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化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调查与思考
消化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调查与思
考
“>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投入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内容,政府投入,政府办学,为所有适龄人口提供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和机会,是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近年来,我市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已有个县区完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人口覆盖率达,全市共有普通中小学所,在校学生人。在发展的同时我们看到,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当前教育负债严重,沉重的债务负担已成为阻碍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顽症,这一在贫困地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应引起各级政府
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我市教育债务的现状及债务结构
我市教育债务集中表现为“普九”欠账、“危改”欠账、教职工工资欠账三大块。据我们核查,截止××年底,全市义务教育各类欠账总额达万元,其中“普九”欠账万元,“危改”欠账万元,教职工工资欠账万元,债务结构为:
⒈“普九”欠账万元。按欠账类型划分,其中银行贷款万元,施工队垫支万元,干部群众垫支万元,其他万元;按债务主体划分,其中学校欠账万元,乡镇政府欠账万元,县政府欠账万元。欠账学校涉及所,其中初中所,小学所。
⒉“危改”欠账万元。按欠账类型划分,其中银行贷款万元,施工队垫支万元,干部群众垫支万元,其他万元;按债务主体划分,其中学校欠账万元,乡镇政府欠账万元,县政府欠账万元。欠账学校涉及所,其中初中所,小学所。
⒊教职工工资欠账万元。主要是农
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收归县管以前拖欠的职工工资。
二、教育债务形成的原因
上述沉重的债务负担,加剧了教育经费供需矛盾,严重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债务形成的时间长、年代久,情况较为复杂。
⒈“普九”欠账。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普九”及“两基”达标,以当时各县区薄弱的财力与中省较低的补助标准来看,距离任务的完成有较大差距,但为“普九”、“两基”达标等任务地完成,各县区在无可靠财力支撑的情况下,普遍“举债普九”,形成了“低水平的普
九、高负担的债务”的局面,“普九”通过验收,债务随即形成。为什么县乡政府、学校以及教师个人都敢于积极大胆地去负债搞建设?一是当时“普九”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一年普九,三年还账”的口号,这一目标在当时允许向农民集资办学、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的政
策支持下,是有一定保障并有可能实现的,县乡政府和学校敢于承担债务风险;二是县级政府以“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各乡镇增加“普九”投入,谁投入多,就给谁奖励补助多,这一政策起到了激励乡镇加大“普九”投入的效果,但同时也导致为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脱离实际,超规模、超标准、超预算建设的问题,造成资金缺口,形成债务负担。
⒉“危改”欠账。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市共有薄弱中小学校所(占全市中小学校总数的),这些学校办学条件基础差,土木结构校舍比例高,尤其是村级学校基本都是土木结构校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差,危房自然增长率高。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年全市新增危房校舍万平方米,××年全市新增危房校舍万平方米。截止××年底,全市共有危房校舍万平方米,其中级危房占,为万平方米,需全部拆除。像这样的贫困地区,危房改造任务大,新增危房不可预见性大,年全面开展的“危改”工程又缺乏足
够投入,旧账未还又欠新账,形成沉重债务。
⒊教职工工资欠帐,这部分欠账主要是年以前教职工调整工资增资部分,由于县乡财力匮乏,未按时足额兑现,年全市实行教师工资县级统发后,未出现新的拖欠。
随着××年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施,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各种教育集资,“一事一议”筹资实施难度大,使各县区可用于教育的资金减少,加之“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其中用于危房改造、校舍建设及补充公用经费不足“的政策落实普遍不到位,致使教育债务包袱愈来愈重。
三、沉重债务对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
贫困地区可用财力严重不足,还债能力十分有限,沉重的教育债务加剧了教育经费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是县乡政府承受巨大压力。由于教育欠账涉及的范围广、面积宽、对象多、数额大,不但严重制约着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随时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县乡政府不得不重视而又无力独自解决这一问题,承受着巨大压力。
二是学校举步维艰。实施“普九”、“危改”工程,学校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但同时学校也成为最大的债务人。面对沉重的债务和有限的教育经费,学校始终跳不出“年年还债,年年欠债”的圈子,缺乏资金能力搞建设,现代化教学手段严重滞后。因为欠债,学校被告上法庭的事件时有发生;因为欠债,校门、房门被锁的事件时有出现。学校的正常发展乃至正常教学活动深受影响。
三是教师苦不堪言。农村学校教师大多家在农村,一家的希望就依靠工资,但受教育欠账影响,一方面多年的拖欠工资得不到兑现,另一方面因以个人名义为学校建设贷款而成为经常被人追债 的债务人,自尊心受到伤害,家庭生活受到影响,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苦不堪言。
四是工程队陷入尴尬。工程款的拖欠,形成了学校欠施工队的,施工队欠农民建筑工的,农民建筑工又需工资给孩子交学费的债务圈。每到开学初这些矛盾就越发突出地表现出来,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很大影响。随着有关法规的完善,“锁门事件”是有法可治了,但工程队欠农民工的钱怎么办?工程队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四、解决教育欠账的思考与对策
近几年,通过国家优先发展教育战略的实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教育教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教育债务问题为何迟迟未得到有效解决?我们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税费改后,禁止了教育集资,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税改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中用于公用经费的部分落实不到位,切断了还债资金来
源;其次是教育改革,贫困县农村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后,使学校可支配收入总量减少,降低了学校的还债能力;三是地方财力有限,自身还债能力低;四是随着高山移民、退耕还林以及中小学布局调整等项目实施,形成新一轮新建、改建、扩建学校高潮,无力挤出资金还债;五是年开始的大范围排危延缓了还债进程。
要有效解决教育债务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两腿”走路、多策并举的办法,即坚持内部与外部相结合、近期与长远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⒈认真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还债与发展的关系。债务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制约很大,但不能因为债务而影响教育的整体发展。要一边消化减轻债务负担,一边积极谋求发展;二是处理好还债与经费安排的关系。各级要切实增加义务教育资金投入,落实教育经费增长比例,确保学校公用经费。学校要精打细算,压缩开支,逐年安排资金
还债;三是处理好还债与收账的关第。撤并学校的校产或变卖资金,要足额划归学校,或采取异地置换的途径,用产权抵消债权。同时可以学校餐饮、食品、零售等项目经营权转让的方式抵消债权。
⒉充分发挥三大优势。首先是发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支持教育的优势,充分利用当前大力发展教育的有利时机,积极筹措资金,缓解教育债务危机;其次是合理发挥好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树立“艰苦奋斗,精打细算”的思想,挖掘学校内部资源潜力,积极筹资还债;三是发挥好群众渴求教育的潜在优势,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筹资渠道,吸引民间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⒊明确各级还债责任。应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消化教育债务的责任:教育债务的消化以县为主,教职工工资欠账由县级消化,“普九”、“危改”欠账省、市给予补助,如果能形成省、市、县::比例分担为最好;市级应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增加转移支付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县级应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为义务教育提供基本经费保障,保证各类教育经费的安全、有效运行。同时县级要负责搞上去好还债的总体规划、还款步骤、责任落实以及债务清理,市级要负责全市的债务核查。
⒋确定消化债务的具体方案。一是各县、乡镇对现有债务进行清理核定,实行分类处理,登记造册,根据债务性质,逐步偿还;二是区分债务类型降低债务成本,属银行贷款的,可协商实行挂账停息;属个人集资的,按国家规定利率计息或停息还本;属拖欠工程队的,先进行工程决算审计,挤掉债务“水份”;属学校已垫支的应从债务中剔除;三是按欠债责任落实主体,属于村组学校组织实施的项目债务,由村集体或通过“一事一议”分年偿还;属于乡镇挪用农村教育费附加及专款形成的债务,由乡镇政
府偿还;属学校自行建设形成的债务、由学校自行负担;四是因农村税费改革因素形成的债务应通过省、市财政补助,县级财政消化,其他资金补充的方式,建立偿债专项基金,市、县都应设立偿债财政专户,并与“两基“巩固提高、“危房改造”等系统工程相结合。
⒌从市情出发,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杜绝产生新的债务。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不管如何强调都不过分。但发展义务教育不能不从市情出以,不能不考虑全市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既有投入不足问题,也有局部过分超前问题或者说盲目追求高标准问题。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既受经费投入水平的影响,但也不完全受制于此,因此,发展基础教育,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应本着坚固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市情、县情的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切忌搞不切实际的中小学建设,盲目投入,盲目攀比,严禁不切实
际的评比和验收。省、市应明确要求:从××年起,农村中小学坚决不得再搞举债建设,在安排项目规划时,必须量力而行,保证重点,坚持“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新增债务一律由县级自行负担。
为有效消化减轻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负担,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教育问题应“特事特议”,我建议:一是请省上研究适当提高贫困县”一费制”收费标准,增进学校可支配经费;二是针对目前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公用经费资金落实到位难的的状况,建议自××年起,将的农村税费改革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从省级财政设立专户,与其他转移支付资金单列开来,省、市、县纳入财政教育专户进行管理,“直通车“拨付,以保证资金足额到位和专款专用。
(作者系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
第二篇: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在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只有0.5%,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受教育水平的低下,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农村与城市人均收入没有缩小,反而不断加大。作为具有近9亿人口的农村,其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经费投入问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教育投资总量大幅度增加,但教育投入水平依然较低,经费短缺的矛盾仍然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投入总量低,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约121美元,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显示: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931元(约2042美元),教育投入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6348.3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01%。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投入水平,与发展中国家也有较大的差距,这与我国各级政府经常强调的重视教育,特别是重视义务教育是不适应的。二是生均教育投入水平低,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更低。三是教育投入在地区间和城乡间差异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与城市差异巨大。在同一省区,义务教育投入城乡差别也很大,农村的投入极少,许多地方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由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足,造成了农村义务教育出现一系列的现象,如:农村办学条件差、教师流失、学生辍学等。四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混乱、使用效率不高。由于我国财政支出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许多教育经费投入不到位、资金拨付不及时,同时,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较为薄弱,甚至部分地区存在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二)师资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各级政府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待遇,解决教师工资保障,稳定骨干队伍作出了不懈努力。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教师总量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据中西部9个省(自治区)的学校数据统计,2006年,3万多所农村小学的班师比平均仅为1:1.3,4万多个教学点的班师比平均仅为1:1,均远低于全国小学1:1.9的平均配置水平。为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部分地区因财政困难,不得不以较低报酬聘用代课人员,而不是按照编制正常补充合格的新教师。2007年,全国中小学仍有代课人员37.9万人。其中,有31万人(占81.8%)分布在农村学校。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小学、初中的教师必须有中师、大专的学历,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农村中小学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统计,2005年农村小学专任教师的合格率为96.8%,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仅为26.7%。农村初中教师专任教师的合格率为85.6%,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9.8%,农村与城市教师的学历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在教师职称上的城乡差异也较大。2007年,全国小学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为48.2%,城市高于农村
9.5个百分点以上。全国初中中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为48.7%,城市高于农村19.2个百分点。各地城乡中、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差距较大,配置不均衡,是造成农村义务教育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2、教师流失严重
从2006年统计资料显示义务教育教师流失情况为农村教师流失66.3958万,县镇教师流失23.9527万,城市教师流失16.3523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农村教师流失最为严重。由于农村中小学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了农村教师的自身发展,农村学校给教师提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是非常有限的,别提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有时连必要的教学具都难以满足,导致青年教师在农村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另据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承担全部继续教育费用的比例是95%,而县城的只是50%。农村教师缺乏专业学习的机会,缺乏资料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此外,待遇的不平衡、超负荷的工作量、子女的教育问题等等造成了教师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的问题。
(三)辍学问题
近几年,农村学校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失,尤其是初中阶段尤为严重,令一些学校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学校、社会、经济、家庭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居高不下。农村中小学生辍学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这几个原因相互交织,决定了这一社会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
1、应试教育的缺陷,加大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在课改数年后的今天,仍把应试教育作为升学、评价教师业绩、衡量学校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使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为学校工作轴心,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无形压力,造成许多学生心理失衡,目标迷茫。分数的竞争、家庭的压力使部分升学无望的学生不堪胜任,对读书产生惧怕心理,学生经历了几次考试失败体验并逐渐积累,就会形成“我不行”的自卑心态。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困生”很难得到教师的帮助。久而久之,他们无法承受考试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只有选择辍学。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城市中心”的倾向较为严重,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无法帮助那些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适应农村生活。而且农村初中升学率低,约在30—40%,大部分农村初中毕业生要走向农村或其他劳动岗位,而现行的农村教学内容仍围绕升学考试组织,根本不适应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许多升学无望的学生感到学校里学的东西对他们无用,而有用的东西又不学,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3、经济压力大,促使学生辍学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最主要原因虽然不是经济问题,但其内在原因还是多与经济有关,比如:农村学生大学的入学率在不断降低、费用不断升高、就业压力越来
越大、收入越来越不稳定,学生上学投入与预期收益比大大降低,使家长对子女辍学采取听之任之,甚至纵容的态度,而作为未成年人,中小学生还不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也不太理解学习的意义,在学校遇到挫折很仍有产生退学的想法,这是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很容易造成事实上的辍学。
第三篇: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方城县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2007级计算机:周通指导老师: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蔡少华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从我国学制状况看来,九年制或八年制的义务的教育包括了初等义务的教育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两个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按规定在义务的教育学校完成了九年或八年的义务教育学习,即可达到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
而义务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实施”两基”国检计划以来,我们方城县都为顺利通过”两基”达标验收而集全部力量来攻坚,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投入、设施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但是农村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等待解决。
从义务教育发展来看,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两年来,为我县义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模式、管理机制与制度支持。但是因为再好的法律条文在实施过程中都难免出现偏差和问题,通过调查来发现这些问题,将是对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推动。
一、调查内容及数据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东邻舞钢、泌阳县,南接社旗县、宛城区,西连南召县,北依鲁山县、叶县,是南阳市的北大门。县域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1公里,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我县共有16个乡镇,577个行政村,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总人口100.3万,是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财政较为困难的农业大县。2008年全县工农业总收入60.16亿元,财政经常性收入1.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5元。全县共有中小学校493所,其中小学455所(含民办学校18所),在校生55676人(含民办学校学生3700人);初中38所(含民办学校8所),在校生32926人(含民办学校学生6900人);全县初中、小学专人教师总数7163人。
在暑期的两个月的时间我,我走访了教育局采集了以下数据,对我县的具体
教育情况进行了如下的调查,并将其分成了以下几个部分:
1、我县的师资水平:
全县现有的4399名小学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4322人,合格率为98.2%;初中2764名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者2677人,初中教师合格率为96.9%。2005年以来,新补充小学教师12人,全部为合格学历:新补充初中教师0人。全县451名小学校长,451名参加了岗位培训,并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全县有4399名小学教师,2764名初中教师取得了三级以上的任职资格,教师职务评聘率为100%,师资基本上做到了专业对口,学科配套,结构合理。师资数量基本足够,但质量上有待商榷。
3、我县的办学条件:
全县共有小学455所,城区每所小学的服务半径基本在1.5公里以内,有利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全县个乡镇都认真搞好初中学校的定点布局工作,并由乡镇统一命名。全县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位350759平方米,现有小学在校生55676人,生均6.3平方米;初中校舍总面积246945平方米,现有初中在校学生32926人,生均7.5平方米。现有D级危房5580平方米,正在予以拆除,B,C级危房正在加紧修缮。初中的教学仪器建设上,全县有0所初中达一类标准,17所初中达二类标准,其余初中达三类标准;在小学仪器建设上16所小学达到一类标准,350所小学达到二类标准,其余达到三类标准。这说明我县的办学条件在逐步的改善,老旧的教室校舍都在渐渐的被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取代。
4、我县的教育经费:
一是在教育之处总额中做到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前三年教育总支出分别为15797万元、18928万元、21851万元,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分别为:8845万元、10511万元、16236万元,财政拨款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5.99%、55.53%、74.71%。二是城市教育附费附加征收:2005、2006、2007三年城市教育附加征收分别为139万元、171万元、263万元,落实征收分别为113万元、117万元、275万元,少征68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理顺了资金运行渠道,并保证及时拨付教育部门使用。经费制度的合理、经费保证到位,教育经费已经不再是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调查分析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县是农业大县,但是通过我县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了解到,在全国普遍存在的乱收费,务工人员留守儿童,残障儿童入学等问题解决的比较好。但是我县教育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存在超级大班现象。
由于人口密度巨大,有近五万多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靠一个年财政经常性收入不到一亿四千万的穷县负担,而且,虽然实行了分片入学的政策,但由于外来人口和学生择校的原因,城区中小学和全县大多数乡镇初中存在超级大班,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甚至在全县的小学中,平均每个班级也有七十多人,在各乡镇初中每个班级几乎都在一百人以上,了解到,最多的一个班级竟然有一百三十三人拥挤的班级。坐在后面的学生的听课效果极差;老师不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使学校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有的老师竟然连自己的学生都不认识;而且在这样的空间里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健康也危害极大。究其原因是随着地区适龄人口的变化,学生择校和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不足。
2、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危房面积较大,教学辅助用房短缺。
大部分图书室图书不足,质量差,复本率高,可读性不强。且全县所有乡镇所在地小学教学一起陈旧,数量不足,破损率高。体音美器材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活动场地不足一些边远的点小甚至连基本的教室、桌椅等必要条件尚且不能满足,更不用提素质教育、科学技术教育了;不少中小学还没有电脑室、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普九工作数量上的提高,而质量上的不断下降。还有最为棘手的是危房问题:由于我县绝大部分校舍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一无两有”,”六配套”时突击性建的砖木结构瓦房,虽然近年来得到大面积改造,但是多数校舍的服役期满,一次在近时期内危房将不断产生.据统计,全县发现B,C级危房六万平方米,D级危房5580平方米。学校建设的配套设施,如围墙、大门、厕所的数量不足。全县部分中小学却围墙4万平方米,校舍19玩平方米。教育硬件设施的不完备,也是现阶段基础教育的凸显问题。
3:初中辍学问题
从前三年的数据来看,初中辍学率有升高的趋势.由于受经济大潮冲击,初中
学生,尤其是初中毕业班辍学现象严重,有的毕业班辍学流失率在20%以上!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农民多了一条可以让孩子尽快为家庭分担负担的选择,再加上社普遍崇尚物质利益的现象对广大青少年身心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致使许多中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主观上没有对学习的渴望,不思进取,再加上升学压力过大,河南高考十比一的录取率,让更多的人的高中没有了现实意义,起初就没有好的开始,课程越缺越多,又因为班级人数过多,老师也无力管教,最后跟不上就只有辍学了。因此要提高基础教育的教育水平,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必要的,地方政府、学校要不断加大对学生德育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能简单的强调升学率。
4、教育发展资金问题。
生均公用经费没有到位,前三年中共缺150多万元,2005年城市教育附加为113万元,数额不足,2006年为117万元数额不足,2007年也没有达到足额征收。全县中小学“普九”欠债尚未完全化解,累计数额在3000万元以上。教师工资中76元地方补贴不到位,退休教师安家费,死亡教师丧葬费,抚恤进还没有完全落实。政府不能提供相应的工资、住房、福利等待遇,教师待遇低自然没有了高素质的老师愿意“下乡”,而全县现在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是民师转正,大部分年龄在55岁左右,知识技能滞后。以四里店乡为例,全乡367名教师,50岁以上189人,其中55岁以上63人。农村教师编制过少,学校缺编,再加上病休原因,部分学校不得不重新聘用代课老师。全县每年退休教师200多人,而近年来基本上很少补充新教师,形成了更大的教师缺口。而且,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由于能力有限而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培养,造成了目前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过剩,另一方面是农村缺乏大量高素质教师的现状。
三、针对分析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如下:
基础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族和国家得兴旺发达,对教育的优化调整刻不容缓。所以我经过思考,针对显现出来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1、小学、初中实行就近入学原则,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完全被父母宠爱着的,绝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离自己家距离近一点的学校让自己的孩子入学,方便自己的照顾和减少孩子上学路上可能的危险。现在在县第一小学就读的邹婷婷,本来可以去被公认的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县第一初中读书的,就是因为路程比较远,父母便让她到最近的第三初中报了到。而又因为三初中附近是大片居民区,就造成的三初中的实际上课人数,远远超过了其容纳量,这就必然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解决办法需进一步优化调整学校布局,加强学校建设,保证学校服务半径和最佳效益。一般情况下,学校离居住区距离以学生步行距离不超过1公里为准。
2、教室关系到学生和老师的生命安全问题,建议:一,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金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保证地方教育附加全部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二,内部挖潜,整合教学资源。各个学校合理利用自身资源,做到学校教室,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用地的充分利用,不浪费。并加大对教育发展的重视,可以采取,分乡镇由县领导直接负责,并在乡镇政府中层投层分派责任区的制度,由领导监督,组织政府各个只能部门对教育的支持,细化任务,做到教育资的合理利用。并:严格工程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危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3、对于初中学生辍学的问题,可以借鉴,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流生报告及动员流生返校制度”、“禁止使用童工制度”、“完成义务教育证书制度”等一整套使学生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制度。加强执法力度,政府要对拒不履行义务、不及时送辍学子女返校学习的家长或监护人依法强迫其履行义务。工商、劳动、司法、教育等部门要对招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及”流生”的家长进行处罚。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对学生的转学、休学、缓学、复学、借读等严格管理,从社会环境上遏制辍学问题。增强农村初中教育的吸引力,要求学校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积极进行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通用技能、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消除厌学情绪。还应该完善义务教育助学金制度,减免特困学生的杂费、书本费、寄宿费,避免因学费问题辍学。
4、教育资金问题作为对国家基础教育的建设,它受制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策略。就地方政府而言,能做的是,在争取增加财政经费投入的同时,采取有效的资金管理体制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问
题的现实选择。
在调查的过程中,教体局领导也都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表示了关注,并介绍了解决的大致思路:主要为加强监督,保证现有条件下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并开拓新形式的各方面的教育投入。
四、结束语:
通过对家乡方城县农村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当代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 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调查过程中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使我更加体会到是教育问题的重要性:知识,是摆脱贫穷最大的捷径!但是,新时期农村和乡镇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中国的发展。
第四篇:涞水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责任书
涞水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责任书
涞水县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办公室:
我单位现有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的应偿还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37350元,其中:
1、刘明军(债权人)于2003 年8月为我单位实施用铲车平整学校操场9小时,每小时160元,共形成的债务 1440 元,详细证明材料见附件1。
2、李桂林(债权人)于2000 年7月为我单位实施建学校围墙,每平米50元,共220平米,形成的债务共计11000元,详细证明材料见附件1。
3、董瑞琴(债权人)于2000 年9月为我单位实施修理课桌凳、做镜框等共形成的债务 1230 元,详细证明材料见附件1。
4、董瑞琴(债权人)于2002年8月为我单位实施购置课桌凳形成的债务 6600元,详细证明材料见附件2。
5、刘太录(债权人)于2003年10月为我单位实施硬化路面工程形成的债务7800元,详细证明材料见附件1。
6、李国海(债权人)于2003年8月为我单位实施拉石渣填操场,每车40元,80车共形成的债务 3200元,详细证明材料见附件1。
7、刘玉(债权人)于2003年9月为我单位实施做防盗门、加固护栏、篮球架等共形成的债务 3200元,详细证明材料见附件1。
8、刘兴亮(债权人)于2003年10月为我单位实施做仪器橱,每个240元,12个橱共形成的债务 2880元,详细证明材料见附件1。
我单位郑重承诺:以上应偿还债务额及我单位所提供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并对此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债务单位名称:紫石口小学
(印章)
法人代表:
(印章)
2011年7月5日
第五篇: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情况汇报
***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情况汇报
为切实做好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资金的兑付管理工作,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央、省、市有关加强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资金管理的精神和县政府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实施方案的要求,现就我县偿还债务情况汇报如下:
一、偿还债务基本情况
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的范围及主要内容,我县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领导小组组织监察、财政、审计、教育等相关部门对全县中小学校“普九”期间债务进行了核定认定,并经市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领导组办公室批复,最终确定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总额904.1454万元。其中:“普九”债务902.2460万元,利息债务1.8994万元。
在偿债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顺序:优先偿还农村“普九”债务;优先偿还对教师、学生家长和工程业主的欠款;优先偿还因病致贫、遭受灾害的农村债权人的债务;优先偿还债务本金。
我县于2011年3月上报市化债办《***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实施方案》并经市化债办批复,同意实施。7月我们又制定出台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资金兑付实施方案》。
为了能够有效制止农村义务教育新增债务的发生,我们在开始着手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时,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制定出台了《关于制止发生农村义务教育新增债务的实施意见》。
在得到市化债办批复我县《***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实施方案》后,我们由县化债办制定出台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计划》,在化债过程中,我们认真遵循工作计划中的实施时间,确保我县化债工作能够在9月底前顺利完成。
债务偿还时,我们首先由各乡镇在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再核实,再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期满,由乡镇府提供公示说明,对所公示的项目在公示期间,是否有群众反应,是否有在清理与化解期间还债的行为进行有效说明。对乡政府提供可以偿还债务的说明后,由债权人提出申请,经债务人、债权人、乡政府、所在区校、审计局签字盖章后,提交县化债办,化债办审核后,由债权人与债务人签订《***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偿还协议书》,化债办根据债权人的《还款申请》,编制债务偿还清册,递交县财政局国库股审核,审核无误后,由国库股按偿还清册中的债权人名称、开户银行、账号、金额从“财政特设专户”直接支付给债权人。
上级核定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债补助总额为904.1454万元。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实际到位补助资金562.12万元,省财政到位补助资金189.16万元,市财政到位补助资金45.3万元。县财政应配套45.3万元全部拨入县级财政特设专户。
我们在偿债过程中,坚决杜绝挤占、截留、挪用化债资金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截止目前我县共偿还农村义务教育282笔,261个项目,共计683.66万元。
下面就我县化债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一)进一步对锁定债务张榜公示
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由各乡镇统一组织,分别于所在项目学校和债务单位重新进行张榜公示,同时在学校和所在村进行交叉公示,公示期为10天。公示期满,各乡镇要向化债办提供公示照片。为确保债务的真实性,对群众有异议的债务,化债办要进一步调查核实,并公开调查结果。在没有任何异议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偿债资金的兑付。
(二)成立审核小组。
县政府成立农村义务教育化债资金兑付审核小组,主要对有反映、有异议或造假、伪造、虚报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等情况进行审核认定,以确保债务的真实性。
(三)债权人填写偿债申请。
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经重新公示无异议后,由债权人按要求填写一式三联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还款申请审核表》,连同证明债权人身份的有效证据(身份证或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和银行账号,由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填字后,由乡镇、区校、审计局签署具体意见(县城小学及县直中学义务教育债务由区校、审计局、文教体育局主要领导签署具体意见)。签署意见后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还款申请审核表》一份审计局留存,一份文教体育局留存,一份化债办留存。
(四)签定偿还协议书
根据审核后债权人的申请,债权人和债务人签订《***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偿还协议书》,协议书一式三份,债权人、债务人、化债办各持一份。
涉及私借公用的银行贷款,债权人确定为银行的,由债务单位、银行和借款人签订三方协议。协议书一式四份,债务人、借款人、银行、化债办各持一份。
(五)县财政将偿债资金直接支付到债权人
化债办根据债权人填写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还款申请审核表》,编制《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偿还清册》,递交县财政局国库股审核。国库股审核无误后根据偿还清册拨付偿债资金。
债权人领款时,需本人填制“领款单”,并提供借据或欠条原件,化债办在借据或欠条原件上加盖“×年×月×日县财政直接支付偿还结清”条形章,统一收回后放入化债档案。属工程类欠款需提供缴税发票。化债办填发《***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销号通知单》传递给债务主体单位或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账务处理工作。
(六)建立债务台账和监管系统。化债办根据已复核认定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数额,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台账,逐笔登记债务项目名称、发生时间、金额及债权人基本情况等。同时,将债务的偿还情况及时录入中央、省、县三级联网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监管系统,实现债务的实时动态管理。
(七)实行还款销号制度。化债办依托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监管系统与县财政国库部门及时交换偿债资金支付信息,做到每偿还一笔债务,就注销一个欠债号码,并在“普九”债务台账和债务监管系统中逐笔登记,即“偿还一笔、登记一笔、销号一笔”。已销号的债务要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做好相应的账务处理,确保债务清偿工作有据可查。
二、化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县赤泥洼乡下马城学校,在2008年债务清理上报时,债权人为王仲全,债务人为赤泥洼乡人民政府,债务金额48991.02元。该债务项目是1999年王仲全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名义与赤泥洼乡政府签订了修建下马城学校教学楼工程合同。2008年与王仲全合伙人王月平将王仲全及赤泥洼乡政府起诉至县人民法院,根据(2008)年静民初字第54号判决书及(2008)忻中民终字第473号判决书中,“王仲全应付给王月平工程款51377元,此款由赤泥洼乡人民政府从王仲全的工程款中直接支付王月平”的要求,赤泥洼乡于2010年在县法院的协调下与王月平签订了付款协议,并于2011年年初从赤泥洼乡经费户中转给法院30000元付给王月平,剩余21377元,按法院协调意见于今年底前由赤泥洼乡还清。(二)鹅城镇西河沟村修建学校债务,债务人为西河沟村委,债权人一个是原平市晋炜常庄锅炉厂,金额为12万元;另一个是忻州市国新建安工程处焦世红,金额为67.8万元。该村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李文亮于今年4月份被公安机关拘役至今,鹅城镇无法确认经过两年多时间,西河沟村委是否偿还过这两项债务?偿还的金额是多少?现在该村的财务正在县纪委调查核实,但不能确定是否有账外还款的做法。
鉴于以上事实,这种债务应如何偿还。
(三)在偿还债务过程中,有的债权人身份证由原来的15位新增到18位;账号由于农村信用社2009年系统升级,原在该金融机构开户的债权人的账号现在都不能使用,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操作?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系统中数据能否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