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宁夏中学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00:0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制约宁夏中学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因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制约宁夏中学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第一篇:制约宁夏中学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制约宁夏中学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拜四俊

近年来,在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鼓励发展学生特长的新形势下,学校团组织,尤其是中学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抉择,既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情况,也带来了一些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各级中学团组织应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和有利契机,迎接新的挑战,不断研究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积极带领青年学生为推动中学教育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的发展和不断加强团的基础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影响和制约着我区中学共青团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团组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明显减弱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气候、大环境的影响下,党务工作在基层,尤其是在中学广大师生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就可想而知了。过去各级党政组织都非常重视团的工作,特别强调德育首位问题,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为主要内容,并且形成了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现在提倡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调子没有以前那么响亮了,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从而忽视子对学生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教育,加之,学校教育受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以及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比较复杂,难以统一到一个认识层次上来,从而导致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完整的思想,他们只知道今天是来学习的,不知道明天或将来去干什么?共青团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远远不如以前,这样使他们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从而出现了部分学生厌学、辍学、流失等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从初一进校学习成绩就不合格,生源差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些给学校教学工作和团的工作都带来很大压力。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对学生的崇高理想教育不够重视,加之商品经济思想意识对他们的冲击和社会大环境、大气候的影响,致使团组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二、学校党政领导重视团的工作的程度不够

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主要靠的是教学质量,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下,校园就充满着活力,教师的思想就能稳定,党团工作就比较好做,学生认真学习,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良好的学风就能端正起来,团的活动就能开展起来,学校的形象才能树立起来,教师的地位才能得到提高。否则,一切工作都不好做,活动都难以开展。例如:某基层中学的一位现任团委书记从事团的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热情高、经验也丰富,就是年龄老化,自主持该校团的工作以来,从未参加过学校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会议,在学校享受中层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不够明确,现在她既将面临着转业,还不知道学校如何安排工作去向问题,她深深感受到自己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团的事业,学校团的岗位既是锻炼人的岗位,也是耽误人的地方。这些充分说明了学校党政领导对自治区团委、自治区教委联合下发的中学共青团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不够重视,严重的影响了团委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另外,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学党政领导对团委书记的配备,在选人的衔接、替代等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够扎实,造成老团干转业困难,新团干不能及时培养起来,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使新团干业务不熟悉,工作很被动,严重影响了团的工作的正常开展,这样长期发展下去,给团的自身建设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上级主管领导对学校团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工作关心不够

中学团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工作:一是靠本学校党政领导的支持;二是靠主管学校的行政组织的重视和关心;三是靠上级共青团组织的协调和指导。目前,这三者组织之间的联系工作不够密切,尤其是行政主管部门对加强和改进中学共青团工作方面的一些基本方针、规定和条例等有关文件的传达、贯彻和落实的不够,在认识上思想不够统一,措施不够得力,行政化管理学校已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团组织和团干部在行政首长眼里并不重要或可有可无,加之,上级团组织深入基层指导工作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与基层团干部的联系和交流工作也比较少,缺乏上下思想沟通,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反馈意见和解决问题,使中学团的工作出现的矛盾日益增多,待发现后许多问题又不能一下子解决,这样以来,随着时间的流失,老团干的年龄也增大了,新团干又不能及时补充上宋,给团的正常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不同程度的挫伤了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性。

四、团的活动经费很困难

广大青年学生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靠团组织的活动来吸引,而带领青年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开展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经费的保障。经费来源一是靠学校行政部门的支持,二是靠企业赞助和不同形式的捐款。否则,团的各项活动就不能全面开展或难以开展。也给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环境的净化和团组织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现实困难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更新观念,紧跟形势,排除一切干扰和阻力,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扩大团组织在社会中的影响面,提高共青团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争取党政领导对团的工作的重视;加强团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工作;积极筹措和争取大量资金开展团的各项活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狠抓团的活动,提高团的工作地位

各级中学团组织要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出具体规划和措施,实行分类指导,力争实效,巩固成果,调整和充实对中学生的教育内容和部分团组织的基层组织设置,团支部的设置要与团员的学习、生活等组合方式和流失变化相适应,对团员数量少的班级,也要相对集中组织,成立支部。对初一学生进行系列化教育,对学校毕业后待业在家的团员,要关心他们,尽可能组织他们到居住单位的团组织中参加活动,严格杜绝团员流失现象。同时,还要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和实际,积极配合学校政教和学生部门,狠抓学生的德育工作,把德育始终放在首位。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坚持依据<中学德育大纲),并结合新的形势特点,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宗旨,按照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利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五化一保障”即:德育工作智能化,思想教育系列化,学生管理科学化,班务工作规范化,育人环境文明化,为教学工作提供保障。特别是新时期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过程中,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校德育工作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各级中学共青团组织要抓住机遇,更新观念,突出共青团工作在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充实和丰富具有时代气息的团的工作内容,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挖掘和利用社会大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充分认识和发挥中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开展团的各项活动一定要在坚持多样性,突出时代性和注重实效性上下大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优美安静的育人环境,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一个文明友善的良好形象。才能把青年学生吸引和凝聚到团组织中来,提高团组织在整个社会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加强党组织对团的工作领导,发挥团组织的应有作用,以赢得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学校党组织是学校的政治核心,当然也必须围绕教书育人来开展工作,但其工作侧重点是思想政治工作。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具有一定政治属性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就必须根据党组织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发挥团组织的作用。

学校做好共青团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青年学生发奋努力、刻苦学习,不断进步和成长成才的积极性,学校团干部是德育教育的生力军,在培养青年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学校、爱教师、爱学习,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提高全面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级中学共青团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和团员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立足本职,做好工作,勤奋学习,这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同时,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疑难问题、预想不到的问题、紧急工作或新的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团组织应率先带领青年教师、团员、学生开展突击活动和“树、创、献”评先创优活动,帮助学校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或问题,为学校领导分忧解难。这既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是赢得学校党政领导支持共青团工作的一个方面。另外,学校团组织还要建立健全思想作风、光锋模范、联系群众、组织观念等规章制度,强化管理,批准位置,多做贡献,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断优化外部环境,协调好各种关系。要自觉做到“五讲四自”即:讲政治、讲学习、讲宗旨、讲团结、讲实干;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团干部要用高尚的品德带动其他青年教师和团员学生积极进取、求实奋进、勇于开拓,使学校团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

首先.各级党政领导要加大对团干部培养工作的力度,为他们的进步成长和合理流动搭桥铺路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要使革命和建设事业后继有人和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善于培养、使用、提拔青年中的杰出人才。近年来,基层团干部特别是中学团干部普遍认为:上级团组织对团干部的理论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不够重视,使基层团组织对上级有关指示精神了解不够,缺乏相互之间的意见沟通、思想交流和工作研讨,使学校团的工作思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团干部的思想和团的工作缺乏创新精神。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青年领导的高度重视,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首先,各级党政领导要加强对团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工作,特别是抓好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用邓小平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第二,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为他们提供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创造条件,采用压担子的方法使他们在政治思想、业务能力、班级管理等方面得到尽快的提高。放手让他们工作,及时指导和帮助他们工作中面临的具体困难问题,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在政治和生活方面多去关心、爱护他们,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第三,各级党团组织对年龄老化,从事团的工作时间较长的团干部,应根据其特长和工作需要尽早考虑他们的合理流动和工作去向问题,妥善安排他们的转业工作,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防止和杜绝新老交替断层和青黄不接的现象再发生,对新配备的团干部,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全社会和青年学生都能够真正意识到团的岗位不是误人之地,而是出人才、出干部的好地方,这样做既利于工作,又利于调动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更能体现出团组织的确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力量。

创建团办实体,拓宽团的活动经费来源,开展多样性、经常化的活动

第四,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中学团组织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等特点独立开展活动,加强团员对团的知识的学习,加强团情教育和团性锻炼,明确认识在新形势下,开展团的各项活动必须和经济挂钩,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保护母亲河、文化娱乐和其他形式的服务活动,力争在学校创办经济实体,为团组织搞好工作,提供经费来源,努力做到以活动促刨经费,以经费促进活动,坚持根据中学生特点和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不变的原则,开展多种多样的独立活动,增强团组织对团员、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总之,加强和改进中学共青团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协作,各级团组织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团干部和青年学生对团组织的再认识,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作者单位:宁夏自治区团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第二篇:制约我县安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制约我县安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第一研究课题)

课题组长:游国辉

参加人员:张向群 王清明 周 波

一、全县安全生产总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县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县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开放型经济、城镇建设等各项事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生产经营单位和高危行业急剧增多,全县现有煤矿企业43家, 非煤矿山企业46家、尾矿库3家、砖瓦粘土场97家、砂厂82家;危险化学品企业159家;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521家,建筑企业10余家,其它生产经营单位上万家, 安全生产工作可谓点多面广、责任重、压力大,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几年来,我县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按照“重基层,打基础,整治要深化、监管要强化”的要求,抓住“源头管理、过程监控、应急救援、事故查处”四个环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全县未发生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在市安委会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2006年,全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6起,死亡18人,同比事故起数下降11.8%,死亡人数下降25%,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占市安委会下达我县控制指标的58.6%。其中,道路交通死亡12人,其它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人。

2007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75起,死亡17人,死亡人数占市下达当年控制指标60.1%。其中煤矿死亡事故3起,死亡5人;道路交通死亡事故3起,死亡12人。

2008年,截止11月24日止,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7起,死亡12人,死亡人数占市下达上半年控制指标50.4%。其中:煤矿死亡事故1起,死亡2人,道路交通死亡事故9起,死亡10人。

从上述统计数字分析可以看出,我县虽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但仍有部分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效益、发展的关系,尤其是道路运输及煤矿等高危行业企业,容易忽视安全生产,安全隐患仍大量存在。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深层次分析,我县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矛盾和四大问题:

(一)、三大矛盾

第一、生产力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我县目前既有较为先进的生产企业,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据调查,近年来工矿企业约半数以上的伤亡事故,都是由于缺乏必要安全生产条件所导致。

第二、结构上的矛盾。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结构性矛盾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非常突出。一是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课题。非公有制经济目前已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支柱,但由于其基础薄弱,导致伤亡事故多发;二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高危行业在我县的gdp中所占比例较重,加大了解决高危行业安全问题的难度。近年来调整优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总体上看:煤炭、非煤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和领域,仍然存在着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管理体制不顺、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三是经济结构的差异,使安全生产工作更加艰巨。产农乡镇经济落后,基础设施普遍薄弱,安全生产条件较差,事故不断;而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又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又正是事故的多发期,从而导致事故呈上升趋势。四是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农民工、临时工和外来工等,已成为企业职工队伍的主体。与上一代职工相比,这一代职工的思想面貌、敬业精神、文化水平、安全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客观上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五是业主结构的变化。一些业主由于原始资本积累运作较为成功,成为了企业家,特别是一些暴发户,一夜起家,腰缠万贯,但其自身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却丝毫未改变;素质低下、知识贫乏,加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疯狂追求高额利润,对安全生产不屑一顾;对工人生命漠不关心,只知要利润,舍不得投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发生事故在所难免。

第三、体制编制上的矛盾。我县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几经变革,出现了一些转机,但仍存在设置不规范、力量不足、权威性不够等问题。作为一个拥有70余万人口、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上万家的县城,县、乡两级安全监管队伍只有五、六十人,难免会出现监管不到位,管理有死角等问题。再则,我县还普遍存在各方面的行政干预、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等现象,也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二)、四大问题

第一、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的问题。极少数基层领导和经营单位业主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足,工作只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等表面工作上,盲目乐观、心存侥幸、思想麻痹。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讲得多,真正落实少;短期行为多,随意性大;工作表面化,疲于应付,缺乏主动;抓一次,动一次,整改一次,反弹一次,反反复复,效果不佳。部分业主安全生产意识差,对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置若罔闻,不能按规定对职工进

行及时有效的安全生产教育;部分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视安全生产中的有关规定为儿戏,违规操作,冒险作业,从而导致事故不断。

第二、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规定,公共安全设施建设以及安监队伍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省政府每年安排4000万元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而

我县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不足1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公共安全设施隐患的整改和繁重的日常安全生产监管的工作需求;就企业而言,没有按规定交纳风险抵押金,提取安全费用,从而导致安全欠账严重,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

第三、企业责任主体未能得到很好落实的问题。企业责任主体不落实的问题在全县企业中普遍存在。有的企业让投资最少的股东担任法人代表,大股东们坐享其成,出了事故让法人代表去承担,以此来规避法律责任;有的企业出了事故赔点钱了事,其它问题一律推给当地政府;有的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把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安全投入,夯实基础等工作搁置一边,这种现状如不得到彻底改变,不出问题纯属侥幸。

第四、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我县企业70%以上为小型企业;随着国有经济从一些领域的退出和企业改制,小企业还将越来越多,多数小企业目前仍处在资本原始性积累、低水平发展的阶段,普遍缺乏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能力,安全保障程度低下。

三、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良性循环的规范化轨道,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大张旗鼓地学习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知识,积极营造安全生产氛围。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领导要带头学好《安全生产法》,并组织好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深刻领会《安全生产法》的重要意义、立法宗旨和精神实质,熟悉其基本法律制度和主要内容,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行政执法能力;要紧紧抓住每年开展“安全生产月”的时机,充分利用宣传舆论媒体和举办宣讲培训班,把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学习宣传活动深入到各个行业、各个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中,使之家喻户晓、众人皆知。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依法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要通过深入持久的学习宣传贯彻,强化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营造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

二是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重特大事故责任追究。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制定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的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总责;要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细化,分解到基层,明确职责,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实行条块结合,分兵把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政府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督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派出明查暗访督查组,监督和抽查各地的安全生产工作,对因工作不力、管理不严、整改不及时、不到位,失职渎职,玩忽职守,造成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要依法严肃查处,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完善预防机制。按照《安全生产法》赋予我们的监督管理职责,为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必须做到“三个转移”。第一是工作重心要转移到基层,到企业。要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到高危行业进行拉网式的排查,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监控和管理,及时整改隐患;第二是监管关口要前移,靠前决策,靠前指挥。对明查暗访督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除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外,还要进行梳理,分门别类,建立档案,跟踪监控,分轻重缓急,能及时整改的立即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限时落实整改措施;第三是改变当前“事后查处”的状况,真正转移到“预防为主”的事前预防上来。各乡镇、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处理制度,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四是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要抓紧建立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抓好企业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坚决淘汰严重危及企业安全的落后工艺、落后设备、落后生产能力,完善安全设施、设备,提高防御灾害的能力;要抬高准入门槛,加大整改的力度,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坚决关闭,毫不手软。

五是抓好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和资质认证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强制培训,持证上岗,提高业主及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特别要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要在企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积极推行注册安全主任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经验,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六是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有关部门报告或举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信箱等,受理有关安全生产的举报;新闻媒体要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对重大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曝光,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支持力度。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视察工作时,又反复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安全生产抓紧、抓好、抓实。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切实从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坚决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认真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技术上采取过硬措施,狠抓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安全隐患,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避免和减少一般事故,为我县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水务一体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水务一体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大厂回族自治县水务局 杨广龙

一、充分认识水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水资源管理体制上的重大创新,其目标是通过建立 “一龙管水、共同治水”的管理体制,促进区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优化配置,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工作,保障城乡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

水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政府必须管好。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是分级分部门管理,在区域上城乡分割管理,在部门管理上水源、供水、排水、节水、治污等各管一段,这样的“九龙管水”已经被证明问题较多,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进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在此背景下,水务一体化管理在实践中逐渐得到大家认可,成为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的成效和经验

十多年来,各地水利部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继续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相继成立水务局作为统一管理水资源的综合部门,对城乡的防洪、水源、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涉水事务实行一体化管理,为优化配置水资源 1 提供了体制和组织上的保障,大大提高了水管理的效率,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水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从过去的“多龙管水”变为“一龙管水、团结治水”,有利于克服过去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办事效率低的弊端,进一步明确了水资源管理的职责,强化了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的结合,提高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了水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2、促进水生态系统建设,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水务一体化管理,加强了城乡供水水源及重要水域的保护,强化了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有效地保护了城乡水资源的水质,提高了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

3、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近几年,不少地区调整了水价政策,水价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合理的水价应由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组成,对不同的用水对象,如城镇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农业用水,水价政策和标准也是不同的,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不仅为理顺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的关系,确定合理的城乡水价体系和标准,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而且有利于实现以工补农、以城补乡的水价政策,促进城乡供水事业的共同发展。

4、推动水务市场的良性发展。水务设施多是公用事业,水务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管,城乡水源建设、2 输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产业要在区域经济中发挥基础和支柱产业作用,就得把它们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实现产业的优先发展和协调发展,而水务一体化管理为之提供了相适应的管理平台,有利于克服部门分头管理带来的产业发展不配套等问题,这将对水务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1、部门利益难以整合,部分职能归口还比较困难。职能分散管理的旧体制所带来的弊病积重难返,行政职能在整合过程中受到的压力和阻力相当大,还有一些涉水职能难以划归县水务局。按规定,排污口下端的污水治理工作应该由水利部门负责,但目前还是由环保局负责。

2、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亟待完善。一些过去的行政法规和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现状,急需修订完善,同时,新的形势还要求制定新的政策法规体系来保证改革与发展的有序进行。

3、水务一体化改革降低了行政成本,使原有制度框架外的潜在利润内部化,实现了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水务一体化其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级政府的强制性支持。当然,这种支持仅限于引导,而不是干预。

四、深化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的措施建议

1、提高认识,加快水务一体化改革步伐。要适应发展形势,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这项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和落实治水新思路的必然要求,要从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解决我国水多、水少和水污染问题的高度,提高对改革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快改革步伐,真正实现城乡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

2、加强部门协调,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水务一体化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在改革过程中只有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理解、支持,勇于探索,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加快推广行之有效的水务改革模式,才能不断理顺城乡水务管理体制,实现“一龙管水,团结治水”的好局面。要按照要求,注重城乡水系综合整治和水网建设工作,加强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一体化建设和管理,对城乡防洪、水源、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协调推进。

3、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对现实需要但还缺乏的政策法规要加快建立健全,对一些过时的政策法规要及时修改完善。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和规范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水务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发展。

4、深化水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实行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水务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进水 4 务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使水务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切实保证落实水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

5、健全水务投融资体制。按照有进有退的要求,调整政府财政投资范围,加大公益性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入力度。水务企业的国有资产出让收益、经营权出让转让收益等,要用于水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水务投资环境,加快形成向水务产业倾斜的投融资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水务设施利用信贷资金、社会资金以及外资等力度。

6、积极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快水务管理现代化建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要不断提高管理科技含量,提高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2010年7月

第四篇:制约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资源因素及对策

制约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资源因素

及对策

制约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资源因素及对策2007-02-10 16:48:4

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隆重召开。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叶永茂发表题为《制约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资源因素及对策》讲话。(内容有删节)

一、资源因素严重制约“十一五”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十一五”总量需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各类原料仍会有较大缺口

⒈根据正在编制的纺织化纤“十一五”规划总量目标,新增产能所需原料总量可能超过万吨。

到年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由

××年的万吨(××年预计万吨)规划发展到万吨,其中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用量为万吨,使用化纤用量将达万吨,比××年增加。新增各类化纤原料将可能超过万吨。

⒉在化纤生产中,涤纶产能仍将可能占到总量近,届时涤纶产量约万吨,配套聚酯若包括瓶用、非纤,则总量约万吨,(约需万吨,万吨),锦纶产量万吨(使用量约万吨);腈纶产量万吨(使用量约万吨);估计、等需求量均将超过万吨。

(二)全球石化原料“紧缺”,“高价”影响长远,提高中国资源利用效能,迫在眉睫。

⒈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伴随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资源”的短缺,与油价大幅上涨,高位振荡,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影响深远。

我国能源消费位居世界第二,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占,××年中

国进口原油万吨,比上年增长;净进口原油万吨,增长,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对国际原油需求依存度将继续增大,预计年有可能突破;

我国石化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绩卓著。我国炼油能力超过亿吨年,位居世界第二,乙烯产能达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五大类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位居世界第四,轮胎世界第二、涂料世界第三位。但由于多种原因,总体竞争能力及综合成本与先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原油加工企业约家,平均规模仅万吨(世界平均规模万吨年),最大的炼油厂规模也只有万吨,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我国个乙烯生产企业的套装置分布在个省份,相对分散,平均规模万吨(××年世界平均规模就已达万吨),乙烯装置作为龙头装置,由于规模偏小,导致下游石化产品链规模小,成本高,这也导致我国合纤原料成本偏高,竞争力差。

目前,我国三大合成材料及部分有机化工原料市场占有率只有一半,另一半要依靠国外进口,显然,石油化工产品的紧缺、高价,影响是多品种的、全局的、长远的,事关产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这必须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

⒉由于技术、资金、管理等多种原因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中国能源和资源利用效能低下,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比发达国家低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耗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多,是美国的倍,是德国、法国的倍,是日本的倍;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约高;我国化纤行业也是能耗、物耗大户,与国外消耗水平差距较大,亟待在“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水平。

(三)生物资源技术发展迅速,全面推进已初露曙光

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化石资源”短缺乃至枯竭的严峻局面,世界各发达国家,正从战略上全力研发以可再生的

玉米、大豆、甘薯、秸秆、速生林材等农林资源为主体的生物质工程技术等新材料、新能源。目前已取得多项产业化成果。如多元醇等。国内也在加紧研发,目前在生物酒精车用燃料,竹浆、麻浆等已实现产业化,在,多元醇,兰胺、玉米秸秆等生物质技术研发上,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一五”期间,要从战略高度加强国内外高新技术合作,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努力建立海内外人纤浆粕基地,特别是加快兰胺、竹、麻等速生林木资源产业化技术项目的研发。探求与国外进行技术合作的可能,利用好我国广西、海南等地区兰胺等速生林材。

二、政策建议

(一)采用多种形式,进一步推进化纤原料工业快速发展

采用多种形式,推进化纤原料工业的快速发展,结合行业“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从战略全局上深层次研究相关产业政策,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

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最佳组合。新上的原料项目,一定要追踪借鉴国内外最新技术,坚持先进实用,高起点、低投入,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产能。

(二)工贸结合,协调运作,推动国际化、现代物流商贸网络建设

目前,我国化纤原料进口量已超过万吨,约占世界贸易量的(不计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这么大的商贸活动,一定要重视工贸结合,协调运作,推动国际化、现代物流商贸网络建设探求长期合同和期货交易的可能性,减缓国际市场上可能的价格波动空间。同时,随着“十一五”期间,国内原料项目的快速发展,也要高度重视相关的烯烃、芳烃、苯、二甲苯等基础石化产品信息的快速捕集和动向研究。

(三)严控能耗高、污染大、水平低的各类常规品种项目过快发展

严格控制低水平常规品种的“趋同”性超速发展,严格控制能耗高、污染大、水平低的各类项目(包括招商引资

等进口项目)的建设实施。加强行业产业政策研究和投资预警系统定期发布,以指导行业在新时期“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升级”。推动化纤行业真正由数量型向效益型实施战略转变,向技术强国奋进,推进可持续发展。

(四)加速生物质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研发,建设海内外人纤浆粕基地

按照国家发改委战略部署,“十一五”期间,要切实推进生物质工程技术产业化研发,借鉴国内外高新技术,扶优扶强,突出重点,对技术研发较为成熟,市场应用前景较为广阔的要优先安排,如聚乳酸,丙二醇、竹、麻纤维等等。

(五)维护产业安全,加强政策研究,解决关税倒挂问题

加强后过渡期维护产业安全政策研究,尽快解决好化纤原料与纤维产品进口关税倒挂,影响行业健康合理发展。

在原料发展严重滞后的同时,化纤原料与其对应纤维进口关税却存在倒挂。虽然入世后,化纤原料关税也在逐

年降低,但部分品种关税倒挂十分严重。例如××年承诺税率为,与涤纶纤维倒挂,到年降到,也倒挂百分点;而(已内酰胺)承诺税率已经降到后不再下降,而锦纶纤维已降到,倒挂高达个百分点。(丙烯腈)与腈纶纤维倒挂个百分点。原料关税倒挂,既不符合国际惯例,更不利于合纤工业健康合理、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下游纺织、服装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六)加强各级复合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加强新时期化纤原料行业各级复合人才的培训和科技队伍建设。要特别重视科学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各项法规的建设。

随着新时期众多化纤原料项目的实施,作为一个有别于化纤生产的石油化工企业,科学管理和安全生产至关重要,面对国内外新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化纤原料企业领导和各级班子都要十分重视,知识更新、管理升级和国内

外技术和市场发展的新动态。推进企业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摘要:在分析当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农业部修订实施的2008-2015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和16个优势农产品分品种具体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期早日构建起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我国优势农产品快速、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优势农产品;制约因素;发展目标;对策建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做大做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对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支撑国民经济平衡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针对当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制约因素

1.1设施薄弱,优势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水缺,人增地减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完成的,多年超负载运转,损毁严重,减灾抗灾能力较差。目前主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配套率不足70%,中低产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以上。虽然国家对农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投资比重和总量仍然比较低,还没有形成良性的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

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比较低,畜禽圈舍建设落后,重大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粪便与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农产品交易、仓贮、物流等方面基础设施滞后,阻碍着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

尽管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但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等农产品产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2000-2007年,我国国内大豆产量由1 530万t下降到1 273万t,大豆进口量由1 042万t上升到3 082万t,年均增长16.7%,大豆进口依存度由48.1%提高到78.7%。2007年我国直接进口食用植物油823.6万t,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低于国际安全警界线。

2008年直接进口食用植物油816万t,进口大豆3744万t、油菜籽130万t,2009年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在1 300万t左右。棉花消费需求受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带动,国内产需缺口不断扩大。2002年我国棉花进口量18万t,2006年快速上升到364万t。2007-2008年棉花进口量分别为246万t和211万t。硬质面包小麦、软质饼干小麦等仍需大量进口。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双增长,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连续9年增长,但进口增幅远大于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已成常态[1]。

1.2科技含量低,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待提高

新中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农业科技贡献率由“一五”时期的19.9%提高到“十五”末的48%,2009年增至51%,但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也远远落后于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科技投入比例偏低,总量偏小。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不高,运行体制有待完善,科研、教育、推广衔接有待进一步改善。地区之间农业科技事业发展不均衡,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实用技术成果转化率较高,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较低。

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任务繁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及时、有效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

长期以来我国注重农产品数量增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不够。农业生产过程中化学

品使用数量急剧增长,化肥、农药、兽药的残留和激素、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消毒剂的毒害作用越来越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食用品质和质量安全。受工业“三废”的影响,部分农产品产地环境遭受水、土、气等方面侵袭和污染,造成有害成分超标,对食品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近年来出现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瘦肉精**等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敲响了警钟。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监管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重大转变,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监控,确保食用安全的重任[3]。

1.3组织化程度低,优势农产品产加销有待改善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扭转了我国农产品长期紧缺的局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仅仅用于自己消费,更主要用于市场交换,尤其加入WTO以来,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仅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而且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千家万户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生产,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社会分工不明确,难以实现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目前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例分别是35%和13%,处于较低水平。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能力比较脆弱。近年来,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亟待科学引导和大力扶持。

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多年来仍然以原料或者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相对落后,产业链较短,优势农产品产后转化增值优势发挥不充分。受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脱节的影响,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在占有相对优势的同时,国际竞争力已呈现减弱势头[4]。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薄弱,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贮存、消费等环节损耗比例偏高,优势农产品的市场均衡供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发展目标

2008年8月,农业部修订实施《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将牛羊肉拆分为牛肉和羊肉2个优势农产品,增添了马铃薯和天然橡胶2个优势农产品,并在全国调整划定了16个优势农产品的58个优势区域。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4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16个优势区域,强调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豆和油菜2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7个优势区域,从国内食用植物油供给不足的实际出发,强调提高自给率;棉花、甘蔗和天然橡胶3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9个优势区域,强调提高国内供给能力,突出保障产业安全;苹果、柑橘和出口水产品3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10个优势区域,强调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继续扩大出口;肉牛、肉羊、奶牛和生猪4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16个优势区域,强调转变养殖方式,保障基本供给。针对部分优势农产品的优势区域在空间上出现重叠现象,提出了复合产业带的概念,并指明了各类复合产业带的发展方向。

2009年2月,农业部编制完成并发布规划期为2008-2015年的16个优势农产品分品种的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全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从总体规划到分品种规划体系基本形成。通过区域布局的优化,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在区域农业功能、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高效利用和现代农业体系构建等5个方面得到强化,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优势区域对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能力。到2015年,形成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优势农产品生产重点县(市、区、旗、团、场),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的现化农业产业示范区。

3对策建议

3.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出能力

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化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确保全国耕地1.2亿hm2和基本农田1.04亿hm2的红线不得突破。建立有效的土地培肥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抓住国家财力增长和扩大内需的机遇,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加强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农田水利和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增加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加快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动植物育种、农业机械化、农田节水、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农产品加工贮藏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一些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初步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保护,解决农业生产缺水问题。搞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大植物保护、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渔政渔港等建设力度。加快中小型农田水利、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通过多种途径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快发展优质粮食产业、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壮大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加大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科技入户工程、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启动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积极开展优势区域的粮食核心区和后备区建设,全面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和养殖业为重点,推进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农村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的名牌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出口基地。加速先进适用农机具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优化装备结构,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产业分工合理、产业体系完备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

3.2加快科技创新与进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多元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继续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开展动植物遗传育种、栽培和养殖、病虫害防治、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促进农业集约化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农民创业和农村带头人为重点,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发展道路,力争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率先进入世界前列,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5]。

围绕种养业良种、投入品安全使用、生产操作规范、农兽药残留限量、产地环境保护、产品等级规格、包装贮运等为重点,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积极发展名牌产品,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优势产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对危险性疫病的防范和控制能力。率先在优势产区建成符合国际惯例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种植业非疫病生产区,推动我国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工作,建立从田间到市场全过程控制、运转高效、反应迅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3.3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产加销对接

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在分析产业发展动态、开展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交流行业信息、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维护生产者和相关企业利益方面作用,推动我国优势农产品生产、加

工、贸易、消费等环节的协调发展。培育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分享到更多的产业化经营成果。鼓励、引导和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扶持发展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互助服务和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组织,倡导以社会化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市场服务。

加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优势区域种养业与加工、流通等环节有效对接,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进程。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优势产区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进优势农产品的转化增值。鼓励农民创办运销组织,发展农业经纪人队伍,扶持农产品营销龙头企业发展。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开展农产品产品拍卖、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和订单农业、网上销售、直销配送等新型营销模式。鼓励各类优势农产品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展示,逐步形成培育品牌与品牌促进的良性循环。建设功能齐全、反映敏捷的优势农产品信息网络系统,协调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和进出口贸易,立足国内实现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利用国际贸易调剂余缺。

3.4抓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促进产品产业升级

继续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农民的收益。逐步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全面落实国家对粮食、油料、肉类、奶类等农产品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优势农产品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巩固、完善和强化水稻、生猪等现有农产品补贴政策。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补贴品种和补贴标准,制定补贴办法。各级政府切实增加农业投资比例和总量,加大对优质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民收入性补贴政策,加大技术应用性补贴和生产性补贴力度。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加强农业支持保护,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和国家临时收贮政策,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保护生产者正当权益。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做好农业贸易谈判和涉农国际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工作,确保国家农业产业安全。

:

下载制约宁夏中学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因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制约宁夏中学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因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制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因素及对策5篇

    制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因素及对策 摘要中间业务风险小、收益高、创新潜力大已成为银行间激烈竞争的新领域本文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外部环境、业......

    制约农村学校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5篇

    浅谈制约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是立足之本,发展之基,也是一所学校生存的关键,更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体现。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

    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电子政务实验报告二 ——关于“十一五规划”期间电子政务的发展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上升到另个一阶段。自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我国电......

    制约港口发展的因素

    制约港口发展的因素 第一,铁路疏运能力不足。目前,连云港以铁路作为疏运方式的货种主要是铁矿石、化肥和有色金属。这些货种是连云港港的支柱货种,其经济腹地主要是沿桥地区。......

    制约物流发展的因素

    本文章来源于: 目前,在中国制约物流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以下几个方面: 中小工业企业在国家"放小""扶小"政策指导下,进行改制和新机制规范运作的改变,国家对中小工业企业的信贷......

    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文献综述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消费市场蕴藏了巨大潜力,农村消费信贷在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当前存在......

    制约我院网球运动项目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制约我院网球运动项目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姓 名:孙守行学 号:200441201406指导老师:卞会泉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制约阜阳师范学院网球运动项目发展......

    农民增收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

    农民增收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