技保障体系。在资金投入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切实保障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所需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的要求,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设立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对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事业经费保障,改善推广条件,提高工资待遇,加强专业培训,使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更好地服务。在推广培训方面,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逐步培育起村有农机龙头大户,组有农机户,户有农机明白人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培训资源,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普及农机使用、维修知识技能;要注重科技创新,组织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关键机具研发和示范推广。四是建立以“平安农机”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构筑宣传教育、源头管理、监督检查三道防线。充分发挥农机学校和农机安全学习日的作用,组织广大机手学习农机法律和安全生产知识;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在每个行政村设立1-2名农机安全协管员,协助市农机部门和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做好本村农机安全管理;组织农机执法力量开展农机安全检查,查纠违章行为,全面清理“黑车非驾”,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UDk
第五篇: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演进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总结党90多年执着奋斗、60多年执政兴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一个基本的结论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继往开来实现中国梦,改革这条道路要更加坚定地走、这个法宝要更加坚定地用。如何走得更好、用得更好,出路和关键就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梦内涵丰富,既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物质层面的理想追求,又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精神层面的理想追求;既反映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雄心壮志,又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人的发展方面的雄心壮志。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的总布局相契合,与全面深化改革“六个紧紧围绕”的总思路相辉映。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发展和矛盾相伴,集体诉求和个体诉求交织,实现中国梦除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外,别无他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注重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注重眼前和长远相统筹,注重渐进和突破相衔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全面部署了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要求和特征,有利于实现国家、民族、大家“三个都好”。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要求
实现中国梦,要跨越“两个一百年”关键节点,汇聚十几亿人口的目标诉求,必然涉及方方面面,涉及深层次问题、深层次矛盾的有效解决和重要利益关系、基本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等等,任务之复杂、之艰巨可想而知。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瓶颈、涉险滩,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向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从目标方位和领导力量上确保了实现中国梦的改革之路继续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总开关,以着力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各领域的改革为主要任务,从重大关切和核心举措上确保了实现中国梦的改革之路是一条国家富强之路、民族振兴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从时间坐标来看,实现中国梦,2020年是一个关键节点。这个时间节点契合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体现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时间要求。这种战略机遇期,在历史进程中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可以说稍纵即逝。抓住了,国家、民族会乘势而上;抓不住,就有可能重蹈落后挨打之覆辙。
在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中,建党100周年是一个时间节点。到这个节点,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是实现中国梦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可以说,没有这个基础性工作的完成,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节点确定为2020年,这不论是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还是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节点都高度吻合,赋予了全面深化改革特殊之意义,说明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合着发展的时代节拍,中国梦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肖君华、邓子纲、陈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