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化学-每章习题 无答案解读

时间:2019-05-13 18:5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染料化学-每章习题 无答案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染料化学-每章习题 无答案解读》。

第一篇:染料化学-每章习题 无答案解读

染料化学习题

第一章 染料基础知识 一 名词解释 1 染 料 2 偶氮染料 3 还原染料 4 阳离子染料 5 染料的强度(力份)二 单项选择 在染色过程中,始终处于非水溶状态的染料是()。A 活性染料

B 冰染料

C 分散染料

D 金属络合染料 2 在CIE测色制中,对一个颜色的描述不包括()。A 色彩

B 纯度

C 亮度

D 灰度 三 多项选择 可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的染料主要有()。A 直接染料

B 活性染料

C 冰染料

D 还原染料 2 可用于蛋白质纤维染色的染料主要有()。A 直接染料

B 酸性染料

C 冰染料

D 活性染料 3 非水溶性染料包括()。

A 分散染料

B 中性染料

C 冰染料

D 活性染料 4 染料商品化主要控制的是()。

A 强度

B 色光

C 染料的实际含量

D 含水率 四 判断改错 染料与颜料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水溶性,一般染料的水溶性远远优于颜料。()2 所有的染料在染色过程中都是以离子或单分子形式存在于染浴当中的,但其在织物上的最终状态却不一定是水溶性的。()染料标准化的目的是:使染料具有均匀一致的色调、色泽、深度及其它物理性能。()五 简答题 染料的基本特性有那些? 指出“还原蓝RSN”命名中的冠首、色称和字尾,并分别说明其含义。3 商品染料有那些剂型?各有什么优、缺点?

六 论述题 什么是染料的商品化?染料商品化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第二章 有机染料的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一 名词解释 1 深色效应 2 浅色效应 3 浓色效应 4 淡色效应 5 吸收光谱曲线 6 深度值K/S值 7 选择性吸收 8 补 色

max 染料的二色性 二 单项选择 阳光下的黄色物质在蓝光下呈()色。A 白色

B 黑色

C 黄色

D 红色 不同色泽的染料拼混的越多,织物颜色越()。

A 鲜艳

B 萎暗

C 浓艳

D 不受影响,仅仅是深度增加而已 3 染料的颜色主要是由()的能级跃迁造成的。

A 价电子

B 分子转动能级

C 分子转动能级

D 原子核 4 随染料共轭体系的延长,其()。

A 颜色增深

B 色泽更加浓艳

C 无变化

D A与B都正确 5 纤维的极性越高,染料在其中的颜色()。A 越深

B 越浅

C 没有区别

D 无规律变化 三 多项选择 在荧光灯的照射下,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A 白色更白

B 黄色泛白(或浅绿)

C 红色泛紫

D 蓝色泛黑 2 影响染料颜色的结构因素包括()。

A 分子量

B 极性取代基

C 分子平面性

D 共轭体系 3 发色团学说认为:染料一般是由()组成的。A 发色团

B 助色团

C 共轭双键

D 发色体 4 影响染料颜色的结构因素包括()。

A 共轭体系长度 B 极性基团及其数量和位置 C 分子平面性 D 染料内络合 5 影响染料因素的外因有()。A pH

B 温度

C 浓度

D 溶剂的极性 四 判断改错 有色物体的反射率通常是相对的,因此其K/S值也是相对的。()激发态与基态的能级间隔越小,染料吸收光波的频率越高,其颜色越深。()3 共轭双键的“纵向延伸”比“横向延伸”可更有效地使染料产生红移。()染料中供、吸电子取代基的协同作用削弱了它们对染料“红移”的作用,因此两者同时存在于染料分子中时,染料会发生“紫移”。()向染料分子中引入极性基团,染料产生“深色效应”和“浓色效应”。()6 具有互变异构体的染料不存在“等吸收点”。()五 简答题 朗白-比尔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 试填写下列颜色环。

分别指出下列染料的发色团、发色体和助色团。对下列三只染料的颜色深浅进行排序(由浅到深),并说明理由。试分别列出常见的正性基和负性基,并进行排序。6 下列两只染料那一只的最大吸收波长更大?为什么? 试对下列发色体的max和max进行排序。

六 论述题 染料的颜色受哪些内因的影响?为什么? 2 染料的颜色受哪些外因的影响?为什么? 第三章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 一 名词解释 1 自偶合反应 2 芳胺的顺法重氮化 3 芳胺的逆法重氮化 4 芳胺的悬浮法重氮化 5 润圈试验 二 单项选择 在芳胺的重氮化过程中,无机酸的作用不包括()。

A 溶解芳胺

B 生成HNOC 防止芳胺自偶合 D 促使芳胺自偶合 2 顺法重氮化适用于()。

A 碱性强的芳胺

B 碱性弱的芳胺

C 普遍适用

D 含吸电子基的芳胺 3 随染浴pH值升高,下列重氮化合物异构体变化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A-B-C-D

B C-A-B-D

C A-C-B-D

D B-D-A-C 3 4 下列重氮盐最容易发生偶合反应的是()。

A 三 多项选择 影响芳胺重氮化反应的因素有:()。

A 芳胺本性

B 无机酸浓度及用量

C 无机酸本性

D 重氮化温度 2 下列对重氮化合物热稳定性表述正确的有:()

A 反式重氮酸盐最稳定

B 顺式重氮酸盐最稳定 C 含吸电子基的稳定性较好

D含供电子基的稳定性较好 3 影响偶合反应的因素有:()

A 重氮及偶合组份上的取代基

B pH C 温度

D 反应体系的离子强度 四 判断改错 在盐酸的存在下,芳胺具有更快的重氮化反应速度。()2 芳胺的碱性越强,其重氮化速度越快,而不受酸浓度的影响。()3 芳胺的重氮化温度越高,其重氮化越容易进行。()4 酚类的偶合反应一般是在其对位发生。()在食盐的存在下,若重氮盐与偶合剂带有相同电荷,则偶合反应加速。()6 偶合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偶合反应的进行。()偶氮染料不耐受还原剂的作用,在还原剂的作用下易消色。()邻、对位氨基偶氮染料对酸不稳定;对羟基偶氮染料则对碱不稳定。这两种结构的染料在不同的pH环境下会发生明显的色变现象。()五 简答题 哪一步反应是芳胺重氮化反应的控制步骤? 2 简述下列四种重氮(酸)盐的性质。

B

C

D标出下列偶合组份可能的偶合位置。怎样结构的氨基萘酚磺酸具有偶合两次的能力?其偶合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六 论述题 试列举影响芳胺重氮化反应的因素并论述其影响规律。2 试列举影响芳胺偶合反应的因素并论述其影响规律。第四章 直接染料 一 名词解释 1 直接铜盐染料 2 直接重氮染料 3 温度效应 4 盐效应 5 促染

二 单项选择 上染性能对盐敏感的直接染料是()。

A 结构小、水溶性好的直接染料

B 结构复杂、水溶性差的直接染料 C 结构较复杂、水溶性较差的直接染料

D 匀染性直接染料 2 直接染料可染的纤维通常是()。

A 纤维素纤维

B 聚酯纤维

C 羊毛纤维

D 锦纶纤维 三 多项选择 直接染料的结构特征有:()。

A 分子平面性好

B 分子量大

C 水溶性良好

D 与纤维能形成氢键 2 直接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的结合力包括:()A 氢键

B 范德华力

C 共价键结合 D 离子键结合 四 判断改错 由于直接染料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和分子平面性,因此其染色牢度较高。()2 水杨酸结构的铜盐直接染料,在使用铜盐固色后往往变色严重。()五 简答题 简述直接染料的结构特征。简述不同结构直接染料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六 论述题 直接染料的染色后处理有哪些方法?其固色原理分别是什么? 2 试论述直接染料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第五章 不溶性偶氮染料及稳定性不溶性偶氮染料 一 名词解释 1 色

酚 2 色

基 色酚的羟甲基化 4 稳定性不溶性偶氮染料 5 色

盐 6 快色素 7 快磺素 8 快胺素 9 中性素 二 单项选择 不溶性偶氮染料常用于()纤维的染色和印花。A 纤维素纤维

B 羊毛

C 涤纶

D 蚕丝 对于色酚AS,下列芳环上的()取代基对其日晒牢度的提高最为明显。A-CH

3B-OCH3

C-NO

2D-Cl 3 下列日晒牢度最差的色基是(),最好的是()。快磺素的活化方法是()。

A 汽蒸

B 氧化

C 酸蒸

D A和B 三 多项选择 色酚AS类酰芳胺的取代基会影响染料的()。A 深浅

B 色牢度

C 水溶性

D 偶合能力 2 下列对色酚AS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 色酚的酸性很弱,只可溶于烧碱的水溶液中; B 水解、氧化后的色酚则失去与重氮盐的偶合能力; C 色酚的亚硝基化合物不耐受金属离子; D 色酚的羟甲基化合物不耐受高温。影响色酚与纤维间亲和力的因素有:()

A 共轭双键数量

B平面性

C 芳环稠合数量

D 芳环取代基及取代位置 四 判断改错 不同的色酚与相同的色基偶合,往往呈现出相似的颜色。()活泼亚甲基化合物与重氮盐偶合后一般以黄色为主,其偶合能力极强,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偶合反应;但其与纤维的亲和力较差且日晒牢度不高。()苯胺及其衍生物色基日晒牢度较差,但在苯核上的适当位置引入正、负性基,其日晒牢度会大大提高。()五 简答题 分别简述下列两组色酚对纤维的直接性如何?为什么? 色酚的羟甲基化反应的目的是什么? 3 简述快三素的化学结构及其活化方法。六 论述题 试叙述色酚的化学性质,并说明色酚打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第六章 还原染料及暂溶性还原染料 一 名词解释 1 干缸还原 2 全浴还原 3 还原染料隐色体

4 暂溶性还原染料 5 光敏脆损 6 还原染料隐色酸 7 还原电位 8 半还原时间 二 单项选择 下列还原染料的可染纤维是()。A 纤维素纤维

B 涤纶

C 羊毛

D 蚕丝 2 下列不具有光敏脆损性能的染料是()

A 具有偶氮结构的染料

B 蒽醌类还原染料

C A和D

D 具有咔唑结构的蒽醌类还原染料 三 多项选择 还原染料的结构特征有:()。

A 无水溶性基团

B 分子量大

C 水溶性好

D 体系中含两个以上的羰基 2 还原染料常用的染色工艺有:()

A 隐色体染色

B 悬浮体染色

C 隐色酸染色

D 热熔染色 3 影响还原染料还原速度的因素包括:()A 还原剂浓度越大,还原速度越大; B 染料粒径越小,还原速度越大; C 还原温度越高,还原速度越大;

D 染料分子中苯环数越多、斥电子基越多,还原速度越小。四 判断改错 由于还原染料隐色体对纤维的亲和力较大,因此常采用低温染色工艺。()一般蒽醌类还原染料的隐色体具有比其还原前更深的色泽和比靛族还原染料隐色体较小的亲和力。()靛族还原染料隐色体一般颜色极浅,且其亲和力下降。()还原染料中个别浅色品种具有光敏脆损性能,因此其日晒牢度较差。()5 靛族还原染料苯环上的取代基对其色调影响不大,仅影响其色光而已。()由于靛蓝还原染料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因此不具有顺反异构现象,也就不存在光变色现象。()7 隐色体电位正值较大的染料比较容易还原,其还原状态也比较稳定;负值较大的染料则氧化状态较稳定,属于较难还原的染料。()五 简答题 简述不同还原方法对染料的适用性。为什么蒽醌类还原染料上的α位斥电子取代基具有比β位斥电子取代基更明显的深色效应? 简述还原染料的结构特征。试比较下列两只靛蓝染料的色泽、牢度和对纤维的直接性。纤维素纤维产生光敏脆损的原因是什么? 六 论述题 试述还原染料还原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并说明原因。第七章 酸性染料 一 名词解释 1 滴定曲线 2 耐缩绒酸性染料 3 匀染性 二 单项选择 下列酸性染料的可染纤维是()。

A 纤维素纤维

B蚕丝

C 羊毛

D B和C 三 多项选择 强酸性染料的结构特征有:()。

A 含有较多水溶性基团

B 分子量大

C 分子结构较小

D 水溶性小 2 不同分子结构的酸性染料,在染色性能上的区别有:()。A 水溶性即水分散状态

B 染色牢度

C 色泽艳度

D 对纤维的亲和力 3 下列能改善染料日晒牢度的取代基有:()A 氨基和羟基

B 卤素

C 硝基

D 磺酸基 4 能改善酸性染料日晒牢度的措施有:()

A 将氨基酰胺化

B 引入磺酰胺基

C 在氨基或偶氮基邻位引入极性基团

D 引入适当长度的脂肪链 5 改善酸性染料湿处理牢度的方法有:()

A 提高染料分子量

B 降低染料水溶性

C 提高染料平面性

D 固色处理 6 改善染料匀染性的措施有:()

A 降低染料亲和力

B 降低染料水溶性

C 提高染料水溶性

D 简化结构 四 判断改错 中性浴酸性染料由于分子结构较大、水溶性较低,因此其染色pH不能太低,以防因其对纤维亲和力太大而导致的染色疵病。()不同于三芳甲烷类,蒽醌类酸性染料一般具有较高的日晒牢度。()

3 由于氧蒽类酸性染料能够形成分子内盐,因此其水溶性较高。()4 在酸性染料中引入的脂肪链越长,其耐光牢度越好。()五 简答题 简述酸性染料的结构特征。比较下列蒽醌类酸性染料的湿处理牢度并说明原因。

六 论述题 试述不同结构的酸性染料的结构特征及其染色性能,并说明原因。2 指出如下染料的应用分类及其重氮组份和偶合组份,并写出其合成过程。

第八章 酸性媒染染料与酸性含媒染料 一 名词解释 1 金属络合染料 2 酸性媒介染料 二 单项选择 下列酸性媒介染料的可染纤维是()。A 纤维素纤维

B蚕丝

C 羊毛

D B和C 2 1:1金属络合染料主要在pH()的条件下形成。A >10

B <4

C 6~8

D 8 三 多项选择 酸性媒介染料常用的染色方法有:()。A 同浴法

B 后媒法

C 交替法

D 预媒 1:1金属络合染料与蛋白质纤维的结合方式有:()。A 配位键

B 氢键

C 离子键

D 分子间力 3 影响染料络合稳定性的因素包括:()

A 金属离子半径

B 配位体电负性

C 螯合环结构

D pH 四 判断改错 1:2含媒染料具有比1:1含媒染料更加鲜艳的色泽和较好的色牢度。()偶氮基参与金属络合的媒介染料具有优良的色牢度,但媒染后色变较大,不利于仿色。()五 简答题 简述酸性媒介染料的结构特征。2 下列是一只什么染料?写出其制备方法。简述下列两只染料媒染前后的色光变化及其染色牢度的区别,并说明理由。简述酸性金属络合染料与中性染料的性能差异。六 论述题 试比较“派拉丁”染料和“宜合仑P”染料的结构特点和染色性能并说明原因。第九章 活性染料 一 名词解释 1 活性染料的固色 2 固色率 活性染料的水解 4 毛用活性染料 5 固色催化剂 二 单项选择 下列活性染料活性基活性最大是()。

A 二氯均三嗪

B一氯均三嗪

C 一氯甲氧基均三嗪

D 一氟均三嗪 2 如下嘧啶活性基()位置的碳原子反应活性最大。

A 2

B 4

C 5

D 6 3 可与分散染料进行一浴法染色的活性染料活性基是()。

A 二氯均三嗪

B一氯均三嗪

C 含膦酸酯基的活性基

D 二氟嘧啶 4 下列可使得活性染料(桥基为-CO-NH-)活性增加的pH条件是()。A <3

B 6~8

C 8~9

D >10 5 毛用活性染料与棉用活性染料的区别在于()。

A 扩散性更好、反应性较低

B扩散性更好、反应性较高 C 扩散性较差、反应性较高

D扩散性较差、反应性较低 三 多项选择 活性染料活性基会影响染料的()。

A 反应性

B 成键稳定性

C 应用工艺

D 水溶性和扩散性 2 适用于活性染料的染色对象是:()

A 纤维素纤维

B 蛋白质纤维

C 聚酰胺纤维

D 聚酯纤维 3 不受环境pH影响或影响较小的活性染料桥基是()。

A-CO-NH-

B-CO-NR-

C-NH-CO-

D-NH-SO2-4 在活性染料的染色和固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反应有:()。A 染料与纤维的亲核取代或亲核加成反应

B 水的电离

C 染料与水的反应即染料的水解反应

D 纤维素大分子的电离 5 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间的结合方式包括:()。A 氢键

B 分子间力

C 共价键

D 离子键 影响活性染料活性基亲核取代反应能力的结构因素有:()A 氮杂环上取代基的电负性

B 离去基的离去能力

C 氮杂环中氮原子的数量及位置

D 桥基的电负性 四 判断改错 活性染料活性基的活性高低不仅决定染料与纤维的反应速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染料在纤维上的固色率。()在碱性介质中,一氯均三嗪的稳定性小于二氯均三嗪;而在酸性介质中正好相反。()3 乙烯砜活性基耐碱水解而极不耐酸水解。()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主要取决于活性基和染料母体,而与桥基无关。()5 乙烯砜活性基耐酸稳定性较好;而均三嗪活性基耐碱稳定性较好。()当二氯均三嗪上的一个Cl原子被纤维素羟基取代后,另一个与Cl原子相连的C原子具有相同的亲核取代反应能力。()由于F原子的离去倾向较小,因此与其相连的C原子的亲核取代反应能力也较小。()活性染料的固色温度越高、固色浴碱性越强,就越有利于染料与纤维的反应,而不利于染料的水解。()五 简答题 简述活性染料的结构特征并写出活性染料的结构通式;指出如下染料在结构通式中的各组成部分。请按活性大小(由大至小)对下列活性染料活性基进行排序。控制活性染料水解的工艺措施有哪些? 分别写出下列二氯均三嗪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结合方式的反应条件。它们于不同酸碱条件下的稳定性如何?

5 为什么毛用活性染料具有较高的竭染率? 六 论述题 试述常见活性染料活性基的反应性、成键稳定性(水解性)及其主要应用性能。2 影响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反应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为什么? 第十章 分散染料 一 名词解释 1 自由体积 2 暂溶性分散染料 高分子分散染料/聚合型分散染料 4 分散染料的分配系数 5 升华牢度 6 δ 7 CDT 8 提升力 二 单项选择 适用于分散染料染色的纤维是()。A 羊毛

B涤纶

C 丝绸

D 亚麻 当分散染料结晶有不稳定形式转变为稳定的形式时,其()。A 上染速率下降

B 上染百分率下降

C 上染百分率升高

D A和B 3 下列对分散染料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结构小

B 无反应性

C 含有弱的亲水性基团

D 水溶性好 三 多项选择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有()。

A 结构小

B 不含水溶性基团

C 含有弱的亲水性基团

D 有反应性基团 2 分散染料在染浴中的存在状态包括:()。

A 染料单分子

B 染料聚集体及晶体

C 纤维上的染料

D 胶束中的染料 3 分散染料与涤纶纤维的结合力包括:()。

A 氢键

B 范氏力

C 熔入并物理堆积与纤维的无定形区域

D 离子键 4 分散染料一般上染涤纶纤维的()。

A 无定形区

B 结晶区

C 结晶区边缘

D 高度取向区 5 分散染料的升华牢度受()的影响。

A 染料分子量

B 染料分子极性

C 染料聚集状态及分布

D 染料水溶性 四 判断改错 分散染料与涤纶纤维的结合方式包括氢键、范氏力,但主要还是依靠染料对纤维的溶入。()2 与偶氮类分散染料相比,蒽醌类分散染料具有更加鲜艳的色泽、匀染性、色牢度和稳定性。()3 提高分散染料分子量并引入极性基团可有效改善其耐晒和耐升华牢度。()在较高的温度下,分散染料的分散稳定性会下降;同时染料颗粒有增长变大的趋势。()分散染料的溶解性越好,其在染浴中以单分子状态存在的就越多,因此对染色就越有利,染色牢度较高。()分散染料中极性基的极性越强、数量越多;分子平面性越好,染料的升华牢度就越高。()7 分散染料分子量、颗粒越大;晶格越稳定,升华牢度越高。()对于偶氮型分散染料,一般凡是能使得偶氮基电子云密度下降的取代基均能够提高其日晒牢度。()五 简答题 简述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并说明原因。影响分散染料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对下列分散染料的升华牢度进行排序并说明原因。

4对下列分散染料的日晒牢度进行排序并说明原因。

六 论述题 试述聚酯纤维的分子及超分子结构和分散染料的分子结构,并说明原因。第十一章 阳离子染料 一 名词解释 1 配伍值 腈纶纤维染色饱和值 3 阳离子染料染色饱和值 4 饱和系数 5 迁移型阳离子染料 6 活性阳离子染料 7 分散型阳离子染料 8 阳离子染料可染合成纤维 9 相对亲和值Rf 二 单项选择 阳离子染料适宜的染色对象是()。

A 纤维素纤维

B涤纶

C 蛋白质纤维

D 腈纶 2 阳离子染料稳定的pH条件是()。

A <3

B 3~6

C 8~9

D >9 3 采用阳离子染料对腈纶上染浅色时,要求拼色染料的配伍值相差()。

A <0.5

B 1~2

C 2~3

D >3 三 多项选择 腈纶纤维是由以下()聚合单体聚合而成。A 丙烯腈

B碱性单体

C 中性单体

D 酸性单体

2 影响三芳甲烷阳离子染料日晒牢度及色泽饱和度的结构因素有:()。A 染料平面性

B染料对称性

C 取代基

D 活性基团 3 阳离子颜料的迁移性受()的影响。

A 染料分子量

B染料亲水性

C 染料空间结构

D 染料亲和力 4 影响阳离子染料配伍值的因素有:()。

A 染料亲水性越强,K值越大

B 染料亲水性越强,K值越小 C 染料空间位阻越大,K值越大

D染料空间位阻越大,K值越小 四 判断改错 共轭型阳离子染料具有比隔离型阳离子染料较好的色牢度和匀染性,且其色泽也更加鲜艳。()2 对氮杂碳菁阳离子染料,氮取代程度越高,其日晒牢度、耐酸性越好;但λ4 一般对纤维上染深色时,往往采用配伍值较大的阳离子染料。()5 阳离子染料亲水性越强,其对腈纶纤维的亲和力就越大。()隔离型阳离子染料比共轭型阳离子染料具有较高的日晒牢度和耐热性。()五 简答题 简述腈纶纤维结构单体的组成并说明各个单体的作用。简述共轭型阳离子染料和隔离型阳离子染料的结构特征及主要应用性能对比。

(max会下降。)对称菁染料比不对称菁染料具有更为浓艳的色泽,但其日晒牢度较差。()比较如下两只阳离子染料的耐日晒牢度并说明原因。如何根据饱和系数R指导染色实践? 六 论述题 试述阳离子染料配伍值与其染色性能间的关系,并讨论如何根据染料配伍值对染料进行选择。2 试述阳离子染料配伍值、亲和力与染料结构的关系。第十二章 自学章节-硫化染料、有机颜料、荧光增白剂 1 硫化染料的应用性能如何?适用的染色对象是什么? 简述硫化染料的合成方法,染料结构与其它染料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3 硫化染料的染色过程是什么?染色工艺条件如何?为什么? 4 硫化染料与还原染料有何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 10 荧光增白剂须具备哪些条件? 11 简述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12 简述荧光增白剂的结构特征。DSD酸衍生物有哪些优、缺点?如何克服此类增白剂的缺点?各适用于什么织物或纤维? 14 香豆满酮型荧光增白剂有哪些优、缺点?如何在分子结构上改善它? 唑型含氮杂环类增白剂有哪些优、缺点?如何优化它们的分子结构?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纤维的增白处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企业文化》每章习题及部分答案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二、选择题

1.在日本,企业文化被称为(C)A.商业文化 B.公司文化 C.社风 D.会社文化

2.企业文化理论是(C)美国学者在受到日本经济增长经验的启示,总结、比较日、美企业管理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3.在《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中提出了著名的“7S”管理模式,其中(ACD)为硬性要素。

A.战略 B.技能 C.制度 D.结构

4.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将企业文化分成(C)种类型。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5.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稳定的管理方式是在(A)企业实现的。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中国

6.企业管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C)。A.经营管理 B.科学管理 C.文化管理 D.生产管理

三、判断题

(√)1.企业文化理论促使企业经营者将管理方式从“以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上来。

(×)2.企业文化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两种方法的派别,其中,以爱德加·沙因教授为代表的派别主要以定量化研究为主,以罗伯特·奎恩教授为代表的派别主要以定性化研究为主。

(×)3.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没有太大的影响。

(×)4.在企业文化理论传入我国之前,我国企业已经形成系统而科学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

(×)5.美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个人主义,强调实现自我价值。(×)6.任何一国的企业管理并非要与本国文化特色相结合。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二、选择题

1.在企业文化的结构中,(A)最重要,它决定和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其它层次。A.企业精神文化 B.企业制度文化 C.企业行为文化 D.企业物质文化 2.企业行为中主要包括(ABD)的行为。

A.企业家的行为 B.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C.企业股东行为 D.企业员工的行为

3.企业文化的(B)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像一种“润滑剂”,能够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以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地调节员工的心态和行动。A.导向功能 B.自我调控功能 C.凝聚功能 D.激励功能 4.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A)。

A.企业价值观 B.企业精神 C.企业道德观 D.企业形象 5.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和载体是(A)。A.企业形象 B.企业精神 C.企业伦理道德 D.企业价值观 6.(D)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A.企业价值观 B.企业精神 C.企业伦理道德 D.企业形象

7.企业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首先注意树立(B)。A.理念形象 B.产品形象 C.服务形象 D.员工形象

8.企业文化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企业文化的不同特质所构成的(D)之间的过分悬殊造成的。

A.基本理念 B.基本精神 C.基本道德 D.基本价值观

9.在企业物质文化基础要素中,专门用以代表企业或企业产品的固定图案、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子要素是(D)。

A.企业名称 B.企业标准字 C.企业标准色 D.企业标志

10.在企业物质文化诸要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A)。A.产品要素 B.基础要素 C.环境要素 D.制度要素 11.企业责任意识立足的基础是(A)。

A.企业基本价值观 B.企业精神文化 C.企业物质文化 D.企业行为文化

三、判断题

(×)1.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可视性象征,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载体。(×)2.各个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模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3.“文化陀螺”模型是一个静态模型,它不能反映企业文化的动态性,这是它最大的缺点。

(√)4.企业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着反作用。(×)5.企业制度比企业文化有着更强大的控制力和持久力。(√)6.企业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软性管理为主。

(√)7.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也就是说,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应具有鲜明的个体性和独特性。

(×)8.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客体,是企业文化的接受者。

(√)9.企业楷模之所以受人尊敬和崇拜,关键在于他们是企业先进文化的代表。(√)10.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

(×)11.企业文化的内涵,既包括厂房、设备、产品等物质性因素,也包括科学技术知识和行政性的带强制执行的规章制度。

(√)12.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由“个识”发展到“共识”的这种规律。(√)13.企业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性。

(√)14.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隐性形态,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第三章 复习思考题

二、选择题

1.公司战略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ACD)A.增长型战略 B.全局型战略 C.稳定型战略 D.紧缩型战略 2.竞争战略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ABC)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重点集中战略 D.市场化战略

3.企业经营哲学在企业战略上表现为企业的远景规划、企业定位、指导思想等,在企业文化上则表现为企业的(BCD)

A.企业习惯 B.愿景、C.使命 D.核心价值观

三、判断题

(√)1.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竞争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高层次的战略,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概念性的战略。

(×)3.高一层次的战略应为低一层次战略的实现提供保障和支持。

(×)4.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交集”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既属于企业文化,又属于企业战略。

(√)5.企业文化作为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应充分体现企业的个性特色和文化底蕴,反映企业品牌的内涵,具有不可模仿性。

(√)6.企业战略问题的核心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研究企业发展的规律。

第四章 复习思考题

二、选择题

1.(B)是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特性。A.独特性 B.价值性 C.整合性 D.延展性

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必然具有三个基本条件,即(ACD)

A.有价值 B.有个性 C.杰出 D.难以模仿

3.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战略是一种(ABC)。A.竞争战略 B.文化战略 C.形象战略 D.进攻战略 4.(B)最早提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有重大作用。A.詹姆斯·赫斯克特 B.约翰·科特 C.约翰·维克斯 D.阿伦·肯尼迪

三、判断题

(×)1.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是企业员工。

(×)2.核心竞争力的存在形态基本上是非要素性的、显性的。

(×)3.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它作为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主动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具动态性。

(√)4.品牌根植于企业文化,并已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标志。

(√)5.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只有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及整个过程中,即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具体管理相结合,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章 复习思考题

二、选择题

1.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BCD)。

A.性质不同 B.内涵不同 C.内容不同 D.方式不同 2.文化管理的本质是(B)。

A.规章制度 B.以人为本 C.审美教育 D.道德规范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ABCD)。

A.队伍构成多元化 B.员工收入多元化 C.信息获取方式多元化 D.价值观念多元化

三、判断题

(√)1.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围绕“人”这个对象展开工作,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包含一般思想政治工作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3.与传统的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相比,文化管理的思想没有根本性的改变。(×)4.文化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直接相联系的、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的自然属性,不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社会属性。

(×)5.相对于企业制度管理,文化管理不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第六章 复习思考题

二、选择题

1.(D)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A.劳动力资源 B.人口资源 C.人力资源 D.人才资源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是指企业用于提供和协调人力资源的任务和责任。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以下(ABCD)基本职能。

A.薪酬 B.招聘 C.规划 D.培训

3.对企业文化的考评是可以量化的,一般我们可以将企业文化分解为(BCD)三大类指标。

A.企业利润 B.企业价值观 C.企业行为规范 D.企业形象

三、判断题

(×)1.人口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突出了人的质量,人才资源则主要突出了人的数量,人力资源是人口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是潜在人力与现实人力的统一。

(√)2.企业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都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作为管理的核心,“人”是两者之间联结的纽带。

(√)3.文化与管理既互为对象又互为手段。

(√)4.职业管理是个人与企业间的选择与培养的过程,是使个人需要与企业需要相匹配的过程,是双方各自作出努力以使个人的职业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符合的过程。

(×)5.企业战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采取具体的制度措施与方法来管理员工的,是一种有形的、刚性的“硬”管理,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7.招聘的最终目的是员工个人与岗位的匹配,也就是人与事的匹配。

(√)8.企业文化对员工来说是一种待遇,工作在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不仅心情舒畅,更易做出成绩,而且,还会有一种无形的激励促使员工为完成企业目标勤奋工作。

第七章 复习思考题

二、选择题

1.企业家的素质要与时俱进。未来的企业家要经营成功需具备(ABCD)素质。A.全球战略家 B.技术专家

C.杰出的政治家 D.领导者和鼓动者

2.自信、勤奋、进取、乐观、活力十足属于企业家的(B)素质。A.生理素质 B.心理素质 C.能力素质 D.道德素质 3.(ABCD)特质属于企业家的共性特质。A.勇于承担风险 B.善于突破创新 C.超凡的想像力 D.果断的判断力

4.张瑞敏认为“企业家在企业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BCD)A.变革者 B.设计师 C.牧师 D.实践者

5.在企业价值观引导过程中,表率首先是(D)。A.普通员工的表率 B.管理人员的表率 C.科技人员的表率 D.企业家的表率

三、判断题

(√)1.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素质的综合反映,是企业家在日常经营管理实践中体现出的总的作风。

(×)2.企业家是一种经济现象,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3.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学家豪莱强调,承担风险是企业家的突出贡献和基本特质。

(×)4.在企业文化的发展时期,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实践者。

(×)5.在企业发展的中期阶段,企业家要发挥指挥作用,倡导“权威型”企业文化。(√)6.文化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能力与一致性的渊源。(√)7.企业家起着企业“精神领袖”的作用。

(√)8.企业家的品质、才华和胆识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影响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

第八章 复习思考题

二、选择题

1.新华信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类比动物界生灵的运动特性归纳出具有自然崇拜的象文化、(BCD)等四种典型的图腾企业文化。

A.牛文化 B.狼文化 C.鹰文化 D.羚羊文化

2.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并以它的形象作为自己族群的标志或象征。图腾是一种(ABC)。

A.信仰 B.标志 C.象征 D.迷信 3.(B)代表人本型企业文化。

A.狼文化 B.象文化 C.羚羊文化 D.鹰文化 4.(C)型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识别性和排他性。A.内向型 B.市场型 C.外向型 D.稳健型 5.任正非把狼的优点总结为(BCD)。A.强壮的体魄 B.群体奋斗

C.敏锐的嗅觉 D.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

6.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企业家文化,是优秀企业家(BCD)等综合素质的扩展和放大。A.地位 B.品质 C.才华 D.胆识

三、判断题

(√)1.具有图腾的企业通常是个性鲜明的企业,体现着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行为模式和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冲击力。

(×)2.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与外部竞争力成反比。

(√)3.从本质上看,企业图腾是企业个性的表现,企业个性是企业对于环境的选择性适应结果。

(×)4.图腾文化的前身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图腾的展示。

(√)5.图腾不能等同于精神,有精神的企业不见得有图腾,有图腾的企业一般都有精神,而且,有时也有可能企业的图腾和精神不一致。

(√)6.企业图腾会压制员工个性的张扬。

(×)7.企业图腾文化是一个静态发展的概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8.个性是就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而言,共性是就一个企业内部而言;后者是原因,前者是结果。

第九章 复习思考题

二、选择题

1.企业品牌文化通常具有一致性及以下(ABCD)特性。A.间接性 B.独特性 C.层次性 D.关联性

2.品牌行为文化是品牌营销活动中的文化表现,包括(BCD)等,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的动态体现。

A.生产行为 B.营销行为 C.传播行为 D.个人行为

3.品牌文化的主要作用是建立产品或服务与目标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而它需要关注(BCD)问题。

A.品牌成熟度 B.品牌知名度 C.品牌美誉度 D.品牌忠诚度

4.品牌文化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ABD)。A.物质层 B.行为层 C.浅显层 D.理念层

三、判断题

(√)1.品牌,不仅仅是商标或标志,它更是企业的一种象征。

(√)2.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构成了品牌的实质。

(×)3.品牌是具体的,是顾客对产品一切感受的总和,灌注了顾客的情绪、认知、态度及行为。

(×)4.文化是品牌的载体,文化既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又是渗透到品牌经营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

(√)5.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6.品牌文化的公众认知度代表品牌市场的深度,品牌文化的公众信任度代表品牌市场的广度。

(×)7.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基,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影响。(√)8.企业文化是品牌文化的内涵与底蕴;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落脚点与归宿。(√)9.品牌文化主要建立在销售环节的基础之上,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主要面向企业外部现有或潜在的目标消费者,主体是物或可物化的存在。

第十章 复习思考题

二、选择题

1.一般而言,创新具有(ABCD)特点。A.创造性 B.风险性

C.高收益性 D.系统性和综合性

2.广义的企业制度包括从产权制度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如(ABCD)等各个方面。A.人事制度 B.财务制度 C.生产管理制度 D.领导制度

3.企业创新由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B)三者组成。A.体制创新 B.管理创新 C.机制创新 D.产品创新 4.企业文化的稳定性具有(B)。

A.绝对性 B.相对性 C.必然性 D.偶然性

三、判断题

(√)1.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是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而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

(√)2.企业创新是基本的、普遍的或者说典型的经济创新形态。

(×)3.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物质条件,它推动了新一轮创新的形成。(√)4.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和先进的制度设计具有某种内在的一致性和相辅相成性。(√)5.创新思维指的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6.企业文化源于社会文化又区别于社会文化,是一个宏观的社会文化。(×)7.企业文化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一经形成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稳定不变。(√)8.推进创新实践,既要鼓励创新,更要宽容失败。(×)9.当一个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的选择时,最重要的考虑是这种选择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创新。

(×)10.企业文化是市场运行的外在动力。

(×)11.企业文化只是价值观念之类的精神现象或者只是态度、心理、观念、感情之类纯而又纯的主观精神。

第十一章 复习思考题

二、选择题

1.狭义的企业制度,其内容大致可分为(ABCD)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人格化制度等方面。

A.企业契约制度 B.企业产权制度 C.企业治理结构 D.企业组织结构

2.影响企业制度创新的关键因素除社会的法律制度外,还有(ABCD)A.制度创新的预期收益 B.技术 C.制度创新的成本 D.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异质性主要表现在(ABCD)。A.表现形态不同 B.稳定性不同

C.作用方式不同 D.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中的作用不同 4.企业文化变革与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在一致性主要表现在(ABCD)。A.目标一致性 B.相互依存性 C.相互适应性 D.相互补充性

5.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人性化的层面,更强调从(ABCD)等意义上去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

A.情感激励 B.道德感化 C.人际互动 D.舆论监督 6.(B)曾经说过:“有效的组织变革暗含着组织文化的变化。” A.埃德加·沙因 B.加勒思·摩根 C.彼得·圣吉 D.彼得·德鲁克

三、判断题

(√)1.企业制度是企业在一特定范围内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的集合,它旨在约束企业及其成员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2.制度创新是指制度的创立、变更以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替代的方式。

(×)3.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企业制度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必要补充。

(√)4.文化是柔性的,制度是刚性的,只有刚柔并济,管理才能显出成效。

(√)5.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创新是人或组织所进行的用新制度替代旧制度的活动。

(×)6.企业制度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的手段和目的,它的设计目标应体现在如何保证员工愉快高效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上。

(√)7.企业文化是软环境,企业制度是硬约束。

(×)8.企业制度却是无形的,往往以契约、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刚性的约束将企业员工转化成利益共同体。

(×)9.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作用和影响具有强制性。

(√)10.企业文化所重视的人不仅仅是个人,而是由个人组成的群体。(√)11.一种新的经济制度必然带来之与相适应的文化的更新。

第十二章 复习思考题

二、选择题

1.按创新对象的不同,可以把技术创新分为(BCD)类型。A.产品创新 B.造型创新 C.工艺创新 D.功能创新

2.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障碍重重,主要包括(ABCD)、制度障碍和技术创新成果保护缺失的障碍。

A.思想障碍 B.勇气障碍 C.人员素质障碍 D.企业精神障碍

3.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除了具有接受模棱两可、容忍不切实际、外部控制少特征外,还应具有(ABCD)等特征。

A.接受风险 B.容忍冲突 C.注重结果甚于手段 D.强调开放系统

三、判断题

(×)1.技术创新客体是技术创新最活跃、最有创造能力的因素,处于关键地位,是技术创新的物质力量。

(√)2.企业精神文化主导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

(×)3.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线性的创新网络,其要素的相互嵌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组织相当复杂。

(×)4.技术创新主体是技术创新主体指向的目标,是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和动因,一切技术创新活动都由它引发。(√)5.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6.技术创新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培育企业文化的灵魂,塑造企业文化的旗帜。(√)7.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类角色中,企业家占据着首要地位。

(√)8.企业物质文化表现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形式。对外是以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品牌、服务等为表现形式,对内则以营造环境、搭建平台为主要表现形式。

第十三章 复习思考题

二、选择题

1.管理创新是管理活动与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体,必然兼有管理与创新的双重特征,具体体现在(ABCD)。

A.风险性 B.破坏性 C.系统性 D.动态性 2.(BCD)是管理创新的原则。

A.创造性破坏原则 B.反向思维原则 C.交叉综合原则 D.加一加二原则

3.一般说来,管理创新的整合功能主要有资源整合、差异整合、要素整合及(BD)几种形式。

A.结构整合 B.内外整合 C.制度整合 D.战略整合 4.(ABCD)构成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体系。A.管理观念的创新 B.管理组织的创新 C.管理方式的创新 D.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判断题

(×)1.管理创新是一种自发性的随机事件,人们完全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和自身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管理创新活动。

(√)2.管理创新的实质是创立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范式。

(√)3.管理创新的效应是双重的,它既可能产生积极的扩张效应,也可能产生消极的破坏效应。

(×)4.管理创新活动既像技术创新那样具有明确的终点,也像制度创新那样具有时代性、阶段性。

(√)5.许多优秀的企业往往具有相同的文化,如价值观、企业精神等。

(√)6.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它强调要把企业建成一种人人都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

(√)7.企业文化是因为人们主观上喜欢标新立异。

(√)8.一个公司历史上长期自然积累而成的文化,如果公司内外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决不要改变它。

第三篇:(带答案)旅游法规每章配套习题

旅游法规练习题

第一章法规常识

一、单项选择题

1.把法律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两大类的划分标准是(A)。A.按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B.按法律的制定程序不同 C.按法律制定的适用范围不同 D.按法律的创制方式不同 2.依照国家主管机关的命令或法院的指定而发生的代理属于(B)。A.法定代理 B.指定代理 C.职务代理 D.委托代理 3.把法律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的依据是(A)A.按法律效力范围的不同所做的划分 B.按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所做的划分

C.按法律制定程序的不同所做的划分D.从法律制定的主体和实用范围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4.一般法和特别法中从对人的效力上看对全国公民有效的法是(B)。A.特别法 B.一般法 C.两个都不是 D.没有明确的界限

5.(A),是指行为人实施旅游违法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由旅游或其他行政管理部门追究,而且必须接受的强制性义务。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经济责任 D.刑事责任

6、导游员小王与旅行社签订的聘用合同期满,小王与旅行社都未提出合同终止的问题,小王继续为旅行社带团,旅行社也继续安排小王带团。从这种行为中,可知双方的聘用合同继续存在和有效。这属于合同订立的(C)。

A、书面形式 B、默示形式 C、推定形式 D、口头形式

7、某大厦筹建处以大厦的名义与某旅行社签订了客房租赁合同,约定从开业时起出租20套客房给该旅行社,此合同因(C)而无效。

A内容违法 B 超越经营范围 C 行为人不具有相应资格 D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A.二者具有一致性,都表现为社会的行为规范 B.表现的形式不同 C.调整的范围不同 D.在上层建筑中所属的范畴不同 E.二者相互补充,共同规范着社会生活 2.法与政策的根本区别在于(ACD)。A.法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 C.法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性 B.法具有严格的规范性 D.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3.旅游代理关系的产生,有(ABCD)类。

A.委托代理 B.职务代理 C.法定代理 D.指定代理 4.旅游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包括(ABCD)。A.行为人要合格 B.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要真实 C.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要自愿 D.行为人的行为内容合法 5.下列属于旅游法律责任特征的是(BC)。

A.追究的经济性 B.综合性 C.追究的协同性 D.多样性

6、从法律渊源的角度来看,属于行政法规的是(AB)。A、《旅行社条例》 B、《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C、《风景名胜管理C条例》 D、《国家旅游局局长令》

三、判断题

1.法律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国家意志性和人们的自觉性。(×)2.旅游违法行为与旅游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指旅游违法行为是旅游损害事实出现的原因,旅游损害事实是旅游违法行为引起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本质联系。√

3.导游员在导游活动中,对旅游安全隐患未履行提醒和说明的义务,这是一种作为的违法行为。(×)

4、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令是行政法规。×

5、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章旅行社管理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内旅游业务,仅限于(D)。

A.入境旅游业务 B.出境旅游业务C国际旅游业务D.中国内地居民在境内旅游的业务 2.设立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注册资本不得少于(C)。

A.50万元人民币 B.100万元人民币C,30万元人民币D.200万元人民币 3.符合条件的经营国内,入境游旅行社,每增加一个分社,增存质量保证金(A)。A.5万元人民币 B.10万元人民币 C.15万元人民币 D.20万元人民币

4.符合条件的经营国内,入境,出境游旅行社,每设立一个分社,增存质量保证金(A)。A.5万元人民币 B.10万元人民币 C.15万元人民币 D.30万元人民币 5.根据《旅行社条例》规定,旅行社应当制作和保存完整的业务档案。保存期最低为(A)年。

A.2年 B.1年 C.3年 D.5年

6.旅行社违反《旅行社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情节严重的,由(C)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A。工商部门 B.公安部门 C.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D.司法部门

7.甲旅行社组织30名旅游者赴泰国旅游,由于境外接待社的过失,使旅游者权益遭受严重侵害。根据《旅行社条例》规定,旅游者应该向(A)索赔。

A.甲旅行社 B.境外接待社 C甲旅行社和境外接待社 D.甲旅行社或境外接待社 8.旅行社转让、出租、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A),并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A.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 B.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C.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D.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9.《旅行社条例》指出,旅行社被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其主要负责人在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被吊销之日起(A)不得担任任何旅行社的主要负责人; A.五年内 B.一年内 C.三年内 D.二年内 10.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C)年。A.1 B.2 C.3 D.5 11.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采取的投保方式是(A)。A.一年一保 B.两年一保 C.三年一保 D.五年一保

12.按照《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出境旅游每人责任赔偿限额为人民币(D)万元。

A.5 B.8 C.10 D.16 13.有权审批外资旅行社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是(D)。

A.国家旅游局 B.各省级旅游局 C.各地市旅游局 D.县级以上旅游局

14.《旅行社条例》规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自收经营国内、入境、出境游旅行社设立申请之日起(C),作出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

A.7个工作日内 B.15个工作日内 C.20个工作日内 D.60个工作日内

15.旅行社设立分社的,应当持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副本向分社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登记,并自设立登记之日起(C)个工作日内向分社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 部门备案。

A.5 B.7 C.3 D.10 16.旅行社设立分社,应持许可证副本向(C)办理设立登记。

A.国家旅游局 B.拟设地省级旅游局 C.拟设地工商局 D.拟设地的县级以上旅游局 17.旅行社责任保险的的受益人是(A)。

A.旅行社 B旅游者 C旅游主管机构 D.旅行社或旅游者 18.以下对旅行社分社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分社的经营范围不得超出设立社的经营范围

B.设立分社的旅行社年接待旅游者要达到10万人次以上

C.进入全国旅行社百强排名

D.旅行社每设立一个分社,需增交质量保证金50万元

19.未取得相应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经营旅游业务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不足10万或没有违法所得的,(D)。A.3000元以下 B.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C.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上 D.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20.为进一步规范旅行社经营活动,保障(C)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消费法制环境,国务院发布并于今年5月1日实施《旅行社条例》。A.导游人员 B.旅行社 C.旅游者和旅行社 D.旅行社和导游人员

21.旅行社招揽、接待旅游者,应当制作和保存完整的业务档案,保存期最低为(B)。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2.《旅行社条例》对经营入境旅游业务旅行社要求的注册资本和质量保证金分别是(B)。A.150万 30万 B.30万 20万 C.100万 30万 D.100万 60万

23.根据《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旅行社为国内旅游的旅游者办理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险金额不得低于的基本标准是(D)人民币。A.每位旅游者16万元B.每位旅游者10万元 C.每位旅游者3万元D.每位旅游者8万元

24.根据《旅行社条例》,当发生约定的解除旅游合同的情形时,(B),旅行社可以将旅游者推荐给其他旅行社组织、接待。

A.书面通知旅游者B.经征得旅游者的同意C.口头通知旅游者 D.经征得旅游者商定 25.《旅行社条例》规定,外商投资旅行社不得经营中国内地居民(C)及赴港、澳、台旅游的业务,但是另有规定的除外。A.国内旅游业务 B.出国旅游业务 C.出境旅游业务 D.特种旅游业务

26.《旅行社条例》规定,旅行社未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情节严重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A)。

A.一至三个月 B.三至六个月 C.六个月至一年 D.一年

27.《旅行社条例》规定,导游人员对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情形,未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及时报告,情节严重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C)。A.责令改正 B.罚款 C.吊销导游证 D.没收非法所得

28.某甲旅行社组织旅游者赴新、马、泰三国旅游,并与境外乙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委托该乙旅行社负责接待。在旅游过程中,由于乙旅行社的过错,使合同中原来约定的两个景点被迫取消,造成旅游者权益损失。旅游者的损失应当由(C)承担。A.乙旅行社B.某甲旅行社C.乙旅行社和某甲旅行社 D.乙旅行社或某甲旅行社

29、《旅行社条例》规定,设立从事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所缴质量保证金为(D)。A、10万元人民币 B、20万元人民 C、120万元人民币 D、140万元人民币

30、根据《旅行社条例》的规定,申请人应在收到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C)内,持批准设立文件和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

A、20个工作日 B、30个工作日 C、60个工作日 D、90个工作日

31、国家旅游局发布《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时间是(C)。A、1991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7年

32、旅游者一行报名参加甲社组织的港、澳五日游。甲社未征得旅游者书面同意,擅自将已签约的旅游者转让给乙社出团。若旅游者受到伤害,相应的法律责任由(A)A甲旅行社 B 乙旅行社 C甲旅行社或乙旅行社 D 甲旅行社和乙旅行社

二、多项选择题

1.旅行社根据业务经营和发展的需要,按相关规定,可以设立的分支机构有(AC)。A.非法人分社 B.办事处 C.门市部 D.联络处 E.代表处 3.外商投资旅行社,经审批,可以经营(ABE)。

A.入境旅游业务 B.国内旅游业务 C.中国境内居民赴外国旅游业务 D.中国境内居民赴港澳台旅游业务 E.特种旅游项目

4.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ABC)。A.未取得相应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 务的;

B.分社的经营范围超出设立分社的旅行社的经营范围的 C.旅行社服务网点从事招徕、咨询以外的活动的

D.设立分社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分社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 E.国家旅游局认定的其他超范围经营活动

5.下列不适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进行赔偿的情形有(AE)。A.旅行社因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履行合同的

B.旅行社违反旅游合同约定,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查证属实的; C.旅行社因解散、破产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旅游者预交旅游费用损失的。D.人民法院已从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账户上划拨赔偿款 E.司法机关已经受理的

6.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ABC)。

A.变更名称、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等登记事项或者终止经营,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原许可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换领或者交回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 B.设立分社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分社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

C.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经营和财务信息等统计资料的 D.认为旅游经营者没有提供质价相符的旅游服务的

E.认为旅游经营者故意或过失造成投诉者行李物品破损或丢失的

7.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ABCDE)。A.未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 B.与旅游者签订的旅游合同未载明本条例规定的事项 C.未取得旅游者同意,将旅游业务委托给其他旅行社; D将旅游业务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旅行社

E.未与接受委托的旅行社就接待旅游者的事宜签订委托合同

8.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ABC)。

A.旅行社不向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的 B.旅行社向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

C.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接待不支付或者不足额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的旅游团队的 D.拒不履行旅游合同约定的义务的 E.非因不可抗力改变旅游合同安排的行程的

9.根据《旅行社条例》规定,旅行社的设立应符合下列条件(ABC)。A.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B.有必要的营业设施

C.有不少于30万元的注册资本 D.取得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专职财会人员 E.经营出境旅游业务者还需增存质量保证金120万元 10.申请开办旅行社必须提交的文件有(ABCDE)。

A.设立申请书 B.法定代表人履历表及身份证明 C.企业章程

D.经营场所的证明 E.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11设立社应当加强对分社和服务网点的管理,对分社实行统一的(ABDE)。A人事 B.财务 C.管理 D.招徕 E.接待制度规范 12.旅行社与旅游者签订合同应就下列内容明确约定(ABCDE)。A.旅游行程的出发地、途经地和目的地;

B.旅游行程中交通、住宿、餐饮服务安排及其标准; C.旅行社统一安排的游览项目的具体内容及时间; D.旅游者自由活动的时间和次数 E,需要旅游者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及价格; 13.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投保范围包括(ABE)。A.对旅游者必要的施救费用 B.旅行社与保险公司约定的其他赔偿责任 C.旅游者由于自身疾病引起的损失 D.旅游者在自行活动时间内发生的人身损害 E.由于旅行社责任争议引起的诉讼费用

14.根据规定,旅行社应当对旅行社依法承担的下列责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ABCDE)。A.旅游者人身伤亡赔偿责任;

B.旅游者因治疗支出的交通、医疗费赔偿责任; C.旅游者伤亡处理和遗体遣返费用赔偿责任; D.由于旅行社责任争议引起的诉讼费用

E.旅游者行李物品的丢失、损坏或被盗所引起的赔偿责任 15.下列情况中适用保证金进行赔偿的情况有(AC)。

A.旅行社因违反旅游合同约定,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查证属实的。B、旅行社服务未达到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C.旅行社因解散,破产,或其他原因造成旅游者预交旅游费损失的 D.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发生人身意外事故的

16.以下情况中,不属旅行社责任保险客体的是(ABC)。A.旅游者在旅游行程中,由自身疾病引起的各种损失或损害

B.旅游者在自行终止旅行社安排的旅游行程后,或在不参加双方约定的活动而自行活动的时间内,发生的人身、财产损害

C.旅游者行李物品的丢失、损坏或被盗系旅游者本人所引起的赔偿责任 D.由于旅行社责任争议引起的诉讼费用

17.以下对旅行社违反《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的处罚措施,正确的是(ABCD)A.未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15天至30天,可以并处人民币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B.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责任范围,小于本规定要求的,或者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金额低于本规定的基本标准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人民币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C.旅行社拒不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3天至15天,可以并处人民币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D.未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其《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18.关于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期限和金额的规定主要有(ABD)。A.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期限为一年

B.旅行社办理国内旅游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每人责任赔偿限额不得低于8万元 C.国内旅行社每次事故和每年累计责任赔偿限额不低于人民币400万元 D.旅行社组织高风险旅游项目可以另行与保险公司协商投保附加保险事宜 19.旅行社业务年报的经营和财务信息等统计资料的内容包括(ABCD)。

A.旅行社基本情况 B.旅行社经营情况 C.旅行社组织接待情况 D.旅行社安全质量信誉情况

20.下列属于质量保证金赔偿范围的是(AD)。

A.旅行社违约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查证属实的B.旅行社服务未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C.旅行社因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履行合同的D.旅行社破产、解散造成预收旅行费损失的 21.《旅行社条例》规定,设立社应当加强对分社和服务网点的管理,对服务网点实行(BC)的制度规范。

A.统一人事 B.统一财务 C.统一招徕 D.统一接待

22.《旅行社条例》规定,未取得相应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擅自经营旅游业务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给予下列处罚:(BCD)。A.警告 B.责令改正 C.没收非法所得 D.最高处50万元罚款

23.依据《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下列不属于旅行社除外责任的是(ABC)。A.因旅游者个人过失导致的人身或财产损失B.因旅游者自身疾病引起的各种损害 C.因旅游者自行终止旅行社安排的行程造成的损失 D.因旅游者与旅行社发生的责任争议引起的诉讼费用

24.根据《旅行社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旅行社的基本职责包括(ABCD)。A.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B.旅行社应与旅游者签订合同

C.提供的服务符合保障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需要D.聘用合格导游和领队 25.依据《旅行社条例》,下列关于旅行社业务经营规则的命题正确的是(CD)。A.不得组织到出境旅游目的地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旅游 B.安排的旅游活动不得超出业务经营范围 C.安排的旅游活动不得含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D.不得以低于旅游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

26、外商投资旅行社,经审批,可以经营(AB)。

A、入境旅游业务 B、国内旅游业务 C、边境旅游业务 D、港澳台旅游业务

三、判断题

1.旅行社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其质量保证金账户存入、增存、补足质量保证金或者提交相应的银行担保的,或者不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2.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必须投保游客人身意外伤害险。(×)3.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是指由旅行社向指定银行交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用于保障旅游者权益的专用款项。(√)4.旅行社可以在注册地的市、县行政区域以外设立门市部。(×)5.旅行社分社应当接受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在管理、财务等方面可以和设立社不一样。(×)6.旅行社自交纳或者补足质量保证金之日起2年内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 关罚款以上处罚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交存数额降低50%,并向社会公告。(×)7.旅行社可自愿投保旅行社责任险,并建议旅游者购买个人保险。(×)

8、《旅行社条例》明确了旅行社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的主要业务和和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主营业务(×)

9、约翰系美国来华留学生假期,随中国旅行社到四川旅游,属国内旅游业务(×)

10、香港张先生系来内地的大学生,假期随中国旅游团到澳大利亚旅游,属于出境业务(√)

11、旅行社分社的设立不受地域限制。分社的经营范围不得超出设立分社的旅行社的经营范围。(√)

12、按照规定《旅行社条例》规定,旅行社增设服务网点,不需要增加质量保证金但要增加注册资金。(×)

13、旅行社被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其主要负责人在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被吊销之日起三年内不得担任任何旅行社的主要负责人(×)

14、旅行社在银行存入质量保证金的,应当设立独立账户,存期由旅行社确定,但不得少于2年(×)

15、旅行社存入、续存、增存质量保证金后7日内,应当向作出许可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交存入、续存、增存质量保证金的证明文件,以及旅行社与银行达成的使用质量保证金的协议。(√)

16、旅行社自交纳或者补足质量保证金之日起二年内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交存数额降低50%,并向社会公告。(×)

17、旅行社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使用质量保证金赔偿旅游者的损失,或者依法减少质量保证金后,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应当在收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补交质量保证金的通知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补足质量保证金。(×)18.旅行社终止经营的,应返还质量保证金。(√)19.如旅游者不按规定时间参加旅游活动,旅行社可不予等候,对于因此造成的损失,旅行社有权要求赔偿。(√)20.旅行社在与旅游者订立旅游合同时,可以推荐旅游者购买相关的旅游者个人保险。(√)21.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可以采取一团一保或按投保的方式。(×)22.旅行社门市部可以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23.旅行社应将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副本和营业执照一起悬挂于营业场所的显要位置,以备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和旅游者、其他企业识别。(×)24.旅行社服务网点具有法人资格,为设立社招徕旅游者并提供旅游咨询、宣传服务及接待业务。×

25.依据《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旅行社为出入境旅游的旅游者办理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险金额不得低于的基本标准是每位旅游者10万元人民币。×

26.《旅行社条例》规定,旅行社聘用导游人员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其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

27、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必须为旅游者投保游客人身意外伤害险。×

28、旅行社可以在注册地的市、县行政区域以外设立门市部。×

29、旅行社组织旅游者出境旅游,因境外旅行社违约,使旅游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应由组团社负责向境外旅行社协调赔偿。×

30、旅行社责任险的投保人、被保险人是旅行社,保险人是保险公司,受益人是旅游者。×

31、《旅行社条例》是国家旅游局制定颁布的。×

第三章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证的有效期限为(C)。A.1年 B.2年 C.3年 D.4年

6.《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处人民币(B)的罚款。

A.500元以下 B.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 C.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D.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

3.导游人员年审管理中,要求导游人员必须参加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年审培训。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C)。

A.40小时 B.48小时 C.56小时 D.64小时

4.《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获得导游资格证(C)未从业的,资格证自动失效。A.1年 B.2年 C.3年 D、4年

5.导游人员在带团旅游时,得知旅游目的地发生道路塌方的消息,如果团队继续前往,就有可能使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发生危险,此时,导游人员(C)A 可以调整或变更旅游行程计划,但在些之前,须征得旅行社同意; B 可以调整或变更旅游行程计划,但须征得所有旅游者同意;

C 可以调整或变更旅游行程计划,但须征得多数旅游者同意,并应当立即报告旅行社; D 不可以调整或变更旅游行程计划,但可以采取安全措施

6.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下列不属于参加导游资格考试人员必备条件的是(C)。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身体健康 C年满16周岁 D.具有高中、中专或以上学历 7.导游出境带团的上岗证明是(D)。

A.初级外语导游证 B.中级外语导游证 C高级外语导游证 D.领队证

8.导游员李某进行导游活动时未佩戴导游证,旅游执法人员责令其改正,但李某拒不改正,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其处以(A)罚款。

A.500元以下 B.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C.1000元 D.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 9.我国的导游人员等级分为(B)。

A.两个系列、两个等级 B.两个系列、四个等级 C.四个系列、两个等级 D.四个系列、四个等级

10.导游员王某对本县旅游局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依照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其有权向(D)申请复议。

A.县人民法院 B.市人民法院 C.县旅游局 D.市旅游局 11.下列人员中不符合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条件的是(C)。

A.国内本省以外的人 B.具有中专学历的人 C.外籍华人 D.具有大专学历的人 12.导游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计分方法实行(A)分制。A.10 B.5 C.100 D.8 13.构成中止导游活动的最主要特征是(D)。A.必须是彻底中止 B.是必须在导游活动结束之前 C.是必须在导游活动结束之后 D.必须是擅自中止

14.导游人员违反《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可由(D)予以处罚。A.所属旅行社 B.旅游景点管理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5.2000年10月,浙江某旅行社导游李某,带一个教师旅游团前往宁波奉化旅游。途中讲解言辞不够严谨,在讲到蒋介石时,讲了一些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活动,引起部分教师的强烈不满。旅游结束后,教师们将此事投诉到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对这件事的处罚应该是(A)。A.吊销李某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李某所在旅行社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 B.对李某暂扣导游证3—6个月;对李某所在旅行社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 C.吊销李某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李某所在旅行社警告 D.对李某责令改正;对李某所在旅行社警告

16.导游证的有效期是3年,有效期满(C)前向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换发。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5个月 17.私自转借导游证供他人使用的,应扣除(C)分。

A.2 B.4 C.6 D.8 18.对正式导游证与临时导游证的区别,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取得证书的前提条件不同 B.申领程序不同 C.有效期限不同 D.效力不同 19.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有(A)行为,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该导游员和导游员所在的旅行社予以处罚。

A.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 B.在讲解中掺杂庸俗内容 C.私自承揽或直接承揽导游业务 D.擅自调整或变更旅游行程

20.导游员江某在带团中,因安排超计划购物与旅游者发生争执,当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工作进行检查时,发现其未佩戴导游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A)的处罚。

A.罚款 B.扣留导游证 C.警告 D.吊销导游资格证书

21.《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C),这是导游人员的法定职责。

A.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B.政治意识和服务意识 C.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 D.服务意识和职业技能

22.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被吊销导游证的人员(C)。A.不得参加导游资格考试 B.不得颁发导游资格证 C.不得颁发导游证 D.不得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

23.某旅行社欲聘请具有特种语言能力的李某临时从事导游活动。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应(D)。

A.由李某向市旅游局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B.由李某向省旅游局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 C.由该旅行社向市旅游局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D.由该旅行社向省旅游局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

24.导游人员张某在带团中,擅自减少旅游项目,应当受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暂扣导游证(B)的处罚。

A.一至三个月 B.三至六个月 C.六个月至一年 D.1年

25.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扣(B)。A.6分 B.10分 C.4分 D.8分

26.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C),不仅要处罚导游人员,还要对委派该导游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停业整顿的处罚。

A.擅自变更接待计划的B.造成旅游者人身财产损害的 C.欺骗旅游者消费的 D.擅自中止导游活动的

27.某导游员在导游活动中,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A)进行处罚。

A.某导游员及其所在的旅行社 B.某导游员所在的旅行社经理 C.某导游员所在的旅行社部门经理 D.某导游所在的旅行社

28.申请领取导游证的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逾期不予颁发或不予答复的行为,可以采取的司法救济途径是(B)。

A.向上一级旅游行政部门申请复议 B.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D.向上级旅游行政部门重新申请领证

29、《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证的有效期为(C)。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0、《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时,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处人民币(B)的罚款。

A、500元以下

B、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 C、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D、3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

31、导游人员年审管理中,要求导游人员必须参加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年审培训。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C)。

A、40小时

B、48小时

C、56小时

D、64小时

32、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A)的,扣除10分。

A、有殴打或者谩骂旅游者行为的 B、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 B、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取小费的 D、未携带正规接待计划的

33、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未佩戴导游证,且拒不改正的,处以(B)元以下罚款。A、1000 B、500 C、200 D、100

34、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计分方法实行(A)。A、10分制 B、连续10分制 C、累计10分制 D、综合10分制

35、导游人员未能通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年审继续从事导游业务的应当(A)。A、扣除10分 B、扣除8分 C、扣除6分 D、扣除4分

36、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被吊销导游证的人员(C)。A、不得参加导游资格考试 B、不得颁发导游资格证书 C、不得颁发导游证 D、不得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

37、西安市某旅行社欲聘用具有特定语言能力的李某临时从事导游活动。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应(D)。

A、由李某向西安市旅游局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 B、由李某向陕西省旅游局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 C、由该旅行社向西安市旅游局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 D、由该旅行社向陕西省旅游局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

38、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的,经(C),方可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导游证。

A、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后 B、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或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后 C、与旅行社订立合同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 D、当旅游行政部门核准后

39、导游人员擅自减少旅游项目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C)。A、1个月 B、2到4个月 C、3到6个月 D、6到12个月

二、多项选择题

1、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之所以要佩戴导游证,是因为(AC)A 是给旅游者提供规范服务的需要 B 是满足导游员归属感的需要 C 便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D 便于导游人员与游客沟通、交流 2.下列属于不得颁发导游证的人员是(ABCE)。A.无民事行为能力的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C.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D.过失犯罪的 E.被吊销导游证的

3.导游人员有下列行为的,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至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BCD)。

A.进行导游活动时未佩戴导游证 B.擅自中止导游活动 C.擅自变更接待计划 D.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 E.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 4.我国对导游人员实行计分管理。下列情形中,导游人员一次被扣除10分的有(ABDE)。A.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 B.因自身原因造成旅游团重大危害和损失的 C.讲解中掺杂庸俗、下流、迷信内容的 D.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 E.诱导或安排旅游者参加黄、赌、毒活动项目的

5.在进行导游活动时,无论遇到何种情况,导游人员均不得擅自中止导游活动。一般来说,构成中止导游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CD)。

A.必须在导游活动结束之前 B.必须是征得多数旅游者同意

C.必须是擅自中止 D.必须是彻底中止 E.必须是未向旅行社事先说明 6.符合申请领取导游证的条件有(BDE)。

A.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合格 B.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 C.年满20周岁 D.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 E.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 7.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有(ABCD)。

A.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B.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C.受过除过失犯罪以外的刑事处罚的 D.被吊销导游证的 E.超过70周岁的 8.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2分(CE)。A.私自带人随团游览的 B.擅自中止导游活动的

C.未携带正规接待计划 D.无故不随团活动的 E.仪表、着装不整洁的 9.旅游行政部门通过(BCD)等制度管理导游人员

A.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 B.导游人员等级考核制度

C.计分管理制度 D.审核制度

10.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ABD)情形之一的,扣除8分。A.拒绝、逃避检查,或者欺骗检查人员的 B.讲解中掺杂迷信内容的 C.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购买旅游者物品的 D.擅自终止导游活动的 11.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扣除4分的情况有(ACD)。A.私自带人随团游览的 B.未按规定时间到岗的 C.不尊重旅游者的宗教信仰的D.无故不随团活动的

12.导游人员有(BCD)等情形的,应受到吊销导游证的处罚。

A.进行导游活动时未佩带导游证的 B.私自承揽导游业务,情节严重的 C.擅自中止导游活动,情节严重的 D.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情节严重的

13.导游人员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ABD),可以调整和变更接待计划。A.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B.经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

C.经征得领队及部分旅游者的同意D.立即报告旅行社

14.《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是(ABCD)。A.我国公民,热心为游客服务 B.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 C.熟悉业务,有组织接待能力 D.身体健康 15.导游人员等级分为(AD)等几个系列。

A.外语导游员 B.方言导游员 C.少数民族语言导游员 D.中文导游员 16.正式导游证与临时导游证的区别主要包括(ABCD)。

A.是否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 B.语言能力C.领取导游证的程序不同 D.有效期限不同 17.导游人员的年审以考评为主,考评的内容包括(BCD)。A.当年从事导游活动记录情况B.当年从事导游业务及扣分情况 C.接受行政处罚情况D.游客反映情况

18、下列(ABD)属于不得颁发导游证的人员。

A、无民事行为能力的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C、过失犯罪的 D、被吊销导游证的

19、按照导游人员使用的语言划分,我国导游人员可以分为(AB)等。A、外语导游 B、汉语普通话导游 C、中国地方语导游 D、少数民族语导游 20、对导游人员的年审以考评为主,下列属于考评内容的包括(ABCD)。A、从事导游业务情况 B、扣分情况C、接受行政处罚情况 D、游客反映情况

21、导游人员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ABD),可以调整和变更接待计划。A、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B、经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 C、经征得领队及部分旅游者的同意 D、立即报告旅行社

22、导游证是国家准许从事导游工作的证件,根据从业特征和管理需要分为(AC)。A、正式导游证 B、中文导游证 C、临时导游证 D、外语导游证

23、导游员王某进行导游活动时,与旅游购物商店串通起来欺骗旅游者消费,使该团旅游者购买了大量假劣旅游商品,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游行政部门可以处罚(AB)。A、王某 B、王某所在的旅行社 C、王某所在旅行社的经理 D、旅游购物商店

24、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AD)不得领取导游证。A.长期在中国定居的美籍外企管理人员 B.在私营企业打工年满18周岁的小黄 C.曾经过失犯罪而受到过刑事处罚的刘某 D.年满16周岁的旅游学校在校生

三、判断题

1.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由国家旅游局统一印制,其颁发机关可以是各级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2.旅游行政部门对曾被吊销导游证的人员,不得重新颁发导游证。(√)3.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不尊重旅游者宗教信仰的,一次扣2分。(×)4.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颁发机关只能是国家旅游局或者是国家旅游局委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5.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一律不能取得导游证。(×)6.导游资格证是标志国家准许某人从事导游职业的证书,它是导游人员从业能力的证明,取得导游资格证表明持证人可以实际从事导游职业。×

7、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原则上要由旅行社委派,不得私自承揽旅游业务,但可以以其他方式直接承揽旅游业务。×

8、导游人员在旅游过程中,就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应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如果没有做到,则该导游行为有故意的过错。×

9、导游员违反旅行社规定,擅自增加购物次数,所造成旅游者的一切损失均由导游员承担。×

10、违反社会公德,但未造成严重影响的人可以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四、综合分析题(不定项选择)1、2008年12月,北京市某旅行社委派导游员小张接待来自香港的旅游团一行共30人。在机场接团回宾馆的车上,小张向香港客人宣布原旅游行程安排中第二天游览八达岭长城改为第五天,而第五天的购物改在第二天,香港客人要求小张说明原因,小张以北京车堵为由说这样调整接待计划后,第二天的购物和第五天的游览八达岭长城都会比较宽裕,多数香港客人并不同意小张的安排,但小张任按他的调整后的计划执行,当第4天游览结束后,北京下起了鹅毛大雪,第五天一早从有关部门得知,去八达岭长城高速公路因雪大已经全程关闭,小张对香港客人说,再去西单购物,后送香港客人到机场返程,离境前香港客人为没能去成八达岭长城向北京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起投诉,北京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理该案中委派小张的旅行社负责人回答,小张是他们临时聘用的导游员,小张私自调整接待计划,旅行社并不知情,因此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直接追究导游员的责任,与旅行社无关。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调查导游员小张时,小张辩解到,八达岭长城之所以没有去成是由于大雪造成的高速公路封闭,属不可抗力,应该免除旅行社和他本人的法律责任(1)旅行社负责人的说法能否成立?B

A.能成立 B.不能成立 C.要看小张是否与旅行社签定劳动合同 D.如没签定劳动合同旅行社负责人的说法便能成立(2)导游员小张的带团行为是。ABC A.导游员小张是为旅游者提供导游讲解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的 B.导游员小张是接受旅行社委派

C.导游员小张是职务代理行为

D.个人行为

(3)小张辩解八达岭长城之所以没有去成是由于大雪造成的高速公路封闭,属不可抗力,应该免除旅行社和他本人的法律责任,小张说法能否成立?B A.能成立 B.不能成立

C.能成立,但不能免除旅行社和他本人的法律责任D.不能成立,但能免除旅行社和他本人的法律责任

(4)根据《合同法》中有关不可抗力的界定是C A.是指不能预见的客观情况 B.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的客观情况

C.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D.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情况

(5)依据《旅行社条例》对旅行社和导游小张作出的处理是?ABC A.对该旅行社,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B.对导游人员小张、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C.情节严重的,吊该销该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员小张的导游证。D.情节严重的,吊该导游员小张的导游证。2、2006年7月,江苏省某国内旅行社组织接待了从外地某市来江苏旅游的团队一行30人,在参观游览过程中,作为地陪的王某调整了接待计划,私自减少了一个计划内的景点,在对每位客人加收50元钱后,增加了两个计划外景点。在团队活动期间,王某还以司机名义向客人兜售了10件旅游纪念品。旅游结束后,该团客人集体签名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认为导游员违背了当初双方签定的旅游合同内容,要求对王某和委派该导游员的旅行社进行处罚。

(1)导游员王某的行为是否违反规定。C A.很难说 B.没有 C.违反规定 D.要看客人是否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2)导游员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哪些规定。ABC A.违反了导游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旅行社确定的接待计划安排旅游者的旅行、游览活动的规定

B.违反了导游人员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的规定

C.违反了导游人员在进行导游活动中,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的规定

D.违反了导游人员,不得中止导游活动的规定

(3)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可进行处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ABCD A.导游人员王某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至6个月。

B.导游人员王某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C,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

D.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4).对导游员王某应扣除几分。C A.8分

B.6分 C.一次违法,违规扣分达到10分

D.累计扣分 达10分(5)依据《导游人员的年审管理规定》导游员王某B A.可通过年审 B.不予通过年审 C.暂缓通过年审

D.给予警告

3、西藏某旅行社导游小李接待了外地来西藏游的一行25人,在由贡嘎机场回宾馆的路上,旅游者对公路边所设的“吸氧”点,问小李我们要不要也吸点氧气,小李回答道,大家都吸点氧气肯定对几天的西藏游大有好处,下车后旅游者发现吸一次氧气需要60元钱,一些旅游者随即问小李拉萨市以及宾馆有没有氧气服务供应,且价格为多少,小李以说不清为借口搪塞大家,并一再的要求大家都进行吸氧消费,当大家回到宾馆后发现宾馆内具有氧气供应,且每消费一次30元,在第二天去几个景点旅游中,旅游者又发现都有一些氧气供应点,且价格都为30元。该团旅游者对导游员小李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小李见自己以难以驾驭该团,随打电话给委派社要求在第三天旅游安排中换一个导游来带团,他已无力完成该团导游服务。旅行社接到电话后,迫于保证该团服务质量,于第三天旅游行程开始后为该团换了一个导游员,直至第五天旅游行程结束。事后,该团旅游者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导游员小李中止导游活动,因依法给予赔偿。

(1)旅游者投诉导游员小李中止导游活动的说法是否成立。A A.不能成立 B.能成立 C.很难说 D.要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定(2)中止导游活动必须具备几个条件ABCD A.是必须在导游活动结束之前 B.必须是擅自中止

C.必须是彻底中止

D.前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3)本案例中导游员小李和该旅行社有什么主要错误?A A.导游员小李及委派旅行社有服务中的欺诈行为B.导游员小李中止导游活动 C.导游员小李误导旅游者 D.导游员小李不用心为旅游者服务(4)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处罚?ABD A.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 B.旅行社应退还旅游者在路边吸氧所付的60元钱

C.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警告,暂扣导游员小李导游证1—3个月 D.增加赔偿每位吸氧旅游者60元整(5)对导游员小李应扣除几分。C A.8分

B.6分 C.一次违法,违规扣分达10分

D.累计扣分 达10分

4、某旅行社组织省内三日游旅游团,由导游员田某担任导游。行程第二天,田某因擅自减少旅游景点,且讲解中吸烟,被旅游执法人员查处。(1).旅游执法人员应对田某。BD

A.扣除8分 B.扣除10分 C.属累计扣分 D.属一次扣分(2).如田某在这时分值被扣完。AD

A.由最后扣分的旅游行政执法单位暂时保留其导游证

B.执法单位于15日内通报导游人员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登记注册单位

C.田某须马上告之旅行社,由旅行社另派导游带领旅游者完成剩余行程

D.田某可持旅游执法单位出具的保留证明完成团队剩余行程(3).如田某本年审无其他扣分记录,其年审中应。A

A.不予通过年审 D.暂缓通过年审 C.通过年审 D.警告批评(4).对田某扣减相应分值后。BD

A.不再进行其他处罚

B.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6个月

C.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警告,暂扣导游证1—3个月

D.情节严重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5).经查实,因变更接待计划,致使原订合同中两个景点未能游览。BD

A.由导游田某赔偿旅游者的损失 B.由旅行社赔偿旅游者的损失

C.退还景点门票、导游费,并赔偿全部旅游费用30%的违约金

D.退还景点门票、导游费,并赔偿同额违约金

5,某旅行社委派的导游人员在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情形,未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及时报告的;

(1)对某旅行社的处理是ABD A.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旅行社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B情节严重的,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或者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领队证

C.情节严重的,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和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D.对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处4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2)导游人员正确的做法是ABC

A.向旅游者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B并按照旅行社的要求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C.立即报告旅行社 D.可随机应变

(3)导游人员因自身原因造成旅游团重大危害和损失的ABC A.应扣除10分 B应吊销导游证

C.不予通过年审 D.对导游人员、处4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4)导游人员如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不服的B A.可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起行政复议 B.可向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起行政复议 C.不得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起行政复议 D.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不再行政复议(5)导游人员还应该ABD A.时时处处关注各种潜在的和显性的危险因素,B.做好提醒、警示和预防工作 C.临危不惧

D.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 6、2008年7月,赵某夫妇与某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同。合同约定,赵某夫妇参加某旅行社组团到桂林旅游,合同对旅游行程安排、食宿标准、交通工具均有具体的约定,时间为7月25日至30日,付团费共计4200元。7月28日,在按约定游览漓江时,因地接社委派的导游员王某对其服务的内容、标准等做虚假的、引人误解的宣传,并与全陪串通,欺骗误导客人消费,将与赵某夫妇约定的“漓江精华游”更换为私自冠名的“漓江精华段游览”,从中非法获利1000元。第二天,赵某夫妇在该地接社的统一安排下,游览叠彩山过程中,导游没有陪同,赵某返程时不慎摔伤,医院为他开具了建议休息4个月的诊断证明。赵某夫妇要求旅行社赔偿医疗费2000余元,误工费3000余元。旅行社认为,赵某摔伤不 是因旅行社存在过错造成的,拒绝赔偿。

(1)赵某夫妇与某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有效的理由是(ABCD)。A.当事人有相应的缔约能力B.意思表示真实 C.不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 D标的的确定和可能

(2)地接社导游王某“做虚假的、引人误解的宣传”的行为违反了《旅行社条例》关于旅行社(C)的基本职责。

A.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B.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 C.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D不得调整接待计划

(3)地接社导游王某与全陪串通的行为,应当受到的处罚是(ABCD)。A.责令改正 B.罚款C.没收违法所得 D.情节严重的,吊销导游证并公告(4)下列与“旅行社拒绝赔偿”相关的命题正确的是(CD)。A.赵某作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对自己摔倒应负全部责任 B.旅行社有保护旅游者人身安全的义务,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C.旅行社应尽到注意义务,避免游客的财产或人身遭受损失

D.赵某摔伤与导游未履行应尽义务有关,旅行社应当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5)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赵某可以采取(ABCD)途径,解决与旅行社之间的纠纷。A.请求调解B.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C.根据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 D.向人民法院起诉

7、A旅行社导游小林因与B旅行社经理刘某关系较好,同意为B旅行社带团。2008年5月小林带B旅行社旅游团到九寨沟时,以计划中的两个景点人满为患为由,私自放弃了这两个景点的游览活动,并一再向游客推荐了三个计划中没有的景点,对游客说,如果不游览这三个景点,会留下很大的遗憾。旅游结束后,该团成员联名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给予经济赔偿并对号游员小林进行处罚。经查,小林导游证上的工作单位与团队运行计划上的旅行社不相符。

(1)导游小林私下带团的行为,违反了(B)的相关规定。

A.《旅行社管理条例》 B.《导游人员管理条例》C.《旅行社条例》 D.《导游人员条例》(2)导游小林私下带团的行为,违反导游人员义务的主要表现是(C)。A.擅自变更旅游接待计划 B.擅自中断旅游活动 C.私自承揽导游业务 D.私自为旅游者提供向导服务

(3)导游小林放弃两个景点,推荐三个计划中没有的景点,违反导游人员义务的主要表现是(ABCD)。A.欺骗旅游者消费 B.擅自增加和减少旅游项目

C.从旅游者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D.擅自变更旅游接待计划(4)下列对导游小林的行为处罚正确的有(ABCD)。A.责令改正B.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C.暂扣导游证3至6个月 D.情节严重的,吊销导游证

(5)导游员违反旅行社与旅游者的合同约定,损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是(A)。

A.旅行社 B.导游人员 C.旅行社和导游人员 D.旅行社或导游人员

第四章旅游合同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旅行社业务运作过程中,向旅游者提交的旅游线路报价单属于(D)。A承诺 B.要约 C要约磋商 D.要约邀请

2.合同成立以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合同当事人双方依法对原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称为(AA)A.合同变更 B.合同转让 C.合同撤消 D.合同解除

3.旅行社应当按照约定为旅游者提供各项服务,所提供的服务不得低于()。A.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B.合同标准和行业标准 C国家标准或合同标准 D.合同标准或行业标准

4.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中,(C)是一项法律适用原则,它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也可弥补合同的不足。

A平等原则 B 诚实信用原则 C 公平原则 D 自愿原则

5.《合同法》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B)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A.第三人 B.债务人 C.第三人并债务人 D.不承担 6.旅行社业务运作过程中,下列属于要约的是(A)。

A.一条具体的旅游线路及报价 B.媒体旅游广告 C.即将寄送的价目表 D.线路选择 7.下列描述中哪一项不是代订合同所具有的法律特征(C)。A.代理人代订的合同由当事人承担

B.代理合同是由代理人向第三人作出意思表示 C.在未被授权时以代理人的名义签订的 D.代理人必须在委托授权范围内代订合同 8.合同中当价款或报酬不明确时,《合同法》规定,应按(B)履行。A.接受方所在地市场价 B.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 C.给付方所在地市场价 D.全国统一价格

9.收取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义务,应当(D)返还定金。A.原价 B.五倍 C.原价基础上加20% D.双倍 10.定金属于金钱担保的范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定金适用定金罚则 B.定金不能超过合同标的额 C.定金是合同担保的一种方式 D.定金不具有违约救济功能 11.关于合同变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变更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到合同没有完全履行之前期间 B.合同变更包括对合同的全部内容进行变动或修改

C.合同变更须经当事人协商一致D.有些合同的变更须经批准 12.可变更或可撤销合同的情形不包括(C)。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B.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C.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D.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的 13.具有担保、证明功能和违约救济功能的是(A)。A.定金 B.押金 C.预收款 D.违约金

14.定金只是借款或服务费的一部分,通常按照小于合同标的的(C)支付。A.30% B.40% C.20% D.10% 15.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履行时,如果合同中规定的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B)履行。

A.在支付货币一方所在地 B.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 C.在付货币一方所在地或者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 D.在合同签订地 16.根据合同法,以下叙述错误的是(C)。

A.定金是合同担保的一种方式 B.定金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C.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有定金的,可以同时适用 D.发生违约时,定金或者加倍返还,或者无权要求返还。

17.李某与某旅行社采用旅行社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了合同,由于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发生争议,此时,应当(D)解释。

A.本着公平的原则予以 B.由上级部门做C.按照通常理解予以 D.作出不利于旅行社一方的 18.根据《合同法》规定,违反合同一方要承担违约责任,下列不属于承担违约责任方式的是(C)。

A.实际履行 B.采取补救措施 C.仲裁解决 D.赔偿损失

19.某当事人迟延履行合同后发生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某当事人(C)。A.因不可抗力,不承担责任B.因不可抗力,责任得以减轻 C不能免除责任 D.责任双方分担

20.《合同法》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时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B)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A.公平原则 B.平等原则 C.自愿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

21.《合同法》规定,(B)是确定行为人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是确定民事违约责任的基础。

A.违约责任原则 B.严格责任原则 C.损害赔偿原则 D.举证责任原则

22、一般来说,旅行社业务运作过程中,向旅游者提交的旅游线路报价单属于(D)。

A、承诺 B、要约 C、要约磋商 D、要约邀请

23、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中,(B)构成了合同关系的前提和基础。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24、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第三人履行债务不符合给定,(A)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A、债务人 B、第三人

C、第三人和债务人 D、第三人或债务人

25、合同中当价款或报酬不明确时,《合同法》规定,应按(B)履行。A、接受方所在地市场价 B、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 C、给付方所在地市场价 D、全国统一价格

26、由合同一方当事人按照约定支付给另一方当事人,且小于主合同标的额20%的部分价款或服务费称为(B)。

A、预收款 B、定金 C、违约金 D、押金

27、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表示是(A)。A、要约 B、完全同意提议 C、承诺 D、要约邀请

28、旅游合同(A)。

A、属于民事合同范畴 B、属于经济合同范畴

C、属于民事合同兼经济合同范畴 D、属于民事合同或经济合同范畴

29、承诺的效果在于 A A、使合同成立 B、使合同生效 C、使订立合同阶段开始 D、使合同开始履行 30、在下列情形中,当事人之问产生合同法律关系的是 C A、甲拾得乙遗失的一块手表 B、甲邀请乙看球蹇,乙因为有事没有赴约 C、甲因为放暑假将一台电脑寄存在乙家 D、甲鱼塘里的鱼跳入乙鱼塘

31、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允许解除合同的有 C A.法定代表人变更 B.当事人一方发生合并、分立 C.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

D.作为当事人一方公民死亡或作为当事人一方的法人终止

32、甲旅行社向乙旅行社发出传真,通知某团到达的时间等内容,请乙社七日内答复.乙社于第五日以传真回复,称愿接受甲社的其他条件,但价格应改为每人增加100元团费,乙社的传真属于 C A、要约邀请 B、承诺 C、要约 D、对邀约的撤消

3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独立成为当事人的有效合同是 C A.汽车买卖合同 B.房屋租赁合同 C.图书受赠合同D.银行借款合同

34、以下情形中属于无效合同的是 B A.乘人之危而订立合同 B.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C.无权代理合同 D.显失公平的合同

35、债权人甲在未告之债务人乙的情况下,将其对乙享有10万元债券装让于第三人丙,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该转让行为: C A.有效 B、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C、可撤销 D.效力未定

36、下合同转让中。只需通知对方当事人的情形是 B A.甲旅行社江旅游活动者的旅游活动转让给了乙旅行社履行。B.旅游者交旅行社旅游费后因有事让亲属代自己去旅游 C.甲将其合同中的全部债务转让给第三人丙 D.甲将其合同中的债权债务全部转让给第三人丙

37、甲与乙签订一份购销羊肉的台同,约定甲在春节前供应给乙100斤羊肉,春节前未送到,元宵节后才送到,乙拒收, 并要求解除合同,下列对本案说法正确的 D A.乙不能拒收,但可以解除合同 B.乙不能拒收,也不能随意解除合同 .

C.乙在甲延迟履行合同时,未尽催告义务,不得解除合同 D.乙可以不经催告而自行解除合同。

38、合同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形式,其所反映的是: C A、所有权关系 B、人身权关系 C、交易关系D、物权关系

39、甲旅行社与乙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在合同中约定,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违约由丙向乙承担赔偿责任,后甲违约,丙不履行赔偿责任,该违约责任应由 A A、甲承担 B、丙承担C、甲丙共同承担 D、甲或丙承担 40、下列关于合同的地位表述正确的是: B A、合同法有自己调整对象,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B、合同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而只是我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C、我国合同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规则,所以它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合同法作为反应交易的法律形式适用于各种经济活动。

41、合同法中的合同自由原则所体现的是民法中的: D A、公序良俗原则 B、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C、所有较神圣原则 D、意思自治原则

42、甲与乙之间签订买卖合同,约定甲送货上门,甲委托丙负责运输,后因运输途中司机丁违章,造成车祸,货物全损,本案中承担违约责任的应是 A A、甲 B、丙 C、甲与丙 D、丙与丁

43、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 B A.要约邀请 B.要约 C.反要约D.承诺

44、悬赏广告是 B A.要约邀请 B.要约 C.反要约 D.承诺

二、多项选择题

1.合同的履行原则是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主要有(AC)。A.全面履行原则 B.公平、公正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经济合理原则 E.积极协助原则

2.下列关于定金和押金的说法,正确的有(ABC)。A.都有证明合同成立的功能 B.都有担保合同履行的功能

C.定金具有违约救济功能 D.押金不能超过合同标的额 E.发生违约时,押金适用押金罚则

3.旅游合同的内容主要有(ABCDE)。

A.当事人的名称 B.旅游行程 C.旅游价格 D.履行期限 E.违约责任 4.《合同法》规定,属于不可抗力的社会因素有(BDE)。A.地震 B.战争 C.洪灾 D.罢工 E.政治骚乱 5.合同的可变更或者可撤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

A.必须具有法定事由 B.必须由一方当事人请求变更或者撤销

C.必须是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来行使变更权或者撤权 D.必须经过公证程序 6.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是(AB)。

A.全面履行 B.诚实信用履行 C.及时履行 D.彻底履行 7.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ACD)。

A.继续履行 B.通报批评 C.采取补救措施 D.赔偿损失

8.在下列合同中,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的合同有(ABD)。A.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B.因显失公平而订立的合同 C.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D.一方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9.旅游合同的其他形式是指(BD)。

A.定价形式 B.推定形式 C.承诺形式 D.默示形式 10.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遭遇不可抗力的一方当事人具有(AD)。

A.及时通知义务 B.继续旅行义务C.采取补救措施的义务 D.提供证明义务 11.关于违约金的解释(ABC)。

A.属于承担违约责任的一种形式 B.补偿性为主,惩罚为辅 C.主要是补偿因违约造成的损失 D.是罚金 12.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ACD)。

A.继续履行 B.停止侵害 C.采取补救措施 D.赔偿损失 13.下列是关于旅游合同担保定金的命题,表述正确的为(BD)。

A.定金可以是合同价款的部分,也可以是全部B.定金是旅游合同担保的一种方式 C.定金通常超过合同的标的额D.收取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义务,应双倍返还定金 14.旅游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是(ABC)。

A.游客参加旅行社推荐的自选项目所造成的损害,旅行社不承担责任 B.旅客未将贵重物品存入饭店保管室,丢失责任自负 C.游客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不得自行选择导游人员

D.完全是由于旅游者自身过错造成的损失,旅行社概不负责

15、合同履行原则是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主要有(BD)。A、实际履行原则 B、全面履行原则 C、公平公正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三、判断题

1.旅游合同属于列名合同。(×)2.对合同担保的定金和押金都具有违约救济功能。(×)3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明确是定金的,应视为预收款。(√)4.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逾期提取标的物,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5.合同履行过程中,价格发生变动时的履行规则体现了惩罚违约方、保护守约方的价值取向。(√)6.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权利关系的协议。(×)7.合同规范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在《民法通则》中是作为债权债务关系来规定的,因此民事关系中有关人身关系的问题不适用《合同法》。√

8.《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否则,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这一规定体现了合同的公平原则。√

9、格式条款争议的解释原则不利于格式条款的提供者。

(√)

10、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11、《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只有在证明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违约责任。×

12、自愿原则是指旅行社在与旅游者或其他旅游企业法人之间发生业务关系,必须平等协商,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13、旅游消费中,旅行社超过合同约定时间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时,当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服务产品的价格发生上涨时,按原价格执行。

14、要约邀请是指要约人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15、对于自然人和法人而言,除法律明文禁止的行为外,都可以去做。(×)

16、对自然人而言,除法律文明禁止的行为外,都可以去做;对法人而言,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做的行为才可以去做。√

第五章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发给来中国旅游、探亲或处理其他私人事务入境的外国人的签证是(D)。A.C字签证 B.G字签证 C.F字签证 D.L字签证 2.外国人旅行证的有效期最长为(A)。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3.我国法律规定,对不办理外国人旅行证、未经批准前往不对外国人开放地的外国人,可以处警告或者(A)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限期出境。A500元 B.1000元 C、1500元 D.2000元

4.外国旅游者来中国旅游,发给团体旅游签证的团队人数须在(B)。A.5人以上 B.9人以上 C.12人以上 D.16人以上 5.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的国家和地区,应当由(D),A.省级旅游局会同省级公安、外事管理机关提出,报国家旅游局审批 B.国家旅游局和公安机关提出,报国务院审批 C.公安部和外交部提出,报国务院审批

D.国家旅游局会同外交部、公安部提出,报国务院审批 6.我国因私护照有效期为(A)年。A.10 B.2 C.3 D.5 7.我国不采取的签证制度是(B)。

A.一次签证一次有效 B.一次签证多次有效 C.多次签证 D.免除签证

8.外国人在中国居民家住宿,在城镇的,须于抵达后(B)内,到当地公安机关申报。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9.护照的有效期为(D)年。

A.3,B.5 C2 D.10 10.在我国,不对外国人开放的地区是(B)。

A.甲类地区 B.乙丙丁类地区 C.丙丁类地区 D.丁类地区

11.外国人在中国居民家住宿,在农村的,须在(D)小时内向当地派出所或户籍管理办公室申报。

A.12 B.24 C.48 D.72 12.中国公民持有效护照或者其它有效证件,出入我国国境(D)。

A.应当办理签证 B.入境必须办理签证 C.出境必须办理签证 D.无需办理签证 13.中国公民因私事出境,应当向(D)提出申请。

A.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外事部门 B.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市、县公安机关 C.户口所在地的外事部门 D.户口所在地的市、县公安机关 14.中国公民出入境,从对外开放的口岸通行,接受(A)检查。A.边防检查机关 B.海关 C.公安部门 D.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15.外国人前往我国不对外国人开放的地区旅游,旅行证的有效期最长为(A),但是不能超过该外国人所持有的签证的有效期。A.1年 B.2年 C.3年 D.半年

16.某人因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3年执行,在缓刑执行期间其欲出境旅游。下列命题正确的是(B)。

A.外事部门不批准其出境 B.公安机关不批准其出境

C.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批准其出境 D.公安机关可以批准其出境 17.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的国家和地区,应当由(D)确定。

A.旅行社自行 B.国家旅游局 C.公安部 D.国务院审批后

18、发给来中国旅游、探亲或处理其他私人事务入境的外国人的签证是(D)。A、C字签证 B、G字签证

C、F字签证 D、L字签证

19、北京市居民王某应聘在珠海市喜乐公司短期工作,他欲报名参加当地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他应当向(C)的市、县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出境证件。

A、组团旅行社所在地

B、出境口岸所在地

C、户口所在地

D、公司所在地 20、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现阶段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主要以团队形式进行。整团出入境,在境外确需分团,应当由(C)。

A领队报组团社批准

B组团社事先报经省旅游行政部门批准

C组团社事先报经有关省级公安边防机关批准

D组团社和目的地接团社商定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外国人人出我国国境和居留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A.外国旅游者人出中国国境应经过中国政府主管机关许可,持有效证件 B.外国旅游者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C.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宾馆饭店住宿,应出示有效护照或居留证件,并填写临时住宿登记表 D.外国旅游者人出境要接受“一关四检”的检查制度 2.关于出国(境)领队的叙述,正确的是(ACDE)。

A.导游证是报考领队证的前提 B.持有导游证者均可报考领队证 C.领队证是从事跨国导游服务的法律证明 D.领队是国际导游 E.领队证是由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

3.开放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的条件是(ABCDE)。

A.对方是我国客源国 B.政治上对我友好 C.旅游资源有吸引力 D.具备适合我国旅游者的接待服务设施 E.旅游者有安全保障,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4.中国公民出入境旅游申办护照应履行下列手续(ABC)。A.交验户口簿 B.交验其他户籍证明 C.提交出境申请书

D.交验出入境通行证 E.由驻外领事机关颁发

5.持有效证件的外国旅游者,前往我国(BCD)应办理旅行证。A.甲类地区 B.乙类地区 C.丙类地区 D.丁类地区 E.任何地区 6.外国人出入境的检查制度包括(ACDE)。

A.边防检查 B.健康检查 C.卫生防疫 D.安全检查 E.动植物检疫 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以下说法正确的(CD)。

A.对违反本法规定,非法出境、入境,伪造、涂改、冒用、转让出境入境证件的,公安机关可以处以警告或者15日以下的拘留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受公安机关拘留处罚的公民对处罚不服的,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由上一级公安机关作出最后的裁决,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中国公民持护照出入中国境无须办理签证

D.中国公民因私出境,需向居住地的市县公安机关提出申请

8.L字签证是发给来中国(BC)或处理其他私人事务入境的人员。A.留学 B.旅游 C.探亲 D.定居 9.下列外国人不准入境:(ABCD)。

A.被驱逐出境未满不准入境年限的B.入境后可能进行恐怖、暴力、颠覆活动的 C.患有精神病、麻风病、艾滋病、性病等传染病的D.不能保障其在中国所需费用的 10.某外国人携带文物出境,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BC)。A.必须向海关申报B.必须有许可出口凭证

C.必须从指定的口岸出境D.如该文物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禁止出境

11.持有以下签证的外国人,可以在签证注明的期限内停留,不需办理居留证件。ACD A.C签证 B.D签证 C.F签证 D.L签证

三、判断题

1.我国开展边境旅游最早的是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2.持有F、L、G、C等签证的外国人,可在签证注明的期限内在中国居留,但需办理居留证件。(×)3.外国旅游者在华期间非正常死亡的,由县级或县级以上的医院出具“死亡鉴定书”。√ 4.旅游团队出境后因不可抗力或者其它特殊原因确需分团入境的,领队应当及时通知组团社,组团社应当立即向有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或者省级公安边防部门备案。× 5.外国旅游者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

执行,不受逮捕。√

6.边防检查站对出入境的人员及其交通工具的检查,入境检查在最先抵达的口岸进行,出境在最后离开的口岸进行。√

7、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的国家和地区,是由国家旅游局审批的。×

8、中国公民出国使用的护照由外交部或其授权的地方外事部门颁发。×

9、旅游团队领队在境外遇到特殊困难和安全问题时,领队应当及时报告组团社和中国驻所在国家使领馆。(×)

第六章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A)。

A.国家所有 B.集体所有 C.个人所有 D.企业所有 2.《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我国风景区划分为(A)等级。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3.我国确定风景名胜区级别的依据是(B)。

A.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B.文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 C.文物的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D.文物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

4.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文物,根据它们的(B)价值,分为三个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A.历史、科学、观赏B.历史、艺术、科学C.观赏、艺术、科学D.文化、艺术、观赏 5.一般文物出口或者个人携带私人收藏文物出境,都必须向海关申报,并由(C)行政管理部门发给许可出口凭证。

A.公安 B.工商 C.文物 D.外贸

6.导游员小王利用工作之便,擅自从事文物商业经营活动,尚不构成犯罪。对此行为,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由(B)予以处罚。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B.文物行政管理部门C.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D.公安行政管理部门 7.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非经(D)特别许可,任何外国人或者外国团体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

A.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C.国家建设管理部门

B.国家旅游管理部门 D.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报国务院 8.在我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C)。

A.集体所有 B.发掘者所有 C.国家所有 D.发现者所有

9.(B)设立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具体负责评定5A级、4A级旅游区。

A.国务院 B.国家旅游局 C.省级旅游局 D.市、县旅游局

10、我国法律规定,对风景名胜旅游资源实行(D)的方针。A、保护、利用 B、保护、开发 C、严格保护、限量开发 D、保护、开发和利用

11、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是(C)。

A、国务院

B、国家旅游局

C、国家建设部

D、国土资源部

12、任何个人将私人收藏的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的,由(A)罚款,并可没收其文物和非法所得。

A、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B、公安部门

C、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3、我国的文物级别划分的依据是(D)。

A、文物的观赏、历史、文化价值

B、文物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 C、文物的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D、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

1、《文物保护法》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有(ABE)。

A.古文化遗址 B.古墓葬 C.集体所有的古建筑 D.私人所有的祖传文物 E.石窟寺 2.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规定(ABDE)。

A.火车驶经风景名胜区,只准使用风笛 B.禁止航空器在城市市区上空作超低空训练飞行 C.禁止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使用广播喇叭 D.使用家电应控制音量,不得干扰他人 E.航空器在起飞、降落时产生的噪声,应符合航空器噪声排放标准 3.风景名胜区必须具备(ABC)条件。

A.具有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 B.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

C.可供人们游览、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 D.知名度较高 4.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各时代的可移动文物分为(AC)。A.珍贵文物 B.馆藏文物 C.一般文物 D.民间收藏文物 5.《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下列活动:(ABCD)。A.开山、采矿等破坏景观的活动 B.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等物品的设施 C.在景物或设施上刻画、涂污 D.乱扔垃圾

6.《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

A.具有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 B.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 C.可供人们游览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 D.具有历史、艺术价值

7.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的确定,依据(CD)的评价得分,并参考游客意见评价体系的得分数。

A.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B.环境保护评价体系

C.景观质量评价体系 D.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三、判断题

1.我国旅游景区的质量等级划分为四级,最高为4A级旅游景区。(×)2.旅游环境保护的实质在于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3.风景名胜区必须具有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可供人们游览、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4.我国旅游景区的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最高为5A级旅游景区。√

5、文物购销业务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第七章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旅客或者其继承人向铁路运输企业请求赔偿的请求,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A)内提出。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航空公司将客票售出,便意味着与旅客签订了(D)。

A.购票协议 B.行李运输合同 C定座协议 D.航空运输合同

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规定,对每名旅客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B)万元。

A.4 B.15 C.8 D.10 4.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的原因造成旅客不能按时乘车,以下方式中处理不当的是(A)。A.赔偿票价80%的损失 B.铁路运输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C.退还全部票款 D.安排改乘到达相同目的站的其他列车

5.承运人根据运输计划和托运人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把旅游者运达目的地,是遵循了旅游交通运输的(D)原则。

A.计划运输 B.安全运输 C.快捷运输 D.及时运输

6.旅客或其继承人向铁路运输企业要求赔偿的请求,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提出,铁路运输企业应当自接到赔偿请求之日起(D)内答复。

A.1年 B.3个月,C.6个月,D.30日

7.李某患有心脏病,在乘坐某航班飞行时旧病复发,导致死亡,依据有关法规,承运人(D)。A.应承担责任 B.承担主要责任 C.承担次要责任 D.不承担责任

8.依照《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对每名旅客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D)。A.4万元 B.8万元 C.10万元 D.15万元

9.除因执行公务并按照国家规定经过批准外,禁止旅客携带(C)乘坐民用航空器。A.移动电话 B.便携式电脑 C.枪支和管制刀具 D.烟酒

10.因铁路运输企业的责任造成旅客不能按车票载明的日期、车次乘车时,旅客有权要求铁路运输企业(A)或者安排改乘到达相同目的地的其它列车。A.退还全部票款 B.退还票款,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C.支付票款2倍的赔偿 D.赔偿所有直接损失

11.根据《国内航空运输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规定》,对每名旅客随身携带物品的赔偿责任限额为(C)。

A.3000元 B.5000元 C.2000元 D.8000元

12、根据有关规定,国内航空运输承运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对每位旅客的最高赔偿金额为人民币(D)。

A、10万元 B、20万元

C、30万元 D、40万元

13、在发生航空责任事故赔偿时,航空运输企业对每名旅客自带行李损失责任限额为人民币()。

A、500元

B、1000元

C、2000元

D、3000元

14、我国《民用航空法》规定,(D)承运人不承担责任。A 飞机坠毁造成乘客死亡 B空中颠簸造成乘客受伤

C 乘客在飞机上被接触者杀害 D 完全因乘客自身健康状况而造成的人身死亡

二、多项选择题

1.承运人对行李的责任规定中,“航空运输期间”是指(BCDE)。A.在机场外 B.民用航空器上 C.机场内 D.机场外降落的任何地点 E.托运行李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全部期间

2.行李票是行李托运和运输合同的初步证据,发生下列 情形时,托运合同的存在或有效不受影响。ABC A.旅客未能出示行李票 B.承运人出具的行李票不符合规定

C.行李票遗失 D.行李票过期失效

3.在以下(ABC)情况下,应当免除航空承运人责任。A.在旅客、行李运输中,完全是由于索赔人的过错造成的 B.旅客将小宠物作为一般行李托运,因延误时间造成死亡 C.在民航飞机起降时乘客不听劝阻在过道上行走而受伤 D.在民用航空器中滑倒摔伤

4.《民用航空法》规定,客票在下列情况下不会影响运输合同存在的效力:(ABC)。A.客票遗失 B.客票不符合规定

C.旅客未能出示客票 D.客票上的姓名与旅客本人完全不符

三、判断题

1.《民用航空法》规定的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目的是保护承运人的利益,使承运人不致过度赔偿而破产。√

2.根据《民用航空法》的规定,旅客将一活的动物作为一般行李托运,未向承运人申明。在运输过程中,该动物因航班延误时间过长而死亡,承运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3、旅客购买的飞机客票遗失表明旅客与承运人之间的运输合同失效。×

4、根据我国《铁道法》的规定,旅客车票、行李票、包裹票和货物运单不是铁路运输合同,只是双方之间运输合同关系存在的证据。×

第八章旅游安全管理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轻伤,或经济损失在人民币1万元以下者属于(A)。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2.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重伤,或经济损失在1万元至10万元的是(B)。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3.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是(A)。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基层为主

C.安全第一,兼顾效益 D.以社会安全部门的管理为主 4.对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应由(A)牵头。

A.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 B.事故责任方主管部门

C.外事部门 D.公安部门 5.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的经济损失在(C)。

A.1万元以下 B.1万元一10万元 C.10万—100万元 D.100万元以上 6.根据《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如果伤亡人员中有来自海外

的旅游者,责任方和报告单位在对伤亡人员核查清楚后,要及时报告(D),由其负责通知外方。

A.当地外事部门及旅游局 B.当地外事部门及省级旅游局 C.省级外事部门及旅游局 D.当地外事部门及国家旅游局

7.某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客,在乘坐登山缆车时,因严重超载发生旅游安全事故,造成十余名游客死亡,二十名游客受伤,对此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当适用(D)。A.《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B.《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C.《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D.《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8.旅游安全事故中的重大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死亡或旅游者重伤致残,或者经济损失在(B)。

A、5万元至50万元 B、10万元至100万元

C、10万元至50万元 D、5万元至100万元

9、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旅游安全管理的原则是(A)。A、统一指导,分级管理,以基层为主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建章建制 责任落实 D、定期检查,综合治理

10、某旅游团游览途中发生车祸,造成了3名旅游者重伤,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人民币的后果。根据《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此次事故为(B)。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二、判断题

1.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后,陪同人员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归口管理部门。(√)2.轻微旅游安全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重伤或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者。×

第九章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我国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实行(C)。A.三星级 B四星级 C五星级 D.六星级

2.凡是被降低或取消星级的饭店,(B)后,方可申请重新评定星级。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3.在我国境内,正式开业(C)以上的饭店,可申请饭店星级评定。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3年

4.国家旅游局具体负责评定(D)。

A.所有星级饭店 B.一、二、三星级饭店 C.四、五星级饭店 D.五星级饭店 5.国家旅游局设立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并具体负责评定(D)旅游区(点)。A.A级和2A级 B.2A级和3A级 C.3A级和4A级 D.4A级和5A级 6.对旅游饭店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复核采取(C)的方式进行。A.必备条件和评分相结合 B.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C.定期的明查和不定期的暗访相结合 D.国家和省两级旅游局相结合

7、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相关文件规定,国家授权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权评定(B)级(含相同的预备星级)及以下星级饭店。A、五星 B、四星 C、三星 D、其他

二、多项选择题

1.用五个星级来划分旅游饭店的依据是(ABDE)。A.饭店的建筑、装璜、设备、设施条件

B.饭店的管理水平C.饭店的接待规模、地理位置

D.饭店的服务管理与服务项目 E、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状况 2.根据旅游涉外饭店星级评定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C)。

A.对已经评定星级的饭店,实行复检制度,至少每两年复核一次

B.经复核达不到标准的,评定机构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星级的处理

C.凡一年内接到警告通知书不超过两次的饭店,可继续保持原星级

D.被取消星级的饭店,不得再申:请重新评定

3.根据规定,我国划分旅游饭店星级的依据主要有(ABCD)。A.饭店的建筑、装潢、设施设备条件 B.饭店设施的维修保养情况 C.饭店的管理水平D.饭店的服务项目与服务管理

4.经复核,星级饭店不能达到标准规定的,星级饭店评定机构可根据具体情况(ABD)。A.签发警告通知书 B.通报批评 C.限期改正 D.降低或取消星级

5、旅游饭店的复检,(BCD)。

A、每半年复检一次 B、每年至少复检一次

C、有计划、有重点进行复检 D、采取定期明查和不定期暗访相结合

第十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旅游商店在店堂告示中标明“售出商品,概不退换”。一游客在导游员的带领下购买该商店的商品,后经有关质量鉴定部门认定为不合格产品,旅游者要求退货。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D)。

A.可以坚持“售出商品,概不退换” B.可以坚持不退款,但可更换同种商品 C.可以坚持不退款,但可购买其它等值商品 D.应当负责退货

2.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询问和了解商品或服务的有关情况,享有(B)。

A.安全保障权 B.知情权 C公平交易权 D.监督权

3.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享有(D)。A.监督批评权 B.受尊重权 C.知识获取权 D.自主选择权

4.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消费者获得赔偿最基本、最常见的方式是(A)。A.赔偿损失 B.赔礼道歉C.消除影响 D.恢复名誉

5.旅游者王某等18人在参加甲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不久后,甲旅行社与乙旅行社合并。此时,王某等游客可以向(C)要求赔偿。

A.甲旅行社 B.甲旅行社的上级主管部门 C.合并后的旅行社 D.合并后旅行社的上级主管部门

6.享有求偿权的主体不包括(B)。

A.商品购买者 B.商品运送者 C.商品使用者 D.接受服务者

7.经营者有欺诈行为的,应按消费者的要求增加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B)。A.50% B.1倍 C.2倍 D.3倍 8.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人身权利仅指(D)。A.身份权 B.荣誉权 C.名誉权 D.生命健康权

9.郑某参加了甲旅行社组织的海南五日游后,认为权益受到损害准备索赔时,甲旅行社与乙旅行社合并为丙旅行社。郑某应向(C)要求索赔。

A.原甲旅行社法定代表人 B.甲旅行社的主管部门 C.丙旅行社D.丙旅行社的主管部门

10.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最核心的一项原则是(C)。

A.公平原则B.诚实信用原则C.国家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原则 D.自愿原则 1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应当按照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A)。

A.一倍 B.一半 C.两倍 D.一倍半

12.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消费者协会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A)。

A.社会团体 B.非社团法人 C.行政机关 D.仲裁机构 1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体现的核心原则为(B)。

A.经营者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B.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C.全社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D.消费者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D)。

A.经营者的责任 B.全社会成员的责任C.全体公民的责任D.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15.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A)要求赔偿。

A.销售者或服务者 B.展销会的举办者 C.柜台出租者 D.生产厂家

16.某瓷器厂出售当地特产“××瓷器”。该店在店堂告示中表明“售出商品,概不退换”。某旅游团在导游员带领下购买了该产品,后发现该产品有不显眼暇疵,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旅游者纷纷要求退货。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D)。

A.可以坚持“售出商品,概不退货”B.可以坚持不退款,但可更换同种商品 C.可以坚持不退款,但可购买等额其他商品D.应当负责退货

17.游客金某等人接受甲旅行社提供的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当金某等人联名向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时,该甲旅行社已分立为乙、丙两个旅行社,对此,金某等人可以向(A)要求赔偿。

A.乙、丙两个旅行社 B.甲旅行社 C.乙旅行社 D.丙旅行社

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协会不得从事(C)。A、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B、支持消费者提起诉讼 C、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 D、调解服务

19、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消费者获得赔偿最基本、最常见的方式是(A)。

A、赔偿损失 B、赔礼道歉

C、消除影响 D、恢复名誉

20、旅游者一行报名参加甲社组织的港澳五日游。甲社未征得旅游者书面同意,擅自将已签约的旅游者转让给乙社出团。若旅游者受到损害,应向(A)索赔。A、甲旅行社 B、乙旅行社 C、甲旅行社或乙旅行社 D、甲旅行社和乙旅行社

21、甲厂生产一种易拉罐装碳酸饮料。消费者丙从乙商场购买这种饮料后,在开启时被罐内强烈气流炸伤眼部。下列正确的解决途径是 A A.丙应向乙索赔 B.丙应向甲索赔

C.丙只能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其确定后在向谁索赔。D、丙可想甲乙中的任何一方提出索赔。

二、多项选择题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最终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包括(ABCDE)。A.销售者B.服务者 C.变更后的企业D.营业执照的持有人 E.营业执照的使用人 2.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的交易公平条件包括(ABC)。A.质量保障 B.价格合理 C.计量正确 D.索要发票 E.货比三家 3.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主要包括(ABC)。

A.服务质量监督 B.商品质量监督 C.价格监督 D.立法监督 E.舆论监督 4.消费者行使结社权的必要性是(ACD)。A.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结社权的具体化

B它可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C.它是客观实践的需要 D体现了国家鼓励全社会共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精神 5.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ABCD)的原则。

A.自愿 B.平等 C.公平D.诚实信用 6.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属于经营者义务的有(ABC)。

A.保证商品或服务安全 B.承担三包 C.标明经营者真实名称和标记 D.送货上门 7.属于消费者的权利(ABCD)。

A.求偿权 B.自主选择权 C.结社权 D.监督权 8.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益争议的途径有(ACD)。

A.与经营者协商解决B.请求消费者协会处罚 C.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D.向人民法院起诉 9.某旅行社为游客提供服务,因其过错造成游客残疾,应支付下列费用(ACD)。A.生活自助具费 B.所扶养人教育费C.残疾赔偿金 D.所扶养人必需的生活费 10.《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组织的禁止性规定是(AC)。

A.不得从事商品经营活动和营利性服务B.不得拒绝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C.不得以牟利为目的向社会推荐商品和服务D.不得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

11.某游客在自选工艺品商店观赏工艺品时服务员过来说,“你要喜欢,可以从货架上拿

下来仔细看。”游客看后觉得不满意,又放回原处,服务员说:“你挑选这么长时间,不买不行。”该服务员侵犯了游客的(AC)。

A.自主选择权 C.维护尊严权 B.公平交易权 D.知识获取权 12.消费者求偿权的范围包括(BCD)。

A.消费者因自身过错造成的损害 B.消费者人身权受到损害 C.消费者财产受到损害 D.消费者因人身伤害而造成精神痛苦

13.旅行社收取旅游者预先交纳的服务费后,未按约定向旅游者提供服务,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旅行社应当(ABD)。A.按旅游者的要求履行约定 B.退回预付款及利息 C.赔偿旅游者的损失 D.承担旅游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1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经营者尊重消费者人身权利的义务,其内容包括(ABD)。A.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B.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物品

C.不得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履行有关义务D.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15、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犯,主要通过(BCD)来实现。A、舆论监督 B、立法保护 C、司法保护 D、行政保护

三、判断题

1.行政性的强制措施适用于追究单位违法的行政责任,不适用于追究个人违法的行政责任。(×)2.国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主要集中在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方面。(√)

3、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只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经营者可以不予履行。×

4、旅游者王某等人在参加甲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当王某索赔时,甲与乙旅行社合并,此时王某可以向合并后旅行社的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赔偿。× 5、1994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效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6、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具有相对性特征。√

第十一章旅游纠纷处理的法律规定

一、单项选择题

1将旅游纠纷分为旅游民事纠纷、旅游经济纠纷、旅游行政纠纷和旅游刑事纠纷,是按(B)来进行划分。

A旅游纠纷的内容 B.旅游纠纷的性质 C.旅游纠纷主体 D、旅游纠纷的成因

2.衡量旅游纠纷仲裁质量的基本标准,也是进行旅游纠纷仲裁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A.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原则 B.先行调解原则 C公平合理原则 D.双方自愿原则 3.从法律方面分析,对旅游纠纷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法律关系复杂化 B.诉讼主体多元化 C.诉讼内容广泛化 D.合同内容复杂化 4.旅游纠纷的争议双方在业务主管部门的介入下,互谅互让,就争议问题达成协议,此解决旅游纠纷的形式称为(B)。

A.自行和解 B.行政调解 C.仲裁调解 D.司法调解 5.处理旅游纠纷的仲裁庭可以由(B)名仲裁员组成。A.2 B.3 C.4 D.5 6.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A.当事人双方有对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提起上诉的权利 B.当事人双方有请求用调解的方法解决争议的权利 C.当事人双方有自行和解的权利

D.当事人双方有申请诉讼保全和证据保全的权利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内旅游纠纷仲裁的原则包括(ABCD)。

A.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原则 B.先行调解原则C.公平合理与双方自愿原则D.依法独立原则

三、判断题

1.旅游纠纷协商是指旅游纠纷双方当事人依据事实,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旅游合同的规定,对旅游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在平等的基础上互谅互让,使纠纷得到自行解决。√

2.旅游纠纷要通过仲裁形式解决时,必须事先达成仲裁协议。如果当事人不服仲裁协议,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二章新时期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是(D)。A.实行区域自治 B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C实行自主管理 D,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的自由

2.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神圣使命和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最高准则是(B)。A.坚持民族平等 B.维护祖国统一 C坚持民族团结互助 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共同富裕 D.民主法制建设 4.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是要以(C)为标准。A.实践 B.生产力 C“三个有利于” D.老百姓满不满意 5.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A)全会提出的。

A.十六届三中 B十六届四中 C。十七大 D.十七届二中 6.我国奉行(A)的和平外交政策。

A.独立自主 B.反对霸权主义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7.(B)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A.尽快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快经济交流与协商谈判 D.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8.(D)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A产业结构调整 B.拉动消费 C又好又快发展 D.解决好三农问题 9.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10.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邓小平理论提出(A)的创造性构想。

A.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B.和平统一 C.两岸经济共同发展 D.两岸结束战争状态 11.理解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把握和处理(D)两种社会运行机制的关系

A.经济和文化 B.公平和正义 C.经济和政治 D动力和平衡 12.社会运行中的动力机制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A)A.劳动生产率 B.效率优先 C.先富带动后富 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3.社会运行中的平衡机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表现是(C)。A.资源配置的结构比例 B.财富分配上的公平公正 C.资源配置的结构比例和财富分配上的公平公正 D.公平优先 14.我国少数名族占全国人口的(D)A.8.6% B.9.6% C.11.6% D.6.6% 15.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C)。

A.翻一番 B.有所增长 C.翻两番 D.有大幅度增长 16.下列地区中,未列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是(A)。A.山西 B.陕西 C.云南 D.重庆

17.我国民族政策中,民族团结、民族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D)。A.反对民族分裂主义 B.民族互助 C.祖国统一 D.民族平等 18.我国必须坚持统筹发展的道路,对统筹发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B)。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工农发展 C.统筹区域发展 D.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19.西部大开发要以“三沿”地区为先行起步区优先开发,对“三沿”的解释不正确的是(C)。A.沿江 B.沿边 C.沿海 D.沿铁路干线

20.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C)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A.教育 B.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C.教育和科技 D.科技 21.我国西部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A)以上。A.57% B.58% C.59% D.61% 22.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B)。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

A.科教兴国 B.用新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C.发展 D.发展战略 24.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B)。

A.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实现可持续发展 2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把握和处理(A)的关系。A.动力和平衡两种社会运行机制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体制与机制两种运行模式D.发展与稳定 2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C)。

A.依法治国 B.发展基层民主C.人民当家作主D.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27、我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宗教信仰的自由。

A.尊重和保护 B.适当限制 C.不反对 D.尊重和支持

28、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把(B)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科学技术 B.教育 C.知识经济 D.技术创新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BCD)。

A.维护祖国统一 B.坚持民族平等 C.坚持民族团结、互助 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E.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以下属于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的是:(ABCD)。

A.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要走自己的路

B.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C.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做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集中概括为(ABD)。

A.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党的政治主张和政策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到相互协调(ABCD)。

A.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 B.资源利用 C.生态环境保持 D.社会进步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ABCD)A.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B.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D.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6.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应从哪些方面予以正确理解:(ABCD)。

A.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必须坚持一人为本

C.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7.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必须(ABCD)。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B.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C.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D.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8.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们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全面小康社会将不仅包括(ACD)还应包括社会和谐的内容。

A.经济 B.精神文明 C.政治 D.文化 9.“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是(BCD)。

A.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前进方向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D.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BCD)。

A.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满创造活力B.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 C.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健全D.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

1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BC)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A.区域协调型 B.资源节约型 C.环境友好型 D.科技创新型

12.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未来发展目标,关键要在(CD)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A.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B.统筹城乡发展

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判断题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但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效率。(×)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交通通信、水利、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4.社会稳定是人们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强调发展。(×)6.我国之所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超前于我国的政治、文化及社会的发展,因此,当前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已经不是经济建设。×

7、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十三章旅游职业道德规范

一、单项选择题

1.导游人员对有投诉倾向的意见,应该以(C)作为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指导性方针。A “强化否定态度、弱化肯定态度” B “强化友好态度,弱化固执态度”

C “强化肯定态度,弱化否定态度” D “主动聆听客人的倾诉”

2.关于“导游人员应注意小节”的行为规范,表述正确的是(D)A 导游人员不要单独在深夜去异性游客的房间,只能单独进出同性游客的房间 B 导游人员在旅游行程中,绝对不能饮酒

C 除个别游客的特殊需要外,导游人员不得介绍庸俗下流的内容

D 导游人员不得携带自己的亲友随旅游团活动 3.(C)是每个旅游从业人员的首要条件。

A.讲究职业道德 B.敬业,精业 C.爱祖国、爱人民 D.关爱旅游者

4.在旅游职业道德内容中,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在旅游服务中的具体体现是(A)。A.一视同仁、不卑不亢 B.爱国爱企、自尊自强 C.遵纪守法、敬业爱岗 D.团结服从、不忘大局 5道德的本质是(D)A.为人民服务B.严于利己C.正确处理和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D集体主义和为他人服务 6.关于旅游从业人员应该遵守的旅游职业道德规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A.团结服从、大局不忘 B.留住客人,全力以赴 C.耐心细致,文明礼貌 D.克勤克俭,宾客至上

7.耐心细致、(A)是服务人员最重要的业务要求和行为之一,是衡量服务人员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心的一项标准。

A.文明礼貌 B.诚实善良 C.团结服从 D.宾客至上

二、多项选择题

1.导游人员的行为规范包括(ABCD)。

A.忠于祖国,坚持“内外有别” B.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执行请示汇报制度 C.自尊、自爱,不失人格、国格 D.自觉遵纪守法,注意小节 2.下列属于导游人员基本职责的是(ABCD)。

A.根据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协议,按照接待计划提供导游服务

B.负责向游客讲解中国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C.配合和督促有关单位安排游客住宿等

D.耐心解答游客的问询,协助处理旅途中遇到的问题

3、导游人员不正确的行为有(AD)。

A、向游客谈及旅行社的内部事务 B、随身携带内部文件 C、不介入旅游团内部的矛盾和纠纷 D、购买游客的物品

三、判断题

1.导游人员应对旅游团内游客之间的矛盾协助调解。(×)

第四篇:化学蒸发操作习题以及答案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多效蒸发时,后一效的压力一定比前一效的低;

B、多效蒸发时效数越多,单位蒸气消耗量越少;

C、多效蒸发时效数越多越好;

D、大规模连续生产场合均采用多效蒸发

2.多效蒸发流程中不宜处理黏度随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的溶液是(A)。

A、顺流加料; B、逆流加料; C、平流加料; D、错流加料

3.多效蒸发流程中主要用在蒸发过程中有晶体析出场合的是(C)。

A、顺流加料; B、逆流加料; C、平流加料; D、错流加料

4.将加热室安在蒸发室外面的是(C)蒸发器。

A、中央循环管式; B、悬筐式; C、列文式; D、强制循环式

5.膜式蒸发器中,适用于易结晶、结垢物料的是(A)。

A、升膜式; B、降膜式; C、升降膜式; D、回转式

6.下列结构最简单的是(A)蒸发器。

A、标准式; B、悬筐式; C、列文式; D、强制循环式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单效蒸发比多效蒸发应用广; B、减压蒸发可减少设备费用;

C、二次蒸气即第二效蒸发的蒸气; D、采用多效蒸发的目的是降低单位蒸气消耗量

8.在多效蒸发的三种流程中(C)。

A、加热蒸气流向不相同; B、后一效的压力不一定比前一效低;

C、逆流进料能处理黏度随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加大的溶液;

D、同一效中加热蒸气的压力可能低于二次蒸气的压力

9.热敏性物料宜采用(C)蒸发器。

A、自然循环式; B、强制循环式; C、膜式; D、都可以

10.蒸发操作中,下列措施中不能显著提高传热系数K的是(C)。

A、及时排除加热蒸气中的不凝性气体; B、定期清洗除垢;

C、提高加热蒸气的湍流速度; D、提高溶液的速度和湍流程度

11.下列溶液循环速度最快的是(D)蒸发器。

A、标准式; B、悬筐式; C、列文式; D、强制循环式

1.多效蒸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量。(×)

2.蒸发生产的目的,一是浓缩溶液,二是除去结晶盐。(×)

3.溶液在自然蒸发器中的循环的方向是:在加热室列管中下降,而在循环管中上升。(×)

4.在标准蒸发器加热室中,管程走蒸气,壳程走溶液。(×)

5.对蒸发装置而言,加热蒸气压力越高越好。(×)

6.蒸发的效数是指蒸发装置中蒸发器的个数。(×)

7.对强制循环蒸发器来说,由于利用外部动力来克服循环阻力,形成循环的推动力大,故循环速度可达2~3 m/s。(√)

8.蒸发的效数是指蒸汽利用的次数。(√)

9.蒸发器的有效温度差是指加热蒸气的温度与被加热溶液的沸点温度之差。(√)

10.蒸发过程中,加热蒸气所提供的热量主要消耗于原料液的预热、水的蒸发、设备的热损失。(√)

11.蒸发器的蒸发能力越大,则蒸发强度也越大。(×)

1.多效蒸发常用的流程有哪几种?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1)并流加料流程:操作简单,容易控制,只适用于浓度不大的料液的蒸 发。

(2)逆流加料流程:随着溶液浓度的逐效增加,其温度也随之升高。电能消 耗大,进料温度低,二次蒸汽量少。适用于粘度随浓度和温度变化较大的溶

液,而不适于热敏性物料的蒸发。

(3)平流加料流程:溶液不在效间流动,适用于蒸发过程中有结晶析出的情 况或要求得到不同浓度溶液的场合。主要应用于蒸发过程中容易析出结晶的场合。

第五篇: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解读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

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相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社会科学以人以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用领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嗨突出的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在不停的运动中,比如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政区和疆域的变革、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传播、聚落的形成和分布等,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要求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反战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4.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以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

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①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在人文地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②20世纪70年代,人文地理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人们乘坐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③现在地理学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5.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发展历程:①古代的人文地理思想和知识及其丰富,但尚未形成科学的人文地理学。②近代地理发展比西方国家要晚半个世纪左右,引入了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新思想和研究方法,受当时法国和英美学派的影响,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开始起步,主要集中在人地关系、人口地理、农业地理、城市地理、农村聚落研究、运输地里、政治地理等方面以及区域综合考察。③1980年以后人文地理才得到恢复,得到长足的发展——Ⅰ1949-1979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人文地理学衰落的阶段。Ⅱ1980-1990人文地理学的复兴阶段。Ⅲ1990年以来,人文地理学进入全面发展和提高阶段。

如何建设:必须紧密联系中国社会竞得实际情况,根据中国的国情特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变革、开放、搞活的需要,研究新旧体制接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明显的地域行与综合性相结合的问题,把解决人文地理学的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既是社会对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持续动力。

6.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人文地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认识活动,不仅具有科学认知的价值,而且还能直接知道和参与社会实践。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社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5、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

6、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意义:

1、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成为人文地理学的基本主题,文化区是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

2、文化区是具有相似的文化现象和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所占据的空间或地区,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的分布地区。人文地理学以文化为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人文地理现象。

3、文化区是由不同类型的文化为对象来分的。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文化扩散类型: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由于扩展扩散的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亦称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文化扩散特征:①扩展扩散的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并且其中各种文化现象的扩散速度是不同的(造纸术与呼啦圈传播速度的对比)。②迁移扩散的特点:由具有该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易于保持该文化本身特点。迁移到远处,是该文化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功夫)。③某些边界对文化有屏障作用(南非边界阻止外来电视节目),完全不能通过的屏障是不多的,比较多的是可部分通过的可渗透屏障(加拿大要求在本国出版的外国杂志须含一定量本国题材)。④某些文化现象,在一地的传播有速度快慢的波动和周期现象(追逐时尚的文化现象)。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一)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①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决定论:人和自然对文化的关系是单向的、完全由自然决定的。“强”式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强有力的决定、限制和影响着人类文化的行为和文化过程。环境以单向因果关系的过程强有力的决定着文化,环境对文化的作用是因果直链型关系。②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强调人的选择能力,把自然与人看成是双向影响。:“式”环境关系:把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作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来考察,二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因素网络。③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研究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的研究,探索和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动机,解释人对环境所产生的知觉决策的行为激励。

4、和谐文化生态关系:强调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更加强调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和文化与环境双向作用的协调性。

(二)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①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例:因 3 为文明的发生和发展,需要剩余劳动时间故世界古文明均位于地理条件优越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②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自然条件的优越与否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例:波利尼西亚群岛土著人的石器生活。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文化发展施加一定的影响。例:汤恩比有关亚非地带人们在并和结束后的5条出路。③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地区具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不同,因而各自的生产发展方向不同。例:在生产发展早期阶段,人类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由于地理环境的无数变化和等机构成不同,使各地形成不同的农业区域特征。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民族文化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是人与自然环境做物质交换的方式差异的历史发展结果。例: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的产生不同,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同。

4、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原因: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并且,人地关系、区域研究、空间分析是人文地理学的三大主题。

2、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其影响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

3、20世纪60年代,面对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态失调等全球性问题使得人类开始意识并谋求人地关系中的和谐论,逐步确认,成为人文地理学理论的革新。

人的作用:

1、环境决定论:过分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忽视各种因素之间复杂关系。人在该理论中几乎不起什么大的作用,居于从属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

2、可能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能力,认识积极地力量。生活方式是决定某一特定人群将会选择那种可能性的基本因素。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

3、适应论:人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

4、生态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侧重分析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

5、环境感知论: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受其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印象,这种由环境产生的印象就是环境感知。人形成环境感知后,受其影响对现实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不可能十分准确,对该环境做出的反应和决策以不全面的理解为依据(对自然灾害的感知问题、在移民上的反应)。

6、文化决定论:人通过文化在人地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

5、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

(一)汤因比的“挑战与迎战”学说:

挑战与应战:古埃及人面对冰后期气候回升,草原变为荒漠,生存环境恶化,有三种选择,其一是迁移,二是以耐旱动物维持生存,三是训化动物和从事农业。埃及人选择了尼罗河岸农业。

逆境美德:五种逆境刺激产生美德,一是困难地方的刺激,二是新地方的刺激,三是打击的刺激,四是压力的刺激,五是遭遇不幸的刺激。刺激使人奋起,从而战胜困难。

中庸之道:刺激必须有限度。

适度刺激使人产生应激反应,找到解决困难的途径和措施,从而改变环境,重塑文化景观,推动社会进步。将客体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主体的人结合起来,从其相互关系和彼此相互影响的力度来分析其挑战。

(二)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命定论使资本积累时期形成中产阶级人格特征,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这种新教观念和行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刺激了其所在地区生产方式的改变,社会发展以及地理环境也随之变化韦伯介绍的是思想先变化,再改变生产与环境,是另一种人地关系。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新的人地关系的精神作用进 行分析有所启发。

(三)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人的生活方式不只是地理环境主宰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心理等许多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把对人类历史的研究与对人类生活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地理环境为基础了解历史,在时间过程中研究人地关系。

6、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文化区:具有相似的文化现象和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所占据的空间或地区。即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的分布地区。

文化扩散:指某种文化从一地区扩散到另一地区,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包括扩散、交流、传承等意,是指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过程。

文化生态: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分支学科。

文化整合:文化除了可分为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外,它们各又可分为一些文化特质。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文化景观:居住在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亦称人文景观。

文化区是人文事象的空间特征、文化扩散是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生态是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整合是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景观是文化现象的综合体,上述五者为人文地理学的五大主题。

只有了解文化的时间过程,才能深入认识文化区的空间特性,文化的空间现象的研究应与时间过程相结合。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人、文化、环境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地域文化系统。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要素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文化整合最先发生的是文化冲突,结果往往促进新文化的产生,文化整合的变化发展总是在一定的地域之中。文化景观具有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

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定研究步骤和计划。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指的是该学科研究中采用并遵循的基本过程。典型模式: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和整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成果总结。

一、确定研究课题:按课题研究目的分:应用性课题、理论性课题、综合性课题。根据课题的来源分:国家计划科研项目、个人自拟选题、应用性协作项目。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分: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对策性研究。

二、制定研究计划:个人进行的论文型课题,计划方案包括三项内容:研究步骤、资料调查大纲、论文内容分析框架。申报研究课题具体内容包括: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经费预算说明。

三、收集、整理资料:广泛收集、辨别真伪、兼收并蓄、分类清晰。

四、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是资料收集工作,调查研究主要方式: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实地调查有参与观察、直接观察、个案研究等方法。第一手资料是只有通过研究者的野外考 察、实地观察、调查访问才能获得,第二手资料是一次文献加工整理并使之有序化的文献。实地考察可以加深对简介资料的认识,弥补其时效性缺陷,获得直观印象。

五、分析研究(数据初步分析与处理、建立分析模型、数据补充、分析结论可靠性评价、征求意见):整个研究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包括资料、数据分析,理论解释和假设检验,提出观点与结论等过程。课题分析需要重复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再收集补充资料——再研究的过程。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科学理论。

六、研究总结、成果评审(研究报告、研究成果、技术路线、原始资料)

2、简述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1)经验主义方法论:归纳法是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基础。经验主义方法的特征,一方面观察是其重点,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价,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强调综合归纳的作用。由于归纳主义从个别推论一般,从已知推论未知,从过去推论未来,从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上看,它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把一个个有挂你的肯定的和否定的经验事实都收集起来,很难提出假设,发展理论。

(2)实证主义方法论:一方面,与地理学相近的一些学科的渗透,如产生于经济学界的区位论引入了人文地理学,一些非地学者尝试用新方法应用到地理问题的解释上。另一方面,一些对工作者开始寻求可以应用到地理问题的定量方法,发展地理学的理论,以解决传统地理学的诸多弊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是人文地理学较传统地理学有了许多革命性的发展。首先,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其次,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从某些一般性规律出发,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第三,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3)人本主义方法论:加强了对人的研究,以人这个主体为出发点,重视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但总的说来,人体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都是潜在的和间接的,它们并没有向人文地理学家提供一种直接的方法,只是从这两种哲学中引进对人的经验和人的主观性的重视这样的观点,并作为武器来反对实证主义地理学那种忽视人的地位的观点。人本主义地理学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点则在于它的唯心主义倾向,把一切客观存在看做为人的心理构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世界。

(4)结构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思潮的兴起,反映了人文那社会科学领域继自然科学的综合趋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综合趋向。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有两点最主要的影响:从结构的整体性去认识事物,这从地理学家强调研究区域的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系统中可以看出;师徒超越地理因素寻求深层结构来解释地理现象。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那些途经和方法。

一、地理社会调查:访问法、资料收集法、抽样法、专家系统法。

二、科技文献

1、地理科技文献:按种类分为各种书刊、资料、数据、文物、图表、非资料类或非印刷品类;按加工程度与使用程度分为原始性文献、工具性文献、再造性文献。

2、因特网信息资料库:

(1)与人文地理有关的虚拟地理图书馆(2)相关综合性网上图书馆和论文数据库(3)遥感图像和地图信息数据库 4.题目不重要(略)

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1、查阅《中国统计年鉴》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根据新中国成立以全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图,并分析不同阶段的成因。

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口转变可以划分为三个有突出特征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1957年,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出生率保持在高水平的情况下,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再生产出现了第一次增长高峰。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后,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带来了人口迅速增长。1950~1954年,人口出生率在短期内有所提高,在37‰以上。此后有所下降,但都在30‰以上。同时,随着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各种危害人民生命的急性传染病很快得到控制。在很短的时间内,人口死亡原因就由以传染病、寄生虫病为主,转为以心脏病、脑血管病、癌症为主,使得死亡率急剧降低。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人口死亡率从1949年的20‰下降到1957年的10.80‰。随着死亡率的迅速下降,中国人口的再生产类型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且转变速度之快,世所罕见。

第二个阶段是从1958~1998年,这个阶段相继经历了一个人口发展非正常时期和两次增长高峰,突出特征是死亡率保持在低水平的情况下,出生率大幅度下降。由于政策方针失误和自然灾害影响,1958~1961年是中国人口发展非正常时期,人口再生产的自然演变过程被中断,死亡率异常上升,1960年达到25.43‰,导致出现了人口负增长。此后,中国人口增长进入了第二次高峰期。1962~1965年是对被打断人口增长过程的补偿和恢复,从1966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随着“文化大革命”结束和计划生育政策在70年代中期推行,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但是,进入1980年以后,50年代和60年代两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相继进入婚育年龄,中国人口增长进入了第三次高峰期。除1984年外,1981~1990年的出生率均在20‰以上,而死亡率一直保持在7‰以下,自然增长率在15‰左右波动。不过,与第二次人口增长高峰比较有显著降低的趋势。进入90年代之后,在死亡率保持低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出生率不断下降,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到199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70年代初的20‰以上下降到10‰以下。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开始,中国人口再生产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这个阶段的显著特征是人口数量长期保持着低水平增长的状态。从趋势上看,由于人口逐步老龄化,人口死亡率将略有提高。如果死亡率超过出生率,那么,人口 7 数量甚至会出现负增长。按照联合国中位方案预测,在未来50年时间内,中国人口出生率保持缓慢下降趋势,死亡率保持缓慢上升趋势,大约在2030年前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接近,人口数量达到高峰。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结果基本相同。2030年之后,由于死亡率超过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人口绝对数量开始下降。

2、分析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的成因,思考人口变动对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影响。

人口自然变动的成因: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人口增长过程随着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外部政治环境、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人口机械变动的的成因:分为两类,一类是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刺激因素,另一类是个人动机变化产生的因素。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

人口变动的影响:利:政治方面,为国家国土防御提供充足的战略人口,以便更好地管理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科学文化技术方面,为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弊:给当地造成过大的人口压力并滋生很多问题;对迁出地意味着人才的流失。

3、根据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和成因,论证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和成因:

我国人口分布一般东部沿海地区多,西部内陆地区少,地理上主要以黑龙江漠河与云南腾冲连线为分界线,东南多,西北少,有由东南到西北方向随海高度的增加人口密度呈阶梯递减的趋势,而这种趋势还正在加强。

自然原因: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上东部以平原为主,有漫长的海岸线,西部以山地为主,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而且远离沿海,在经济的全球组织中处于边缘腹地的地位,所以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比中东部地区低得多。

社会经济原因:历史上,自宋朝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由西部向东部转移,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良好的自然环境推动了经济发展,近代以来,东部地区便利的交通为其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为东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东部良好的基础使东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流动,西部地区尽管人口密度比中东部低很多,但西部地区人口对环境的相对压力已经大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口生理密度(以每公顷耕地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已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密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所负担的人口)不仅高于中部地区,而且高于东部地区,比东部地区高出的幅度达50%以上。

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中国人口分布依然不均衡,突出的特点是在土地载体上的分布东密西疏,人口在土地和经济载体上呈现逆向分布。中国人口分布的这一稳定的宏观格局是由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空间差异和经济空间组织的空间不均衡性决定的。目前,东部人口密集,但是人口承载状况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且还有相当的人口承载潜力,但是上海的人口规模太大,不仅仅对土地的压力很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其经济承载能力;中部人口规模大,西部人口稀疏,但对这两个经济地带现有经济状况而言,人口规模仍然是过大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经济发展,从而舒缓人口对土地载体的压力。

4、民族对地理景观有什么影响?

衣:服饰受各民族聚居地的地理环境影响,如东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西北地区维吾 尔、哈萨克等民族,西南和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

食:饮食文化的中西差异、国内的地区差异等等。

住:不同民居在建筑材料、建筑布局、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上的迥异的风格。民间文化:在物质、精神、礼仪等方面与别的民俗的差异以及和流行文化的不同。

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1、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

农业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一)原始农业阶段:主要是迁移农业,“刀耕火种”对土地进行轮作,在环境可承载范围有积极作用,发展农业、改善自身生活,科技获得一定发展。

(二)传统农业阶段:属于自然经济,农具、技术改进,基本上靠人力,社会发展由于农民生活的贫困而缓慢曲折。

(三)现代农业阶段:农业生产出现巨大飞跃,进入商品农业阶段,农业社会化程度很高。现代农业的产品保证了第二三产业的顺利进行。

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 1.埃及

尼罗河的影响因素:

1、水源主要来自上游热带雨林区(雨量大且均匀)。

2、第二水源地埃塞俄比亚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分旱、雨两季(雨季始于6月终于10月),雨季降雨使大量腐殖质进入河里,每年的定期的洪水带来丰富营养的淤泥,有利小麦种植。

3、平水期满足小麦在11月播种,5月收获,无水灾且有充足灌溉水源。洪水期留下的富含营养的淤泥对小麦生长极为有利。(上述条件使小麦高产、为文明发展提供优越条件)农业因素:埃及具有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良好的对外防守环境:东有西奈荒漠,西有利比亚沙漠,北有大片河口沼泽,南有沙漠瀑布 便利的运输条件:河运发达,在尼罗河上,往北顺流而下,往南借北风逆流而上。2.巴比伦

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降雨。水源:位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之间的新月形地带,河水冬季来自雨水,春季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水源充足。农业方面:秋种、夏收的小麦,生长期内有雨水、河水灌溉,产量较高。3.印度

有利的气候水文条件: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的西南季风的雨水补给。夏汛洪水给河流两岸带来富含营养的沉积物。4.中国

地形上:黄土高原边缘地区,黄土土质疏松,含矿物质多,利于土地开垦、作物种植。气候上:年降水量在600mm~650mm之间,气温7月平均26℃、2月平均-2℃,高温与雨季结合,利于作物生长。

2、结合某一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原因,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比如梯田,是人们根据地理环境而建的。依水建水田。农业景观类型与地理环境要素密切相关,根据当地的日照、降雨、河流分布、干旱/湿润、平原或山区等条件因地制宜。这样能节省人力物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农业产出。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以直接影响为主,有时候对农业的影响具有决定性。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大都在亚热带和暖温带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和盆地。那里有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可以利用的河水、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日照等等是农业的自然基础。

天气和气候条件:天气和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例如,今天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饮料和果品中的茶、咖啡、香蕉、橘子、荔枝等都是热带和副热带的植物,它们对寒冷与霜冻非常敏感。

3.对你所在城市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杜能的农业区位论,论述影响农业布局的机制

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1、试述工业的发展和扩散过程。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初期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期。

1、首先出现的纺织工业: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织布)。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以棉纺织业中纺和织的连锁反应使棉纺织业普及了机器生产,“珍妮纺纱机”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动力方面:1702年,纽卡门发明第一台用于煤矿抽水的原始蒸汽机。1769年,瓦特发明单动式蒸汽机,1784年发明联动式蒸汽机。蒸汽机的优点:使厂房脱离地理条件的严格限制,蒸汽机提供的动力易于控制。蒸汽机用于纺织业,促进了其发展,纺织业的发展增加了对纺织机械的需求,刺激了钢铁业的发展。

3、钢铁工业:1709年,达比发明焦炭铁,其子发明水力鼓风机。1760年,斯米顿改进鼓风技术。钢铁产量大幅增加。

4、采煤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采煤工业的兴起。煤炭在诸多领域取代了煤炭。煤炭运输导致对机械工业与运输工业的需求。

5、运输业: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掀起建设运河的高潮。陆路方面1750年发现修硬质路面的办法,道路可全年通行。1812年铁路机车采用有轮边车轮的办法。1821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第一条铁路建成,后来逐渐掀起英国国内建设铁路的高潮。第一艘商用汽船由美国罗伯特·富尔顿建造,1833年,横越大西洋的航运开始使用汽船,海上帆船时代结束。

6、机械工业:蒸汽机制造的不断革新,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

7、化学工业:由纺织业最先带动,以化纤为原料的纺织厂选址常接近化工厂。

8、食品工业:化工的发展又带动食品工业的发展,法国与1810年发明沸水灭菌法,1839年又发明马口铁罐头保存食物。后来又有氯化钙、沸水灭菌。这些都都带动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工业生产的继续发展: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工业生产出现了第二次革命。动力方面:发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运输业:汽车、飞机等的发明。通信产业:电力与电磁感应定律的 10 发现,电报、电话、广播的相继发明。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新发展:转炉和平炉等新炼钢法的相继应用、合金钢的研制,石油燃料的提炼、人工合成化学制品的出现和应用。工业生产的扩散:

1、向欧洲大陆的扩散: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德国在国家统一后加快工业化步伐,一战前夕已经是欧洲大陆第一。19世纪中期以后,工业革命才在荷兰、意大利、俄国、瑞典等主要国家开始。

2、向北美的扩散:主要是美国,其工业化稍晚于西欧,但是,其发展速度快。

3、向其他地区的扩散:直到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工业生产才扩散到东欧、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二战后,工业生产又开始向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扩散。

2、简述世界上主要工业地带的分布情况。

(一)北美工业带(位于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1.新英格兰区(最古老、中心是波士顿为美国东北的硅谷)2.中大西洋工业区(出版业最集中的地方、中心是纽约)3.摩霍克河谷区(廉价电力促进炼铝业发展)4.匹兹堡—伊利湖南岸区(最古老钢铁工业区)5.大湖西岸工业区(运输网络中心)

6.圣劳伦斯河谷—安大略工业区(以汽车装配闻名)7.东南工业区

8.海湾工业区(位于墨西哥湾北岸,以新奥尔良、休斯顿为中心)9.佛罗里达中部工业区

10.西海岸工业区(以洛杉矶和圣迭戈为中心)

(二)欧洲工业带(主要集中于西欧)

1.英国工业区(英格兰的中部、北部以及苏格兰的南部,生产场所集中在西海岸现向东南沿海转移)

2.莱茵—鲁尔工业区(鲁尔区,鹿特丹世界最大港口,煤铁资源丰富)3.莱茵中部工业区(欧洲第二工业区,法兰克福是地理中心)4.意大利北部工业区(“热香蕉”地带)

(三)俄罗斯与乌克兰工业带

1.中央工业区(俄罗斯首都及其附近地区)

2.伏尔加工业区(位于伏尔加河、卡马河沿岸,廉价水电供应、丰富油气田)3.乌克兰工业区(位于顿涅茨煤田区,以钢铁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4.乌拉尔工业区(世界上矿种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

5.库兹涅茨克工业区(位于西伯利亚,铁矿煤田区,工业集中于新西伯利亚城)

(四)日本工业带(出口导向,工业布局面向太平洋)1.京滨工业区(东京及东京湾地区,鹿岛是工业最集中区)2.阪神工业区(日本最大贸易港—大阪大阪、神户)3.中京工业区(以名古屋港口为依托)

4.北九州工业区(原是钢铁与军火工业基地,现为综合性工业区)

(五)其他国家的工业区

1.拉美工业区(巴西东南沿海、阿根廷东部、委内瑞拉西北部、墨西哥中部)2.亚洲工业区(四小龙、中国大陆、印度、西亚)3.非洲工业区(埃及、尼日尼亚、肯尼亚、南非)4.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工业区(采矿业)

3、工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有什么意义。

(1)第三产业:是随着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是为了满足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工业生产率的提高为其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科技水平提高及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也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第四产业(信息产业):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第五产业(文化产业):工业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及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为文化产业创造了大量商机。

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②为国民经济各部分提供能源和原材料③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④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4、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在诸因素中重点考虑限制性条件)1.自然条件:

地形条件:厂址的选择,较大面积平坦地形区利于安排生产活动。防御自然灾害,香港、日本劈山、填海造陆。

气候条件:棉纱厂需要车间的湿度 水文条件:供水排水问题 2.资源条件(限制性条件):加工后体积与重量大大减少而价格又低廉的原料:日本企业临海型利于进口原材料

加工后成品体积增大又不便运输的原料:瓶装物品就地销售 消耗能量多的工业:连铝厂靠近水电站

需新鲜原料的工业:牛奶加工冷藏技术的应用 3.能源条件:

能源类型:水电、火电、核电

能源输送:西气东输使东部方便的使用能源发展耗能工业 能源成本:核电的运营成本远高于火电 4.市场条件(限制性条件):成品体积增大的工业:塑料工业 产品要保鲜的工业:食品工业 对不生产主机只生产配件,或使用其他企业的副产品做原料的工厂,受主机厂与提供副产品做原料的工厂所在地的限制,如钢铁联合企业。

市场对港口城市的影响比较明显,如日本的临海型工业。5.劳动力条件:

劳动力数量、劳动力价格、劳动力素质: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不同区位选择,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外商投资,生产出口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6.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

三废排放、温室效应:各国关注减小工业发展、工业区位选择对不同范围环境的影响 7.区域协作和全球一体化:

沿海是跨区域协作的理想区位:北欧国家加入世贸后,工业布局向沿海转移

5、韦伯工业区位理论与克里斯泰勒工业区位理论有什么异同。同:都涉及了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

异:

1、克氏的中心地理论以韦氏区位论的静态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韦氏从简单假设开始,假定一些相同的条件。

2、克氏将地理学的地域性与综合性特点同区位论相结合,形成较完善的市场区位论。韦氏抽象分析生产分配过程以推导出纯区位规则。

3、克氏理论对某些工业部门布局有指导意义。韦氏理论由于诸多缺陷,只对单个生产企业的区位布局做出分析。

6、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

一、1.劳动时间缩短和劳动强度缩小,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2.生活水平空前提高,表现在饮食、居住、服装等方面。

3.文化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表现在影视、旅行、交友、服务等。4.人口寿命不断延长,表现在医疗、防疫、卫生、养老等方面。5.交通向快速、舒适、安全发展,道路的变化、工具的变化。6.通讯设备更新换代十分频繁。7.享受教育的程度和普及率。

二、1.工业产品需求萎缩(P187)原因:

(1)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如英国。

(2)产品质量的提高导致需求下降,如家电。

(3)技术提高导致需求下降,如汽车工业所需钢材量在减少。后果:产品积压、经济滑坡、就业困难

对策:刺激消费、加速更新换代、新产品开发

2.工业生产力过剩

原因:工业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竞争,生产力过剩。

1、行业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2、新产品开发与老产品生产之间不平衡的产物。

3、生产与消费的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后果:1.恶性竞争。2.产品销售困难。3.企业亏损以致破产。

3.发达国家遇到的问题

问题:技术先进、资金充足、管理经济丰富、生产力强大、市场竞争激烈 对策:组建经济集团、减小贸易障碍

4.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问题

问题: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往往在于资源与劳动力,而短于机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与管理经验。

对策: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商品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当前的工业化问题及对策:资金问题、技术问题、环境问题。

发展趋势:

当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将发生升级,其表现为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发生转移,即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再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的趋势。三个产业的比重也在发生变化,即由一次产业为主,转为二次产业为主,进而转为三次产业为主。因此可以看到,在发达国家传统工业部门的地位降低,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经济支柱,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也 13 把新兴产业作为发展趋势和重点。(1)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看,经济呈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和经济协调,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形成了世界经济从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和消费的多层次和多形式的交织和融合,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种经济发展态势、发展进程、发展趋势、称之为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一个标志是WTO的建立。WTO的规则和制度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成为全球经济运行的统一制度和规则。随着WTO规则的完善和成员国、地区的增多,将大大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一国将很难独立于世界体系之外。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尤其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通讯、运输的价格,使管理成本下降,也使零部件生产的可分性越来越大,使经济全球化不仅在规则上有可能,在技术上也成为可能。另外,目前全世界有4万多个大跨国公司进行全球的生产和全球化的经营,由于跨国公司在不同行业的领头作用,它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它的发展使各个国家之间在生产和经营方面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跨国公司实际上成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演员、执行者、操作者。

(2)新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

新经济是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在这一经济中,创造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是体现在服务和制造业产品的创新思想和技术。实际上,新经济是新兴的信息经济对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一场革命,是一种迥然不同于工业文明的新生产力的出现。这场经济革命的生产力基础,正是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或者说是以网络化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生产力。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并独领风骚,不能不说是由于其走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代表了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在21世纪,网络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广泛运用为人类展现了更加光明的前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除了有形资产、资源之外,人类还形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资产,这就使得人类可以支配的资源在量和质上都有了提高,因而可以对经济增长形成新的动力。以人为本、知识为本、大力发展新经济,摆脱或者一定程度上减弱传统意义上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并逐渐将成为主导力量(3)世界产业结构面临大调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率先开始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已波及世界各国,其特征是,在资本和技术仍是推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的同时,信息产业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发展迅速,服务业正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由于各国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发达国家表现为“强强联合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趋向“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它们都以“国际关系变更下的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划分”为基础。这种调整格局与经济全球化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也有互相对立的一面。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不再仅仅限于传统的贸易领域,而迅速扩大到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纠纷仲裁、资本流动、劳工流动、文化产品等领域。世界各国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都将加强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延伸的趋势愈益明显。其中,欧美各国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中仍占主导地位,同时,发展中国家愈益重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最近几年,传统产业——汽车工业在美国GDP份额中只占4%,表明发达国家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仍会保留汽车、机械、家电等传统产品的生产,但全球范围内产业的垂直转移将加快。发达国家将继续把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腾出资金和物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例如日本计划用20年时间淘汰大约60%的传统产业和产品,美国、英国、德国相继研制出具有21世纪水平的汽车、航空和电子技术产品,正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和其它地区转上被替代产品。

发达国家的结构调整,特别是从传统制造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变,从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的演变以及跨国公司向海外投资的扩大,将加快国际间的产业转移与技术转移,发展中国家在利用新技术传统产业的过程中将面临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

1、结合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分析技术进步对城市化的影响。

1.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技术进步的既发展了生产力,又解放了劳动力,区域农业生产力水平及剩余粮食生产能力是城市形成生存的第一前提;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形成生存的第二必要前提。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技术进步对工业革命的发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近代城市化始于工业革命。农业生产中技术进步机器的使用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使得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集聚,城市化是工业化所产生的劳动分工在空间上的反映。现代化工业向城市集聚的倾向仍在延续。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城市中第三产业的发达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的现代化密切相关。制造业国际扩散的是服务业的国际扩散,全球金融网络的出现,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特点限制其转移。

4.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换过程,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人口、经济向城市集中。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5.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或延缓城市化进程。

2、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动力有哪些? 试分析所在城市的地域结构.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动力:

1.集聚力:由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是提供多而方便的服务和设施,首先是交通方便、其次是城市中心是商业最好的区位。

二是市中心具有社会条件方面优势。主要是知名度对人们的心理的引导作用。

2.离散力:由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是经济条件方面,原城市中心商业区因富有阶级转移,经济效益下降。原集聚力形成繁荣的中心带来的高成本负担等等导致城市分散化过程。二是社会条件方面。郊区声望提高,吸引力增强加速城市分散化过程。3.摩擦力:阻碍产业、家庭生产集聚或扩散运动的力量。4.三种力的循环相互作用

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力的作用此消彼长,占优势的力量决定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3、分析村落的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

(一)一般类型的乡村

1.密集型农村聚落(不规则密集型村落):村落格局大而紧凑,各户住房排列杂乱无章毫无条理,村中道路弯弯曲曲,发展缺乏指导,大方块形团聚状。

2.分散型农村聚落:地形条件不好的地方,如山区,相对集中,特殊出现独家村,形成排列松散的不规则村落。分布于特殊的生产地区,最典型是水稻种植区的村落,若干农家住在地势较高之处。西方殖民地区孤立的家庭农场。政府调整地块、合并土地使村落趋于分散。3.半集聚型农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各家排列不太靠近、村落小。法国式村落(类似街道式村落),村落沿着一条交通线排列,每户彼此保持距离,相互不联结,长条式松散 15 村落。

(二)活动型村落:出现在草原半干旱地区、牧区、少数山区。牧区房屋为帐篷式,可拆迁。少数以农、猎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山区,住房多为茅草棚,极易搭建。上述两种村落规模很小,甚至单户成村。

(三)特殊类型:

1.美国单户型:非自然形成,单户构成一个聚落,出现分散型单户型聚落形态,有完善的设施。聚落出现社会基础是土地私有制。

2.集体农场型:非自然形成,建立聚落时做了规划,各种设施齐全,俨然一个小集镇。3.经营性农场:非自然形成,生活服务设施较差,农场的经营性较强,居民的社会组织程度较低。

4、阐述城市体系的概念及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㈠城市体系的概念:

一定地区内,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是相互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地域体系。在体系内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人员、信息的交换。这种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为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就是城市体系。㈡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⑴等级规律法则:1913年奥尔巴哈指出地域城市人口规模组合呈一定规则。通常人口规模居第二位的城市其人口为居第一位城市人口的1/2,第三位城市为第一位城市人口的1/3,以此类推,称为等级规模法则。

⑵首位城市法则:首位城市比下一级城市大许多倍,共同构成有机联系的城市系统。首都 不一定是首位城市;一国可以有两个首位城市;发展中国家首位城市法则明显。

5、讨论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是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向农村地域推进,并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城市核心区失去繁华景象,出现城市衰退现象。人们对逆城市化的原因尚未有统一认识。

原因:中心城市化发展到后期,往往带来城市核心区人口稠密、用地紧张、交通堵塞、失业率上升、环境污染、投资环境恶化,经济发展由集聚规模经济转向规模不经济。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市区出现“空心化”,人口呈现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

第8章 语言的类型与语言景观

1、结合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分析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从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出汉语的发展有南北的差异。北方方言相对的统一,南方方言相对的分散。南方方言虽相对的隔离、变化,却由于它与北方在政治上的统一,经济、文化上的紧密联系,语言上没有分化成独立语种。北方尽管受到少数民族的入侵,但由于汉族的人数众多,文化基础的深厚,并未在语言上发生根本变化。并且随着民族的杂居、混合而不断扩大其分布区,提高其在个民族中及汉语各方言中的共同语的地位。虽然,由于地域的辽阔,北方方言分化为次方言,但其差别较小维持了教高的互通性。

2、结合“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分析世界主要语言分布特点。㈠印欧语系: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它包括欧洲、美洲的大部分语言和亚洲的许多语言,主要包括两大最古典的语言——拉丁语和希腊语。根据亲缘关系与地狱特点,分为8个主要语族:日耳曼语族(英语、西日耳曼语、北日耳曼语)、罗曼语族(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西斯拉夫语、南斯拉夫语)、印度-伊朗语族(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波斯语、普什图语、库尔德语)。

㈡汉-藏语系:汉-藏语系分布于中国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汉语、汉-藏语系的其他语言(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其他从属未定的语言(日语、朝鲜语、越南语)。㈢闪-含语系:包括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及北非、西亚等地使用的一些语言。

㈣乌拉尔-阿尔泰语语系:分布西起土耳其,经高加索、中亚及我国的新疆、内蒙古,在进入蒙古任命共和国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㈤非洲语言:从撒哈拉沙漠以南到南非之间,分为:尼日利亚-刚过语系(大西洋亚语族、沃尔特亚语族、几内亚亚语族、豪萨亚语族、班图亚语族)、科依桑语系(布什曼语、霍顿都语)、尼罗-波利尼西亚语系。

㈥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西起印度洋西边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到太平洋东边的复活节岛,中间包括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岛屿及其有关地区。

㈦其他语言:主要包括美洲印第安人语言、巴布亚语、爱斯基摩语、澳大利亚土著人语言。

3、讨论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语言扩散属于文化扩散的内容之一。通常分为谱系扩散和波形扩散,根据语言扩散主体还分为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根据内容可分为语言要素扩散、语法的扩散等。

(1)新来语言取代当地的语言(2)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3)新来移民带来的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4)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5)新来的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形成新的语言(6)多语言国家出现

4、分析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别,试对你所在地的地名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我国地名景观从意义上讲,可分为历史地名、变迁地名和意愿定名等不同类别。

⑴在反映自然环境方面:地名主要是反映地点的相对位置。以自然地理实体为中心,去东南西北方位的地名有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南、淮北、鸡东等。也有表示相邻位置关系的,如以河流的不同流段为参考系,婆源、凌源、辽中、丹江口等。与地形有关的地名有鞍山、巫山、虎丘等。与水体有关的地名有黑龙江、兰溪、岳池等。

⑵在反映经济活动方面:反映商业、即使贸易特点的地名有差点、牛市屯、柴树店等。还有利用十二生肖来命名的地点如鼠街、牛场等,这些地名表示该地经济不发达,交通条件差,另外也反映过去用生肖表示日期,便于记忆集市日期。还有很多地名反映了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地位,如金沙江、铁岭等。在交通方面,反映水运的有天津、江津、通辽等。以店、铺、驿站为名的有驻马店、三十里铺等。

⑶在反映历史方面:有许多地名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霍州营、潞城营等。⑷在反映少数民族文化方面:如在壮族地区称田为“那”,那陈、那琴等。在蒙语中,“浩特”表示城,故有呼和浩特、乌兰浩特等。

⑸在反映祥瑞或祈福意愿方面:这样的地名有很多,如长安、凤翔、宝鸡、镇安、定边等。

5、语言有哪些本质属性和社会功能。本质属性: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多义性。

社会功能:

1、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

2、人类认知交流的媒介

3、人类开发智力的工具

4、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

5、民族心理的寄托

6、生产发展的动力

7、人类健康的保证

8、世俗观念的表征。

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无)

第10章 旅游地理

1、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有哪几种?分析旅游的区域特征。

⑴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一致: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同时旅游业也相应发达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等国。这些国家一直是全球国际旅游构成的主体,既是主要的客源国,又是主要的接待国。

⑵客源地与目的地相对应: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对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又与主要客源国相毗邻,形成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的关系。⑶有的目的地的客源来自四面八方。如北京的游客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而有的客源地中,其目的地有相对分散,如北京的居民区北京家去度周末,去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度假。

2、讨论感知环境是否是旅游地的宣传促销的理论基础。环境感知论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人们通过研究人类的环境知觉和空间行为,可透彻地了解和检验人—地之间的关系。用人类的行为感知过程把人类与环境关联起来,克服了传统人地关系研究中只把人类活动加以理性化、概括化,且只注重人类活动和环境后果的倾向。人们还可通过人与环境间的知觉、认知、激励及行为和行为方式、行为原动力、决策与反馈等方面的研究,并融入心理因素,将地理学对行为的人的思考推向深层次领域,从而为人—地之间的协调或调控提供了又一支撑体系。它是环境决定论,适应论,可能论,生态论,文化决定论等重要人地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完美。

3、影响旅游决策的最大效益原则如何影响区域旅游开发?

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是最大效益原则,即在资金和闲暇时间确定的条件下去追求最大的旅游效益。旅游效益的内涵主要包括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和精力恢复。

最大效益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旅游时间比是指在一个完整的旅游过程中,用于往返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时间与在目的地游玩所消耗的时问的比值。这一原则简而言之为旅速游缓。为了追求旅游时间比,人们在选定旅游地之后,往往选择最快捷的交通方式;在未选定旅游地时,往往选择距离最近的旅游地。其二是最大的信息获取量或最高的满意度。

4、结合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谈谈你对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解。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全面、科学的分析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区域影响因素,才能真正的认识旅游开发的作用。旅游开发会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产生影响。

(1)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旅游业以其特殊的产业性质,对多种经济部门、旅游者以及旅游开发商产生影响。旅游开发在不同的地区所需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取决于开发地区的资源状况、经济结构和地理区位。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外汇收入,改善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旅游行业在开发和运营的过程中,会接收大量的就业岗位,间接就业的限制性及季节性较强对就业的影响意义重大。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区域产业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旅游者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和是其他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但是,旅游也会对区域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在由于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开发条件尚不具备,旅游过度超前发展。旅游会从多方面导致通货膨胀而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2)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旅游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独立、冲突和共生的关系。旅游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推动力,也促进了人文资源的传承和推广。同时旅游的进程中,外来文化也会对当地的社会进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3)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旅游业对旅游目的的社会带来影响的表现在价值观、个人行为、家庭关系、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宗教、语言、健康等方面的变化。其中,旅游地的居民态度、旅游者的示范效应、社会道德、宗教、语言、健康对旅游业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4)旅游对区域文化的影响:旅游是引起文化移植的一个方面,各种文化的碰撞引起文化的变更和交流。旅游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其成功受时间和空间交流、游客、文化经济人的影响。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不损坏现有和潜在的旅游资源,及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保护已开发的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在环境,社会,经济三效合一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开发行为。旅游所具有的两重性决定了旅游业更应该考虑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旅游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也迫切要求建设可持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特别是在那些小岛屿和环境敏感地区,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建议:一是发展生态旅游,建立人与自然关系多方面协调的旅游模式。生态旅游是一种基于自然的旅游模式,它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态旅游通过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领域中的最佳选择;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生态旅游在保护旅游资源及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民众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规范道德和行为等方面具有比其他旅游形式更突出的作用。因此,生态旅游本身就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宣传旅游地的区域文化与自然资源相结合,建立一条资源互补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旅游产品的规划要遵循地区特色为主、其他产业辅助发展的原则,为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可持续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可以在民族特色文化上新增旅游质量和价值。

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1、分析地理环境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由国家领土位置、大小、形状等决定的领土空间要素是国家权力稳定的目标。

(1)地理位置对国家权力的影响:由海陆、山河分布决定的自然地理位置是一国战略地位和安全战略的基本前提;交通地理位置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地理因素;由国家间陆地接壤决定的国防地理位置对一国安全的影响更为直接。

(2)领土面积对国家权力的影响:领土规模本身就是国家权力的组成要素,领土规模往往决定着国家权力的其他影响要素,如人口和自然资源的规模等。

2、叙述政治与政治地理的主要内容。1)政治地理现象:

政治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文化现象。——选举、领土争端、外交关系 政治是一种追求权力的社会文化现象。——支配权、占有权、管路权

政治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国际地位不稳定、军事力量的变化、领土的变更 政治地理:

2)政治地理单元

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

一是国家级的,即具有确定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

二是国际级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区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三是国内级的,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

政治地理单元:具有排他意义的空间实体、归属某一政治组织、政治组织对政治地理单元有支配权(主权与统治权)。

3)政治地理结构

政治空间结构: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相对稳定的基础性条件)

政治实力结构: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相对活跃的要素)

4)政治地理过程

1.政治扩散:政治事件的扩散方式有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

2.政治整合: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过程,或由于某种强制力而组成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

3.政治分离:主要方式有帝国的崩溃、殖民体系的瓦解、国家的政治分裂。

4.主权的变化:主权指某一政治组织及其全体公民对某一政治地理单元的支配权,常因领土变化、民族独立而变化。

3、对国家权利的要素与实力进行分析。

国家权利要素:

(一)领土空间

1.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是一国战略地位和安全战略的基本前提,交通地理位置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地理因素,由国家间陆地接壤决定的国防地理位置对一国安全的影响更为直接。2.领土面积:领土规模本身就是国家权力的组成要素,领土规模往往决定着国家权力的其他影响要素。

(二)自然资源:是相对稳定的国家权力因素,一国能掌握和控制的资源数量,成为衡量其 20 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三)人口规模:人口是创造国家权力的物质工具,是保证国家权力的能动要素。人口数量的多少决定着一国在世界的权力地位。人口规模与人口素质、资源数量、经济技术水平及政府能力等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对国家权力的作用。

(四)经济水平:国家权力最重要组成要素,是国家权力的标志。经济水平是一国建设现代化国防及进行现代化战争的根本保证。战争对武器装备的消耗和对社会财富的破坏,决定了胜利往往属于最后仍有财源的一方。

(五)军事力量:是国家实力要素中最具强制性的。

(六)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对国家实力其他因素的决定性影响使其成为国家实力发展的驱动器,科学技术是国家实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七)国民士气:最不稳定、最难以捉摸,国民士气的权力意义表现在以公众舆论的形式为政府的质量提供了一个无形因素,以“全民皆兵”或军队士气的形式决定着武装力量作战的效能。

(八)政府的质量:是构成国家权力的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主要包括政治性质,政府的法制化、民主化程度,政府的机构和效能,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几个方面。

国家实力分析:

(一)克莱因的综合国力方程: Pp=(C+E+M)*(S+W)

式中:Pp表示被确认的国力。C表示基本实力,包括人口和领土。E表示经济能力。M表示军事能力,等于战略力量加常规军事力量。S表示战略意图。W表示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由5个主要要素构成了一国的国力,并通过对个要素评分的方式使其定量化。

(二)“综合三元要素”国力学派:日本综合研究所在总结前人综合国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提出了测定各国综合国力的三元要素,即国际贡献能力,生存能力和强制能力。

4、结合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分析世界和中国的地缘政治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国家安全战略。

1台湾问题2朝鲜半岛的核危机3周边国家与中国的领土争端4美日军事同盟 战略:

首先,中国应处理好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对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有重大影响。

其次,中国应继续推进睦邻友好战略,立足东亚。中国处于东亚的中心,东亚是中国的安全屏障,正所谓“唇亡齿寒”,中国应立足东亚。

再次,中国应继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第三世界的一员,中国应与第三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事业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

第四,中国应经济参与国际事务,推行多边外交战略。争取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性、区域性组织中开展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大国的国际形象,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1、解释环境知觉、行为空间、地理物象。

环境知觉: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过程。

行为空间: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们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 21 的空间范围。

地理物象: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

2、分析人类日常活动行为空间的规律性。从总体上看空间行为呈距离递减的规律性。

(一)、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

哈格斯坦德(瑞典)的时空棱柱体模式,利用时间、空间分析法研究人们通勤的行为空间范围。通常一个人的日常行为空间主要由居住地、工作地、交通手段和活动时间决定。通勤和通学的行为空间,就要受制于居住地点与行程速度两方面的因素。

棱柱体规模的大小反映个人生活、工作环境的状况,以及个人爱好、态度等多种限制因素。这些限制因素可以分成3种类型:一是能力限制因素。如个人身体状况,交通网络,用车机会等因素,限制着个人活动能力的发挥。二是共轭限制因素,指一些人与其他人对同一时间、地点的需要,如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学生在同时、同地才能进行。三是权威限制因素。如一些活动时间、地点,很大程度上是按领导的意愿来安排的。

(二)、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

主要与消费者自身的行为特征、商业环境、居住环境及社会环境四方面因素有关。

1、行为特征。购物行为从行为方式上可分为四种类型:马歇尔型——理智型、巴甫洛夫型——刺激反映型、弗洛伊德型——情绪型、维布雷宁型——从众与名望。

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和性格不同,消费行为方式也有差异,从而造成购物行为空间的差异。

2、商业环境。商业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能否形成固定的购物行为空间取决于能否满足消费者购物的需求。一般消费者购物总是倾向于出行高级商业中心和距自己住宅最近的商业中心,购买价格高的耐用消费品选择高级商业中心、购买日用消费品选择距住宅最近的商业中心。

3、居住地环境。居住地的远近与交通便利程度影响购物行为。居住地环境条件包括居住地的位置条件、交通条件、自然条件。在购物行为决策上消费者优先考虑在通勤地和沿交通线购物。优越的交通条件可使消费行为空间扩大,购物行为决策面拓宽。自然条件中的气候条件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空间影响最大。

4、社会环境。不同的家庭阶段性、社会阶层、经济收入状况、职业、年龄层次、审美观念影响购物行为。消费者周围的社会群体、社会文化背景对其消费行为空间也有影响,社会群体的影响常会导致消费者行为表现为维布雷宁型。

(三)、交际与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

交际活动也是人类活动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专职交际人员的交际活动只能在业余进行。普通的交际活动次数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亲属之间的交往则受距离的限制较少。时间较长、距离较远的交际活动大多又与旅游活动有关。

3、举例说明人类迁移活动的距离偏移和方向偏移。

(1)迁移的距离偏移:人类的迁移行为具有距离偏移的规律性。美国的约翰·劳维研究过意大利与南斯拉夫邻近地区的迁移情况,并绘制出不同迁移类型的分布和距离的关系曲线图,表明迁移的空间行为,具有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规律,即迁移空间行为的距离偏移。(2)迁移的方向偏移:迁移活动也表现出方向偏移的规律性。迁移行为受迁移地点、迁移机会与环境效应等影响,迁移活动在某些方向可能比其他方向移动得更远,从而产生迁移空间行为的方向偏移。一般情况下,不同城镇之间的迁移有等级之分。大部分迁移流发生于大城市之间,或中小城镇移民流向大城市。

4.应用行为矩阵模型和报偿矩阵模型,分析一个具体的人文地理学

5.简要评述消费者行为空间模型。

(一)消费行为空间引力模型:

综合研究消费行为与商店区位、分布模式的变化及其影响。赖利提出零售引力法则,康维斯改进为断裂点理论。基本思想是商店对消费者的引力与其规模成正比,与商业中心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赖利等人的模型把消费者作为群体来研究,即认为消费者行为符合“经济人”概念,从经济的合理性研究消费者单目的的消费行为空间。但实际上消费者是“概率人”。

美国赫夫的概率引力模型存在问题:没有对影响消费者如何选择商业中心的其他因素作出判断;对计算距离和吸引力的参数考虑不够;模型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消费行为空间偏好模型:

研究了消费者行为的个性性质和动机。没有考虑特定的行业、商业中心,是一种消费者的区位选择的一般性模型。

(三)消费行为空间信息模型:

弥补消费行为空间偏好模型没有充分考虑消费者个人的行为活动,不能完全说明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行为空间。

(四)消费行为空间学习模型:

购物是循环行为,随学习和认知而变化,前期购物行为的满意程度将影响后期购物行为,从而影响消费行为空间变化。在购物的学习和认知的过程中,涉及四个重要因子:商业空间的性质、个人行为的性质、在商业空间内个人对因素评价的变化、个人行为的随机波动。

以社会心理生理等需求能引起刺激力的思想为基础,该刺激力通过从消费者心理图谱中的商业街或商店中选出一个愿意光顾的商店而得到满足,对商业街或商店的确定和不确定的期望引起反馈从而影响消费行为空间。

(五)消费行为空间综合模型:

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预测某商业中心销售额的增长情况,预测其他竞争对手销售额的减少情况,预测在其他商业中心附近建立新的商业设施后所产生的影响。

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1、人口迅速增长对资源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方面。

1.土地资源退化:人为造成的土地退化主要由于过渡放牧、森林砍伐、不适当的农业利用造成的。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坡耕地土壤具有低产性状,肥力下降。人类农业活动的加强和过度的垦殖使可耕地土壤侵蚀问题日趋严重。土地荒漠化改变了陆地表面的物理特征,破坏了地表辐射平衡,诱发气候和环境变化。

2.水资源短缺: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导致水资源短缺。“淡水贵如油”现象从中东沙漠和干旱的非洲大陆扩展至欧洲、拉丁美洲、亚洲。大量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为解决淡水不足,采取的限量供水、提高水价使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局部地区的淡水资源紧张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引起地区冲突。

3.生物资源破坏严重:人口爆炸、工业污染、滥垦滥伐、过渡放牧、工矿城镇发展以及气候变化、水土流失、病虫害等因素对动植物环境的极大破坏。世界森林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生物品种多样化的消失和物种的灭绝。

4.矿产资源消耗剧增:世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矿产资源的开采加速进行。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导致酸雨。

2、人口迅速增长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因素:一是人类无限制的追求更高生活标准的欲望,二是环境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基础的能力是有限的,三是自然环境对废弃物的降解能力和恢复自身平衡发展的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具体表现:

1.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世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汽车的普及使排放的烟尘和有毒气体猛增。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有较大幅度增加,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略降但总量未减。发达国家由于南北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不同故城市上空臭氧含量低。拉丁美洲由于工业废料增多等因素使其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酸雨现象的普遍。

2.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工业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增多,对森林的破坏使其对碳循环的制约作用减弱,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一日间降落倾盆大雨的天气现象在取代每年降雨量持续地增多的气候模式。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方面尽量节约或减少石化燃料的使用量,提高燃烧热效率,大力开发各种新能源改变能源结构。另一方面必须控制和制止乱砍滥伐森林,大力植树造林。

3.臭氧层遭破坏:臭氧层遭到破坏将会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双目失明的患者增加,使作为海洋生物食物链基础和二氧化碳吸收物的浮游生物大量减少,使许多粮食大量减产,加速聚合物的降解。保护臭氧层最有效方法是尽快停止生产使用氟氯烷烃类化合物和甲基溴。

4.水体污染加剧:河湖污染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降雨和冲刷将化肥、农药及其他污染物冲入河流和各种水体,空气降尘。陆地水污染使生产生活用水遭到破坏和减少,危 24 及水生生物损害人类健康。海洋污染方面,工业排污的重金属元素、各种塑料制品、开采石油和油轮的溢漏和排污、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近海排放以及海湾倾斜垃圾。

3、简述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

1)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所产生的严重的环境问题。2)20世纪中叶部分发展中国家因实行经济赶超战略使得出现环境问题。

3)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的提高及70年代对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4)20世纪70至80年代,一系列有关国际会议的召开和部分共识的达成。

4、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及其具体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的定义和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的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可持续发展在上述核心思想的指导下的几层含义:

1、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

2、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3、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4、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5、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

1.公平原则——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之间的公平、资源利用和环境利益的公平、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2.持续性原则——发展必须在环境所容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得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旨。

3.需求原则——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增长。这是与悲观论的本质区别。

4.和谐原则——一方面是发展与自然协调,包括采取适当的人口政策,节约使用资源,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发展中的协调,治理环境和经济发展都要全球统一行动。5.高效率原则——尽可能提高效率,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高效率发展。

6.质量升级原则——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资源消耗最小、环境污染最小、整体效益最好的经济增长,使原有环境更好,提高人类的生存环境水平。

5、简述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合与分的趋势。

(一)国家间的联合趋势,一些国家为实现其在竞争中的优势,自愿组织起来,形成不同的国家集团。

1.欧洲联盟2.东南亚国家联盟3.北美自由贸易区

(二)国际是内部的分离倾向

1.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组织2.西亚的库尔德人问题3.印度尼西亚的东帝汶问题4.英国的北爱尔兰问题5.西班牙的巴斯克问题6.加拿大的魁北克问题

6、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关系的焦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1.单一民族国家中优势民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优势民族独立倾向与少数民族的分离倾向。2.跨国界的民族的分与合以及土著民族与外来移民的矛盾。

3.在中等非民族国家或双民族国家中,居于第二位的民族对第一位民族的挑战与对峙。4.多民族国家缺乏占优势的主体民族所产生的重重矛盾导致的不稳定因素。

7、简述文化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表现形式:

第一,全球文化的形成:客观事实。全球意识的形成与推广,资本主义文化利用其强势地位推广自己价值,成为某种全人类的普遍价值,即全球价值。

第二,西方文化后殖民扩张:主观战略。推广西方价值观念的新形式: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技术+文化。

第三,消费文化盛行的国际趋势:实际进程。文化全球化的主线是消费文化全球盛行,与之相关的两个特征是文化的商品化和大众文化的勃兴。形成原因:

第一,资本扩张:原动力。资本扩张的本性决定了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第二,后文化时代:资本主义文化的新发展。后现代主义为文化全球化扫清了思想意识领域 的障碍,为资本主义文化扩张提供了更隐蔽的方式 第三,信息技术发展:可能性与现实性。

8、简述文化本土化的表现形式和局限性。表现形式:

一、文化本土化有一种内趋性的取向。各民族国家面临一个全盘西化、失去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危机,许多民族国家通过文化本土化的思潮寻求自我文化认同,这些文化本土化运动包含着希望摆脱强势的文化殖民主义的文化侵略儿带来的认同危机,以重新确立民族的精神支柱,这种民族文化认同的走向是内趋的。

二、文化本土化有一种外扬的趋向。在各自的文化母体中寻求先进文化建设的资源,一些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文化资源,以构建一种超越西方工商文明的新型文化。

三、外来文化的包装与适应。文化本土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手段,而且是以经济竞争完成文化竞争的双赢途径。局限性:

一、某些国家和地区单纯从本地利益出发只强调和维护本土文化,结果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环境破坏、资源短缺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漠视与侵略,而这一切反过来不仅构成了对本土化的威胁,且构成了对整个人类文明的破坏。本土化主要以民族国家的形式存在,而民族国家导致极权主义、世界处于风险状态、贫富分化的两极世界,对和谐生活构成了威胁。

二、本土化运动可能隐藏着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本土化运动有可能以拒斥西方文化殖民和现代化弊端为由,进而否定现代化文明,走向文化封闭主义、保守主义,最后拒绝参入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趋势。

9、论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1).经济发展对区域文化的作用:

(一)、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对文化发展起支撑作用,决定着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

(二)、区域经济结构、类型、性质影响着区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性质等。2)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一)、精神文化与经济发展,①区域文化观念有的具有经济价值,有的无。②文化表现形式上的差异会从多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③文化内核也会给区域经济结构带来影响。

(二)、制度文化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依赖于市场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文化基础。

三、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文化本身能创造巨大的经济 26 效益,成为区域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全球化时代的区域文化创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①文化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改造过程,需要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观念的三个层面上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长期改造过程,要注意彼此之间的相互协调。②文化积淀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文化创新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可利用部分。③文化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没有止境。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下载染料化学-每章习题 无答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染料化学-每章习题 无答案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习题

    1.下列有机物下列有机物是按照碳的骨架进行分类的是 A 烷烃B烯烃C芳香烃D卤代烃 2.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说法错误的是 A.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H)B.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OH) C.酚的......

    电子银行部习题(无答案)

    制度学习复习题(营销条线—电子银行部) 一、 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1. 负责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检查与指导,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通报的部门是。 A、 稽核部B、电子银行部C、科技......

    医学影像学习题无答案(共5篇)

    医学影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空气支气管征:2. 半月综合征:3. 肾自截:4. 原发综合征:5. 跳跃征:6. 骨质增生硬化:7. 反“3”字征:8. 骨龄:9. 心胸比率:10 介入放射学:二.选择题 1.......

    药物化学心血管系统药物习题及答案

    心血管系统药物 一、选择题: A型题(最佳选择题) (1题—20题) 1.新伐他汀主要用于治疗 A 高甘油三酯血症; B 高胆固醇血症; C 高磷酯血症; D 心绞痛; E 心律失常; 2.氯贝......

    人文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解读(大全)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第一章 三、名词解释 1.现代地理学2.二元论 3.人地关系适应论 4.人文地理学 5.人地关系6.人地相关论 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

    化学习题(大全5篇)

    类型 三过滤和蒸发 【典例】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给蒸发皿内所盛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B.蒸发的过程,用酒精灯一直加热到全部固体析出,没有水分 C.过滤时漏斗下端......

    2014广州二模化学无答案[精选五篇]

    2014年广州市二模试题与答案(2014.04.02)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和油脂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CO2和CH4都是造成温室效应气体C.蔗糖和麦芽糖水解产物均为葡......

    2014年宁波市中考化学部分-无答案

    宁波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题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K:39Cu:64试题卷I一、选择题(本题共 20小题,第l~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20小题.每小题3分,共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