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巨野县农机监理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17:4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巨野县农机监理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巨野县农机监理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

第一篇:浅谈巨野县农机监理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

浅谈巨野县农机监理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

一、巨野县农机监理工作的制约因素

巨野县农机监理站是我县农机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承担着我县辖区内的农业机械的挂牌登记、检验和驾驶操作人员的考核、审验和在乡村道路、田间、场院依法处理违反规定使用农业机械的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了农机监理管理职能,为农机监理机构依法从事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农机监理部门不能充分发挥和履行行政职能,农机安全事故隐患得不到较为有效的遏制。

(一)监理人员配备不足。

1、我县农机监理站人事编制数额仅19人,却承担着全县区域内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对于目前的农机保有量来说,实在是力不从心,不能全部把拖拉机纳入管理。

2、全县每处镇区只配备一名农机管理人员,但他们日常工作还需要以乡镇中心工作为主,不能够完全专职从事监理和其他农机工作,加之乡镇农机监理人员在办公经费上更是没有着落,导致乡镇农机安全管理职能弱化,甚至于管理空白。

3、我县农机监理站属于财政差额拨款单位,执行工资仍是1999年工资标准的70%,近十年未有财政增加,县农机局虽从监理规费中给予监理人员一定补贴,但仍低于现行全额工作人员的发放标准。因此,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影响,不能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

(二)地域分布松散。我县辖17处镇区,97万人口,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万余台,这些镇区离县城内近的几公里,远的超过40公里,监理人员工作时,经常要深入到乡镇、村庄、田间地头,对整个县域内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可谓是鞭长莫及,顾东顾不了西。

(三)经费保障欠缺。农机安全监理站开展安全执法和宣传教育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来保证其持续开展下去,可是由于政府对农机监理工作投入的经费严重不足,仅靠拖拉机检验监理规费来维持,但是在收缴过程中除很少部分主动来检验外,绝大部分还需要监理人员送检验到村屯农户家中,这就需要不少的交通燃油等费用开支。由于经费欠缺,工作中只能侧重于“点”,而不能顾其“面”,影响了农机监理工作的全面展开。

(四)执法环境不宽松。尽管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了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管理职能,但由于多年来社会各阶层对农机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多数农民对农机法律法规的淡漠和轻视,使得农机监理机构执法权威和长效机制受到一定影响。

(五)农机属季节性生产工具,农忙时进行农机作业,平时闲置家中,再加上近几年上路跑运输的拖拉机越来越少,因此农机户主动挂牌办证、参加年检的逐年减少。这些客观因素,导致农机监理机构在业务开展上步履维艰、执法过程中不能严格规范。

二、采取的措施和发展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重视安全生产氛围。农机监理机构要充分利用年检年审、田检路查、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违章违法图片展、播放重大农机事故影像片等等方法,广泛的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法规的宣传讲解,多渠道向机手灌输农机法律、法规、事故案例等内容使其达到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目的,促进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知识和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才能被社会各阶层所理解,才能营造出全社会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才能促进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各项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还要深入到村、到学校开展农机安全教育,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教育,让机手及其家庭成员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从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2、加强基层农机组织建设。随着国家对农民购机补贴资金的投入逐年加大,农村农机总量逐年递增,安全事故隐患也随之增多。因此,建立健全各镇区农机管理机构并保持其相对稳定十分必要。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基层农机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机管理工作上,减少农机站长兼任镇区其他职务,主要精力忙镇区工作的现象,还可缓解县级农机监理机构的工作压力,解决人员不足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另一方面基层农机管理人员要强化自身业务工作、从农机管理、农机服务等各方面提高自身形象、素质,将农机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不断增强服务的本领和自觉性。

3、农机监理机构要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农机管理服务水平。深入扎实开展“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的创建活动,树立良好的行业风尚。抓好对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遵章执法教育,并将其制度化,不断提高监理人员的执法水平和业务技能。要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

4、开展以大中型拖拉机为重点的集中整治活动,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组织监理人员根据农时季节集中开展“黑车非驾”专项整治活动,严格查处超速超限、无牌行车、无证驾驶、违章载人、酒后驾车等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各种违章现象,维护农机安全生产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争取政府重视。农机监理做为政府职能的执法部门之一,承担着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建议政府建立起从上至下统一模式的经费保障机制,为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营造宽松的环境,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依法行政、履行职能的能力。

6、加强农机监理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议上级农机监理机关统筹安排监理规费,重点发展监理事业,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统一配备正规标志监理执法车辆、检车设备、摄像设备、通讯工具等,逐步改善农机监理技术装备,提高农机监理执法和服务能力。

第二篇:制约监理行业发展的因素

监理行业工作的这些年

我立足山西太原一家高校校办产业监理公司工作已经有十年有余,这十年工作当中,我体会了开展工作的艰难,一直以来,我特别想做一个合格的工程,此时我说的合格工程现在只能是达到主体质量没有大问题即为合格来作为评判标准。

先介绍我所在的监理公司情况:我服务的监理公司是一家高校的校办产业,成立已经有20多年了,属于国有企业,在我进入公司的那年,成立了几个小分公司,这几个小分公司的小经理用着监理公司的资质在外承揽监理业务,利润分成上交监理公司30%,自留70%小经理除了开员工工资、揽活打点、购买基本办公用品后,余下利润全部都装入小经理口袋,原则上监理公司还管理这些小分公司,但是已经赤裸裸的形成了挂靠关系,交回30%的利润就什么也不管了,你的小公司出了事,你自己花钱解决,其实通过同行业交流,现在监理行业已经全部形成这种挂靠关系,不足为怪了。

制约工程质量不能按照国家法律严格执行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国家法律对监理行业的定位

国家法律虽然明文规定了业主与监理企业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现实中,业主花了钱雇用你监理企业,能平等吗?还不是人家说了算,否则人家就找理由刁难你,更有的撕毁合同更换监理企业,这点在开发商上最有体会。

2、监理公司的经理

监理公司的这些小经理为了从业主手里揽活需要花钱对其进行打点,只有这样才能揽到活,揽活后开始进场监理,然后该配备多少人却不按合同配备,业主如果强制要求,就再加上几个,反之,就置之不理,只有这样,才能节约资金,自己多赚点,合同中配置的监理人员,总监90%不到岗,全是挂证,由总监代表进行工作,然后招几个建校实习的学生干监理员,水、电工程师2个或以上工地的兼职工作,这样的工作能否对工程质量起到监督作用可想而知。

3、监理人员

监理人员目前工资低于任何行业,所以很难招聘到有素质、有责任、专业技术强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些退休人员在干,一手领着退休金,一手在外面赚着工资,何乐而不为,最糟糕的是一些建校实习的小孩,什么都不懂,领着几百块钱,能负得了工程质量的责任吗?在这里要说说总监,一般都是退休人员担任,就知道问施工单位吃拿卡要,对业主维维是诺,吃上了就指令专业工程师放施工单位,拿不上就卡施工单位,专业工程师稍有不从,就在小经理面前打小报告,胡说八道,要求换人,否则工作给你完不成等等来要挟小经理,整个一个一言堂,什么都想说了算,而小经理从来不分对错,就换专业工程师,这样的工作能否保证工程质量监督的作用吗?

4、业主

业主在工程质量中担任最重要的角色,他是投资者,他把工程参与方都认为是雇用者,什么都由他说了算,现实中,业主在施工现场委派的管理人员根本不管工程质量,与施工单位混在一起,混吃混喝,拿黑钱,更有的暗地还领着施工单位的工资,明着支持施工单位,有的工地还和施工单位一起对付监理,监理如果严格执行工程质量规范,得罪了业主,只能换来更换工作的结局。这种业主每个工地比比皆是。这样的人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吗?

5、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是工程质量的主体,更是典型的挂靠资质,现实中,却偷工减料,对参与工程的各方贿赂,材料以次充好,不按规定实

物送检,多报瞒报,认为什么问题都能用钱摆平,和业主合起伙来打击正直的监理,试问在这种工作环境里,工程质量能否得到保障。

以上是我通过多年监理行业工作的一些体会,个人认为:如果不是国家强制执行监理制度,我想任何一个业主都不会花钱雇佣监理企业,因为在他们看来那笔钱花的不值得,只会增加投资预算,监理行业也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意思了,没有什么固定投入,办公用品少的可怜,都不知道是从哪淘来的,我所在监理企业的这个小经理是个女老板,人特抠,恨不得你们一个人干三个人的工作,给她多干工作可以,提加工资就翻脸,导致很多的、有技术的员工都走了,这个人从不正面评价每个员工的好坏,只知道多干工作不提报酬的就好,工地总监和底下员工合不来,根本就不分析说对谁错就把人调离,为了领回业主的监理费,对业主维维是诺,人家说啥就听啥,不择手段,在不合格的工程资料上,派人签合格字,还仿照已经不干了的员工签字验收,一年赚个几百万,也要抠员工的几个工资,监理企业的头头脑脑对其视而不见,只知道能交回30%的利润就行了,试问这样的老板如何能招聘到有素质的员工,如何能保证工程质量的顺利实施。

任何时候来看,监理行业的推行,确实为国家建设工程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现实中监理行业遇到的阻力重重,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监管不到位,更有的还贪污受贿,藐视国家法律,使监理行业不能健康的发展,很多人提议监理应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开展业务,这里边首先就是监理费与业主要脱钩,不能老让他觉得他花钱是雇佣你的,个人认为这个是监理能回到法律地位的第一原则。

以上文章是我对监理工作体验的一些白话文,与各位共勉!谢谢!9月11日

第三篇:浅谈计划生育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建议-李晓明

浅谈计划生育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在一些贫困地区,广大基层干部谈“计”头疼,广大群众谈“计”色变。

立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现状,影响和制约计划生育事业顺利开展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可以用以下三点来进行概括。

一、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

地域相对广阔但人口稀少、自然资源馈乏,人均占有耕地量较大但立地条件和耕作环境较差,生产投入和劳动强度超高但劳动收益偏低,再加上滞后的交通、能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些都是贫困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和繁衍过程中难以摆脱的客观现实。尽管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实施,让部分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改善,但要从根本上改天换地,依然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苛刻的生存条件、沉重的生活压力、超负荷的生产强度直接决定了强壮的男劳力在家庭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位置。“重男轻女”思想的存在因客观环境的制约而成为一种必然。

二、秉守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

相对迟缓的经济发展步伐,一时难以突破的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闭塞的交通和信息……大多数贫困地区群众长期生存在这样一种近乎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中,他们很少有机会介入社会大环境,去身体力行地接触、认识、体味外界的文明与发达,也就同样难以深切感受到来自社会大环境中关乎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与压力,因而他们

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极其有限,思想和精神状态转变很慢。生活现状决定了他们只能从自己生活的小天地出发,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与艰苦的生存条件的双重作用下,一代一代传承和沿袭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根深蒂固的生育意识。尽管他们也无可例外地抱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理想,但从主观上,从行动上却又没有为这个理想付出或者想付出却不知该从何处着手;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在他们的心理上,首先考虑的是要生一个能传宗接代和能在有朝一日赡养自己的儿子,其次才会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儿子成“龙”,女儿成“凤”。

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农村原有的养老模式的某些功能不断弱化,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养老保障机构和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散居五保户较多,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比较突出,这直接导致广大群众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时的顾虑心理,“养儿防老”的思想成为一种必然。大多数山区农村,养老院等养老保障机构的分布平均每个乡镇尚达不到一处,一些无子女赡养的老人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只要手里有钱,家里有粮,虽然孤单,倒也可以自食其力,但如果体弱多病,年迈无力,身边又无人依靠,即使有钱,有粮,但饭无人做、衣无人补、水无人挑、油无人买、疾病无人管、寒暖无人理的艰难现状不能不让身受者苦不堪言,旁观者顾虑重重。

针对以上三点制约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完善一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针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加大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以为贫困地区改天换地的大魄力、大手笔,着力于“安居”工程、水利、农田、生态以及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建设,彻底改变贫困地区耕地靠牛驴、运输靠人力、柴禾靠人砍、水靠人挑、走路只靠两条腿以及“春种一料子,秋收一抱子”的落后面貌,有效改善生存条件,缓解生活压力,提高生产收益,将劳动强度降低到老人、妇女等弱势群体能够承担的限度。二是对部分人口居住过于分散、条件过于苛刻,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过高、效益过低的地区,实施整体移民搬迁工程。通过以上努力,创造出适宜山区农村群众生存的人居环境,解除他们“没有强壮男劳力就无法生存”的顾虑,从而突破客观生存环境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瓶颈制约。

二、解决宣传工作浮于表面、沦于形式的问题,多层次深入宣传,多方位引导教育,促使群众生育观的快速转变

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上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但收效不甚明显;利益导向机制也初步建立健全,并顺利运作,但大部分群众依旧秉守着传统的生育意愿。其原因在于,目前,计划生育 3

宣传工作的重心基本上被单纯地定位在宣传标语的刷写、宣传墙与宣传碑的制作以及宣传资料的发放和各种宣传媒体的操作上,而群众对这些千篇一律的宣传往往是不屑一顾的,这会儿看,一会儿忘,对单板的政策说教也是左耳进,右耳出,基本起不到震撼人心,引起共鸣的效果。强化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想方设法使宣传方式深入人心,关键是摸清群众心理,采用群众所喜欢和乐意接受的方式。我们不妨站在一个对计划生育工作怀有“对立”情绪的群众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才能让单板的政策宣传变成活灵活现的“故事”,从而诱发其心灵的感悟与震撼,共振和认同;二是要多管齐下,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要在抓好标语宣传、媒体宣传、阵地宣传、网络宣传、专干访视入户宣传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以群众为主体的活动的开展,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和法规常识,主动考虑计划生育相关事宜,从而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采用周边发生的事教育群众,利用群众中的开明分子向群众宣传。所以我们不妨组织和发挥群众中开明分子的力量,来教育和引导其他群众,达到扶持和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

总之,社会成员思想认识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在贫困地区农村,要彻底突破群众落后的主观认识对计划生育工作形成的瓶颈制约,宣传教育工作是关键。只有宣传载体丰富多样,教育方法深入人心,才能促使群众狭隘个人主义和传统守旧主义的生育观向适应形势、适应和谐发展大局、顺应政策要求的方向转变。

三、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从“人”开始把贫困地区农村推向社会化和现代化进程

贫困地区计划生育事业的顺利推进有赖于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是要把贫困地区素质较低、思想认识落后的群众由自己所生存的贫穷、落后的环境中推向文明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接受熏陶、磨练和社会再教育。

一是要加大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再教育力度。要以村(社区)人口文化活动中心、农民工培训中心等为基地,采用政府投资引导、村组集体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以群众所欠缺的和所需要的文化、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为重点内容,积极实施农村人口再教育工程,尤其要加大农村人口中青壮年群体的办事创业素质和适应社会竞争能力的培养。通过再教育,有效强化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必要的人文基础。

二是要多层次多渠道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目前,贫困地区农村的育龄群众纷纷涌向外地打工、经商、办企业,这对计划生育工作的作用是具有双面性的:一方面,由于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给部分逃避计划生育的流出户以可乘之机,造成大量的计划外出生;但另一方面,农村的育龄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一旦走出贫困地区那个狭隘的小天地,步入文明开放程度较高的社会大环境,由于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的改变、接触的社会群体的不同、生活压力和社会竞争已改变,使他的思想素质和认识观念也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被迫实现了由狭隘落后向文明进步的转变。

综上所述,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一方面是将农村人口从贫困地区中农业这个高生产强度、低投入低收益的行业置换出来,去从事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等效益较高的行业,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具有可观的经济意义;另一方面,是将农村人口从贫困地区这个狭小、封闭、落后的生活环境中推向文明、现代化程度较高、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将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较低、精神风貌较差的农村群体通过社会环境的熏陶,转变成思想认识和整体素质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群体,然后通过这个新群体来带动农村的整体发展,具有可观的社会意义。

四、建立健全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群众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后顾之忧

从贫困地区现状出发,除了继续发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农村“两户”养老保险等养老制度以及现有的养老机构的作用外,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更全面的多层次的养老模式,充分发挥个人、集体、家庭、社会和政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大养老资金的投入力度,考虑以村为单位建起养老院,扩大养老机构建设规模,对“有女无儿”且无人赡养的农村老年夫妇相对放宽入院条件。通过不同渠道满足农民的养老保障要求,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彻底消除他们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时的后顾之忧。

大新庄村村官 李晓明 2012年2月23日

第四篇:基层银票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基层银票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关键词:票据融资 票据承兑 票据业务 银票

为货币市场重要的工具,票据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使用。票据承兑、贴现、质押、转贴现等业务正在飞速发展。但是在基层,尤其是县域金融区,票据业务发展缓慢,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县域金融机构设置不合理。为了减员增效,四大国有商行纷纷撤消县级支行,减少办理票据业务的机构。即使设有县级支行的分行,也将票据授权授信额度上收,很少办理票据业务。于是县域金融只剩下信用社独自支撑,央行曾下发《关于加强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的通知》,对于信用社办理票据业务有详细的规定,对于规范票据业务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但是,该通知对信用社资产负债指标、超额准备金以及短期资产流动性指标都指定了较高的标准,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信用社办理票据业务的资格。因此,能够办理票据业务的县域金融机构很少,从机构上限制了票据业务的发展。

二、对票据使用人范围限制过窄。《商业汇票办法》第四条规定“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供销合作社及三资企业之间根据购销合同进行的商品交易,可使用银行承兑汇票。”众所周知,支撑县域经济的大多是非国有经济,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而国有企业已经大量萎缩。该办法却限制了个体私营者使用票据进行结算的资格,从源头上减少了票据业务的发生。同时,随着交易的活跃,个人持有票据的现象也很普遍,但是某些机构却拒绝对个人所持票据进行贴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声誉,同时也孳生了民间票据交换,扰乱了正常的交易。

三、票据业务过程中的一些制约因素。票据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限制了票据业务正常发展。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保证金的高额收取。为防范风险,各金融机构都根据企业信用级别收取保证金。但是县域企业的资信级别相对较低,大多收取全额现金或质押,将流动资金相对紧张的县域企业拒之门外。

2、办理手续繁琐。据调查,由于审批权上收,办理银行承兑汇票需要增值税发票等十多份材料,经过二十多道手续,半个月时间。对于收取全额保证金的票据业务来说,这和贷款没有什么区别,降低了办理业务的积极性。

3、流通中的障碍。《票据法》《商业汇票办法》等法规只对票据起到指导作用,对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详细解释,造成了各地规定不一,随意退票现象严重,压票也时有发生,不能及时兑付票据。同时,票据查询查复也比较麻烦,延误了票据使用时间。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建议应该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基层金融机构顺利办理票据业务,促进县域经济的正常发展。

一、成立地方票据中心。由人民银行牵头,各商行参与成立。票据中心建立当地各企业信息台帐,详细记录其经营状况及前景、贷款及还款记录、资信状况,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进行信用评级,由此来确定对企业承兑额度,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办理承兑业务,也可以降低银行办理票据业务的风险。

票据中心可以依据人民银行建立的内联网,建立票据查询查复系统。对于已经承兑的票据,票据中心要详细录入票据各因素,以及票据的解付、背书、贴现等情况。通过网络可以快速查询到票据的各种要素以及背书流通情况,缩短查询时间。

二、扩大申请人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应该适当放宽票据申请人的资格限制。在县域企业,对于经营状况良好,资信程度高,在银行记录良好的个体工商户以及私营企业主,在提交了交易合同等手续时,完全可以给予承兑。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坚持风险与效益、效率兼顾的原则。在具备了真实性交易的基础上,对于信用级别高的申请人,可以降低保证金的收取比例。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商业汇票管理,促进商业汇票发展的通知》规定,“不得收到高额保证金,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商业汇票的推广使用”。对于信用级别较低的企业,保证金可以高额收取,但要简化手续。《山东省农村信用合作社银行承兑汇票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出票人交付100%保证金申请承兑的,应简化审查、审批手续”。

三、降低办理门槛。对农村信用社办理银行承兑业务,在加强日常监管,严格控制其保证金运用的基础上,一些指标应适当降低,以符合目前农村信用社实际,提高其盈利水平,扩大对农村的货币供给总量。同时,信用社要自我加压,经常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临柜人员的警惕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伪造票,克隆票等进行诈骗,从而降低经营风险。

第五篇: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摘要:在分析当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农业部修订实施的2008-2015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和16个优势农产品分品种具体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期早日构建起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我国优势农产品快速、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优势农产品;制约因素;发展目标;对策建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做大做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对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支撑国民经济平衡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针对当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制约因素

1.1设施薄弱,优势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水缺,人增地减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完成的,多年超负载运转,损毁严重,减灾抗灾能力较差。目前主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配套率不足70%,中低产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以上。虽然国家对农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投资比重和总量仍然比较低,还没有形成良性的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

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比较低,畜禽圈舍建设落后,重大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粪便与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农产品交易、仓贮、物流等方面基础设施滞后,阻碍着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

尽管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但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等农产品产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2000-2007年,我国国内大豆产量由1 530万t下降到1 273万t,大豆进口量由1 042万t上升到3 082万t,年均增长16.7%,大豆进口依存度由48.1%提高到78.7%。2007年我国直接进口食用植物油823.6万t,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低于国际安全警界线。

2008年直接进口食用植物油816万t,进口大豆3744万t、油菜籽130万t,2009年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在1 300万t左右。棉花消费需求受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带动,国内产需缺口不断扩大。2002年我国棉花进口量18万t,2006年快速上升到364万t。2007-2008年棉花进口量分别为246万t和211万t。硬质面包小麦、软质饼干小麦等仍需大量进口。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双增长,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连续9年增长,但进口增幅远大于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已成常态[1]。

1.2科技含量低,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待提高

新中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农业科技贡献率由“一五”时期的19.9%提高到“十五”末的48%,2009年增至51%,但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也远远落后于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科技投入比例偏低,总量偏小。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不高,运行体制有待完善,科研、教育、推广衔接有待进一步改善。地区之间农业科技事业发展不均衡,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实用技术成果转化率较高,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较低。

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任务繁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及时、有效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

长期以来我国注重农产品数量增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不够。农业生产过程中化学

品使用数量急剧增长,化肥、农药、兽药的残留和激素、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消毒剂的毒害作用越来越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食用品质和质量安全。受工业“三废”的影响,部分农产品产地环境遭受水、土、气等方面侵袭和污染,造成有害成分超标,对食品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近年来出现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瘦肉精**等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敲响了警钟。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监管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重大转变,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监控,确保食用安全的重任[3]。

1.3组织化程度低,优势农产品产加销有待改善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扭转了我国农产品长期紧缺的局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仅仅用于自己消费,更主要用于市场交换,尤其加入WTO以来,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仅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而且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千家万户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生产,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社会分工不明确,难以实现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目前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例分别是35%和13%,处于较低水平。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能力比较脆弱。近年来,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亟待科学引导和大力扶持。

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多年来仍然以原料或者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相对落后,产业链较短,优势农产品产后转化增值优势发挥不充分。受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脱节的影响,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在占有相对优势的同时,国际竞争力已呈现减弱势头[4]。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薄弱,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贮存、消费等环节损耗比例偏高,优势农产品的市场均衡供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发展目标

2008年8月,农业部修订实施《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将牛羊肉拆分为牛肉和羊肉2个优势农产品,增添了马铃薯和天然橡胶2个优势农产品,并在全国调整划定了16个优势农产品的58个优势区域。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4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16个优势区域,强调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豆和油菜2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7个优势区域,从国内食用植物油供给不足的实际出发,强调提高自给率;棉花、甘蔗和天然橡胶3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9个优势区域,强调提高国内供给能力,突出保障产业安全;苹果、柑橘和出口水产品3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10个优势区域,强调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继续扩大出口;肉牛、肉羊、奶牛和生猪4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16个优势区域,强调转变养殖方式,保障基本供给。针对部分优势农产品的优势区域在空间上出现重叠现象,提出了复合产业带的概念,并指明了各类复合产业带的发展方向。

2009年2月,农业部编制完成并发布规划期为2008-2015年的16个优势农产品分品种的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全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从总体规划到分品种规划体系基本形成。通过区域布局的优化,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在区域农业功能、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高效利用和现代农业体系构建等5个方面得到强化,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优势区域对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能力。到2015年,形成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优势农产品生产重点县(市、区、旗、团、场),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的现化农业产业示范区。

3对策建议

3.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出能力

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化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确保全国耕地1.2亿hm2和基本农田1.04亿hm2的红线不得突破。建立有效的土地培肥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抓住国家财力增长和扩大内需的机遇,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加强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农田水利和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增加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加快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动植物育种、农业机械化、农田节水、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农产品加工贮藏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一些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初步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保护,解决农业生产缺水问题。搞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大植物保护、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渔政渔港等建设力度。加快中小型农田水利、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通过多种途径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快发展优质粮食产业、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壮大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加大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科技入户工程、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启动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积极开展优势区域的粮食核心区和后备区建设,全面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和养殖业为重点,推进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农村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的名牌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出口基地。加速先进适用农机具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优化装备结构,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产业分工合理、产业体系完备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

3.2加快科技创新与进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多元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继续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开展动植物遗传育种、栽培和养殖、病虫害防治、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促进农业集约化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农民创业和农村带头人为重点,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发展道路,力争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率先进入世界前列,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5]。

围绕种养业良种、投入品安全使用、生产操作规范、农兽药残留限量、产地环境保护、产品等级规格、包装贮运等为重点,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积极发展名牌产品,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优势产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对危险性疫病的防范和控制能力。率先在优势产区建成符合国际惯例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种植业非疫病生产区,推动我国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工作,建立从田间到市场全过程控制、运转高效、反应迅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3.3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产加销对接

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在分析产业发展动态、开展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交流行业信息、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维护生产者和相关企业利益方面作用,推动我国优势农产品生产、加

工、贸易、消费等环节的协调发展。培育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分享到更多的产业化经营成果。鼓励、引导和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扶持发展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互助服务和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组织,倡导以社会化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市场服务。

加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优势区域种养业与加工、流通等环节有效对接,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进程。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优势产区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进优势农产品的转化增值。鼓励农民创办运销组织,发展农业经纪人队伍,扶持农产品营销龙头企业发展。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开展农产品产品拍卖、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和订单农业、网上销售、直销配送等新型营销模式。鼓励各类优势农产品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展示,逐步形成培育品牌与品牌促进的良性循环。建设功能齐全、反映敏捷的优势农产品信息网络系统,协调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和进出口贸易,立足国内实现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利用国际贸易调剂余缺。

3.4抓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促进产品产业升级

继续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农民的收益。逐步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全面落实国家对粮食、油料、肉类、奶类等农产品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优势农产品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巩固、完善和强化水稻、生猪等现有农产品补贴政策。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补贴品种和补贴标准,制定补贴办法。各级政府切实增加农业投资比例和总量,加大对优质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民收入性补贴政策,加大技术应用性补贴和生产性补贴力度。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加强农业支持保护,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和国家临时收贮政策,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保护生产者正当权益。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做好农业贸易谈判和涉农国际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工作,确保国家农业产业安全。

:

下载浅谈巨野县农机监理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巨野县农机监理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制约农村教育发展因素调查报告

    关于制约农村教育发展因素调查报告调查提纲一、调查目的: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

    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电子政务实验报告二 ——关于“十一五规划”期间电子政务的发展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上升到另个一阶段。自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我国电......

    制约港口发展的因素

    制约港口发展的因素 第一,铁路疏运能力不足。目前,连云港以铁路作为疏运方式的货种主要是铁矿石、化肥和有色金属。这些货种是连云港港的支柱货种,其经济腹地主要是沿桥地区。......

    制约物流发展的因素

    本文章来源于: 目前,在中国制约物流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以下几个方面: 中小工业企业在国家"放小""扶小"政策指导下,进行改制和新机制规范运作的改变,国家对中小工业企业的信贷......

    浅谈制约农村篮球运动发展因素.

    浅谈制约农村篮球运动发展因素 宿松县隘口初级中学吴纪安 谈起篮球运动,人们就会想到国内的CBA甲级联赛,更不能不想到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NBA职业联赛,那如影随形般运球技术......

    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和建议.

    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和建议 [摘要]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影响我国农村劳动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了我国......

    制约师德发展的三个因素

    制约教师师德发展的三个因素 徘徊镇蟒当学校教师王红兵 “教育兴则民族兴,师德兴则教育兴。”崇高的师德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当下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是全面......

    制约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因素

    制约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因素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经济欠发达、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资源的匮乏和教师整体水平不高使课堂教育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满堂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