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质环境股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
地质环境股
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
按照平泉县督考委员会《2012年各部门工作目标及考核细则》的通知要求,依据《平泉县2012年污染减排工作实施意见》和《平泉县2012年生态县建设实施要点》目标任务,就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全面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为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推动我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严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准入关,严格执行环评前置审批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责成专人对节能减排、矿山绿化、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取、地质灾害防治及建设项目供地等工作专门负责,始终作为一种长效工作来抓。
二、转变方式,提高企业自主绿化能动性
过去,是一种“林业搞设计、国土搞实施、企业听指挥”的绿化模式,一些矿山企业被动的接受矿山绿化任务。今年,改变了以往的绿化方式,按照年初县政府下达的矿山披绿800亩任务,依据矿山实际,择优选择36家矿山由林业局规划设计院对这些矿山实地勘查设计,按照与我局签订的绿化工程合同书,明确标准和任务,矿山企业自主选择绿化施工
队伍。而后,由我局组织财政、督考、林业、监理等相关单位进行组织验收,对不符合要求单位责令限期整改或补栽。这样不仅减轻了我局的工作量,亦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提高了企业自主能动性。截至目前共完成矿山绿化800.8亩,待验收。
三、严格审核,确保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足额入库 今年,县政府下达我局收缴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任务为600万元。年初,结合矿山年检、采矿证扩界、延续、变更等,在相关股室配合下,依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方案》要求积极收缴,现已收缴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1255.216万元,完成了年初政府下达任务。
四、抢抓机遇,加快地质环境治理
紧紧抓住民族县现场办公机遇,积极争取省厅资金3100万元用于松树台煤矿踩空区、围场沟煤矿采空区地质塌陷治理及平泉县地热资源勘查,现该三个项目均已做完前期工作。同时争取市局资金130万元用于柳溪张营子崩塌治理、党坝镇中心小学泥石流治理及暖泉蚂蚁沟泥石流治理,现该项目已施工完毕,待验收。
第二篇:地质环境股2011年工作总结
地质环境股2011年工作总结
一、地质灾害情况
截止2011年10月底全县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共56个。按灾害类型分为,有滑坡42处,占75%,崩塌3处,占5%地面塌陷2处,占4%,不稳定斜坡9处,占16%,威胁人口10408人,威胁资产70469万元。
二、防治责任书签订及“两卡”发放情况
根据地质灾害属地管理权限,今年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已由县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直接签订。“两卡”的发放工作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中已明确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发放,今年共发放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26份,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208份。
三、开展地质灾害十年防治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0‟172号)文件精神。组织开展了《云南省沧源县地质灾害十年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规划》已上报市国土资源局进行评审。
规划编制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规划》编制经费不到位。
施。
第三篇:关于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汇报
关于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
相关工作情况的汇报
市自然资源局
(2022年6月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XXX一行亲临我局调研指导工作,这是对我局极大地关心厚爱和鞭策鼓舞!我谨代表局党组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我就我局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矿产资源,依法依规抓好生态保护区用地审批工作,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消除环境安全隐患,保障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扎实开展砂石土矿专项规划。
完成了砂石土矿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19~2021年)开展情况自评;提请省自然资源厅批复了砂石土矿专项规划编制成果,规划确定开采区块15个(保留6个,新设9个),其中大型矿山6个,占比40%;关闭注销采矿权24个,砂石土矿矿权数由33个减少到9个,引导砂石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4个关闭退出矿山已完成生态修复12个,剩余12个已编制生态修复方案;现有砂石土矿按照雨污分流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污防设施,加工区密闭作业,规范堆放废料,开展了复绿复植,松柏楠木等采石场编制了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启动了绿色矿山建设;完成了12个规划开采区块地质勘查,其中3个区块已划定矿区范围,矿区面积均在0.1平方公里以上;完善矿权设置机制,要求地质勘查单位开展矿产品成分分析。(二)全面起底排查整治非法砂石土矿企业。
以“洞庭清波”专项行动、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打非治违“霹雳行为”为抓手,重拳打击砂石土矿企业非法生产行为。2021年关闭取缔我市清溪江流域因里建材等6家来料加工沙场,按照“两断三清一复绿”要求整改到位,复绿面积达230亩,已上报省生态环境委销号;今年重拳整治我市白沙砂坪等11个砂场手续不健全,原材料来源不规范,环保设施不达标,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建立一个砂场一名市级领导牵头,一个市直部门包案的工作机制,已拆除到位10个,鑫军沙场尚未完全拆除;已复绿7个,杜家砂场正在复绿,瑞鑫、鑫军砂场暂未复绿,顺通砂场办理了用地手续,无需复绿。加强矿山边界管理,2021年对8家采石场开展了“超深越界”检测,对6家矿山超深越界行为进行查处,没收违法所得333.5万元,并处罚款59.2万元,移送司法机关4人。2021年8月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淘汰落后砖瓦轮窑企业,现已对23个砖瓦轮窑已全部断电停产,并组织力量对窑体、厂棚实施拆除。(三)狠抓大义山至圣寺问题整改。
对至圣寺万级台阶建设影响范围进行治理并复绿,消除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安全隐患;对其违法违规行为,我局于2021年3月16日立案;2021年5月13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自行拆除,恢复土地原貌;2021年7月7日移送XXX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目前,至圣寺不服我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已向XXX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案件暂未审理。(四)聚焦解决大禹矿业外大圆岭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
XXX硫铁矿系原县属国有企业后改制为大禹矿业,改制后在矿区范围外遗留裸露山岩和堆浸废渣,造成山体环境破坏,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将大禹硫铁矿区外大圆岭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纳入常宁水口山铅锌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一并实施;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方案,将整改责任压实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水利、应急管理和水口山镇。委托技术单位对项目现场踏勘取样、检测和治理,邀请多名行业专家商讨优化整改方案,目前正在实施水库药剂治理、场地整形放坡、截排水、覆土复绿等工程。(五)积极推进阿凡石材厂问题整改。
多次面对面做工作、讲政策、督整改。对其违法违规行为,我局于2021年3月16日立案;2021年4月2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自行拆除,恢复土地原貌,处以罚款69910元;2021年7月7日移送XXX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目前,该石材厂已自行拆除加工设备和部分厂棚,清运大部分石材。(六)有效开展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治理工作。
按照省厅要求,全面我市于2021年年底完成对726个历史遗留矿山图斑核查摸底核查,确定历史遗留矿山图斑52个,面积86.7855hm2。一是制定修复方案。2022年3月,完成《XXXXXX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2022-2025年)》和XXX2022年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施工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并出台方案。二是全面推进项目实施。省财政厅下达我市
2022
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专项资金为158.82
万元,省自然资源厅下达我市2022绩效目标为修复历史遗留矿山面积为10.21公顷。我市今年对10个矿点10个图斑、12.9619
公顷历史遗留矿山进行生态修复,修复方向主要采取自然恢复、辅助再生、转型利用措施,修复面积占“十四五”拟修复总数的18.28%,超额完成省厅下达我市2022年历史遗留矿山15%的生态修复绩效目标。现已经启动项目预算财评和招投标工作。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困难
1.生态修复治理,缺乏资金来源,大禹硫铁矿区外大圆岭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虽已纳入常宁水口山铅锌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一并实施,需要投入大笔资金。由于资金保障不力,个别问题整改较被动。
2.白沙鑫军砂场系60余名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基地,关闭退出难度较大;大义山至圣寺涉及民族宗教文化,已修建的万佛殿、居士楼、综合楼等建筑位于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相关手续无法完善,拆除难度异常大。
3.淘汰落后砖瓦企业的负责人极不配合,并多次上访申请退出补偿。烟囱拆除安全风险较大,需聘请专门的施工队伍,缺乏必要的经费。目前部分砖厂尚未拆除到位,尤其是烟囱。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阶段,我局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找差距补短板,排工期抢进度,确保限期整改销号。
(一)抓好后续整改。
按照“问题整改、隐患消除、群众满意”总体目标,分析研判薄弱环节,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整改措施和台账,力争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一个问题都整改销号。(二)持续巩固成果。
开展整改“回头看”,举一反三,探索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度,确保问题不反弹。对已关闭取缔的砂石企业,加强常态化巡查监管,防止死灰复燃;对已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加强后期管护,持续跟踪治理效果;对已申请司法机关强制执行的案例,跟踪掌握执行情况;按照依法开次、安全开采、绿色开采的要求,加强边界管理和执法力度,规范砂石资源开发利用;对新设砂石土矿,合理划定矿区范围,督促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投产。(三)主动担当作为。
及时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解决整改中重大问题;主动对接协调,进一步争取配合整改单位的支持,争取生态委业务指导,把好整改销号质量关、程序关。生态环境无小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我们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开展工作,但不代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是某一个行业管理部门的任务,我们要形成一个齐抓共管,共同履职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局面。第四篇:规划地质环境股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规划地质环境股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地质灾害
2011年**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思路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主要目标;切实贯彻“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和“防治结合、群专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结合、重点建设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对于威胁人口和财产数量巨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量力而行、分轻重缓急,积极、主动地争取项目资金进行工程治理。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中,应根据成灾环境、致灾因素与危害对象的不同,结合政府与社会的防、抗灾能力,因地制宜确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在灾害防治的投入和工作任务的部署上,必须充分考虑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工作环节的相互支撑与制约关系,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扎扎实实、下大力气做好基础性工作。2011年年初经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个。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结合2010年地质灾害预测,按照“三为主”方针、“四结合”原则,抓住重点区域和重点灾害隐患点展开监测和预报,并实行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成员单位挂钩联系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乡镇要切实履行好地质环境监测预报职责,充实群测群防网络人员,严格执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制度》、《汛期
值班制度》、《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和《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填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灾巡查速报卡”、做好巡查记录,严格按要求填报“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速报卡”、“地质灾害灾情处理单”,充分发挥群众能动性,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二)启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结合本方案,在汛期之前,各乡镇要对辖区内地质灾害点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启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安排好汛期值班人员,并将值班人员名单于2011年5月10日前报县国土资源局(汛期5月10日至10月31日)。
(三)各乡镇要根据辖区内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将重点灾害区域、灾点的监测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做到一点一人。重点灾害区域、灾点的监测负责人汛期要参与值班、巡查并做好灾点的巡查记录,保持通讯联系畅通,及时上报巡查情况。同时,一旦发现有地质灾害迹象,要立即上报,并采取措施,尽量使群众及其财产尽早得到转移。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一是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减少人员伤亡为主要目标,建立健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强化汛期值班制度,加大监督和监测力度,发现险情和隐患及时处臵。二是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省地质灾害处臵规定》的有关要求,逐级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村社,明确到具体责任人。三是要根据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和趋势,结合预案,详细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明确辖区内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和重要灾害隐患点;四是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和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并全面抓好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充分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等有利时机,运用各种手段, 大力开展全社会减灾防灾科普宣传和环境、灾害意识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识灾、防灾、避灾能力。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知灾、识灾、避灾能力,发挥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能动性,因地制宜、主动防灾,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为营造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良好社会氛围,我县充分利用宣传画册、报刊、标语等形式,向公众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地质灾害案例及防范的基本知识。通过强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对地质灾害的防范、避让意识,人民群众防灾减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运用各种手段开展科普宣传和环境、灾害意识教育,努力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知灾、识灾、避灾能力,发挥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五)团结协作、全面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 县国土资源局、气象局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在对全县地
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成因、地质灾害易发性等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降雨的影响因素,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拟在汛期通过电话、传真等形式发布预警信息,与群测群防体系互动,更好地达到防灾减灾目的。
(六)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人员培训,制定完善防治方案
一是各乡镇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群测群防体系人员培训计划,加强对人员的业务培训。二是各乡镇要制定完善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抓紧落实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二、规划
(一)做好我县旅游规划修编工作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统筹各业各类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省旅游局和**省国土资源厅 “**”文件要求我县纳入第一批开展旅游产业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编制的地区,经请示我县已开展旅游产业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编制,现已完成外业调查、编制文本初稿和初步确定规划区范围图件。
(二)做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
矿产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规划是指导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加强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提升矿产资源规划在指导我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作用,矿产资源是一次性、不可在生的国家重要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是一项基本国策,通过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矿山环境与治理、完善。根据省、州的要求,现已确定作业单位,开展了资料收集和大纲的编写工作,认真抓好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各项工作。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确保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做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现已完成大纲的编写和规划区图件的布局,正在进行数据的建设工作。
(三)保障规划的“龙头”作用,服务于经济建设
一切建设用地行为都要服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规划的“龙头”作用、调控作用,使其充分体现规划先行的原则。我县做到:凡是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建设用地报件不予预审和上报;凡是不符合规划的农村村民住宅用地不予批准,严格把住“保护耕地”这条红线,严格控制各种建设占用耕地,占用基本农田。
第五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2002年1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11月26日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地质环境是指人类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岩体、土体、地下水、矿藏以及地质遗迹等地质要素的总和。
第三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等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保护以及地质环境监测活动的,必须遵守本条例。
地震灾害的防御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并接受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同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地质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依照国家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负责兵团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其地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在业务上接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领导。兵团各师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应当服从当地人民政府地质环境保护的统一规划,并接受当地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作为环境保护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破坏地质环境及其监测设施、保护设施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地质环境评价与监测
第九条 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应当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第十条 按照国家规定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报告表的建设项目,该报告书或者报告表中应当有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后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专项内容。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网,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进行监测。
自治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质环境监测资料编制地质环境状况报告,纳入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内,定期发布。
第十二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损毁地质环境监测设施和标志。
第三章 矿产勘查开采地质环境保护
第十三条 探矿权人对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应当进行回填或封闭,对形成的危岩、危坡,必须采取措施消除危险,使其达到安全状态。
第十四条 申请来矿权,申请人必须提交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采矿权人采矿时,应当按照批准的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建设必要的地质环境保护设施,对因采矿活动破坏的地质环境及时进行治理恢复,终止采矿活动时必须完成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
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实行保证金制度,具体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采矿权人应当对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并定期将监测资料和地质环境现状及保护情况报采矿活动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者诱发地质灾害的,应当及时向采矿活动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
第十六条 采矿权人必须对存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场地采取永久性的防护措施,完成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
第四章 地质灾害预报与防治
第十七条 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是特指由于自然作用和人为活动造成地质环境恶化诱发的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第十八条 地质灾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地质灾害现状进行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地质灾害的长期预报和重要灾点的中期预报由自治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
地质灾害的短期预报和一般灾点的中期预报由州(地)、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
地质灾害的临灾预报由县(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发布地质灾害预报。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状况进行调查评价,根据调查评价结果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并予以公告。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应当设立明显标志。
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采矿、爆破、砍伐、垦荒以及不合理削坡、挖坑、堆放土石、引排水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与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相适应的防治经费,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第二十四条 地质灾害发生后,灾害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治理,受灾害威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参与治理。
第二十五条 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组织有关部门认定。
第二十六条 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工程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申请建设用地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出具。否则,不予受理建设用地申请。
第二十七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勘查,并编制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应资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政府投资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竣工验收。其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竣工验收,应当有国土资源部门参加。
第五章 地质遗迹保护
第二十八条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第二十九条 地质遗迹保护,以保护为主,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第三十条 下列地质遗迹应当予以保护:
(一)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人类史前古生物化石分布区;
(二)具有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奇特地质地貌景观;
(三)具有特殊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的典型产地;
(四)具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或者科学研究价值的温泉、矿泉、泥泉;
(五)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地质灾害遗迹;
(六)需要保护的其他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由自治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认定。
需要建立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依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国家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除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管理的以外,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理。
自治区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理。
州(地)、市、县(市)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由建立该保护区的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理。
对其他尚未建立保护区的地质遗迹,由地质遗迹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理。
第三十二条 对分布在已建立的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质遗迹,由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按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要求管理,接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破坏地质遗迹的活动。
在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内从事参观、旅游、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应当遵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规定和本条例。
第三十四条 未经有管辖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对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进行挖掘、采集、运输。
自治区级的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和公布。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造成损失的,赔偿损失,可并处以1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一)侵占、损毁地质环境监测、保护设施的;
(二)拒报或者谎报监测资料的;
(三)不按地质环境保护方案进行保护的;
(四)擅自发布地质灾害预报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恢复;逾期不治理恢复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治理恢复,治理费用由责任者承担,并可视情节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从事采矿活动的,可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
(一)对矿产资源勘查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不进行回填或封闭,或者对形成的危岩、危坡不采取措施恢复到安全状态的;
(二)对开采矿产资源破坏的地质环境,不按地质环境保护方案进行治理恢复的;
(三)对存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场地不采取永久性防护措施的;
(四)其他人为活动造成地质环境破坏的。
非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除依法予以处罚外,对破坏的地质环境必须按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治理恢复或者承担相应的治理费用。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采矿、爆破、砍伐、垦荒以及不合理削坡、挖坑、堆放土石、引排水等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采取补救措施,可视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诱发地质灾害的,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其地区域从事上述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可视情节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对地质遗迹造成破坏的;
(二)未经批准挖掘、采集、运输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的。
第三十九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本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不依法予以制止、对检举揭发的违法行为应当查处而不予查处的;
(二)擅自批准或者超越管理权限批准挖掘、采集、运输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地质遗迹的;
(三)不及时提出地质灾害预报的;
(四)不按规定编报地质环境状况报告而影响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发布的;
(五)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其他行为。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