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时间:2019-05-13 17:5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一篇: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加快农民“三进”步伐的调查与思考 建湖县人大常委会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务之急是加快农民“进县城、进集镇、进中心村”步伐,关键在于政策推动。最近,我们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召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镇村干部座谈会,向千名人大代表和百户农村定点调查户发放调查问卷,并专程到沭阳、姜堰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深化认识,增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紧迫感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城镇化优先发展战略。首先,从外地的经验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沭阳县从2003年开始,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建成区面积从17.5平方公里扩展到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7.8万增长到41万。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一方面提高了农业规模种植水平,高效农业面积已达64万亩;另一方面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解决了企业招工难,拉动了房地产市场,去年仅房地产税收高达7亿元,目前全县农民经纪人已突破6万人。其次,从客观实际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目前,我县农民住房绝大多数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造的砖瓦房,正陆续进入“瓦改楼”阶段。据问卷调查,60%的农民为了就业、子女读书和改善生活条件,希望到城镇居住。我们应当因势利导,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城居住,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三,从我县的基础条件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随着城镇和园区的拓展,尤其是“一区三园”和城南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县城和集镇的承载功能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加快城镇化进程势在必行。必须牢固确立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理念,通过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促进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通过以城带乡,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加快农村发展。因此,要把城镇化作为“牛鼻子”工程来抓,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民“进县城、进集镇、进中心村”的步伐,以城镇化拉动城乡统筹发展。

二、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城乡建设规划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要遵循“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总体思路,制定农村建设规划。一是要处理好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规划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又要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趋势,优先发展县城和集镇,充分发挥其联结城乡、集聚产业和转移吸纳农村人口的作用。要按照“县城——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的顺序梯次推进,形成城乡人口相对集中、功能分区科学合理,以县城为核心、集镇为支撑、中心村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布局。二是要压缩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数量。沭阳县面积2297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40万,只保留391个集中居住点。他们在上轮规划659个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基础上,撤并所有已列入城市、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和发展备用地范围的集中居住点;县城和小城镇周边3公里范围内不再规划集中居住点;集中居住点人口规模不低于3000人,耕作半径2-3公里,集中居住点间距3-5公里。我县2005年编制的镇村布局规划,确定全县集中居住点为789个。一般的村规划1个中心村和3个基层村。相比之下,我县农民集中居住点明显偏多,这将导致基础设施重复投资、公共服务无法配套、农业规模种植难以推广等问题,影响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当减少集中居住点数量,原则上按一个行政村只保留一个集中居住点进行规划。三是要调整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布局。随着县城、集镇建成区的扩大和盐徐高速的开通以及231、234省道的即将建成,现有的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布局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集中居住点要按照融入城市型、城镇带动型、中心村落型和专业特色型等4种类型进行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加强城市规划与农村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发展、生活居住等,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

三、整合力量,加快试点村建设步伐

建设全面小康新农村,必须整合政策措施、整合资源配置,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一是要培植典型示范引导。沭阳县按照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打造亮点、示范引导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工作,已启动35个康居示范村建设,新建住户5775户,其中2个村获得省级康居示范村称号,新河镇周圈村入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姜堰市已创建省级康居示范村4家,白米镇野沐村荣获全省唯一的“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与之相比,我县中心村建设无论是规模,还是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组织推进力度。目前,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30个试点村重点推进建设,力争“建设一个、成功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充分发挥试点村的示范引导作用。二是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职能,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集中现有各部门、各专项的资金,在不改变管理渠道和投向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变“天女撒花”为“握紧拳头”,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形成按规划统筹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的管理格局。同时,要把集中居住点建设与水利工程、基础设施项目、产业结构调整和园区建设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完善功能配套。坚持城市化与田园化兼备的基本理念,切实提高农村集中居住点配套标准,在保证路、水、电、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等“六通”的前提下,要配备学校、超市、卫生所、停车场、农具存储中心等服务设施,努力把中心村建设成为交通便利、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充满现代气息的农民乐园。

四、标本兼治,严格城乡规划管理

在推进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真正做到规划指导建设,建设服从规划。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方面宣传农村发展的形势政策,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农民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宣传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规划方案,使广大干群增强规划法制意识,明确规划的具体内容。可以借鉴姜堰市的做法,规划报批前,经镇人代会通过;规划确定后,在村公示栏公示,努力形成人人关心规划、个个自觉遵守规划的良好氛围。二是要严格把好审批关。建立和完善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坚决做到“无规划不批准、无审批不建设”。在集中居住点之外,坚决杜绝新建、扩建和各种乱搭乱建行为,确保集中居住点外农民住房数量和面积只减不增。对那些房屋破旧不堪而又无力购房或建房的特困户,建议在中心村建设解困房进行集中安置。三是要加大拆违工作力度。实行拆违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严肃对待违章建设,坚持早发现、早处理、早拆除。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调整拆迁补偿政策。基层干部反映,目前实行的违章建筑拆迁补偿政策,容易诱发违章建设,出现了“违章跟着拆迁走”的怪现象,建议拆迁违章建筑不予补偿,从根本上杜绝违章建设的发生。

五、创新思路,化解土地制约因素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无论是转移农民,还是致富农民,都必须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同时,土地也是最重要的资源,无论是建设城市,还是发展经济,都需要足够的土地,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化解土地制约因素。一是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优势产业集中。二是要建立城乡权益置换平台。鼓励农民用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为人口向城镇集中、偏远村向中心村集中创造条件。积极推行“迁新居拆旧房”政策措施,做到迁入一处新房,拆除一处旧宅,复垦一处宅基地。沭阳县按平房2万元/户、楼房4万元/户的标准,补贴给乡镇作为拆迁和复垦宅基地的费用,鼓励了农民进城,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去年,该县增减挂钩土地达1.15万亩。据初步统计,我县农村现有“空关房”比例接近10%。这些“空关房”对农民来说弃之可惜、留之无用。如果出台拆旧房有补偿的政策,将有效调动农民拆除空关房的积极性。目前,我县应当在高速沿线地区率先启动拆旧补偿政策,既能尽快改善高速沿线的村容村貌,又能在全县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三是要策应全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集中连片农田内的不符合村镇建设规划的零星村庄,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中,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拆除,逐步缩减居住点数量,引导农民进入中心村建房或进城购房。

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鼓励农民进城,必须解决好农民就业、就学、就医等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努力使广大农民想进城、能进城。一是要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统计制度,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 增加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条件。二是要保障进城农民的子女学有所教。沭阳县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子女在城区学校就读享受市民同等待遇;非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子女一律降2档收费。我县应当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品牌效应,积极推进县城教育均衡发展,让进城农民的子女能就近接受优质教育。三是要完善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进城落户的农民凭房产证免费办理城镇户口,其农村土地经营权保持不变,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卫生、养老保险等待遇,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创造条件敞开大门让农民进城

第二篇: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加快农民“三进”步伐的调查与思考

建湖县人大常委会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务之急是加快农民“进县城、进集镇、进中心村”步伐,关键在于政策推动。最近,我们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召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镇村干部座谈会,向千名人大代表和百户农村定点调查户发放调查问卷,并专程到沭阳、姜堰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深化认识,增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紧迫感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城镇化优先发展战略。首先,从外地的经验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沭阳县从2003年开始,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建成区面积从17.5平方公里扩展到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7.8万增长到41万。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一方面提高了农业规模种植水平,高效农业面积已达64万亩;另一方面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解决了企业招工难,拉动了房地产市场,去年仅房地产税收高达7亿元,目前全县农民经纪人已突破6万人。其次,从客观实际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目前,我县农民住房绝大多数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造的砖瓦房,正陆续进入“瓦改楼”阶段。据问卷调查,60%的农民为了就业、子女读书和改善生活条件,希望到城镇居住。我们应当因势利导,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城居住,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三,从我县的基础条件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随着城镇和园区的拓展,尤其是“一区三园”和城南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县城和集镇的承载功能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加快城镇化进程势在必行。必须牢固确立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理念,通过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促进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通过以城带乡,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加快农村发展。因此,要把城镇化作为“牛鼻子”工程来抓,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民“进县城、进集镇、进中心村”的步伐,以城镇化拉动城乡统筹发展。

二、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城乡建设规划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要遵循“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总体思路,制定农村建设规划。一是要处理好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规划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又要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趋势,优先发展县城和集镇,充分发挥其联结城乡、集聚产业和转移吸纳农村人口的作用。要按照“县城——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的顺序梯次推进,形成城乡人口相对集中、功能分区科学合理,以县城为核心、集

镇为支撑、中心村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布局。二是要压缩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数量。沭阳县面积2297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40万,只保留391个集中居住点。他们在上轮规划659个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基础上,撤并所有已列入城市、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和发展备用地范围的集中居住点;县城和小城镇周边3公里范围内不再规划集中居住点;集中居住点人口规模不低于3000人,耕作半径2-3公里,集中居住点间距3-5公里。我县2005年编制的镇村布局规划,确定全县集中居住点为789个。一般的村规划1个中心村和3个基层村。相比之下,我县农民集中居住点明显偏多,这将导致基础设施重复投资、公共服务无法配套、农业规模种植难以推广等问题,影响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当减少集中居住点数量,原则上按一个行政村只保留一个集中居住点进行规划。三是要调整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布局。随着县城、集镇建成区的扩大和盐徐高速的开通以及231、234省道的即将建成,现有的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布局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集中居住点要按照融入城市型、城镇带动型、中心村落型和专业特色型等4种类型进行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加强城市规划与农村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发展、生活居住等,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

三、整合力量,加快试点村建设步伐

建设全面小康新农村,必须整合政策措施、整合资源配置,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一是要培植典型示范引导。沭阳县按照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打造亮点、示范引导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工作,已启动35个康居示范村建设,新建住户5775户,其中2个村获得省级康居示范村称号,新河镇周圈村入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姜堰市已创建省级康居示范村4家,白米镇野沐村荣获全省唯一的“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与之相比,我县中心村建设无论是规模,还是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组织推进力度。目前,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30个试点村重点推进建设,力争“建设一个、成功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充分发挥试点村的示范引导作用。二是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职能,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集中现有各部门、各专项的资金,在不改变管理渠道和投向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变“天女撒花”为“握紧拳头”,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形成按规划统筹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的管理格局。同时,要把集中居住点建设与水利工程、基础设施项目、产业结构调整和园区建设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完善功能配套。坚持城市化与田园化兼备的基本理念,切实提高农村集中居住点配套标准,在保证路、水、电、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等“六通”的前提下,要配备学校、超市、卫生所、停车场、农具存储中心等服务设施,努力把中心村建设成为交通便利、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充满现代气息的农民乐园。

四、标本兼治,严格城乡规划管理

在推进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真正做到规划指导建设,建设服从规划。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方面宣传农村发展的形势

政策,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农民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宣传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规划方案,使广大干群增强规划法制意识,明确规划的具体内容。可以借鉴姜堰市的做法,规划报批前,经镇人代会通过;规划确定后,在村公示栏公示,努力形成人人关心规划、个个自觉遵守规划的良好氛围。二是要严格把好审批关。建立和完善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坚决做到“无规划不批准、无审批不建设”。在集中居住点之外,坚决杜绝新建、扩建和各种乱搭乱建行为,确保集中居住点外农民住房数量和面积只减不增。对那些房屋破旧不堪而又无力购房或建房的特困户,建议在中心村建设解困房进行集中安置。三是要加大拆违工作力度。实行拆违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严肃对待违章建设,坚持早发现、早处理、早拆除。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调整拆迁补偿政策。基层干部反映,目前实行的违章建筑拆迁补偿政策,容易诱发违章建设,出现了“违章跟着拆迁走”的怪现象,建议拆迁违章建筑不予补偿,从根本上杜绝违章建设的发生。

五、创新思路,化解土地制约因素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无论是转移农民,还是致富农民,都必须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同时,土地也是最重要的资源,无论是建设城市,还是发展经济,都需要足够的土地,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化解土地制约因素。一是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优势产业集中。二是要建立城乡权益置换平台。鼓励农民用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为人口向城镇集中、偏远村向中心村集中创造条件。积极推行“迁新居拆旧房”政策措施,做到迁入一处新房,拆除一处旧宅,复垦一处宅基地。沭阳县按平房2万元/户、楼房4万元/户的标准,补贴给乡镇作为拆迁和复垦宅基地的费用,鼓励了农民进城,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去年,该县增减挂钩土地达1.15万亩。据初步统计,我县农村现有“空关房”比例接近10%。这些“空关房”对农民来说弃之可惜、留之无用。如果出台拆旧房有补偿的政策,将有效调动农民拆除空关房的积极性。目前,我县应当在高速沿线地区率先启动拆旧补偿政策,既能尽快改善高速沿线的村容村貌,又能在全县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三是要策应全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集中连片农田内的不符合村镇建设规划的零星村庄,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中,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拆除,逐步缩减居住点数量,引导农民进入中心村建房或进城购房。

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鼓励农民进城,必须解决好农民就业、就学、就医等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努力使广大农民想进城、能进城。一是要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统计制度,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 增加培训投入,扩大培

训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条件。二是要保障进城农民的子女学有所教。沭阳县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子女在城区学校就读享受市民同等待遇;非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子女一律降2档收费。我县应当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品牌效应,积极推进县城教育均衡发展,让进城农民的子女能就近接受优质教育。三是要完善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进城落户的农民凭房产证免费办理城镇户口,其农村土地经营权保持不变,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卫生、养老保险等待遇,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创造条件敞开大门让农民进城

第三篇: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 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加强农村规划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一、我市农村规划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们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农村规划建设与城市相比,整体滞后,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农村规划建设观念淡薄。目前,我市乡村对规划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淡薄,有的认为“规划规划,还不如用手比划”。乡镇无机构、无权、无职责去规划、指导、监督新农村建设。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30年不变和经济林木发证权的政策因素制约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进程。

(二)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缺位。受历史原因和经济条件制约,我市乡村建设规划处于自然无序状态,农村建设基本上是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农民建房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整体水平低。农村建房基本上只对是否占用基本农田进行了管理。而村庄建设没有人去管理,也没有编制规划。部分小城镇和乡镇集镇建设无规划,也没有组织规划论证,多数中心镇、村的中心作用并不突出,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不相适应。

(三)农村建设分散零乱。目前,以桂东县为例,桂东县有156个村(居)委会2000多个自然村庄,农民住房大多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布点,很多的村民小组又分为几块,布局较为分散、零乱,呈小、散、乱状态。有些自然村庄仅几户人家。我市许多村庄外大内空,有的新屋建成后不拆旧房,形成大量老屋没人住的“空心村”,浪费土地资源。不少集镇违规乱建,建筑依路而建、沿河而建,水平低,档次差,整治更改非常困难,与自然环境极不和谐。

(四)农村设施投资分散。目前,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我市农村路、桥、水、电、通讯等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受资金、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通村公路偏窄,大多数通村公路有效路面仅3.5米宽;农村水资源环境恶化,导致农民饮水质量下降;公共服务设施短缺,大部分农村没有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设施。

二、推进我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建议

新农村规划建设,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未来,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接关系着我市“两城”建设步伐,要按“新规划、新建设、新产业、新生活、新素质”目标进行定位,把农村规划与城镇规划相结合,以城镇促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

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搞好新农村规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一)适度超前,科学编制建设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度超前、逐步到位”为原则,制定新一轮农村建设规划。一是搞好农村规划体系建设。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着眼长远,编制农村规划。乡、村规划建设应当起点高,适度超前,力求做到几十年不落后。二是推出农村建设规划多种模式。力求做到结合实际、形式多样、各有特色。既要有生态庄园式,也要有农村社区式,以满足不同收入、不同要求的农民自由选择。三是提高农民住宅设计水平。规划建设部门要按照建设部的用户住宅建设标准,设计出多种新颖别致、美观大方、结构合理、经济实用的住宅模式供农民建房时挑选。四是按照农村居住的人口数量,逐步规划建设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每个农民集聚区,要有文化娱乐设施、卫生保健站、社区服务中心,农民可以享受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五是重视解决传统的人与畜、禽混居,生产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分的问题。要合理规划生产用房和生活用房,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和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散居方式,引导农民树立“居住进小区”的新理念。六是农村的排水系统、垃圾处理设施应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同时要建造农村公厕,大力推广卫生厕所进村入户。

(二)制定政策,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建议市委、政府尽早研究制定村镇规划建设的政策文件,明确具体要求。一是开展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试行试点工作。结合乡镇七站八所现状,整合规划、建设、国土等管理人员,成立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站,建立健全乡村建规划管理网络,配好专职管理人员,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二是出台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相关政策。确定乡村建设规划后,就要严格实施。各乡(镇)政府是农村规划建设的管理主体,要严格履行规划建设的审批监督等职能。三是出台鼓励引导农民服从建设规划的优惠政策。县、乡两级政府每年可以从土地出让金和土地调整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设立村镇建设规划专项资金,用于对支持和奖励农村规划建设。四是把规划建设管理同开展创建“文明村”、“卫生村”、“文明家庭”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整治。

(三)积极引导,形成规划建设合力。要积极搞好规划配套,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引导村民集中居住,激发农民建设活力。一是搞好功能完备的配套设施,提供社会保障服务。要按照村镇布局规划调整要求,加强农村道路、桥梁、供电、供水、排水、通信、网络、有线电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以完善的设施配套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同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二是积极引导村民集中居住,引进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按照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种田向规模

经营集中的三集中目标,推进农民住宅布局集中,节约土地资源。要按照市县整体规划要求,规划城乡居住的集聚区,加强中心镇、中心村和集聚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新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农民公寓,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加大推进自然村庄的撤并力度。三是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农民规划建设活力。征求农民意见和建议,制定村庄规划建设、科学管理等方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由农民合理负担。对实施农村规划建设节约的宅基地和道路建设用地,允许镇一级集中依法批租出让,出让所得返还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村级规划建设的步伐。

(四)加强领导,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各级领导要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观念,把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落实。要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合理调整规划布局,重点建设中心镇、中心村,逐步完善小村庄,使农村规划与中心城市、中心镇、建制镇的规划相衔接,促进农村与城市、城镇与农村的统筹发展。要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制定的规划实施到位。县(市、区)规划建设部门要抓好农村规划修编,指导乡村开展规划建设和农村建房工作。国土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对居住集聚区需要的土地,要在用地手续、规费上给予优惠。交通、水利、电力、电信、广播电视、金融等部门要协调配合,积极支持农村规划建设。

第四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共毛嘴镇委毛嘴镇人民政府

近两年来,我们抢抓省、市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域仙桃的总体发展规划,壮产业、兴水利、建社区、抓统筹,实现了强农惠农政策大落实,镇域经济实力大提升,镇村面貌大变化,农民收入大增长,人民生活质量大改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构建新农村建设强力支撑

一是抓大园区建设,实行规模化生产。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示范,推动养殖户向小区集中。建成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的养猪小区8个,年出笼肉鸡5万只的养鸡小区10个,年养鸭2万只的小区6个。2011年全镇生猪出栏30万头、养鸡120万只、养鸭80万只。

二是抓标准化养殖,促进可持续发展。全镇畜禽养殖过程全程可控,养殖产品流向可追溯。目前,全镇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了自繁自养,良种率达到了70%以上。建成了杨岭、伍家场等8个“150”模式养猪场,建标准化猪舍500多栋。建成了紫荆、古垸等5个微生态发酵床养鸭基地。

三是抓品牌化营销,推进产业升级。以毛嘴卤鸡为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各界投资进入猪、鸡、鸭产品深加 1

工领域,2011年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产值2个亿。目前正在与广东千腊食品、武汉精武鸭脖等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将我镇打造成为“中国卤味之都”。

二、农村新社区建设为载体,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目前,全镇村庄布局总体规划已全部完成,水、电、绿化等细节规划也配套到位。严把村民建房关口,房在哪里建,建成什么样子,一律按照规划来。

二是创新思路,和谐推进。全镇设立了5个新型农村社区,镇内不划一个民户台,镇规委会统一审批建设,引导农户到小区居住。政府在规划设计、用地指标、基础配套、搬迁奖励等方面让利群众,引进开发商统一规划建设,打造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目前以文庙社区、珠玑社区等为集聚点,建设了5处400多户高标准、高质量的农村新区。

三是城乡联动,共治共建。我们立足镇情,以大企业、大市场、大社区为依托,提高城镇的承载吸纳能力,使农民进得来、稳得住。新增工业用地1800亩,就地转移吸收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建设镇区大社区5个,开发住宅25万平方米,吸纳农民进城1500户。推进“三化”同步发展。

三、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保障

一是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春季抓收官、夏季找问题、秋季穿插战、冬季大会战。采取“推磨转圈”的方式,镇统筹投

入资金100多万元,高标准对全镇200多公里的大沟大渠、支沟支渠进行清洗疏挖,全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二是抓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路网、电网、供排水网、互联网等向农村延伸、覆盖。共硬化通村组公路近200公里,先后建成了珠玑中心水厂、紫荆中心水厂等水厂,实现了有线电视全覆盖,建成日处理4000吨污水处理厂,建立了全镇垃圾集中处理和墓园集中管理机制。

三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推进卫生、教育、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新转移劳动力2210人,培训农民工人1700多人次; 2011年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新农保全面实施;全面实行了义务教育 “两免一补”。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进一步培植农业产业支撑,进一步强化民生保障的同时,突出抓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标准配套,打造一流中心社区,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开启了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一.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积

累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矛盾是城乡矛盾。这些矛盾是中国所处发展阶段的矛盾多发性所决定,是中国制度改革滞后导致了矛盾积累的结果。长期以来我们实施的是城乡分割的管理制度,导致了城乡发展严重失衡。

城市是发展中的赢家,享受了发展中的绝大部分成果;同时,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居民与农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财政等优质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而农村社会各个领域的资源远远落后于城市,使各类社会问题在乡村中不断积累。在城市化的时代,乡村的问题反过来又限制了城市的发展。传统的以城市为核心的发展道路已经走到尽头,必须改革发展方式,将乡村发展统一纳入国家发展的战略框架,谋求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农村和城市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就是要把城市的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转移到农村,就是要借助城市的力量带动农村的发展。

中国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发展的孪生姐妹,统筹城乡发展是手段,城乡一体化是目标,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国中产阶级形成并占主体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现代社会结构形成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第五,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的农村经济,缩小城乡产业效率差距;二是社会一体化——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三是制度一体化——为农村地区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四是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淡化与消除。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小城镇建设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也和全国一样,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县城得到发展的同时,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各方面都没有取得更大的进步,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群众的整体素质严重滞后,特别是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没有达到全县经济增长水平。所以,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全县农村的倾斜力度,加快全县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实施“四步走”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县城石碌人口不足四万,二十多年来全县农村人口快速向县城转移,目前达到了七万人,说明解决人口流动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实施“四步走”战略:

第一,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扩大就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发展空间,解决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流”的问题,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起点。

第二,通过城市的户籍制度创新和改革,使进入城市的人口及其家属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解决富余劳动力如何“留”的问题,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内容。

第三,“三个集中”谋求规模经济效益,解决全县富余劳动力及乡村入口往“哪里流”的问题,这是统筹城乡高效有序发展的关键。

第四,为全县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提供全方位、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解决“不流入城市留在乡村”的居民的发展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落脚点。

“四步走”战略,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人口的合理流动,使统筹城乡发展进入到一个很好的循环,我们需要把这4个环节有机串联,成为良性互动,相互促进。

三、构建新型健康的人口管理制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既是城乡发展的动力,也是城乡差距的矛盾所在。所以,统筹城乡发展不能就农村论农村,一定要将城市的发展、以及建立城乡之间开放的人口流动制度纳入框架之下。

现存人口管理制度与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两大制度障碍。例如,我县城市居民贫困补助是每月440元,高于乡村居民人均收入,城市医疗补贴、教育资源远好于乡村。这就决定了城市户口还不能完全放开,全县乡村人口只能有条件向县城迁移。因此,我们必须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构建新型户籍改革模式。新型户籍改革模式是:就业+社会保障+健康合法住宅=户籍。

这个城市户籍管理改革模式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门槛,农村要向县城石碌流动,必须满足新型健康户籍的三个条件:就业、社会保障、健康合法住宅。我们要构建新型户籍改革模式,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努力创造条件:一是扩大就业。要完善乡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和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流动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要完善企业职业培训制度,将全体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纳入常态管理,保障将新增城市人口及时培训为合格的现代产业工人,减少失业。要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创造财富,为未来社会积累财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推行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考虑企业效益与社会公平的问题,减少低效的经济增长,构建健康的社会保障运行机制;构建全县统一的跨区域、行业、单位的转移制度框架与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三是自建、购买、租赁健康合法住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办法:(1)政府规划住宅小区,储备建房用地,出售给进城农民,用于自建住房;(2)政府可以通过行业规范认定、引导民间提供低价格合法健康住宅;(3)满足“就业+保障”条件达到特定年限的人及其家属可以申请公共住宅;(4)建设以普通住宅为主的住宅体系,努力开拓城市房屋租赁市场,建立规范的租赁、进退机制;(5)政府与民间合作发展公共住宅。特别是在郊区城市化的进程,借助郊区民间力量合作发展公共住宅租赁产业。

四.大力发展中心现代服务业,促进农村人口在城市的良性管理

市场规模及其和专业化水平是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城市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具有较低的技术门槛和投资门槛,但由于其不可运输性和不可储存性,只是其需要较高的本地化市场门槛。鉴于××的情况,我们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四大市场:(1)为钢铁、水泥等制造业发展提供的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如运输、建筑等;(2)居民提供的生活性服务业市场,如宾馆,为企业职工提供食品等;(3)中心城市功能提供的综合性高层次服务业市场,如金融、保险等;(4)服务于基本民生的公共服务业市场。当市场规模充分大的时候,就发生细分的市场,城市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变得更加昂贵,效率也更高。通过做细、做好、做高,促进服务业做大做强。

五、推动公共政策向农村的转型,构建城乡均等公共服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我国的公共政策,在过去长时间里和很大程度上傾向城市,忽视了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推动公共政策向农村的转型,将乡村发展规划统一纳入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框架下。

(一)调整公共政策,构建城市与乡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建设。一要全县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农村的优惠的公共政策,加大实施力度。二要不断丰富农村优惠政策的内容,加大经济社会规划及其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设,将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建设作为乡村地区规划的重点和核心,实现以下的农村公共体系:

(二)逐步构建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障乡村地区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前提和保障,全县性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迫在眉睫。一是要坚决贯彻中央、省向农村转移支付的政策,使各项支农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要发挥地方财力,发挥财政良好的优势,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大力对农村的投入。政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主体,各级政府对乡村的经济关系实现由“取”到“予”的转变,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通过财政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体系将统筹城乡发展落到实处,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大有可为。

消除城乡差距,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其主体是农村,但更需要借助城市的优势资源和经济力量,只有统筹城乡发展,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下载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求是》 >> 2009年 >> 2009年第23期作者:陈宗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 金昌市金川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金川区是金昌市政府所在地,是祖国的“镍都”。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脉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辖2镇, 27......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基础上,城乡之间通过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达到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动态过程。加快推进大武口区城......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设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 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情况汇报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2年7月) 各位领导: 按照《关于开展乡镇重点工作督查的通知》(县委办发„2012‟72号)要求,现就我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作如......

    城乡统筹:规划发展新思路

    城乡统筹:规划发展新思路 [摘要]城乡统筹作为五个统筹思想的重点,将改变传统城市规划缺乏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关注的现象,而“城市”规划将走向“城乡”规划。文章通过对城乡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

    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孙景淼(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为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