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5 01:4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写写帮整理)

保护与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第五章] 日期:2011-10-25 15:53:57 浏览次数:2466次

查清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积极推进矿山土地复垦,大力建设与生态德阳相适应的环保型矿业,保障矿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

实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制度。进一步健全并实行政府主导、矿山企业配合、社会参与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制度,对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的地质环境背景、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工矿废弃地状况、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情况等,开展定期、不定期的调查评价工作,查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变化趋势,评价和划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区域,提出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的对策建议,为因地制宜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提供依据。重点开展矿产资源集中开发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评价。矿山企业要依法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与综合治理方案。

建立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和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特别是基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的建设,建立重点区域和重点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立重点矿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及时发布预报信息,开发应用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报告制度。

(二)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作为开发矿产资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必须执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提交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应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措施和资金预算,经有关部门参与的规划论证后作为申办采矿许可证的依据。制定和完善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切实加强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禁止新建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

加强对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制定完善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引导并强制矿山企业边开发,边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年度检查制度和不定期抽查制度,生产矿山应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反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情况的年度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要求,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限产或者关闭。1.新建矿山

必须符合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准入条件,即必须具备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矿山环境影响报告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报告,并依法缴存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保证金。经审查,若采矿活动对环境影响和破坏较大或遭破坏后难以恢复治理,则实行环境一票否决制。严格实施“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落实矿山环境保护和修复责任制。矿山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大中型新建矿山应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测机构。禁止在国家和省、市、县划定的禁止勘查区和禁止开采区内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2.改、扩建矿山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责任制,按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保证金。矿山在改、扩建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矿业“三废”排放总量应有效控制并达标排放。大中型矿山应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测机构。3.生产矿山

矿山应编制地质环境保护专项规划,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责任制。矿业固体废弃物、废水及废气应按相关标准和规定处理达标后排放;矿山对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应积极治理。矿山生产中必须做到边生产、边恢复(治理)。对治理不力、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应依法责令其停产整顿,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4.闭坑矿山

严格矿山闭坑报告的审查和报批制度。矿山应做好矿业固体废弃物、废水的污染整治,并限期做好矿山土地复垦和因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要因地制宜恢复。对未达到闭坑要求的采矿权人,不再授予新的采矿权。

(三)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因矿制宜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 的原则,采矿权人必须依法明确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按期完成有关水土保持、地质灾害治理、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开发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应按照《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及时处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依据其诱发原因的不同而分别采用不同的恢复治理措施和方法。对矿山水土资源破坏引发的土地压占、地下水疏干、地表水漏失等,主要采取地下水防渗工程、地下水回灌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和土地复垦工程予以治理。对采矿诱发或可能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尾矿库溃坝等地质灾害,主要采取崩塌治理工程、滑坡防治工程、泥石流防治工程、塌陷治理工程、地面沉陷治理工程、边坡治理工程、采坑回填工程、河道治理工程予以防治,必要时应采取避让措施。对矿山“三废”排放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被和大气等环境污染,主要采取粉尘处理工程、废水处理工程、废气处理工程和废石尾矿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工程进行恢复治理,促进矿山企业增产不增排放量。

多渠道投资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按照不同类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区别对待,充分调动多元经济成分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积极性,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进程。对于新建和生产矿山,全面实施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有重大贡献的国有矿山,采取政府扶持和企业分担等方式,合力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已关闭和无主矿山,各级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通过竞争出让复垦土地和整治工程使用权等方式,鼓励多元化投资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经对全市矿山环境现状调查,结合矿山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分布特点,划分下列不同类别的规划区,因地制宜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包括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德阳区)、九顶山、龙门山地质公园、蓥华山等8个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总面积近809.72平方千米。区内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的管理规定,加强矿山环境保护。

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预防区。主要包括什邡、绵竹、广汉、旌阳区的绵远河、石亭江、鸭子河等沿江区域矿山,以采砂、采石为主。所有采砂、采石都必须符合《德阳市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和《德阳市旱地采砂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重点加强部门协调,落实开采砂石资源及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和程序,严格执行新建砂石厂的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加大已建砂石厂的整合改造力度,对已造成环境破坏的采矿区域进行河道疏浚、修筑堤堰、填坑、覆土改地、复垦等恢复治理工程。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重点治理区。主要包括什邡市八角至绵竹市汉旺一线以北的山区。区内采矿活动频繁,对矿山环境破坏、污染较为严重。该区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地质灾害。区内重点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库,要结合灾后重建规划,地灾防治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项目;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严格审查新建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落实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严格实施边开采,边治理恢复,避免新增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事件和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

对矿山损毁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对采矿活动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及水源枯竭、水质恶化、水土流失等地质环境问题加强预防、监测,及时组织处理;对露天矿坑、废石场、尾矿库、矸石山等永久性坡面进行稳定化处理,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等。经过对全市221个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初步筛选出什邡市马槽滩磷矿区河西矿段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绵竹市天池井田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绵竹市清平乡王家坪磷矿区燕子岩矿段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什邡市金河磷矿岳家山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绵竹市昊华清平磷矿邓家火地矿段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绵竹市金河磷矿马槽滩矿区、金河磷矿英雄岩矿区、绵竹市板棚子磷矿区、绵竹市麦棚子磷矿区,9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主要开展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塌陷等工程治理,进行植树种草恢复矿山生态环境,计划在2015年完成。2015年至2020年再开展6-10个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稳妥的推进矿山环境的工程治理工作。

(四)积极推进矿区土地复垦

建立矿区土地复垦监管和监测制度。新建矿山没有土地复垦方案不予受理采矿权申请。加强生产矿山对损毁土地的复垦。实行并完善矿山损毁土地复垦的鼓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各方力量从事矿区土地复垦,扩大投资主体范围,加快矿山废弃地的复垦。明晰矿山复垦土地的产权,在优先安排农业利用的前提下,鼓励多用途使用。

各地应加强露天开采小型建材矿山损毁土地的复垦,先易后难,积极推进其他矿区土地复垦,2010年前开展对绵竹市天池井田、金河磷矿岳家山矿区2个占用和破坏土地面积较大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复垦面积1.61平方公里。2015年前开展什邡市马槽滩磷矿河西矿段、绵竹市天池井田、绵竹市清平乡王家坪磷矿区燕子岩矿段的土地复垦工作、什邡市红白至八角煤矿土地复垦工作,德阳市龙林矿业有限公司(磷矿)土地复垦工作,复垦面积7.863平方公里。

在绵远河、石亭江、鸭子河等沿江区域,对采砂、采石损毁土地进行覆土改地和复垦,应做好配套的河道疏浚、堤堰修筑等恢复治理工作。在丘陵地区和山区,对开采砖瓦用页岩、建筑石料等损毁土地进行覆土改地和复垦,应做好配套的边坡稳定化处理等恢复治理工作。

第二篇: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 号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已经2009 年2 月2 日国土资源部第4 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9 年5 月1 日起施行。

部长徐绍史

二○○九年三月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 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适用本规定。

开采矿产资源涉及土地复垦的,依照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普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推广 先进技术和方法,制定有关技术标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对已关闭或者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进 行治理恢复。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违法行为都有权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规划

第八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 工作。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 调查评价工作。

第九条国土资源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结合本行 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经国土资源部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 管部门规定。

第十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工程;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十一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 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相协调。

第三章治理恢复

第十二条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 复方案,报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基本情况;

(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三)矿山开采可能造成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估(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五)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经费概算;

(七)缴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承诺书。

依照前款规定已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不再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

第十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和相关工作 业绩;

(二)具有经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业务培训且考 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四条采矿权申请人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或者编制的矿山地

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告知申请 人补正;逾期不补正的,不予受理其采矿权申请。

第十五条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六条采矿权人应当严格执行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当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同步进行。第十七条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负责治理恢复,治理恢 复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责任人灭失的,由矿山所在地的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使用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政府专项资金进行治理恢复。

国土资源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资金 补助。

第十八条采矿权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标准和缴存办法,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 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数额,不得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所需费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遵循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第十九条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要求履行了矿山地质环境

治理恢复义务,经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的,按义务履行情况返还相应额 度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及利息。

采矿权人未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未达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方案要求,经验收不合格的,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采矿权人限期履行矿山地 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

第二十条因矿区范围、矿种或者开采方式发生变更的,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变更后的标 准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第二十一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后,对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矿业遗迹,国家鼓励开发为矿山公园。

国家矿山公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由国土资源部审 定并公布。

第二十二条国家矿山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国内独具特色的矿床成因类型且具有典型、稀有及科学价值的矿业遗迹;

(二)经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废弃矿山或者部分矿段;

(三)自然环境优美、矿业文化历史悠久;

(四)区位优越,科普基础设施完善,具备旅游潜在能力;

(五)土地权属清楚,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科学合理。

第二十三条矿山关闭前,采矿权人应当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采矿权人在申请办理闭坑手续时,应当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提交验收合格文件,经审 定后,返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逾期不履行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治理恢复仍达不到要求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使用该 采矿权人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组织治理,治理资金不足部分由采矿权人承 担。

第二十四条采矿权转让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同时转让。采矿权受 让人应当依照本规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以槽探、坑探方式勘查矿产资源,探矿权人在矿产资源勘查活动结束后未

申请采矿权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恢复措施,对其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进行回填、封闭,对形成的危岩、危坡等进行治理恢复,消除安全隐患。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恢复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相关责任人应当配合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如实反映情况。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监

测工作体系,健全监测网络,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指导、监督采矿权人开展矿山 地质环境监测。

采矿权人应当定期向矿山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矿山地质环境情况,如实提交监测资料。

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汇总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资料报上一级国土资 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职责

时,有权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确立的治理恢复措施落实情况和矿山地质环境 监测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并依法查处。

第二十九条开采矿产资源等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突发事件的,有关责任人应当采取 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规定,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而未编制的,或者

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未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并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 万元以下的罚款,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其采矿许可证年 检。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未按照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与治理恢复方案治理的,或者在矿山被批准关闭、闭坑前未完成治理恢复的,由县级以上国 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 万元以下的罚款,5 年内不受理 其新的采矿权申请。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未按期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不缴存的,处3 万元以下的罚款。颁 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其采矿活动报告,不受理其采矿权延续 变更申请。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探矿权人未采取治理恢复措施的,由县级以

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 万元以下的罚款,5 年内不 受理其新的探矿权、采矿权申请。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规定,扰乱、阻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侵占、损坏、损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设施或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 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处3 万元以下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在矿山地质环境保

护与治理恢复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 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规定实施前已建和在建矿山,采矿权人应当依照本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

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原采矿许可证审批机关批准,并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 金。

第三十七条本规定自2009 年5 月1 日起施行。

第三篇:aaerso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摘要)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摘要)

[日期:2009-04-13] 来源:县政府办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第二条 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适用本规定。

开采矿产资源涉及土地复垦的,依照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六条 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对已关闭或者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违法行为都有权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一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相协调。

第十四条 采矿权申请人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或者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告知申请人补正;逾期不补正的,不予受理其采矿权申请。

第十五条 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二十条 因矿区范围、矿种或者开采方式发生变更的,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变更后的标准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第二十三条 矿山关闭前,采矿权人应当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采矿权人在申请办理闭坑手续时,应当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提交验收合格文件,经审定后,返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逾期不履行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治理恢复仍达不到要求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

部门使用该采矿权人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组织治理,治理资金不足部分由采矿权人承担。

第二十四条 采矿权转让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同时转让。采矿权受让人应当依照本规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确立的治理恢复措施落实情况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并依法查处。

第二十九条 开采矿产资源等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突发事件的,有关责任人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未按期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不缴存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其采矿活动报告,不受理其采矿权延续变更申请。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阅读:115 次

录入:彭超

第四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适用本规定。

开采矿产资源涉及土地复垦的,依照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 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 国家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普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和方法,制定有关技术标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 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对已关闭或者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违法行为都有权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规

第八条 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第九条 国土资源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经国土资源部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工程;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十一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相协调。

第三章 治理恢复

第十二条 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基本情况;

(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三)矿山开采可能造成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估(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五)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经费概算;

(七)缴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承诺书。

依照前款规定已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不再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十三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和相关工作业绩;

(二)具有经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业务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四条 采矿权申请人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或者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告知申请人补正;逾期不补正的,不予受理其采矿权申请。

第十五条 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六条 采矿权人应当严格执行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当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同步进行。

第十七条 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负责治理恢复,治理恢复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责任人灭失的,由矿山所在地的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使用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政府专项资金进行治理恢复。

国土资源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资金补助。

第十八条 采矿权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标准和缴存办法,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数额,不得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所需费用。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遵循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十九条 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要求履行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经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的,按义务履行情况返还相应额度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及利息。

采矿权人未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未达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要求,经验收不合格的,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采矿权人限期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

第二十条 因矿区范围、矿种或者开采方式发生变更的,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变更后的标准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第二十一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后,对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矿业遗迹,国家鼓励开发为矿山公园。

国家矿山公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由国土资源部审定并公布。

第二十二条 国家矿山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国内独具特色的矿床成因类型且具有典型、稀有及科学价值的矿业遗迹;

(二)经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废弃矿山或者部分矿段;

(三)自然环境优美、矿业文化历史悠久;

(四)区位优越,科普基础设施完善,具备旅游潜在能力;

(五)土地权属清楚,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科学合理。

第二十三条 矿山关闭前,采矿权人应当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采矿权人在申请办理闭坑手续时,应当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提交验收合格文件,经审定后,返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逾期不履行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治理恢复仍达不到要求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使用该采矿权人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组织治理,治理资金不足部分由采矿权人承担。

第二十四条 采矿权转让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同时转让。采矿权受让人应当依照本规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 以槽探、坑探方式勘查矿产资源,探矿权人在矿产资源勘查活动结束后未申请采矿权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恢复措施,对其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进行回填、封闭,对形成的危岩、危坡等进行治理恢复,消除安全隐患。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相关责任人应当配合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如实反映情况。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体系,健全监测网络,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指导、监督采矿权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采矿权人应当定期向矿山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矿山地质环境情况,如实提交监测资料。

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汇总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资料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确立的治理恢复措施落实情况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并依法查处。

第二十九条 开采矿产资源等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突发事件的,有关责任人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而未编制的,或者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未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其采矿许可证年检。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未按照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治理的,或者在矿山被批准关闭、闭坑前未完成治理恢复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5年内不受理其新的采矿权申请。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未按期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不缴存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其采矿活动报告,不受理其采矿权延续变更申请。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探矿权人未采取治理恢复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5年内不受理其新的探矿权、采矿权申请。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扰乱、阻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侵占、损坏、损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设施或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实施前已建和在建矿山,采矿权人应当依照本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原采矿许可证审批机关批准,并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关于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

关于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几点体会

一、前言

二、矿山基本情况

三、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五、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目的和任务

六、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总体布局

七、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

八、保护与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九、插图

十、矿山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与设计

一、前言

(一)方案编制的依据:

1、法律法规

(1)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四)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对本地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监督管理,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明确治理责任,保证治理资金和治理措施落实到位。新建和已投产生产矿山企业要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对废弃矿山和老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多渠道融资方式,加快治理与恢复的进程。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应尽快制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等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3)、《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4)、《关于印发《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国土资环字[2003]32号);

(5)、《关于进一步落实《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国土资矿字[2003]302号);

(6)、《河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冀国土资发[2006]15号);

2、规范与技术文献

(1)《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造林技术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等等。

(2)《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报告或储量核实报告。

(二)、目的与任务:

1、目的:为矿山矿业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以期同时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矿山矿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任务:

(1)开展矿山环境调查。包括基础资料的搜集与调查和矿山环境问题调查。

(2)进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分析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对矿业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做出现状评估、对矿业活动引发或加剧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做出预测评估、对矿山建设和矿业活动的环境影响做出综合评估。

(3)编制矿山环境保与综合治理方案。

(三)方案适用年限

方案适用年限主要依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确定的矿山服务年限、矿山建设期及矿山闭坑后治理期确定。一般以矿山采矿许可 证有效期作为方案的适用年限,矿山采矿证到期的当年至矿山服务年限终了作为矿山规划治理期,矿山闭坑后2-3年作为矿山闭坑恢复治理期。

二、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区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重点对矿区及其附近地区地质灾害发育与矿山环境问题有关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调查和论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提供依据。

2、气象:主要是降雨量特征,它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直接影响。

3、水文:重点是矿区附近河流及季节性洪水沟谷的径流量特征,有些露天采场和地下采空塌陷区正好位于沟谷或河流穿越部位,需要设计河流改道工程。

4、植被:植物的种类(乔、灌、草及人工作物)和密度,植被覆盖率等,附照片。为矿区植被恢复提供依据。

5、土壤:土壤类型(棕壤、褐壤、草甸土)、分布、厚度等。为表土的存放与覆土利用提供依据。

6、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林地、草地、耕地、荒坡地等的分布位置、面积等,应在有关平面图上表示。为土地复垦提供依据。

7、社会环境概况:简述矿区附近社会、经济与环境情况;穿过矿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工程设施的分布及等级;矿区附近地质遗迹、景区情况;矿区周围其它矿山与本矿山的关系。

(二)矿区地质条件

1、地层、构造、岩浆岩:注意调查断层破碎带特征,分析其对露天采场边坡及地下采场、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2、水文地质条件:重点调查矿区及其附近地下水类型、分布、含水层厚度、水位及渗透性,矿井及露天采场排水量,附近村庄生活和灌溉利用的水源情况,矿山排水对附近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为水资源环境影响评估提供依据。

3、工程地质条件:重点调查软弱岩组、夹层分布与特征,节理裂隙与断裂带特征,风化层特征等,简要评述露天采场岩石质量和边坡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石质量和稳定性。

(三)矿山企业概况

位置与交通、矿床类型与矿产资源、矿山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山开采历史及尚有服务年限

(四)矿山开发方案概述。

内容见规范。需要指出的是应增加对已有矿山工程的介绍,如竖井、平硐等位置、井口标高、深度或长度,地下采场长、宽、高等。

三、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说明1:已投产生产矿山编写此部分,对于新建矿山一般不需编写此部分,但是有以下情况的新建矿山也应编写此部分:

一是新建矿区内已经有过群采,并形成了一定的矿山环境问题;二是若干小矿山整合后的新矿山。

说明2:本章“矿山环境现状”部分只阐明问题,详细说明各种问题 的特性,数据要准确、齐全,不进行评估。

1、矿山环境现状:

主要内容是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和破坏问题;水资源、水环境变化问题;矿山地质灾害等。

矿山环境问题调查:填表(附录I)。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矿区土地、植被资源的占用和破坏,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改变、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等。

a.露天采场、工业广场、采矿废弃物、尾矿库、生活设施建设等占用和破坏土地、植被资源。

b.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土地、植被和地貌景观破坏; c.废液排放、堆积物淋滤液污染土壤及水土流失。

(2)矿区地下水均衡破坏、水污染问题,包括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等。

a.矿井突水、矿井排水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以及采动后上覆岩层破碎、断裂、沉降导致各含水层贯通,造成地下水均衡改变; b.废液废渣排放、堆积物淋滤液造成地下水、地表水污染,破坏水环境。

(3)矿山地质灾害,包含如下内容:

a.井工开采、露天开采、矿坑疏干排水引发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开采沉陷、岩溶塌陷)、地裂缝、不稳定边坡等;

b.固体废弃物堆积引起的崩塌、泥(渣)石流、不稳定边坡等; c.尾矿库溃坝、尾矿坝开裂等。d.除本矿山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外,应重视矿区及其矿区以外对矿山有威胁的、原有的地质灾害及相邻矿山地质灾害的调查。以上均应附一些照片、表格、平面图和剖面图加以说明。表格有废渣堆、露天采坑、采空塌陷与地裂缝特征统计表等。

(二)矿山环境发展趋势

分析在现状开采条件下,不考虑未来矿山开发利用规划或新的开发利用方案的前提下,现状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如废渣堆边坡的坍塌和水土流失对附近土地资源、植被的影响、目前的矿山排水对附近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已经形成的采空塌陷的发展趋势等等。

结合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现状环境问题,对矿山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该部分是预测评估的基础。预测内容和现状调查内容相似,主要包括预测露天采场、矿渣、尾矿库、工业广场的面积或数量,占用土地的性质,破坏植被的类型和数量等;矿山排水、尾矿水、生活防水等对水资源数量、质量影响的可能性;采空塌陷、边坡失稳、矿渣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危害范围与对象等等。

四、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级别确定

依据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确定

(二)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1、现状评估内容: a.分析评估区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的发育程度、表现特征和成因;分析相邻矿山矿业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如:露天采场崩塌灾害是局部发育,还是普遍存在,其成因是什么;采空塌陷是局部发育,还是大面积发育,分析成因,其发育的阶段(初始、高峰、趋于稳定)相邻矿山采空塌陷相互影响的特征与程度,可类似于两眼抽水井形成的水位干扰程度的分析。等等,依此类推。

b.评估各种环境问题对人员、财产、环境、资源及重要建设工程、设施的危害与影响程度,见附录E(很重要)。

以上两条,对于一级评估,其发育程度、影响程度等应当用定量-半定量方法评估。评估方法分为单类问题评估和多类问题综合评估。

单类问题评估:如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用表E.2定量评估;矿山排水对附近村庄水源地的影响,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进行评估;水体污染程度用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估;影响到农田面积、林木的数量、交通干线的长度、房屋的数量等等数据实际上就是定量评估。

单类问题评估

矿山地质灾害:如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用表E.2定量评估; 矿区土地植被等资源的占用或破坏

矿区水资源破坏:矿山排水对附近村庄水源地的影响,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进行评估

矿区水土环境污染:水体污染程度用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估 另外,影响到农田面积、林木的数量、交通干线的长度、房屋的 数量等等数据实际上就是定量评估。多类问题的综合评估。

c.评估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况及效果。这部分一般被忽视了。它的作用是通过对已有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及效果的评述,总结经验,改正错误,为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d.评述评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和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评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整体环境质量情况的概括,可用极差、差、较差、较好来概括(定量指标尚未建立)。

注意:现状评估中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要求。建议侧重对矿山已引发或加剧的、已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而不是危险性评估)。

防治难度:矿山已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隐患,分析其治理难度。主要从治理技术、资金和治理环境等方面去分析。建议:编制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分区图,内容包括矿山环境现状图的内容及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分区及其特征。

2、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评估内容: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山类型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开采范围、深度、规模和采、选、冶方法、废弃物(包括废石、矿渣、尾矿、废水)的处置方式等,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预测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加剧的环境问题和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防治难度进行分析 论证和评估。

a.预测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和加剧的环境问题的种类、规模和原因; b.预测评估各种环境问题对人员、财产、环境、资源及重要建设工程设施的危害与影响程度,见附录E;

c.预测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按附录F执行; d.预测在矿业活动结束时评估区的总体地质环境质量状况; e.分析矿业活动引发的各种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预测评估的定量评价方法参照现状评估。

注意:预测评估主要针对未来矿业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与灾害进行评估,现状已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隐患如果受到未来矿业活动的影响(有加重的,有变轻的),也应进行预测评估。

建议:编制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分区图。内容与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图相似,侧重预测评估分区。

(四)矿山环境影响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评估区环境总体影响程度作出综合评估结论。矿山环境总体影响程度依据对生态环境、资源和重要建设工程及设施的破坏与影响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危害对象和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等划分为影响严重、影响较重和影响较轻三个等级,影响程度分级见附录E。

综合评估分区图内容一般是对现状评估图和预测评估图内容的叠加。

五、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一)原则

1、矿业开发应贯彻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综合治理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

2、依靠科技进步,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产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

3、矿产资源的开发应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

(二)目标

1、地质遗迹、风景区、交通、电力、水利设施及矿山工程的具体保护目标;

2、废渣、尾矿得到综合利用,利用率达到的目标;

3、废渣堆、废弃地、尾矿库得到综合整治,破坏的土地资源和植被恢复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4、影响的水资源环境得到恢复、治理或补偿的具体目标;

5、地质灾害及隐患得到有效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6、矿山闭坑后达到矿山环境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建立与区位条件相适应的环境功能。

(三)任务

1、采取的保护性开采措施;

2、已产生的环境问题与灾害隐患进行治理的任务。如采空塌陷 坑与地裂缝及时回填、防渗;废渣堆边坡整治(削坡、建挡土墙等)消除滑坡、泥石流隐患;尾矿库建排洪沟,消除泥石流隐患;闭坑后废弃的建筑物、矿井拆除、填埋、平整,土地复垦、植树、种草等等。

3、建立矿山环境监测系统,对矿山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及时预警。

说明:目标、任务应针对矿山特点制定,不同矿山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不能千篇一律。

六、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总体布局

(一)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分区

1、保护分区:一般分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重点保护区根据情况可进一步划分为重点保护区、次重点保护区。

重点保护区指矿业活动影响的范围,主要指地质环境影响和地质灾害影响范围,不包括噪声等的影响范围。重点保护区按保护的对象的类型进行亚区分区,如地质遗迹、人文故迹保护亚区,重要基础设施(交通、电力、水利设施)保护亚区,城镇或村庄保护亚区,重要矿山工程(矿井、工业广场、选厂等)保护亚区,露天采场边坡保护亚区,排土场边坡保护亚区,重要农用地或植被保护亚区,水源地保护亚区,地质灾害防治亚区。

一般保护区:指矿山生产活动影响范围之外评估区范围,主要对植被等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保护分区的代号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1、A2…… 建议编制矿山环境保护分区图。

2、治理分区:一般分为重点治理区、一般治理区。重点治理区可根据情况进一步划分为重点治理区、次重点治理区。根据已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的类型(即治理对象的类型)进行治理亚区划分。如废渣堆整治绿化治理亚区,露天采场治理亚区,采空塌陷治理亚区,尾矿库治理亚区,工业广场治理亚区,地下水污染治理亚区,等等。治理分区的代号用大写罗马字母表示。

建议编制矿山环境治理分区图。

说明: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图中,应重点反映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分区、保护与治理工程措施等内容。根据保护分区图与治理分区图内容进行综合分区,综合分区名称建议为重点保护与治理区、次重点保护与治理区、一般保护与治理区,闭坑矿山可命名为重点治理区、次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总之应灵活掌握。综合分区用图面普染色表示。保护区与治理区仍然分别用大写英文字母和罗马字母表示。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部署

主要内容是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分期及每个分期的任务。如新建矿山可分为建设期、生产期和闭坑后三期,阐明建设期矿山环境保护的任务,生产期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任务,闭坑后期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任务。如生产矿山,对已经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可分区近期、中期、远期治理期,对未来开采可能产生的矿山环境问题可分区生产期、闭坑后期。如闭坑矿山,对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的 治理可分区一期、二期……治理期。分期内容一般不再编图,主要用文字说明即可。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方法

1、保护技术方法:简要叙述矿山开发方案中的保护性开采方法,如充填开采法、条带开采法,露天开采中的阶梯开采法,尾矿库坝及排洪沟的设计方案,排土场的堆放方案等等。如果开发利用方案中应该提出但未提出的保护 方法,应当补充。

2、治理技术方法:如露天采场、排土场的不稳定边坡的治理方法,塌陷坑的治理方法,尾矿库泥石流隐患的治理方法,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的技术方法,废矿渣、尾矿砂的二次利用技术方法等等。简要叙述上述内容。

七、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

(一)保护方案

1、保护方案主要针对新建矿山和生产矿山。

2、对矿山开发方案中已明确的保护方案进行简要介绍,对其中明显不合理的保护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对开发利用方案中未提及的,根据需要,补充保护方案,如表土堆放方案、尾矿库排洪方案,等等。

3、保护方案的总体要求: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具体如下:

a.对采矿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使用专用场所堆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环境污染及诱发地质灾害; b.应根据采矿固体废弃物的性质、贮存场所的工程地质情况,采用完善的防渗、集水排水措施,防止淋溶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c.宜采用水覆盖法、湿地法、碱性物料回填等方法,预防和降低废石场的酸性废水污染;

d.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水平;采取有效方法防止尾矿库扬沙、扬尘;

e.采取地下帷幕注浆隔水、地表防渗或污水处理等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水资源、水环境的破坏;

f.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控制或避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

4、新建矿山环境保护要求:

a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矿区所处的区位条件和矿山环境对矿山开发的适宜性,确定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优化矿山工程布局,科学合理利用矿山环境,确保人居环境的安全,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

b根据矿山环境对矿业活动的适宜性和环境承载能力,采用科学合理的采矿方式、方法和生产工艺,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编制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制定预防性环境保护措施,实施保护性开发。c针对废弃物(排)放、堆存造成的矿山环境问题,制订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措施。

d严格执行国家制订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e制定矿山环境问题监测方案,实施对矿山环境问题的动态监测。

5、已投产生产矿山的保护要求

a生产矿山要从粗放式、传统式的“线性开发单一模式”转化为集约式、生态环保式的“循环经济保护开发模式”,统筹协调矿山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恢复治理——再利用。根据矿山生产实际情况,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及时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b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宜采取内排和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

c对存放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废液的淋浸池、贮存池、沉淀池应制定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并研究采取化学分解、中和、电离或照射方法以及固结等新技术,变有毒、有害废水为无毒无害的可利用水或形成不溶解可安全存放的固体物。

d矿石、废渣土的堆放要有序、合理,要明确边坡稳定角,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e露天矿山开采应根据采场的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坡角范围以避免崩塌、滑坡、地裂缝的发生。

f对井工开采的固体矿山,应提出预留矿柱、矿墙、矿层(体)顶板覆岩厚度标准或采用充填开采法将固体废渣及时回填,采用减沉注浆技术,防止或减轻采空沉陷、地裂缝及地表下沉。

j岩溶充水或孔隙充水大水矿区应采取帷幕注浆隔水(阻水)充填法和排供结合等措施,控制矿坑涌水量,避免破坏地下水均衡,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h地下液体矿产开采,应确定允许开采量。热矿水井不应超过回 灌量。

i实施矿山地质灾害及主要环境问题动态监测,做好预测、预防工作。

6、保护方案要首先明确保护目标、然后制定保护措施(保护措施要具体,补充的保护方案的工作量和资金要明确)、最后是资金来源的说明(谁破坏谁治理、谁拿钱)。

(二)治理工程方案

分述治理工程名称、治理对象、主要工作量、投资概算、资金筹措方式、工期与进度、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治理工程要点 H.1矿区泥(渣)石流

H.1.1防治矿区泥石流灾害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消除或固化泥石流物源;二是消除泥石流的激发条件―水源条件。

H.1.2新建矿山应事先设计出废渣弃土的安全存放地带,修建规范的尾矿库,避免乱堆滥放,杜绝形成泥石流物源。

H.1.3生产矿山若有废渣弃土堆放不合理,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例如将杂乱分布在坡岗上的废渣弃土,采取填入沟谷中、造田复垦等处理措施;在存在大量泥石流物源的沟谷下端,修筑拦砂坝。

H.1.4疏浚矿区排水系统,使暴雨洪流避开废渣弃土地段;在洪水流经的泥石流物源地段,应修筑排洪明渠,设计流量应能承受百年一遇的洪流。并同时做好护坡,控制水土流失。H.1.5具体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参照(DZ/T 0239)执行。

H.2矿区滑坡

H.2.1矿区滑坡灾害防治措施应根据成因采取合理的措施。H.2.2滑坡治理应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确保治理后能使滑坡体稳定。具体防治工程措施应因地制宜。a.优化采矿方案; b.降低坡高、坡角;

c.采用抗滑桩、锚索(杆)等加固; d.在滑坡后缘削坡卸荷; e.在有效部位建设支挡工程; f.修建相应的排水工程。

H.2.3经过稳定性评价以后,根据滑坡的危险程度和防治目标(安全标准)、滑坡规模,进一步确定工程规模和工程量,根据需要设计锚固工程、抗滑桩、排水系统、支挡墙等。

H.2.4具体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参照(DZ/T 0240)执行。

H.3矿区开采沉陷

H.3.1开采沉陷灾害治理,要统筹考虑开采沉陷与地裂缝的内在关系。要防治结合,综合整治。

H.3.2废弃地下坑硐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缝时,应采取地下回填废渣,减缓地面沉降速度;为制止地面塌陷形成,可通过地面裂缝灌注水泥砂浆。

H.3.3地下坑道尚在使用阶段,地面出现地裂缝或沉降迹象时,应采取密闭、回填、夯实、监测等措施;应在地下坑道采取防塌措施。

H.3.4废弃地下坑硐地表形成塌陷,但规模不大时,则应采取由地面自外向内将废渣填入下部,中上部用亚粘土或表土充填,为覆绿打好基础。

H.3.5废弃地下坑硐地面塌陷规模巨大,难以治理且存在安全隐患可将其圈定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研究特区。方案中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划定出禁入区、监测区,修建防灾栅栏、设立警示说明牌和修建观测道路。

H.3.6充填开采,是防止地物地貌变化、消除或减缓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凡井下开采的矿山,无论是在建还是生产的矿井均应进行充填开采设计并提出规划实施意见。

H.3.7井下开采煤炭、油页岩等矿山,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离层注浆的可行性研究,提出相应的技术设计。

H.4矿区岩溶塌陷

H.4.1制定岩溶塌陷治理方案前必须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以及与矿山排水活动之间的关联。

H.4.2应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电法、声纳法等)探明岩溶发育的范围、规模、地下形态、深度,分析塌陷机理及诱发因素。

H.4.3岩溶塌陷区地下无采矿设施(巷道、斜井等),塌陷区非农田且有良好的蓄水条件时,可以发展蓄水养殖或储水用于农业灌溉。

H.4.4经论证适于旅游开发的,可考虑发展旅游产业。H.4.5塌陷区原为可耕地,宜回填造地,重建植被体系。H.4.6岩溶塌陷区有巷道等地下采矿设施,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防护工程措施,进行专项设计治理。

H.4.7岩溶塌陷治理,应充分考虑矿坑供水、排水和环境保护相结合,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塌陷的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矿区环境。

H.5危、损尾矿库(坝)

H.5.1矿山企业需按国家有关矿山设计规范,根据其生产规模,设计与之匹配的尾矿库(坝)及配套建筑设施,并在试生产阶段即建成投入使用。对于矿山开采技术方案中缺少尾矿库(坝)建设方案的采选企业,限期补做。

H.5.2对于出现潜在隐患和明显破损缺陷的尾矿库(坝),应区别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

a.尾矿库容接近极限,应新建尾矿库。并采取措施对原尾矿库再开发利用,不能再开发利用的进行抑尘、覆土和恢复植被;

b.坝体基础渗漏,需及时采取桩基础或灌浆等工程措施抢救危坝; c.坝体护坡易垮塌,可以适度削坡,重新砌护;

d.疏通或修建沿坝排水沟,播植灌草保护带,防止积水引发滑坡和水土流失。

H.6固体废弃物堆放场

H.6.1采矿剥离废石、废矿渣等各类松散物质堆放形成的不稳定边坡治理措施。a.降低坡高、坡角,使坡角小于安全坡角; b.边坡加固、衬砌护坡; c.在有效部位建设拦挡工程; d.设计相应的排水、防水工程。

H.6.2废石、废矿渣堆积台面整治,可根据废渣的类型及块(粒)度,将粗粒或大块的铺垫在下部,碾压密实,逐层向上回填。若废渣中含有毒或放射性成分时,应将其堆放在深部,并做好防渗处理,品质适宜的土层包括易风化性岩层安排在上部,富含养分的土层宜安排在排土场顶部或表层。

H.6.3整治好的平台和边坡,应覆盖土层。在无适宜表土覆盖时,用不致造成污染的其他物料覆盖。覆盖土层厚度应根据其稳定性和用途确定。

H.6.4煤矸石堆治理

a.废弃矿山煤矸石首选作为建筑材料,不能利用时覆土绿化; b.生产矿山和拟建矿山应设计煤矸石回填处理,不能回填时,首先考虑作为建筑材料,其次必须堆放时应覆土绿化;

c.煤矸石中含硫化物时,应安装注石灰浆系统,保证随时注浆,避免水土污染。

H.6.5固体废弃物堆放场的植被重建参照H10条。

H.7矿区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H.7.1论证矿产资源开发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H.7.2矿坑排水、选矿废水应循环利用;没有利用的部分和生 活废水排放可能造成污染的,需建立污水处理工程。

H.7.3污水处理工程要根据矿区内的排污量,结合周围社区污水处理能力,通盘考虑。

H.7.4污水处理工程的选址、规模,工艺技术应参照有关工程设计、施工规范执行

H.7.5采取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止或减少地下水污染。

H.7.6各类选矿厂必须具备水闭路循环系统。已投产的选矿厂达不到水闭路循环的要停止生产,补建水闭路循环系统,待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H.7.7矿区内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的处理,应参照(GB18485-2001)和(CJJ17-2001)结合矿区实际情况进行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H.8露天矿不稳定边坡

H.8.1不稳定边坡治理包括:矿山范围内不稳定边坡治理,不稳定基岩边坡治理。

H.8.2边坡岩土结构松散,边坡陡直,大于安全稳定坡角时,采取削坡措施,使边坡达到稳定状态。具体坡角选取,一般应采用当地同一岩性边坡稳定坡角的经验值或现场实测值。

H.8.3构造破碎造成的岩层边坡失稳,首先采取避让措施,撤离危险区的一切设施、人员,划定标示出危险范围,严禁进入;其次采取人为爆破措施,清除危岩,消除隐患。H.8.4边坡加固

a.用非爆破法清除表面松动浮石,对软弱岩体或高度破碎的裂隙岩体进行表面支护。

b.岩石裂隙和软弱层面可采用注浆加固和锚固法。

c.发生滑坡或小范围岩层滑动的岩体,须采用抗滑桩、挡石坝方法治理。

d.对深部(10m~100m)开裂、体积较大的危岩,宜采用深孔预应力锚索、长锚杆进行加固。

e.对于岩质较软,岩石风化严重,易造成小范围塌方的边坡,削坡后低处宜用挡土墙支挡,高处可采用框格式拱墙护坡。

H.8.5边坡角小于安全坡角,边坡高度超过20m时应考虑设置台阶,避免形成过大边坡,并沿台阶设横向排水沟。

H.8.6梯级边坡中的台面应微向内倾,以起蓄水防边坡冲刷作用。H.8.7边坡工程应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降雨条件,制定地表排水、地下排水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案。

H.8.8为减少地表水渗入边坡坡体内,应在边坡潜在崩滑区边界以外的稳定斜坡面上设置截水排水沟,边坡表面应设地表排水系统。

H.8.9边坡工程应设泄水孔。

H.8.10矿区天然边坡应因地制宜进行适当改造,在改造中应珍惜已有植被,采用鱼鳞坑的栽种方式,如石质山坡,应采取补土、换土措施确保植树成活率。

H.8.11露天采矿坑的植被重建参照H10条。H.9矿区土地复垦

H.9.1矿区土地复垦包括工程整治和生物复垦两个阶段。H.9.2复垦土地利用方向:根据周围环境和矿区土地的自身条件,可以选择复垦成农地、林地、居住地和工业用地、养鱼场和娱乐用地等。

H.9.3工程复垦技术:根据采矿后形成废弃地、占用破坏地的地形、地貌现状,按照规划的新复垦地利用方向的要求,并结合采矿工程特点,对破坏土地进行顺序回填、平整、覆土及综合整治,其核心是造地。常用的工程复垦技术有就地整平复垦、梯田式整平复垦、挖深垫浅式复垦和充填法复垦技术等。参考前述各专项整治相关内容及(TD/T1012─2000)执行。

H.9.4生物复垦技术:包括快速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生态工程、耕地工艺、农作物和树种选择等。

H.9.5土壤改良:矿区土壤培肥要通过采取各种培肥措施,加速复垦地的生土熟化。地表有土型的土壤培肥,主要是通过施有机肥、无机肥和种植绿色植物等措施,实现土壤培肥。地表无土型培肥,一般适用易风化的泥岩和砂岩混合的碎砾作为土体,调整其比例,在空气中进行物理和化学风化,同时种植一些特殊的耐性植物进行生物风化,以达到土壤熟化的目的。微生物培肥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和化学药剂或微生物和有机物的混合剂,对贫瘠土地进行熟化和改良,恢复其土壤肥力。

H.9.6土地复垦要注意地域的区别;复垦区必须达到可耕、可渔、可林、可建筑的目标。潜水位高的地区可遵循“挖深填高”的原则实施。

H.10植被重建 H.10.1植被选择

H.10.1.1植被重建应遵循“因地制宜,因矿而异”的原则,在树种、草皮的种属选择、工艺的采选上要与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石环境相匹配,以确保植被重建的成效。

H.10.1.2广泛调查适宜的植被资源品种,选择可行性好的品种,在实验室进行抗逆性能筛选;选出的植物品种应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根系发达、生产快、产量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耐贫瘠等。

H.10.1.3在三北干旱寒冷地区选择乔、灌、草的种属时,应尽量选取当地耐旱、耐寒、抗病虫害性能强,易于成活的品种;南方则应选择喜湿、耐热、生命力强的种属。

H.10.1.4选择草类、灌木、乔木种属时,尽量兼顾经济、环境、社会综合效益。优选已被实践证明的、易养、易管、易活的种属。

H.10.1.5如选种经济类树种应严格按林业果树栽种管理的有关规范执行。

H.10.2边坡覆绿

a.岩石边坡:可采用挂网客土喷播和草包技术。

b.土质边坡:可采用直接播种或植生带、植生垫、植生席等技术。c.土石混合边坡:可采用草棒技术、普通喷播或穴栽灌木等技术。H.10.3平地覆绿 a.直接种植灌草。在保持覆盖土层不小于30cm的地面上,直接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种子,形成与周边生态相适应的草地。

b.直接植树造林。在保持覆盖土层不小于50cm的地面上,根据实际状况和规划要求直接种植经济林、生态林或风景林。H.10.4覆绿技术 H.10.4.1直接种植灌草

在有一定厚度土层的坡面上,直接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种子。H.10.4.2穴植灌木、藤本植物

结合工程措施沿边坡等高线挖种植穴(槽),利用常绿灌木的生物学特点和藤本植物的上爬下挂的特点,按照设计的栽培方式在穴(槽)内栽植。

H.10.4.3普通喷播

坡面平整后,将种子、肥料、基质、保水剂和水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泥浆状喷射到边坡上。H.10.4.4挂网客土喷播

挂网客土喷播是利用客土掺混粘结剂和固网技术,使客土物料紧贴岩质坡面,并通过有机物料的调配,使土壤固相、液相、气相趋于平衡,创造草类与灌木能够生存的生态环境,以恢复石质坡面的生态功能。该技术适用于花岗岩、砂岩、砂页岩、片麻岩、千枚岩、石灰岩等母岩类型所形成的不同坡度硬质石坡面。

H.10.5养护管理

H.10.5.1后期养护管理包括喷水养护、追施肥料、病虫害防治、铲 除有害草种与培土补植。

H.10.5.2植被的喷灌,可根据植物需水情况,直接喷灌;或在坡顶修筑蓄水池,汇集雨水,并用动力设备从坡脚输送补充水,利用坡顶水池自流,采用喷头方式进行喷灌。

H.10.5.3对坡度大、土壤易受冲刷的坡面,暴雨后要认真检查,尽快恢复原来平整的坡面。部分植物死亡,应及时补植。补植的苗木或草皮,要在高度(为栽植后高度)、粗度或株丛数等方面与周围正常生长的植株一致,以保证绿化的整齐性。

H.10.6注意问题

H.10.6.1植被重建的最佳时间由雨量的季节分配和适宜温度来决定。

H.10.6.2石质山绿化的树坑中应充填好土,特别是干旱缺水地区,应在坑中铺衬可降解的塑料薄膜,在新土中拌入保水剂,以涵养水分提高树木成活率。

H.10.6.3山坡或台面植树,具体株距根据树种及树冠形态选择。

(三)矿山环境监测方案

1、新建、生产矿山均应编制监测方案。

2、方案内容:提出开采过程中为切实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应重点监测的内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以及资金投入等。

A监测内容:采空区变形、边坡稳定性、泥石流物源稳定性与洪水径流量、尾矿库的排洪能力、土地复垦与植物绿化的效果等等。• B监测点的布设:在什么位置布置什么样的监测点。如固定桩、墩、特定记号等。

C监测方法:水准测量、全站仪、皮尺、照像等等。D监测频率:旱季、雨季的监测频率要求。监测期要求。E监测队伍:需要多少人,什么样的组织形式。

F工作量与经费概算:统计监测工作量,进行监测经费概算,每年需要多少钱,整个监测期需要多少钱。

八、保护与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可行性主要包括政策层面、技术层面、社会经济与环境层面、资金层面等的可行性分析。可对在技术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

九、插图

1、矿区交通位置图

2、不同矿体采空区分布图

3、矿山典型地质剖面图

4、地质灾害平面图、剖面图

5、矿山环境综合评估图

6、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图。

7、保护方案、治理方案中的大比例尺平面图、断面图、侧面图。

下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附件

    《治理方案》附件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评审申报表》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承诺书》 3、《受理登记表暨评审事项通知书》 4、《资料真......

    矿山地质工作细则

    矿山地质工作细则 为了适应新型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使公司所属各矿山的各项地质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正规化和统一化要求, 特制定我公司矿山地质工作管理细则. 第一章 矿......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范文)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9号 【发布日期】2007-06-22 【生效日期】2007-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

    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探讨 作者:李勤厚 张一 石岩 赵忠伟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3期 摘 要: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

    矿山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目 录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 2 矸山环保管理制度 ........................................................

    露天矿山地质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 2012-2016) 本人于2012年7月毕业于吉林建筑大学,同年8月进入集团下属中蒙矿业(地下,铁矿),从事井下矿山地质工作;次年7月到集团旗下****矿业,从事野外地质工作;2015年6......

    地质、矿山尽职调查报告

    报告编号xx【xxxxxxxxxxxx】矿业融资项目地质、矿山尽职调查报告【xxx】部(报告日期:【2010】年【x】月【x】日)声 明 与 保 证我们在此声明与保证:本报告是根据融资申请人提供......

    矿山地质年工作总结

    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已经进入尾声,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有得有失,但更多的是收获。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回顾如下: 一、技术工作方面 1、2014年2月初至3月末本人参与了铜街曼家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