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业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
林业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
林业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
为保护和改善我市农村环境,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就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污染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召开了农村环境保护电视电话会议,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在“十一五”期间,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的实施意见》,把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纳入到生态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切实加大了农村
污染源整治的力度,取得了明显进展,全市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缓解。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农村环境保护还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染、工矿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面源污染日益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存在严重隐患,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环境和食品安全、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积极行动,突出重点,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二、狠抓重点,大力改善农村环境
按照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基本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加强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中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目标。乡
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要巩固取缔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的成果,加强对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的整治,特别是5000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必须完成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的整治任务。要抓紧建设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源环境监测体系,密切关注饮用水源水质变化情况,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每年不得少于两次。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严防养殖、种植、旅游等开发活动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预案。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认真开展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小流域所在地各级政府应制定污染整治实施计划和达标规划,濑溪河流域和龙溪河流域污染整治要按照规划实施,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安排,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场和垃圾处理场的规划建设,县城周边乡镇的
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要尽可能地纳入县城集中处理。离县城较远的乡镇场镇,生活垃圾要做到就地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要因地制宜建设处理设施。从起,各区县政府每年要选择1—2个乡镇进行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示范,稳步推进农村场镇生活污水治理。把农村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积极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要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采用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和粪便,“十一五”期间,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要达到50%,清洁能源的普及率要达到30%。农村生活垃圾能沤肥的则沤肥,不能沤肥的则提倡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乡镇要建立监督奖励机制,禁止焚烧秸秆。各区县要加大对农家乐的环境管理,“十一五”期间,所有农家乐必须建成污染治理设施,禁止其生活污水直接排向环境。
强力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水产
养殖污染。各区县政府要以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突破口,按照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的要求,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实施限期治理。治理要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配置有林地、蔬果地、粮食作物地的养殖场,且能全部消纳沼液,提倡采用畜禽——沼气——林还田模式治理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没有配置沼液消纳土地的养殖场,推广零排放粪污治理技术。新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取缔肥水养鱼。各区县政府要划定规模化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积极争取农业部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实现粪污资源化、无害化和综合利用。
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运用农业污染普查成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着力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能
力,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十一五”期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要提高10%以上,推广病虫草害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加快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防止“十五小”“新五小”在农村死灰复燃。推动分散在农村的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强园区内和园区之间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深入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小区、生态家园创建活动,推进生
态市创建。各区县政府要加强领导,按照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引导和推动一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较强经济实力、良好生态环境的乡镇村庄,率先达到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要求,推动农村环保工作自下而上全面展开。“十一五”期间,全市要建成环境优美乡镇14个,建成生态村70个。生态细胞创建活动,重点是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生态细胞创建工程是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市、区县、乡镇政府将生态细胞创建工程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实行目标考核,通过实施项目,以奖代补,资金推动,为生态市建设夯实基础。
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环保意识。要按照环保宣传教育“四进”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为重点,广泛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
措施和组织领导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涉及面广,要求高,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各项政策,广泛发动群众,确保取得实效,让农民群众受益得实惠。
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要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协调和调动各方力量,发挥部门联动优势,形成农村环境保护齐抓共管、分工合作、协调推进的工作局面。环保部门要负责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发改、财政等部门要牵头研究新时期有关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对治污工程实施以奖代补。水利部门负责牵头抓好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和规范水产养殖。国土部门要做好农村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规建部门负责对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的组织实施。农业部门负责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合理施用化肥,开展测土
配方施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实施好农村沼气“一池三改”项目,指导业主争取农业部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项目和工程建设监督。林业部门负责加强森林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保护。卫生部门负责指导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工作,指导乡镇医疗机构和卫生村建设。畜牧部门负责解决好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宣传部门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和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
继续推行区县乡镇环境质量行政首长和主管行政首长负责制,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那一世范文网
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发挥环保宣传教育作用,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为重点,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载体,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好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动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环境基
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善环境条件,建设美好家园。要把环境管理作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推动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确保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民主决策权。凡是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要按照有关规定征求村民的意见。
多渠道增加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向农村环境保护投入的机制。重点支持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态细胞创建工程。对获得省级以上称号的环境优美乡镇奖励10万元,对获得省级以上称号的生态村奖励3万元。各区县要落实相应的生态建设资金基数,确保每年有增长,专项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建立适合农村环境保护的“以奖代补”机制。要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探索和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筹集农村环
境保护资金。
切实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把农村环境保护技术作为科技攻关的重要方面,加强生态农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面源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生态修复、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充分考虑农村农民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成本,尽可能地选择投资少、管理成本低、方便操作、高效适用的技术措施,切不可贪大求洋、背离农村实际。搞好环保新技术试点示范,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加强人员培训和推广。
重视编制区县生态建设规划和乡镇环境保护规划。根据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各区县要在前编制完成生态区县建设规划,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各乡镇也要立足本地实际,编制环境保护规划。在编制规划时,要结合实际安排一批环境保护治理项目,备国家级、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报
时选用。
第二篇:环境保护计划工作意见
一、*年环境保护计划执行情况
*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保局的指导下,我区的环保工作有了新的成就,基本实现和完成了2005年提出的计划目标和任务。*我区城区空气污染指数良好以上的天数比例达到90%,饮用水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达标率100%;北沙河入黄河口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四类标准;.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小于70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5分贝,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按功能区达标。
(一)污染控制与污染防治成效显著。重点开展了“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安静工程”、“固废治理工程”。
--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控制燃煤污染为重点的蓝天工程。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坚持不懈地狠抓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建成烟控区11.2平方公里,实现城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在*市环保局、市环境监测站支持下,完善了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工作,实现了我区环境空气监测的自动化、科学化。面对全区工程开工面积增大的实际,我们不断加大对建筑工地和扬尘渣土的整治力度特别是对建筑垃圾的管理,一是对开工工地进行登记备案;二是落实渣土运输车辆准运证制度,规定运输路线;三是加大对违规车辆的查处力度,“管、防、打”并举,建筑垃圾渣土无序运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施工现场一律做到:挂(悬挂防护网)、净(现场物料堆放整齐有序,场地干净)、撒(定期撒水,防止污染)、围(现场采用实体围墙或彩板墙围档)、盖(严禁渣土运输车辆途中沿街撒漏),有效的控制了扬尘污染。政府领导,多部门参与、联合执法,集中清理取缔违规石子厂、采矿场31家,停办了采矿证,全部限期拆除了开采设备;建立了矿山治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反复回潮”现象的发生。长清热电厂结合技改工作,对除尘设备进行了改造,严格控制燃煤含硫量,燃煤含硫低于0.65%,确保了外排污染物的稳定达标。长清第二水泥厂实施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不断提高粉尘技术处理能力。*创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增上先进污染设备,改生产工艺,并投资3000万元,新建了脱硫除尘设施。严格执行《*市*大货车违章进市及噪声尾气污染专项整治方案》,采取两级把关,互相监督的措施,加大车辆审验工作责任制,强化对机动车尾气的污染防治,在车辆审验工作中严格把关,对汽车尾气不达标的车辆一律不予年审,不准上路行驶,直至整治合格,全年共年检机动车12528辆,尾气首检合格率98%,机动车尾气达标率达80%。
--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碧水工程。目前已初步编制完成了《北沙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规划》,为北沙河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加强了饮用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加快,一期土建工程、预处理工程、办公楼、配电室、污泥压滤机房均已建成,污水处理设备正在安装,争取年底投产运行,实现日处理污水2.5万吨。开展了严查水环境污染专项行动,对近70家污水排放单位进行了认真排查摸底,划定了污水排放大、中、小户和污染危害重、中、轻单位,依法下发了限期治理通知了30余份,在我们的督促下,重点污染源佳宝集团第二奶牛厂完成了废水的治理,产生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加强了对三产服务业所排污水的控制,及时处理了多起污水污染环境的来访案件。在我们的有力工作下,城区餐饮、洗浴等服务行业都采取了简便宜行的污水治理措施,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切实做好大学科技园的污水防治工作,对于大学科技园入驻的各大高校,我们在市局的帮助下均督促已入住学生的院校建设了污水处理站,基本达到了中水回用的目的。
--以创建安静居住小区为重点的安静工程。为进一步改善辖区声环境质量,有效控制城市环境噪声污染,2005年开展了噪声达标区的创建工作,新建噪声达标区面积6.8平方公里,实现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0%。并按照“安静小区”的创建标准,建成长清一中职工公寓“安静小区”一处,顺利通过市局验收。公安部门、城管部门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城区及办事处、乡镇驻地场所的噪音污染整治,对违反规定的一律给予治安处罚。中、高考期间,对公共场所进行专项治理,对建筑工地夜间施工时间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广大考生提供了良好的应考环境;实行昼夜巡查和随时接访制,有效地遏制了居民区噪声扰民事件的发生。在控制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调整机动车辆行驶路线,设置禁鸣标志,严格执行机动车禁鸣规定,限制大吨位车辆进入市区,控制交通污染源,为市民营造了良好生活、学习环境。
--以固体废物防治为重点的固废治理工程。对全区13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排污申报登记,摸清了全区医疗废物的产生、贮存、处置情况,*年全区医疗废物纳入全市集中处置,处理率达90%以上,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发生,阻断了传染性疾病的末端传播渠道。全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实现了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二)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不断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力度,2003-2005年环保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均达到1%以上;严格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在2003年已通过省级验收的基础上,又被省法制办评为先进单位;近年来我区教育系统进一步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并将环保教育与环保公益活动融入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发展观,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自然、创造绿色生活的社会责任感。全区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100%,创建各类绿色学校14所。
(三)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一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格执法程序,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采取巡查、突查、暗查、专项检查等方式,积极开展打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安全活动;2005年共立案查处违法企业30件,取缔“十五(土)小”企业3 家,限期整改18家,查处率100%。二是严格执行排污费征收法规,做到程序合法、解缴及时、票据管理规范。三是认真处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工作。加强环保110和信访机制建设,保证了出警及时、处理及时。共接访42件,处理率100%,结案率100%;未出现重复上访、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建立了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有效控制了辖区内污染事故的发生。四是对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贯彻清洁生产、以新带老、局部削减的原则,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的目标。2005年全区共审批各类项目25个。验收各类环保项目4家,拒批属于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的建设项目3个,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三同时”执行率100%。积极推广清洁生产,促进企业走新型我业化道路,引导*三九益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长清第二水泥厂从原材料选用、产品方案、能源资源消耗、污染防治措施等各个环节选用清洁生产技术,并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最大限度的实现废物资源化,减少排污总量。长清第二水泥厂、*三九益民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存在问题:
1.环保宣传、执法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2.资金紧张,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环保工作的开展。
二、*年环境保护计划目标
全区SO2排放量控制在1833吨以下,烟尘排放量控制在1077吨以下,COD排放量控制在2105吨以下,工业固体废物全部综合利用或处置,城区空气污染指数良好以上的天数比例达到85%,饮用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废气处理率99%,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低于70分贝,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55分贝,烟控区覆盖率达1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60%。
三、*年环境保护主要任务
1.积极组织《*二00三年环境保护计划》的落实,将环境规划的阶段目标任务具体分解下达到各职能部门;并强抓落实工作,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使环境与经济发展做到协调发展,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2.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有新突破
建立、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不合格、已被淘汰的炉具坚决取缔,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综合利用,支持采用新型的高效处理设备,积极推广清洁生产;进一步加强烟控区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按计划完成烟尘控制区的建设、复查任务。加强汽车尾气监督管理,提高型煤普及率,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减少污染源。在水泥粉尘治理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3.水污染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加强
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对于重点污染源实行浓度与总量控制原则,削减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防止新的重大污染源产生,努力改善水污染严重的状况。年末,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并建设除磷脱氮、污水回用设施,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辖区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4.噪声和固体废物方面
采取有效措施,使城区内道路噪声平均值控制在70分贝以内,城区区域噪声平均值在控制55分贝以内,严禁在城区内新上噪声污染企业,完成噪声达标区的建设、复查任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处理,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达100%,医疗废弃物实行集中收集焚烧处理。
5.认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对污染重、危害大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建立起点面结合、条块结合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体系。
6.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调查工作,加快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速度,抓好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和推广,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严禁从事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做好城市绿化工作,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我区的生态环境。在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和城市周围设立秸杆禁烧区域并落实禁烧区责任和措施。加强面源污染控制,化肥、农药的亩均使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强对石材开采业的监督管理,降低山区植被、地质地貌的破坏程度,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四、*年环境保护主要措施
1.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以强化宣传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决策者和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意识。
2.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环境监督与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严格环境保护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断提高全县的环境质量。
3.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坚持“三同步”发展方针,统筹规划,依法决策,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严格限制和禁止新上能耗高、污染重建设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消灭污染。
4.加大环保投资力度,促进污染治理
建立企业为主,财政收入、银行贷款相辅等多种筹资渠道,为企业治污提供更多支持,对不达标或超大型总量排污的企业要依法、足额、全面征收排污费,利用经济手段来促使企业进行污染治理。
5.积极开展环境科研监测工作,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环境发展,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水平,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性,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产业服务体系,加强环保产业的管理。
6.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管理,对责任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调度检查,确保环保目标责任书的如期完成实现。
第三篇:林业局林业生产工作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区街道办,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省市驻县有关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县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全力建设生态**县,努力实现生态平衡,结合我县实际,现就2009年林业工作作出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2009年我县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高森林覆盖率,以大力营造林和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为重点,以生态强县、生态**民为目标,巩固造林成果,加强资源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努力开创我县林业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二、工作任务
1、完成新造林5.0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2008年扩大内需新增2.0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飞播造林3.0万亩;做好2008年造林地块的检查验收和补植工作。
2、严格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并做好兑现工作,完成历年退耕还林工程补植任务38300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115亩,荒山造林34185亩。
3、完成育苗600亩,做好留床苗木的管理和销售工作。
4、全民义务植树65万株。
5、加快“三化一片林”工程建设步伐。
6、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城区“五山”绿化美化工程。
7、加强现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严格依法治林,规范征占用林地审批程序,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8、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确保全年不发生森林火灾。
三、工作重点
(一)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今年我县林改按照省上统一安排着手巩固提高,完善基础改革,进行配套改革,确保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关于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现有天然林资源(集体林)保护工作,县天保办与乡镇天保站、乡镇天保站与农村护林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和管护合同,夯实责任,落实措施,切实做好天然林保护工作。严格农村护林员管理,实行一年一聘,对工作不负责的要及时调整。
(三)关于退耕还林工程。以巩固成果为重点,切实解决好造林成活率、合格率、保存率低和树种结构单一等问题;抓好历年退耕还林地块补植补栽工作,3月15日开始,4月10日结束。
(四)关于城区“五山”绿化美化工程。根据《**县城区“五山”绿化美化工程实施方案》,继续实施城西山区域的绿化美化工程,绿化造林726.3亩,补植抚育491.7亩。
(五)关于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工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凸显特色的要求,重点抓好庭院、村庄、路渠绿化和村周一片林建设。县林业局要严格作业设计,搞好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工作,4月底完成。
(六)关于种苗生产。认真落实育苗面积,按照乡土树种的需求量合理搭配比例,于五月中旬完成全部育苗任务。各乡镇造林要优先使用本乡镇苗木,确需调剂要从邻近乡镇调运。
(七)关于全民义务植树。全民义务植树任务65万株,全民义务植树适龄公民登记率达到95%以上,义务植树公民履责率达到90%以上。各乡镇都要建立不少于500亩的义务植树基地。
(八)关于森林防火。按“六个一”和五项防火措施的要求,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巡查检查监测制度和防火责任追究制度,杜绝林区内的一切野外用火。特别是在清明、端午、中秋等主要节假日期间对重点区域要加大监测巡查力度,重点防范,专人看守,确保全年不发生大的火灾。
(九)封山禁牧。封山禁牧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坚决防止出现反弹,对已出现反弹的乱牧现象要严肃依法查处。严厉打击非法征占用林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案件,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案件,要从严处理,公开曝光。
四、工作措施
一是要提高造林质量。严格技术标准,加大监管力度,严把苗木、整地、栽植关,落实造林质量追究制度,切实提高造林质量。
二是强化资金管理办法。要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切实做到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挪用、滞留、截留等各种违纪行为,严肃财经纪律。
三是严肃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退耕还林、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管理等重点林业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尽职尽责,勤政务实。
四是加大林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继续抓好林木良种繁育、地膜造林等林业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各种类型的示范样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县、乡两级三位一体管护体系建设,稳定和加强乡镇林业站队伍;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注重调研,求真务实,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认真排查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经济社会安全稳定。
六是强化检查验收。春秋两季造林结束后,县林业局要会同县考评办、两办督查室分别对全县造林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检查验收结果纳入乡镇全年林业工作综合考核,逐乡镇进行排名,全县通报。
第四篇:林业局毛竹业发展工作意见
为了更好地培育毛竹资源,搞好竹产业的开发利用,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齐头并进。特制订关于进一步推进毛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大力推进毛竹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随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毛竹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亲睐,广泛用于建材、家俱、医药、造纸、电脑键盘、医疗保健、绿色食品、高分子材料以及旅游观光等,为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批新开发的竹产品,如重竹地板、高档竹家俱、竹模压平托盘、侧压板、竹键盘等竹产品已经走上市场,并形成了规模生产和出口创汇。近年来,由于全市加大了竹产品的研发,仅今年投入竹产品开发的资金达到了8.92亿元,明年将突破10亿元以上;全市工业园区就竹产业一项可增加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以上。综上所述,大力推进我市竹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森林、实现绿色崛起、维护生态安全、推动强县富民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二、大力推进毛竹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引导林农和企业走绿色崛起、低碳环保之路,下大力气培育丰产林基地,千方百计提高单产、增加毛竹蓄积量,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环境,不断创新产品科技研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走出一条以竹代木、以竹代塑、强县富民的新路子,从而打造为全省最大的竹产业加工基地。
2、发展目标
三、大力推进毛竹产业发展的组织、政策、资金、科技保持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推进毛竹产业的发展,市政府成立毛竹产业推进工作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工商银行、市中国银行等为成员单位。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协同合作、各负其责、强化服务,认真及时处理毛竹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持毛竹产业的发展。
(2)科学制订规划。市毛竹产业发展经省级专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完成编制规划任务。各县(市、区)尤其是毛竹主产县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当地自然条件、资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相衔接,制定出相应的毛竹产业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方向、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3)加大宣传力度。毛竹产业的发展是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柱产业,要广泛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产业论坛等形式,加大对毛竹产业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大户、企业经营毛竹的积极性,多途径参与毛竹产业的发展建设。
(4)重视社会协作。支持林农、企业发展多形式的毛竹经营或相关协作组织,通过协作组织平台,加强毛竹资源培育、加工利用、营销管理等各方面的技术交流和沟通,开展技术推广、培训和咨询,提供产品的供需信息,开展竹产品展销展示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切实提高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应对能力。
2、政策保障措施
(1)加大招商力度。毛竹重点产区县(市、区)要充分利用工业园区这个平台,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用地、供电、供水、税费、劳动用工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同时要大力支持企业组建研发团队,不断开发毛竹新产品,尤其要鼓励科技含量高的品牌企业落户工业园区。
(2)创新发展机制。要进一步放活经营机制,开展依法、公开、有序的毛竹林地流转,鼓励有实力的大户或企业采取拍卖、租赁、承包、与林农开展股份合作等形式经营竹林。同时,支持毛竹经营户以资源入股加工企业,促进毛竹资源培育和竹产品加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支持企业发展。通过引进、内联、重组、兼并、收购、改造、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大力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的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引导组建竹产业企业集团,实现强强联合,统一质量标准,做强品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鼓励支持淘汰一批规模小、档次低、高耗材、低效益的竹加工企业,从严控制竹坯板加工企业的加工许可证的发放。
3、资金保障措施
(1)争取财政扶持。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整合项目资金,建立毛竹发展专项资金,捆绑使用支持毛竹产业发展。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竹加工企业的贴息贷款支持,以帮助企业缓解困难;另一方面,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毛竹发展专项资金,整合退耕还林新增项目资金、长防林荒山造林资金、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以支持对毛竹产业的科技投入、新上或扩建项目,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技术研究与产业经营发展体系。
(2)实行信贷支持。要大力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毛竹资源培育及龙头企业精深加工的信贷支持,实行优惠的利率。要充分利用世行项目贷款、日本政府贷款项目、外商直接投资和无偿援助等。要鼓励支持毛竹林地、林木使用权进行低押贷款。
(3)放宽税费政策。要进一步放宽税费政策,凡新上项目落户工业园区,要享受其它工业企业的税收政策,严禁产、销环节重复征税。要允许毛竹原材料在市内流通,以提高竞争力、增加林农收入。林业部门要对竹产品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放宽准入门槛,实行经营许可证随报随办、即报即办;简化放行手续,严格控制收费标准,放活企业经营。
4、科技保障措施
(1)强化科技支撑。要依托大专院校和省市科研部门的技术力量,搭建企业与科研单位科技合作平台,建立产学研基地,组建研发团队,加大科技攻关,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当前,尤其要在竹纤维、竹碳、竹医药、竹家俱、重地板、竹键盘以及竹高分子材料上开发新产品,推动竹产品向“精、深、细”方向发展。
第五篇:林业局油茶业发展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促进我市油茶产业持续发展,把油茶产业打造成我市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现就加快我市油茶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
我市油茶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油茶是我市传统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优势资源,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市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产品、天然绿色油料的需求,维护国家油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认识,认清油茶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把握全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顺应产品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建设森林,实现绿色崛起,努力把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油茶产业基地。
二、明确油茶产业发展的原则和目标
1、发展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实施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以油茶种植业为基础,改造低产林、更新和新造高产林,做大油茶生产基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发系列产品,延伸油茶产业链,全面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2、发展目标。
三、增强科技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1、推广油茶优良品种和新技术。加快高产油茶良种采穗圃建设,大力培育油茶良种壮苗,实行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推广适宜我市的油茶优良品种。严格加强种苗市场监管,今后,新造油茶林坚持使用经国家或省审定认定的高产油茶品种,禁止使用实生苗造林,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苗木的违法行为,维护油茶种苗市场秩序。建立苗木生产经营档案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种苗不合格造成用户损失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2、提升油茶生产集约化水平。依托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建立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市、县(市、区)、重点乡(镇)三级都要建立100亩以上油茶高产示范点,以示范基地、示范户和示范企业建设,辐射带动农民推广新品种,学习新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广油茶园艺化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通过送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远程科普、专业网站、开办农民夜校等形式,向广大农民、种植大户和企业推广油茶良种良法。
3、促进油茶生产产业化。将油茶产业列为全市重点支持的农业优势产业。大力扶持油茶产业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更新,培育油茶企业上市,提升市场竞争力。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油茶重大科技专项,开展茶油新产品以及保健、护肤、皂素、活性炭等副产品研发,延伸油茶产业链条。
四、创新油茶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1、完善林地流转机制。进一步深化林权配套改革,各县(市、区)都要建立和完善林业产权交易中心,规范林业产权流转程序,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公开”的原则,积极引导油茶林和宜林山地向有经济实力的种植大户流转,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形式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促进规模经营。
2、培植油茶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鼓励企业按“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高产油茶林基地,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引导企业在油茶良种使用、精细栽培管理、精深产品研发等方面加大投入,建立油茶产业科技园,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生产加工一体化。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重点扶持“晶粹”、“金世本香”“好口福”等油茶品牌打造中国知名品牌乃至世界名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3、扶持油茶种植大户。支持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兴办油茶林基地,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在发展油茶产业上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并在立项和资金上给予倾斜。
4、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组织。引导林农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联户种植、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努力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规避风险能力,促进油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5、加强油茶造林专业队伍的建设。鼓励国有林业企业职工组建专业的油茶造林队伍,提高油茶造林水平,保证造林质量。
五、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1、建立项目扶持机制。各县市要统筹退耕还林及后续工程、长防林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以工代赈、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科技研发等投资项目,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油茶种苗基地、油茶林造林基地和加工项目建设。
3、拓宽投资渠道。以建设现代林业示范市为契机,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各种相关项目的扶持资金,用于发展油茶产业。进一步放活经营机制,优化发展环境,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油茶产业建设。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城镇居民投资营造高产油茶林、改造低产油茶林,享受与其他造林经营主体同等政策待遇。鼓励油茶加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资本重组,符合条件的争取股票上市或发行债券。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