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不断增强城区活力
在创新社会管理中不断增强城区活力
张万超
2012年第2期 ——社会建设
各类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近年来,公安县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各类矛盾日益凸显,影响社会稳定和良性发展的不利因素逐渐增多,作为县城的斗湖堤城区表现尤为突出。
一是县城城区快速扩张,社会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经过10年的发展,公安县城城区面积由尚不足3平方公里,增加到12平方公里,预计“十二五”末将发展到36平方公里。随之而来的是城区人口数量的持续攀高,目前已经达到18万人,较10年前增加了近10万人。因管理部门职能不清或力量不足,大量的流动人口以及单位改制后形成的“社会人”成为了事实上“漂泊的社会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最大的潜在因素。
二是各类利益诉求叠加,维护稳定的任务愈显繁重。从2000年全县实施企业改制以来,涉及县城城区的改制企业就有300多家,下岗职工人数剧增;因城区发展,征地近10多平方公里,涉及拆迁农民2400人,职工下岗,农民失地,他们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与此同时,群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通过上访反映诉求逐渐成为常态,加之缺乏基层组织的疏导和稳控,调处化解矛盾的难度明显加大,接访维稳的任务十分繁重。
三是县镇之间职能重叠,不利于政府资源有效调配。县城所在地的斗湖堤镇政府在职能上与县政府重叠,尤其表现在经济发展上。为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县政府组建了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局等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县城开发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工作。这实际上弱化了斗湖堤镇的工业经济发展职能,而县委、县政府对该镇在招商引资、工业产值、税收等方面的考核标准并未改变,导致县、镇两级在园区发展、招商引资上争资源、争项目、争资金、争税收,浪费了宝贵的政府资源,却又忽略了本该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社会管理职能。改革先行动真格,稳固基础抓服务
转变镇级职能。为有效克服县、镇职能重叠的问题,2010年初,县委、县政府调减斗湖堤镇的经济管理工作职责,工作重心转为城区社会管理,重抓社区工作。在机构设置上,撤销镇工业经济办,增设城乡建设规划办;在人员配备上,县委成立了斗湖堤城区社区工作委员会,由镇委书记任主任,镇领导班子职数采取“9+2”模式,充实社区管理领导力量;在职权配置上,把城区97个一级科局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城同创”以及民兵武装工作的管理考核权移交给斗湖堤镇;在经费保障上,实行县级财政全额预算保障;在综合考评上,剔除工业经济、招商引资项目,量身定制城乡规划管理、城区建设、征地拆迁还建、“四城同创”项目,占总考评分值的25%。
夯实基础建设。根据县城城区现状以及人口分布,把原有5大社区调整为15个社区,其中村居合一型社区4个。在阵地建设上,采取政府调剂国有资产、新建扩建、共驻共建等方式,投入资金1500万元,使社区办公场所面积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在组织建设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15个社区统一建立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社会保障、环境和物业管理、社会组织发展、社区共建和谐发展委员会等九大委员会,发展各类志愿者队伍13支、1100人,为建设平安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移工作重心。为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委确定由县委常委及县人大、县政协的领导包驻社区,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镇党委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在社区建设上,明确3名党委成员任社工委副主任,每个社区安排2名机关干部包驻,对社区工作进行指导督办;县公安、民政、城管、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户籍等6个部门派专人进驻社区公共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社区依托九大委员会组织社区居民成立楼栋自治、治安巡逻、文体活动等群众性组织,强化居民自治,从而建立起“一个中心、三级共管”、“3+6+X(即每个社区3名工作人员加6个部门工作人员加若干居民自治小组)”的工作机制,使社会管理工作形成上下合力,居民参与,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强化社区服务。各社区充分发挥九大委员会的作用,在积极完成县、镇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把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特殊人群帮教管理与服务贯穿社区工作的始终。一是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所有流入人口享受现居住地统一生育关怀政策;承包项目的条件与常住户籍人口相同。二是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在积极做好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工作的同时,完善社区矫正“一室四基”建设,现已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站27个,春阳心理咨询室1个,公益劳动基地2个,过渡性安置基地1个。三是推进社会治安重点部位综合治理创新。通过县、镇、社区三级的共同努力,共解决孱陵社区、占桥村等8个城中村、城郊村失地农民农转非户口8457人,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7560人,建安置小区7个,保障房1500套,就近安置失地农民就业5000人。改革创新成功迈步,城区发展更加和谐
一是理顺了关系,提高了效率。斗湖堤镇的工作职能调整后,镇里可以集中精力抓社会管理,县里则甩开手脚搞经济建设,使政府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加合理高效。2010年,社区办理低保4000多人;办理城镇居民医保94592人;为1727户低收入家庭申报住房补贴455万元;以创业促就业为推手,新增就业岗位1909个,扶持创业262人,带动1029人就业。在居民家门口服务,方便了居民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是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稳定。社区充分发挥居民自治功能,通过居民说事、居民议事等形式,及时发现、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使一些信访问题直接消化在社区。同时,斗湖堤镇集中精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2010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98件,接访640人次。镇委、镇政府召开专题信访工作会议19次,召开各类信访听证会8次,解决疑难问题19件、254人,妥善处理6起突发事件,信访结案率达到90%,信访维稳工作“护城河”的作用充分显现。
三是树立了形象,促进了和谐。由于社区作用的发挥,居民的共同参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城市、双拥模范县“四城同创”活动顺利推进,老城区全面改造升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在社区的组织和带动下,创建了一批社区文化长廊、医院文化长廊、校园文化长廊、企业文化长廊、“双拥”一条街、消防一条街、平安一条街等特色文化阵地;一批群众性的文化艺术团体、体育健身队伍活跃在社区,活跃在广场、公园,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与此同时,发生在县城城区的治安案件大幅下降,2010年治安案件比上年下降近20个百分点。■
(作者系中共公安县委书记)
第二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创新社会治理思路 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城区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和济南城市群的叠加地带,东与东营市接壤,南与博兴县、淄博市毗邻。西与惠民县、阳信县相连,北与沾化区交界,是*****州市委、市政府驻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四环五海‛规划区的核心区,鲁北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全区版图面积696.99平方公里,辖1乡2镇7个街道,总人口49万。*****城区区位优越,水利资源充足,黄河横贯境内38.5公里,徒骇河穿境而过。石油、天然气等矿藏储量甚丰,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重要产区之一。产业基础雄厚,是全国著名的家纺基地,拥有家纺服装、机械电子等六大主导产业。文化底蕴丰厚,秦皇台遗址历经2000多年风霜依然矗立,明清望族‚一门十二进士‛、‚父子五翰林‛的*****城杜家享誉天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抢抓‚两区一圈‛机遇,加快建设生态和谐富裕现代化新*****城。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5.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72元。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省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建设示范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和‚山东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都在基层。而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社会治 理模式创新的基本单元和主要场所,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作用关键。为此,我们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强化政府外部推力,激活社会内生动力,努力营造政府转职能、群众得实惠、基层创和谐的多赢局面,全力打造‚美丽社区、幸福家园‛。2014年,*****城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市西街道彩虹湖、北镇街道化工等4个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一、以人为本,工作理念实现由管理到服务
工作实践中,我们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社会治理一切为了人民的工作理念,真正把为民服务抓在手上。
(一)抓好公共服务。瞄准全省、全国一流标准,配套建立了一系列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活动阵地。自去年以来,精心打造了建筑面积均在3000平米以上,化工、为民、彩虹湖、文汇、政通精品社区5处。在此基础上,实行人力、财力、物力、事务‚四个下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公共服务进社区,各社区普遍设立了社会救助、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一站式‛为民公共服务窗口,实现公共服务项目的全覆盖。同时,找准社区公共服务的切入点,在社区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行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配餐服务、健康保健等服务。目前,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区,彭李街道黄河社区、为民社区、大河社区,北镇街道春晓社区、市东街道政通社区相继成立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今年初,总建筑面积14330平方米、占地100亩,总投资近1亿元的市级重点工程—*****州殡仪馆正式投入使用,新馆按照国家民政部一级馆标准 建设,倡导‚绿色殡葬‛,打造‚生命最美的送行者‛服务品牌,提高了殡葬服务水平。
(二)发展便民服务。重点打造具有*****城特点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在社区开展餐饮、家政、医疗等10大类便民服务,设立便民服务网点,通过分发便民服务手册、便民联系卡等措施,较好地实现了社区服务网点与居民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各社区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着力点,搭建社区服务有效载体,积极开展‚品牌社区‛创建活动,逐步探索拓宽社区服务新途径。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区打造了‚彩虹民生一号‛服务品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包含众多子品牌服务项目;政和社区创建了‚3351‛便民服务模式,成功吸引加盟商户150家,惠及居民2740户;化工社区打造‚五园一湾‛服务品牌,成立了‚7110‛便民服务队,收到良好效果;利民社区以校园学知识、社区学实践为宗旨,通过社区、学校联合为学生形成‚社校同心圆‛,以打造‚社校同心圆‛品牌开展了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活动,构建社区、学校一体化‚大教育‛模式;为民社区的‚4L‛服务模式和政通社区的‚手护工程‛等服务模式也都有效地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目前,全区城市社区共创建各类品牌33个,‚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的格局已经形成。
(三)培育志愿队伍。我们做好社会关注、群众急需、志愿者专长三个方面的‚结合‛文章,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帮助困难群众为内容的‚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关爱老人、情暖社区‛志愿者集中服务月活动,以及志愿者爱心时间银行、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活动培育锻炼队伍,丰富工作内涵,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精细化、高品质服务,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社区的服务触角延伸到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二、激发活力,社会治理主体逐步多元化
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多元利益诉求的表达和满足需要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工作中,我们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力量,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实现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共治,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一是简化社区社会组织登记注册手续,降低准入门槛。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直接在区民政局依法注册登记;暂不符合登记条件的由乡镇政府(街道)民政所备案管理。二是推进社会组织进社区参与社会化服务。去年6月份,在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区开展了‚美丽社区、幸福家园‛系列活动——社会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先后引进百世儿童医院、海燕家政、‚好大姐‛家政、朝阳计算机培训学校等100家社会组织进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开展服务活动。在养老服务方面,抓好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会组织运作‛模式,打造了‚*****城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一批特色养老示范工程,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今年3月25日,我区在彩虹湖社区举行了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暨居家养老信息平台成立仪式,标致着我区居家养老工作全面启动。三是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发掘和引导各社区具有公益福利、文化娱乐等性质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其初创、成长到成熟不同阶段,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专业培训、分类指 导等方式,加强社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区化工、彩虹湖等5个社区的孵化基地正在建设之中。
(二)社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开展‚校地共建‛活动。依托辖区丰富的教育资源,采取理论培养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与*****州学院社工专业的高校合作,采取‚社区书记进大学课堂‛、设立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基地、‚社区大讲堂‛、‚专家讲坛‛等形式,引导大学教授、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去年在彩虹湖社区举行了‚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州学院社会学专业的50多名学生到社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为民社区、大河社区还与*****州技术学院签订共建协议,邀请学院教授为居民授课。二是大力培育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在技术、资金、场所等方面提供帮助。目前,已注册成立了众智社工服务中心和海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在春晓、为民、北海等社区开展系列社会服务活动。
(三)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一是在全区登记社区志愿者1.2万余人,组建志愿者队伍160多支,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帮助困难群众为内容的‚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二是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等品牌化服务活动。现已有9000多名城区党员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活动中来,1800多名党员报名参加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设立党员服务岗位170多种,受益群众达15000多人次。三是积极开展‚四社联动‛,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和社区志愿者广泛参与社区服务,丰富工作内涵,提升服务水平。特 别是采取以‚一中心多站点‛的模式,引导社工服务向居民延伸,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精细化的服务。
三、群策群力,群众协同参与和自治互律作用得到发挥 社会治理,离不开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立足*****城相对底子薄、基础弱,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任务重,社会治理压力大的实际,探索具有*****城特色的工作方法,努力培育社区居民的自主意识、协商议事能力及社区归属感、认同感。
(一)实行社区网格化治理。我们以居住小区、生活情况或社会功能相似的区域为单位,将社区管理与服务区域划分为大、中、小三级单元网格。在网格上同步成立总支,小区成立支部,楼院设小组,构建三级组织网络体系。以此为基础,30-50户成立居民小组推动居民自治,每100户居民配备一名为民服务员。在居民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成立工青妇等各类群团组织,组建由专、兼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服务队,在孤老帮扶等方面奉献爱心,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探索居民小区自我治理模式。在城市居民居住小区,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为决策层,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及物业公司为执行层,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层的‚一心三层‛自治体系,实行三元化管理,建立社区自治机制。同时,在社区建立听证会、评议会、协调会‚三会制度‛,进一步增强居民的社区自治意识,使居民最大限度地参与社区生活,共同建设和谐社区。如,去年以来的城乡‚阳光低保‛整治工作中,在全区推行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居)三级‚阳光公示‛,特别是 村居群众借助每月5日的‚民主议政日‛活动对村居的重大事项进行集体讨论,集中讨论、公开,与日常监督、公开相结合,群众参与,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全区共清查并取消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655户683人,取得明显效果。
(三)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全区开展‚一居一队、一院一队‛活动,各社区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普及全体居民的秧歌队、腰鼓队、广场舞队等文体队伍,呈现出‚小区天天有活动,群众人人可参与‛的喜人局面。各社区通过组织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成立各类社会组织,让居民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增强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四、整合资源,社会治理效能质量不断提升
我们在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中,打破部门、地域等界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整合了党政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种资源,逐步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驻区单位为依托,以社会各级组织为补充,‚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工作区域化新格局。一是以机制建设促区域化建设。成立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小组,与驻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共建活动,提高了驻区单位参与、支持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以党员带动促区域化建设。社区对驻区党员建立台账,分类管理,并开展‚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品牌化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到社区认岗,参与、带动社区建设。不断发展壮大的党员服务群体,成为*****城区社区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三是以共享共建促区域化建设。动员社会力量、驻区单位提供财力、人力、场地等支持,采取引进有能力的企业投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兴办社区服务项目等方式解决社区服务资金、人员、技术等问题,实现了社区建设的共驻共建、共建共享、互惠互利。2013年,5月8日,全省防灾减灾社区应急综合演练在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区举行,驻区的多个单位参与了综合演练,国家减灾委、省及17市减灾委的领导进行了观摩。山东省电视台进行全程直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给予了报道。彩虹湖社区也被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五、赢得民心,促进社会和谐主动作为
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群众关心的重点,也是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以社会矛盾事前预防和群众诉求表达有序畅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一)强防范,抓平安建设。推进人防专业化,实行“一区一警”,在城市社区普遍设立了警务室,推进保安服务进社区工作,加大防范力度。成立以社区党员、楼长和志愿者为主体的治安巡逻队伍,并与辖区单位共同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家庭”等系列活动,“社区你我他,平安靠大家”的安防意识逐步增强。
(二)早预防,保和谐稳定。为加强信访稳定和人民调解工作,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我们注重加强社区普法、民调、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工作,在全区各村居推行法律顾问全覆盖,强化村居干部的法律意识,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在化工社区建立全市首个社区巡回法庭,增强了群众的法制观念,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激活力,奏时代强音。我们着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本土优势、公众认同的社区文化,营造广大居民守望相助的人际氛围与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各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社区广场以及辖区单位的各类文化设施,开展‚文化节‛系列活动。为民社区建立的‚太极拳协会‛、彩虹湖社区组建的‚红歌协会‛、文汇社区建立的‚老年人艺术团‛等队伍积极参加了多项全国性的竞赛并取得好成绩;黄河社区的中海合唱团、清怡社区的秧歌队等文体队伍都进一步加强居民邻里之间的沟通和团结,提升社区文化品位。通过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走出家门,热情参与到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生活中来,打造了居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体会: 一是创新社会治理必须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为前提。在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必须从经济建设转向公共服务,体现在由把自己当主人到把群众当主人、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只有实现这种职能、作风的转变,才能更加注重联系、服务群众,形成社会治理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二是解决群众诉求和社会治理问题必须靠完善的制度建设和有力的制度落实作保证。三是赢得民心、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主动发现、主动作为。社会治理中存在侧重于事后处置,不善解决小事的问题,在事前预防和源头治理上缺乏有效措施,必然会出现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问题。为此,要强化主动意识,提高社会服务治理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协同性。四是解决复杂社会治理问题必须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基层社会涉及面广,事情具体、复杂,单靠一两个部门的工作是远远不够 的,必须齐抓共管,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格局,形成共治共管的强大合力。
我区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也存在政府管理职能多,有时有‚越位‛、‚错位‛现象发生,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偏重等问题。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精街道、强社区、促服务‛的整体工作思路,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为民的感情,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全力打造‚美丽社区、幸福家园‛品牌,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为建设生态和谐富裕现代化新*****城贡献力量!
第三篇:立足创新,在创先争优中增强基层组织生机活力
立足创新,在创先争优中增强基层组织生机活力
妇联基层组织是妇联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妇联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的源头活水。在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中推进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发展,扩大妇女工作覆盖面,增强妇女组织凝聚力,是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具体体现,是妇联组织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社会支柱作用,推动妇女工作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巩固壮大妇联组织,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根本所在,对于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再建新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竹溪县妇联紧贴中心、围绕大局,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突出‚创‛字,立足创新,推进全县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群众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
一、创新基层工作理念,夯实组织基础。
妇联工作本质上说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竹溪县妇联以创新的理念引领基层妇联创新工作载体,进一步完善妇联工作网络,不断延伸妇女工作触角,扩大妇联组织覆盖面。
1、以换届选举为契机,不断优化村级妇女干部队伍结构。紧紧抓住村和社区换届、基层组织整顿等时机,着力扩大妇联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将妇代会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组成部分,设一名专职妇代会主任,进入两委班子。在村
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和村民代表中,妇女比例不低于30%,从而确保了一批政治素质高、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又热爱妇女工作的优秀妇女骨干充实到妇联基层组织。县妇联在每年初召开妇联工作会议,将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到人、到时限,年底进行专项评分,评选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优秀妇女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
2、以教育培训为手段,不断提升基层妇女干部队伍素质。为加强对妇女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坚持把妇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竹溪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积极推荐妇女干部参加省、市委党校学习,在全县举办的科级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后备干部培训班等主体培训班中,都确保有一定比例的妇女干部参训。全县293个村代会主任、15个乡镇妇联主席接受了岗位培训,98%的妇干提升了学历层次,基层妇联干部素质大幅提高;提拔重用妇女干部8名,其中1名被提拔为乡镇正职领导干部;建立挂职锻炼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女干部到妇联挂职,使妇联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近年来,共有3名女干部到县妇联挂职,其中2名已正式调入县妇联,1名正在挂职期,1名到市妇联挂职。县乡妇联每年至少举办1期干部业务素质培训班,积极参与和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活动,拓宽妇联干部的视野,增强妇联干部的创新意识。定期采取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狠抓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基层妇女干部学科学、学技术,增强她们带头科技致富的能力。以推动妇女发展为重点,帮助广大妇女学习一技之长,做增收致富的明白人,涌现出了王琴、姚彩霞等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
二、创新基层工作载体,激发内在动力。
基层妇女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必须在选好载体、打造平台、形成特色上下功夫。竹溪县妇联认真把握基层妇女工作的特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妇女喜闻乐见、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使妇女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受益、在受益中发展。
1、围绕“创业行动”,建“致富之家”。
以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为平台,与县劳动就业管理局联合举办‚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当场签定用工合同100余份,帮助城镇失业妇女、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就业及缓解当前企业‚招工难‛等问题。
扶持壮大妇女创业实体基地,通过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和培育了多个竞争能力强、带动层面广的‚妇‛字号龙头项目,如王琴创办的湖北顺溪豆制品有限公司,徐巧珍创办的县河茶场、王红创办的养猪基地等,都已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引导广大妇女创业致富、科技致富等方面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抓基地辐射和典型带动,在全县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在她们的带动下,全县有20个村成为茶叶专业村、有20个村成为养猪专业村、有20个村成为烤
烟专业村。广泛开展妇女创业创新创优竞赛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巾帼创新业工程‛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培育了一批敢于开拓、勇于创新、诚实守信的女性致富带头人。
2、实施“维权行动”,建“信赖之家”。
强化源头维权,推动社会化维权,积极寻求救助春蕾女童渠道,为妇女儿童排优解难。在2011‚三八维权周‛活动中专门设立维权服务咨询台和法律法规宣传台,发放法律宣传资料200多份,接待来电、来信、来访45件,回复率达100%。以多种形式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3、开展“关爱行动”,建“贴心之家”。爱心助学,关爱弱势群体,我们相继组织了‚爱心献春蕾‛、‚关爱特困单亲母亲‛ ‚关爱女孩——结对帮扶‛ ‚爱心促和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关爱弱势群体、慰问特困群众、资助贫困学生的热潮。
4、推进“文明行动”,建“知识之家”。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创建活动,‚争当‘廉内助’,树立好家风‛主题教育,经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逐级推荐、组织考核等程序,评选并表彰了首批竹溪县‚廉内助‛15名。
借助‚三万‛活动的开展,以实验小学为依托,以联系村为主阵地,开展‚读经典、传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宣
传教育活动,播放红歌,举办国学经典《弟子规》讲座,‚科普活动月‛‚四下乡‛,红片电影周播放等系列活动倡导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
三、打造基层工作品牌,提升工作水平。
我们始终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深化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创建等活动结合起来,有机整合‚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集体‛‚巾帼示范村‛争创;培养树立了一批‚妇字号‛龙头企业、‚女科技致富带头人‛;评选了一批‚巾帼文明岗‛、‚优秀妇女工作者‛先进典型。以典型的力量激励更多的妇女积极投身于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活动。在领导干部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新胜村开展了‚十好‛争创评比活动,(即甘于奉献好党员、廉洁高效好干部、致富帮富好能人、遵纪守法好村民、卫生整洁好农户、开明情理好婆媳、互帮互助好妯娌、互敬互爱好夫妻、孝敬老人好子女、和谐友爱好邻里),让良好的道德行为成为群众的行为准则。
四、创新工作思路,发挥“联”字优势。
合作共赢这个境界是个理念,也是个方法,是妇联工作的方向和趋势。妇联虽然缺钱少物,但我们的组织优势、工作优势也是很多部门不可比拟的。一是联政策。把工作、典型和政策对接,同有关部门合作推进,这样既为掌握政策、资金的部门提供了工作的闪光点,同时也支持了妇女事业的发展。今年,我们联全卫生局、计生局,充分利用安全两癌
知识宣传画、宣传手册、宣传单等宣传资料进行广泛的宣传,宣传画张贴于村卫生室、乡卫生院、县级医院保健机构,使群众了解有两癌免费检查情况。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社区活动站等阵地开展家庭教育、向广大妇女儿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等活动。联合执法部门建立妇女权益法律援助中心、妇女权益法律救助中心、妇联干部特邀陪审员、维权合议庭、家庭暴力110报警中心、家庭暴力司法鉴定中心,更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二是联资源。包括高校、文化教育和女干部、女企业家、女教师以及工会、共青团组织等方面的资源整合与利用。聘请专家为下岗、失业妇女创业指导,并联系就业岗位。三是联民意。注重深入实际调研,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妇女群众的心声,听取多方意见。针对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品德等方面问题渐渐显现的客观现状,妇联组织人员深入村、组、户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台帐。
五、创新活动内容,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利用‚三八‛、‚六一‛等节日契机,举办形式多样的演讲赛、座谈会、才艺展、文艺演出、体育运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广大妇女的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并向社会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工作,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妇女、支持妇女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活动的开展,妇联基层组织活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坚实的组织基础,为妇联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能力显著增强,工作得到了党政领导的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更多的贡献。但与各兄弟县妇联的组织建设工作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奋力直追,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尽力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努力提升妇联组织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多做贡献。
二0一一年四月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学习心得
创新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学习心得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问题和矛盾增多,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好落实好中央及省委政府的精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参加了本次公务员培训后,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结合本次学习,下面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理念。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归根结底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又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仅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高屋建瓴的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我国社会发展也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也是社会管理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社会建设和管理,必须以此作为指导思想,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社会管理,必须严格贯彻党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抓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灵魂,突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管理的主体地位。
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激发社会活力,要求各级机关
关注和改善民生。
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务,融群众工作和民生工作于一炉。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实施民生工程,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举措。
三、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激发社会活力,就要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必须加快从传统的“经济管理为主”向“社会管理为主”转变,不断完善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从实施全面管理的全能政府变为实施公共管理的有限政府,使公共管理职能得以强化。要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加大社会各界参与,构筑民主化、多元化、制度化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全面实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四、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激发社会活力,要需要坚持社会共同参与。
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必须坚持多方参与、社会协同,在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群众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不断扩大参与度,提高协同化水平,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多元化社会管理格局,激发整个社会的生机与活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效能与品质。
对处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中国来说,只有社会管理得到了创新,社会才会有序、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只有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新突破,激发社会活力,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快速发展!
第五篇: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中不断推进街镇总工会建设
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中不断推进街镇总工会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逐步下移,从事社区服务和建设的职工队伍不断扩大,入驻街镇的非公企业日益增多,目前某某区已建会企业89%分布在街镇层面,不但给社区建设赋予了新的使命,而且也对新时期街镇总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年以来,中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的新要求,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适应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新形势和党中央的新要求,某某区总工会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党工共建,着力推进街镇总工会规范化建设,不断强化街镇工会的维权维稳职能,充分发挥街镇总工会在服务社区与加强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统一思想认识,为街镇总工会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街镇总工会建设,是社区大党建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区工会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当前形势下,我区各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进一步增强了加强街镇总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党委高度重视。区委坚持把加强街镇总工会组织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基础来抓,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贯彻落实市委座谈会精神,今年10月12日,区委召开了全区“加强和改进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工作,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意见》,1 明确要求各街镇党(工)委把工会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联动和考核力度。各街镇党(工)委按照区委的部署和要求,从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将工会工作纳入街镇大党建工作格局中,把工会组建、工资集体协商等工作纳入党政考核内容,着力解决工作力量配备、经费保障、办公场所、资源整合等问题,并坚持定期研究工会工作制度,明确一名行政副职联系工会工作,切实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和考核,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某某社区(街道)党工委提出了凡是重要劳资纠纷、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调整、凡是“两个普遍”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难题必上党委会讨论的“三个凡是”工作要求,及时指导街镇总工会主动而为、尽力而为,充分发挥街镇一级总工会的积极作用。
二是区总高度重视。区总工会一直将街镇总工会建设作为我区工会工作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考核管理制度,努力抓实抓强。一是建立街镇总工会专职工会干部双月例会制度,听取各街镇通报工会工作开展情况。二是建立部室联系街镇制度,借势借力突破重点,攻克难点。三是建立街镇总工会组建工作月报制度,对各街镇的工会组建工作进行跟踪考核,确保街镇总工会工会组建工作顺利完成。四是建立街镇总工会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并把工会组建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首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从而不断健全街镇总工会的激励约束机制。五是加强对街镇工会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区总工会通过聘请专职工会指导员分配到各街镇总工会,给予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支持,为街镇总工会开展工作提供人力物力保证。
二、完善“两个机制”,为街镇总工会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面对当前工会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各街镇总工会坚持以协调劳动关系和服务职工群众为切入点,做到协调劳动关系和协调社会利益相结合,服务职工和服务社会相结合,不断开辟新途径、扩大新载体、建立新机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积极发挥独特作用。
一是完善工会组建机制。各街镇总工会按照“依法推进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的要求,自觉将工建纳入“大党建”格局中,坚持“党工共建”,积极争取党委领导,借力党政各类资源,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职工分布的实际状况,深入推进工会组建工作。通过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工会组建百日集中行动和全国非公企业数据库核录工作,全面摸清各街镇区域内企业和职工分布状况。根据全总“双措并举,两次覆盖”工作要求,结合企业规模小、职工分散、居民区较为集中的特点,各街镇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建设,实现了我区小区工会组建工作的全覆盖,同时楼宇工会、市场工会、工业园区工会、特色街工会等形式的工会联合会和联合工会数量也不断增加。某某社区总工会成立了城大建材市场等工会联合会,某某社区总工会成立了青云眼镜特色街行业联合工会等。又如某某社区总工会依托街区工会联合会、独立工会和居民区小企业联合工会三种工会组织形式,通过网格化管理机制,形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金字塔”型社区工会组织架构体系,加强对社区小企业和个体商户的覆盖力度。
二是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各街镇总工会坚持共建共享原则,通过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重点依法积极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集聚的小区、园区、楼宇等区域和餐饮、物业等行业中的小型非公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并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实现各街镇职工工资随着企业效益同步增长。通过建立街道(镇)、社工站、居民区三级劳动关系争议调解组织,不断完善各街镇劳动争议预警调解机制。通过完善街镇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从源头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街镇职工群众的各项权益。大力开展集体合同、民主管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等工作,保障好各街镇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力开展先进职工之家达标活动,从整体上规范各街镇企业工会的运行内容和方式,大力开展安康杯知识竞赛、帮困送温暖、职工素质工程等服务职工、关爱职工的活动载体,来促进企业、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加强自身建设,为街镇总工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我区街镇总工会建设,发挥街镇总工会作为地方工会领导机关的重要作用,我区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要求,通过强化街镇总工会规范化建设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街镇总工会的自身建设水平。
一是强化街镇总工会规范化建设。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我区街镇总工会规范化建设,2011年,我区结合各街镇总工会换届工作,坚持完善“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的格局,推动各街镇总工会认真落实总工会主席由社区党工委(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副主席与社区综合党委干部实行双向兼职的干部配备要求。并通过推行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协助区委进一步配齐、配强各街镇总工会领导班子和工会干部队伍,不断激发基层工会的活 力。某某镇总工会以工会换届为契机,对新一届工会专职副主席实行公开选拔竞争,将群众一致认可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工会岗位上来,切实加强该镇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二是强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为加强社区(街道)、镇总工会建设力度,我区积极探索社区工会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在各街镇和两个园区分别建立了工会工作指导站,并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会工作指导员,由区总工会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考核,从而为街道镇的工会工作奠定了基础。此外,区总工会还不断健全街镇工会干部和工会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机制,组织工会干部参加市、区两级业务培训,开展工会工作者专题业务培训,逐步提高工会干部和工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加强街镇总工会建设,充分发挥街镇总工会的社会管理职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结合闸北实际,进一步加强探索创新,完善党工共建,健全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街镇总工会的前沿性、阵地性、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