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放性实验总结
德卧中学2011—2012年第一学期开放性实验
总
结
理科综合教研组
本学期,理科综合教研组按照学校的要求,规范有序地做好开放性工作,现将有关实验室开放工作总结如下:
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学习能力。实验室开放最主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等课程开设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
2、做好实验室开放记录。每一个实验室每一个学期都有开放性实验的记录表,按照记录表上的项目每日逐项详细登记。
3、对开展学生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各类实验室都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4、充分发挥了实验室在培养科学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去研究、探究科学知识。
5、通过实验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2012年1月10日
第二篇:开放性实验总结
开放性实验总结
为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本学期我校实验室对学生进了开放性实验,为使今后的工作开展得更有声有色,现对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实验内容有趣味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使学生明确了实验的目的,自觉地投入到了实验之中。如在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就安排了一个“吹泡泡”的游戏实验,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多种材料吹出一个又大又不容易破的泡泡。学生对吹泡泡这项活动非常熟悉,但要吹出一个又大非常具有挑战性,所以他们的兴致极高,认认真真投入实验探究了。
二、实验方式具有探究性
在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探究性实验相对于验证性实验,两者原理不同,前者是指人们在结果、现象未知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设计去探索,进而获得结论,而在探究中往往有新发现,因而指向性不强。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蚂蚁对不同气味的反应”实验中,有同学就得到不同的实验现象与结果,我们就帮助学生,深入探讨蚂蚁对不同气味的
反应的其它影响因素,以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他们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材料要具多样化
在开放性实验中,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多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
四、实验形式应具开放性
科学教材中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体现在实验内容、方法、设计等方面的开放性,如在学习“摆”一课时,教材中原来安排要先了解伽利略发现摆的秘密,然后再来认识什么是摆及摆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而摆、摆动的现象学生在生活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我提供了支架、细线、钩码、秒表等材料,让学生做一个摆,并达到每10秒摆动20下的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完成了摆的制作,而且在制作过程中摆线长短、摆锤轻重的调节与摆摆动快慢的关系也一清二楚。学生做摆的过程、途径、方法不同,这些独具个性的经历、体验,说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课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成功的解决问题,这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获得满足,而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这种满足感、兴奋感的体验又是各不相同的。这些孩子在课堂上研究的经历远比原教材中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的结论更重要。
另一方面许多探究性活动,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开放活动空间,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大自然。因为学生要认识探索的就是
大自然中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如认识蚂蚁、蟋蟀,认识叶、花、果实,认识石头、到校园里去观察土壤、到学校旁的鲥渔港研究水污染情况等,都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科学。实验中许多具体内容(材料、步骤、方法等)都不应作硬性规定,具有灵活性,这有助于进行开放性实验。
五、实验实施小组合作化
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促进实验小组合作性的形成,合理组合实验小组并定期交流,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这有助于集体主义、科学精神和情感等的培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例如在研究“物体都能导电吗”实验中,各小组到“材料超市”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到组装好的电路中检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每个小组内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等都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第三篇:化学开放性实验总结
锦星中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
化学开放性实验总结
新课程理念倡导开放教学,而开放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的开放性。就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开放性问题,从内容上看具有新颖性,从形式上看具有生动性,从解决的路径看具有发散性,从问题的功能看具有创造性。开放性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学生积极的探索才能完成,这对于吸引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科学素质是十分有益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开放性问题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化学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应抓住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从教学实际出发,注意问题引入的适时性
要认识到开放性问题并不能简单地代替常规性的知识训练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恰恰相反,扎扎实实地搞好这些训练是解决开放性问题的基础。开放性问题不仅要追求问题本身的新颖性和生动性,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要注意问题引入的适时性。开放性问题的引入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把握好最佳时机。
一是在学习内容含有开放性的因素时,适时创设开放性问题。若教学内容本身就隐含着开放的因素,就要充分挖掘学习材料中的这些因素,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或开展合作讨论活动中适时引入开放性问题。如学习“摩擦力”的内容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抛出如下开放性的问题:用哪些方法可证明氢氧化钠的溶液与稀盐酸已经发生反应?描述有关现象,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二是学生有了相应的知识积累欲求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时,引入开放性问题。随着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知识丰富了,思路拓宽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方法也多了,学生就有一种自觉地要求拓展和深化知识的欲望,这时教师不妨引入相应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性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的设计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个中心。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更要强调过程性。这里的过程性有两个层次:从参与的面上来讲,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避免使课堂活动成为少数人表演的舞台。设计开放性问题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和能力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路径差”和“时间差”。所谓“路径差”就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会不尽相同。所谓的“时间差”就是不同学生理解问题的快慢也会有所差别。教师要正视这种现实,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每一位学以参与问题解决的机会,允许学生从自身的条件出发,以不同的路径来探求知识。从参与的深度来看,要求学生自始至终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大家一起提出问题,一起参与观察、类比、猜测、归纳、推断等各种探索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问题解决后,一起验证,一起总结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开放性问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开放性问题往往是合作交流的一根引线,因为许多开放性问题都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如“观看神州
三、立足能力的培养,注重方法训练的科学性
开放性问题一般都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从知识面看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从思想方法
看具有灵活性和多向性,给学生发挥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因此,开放性问题教学要立足对学生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方法训练的科学性。
1、注重课内外知识相联系
开放性问题不仅要用到课堂内的知识,而且可以适当引入课外知识,使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如“如何比较一种物质与水的密度大小?”这一问题开放度大, 思维空间广, 需要课内外知识的广泛联系。
2、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科学开放的最大空间是向生活开放,因此,开放性问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如:“请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一个净水器,净化我们身边的污水。”这一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加以解决。
3、优化思维策略
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必定是多路径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也是多路径的。在思维训练上重点是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变通性和灵活性,要着重于分类思想、纵横比较、演绎推理、分析综合、转化思想、知识迁移、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的训练。
4、综合运用,各个突破
初中化学开放性问题的综合性特点,要求我们综合思维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实现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如哪些事实可理解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分析:初中化学知识相对不够系统,而铁一章也没有具体分析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通过多角度比较,对于初中学生理解“比较活泼”很有帮助。
答案:①镁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②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较快而铁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较慢。③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锦星中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
化
学
开
放
性
实
验
总
结
化学实验室
2010年1月
第四篇:开放性实验研究
2)团队合作。学生自由组合,组内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协调担当的工作,对于知识难点和重点,组内成员讨论,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在完成项目的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教师指导。教师在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负有重要使命,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和任务的落实程度。拥有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建设一流实验室的关键。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从理论的角度指导实践,又能在实践中熟练、规范地运用理论知识。
3.国内外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目前,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网、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中进行模糊搜索,以“开放式实验教学”为主题键入,有2657篇学术期刊、459篇硕士论文、28篇硕士论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开放式教学”在计算机、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较多,在中小学阶段的应用比大学阶段的应用多,在普通本科院校的应用比高职院校的应用多,开放式实验教学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探索和实践意义。
3.1国外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才开始逐渐被接受。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美国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实验改革方案中都不同程度的蕴涵着开放实验的思想。近年来,开放式实验在国外很多高校得到不同程度的倡导与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实验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明尼苏达大学机械工程系开设的项目设计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给学生提供专业的练习机会,体验开放式设计的过程,要求学生开发出一个新的产品。项目指导老师将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并给予指导,但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不会提供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只是起到指导作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方案设计和制作产品,这就留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讲授专业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从做中学”,即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做”达到“学”的目的。
英国高校的实验课程没有固定教材,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教师提供的讲义和阅读资料,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更加灵活,教师可以结合科技发展、工业应用,随时对讲授内容进行调整。学校为学生提供不限时的实验室,学生只要刷卡就可随时进入实验室,实验时间没有硬性规定。
日本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日本高校的实验教学中,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日本大学的实验课程学时与理论课程学时的比例,就可以看出日本大学对实践的重视。如东京大学的大学物理理论课学时为2学时/周,相应的实验课程为2个下午/周;早稻田大学的大学物理理论课学时为1.5学时/周,相应的实验课程为1个下午/周。日本大学的实验室全部实行开放,没有时间限制,基础实验室面向学部或全校开放,在课程计划外的空余时间,进行预约开放;专业实验室面向学部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完全开放,可以随时来实验室做实验。
3.2国外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在国内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提出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在物理、化学、生物、电子等理工科的应用十分广泛,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1979年黄嘉豫教授首次提出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开展“开放实验”的倡议。他指出现在世界各国实验室都是开放式的,学生除了在规定的时间来实验室做实验外,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这样做有很多优点。他还指出开放实验“虽然从目前的设备条件、占地面积来看,还较难做到,但应注意,这是发展的方向”。全国各地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在90年代初就开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工作。
1994年,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王金发教授就已在国内率先探索“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此后,又创立了“开放式、研究性”的实验教学模式,并荣获1997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形式、操作样式和教学策略上都更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以开放实验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自主学习能力和基本工程素质,实行“分层培养、启发创新”的教学思路。实验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性、综合性、研究性的特点,如开设了“工程设计”和“系统综合”的必修实验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取消实验指导书,采用实验任务书,实验内容是教师从科研和工程实践中提炼出来的问题,将实验分为“基本命题”和“扩展命题”,分层次培养,为学生留有发展个性、开拓思维的空间。实验室将实验资源在网络上公布,每一个实验只规定最后完成的时间,学生可根据资源的空闲状况和自身的条件安排实验时间。
综上所述,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开放,是不同教育理论的兼容并包,不仅是指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还涉及理念的开放、内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管理的开放等等。近年来,国内一些重点高校进行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其中不乏一些好的做法。但就我国高等院校的总体水平来说,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开放式实验教学还都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国外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才开始逐渐被接受。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美国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实验改革方案中都不同程度的蕴涵着开放实验的思想。近年来,开放式实验在国外很多高校得到不同程度的倡导与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实验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国内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提出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在物理、化学、生物、电子等理工科的应用十分广泛,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1979年黄嘉豫教授首次提出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开展“开放实验”的倡议。他指出现在世界各国实验室都是开放式的,学生除了在规定的时间来实验室做实验外,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这样做有很多优点。他还指出开放实验“虽然从目前的设备条件、占地面积来看,还较难做到,但应注意,这是发展的方向”。全国各地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在90年代初就开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工作。
第五篇:药学开放性实验心得
小学期实验心得体会
姓名:---
班级:---
学号:---
为期一个月的小学期试验结束了。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开放性实验的乐趣,体会到了发散思维在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与同组同学一起查文献、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问题,发现了一些奇妙的现象,在成功的时候欣喜无比,在失败的时候失落沮丧。有些实验中我们遇到了很大地困难,都因为大家的共同坚持我们终于解决了所有问题。
在做药物化学实验的时候,我们第一个方案设计不够合理,结果做出的阿司匹林发黄,很黏,测定之后发现根本就没有的到阿司匹林产品,一上午的实验失败了。中午回去后我们一个组的同学开始讨论原因,再次查找资料,终于发现失败的原因是反应溶剂没有选择对,致使反应过程出错。下午我们按照重新设计的方案再实验,终于得到了阿司匹林产品,只是产率比较低。后面的几天,我们开始探讨不同反应条件对阿司匹林产率的影响,这是全班共同完成的实验,每个小组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经过三天的试验和对比,我们用探讨出的最佳反应条件制备阿司匹林,终于得到了高产率、高纯度的阿司匹林产品。
药物分析实验是所有实验中最令我难忘的。在做高效液相色谱实验的时候,我们最初用的流动相为甲醇-冰醋酸-水(45:5:47),结果跑的太慢,超过预期时间10分钟并无出峰,可能原因是水的量过多。之后又加了些甲醇观察,还是不出峰。经过多次讨论决定换流动相,改用了流动相甲醇-乙腈-水(48:5:47),做结果出峰时间均在6至8分钟左右。我们为了探讨流动相的适宜配比,换了很多组流动相,花了很多时间,从下午五点做到晚上十一点,终于得到了适宜的流动相。时候我们相,我们的坚持得益于当时大家在实验室互相鼓励。这使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团队了团队的力量。
药剂学实验的过程相对比较顺利,文献的查找也准备的计较充分,只是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们配淀粉浆的时候,不知怎么总是配不成功,全班同时试了好多次都配不出来,直到有人突然发现我们配淀粉浆的淀粉原来是可溶性的。我想,其实谁都知道可溶性淀粉是配不出淀粉浆来的,就是没有人认真地去看看我们所用的原料的标签,没有注意到标签上“可溶性”三个字。我想,如果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多一点认真,那么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了。
最后做的是药理实验,这个实验没有什么错误,却让我产生了些许遗憾。我们在配制药物的时候,阿司匹林药物浓度是1.04g/100ml,这是查阅文献得到的数据。但是我们的实验药物组安乃近却没有找到相关的文献记载药物浓度。由于安乃近剂量过大极易产生副作用,因此我们担心过大剂量会使小鼠死亡,就只用成人用量根据体重折算,得到小剂量组为20mg/100ml,大剂量为40mg/100ml。这样虽然做出了理想的结果,但是我们没有加大剂量,试验一下和阿司匹林同样浓度的安乃近会不会使小鼠死亡,这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最令我遗憾和后悔的事了。在今后的实验中,我将会有意识学着去探索,去验证,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
总之,小学期实验已经结束了,其中的所得并不仅仅是以上说的这些,实验的过程教会了我许多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受都得东西,在我的整个大学生活中留下了非常重要的思想财富。
2011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