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层教学对后进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分层教学对后进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摘 要:我校地处老城区,学生家长大多无固定工作,受教育程度偏低,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都抱着“靠天收”的心态,孩子回家后处于无人管状态。对孩子的学习方面的要求重心都落在学校老师的身上。所以我校很多班级中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学校近几年一直在努力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比如“531模式”等,但不论何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都要统筹兼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化,颇为重要。本文就从数学学科的教学方面谈谈如何激发后进生的数学兴趣。
关键词:分层教学;后进生;学习兴趣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当然这也是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班级学生中普遍存在参差不齐现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当然是很博人眼球,人人喜欢。而对于经常让我们头痛的“问题学生”,我们把他们作为一种教学上的负担,总认为他们的智力是有障碍的。让他们屡受伤害,造成性格孤僻或自暴自弃,学习技能的不出彩,造成自身各方面闪光点也随之暗淡。久而久之,他们对任何学科都失去了兴趣,最终成为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这难道都是学生的自身为题吗?我们做老师的有没有坐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的教学方式有没有问题?我们的每节课的设计都照顾到全体学生了吗?
同样《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是一个具有不同特点的社会个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像我们有些专家说的那样:要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我认为,即使只能爬也要向前爬一段。只要动起来,就会有变化。尊重后进生,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
1.爱是尊重的基础
爱心,是燃烧的火,会让绝望的心灵重新点燃.作为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热爱学生.教育家陶行知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成长个体,任何一次过火的指责,无意的歧视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心理阴影。老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把爱播撒到学生心灵的深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尊重,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让孩子们在温馨、幸福的爱的暖流中茁壮成长。
2.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成为环境的主人和活动的主体。因此,尊重学生就要尊重?W生的人格。平等地接纳待每一个学生。要使学生,在包括知识学习在内的校园生活活动过程中,体验到自尊和自豪。
初二(5)班讲台左侧有一个学生叫王宁,刚从外地转学过来,这小孩可能是身体中缺少某种微量元素,身体基本没有怎么发育,个子很矮,我在上课时,举当年自己上小学的学习例子,随口说了:“我上小学二年级时,也就像王宁这么小,等等洋洋洒洒一大段。课后也没有感觉到什么反常,但随后几天的课却看不到王宁,一问,说别的课都在,就数学课不知道跑哪去了?当我在别的课上找到他时,他给我看到的是一脸泪水,交流后才知道自己犯了多么大的错误,随口一说,却有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如果教师对学生多一点尊重,多一份热心,多一点赏识,他们便能增加一份自尊与自信,也能使棍棒之下不知悔改的学生流下眼泪。也只有让学生增强自尊和自信,才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他们也会因自尊而自重、自信而自强。因材施教,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成功一半。”也就是意味着一节课的开头是至关重要的。有趣的新课导入能引导后进生对一堂数学课的浓厚兴趣,步入数学的学习。
我在上到“概率”这一章内容时,这样导入:“概率,出身不好,表现不错。”就这一句话,我注意到所有学生都张大了嘴巴,等待下文。我接着说:“在赌博场上,骰子点子的单双,点子的大小,直接关系着输赢。而人们对单双,大小的关注,恐怕就是探讨概率问题的开始。概率的概念源于赌博场,可见出身不好。然而,概率作为一门科学,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很重要,所以说其表现又很不错。同学们,想知道它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吗?”这样的开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抓住了,兴趣自然也就增强了。但也有时也有做过头的时候。又如,在讲到《线段、射线、直线》这一节的“直线”概念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先播放了5分钟《西游记》片段,然后提问金箍棒有什么特点?结果学生强烈要求再继续播放,嫌不过瘾,对于金箍棒是怎么来的,学生讲得眉飞色舞,对于金箍棒的特性却止于“要多长有多长”。由于学生被创设的情境所吸引,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课开始很久了,思绪却停留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同时也阻滞了学生原本活跃的思维。显然,这是创设情境过头了!所以,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适当,达到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可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用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类型的数学素材和图表来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真心的热爱学生,真诚的关心学生,经常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感受到终生学习的必要性。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放慢速度,降低难度,不让后进生失去兴趣
上课时适当放慢速度,不赶进度,尽可能都照顾到。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差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马卡连柯认为:教师在集体中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要求个人,在教育集体的同时教育个人,并对个人产生影响。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的集体能有效地约束差生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出现奇迹般的效果。
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转化差生中,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样,鼓励他们的学习,把差生转化成德才兼备、自主学习的优秀生。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稿)》 2011版.[2]《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苏霍姆林斯基,天津教育出版社.[4]《教育过程》,布鲁纳,美国心理学家.
第二篇:培养兴趣掌握方法持之以恒分层教学
培养兴趣掌握方法持之以恒分层教学
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也是小学学音乐课本中选修科目之一。它丰富了音乐课堂,并且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促进了学生的智力的发展。八孔竖笛因其携带方便,音色优美,简易实用等特点,成为课堂器乐教学的首选,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一、学习中注重兴趣的培养
在第一次学习竖笛时,我让学生先看图,这是什么,你见过吗?接着我有拿出一支竖笛向学生提问:它叫什么名字呢?老师怎么样才能使它发出声音呢?它分为几个部分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我故意的“嘘”了一声,之后把竖笛放在嘴边,轻轻的吹出了do re mi fa sol la ti 这七个音,同学们听了,很是好奇,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还可以吹出声音来。目不转睛的盯着我手中拿着的竖笛,并思索着。我充满感情地吹奏了一首歌曲《春天来了》给学生们听。这是一首三年级的歌唱歌曲,学生都会唱,到这熟悉而又优美的旋律时,一部分同学随着音乐唱起来了,教室里的每个同学好很认真,也很好奇。他们都在仔细的观察老师的动作,并思考着这是什么乐器?怎么那么好听又好玩?当我吹奏完乐曲的时候,学生们很是兴奋。我对之前提出的几个问题合同学们进行了讨论,并拿出竖笛合他们共同研究。很快的,同学们进行了总结:这个乐器的名字叫做竖笛,竖笛它分为笛头、笛身、笛尾三个部分。它共有8个空。这面7个,反面1个孔。紧接着,我又叫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竖笛,你们能够让它发出声音吗?同学们很快的自己尝试起来,但同学们吹出来的音都很刺耳。这时我又吹出声音,让同学们去比较。很快的,同学们得出了竖笛的演奏姿势方法:上身直,头略低,斜拿笛,肩放松,孔按严,悄悄吹。就这样完成了同学们第一次与竖笛的亲密接触,用乐器与学生说话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竖笛原来是那么好玩的,激发了学生学竖笛、吹竖笛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
二、学习中正确吹奏方法的掌握
在八孔竖笛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演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习惯的养成对以后是否能够自主吹奏,有很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演奏姿势是:身体要坐直,眼睛要平视前方,肩膀放松。笛口处放入口中不要太深,笛口不要顶住牙齿。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的拇指封堵竖笛的背孔――也称高音孔或零孔。竖笛的正面各音孔的名称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5、6、7孔。左手的二、三、四指封堵竖笛的1、2、3孔。在用手指封堵竖笛音孔时,应注意要用手指的指腹处封堵音孔,以便音孔关闭严密,左手的拇指要用靠近指尖部腹部封闭音孔,以利于高音孔的开闭。呼吸方法:气息的掌握是难点,学生最初都是使劲的吹,不用吐音。提醒学生要从鼻子和嘴角同时吸气,吸到胸部和腰部,小腹微微向里收,以使演奏是有气息支持的。为使学生感受气息的运用,我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找我好呼吸方法。我点燃一支蜡烛,请同学们,吹,但是不能把蜡烛吹灭,只能吹动烛火,我将全班分成了很多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我同过各组用不同的气息演奏出的效果的不同,使学生对竖笛气息的运用有了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掌握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做好铺垫。基本演奏技法:要提醒学生用“吐”音,单吐是用舌尖顶住上牙的牙根,用气息轻轻地把舌尖冲开,待声音发出后舌尖有弹性地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时舌尖就像一个通气阀门,如果我们让它发出声音就像发“嘟”音的感觉。在有连线的地方只有第一个音采用单吐的技法,后面的音不再做吐音,只接前面“嘟”音的尾音发出“呜”音,整个连线里面的音就像“嘟呜”的感觉。
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在音乐课中,竖笛课占的比重不是很大。就造成了很多老师学生急于求成。作业过多,而课后有的学生也不复习,这样长期循环,不利于学好竖笛。而我在每节课中,安排学生掌握的知识多,每个学生必须在“听听――唱唱――奏奏――演演”的过程中得到强化。并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因不得要领而盲目吹奏,造成教室里一片乱哄哄的局面,我引导学生先唱一唱,掌握旋律,然后一边唱一边用手势表示出旋律,待全体学生基本熟练后再进行齐奏练习。效果很不错!
四、实施分层教学,带领共同提高
在我们学习中,好差生现象平凡普遍,竖笛上同样如此。在同一个班级内,好的同学简单的两遍,就能掌握好老师教的歌曲。而一部分同学,直到下课,也不能完成老师教的乐曲。就是学生的水平曾差不齐,差距较大,存在学困生,我们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学困生我们降低要求,当他们有进步时,给予祝贺和鼓励,以此树立自信心。在教学中,将全班同学分为很多的四人小组,每组的学生层次都要不同,小组成员中采用“以优带差”的方法辅导差生。各组成员之间互相促进,互相竞赛。而对于差生,我将要求全部放低,只要他们掌握最简单的技巧后,再渐渐加大难度。并且将学生的一点点的进步,都进行放大化,在全部进行表扬奖励,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优生,他们能轻松完成课堂上的作业,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会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吹奏曲,以挖掘内在的潜力,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定期组织小乐手的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
竖笛教学只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一线的老师怎样去上好竖笛课,让学生热爱竖笛课。这是一个值得思考问题。我们老师要怎样的借鉴别人的经验,从而行成自己的教学思路,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去帮助学生实现表现音乐的欲望,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真正做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才是我们教师应该为之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宝应县实验小学 江苏】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摘要:在小学阶段,孩子活泼好动,要是将孩子禁锢在课堂,让他们安静的学习知识,是不现实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弱,偏向与感性认知,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同时,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善于挖掘数学本身的趣味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泛,把学生从枯燥的演算、苦恼的思索、复杂的逻辑推理中解脱出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33-0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果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可能是教师教的很多,而学生收获的却非常少。然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指导教师,当学生对于一件事有兴趣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地对其进行思考以及探究,因此,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程中,教师善于将教材中的重点或者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连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东西就是在身边的,并且让其感觉到学习的兴趣及其重要性。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和速度二者关系的应用题时,可设计这样一道题:周小雨早晨吃完饭后,他妈妈让他给爷爷送一壶茶水去,他骑车出发时正好是8:00整,骑完一段上坡路,周小雨一看表正好是8:30,骑上坡路时每分钟行120米,接下来全是下坡路,当他到达爷爷家时正好8:50,骑下坡路时每分钟行180米,问题:(1)他上坡路行了多少米?(2)他骑下坡路行了多少米?(3)他家离爷爷家有多远?(李小斌是本班一个学生的名字),这样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从而对要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另外,要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当中获得的。因而,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们学习动机,尤其是在对“好胜”之心的把握上,通过运用巧妙的手段,让学生在一种“争强好胜”的情况下把所需要的知识掌握住。
3.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如在教学“20以内个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华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告诉我:5+8=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兔妈妈带小兔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兔妈妈让小兔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她认认真真的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兔”。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兔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兔子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顿有所悟,边笑边喊:“兔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也正是此时,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华给忘了。如此妙趣横生的数学内容,当然深深的吸引了学生。此外,还可以组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等活动,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力量,唤起学生对之产生深刻的兴趣。
4.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是课堂教学之魂。师生双方情感的融通,能驱动学生探索,荡涤学生的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因而,在辅导学生时,亲近孩子,满足他们生命个体精神生活的需求。学生回答错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改正,以朋友的姿态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宽松的教学气氛,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孩子的想法、做法无拘无束地释放,虽然有些方法有些繁琐,但繁琐之中也可看出他的基础知识的扎实。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其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驱力。因此,在辅导过程中,注重情感交流,这不仅能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创造火花也会不时进发出来。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1(36).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在活动中的生趣
1.在应用活动中生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学生兴趣高涨,动手实践,计算验证。
2.在操作活动中生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发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圆形面积=πR2。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3.在情境活动中生趣
数学教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学生出题,教师与学生比赛,看谁判断快,学生对教师的“秘诀”产生了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情境的创设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设计情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4.在课外活动生趣
课外活动能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因此它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如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探索教学规律,发现规律,增强学习兴趣。又如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小知识,如古老的数学计算方法、数学符号来源,数学家们的生活片断、诗歌中的数学,让学生领略数学的丰富世界,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二、在感悟中激趣
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只是暂时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内化为对数学内涵的欣赏和追求,让学生从感悟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1.感悟“美”
数学中的美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造型、色彩的视觉美,不同于体育中的体形、动作、力量的运动美,也不同于各种的音响、节奏、旋律的听觉美。数学本身的内在美瑰丽多姿,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进行体验并感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对称图形时,出示一幅幅对称美丽的画面,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进行引导:为什么大家对这些图形都说美,是数学中对称的神奇力量。从而让学生透过美的现象,感悟到数学的对称美。又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用语言是这样叙述的: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来概括就是(??+b)+c=??+(b+c),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用数学方法来表示太简洁了,从而感悟到数学中的简洁美。当然数学中还有许多的美(如统一美、奇异美等),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美的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感悟“趣”
学生能感悟到数学是有趣的,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在苦在累也是乐而不疲。
(1)巧用修辞手法激趣。有时对数学资源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学生兴趣倍增。如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中,戏称0为大方的穷光蛋,这一比喻,不但把本课时中的难点凸显了出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了,下课后还谈论着这一有趣的称呼。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手法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使数学更具吸引力。
(2)找有趣数学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为了巩固计算方法,必须进行练习,但大量的练习往往枯燥乏味,有位教师充分利用回文算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知道计算方法后,出示了63×12,21×36,14×82,28×41四题,计算后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创造这样的有趣算式吗?没有一个学生不想计算的,纷纷进行笔算寻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如数字黑洞、回文数等,让这些材料成为数学课堂中的有趣的教学资源。
三、在激励中促趣
有人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一次次的成功就会给学生带来无限喜悦和美好的憧憬,从而可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师应设计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作业,使广大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成绩,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如6□7>649,□里可以是()。对于差生只要求能够填出几个,对于中等生能够全部填出,对于优等生应概括出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这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积极评价,体验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小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尤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进步时,教师应及时对其激励性评价。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九暖,冷言一句三伏寒。”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莫让自己的评价使学生对学生数学失去兴趣。
学生对数学理趣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慢慢的积累和影响,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会对学好数学产生很强的自信心,会不懈的学习数学知识,甚至会在数学中做出一些贡献。
第五篇:培养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的策略-后进生转化
培养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的策略
文/孟丽丽
数学在许多人心目中,往往是一个枯燥乏味,充满着各种怪异符号的学科,加之数学学科抽象性高,连贯性强,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导致后进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造成后进生学习数学成绩更差。因此可以说:后进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后进生数学成绩提升的快慢。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想达到有效教学,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因此,在参与教育局提出的小课题研究时,我提出了《提高后进生的计算能力的研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首先针对后进生进行了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策略着手,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培养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能增加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兴趣是学习最佳的营养剂和催化剂,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他们的思维将会更积极,更有效。抓住了这一点,对转化后进生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后进生由于认知前提差、思维能力差、计算能力差,因此教师在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可能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如:可通过填空、改错、判断等变式练习的方法,使后进生得以接受;讲课时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充分利用教具、学具或多媒体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对后进生要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态度要诚恳、亲切,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在诚心诚意帮助他们,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特别要注意发现后进生的进步点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点燃后进生心灵奋发学习的火花。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做题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后进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后进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后进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
4、查:就是认真演算。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数学后进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灵活多变的教法。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要随时总结经验,及时改变教法,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