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广播电视自然村“村村通”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辖区20个乡镇(场)338个行政村,5896个自然村,约15万户、61万人,版土面积3800平方公里。80的村处于山区、半山区,地理环境复杂,村民居住分散,特别是自然村位置偏僻,户数人口数少,交通极为不便,到2004年底,全县约有20余万人不通有线广播电视。自2004年9月国家正式启动自然村“村村通”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以来,我们结合郧县经济基础薄弱、地形复杂的
实际情况,克服了种种困难,全力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2006年2月底,全县140个5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建设任务,已有4套广播节目全部通了有线电视,可以接受30套高清晰电视节目,有效的解决了盲点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把我县广播电视自然村“村村通”建设工作向大家作以汇报: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村村通”工程建设推得动
广播电视是农村宣传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是科技、法律、信息、政策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不可或缺的平台。郧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近年来,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架设县乡有线电视光纤主干线路819公里,到2004年底,全县除黄龙库区叶大乡外,基本上实现了城乡有线电视光纤网络一体化,行政村通有线电
视率达到73,但是由于××地处丘陵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人口居住分散,个别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农村仍有近10的农民看不上电视,40左右的农民看不好电视。为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郧县县委、县政府把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作为推进全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明确要求确保完成140个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的目标任务,为此成立了由书记、县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各乡镇(场)也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强化了组织领导,层层分解了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广播电视部门和农户家中调研,指导广播电视搞好规划论证,确保建好优质高效的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县委、县政府督查部门按月对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和通报,有效地推动了全县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二、多措并举,抓好落实,确保“村村通”工程建得快
140个5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共需投资700多万元资金,国家、省、县配套资金有限,为化解资金难题,我们多措并举,筹集建设资金,稳步推进“村村通”建设进程。一是县政府大力扶持。为切实解决5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有线电视的问题,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设法配套资金35万元用于自然村覆盖工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二是采取“三个结合”的办法筹措资金。即采取广电部门集资与社会筹款相结合的办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广电职工和社会把资金投入到网络建设上;采取银行贷款和乡镇农民筹资相结合的办法,争取银行和用户支持;采取协议供货和分期付款相结合的办法,争取厂家、商家支持。两年来我们通过三结合的办法,共筹集资金500多万元,用于140个50户以上自然村覆盖工程。三是广电部门干部职工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节省资金。为了节省开支,降低建设成本,县广电部门职工自
己规划、自己设计、自己安装,自己相办法攻克施工和技术难题,千方百计为工程建设节省资金。全县组建10个工程队,共70多广电部门职工冒严寒、斗酷署,抢晴战雨、日夜奋战在“村村通”工程建设一线。他们不叫一声苦,不叫一声累,不多要一分报酬,不讲任何代价,全力以赴投入到“村村通”工程建设,既为工程建设节省了大量资金,也保证了工程质量,还提高了工程建设速度。
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保“村村通”工程建得好
村村通是我们工作的基点,户户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完全通和长期通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了切实让偏远山区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我们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郧县实际的广播电视覆盖体系。对于集中成片、光纤通达方便的自然村,我们选择投资大、效果好的光纤联网方式,以满足山区群众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完全通、长期通的问题。在工程建设中,我们从规范网络建设入手,做好建前规划,建中检查,建后验收,保证网络建设质量,确保建一片网络,成一片网络,造福一方百姓。具体做到“四统一”:
一是统一建设规划。搞好网络建设,我们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讲求实效”的指导思想,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12全文查看
第二篇: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汇报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汇报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汇报2007-02-18 09:41:58
农村广播电视自然村“村村通”建设情况汇报
郧县辖区20个乡镇(场)338个行政村,5896个自然村,约15万户、60万人,版土面积3800平方公里。80%的村处于山区、半山区,地理环境复杂,村民居住分散,特别是自然村位置偏僻,户数人口数少,交通极为不便,到2004年底,全县约有20余万人不通有线广播电视。自2004年9月国家正式启动自然村“村村通”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以来,我们结合郧县经济基础薄弱、地形复杂的实际情况,克服了种种困难,全力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2006年2月底,全县140
个5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建设任务,已有4套广播节目全部通了有线电视,可以接受30套高清晰电视节目,有效的解决了盲点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村村通”工程建设推得动
广播电视是农村宣传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是科技、法律、信息、政策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不可或缺的平台。郧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近年来,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架设县乡有线电视光纤主干线路819公里,到2004年底,全县除黄龙库区叶大乡外,基本上实现了城乡有线电视光纤网络一体化,行政村通有线电视率达到73%,但是由于郧县地处丘陵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人口居住分散,个别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农村仍有近10%的农民看不上电视,40%左右的农民看不好电视。为了充分发挥广播
电视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郧县县委、县政府把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作为推进全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明确要求确保完成140个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的目标任务,为此成立了由书记、县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各乡镇(场)也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强化了组织领导,层层分解了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广播电视部门和农户家中调研,指导广播电视搞好规划论证,确保建好优质高效的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县委、县政府督查部门按月对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和通报,有效地推动了全县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二、多措并举,抓好落实,确保“村村通”工程建得快
140个5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共需投资700多万元资金,国家、省、县配套资金有限,为化解资金难题,我们多措并举,筹集建设资金,稳步推进“村村通”建设进程。一是县政府大力
扶持。为切实解决5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有线电视的问题,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两年来挤出70多万元配套资金,用于自然村覆盖工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二是采取“三个结合”的办法筹措资金。即采取广电部门集资与社会筹款相结合的办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广电职工和社会把资金投入到网络建设上;采取银行贷款和乡镇农民筹资相结合的办法,争取银行和用户支持;采取协议供货和分期付款相结合的办法,争取厂家、商家支持。两年来我们通过三结合的办法,共筹集资金500多万元,用于140个50户以上自然村覆盖工程。三是广电部门干部职工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节省资金。为了节省开支,降低建设成本,县广电部门职工自己规划、自己设计、自己安装,自己相办法攻克施工和技术难题,千方百计为工程建设节省资金。全县组建10个工程队,共70多广电部门职工冒严寒、斗酷署,抢晴战雨、日夜奋战在“村村通”
工程建设一线。他们不叫一声苦,不叫一声累,不多要一分报酬,不讲任何代价,全力以赴投入到“村村通”工程建设,既为工程建设节省了大量资金,也保证了工程质量,还提高了工程建设速度。
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保“村村通”工程建得好
村村通是我们工作的基点,户户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完全通和长期通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了切实让偏远山区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我们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郧县实际的广播电视覆盖体系。对于集中成片、光纤通达方便的自然村,我们选择投资大、效果好的光纤联网方式,以满足山区群众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完全通、长期通的问题。在工程建设中,我们从规范网络建设入手,做好建前规划,建中检查,建后验收,保证网络建设质量,确保建一片网络,成一片网络,造福一方百姓。具体做到“四统一”:
一是统一建设规划。搞好网络建设,我们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讲求实效”的指导思想,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做好乡镇主干网整体规划。在掌握全县人口分布、经济状况及广播电视覆盖情况的基础上,统一规划了乡镇到村的网络建设方案。同时,要求村到户的网络建设方案必须经过审定同意后方可施工。
二是统一技术标准。城乡联网,技术标准必须统一,否则建起来的网就会“肠梗阻,”影响传输质量,发挥不出网络应有效益。为此我们统一了网络建设标准,要求无论是县到乡镇的主干网,还是乡镇到村组的接入网,都要实行专杆专线,不能依附于其它杆路,走自己独立发展之路;同时对有线电视传输技术参数、传输干线的设计、工程施工等做出统一规定。技术标准的统一,保证信号的安全和优质传输。
三是统一材料供应。以前乡镇站进货渠道不一,标准不一,甚至购进劣质
产品,导致网络前建后垮。加之乡镇站收入有限,有些根本无力购进材料,造成乡镇想建网却无力建设问题,影响了事业发展。为此,我们出台了从原材料上扶持乡镇建网的意见,实行材料集中统一供应,公开采购,同等材料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服务。精心挑选材料,邀请有关部门组成设备器材检测小组,对设备、器材一律进行抽检,凡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入库。统一材料供应杜绝了不合格产品,保证了网络建设质量,节约了资金,此举大大推进了乡镇网络建设的进程。
四是统一检查验收。我们挑选了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组成验收专班,每一个施工环节完成后,由县组成网络建设技术专班进行统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个程序,不合格者立即整改。对于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严肃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工程全部完工后,经检查验收合格才能投入使用。
四、建立运行维护长效机制,确保
“村村通”工程长期通
为提高“村村通”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和规范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我们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建立农村广播电视长期通的运行保障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运行月报制度。对网络运营情况,要求各乡镇做到月报表、周汇报,由县局审核把关,对于谎报、瞒报、漏报的一经查出,严肃处理。
二是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在电视上滚动播出故障维护电话,在农村刷写宣传标语,公开维修电话,设立故障维护公示版报,严格故障维修值班制度,确保电话24小时有人接听。公开承诺乡镇政府所在地故障2小时内排除,边远村屯4小时内排除。对用户电话投诉,做到有投诉记录、有维护记录、有反馈记录,保证用户满意。为规范服务行为,保证优质服务,制定了《广电从业人员服务规范》,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仪表仪容、行业举止、服务用语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并举办了专门培训班,对从业人员进行服务规范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三是严格春检维护制度。除日常维护外,我们始终坚持一年一次的春检,进行扶正线杆、调整信号、整理设施,保证安全优质播出。
郧县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在去年召开的全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会议上,对我县建设城乡有线电视光纤网络一体化,保障农村广播电视长期通的典型做法进行了推广交流。今后,郧县将在继续做好140个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刹尾工程的同时,全面展开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的上报建设工作。我相信,有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郧县广播电视自然村“村村通”工作一定会开创新的局面,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新的贡献!
第三篇: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作汇报
“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AB县共有29个镇,381个行政村,56.1万人。多年来,在省、市党政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县工作实际,采取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业务部门具体实施的办法,扎实开展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使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4.5%和99%,连续多年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各方支持
党政重视,真正把“村村通”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年来AB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作,并将其列入我县“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以及“民生八大工程”项目之中,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每年进行管理和考核。
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了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为组长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县文广局成立了“村村通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开展和落实,这些都为村村通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村村通这一“惠民” 工程进入千家万户。一是加强技术培训。县局对规划内各行政村及各乡镇广电
设工作已准备到位。
三、全力组织实施,严把工程质量
县村村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及时对全县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和督查落实。在确定设备发放和质量验收标准基础上及时研究制定了《村村通设备管理与发放办法》、《村村通管理制度》、《村村通设备运行维护登记制度》等8项规章制度,对设备投放、领用、勘测、调试、维护管理等工作建立档案,规范管理。同时由县发改、财政、文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三个督查组,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及工程施工验收工作。
四、加强规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规范我县广播电视村村通管理工作,通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形成了一整套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全面建立了“AB县村村通中心户长管理制度”。由中心户长全面负责每个建设点的设备管理、技术服务、信息联络等工作。在运行上坚持做到“七到位”,即:工作人员到位、岗位职责到位、管理场所到位、管理制度到位、管理手册到位、检修登记到位、信息联络到位,为每个中心户长家配发统一规格的管理制度牌、用户登记册、投放监督表、村村通用户须知和设备维修维护电话,从而使我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在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上得到了保障。
五、扩大广播覆盖面,建设农村广播应急网
按照市局的统一要求,在2011年6月份汛期来临之前,我县已全面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系统,形成了381个村,4-
第四篇: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作总结
**乡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作总结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县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乡把人民群众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的问题作为事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切实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为目标,从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目前,全乡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89.6%,基本实现了消除广播电视“盲村”的任务。
一、我乡村村通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目标任务。县广电局确定今年我乡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是:完成33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偏远山区贫困户看电视难的问题。为圆满完成这一民心工程,乡人民政府与各行政村签订《**县“十一五”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作责任书》,要求在6月30日前全部完成。
(二)工程进展情况。村村通工程作为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我乡始终把该工程作为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来抓。我乡结合各村实际,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到目前止,全乡完成了330户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
二、我乡村村通工程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我乡把村村通工作视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针对我乡山区贫困面大,开展村村通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的特点,乡党委、政府始终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该项工作列入了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各行政村主任为成员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全乡村村通工作。我乡按照与县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强力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确保党和政府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确保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实效。
(二)强化宣传方法,营造群众参与氛围。
为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这一民心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我乡结合各村组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法,让全乡人民真正了解到了这一民心工程的好处。一是通过广播宣传、粘贴标语宣传、发放宣传单、召开群众会等形式为宣传平台,宣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重大意义以及它给群众带来的好处、政策扶持;二是实地安装宣传。为避免工作中部分干部由于作风不实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我乡采取了由广播站牵头,乡、村、组干部配合的方法,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各村民小组,选择2至5户群众进行实地安装,同时,召集全村群众进行观摩,让群众真正看到了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农户安装直播卫星电视的积极性,为村村通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村村通工程有序开展。随着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我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对广大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特别是乡广播技术人员,发扬能打硬仗的作风,奋战在一线,克服各种困难,风雨无阻、翻山越岭,为提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心血,我乡直播卫星设备的安装工作于6月30日前全部完成,共完成330户,完成了工程任务数的100﹪。
(四)完善机制,确保村村通正常通、长期通。为保证村村通正常通、长期通,我乡在抓好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村村通长效机制建设。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广播站进行直接管理,并注重抓好村一级维护管理人员的选配与培训,完善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确保小故障不出村,一般故障不出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乡贫困面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繁重。目前,除正在建设的330户以外,仍有30个1185户“盲村”需要建设,这些村组的群众还无法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
**乡人民政府
20**年*月**日
第五篇: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作总结
**乡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作总结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县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乡把人民群众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的问题作为事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切实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为目标,从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目前,全乡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89.6%,基本实现了消除广播电视“盲村”的任务。
一、我乡村村通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目标任务。县广电局确定今年我乡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是:完成33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偏远山区贫困户看电视难的问题。为圆满完成这一民心工程,乡人民政府与各行政村签订《**县“十一五”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作责任书》,要求在6月30日前全部完成。
(二)工程进展情况。村村通工程作为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我乡始终把该工程作为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来抓。我乡结合各村实际,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到目前止,全乡完成了330
户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
二、我乡村村通工程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我乡把村村通工作视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针对我乡山区贫困面大,开展村村通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的特点,乡党委、政府始终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该项工作列入了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各行政村主任为成员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全乡村村通工作。我乡按照与县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强力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确保党和政府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确保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实效。
(二)强化宣传方法,营造群众参与氛围。
为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这一民心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我乡结合各村组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法,让全乡人民真正了解到了这一民心工程的好处。一是通过广播宣传、粘贴标语宣传、发放宣传单、召开群众会等形式为宣传平台,宣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重大意义以及它
给群众带来的好处、政策扶持;二是实地安装宣传。为避免工作中部分干部由于作风不实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我乡采取了由广播站牵头,乡、村、组干部配合的方法,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各村民小组,选择2至5户群众进行实地安装,同时,召集全村群众进行观摩,让群众真正看到了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农户安装直播卫星电视的积极性,为村村通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村村通工程有序开展。随着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我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对广大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特别是乡广播技术人员,发扬能打硬仗的作风,奋战在一线,克服各种困难,风雨无阻、翻山越岭,为提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心血,我乡直播卫星设备的安装工作于6月30日前全部完成,共完成330户,完成了工程任务数的100﹪。
(四)完善机制,确保村村通正常通、长期通。为保证村村通正常通、长期通,我乡在抓好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村村通长效机制建设。在乡
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广播站进行直接管理,并注重抓好村一级维护管理人员的选配与培训,完善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确保小故障不出村,一般故障不出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乡贫困面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繁重。目前,除正在建设的330户以外,仍有30个1185户“盲村”需要建设,这些村组的群众还无法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
**乡人民政府
20**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