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社互动、三社联动,名词解释
名 词 解 释
1、政社互动: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这两类社会管理主体之间,通过“衔接互动”理顺社会管理职能、调整社会管理结构、改进社会管理方式,从而更加有效地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2、三社联动:以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为“三大着力点”,通过三者之间的联动,尝试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保障,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和志愿者为骨干,三者互联互补互动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第二篇:“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温情社区”顺德福彩社工日活动
每年3月的第三个星期二,是国际社会工作日。为庆祝第11个国际社工日,3月25日上午,由广东顺德福彩中心全资赞助的“三社联动·温情社区”2017年顺德社工日活动在容桂花溪公园拉开序幕。活动现场除了有顺德社工服务行业的系列颁奖外,还设有社工体验馆,让群众认识、了解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此外,医务社工和矫正社会工作沙龙在下午同步举行,为特定领域的社会工作者提供沟通平台。
活动当天,细雨连绵,尽管天气不如人意,活动现场仍涌动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来到青少年体验馆,便能看到小社工们在“卖力”服务。“我曾因成绩下滑而非常困扰,后来得到了驻点在学校的社工姐姐的帮助,重拾了学习的信心,现在我也来做社工,帮点忙。”来自容桂四基中学初一级的尤炜杰回忆道。
“了解社工服务的居民一年比一年多,像今天即使下雨,还是每隔10分钟就有一批人进来体验馆。”顺德鹏星社工助理主任颜芳如此说。
顺德自2013年起,积极推动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至今在培养社区人才、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社区文化、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区经济等五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以前,社工要自己在社区里寻找‘服务对象’,长期待在家里不就业也不读书的青少年,或者是无法面对现实的失独老人,这些都要社工自己去‘发掘’”,社工颜芳介绍道,“可是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自己找上门寻求帮助了。不仅如此,政府也很重视社工服务,居委会经常给我们提供信息,让社工利用专业知识去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群众对社工服务的了解更加广泛、深刻了,另一方面是‘三社联动’让社工和社会服务机构有了坚实的后盾”颜芳说。
目前,顺德区内社工从业人员约600人,持证社工超过2300人,社会服务机构达30家,社工服务已覆盖十个镇街,并涵盖了残障康复、社区矫正、危机介入、社区营造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本届活动由顺德区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赞助,福利彩票一直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发行宗旨,这与社工服务的内涵不谋而合,帮助有困难的人不仅是福利彩票一直坚守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需要关注并给予支持的公事。
第三篇:政社互动工作汇报
双凤镇新湖村“政社互动”工作汇报
2008年以来,太仓市委、市政府以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简称“政社互动”),2010年在城区城厢镇和农村双凤镇先行试点。2010年8月13日,我村与双凤镇人民政府平等签订《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管理协议书》,规范协助管理的项目、要求,明确政府必须提供的条件及履约评估、违约责任。
“政社互动”的核心则是政府“放手还权”,是真正把涉及社会管理、社会事务、公共服务的自治职能交给我们村委会自行管理,减少上级部门的过度干预,我村按照《协议书》,协助政府管理许多事项,取得良好的成绩,也得到村民群众的认可,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
我村是农业型村庄,村民大多种植水稻、小麦、大棚蔬菜等作物,因此特别关注沟渠灌溉、防洪排涝、农用机械的问题。2010年以来,新修筑明渠550米、暗渠160米;新增插秧机4台,犁地机1台,秸秆还田机1台,开沟机1台;新建排涝站一座、泵站一座、闸门一座,提高了抗洪排涝能力,确保农田灌溉的顺利进行。
农村的道路、桥梁与村民出行息息相关,道路硬化和桥梁维护,一直是我村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2010年新修筑水泥路2100米,砂石路1161米,拖拉机路500米;重建桥梁一座,修复桥梁2座。今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修筑了水泥路300米,目前我村的道路硬化率达到98%。
二、村容村貌整治
我村06年成立一支42人的长效保洁队伍,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2010以来调整了保洁队成员,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4人,进一步扩大村内环境治理的覆盖面,具体负责村内河道清淤,道路整洁及厕所清洁工作。聘请4名专职垃圾清理人员,负责4座中转站的垃圾清理。投入资金7.5万元,新建公共厕所2座,并对农户的31个露天粪池进行改造。还不定期组织劳力,集中收集和清理卫生死角,同时还号召全体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作为环境卫生监督员,制止私搭乱建,污染环境的现象出现。另外,今年对村主干道及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拆除违章建筑。投入资金125万元,对村委会周围52户人家建造污水池,进行污水集中处理。
三、治安防范工作
我们加强了村级干部值班制度、村级联防队伍和护村嫂群防队伍建设,并抽出两名专职联防队员由派出所统一管理、统一指挥。针对农村特点,加大巡逻值勤力度,延长值勤时间,扩大巡逻面。同时,深入开展宣传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范和降低农村盗窃案件的发生。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护村嫂治安志愿者队伍作用,主要负责治安信息工作和白天义务值勤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农村白天盗窃案件的发生。
一个治安良好的村庄,会让村民群众感到放心、安心和舒心,这也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追求,因此我村不但注重“人防”,更加大了“技防”力度,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遏制农村各类刑事案件的发生。投入资金30万元在村主要干道、主要路口安装了14个治安监控摄像头,户村接警系统也全部安装完成,目前我村已基本建立了“人防、技防、物防、制度防”村级立体防范网络,连续多年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
四、和谐社会建设
1、对全村未婚女青年进行了全面走访,并发放了《给未婚青年家长的一封信》92份,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全村共有580人接受了服务。对流动人员进行了妇女病普查,共有68人接受了服务,也体现了政府对这些外来打工人员的关心。积极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好我们村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举办了暑期学校,2010年举办5次校外辅导课,给全村的青少年们上了有关世博知识的讲座,上了有关法律知识讲座,进行了老少同乐才艺展示,还组织了太仓一日游活动;2011年举办6次校外辅导课,学习了共产党的光荣历史,了解太仓的文化名人,组织常熟尚湖公园一日游等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暑期生活也增长了知识,得到家长们一致好评。
2、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参与率、征缴率、老年享受覆盖率达到了100%,60岁以上老人都有养老保险金,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今年对4个重病人员、3个重残人员列入低保边缘进行特殊帮助,对1户困难家庭列入低保户进行特殊帮扶,在中秋节对低保户、五保户、9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慰问,送上了一份温馨,在重阳节对村80岁以上老人的送上了重阳糕和长寿面,今年7月1日为我村的贫困党员送上了慰问,发放关爱基金42000元,体现了党和政府各级组织对特殊人群的关心和帮助。
3、我们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致力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由党员干部带头成立老年支部文艺表演队、江南丝竹队,发动村民群众成立民间舞龙队、秧歌队、广场健身舞蹈队。在元宵节、中秋节、国庆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等节日上,表演丰富多彩的节目,给村民带来欢声笑语。
现在到新湖村可以看到充满活力的广场舞,听到悠扬的江南丝竹演奏,感受到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色,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风貌。
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政社互动”的推广,由于上级部门的放权,把“指挥”变成“指导”,使我们村委会能够集中精力为民办实事,直接对村民负责,接受村民群众的监督和考察。“政社互动”推广以来,村委会有制度上的支持,有资金上的扶持,有自主的决定权,就能应地制宜开展各项工作,不像以前修筑一段路,都要向上级请示,申请资金,等上级部门同意,资金下达了才开始做,这样就有滞后性,也无法满足村民群众的需求,发挥不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
在传统行政体制下,人们习惯把村、社区作为政府附属,管理进村事实上演变为任务、责任进村;基层自治组织也习惯依据政府“指挥棒”工作。而推行“政社互动”的这2年以来,公共权力得到规范,群众自治权利得到保障,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能真正发挥作用。
而村干部减少了应付上级检查和台账工作,有时间和精力主动走进群众,了解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发现矛盾、解除矛盾,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村将始终坚持太仓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社互动”,继续以富民强村为目标,推进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使基层呈现出和谐安详的崭新风貌。
第四篇:党建+三社联动
党社联动
双剑助推黄冈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再升级
近年以来,黄冈市以推进社区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社区服务体系和模式为着力点,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社区服务为抓手,通过“党建+”和“三社联动”的新型双核社区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思路,革新服务方式,探索多方面的社会治理模式,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促进社区服务不断更新升级。
坚持“党建+”统领服务,把握改革总方向。结合当前社区服务的复杂形势,创造性推出党建+大项目服务、党建+阵地建设、党建+经济发展、党建+社会服务、党建+队伍建设、党建+教育管理的“党建+”模式。坚持以“党建+”为统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推进党建示范引领,不断创新党建特色品牌,加强党员学习管理,提高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党员身份意识,提高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纯洁性和专业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先锋作用。坚持以集体经济发展为保障,加强对集体经济的领导,明确发展目标,责任细化。通过整合资源,完善设施,筑巢引凤,引进大型服务项目。同时,不断完善督察和激励机制,坚持以民生为本,促进就业创业双推进,为社区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坚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跟第一段里标注的部分重复)以群众多元化的需求为导向。紧盯现阶段群众日益丰富服务需求,扩宽工作思路,强化社区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探索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新路子。
坚持“三社联动”的社区服务新方式,探索涵盖社会,社工队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
坚持以品牌引领社区服务,在服务中创造品牌。“十佳文明家庭”,“十佳敬老好儿女”,“十佳公爹公婆”,“十佳打工嫂”,“十佳创业创新好标兵”,“十佳少年”等六个十佳评选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社区生活满满都是正能量。“八小服务”以小见大,以“八小”服务满足了居民衣食住行,教育等多元化的需求,满足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生活问题。品牌化的服务,丰富了社区服务内涵,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坚持社工服务队伍专业化。结合当前社区服务需求多元化的具体实际,引进专业团队,通过签订协议,项目对接,由专业团队对社区服务进行顶层设计,顶层规划,开阔视野,延展思路,提升社区服务档次;同时,积极与高校以及专业社工机构合作交流,开展社工培训,扩大社工队伍,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坚持社会组织职能化。通过中心孵化社会组织,在群众中发展社会组织,在活动中拓展社会组织等方式,不断丰富社会组织。护工互助团,知音艺术团,五老调解会,和事佬协会,夕阳红助学队等一批有专长,有特长,有职能的社会组织应运而生,通过合理分工,职能细化,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促进社区服务更上新高度。
第五篇:三社联动方案
为确保我市临渭区杜桥社区“三社联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内容
为了深入贯彻13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关于“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陕西东大门建设”的战略目标,面向相关职能部门、基层社区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公益服务项目创意,在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进行评选的基础上对优秀项目创意进行奖励,同时根据一定原则和要求对获选实施相应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给予资助和能力建设支持,借此培育一批优秀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优质公益服务项目,同时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深层次参与公益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市公益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标
(一)发现社会需求,培育公益项目。顺应形势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发现和整合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普遍惠及但广大民众迫切需要且普遍欢迎的公益服务项目,有效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换,逐步拓展公益服务的半径和内涵,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扶持社会组织,促进专业成长。通过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建立在明确的业绩追踪、组织目标和工作情况评估基础上的资助,同时在发展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品牌推广、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建设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培育扶持一批有能力、讲诚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三)提高资金效益,节约社会成本。通过将公益慈善本身作为一种资本投入方式,引导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更好地将资金投入公益领域。同时,通过实行项目化服务和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制度,促使接受捐助的公益性社会组织高度重视财务配置、经营效益和长期公益目标的达成,切实提高公益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有效节约社会成本。
(四)推动全民公益,激发社会创新。通过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逐步推动全民公益。同时,将“公益慈善”与“商业智慧”理念有效结合,改变传统被动的慈善公益理念和模式,创新性地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力量以解决社会问题,不断激发社会创新。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渭南市公益创投活动领导小组。由 任组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由民政局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包括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工商联、广播电视台、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等单位负责人。
四、工作分工
市委宣传部:负责协助主办单位协调新闻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宣扬公益慈善理念,为创投活动顺利进行营造良好氛围。
市民政局(以下称“主办单位”):作为主办单位统筹协调创投活动。具体负责制定活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保证公益创投活动顺利开展。
市财政局:负责协调落实活动相关经费及资金绩效评估和监管工作,并协助做好获选项目绩效评估。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工商联:负责组织发动企业参与公益创投活动。
市民间组织管理局:负责组织动员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并作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做好相关监管工作。
广播电视台:负责设立专门栏目,对公益创投活动进行全过程报道,对公益项目进行全方位展示。
市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及各(街道)社会事务办(局):负责引导、组织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公益人士和社区居民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协调社区及相关单位确保获选公益项目落实。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负责推动市慈善会冠名基金和其它基金与公益项目对接,并协助做好创投相关工作。
具体承办创投活动的社会组织(以下称“承办单位”):按照主办单位要求具体负责公益创投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对项目进行考察、监管和评估,并为获选实施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能力建设支持。
五、活动规则
(一)创投主体
申报和实施公益项目的主体是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其它单位和个人。其它单位和个人提出的公益项目创意须与公益性社会组织合作并以其名义申报方可获选实施,否则只能获评为优秀创意并获得相应奖励。
(二)项目内容
参加创投的公益项目所获得的社会捐助和政府资助应符合相应资金使用范围,并确保全部用于项目运作和持续发展所需。根据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本次创投活动资助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为老服务类。主要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助残、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急等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独居和纯老家庭的结对关爱、心理关怀,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老年人的维权和文化活动以及其它满足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服务。
2、助残服务类。主要包括孤残儿童照料服务、残障人士康复服务、技能培训和就业扶助、社会融入辅导以及残障人士家庭支持、文化娱乐团队建设等服务。
3、青少年服务类。主要包括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青少年帮教、社区少年儿童课外教育以及渭南人子女助学帮困等服务。
4、救助帮困类。主要包括对支出性贫困家庭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帮扶,以及为其它生活困难的居民家庭提供帮扶支援和志愿者服务等。
5、其它公益类。主要包括为环境保护、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提供资助和公益性服务,以及其它有助于宣扬公益理念、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公益项目。
(三)项目要求
1、社会需求广泛性:项目所涉及的社会需求具有广泛性,在项目实施区域乃至渭南范围内有一定比例的人群遇到相同的社会问题。
2、现实需要迫切性:项目所解决的问题具有明显的迫切性,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开展足够的专门服务以满足此部分需求,亟需公益服务项目的介入。
3、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服务指向明确,受益群体精准,公益色彩突出,实施后有助于提升“三社互动”和“两工联动”水平,有助于优化社会治理格局。
4、项目理念创新性:项目实施理念、运作模式、参与方式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政府已经针对相应人群提供了相同服务或业已从通过其它渠道获得了足够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参与创投。
5、项目策划科学性:项目策划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导向,经费预算精准,进度安排合理,评估标准科学,落地性、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较强。
6、实施主体专业性:项目实施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和核心成员拥有与项目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项目执行团队人员配置得力、分工合理且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性。
(四)服务范围
公益项目实施地点以临渭区各社区为主,服务对象以本市户籍居民和常住人口为主。
(五)项目经费
1、社会捐助。广泛动员爱心企业、慈善团体(基金会)、爱心人士对参与创投的公益项目进行定向捐助。社会定向捐助资金专项用于获选项目运作及项目持续发展所需,捐助金额达到获选项目经费预算总额50%及以上的可获得该项目冠名权。社会捐助必须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方式明确定向捐助意向,并在入选评审前注入市慈善会帐户。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及市慈善会共同负责社会定向捐助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对于以实物形式进行的捐助由承办单位负责换算为货币价值,报主办单位同意后纳入社会定向捐助总额进行分值换算。
2、配套资金。在获选实施项目获得一定数量社会定向捐助资金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实施所需经费予以配套补助。配套比例为1:2,配套资金最高限额为50万元。对于无定向捐助或按比例配套后资金总额仍少于项目预算的获选实施项目直接补齐项目实施所需经额,资金最高限额为30万元。
3、创意奖励。将部分符合“社会需求广泛性、现实需要迫切性、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理念创新性”要求,因主客观原因未能获选实施的项目“点子”评选为优秀项目创意,根据实际情况设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分别颁发优秀创意证书并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六)资助周期
本届创投活动项目资助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特殊性质项目资助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七)项目监管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通过其它非法手段侵占、不当使用项目配套资金和社会定向捐助,违者依法追究相应责任。承办单位及获选项目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主动接受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2、获选项目团队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时,应及时向承办单位提出;未经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同意,不得擅自向其它组织和个人转让服务项目。
3、获选项目团队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认真实施服务项目的,承办单位不再申请服务项目后续资金的拨付,并追缴已拨付但尚未使用的资金。
六、创投程序
(一)项目征集(2012年11月上旬前完成)
1、发布公告。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通过媒体宣传和社区动员等形式,向社会发布公告,征集公益项目。
2、引导需求。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专题培训和召开会议等方式,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社区对社会公益服务的需求进行梳理,并将相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公开。
3、申报指引。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适当形式组织进行项目申报指引及相关辅导培训。
4、接受申报。承办单位接受项目申报,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
5、项目初审。承办单位对公益项目的内容和申请资质等情况进行初审,并将结果以适当方式报告申报单位和个人。总体符合要求但设计不够完善的项目可由承办单位负责指导申报单位和个人在申报时间截止前修改完善并再度申报。
(二)入围评审(2012年月前完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选择10名以上的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和财政、审计等专业人士以及基层干群、新闻媒体代表等组成入围评选委员会,对经初审符合要求的公益项目进行评审,确定入围项目。入围评审结果在渭南市政府网站、《渭南日报》等媒体上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5天。在公示期间,未发生举报、投诉的,开展项目推介工作。
(三)项目推介(2012年月前完成)
渭南市政府网站、《渭南日报》等媒体设立专栏(专题),对入围项目进行分层次、波段性宣传。每期选择4—5个入围项目负责人或团队代表陈述关于项目设计初衷、实施计划、预期成效以及相关感受,增加创投项目的人性化、通俗化及感染力,广泛宣传公益慈善理念,激活各界参与热情,放大创投社会效应,营造全民公益氛围。社会公众于此阶段通过指定网站对入围项目进行投票。相应项目申报团队自行动员爱心企业及慈善团体、爱心人士定向捐助。市慈善会同时负责明确定向捐助意向。
(四)入选评审(2012年月前完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选择20名以上的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定向捐助代表和财政、审计等专业人士以及基层干群、新闻媒体代表等组成入选评审委员会,对入围项目进行现场评审,根据一定标准当场打分。随后,按照现场评审得分占60%、已有定向捐助得分占20%、网络投票得分占20%的比例,根据总分高低确定最终入选实施的公益项目。同时,根据相关评审标准评选确定优秀项目创意。
(五)审批公告(2012年月前完成)
承办单位将网络票数、社会定向捐助意向和入选评审结果等汇总后报主办单位。主办单位负责审核并报创投活动组委会审定后正式确定获选项目和优秀项目创意。承办单位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六)项目实施
1、签订项目合同。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与获选项目团队正式签订项目合同。
2、申请资金拨付。承办单位根据公益项目实施进度,起草运作资金拨付申请书,并附服务项目合同书,向主办单位申请服务项目资金的拨款。经主办单位审核后,服务项目资金分三批直接拨付给获选项目团队。合同签署后拨付项目总金额的50%,项目中期评估验收合格后核拨30%,项目结束并验收合格后拨付20%。
3、督促项目实施。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团队按照合同要求实施项目,并针对获选项目团队提供能力建设服务,以提升获选项目的实施成效和项目团队的整体能力。
4、组织监督评估。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团队按月报送项目实施情况,并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估。承办单位每季度以书面方式,向主办单位报送项目实施进度、资金监管等情况及阶段评估报告,并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定向捐助团体和个人公开相关信息。
(七)项目总结
获选项目团队在项目结束后以书面形式向承办单位提交总结报告。承办单位负责对创投活动进行绩效考评并形成评估报告报主办单位。主办单位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创投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深刻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完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