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财政局关于编制2011年度全市
市财政局关于编制2011年度全市
财政决算(草案)的通知
各区财政局,市级各预算部门:
为做好2011年度全市财政决算编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省财政厅关于编制2011年度全省财政决算(草案)的通知》(鄂财库发〔2011〕19号)的有关规定,现将编制2011年度全市财政决算(草案)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确保完成全年预算收支任务(一)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完成预算收入任务。坚持依法治税,切实加强税源管理,促进堵漏增收,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按规定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收缴程序,把所有非税收入统一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
(二)严格支出管理,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保障“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科技、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支出需要,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大力压缩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严格按照财政预算、项目进度、有关合同和规定程序办理资金拨付,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防止年终“突击花钱”现象,避免“库款搬家”问题,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使用。
二、抓好关键环节,提高2011年度财政决算编审水平要继续严格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关键环节,扎实工作,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2011年度财政决算编审水平。
(一)认真做好年终财政收支清理工作,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可靠。认真核实年度预算及其调整变动情况,全面清理本年应收应支款项。年底前,各区财政部门要会同国家金库、收入征收机关将财政收入数字核对一致,保证财政收入数据真实可靠。上下级财政部门之间、财政部门与各主管部门之间、财政国库部门与财政预算和业务部门之间,要及时核实结清财政拨款、补助收支和各种往来账款,保证财政支出数据准确无误。
(二)切实抓好财政决算编审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决算数据准确性。各区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决算工作组织领导,成立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参与的决算工作专班,建立责任明晰、分工科学、协作高效、运转有序的内部工作机制。加大对决算工作的人、财、物保障力度,保证有专岗专人分别负责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工作,为决算经办人员提供符合决算工作要求的办公条件。加强业务指导,做好决算报表和软件的培训工作,确保决算人员准确把握报表口径,熟练运用决算软件。严格按照编审要求填报数据,认真细致地做好决算数据审核,正确处理报表审核与账表一致性的关系,坚决纠正决算经办人员为求报表审核过关而随意修改决算数据的做法,减少填报错误,提高数据质量。
(三)进一步完善决算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决算核查批复工作。市财政局将全面开展2011年度部门决算真实性核查工作,并按规定进行批复。各区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开展部门决算批复工作,并进一步启动真实性核查工作,建立完善部门决算工作规程。积极研究预算信息公开对决算工作的影响,制定相关工作规程和应对机制,认真受理依申请公开事项。
(四)加强决算数据分析利用,建立健全预决算互动机制。在做好财政决算编审工作的基础上,各区财政部门要及时整理分析决算数据,研究决算收支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客观反映财政预算执行效果,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配合预决算公开,加强财政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衔接工作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减少结转结余资金和规范财政权责发生制列支等工作研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研究“民生”等大口径支出统计问题。要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查找财政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深入分析成因,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按财政体制规定,办理好财政结算工作
2011年度市财政和各区财政结算中,属于正常上解、补助和预算执行中一般上划、下划、追加、追减的事项,仍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有关规定办理;属于国家统一的财政经济政策,需要市财政和各区财政单独结算的事项,根据单独结算办法办理。各区应按照有关要求,如实提供数据资料,做好核对工作,以便及时办理结算。
四、落实工作要求,做好财政决算报表的报送工作(一)财政总决算报表的报送时间和要求
1.各区财政局应于2012年1月12日前,将全套金库收入报表(含分级次、分部门收入报表)和库存年报,加盖区财政、国库、税务部门公章,报送市财政局国库处;于2012年2月2日以前,将本区的金库收入报表电子文档传至市财政局国库处FTP服务器“各地报告/国库处/2011年度决算/金库收入报表”;于2012年2月13日以前,将本区的财政总决算简表(包含附表)的电子文档报送市财政局国库处集中汇审;于2012年2月25日以前,将本区的财政总决算电子文档报送市财政局国库处集中汇审。电子文档内容包括:总决算报表、决算分析与编报说明、编审工作总结。在市财政局对各区办理年终财政结算正式下文后30日内,各区应将全套正式决算一式两份加盖政府公章后,连同电子文档上报市财政局国库处。2.财政总决算报表统一用B4纸张打印,封面使用白色纸张,红字印刷,书脊上标明决算报表名称和单位名称。报表装订顺序为:目录、决算分析与编报说明、决算报表、编审工作总结、金库报表,金库报表要盖当地财政、国库、税务部门公章(库存年报盖国库公章),不得使用复印件。
3.局有关支出处室应将市级单位财政预算内资金支出核定表于2012年1月12日前,财政总决算表于2012年2月22日以前送国库处汇总,财政支出核定表必须与本处室财政拨款数核对一致。
(二)部门决算报表的报送时间和要求
1.市财政局于2011年12月23日截止财政拨款,12月26日-31日为整理期,用于处理财政、金库、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四方对账及支付系统维护等事宜,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关闭后不再办理拨款。市财政局将收回各部门预算单位直接和授权支付计划,恢复为预算指标结余。各一级预算单位应于2012年1月10日前完成与财政各相关处室指标和拨款对账工作。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有关问题补充规定》(武财库〔2006〕241号),核准财政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预算指标结余由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处室审核,按规定办理结转手续或予以收回。2.各部门预算单位应以年终审核无误的会计账簿数据以及与财政部门的对账数据为基础,结合部门预算资料,真实准确地编报部门决算。市直一级预算单位要逐级审核并汇总所属预算单位部门决算报表,对公式审核报错、填报说明附表以及审核模板查询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应在《公式及模板审核情况说明表》、《预算单位填报说明附表》中按照审核要求详细说明。要按照省厅决算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提纲要求,撰写决算填报说明和决算分析报告。对需要向财政部门说明的地方,应通过决算填报说明按要求进行说明,要深入分析单位年度预算执行、财务收支情况以及事业发展成效,并于2012年2月16日前将部门决算全套电子数据(上报文档中应含《公式及模板审核情况说明表》、《预算单位填报说明附表》、决算填报说明与决算分析报告),分别报送市财政局归口部门预算管理处、资产处、经建处和非税收入管理局,由各相关处室按《武汉市市直预算单位2011年部门决算财政审核程序表》的审核内容、审核要求和审核职责进行审核。各部门预算管理处室对归口管理单位的部门决算审核内容包括上报文档资料是否齐全,部门决算相关数据与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数、各项拨款数及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信息库数据是否一致。资产管理处对行政事业单位有关资产情况表进行审核,经建处对预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财政拨款和基本建设支出数据进行审核,非税收入管理局对预算单位缴入国库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征缴情况进行审核。部门预算单位对审核出的错误按规定进行修改,于2月16日-20日持部门预算管理处室、资产处、经建处和非税收入管理局审核签字的《武汉市市直预算单位2011年部门决算财政审核程序表》,向国库处报送部门决算电子数据。
3.市局各支出处室应填报部门决算财政代列资金报表,填列财政拨付的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所填数据应扣除预算单位上报部门决算数。各支出处室应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说明,正确使用经济分类科目,并于2012年2月22日前送国库处汇总。
4.各区财政局应于2012年2月25日以前,完成部门决算报表的审核、衔接、汇总工作,并将汇总的部门决算全套电子数据(上报文档中应含《公式及模板审核情况说明表》、《预算单位填报说明附表》、决算填报说明、决算分析报告),报市财政局集中审核汇总。2012年8月30日以前,各区财政局将调整后的本区部门决算纸质报表一套,加盖财政局公章后报送市财政局。
5.部门决算报表统一用A3纸张打印。封面使用白色纸张,黑字印刷,书脊上标明决算报表名称和单位名称。各市直部门分科目报表打印至项级科目,各区分科目报表打印至类级科目。报表的填报和分户录入金额单位为“元”(保留两位小数),汇总打印报表以“万元”为单位。部门决算报表装订顺序为:封面、目录、填报说明、分析报告、决算报表、代列资金报表。
五、其他事项
全市正式的财政总决算软件和任务、部门决算软件、参数和模板,相关文件、报表以及决算公告等编审决算相关资料放置在市财政局FTP服务器和市财政局外网网站上,请各区各单位通过网络自行下载。
第二篇:市财政局
市财政局“转变作风、促进发展”学习整改活动整改方案(征求意见稿)按照市委学习整改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针对查找问题阶段征求意见、建议的梳理情况,结合财政工作实际,特制
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认真履行财政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一)针对“为市委、政府当好参谋方面做的不够,在确保把有限的财力集中办大事,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方面有待进一步增强”问题,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大力强化五种观念,切实解决五大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文明的理财氛围。近年来,我市财政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好势头,但由于全市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增收的大部分是共享收入,地方留用十分有限),加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因素,本级财政可用财力增长十分有限,即使如此,市财政在保证工资发放、办公及业务费按时拨付并略有增长以及有关政策性专项支出和法定支出尽力落实到位的情况下,集中有限财力努力保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所需。继02、03年丹江大道改造、江北大桥建设等大型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并建成之后,04年又开工南水北调施工大桥建设并于06年建成通车。近五年中,市财政先后直接或间接投资近2亿元用于市大型骨干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除上述两桥一路外,还改造了环城路、车站路、均州一路及右岸汉江大道二期路面刷黑等基础建设。与此同时,市财政还安排资金1200万元用于农夫山泉、铝贸公司等重点大型招商引资的配套建设和优惠政策落实,今年又专项安排近440万元用于雨润集团贷款的还本付息。在保重点建设支出需要的同时,市财政还用三年时间相继安排近700万元用于大模段职工借支兑付,安排335万元用于05年“三八”黄磷事故善后处理。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资金的投入,对我市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全市上下正在围绕市委、政府所确定的构建繁荣、生态、和谐丹江口而努力,作为财政部门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在坚持“三保”基础上,尽力集中更多财力用于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上,为全
市人民办更多好事、大事。
(二)针对“在为服务对象服务方面,对单位提出的要求未能全部满足,解释少、沟通不够。尤其是部分单位反映,中行长虹分理处服务态度差,作为全市国库服务网点,希望财政局领导与中行领导沟通”问题,我们已作出了公开服务承诺。一是办理业务或接受咨询,做到主动热情、耐心细致、高效运作、规范服务。凡属职责内的工作,责任人要热情接待、依法办理;不属职责内的事项,要积极受理,并及时转告有关责任人和相关科室。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比较关注的改革和有关业务工作,要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二是在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快速准确地办理各项业务,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协调好国库集中支付与各服务网点的工作。凡资料齐全、手续完备的业务申请,做到办理及时、准确,资金拨付迅速;凡资料不齐、手续不完备的,向经办人解释清楚,待补齐资料、手续后及时办理。
二、强化宗旨观念,深入基层调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针对“财政局班子成员之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与干部、职工交心谈心少,未能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问题,局党委在民主生活会上已作专题研究,明确提出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局班子成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作风为抓手,以强化宗旨意识,促进财政事业发展为目的,坚持做到“三个深入”、“三个减少”。即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报道。把调查研究作为“必修课”,班子成员每季度至少一次主动到相关部门、单位、企业和联系点财政所,围绕财政管理与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同志们交心、谈心,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切实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想基层之所思,急群众之所忧,谋群众之所需,不搞花架子,不图虚名誉。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要满腔热情地接纳处理,及时解决,不敷衍塞责、推诿扯皮。
三、加强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教育,不断提高驾驭财政工作的能力和服务全市经济建设的水平。
针对“少数干部、职工理论学习不够,正确把握政策的理论水平和爱岗敬业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主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和“思想解放力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少数干部在素质和能力上与新时期财政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问题。我们将以这次学习整改活动为契机,在系统上下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同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适应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能力。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时效。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每名干部职工都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加强学习的紧迫感,讲求学习时效,结合学习任务和个人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切实把自身学习抓紧抓好,真正做到“政治思想好、能力素质强、本职业务精”。
(二)改进学习方法,以学习促工作。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干部职工都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注重把提高理论素养与提高业务能力结合起来,自觉地用理论学习成果指导工作实践。学习中要注意开拓视野,要有超前意识,主动围绕本职工作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注重对新知识、新技能的积累和应用,不断创新,力争在工作上出新成果。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习“四落实”。抓好学习是每个单位的基本职责,单位、科室负责人要切实负责、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确保学习在“时间、内容、人员和质量”上得到落实。局党委每半年组织相关科室对各单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看学习是否做到了四落实;看是否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是否有学习记录;看职工个人心得体会全年是否达到了10000字以上。
四、加大财政改革力度,促进财政职能转换。针对“进一步开源节流,加大资金监管,积极筹集资金,及时足额解决全市干部职工津补贴,全面落实上级出台的工资政策,减少部门间的工资差异,缩小地区间的工资差异。在部门预算中力争做到市直单位公用经费一视同仁”问题。我们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补贴的统一部署,财政、人事部门积极配合,对公务员津补贴进行了认真清理、归并,结合非税收入及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制定了2007年全市各职级人员津补贴补贴标准,经市委、政府研究同意后,向省财政厅和十堰市财政局上报了《丹江口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目前此方案正在批复中。待批复下达后,我们将严格按《实施方案》积极认真组织实施。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将视财力的增长、提高情况,在公用经费及业务费的安排上进行适当调整,逐步缩小部门间的工资差
异。
五、加强财政监督,树立部门良好形象。针对“财政监督职能有待进一步加强,遏止部门腐败风气和不良之风,从严监督管理,严肃处理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问题。财政监督是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贯串于财政收支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在下半年工作中,我们将围绕财政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完善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监督机制,通过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政务公开等多种手段,强化财政监管,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一是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抓好《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各项财政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二是建立较为灵敏的财政信息网络,建立准确的基础数据库,对财政工作出现倾向性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切实抓好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作为公开的重点,扩大公开面,进一步做好网上答复和处理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度和满意率。在此基础上规范和完善“财政报表制”和“报账制”,建立新的筹资机制,为经济建设注入活力;四是加大处理处罚力度,不断增强财政监督的震慑力,不断强化各行政事业单位自我约束能力。下一步要结合对财政所财政财务检查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那些屡查屡犯,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单位将按《条例》规定,给予严肃处理,该通报的通报、该罚款的罚款、该收缴的收缴;从而达到规范财经秩序,维护财经纪律,树立部门良好形象的目的。
丹江口市财政局 二00七年六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县财政局编制
县财政局设8个职能科室。
(一)办公室(挂“人事教育科”牌子)
负责局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和乡镇财政干部的人事管理;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县财政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抓好全系统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负责局机关离退休人员管理;组织开展财政科研工作;负责财经报刊征订发行工作;处理局机关日常政务,负责有关重要会议的组织;起草有关重要报告和文件;管理财政信息、宣传和新闻发布工作;负责文电、机要、档案、保密、信访等工作;负责计算机网络建设、使用、维护和安全管理;负责局机关财务、资产(物资)及后勤管理工作。
(二)预算科(挂“税政法制科”牌子)
研究财政发展和财政分配政策,编制中长期财政计划,拟定财力综合平衡方案;编制县级财政预算草案和县级综合财政收支计划;研究预算管理改革方案,拟定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审查报批部门预算;汇总审核各部门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标准和定额;制定公用支出标准和定额;汇总全县财政预算、负责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管理财政专项资金投放项目;管理有关罚没收入及税务经费:提出增收节支和平衡财政收支政策的措施与建议;制定和管理乡镇财政体制;负责财政转移支付工作;统一办理预算追加事宜;参与对乡镇财政的管理指导工作;负责与财政审计有关的工作。
审核、报批有关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并参与收费标准的确定;负责房地产规费及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的征收管理;实施经济适用房政策性补贴;管理住房基金及财务;负责综合性财政统计工作。
贯彻国家和省市制定的各项财税法律、法规、规章,在权限范围内拟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审批和监督税务部门的各项代征代扣手续费、各项税收退库:管理审核税收减免、退库;调查税源情况,研究全县税负水平;监督税收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审核上报地方性财政、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参与财政监督检查项目的审理;拟定并组织实施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负责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承担国家赔偿方面的有关工作,承担行政复议、听证和行政诉讼的有关工作。
(三)国库科
执行国家金库管理制度和政府总预算会计制度;负责县级国库和财政专户财政资金调度;编制汇总全县及县本级财政总决算;编制、汇总、上报全县及县级财政收支旬、月报;统一管理县级财政的银行开户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的结算管理工作,研究和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贯彻执行中央、省内债政策和管理制度,负责财政专项资金的核算、管理;负责财政信用资金的核算、管理;统一管理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监督实施票款同行工作。
负责全县原农村台作基金会及供销社社员股金专项再贷款的还本付息及日常监管工作。
(四)文教行政科(社会保障科)
研究制定有关社会保障的财政政策和制度;编制县级社会保障预算草案;研究提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及部门预算安排的建议;参与主管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定及相关政策;拟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外事财务制度;负责党政机关因公出国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的审批;负责财政支持公共支出项目的资金管理,协助有关部门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效益分析,督查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的管理使用情况;拟定有关部门、单位和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办法;监督有关部门、单位的财务运行和收支预算执行;监管彩票市场有关财务活动;审核有关部门、单位的财务决算;负责有关部门、单位的国有资金监管工作。
(五)政府采购管理科
研究制定政府采购的有关办法;研究、制定政府采购计划;编制县级政府采购预算;搜集、统计、发布政府采购信息;审查确认进入县级政府采购市场的供应商资格;组织管理和监督政府采购活动;确定并调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公开开招标范围的限额标准;处理政府采购中的投诉事宜;管理和指导乡镇政府采购工作。负责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有关工作。
(六)经济建设科(挂“国有资产管理科”牌子)
参与研究产业政策和企业改革政策;研究并实施国家与国有企业分配政策的改革;贯彻执行并研究制定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有关的政策和制度;负责县级国有企业资产与财务监管工作;参与企业改制、拍卖、兼并、破产、终止清算等有关政策的研究制定与实施;负责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中的资产损失的确认,负责国家资本金核销工作的审核及国有企业改制方案的批复工作;负责企业亏损补贴资金、外贸出口贴息资金、电力建设基金、财政对企业的专项补助、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资金的有关管理工作;负责企业信息统计和财会人员培训、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旅游、外商投资企业和境外企业财务管理;负责地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企业的财务、资产监管工作;管理粮食、棉花、食糖等专项储备资金和政策性补贴;负责粮食风险基金、粮食企业专项补贴基金和粮食企业财务管理。
研究制定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方面的规章制度;拟定国有资本规划并组织实施;承办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综合管理工作;负责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年检工作;承担资产评估项目合规性审核及资产评估工作的监管;编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组织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审计;负责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日常财务管理和监督,负责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及经营者年薪制兑现与管理,负责国有资产收益收缴;掌握国有资产营运监管情况,为县公有城镇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决策提供信息资料。
负责拟定全县公共资源的统计评价政策;参与公共资源有关管理制度和政策的研究;建立全县公共资源统计报告制度和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负责公共资源的统计分析,建立公共资源数据库;拟定清产核资的政策、制度和办法,组织实施清产核资。
研究拟定财政投资的有关政策;拟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和建设工程概、预、决算审核办法。负责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的财政财务管理;负责基本建设项目的概、预、决算管理;负责县级基本建设项目准备金的管理;负责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与财务管理;研究提出建设等部门各种专项资金预算安排的建议;负责财政支持项目的资金管理,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效益分析,监督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拟定有关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办法。负责县工业科技发展基金的收回、清理和日常管理工作。
(七)农业农税科
研究提出有关部门的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及部门预算安排的建议;负责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拟定支农专项资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协助有关部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和效益分析,监督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管理使用;负责农业、海洋渔业、水务、农机、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和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监督有关部门、单位的财务决算,汇编全县农口财政决算;负责全县农口企业资产财务管理;管理土地出让金、土地储备投资和土地批租资金的财务管理。
负责全县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和围垦造地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宣传并贯彻实施农业税收政策、法规,拟定具体的征收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对有关法律、法规在执行中一般性问题进行解释和处理;指导全县农业税收征管业务;办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灾歉减免的具体事项,负责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的减免事宜;贯彻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参与乡镇财政体制的制定和管理;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县乡镇财政工作计划,负责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和乡镇财政建设。
贯彻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政策及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参与组织编审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计划;落实县级财政配套资金,检查农业综合开发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负责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的清理回收工作;负责防洪保安资金的筹集和农业发展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负责农业发展基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县级农业发展支出项目的论证、编审工作,并对项目实行项目管理。
(八)会计科
管理全县会计工作;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的会计法令,规章制度和规定,起草具体实施意见;负责《会计法》的宣传、贯彻和执法检查工作;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工作;组织、管理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负责全县会计职称、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方面的有关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全县会计电算化工作;负责全县会计建帐监管工作;指导和管理注册会计师工作;管理全县有关会计行为的技木鉴定工作。
(九)委派会计管理科
依据会计法律、法规,实施对被委派单位财会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实施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工资、奖金、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全、医药费和福利费等人员经费的集中管理;做好委派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组织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提出委派会计人员任免、调配的建议方案。
(十)财政监督检查科
贯彻财政监督的政策和制度,制定财政监督检查的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监督财税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执行;组织实施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社会审计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组织实施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实施对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受理违反财经法纪方面的举报;负责农业税收稽查工作。
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纪检组、监察室:作为县纪委、监察局的派驻机构。
第四篇:市财政局工作计划
市财政局工作计划
xxxx年市财政局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稳中求进”和“竞进提质”,持续推进“六型”财政建设;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着力支持经济转型发展;加强财源建设,狠抓增收节支,不断壮大财政实力;坚持依法理财,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预算管理措施,将绩效理念和要求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努力提高财政绩效,更好地服务“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全市经济发展状况,xxxx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目标22%,奋斗目标增长30%。
一、狠抓增收节支,着力完成财政收支任务
(一)完善组织收入机制,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和效益。坚持收入目标管理,将收入任务细化分解到位。坚持财税库联席会议制度,抓好组织协调工作,做到足额入库、均衡入库。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及时掌握动态税源,挖掘收入潜力。认真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注重涵养税源。密切关注国家结构性减税等财政体制改革动向,做好分析应对工作。强化收入质量考核,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
(二)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认真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探索推进会议费、差旅费管理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切实厉行节约、狠刹铺张浪费。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树立预算引领执行、预算约束决算的预算执行观,切实增强非税收入预算、绩效预算、政府采购预算、政府专项资金预算的约束力,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建立健全均衡预算支出的制度和机制,实行支出进度通报制度,加快支出拨付进度。进一步规范预算指标、预算调整、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会议费和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等预算执行基础工作。
二、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服务经济转型发展
(一)大力支持做大做实做强投资。把握国家投资重点方向,围绕“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内容,精心抓好项目策划储备,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力度,确保争取资金比上年增长10%以上。保障招商引资工作经费,引入绩效评价机制,提高招商项目的质量。落实财政激励政策,鼓励引进区域性总部和结算中心。加大对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激活民间投资,壮大市场主体。
(二)大力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运用预算、国债、贴息、担保、注入资本金、投资参股、政府信用平台等手段,培育大产业、做强大企业、建设大平台。管好用好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和其他各类发展资金,认真落实现场办公会确定的“一企一策”财政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有效投入,支持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和流动资金短缺。探索财政专项资金跟投信贷资金机制,促进战略化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市级投融资平台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推动商圈建设项目和市场外迁,完善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支持农业“四化”建设财政政策。落实农业投入政策,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支持发展规模农业,稳定粮食总产,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统筹市级财政支农资金,支持建设襄州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尹集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樊城都市农业示范区。完善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扶持一批龙头企业进入国家重点培育计划,鼓励争创“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四)大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的机遇,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盘活经营性资产、支持组建投融资平台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新城新区建设,推进旧城更新和城市功能开发、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三、落实民生政策,着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一)不折不扣完成“十件实事”财政筹资任务。认真测算“十件实事”财政资金投入任务,做好资金筹集工作,科学调度资金,保证资金及时拨付。
(二)推进惠农政策落实。继续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及时足额到位。支持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扶贫开发等工作,扎实推进“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三)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重点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加快优质高中建设,支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
(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行普惠制创业就业培训,落实稳岗补贴政策。支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全覆盖制度,支持完善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居民低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医疗救助等各项社会保障统筹衔接。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补偿机制、城乡低保收入审核机制和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落实疾人社会保障、救助救济、低收入人群生活保障政策。加强社保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做好基金保值增值工作。
(五)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逐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推行基本医疗保障付费总额控制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加快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支持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总结推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做好基层医疗机构化债工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
(六)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为主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筹集工作。做好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试点。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监管,全面推行报账制。
(七)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落实文化投入政策,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支持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申报争取襄阳古城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支持加快修复建设襄阳古城墙、古隆中、米公祠、习家池等重点文物。落实财政扶持政策,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八)支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完善市级政法经费分类保障政策,加强政法经费保障。支持做好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积极推进城市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试点。
四、持续推进创新,着力增强财政工作活力
(一)全力推进预算绩效创新。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将所有预算单位纳入预算绩效管理,确保实施绩效管理的资金占本级支出的比例达到50%以上。对部门预算、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市级政府专项资金及政府追加支出中50万元以上的项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引入第三方参与绩效管理工作,提高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二)全面推进梯级财源建设。强化财源建设服务局工作职能,充实工作力量,以“培育增量、挖掘存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作为推进财源的总思路,认真研究谋划全市财源建设规划。充分发挥财源信息平台作用,组织开展财源信息采集,加强比对分析,为组织收入搞好服务。
(三)探索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选择产业发展基金、市级专项资金等开展试点,在资金分配环节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益。
(四)探索财政资金阶段性参股办法。落实《襄阳市财政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股权投资管理办法》,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基金和科技发展专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市财政股权投资资金,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支持全市“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和新型产业中重点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五)持续创新非税收入税式改革。编制非税收入计划,建立非税收入基础数据库,将市直所有单位及其收入项目、标准、变更情况纳入数据库管理。进一步完善网络化征管体系,实施票据电子化管理,探索pOS机刷卡和网上银行缴费的非税收入税式管理新方法。推进非税收入税式改革市、县全覆盖。
(六)探索建立“1+4”预算编制体系。强力推进全口径预算制度建设,编制“1+4”(即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社会保障基金、政府性债务)全口径预算。
(七)扎实办好国家级示范试点,力争在全国创造经验。全力以赴办好全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精心周密部署,制定实施方案,配套相关办法,确保取得实效,探索出经验。认真组织好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营运试点城市工作,全面完成示范营运任务。积极支持相关地区和部门办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金太阳示范工程城市、谷城城市矿产示范试点城市、全国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级家纺和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等国家级示范试点。
(八)持续推进财政体制机制创新。从促进科学发展和强化监督管理的需要出发,加快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系互动制衡”的管理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大科室制”改革,将职责相近的内设机构整合,优化财政职能配置,提高财政组织效能,激发工作活力。
(九)持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创新。研究拟定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土地及房产处置方案、襄阳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并提交市政府研究。
(十)探索建立干部绩效考评制度体系。创新干部评价机制,建立干部绩效考核考评体系,重点在工作绩效、规范管理、团队建设和奖励加分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行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实行网上考评,提升考评质量。注重运用考核结果,激发干部的积极性。
五、加强财政管理,着力提升财政工作绩效
(一)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坚持统筹兼顾,将所有政府性资金纳入财政管理,综合编制财政预算,分别编制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坚持突出重点,保证机关正常运转,保证重大民生政策支出,主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加大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力度。
(二)加强财政国库管理。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确保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安全。加大公务卡应用推广力度,规范公务卡财务报销程序。加强市直预算单位账户清理整顿工作。制定财政决算工作规则,对所有单位进行部门决算的批复和检查。强化国库现金管理,提高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落实政府性资金存放管理办法,严格考核机制,发挥政策效应。
(三)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整合财政监督资源,实行统分结合监督模式,财政监督局牵头管总,有关业务管理机构分兵把口,实现财政监督的宽领域、广覆盖,实现财政部门全员监督、资金运行全过程监督。注重与监察、审计部门配合,加强各类民生资金和重点建设资金检查,提高专项检查效力。认真贯彻《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加强对“4+2”内控机制落实的检查督办力度,确保落实到位。
(四)加强基层财政管理。继续推进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建设,开展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工作。规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现“乡财县管”改革全覆盖。组织1-2期乡镇财政干部政策业务培训。支持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五)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以提高评审质量为重点,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投资评审质量。注重投资评审管理与绩效评价相结合,切实抓好预算评审、招标控制评审、工程结算评审、工程财务决算评审和专项检查等各项评审业务。
(六)加强财政金融、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管理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重点,增强主动性和创新性,积极拓宽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合作领域,支持我市基础设施、水利设施、能源建设、环境保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管理,健全还贷机制,维护政府对外信誉。
(七)推进政府采购管理。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坚决杜绝无计划随意采购。规范政府采购运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保证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促进诚信采购、阳光采购建设。
(八)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开展“六五”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做好财政法治惠民工程重点项目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管理,继续开展清理规范市级财政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加强财政税政管理,认真组织“营改增”试点工作,开展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等资格认证的初审和各项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
(九)强力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和完善预算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利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加大财政预、决算公开、专项资金公开和市直单位“三公”经费公开工作。
(十)加强会计管理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工作。大力开展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稳步推进会计人员基础管理信息化系列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继续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模式,抓好高端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和推荐工作。加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代理记账机构行业动态监管,推动行业诚信建设,提升执业质量。
(十一)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推动财政核心管理系统“大平台”建设和云计算机系统建设,完善运行保障体系,确保网络畅通、运行稳定、信息安全。加快推进市财政局办公自动化建设。加快建设省级异地灾备系统。
(十二)加强财政科研和新闻宣传工作。深入基层,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调研,办好《新财苑》杂志,组织财政学会换届工作。依托各类新闻媒体、信息载体和财政门户网站,加强财政宣传和信息工作。严格财政对外信息发布制度,提高财政信息宣传质量和效果。
六、培养新风正气,着力加强财政团队建设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弘扬襄阳财政精神,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坚持把争先创优作为一种追求,把对标一流作为一种常态,把爱岗敬业作为一种责任,把自我约束作为一种习惯,聚集正能量。开展学习提能活动,坚持办好“财政讲坛”、“财政夜校”,提高财政干部理解能力、执行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新风正气,大兴亲民便民之风、克难求进之风、雷厉风行之风;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担当负责、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完善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等方式,扩大干部轮岗交流的范围和力度,做好直属单位干部的调整、配备工作。通过公开招考、遴选等方式,引进一批人才,充实财政干部队伍。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全面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机关党建和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和改进党建工作方法,认真做好新时期党员发展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巩固财政惩防体系建设,完善风险防控措施。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八条禁令”,加强干部教育和引导,力行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
(三)搞好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和老干部工作。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车辆管理和工青妇等工作,增强后勤服务保障能力。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机关财务管理,规范、减少“三公”经费开支。继续按政策规定落实离退休干部职工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第五篇:市财政局工作计划
市财政局2008年主要工作规划
2008年财政工作基本思路为:
“一个提高”和“三个突破”。“一个提高”是指全面提高财政综合保障能力;“三个突破”是指财政实力有新的突破,预算内外资金统筹能力有新的突破,财政资金集约使用度有新的突破。
2008年财政工作主要目标为:
1、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0%,一般预算收入
增长18%,收入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2、全面实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增强政府对非税收入的调控能力。
3、积极参与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试行项目“代建制”。
4、逐步推行绩效预算,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公共财政体系。
5、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6、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及非经营性资产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7、建立和完善对综合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管机制。
8、扩充政府采购专家库,完善供应商登记制度,提高政府采购效能。
9、建立财政增收激励机制,促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10、强化行政效能建设,全面提升机关服务水平。
2008年财政工作主要措施和抓手是: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公共财政需求,以培植地方财力为目标,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加快财源建设。
二是加强收入征管。进一步加强财税联系,严格征收管理,依法治税,各项“金”“费”做到应收尽收;全面实现契税财政自主征收,进一步扩大契税占一般预算收入的份额;积极应对,减轻出口退税政策对地方财力的影响。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转变理财观念,善于用市场的观念、市场的手段来分析和解决财政问题。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消除“越位”和“缺位”现象,保重点、保稳定、重“三农”,积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规范财政资金使用行为。探索建立绩效预算和绩效财政,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是推进财政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设,增强财政资金的保障能力;积极组织实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制订激励措施,进一步激发镇级增收积极性,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五是强化财政监督。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监督机制,转变监督方式,实行全过程动态监控,切实提高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及各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水平。同时,以贯彻《小企业会计制度》为契机,加强会计教育和会计培训,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六是优化财政服务。通过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和效能型机关,提高财政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诚服务,依法理财,把财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