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改三网三绿两处理
1、“七改”: 突出“七改三网”建设.改路,硬化美化主干道、进户路、巷道,建设三级以上标准公路。主干道的建设要求:全面整平,搞好路基改造,路面控制在3-5米,硬化厚度在15-18公分;入户路的建设要求:夯实整平,与主干道连接到位,路面控制在2-3米,硬化厚度在8-12公分。
改水,安装安全卫生自来水。主要包括有塔式、无塔式、自流引水单户型,接自来水型,引山泉水型,泵站扬水、自流引水、无塔集中供水型;建设要求:做到因地制宜,洁净卫生。
改房,统一风格进行房体改造,室内(包括厨房、附属房)装修改造,檐阶、水沟统一硬化,除应保存的传统建筑外,危旧房、影响观瞻的断垣残壁、障碍性围墙全部拆除。改房范围:(1)土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外墙粉刷装修。(2)危房、“空心房”和残亘断壁的拆除。(3)砌好房屋四周檐阶水沟。(4)建新房。改房要求:(1)土木结构房屋外墙粉刷要有厚度,不露底层,无裂痕,表面平整光滑。砖混结构房屋外墙要求贴墙面砖。(2)居住房屋和栏舍四周应全部浆砌好檐阶水沟,并达到“三面光”要求,村庄规划好公共排水沟渠,一并浆砌好。(3)实行“一户一宅”,拆除村内危房、“空心房”,有保留价值的房屋可进行整修,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名胜古迹要注意保护。保留使用的土坯房、杂屋尽量刷新。(4)新房要求建在规划区内,引导农民拆旧建新,引导独立户和散户集中建房。新建房尽量做到设计新颖。
改厕,高标准建设“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两块板”旧厕必须填埋。
1、主要方式:新建三格化粪池水冲卫生厕或沼气池卫生厕。
2、建设要求:实行标准化建设,三格化粪池水冲卫生厕以3-4口人家庭为标准,由地上卫生间和地下化粪池两部分组成,地下化粪池由三个粪池和二根过粪斜管组成(由专业人员建造)。沼气池卫生厕主要有强回流式半球型和圆筒型两种,池容主要为8立方米(由专门技工建造),沼气池的申报与县农业局农机局联系。
改栏,禽畜栏舍统一规划改造,做到人畜分离;
改环境,村内及路旁菜园、篱笆、影响观瞻的晒架、路障全部拆除,平整地面;拆除危房、“空心房”、残亘断壁和无保留价值的土坯房、杂屋等,整修好房前屋后排水沟,严禁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现象。
改河塘,村内水塘、过村河道、沟渠按观赏要求,进行浆砌硬化、桅栏建设等工程改造,村内排水建下水道排泄.“三网”,指电力、广电、电信网络建设.一是重新整理铺设各类户外网线,有条件的尽量做到管线隐蔽布设;二是建设照明路灯,开通闭路电视、互联网.2、突出“三绿二处理”.“三绿”,即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村内古树名木统一标准圈围,村庄、庭院用草皮、盆景、树木绿化,规划种植景观树.1、“三绿(1)庭院绿化。农户庭院内外和房前屋后都必须进行绿化,并把绿化美化庭院环境与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以栽种常绿阔叶林、果树和苗木花卉等经济景观林为主,同时引导农户拆墙透绿。(2)道路绿化。村内主、次干道两侧都必须植树,以吸尘效果好或有经济价值的常绿树种为主。在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时,道路两边必须预留好绿化用地。(3)村旁绿化。村内空地和村旁宜林地都必须植树,以速生林、常绿混交林、经济林、毛竹和果树等为主,形成环村生态防护林。
2、“二处理”,即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要完善垃圾处理设施,聘请保洁员,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通过下水管收集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处理.(1)垃圾减量化。所有的生活垃圾都必须分拣和分类处理: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塑料橡胶、废铜烂铁、玻璃杯瓶等垃圾,要专门存放,进行回收;对于可转化利用的烂果菜根等食物类有机垃圾,要进行转化处理;对于不可回收、难以转化利用、无害无残留的生活垃圾,要采取就近焚烧后就简填埋等方式处理。(2)垃圾资源化。在对生活垃圾分拣和分类处理过程中,尤其要加大农村垃圾的转化利用。农村人畜粪便、腐烂果蔬、剩饭剩菜的处理要与沼气建设相结合;建筑垃圾中的碎砖碎瓦要与道路硬化相结合;稻草、杂草、树叶和塑料袋等要通过回田回林肥化、加工饲料化和使用户用气化炉等方式加以利用。(3)垃圾无害化。对于难以在当地回收利用和有害有毒有残留的废弃物,如废旧电池、灯管、医疗器械、农药瓶等,应采取户分类—村收集—县乡集中的办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要与户用卫生厕的改造使用相结合。各村点都必须建设通畅的雨污排水系统,房前屋后要整修排水沟,有条件的自然村和规模较大的村庄应雨污分流,建设污水排放暗沟。城镇周边自然村的污水应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
第二篇:两治三改汇报材料
***两治三改汇报材料
为贯彻落实“两治三改”专项行动要求,巩固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成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两治三改”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狠抓“两治三改”工作落实。
强化领导,属地管理。***对新区查处违法建设工作进行统一调度、协调、考核、验收。滨湖新区各街道、社区为开展违法建设治理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辖区内违法建设治理的组织实施。同时按照查处违法建设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程序、文明执法。违法建设应由规划部门负责界定。滨湖新区各街道、社区在推进工作中要主动做好工作,化解矛盾纷争,争取理解与支持。
细化责任,稳步推进。按照“控增量、减存量、建机制、保长效”的总体目标,深入开展对新区违法建设的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提升防控违法建设手段,健全完善整治工作长效机制,确保辖区内违法建设“零增长”。各街道、社区城管中队在前期摸底的基础上,针对违法建设的性质和规划部门的意见综合分析,通过劝导教育、组织监督、纪律处分等手段,督促违法行为人自行整改和拆除。
建立台账,严格拆除。新区各街道、社区对本辖区内违法建设进行调查摸底,逐个进行全面排查和深入调查,查明违法建筑的位置、面积、结构、历史成因、经营性质和所有人,分区域、分类别梳理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治理台帐、档案,做到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全覆盖、不错漏。各街道、社区城管中队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在法定期限内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不申请行政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社会互动,严格责任追究。邀请媒体代表、市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代表等现场督导,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社会宣传,形成市民支持、自愿拆除、主动拆除的良好氛围。各街道、社区将违法建设情况纳入对物业考核范围。同时把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纳入城市管理考核内容,对实施或参与违法建设的、监管不力或查处不到位、不彻底的,将严格按照规定追究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篇:三网两库一平台 建设
三网两库一平台 建设概要
作为TRIZ理论的重要实践环节、创新方法推广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信息化建设一直受到各方关注,要更好的推广创新技术方法研究成果,就需要借助安徽省十二五发展机遇,针对TRIZ研究与推广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建设具有安徽特色的“三网两库一平台”工程。
三网即安徽省创新办网、安徽省创新技术方法网、安徽省创新型企业服务网,三个网站各自成体系,分别成为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对外信息交流的媒介;又互相呼应,成为整体,面向社会公众宣传安徽,推介安徽创新成果。
安徽省创新办网站作为政府的门户网站,发布国家和我省最新出台的创新领域相关政策信息,为社会提供政策服务指南,帮助用户及时了解和用好各类政策,是宣传创新型安徽的重要媒介之一。
安徽省创新技术方法网的建设可以普及TRIZ理论、推广创新方法、推动创新方法研究、宣传创新方法研究成果、提高社会对创新方法的认知、加强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对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加强互动交流。它的建设将为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信息支撑保障。
安徽省创新型企业服务网服务群体主要是全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地市科技管理部门、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及其他各机关处室,反映和宣传我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的工作成果,增强组织实施部门与地市科技管理部门、创新型(试点)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为我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工作提供一个工作动态、政策信息、数据发布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个展示自身创新成果的平台,促进我省创新型(试点)企业之间的创新经验交流。
两库即汽车技术特色数据库及绿色设计案例数据库。其中,汽车技术特色数据库依托我省重点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建设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数据库,体现我省经济发展特点;绿色设计特色数据库以绿色设计中的案例及解决方案为对象,根据安徽省社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收录全社会范围内的成功案例资源,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绿色设计案例数据库。为安徽省技术创新方法研究提供实例;通过对案例类比和推理,为企业找寻适合的初步解决方案或相似案例,从而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两个特色数据库将充分结合国内科技文献资源,同时考虑与省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单位合作,充分利用科研人员第一手资料;与省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技术的企业合作,推广企业的创新产品,不断吸纳国内外最新的汽车技术或绿色设计成果信息,不断丰富完善数据资源,从而为社会提供内容更丰富的信息服务。
一平台是指创新技术方法共享服务平台,向社会各类企业、机构提供政策咨询、解读,相关信息发布,并给创新技术方法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平台的建设增强了企业之间,企业与科技信息管理部门之间、创新技术方法研究专家与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为我省技术创新方法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工作动态、政策信息、数据发布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企业可以面向全社会征集解决方案,沟通解决思路和方法,可以为研究机构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技术创新方法研究成果的平台,促进创新方法经验交流。
该平台主要提供以下服务:
1、宣传我省创新技术方法相关的最新信息。
2、发布国家和省最新出台的创新技术相关政策信息,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指南,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和用好各类政策。
3、为企业提供创新技术保障,企业可以通过平台面向全社会征集解决方案,沟通解决思路和方法,从而解决技术难题,并收集较成功的创新技术案例,为两库建设提供数据资源。
4、宣传创新技术方法最新案例,通过对创新技术方法成果展示,吸引更多企业、机构加入创新方法研究中。
5、利用科技文献资源优势,为全省企业提供技术跟踪、专利分析、标准、施工工艺工法、新产品检索查询等文献服务。
6、将三网两库融合在一起,加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信息流通,提升各类用户对两库的使用率,促进官产学研联盟的形成,扩大三网两库一平台的社会服务效果。
三网两库建设既是独立的,也是相互的。在建设过程中,三网与两库可以各自开展实施,建成之后,也可以独自对外提供服务。三网与两库之间通过创新技术方法共享服务平台进行融合,可以更好的发挥整体的服务效果。三网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两库借助平台和三网的人气提升使用率,也避免了各自为政造成的“信息孤岛”问题;平台通过三网与两库建设,扩充内容,增强实用性,更全
面的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三网两库一平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创新技术方法研究的重要实践环节与成果,可以更好的宣传TRIZ理论,展示我省创新技术研究成果,展示我省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服务安徽,为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建设创新型安徽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
第四篇:“两治三改”宣传标语
“两治三改”宣传标语
1、坚决拆除违法建设 坚决打击乱搭乱建 坚决执行“两治三改”
2、促发展 拓空间 优环境 全面推进“两治三改”工作
3、拆违法建设 创优良环境 建美好家园 树文明形象
4、依法拆除违法建筑 优化市容环境 促经济发展
5、全力推进“两治三改” 积极打造美丽凤台
6、深入开展“两治三改” 共筑和谐幸福家园
7、遵循城市建设规划 严厉打击违法建设
8、打击违法建设行动 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9、依法拆除违法建筑 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10、拆除违法建筑 坚决制止乱搭乱建
11、拆除违建 美化环境 造福百姓
12、拆除违法建筑 保护公众利益
13、严格执法 坚决制止乱搭乱建
14、坚决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第五篇:富民社区 三融三网三评
福鼎市桐城街道富民社区 实施党建工作“三融三评三网” 着力打造文明和谐新型社区
福鼎市桐城街道富民社区位于福鼎市南部城区繁华地段。社区总面积0.43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公安、广电、国税、电力、地税、体育中心等32个驻区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18个,支部党员30名,居民1595户,人口5170人,其中流动人口1413人。近年来,福鼎市桐城街道富民社区党支部探索实施党建工作“三融三评三网”,强化社区党组织“服务、凝聚、管理、维稳”功能,努力营造充满亲情的邻里氛围,打造“服务型、平安型、生态型、活力型、自治型”的文明和谐新型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学习型示范社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示范社区”等10项国家级、60项省、市级荣誉。省委书记孙春兰同志考察富民社区时指出,富民社区的经验很好,和谐邻里多了社会矛盾就会少很多,社会稳定的基础就扎实得多。
一、党员融入、居民融入、单位融入,激活社区建设主体。党支部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引导组织社区党员、居民、单位融入和参与社区建设。一是党员融入。建立社区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等“五册一卡”,实行社区党员“一体化”管理。建立6个党员服务区、5支党员志 1 愿者队伍,设立平安创建岗、文明劝导岗等8个岗位,398名党员积极参加“党员亮身份、行动作表率、奉献在社区”、“党员活动日”等活动。2006年以来有82名党员受到各类表彰,党员先进性在社区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二是居民融入。建立“四个三”(即“三议三征求三公开三监督”)民主决策机制,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管理,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加强社区共青团、妇委会、老体协建设,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康乐文体队等群众组织,由71名党员担任骨干,把居民群众组织起来,引导居民广泛参加“共享知识,全民阅读”、“学道德模范、树文明新风”、“空巢关爱”、“尊老敬老”等活动。2010年,社区居民共提出涉及安定、环卫、文体场所建设等7个方面34项内容,其中25条合理建议被吸纳采用。制定《社区工作任务分解表》等,在社区公开栏上向全体居民公开,接受监督。三是单位融入。坚持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驻区单位共驻共建责任制,探索实行“兼职委员”制度,4个市直机关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社区党支部委员,30名驻区单位党员兼任社区联络员。实行组织目标管理,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驻区单位,明确各个单位目标、完成时限、责任领导、联络员及协办单位,共有3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共领取工作任务35项。驻区单位和企业在人才、场所、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10年来支持社区活动资金达30多万元,国税局、公安局等单位的10个活动场所成为社区居民日 2 常活动场所,实现社区场所“无围墙”。
二、评班子、评居民、评单位,拓展社区建设载体。党支部精心设计并深入开展各类评比、评选活动,不断健全创先争优机制。一是居民评班子。每年组织党员和居民代表对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满意度测评,加强对社区干部的监督,促使社区党员干部干好工作、服务群众。党支部和“两委”成员连续4年群众满意率在96%以上,其中,2010年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评议的满意度高达98.5%。2009年党支部换届实行“两推一选”、居委会换届实行户代表选举,“两委”成员全部高票连任。社区党支部书记郭亦畅获得“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二是社区评居民。按照居民推荐、居民小组建议、社区公示、居民代表会议决定、表彰等程序,组织开展“文明楼院”、“和谐家庭”、“和睦邻里”、“好媳妇”等十六项评优评先活动,共有330多户居民受到表彰,约占总户数的1/5。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热情越来越高。三是居民、社区共评驻区单位。制定驻区单位考评办法,组织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居民代表对驻区单位进行评议和测评,评比结果作为驻区单位机关党建、“机关比服务”考评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2010年,16个驻区单位被评为先进驻区单位,38个商店被评为文明商店,13个驻区单位办公楼和职工宿舍被评为文明楼院。
三、编织连心网、亲情网、和谐网,打造和谐社区生活共 3 同体。党支部把工作重心落在服务居民上,把工作目标定在促进和谐上,长抓不懈、不断创新。一是倾情服务,编织“连心网”。党支部树立“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需我办、民求我应”的服务理念,向社区居民作出“365天,每天24小时有服务”的公开承诺。13名社区干部每周2天入户,做到对热心社区活动的居民、新迁入居民、生活困难居民、下岗待业居民和两劳释放人员“五必问”,居民建议、就业信息、解难措施、居民互助情况和重点服务对象家庭情况“五必记”。建立“点链结合、定向服务”模式,以社区便民服务站、劳动保障工作站、家政服务公司和36个社区服务网点为依托,对社区困难群众进行重点服务。每个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特困家庭、残疾人、困难下岗职工至少有1名党员联系,并有若干名志愿者、邻居、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一起帮助服务,形成一条互助链。2009年来,社区52个重点服务对象得到180多人的持续帮助,得到帮扶资金21万元,有27人实现再就业。二是和睦邻里,编织“亲情网”。着眼于构建邻里亲情,充分利用社区人才资源、场所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在“母亲节”、“重阳节”、“端午节”等节假日,广泛开展文体活动、“邻里互助”活动,着力建设“邻里文化”。坚持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办“邻里文化节”,1300多名居民戴上标志着“富民人”的胸章,齐聚市体育中心举办晚会,6个小区也分别开展“居民才艺表演”、“家庭趣味游戏”等各具特色的活动。“邻里文化节”为居民 4 搭建了密切交往的平台,营造了健康向上、文明祥和的文化氛围,受到居民欢迎。三是有序管理,编织“和谐网”。立足社区内新建楼房多、流动人口多、治安情况相对复杂等实际,搭建涵盖社区警务、帮教矫正、纠纷排查调处、流动人口管理等功能的综治工作平台,聘请城区保安巡逻大队、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楼院居民小组长、环卫清洁工人、社区志愿者等组建社区群众性防范队伍,实现社区“长期无毒害、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动员驻区单位和居民主动参与社区环境整治,美化街巷、庭院,社区环境实现“新、洁、亮、绿”。坚持“以服务引项目、以项目促发展”的工作理念,着力建设建材市场、装璜材料专业街、摩托车、汽车配件市场,吸引400多家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在社区落户,解决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1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