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充满安全感的课堂

时间:2019-05-13 17:0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她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充满安全感的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她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充满安全感的课堂》。

第一篇:她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充满安全感的课堂

她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充满安全感的课堂 ——记矿业五中党员教师宁文艳

一位每天都把笑容挂在脸上、把充满期望的眼神送给学生、把温情的话语带进每一节课堂的美丽女教师;在她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激情被点燃、学生的学习潜能被释放、学生的身心获得解放;她用真情关爱每一名学生、用爱心帮助每一名学生成长。她就是矿业第五中学小学英语教师,一名教学成绩持续保持领先水平的优秀共产党员——宁文艳老师。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安全的需要属于基础性的,只有一个人获得了安全的需要,他才能够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学生学习过程同样如此,当老师的教学组织过程能够基于学生的安全需要,在教师信任的眼神中、在教师关切的话语里、在教师友善的行动中让学生获得安全的信号,他们的学习力就会获得有效释放,他们在学习任务的研学过程就会更加积极、更加投入、更加专注„„

一、只有让学生感受安全,他们的学习激情才会被点燃。

学习过程需要激情投入,当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过程时,就会调动其全部感官参与学习,他们的思维会更加活跃且富有创造性。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学习激情,创造安全的环境是必要前提,只有教师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安全,他们才会更加大胆的尝试探究、尝试展示、收获自信。

宁老师的英语课堂,学生总能以饱满的热情充满激情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或朗读课文,或表演对话,他们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恐怕因为老师看不到而失去一次展示的机会。这样的表现几乎出现在她所任教的每个班级、每一堂课上。孩子们这样的表现都源于老师的微笑传递给他们一种信任,一种鼓励。

宁老师课堂总能够想出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了一个新句型,提供多个可替换的词语,让学生反复练习,学生一下子能说出那么多不同的句子,觉得特有成就感;学完了一篇课文,她就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小组合作自己编对话,然后在全班展示,自己的原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学习的劲头儿更足了;各种各样的小竞赛穿插在整堂课之间,既活跃了气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看孩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激动地满面红光„„

一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必定是富有激情的,富有激情的学习情感需要充满安全感的学习环境做保障。当孩子们的学习激情被点燃,全身心地进入学习情境中,学英语知识,用英语表达,何愁英语学不好呢?

二、只有让学生感受安全,他们的学习潜能才能被释放。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不懂英语,看不懂儿子的作业,可是每次儿子把作业拿给她看,她都说“棒极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挂在客厅的墙壁上。有客人来时,她总要很自豪地炫耀:“瞧,我儿子写得多棒!”就这样,儿子受到鼓励,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提高,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优秀学生。这就是孩子,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

这是宁老师给同事们讲过的一个真实故事,想必最后那句话给她很深的触动,因为她就是这样的一位让学生能在赏识中学习,能在赏识中健康快乐成长的老师。

现实中哪个班里没有几个学困生呢?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宁老师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注,善于发现他们的闪亮之处。“小雷,今天的单词都背对了,你看看,只要你努力了,就能这么棒!”每当看到孩子进步,她总能恰当地给予表扬。在她的执教过程中还实行“一帮一”计划,让那些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帮助差一点的学生。在宁老师的指导下,“小老师”当起来认真负责,被帮助的人学起来津津有味,成绩不知不觉就进步了。

学生们在宁老师信任的话语中收获了信心,他们的学习潜能被释放出来,为学生打开了学习语言的大门。下面是一则学生日记,记录了一名曾经是英语学困生的心声:

“„„我低着头,提不起一点兴趣。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Judy,你不舒服吗?怎么这么没精神?’‘我„„我不喜欢上英语课。’我小声嘟囔着。‘Judy,不要把英语看得那么困难,把学英语当成负担,其实在你学习的过程中,会收获许多你意想不到的快乐!’听了这番话,我的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

“当我的英语成绩一点点提高时,我终于体验到‘在学习中会收获许多快乐’,当然,这是宁老师让我懂得的。”

“„„英语考试没考好,我的心情一直很沉重,当老师讲到我错的那道题时,特意看着我的卷子说:‘Judy,这道题错的不应该,但你不能就因为这一次而气馁呀!这一次的教训你一定要记住,下次不要再犯了。’听了老师的话,我有说不出的感激,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宁老师好像知道了我的心思,微笑着走开了。”

从这名学生的言语中我们看到的是宁老师对学生心灵的呵护,在她温情的语言中学生们的学习潜能被激发,在她悉心教导中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安全、和谐的氛围,同学们沉浸其中,学习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三、只有让学生感受安全,他们的身心才能够健康成长。宁老师会经常被孩子们“包围”,很少有下课后顺顺利利回办公室的时候。因为下了课,孩子们便会围上来,要么显示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要么和老师谈谈自己的高兴事儿„„此时的宁老师就成为了孩子们的忠实听众,笑眯眯地听着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偶尔插上一两句,或者给孩子们一句赞赏,就会看到他们心满意足地蹦跳走开,这需要多么大的耐心呀!

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老师总是带着微笑,让人见了就知道她的和蔼。如果你有不开心,就看看她,那么你的一切烦恼与伤心,全部被老师的微笑风吹跑了,只剩下快乐!”

“宁老师真是太好了,总是乐观面对生活,脾气也不暴躁,真是好呀!老师有时候还会陪我们说一些家里的事情,这样的老师还真少见啊!”

“我眼中的英语老师和蔼可亲,在她身边,我总有一种安全感。”

“当我们感到学英语乏味、困倦,想放弃不好好学时,请想一想她,她会激起我们前进的浪花;当我们感到背单词寂寞无趣,想偷懒时,请想一想她,她会推动你加快向前的脚步!她就是我们的英语老师——宁老师。”

“我喜欢我们的英语老师,喜欢她的公正、平等,喜欢她关心同学,更喜欢她一直挂在嘴角的微笑。” 孩子们用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对宁老师的尊敬与热爱。

这些在同学们作文中的语言已经充分表达出他们对宁老师的认同和依恋。孩子们的成长历程就是需要这样能够走进他们心灵的教师。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师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宁老师不正式我校现实版的李镇西式的老师吗,她用爱心和童心让学生感受安全,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教育需要每一名教育者的真情投入。宁老师用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从事教育、用爱心保护着每一名学生纯洁的心灵、用尊重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关于她的故事还有许多,她给学生创造的是充满安全感的课堂,留给学生的是永久的记忆和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育改革的时代、在应试还作为教学评价和学生升学主要手段的改革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更多充满安全感的课堂,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富有创造、充满激情。宁老师是这一改革方向的实践者,让我们每名教师都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多一些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更要多一份尊重,从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次答疑过程中把安全送给学生。

2012年6月4日

执笔:隋德权

杨姝静

第二篇:一个初三学生跳楼自杀后她的老师为她写的悼念文章

一个初三学生跳楼自杀后她的老师为她写的悼念文章: 我深爱的学生喻丽璇-兰勇(班主任)。

喻丽璇——璇儿,她走了!她成了飞翔的天使!她是森林里的美人鱼,她游进了丛林深处,闪着精灵的神光!还记得我第一次念她的名字,三个就读错了两个字的声调。还记得我第一次评讲试卷时说:如果你发现那些只需死记硬背即能解决的题了问题,你就不必太着急,如果你发现阅读与作文有问题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你在下面小声嘀咕:天呀,我就是第二种情况。但你从没在考试中失败,让我失望过。

还记得第二学期期末时,我知道了你在寝室看《斗罗大陆》到三四点。我问你好看吗?不好看。为什么还看呢?就想看一下它是如何难看的。我特许你在办公室看完了十三本《斗罗》,还努力帮你找寻第十四本,拿你当小白鼠作试验:就想看看你不复习能不能考好。还记得我特许抄数学作业,因为你在抄作业时还要审查别人做得是否正确,这样的抄不是比做更好吗?结果你仍是第一,从此你成了人人膜拜的“考神”。还记得你创办的语文游戏活动——“小神童俱乐部”,还记得你领衔主创的健康节目——“天行健”,还记得你主持的“模拟联合国”活动,还记得你与嘉璘创办“狂想时间”;还记得你与陈竹园在“疯人的梦想”那句“葡萄干,葡萄干······”;还记得你在《阿长》中那款款走来的妩媚,还记得两次运动会时你都是长绳班长,你不会跳绳,只会摇绳,却让能十六国两次获得长绳第一名、破校纪录······你首创了“金酸莓奖”,为班级像星辰一样让人惊艳,你写的班级总结《仰望璀璨》像婵娟一样让人亮堂······还记得你写的文章《大腹的智慧》、《平凡,不平凡》、《石头不疯狂》、《我最悲壮的事》、《我们与自己的影子同行》、《森林里的人鱼》、《我的桃花源》,还有那我最称道的《物语二则》:

“茶垢哲学”——“茶叶们就像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来了走。似乎对我们没有任何改变,然而轮回流转,多年来后才明白,每个出现在我们生命中人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命运。茶杯是个智者,它将毫无用处的废渣及时倒掉,而将精华镌刻在生命中,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没错,它的确因为接受了这些所谓的垢而沧桑——但谁又不会沧桑呢?而它却在沧桑中获得了茶的清香,融合了各种生命的美的清香。”

“小花被人生”——“就像幸福的女人最美的一样,它虽然度过漫长的十三年,但每分每秒都在被爱中,被信任中,被依赖中度过,又怎么会老去呢?我忽然觉得感动——这种让别人幸福的感觉亦是很幸福。那么我怎么地想,为了让自己更幸福,我应该让我可以给予幸福的人得到大限度的幸福。”我不知道还有谁能比你更聪慧?还有记录你辛苦学习的《假日乐事》:“于是我的日子便在僵硬的右手,刺痛的眼睛,酸痛的全身,驼背时妈妈的精准一击,发呆时爸爸的口头禅‘你的作业做不做得完哦?’和坐在椅子上一天终于起身时发现全身上下涅槃了的重复情节中熬过了。”我不知道还有谁能比你更辛苦?每周都是爸爸亲自来接你,每期总是爸妈同来领通知书,每每谈起你时,他们眉飞色舞、他们喜笑颜开,你们是最温馨的家庭,你们是最友爱的父女,你们是最相爱的母女,你怎舍得离开?你是我的监察班长,你是我的文艺班长,你是我的生日班长,你是我的读书班长,你是我的阅读班长,你是我的新闻班长,你是我的宣传管理班长,你是我的漫画班长,你是我的朗读班长,你是我的健康班长,你是我的体育班长,你是我的长绳班长,你是我的纪检班长,你是我的模拟联合国班长,你是我的班长秘书长·······同学们遇到难事都仰仗你,老师遇到难题都厚望你,学习你领航,活动你领衔,我们最和谐,最有活力的班级。你怎舍得离开?课堂上,你双眼乱转,心有灵犀,活动中你双眸流转,顾盼生情,你可模动作,你会仿声音,学什么像什么。没有你,老师没了会心一笑,同学们没了开心一刻,连那校园中的那个三次折断的树也少了知音知己,你怎舍得离开?你是我的左膀右臂,我是我的心肝宝贝,你是我的忘年神交,你提出的意见我总会采纳,你发出的讯息我总会回应,你笑,我知你,你颦,我懂你,我思,你沉默,我开口,你无语。

还记得那次谈话吗?

我问:璇儿,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需要我提供帮助?

你转了一下眼珠:不需要!

我说:那好吧,如果有需要请开口讲话!

你说:好的!

过了些日子,我问:璇儿,你的事情解决了吗?

你说:解决了!

你说,我们是不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即可表达一切的知音!

如此师徒,你怎舍得离开?你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你一颦一笑皆有好戏,一举一动皆有妙智,你不是精灵,你是什么?我总觉得你是在与我玩迷藏,我总觉得你是在与我寻开心,你蹦蹦跳跳,你手舞足蹈,你凌空飞翔,你不是精灵,你是什么?还记得你关于“我最欣赏的一段纯音乐”的解读:音乐之所以被誉以沟通全世界的美名,是因为每一人心里潮湿的内壁上都纹着古老的,由祖先传承给我们的神秘音符,在我们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被几个音符串联一一契合,从此,心便和那暗合的旋律,缓慢而永不停息地跳动。而作曲家的伟大,则在于他能创造性地截取一段心境,谱出能让人共鸣的心灵之匙,再让一个精确得不可替代的解释成为这把钥匙的钥匙。我以为,《猪八戒背媳妇》便是这精确得不可替代的解释,是这段曲调所诠释的心境最严丝合缝的钥匙。不需要你潜心聆听,也没有什么朦胧的意境让你探寻,这样简单的调了,这样直白的名字,在如今愈发匆忙而麻木的生活中,给人最本真、直接得粗鲁的触动。当我们含笑看着天真的八戒宣泄完的快乐时,我们自己的快乐又在哪儿呢?这就是我认为这段音乐最重要的意义所在了。当诸位和我一样,听到这乐曲时不由自主地微笑,并且萌发出一种想站起来动动脖子,扭扭屁股的原始欲望时,我相信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人类不停探索的一种答案。这便是快乐。一种原始的、简单的、本真的、带点儿庸俗的快乐。

或许,你在追求神性的同时,更想获得俗世的凡之乐。但它为何如此难觅呢? 更记得你的“最新一个想法——好孩子的悲伤”,借姝含姐姐考试的意外“受伤”来表露了你自己的心声:从来人们都说要对坏孩子宽容,但我从未看见一位作者呼吁要对好孩子宽容——好孩子便不会犯错吗?好孩子便不需要宽容吗?好孩子懂事、上进、成绩好是理所当然,若是失足定会引来家长、老师的揣测、调查报告坏孩子顽劣、颓废、成绩差是预料之中,若是一天顿悟,从此改邪归正,这是家长、老师齐声赞扬,感慨老天开眼。马克·吐温写过一个很令人悲伤的故事,好孩子因为听话失去了童年的乐趣、父母的关爱,社会的关注,他做任何事,都是本性使然,不足为奇;坏孩子却因为目的誓不罢休而拥有所有的关爱呵护,善良的人们一次次拯救他们,倾注了所有的爱。好孩子因为天生的、一如既往的不需要操心,被选择性地忽视了。我们是含笑听完你的演讲的,我们折服你的睿智。我的点评更是充分肯定了你那俗世快乐的需要和好孩子渴望宽容、渴望关怀、希冀友谊的热切。我们是理解你的!但可惜的是:璇儿,我们都看轻了你困惑的危险。你的逝去是我最大的心痛,差点击穿了我的“理想”。不过,你既然做了选择,我们也只能尊重你的选择。你永远与别人不一样,这是你的个性,也是你的光芒。我们不能以俗世的眼光来随意看待。我们要将你永存心底,不轻易开启。我和你的好同学、好朋友要一起共渡难关,理想永存,生活还要继续;丽璇永存,我们永远怀念你!

第三篇:如何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音乐课堂

如何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音乐课堂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探讨课堂教学怎样围绕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要求,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让每个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营造童趣课堂,必须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童趣课堂;教学

音乐是一门能陶冶人思想情操的审美艺术,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音乐课堂让小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从而营造充满童趣的音乐课堂,这样,才能彰显出音乐特色,总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加深音乐感受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制作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结合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引导学生共同欣赏《哇哈哈》时,学生们都觉得这首歌很好听。这种欣赏仅是一种直觉的、感性的反映。歌曲《娃哈哈》是一首新疆民歌,它以小孩子的语言和富有新疆特色的节奏为我们描绘了祖国美丽的河山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歌曲词义简单,节奏明快,一段体的形式使小孩更容易将旋律记住。又通过视觉感受到乐曲的动态美。这样循序渐进、直观形象的处理,不仅一次次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感受。

二、多元化结合,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还很小,他们的生活阅历比较浅,经验积累的也非常少,要让他们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我们不妨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或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也可以是启发性谈话等,来刺激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从而获得同步感知。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例如:在教学《骑竹马》这首钢琴曲时,这首乐曲的开头与结尾部分内容都以轻快的节奏与弱拍来表现强音,形象的表现出儿童在骑竹为马时欢快雀跃的情景。在作品的中间部分用儿童模拟勒马的动作,他们在环顾四周时表现出谐谑的情绪。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理解儿童比赛骑竹马时的热烈场面,然后在欣赏音乐,在第二次聆听音乐时就让学生举手表示出中间部分的音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这首乐曲所反映的情绪,在欣赏音乐时还让几名学生用教杆、尺子当马骑。这样,他们就兴高采烈的进行表演,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对这首乐曲感知到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感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了音乐作品的内涵。

三、逐步提升审美情感,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

培养儿童审美情感需要通过具体的审美因素,这样才能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体验。小学生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并且对美好事物充满了无限的憧憬。而音乐是表达情感艺术,课堂音乐教学正好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重要场所。但儿童知识面窄,生活体验少,对是非、美丑的分辨处于萌芽状态,需要我们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的比较和鉴别,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音乐课本的曲目是按照学生接受能力来选择教学内容的。其中有反应小学生精神面貌与健康生活的作品,还有适合小学生歌唱的中外国优秀歌曲作为基本教学内容,适当的增加一些民族风格的歌曲。编排这些内容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教育。这样,学生就会在反复地歌唱歌词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创设情境,让学生人人参与

(1)用少年儿童喜爱的形式,吸引学生进入个性体验。借助讲故事、猜谜语、拼图形、游戏等活动寓教于乐,在教学《欢乐颂》一课时,把全班同学分成6组,部分同学用乐器,其他同学用拍手或用嘴发声代替,随着老师指点的顺序进行音响游戏活动。这个游戏十分有趣,能让学生养成听从指挥、团结协作的习惯,活动中提醒学生文明游戏,培养学生互相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并用不同的语言、动作进行表演配有简单道具、头饰),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如上《十只小猪过河》一课时,在学生自由表演、即兴发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横步跨――笨拙样子,大八字半蹲慢走,拉手正步走并从学生自由表演中的优秀动作展开表演竞赛,比一比哪一组表演得最好,哪一只“小猪”、“大猪”表演最出色,发给表演者小小的纪念品给予鼓励。

(2)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要人人参与。人人参与才是成功,特别是吸引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最大的限度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他们成功的表现不仅可以改变他们所处的地位和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还可以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表现自己不断成功的机会。例如,在课堂上努力作到因材施教,难度大的问题让能力强的同学回答,难度较小的问题尽量让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每个回答正确的同学都有机会成为音乐课的班长,实行班委轮流制,尽量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同学;尽量让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用成功激励和强化其学习的动力,使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六、不断改进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爱好音乐的信心

小学音乐课堂评价没有注重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新课改下评价机制得到改善,它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使学生对情感认知度有着不同的反应。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身上的长处与优点。小学音乐教学不是要培养音乐大师与歌唱家,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带来的快乐感。例如:在小学《赛马》这首作品时,就根据小学生的不同个性开展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这首作品中有所收获。其次,教师要培养有音乐特长的欣赏。对于有音乐天赋或者音乐素质好一点的学生,不妨选择一些有一点深度的作品让学生学习。通过建立这样的评价机制,学生不但能系统有效地掌握了所学音乐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学好音乐的自信心。

总之、营造童趣般的小学音乐课堂就要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就应该不断的推层出新,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彰显音乐本色,让其能真正享受学习音乐的快乐。就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奋进,让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吧!

第四篇:还学生一个自由的课堂

还学生一个自由的课堂

《风筝》课堂实录

党湾镇中 马锋云

设计背景:

鲁迅的文章深奥难懂,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他的文章一向让许多语文老师望而却步,为了上好他的文章,不惜花费五六节课的教学时间,力争能挖掘到文章的方方面面。其实不然,鲁迅生活的年代毕竟与我们学生不一样了,有些问题大可不必为它兴师动众,浪费我们宝贵的教学时间。就《风筝》一文,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课堂、文本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理解、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剖析、理解。力求能在探究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现将课例展示如下: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 开课入情

师:同学们,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大家喜欢放风筝吗? 生齐答:喜欢。

师:大家喜欢放风筝,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的感受吗? 生:放风筝很有意思,当我放起风筝时,我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生:放风筝也有懊恼的时候,有时放了几次都没放上去,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生:放风筝时我的心很放松。有时就觉得自己是风筝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心情放飞,很舒畅。„„(学生群情激昂,发言积极)

师:很好!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有懊恼,有欢乐。确实,当我们望着蓝天白云,踏着茵茵绿草,迎着和煦的春风,感受春天气息的时候,这是何等惬意之事。然而,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风筝的惬意和欢乐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和他的弟弟周建人,来了解一段有关风筝的故事。通过风筝,我们来看看小时的鲁迅和中年的鲁迅在对待风筝的态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阅读感知 把握内容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按照记叙文的六个要素弄清文章的大致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看学生阅读速度,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师:作者回忆的是几年前的一段故事? 生:回忆的是20年前的一件事。

师: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是怎样的?请同学来复述一下。生:“我”不喜欢放风筝,也不允许弟弟放风筝。有一次弟弟偷偷地在做风筝,被我发现后,很粗暴地撕了他的风筝,睬了他的风轮。

生:“我”回忆这段往事时心情十分沉重,因为“我”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明白游戏是儿童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而“我”当时却很粗暴地撕毁了弟弟的风筝。这件事使“我”后悔不已。

师:讲得很好,看课文非常仔细!那么对于“我”的遗憾,“我”想到补救的方法了吗? 生:“我”想补救的办法,第一个办法是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和他一起放。第二个解决的办法是请求他的宽恕。

师:回答得很好!对于“我”想到的补过的办法,可行吗?为什么?

生:第一个办法不可行。因为当“我”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年以后的事了。弟弟已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这么大的两兄弟,不可能再去放风筝。

生:第二个办法可行,但“我”却没有得到宽恕。因为弟弟已经把这件事忘却了,这件事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三、自主探究 质疑解疑

师:说得很好。一件永远无法得到宽恕的撼事,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可以看到我们同学对课文的内容已有了一定的把握。下面我们要进入攻坚阶段。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文中存有疑问或较难理解的句子或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分析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教师上下讲台指导朗读)

师:好,下面我们就进入“互问互答”的环节。看看谁的问题最精彩,谁的回答最有理。

生:我的问题是:文中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师:好,第一个问题提在我们面前,看哪位同学能帮助他解决这个疑惑? 生: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分开来看。“惊异”是指“我”在北京的冬季,地下还有积雪的环境中竟然有人在放风筝;“悲哀”的是看到浮动的风筝想起了儿时的一段往事,曾经粗暴地撕毁了弟弟的风筝,从此留下了一件让人终身遗憾的往事。

师:回答得太精彩了,他把这个问题分解后理解,应该说这句话就比较好懂了。请同学们继续提问。

生: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说“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生:我觉得这个春天应该是指鲁迅回忆中的春天,是故乡的春天,而现在是北京的严冬,看到了风筝勾起了鲁迅的回忆,所以说“在天空中荡漾了”。

生: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而称为“不幸”?

生:我觉得是因为作者看了这书以后,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这句话的道理,回想起自己曾经踏扁了弟弟的风筝是不对的,是虐杀了儿童的天性,“我”的良心受到谴责。所以感到“不幸”。

师:分析得太精辟了,可以说你已经真正融入了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情感中了。看到这本书让鲁迅产生了一个终身无法得到的宽恕,不能说不是一种“不幸”。好,请同学继续提问。

生:我曾经看过鲁迅的几篇文章,包括今天这篇。我发现鲁迅的文章经常有错别字出现,如“胡蝶”的“胡”字,而我们现在写“蝴”。我想请老师帮我们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师:老师由衷地佩服我们同学的大胆精神和火眼金睛,敢于向名著挑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乐意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经历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中的一项就是白话文取代之前的文言文。而鲁迅所处的正是这一转型时期,因此在写作时不免留有文言文的痕迹,出现了这些古今通用的字。而我们编排的课文,为了尊重原著,保留了这些字。因而就出现了刚才我们的同学认为的错别字。同学们不妨再找一下,除了“胡”字还有哪些?

生:还有“那里”的“那”,现在应该是口字旁的“哪”。生:还有“发见”的“见”,现在应该是王字旁的“现”。生:还有“他”,应该是宝盖头的“它”。“偶而”的“而”,现在是“尔”。

师:很好,大家找得很对。现在大家为我们这位同学鼓掌,他的大胆质疑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生:“他什么都不记得了”这句话我感到怀疑。这件事对鲁迅来说是刻骨铭心,为什么他弟弟会忘了呢?

师:很好,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探讨。弟弟真的全然忘记这件事了吗?

生:我觉得他真的忘了,因为毕竟过去了二十年。

生:我也觉得他忘了。因为当时他各个阻止他时,他也没有反抗,说明他觉得哥哥这样做是对的。因此这只不过是生活的一件小事,二十年过去就忘了。

师:好。有同学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生:我觉得他没有忘,只是假装说忘了,因为他怕勾起鲁迅的伤心回忆,为了维护他们兄弟之间的情感,他假装说忘了。

生:我觉得他忘了,可能他记得更多的是兄长对他的好。而这一件事只是冰山一角,微乎其微,不会放在心上的。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有道理。其实无论忘记与否,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兄弟之间一种深深的情谊。兄长的忏悔,弟弟的忘却,不是人间真情的一种体现吗?还有问题吗?

生:文章最后一句,“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微和冷气”,怎么理解?

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请同学们从深浅不同层次去理解,可能效果会更好。

生:我觉得“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是说鲁迅想逃避。只要不看到风筝,就不会回忆起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故乡的风筝是在春二月放的,所以只要“躲到严冬中去”,就可以不见到风筝。后面一句讲鲁迅想躲却躲不掉,在北京的冬天,他又看到了风筝,所以他感觉到给我非常的寒微和冷气

生:我觉得除他讲的以外,还有一点,鲁迅只要一想起这一幕,他就会感到心头悲凉,不光光是外界环境,还有其内心世界。

生:我赞成前面两位同学的观点,我想再补充一点。我觉得这“四面”还包括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从一本参考书上看到过,讲鲁迅生活的年代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反动军阀大搞复古运动,取缔科学思想。因此我觉得,这最后一句可能还包括着鲁迅深深地感到这种反动思想的压迫而感到寒微和冷气。

师:说得太棒了!你对课文的理解远远超过了老师对课文的理解。你能把看过的知识连贯地来看问题,说明你是一个会动脑筋的男孩,为你的精彩论述鼓掌!

四、探究主旨 感悟人生

师:同学们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提问,一个又一个的精辟论述让老师不得不佩服我们同学那种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我们同学的共同努力,对文章几个重、难句子进行了分析探讨。应该说,我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又进了一步。对鲁迅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通过学习,你觉得鲁迅在“风筝”这件事上,由“毁”到“悔”的转变,可以看出鲁迅具有怎样的精神?

生:知错就改

生: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自我反省

师:说的很好,正是因为鲁迅有着这样一种自我反省的意识,才使这件小弟已经忘却的事还20年后还耿耿与怀。在生活中,你们与家人、朋友有过这样的误解和冲突吗?在鲁迅身上,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

生:有过,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以后自己也要懂得反思,看看自己哪里做的不对?

生:我感触最深的是鲁迅作为一个伟人尚且这样,我们更应该如此,学会忏悔,学会宽恕,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师:说的太好了。确实,真正的忏悔会使自己的灵魂达到解脱和新生,会使被伤害的人的心灵获得一些慰藉,会使人世间的良知复苏。那么,不忏悔行不行呢?也可以,等到别人的忘却吧。“全然忘却,毫无怨恨”,也就没有宽恕可言了。让灵魂在时间的月影中偷憩。怕就怕人们没有健忘,这时就得想一想,我在他们眼里是个什么东西。

五、小结归纳 延伸主旨

师:一次原本出于对小弟负责的举措,却因小弟的全然忘却而给鲁迅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在兄长的忏悔和弟弟的忘却中,不能不让人在肃杀的严冬中感受到“故乡的春天”般的温暖。浓浓兄弟情谊谱写的一首人情颂歌,永远回荡在人们心中。同学们课后去探讨,就文章而言,除了表现兄弟情谊之外,还有哪些主题可以挖掘,我们下节课讨论。

教学反思: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要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新课标力图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自如的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面对初一的学生,要学习鲁迅的文章,毕竟有一定的难度。问题的引导、文本的把握需要教师很好的指导。就本堂课而言,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激发思维,积极的投入到对文本的思考之中。

2、设置一个良好的情境,鼓励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做好问题的延伸工作,学生的问题有些肤浅,需要老师进一步的追问,以达成教学目标。经过延伸的问题,更有思考性,更具挑战性,有助于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

3、教师语言要以鼓励为主,尽最大可能肯定学生的思维。

4、最重要的一点,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寻找问题,只有找到问题,才能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没有问题,也就不存在探究问题的可能了。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受,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第五篇: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课堂

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课堂

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有感

4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浙江杭州举办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短短几天,观摩了近三十节课。全国小语界重量级的人物都到了,于永正老师、孙双金老师、薛法根老师、王崧舟老师、窦桂梅老师等等。能近距离聆听他们的精彩做课,对于我和所有参会老师来说,无疑是一次饕餮大餐。他们的课堂,他们的理念无不透着和谐、智慧和新奇,一次次地让我们震撼。学习回来以后,讲坛上那些专家们的声音总是在不断地耳边回响,他们的面孔和身影总是在我眼前萦绕。同时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番番场景也不断在脑海中涌现,我不禁一次次地陷入深思。

一、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式也都在逐步地发生着变化。老师们对新形势下的语文课堂也都非常地关注,尤其是关注:怎样让新课改形式下的语文课堂更和谐、高效?如果输入关键词,上千条的有关文章出现在我们面前:自主探究的课堂、合作交流的课堂、自由感悟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可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听起来非常好听的字眼,我们真的能做到吗?又能扎扎实实地做到多少呢? 我们不妨先来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每个学校都经常搞课堂观摩活动吧,大家也经常听公开课、观摩课。大家是不是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尽管这些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教者不同、学生不同,可是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不是都好像同出一辙?教学流程是不是都让人耳熟能详?比如:“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吧”“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这些都成了课堂流行语了。“探究、质疑”、“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成了现在课堂上固有的教学模式。

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把这些问题、这些模式有些形式化了呢? 比如说“你最想知道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这些问题吧,事实上范围很是宽泛,或许资深的教师能机敏地对学生的“质疑问难”进行不同处理,可也常有“滑边”的现象发生:比如学生的提问过于零散、细碎,经常会使教师乱了阵脚,千头万绪不知从何理起,干脆强行将学生拉入自己预设的教学轨道,使学生质疑成了时髦的摆设。学生漫无边际地回答常常会使教师因为无法及时切入本节课的教学而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所以就暗地里埋怨学生: “怎么搞的,老答不到正题上呢?”“这个班的学生不行,跟老师不配合”„„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有效方式,这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现在是风靡小学课堂。但是,这有效的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等有些主观随意。比如:有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讨论,可老师也要组织小组合作„„;有的学生正在热烈的讨论,老师却戛然而止„„这样,致使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成了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也有的语文课堂过于偏重分析课文的内容,把课文内容挖掘得特别深,分析得非常透。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用多媒体取代语言文字。可是,这些课堂却忽略了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诵读,忽略了课堂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要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请老师们想一想,咱们都说要让课堂和谐、高效,像刚才所说的这些语文课堂能和谐、高效吗?

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真谛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好的课堂?才是和谐的、高效的课堂呢?我常常问自己,也常常和老师们在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却是一直在困惑着。这次外出学习,“千课万人”课堂研讨活动的主题让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生本课堂”。

什么是生本课堂?会场上大幅的标语是这样写的:“教师引领课堂,是为了成就学生成为课堂资源的消费主体。”“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课堂以生为本,天经地义。”“生本课堂”就是以生为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尽可能地给学生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力求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下面我就结合专家们的课堂教学,谈一谈自己对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让课堂和谐、高效,应该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薛法根老师,相信他的大名大家都知道,那是一支粉笔走天下。他执教的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番茄太阳》。听了他的课,你会不由得说,这才是“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他善于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时的、灵动的对话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在讨论“这课题使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时,一位同学一点也不配合,表示现在“无话可说”。如果是我们,就会这样做:你无话可说,你坐下,我再看看,谁有话可说。可是薛老师却不是这样,他盯着这个学生,紧追不舍:“你怎么能无话可说呢?”“读了课文就要有话可说”,并且千方百计地启发这位这个孩子„„最后这个孩子真的有话可说了。还有一个孩子,表示如果自己是盲童就“完蛋”了,(这个问题是在理解了课文之后提出的,学生应该感受到的是明明的自信和快乐。)这个答案,是老师所没预料到的。在生成与预设完全成对立面的情况下,薛老师不紧不慢,层层引导,一是假设(如果明明就是你,她看不到黄瓜,她可以„„,看不到豆角、番茄,她可以„„看不到阿姨用双拐走路,她可以„„太阳摸不到,她可以„„。学生认识到可以用手摸,用眼看,用心来感受„„),二是追问:(太阳摸不到,明明快乐吗?听阿姨用双拐走路的声音,明明快乐吗?甚至,她要把自己的双腿给阿姨,她快乐吗?„„最后孩子说,明明快乐,因为她心里有爱。薛老师马上说:“是啊,一个心里有爱的人,他还会“完蛋”吗?”)薛老师就这样不时地与他对话,终于使这个孩子对盲童明明的自信和快乐,有了真切的认识。亲临课堂之中,会明显地感觉到“假设、追问”部分是薛老师为扭转乾坤,现场生发的对话场景,听起来并不是那么自然。正如他课后自己所说:“对于这节课,我心中有三个备案。今天,我上的却是第四个。”正因为如此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结和学习需求,薛老师放弃了教师深度的预设,也放弃了教师一相扮靓的精彩。他追求的是什么?正是“以生为本”,正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如果问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和谐的、高效的?薛老师告诉我们: 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站稳多变的互动课堂,和学生一起悠悠同行。

2、让课堂和谐、高效,应该从学生的真实起点出发

在这次“千课万人”教学研讨活动中,陈金才老师执教了《普罗米修斯》一课。陈老师是一位年轻的著名特级教师。没等听他的课,我先看了他的简案,当时就被这位不曾谋面的老师吓了一跳。我心里一直在犯嘀咕:短短四十分钟,不仅课文上完,还要写课本剧。这 可能吗?等听完这节课,我剩下的就只有惊叹了。

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很简单,分两大版块。首先,他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主要内容,感悟人物形象,反复的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精神及内心世界。要按照我们的惯例,这部分内容原本要两课时的时间。可陈老师在短短20分钟就完成了,而且学生读得是那样的投入。然后,他精心设计了续写课本剧的活动,进一步来丰满人物的形象,唤醒学生运用语言的欲望,训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学生写的内容来看:有文本内容的转述,有文本内容的引用,有对人物神情的想象,还有对故事情节的创造„„非常精彩。亲身观摩了他的课后,我们发自内心地服了:一篇新的课文,学生读得那么投入、写得那么精彩,这岂能说学生没学好课文?

陈老师告诉我们,真正的阅读课,就是要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文中有哪些人物?人物的品质,普罗米修斯的善良、勇敢、为真理而战的正义感,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预习这篇课文时就已经读懂了。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内容,老师再反反复复地教,就是漠视学生的知识起点,就是无视学生的存在,就是制造课堂教学垃圾时间。

今天,杨晓燕老师这节课„„

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和谐的、高效的?其实就是从学生的真实起点出发,和学生一起跨越新的障碍。

3、让课堂和谐、高效,应该有精当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提问的精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们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让我们看看孙双金老师是怎样设计课堂提问的吧。他执教的是儿童《论语》,他出示了《论语》前三句,并这样问:“当当当„„孔子学院开学了,孔子在黑板上写出这三句话,假如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懂吗?”他这一问,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他们好奇呀:刚开学,老师会问什么问题?先人孔子会问他的学生什么问题?这问题我能懂吗?我只要答出来,我不就成了孔子的学生了吗?)他在讲解“不耻下问”时说:向爸爸提问有问题吗?讲解“三人行必有我师”,问:“在你们小组,谁是你的老师?为什么?”一连串的有价值的提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激情。

薛法根老师在教《番茄太阳》的提问也很精当:“摸不到太阳,明明快乐吗?”“如果有一天失去双腿,明明还快乐吗?”这些提问都有一定的技巧和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怎么能不高效呢?

4、让课堂和谐、高效,就要扎扎实实地抓好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篇文章,只有反复诵读,方能得其妙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审视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绞尽脑汁、大费周折,用尽各种方法丰富课堂活动,以至于一节课上又讨论,又表演,课件演示、小组合作„„热热闹闹,课效果却并不怎么好。如:《鸟岛》

让我们再来看看支玉恒老师的课吧,他的课就像来自山野的清风,朴实无华而又让人回味无穷,他讲得课文是《海燕》,两节课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而支老师似乎就让学生读了两节课,从开头低沉渐进的指读,到中间激情理解的导读,再到尾声深情延绵的诵读,一读,二读,三还是读,但却不显得单调繁杂。在支老师适时的点拨引领下,学生兴趣盎然,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了,让人仿佛就觉得,那只勇敢、矫健而又充满智慧的海燕真的飞起来了。读多了,也就读懂了,学生对海燕、海鸥、企鹅、海鸭的理解都非常到位。听完支老师的课,我忍不住在听课笔记旁写道:原来“阅读教学就得读”是这么回事!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简约而不简单”吧。这一次,我算真正地体会到了什么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了。

支老师说,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主要是靠读出来的,而不是靠分析出来的。平日里,我们如果都这样扎扎实实地抓朗读,这样熟读成诵,还愁学不好语文吗?

5、让课堂和谐、高效,应该有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 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这种魔力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造就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的课堂更精彩、更高效。形成这种魔力的原因之一是就是他们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让我们来看看于永正老师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吧:

于老师上的是《杨氏之子》,当学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于老师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夸赞道:“你有一双慧眼哟,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他让学生新编故事,当一学生读“„„嘴虽小,但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不但长得讨人喜欢,还十分聪明。”他是这样评价的:“鲁迅是大文豪,你就是小文豪!” 短短两节课,像这样的细节很多,如:

“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一遍比一遍读得好!”

“你读课文最大的特色,是有男子汉气概。如果再沉着一点,会更好。你再试一试。”

“掌声送给她。读得多好啊,你们个个像她,老师就下岗了。” “你真会听,聪明的人耳朵都会特别灵。” “真是大将出马,一个顶俩。” „„ 就这样,在于老师赏识激励下,学生兴奋得小脸涨得通红,小手举得如林。他的评价语言,没有任何的说教,却无时不在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也随时随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实力或努力。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于老师这些评价是发自内心的,是真实的,是饱含真情的。正因为这样,才打动了学生的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也更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使课堂那样更精彩,更高效。

6、让课堂和谐、高效,还需要老师的激情

要上好课,没有激情不行;要上好语文课,没有激情更不行。语文教学不能没有激情,缺少了激情,课文就成了冷冰冰的铅字。作为语文教师,要对语文这门学科投入尽可能多的感情。只有感动得了自己的东西才会感动得了学生。文学作品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灵魂,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握课文中的感情,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把自己对生活的爱付诸于课文身上,用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用亲切的笑脸感染学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充满勃勃生机。“教师就是一个演员,如何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就需要激情。”这句话是特级教师窦桂梅说的,在这一点上,她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当然,要让语文课堂更高效,还要把握准确的教学目标,设计要合理的教学环节,要加快提高教师的素养„„ 总之,课堂是不是和谐,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不和谐的、低效的教学。只有学生愿意学,才是和谐的教学,只有学生学好了,才是高效的课堂。一句话,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更没有和谐、高效的课堂。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发言: 让我们一起努力,以学生为本,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课堂吧!

下载她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充满安全感的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她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充满安全感的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听名师讲课的心得体会 星期五,我们孙娄中学一行三人到皇城第一中学听了三位名师的讲课,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

    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文档

    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研读了李吉林老师创设的情景教学,以“情”为经 ,以“境”为纬,通过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

    语文课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语文课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应该给我们的学生一个什么样......

    给学生一个支点,还课堂一份自主

    给学生一个支点,还课堂一份自主 【摘要】通过浅析部编教材七(下)自读课文《带上她的眼睛》《未选择的路》《一棵小桃树》的教学设计,借助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多维批注式、比较阅......

    为学生搭建一个写作的平台

    为学生搭建写作的平台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习作起步 盐城市大冈小学 卞红琳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

    给学生一个富有时代性的课堂45分钟

    给学生一个富有时代性的课堂45分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课堂。给学生一个缤纷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充满热情和兴趣徜徉在知识的海洋,相信这是每一个地理教师都希望达到的教学......

    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

    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的成才环境北科院经过六年含辛茹苦的拚搏奋斗,终于在2003年金秋十月跨入了“国家普通高等学校”行列。2004年阳春三月,北科院又不失时机的推行“三十五字方......

    一个校长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学生服务

    一个校长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学生服务 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高校校长在2010届毕业典礼致辞中的一句话,看见这句话不由得让我想起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谈“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