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要点 - 西城区社会办(模版)

时间:2019-05-13 17:1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要点 - 西城区社会办(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要点 - 西城区社会办(模版)》。

第一篇:2013年“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要点 - 西城区社会办(模版)

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关于社会建设的工作部署,推动社会建设各项工作稳步向前。一年来,全响应作为西城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年接待上级调研和各省市考察共百余批次、千余人次,其中中央党校和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等国家政策研究机构对我区多元治理的工作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全国首个地方版社会建设指数报告《中国社会建设蓝皮书·北京社会建设报告2013》中,发布了专业机构采集的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西城区社会建设指数总分90.88分,名列全市第一。

一、需求导向,社会建设科学决策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对访听解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央和北京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研究拟定了十二项工作机制,并以两办名义印发,把“访听解”工作转化为一项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工作。同时,将居民集中反映的环境卫生、停车管理、为老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等热点难点问题纳入区、街两级办实事计划,加大问题解决力度。2013年,全区通过访听解收集社情民意62670件,解决60687件,解决率达96.8%。从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中遴选25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脱产挂职一年,推动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更好地服务基层。6月以来,挂职干部讲党课和政策法规等386场次,组织开展走访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2352场次,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5255条,帮助群众办实事1320余 1 件。

二、完善服务,街道统筹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是扎实推进网格化建设。科学调整网格划分标准,形成全区统一的1697个网格责任区,提升了网格化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二是区街指挥(分)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区级层面中心依托区城管监督指挥系统正式揭牌使用。15个街道均建成数据中心,14个街道完成硬件建设。85个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大厅和实体大厅的统一,34个事项实现了全区通办,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70个社区通过北京市智慧社区评定。三是街道统筹作用进一步发挥。城市管理上,出台了《关于城市秩序管理中进一步加强职能部门属地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建立了综合执法机制,建立了街道对科站队所秩序执法工作考评机制,推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民生服务上,全区通过大力发展菜篮子、早餐、便利店等生活服务业,新增15家便民菜店,开展高雅艺术、旅游服务进社区等特色便民利民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四是社区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按照布局合理、便民利民的原则,建成10余个能够辐射一定区域的市民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和活动场所。建成社区规范化建设示范点8个;市级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14个,基本实现了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建成10余个能够辐射一定区域的街道市民中心;持续推进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完成第一、二批项目的决算和第三批6个项目的申报工作,指导街道按照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的原则合理使用社区用房;9个老旧小区试点通过北京市社会建设领导小组检查;已有 2 9个街道先后通过国家安全社区认证,6个街道成为国际安全社区网络成员。

三、培育扶持,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构建了区、街两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拟定了《关于西城区街道“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西城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完成了十八家社会组织孵化工作;完善了社会服务中心运行方案;开展社会组织发展情况的专项调研;参与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创建,并在全市参评区县中名列第一;制作了西城区社会组织名录,在北京日报刊登了社会组织服务民生专版。二是发挥专项资金的引领撬动作用。优化项目申报方式,启用了西城区社会建设项目网上申报系统,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建设项目申报的公平性、公开性、公正性;13个项目获得了北京市社会建设专项资金136万元的支持。三是继续打造“爱在西城公益文化节”活动品牌,挖掘打造出一批“服务民生、践行责任、彰显人道、引领风尚”的公益团队和公益榜样,培育扶持了一批创新型、示范性的社会组织品牌公益项目。支持原创公益话剧《愿望树》正式公演,不断凝聚公益力量,扩大服务的影响力。四是提升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能力。开展社会组织带头人培训,实施社会组织参与矛盾化解、倡导绿色生活等试点工作,扩大社会组织服务民生的范围和途径。

四、多措并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加强宣传,提升社会工作认知度。编撰印制西城区社会工作优秀案例集;通过国际社工日和联合会会刊开展宣传活动;承接 3 两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街道、社区干部挂职培训活动,接待了新加坡人民协会参观访问,组织我区的社区工作者和专业社工赴新加坡就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发展等社会服务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二是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睦友、悦群、仁助、厚朴和泓德中育等五家社会工作事务所继续加大在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驻校社工、医务社区、青少年帮助和社区建设等领域的服务力度,开展了多个专业社工服务项目,得到了各方认可和好评。三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完成了全区国家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的服务工作;实施万名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通过新闻实训、万名社工培训、高级社会工作管理人才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社会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在最美社工评选活动中,我区仁助社会工作事务所总干事安娜、广内街道西便门东里社区党委书记潘瑞凤当选“最美社工”称号,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会员部负责人胡蕊、睦邻社会工作事务所副总干事丁蕊当选“优秀社工”称号。

五、统筹引领,社会领域党建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强化街道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推动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建设,不断丰富区域化党建的内涵;确定了西长安街、展览路、白纸坊三个街道社会工作党委示范点,健全了街道社会工作党委统筹辖区单位、非公企业、五小门店、流动党员的党建管理模式。二是完善非公有制党建工作机制。打造了37个市级非公企业党组织五好示范点;举办了非公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提升非公党组织带头人能力素质;建立了150人的非公党建指导员队伍,加强非公党 4 建工作指导力量;编撰了《非公党建创新工作集萃》;深化“163积极分子培养”工程,共举办两期100人的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强化创新项目机制,共完成包括商务楼宇党建、非公党建、区域化党建等方面的38个党建创新项目。三是加强商务楼宇党建工作。打造了西城晶华、五栋大楼、大悦城党群服务中心、金泰开阳大厦楼宇工作站四个面积均在300平米左右的示范站;开展国家安全知识进楼宇、社会工作方法助力楼宇党建等活动。四是加强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通过在民办学校、医院和律师协会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党组织,在私个协、出租车司机当中建立党组织,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形成了西城律师协会党委、老医药卫生协会党支部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社会组织党组织。五是提升社会领域党建精细化水平。健全完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信息库;完善社会领域党群服务中心功能,研究升级改造方案;开展党建课题研究,形成包含37篇调研成果的《党建研究课题成果选编》。

第二篇: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关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汇报材料

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我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该项工作,重点从优化服务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两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工作水平,为地区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三项服务,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服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镇始终将民生工程作为工作首要目标,今年,更是加强了民生工作落实力度,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促进非农就业。一是坚持“以培训促就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特别是紧盯北京现代三工厂和印刷产业园在建企业的需求开展培训,引导劳动力到高端产业、高效企业、高薪岗位就业,累计培训劳动力245人次,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就业指标任务的131%,全镇“纯农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归零”。二是为劳动力安置转移搭建平台,举办**镇招工招聘会,实现51名劳动力就业;还积极组织镇域劳动力参加南彩、杨镇等乡镇举办的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全镇实现转移就业180人。三是就业转非工作有序开展,截止目前,已实现67人就业转非,完成全年指标(88人)的83.8% ;“绿色就业”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积极宣传城乡医疗保险各类政策,增强群众的投保意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6%,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实现100%,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二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划拨10万元对镇域80岁以上老人进行补助,扩大补助范围(往年只针对90岁以上老年人补助)。三是依托 1

**区慈善协会**分会,吸引社会资源助推慈善事业,拓展救助范围,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赠活动,为各类困难群体捐赠救助款物价值10万余元。四是落实“九养”政策,增设老年人餐桌、电器修理等服务项目。

(三)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口、教育、医疗等工作发展。坚持利益导向机制,深入推进优质服务,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 96.9%,农村新生儿入非率达100%;立足培育新型农民,依托“兴农讲堂”,邀请中国农科院、市农科院、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专家授课,向群众传授园林绿化、保洁等专业知识,提升镇内劳动力就业技能;与中日友好医院等知名医院联合开展2次义诊活动,累计为400余名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二、完善五项机制,推进社会管理精细化

镇党委政府将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作为提高社会管理实效的保障,通过完善五项工作机制,提高了社会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和精细化水平。

(一)完善基础事务管理机制。一是完成换届选举工作,此次换届选举,我镇共设立大选区3个、小选区19个、投票站19个,拟选举区人大代表6人、镇人大代表48人。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重点从健全组织领导、出台应急预案、规范工作流程和加强外围安保四个方面入手,多次召开换届动员会和部署会,确保了换届选举一次成功,为镇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按照北京市关于建立村务监督委员的要求,作为**区的试点乡镇之一,我镇在15个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了软硬件条件,其职责主要是对村务决策、村级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村级重大事件进行监督,收集、受理村民意见和建议,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三是结合“小金库”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在线审计,提高财务管理的透

明度。

(二)完善社会面防控机制。一是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力度,按照“以专带群,专群结合”的原则,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整合治保、民调和专职巡防队力量,建立专群力量“同步部署、同步上勤、同步调整”的工作机制;加快科技创安步伐,目前,我镇电子监控探头达到304个(镇级39个、村级177个、企业88个),技防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减少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二是全面开展“打非”工作,对镇域企业、出租房屋、违法建设等领域开展隐患排查,累计检查47家企业,排查隐患94处,责令28家企业当场整改、19家企业限期整改,现已全部复查完毕,消除了安全隐患,净化了镇域经济市场秩序。三是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镇相关科室部门年初与各村委会和镇内企事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责任书,每月召开企业负责人交流座谈会,总结安全生产检查情况;定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联合执法检查,对不规范及违法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三)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推进信访代理制度,完善镇村两级信访代理机构,充分发挥村级便民服务室的“调和”职能,及时接待群众来访,倾听群众诉求,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合法途径反映利益诉求;实行包村工作月报制度,包村组长每月填写包村工作月报表并上报镇组织部,详细记录各村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基本情况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在下月报表中详细说明问题解决的程度和结果,实现对工作的动态管理,搭建镇村联系的桥梁。

(四)完善矛盾多元化调处机制。一是继续落实信访、纪检、综治、司法、民调“五位一体”的联合办访工作制度,加强责任村及责任部门与信访部门的联动、村级信访信息员与镇信访办的互

动,形成以信访维稳部门为主,全镇上下整体联动、紧密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二是继续落实《**镇重大决策信访风险评估机制》,按照“谁决策、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着力减少决策出台过程中的涉稳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三是发挥信访信息员作用,及时发现信访和纠纷苗头,协助参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构建多元的矛盾调解机制,信访总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继续保持“三无”态势,为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一是实行联审制度,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重点引进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实地建厂企业,吸引高端人才,抬高低端行业的准入门槛,逐步减少和消除小、低、散等低端业态,着力构建“数量与地区承载力相适应,质量与经济结构相协调”的流动人口格局。二是坚持“村企联管”和“四集中”管理制度,做好基础信息登记工作,严格落实房屋租赁登记和流动人口“二次登记”制度,加强对信息的动态管理;推进两个村的村级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实现一站式办公,下移流动人口管理的关口。三是开展流动人口调研工作,今年6月份,镇主要领导分批次与15个村书记、镇域重点企业负责人开展流动人口专题会议,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方法,探索好措施、好方法,并逐步写入村规民约,发挥群众参与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性作用。四是坚持寓服务于管理,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对流动人口给予帮扶,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宿感,促进流动人口逐步融入镇域环境,与本地群众和谐相处。

三、紧跟发展形势,谋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在下一阶段工作中,认真总结并推广我镇在精细化管理、矛盾调处、农村基础事务管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

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探索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新途径,创新服务项目,加强社会管理,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探索创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深化网格化管理理念,以村为单元,划分若干工作网格,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人、地、物、事、组织、服务资源、管理项目等纳入其中,打造区、镇、村“三级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精细化和动态化。二是突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完善各级就业帮扶体系、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力度,促进我镇劳动力充分、优质就业;大力推进就业转非工作,使农民进入城镇职工基本保障体系,与城镇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水平。三是建立社会保障全覆盖工作体系。继续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第三篇: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11-6-27

着力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情况汇报

去年以来,**县按照中央、省、市政法委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及早准备,提前安排,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办法、新思路、新措施,这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平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要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廉洁执法,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一、更新社会服务理念,努力化解社会矛盾

近年来,我院在县委正确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府大力支持和上级法院的关心指导下,我院的上诉率、上诉维持率、平均审理天数、民事调解自动履行率等主要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指标,均位于全市首位;2010年,我院执行案件实际执行率为**%,执结到位标的额**万元,执行标的清偿率达**%,居全省前列,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县城乡开发建设迅猛推进,城市功能日益完善,辖区内居住人口将大幅增加,社会管理的动态性、开放性、流动性逐渐加大,管理难度与日俱增。隐藏人民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依法审理、执行好案件。在执法办案中,更加注重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充分发挥刑罚功能,进一步做好少 1

年审判工作,积极参与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区矫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更加注重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把“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贯彻落实到执法办案每个环节,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尽力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更加注重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公平,依法妥善处理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等领域的矛盾纠纷,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事务,为社会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紧扣社会服务管理重点,加强审判功能的延伸。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着力规范社会活动、预警社会风险。切实加强审判指导,根据社会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有关司法政策,及时制定司法解释,加强案例指导,满足社会管理的司法需求。从而使社会管理有所创新。

1、主动对接网格化管理,完善法官联系社区制度。继续开展“融入基层网格管理,深化司法服务机制”社区法官进网格活动,重新分组分片确定了十名社区网格法官,对全县**个社区、**个网格实现司法服务全覆盖。网格法官负责社区指导和调处纠纷、参与组团式服务;落实诉调对接、流动立案、巡回审判等便民措施,有针对性地为网格干部和居民提供法律服务。针对群众反映渔村海事纠纷多、诉讼不便的问题,我院成 2

立涉渔调解中心,专门指导基层调解组织调解此类纠纷,共成功调解纠纷4件。编印了以渔村常见案例评析为内容的调解实用手册,发送给基层调解人员,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一年来,联系法官到社区走访**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以及对重大疑难纠纷的调解给予指导**余次。

2、开展重大案件社会效果评估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矛盾激化。以“世博安保”工作为重心,对重大案件实行社会效果评估,并规范评估程序,明确在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四个阶段的评估责任,预防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2010年,我院对**起重大案件进行社会效果评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了矛盾激化。同时,确定院领导下基层巡查制度,加强司法与民意的沟通。针对审判活动中发现的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我院及时向县委、人大、政府报送重大事项情况反映4期,为政府化解群体性事件提供法律咨询*次,发出司法建议*份,反馈采纳*份。

3、拓展司法服务途径,积极构建良好法治环境。我院结合审判工作,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利用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月,组织干警对《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等进行宣传、咨询。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专题法制授课活动,共到学校、社区、机关开设专题讲座**次,参与人数**余人。我院还组织院青联会成员利用周末时间,到全 3

县7个乡镇开展了“法律在你身边”系列送法下乡活动,深受基层群众的好评。

经过以上这些措施的实行我们对在审判、执行、信访等工作中发现的一些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能及时向党委、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堵塞社会管理漏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同时可以及时的,近距离的收集整理各方面反馈意见,为法院制定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释提供参考依据。

三、创新社会管理手段,深入推进司法服务

我院着力回应社会关切、解决社会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司法为民,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善于做群众工作,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司法便民工作机制和群众权益保障机制,依法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1、重视规范“窗口”建设。健全便民诉讼,做好涉诉信访、速裁简易案件是法院立案窗口的职能。为充分发挥立案窗口的便民服务作用,在立案审查中注重做好诉讼引导、风险提示和举证指导等服务工作。为有效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依法为案件的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余元。进一步落实院领导接待日制度,着力抓好民生信访问题的化解和稳控工作,尽力解决信访人的合理诉求。2010年参审案件** 4

件,陪审率**%,同比上升**%。高度重视信访案件的接访工作,确保涉诉信访渠道畅通,全年共接访**人次,院长接待日接访**人次。着力加大速裁审判力度,完善速裁工作操作办法,速裁办结案件**件,为诉讼当事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继续实行法院立案庭和人民法庭均可直接受理案件的立案“双轨制”,通过网络对接把基层法庭立案纳入大立案系统。坚持开展巡回立案、调解活动,对老年人、残疾人等不方便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提供上门立案服务。

2、重视服务基层司法。在开展各项审判和执行工作中,我院立足**特点,始终坚持审判贴近百姓,健全司法为民工作机制:一是开展“融入基层网格管理,深化司法服务机制”活动。结合法官进社区制度,主动对接网格管理,自觉地将司法为民落实到网格化管理服务之中。进一步深化机关党组织与渔农村社区结对活动,建立人民法庭与网格内调解组织定期联系通报制度,完善巡回审判等便民举措,主动掌握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司法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二是推动特邀调解员队伍的高效运作。我院充分发挥诉调对接机制的优势,注重多主体共同参与调解,化矛盾在萌芽状态。与县**联合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第一批受聘的*名民事诉讼特邀调解员已正式上岗,重点从事诉前调解工作。在经过业务培训、指导后,这些特邀 5

调解员具有的社会经验丰富、了解当事人心态的优势逐步显现,参与调解的纠纷,均取得了案结事了、互谅双赢的良好效果。三是开展“进信访、知民情,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活动。轮流派遣**名法官、执行员到县信访局参与信访接待,协助信访部门处理纠纷。为规范法官和执行员的轮值接访活动,专门出台相关意见,就接访过程中的法律解释、诉前调解、工作日志及配合信访单位答复协调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活动开展以来,联合信访局处理信访纠纷**件,充分发挥了**在社会综合治理中的功能作用。

四、强化**内部管理,着力保障司法公正。

我院要提高自身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以良好的内部管理适应推进社会管理的要求。推进审判工作机制改革,继续加强和创新审判管理,不断规范司法活动,加强监督制约,进一步抓好司法公开、量刑规范化、刑事被害人救助、执行联动机制等改革措施的落实,保障司法公正。坚持把提高法院队伍素质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程,加强法院队伍建设。

1、坚持从严管理,促进司法公正高效。大力开展“创先争优”、“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改进司法作风。继续抓好警示教育,以院领导专题辅导、开展廉政谈心活动、组织党纪廉政知识考试等形式,切实增强干警廉洁自律意识。强化审判权执行权的监督制约,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范 6

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风险。坚持实行结案案件百分之百评查制度,共常规评查案件920件,重点评查2件。加强对审判执行流程的全程实时监控,健全我院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机制,发挥评估体系的作用。2010年,我院28项审判评估数据在全省平均数以上的19项,其中17项居全市首位。

2、构建干部培养新机制,提升公正司法能力。为加强对青年干警的培养,我院出台《**县人民法院传帮带制度》,将06年及以后每年新录用干警列为培养对象,选聘思想政治素养高、审判能力强、工作作风优良的法官作为指导老师,实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开展“徒弟评师傅”案件点评活动,着力提高青年干警的实际工作能力。按照“建设学习型法院,培养学者型法官”的总体要求,加强院校合作,搭建教学实践平台。我院与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建立教学联系机制,实现司法实务与理论研究的优势互补。建立健全法官再学习机制,积极创造学习条件,全年共安排 **名干警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次,选派**1名业务骨干赴最高院进修。注重挖掘干警调研能力,借助青年法官联合会平台,组织干警结合审判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共撰写各类法学论文、调研文章、案例分析等38篇。

五、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整体管理创新能力。

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最根本的在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扎根**、贴近群众的优势,服务新渔农村建设,深入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努力实现法院、司法等部门配合的有效互动局面。切实加强巡回审判,方便海岛群众诉讼。完善民意沟通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深化法官进社区制度,健全调解网络,以“矛盾不出村、不出社区”为原则,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针对渔农村社会存在的多发性纠纷及争议隐患采取法制宣传、提供规范性法律文本等形式及时疏导,争取有效化解,防止矛盾激化。集中办理老百姓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社区法官、社区(村)综合服务站与社区警务室、人民调解、帮扶解困、物业管理、环卫管理以及治保会、义务巡逻队、平安志愿者搞好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总之,我院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坚持重心下移,抓好基层,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认真部署参与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我们要正确认识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点,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 8

题,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开创进取,创新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又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摘 要:新时期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社会组织 党建 服务创新 社会管理

社会组织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是新形势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我党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南县社会组织党建和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县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组织部门、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按照中央要求,顺应形势,不断加大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努力探索和创新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切实改进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方式,积极营造推进社会组织党建的良好环境,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党组织和党员对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南洲镇南洲村社区党组织、村委会建立健全了各类社团组织,积极开展村务活动。社区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使社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方便村民活动。全村落实公共服务措施,群众性志愿服务和互助服务经常开展,服务形式多样,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该村建立了自治制度和村务公开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村务公开经常、规范,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等民主权力。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社会治安良好,邻里关系融洽,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做到了村务公开、村民自治、财务公开。村民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20户、九星级180户、好媳妇22名。先后被评为出席省的五好党支部,省级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茅草街镇新尚村社区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建立健全了各类社会组织,社区成立了民主管理监督理财协会、文体协会、环卫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协会、老龄人协会等6个协会组织,并且经常开展活动。

社区社会组织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志愿服务和互助服务,服务形式多样。全社区农户集中放置垃圾桶,由社区环卫协会垃圾车每天收回一次,美化了社区容貌,让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社区老龄人协会还争取资金24.8万元建起五保之家,10户五保老人均入住其中。社区文体协会建立了两个图书室,有书4万余册,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到文体活动不断。社区的民主管理监督理财协会将党务、居务、财务三个公开栏每季度更新一次,并组织社区居民建立健全自治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工作,使居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表态权等有了切实保障。社区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协会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居民邻里关系和谐良好,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区2009年、2010年分别被益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创新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经过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创新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看,我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创新管理起步时间不长,相对来说比较滞后。

1.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有待加强

当前,从全县范围看,有的部门、有的地方对新时期社会组织的地位、功能认识不够清楚,没有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战略高度去看待、认识社会组织,没有真正把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监督管理以及党建工作和服务社会创新管理纳入议事日程,从而导致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创新管理的思路不够清晰,工作体制不够顺畅,服务创新社会管理落后,各乡镇工作进度差异明显。

2.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领导管理体制相对滞后

传统以条为主、按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纵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体系已难以适应社会组织党建需要。组织部门宏观领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但具体工作主要依靠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虽然中央的有关文件明确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业务主管单位,但大多数业务主管单位并不了解自己还负有社会组织党建的责任,有的业务主管单位力量不足,难以实施有效管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管理方面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运行不畅的现象,存在谁都在管、谁都管不到位的现象,缺乏一个主要的管理单位,责任主体有待进一步落实。

3.社会组织中党建、服务社会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社会组织不同于传统的县直企事业单位,多数社会组织还不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层级制。社会组织的组织特征是松散型;工作机制是协商型;人员构成尤其复杂,有专职和兼职的,有固定的和临时的,有工作人员和会员,还有拿薪酬员工与志愿者;规模大小不一,少部分规模较大,大多数规模较小。社会组织中,普遍存在党员数量偏少,党组织组建率偏低,党建工作空白点较多,党组织活动开展不够正常、发挥作用不够明显、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创新不够等问题。党建工作和社会管理人才缺乏、经费太少、无固定场所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三、社会组织党建、服务社会创新管理的建议

社会组织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社会组织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也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适应社会组织特点和规律的新路子,不断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发展。

1.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按照党章规定,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监督社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组织健康、规范、有序发展。要研究、明确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功能定位,找准发挥作用着力点。要从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职业特点和内在需求出发,因地制宜的开展党的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畅通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的联系交流渠道,活跃党内生活,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2.创新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明确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

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组织部门和各级政府民政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组织部门要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党组织做好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建立工作,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领导。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和挂靠单位要继续做好所领导的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监督指导社会组织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民政部门在履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年检、评估和执法职能时,应要求社会组织按规定成立党组织并督促开展活动。在有条件的乡镇,要积极探索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负责落实、业务主管单位协同配合”的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试点。

3.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理念,激发党员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动力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发挥传统优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绝不能全盘否定过去,另搞一套。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借鉴县内外有益成果,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各级党委要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群众谋利益的战斗堡垒,让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各级政府要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要动员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社会组织的党员教育管理中,要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并重。加强党员宗旨观念教育,使党员努力成为业务工作的骨干、联系服务群众的模范、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实行党务公开,调动党员关心和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保障党员平等参与和共同管理党内事务的各项权利。要坚持社会管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党员教育管理于社会服务之中,走出一条融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

4.加强党的领导,确保社会组织党建和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县直、乡镇党委、政府要准确把握我县社会组织的阶段性特点和本质特征,坚持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督管理,积极探索适合社会组织发展的管理思路,把社会组织发展、规划、管理与党建和服务社会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要进一步探索党建工作的规律和办法,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和服务社会创新管理工作不断发展,以党的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为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要扩大、畅通社会组织利益表达渠道,为他们平等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创造条件,可以考虑增加社会组织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数。要统筹解决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多渠道解决组织活动经费问题,为社会组织党组织正常开展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要整合社会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形成社会管理合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要善于培育发现典型,推广先进经验,通过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整个党建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要选拔党性强、能力强的干部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关心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放手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 服务流动人口

创新社会管理 服务流动人口

人口流动是与城镇化进程伴生的人口现象,对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流动人口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我国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中,育龄群众占大多数,少数地方因流动而超生、因超生而流动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这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前不久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贯彻落实这一精神,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近年来,湖北省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着力破解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难题。按照全国“一盘棋”的要求,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新机制。切实强化政府流动人口社会管理职能,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服务流动人口的合力。根据流动育龄群众规模大、流出范围广的特点,主动与全国24个流入地省份开展区域协作,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联合会,采取“立足企业建协会,选聘法人当会长,围绕服务抓管理,抓好管理促融合”以及派驻计生联络员等措施,协助流入地做好工作,有力推进了流动人口自我管理、协助管理,既提高了流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又促进了流入地和谐稳定。

破解人口流向引导难题。开展人口流动迁移与空间分布研究,严格执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控人口总量,引导人口有序流动,逐步形成促进人口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同向流动的机制。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引导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区域的居民自觉降低生育数量。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鼓励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吸纳外来人口定居落户,推动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流动人口实现本地化;引导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结合全省工作大局,努力提高武汉城市圈聚集产业、吸纳人口能力,促进生态脆弱地区人口转移,鼓励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鄂西边远山区农业转移人口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构建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

破解流动人口享受政策难题。着眼于帮助流动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遵循“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原则,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保证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等切身利益。加强城镇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计划生育服务站、流动服务车、社区服务网点,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可及率,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奖励优待,让更多的流动育龄群众共享公共服务。

破解流动人口动态管理难题。完善流动人口全员统计信息制度,建立健全以全员人口数据库为基础、以信息互通为纽带、以业务规范为依据、以层级监管为保障的机制体系,完善流动人口动态监控、绩效评估和统计分析监管平台,推动信息流与业务流融合。实行电子办

证,实现一孩《生育服务证》现居住地办理、《婚育证明》异地输出,进一步优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制止要求育龄妇女返乡接受计划生育服务的现象,减轻流动人口负担。

破解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维护难题。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因计划生育引起的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坚决纠正损害流动人口利益的不正之风,为其融入城市生活提供切实保障。

(作者为湖北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下载2013年“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要点 - 西城区社会办(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要点 - 西城区社会办(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一战线如何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凝聚强大力量。这与统一战线工作“增......

    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卫水字„2010‟16号卫辉市水利局 关于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根据《新乡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任务分解实施方案》(新办文„20......

    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总结

    强基固本 服务为先 扎实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根据全国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构建三社联动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三社联动” 创新社会管理 来源: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时间:2012-12-13 17:14 中共太仓市委 太仓市人民政府 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区、社会组织......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进一......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党的十七大提出“健......

    突出网格服务 创新社会管理

    突出网格服务 创新社会管理 (2011年 月)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更......

    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

    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 1. “十二五”规划中非常明确地提出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贯穿“十二五”规划的一个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