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社联动创新社会管理

时间:2019-05-12 01:0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三社联动创新社会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三社联动创新社会管理》。

第一篇:构建三社联动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三社联动” 创新社会管理

来源: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

时间:2012-12-13 17:14

中共太仓市委 太仓市人民政府

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简称“三社”)的基础作用日益凸显。江苏省太仓市通过建立和完善“三社联动”机制,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努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实践,促进“三社”工作的良性发展。

一、加大“三社联动”五大基础平台建设力度。

一是夯实社区基础平台。按照苏州要求市级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的标准,做好扩容提档。今年新建12个城乡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和15个农村新型社区工作站;通过深化“政社互动”实践,进一步加强基层自治建设,保障社区居民参与、管理、决策和监督社区重大事务的权利;通过建立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社区物业、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参加的社区管理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做到第一时间发现服务需求和管理问题、第一时间跟进服务、解决问题。

二是重点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5月份正式运行,中心机构设置分为“一室四部”,即办公室、项目开发部、能力督导部、联合管理部和公益组织孵化部。办公室负责中心的日常事务和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项目开发部负责公益项目的开发和组织公益创投,能力督导部负责社会组织的能力提升和入驻社会组织的管理,联合管理部由8个“联合型”社会组织选派人员入驻,负责对所属社会组织的业务指导,并配合登记机关开展对社会组织监督检查。公益组织孵化部由宣传部、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单位派驻,负责发展公益事业、培育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今年10月份,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公开向社会招募10个社会组织入驻,给其免费提供必需的办公设施、扶持补贴和相关的能力培训。

三是重点培育专业社工机构。今年已在全市18个社区成立了“幸福家园”社工坊,在7个养老机构成立了社工部。市民政局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分领域联合推进社会工作,分别由市总工会、市老龄办联合建设了企业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同时,我市还充分利用周边高校教育资源,先后与江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开展社工项目合作,推进社工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四是重点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构建公共服务、居民志愿互助服务、市场化便民利民服务有效衔接较为完善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细化延伸6+X、8+X功能,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成立太仓市志愿者总会、太仓市义工联合会,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活动,推进社工+义工服务方式;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重点发展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开展“情暖万家、爱心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社区特色品牌;对照省级和谐社区建设指标,加强和谐特色社区建设,今年建成了20个特色社区,90%的城市社区与85%的农村社区完成省级和谐社区规范化达标任务,努力实现“一区一品”目标。

五是重点推进能力建设。继续强化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完善自律;连续3年开展了社会组织秘书长、负责人、会计和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培训,通过外请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授课等形式提高培训层次,拓展知识面;继续推进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全市等级社会组织数量达52家;以苏州市第二届社区工作者“才智大比拼”活动开展为契机,开展才智大练兵,继续通过培训、岗位锻炼、才艺展示等手段,提升城乡社区工作者能力素养;举办苏沪公益组织领袖沙龙,开展公益合作与交流。

二、加大“三社联动”基本制度创制力度

一是建立“三社”会议联席制度。联席会议由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社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组成。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会议由三个领导小组轮流发起,由发起者确定会议议题。研究全市关于“三社联动”工作的相关政策,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组织推动和督促“三社联动”相关政策的落实;加强部门沟通,定期研究、统筹协调和着力解决“三社联动”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监督和指导各有关部门落实责任。

二是建立“三社”信息联通制度。完善市、镇、村(居)和相关部门的信息收集、反馈、调处联动机制,随时掌握“三社联动”运行状况及其发展态势,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对象信息数字化,促进社区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有效对接,为社区无缝隙服务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建立“三社”组织联建制度。城市社区注重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农村社区开展服务,逐步扩大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在社区工作人员中的比例;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初步建立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社工队伍职能相对分离,任职相对交叉,专兼职人员并用的社区组织结构,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同归位和融合发展。

四是建立“三社”服务联合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推进“三社联动”的主导作用,建立“以社区为平台,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项目化管理运作、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参与”的社区服务新方式,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和开展公益创投活动。

五是建立“政社”联合管理制度。在全市社会组织中逐步推行“联合型”管理方式,即由联合型社会组织代替行业主管单位职责,管理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这一制度计划分步实施,今年完成调查研究和政策拟订任务,明年重点推行行业性社会团体联合管理,在今后2-3年时间里逐步完善全面覆盖。

三、加大“三社联动”保障措施推进力度

一是召开推进“三社联动”工作会议。今年5月份召开了全市推进“三社联动”、深化“政社互动”会议,9月份召开了全市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7月和10月又分别召开了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及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工作座谈会,通过召开各类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三社”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切实提升“三社联动”机制的实际成效。

二是成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三社联动”促进会。促进会作为联系政府和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的桥梁,主要任务是贯彻和落实“三社联动”工作联席会议确定的政策和精神,加强“三社联动”工作的理论研究,向党委、政府提出加强“三社”工作、促进“三社”联动的意见和建议,动员组织、指导和帮助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促进“三社”融合发展。促进会会员由社区自治组织、部分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组成。

三是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开展部分社会组织“一体化”登记试点,对社会组织登记突出“宽进”,重点加强培育和监督;建立优先发展指导目录,大力培育发展重点领域的社会组织,社会中间层面鼓励发展经济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社区层面扶持发展公益慈善类、协调管理类、文体娱乐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12类联合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依托社会力量服务和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四是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是指政府将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并支付服务费用的做法。今年,我市部分政府部门已开展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试点,购买经费达300多万元。目前,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文件已由市财政局草拟完成,进入讨论修改阶段。

五是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公益创投是一种新型的公益资本投入方式, 主要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提供包括能力建设在内的创业及发展资助,培育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公益组织,从而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今年我市举办首届公益创投活动,以150万元“福彩公益金”为种子资金,发动和组织社会组织进行公益创意设计、公开投标,通过专家论证的方法,最后确定入选了13个公益项目,目前项目已进入中期评估阶段。

六是强化绩效评估和典型舆论宣传。将推进“三社联动”机制建设作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考评体系;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监察评估,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优胜劣汰机制,不断增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和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开展了优秀社工机构和“最美社工”评选,激励社会工作人才爱岗敬业、努力进取;加大“三社”工作宣传,开发建设了“三社联动”工作网站,创办了《“三社联动”工作》期刊。

第二篇:“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温情社区”顺德福彩社工日活动

每年3月的第三个星期二,是国际社会工作日。为庆祝第11个国际社工日,3月25日上午,由广东顺德福彩中心全资赞助的“三社联动·温情社区”2017年顺德社工日活动在容桂花溪公园拉开序幕。活动现场除了有顺德社工服务行业的系列颁奖外,还设有社工体验馆,让群众认识、了解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此外,医务社工和矫正社会工作沙龙在下午同步举行,为特定领域的社会工作者提供沟通平台。

活动当天,细雨连绵,尽管天气不如人意,活动现场仍涌动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来到青少年体验馆,便能看到小社工们在“卖力”服务。“我曾因成绩下滑而非常困扰,后来得到了驻点在学校的社工姐姐的帮助,重拾了学习的信心,现在我也来做社工,帮点忙。”来自容桂四基中学初一级的尤炜杰回忆道。

“了解社工服务的居民一年比一年多,像今天即使下雨,还是每隔10分钟就有一批人进来体验馆。”顺德鹏星社工助理主任颜芳如此说。

顺德自2013年起,积极推动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至今在培养社区人才、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社区文化、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区经济等五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以前,社工要自己在社区里寻找‘服务对象’,长期待在家里不就业也不读书的青少年,或者是无法面对现实的失独老人,这些都要社工自己去‘发掘’”,社工颜芳介绍道,“可是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自己找上门寻求帮助了。不仅如此,政府也很重视社工服务,居委会经常给我们提供信息,让社工利用专业知识去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群众对社工服务的了解更加广泛、深刻了,另一方面是‘三社联动’让社工和社会服务机构有了坚实的后盾”颜芳说。

目前,顺德区内社工从业人员约600人,持证社工超过2300人,社会服务机构达30家,社工服务已覆盖十个镇街,并涵盖了残障康复、社区矫正、危机介入、社区营造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本届活动由顺德区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赞助,福利彩票一直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发行宗旨,这与社工服务的内涵不谋而合,帮助有困难的人不仅是福利彩票一直坚守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需要关注并给予支持的公事。

第三篇:三社联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金钥匙

三社联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金钥匙

——金丽霞

社区工作者

【摘要】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三社联动”,是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服务的有力抓手,是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稳定和谐的重要载体。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调整期、矛盾凸现期,通过加快推进“三社联动”,激发多元参与、合作共治,构建民生保障服务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和现实任务。

【关键词】三社联动 研究概况 精细化 建议

“三社联动”,就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并实现“三社”相互支持、协调互动的过程和机制。进入新世纪,置身于我国大力开展社会建设的新形势,面对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任务,在基层社会积极推进“三社联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人对当下的“三社联动”情况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对构建“三社联动”机制、实现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概况

社区建设初始于欧美国家,但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城市人口过多,教育未普及化,社会犯罪日益增多等,逼迫着西方国家加快城市社区的建设治理步伐。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开始创建城市社区。例如,美国从50年代开始成立城市社区发展部,推行城市社区建设;加拿大自60年代开始成立社区组织,这些社区组织积极投身到城市建设和改造中来。

MattewF.Filner(2001)指出“从研究社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资源较丰富的社区,参与政治权利的热情度高,反之则低,民间组织肩负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桥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社会公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度,降低由于政府主导而造成的不平等程度,缓解了社会矛盾”。MallkR.Watkins(2001)对社区事务参与者的能力、特点、过程进行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参与者的参与目的与项目的活动目的是否一致是社区参与程度的决定因素,同时指出,由当地的社区组织承接活动项目是最好的办法,如此一来,社区居民个人目的和活动目标容易达成一致,从而提高公众参与性,这一结论为如何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提供了有效建议”。

国外对于社区治理的研究有着良好的基础,拥有特定的机制和环境,所以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且与社区治理联系紧密。其研究方向围绕具体的社区公共事务的处理方式展开研究,密切注意社区的发展变化,同时社区发展中的资源挖掘也是研究关注的问题。

(二)国内研究概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治理机制逐渐成为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社区治理的实践中,社区建设、社会工作、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等词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频繁。2014年浙江省民政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三社联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浙民基〔2014〕135号),意见中提到: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公益性,在功能作用上具有互补性,在基层治理上具有整体性。“三社联动”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统筹协调、整体运作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使之三者之间相互支持、渗透融合,从而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有效开展社会工作,解决社区问题,完善社区治理的过程。这是国内省级层面首次出台关于“三社联动”的政策。

另外在学术界,叶南客、陈金城从“三社联动”的概念界定入手,在阐述“三社联动”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三社联动”的模式选择和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三社联动”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在三个理论支撑和启示下,制定出多维协同、借势扩张、聚类突破、重点倾斜、产业运营的五项战略。陈丽、冯转新认为社工是“三社联动”中最为专业性的力量,社工能把新思维、新观念同社区工作相结合,在提供专业服务、发展居民需求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而社会组织扎根社区,以居民需求为服务指南,有效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中存在的缺陷,是社区管理的重要参与者。这种“行政、自治组织、社会”三位一体的体制模式更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内自治组织的功能,提供社区的管理效果。

城市社区的治理体系,在计划经济时期基本上是通过单位制度来实现的。按照职业严格分割的单位组织为不同职业群体的市民提供福利供给,开展管理和服务项目,同时约束城市中、城乡间不同职业、阶层人群的交往和联系。这种严格规制的社会管理体系虽然限制了社会流动,但也大大降低了社会公共问题与社会矛盾的发生频率与水平。与此同时,并行于单位的街居制度(街道办事处指导下的居委会管理体制),发挥了对单位管理体制之外的闲散人群和老、弱、病、残人员的服务与管理职能。单位与街居制度相互配合的管理模式使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的治理力量完整地嵌入进城市基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改革开放后,国家总体性治理模式逐渐解体,单位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与市场开始与政府逐渐分离。治理结构的收缩无疑释放了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活力,但同时逐步破碎的社会治理架构也引发了诸多问题,随着城市化而起的流动人口增加也给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尝试重新整理基层社会的管理秩序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体制。国家的政策选择开始从职业部门管理转向城市地域分割管理的思路。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大中城市通过“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改革策略有效推动了社区体制的发展,基于社区的基层治理结构越来越多的承担了转型中国所带来的公共管理与服务责任。同时,基层政权建设一方面不断增强社区治理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规制能力,另一方面也尝试不断强化社区参与与社区动员,在这一背景下,社区居委会面临着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冲突的压力,即既要满足政府管理与执行的需求也要满足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既要依赖于政府获得公共服务供给资源,又要面对社区居民不断变化增长的服务要求,既是政府行政工作的协作者,也是居民自我治理的执行者。同时,工作内容上的矛盾也造成了社区居委会双重身份的压力。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包括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在内的各种非官方的社区组织在不断寻求更宽阔的发展空间。从消极的角度来讲,社区组织渐渐懂得如何在混合官方和自治规则的社区管理生态环境中权变地选择行为策略。

所以,社区体制作为城市公共管理最实在的一级管理制度安排,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官方强化基层政权建设的背景下,必然要进入更为理性、清晰的精细化制度改革路径。无论从现实秩序深度建构的发展需要,还是从维护国家法律尊严的角度来看,中国城市的社区管理都应该走向国家、社会、民众相互责任清晰、规则稳固、利益实现有序的精细化管理体制。

二、“三社联动”与社区治理结构精细化

从社区居委会的双重主体身份来看,其工作内容主要涉及下述方面:第一,社区治理公共职责的分疏,主要包括行政性事务、福利性事务和自治性事务;第二,社区治理结构的分化和重组。政府与各种社区组织的行政同构体制设计是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结构无比清晰的核心特征。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政府希望在城市基层社会建构基本完整的垂直行政整合系统,力图再度建构和统一社会管理秩序,但行政管理任务的过分压力使基层政府根本无意在各类社区组织之间实现角色、职能和责任的结构分化。其结果就是,我国绝大部分的城市社区都没有形成现代分化意义的治理结构。

同时,政府利用人事专控、经济激励和行政责任下沉的办法不断稳固这种包含社区精英在内的象征性行政科层制度。这种国家、社会同构化的治理结构遏制了社会力量的自组织过程和自主活动空间的拓展。从国家官僚体制外溢出的公共管制职能和责任强行扭转了自治组织的责任、权威来源和利益获得渠道、社区精英身份的分类与获取。行政权力的强行介入过程在城市基层社会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治理组织和权威关系结构,其特征是强调基层政权与单一社区组织(居委会)的象征性科层关系。

从居委会人员任职的具体要求来看,基层政权最希望得到的并不是完全意义的居民利益代表人。但是,基层政府对社区代理人的选择还要面对制度环境的约束。首先,基层政府确定的正式候选人不仅要亲政权,还要具有亲民众、亲社区的行为倾向。所以,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的干部也就具有了双重代理人的尴尬角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作为国家代理人的角色是隐讳的但却是实在的,作为居民利益代表者的角色是显性的但却是软弱的。

因此,社区治理结构的精细化转型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政府与社会及自治组织的公共责任实现分类清晰化;其次,不同治理主体的职能关系经过分化和重组过程后呈现出良性互动的状态;最后,扎根在基层的官方和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精英群体权威来源于官、民双重代理人的混合形态,能够兼顾政策执行与利益代表。从目标上而言,精细化的社区治理体制应当有效减少科层结构的代理成本问题,同时激活良性的社会治理和参与,形成高效的利益协调与代表机制。

社区治理结构的精细化,可以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展开。首先,从纵向来看,治理结构的精细化意味着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建,政府在提升自身引导能力的基础上逐渐开放社会治理的空间,在社区内部建立起更加多层化、参与主体更多、自主性更高、活力更强的治理结构。其次,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在社区中建立起更多主体参与、参与程度更好,参与主体结合度更强、互动更为紧密的治理结构。“三社联动”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推进社区治理结构“有机化”、“整体化”的重要举措。

对于民政部门来讲,促进“三社联动”机制建设,就是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作用,推动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队伍发展,促使社区多元主体协同协作、资源整合、形成合力,从而丰富社区治理资源、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升社会工作能力,逐步构建以城乡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为骨干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三社联动”的基础是政社分开,明确政府、社会界限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把社区分散的社会力量、资源、方式整合,形成发展的合力,达到社区多元共治。

从角色分工上来说,三社联动中的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通过有机整合与互动,构成社区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力量,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社区是“三社联动”的整合平台;社会组织是“三社联动”的承接主体;社工是“三社联动”的骨干力量。从功能的角度来说:“三社联动”有利于创新基层社区治理体制,促进政社分开,发挥社区整体合力;“三社联动”有利于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三社联动”有利于促进基层社会组织发展,提高承接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三社联动”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服务创新,加强公共服务专业化水平。

三、推进“三社联动”的建议

“三社联动”离不开政府的规范引导、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专业社工的指导带动以及社区机制的创新变革。换句话说,“三社联动”的有效运行需要协调好五者之间的关系。

(一)强化“三社”要素,奠定“联动”基础优势要推进“三社联动”,必须使每个要素都强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1.为社区松绑插翅。在社区减负方面,围绕还权、赋能、归位,推进党组织领导,居委会主导、便民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共建单位和社区居民多元化参与。开展以基层自治为核心的专项建设,试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破解负担过重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老旧小区自主管理组织和业委会作用,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病治理、文明创建等活动。在社区增效方面,推进社区服务精细化。尝试建立权利清单制度,规范一站式服务,将延伸到社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加以整理,设立统一的服务窗口,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严格落实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菜单式服务,根据服务资源、志愿者特长、居民需求等实际情况,以菜单形式列举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选项,为社区居民提供你点我供的菜单式服务。

2.为社会组织蓄能加油。在扩大增量上,深化等级制度改革,简化备案、登记程序。重视能力建设,为每一个社会组织绘制发展晴雨表。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化动态监管和绩效评估,随时掌握动态,及时调整培育管理模式。在优化存量上,建立社会组织信息库,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器建设,提供空间场地、日常咨询、资源共享、能力建设、注册辅导等服务,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推动互相交流和学习,以成熟带新生,促进共同成长。

3.为社会工作人才搭桥铺路。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行业自律等制度,完善工作岗位、薪酬设置、考核评价和权益保护制度,为其提供优良的制度保障。切实加强绩效评估考核,将人员绩效与项目绩效相联系,提高考评的科学性。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相关培训、教育服务,提升其技能和水平,促进专业化发展。社区要加强与专业机构、专业部门的合作,派遣人员到对方单位学习实践,也可以通过借入外来社工或借出到其他社区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经验。

(二)激活“三社主体”,释放“联动”潜能

推进“三社联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力落实。需要群众努力、社会协力、政府倾力,要把扩大群众参与作为根本方法,不断激发多元主体活力,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主动性。1.培育居民主体意识。社区是由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要使社会共同体的人们形成一定的共识,就必须加强宣传,培育社区意识,提高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一方面,拓宽居民参与社会活动的途径与渠道,积极与社会组织、驻地单位等联系,将居民吸引到社区活动中来,增进互信。以“三社联动”为重点,以文化类、文娱类活动为突破口,逐步培养、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三社联动”中,要积极发挥社区干部特别党员领导干部引领作用,以党支部为支点加强宣传引导,同时,要充分利用公共传播媒介,通过借助社区“报、网、声、屏”等宣传社区文化。

2.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志愿者准入机制,对志愿者的背景、资质等进行深入了解,守好“入口”;建立区域化的志愿者数据库系统,赋予志愿者编号,杜绝志愿者重复登记,也为其信誉和能力背书;建立志愿者区域流动机制,为志愿者的交流提供平台;建立志愿者退出机制,及时发现打着志愿者名号招摇撞骗的分子,对于违法的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净化志愿者队伍。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服务于志愿者的机制也需跟上。尽管志愿者不谋求物质、金钱等利益汇报,但是在参与过程中也需要一些基本保障,如安全诉求、误餐交通补助等。此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一些地区推行的积分累计机制,将志愿者服务经历累计为积分,在求学、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

3.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监督作用。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政府职能转移目录、具有承接能力的目录、居民需求目录等。推进政府立项、政府采购、合同管理、民间运作、评估兑现的服务方式,构架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在政府购买推进过程中,要注重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还要特别强调财政保证,落实费随事转,并下拨相应的工作经费,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三)整合“三社”资源,优化“联动”机制

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之间具有价值一致性和功能互补性,推进“三社联动”,核心在“联”、关键在“动”。要不断发现、挖掘、培育社区内生资源,大力引导、发动、整合外部输入资源,统筹社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坚持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搭建平台,优化机制,加强社区组织联建、队伍联带、服务联动、资源联姻,做到互联互动、真联真动。

全国闻名的上海市闵行区“大联动”机制,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我们应该借鉴这一做法,充分发挥独立协调机构对资源的协调作用,搭建系统的“大联动”平台,引入市场化的运作和激励方式,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为出发点,促进“三社联动”可持续发展;引入社会性资源参与需求确定、资源投入和管理评价等环节,坚决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引入“县(市、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特别是加强县级层面的统一协调”,增强“三社联动”的内在动力。

“大联动”平台的主线是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以及协调机构之间的联系,打通存在于其间的机制藩篱,是“三社联动”运行顺畅的关键。

1.建立需求分类机制,疏通从社区到社工的藩篱。选好满足需求的方式首先要对需求加以区分,可以按照时间、空间、专业性等性质选择其运作的模式。例如,对一些居民需求旺盛、专业性要求高的服务可以进行项目化运作,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社会组织朝着有利于提升社区建设服务水平提高的方向发展;对另一些较为分散的需求,可以考虑采用“菜单式”服务的模式;对于涉及面较广的需求可以纳入到政府购买范围,等等。

2.建立项目认领制度,疏通从社工到社会组织的藩篱。项目的认领紧跟在项目分类之后,是居民需求能否迅速得到满足、服务能否满意到位的重要节点。以疏通下水为例,需求为疏通下水,类别是“菜单式”模式,项目类型为专业服务,系统自动选择已备案的空闲服务队进行服务。在此,市场化的运作和激励方式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帮助实现社会组织自身利益与社会效益的趋同,促成联动的进一步进行。

3.建立“积分银行”制度,疏通从社会组织到社区的藩篱。为每一个社会组织建立独立的“积分银行”,将社会组织与其所提供服务的受益人数、居民对社会组织的评级以及绩效综合考评的结果等折算成积分,存入社会组织的“积分银行”。对符合标准的社会组织,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其他鼓励。

参考文献:

[1] 杨敏.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1).[2] 闵学勤.社区权力多元认同中的公民性建构 [J].社会,2011,(4).[3]王星.利益分化与居民参与—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困境及其理论转向[J].社会学研究,2012,(2).[4]徐富海.“三社联动”如何“联”如何“动”?[J].中国民政, 2015(12):16-28.[5] 杨贵华.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助力基层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研究[J].发展研究,2015,(11).[6]任心怡.三社联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金钥匙[J].2016,(4).

第四篇:加快推进 “三社联动” 创新民政社会治理方式

加快推进 “三社联动” 创新民政社会治理方式

来源: 中国社会报 时间: 2014-11-21 18:38

李万钧

“三社联动”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民办社工机构)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骨干,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会组织引入专业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社会动员机制。

推进“三社联动”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是有利于促进社区基层自治。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社区稳则社会稳,社区和谐则社会和谐。但长期以来,社区自治功能不强、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社区服务供给不足、服务力量薄弱等问题困扰着社区发展,影响着基层自治的有效实施。“三社联动”赋予了社区建设新的内涵:社会组织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管理,激发了社区活力;社会组织根植社区,调动了居民的加入热情,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度;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预防和解决社区居民的个人、家庭问题,促进了人际和谐。以社区为基础,把社会组织、社工和社区居民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新的社区群落生态,既激发了社区活力,又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是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施“三社联动”,用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有效弥补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不足,有利于把政府从微观事务中解脱出来,向政策制定者、效果评价者转变。特别是可以发挥资金和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和社会工作岗位的力度,向社会让渡空间,引导社会工作机构和各类社会组织平等、独立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承接政府转移的事务性工作,实现了在更高水平上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互动。

三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建设工作形成合力。随着经济社会深入发展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城市管理社区化、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化、社会服务多元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但长期以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按条推进多,按块统筹少;行政主导多,社会参与少;力量分散,缺乏整合,集成发挥作用不够充分。推进“三社联动”,以社区为基础,加强块的统筹,实现条块结合,既可以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又可以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从根本上使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在基层得到有效预防和解决,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是有利于畅通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渠道。我国的社会建设格局着重强调了16字方针——“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发展、公众参与”。这里面的“社会协同”主要指社会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协同。但长期以来社会组织发展都是个短板,主要原因是没有对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渠道和参与机制进行制度化的设计和安排。而通过“三社联动”,畅通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渠道,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推进“三社联动”必须抓住关键环节

要在加强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一要加快建立政府主导、多维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三社联动”涉及多方协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实现多元协同推进。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就是政府要制度化地安排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互动机制,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机制,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并建立资源信息平台,形成供需对接机制,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一体化联动发展。二要始终坚持社会化运营的工作方向。社会化运营是新时期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是转变政府职能、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激发社会活力、完善市场体制的内在要求。推进社会化运营,就是要坚持运用市场方式引入社会资源,广泛吸收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踊跃参与,促使各方利益攸关者、第三方组织和社区群众参与需求确定、资源投入以及政府管理评价等诸多环节,实现增加社区资源供给、改善社区管理效能、节约社区财政资源的效果,加快形成社区建设投入、社会工作队伍专业服务、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三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工作原则。社区事务纷繁复杂、社区问题各式各样、社会需求千差万别,必须适应城市社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区别城乡、区别地域、区别发展阶段、区别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三社联动”工作。既要针对共性需求,合理统筹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提供的基础性服务,又要针对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引导提供特色服务,形成“基础服务+特色服务”的配套供给模式。既要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壮大本区域社区、本地域社工力量,增加服务供给,又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引入外部社会组织、专业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四要积极推行项目牵引、契约化管理的工作方式。要通过项目管理,进一步明确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在项目实施中的权责,推动建立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新型合作伙伴和契约关系,促进实现政社良性互动、社区和谐发展、社工服务能力提升和社会组织市场化运作。特别是要对群众需求旺盛、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服务进行项目化运作,通过发挥项目牵引作用,引导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朝着有利于提升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水平提高的方向发展。

要把握“三社联动”的关键环节。一是统筹平台建设。要进一步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丰富和完善各级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责,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硬件设施,拓展一站式公共服务、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服务等功能,提升改造为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市、区、街、居四级服务体系,接受政府委托,定期开展项目发包、信息发布等工作,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服务社区提供场所支持、牵线搭桥等便利服务。二是推动专业化发展。要推动社区工作队伍社工化,有针对性地开发专业社工岗位,吸收持证社工等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推广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加快社区工作者向专业社会工作者转变,提升社区社会工作水平;要推动社会工作力量组织化,加大机构建设力度,加快出台扶持办法,鼓励各领域专业社工机构建设,让社会工作机构逐渐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力量;要推动社会组织社区化,重视社区本土的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发展,引导支持域外社会组织扎根社区,更多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特别是大力发展备案社区社会组织,确保每个社区都有一定规模数量的登记注册社会组织和备案社区社会组织,把社会管理的社区化和社会管理的社会组织化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从社会建设全局出发,把城乡和谐社区建设、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纳入整体制度设计,特别是在购买社会服务、建立社会参与体系、落实优惠政策等方面,加强政策制定与衔接,及时将好的做法、经验制度化,从制度层面对“三社联动”做出计划性安排,不断夯实推进“三社联动”的制度基础。

要明确“三社联动”的重点任务。以北京为例,重点推进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完善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开发社会工作岗位。

推进“三社联动”必须在见实效上下功夫 “三社联动”要围绕结果导向,把好事办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服务供给在基层,让社区建设彰显民主自治特色,让社会工作彰显专业服务特色,让社会组织彰显社会活力,真正让社区居民得实惠。一是要明确“三社联动”评价标准。要把社区居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评价标准,既要对工作开展、体制机制建立、活动成效等进行定性评价,又要对根植于社区的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数量和服务类型等进行定量评价;既要有对工作平台、活动场所等硬件条件的评价,又要有对政策制定、制度保障等软环境的评价;既要有政府实施的考核评价,又要引入专业力量实施第三方评价。要通过细化考核评价标准,增强“三社联动”的推进动力,引领“三社联动”的发展方向。二是要建立“三社联动”激励机制。重视发挥激励机制的杠杆作用。要立足社区、立足基层,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及时总结和推广“三社联动”工作实践中的好经验;要从政策上促进、制度上保障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的创造活力,形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三社联动”工作格局;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工作推进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打造“三社联动”工作品牌。要坚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依托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居民等不同参与主体,培育一批社区民主自治系列品牌,扶持一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系列品牌,发展一批骨干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品牌项目,提升一批居民互助融合系列品牌,提升影响力,扩大美誉度。要重视通过品牌带动,实现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服务的连锁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增强扎根基层、服务社区的内生动力,加快实现社区服务的“三社联动”全覆盖。四是要加强“三社联动”经费保障。要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城市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三社联动”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保障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基础条件改善、社会工作人才培育等关键环节重点工作的有效实施。

(作者系北京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

第五篇:党建+三社联动

党社联动

双剑助推黄冈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再升级

近年以来,黄冈市以推进社区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社区服务体系和模式为着力点,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社区服务为抓手,通过“党建+”和“三社联动”的新型双核社区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思路,革新服务方式,探索多方面的社会治理模式,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促进社区服务不断更新升级。

坚持“党建+”统领服务,把握改革总方向。结合当前社区服务的复杂形势,创造性推出党建+大项目服务、党建+阵地建设、党建+经济发展、党建+社会服务、党建+队伍建设、党建+教育管理的“党建+”模式。坚持以“党建+”为统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推进党建示范引领,不断创新党建特色品牌,加强党员学习管理,提高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党员身份意识,提高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纯洁性和专业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先锋作用。坚持以集体经济发展为保障,加强对集体经济的领导,明确发展目标,责任细化。通过整合资源,完善设施,筑巢引凤,引进大型服务项目。同时,不断完善督察和激励机制,坚持以民生为本,促进就业创业双推进,为社区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坚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跟第一段里标注的部分重复)以群众多元化的需求为导向。紧盯现阶段群众日益丰富服务需求,扩宽工作思路,强化社区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探索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新路子。

坚持“三社联动”的社区服务新方式,探索涵盖社会,社工队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

坚持以品牌引领社区服务,在服务中创造品牌。“十佳文明家庭”,“十佳敬老好儿女”,“十佳公爹公婆”,“十佳打工嫂”,“十佳创业创新好标兵”,“十佳少年”等六个十佳评选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社区生活满满都是正能量。“八小服务”以小见大,以“八小”服务满足了居民衣食住行,教育等多元化的需求,满足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生活问题。品牌化的服务,丰富了社区服务内涵,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坚持社工服务队伍专业化。结合当前社区服务需求多元化的具体实际,引进专业团队,通过签订协议,项目对接,由专业团队对社区服务进行顶层设计,顶层规划,开阔视野,延展思路,提升社区服务档次;同时,积极与高校以及专业社工机构合作交流,开展社工培训,扩大社工队伍,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坚持社会组织职能化。通过中心孵化社会组织,在群众中发展社会组织,在活动中拓展社会组织等方式,不断丰富社会组织。护工互助团,知音艺术团,五老调解会,和事佬协会,夕阳红助学队等一批有专长,有特长,有职能的社会组织应运而生,通过合理分工,职能细化,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促进社区服务更上新高度。

下载构建三社联动创新社会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三社联动创新社会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社联动方案

    为确保我市临渭区杜桥社区“三社联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内容 为了深入贯彻13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关于“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三社联动工作方案

    社区“三社联动”工作总结 在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工......

    构建矛盾联动化解系统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构建矛盾联动化解系统 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宜昌市推进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文 /中共宜昌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维稳办主任 张德才近年来,宜昌市针对矛......

    实施三社联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

    实施“三社联动”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 信息来源: 政策法规处 重庆市民政局 彭友谊肖丹黄义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是社会治理与服务的基础元素,是民政部门......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9月24日下午,全市创新社会管理现场会在磨头镇高庄社区召开。市领导陈惠娟、石耀、李中林、张辉、司祝建、唐旭东、张秀良、杜永红、杜松华、黄文斌......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区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木垒县木垒镇西河社区创建州级和谐社区申报材料 西河社区位于县城的西北郊,辖区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有居民1006户,3203人,辖区内有行政、企、事......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环境 ——大井镇创设“和谐基金”为民解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乡镇政府面临着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双重任务,维稳任务尤其艰巨繁重.为确......

    三社联动通讯版doc

    推进“三社”联动机制 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近年来,市民政局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的模式,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政府购买为基础,大力推进“三社”联动,充分发挥了基层社区的平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