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全区大板结构住房改造工作的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加快实施全区大板结构住房改造工作的意见
桂政办发〔2011〕7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推进全区大板结构住房改造,保障城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根据国家有关住房政策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危旧房改住房改造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政发〔2009〕16号)等自治区住房政策规定,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实施大板结构住房改造的重要意义
大板结构住房是指我区始于20世纪六十年代、主要集中于七十至九十年代初,由政府倡导建造的试验性预制大型板装配整体式住房。大板结构住房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解决大批机关单位和企事业职工、返城人员住房困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当时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条件下建造的大板结构住房,抗震设防低,设计使用年限仅为25年。目前,大多数大板结构住房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绝大部分已经成了危房,必须加快实施拆除改造。
加快对我区大板结构住房进行改造,既是一项执政为民的德政工程,也是造福普通百姓的民生工程。通过对大板结构住房的改造,不仅可以将危旧住房改造为安全舒适的新住房,保障住户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还可以增加中低价位普通住房供应,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平抑房价,促进广西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都具有积极作用。
二、加快实施大板结构住房改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桂政发〔2009〕16号文件精神,加快实施全区大板结构住房改造,确保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通过集约节约利用原有住宅用地,增加中低价位普通住房供应,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基本原则:实施大板结构住房改造坚持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综合整治、配套建设的原则。
三、大板结构住房改造实施步骤
鉴于我区大板结构住房改造涉及面广,工作复杂,任务艰巨,拟采取整体规划、限期改造的方式,按照不同类型项目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区共同推进,力争从2011年起,利用4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区大板结构住房的改造。各市、县人民政府要督促各大板结构住房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根据大板结构住房实际情况,制订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科学有序地加快实施大板结构住房改造。具体实施步骤为: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1年5月-8月)。
各地应立即组织有关单位、人员对当地大板结构住房进行普查,掌握大板结构住房的详细情况,制订工作计划方案,明确组织机构、改造方式、改造措施和改造时限,尽快实施改造。
(二)启动改造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
各地各有关单位对大板结构住房改造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对房屋危险大、住户迫切要求改造的大板结构住房,首先抓紧实施改造。重点做好项目的改造安置、申报实施和改造建设等工作,加快实施拆除改造工作。鼓励实力强、信誉好的经济实体参与全区大板结构住房改造,提高改造建设住房的档次和品位,使大板结构住房改造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有力拉动点。各市要抓好1-2个大板结构住房改造试点项目,以点带面,扎实推进改造工作。
(三)全面推进改造阶段(2012年7月-2014年12月)。
全面启动危旧大板结构住房拆除改造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全区大部分大板结构住房改造项目开工建设。至2014年年底,全区近300万平方米的大板结构住房基本改造完毕,大部分项目建成 3 交付使用,大板结构住房改造取得明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四、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大板结构住房改造
(一)加快做好大板结构住房改造前期工作。
1.已售大板结构住房是单位利用国有划拨土地建设、按照房改政策出售给职工、带有福利性质的住房,其土地使用权、住房产权具有不同于商品住房的特性。对有大板结构住房的住宅区,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产权人同意拆除改造的,由原土地使用权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作出改造决定,向有关房改部门提出改造申请,有关房改部门应当按桂政发〔2009〕16号文件的规定进行审批。经批准改造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办理各项报建手续,认真组织实施,与住房产权人签订改造补偿安置协议。如有小部分产权人没有签订改造补偿安置协议的,建设单位应进行协商调解,制定相应方案,采取妥善措施加快实施改造。对未签订改造补偿安置协议的部分产权人,执行与同类别的同意改造产权人相同的补偿安置标准。
2.大板结构住房土地使用权单位已不存在的,可由当地市、县人民政府指定一个与大板结构住房土地使用权单位有隶属关系的政府主管部门持有该宗土地使用权、作为建设单位组织实施改造。
(二)对大板结构住房改造给予政策支持。
1.大板结构住房改造项目享受我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有关税费优惠政策,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并争取中央在城市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中对我区大板结构住房改造给予支持。
2.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大板结构住房改造项目可按项目新建住房总建筑面积5%左右的比例配建商业设施,条件允许的可以适当提高比例,但最大不得超过10%。在大板结构住房改造用地范围内,按照城市规划独立划分配套商业设施用地的,配套商业设施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土地;配套商业设施用地与住宅用地不能分割的,配套商业设施所涉及的土地出让金,由代建单位按照该建设项目办理用地手续时的市场价缴纳。按市场价缴纳配套商业设施土地出让金后,配建的商业设施可以出售,所得收益主要用于冲减改造项目的成本费用。
3.在符合城市规划相关技术指标前提下,应当集约节约利用原有住宅用地,鼓励提高容积率,在规划参数上给予支持,以推动大板结构住房顺利实施改造,增加普通住房供应。
4.按照经济适用住房方式改造的,非还建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左右,还建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普通住房面积标准以内;按照限价住房方式改造的,非还建住房套型建筑面积 5 不得超过普通住房面积标准,还建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按照原房改住房建筑面积或者建设单位与房改住房产权人约定的置换比例确定的建筑面积建设,但置换比例最大不得超过1.3倍。产权置换的还建住房,应坚持拆一还一原则,即拆一套住房只能还建一套住房,办理一套住房的产权证。
5.大板结构住房改造的项目审批、改造方式、补偿安置、建设管理、住房供应和物业管理等,执行桂政发〔2009〕16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五、加强对大板结构住房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
大板结构住房的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关系到全区5万多户大板结构住房业主的切身利益。各市、县人民政府和各大板结构住房原产权单位要高度重视大板结构住房的改造工作,把大板结构住房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对大板结构住房改造,原产权单位要认真负责组织实施,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动员住户积极配合,加快推动大板结构住房改造。对因各地各部门、各原产权单位不重视危旧大板结构住房改造,由此造成房屋安全事故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六、切实加强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大板结构住房改造是造福百姓的德政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相关部门和原产权单位要严格执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对工程的设计、材料设备、竣工验收严格把关,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改造施工安全。
主题词:城乡建设 住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五月十日
改造 意见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关于加快实施
【发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 【发布文号】桂政办发[2004]99号 【发布日期】2004-06-28 【生效日期】2004-06-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水产畜牧局
关于加快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意见的通知
(桂政办发[2004]9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
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关于加快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水域、滩涂养殖证是水产养殖生产者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合法凭证和判断养殖使用功能的依据;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是一项法定的基本渔业制度,是稳定和完善养殖水面经营管理体制的重要制度基础,是维护水产养殖生产者权益,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依法行政,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关于加快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局
(二oo四年六月十五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水域、滩涂养殖管理,维护水产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下简称《渔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农业部《关于印发(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通知》(农渔发[2002]5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重要意义
《渔业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对水域利用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可以用于养殖业的水域和滩涂。单位和个人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使用者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许可其使用该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可见,水域、滩涂养殖证是水产养殖生产者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合法凭证和判断养殖使用功能的依据;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是一项法定的基本渔业制度,是稳定和完善养殖水面经营管理体制的重要制度基础,是维护水产养殖生产者权益,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按照农业部的部署,自治区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从2002年起在我区部分地区开展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试点中也存在着一些地方对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认识不到位、部门间配合不够等问题,影响了工作进度。根据农业部的要求,2002年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养水域、滩涂的发证率要达到30%以上。目前我区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发证工作明显滞后,已养水域、滩涂的发证率仅为17.24%。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紧迫感,统一思想认识,自觉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将加快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一个具体行动,切实抓紧抓好。
二、认真编制水域滩涂养殖规划
科学的养殖规划,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养殖规划制度,是水产养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编制工作机构,组织编制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对管辖范围内宜渔水域、滩涂使用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渔发[2002]5号文件附件1《(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附件2《(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要求,以促进水域、滩涂科学合理利用和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国家渔业发展方针,结合农业、国土、水利、环保、海洋功能区划以及我区北部湾渔民转产转业的实际需要,本着科学规划、长远发展、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编制管辖范围内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编制工作,原则上以县级为主体,省、市的养殖规划在县级养殖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养殖规划,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跨行政区域的水域,设有统一的渔业管理机构的,由该机构负责编制养殖规划,并与有关市、县的养殖规划相衔接;未设统一的渔业管理机构的,由所属行政区域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养殖规划,在养殖规划上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前,须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跨行政区域且有争议的养殖水域、滩涂的规划,由毗邻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编制,并分别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协商未果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处理。在编制养殖规划时,要维护水产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尤其要为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预留基本生活保障区。
三、依法做好养殖证的核发工作
根据《渔业法》和农渔发[2002]5号文件精神,在核发养殖证中要坚持以下原则和政策:
(一)利用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取得养殖证。
(二)实施养殖证制度要充分体现“合理规划、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以养殖证制度为基础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发放养殖证要公开、公平、公正,发证前要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辖范围内水域、滩涂养殖证申请的受理、审核及养殖证发放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四)符合养殖规划、使用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养殖,申领全民所有水域、滩涂养殖证。在养殖证制度实施前已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领取养殖证,确认其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再以承包方式将其具有使用权的水域、滩涂发包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以签订承包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的承包经营关系。对水产养殖企业使用的水域、滩涂,养殖证发放给养殖企业,养殖企业可再以承包方式将这些水域、滩涂发包给养殖户,并以签订承包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养殖证制度实施前,凡是各地人民政府依法向养殖水域、滩涂开发者发放的长期有效的养殖水域、滩涂使用权证书,由开发者依法申请换发养殖证。
(五)已领取土地承包权证书的农用土地依法改用于养殖生产的,养殖证不改变原土地的权属性质及土地基本用途。
(六)已开展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符合养殖规划并按旧《渔业法》办理了养殖证手续的,可凭旧证换发新证。
(七)不符合养殖规划,但已经办有养殖证的水域、滩涂,使用者要服从主管部门的调整;逾期不调整而且继续用于养殖的,视为违法养殖。
(八)新规划用于养殖开发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必须在核发养殖证后,方可进行水产养殖。发证时,应优先考虑发给以下人员:因中越北部湾划界转产转业渔民中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因当地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转产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因养殖规划调整需另行安排养殖场所的当地水产养殖生产者;当地传统水产养殖生产者。
(九)对兼有调蓄、行洪、航运、养殖等多功能的水库、江河、湖泊等水域、滩涂,可在保证其他功能正常行使的情况下,发放临时养殖证。在水域规划的主功能与养殖功能发生矛盾时,临时养殖证有效期自然终止。如遇重大建设项目等公益性事业需要,发证机关可中止该水域、滩涂的养殖使用,并由有关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补偿。
(十)因养殖方式不同而造成使用功能交叉的同一养殖水域、滩涂,原则上不得确定给两个以上的使用者。
(十一)航道、锚地、港口及渔业产卵场、重要苗种场、传统捕捞作业渔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集中式排污区等具有特殊功能的水域不得发放养殖证。
(十二)养殖证由农业部统一印制,发证程序按农渔发[2002]5号文件的规定执行。养殖证要载明以下内容:持证单位或个人基本情况;养殖水域、滩涂地理概位及平面界至图;养殖面积及范围(方位坐标);养殖类型、养殖方式;养殖证有效期限;养殖证编号等。养殖证登记事项如有变动,需提前30日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养殖证期满后,需要继续使用该水域、滩涂进行水产养殖的,持证人应当在有效期满前30日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十三)养殖证有效期的最高年限分别为:浅海、滩涂15年,深海30年,池塘30年,湖泊、水库、河沟等10年,临时养殖区2年。已经领取海域使用证或已经签订承包合同的水域、滩涂,养殖证有效期应与海域使用证或承包合同期限相一致。
(十四)有争议的水域、滩涂,在其权属未依法明确前,一律不发养殖证。
四、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推动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各级渔业执法机构要根据《渔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养殖证制度实施工作的执法检查力度。对在养殖规划区内无证从事水产养殖的生产者,其养殖符合养殖规划容量、养殖类型和养殖方式要求的,给其补办养殖证;对在非养殖规划区内从事水产养殖的,责令其停止养殖生产活动,限期拆除养殖设施;对不服从养殖管理,劝告无效的,依照《渔业法》第四十条等规定给予处罚。各地要通过加强渔业执法推动养殖证的核发工作,强化养殖管理,规范养殖行为,促进养殖业发展。
五、加强对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工作的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把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实施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制,加快推进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工作。国土、水利、环保、交通、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关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确保这项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由于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实施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级人民政府要成立由政府分管负责人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实施养殖证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管辖范围内水域、滩涂养殖证核发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养殖证核发的具体工作。
根据我区实际,2004年12月底前各地要完成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确保本地区全民所有的养殖水域、滩涂发证率达50%;2005年12月底,全面完成全民所有的养殖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发放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桂政办发〔2010〕9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五月十二日
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全面完成改造工作任务。
二、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和谐广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增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以及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供应,积极改善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努力把棚户区改造成房屋质量优良、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依法拆迁。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确定和安置补偿方案的制订,必须尊重群众意愿,采取多种方式征询群众意见,在得到绝大多数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
2.统一领导,属地实施。坚持全区统一领导,因地制宜,加强协调。各地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棚户区改造的实施工作,实行市(县)长负责制。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要发挥好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必要支持。
(一)改造范围
1.城市棚户区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建设的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或者改造户数在50户以上,危旧房集中连片、居住密度大、区域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住宅室内空间和设施不能满足安全和卫生要求(无分户厨房、厕所等)、缺少室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条件和室内改造大修价值、影响城市规划实施和有碍城市景观的危旧住房小区。
2.国有工矿棚户区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外的国有土地上,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管理的建筑密度大、年久残旧、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差、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或者改造户数在50户以上、危旧房集中连片的筒子楼或职工住宅区。
(二)工作目标
从2010年起,力争用3-4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区棚户区改造任务。其中:2010年拆迁改造占棚户区总量的20%左右,2011年累计拆迁改造占棚户区总量的50%,2012年累计拆迁改造占棚户区总量的80%,到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拆迁改造任务。
四、政策措施
(一)多方筹措改造资金。棚户区改造建设资金筹措以市场运作为主,多渠道筹集。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区棚户区改造的资金补助;自治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资金支持。各地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投
(三)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对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新建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
(四)合理安置补偿。棚户区改造采取房屋产权置换和货币补偿的方式,由被拆迁人自愿选择。实行住房产权房屋置换的,原则上在原地按照原住房建筑面积与房屋产权人进行置换,但所置换的新建住房面积最大不得超过原住房建筑面积的1.3倍。还建住房面积超出产权置换面积,且在当地廉租住房面积控制标准内的部分,可按成本价格购买;超出控制标准的部分,按非还建住房价格购买。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的,货币补偿的金额应当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折旧等因素,以房屋市场评估价格确定补偿价款。
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棚户区居民,按照廉租住房政策给予优先保障;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其他棚户区居民可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五)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各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比例不得低于建筑总面积的20%;对棚户区内符合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被拆迁居民优先保
改造目标责任书,纳入各地政府绩效目标考核范围。有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国有工矿企业要切实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认真做好依法落实建设用地和筹集资金等相关工作。
(二)做好调查摸底。各设区市必须在2010年5月底前对本辖区的棚户区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于2010年6月5日底前汇总分别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
(三)编制改造规划计划。要把棚户区改造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结合起来,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各市人民政府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住房发展规划,按照 3-4年完成改造任务的要求,编制2010-2013年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于2010年9月底前,分别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审核,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抓紧汇总编制全区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工作计划,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备案。
(四)加快项目审批。要将所有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纳入自治区、市两级联审联批范围,实行一站式、一条龙审批服务,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对于棚户区改造项目,各设区市市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市长作为直接责任人,协调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五)依法组织拆迁。拆迁安置由各地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作;审计部门负责棚户区改造资金的监督;其他有关部门负责行业指导及本系统有关优惠政策的落实。
试验性预制大型板装配整体式住房(简称大板结构住房)改造,享受本实施意见规定的棚户区改造税费优惠政策。
第四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农村电网改造
【发布单位】83002
【发布文号】琼府办[1999]40号 【发布日期】1999-04-16 【生效日期】1999-04-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农村电力
体制改革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的通知
(1999年4月16日琼府办〔1999〕40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省政府决定加快实施全省电力体制改革、农村电网改造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以下简称“两改一同价”)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加强组织领导
“两改一同价”工作是省委、省政府承诺今年13项为民办实事的第一项。为了加强领导,保证我省“两改一同价”工作的顺利进行,省政府成立了省“两改一同价”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省“两改一同价”工作。各市、县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协调和监督“两改一同价”的实施工作。要把“两改一同价”工作作为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主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制订具体方案,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省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省电网的经营管理企业,负责具体实施“两改一同价”工作,是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项目法人。省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实施减人增效,不断强化企业职能,规范内部制约机制,加强成本核算,增强企业经营管理和内部调控能力,保证“两改一同价”目标的实现。
二、二、实施“两改一同价”工作的优惠政策
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项目是省重点工程,享受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
(一)变电站建设用地采用行政划拨方式,只付征地费,不付出让金,征地费用标准为37500元/公顷。
变电站建设用地征地标准:110千伏0.4公顷以下,35千伏0.2公顷以下。要尽量减少征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二)线路走廊纳入国土综合利用规划。线路走廊青苗赔偿标准:110千伏10000元/公里,35千伏6000元/公里,10千伏1000元/公里。施工中应尽量减少青苗损毁,少砍树木,砍掉的树木由项目所在市、县组织异地补种。
省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可将变电站建设用地征地费用及线路走廊青苗赔偿费按项目实施计划一次性拨付给各项目所在市、县,由市、县政府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变电站征地和青苗赔偿及线路走廊清理工作。征地中涉及的土地承包合同等有关问题,由市、县政府负责解决。
征用农场土地的,由所在市、县政府按上述征地费用及青苗赔偿标准全额包干给农场,省农垦总局负责解决征用农场土地和青苗赔偿及线路走廊清理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三)税费征收: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中有关税费的征收,参照调整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税费政策执行,即凡项目直接发生的税费,费类免收,地方税类采取列收列支办法,即征即退处理。
三、三、加快建设速度,保证工程质量
(一)对电力体制改革工作进展快的市、县,优先安排农村电网改造项目。
(二)对于重点建设项目和效益好的项目,按需要保证及时通电。对解决重点工程、农业开发和重要旅游景点用电的项目要优先设计和施工,资金要及时到位,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提高项目实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工程的设计及预算编制工作应按工程实施计划分批进行,全部设计任务必须在1999年10月底以前完成。
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工程实行限额设计,由各市、县电力公司负责设计和编制预算工作;35千伏变电站工程实行典型设计,由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和预算编制工作;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工程的设计和预算编制工作必须通过招标,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限时完成。
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施工单位通过招标选择,在保证质量和工期及同等条件下,可优先使用省电力系统的施工队伍。
(四)为了保证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的工程质量,必须建立健全工程监理制度。35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工程,由省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专门监理机构或省内有资格的监理单位负责监理;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工程,采取招标的方式选择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负责监理。
(五)按照省发展计划厅下达的项目计划,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和结算工作。要按达标投产的质量要求,严格逐项进行竣工验收。结算工作要与工程竣工验收相衔接,做到竣工一个,验收一个,结算一个。
四、四、规范采购行为,确保产品质量
(一)主要设备和大宗材料由省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批量集中招标采购原则统一采购。
(二)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设备,必须在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全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所需主要设备产品及生产企业推荐目录内择优采购;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大宗材料、设备,原则上在本省范围内采购。大宗设备和物资的采购,必须经省“两改一同价”领导小组批准,具体实施办法由省工业厅牵头制定,报省政府审批。
(三)省工业厅、发展计划厅、监察厅、审计厅应对设备、材料的采购实施监督,并会同省技术监督局对设备、材料的质量进行抽查。
五、五、多方筹资建设和改造农村低压干线和进户线
10千伏线路力争架设到全部行政村。农村10千伏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由省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380伏/220伏低压线、入户线和电度表所需资金由地方政府和农户自筹解决,贫困地区通过“联手扶贫”的方式解决。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见
桂政发〔2011〕2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我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发挥广西对东盟开放前沿和窗口作用,服务国家周边外交的需要;是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建设连接我国与东盟大通道大桥梁大平台的有力举措;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宽我区经济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是广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推动我区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广西工程承包质量和规模,带动设备和原材料出口,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我区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随着我区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我区“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日益拓宽,市场定位逐渐明晰,合作方式向多元化发展。当前,我区正处于对外开放和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期,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充分认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通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力地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广西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分别比2010年增长2倍,年均增长率高于25%。对东盟、非洲、南美等重点市场“走出去”取得明显突破,在农业、加工制造业、资源开发、服务业、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领域开展一批境外合作重大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对外投资实力、国际化经营程度较高的跨国经营企业。到2020年,全区“走出去”规模进入西部地区前3名。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坚持服务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全局,服务于转变我区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动力。坚持充分发挥广西与东盟开放合作的独特优势,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和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农业开发合作
积极鼓励广西企业利用东盟国家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土地、物产条件,发挥我区在农业技术和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远洋捕捞、动物疫病防治、农村能源与生态等领域开展合作。
(二)促进加工制造业对外投资
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制糖、建材、食品、纺织服装等广西优势产业开展对外投资。鼓励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基地、营销网点、商品展示中心和售后服务点等,带动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和技术出口。鼓励企业通过新设企业或收购兼并的方式开展技术研发、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广西跨国经营企业。支持我区企业在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铁矿、有色金属)、天然橡胶、木材等方面,重点面向东盟、非洲、南美、大洋洲等资源富集地区,开展境外合作勘查、开发和加工等,与所在国实现互利共赢。
(三)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广西企业在水利电力、公路桥梁、市政建设、房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探索以建设—经营—移交(BOT)、公私合营(PPP)等国际通行方式,前往东盟、非洲等地开拓工程承包业务。鼓励企业积极承建东盟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全面促进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重点推进南宁—新加坡陆路通道、泛北部湾海上通道、南宁通往东盟国家航空通道、中国—东盟经贸信息港等建设。
(四)推动重点园区建设
做好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统筹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境外合作渠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打造我国对东盟合作园区品牌。积极推进中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越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广西·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中心等园区的规划建设,并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东盟国家再设立1—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五)加强服务业对外合作 支持我区旅游、餐饮、酒店、客货运输、仓储物流、工程设计与咨询、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创意设计和广告业等服务行业到东盟国家开展合作,推动在东盟国家设立广西办事处、分支机构等,拓展国际业务。
(六)拓展外派劳务合作
扩大外派劳务规模,在巩固安哥拉、越南、新加坡、德国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日本、韩国等国市场。改善外派劳务结构,在巩固建筑、餐饮等传统行业劳务合作的基础上,扩大在农业技术、产业技术及其他服务行业的劳务输出合作。
(七)开展社会事业对外交流
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网络体系,积极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项目。加强联合办学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训,推动在东盟国家建设更多的孔子学院。推进“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建设,鼓励各类文化艺术团体开拓东盟等重点演展市场,推进“彩虹之光”艺术拓展计划和“广西文化舟”文化外宣活动。继续做好每年一届的越南、印尼、柬埔寨中国图书展销会,支持新闻出版单位在境外设立办事或出版机构。在东盟国家举办广西电视展播周、合办大型文艺晚会和跨国采访活动等,推进广西广播电视节目在东盟国家落地。与东盟国家开展跨国境传染病监测防治合作,加强在传统医药、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继续办好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等重要国际赛事,进一步丰富体育援外内容。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走出去”规划引导
成立广西实施“走出去”战略领导小组,由自治区领导任组长,自治区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重点研究制定全区实施“走出去”的总体规划、支持政策、促进措施和专项行动计划,对重大项目进行指导督促,对重大事项进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商务厅。各市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深入研究分析本地区优势行业和企业,做好对本市“走出去”工作的规划指导和具体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二)设立专项资金,加大“走出去”扶持力度
设立广西促进“走出去”专项资金,对“走出去”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费用、境外市场考察开拓等进行支持。具体办法由自治区商务厅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另行制定。各市也要在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支持当地企业“走出去”。大力支持企业积极争取并用好用足国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中国与东盟150亿美元信贷资金等各类国家政策性资金。积极配合落实国家援外政策,争取援外项目及资金,推动企业“走出去”。
(三)提高行政效能,推进“走出去”便利化
各级政府部门对“走出去”企业要加强促进、引导、服务与保障。进一步简化“走出去”人员出国(境)审批手续,并为企业提供便捷的通关、结汇和出口退税等相关服务。商务、外事、公安、外汇管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税务等管理部门,要尽快制定和实施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具体便利化措施。
(四)拓展合作平台,加强“走出去”市场开拓
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国际平台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促进活动。积极发挥广西参与的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机制的作用,拓展企业“走出去”空间。积极争取我驻东盟各国使领馆的指导帮助,利用东盟国家相继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等便利条件,为广西企业与东盟市场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渠道。积极申请和推动商务部在南宁设立中国—东盟投资促进中心。推动在越南、印尼、新加坡等国设立广西商品展示中心。各级政府部门要面向东盟、非洲、南美等重点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外投资促进活动。
(五)深化金融服务,加大“走出去”金融支持
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商业银行的合作,推动企业积极申请和利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非发展基金、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基金,拓展融资渠道。各驻桂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发专门针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服务品种,适当提高授信额度、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在发放优惠贷款、开具保函、提供政策性保险等方面为企业创造便利条件。积极推进我区企业到海外上市,促进我区企业与海外私募股权资本联合投资,利用国外资本市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
(六)健全服务体系,优化“走出去”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与国家部委、我驻外使领馆等的联系沟通,完善对外投资合作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国别法律政策、投资环境、产业导向等信息咨询服务,协助企业解决在市场准入、多重技术标准、劳务用工等方面遇到的限制或壁垒。支持专业中介机构发展,提高对外投资风险评估、市场调研、涉外法律等服务水平。加强与中央企业、海外商协会、重要华商侨领等的合作,拓宽渠道,建立广西企业“走出去”的商情信息网络。
(七)完善保障措施,强化“走出去”风险防范
“走出去”企业应在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指导下,做好企业和人员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工作。商务主管部门要指导企业做好项目论证和风险评估,引导并鼓励“走出去”企业积极利用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保障经营权益。商务、公安、人力资源、外事等部门要建立外派劳务安全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境外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出境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外派劳务企业信用评价制度,打击非法中介组织。
(八)培育经营主体,壮大“走出去”企业队伍
引导我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根据国家和我区发展战略、所在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制定科学的“走出去”发展战略规划,并将经营国际化作为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加快培育广西投资集团、广西农垦集团、广西柳工机械集团、广西有色金属集团等一批“走出去”龙头企业,鼓励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广西地质矿产勘查企业等“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设计咨询企业发展成为我区“走出去”新增长点。鼓励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走出去”,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联合体。鼓励“走出去”企业不断提高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技术和研发投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形成管理技术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九)加强人才培养,保障“走出去”人力资源
加强广西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培养一支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战略思维、熟悉国际规则和法律法规、精通市场开拓和跨国经营管理、外语熟练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立“广西国际经贸人才库”,广泛引进留学、海外就业的专业人才。鼓励境外企业聘用所在国专业人才,促进人才交流提升。加强对全区各级相关部门的政策、业务培训,提高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建设工程承包劳务、农业技术人员、服务业劳务及教师等专业外派劳务培训基地,着力提高广西出境劳务人员素质。
(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走出去”内外影响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法律政策,提高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认识,营造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良好氛围,引导“走出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在境外广泛开展宣传,在东盟国家等广西“走出去”的重点市场,对我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及重大项目进行整体打包宣传,树立形象,扩大影响,促进合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合作 走出去△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