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本会计工作的口诀
成本会计工作的口诀(经典)
众所周知,成本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企业经营中的大量信息。纲举目张,如何抓住关键呢?简言之,抓住“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个节点。一、九宫格
前三格是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附分类法、定额法;
中三格是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相当飞机起落架,起飞前先收起落架,即核算成本时先把制造费用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及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可看作空中加油机,要输油到主机上,即要归结分配入生产成本中去;
后三格是完全/变动成本财务核算体系、实际成本/标准成本财务核算体系、产量/作业成本财务核算体系,此为“三三得九”。
二、九九分
九九八十一个节点,分为九组。
(一)一九是成本龙
龙头是成本计划,龙身是成本核算,龙尾是成本分析,四个金爪是成本控制、成本奖惩、成本预测、成本决策,龙角是定额、标准成本。
(二)二九是成本预测方法
即趋势预测、本量利分析、敏感度分析、经济模型预测、目标倒推、经验值、同行参考、弹性预算、限额成本,可产生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计划成本。
(三)三九是成本管理原则
1.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原则;
2.实用价值原则(既不搞烦琐哲学,又不片面追求简化);
3.有章可循原则(加强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和盘点管理,做好定额、记录的设计和制定,表格要简单明了);
4.因地制宜(采用适当成本计算方法)原则;
5.抓住成本信息五性原则(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可比性、可操作性);
6.成本与利润非完全翘翘板关系(要具有成本周期、战略成本观念);
7.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原则(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标准分配计入);
8.分配标准与待分配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原则;
9.成本数据是为信息使用者服务原则。
(四)四九是九个归集的费用要素
即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应付职工薪酬、其他直接费用、折旧费、机物料、车间经费、停工损失、其他间接费用。
(五)五九是简化九步核算模板
1.制定产品生产标准卡片(标准耗用及标准单价);
2.查询期初在产品成本(量、价);
3.进行原材料盘点;
4.计算材料分配和制造费用分配得出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
5.进行半成品盘点;
6.根据定额资料将月末半成品进行材料还原;
7.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得出半成品成本资料;
8.根据标准成本计算材料差异;
9.根据标准成本计算费用差异。
(六)六九是分配标准
1.消耗量 2.费用额 3.产品的体积、长度、重量、占用面积、售价 4.订货次数、采购价值 5.直接材料成本 6.直接材料数量 7.成本动因(插件个数)等 8.工人工资、工人工时、机器工时、投产量 9.各种综合分配系数,以上可有定额、实际、计划等类型。
(七)七九是九个关键节点问题
1.原材料领料时结转成本价格,可按计划价、实际成本、按定额、按上月加权平均单价等;
2.成本项目与受益对象的确定问题;
3.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采用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等(计划成本分配时,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得出各个车间、部门应分配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辅助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按受益数量比例转出到非核算部门);
4.成本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如材料按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按定额成本比例分配等;
5.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一为间接分配,即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一为直接计入,如在产品不计算
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或者按计划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或最近一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产成品成本,从产品成本计算单中转出产成品成本后,其余额即为在产品成本;
6.正常停工与非正常停工、正常损耗与非正常损耗;
7.成本下降与效率下降的关系;
8.成本持续性降低与形成企业优势的关系;
9.成本效益比的关系。
(八)八九指周期成本
即立项成本、研发成本、设计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配送成本、售后服务成本、行政管理成本,不可顾次失彼,减了一个环节成本,增了另一个环节成本。
(九)九九归一,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可采取如下措施
1.以主动的战略成本管理代替传统的被动式成本核算管理,成本降下了,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了,销售也下降了,显然
是不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则的,甚至创造优势、发掘特色还会增加成本,关键是要增加效益;
2.以动态的成本管理取代静态的成本管理,重视成本控制,注重市场调查和生产经营信息的反馈;
3.注重实际而不是想象,压缩人员开支、降低供应价格、提高产量、加强销量的计划要务实,产品价格没有市场竞争力时该下马要及时下马;
4.成本信息要反映成本而不能失真,不能为填报各种口径的上报资料方便乱摊成本、搞乱账目,让企业管理者无从考核和控制生产经营;
5.要重视信息技术运用,这样才能有能力及时收集处理大量的成本信息;
6.抓住降低成本的关键,通过技术创新,通过管理方式改变,而不是偷工减料,也不是盲目地减少产品功能,如只是消除多余功能、改良生产工艺、实现自动化等;通过全过程管理,而不是简单的制造成本管理;采取零库存、订单生产等避免产品滞销,加大资金成本,与其他企业实现技术共享、市场共享等分担经营成本;
7.加强决策前成本核算,企业新上产品、新接订单,就要树立成本意识,既要技术上可行,也要经济上可行;
8.重视隐形成本降低,如市场开拓、内部结构的调整、企业规模的扩大等成本;
9.与供应商、销售商合作分担成本,从日常的企业成本管理扩展到从行业产业链的高度来看成本管理。
三、持久管理,算而有用
成本管理不是简单的等同于“支出控制”,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核算方法上理论联系实际,在简单的核算方法和核算资料的精确度之间找平衡,制定适合企业特点的核算流程,纠结点是制造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归集哪些内容,分配到哪些成本对象中;分析方法上要实际中有所用,用得上,要有战略成本观。一环套一环,推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反映企业的生产流程,提供管理者关心的成本资料,在管理上下功夫,在管理中出效益
成本会计工作的口诀(经典)
众所周知,成本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企业经营中的大量信息。纲举目张,如何抓住关键呢?简言之,抓住“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个节点。一、九宫格
前三格是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附分类法、定额法;
中三格是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相当飞机起落架,起飞前先收起落架,即核算成本时先把制造费用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及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可看作空中加油机,要输油到主机上,即要归结分配入生产成本中去;
后三格是完全/变动成本财务核算体系、实际成本/标准成本财务核算体系、产量/作业成本财务核算体系,此为“三三得九”。
二、九九分
九九八十一个节点,分为九组。
(一)一九是成本龙
龙头是成本计划,龙身是成本核算,龙尾是成本分析,四个金爪是成本控制、成本奖惩、成本预测、成本决策,龙角是定额、标准成本。
(二)二九是成本预测方法
即趋势预测、本量利分析、敏感度分析、经济模型预测、目标倒推、经验值、同行参考、弹性预算、限额成本,可产生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计划成本。
(三)三九是成本管理原则
1.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原则;
2.实用价值原则(既不搞烦琐哲学,又不片面追求简化);
3.有章可循原则(加强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和盘点管理,做好定额、记录的设计和制定,表格要简单明了);
4.因地制宜(采用适当成本计算方法)原则;
5.抓住成本信息五性原则(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可比性、可操作性);
6.成本与利润非完全翘翘板关系(要具有成本周期、战略成本观念);
7.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原则(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标准分配计入);
8.分配标准与待分配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原则;
9.成本数据是为信息使用者服务原则。
(四)四九是九个归集的费用要素
即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应付职工薪酬、其他直接费用、折旧费、机物料、车间经费、停工损失、其他间接费用。
(五)五九是简化九步核算模板
1.制定产品生产标准卡片(标准耗用及标准单价);
2.查询期初在产品成本(量、价);
3.进行原材料盘点;
4.计算材料分配和制造费用分配得出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
5.进行半成品盘点;
6.根据定额资料将月末半成品进行材料还原;
7.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得出半成品成本资料;
8.根据标准成本计算材料差异;
9.根据标准成本计算费用差异。
(六)六九是分配标准
1.消耗量 2.费用额 3.产品的体积、长度、重量、占用面积、售价 4.订货次数、采购价值 5.直接材料成本 6.直接材料数量 7.成本动因(插件个数)等 8.工人工资、工人工时、机器工时、投产量 9.各种综合分配系数,以上可有定额、实际、计划等类型。
(七)七九是九个关键节点问题
1.原材料领料时结转成本价格,可按计划价、实际成本、按定额、按上月加权平均单价等;
2.成本项目与受益对象的确定问题;
3.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采用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等(计划成本分配时,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得出各个车间、部门应分配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辅助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按受益数量比例转出到非核算部门);
4.成本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如材料按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按定额成本比例分配等;
5.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一为间接分配,即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一为直接计入,如在产品不计算
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或者按计划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或最近一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产成品成本,从产品成本计算单中转出产成品成本后,其余额即为在产品成本;
6.正常停工与非正常停工、正常损耗与非正常损耗;
7.成本下降与效率下降的关系;
8.成本持续性降低与形成企业优势的关系;
9.成本效益比的关系。
(八)八九指周期成本
即立项成本、研发成本、设计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配送成本、售后服务成本、行政管理成本,不可顾次失彼,减了一个环节成本,增了另一个环节成本。
(九)九九归一,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可采取如下措施
1.以主动的战略成本管理代替传统的被动式成本核算管理,成本降下了,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了,销售也下降了,显然
是不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则的,甚至创造优势、发掘特色还会增加成本,关键是要增加效益;
2.以动态的成本管理取代静态的成本管理,重视成本控制,注重市场调查和生产经营信息的反馈;
3.注重实际而不是想象,压缩人员开支、降低供应价格、提高产量、加强销量的计划要务实,产品价格没有市场竞争力时该下马要及时下马;
4.成本信息要反映成本而不能失真,不能为填报各种口径的上报资料方便乱摊成本、搞乱账目,让企业管理者无从考核和控制生产经营;
5.要重视信息技术运用,这样才能有能力及时收集处理大量的成本信息;
6.抓住降低成本的关键,通过技术创新,通过管理方式改变,而不是偷工减料,也不是盲目地减少产品功能,如只是消除多余功能、改良生产工艺、实现自动化等;通过全过程管理,而不是简单的制造成本管理;采取零库存、订单生产等避免产品滞销,加大资金成本,与其他企业实现技术共享、市场共享等分担经营成本;
7.加强决策前成本核算,企业新上产品、新接订单,就要树立成本意识,既要技术上可行,也要经济上可行;
8.重视隐形成本降低,如市场开拓、内部结构的调整、企业规模的扩大等成本;
9.与供应商、销售商合作分担成本,从日常的企业成本管理扩展到从行业产业链的高度来看成本管理。
三、持久管理,算而有用 会计宝典《成本核算流程图》(全)
第二篇:成本会计工作汇总
工作总结
经过三个月的实习实训,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可以说,成本会计是对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的高度考验,每一个过程都是那么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千万不能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
成本会计的职能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其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成本核算是根据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按规定的成本项目,通过各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出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每个月的材料核算是中心环节,核算前必须把这一个月的材料入库账和出库账做出来,因为每个企业所用的材料都是不同的,所以首先要把这个企业的材料和产成品做一个了解。做材料的入库账和出库账除了仓库每天提供的入库单和出库单外每个月的盘点表同样可以做为这个月的材料出库单据,所以也要定时的给仓库做一个盘点。然后就是其他临时事件的处理,仓库情况的关注,制造工艺的熟悉。
经过三个月紧张的实习,使我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我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鉴于鄙人才疏学浅,认识上有许多不足,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真正结合仍需加强训练。
第三篇:成本会计工作
成本会计工作
中瀚石林认为成本会计并不是很难做,只要是学习会计的,就能做成本会计,做成本会计要比财务会计难,因为成本会计还要知道生产流程、工艺等。成本会计主要工作有:
1、负责各类原辅材料的采购发票的审核工作,并依据发票、入库单等原始凭证,办理原辅材料的核算业务,并定期与有关部门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负责原、辅材料成本的核算,以及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工作。
3、负责增值税发票抵扣联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将已整理好的增值税发票抵扣联交税务岗位办理增值税的汇缴工作。
4、负责应付账款的清理核对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预付账款,并于半、终了后10日内进行账龄分析,报出明细报表。
5、完成部门安排的临时工作。
第四篇:成本会计工作岗位职责
成本岗位工作职责
一:收取入、出、退库单(核对、部分入库单和出库单做账)
材料仓库入库单:裁片、电绣、丝印、复合。
生产裁剪组外加工入库单:裁片、电绣、丝印、复合。 周转库入库单:半成品、外购半成品。 成品仓库入/出库单:成品。二:从往来会计那获取增值税发票做账
材料外加工发票 外购半成品发票 成品外加工发票
三:从生产部那获取每日产量报表、外加工合同资料、生产统计资料等
根据每日产量报表统计实际工时。
根据外加工合同资料和成品仓库提供每月实际入库数量进行外加工产品的暂估。
根据生产统计资料和成品仓库入出库统计表进行抽核。四:从总账那获取工资汇总表
根据裁剪、机工、针工、包装工资总额来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产品中。
五:从总账那获取商业发票
核对每一出货产品的数量(根据成品仓库出货资料)及收入,再根据成本资料对应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六:每月编制产成品成本统计表及本年产成品成本汇总表、产成品销售明细表及本年产成品销售明细表。
七:负责对成品仓库的管理以及临时对原材料库及包装材料库的管理。
负责验厂事宜的指挥、分配、抽查、监督工作。 仓库人员的请假、申购、报修等事宜的审批工作。
对配合本部门工作的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解决事宜等工作。 转发一些通知、生产计划书等资料。
第五篇:成本会计工作标准
成本会计工作标准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成本会计岗位的职责、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1.2 本标准适用于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是检查和考核该岗位人员工作的依据。2 岗位任职条件 2.1 学历、专业知识
会计、财务或相关专业高中以上学历,具有较全面的财会专业理论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2.2 工作经验
三年以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3 工作内容与要求
3.1 掌握财经政策、执行上级及有关财务规定,搞好现金管理。
3.2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办理好现金收支和银行结算。3.3 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银行核定的限额,严禁签发空白支票。3.4 所有放款凭证必须经财务主管审核后再进行收、付结算工作。
3.5 根据收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现金和银行日记帐,每日结出余额,核对库存现金要相符。
3.6 按季度编制银行存款的细表,如实反映收、支、存情况,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月末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相符。3.7 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
3.8 保管有关印章和空白支票,专设空白支票记簿,认真办理领用和注销手续。3.9 所有收、付、转凭证要顺号整理,原始凭证和有关附件要折合整齐。3.10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4 职责和权限 4.1 职责
4.1.1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4.1.2协助各部门做好相关工作。4.1.3对主办会计负完全工作责任。
4.1.4对自己日常行为、考勤负管理责任。4.1.5对本岗位工作预算与决算负直接责任。4.1.6对岗位办公费用负管理责任。
4.1.7对本岗位办公设备与工作设备负管理责任。4.2 权限
4.2.1 对部门工作的监督权 4.2.2 主办会计授予的其他权力 5 检查与考核
按公司的有关规定,由科长进行检查与考核,每半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