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扩大消费领导小组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汇报
扩大消费领导小组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汇
报
今年上半年,扩消费领导小组按照市政府7号文件《关于培育消费热点,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意见的通知》精神,精心组织、加大协调、周密安排,扩大宣传。各项工作取得较好的进展。
一、分解目标,任务细化。
(一)是协调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各部门、区县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明确分工;
(二)是将目标任务在局内相关处室进行了细化分工;
(三)是由各区县、各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联系人,及时了解各部门扩消费实施措施及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完成。
(四)是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解决扩大消费活动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二、开展“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系列活动
(一)引导西安市各大商贸零售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全力扩大销售,拉动消费。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让利活动,开元、民生,金花、人人乐、华润万家、好又多,家得宝、大明宫、红星美凯龙、三森家居,国美、苏宁等以及众多的餐饮企业均抓住元旦、春节、元宵节、三八、五
一、端午节等商机,推出众多打折、送礼等活动。有些企业还通过各种主题营销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如苏宁空调节、开元十周年店庆、金鹰国际会员日活动等。努力繁荣活跃市场,提振消费信心。二是提升服务质量,方便群众购物。各大商家通过在卖场增加收银台、营造氛围,增开免费购物班车、缩短售后服务流程,让消费者温馨购物、满意购物。三是发放消费券,今年3月份,我们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放消费券,取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新闻媒体给予充分报到。5月份省商务厅开展以发放消费券为主题的消费月活动,我们又积极组织30多家大型企业响应。共发放消费券亿元,消费券金额小到几十元大到几千元不等,拉动消费亿元。通过一系列活动,我市消费市场呈现商气浓郁、人气旺盛、销售火爆的喜人局面。
(二)举办各类主题展会拉动消费。大力培育一批以庙会为主题的物资交流会、农贸交易会、传统庙会节庆活动等新的消费热点。1-5月举办商贸类展会33个,其中:物资(农贸)交易会21个、庙会12个,活动收入达亿元,观众及交易人数达350万人次。“XX陕西省新春大学生购物节”、“第七届西安年货购物节”“五一”汽车销售会、第三届中国(西安)茶叶博览会暨第二届西部地区春茶定货交易会,4个专业展会收入5800余万元,观众人数达48万人次。
(三)深入开展“情系百姓,温暖万家”公益活动。一是开展送精神、送政策、送技能、送医保、送关爱、建机制“五送一建”活动;二是协调有关部门,为国企困难职工申请财政补贴、医保、救助卡,低保、医疗等补助政策。三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通过举办百家商贸企业专场招聘会和大学生就业洽谈会,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初步达成用工意向XX人,现场接受就业指导2500余人。
(四)餐饮业发展较好。
一是举行评定西安十佳婚宴/年夜饭接待酒店、餐饮店活动。二是举办鼓励应对金融海啸高峰论坛,并为方欣商圈与西安餐饮行业搭建平台,为经销商和餐饮企业牵线搭桥。三是组织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我市餐饮企业代表团参加了中国烹饪协会、陕西省商务厅等六部门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烹饪竞赛。四是举办麦当劳厨房开放日,组织川渝人家、千家饮食公司、野芙蓉酒店等十多家餐饮企业的负责人、行政总厨和消费者,参观学习麦当劳厨房的运营与管理。
三、促进农村消费转型升级
深入推进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操作细则、开展宣传月活动、加大网点备案、规范销售网点行为、简化兑付手续。截止6月18日,共销售补贴产品43270台部,销售金额6620万元,销售量和销售金额均列全省第二,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
以西安农商对接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进一步做好产销衔接。5月下旬,蒿局长、黄局长带领连锁企业到华县蔬菜基地进行考察,进行农超对接。我们还与艾派信息科技公司对各区县进行农超对接培训,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农商对接信息服务平台自今年元月份开通以来,运行情况良好。截至目前,涉农区县建设信息平台371个,涉及农企、超市、农贸市场60多家,发布30多种农副产品供求信息5800余条,每日浏览达12万人次。对接交易活跃,实现成交额亿元。通过信息服务平台为农、商牵线搭桥,拓宽了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减少了流通环节,实现农商双赢。
四、推动各类市场加快建设和改造步伐,尽快形成聚集辐射效应。
(一)是认真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区县为区域,依托当地规模大、经营模式成熟的企业建设配送中心,发展农家店。目前确定蓝田绿之圣超市、周至百惠超市、户县人人家超市、陕西新贸物流公司、新合作西果连锁超市、陕西盛农等为我市万村千乡实施企业,计划在上半年建设农家店150个。近日各区县商贸主管部门对农家店进行初审基本完成,本月底商贸局进行检查审核。
(二)向省商务厅推荐长安、户县、阎良、临潼、周至为陕西省第一批县超工程试点地区。华润万家、人人乐、临潼客都超市、周至百汇超市、户县人人家超市为第一批试点企业。
(三)是积极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建设。陕西欣绿批发市场搬迁至西三环。总占地450亩,地表附着物、青苗赔偿工程已经完工,围墙已建好,正在办理土地手续审批。对各区县进行实地摸底调研,计划扶持远郊区县各新建或改建1个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扩大消费领导小组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汇报
(四)是进一步推动三绿工程建设。上半年我市三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加强农产品经营中的质量控制,通过了商务部国家绿色市场认证。
五、特色商圈建设进展顺利
(一)是明确商圈规划建设任务。加快提升东大街商圈、解放路商圈、西大街商圈、小寨商圈、土门商圈、方欣商圈的业态和功能;培育区域商圈提高档次,充分论证长乐路商圈、张家堡商圈、龙首商圈、长安路cbd、书院门商圈,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二)是加大商圈协调指导力度。会同莲湖区政府向市政府报送了《方欣商圈规划发展有关情况的报告》;组织召开“西安商圈发展座谈会”。
(三)是加快特色街区建设步伐。组织参与书院门顺城巷古文化旅游街区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对被评为首批 “西安特色商业街”5条特色商业街进行授牌。
(四)是商圈培育建设顺利推进。小寨商圈成效显著,商圈12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已完成投资额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民生百货进驻骡马市兴正元广场;珠江地产与世纪金花联手打造约8万平米的“世纪金花旗舰店”;解放路商圈重点建设项目西安民乐园万达广场顺利签约20家主力店;西大街商圈世纪金花唐人街商场装修工程加快进行,计划10月开业;方欣商圈六大项目开始招商,销售火热;土门商圈土门市场改造提升工作稳步推进。
六、做好商贸物流规划调整,发展新型流通方式
(一)是结合商贸行业发展新形势,编制《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文体主要章节已完成,现正就有关修改数据部分与市规划院进行衔接审核。组织调整拟定了《西安市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已报送市政府待审批。
(二)上半年新增连锁企业6家,183各门店,累计125家,2040个门店,预计上半年实现销售170亿元。
(三)是重点物流项目进展明显。大明宫建材物流中心437亩所有建设审批手续已完成,正按程序进行第二期公示。
(四)是“西安电子网络交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由陕西黄马甲物流配送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西安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项目顺利启动。目前平台框架正在开发,与开元、天地合和图书、量维生物科技、开米、杜康酒业等多家企业实行网上数据对接。增加了华商购物卡、网上支付等电子交易功能。
(五)是大力发展网上购物等现代服务方式。举办了西安流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展示推介高管论坛,与银联陕西分公司联合商家开展刷银联标准卡、遵享牛气好礼系列营销活动。与苏宁电器、银联联合开展了购家电零首付、零利率、零服务费消费活动。促使银联卡发行量和刷卡金额呈稳步增长态势,有效改善了我市电子支付的环境。
七、大力推动绿色环保消费
(一)是安排部署再生资源行业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工作,积极为再生资源企业做好退税服务工作。做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登记备案,目前已登记备案企业220家。
(二)是结合汽摩下乡活动。做好报废汽车补贴发放和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监管。积极引导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按照国家规范进行升级改造。1-5月,共回收拆解各类车辆2133辆。协助西安五龙汽车城、陕西英捷实业公司完成了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的编制,促进建立现代化的二手车流通体系。
(三)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活动。国家出台电器以旧换新政策后,陕西、西安暂未被列入试点范围,为了取得经验,我们以西安市扩大消费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市商贸局的名义和苏宁电器联手在西安试行开展家电以旧换新业务,收到良好效果,6月13-14日共销售650台部,销售金额600多万元。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反响。应消费者要求,本周末继续在苏宁电器开展两天。为了规范家电回收,在全市范围内确定3家企业进行集中拆解处理。
八、积极实施“放心食品”工程
放心早餐发展态势良好,解决近千人就业,上半年建设135个网点,累计已有近600个网点上市,每天可满足十多万人早餐需求。加快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不断提高大众化餐饮的规模、质量和服务水平。
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加快了对重要生猪屠宰企业的升级改造,扶持培育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加快批建屠宰场,完成了禽类屠宰厂在城区的布置设置。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肉食、粮油、蔬菜副食品市场的巡查力度,开展了打击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行动。加大对商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对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严禁假冒伪劣产品销往市场。
九、加大为企业服务力度
(一)是对宏观
扩大消费领导小组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汇报
第二篇:扩大消费领导小组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汇报
今年上半年,扩消费领导小组按照市政府7号文件《关于培育消费热点,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意见的通知》精神,精心组织、加大协调、周密安排,扩大宣传。各项工作取得较好的进展。
一、分解目标,任务细化。
(一)是协调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各部门、区县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明确分工;
(二)是将目标任务在局内相关处室进行了细化分工;
(三)是由各区县、各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联系人,及时了解各部门扩消费实施措施及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完成。
(四)是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解决扩大消费活动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二、开展“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系列活动
(一)引导西安市各大商贸零售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全力扩大销售,拉动消费。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让利活动,开元、民生,金花、人人乐、华润万家、好又多,家得宝、大明宫、红星美凯龙、三森家居,国美、苏宁等以及众多的餐饮企业均抓住元旦、春节、元宵节、三八、五
一、端午节等商机,推出众多打折、送礼等活动。有些企业还通过各种主题营销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如苏宁空调节、开元十周年店庆、金鹰国际会员日活动等。努力繁荣活跃市场,提振消费信心。二是提升服务质量,方便群众购物。各大商家通过在卖场增加收银台、营造氛围,增开免费购物班车、缩短售后服务流程,让消费者温馨购物、满意购物。三是发放消费券,今年3月份,我们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放消费券,取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新闻媒体给予充分报到。5月份省商务厅开展以发放消费券为主题的消费月活动,我们又积极组织30多家大型企业响应。共发放消费券1.13亿元,消费券金额小到几十元大到几千元不等,拉动消费9.15亿元。通过一系列活动,我市消费市场呈现商气浓郁、人气旺盛、销售火爆的喜人局面。
(二)举办各类主题展会拉动消费。大力培育一批以庙会为主题的物资交流会、农贸交易会、传统庙会节庆活动等新的消费热点。1-5月举办商贸类展会33个,其中:物资(农贸)交易会21个、庙会12个,活动收入达1.53亿元,观众及交易人数达350万人次。“2010陕西省新春大学生购物节”、“第七届西安年货购物节”“五一”汽车销售会、第三届中国(西安)茶叶博览会暨第二届西部地区春茶定货交易会,4个专业展会收入5800余万元,观众人数达48万人次。
(三)深入开展“情系百姓,温暖万家”公益活动。一是开展送精神、送政策、送技能、送医保、送关爱、建机制“五送一建”活动;二是协调有关部门,为国企困难职工申请财政补贴、医保、救助卡,低保、医疗等补助政策。三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通过举办百家商贸企业专场招聘会和大学生就业洽谈会,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初步达成用工意向XX人,现场接受就业指导2500余人。
(四)餐饮业发展较好。
一是举行评定西安十佳婚宴/年夜饭接待酒店、餐饮店活动。二是举办鼓励应对金融海啸高峰论坛,并为方欣商圈与西安餐饮行业搭建平台,为经销商和餐饮企业牵线搭桥。三是组织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我市餐饮企业代表团参加了中国烹饪协会、陕西省商务厅等六部门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烹饪竞赛。四是举办麦当劳厨房开放日,组织川渝人家、千家饮食公司、野芙蓉酒店等十多家餐饮企业的负责人、行政总厨和消费者,参观学习麦当劳厨房的运营与管理。
三、促进农村消费转型升级
深入推进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操作细则、开展宣传月活动、加大网点备案、规范销售网点行为、简化兑付手续。截止6月18日,共销售补贴产品43270台部,销售金额6620万元,销售量和销售金额均列全省第二,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
以西安农商对接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进一步做好产销衔接。5月下旬,蒿局长、黄局长带领连锁企业到华县蔬菜基地进行考察,进行农超对接。我们还与艾派信息科技公司对各区县进行农超对接培训,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农商对接信息服务平台自今年元月份开通以来,运行情况良好。截至目前,涉农区县建设信息平台371个,涉及农企、超市、农贸市场60多家,发布30多种农副产品供求信息5800余条,每日浏览达12万人次。对接交易活跃,实现成交额1.6亿元。通过信息服务平台为农、商牵线搭桥,拓宽了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减少了流通环节,实现农商双赢。
四、推动各类市场加快建设和改造步伐,尽快形成聚集辐射效应。
(一)是认真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区县为区域,依托当地规模大、经营模式成熟的企业建设配送中心,发展农家店。目前确定蓝田绿之圣超市、周至百惠超市、户县人人家超市、陕西新贸物流公司、新合作西果连锁超市、陕西盛农等为我市万村千乡实施企业,计划在上半年建设农家店150个。近日各区县商贸主管部门对农家店进行初审基本完成,本月底商贸局进行检查审核。
(二)向省商务厅推荐长安、户县、阎良、临潼、周至为陕西省第一批县超工程试点地区。华润万家、人人乐、临潼客都超市、周至百汇超市、户县人人家超市为第一批试点企业。
(三)是积极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建设。陕西欣绿批发市场搬迁至西三环。总占地450亩,地表附着物、青苗赔偿工程已经完工,围墙已建好,正在办理土地手续审批。对各区县进行实地摸底调研,计划扶持远郊区县各新建或改建1个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第三篇:扩大消费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韩市长、李秘书长,各位领导:大家好!
今年上半年,按照市政府7号文件《关于培育消费热点,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意见的通知》精神,全市上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协调、扎实工作,扩消费保增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做简要汇报。
一、分解各项工作目标,细化扩大消费任务。
市政府7号文件下发后,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明确分工,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特别是责任单位,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对具体工作任务制定贯彻措施和时间进度安排。同时加强了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了解各部门扩消费实施措施及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扩大消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大部分区县也成立了扩大消费的相应组织机构。在市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组织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通过促消费的一系列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完成。2010年上半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8.05 亿元,同比增长18.6%。全市gdp增长13.3%,比全国高出6.2个百分点,比省上高出1.5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显现。
二、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繁荣市场扩大消费
(一)引导各大商贸零售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拉动消费。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让利活动,百货、超市、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餐饮、批发市场等不同业态的大中型企业均抓住节假日等商机,推出众多打折、送礼等活动。有些企业还通过各种主题营销活动,繁荣活跃市场,提振消费信心。如苏宁空调节、开元十周年店庆、金鹰国际会员日等主题营销活动,有效地繁荣活跃了市场。
二是提升服务质量,方便群众购物。各大商家通过在卖场增加收银台、营造氛围,增开免费购物班车、缩短售后服务流程,让消费者温馨购物、满意购物。
三是发放企业消费券,今年3月份,我们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放消费券,取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新闻媒体给予充分报到。5月份省商务厅开展以发放消费券为主题的消费月活动,我们积极组织30多家大型企业响应。当月发放消费券1.13亿元,拉动消费9.15亿元。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刊登有关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引导全市各大商贸零售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全力扩大销售,拉动消费。如长安区通过在区电视台,报纸上开设专栏,举办商品促销会、召开限额以上流通企业座谈会等形式,在全区集中开展宣传,提振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营造繁荣喜庆的的商业氛围。
(二)举办各类主题展会拉动消费。
大力培育一批以庙会为主题的物资交流会、农贸交易会、传统庙会节庆活动等新的消费热点。1-5月举办商贸类展会33个,其中:物资(农贸)交易会21个、庙会12个,活动收入达1.53亿元,观众及交易人数达350万人次。2010陕西省新春大学生购物节、第七届西安年货购物节、五一汽车销售会、第三届中国(西安)茶叶博览会暨第二届西部地区春茶定货交易会等4个专业展会收入5800余万元,观众人数达48万人次。
新城区先后举办了西安首届华威美食文化节、西安首届华夏第一大火锅美食文化节、陕茶王争霸大赛、新茶品茶会。活跃了消费市场。尤其是华夏第一大火锅促销活动,有80多家单位参加展销,人流达到2万多人,销售额亦非常可观。
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户县把举办节庆活动、办好古庙会、组织商品交流会作为拉动消费的重要载,安排和组织各乡镇举办好各类物资交流会,以方便群众交易和购物。
(三)开展餐饮业比、学、赶超活动,提升餐饮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是举行西安十佳婚宴/年夜饭接待酒店、餐饮店评选活动。二是举办鼓励应对金融海啸高峰论坛,并为方欣商圈与西安餐饮行业搭建平台,为经销商和餐饮企业牵线搭桥。三是组织我市餐饮企业代表团参加了中国烹饪协会、陕西省商务厅等六部门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烹饪竞赛。四是举办麦当劳厨房开放日,组织川渝人家等十多家餐饮企业的负责人、行政总厨和消费者,参观学习麦当劳厨房的运营与管理,提升我市餐饮业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活动,我市消费市场呈现商气浓郁、人气旺盛、销售火爆的喜人局面。
三、加快发展农村流通,提升扩大农村消费
一是大力推进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操作细则、开展宣传月活动、加大网点备案、规范销售网点行为、简化兑付手续。截止7月31日,共备案销售网点710个,销售补贴产品74998台(部),销售金额1.28亿元,销售量和销售金额均列全省第二。临潼区采取多项措施,加大网点备案力度、深化宣传、简化补贴兑付程序,其家电下乡网点备案数量、家电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均位居全市第一。为了确保家电下乡产品质量,市质监局与市商贸局对全市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查处借家电下乡之名制假制劣、翻新废旧家电的行为。
二是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以区县为区域,依托当地规模大、经营模式成熟的企业建设配送中心,发展农家店。今年确定的蓝田绿之圣超市、周至百惠超市、户县人人家超市、陕西新贸物流公司、新合作西果连锁超市、陕西盛农万村千乡实施企业,上半年在我市建设和改造农家店150个。
三是积极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和三绿工程。陕西欣绿批发市场搬迁至西三环。总占地450亩,地表附着物、青苗赔偿工程已经完工。上半年全市三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加强农产品经营中的质量控制,通过了商务部国家绿色市场认证。蓝田县抓好农贸市场改建工作,对普化、葛牌、北门村、洩湖等4个农贸市场改造扩建,为县域农副产品的收购和批零销售搭建贸易平台。
四是加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对各区县进行实地摸底调研,计划扶持远郊区县各新建或改建1个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开展县超工程试点,确定华润万家、人人乐、临潼客都超市、周至百汇超市、户县人人家超市为第一批试点企业。市供销社制定出台《西安市供销合作联社关于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实施意见》。上半年已建成区域性日用品配送中心5个,新发展日用消费品农家连锁店65个,农副产品购销网络体系不断得以完善。
目前我市农村消费环境有效改善,农村流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消费明显升温、有效需求持续扩大、农村市场日益活跃。今年上半年,全市13个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均超过17%。
四、积极推进农商对接,拓宽城乡消费渠道
我市加强农商对接工作,建立了西安市农商对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给各涉农区县配备农产品信息采集发布设备,帮助建立信息采集发布系统,收集发布我市各种农产品供需信息。农商对接信息服务平台自今年元月份开通以来,运行情况良好。截至目前,涉农区县建设信息采集站371个,涉及农企、超市、农贸市场60多家,发布30多种农副产品供求信息5800余条,每日浏览达12万人次,实现成交额1.6亿元。
市商贸局定期组织大中型超市深入西安及周边地市蔬菜基地进行现场对接。指导农户按照超市的采购标准种植,引导鼓励卖场多销售地产蔬菜瓜果和绿色食品,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丰富市民餐桌,保证食品安全。
周至县对各乡镇三十个经济合作组织及农民协会主要负责人进行农商对接技能培训,有效解决了农商信息不对称及该县农副产品卖难等问题。
五、发展新型流通方式,改善市场消费环境
一是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上半年我市新增连锁企业6家,183个门店,累计达125家,2040个门店,实现销售额170亿元,占到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83%。我们还以“双进工程”为契机,引导连锁企业发展社区商业,逐步构建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社区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营造实惠便利的消费环境。
二是物流重点项目进展明显,大明宫建材物流中心占地437亩,所有建设审批手续已完成,正按程序进行第二期公示。贝斯特物流、招商局物流、中储物流项目进展顺利,长安引镇物流项目已建成8公里主干道,配套供排水、电力、通讯、绿化等设施。陕西延长新能源、陕西华润化工、民生燃气等16家企业入驻。
三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拓展网上购物、电话购物及入户配送业务,实现电子商务多领域推广应用。“西安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框架目前正在开发,与多家企业实现网上数据对接,增加了华商购物卡、网上支付等电子交易功能。
四是积极推动在线支付,刷卡消费。我们通过举办西安流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展示推介高管论坛,引导企业拓展网上交易。与银联陕西分公司联合商家开展刷银联标准卡、遵享牛气好礼系列营销活动。与苏宁电器、银联联合开展了购家电零首付、零利率、零服务费消费活动。促使银联卡发行量和刷卡金额呈稳步增长态势,有效改善了我市电子支付的环境,拉动了消费。
六、加快特色商圈建设,增强扩大消费后劲
一是明确商圈规划建设任务。加快提升东大街商圈、解放路商圈、西大街商圈、小寨商圈、土门商圈、方欣商圈的业态和功能;培育区域商圈提高档次,充分论证了长乐路商圈、张家堡商圈、龙首商圈、长安路cbd、书院门商圈,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二是加大商圈协调指导力度,加快特色街区建设步伐。组织书院门顺城巷古文化旅游街区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对首批5条“西安特色商业街”进行授牌。碑林区加大专业特色街区建设步伐。全区专业特色街区已达16条。雁塔路it产业一条街,集中了大批计算机整机、零配件及软件供应商,形成了以赛格电脑城、东新科贸为龙头的全国闻名的it社区,现有商户XX余家,占据了全省70%的it产品销售份额,通过发展特色经济,提高了碑林商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商圈培育建设顺利推进。小寨商圈建设成效显著,商圈12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已完成投资额5.3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55.5%;民生百货进驻骡马市兴正元广场;珠江地产与世纪金花联手打造约8万平米的“世
第四篇:扩大农村消费的几点思考
农村消费是国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和成本最低的方法。特别是在当前,由于国际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和投资造成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因此扩大农村消费、提升农村消费应当成为保障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农村居民是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最大消费群体。农民收入的日益提高,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善,消费社会化程度的快速提升,以及消费结构的日益优化,为农村消费增长提供了极大的上升空间。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市农村消费的特点和影响农村消费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扩大农村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提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村消费的特点
1、农村消费稳步发展,但与城市比差距逐渐缩小。2009年,我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3.7亿元,比2005年增长94.04%,年均增长为24.73%;其中:县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2.8亿元,比2005年增长89.9%,年均增长23.8%,比城市低1.4个百分点;其中:2005年增长15.9%,比城市低0.5个百分点;2006年增长13.7%,比城市低2.8个百分点;2007年增长17.1%,比城市低0.1个百分点;2009年增长23.0%,比城市低0.9个百分点。农村市场所占份额呈现出下降趋势。1978年到1987年,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县以下农村地区所占份额均在40%以上,其中:最高的1983年,为51.4%,最低的1987年,为40.9%。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改革重心开始转向城市,农村地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的比重从1988年开始逐年下降,1988年为39.5%,到2009年下降到36.9%,比1983年减少11.9个百分点。从总体看,城市、农村消费市场差距逐渐缩小。
2、农村消费结构优化,但消费层次还偏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各类消费的影响不同,从而导致农村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民,对于食品、居住的消费都始终给以较多的重视,农民消费首先是以满足吃、住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收入比较低的农民,对于文教娱乐的消费,往往也给予较多的关注;而收入比较高的农民,则对家庭设备的消费开始给予更多的重视。从而可以看出,现阶段农民在消费方面均带有更多的生存性消费特征,并伴随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明显表现出层次性和差别性。
3、农村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趋旺,但地域区间差异较大。80年代中期开始,以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老三大件”为代表的百元级耐用消费品的文秘杂烩网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到90年代中期开始,以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新三大件”为代表的千元级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则迅速增加。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对于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支出,也呈明显的增加态势,如农民“新三大件”的百户拥有量由1998年的18.7台、1.6台、0.2台增加到2009年的95.5台、20.8台和5.8台;但是,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等级之间的农民,在耐用消费品购买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千元级耐用消费品上,而在百元级耐用消费品上的差异并不大。相对而言,发达地区不仅在各项耐用消费品的人均消费支出方面,而且在一些主要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方面,都明显高于中等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此外,不同收入等级、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之间,在农村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结构方面,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二、制约我市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
尽管近几年我市农村消费总体来说增长较快,但与周边设区市相比,消费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城乡间消费水平差距不断扩大,农村消费水平和城市比,总体上滞后10年左右,只有城镇居民20%较低收入户10059.0元(2009年)的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40%。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持续下滑,耐用品消费呈停滞状态。我们认为,目前制约我市农村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收入较低,农民购买力偏弱。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措施,使农民切实得到了实惠,但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农民收入总体偏低,增长不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1998-2009年十年间,农村居民纯收入(现价)年均增长8.1%,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12.9%的增速低4.8个百分点。比gdp现价年均增长13.4%的增速低5.3个百分点。1997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是1: 1.7,到2009年扩大到1:2.8,为十年来的相差最高比例。2009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同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大体只相当于城镇居民1998年的水平,落后整整10年。如果目前的收入增长机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扩大农村
消费市场和拉动内需将极为困难。
2、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与城市居民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相比,我市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社会公共服务品供给严重不足,主要靠农民自己投资投劳获得,农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现象普遍存在。尽管近几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建立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
政策倾斜力度和物力财力投放力度,农村社会保障程度有所改善,但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无论是在覆盖面还是在深度上均有不足。加上近一个时期以来,教育、医疗服务等价格上涨较快,特别是高中以后的教育费用支出大幅增加,广大农民尤其是有子女就学的农民家庭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大大增加,只能通过增加储蓄和缩减即期消费来应对未来不确定风险的后顾之忧,既使有钱也不敢花。
3、商品流通网络不完善。近几年,我市“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农村居民的购物消费环境得到改善。但连锁超市在一些偏远地区建设不规范,商品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不完善,耐用消费品的维修网点少,售后服务无法保证,遇上假冒伪劣产品也很难投诉,使得农民既使消费意愿强烈也不敢就地购买商品尤其是大件商品。“买大件到城里,油盐酱醋找个体,日用百货赶集市”现象仍然存在。再加上一些生产企业把农村作为三、四级市场,投放的商品质量和档次相对较低,而由于农村商品物流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反映到农村市场上部分商品价格反而高于城市价格,“质低价高”,从而人为地抑制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3、服务体系不健全。“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的消费环境,是导致农村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是农村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妨碍正常合理消费。当前,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市场占有很大的比重,以至于有人称农村市场为“假货市场”和“假货集散地”。一些厂商把农村视为推销积压商品的场所,多数商品质次价廉,假药、假食品、假日用工业品充斥市场,坑农害农问题突出;二是农民产品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差,在购买商品时识假、辨假能力不强。三是农民缺乏消费维权的有效途径,抑制农民消费意愿。农村消费维权力量薄弱,维权成本高,一旦权利受到侵害,往往选择“能忍则忍”、“不再上当”和“下次不买”,严重影响农村市场上的销售和消费。
5、农村空巢化和老龄化加快。随着农村大量中青年农民的外出务工,农村空巢化和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市农村有60%以上的中青年农民在外打工。农村当地人口常年呈老龄化势态,年轻人口的负担加重,储蓄意向趋高,必然减弱消费需求。而老年人不管是其消费需求还是消费能力,都远低于年轻人群体,导致农村消费增长的拉动力趋弱。加上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相对较差,养老负担更重,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程度比城镇居民更大。因此,人口老龄化是构成农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其影响程度也在逐步加深。
6、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是能省则省、勤俭节约、存钱防灾养老,而农民更甚。由于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再加上货币收入低、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大、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后顾之忧较多,一直以来,农民更倾向于储蓄,以备不测之需。2005-2009年,我市农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22.6 %,与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相比,高出10.2个百分点。2009年末,我市农村居民存款余额达到2158.09亿元,较上年增长13.4 %,增幅高出城镇居民8.3个百分点。消费与储蓄此消彼长,储蓄的快速增加必然挤压即期消费。
三、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供给方转移到需求方,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大小成为经济发展快慢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呈现市场需求约束明显增强特征,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呈逐步回落趋势,最终需求拉动作用减弱的基本走势。尽管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尽管连续七次降低居民文秘杂烩网储蓄存款利率,尽管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居民消费需求启而不动的表现仍比较明显,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抑制力仍然比较大,致使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有需求才有高速度,有需求才有效益,有需求才有稳定。而要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使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从扩大投资和扩大消费两个方面做工作。从扩大投资来看,只是在短期内对扩大内需有一定的作用,而只有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联动,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因此,开拓农村市场、启动农民的消费需求,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今后五年内,我市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开拓农村市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围绕着农村市场的开拓,信息传输、科技推广、资金信贷、农产品加工、市场销售、交通能源、文化教育、生活服务等社会服务体系将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农村商品市场的发展,使农民群众直接经受市场的严峻考验,学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促使农民更加自觉地学科技、学文化,转变消费观念,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①我市农村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消费群体。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2009年,全市总人口中农村人口达377.1万人,占总人口的77.7%,全市农村总户数为93.2万户。如此多的农村人口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消费群体,然而农村居民在全市消费品市场所占份额仅36.9%,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只相当于城镇居民80年代中期的水平,表明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据测算,农民当年实现的购买力在45%左右,有55%左右的购买力不能实现。这说明了农民购买潜力的巨大,如果正确加以引导,可随时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
②农民消费的滞后区间正是我们要开拓的增长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98年的41.1 %下降到2009年的36.9%,这与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大大低于城市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现状是吻合的。农民消费的滞后区间也正是我们所要开拓的增长空间。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分析,2009年,县以下农村实现52.8亿元,比2005年的27.8亿元增长89.9 %,年均增长23.8%。根据这一速度测算,今后五年,我市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实现 154亿元左右,平均每年20亿元以上。
③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稳步增长。从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的绝对值看,2009年,我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为3007元,比2005年的2387元增长26%,年均增长12.2%。根据这一速度测算,今后五年,我市农民用于生活消费支出将实现5347元左右,平均每年470元左右。
④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加快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步伐,生活消费表现出由数量到质量、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特征。食品、衣着、居住等基本生活消费比重下降,而文化娱乐、交通通讯等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升级还表现在对耐用消费品需求品种的变化上,以彩电、冰箱、摩托车为代表的大件商品,步入农民家庭的步伐加快。2009年末,我市农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95.5台,电冰箱20.8台,洗衣机5.8台,摩托车54.0辆,空调机2.8台,影碟机18.0台,抽油烟机2.1台,微波炉0.9台,热水器9.3台,电话64.0部,移动电话100.1部。但是,目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的耐用消费品,只相当于城镇居民家庭80年代中期水平,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是预期消费的热点,预示着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从以上分析看,开拓农村市场的前景十分美好,农村市场的开拓成功,将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此外,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推动农村涌现许多新的消费增长点,这些增长点所对应的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扩大农村消费的建议
1、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农民增收。当前情况下,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通过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提高农业投资回报率和整体素质、效益。二是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改变农民单纯靠出售初级农产品作为收入主渠道的现状,使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更多地向农业回流,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2、加快农村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基本的生存权利,有利于稳定农民的消费预期,促进农村消费的长期稳定增长。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保障面还很窄、保障水平还很低的现状,建议量力而行、突出重点,优先搭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三位一体”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框架,支持解决农民“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最基本、最突出、最迫切的社会保障问题,稳定农民消费预期。
3、加大对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增加商品销售点,提高商品配送能力;继续增加“家电下乡”的品种和补贴,补贴率应从13%提高到20%左右为宜;恢复和提高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兴建、改造的扶持力度,逐年逐批地对农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4、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把农村市场监管工作纳入到整个监控体系中来,工商、商务、质监、药监、卫生、公安等部门要强化监督职能,强化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短斤少两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杜绝过期、到期商品和质次商品的倾销行为,从制度和实施层面上解决农村消费市场的无序状况,确保农民群众的安全消费、放心消费和明白消费。
5、加强消费引导,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需求不足与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有密切关系。政府在刺激消费需求上,要注重从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是在引导企业把农村作为市场开拓的目标,在针对农村消费习惯和环境开发品质优良、可靠实用、价格适中的新产品的同时,加大对农村市场的宣传力度,通过集市贸易、传统节日,以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进行产品消费示范,大力宣传促销农民喜爱的企业和品牌,提高商品服务质量、结构和性价比,改善售后消费环节设施和消费环境。促进物质消费和服务性消费的同步增长;二是在对物质消费引导的同时,着重加强和扩大对农村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引导,教育人们自觉放弃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住房建设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习惯,形成理性消费、健康消费、适度积极消费的新观念。
第五篇:扩大消费工作情况汇报
扩大消费工作情况汇报大全
尊敬李市长、李秘书长,各位领导:大家好!
今年上半年,按照市政府7号文件《关于培育消费热点,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意见的通知》精神,全市上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协调、扎实工作,扩消费保增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做简要汇报。
一、分解各项工作目标,细化扩大消费任务。
市政府7号文件下发后,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明确分工,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特别是责任单位,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对具体工作任务制定贯彻措施和时间进度安排。同时加强了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了解各部门扩消费实施措施及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扩大消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大部分区县也成立了扩大消费的相应组织机构。在市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组织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通过促消费的一系列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完成。2020年上半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8.05 亿元,同比增长18.6%。全市gdp增长13.3%,比全国高出6.2个百分点,比省上高出1.5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显现。
二、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繁荣市场扩大消费
(一)引导各大商贸零售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拉动消费。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让利活动,百货、超市、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餐饮、批发市场等不同业态的大中型企业均抓住节假日等商机,推出众多打折、送礼等活动。有些企业还通过各种主题营销活动,繁荣活跃市场,提振消费信心。如苏宁空调节、开元十周年店庆、金鹰国际会员日等主题营销活动,有效地繁荣活跃了市场。
二是提升服务质量,方便群众购物。各大商家通过在卖场增加收银台、营造氛围,增开免费购物班车、缩短售后服务流程,让消费者温馨购物、满意购物。
三是发放企业消费券,今年3月份,我们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放消费券,取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新闻媒体给予充分报到。5月份省商务厅开展以发放消费券为主题的消费月活动,我们积极组织30多家大型企业响应。当月发放消费券1.13亿元,拉动消费9.15亿元。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刊登有关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引导全市各大商贸零售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全力扩大销售,拉动消费。如长安区通过在区电视台,报纸上开设专栏,举办商品促销会、召开限额以上流通企业座谈会等形式,在全区集中开展宣传,提振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营造繁荣喜庆的的商业氛围。
(二)举办各类主题展会拉动消费。
大力培育一批以庙会为主题的物资交流会、农贸交易会、传统庙会节庆活动等新的消费热点。1-5月举办商贸类展会33个,其中:物资(农贸)交易会21个、庙会12个,活动收入达1.53亿元,观众及交易人数达350万人次。2020陕西省新春大学生购物节、第七届西安年货购物节、五一汽车销售会、第三届中国(西安)茶叶博览会暨第二届西部地区春茶定货交易会等4个专业展会收入5800余万元,观众人数达48万人次。
新城区先后举办了西安首届华威美食文化节、西安首届华夏第一大火锅美食文化节、陕茶王争霸大赛、新茶品茶会。活跃了消费市场。尤其是华夏第一大火锅促销活动,有80多家单位参加展销,人流达到2万多人,销售额亦非常可观。
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户县把举办节庆活动、办好古庙会、组织商品交流会作为拉动消费的重要载,安排和组织各乡镇举办好各类物资交流会,以方便群众交易和购物。
(三)开展餐饮业比、学、赶超活动,提升餐饮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是举行西安十佳婚宴/年夜饭接待酒店、餐饮店评选活动。二是举办鼓励应对金融海啸高峰论坛,并为方欣商圈与西安餐饮行业搭建平台,为经销商和餐饮企业牵线搭桥。三是组织我市餐饮企业代表团参加了中国烹饪协会、陕西省商务厅等六部门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烹饪竞赛。四是举办麦当劳厨房开放日,组织川渝人家等十多家餐饮企业的负责人、行政总厨和消费者,参观学习麦当劳厨房的运营与管理,提升我市餐饮业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活动,我市消费市场呈现商气浓郁、人气旺盛、销售火爆的喜人局面。
三、加快发展农村流通,提升扩大农村消费
一是大力推进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操作细则、开展宣传月活动、加大网点备案、规范销售网点行为、简化兑付手续。截止7月31日,共备案销售网点710个,销售补贴产品74998台(部),销售金额1.28亿元,销售量和销售金额均列全省第二。临潼区采取多项措施,加大网点备案力度、深化宣传、简化补贴兑付程序,其家电下乡网点备案数量、家电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均位居全市第一。为了确保家电下乡产品质量,市质监局与市商贸局对全市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查处借家电下乡之名制假制劣、翻新废旧家电的行为。
二是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以区县为区域,依托当地规模大、经营模式成熟的企业建设配送中心,发展农家店。今年确定的蓝田绿之圣超市、周至百惠超市、户县人人家超市、陕西新贸物流公司、新合作西果连锁超市、陕西盛农万村千乡实施企业,上半年在我市建设和改造农家店150个。
三是积极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和三绿工程。陕西欣绿批发市场搬迁至西三环。总占地450亩,地表附着物、青苗赔偿工程已经完工。上半年全市三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加强农产品经营中的质量控制,通过了商务部国家绿色市场认证。蓝田县抓好农贸市场改建工作,对普化、葛牌、北门村、洩湖等4个农贸市场改造扩建,为县域农副产品的收购和批零销售搭建贸易平台。
四是加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对各区县进行实地摸底调研,计划扶持远郊区县各新建或改建1个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开展县超工程试点,确定华润万家、人人乐、临潼客都超市、周至百汇超市、户县人人家超市为第一批试点企业。市供销社制定出台《西安市供销合作联社关于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实施意见》。上半年已建成区域性日用品配送中心5个,新发展日用消费品农家连锁店65个,农副产品购销网络体系不断得以完善。
目前我市农村消费环境有效改善,农村流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消费明显升温、有效需求持续扩大、农村市场日益活跃。今年上半年,全市13个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均超过17%。
四、积极推进农商对接,拓宽城乡消费渠道
我市加强农商对接工作,建立了西安市农商对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给各涉农区县配备农产品信息采集发布设备,帮助建立信息采集发布系统,收集发布我市各种农产品供需信息。农商对接信息服务平台自今年元月份开通以来,运行情况良好。截至目前,涉农区县建设信息采集站371个,涉及农企、超市、农贸市场60多家,发布30多种农副产品供求信息5800余条,每日浏览达12万人次,实现成交额1.6亿元。
市商贸局定期组织大中型超市深入西安及周边地市蔬菜基地进行现场对接。指导农户按照超市的采购标准种植,引导鼓励卖场多销售地产蔬菜瓜果和绿色食品,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丰富市民餐桌,保证食品安全。
周至县对各乡镇三十个经济合作组织及农民协会主要负责人进行农商对接技能培训,有效解决了农商信息不对称及该县农副产品卖难等问题。
五、发展新型流通方式,改善市场消费环境
一是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上半年我市新增连锁企业6家,183个门店,累计达125家,2040个门店,实现销售额170亿元,占到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83%。我们还以“双进工程”为契机,引导连锁企业发展社区商业,逐步构建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社区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营造实惠便利的消费环境。
二是物流重点项目进展明显,大明宫建材物流中心占地437亩,所有建设审批手续已完成,正按程序进行第二期公示。贝斯特物流、招商局物流、中储物流项目进展顺利,长安引镇物流项目已建成8公里主干道,配套供排水、电力、通讯、绿化等设施。陕西延长新能源、陕西华润化工、民生燃气等16家企业入驻。
三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拓展网上购物、电话购物及入户配送业务,实现电子商务多领域推广应用。“西安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框架目前正在开发,与多家企业实现网上数据对接,增加了华商购物卡、网上支付等电子交易功能。
四是积极推动在线支付,刷卡消费。我们通过举办西安流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展示推介高管论坛,引导企业拓展网上交易。与银联陕西分公司联合商家开展刷银联标准卡、遵享牛气好礼系列营销活动。与苏宁电器、银联联合开展了购家电零首付、零利率、零服务费消费活动。促使银联卡发行量和刷卡金额呈稳步增长态势,有效改善了我市电子支付的环境,拉动了消费。
六、加快特色商圈建设,增强扩大消费后劲
一是明确商圈规划建设任务。加快提升东大街商圈、解放路商圈、西大街商圈、小寨商圈、土门商圈、方欣商圈的业态和功能;
培育区域商圈提高档次,充分论证了长乐路商圈、张家堡商圈、龙首商圈、长安路cbd、书院门商圈,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二是加大商圈协调指导力度,加快特色街区建设步伐。组织书院门顺城巷古文化旅游街区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对首批5条“西安特色商业街”进行授牌。碑林区加大专业特色街区建设步伐。全区专业特色街区已达16条。雁塔路it产业一条街,集中了大批计算机整机、零配件及软件供应商,形成了以赛格电脑城、东新科贸为龙头的全国闻名的it社区,现有商户XX余家,占据了全省70%的it产品销售份额,通过发展特色经济,提高了碑林商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商圈培育建设顺利推进。小寨商圈建设成效显著,商圈12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已完成投资额5.3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