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模猪场中公猪舍设计及管理要点
规模猪场中公猪舍设计及管理要点
公猪舍设计
公猪舍多采用带运动场的单列式,给公猪设运动场,保证其充足的运动,可防止公猪过肥,对其健康和提高精液品质、延长公猪使用年限等均有好处。公猪栏要求比母猪和肥猪栏宽,隔栏高度为1.2--1.4米,面积一般为7--9平方米,长2。9米,宽2。4米栅栏结构可以是混凝土或金属,及水泥漏缝地板,栏面较大利于运动,对提高公猪性欲和精液品质很有好处。公猪栏与母猪栏遥遥相对,利于刺激母猪发情,公猪放出在母猪栏前后过道上运动,能及早地发现母猪发情,对于配种及提高受胎率在有好处。同时,便于通风和管理人员观察和操作。种公猪的管理要点
1.运动:能使公猪的四肢和全身肌肉受到锻炼,使公猪体质健壮、精神活泼、增加食欲,提高性欲和精子活力。一般来说,每天运动2小时,上午和下午各1小时。运动不足,公猪贪睡、肥胖,性欲降低,四肢软弱,影响配种效果。在配种季节,应加强营养,适当减轻运动量。在非配种季节,可适当降低营养,增加运动量。对于肥胖的种公猪,应该在饲料中减少能量饲料的数量,增加青饲料的数量,并将公猪放到栏外适量增加运动以保持体形。对于体态消瘦的种公猪,应加强营养,并减少或暂时停止配种。
2.防止自淫:公猪自淫是受到不正常的性刺激,引起性冲动而爬跨其它公猪、饲糟或围墙而自动射精,容易造成阴茎损伤。公猪形成自淫后体质瘦弱、性欲减退,严重时不能配种。防止公猪自淫的措施是杜绝不正常的性刺激:将公猪舍建在远离母猪舍的上风向,不让公猪见母猪,闻不到母猪气味,听不到母猪声音。如果公猪群饲,当公猪配种后带有母猪气味,易引起同圈公猪爬跨,可让公猪配种后休息1~2小时后再回圈。配种场地应与公猪舍有一定距离,防止发情母猪到公猪舍逗引公猪。后备公猪和非配种期公猪应加大运动量或放牧时间,公猪整天关在圈内不活动容易发生自淫。
3.对种公猪要合理利用,定期检查公猪精液的质量:一般1~2岁的青年公猪,每3天配种1次,2~5岁的种公猪可每天配种1次。在配种季节到来前20天,检查精子的数量、密度、活力、颜色和气味等。在配种季节即使不采用人工授精,也应每隔10天检查一次精液。根据检查结果调整配种次数、营养和运动量,保证配种期的高受胎率。
4.专人饲养,合理调教:种公猪性情比较暴躁,无论是饲喂或是配种采精都严禁大声喊骂或随意赶打,否则会引起公猪反感,影响公猪射精效果甚至咬人,所以公猪管理人员和采精人员要固定。同时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定时饲喂、饲水、运动、洗浴、刷拭和修蹄,合理安排配种,使公猪建立条件反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公猪断奶起就要结合每天的刷拭对公猪进行合理调教,训练公猪要以诱导为主,切忌粗**打,以免公猪对人产生敌意,养成咬人恶癖。
5.夏季做好防暑防湿工作:因为气温过高,湿度过大,都会阻碍公猪产生正常的精子,故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发生热性疾病,应即时治疗。
6.加强防疫,防止疾病:要加强卫生和消毒,严防各种传染病发生,每年要进行各种疫苗的注射和驱虫。防止种公猪患蹄病和乙脑、细小病毒病等。种公猪患病时,应推迟配种,治愈后30天才可利用。
第二篇:关于猪场规划和猪舍设计的浅见
关于猪场规划和猪舍设计的浅见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的需求,现代猪品种的各种生产性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每一次根据人类需求的进步都使猪对自然界的适应力降低,应激性增加,自然界的四季更替已经成为猪的应激条件,因此要想成功养猪,设计能够根据猪只不同生理阶段所需环境进行有效调控的猪舍成为先决性条件。猪舍建筑是生物技术与建筑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建筑结构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完全不一样,进行合理的猪舍设计,为猪群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满足猪的生理需要,保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低含量的有害气体、足够的生活空间等是集约化养猪的关键技术。
猪场场址选择
地势应高燥,地下水应在2 米以下。地势应避风向阳,地形要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一般按可繁殖母猪每头40~50平方米、商品猪3~4平方米考虑。地面应平坦而稍有缓坡,以利排水,一般坡度在1%~3%为宜。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便于取用和进行安全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便于取用和进行安全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电力供应对猪场至关重要,短时间的停电可能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必须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备有备用电源如发动机。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境保护的考虑,不能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二者需要兼顾。
建场还应考虑周边环境的各种因素,要有围墙与周边隔离,若有河流、林带等天然屏障则更佳,如何排污等均要详细考虑。
猪场总体布局
猪场总体布局应包括管理区、生产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等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配套设施。
管理区应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各类建筑物,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会议室、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锅炉房、水泵房、车库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且与外界联系频繁,应严格做好消毒防疫工作,与生产区之间要设消毒通道和洗澡更衣室。
生产生活区包括食堂、职工宿舍及文化娱乐等场所,这是饲养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日常生活的地方,应与猪舍分开、单独设立。与生产区之间设置消毒通道和洗澡更衣室。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禁止一切外来车辆与人员进入。
隔离区包括兽医室、病猪隔离间、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区等。该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兽医室可靠近生产区,病猪隔离间等其他设施应远离生产区。
其他配套设施包括道路绿化等。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生产区一般不设通向外界的道路,管理区和隔离区分别设路通向场外。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猪舍的设计(以 500 头能繁母猪、较高的生产水平为例)
生产指标的设定
500 头母猪的猪场,假设年产窝数 2.3窝,分娩率 85%,每窝断奶数 10 头。以周为生产单位,每年 52 周。每周分娩数:500×2.3/52=22 头
每周配种数:22/0.85=26 头
每周断奶仔猪数:22×10=220 头
保育成活率97%,生长猪成活率 99%
每周保育转出:220×97%=213头
生长猪每周出栏:213×99%=210头
猪舍的布局
产房、保育舍以周为单位的小单元,实现全进全出,生长舍1~2 周为一个饲养单元;猪场划分为三个区域,中间设置隔离带,公猪、配种、怀孕、产房集中为一区,保育一区,生长育肥一区。
各阶段猪舍设计
配种舍设计
生 产 指 标 的 设 定:母 猪 年 更 新 率30%,后备母猪 6 月龄转入配种舍;断奶母猪自断奶当天算起一周内配种、第4 周检查返情,第5、6 周两次 B 超测孕,之后将确认怀孕的母猪转到怀孕舍。
栏舍结构:后备母猪、断奶母猪大群饲养,每栏12 头,每头 2.5平方米,发情配种后限位栏饲养。
栏舍数量:后备母猪每周参加配种4 头,存栏约 28 头,猪栏面积需70平方米,不少于两个圈。每周断奶母猪22 头,考虑不低于两周的周转,44头,猪栏面积需110平方米,不少于四个圈。限位栏不少于156 个。
栏位规格:2.2米×0.65 米。配套建设2 头试情公猪栏,小圈或限位栏均可。
怀孕舍设计
可以采用两种模式中的任一种,各有利弊:采用限位 栏 : 栏 位 不 少 于240 个,栏 位 规 格 :2.2 米 ×0.65米×1.0米。采用群养:3 头一小群,每头猪3平方米。
产房设计
按照7 周周转一轮计算 : 提前1 周进猪,4 周断奶,适应饲养1 周,1 周冲洗、消毒、空置圈舍。理论需要产床:7×22=154张,为防止集中产仔建议每单元设置24 张产床,建议产床 :7×24=168张,产床规格:2.4 米×1.8 米,24个产床为1 个单元,需要 7 个单元。
保育舍设计:
按照8 周设计: 饲养 7 周,1周冲洗、消毒、空置圈舍。分8 个单元,每个单元 :24床,按照强弱大小转群,转群时用22 个栏,把饲养过程中出现的弱小仔猪放在空出的两个栏单独饲养,给予特殊照顾。每头保育猪面积:0.4~0.5平方米
生长舍设计
保育转生长时仍然一一对应需要15 个单元,若两个单元并为一个单元则需要8 个单元,但都要做全进全出,饲养 96 天出栏,1 周冲洗、消毒、空置圈舍。每个单元分若干个栏,建议每栏饲养10~15 头 ; 每头生长猪面积 :0.8 ~1平方米。
其他配套设施
公猪舍、人工授精实验室、种猪展示厅、待售猪舍、赶猪跑道、装猪台等,不再一一赘述。
猪舍的环境调控
通风系统:所有猪舍一年四季都要考虑通风的问题,通风系统的自动化是解决的最好办法。高温季节通过温控探头控制风机和湿帘,降低舍内温度;低温季节转换到定时通风,通过调节进气口,调节风速和风向,排除舍内有害气体,条件许可安装变频控制效果更佳。纵向通风是理想的通风方式,风机湿帘是解决夏季高温的有效途径,但湿帘的面积和厚度要足够。
采暖系统:采暖方式多种多样,只要能够为猪只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都是可取的办法。根据当地的生产情况仅介绍暖气、髙床、地暖的采暖方式。产房:常用的有效的采暖方式是髙床+暖气+保温箱,基本可以解决低温问题。保育:建议采用髙床+地暖的采暖方式,利于冬夏温度调控
限位栏:建议暖气采暖。其他建议使用地暖采暖。采用液化气或天然气自动采暖系统更佳,成本会高一些。
猪场建设中的其他注意事项
猪舍地板表面太滑,当有水或粪尿时,常常把猪滑到,扭伤肢体,造成瘫痪。猪舍地板表面太粗糙、特别是有尖角时,常常刺伤猪的蹄部,形成蹄炎、化脓、跛行。
产房、保育舍内的仔猪常发生腹泻等疾病,需要在饮水中投药,因此,在产房和保育舍内应设置投药箱(桶)。其他阶段安装更佳。
猪舍纵向总长度根据生产工艺和场区总平面布置要求,一般控制在 40~50 米较合适,不易过长,否则不利于环境调控,过短,建筑成本高。
猪舍的舍内净高取2.3~2.5 米为宜,舍内净高指舍内地坪至屋面梁底高度,空间过大不利于冬季采暖保温,过小不利于夏季防暑降温。
第三篇:猪场秋季管理要点
猪场秋季管理要点:防应激、营养加保健
摘要: 猪场秋季管理的主要方向是及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相关疫病。秋季昼夜温差大,气温会经过由高到低的转变过程,此时温度的变化对于各个阶段猪都是巨大应激,使猪的体质受到了削弱,从而导致猪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猪场秋季管理的主要方向是及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相关疫病。秋季昼夜温差大,气温会经过由高到低的转变过程,此时温度的变化对于各个阶段猪都是巨大应激,使猪的体质受到了削弱,从而导致猪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因此,管理不善对猪只影响是很严峻的。
秋季管理的重点主要是增强猪只自身的体质、提升抗应激能力、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机体的伤害。首先是温度的变化,温度起伏变化、昼夜温差增大,会加剧猪只自身营养储备的消耗,同时猪一贯正常的生理节奏也发生变化,这其中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大。较凉的空气进入到猪上呼吸道,对呼吸道黏膜刺激性加大,加上氨气等有害气体的刺激,使呼吸道防御体系陷于紧张状态,很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发炎,并逐步加剧成为肺炎,伴发剧烈咳嗽气喘等,对机体的影响巨大。猪只表现出被毛粗乱、消瘦、顽固性呼吸道疾病症状。此时再有其他病原体感染或潜伏,更会增加疾病的威力以及对机体形成巨大伤害,甚至死亡。
因此,秋冬季节猪场的管理工作并不是一个单一或是独立的环节,而是整个养猪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首先是想方设法减少应激因素对猪只的影响,同时把提升猪的体质作为猪场管理的核心;其次是对母猪疾病的净化(隐性的消耗型疾病),尤其是伤害性疾病和秋冬季流行性疾病的防控,防疫是这个季节管理工作的重点,要加强对猪瘟、乙脑、伪狂犬、口蹄疫、流行性腹泻等多发疾病的关注;另外一个重点是隐性病原的清除,例如支原体、附红细胞体等,主要依靠保健药物地及时添加,抓住每月的定期保健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有就是猪只营养的问题,季节性特点致使饲料的原料质量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瓶颈,陈玉米比较紧张,新玉米已经上市,也有很多猪场选择使用其他的原料(次粉或DDGS)来代替。总之,无论是新玉米,还是其他原料代替能量饲料,由于这个季节猪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这样的营养供给和需求失衡易形成鲜明的矛盾,其中一个最容易缺乏的是维生素供给不足,这使得猪只主要表现为被毛粗乱、皮肤结痂、蹄裂病、消瘦和繁殖障碍不发情等。
秋季多雨,天气比较潮湿,加上新玉米湿度大,来不及晾晒、烘干,对于储存时间较长的饲料原料是不利因素,这样会使仓储霉菌发生严重,导致原料变质,直接降低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且对维生素破坏最为严重,再加上一些猪场直接使用一些劣质脱霉剂(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也吸附维生素,主要以极性小分子维生素为主)对饲料营养地再次破坏,造成猪只严重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增加了疾病的发生压力和几率。来源:河北威远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第四篇:规模养猪场中保育舍管理管理要点
规模养猪场中保育舍管理管理要点
转猪之前
保育舍的管理始于仔猪转进之前。猪舍以及所有设备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应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查,并调节到合适的通风量,保证进猪之前保育舍达到温暖、干燥的状态。对料槽和辅助热源(如果需要的话)进行检查,并布置到位。检查饮水,调节到合适的水位。保育仔猪每10到15头应该安排一个饮水位。如果采用乳头饮水器,流量应调到每分钟2杯水以上。应该恰好在进猪之前把饲料添入喂料器,并调节喂料器,让饲料覆盖料盘50%至75%的面积。当仔猪习惯了料盘的位置,采食行为已经固定之后,应尽快将料盘盛料量调低,让饲料覆盖料盘25%的面积。进猪时
14日龄和21日龄断奶仔猪的体重在3.6至5.9公斤之间。进猪时,应根据体重和体况对仔猪进行排序。按体重将仔猪分成不同的组群,这样可以更精确地控制饲料供应量。这样分组很重要,因为开食料价格很贵,而仔猪的消化能力有各不相同。进猪后前36小时
断奶后的前36小时当中,仔猪需要找到料槽和饮水器。在此期间,应仔细检查水位高低,保障仔猪饮水方便。水位应调到差不多相当于同群仔猪中最小个体肩部的高度。应确保任何时候料槽里都有饲料。如果栏位当中铺有垫子,还可在垫子上撒一些饲料,鼓励仔猪采食。不要限制仔猪的采食量。可以每天添几次料,但要确保任何时候料槽中都有新鲜饲料。进猪头24小时,可把乳头饮水器卡住,让它常流,这样可帮助仔猪尽快找到饮水器的位置。应仔细观察,确保所有仔猪都找到了饮水器,并且建立起采食行为习惯。进猪后36至60小时
多数仔猪进舍36小时之内都可以找到饮水器,并开始寻找料槽采食。但是,总有一些需要额外关照的仔猪,必须把它们找出来,就这一点来说,这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一般2%至4%的仔猪需要个别的帮助,找出这样的仔猪是最困难的一步。为了确定这样的危险仔猪,可巡视保育舍,观察下列情况: 精神状况胖、正常还是瘦 腹部形态光亮还是黯淡
食欲眼窝深陷
腹部形态是个重要的指标。采食良好的仔猪肚子应该是圆鼓的,而没有采食的仔猪肚子则是缩瘪的。关于脱水,可对口腔粘膜和鼻尖进行进一步的触诊。或者也可以抓提仔猪前肢后面的皮肤。如果皮肤被提起后几秒钟后才能复原,说明存在脱水。发现危险仔猪后,可抓一把饲料,和一些水,然后轻轻将沾湿的饲料放到仔猪嘴里。如果很多仔猪都需要单独护理,可备一桶饲料,用水和湿,逐一喂到仔猪嘴里。可用一只剪掉头部的12毫升注射器来给仔猪注喂粥样湿料。湿饲料或粥样饲料会粘在仔猪舌头上,引起吞咽反射。喂完之后小心地把仔猪放在料槽旁,让它们在嘴里的饲料和料槽里的饲料之间建立联系。
个体小、体脂储存较少的仔猪必须随时能够摄取能量。瘦小仔猪只需20至30克饲料即可免于饥饿。对于原本健康状态良好的仔猪来说,食欲减退、抑郁、反应迟钝等症状往往是因能量不足引起的,而非传染病。其它注意事项
整个保育期间应保持经常巡视、观察,以便及早发现管理问题或疾病,及早进行改正和治疗。应对采食量和饮水量进行监控,因为这两项指标中任何一项如果下降,就说明出现了问题。应随时做好准备,及时对疾病情况作出反应。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有能力识别主要疾病的症状,并进行适当治疗。应对死猪进行剖检,准确确定病因,以便作出适宜的治疗方案。
第五篇:规模猪场饲料成本的管理及核算
规模猪场饲料成本的管理及核算
对规模猪场来说,饲料成本一般占总生产成本的65%~75%左右,饲料成本比例过低,说明其他成本过高,支出结构不合理;饲料成本比例过高,存在饲料采购价格偏高、饲料在加工损耗和饲养过程中浪费的可能性。饲料成本一般由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加工成本和机会成本构成。饲料采购成本是指饲料的购买价格,它是影响养猪成本的重要因素;运输成本包括原料从供应商仓库到猪场仓库的运费、运输途中的损耗和搬运力资费等;仓储成本包括饲料仓库的折旧费、维修费和原料储存损耗等;加工成本包括加工机械折旧费、维修费、水电费、加工组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等;机会成本是由于饲料大量储存,造成资金占用成本或因资金占用而造成其他投资机会的损失。猪场要加强成本管理,对饲料的采购、加工及出库各环节的管理、内部控制和核算非常重要。
一、岗位设置及职责分工
(一)岗位设置。规模猪场应设有采购、验收、保管、加工等岗位,负责本场各种原料采购、入库验收、储存保管、生产加工、成品饲料发出及报表编制等工作。
(二)职责分工。采购岗位可设置专职采购,也可由后勤副场长兼任,负责采购计划编制、价格谈判和组织货源入库等工作;验收岗位可设专职验收员,也可由生产副场长兼任,主要负责入库原料质量的鉴别;保管岗位应设专职人员,负责原料的储存管理,开具原料入库单、成品料出库单,登记材料台账及编制饲料报表;加工岗位应设专职人员,指定一人为组长,负责饲料的搬运、生产加工、送料等。
(三)职责分离控制。采购、验收和保管是三个不相容职务,不能相互兼任,对业务量不大的猪场,保管可由加工人员兼任。
二、原料采购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一)编制采购计划。采购员根据库存情况及时编制采购计划,开具采购通知单,注明要采购原料的品名、价格、数量、产地、供应商名称等,采购通知单一式三联,采购计划经猪场负责人批准后,交仓库保管一联,财务部门一联,采购员留存一联。
(二)掌握市场信息,适时采购和库存。目前饲料市场价格信息通畅,可以通过网络、报纸,及时了解饲料价格,随时掌握市场动态。小型猪场可以选择价廉质优、服务周到的两、三家供应商送货到场,避免运输途中的损耗;饲料需求量大、资金充足的大型猪场,可以到产地组织货源,降低采购成本。对受生长季节影响较大的玉米和价格易波动的豆粕、渔粉等原料的采购要慎重,玉米在成熟季节采购价格低水分高,不宜储存,但在淡季采购时价格偏高,因此要选择适当时机保证合理库存;豆粕、渔粉等原料在价格高涨时要保持适当库存,价格回落时不要盲目扩大库存,在掌握市场动态的同时,要结合需求量和仓储量合理采购和储存。
三、原料入库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原料经过验收员验收合格后入库,保管员根据实际入库数量,核对采购通知单仓库联的有关项目后填开入库单,注明入库原料的品名、价格、数量、供应商名称等,由保管员和验收人员在入库单上签字。入库单至少三联,按连续编号序时填开,一联仓库留存,一联报送财务部门,一联交客户。仓库要设立材料台账,及时登记原料及成品料的收、发、存记录。入库的原料要按类别堆放,每类原料的堆放要整齐,便于月末盘点。
四、原料加工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饲料加工人员要按照生产计划和规定的配合饲料型号进行加工,每类配合饲料都有规定的原料投入比例,加工时严格按配方比例投料,搬运及加工过程中散落的原料要及时清理并投入加工机械中。为加强猪场成本核算,1 生产的成品料要严格计量,一般每包成品料的重量定为50公斤,误差不能超过±1%.一种料型的饲料生产完工后,才能进行下一种料型的生产,不能混合生产,生产完工的成品料要按类别堆放。
五、成品料出库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猪场要对饲养员的饲料领用进行定额管理,仓库对饲养组发出饲料要由保管员先开出库单,注明饲养组名称、料型、重量,并由仓库保管员和饲养组长签字,出库单至少三联,按连续编号序时填开,一联仓库留存,一联报送财务部门,一联交饲养组。
六、原料及成品料盘存和有关报表编制
(一)饲料盘存及报表编制。月末,由猪场负责人汇同财务人员及仓库保管人员对库存饲料进行实地盘存,由保管员编制饲料盘存报表,注明月末各类原料及成品料厍存的品名和数量,各方签字后交财务部门一份、仓库留存一份。
(二)原料入库汇总表的编制。月末,仓库保管人员根据本月入库原料的品名、数量、单价、金额、客户及入库时间,编制原料入库汇总表,连同原料入库单的财务联交财务部门入账。
(三)饲料出库汇总表的编制。月末,仓库保管员要根据本月饲料发出情况编制饲料出库汇总表,按饲养组登记本月发出各类成品料的汇总数量,并附出库单的财务联交财务部门入账。
(四)饲料生产报表的编制。月末,仓库保管人员还应编制饲料生产报表,生产报表应设有期初各类原料及成品料的库存数量、本月购入原料及加工生产成品料的数量、本月加工转出原料及成品料领用数量、月末原料及成品料盘存数量、本月加工损耗量、累计转入转出原料和成品料及损耗数量等要素,其中:原料加工转出数=上月原料盘存数+本月原料购入数-月末原料盘存数;本月加工生产成品料数=本月各类原料加工转出数之和;本月加工损耗量=上月成品料库存数+本月加工生产成品料数-本月成品料实际库存数-本月成品料领用数;加工损耗率=本月(累计)加工损耗量/本月(累计)加工生产成品料数;由于原料加工转出数是按期初原料库存数加上本期购入数与期末库存数的倒挤数,原料的加工损耗转移到生产的成品料中,因此原料在加工转出过程中不反映损耗,加工损耗反映在生产加工的成品料中,其平衡公式为:成品料上月库存数+本月加工生产成品料数=本月成品料领用数+加工损耗+成品料月末库存。饲料生产报表由加工组长及保管员签字后交财务部门一份,仓库留存一份。
(五)饲料台账的登记。仓库保管人员在做好原料及成品料出、入库台账登记的同时,还要根据原料加工结转及盘存调整饲料台账,做到账实相符。
七、财务程序和指标控制
(一)单据领取的控制。采购通知单、入库单、出库单必须在财务部门领取,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用后核销再重新领用。采购通知单、入库单及出库单在使用时应序时序号。
(二)财务指标控制。猪场应按各饲养组的存栏数量和猪群的饲养阶段设定饲料使用定额,仓库按定额供料,月末由财务部门计算各饲养组的料肉比,年末根据核定的料肉比对饲养组进行奖惩;年末还要根据核定的加工损耗率对加工组进行奖惩。
八、饲料核算及账务处理
(一)原料入库的核算和账务处理。月末,财务部门根据仓库报送的原料入库汇总表及明细入库单进行账务处理,按照各类原料的数量、金额登记材料明细账,按照供应商的名称和实际应付金额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账务处理为:借记“原材料-××原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客户”科目。
(二)支付饲料款的核算及账务处理。支付客户饲料款时要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客户要向财务部门提供发票和入库单的客户联,二者缺一不可,发票应有猪场负责人、采购员和保管员签字。同时,财务人员还应将采购员报送的采购通知单与发票和入库单核对,核对无误后办理付款手续,账务处理为:借记“应付账款-××客户”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原料加工核算及账务处理。根据仓库报送的饲料生产报表进行原料明细账的结转,按本月转出原料的数量和入库时单价,核销各类原料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成品料的数量和账面价值,账务处理为:借记“原材料-成品料”科目,贷记“原材料-××原料”科目。
(四)成品料出库的核算及账务处理。由于加工成品料的成本受原料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加工成本的影响,因此成品料成本单价是一个变量,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按计划成本单价(可参照上年年末计算的成本单价或同行业的饲料成本单价水平)计算发出成品料的价值,年末再调整成品料的成本差异。根据仓库报送的成品料出库汇总表及明细出库单,按各饲养组本月领用成品料型号的数量和计划成本单价计算饲料消耗金额,计入各饲养组的生产成本,账务处理为:借记“生产成本-饲料-××组”科目,贷记“原材料-成品料”科目。
(五)成品料成本单价计算及成本差异处理。为简化核算手续,可以将与加工饲料相关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加工成本等,计入制造费用或生产成本,借记“制造费用-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借记:“生产成本-工资”科目,贷记“应付工资”科目等。饲料加工成本仅考虑本期加工各类原料的综合成本,成品料加权成本单价=(期初原料库存的账面价值+全年加工转出原料的价值)(期初原料的库存数量/+全年加工转出原料的数量)。年末调整饲料成本差异时,如果计算出的成品料加权成本单价大于计划成本单价,按各饲养组全年领用数量乘以加权成本与计划成本单价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饲料”科目,贷记“原材料-成品料”科目;如果计算出的成品料加权成本单价小于计划成本单价,则借记“原材料-成品料”科目,贷记“生产成本-饲料”科目。
(六)加工损耗的核算及账务处理。饲料加工损耗平时不作账务处理,只在饲料生产报表中反映,若年末计算的饲料加工损耗率在核定的指标内,其损耗计入管理费用,账务处理为: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生产成本-饲料”科目;若饲料加工损耗率超过核定的指标,其超过部分先计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待领导批准扣除个人年终酬金时再作处理,账务处理为: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生产成本-饲料”科目;从个人酬金中扣款时,借记“现金”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