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先争优简报:xx街道“四个强化”推动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范文]
xx街道“四个强化”推动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xx街道党工委牢固树立“工业立街”理念,抢抓蓝色经济区建设历史机遇,强化四项措施,推动了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一是强化园区规划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产业分区的原则,引导用地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投入向园区倾斜,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土墙工业园、街办驻地机械电子产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两园一基地”,初步形成了配套完善、布局科学、优势明显的产业园区。到目前已入住企业89家,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
二是强化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了投资16亿元的瑞麟祥汽车空调压缩机系统总成项目、投资4.2亿元的福海机械汽车配件项目、投资12亿元的昊宝高档服装项目和投资1.8亿元的福园机械车用软轴项目等6个工业大项目。其中,瑞麟祥汽车空调压缩机系统总成项目将于今年10月份投产达效,福海机械汽车配件项目将于今年6月份投产达效。
三是强化企业转型升级。支持现有工业企业加大科学投入,扩大规模,技改创新,打造品牌。用先进技术对传统工业企业进行改造,提高科技水平;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引导企业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由“游戏的参与者”变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到目前全街道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30家,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利税8.7亿元。
四是强化节能减排。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坚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不动摇,在项目准入上,严格守住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两个底线。在项目建设上,实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在环境治理上,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实施重点节能工程,高新技术和低碳项目达到了总投资的90%以上。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径
农村信用社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径
站在“十二五”发展的历史起点,省委袁纯清书记发出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的重要号召,为全省“十二五”发展勾勒出了一幅宏伟亮丽、波澜壮阔的转型跨越发展新蓝图、新画卷。省信用联社提出了“三个转变”重要经营理念和“强服务、促转型、谋跨越”的改革发展“九字方针”,成为指导全省农信社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方法论。那么,作为全省业务规模最大、机构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如何发挥其重要的金融支撑作用,在支持服务转型跨越发展中建功立业。笔者就此,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些浅见认识。
一、解放思想,大胆实践,营造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新环境
转型跨越,思想先行。省委袁纯清书记讲到,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也打不开。思想不解放,思想不转型,转型跨越的步子就迈不开。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从农信社来讲,不仅是支持服务地方经济转型跨越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农信社自身新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融入到支持服务转型跨越的大潮中去。要突破思维定势,切实转变和纠正满足现状、得过且过、按部就班、闯劲不足等陈旧思想,支持敢想、敢干、敢冒、敢闯,提倡先行先试、创新发展。要在理念上创新跟进,进一步拓展延伸“三个转变”经营理念,由被动转型向主动转型转变,由以自身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要通过思想转型、理念创新,在内部营造一个敢想敢干谋发展、敢闯敢试谋发展、超常加力谋发展、真抓实干谋发展的新氛围、新环境。
二、紧贴需求,调整投向,瞄准支持转型、服务跨越的新方向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转型跨越发展工作重点,是农信社金融服务的范围与重点。对此,要围绕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重点,积极调整信贷投向,选准五个支持重点:一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根据全省制定的建设三大农业经济区、十大农产品基地、六大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持续实施“支农惠民行动计划”,支持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特别是重点支持一批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普惠增收。二是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发展绿色信贷,扶持低碳经济。重点支持全省确定的循环经济试点县。三是支持生态环保建设。重点支持“一市一河”环境整治工程,支持县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利建设,促进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四是支持民生领域发展。重点支持省政府“513”工程企业和“三农”基础客户,支持农民增收、农村青年和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民营小企业发展等,巩固农信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五是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突出三项支持重点:一要支持建设佛教与边塞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太行文化和黄河文化五大特色产业区;二要支持振兴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艺术品与工艺美术等九大行业。要全力支持“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古建瑰宝、边塞风情、关公故里、抗战文化”八大文化品牌,重点支持晋商文化、关公文化和五台山佛教文化三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三要支持优秀旅游城市建设旅游集散中心。
三、突出重点,找准支点,开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支点之一:加快体制机制转型。一是推进体制转型。股份制改革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要制订股份制改革推进梯队计划,支持符合农商行准入条件的县级信用联社直接改制组建农商行,暂不符合农商行准入条件的要帮助改制组建为股份制农村信用社。二是推进机制转型。①建立分职授权的经营制度。通过层层授权,构建起权利明确、责任明确,权利、义务和责任相匹配、相制约的权力保障运行机制。②完善信贷营销服务机制。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制度,向优质中小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贷款服务。③建立利益驱动的考核分配机制。把经营管理目标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实现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同时,构建激励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促使机构、员工“一切围绕效益干,一切围绕效益算”。④建立权责对等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符合授权经营需要的层次分明、责任分明、奖惩分明的内控体系;健全 “权责相随”、“层层监督”、“相互制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支点之二:加快服务转型。以提升客户体验为切入点,农信社至少要在两项服务上寻求转型突破:一是提升基础性金融服务。①利用农信社发行银行卡、运营ATM机和POS机业务、开发应用理财产品和即将开办网上银行等有利条件,设立客户体验中心,让客户体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黄金买卖等产品的办理流程和自助设备办理业务的快捷,提高客户依存度。②开通贵宾通道服务,让客户享受到贵宾式服务。③分类指导,统一农信社网点硬件服务设施配置。④统一柜面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⑤改进贷款审批、咨询、发放等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标准、高效、快捷、透明的优质信贷服务。二是提升创新性金融服务。首先要推进信贷产品创新。①充分借鉴国有商行、股份制商行现有的运营成功的信贷产品经验,结合实际,及时研发开办一系列新的贷款业务。②注重做好农信社的 “农字号”特色信贷品牌——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这项业务不仅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明确要求,而且是农信社的基础信贷产品。因此要大力推进、延伸这一业务,通过开发小额信贷系列产品,惠及“三农”。③紧密结合各级政府产业调整战略,做到贷款新产品开发应用上的 “一县一品”,推出独树一帜的特色信贷产品。④开发小企业融资产品,缓解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其次是推进中间业务创新。加快推进多元化理财产品的研发应用;强化银保合作,开辟代理保险业务新领域;利用全省农信社发行银行卡的优势,推出社保一卡通业务。
支点之三:加快人才转型。首先,要健全人才成长机制,完善员工使用、培训、交流、晋升等方面制度,不拘一格用好用足人才,对于一些业务能力强、学历高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破格提拔。其次,要健全人才培养挖掘机制。第一,要注重挖掘系统人才,要为优秀员工提供展示能力、业绩的平台、机会,要采取逐级推荐、审核的方式,建立全省农信社人才库,分类储备管理,规划职业生涯,实施“学院培养计划”,以提高各类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第二,要注重从外部引进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弥补现有人员结构的不足。
支点之四:加快科技转型。要围绕“科技融入业务、科技成就业务”的目标,紧紧抓住金融电子化趋势,实施“科技兴社”创新战略,加强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加快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步伐,建立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功能完善、集中统一的电子银行体系,为管理决策建立数据基础、搭建信息平台,构建安全高效的信息科技系统,实现信息技术在各业务条线、部门岗位的全覆盖、全控制,促进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不断创新,提高全省农信社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支点之五:加快文化转型。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农信社要进一步构建以人为本、诚信立业、发展为先、管理合规的企业文化,倡导领导之间讲了解、讲和谐,中层干部比团结、比协作,员工之间比业绩、比奉献。农信社是一个信合大家庭,领导是家长,员工是家庭成员,各级领导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关心员工,关注员工的精神物质诉求,做到集体以员工为中心,千方百计为员工排忧解难办实事,这是农村信用社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制胜法宝。(作者系忻州市信用联社党组书记、理事长)
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综合实力的逐步壮大,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地方经济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金融市场的同质化使农村信用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具有传统地缘优势的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下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凸显自身优势,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每个信合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农村信用社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转型跨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金融环境竞争激烈。农业银行高调重归“三农”定位,邮储银行定位于农户、中小企业等城乡中低收入群体,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相继成立,招商、华夏等私人银行甚至是外资银行的介入,农村金融竞争局势已处于白热化状态,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削弱。在产品上,各大银行信贷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对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利率上,国有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一些优质贷款利率比农村信用社还要优惠,贷款市场遭遇“两面夹击”;在机制上,农村信用社传统灵活运作机制也面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挑战。
(三)部分业务缺乏竞争优势。一方面,商业银行的服务门槛降低,市场竞争加剧,小企业服务满意度有所下降,导致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等;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自身的中间业务缺乏新的增长点,仍然以代收代付为主,远远落后于其它金融机构,为转型跨越发展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应把握的三大原则
(一)坚持业务发展与构建特色并重的原则。要在建立“三农”银行、社区银行、中小企业银行特色方面狠下功夫,继续探索和实践“增户扩面、支农支小”战略转型,突出“小额、流动、分散”特色,把小额零售业务打造成农村信用社最有竞争优势和服务特色的主营业务。
(二)坚持防范风险与改革发展并举的原则。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经营创新力度,推进经营机制改革,不断优化调整资产结构、负债结构、信贷结构、客户结构、产品结构和收入结构,真正建立起经济资本管理和更加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
(三)坚持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统筹兼顾的原则。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本着对社员、员工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建立健全优秀员工脱颖而出的机制,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社员带来稳定长期的回报,为员工创造实现价值的空间,不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对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以特色经营增添发展优势,推动业务经营转型升级
一是坚定“支农支小”经营方向不动摇,按照“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继续调整信贷行业投向,限制大额贷款和项目贷款,严控“两高一剩”贷款、环保不达标企业贷款,鼓励发放农户、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优质中小企业贷款,确保支农贷款“三个高于”的投放目标,实现业务结构调整升级。
二是按照“余额做小,比例做大”的要求,不断加强同业竞争对手的分析和研究,积极采取增户扩面、建档立案、信用评定等有效措施,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消费习性、风险偏好、品牌认同,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抢占优质客户资源,建立庞大的、牢固的目标客户群体,从而实现客户结构上的调整和优化。
(二)以人才战略积聚发展力量,强化队伍建设转型升级。
一是实施全员整体素质提升工程,进行分层针对培训,推进基层岗位实用人才、业务拔尖人才、复合管理人才的培育,实现广大员工整体素质的跨越,在建立中层干部、会计主管、客户经理后备库的基础上,保证干部员工能够源源不断产生动力,实现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引进一批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人才,做到公开招聘、公正考核、公平录用,真正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吸引进来,从源头上保证优良的人力资源。
三是坚持民主、公开的竞聘上岗制度,“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逐步推行干部和专业人才上挂下派机制,强化岗位学习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发现、培养、锻炼干部人才队伍,形成强大的人才梯队,为“人才战略”提供队伍基础保障。
(三)以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力,加快产品服务转型升级。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改进,以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改革实现升级突破,形成品牌效应。积极开办在外乐商贷款、商贷通贷款、小企业主贷款等,满足农户、个人和企业的多样化、差异化金融需求。不断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完善农房抵押贷款,积极探索存货、仓单、定单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二是以发展特约商户为重点,认真权衡辖内商户交易量和持卡消费需求情况等因素,优先发展商场、超市、农资销售、房地产、汽车类等其他持卡消费需求大的商户,积极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继续完善银行卡功能,拓宽用卡渠道,争取发行联名卡,不断提升中间业务市场份额。
三是加强服务创新,着力推进网点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标杆网点、精品网点建设,按照“农村网点城镇化,城镇网点功能化”的网点建设要求,设计标准化网点装饰、服务手册,打造现代银行网点形象,更好加强网点文明规范服务,引入管理顾问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增进客户的认同度。
(四)以和谐文化提升发展内涵,实现品牌形象转型升级。
一是以创建先进组织、争当优秀员工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领导班子好、员工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客户反映好”五好组织建设,带动员工“比学习、比落实、比提升、比服务、比团结”,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促进单位和谐,推动科学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党团工妇各级组织作用,为员工搭建多种成长、交流平台,成立各类文体兴趣组织,鼓励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展示企业和员工面貌,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注重发挥员工关爱基金、内部管理奖励机制作用,尊重员工劳动和智慧,倡导主人翁精神,打造员工家园文化。
三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合作,积极寻求载体推进社会文明建设,促进品牌形象升级。立足“三农”,真情回馈,不断扩大农村金融覆盖面,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加大农村欠发达地区扶贫贴息贷款发放力度,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脱贫致富,提升农村经济生活水平。
第三篇:2012“学习研究政策经验,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学习研究政策经验,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学习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学习研究政策经验,谋划推动转型跨越”省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干部理论学习,促进干部思想解放,努力提升政策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县教育局党委组织干部党员结合观看省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光盘,开展了“学习研究政策经验 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学习研讨活动。活动中,我集中学习了省委书记王三运的讲话精神,《文化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科技发展新态势与科技成果转化》《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重点及政策走向》《解读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现代金融与小额贷款》《循环经济》等政策理论并倾听了各位领导的讨论发言。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一、有些什么收获
(一)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
一是对省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虽生在甘肃长在甘肃工作在甘肃,但我对甘肃的情况知之甚少,对甘肃的发展了解不多,对甘肃的前景更是认识模糊。通过学习我才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总体来说甘肃省幅员较大,自然条件较差;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总体属于内陆边远的欠发达省份。但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甘肃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黄金发展期、难得机遇期、奋力跨越期。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感到我不懂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想到我刚刚参加学习的时候,看到“学习研究政策经验,推动转型跨越发展”这个会标我就一头雾水。政策经验学习是每个人必须的了,但“转型跨越”式的发展,是怎么样的发展?怎么转型?什么东西转型?怎么跨越?跨越什么?多长时间跨越到什么程度?全国发展速度
都调低了,难道甘肃是个例外?通过学习,慢慢地才有了点了解,认识才渐渐清晰起来。
所谓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等转变。甘肃转型主要是产业转型、城乡转型、内需转型、文化转型、创新转型、环保转型等。
当前,甘肃正处在黄金发展期、难得机遇期和奋力跨越期。为此,省委作出了“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决策,旨在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转型是甘肃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在发展中转型,在发展中跨越;在跨越中转型,在跨越中发展;在转型中跨越,在转型中发展,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有机统一,努力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它是针对我省老的旧的,传统落后的,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企业提出来的,更不是把东部南部淘汰的企业转移到我们西部来的发展模式,就是要跨过旧的,传统,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科技含量低的产业,要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低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产业。因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企业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环境与经济“双赢”,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实践。比如我们学习了的发展文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等等现代产业,就是转型,就是跨越式发展。这是实现甘肃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从九五计划开始即提出了经济转型问题。
为什么要跨越发展。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清我省发展存在的差距。我省多项重要经济指标都处在全国倒数第一或第二的位置。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要说超过东部发展,就是要到2020年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人测算2011年至2020年年均发展速度进程要比过去翻倍。甘肃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快速发展,跨越发展是必然选择。
关于这一点,王三运书记做了高度概括指出,所谓转型跨越,就是针对甘肃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坚持把推进改革开放与增强发展动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高质
量、高效益的发展新路;就是立足基础条件和发展相对滞后的基本省情,谋划超常规的思路,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实现超常规的发展。
至此,我才对此有了一点认识。
二是对于国家经济政策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了一定认识。我长期工作在教学岗位,待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对于经济问题更是一窍不通。什么产业、经济政策平时很少涉及,通过学习,开阔了我的眼界,懂了一点,虽然是个皮毛。
比如说,这次让我交流发言的有关国家区域经济政策问题,我看了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解读区域经济政策的光盘后,我才知道所谓的区域经济是个什么东西,就是基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这么一个基本国情,提出的所谓区域问题,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核心是解决地区的两极差别问题。我们常常说的解决区域问题,就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关键是解决两极差别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提出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国家“十二五”对区域发展做出了进一步的部署,这个部署概括起来叫做贯彻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清晰定位,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为了缩小东西部发展的差距,逐步实现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甘肃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制订了一系列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文件。从宏观层面说,直接或间接包含支持甘肃区域发展政策共有11个之多,包括《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等。
如何把握这些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学习政策,其次是要创造
条件,谋划运用好政策。要认真梳理国家政策文件中涉及甘肃的具体政策和政策平台,认真研究甘肃的实际需求,结合自身比较优势,盯住并跟进中央有关部委,把这些政策和政策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全省总体发展思路,有意识地开辟和打造政策平台,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换句话说,就是用活用足国家区域经济政策,把金塔的发展纳入到全市全省全国的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谋划。立足于缩小地区差距,着眼于体现国家意志和地方实际需要的有机统一。把能够和甘肃搭边的政策都借过来,提出来,为我所用。发展区域经济解决两极差别。这也正是这次学习的意义所在。
(二)认清了发展的方向道路
甘肃作为内陆边远的欠发达省份,科学发展的路怎么走?“这是亟须我们回答的实践课题,也是我们重大的政治责任。”通过学习我才清楚转型跨越是甘肃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振奋了精神
通过学习,我对甘肃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有了新的认识,对实现转型跨越满怀信心。一是发展基础有力夯实,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基础条件日臻完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二是发展机遇叠加向好,不仅有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扶贫攻坚、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深入实施以及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还有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国务院为我省量身定做的扶持政策。三是发展优势明显突出,我省历史文化厚重,矿产、风能、太阳能和旅游等资源相当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土地与劳动力供应充裕、综合成本较低;地处欧亚大陆桥咽喉位置,是联系中亚、西亚的交通枢纽,是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战略通道和物流集散地,区位优势明显。四是发展思路日趋科学。五是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二、能做些什么
(一)加强学习,把增强学习力作为切入点
学习政策,吃透政策,做好政策宣传是我应该担当的责任。政策运用、政策落实、项目谋划都不是我能做到的事。但学习理解宣传国家省上的相关政策,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做好向师生宣传国家、省市县相关政策,振奋精
神,激励师生学习工作的热情,为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出好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尽一份绵薄之力。
加强学习,端正学习态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良好学习习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教育理论政策,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努力做到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开拓眼界、增进智慧,以学习促进工作开展,事业发展。这是我们应该担负的转型跨越发展的责任。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好本职工作
我觉得作为我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社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最大支持。就是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努力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篇:传承弘扬煤炭精神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煤炭精神
传承弘扬煤炭精神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在“山西煤炭精神”研讨会上的讲话
省煤炭工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吴永平
(2012年2月22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山西煤炭精神”研讨会,主要目的就是从历史背景、时代作用、精神内涵、实践意义等方面进一步论证“山西煤炭精神”的实质内涵,大力宣传弘扬“山西煤炭精神”,让“山西煤炭精神”成为引领我省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鲜明旗帜,使“山西煤炭精神”成为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
刚才,企业、院校、专家和煤炭管理部门的同志都做了很好的发言,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传承弘扬山西煤炭精神谈出了思想,谈出了观点,谈出了感受。作为一个老煤炭人,我听了很受启发,很受教育,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溯源历史,展望未来,以新视角认识新时代挖掘提炼山西煤炭精神的重大意义,树立山西煤炭精神文明新的里程碑
煤炭是山西的主导产业。建国以来,山西煤炭产量达120亿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4以上;外调量达80亿吨,占全国省际煤炭净外调量的70%以上。山西煤炭无论是在兴晋富民、支撑山西经济建设,还是在为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一部厚重的山西煤炭发展史本质上就是山西煤炭文化、思想、精神的创新史。当前,挖掘、提炼、弘扬“山西煤炭精神”,意义深远,作用巨大,要从四个方面深刻认识总结提炼山西煤炭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要追根溯源,站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高度认识提炼山西煤炭精神。"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三十余年改革开放气势恢宏、成果丰硕,为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当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部署,一场“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在华夏大地拉开了大幕。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精神的引领,挖掘“山西煤炭精神”,就是要在我省煤炭行业构建精神指示标塔,确立文化引领方向。二要与时俱进,站在繁荣发展三晋文化的高度认识提炼山西煤炭精神。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五千余年的文化积淀,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总结提炼“山西精神”。“山西精神”不能缺少“山西煤炭精神”要素,提炼山西煤炭精神,就是丰富充实“山西精神”。作为山西煤炭人,无论是从历史贡献方面考虑,还是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考虑,都应该深入挖掘山西煤炭精神,实施文化强煤战略,形成山西煤炭核心价值体系,用我们煤炭工人、煤炭行业60年艰苦奋斗形成的优秀品质、优良作风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为推动煤炭行业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
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要遵循规律,站在山西煤炭改革发展重大成果的高度认识提炼山西煤炭精神。煤炭开采最早可见于春秋战国时的《山海经》。明代于谦曾用“但愿苍生俱饱暖”赏析煤炭品格。建国60多年来,第一代煤炭人创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第二代煤炭人创造了“勇于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第三代煤炭人创造了“爱企敬业、创新发展”的精神,三代煤炭人在创造煤炭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淀了厚重的精神文明财富——“山西煤炭精神”!从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规律来看,都在由战略引领向价值引领转型。可以说,煤炭人终年躬耕井下,与黑与脏、苦和累为伴,用血肉之躯和大自然竞赛,为人类奉献着光和热、提炼着势与能、输送着工业粮食。我们理当为煤炭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奉献精神讴歌,理当高扬一面让煤炭人为之骄傲、为之鼓舞的精神旗帜,理当提炼、提升、提出我们的煤炭精神。
四要继承创新,站在引领转型跨越发展的高度认识提炼山西煤炭精神。未来五年,是我省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机遇期、综改区建设的攻坚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期,也是山西煤炭工业“大有作为”的黄金期,我们相信,与化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一样,“山西煤炭精神”也必将为山西煤炭转型跨越发展、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引领,鼓舞煤炭行业百万职工为率先走出现代文明的煤炭工业发展新路作出新贡献。
二、把握精髓、体现价值,科学、全面、深刻理解“山西煤炭精神”丰富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体系
“山西煤炭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山西煤炭人创造、传承、实践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山西煤炭工业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核、思想动力。通过全行业干部职工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山西煤炭精神提炼概括为“忠厚吃苦、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卓越至上”16个字,这是山西煤炭人60多年来精神力量、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的精华凝炼,是山西煤炭事业长期发展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要从四个层面进行深刻理解把握。
第一、“忠厚吃苦”是本,是山西煤炭精神的品质,高度概括了山西煤炭工人朴实无华、厚德载物的高尚情怀,集中反映了山西煤炭工业艰苦奋斗、忠诚为国的精神风貌。“忠厚”是山西煤炭人朴直宽厚、诚实守信道德品德的突出表现,体现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煤炭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怨无悔;“吃苦”是山西煤炭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的突出表现,体现了山西煤炭人在这一特殊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舍生忘死、忠肝义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山西煤炭人这种难能可贵的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和性格本色,是山西煤炭事业继往开来的坚实根基和有力保障。
第二、“敬业奉献”是魂,是山西煤炭精神的精髓,大力凝聚了山西煤炭工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思想境界,充分表达了山西煤炭工业勇担使命、勇于奉献的行业品格。一部山西煤炭史就是一部山西煤炭人以实际行动诠释的感天动地的奉献史。“敬业”是山西煤炭人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本色特点,正是煤炭人这种热爱煤炭事业、忠诚煤炭事业、奉献煤炭事业的执着和坚守,成就了山西煤炭的辉煌,推进了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奉献”是山西煤炭人勇挑重担、报党报国的真实写照,山西煤炭发展的历史就是这一金子般精神的完美体现。山西煤炭人的敬业奉献精神,就像煤炭本身的精神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燃烧自己,温暖千家万户。在市场经济变革的今天,在价值观念多元的今天,我们更要呼唤和坚守奉献精神,这是山西煤炭谱写新辉煌、再造一个新山西的要求,更是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第三、“开拓创新”是神,是山西煤炭精神的核心,全面展示了山西煤炭工人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的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了山西煤炭工业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开拓”是山西煤炭人“敢想、敢闯、敢干、奋进、拼搏、勇为”的改革精神,正是这种魄力使得山西煤炭工业善于把握机遇、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实现快速发展。“创新”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持续发展的要求。创新推动发展,发展要求创新。山西煤炭工业60年发展的历程,也是创新驱动的进程;山西煤炭工业的转型跨越,同样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向更高的发展层次迈进,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与时俱进,着力提升煤炭技术水平,致力安全高效发展。
第四、“卓越至上”是志,是山西煤炭精神的目标,综合诠释了山西煤炭工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价值追求,整体确定了山西煤炭工业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奋斗方向。“卓越”是山西煤炭人不断超越自我、创一流的业绩,建一流的企业的信念,只有以卓越为标准,山西煤炭工业才能实现不断转型跨越发展。“至上”是最高的巅峰水平,是一种至高无上、不能被人超越、而自己又不断超越的追求。这是山西煤炭工业的雄心壮志,也是山西煤炭人的干事准则。不管过去、现在、将来,我们煤炭人就是要坚守一条:干就干到最好、最优、最先进、最成功。
山西煤炭精神定位准确,内涵深刻,高度概括了山西煤炭人特有的本色、品格、精神和追求,是劳动态度、思想境界、时代风貌、价值追求四大精神内涵的统一完整的核心精神体现,是山西煤炭工业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到再认识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精华。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山西煤炭精神”还将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丰富内涵,必将成为鼓舞百万煤炭职工,鼓舞全省人民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突出创新,精神对标,以山西煤炭新精神推动山西煤炭工业生产力的大改革大发展
宏大的理论推动重大的实践,伟大的精神产生伟大的动力。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山西煤炭精神不过时,山西煤炭精神不能丢,要充分发挥山西煤炭精神的三大作用,开创煤炭工业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一是提炼山西煤炭精神,就是凝练一种科学精神,用“山西煤炭精神”这面旗帜,引领山西煤炭工业科学发展。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面貌,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山西煤炭精神的凝练和提出,揭示了山西煤炭人坚持的信念和精神、坚守的原则和操守、展示的形象和内涵,为煤炭工业的科学发展,引领全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彰显了“吃苦耐劳、不断创新”的民族精神,为山西煤炭人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好地完成使命、更好地创新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也将鼓舞全国煤炭职工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铸造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二是提炼山西煤炭精神,就是弘扬一种奋斗精神,用“山西煤炭精神”这个品牌,提振山西煤炭工业发展信心。山西煤炭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大矿发展新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精神、需要新的品牌。我们就是要通过提炼、弘扬山西煤炭精神,为山西煤炭行业、山西煤炭人塑造一个“煤炭”金字品牌、塑造一个崭新形象。通过弘扬山西煤炭精神,让全省、全国人民重新认识山西煤炭、重新认识山西人。我们已不是有水快流、遍地小煤窑的无序乱象时期,我们已不是只会挖煤、产业单一的资源依赖型产业时期。我们在忠厚吃苦的同时,更加注重开拓进取,更加注重培育、提高产业工人素质;我们在敬业奉献同时,更加注重科学创新、卓越至上,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安全高效。我们就是要通过弘扬山西煤炭精神,让世人首肯我们山西煤炭人不断开拓进取、追求卓越至上,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有效利用煤炭资源,为富民、为强省、为报国做出的重大贡献。弘扬山西煤炭精神、塑造“乌金”品牌,既是提炼、弘扬煤炭精神的意义所在,也是为提振我们煤炭职工信心、鼓舞和激励全行业坚持不懈、继续奋战、再创佳绩的工作所需。
三是提炼山西煤炭精神,就是传承一种担当精神,用“山西煤炭精神”这种力量,增强山西煤炭工业前进动力。“山西煤炭精神”是山西煤炭工业“高水平上再转型,高起点上再跨越”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一个是发展目标,一个是精神动力,二者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从发展目标讲,“高水平上再转型,高起点上再跨越”是山西煤炭工业经过60多年发展,思想文化、经济实力、管理经验等方方面面雄厚积淀的基础上,描绘和规划的宏伟发展蓝图,是省委、省政府的信任和重托,是广大职工群众的愿望和企盼,是山西煤炭人新时期的奋斗宣言,更是一个通过努力拼搏完全可以实现的美好理想。百亿多吨煤炭奉献祖国只是代表着过去,我们要追赶时代潮流,认清历史使命,自觉担当“率先转型跨越、为再造一个新山西勇挑重担”的大任,用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中立新功、建伟业。今天,我们山西煤炭工业踏上了跨越发展的新征程;未来,我们更需要通过山西煤炭精神的传承、拓展和升华,重塑新一代山西煤炭人的精神风貌,注入昂扬向上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山西煤炭精神”成为新时期山西煤炭人团结奋斗创伟业,促进山西煤炭工业转型跨越发展、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四、求真务实,传承弘扬,以“山西煤炭精神”的新动力推动山西煤炭工业转型跨越新发展
深入继承和弘扬山西煤炭精神,是推进文化创新、激发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全省人民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综改区建设的有效途径。要深入实践,从三条路径来传承弘扬“山西煤炭精神”。
路径之一:扩大宣传影响,打造精神品牌。要把“山西煤炭精神”作为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载体,高规模、大声势的宣传和弘扬。要选树劳模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品德,掀起践行“山西煤炭精神”活动热潮;要组织开展文化演出、巡回演讲、专题报告,制作讴歌煤炭精神、体现优秀传统、具有山西煤炭特色的影视文化艺术精品,扩大“山西煤炭精神”的影响;要建立山西煤炭精神教育基地,探索筹集全省煤炭精神建设专项资金,为弘扬“山西煤炭精神”提供有力保障。总之,要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在全省营造宣传、弘扬山西煤炭精神的的良好氛围,在全煤炭行业兴起发扬煤炭精神的高潮,把“山西煤炭精神”树立成引领山西煤炭前进的鲜明旗帜,凝聚成山西煤炭转型跨越发展的巨大动力,塑造成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的大符号、强劲音,让“山西煤炭精神”响彻全省、唱亮全国、闪耀世界。
路径之二:物化煤炭精神,丰富山西精神。要把实施文化强煤工程,挖掘“山西煤炭精
神”,作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山西精神的重要内容,融入到富有山西特色、反映时代风貌、引领转型跨越的山西精神之中,建设煤炭文化,引领全省煤炭现代文明发展;要把山西煤炭精神与践行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结合起来,融入党的建设、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使培育山西煤炭精神的过程,成为形成崭新煤炭文化成果的过程,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过程,使山西煤炭内在的精神动力化作团结全省煤炭行业开拓前进的强大力量。
路径之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考评机制。要把学习宣传弘扬践行山西煤炭精神,作为创先争优的主题,作为开展党的纯洁性教育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动员部署,狠抓措施落实,做到齐抓共管,形成推动合力;要将山西煤炭精神作为煤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做好典型培养,加强示范引导,健全规章制度;要把弘扬山西煤炭精神纳入重点工作范畴,加大考评力度,形成长效机制;要以文化强煤为引领,以煤炭精神为内涵,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文化型管理机关,加快现代文明煤炭工业建设。
同志们,传承弘扬煤炭精神是我们的责任,推动转型跨越是我们的目标。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更加自觉地学习山西煤炭精神,更加主动地践行山西煤炭精神,推动山西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
谢谢大家!
第五篇:发展工业经济创先争优发言稿
发展工业经济创先争优发言稿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市委推进工业经济科学跨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精神,研究部署我区下一步经济工作。刚才,继洲区长传达了会议精神,嘉毅同志提出了贯彻意见,很具体、很明确,我完全赞同,希望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提高对工业经济科学跨越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推进工业经济科学跨越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既定发展思路的再深化,是全党抓企业的具体化。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工业经济科学跨越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企业、上项目、强工业上来。
第一,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从弱到强的变化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工业强则国民经济强,工业化程度高则经济发展水平高。没有强有力的工业,就没有高水平、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没有强大的现代工业的发展,就没有第三产业的崛起。
第二,工业是城镇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工业是区域
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工业经济的发展程度标志着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一个城市的经济主要靠工业支撑,没有工业就没有城市的支柱。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工业化程度越高,经济就越发达,城市化进程就越快。全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工业大国、工业强国。可以说,工业化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第三,工业经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工业是税收的最大贡献者,只有工业跨越发展,才能改变财政困难局面。无论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他们的发展实践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特别是农业税取消后,工业更是成为财政收入的主体。同时,工业经济也是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而就业的最大载体是企业。如果没有工业经济支撑和拉动,提高群众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就是一句空话。
我区曾经连续四年荣获超标区称号,但在去年目标考核六区评比中却位居第4名。如果我们没有危机感、紧迫感,不下大力气抓经济工作,我们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刚才,嘉毅区长在工作报告中谈到了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把握得很准确,分析得很深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深刻理解实现工业经济科学跨越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工业是第一要务的重中之重”的思想,牢固树立“无工不快、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的思想,把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举全区之力抓企业、抓工业,实现工业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以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引领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园区核心启动区建设为主线,推进区域经济科学跨越发展
大规模、高档次的现代工业园区是招大商、引大资、上大项目的主平台和突破口。未来发展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招商引资水平,而招商引资的效果主要看园区。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园区已纳入“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初期阶段。我们一定要树立抓园区就是上大项目、抓园区就是抓跨越发展的意识,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争取在核心启动区建设、旅游经济、物流经济、小商品经济、民营经济以及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六个方面实现大突破。当前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要重点抓好物流经济;二是要重点抓好旅游开发;三是要重点抓好大企业裂变入园。
(一)要在核心启动区建设上实现大突破。做好核心启动区建设,是提高园区对外形象和实现园区滚动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把核心启动区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中心位置,做到领导精力重点投放、工作力量重点摆布、人力物力重点倾斜,把抓企业、搞招商、上项目的侧重点放在抓核心启动区上。一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市场化运
作、公司化运营的原则,积极筹集资金,建立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要积极抢抓政策机遇,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在这方面,我们今年上半年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下半年,要继续积极向前推进,不达目的不收兵。要以房地产开发模式吸引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在核心启动区以外,要留有一定比例的房地产规划区,作为配套项目对核心启动区的开发商予以政策补偿。也可以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项目对外招商,投入使用后利润分成;也可以由入园企业垫付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以后实行税费返还;还可以采取拍卖园区基础设施冠名权等方式筹集资金。在这方面,相关部门要多研究政策、多借鉴经验、多条腿走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按照“五通一平”乃至“多通一平”的更高标准,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使园区早日有形象,提高对项目的吸引和承载能力。二要千方百计引进企业、项目落户园区。要在哈大齐工业走廊优惠政策、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外,在用地价格、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研究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让利企业,吸引各类企业落户园区。争取把齐车集团、和平机器等区内大企业的裂变企业吸引到核心启动区内,大力发展配套经济,走产业集群的道路。大企业裂变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方向和思路,是未来希望所在,是财富,不是包袱。车辆厂已完成了股改,和平厂也在搞股改,将在发展民品方面有所作为。我们
要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大企业的技术力量、产业条件和市场空间“借鸡生蛋”,既创造税收、发展园区,又密切与驻区企业的联系。同时,要主动与一厂、二厂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联系,吸引其入驻园区发展,在土地使用方面,我们负责协调有关部门,争取给予零租金政策。对目前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要认真梳理,主动争取,可以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鼓励企业尽快入园发展,使园区早日见效益。三要搞好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器建设。吸引咨询、金融、法律、会计、研发等多种中介机构和创业群体进驻园区,为中小企业创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减少创业企业的风险。要突出政府服务企业的职责,积极争取各类性质的经济发展扶持资金,引导多种经济形式发展创业。鼓励民营科技企业进入科技产业园区创业发展,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中小型科技企业。要动员有识企业到园区建房后对外出租招商,吸引企业入园发展。四是建设地标式建筑,加大园区形象宣传力度。要尽快在核心启动区建设园区形象标志,并通过媒体整合策划,加大园区形象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要抓好园区服务和管理,按照“精简、优质、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特别要加强项目跟踪意识和服务意识,保障入园项目顺利投建投产,把园区打造成投资的热土。
(二)要在开发温泉旅游资源上实现大突破。旅游对经济的综合拉动作用最强。近,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以年均12%的速度迅速增长,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7%的平均增长率,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我们成功开采出的温泉井,经权威专家鉴定,富含二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为国内罕见碘矿泉,开发利用后将和扎龙保护区形成一站式旅游线路。丹顶鹤成为唯一的候选国鸟,使扎龙自然保护区备受关注,对于我们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无疑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一定要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整体化开发、大手笔运作的原则,以招商引资为重要举措,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参与地热温泉资源的开发建设,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打造出以地热温泉休闲度假村为中心,以湿地观鹤旅游为依托,以关联产业为辐射,以振兴区域经济为目标的全方位大开发旅游格局。要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创新开发机制,支持和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投资方式加入开发阵营。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新闻发布会后,吸引了许多大企业、大财团的目光,中信、中通、港中旅等集团均对投资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这些大集团都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近期,中信集团高层管理者要到我区考察地热资源,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做好接待、沟通、协调、服务工作,确保万无一失。我们要以发展为根本,以项目为依托,以集约为要求,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选好战略投资者,统筹规划温泉开发,合理安排项目布局,做到有序开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把地热资源开发这篇文章做好,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铁锋经济全面振兴。我们旅游开发项目中有卜奎记忆民俗园、域外风情园、滨水浏览区、富氧健身园等一批大项目,每个项目都要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二要树立大旅游观念,整合旅游资源。要站在抓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着力点,以深度开发地热温泉为载体,科学整合以扎龙满族村、大乘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以及克钦湖、扎龙湖、凤湖等生态旅游资源,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把旅游业打造成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三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抓好齐扎公路两侧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争取年年有改观,三年大变样。要充分发挥我区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绿色食品知名度高的独特优势,沿齐扎公路建设富有农家特色风味的生态餐饮带,开发独具特色的苇草编织等旅游产品,拓展旅游产业链条。
(三)要在大力发展物流经济方面实现大突破。现代物流是一种新兴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其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和包装、配送进
行优化整合,实施一体化运作。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7%,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率同比降低0.3%,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加快6.5%,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表明,物流的发展促进了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发展物流产业上,我区具备良好的基础,除了区位优势以外,还有产业基础,运输产业联合总社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农民运输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遇,把物流经济做大、做强、做优。一要打造物流龙头企业。
年创先争优发展工业经济发言为了发展物流经济,我们专门在园区内设立了物流园。欧尚现代物流中心项目是我们引进的一个大型物流项目,我们要竭尽全力为项目建设搞好全程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同时我们还要策划、推介集包装、保鲜、仓储、运输、交易于一体的绿色食品加工等物流项目,不断壮大产业群体。二要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专业市场在现代物流体系中的联结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站前市场、水产市场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以“商流”促进“物流”。三要增强物流产业意识。加大物流宣传力度,改变企业“只看商流忽视物流”的误区,增强企业物流活动主体的参与意识。鼓励企业改造业务流程,通过改组、改造、重组等方式,逐渐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业务有效分离出来,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
承担,推进企业物流向专业物流转变。四要为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继续支持以运输产业联合总社为龙头的现有运输业不断扩大规模,增加营运项目,规范经营行为,增强竞争能力,创新物流业微观搞活机制,推进物流发展的市场化进程。
(四)要在做大做强做优小商品经济上实现大突破。小商品经济是我区独特的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百花园批发市场的销售范围已经拓展到东北三省、内蒙古、俄罗斯及东北亚等地,现有商家2500多户,商品品种5万多种,从业人员2万多人,成功创办、承办了3届小商品交易会,并取得了中国国际(齐齐哈尔)小商品交易会的标识,为我市增加了一个新的会展品牌。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小商品经营这一特殊的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做大做强小商品经济。一要做大做强小商品交易会品牌。支持百花集团7万平方米小商品商务中心建设,形成以百花园批发市场和汇博广场为龙头,辐射景新市场的小商品批发零售中心。要继续协助百花集团办好小商品交易会,力争在客商数量、会展效果、成交金额、对外影响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二要打造小商品生产加工园区。要以园区为载体,开展专业定向招商,集中引进浙江、义乌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小商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大力发展投资小、入手易、见效快的小商品生产,形成既有市场、又有基地的小商品产业链。要在义乌召开新闻发布会,吸引当地小商品生
产企业到我们这里投资发展。三要大力扶持手工小商品生产发展。我区有近千人从事苏绣、刺绣、字画装裱等手工小商品加工,手工小商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不仅活跃了城乡经济,而且成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我们要广泛动员辖区群众发展小商品生产加工,加大对小商品生产的政策扶持和行业服务,特别是要利用好小额贷款政策,帮助其解决发展缺少资金问题,引导其逐步做大做强,不断扩大规模,投资兴办工厂,加快产业化进程,使其成为小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要在壮大民营经济上实现大突破。实践表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经济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都非常活跃。因此,要牢固树立抓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抓发展、抓财源、抓就业、抓稳定的理念,继续坚持招商引资发展企业、深化改革搞活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改善环境服务企业的路子,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层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一是要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要放开市场准入,放宽经营领域,不限制总量和比例,不限制发展速度,不限制经营范围,不限制经营方式,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对非公有制企业放开。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支持有基础、有规模、有潜力的企业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大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人才支撑力度,培育名企、名牌、名人,提高
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壮大建材、食品加工、机械加工、轻工、化工这五大主导产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民营经济群体。三要广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认真落实促进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城乡群众不拘形式、规模自主创业。
(六)要在创优经济发展环境上实现大突破。要把改善环境、创优环境作为吸引投资、项目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要牢固树立“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干部是公仆、损害投资者利益是罪人”、“你发财我发展”、“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能纳税就好”的理念,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要营造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要建立首问负责制,推行保姆式服务。按照“谁引进、谁服务”的原则,采取代办、包办、领办等措施,积极为企业提供立项、证照办理等全程服务,不再让投资者独自奔忙,涉及的收费尽量减免甚至“零收费”。二是要营造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市场环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让投资者放心、顺心、安心、舒心的治安环境。三是要营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认真宣传贯彻国家及省市鼓励投资的各项政策,确保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灵活性,特别是市里这次出台的四个配套文件和我区制定下发的政策措施,要认真贯彻执行。对人为设置
障碍的,要严格按《行政不作为问责办法》处理,坚决清除影响大项目建设的一切障碍。四是要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各级政府要率先垂范,带头讲信用,对已经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要坚决执行,及时兑现,取信于民。
三、解放思想,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实现我区经济科学跨越发展的思路已经明晰,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狠抓工作落实。
(一)要解放思想抓落实。解放思想的程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须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障碍,营造有利于科学跨越发展的浓厚氛围。一要破除与己无关的错误认识。尽管“全党抓企业,全民搞招商”,我们已经宣传多年,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存在模糊认识。从这次会议开始,全区上下必须明确,建园区、搞招商、上项目决不是某个领导、某个部门、某条战线的事,而是全区全体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全区上下形成“铁锋发展,人人有责”,“人人谋发展、人人为企业”、“人人都是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主体”的思想共识和良好氛围。二要破除畏难怕险情绪。少数领导干部认为项目建设,尤其是大项目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精力投入大,工作难度大,“风险”大。这种畏难情绪,严重阻碍了项目建设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冲破畏难情绪的束缚,敢于向困难挑战,要敢想、敢做、敢试、敢闯,克服前
怕狼后怕虎的心态,不换思想就换人。如果我们当初不是冒着风险投入资金打出温泉井,我们不可能吸引到这些大财团。三要破除固有的思维模式。要树立开拓创新意识,破除有什么资源才能上什么项目、有多少钱才能办多大事和过去一直怎样等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以新思想、新理念开创新局面。要树立市场意识,破除单纯靠政府自身投入等依赖思想,多从市场和社会的角度去看待和考虑问题,立足点要高,思路要放宽,眼光要放远。解放思想永远没有止境,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多借鉴先进经验,多从自身找原因,多为发展谋思路。
(二)要强化领导抓落实。要继续推行领导干部抓分管战线、抓企业、抓稳定“三维分工法”,坚持领导围着企业转,部门围着项目干。要变过去领导干部一般性联系企业为包保企业、包扶项目、一包到底,做到意向项目抓跟踪,在谈项目抓落户,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开工项目抓产出。对所有大项目要逐一落实包保领导。温泉旅游项目由我亲自负责,大企业裂变入园和小商品加工项目由嘉毅区长负责,欧尚物流项目由邸书记负责,这些项目要确保年内有大的进度。常委会听过一次包扶项目的进展情况,参差不一,有的项目进展较大,说明领导干部确实用心琢磨,也尽力去抓了,有的项目进展不理想,年末我们一定要有个明确的说法,要有考核、有总结、有通报。刚才继军部长宣读了包扶
方案,年末我们也要有考核、有评比,各部门要有实际行动,不能只是落在纸面上,挂在口头上。党政各部门都要以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为己任,主动作为,积极出力。经济工作部门责无旁贷,组织、宣传、纪检、政法、农业、交通、建设、科信、劳动以及群团组织等部门都要紧密结合自身职能,找准切入点,真抓实干,大显伸手,大有作为。要通过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开展专题推进、改进督促检查和工作评议方式等措施,逐级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要攻坚克难抓落实。推进项目建设和发展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是融资难、贷款难。要积极为银企之间牵线搭桥,组织开展经常性、多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推进银企互信合作。对发展潜力大、技术水平高的民营科技企业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给予必要扶持。要认真研究市商业银行和邮政部门今年新出台的“助业通”、存单抵押贷款等新政策,引导企业把政策学懂、弄通、用好。去年我们巧用“创业带就业”小额贷款政策,为两户企业协调贷款120万元,化解了燃眉之急,受到了市政府的好评和企业的高度赞扬。“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千难,万难,不去想,不去做,只是停留在会议上、口头上、文件上是最大的困难。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支持就是工作,帮扶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意识,把企业真正当成我们的衣食父母,真心实意、千方百计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土地、信贷、人才培训、技术引进等方面为企业排忧解难。
(四)要形成导向抓落实。在干部使用上,要充分体现搞招商、上项目、抓工业的思想和要求,把项目建设作为考核干部业绩的重要指标、检验干部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提拔重用干部的基本条件。今后考察一名领导干部,不仅要看其招商引资业绩,也要看其懂不懂工业、会不会抓企业,引进了多少大项目,为企业办了哪些实事。对大项目建设工作实、成效大、贡献突出的优秀干部,经考查可以“破格”直接使用。对守法经营、诚信度高、社会贡献大的企业家,可以推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特别优秀的,通过组织程序进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让更多像刘长久、王君活、王国祥一样的领军人物,拥有社会地位和政治荣誉,充分发挥这些能人企业家的作用,激励他们立足更高起点,谋求更大发展,带起一批企业,带活一片经济,带富一方百姓,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创业的热潮。
同志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为铁锋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