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开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新局1
努力开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中央军委日前下发的《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不仅在全军引起强烈反响,也使广大部队文艺工作者备受鼓舞。几位军旅作家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从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作出了部署,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更好地肩负起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崇高使命,努力开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推
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意见》的下发对军事文学的繁荣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李存葆说,我们的军事文学要有更大的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积累,必须放到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去参照,必须遵循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无论时代怎样发展,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应该是军事文学最炫目的底色。英雄主义历来是人类文明和人的精神的主旋律之一。当然,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英雄主义的内涵当然不会完全一样。但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民族不倡导他们的军队和人民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军事文学应最大限度地去展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一个没有哲学巨子的民族,是精神瘫痪的民族;同样,一个没有伟大英雄的民族,也只是患有“软骨症”的生物群。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我们正处在历史大转折的伟大时代,当物质的大厦遍地矗立时,我们民族精神的华殿也应巍峨高耸。我们的军事文化理当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我们军旅作家肩负的任务就是不断寻找和强化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作为人民军队的作家,更应身体力行,时刻不忘向人民学习,向基层官兵学习,从火热的军营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与人民、战士同呼吸、共命运。
柳建伟谈到,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在这篇光辉讲话的影响下,产生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特有的军事文化。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余年中,军事文化始终扮演着中国文化引领者的角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到兴国之魂的高度后,先进军事文化因其原本就有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观而显得格外重要。中央军委以年度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更显重大意义。文化需有魂,文化必须弄清为了谁的问题,先进军事文化则是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分支。此次下发的《意见》必然会带来先进军事文化的再次大繁荣,这种繁荣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发挥主力军和排头兵的作用。
朱向前对此也有着相近的看法。他提到,从建军之初到今天的80多年间,人民军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先进军事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党所创造的新的文化往往首先是由军队来实践的。同时应看到,作为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和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同志所创作的一系列诗词作品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十分成功的典范之作,其内容也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人民军队早年间创建和征战的历程。因此,这笔宝贵的财富本身就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源。谈及对军事文学今后发展的希望,朱向前说,近年来军旅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的影视化倾向比较突出,不少作家从创作长篇小说转向了影视剧本的创作。希望军旅作家能继续坚守精神的高度,始终不放弃对文学的终极追求,以更多优秀的军事文学作品与世界战争文学接轨。
周大新说,中国军事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军委专门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对建设先进军事文化进行部署,这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作为一个军事文化建设的参与者,看到这个《意见》非常高兴。军事文学是军事文化的重要内容。军事文学可以通过对中国战争历史和当代军队生活的艺术表现,讴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为我们民族血脉中注入一种昂扬和雄强的成分,张扬一种阳刚美。军事文学作品又可以成为军事题材影视作品、歌舞作品、美术作品的创作母本,为繁荣其他艺术品种的创作打下基础。周大新表示,我们这些军事文学创作者应该乘《意见》下发的东风,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为军事文学的发展和
军事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
在李西岳看来,《意见》不仅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先进军事文化的精神内涵,也为我们军队文艺工作者确立了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旗帜鲜明地唱响主旋律,坚持军事题材的文艺创作,反映火热的部队生活,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军队文艺工作者是军队建制中的一员,也是部队战斗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部队走到哪里,我们就应该出现在哪里,笔触就要延伸到哪里。这些年,我们先后随部队执行了抗震救灾、奥运安保、国庆阅兵、国际维和等采访任务,创作了许多反映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文学作品,受到了上级首长的好评,也在部队中产生了很大反响。李西岳介绍说,2011年11月上旬,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的3名专业作家利用50天的时间下连当兵,参加连队的一日生活,了解了部队的编制、装备的变化和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也了解了“80后”、“90后”战士们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追求,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汲取了营养,也激发了创作灵感。这次活动的切身感受是,如果军旅作家离开了部队、疏远了官兵,我们的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生活是创作的惟一源泉,这对于我们来说永远也不会过时。为兵服务是我们的政治和艺术属性。
二炮部队作家徐剑将自己学习领会《意见》的感受归纳为“要有三种意识”。一是要有厚土意识。《意见》将军事文化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先进的军事文化,特别是富有特殊魅力的火箭兵文化,自然是军队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箭兵的战斗生活宏阔雄奇壮丽,丰富多彩,有着独特的个性。可以说,二炮部队为我们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可资纵横捭阖的沃土、厚土和舞台,也是军旅文学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富矿和源泉。二是要有担当意识。一种伟大的时代精神,往往通过先进文化展示出来。我们这个时代、这支部队正呼唤着代表时代和历史高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冲击力、震撼力的文学艺术作品,这是构成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军旅艺术家,更要有一种时代和历史的担当,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要高扬创新旗帜,以《意见》为坐标,寻找军旅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方位,触摸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的纬度,用国际竞争力这把标尺来衡量和反思文学艺术本体,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艺术素质,创作和发掘出具有中国气派和史诗的文学艺术作品。三是要有深耕意识。要创作出火箭兵文学的精品力作,别无他途,惟有对火热生活和文学艺术进行精心的深耕。要在主旋律创作中拓展艺术性和文学性,上接天心,下接地气,直逼灵魂和情感,为读者打造一个崭新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情感的家园,探索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重铸中国军
旅文学艺术的光荣与梦想。
第二篇:努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努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论贯彻落实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以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标志,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明确目标、抓住重点,深化改革、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地把会议的各项安排部署落到实处,努力开创全省文化建设新局面。
努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从我省来看,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省人民生活已经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不断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精神需求,才能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从而更好地把全省人民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提供更加强大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动力;才能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科学
发展之路,为赢得竞争、加快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和产业基础。努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省科学发展的两大主要矛盾,“十二五”时期,我省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在加快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更大的实质性进展。一方面,从调整产业结构的角度讲,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内容。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高企业和产品的文化含量,有利于优化我省产业结构,不仅可以推动解决我省传统产业比重大的问题,而且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具有创新性强、关联度高等特点,其发展壮大不但能突破传统的过于依赖消耗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改变我省产业“三低、一缺乏、三个过度依赖”的现状,而且可以有力地促进劳动就业和创新就业。另一方面,从调整城乡结构的角度看,推进城镇建设上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都需要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只有发挥好文化的独特作用,我省的城市才能更有魅力、更有活力;只有打破落后的理念和习俗,我省的农村面貌才能有更大的改观。
总之,文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人民幸福;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新路径、配备新动力。因此,努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动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努力开创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
.努力开创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
农村文化建设是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各级文化部门将围绕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以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努力开创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我认为在“十一五”期间,应采取五项措施加大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到2010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争取达到“一乡一站、一村一室、一人一册”的目标。
二是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文化部和国家发改委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初步计划“十一五”期间,新建和扩建2万多个农村乡镇文化站,到“十一五”末期基本实现“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主要支持边远贫穷地区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实现“县县有分中心、乡乡建有基层服务点、50%的行政村建有基层服务网点”的目标。
三是切实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各地文化部门和单位加大对农村题材文艺作品重点选题的资助力度,每年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继续购买适合农村需要的优秀剧本版权,免费提供基层艺术团体使用。
四是积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支持农民群众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
五是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文化对口支援活动。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对口扶贫计划,建立和完善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文化站(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
可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要求,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文化强国建设进程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篇:不断提高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不断提高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军委胡锦涛主席高度重视军队文化建设,日前军委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为新形势下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认清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自觉的行动推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深刻认知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先进军事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军队在长期奋斗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体现我军性质宗旨、职能任务、历史传统的文化形态,是提高我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和滋养官兵的精神沃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当前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先进军事文化,不仅为我军发展壮大、克敌制胜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和重要力量源泉,而且对全民族产生了巨大精神影响,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对于激发官兵战斗精神、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对于提高官兵素质、促进官兵全面发展,对于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号角。这既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提供了广阔舞台,又赋予了新的任务。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就是要深刻认识把握这难得机遇,加强实践探索。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把文化渗透作为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把军队作为渗透的重点。官兵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面临严峻考验。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本色的迫切要求。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加快,军事斗争准备深入推进,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日益艰巨繁重,对官兵综合素质和意志作风的考验更为严峻;我军官兵成分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精神文化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特征更加明显,对丰富部队文化生活、巩固思想文化阵地、推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提升我军软实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就是要不断增强军事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为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准确把握先进军事文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军事文化是人们在军事实践中所形成的军事创新能力、军事活动方式和精神成果,是军事组织自身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先进军事文化,指的是
代表社会历史发展方向,代表军事人文和军事科技的先进水平,反映军事发展规律、彰显正义战争本质、体现战斗力内在要求、富于创新活力的军事文化,是先进的军事指导思想、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精神风貌等的总和。
指导思想上的先进性。历史上的军事文化,因为受历史条件的局限,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次为研究战争与军事问题,继承优秀军事文化成果,总结军事实践经验,冲破形而上学的陈规戒律,提供了科学的工具。我军的军事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进军事文化。
本质核心上的政治性。任何军事文化都是为一定的阶级、民族、国家或政治集团服务的。因此,先进的军事文化必须反映进步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根本利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政党和军队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军事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确保其科学性、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强调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首要内容。
价值取向上的人民性。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判断一种文化先进与否,关键是要看它为谁服务,只有为最广大人民服务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反映了人民军队的价值追求,这也正是我军军事文化与西方军事文化的本质区别。
发展模式上的开放性。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财富。跻身世界先进文化强国行列,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是快速提升和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不仅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且要面向世界、大胆继承、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思维方式上的创新性。先进文化既是一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世界在变化,社会在前进,我军军事活动在实践中发展。这就迫切要求我们顺应历史的要求,反映时代之呼声,总结实践之经验,把握发展之规律,建设面向未来的先进军事文化。我军先进军事文化,是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一切优良传统的文化,同时更是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发展的优秀军事文化。
实践要求上的战斗性。战争是军事集团之间的激烈对抗,因此,所有军事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提升战斗力。为部队服务、为打仗服务是军事文化实践的原则和方向,军事文化从根本上讲就是战斗文化。军事文化是否先进,集中体现在它能否为获得胜利提供战斗力支撑。先进军事文化必须是服从和服务于形成最佳战斗力的文化。
切实提升推动先进军事文化建设能力
当前,我军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新的挑战。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发展进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军文化建设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自觉的行动,着力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把
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注重强化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政治责任。党委要从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加强领导,精心谋划,科学实施,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军事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切实担负起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政治责任,努力提高领导军事文化建设的能力,掌握文化工作主动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要坚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根本任务,坚持弘扬主旋律,创作生产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紧贴部队使命任务和官兵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军营文化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军事文化人才队伍。
科学营造建设先进军事文化的浓厚氛围。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绝不仅仅是几名文化精英的实践,每一名官兵都是军事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军事文化的直接建设者。只有每一名官兵都积极参与军事文化的建设,军事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出功效。文化氛围对官兵思想行为具有自发的感染力,能促使官兵自觉主动地参与先进军事文化建设。要加强军营文化氛围建设,通过发展军队仪式文化、军事网络文化、战地文化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军营文化建设水平。要加强社会军事文化氛围建设。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现代媒介宣传军事文化,通过国防教育向群众普及军事文化,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军事、支持国防的浓厚氛围。
着力抓好军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先进军事文化,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战略工程。首先要建设好名家专家队
伍。作为先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他们能创造出大量的文化精品以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要建设好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基层文化工作者对军事活动有着最直观最鲜活的认识,他们创造的军事文化最富有基层特色,也最受基层官兵欢迎。要注重提升他们的文艺创作能力,能从基层的训练、生活特别是执行多样化任务中创造出文艺精品。要提升他们运用先进军事文化的能力,充分发挥先进军事文化铸魂育人功能,用先进军事文化促进军事实践,用军事实践发展先进军事文化。
积极稳妥推进军事文化产业化。军事文化建设历来不是军队特有的任务,而是国家和民族共同的任务,要完善军事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军事文化产业化是国家、社会、军队共同参与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因为它能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的配置作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军事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认清军事文化产业化对先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认清先进军事文化不仅仅是为军队服务,同时还为全社会服务,能大大增强国民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在全社会弘扬主流意识、形成科学的价值理念具有主导和引领作用。加大对重大文化项目、重要文化题材以及新兴文化形式的投入力度,建立全军性文化装备应急服务保障体系。
第五篇:加强院所创新文化建设 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加强院所创新文化建设 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文化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文明的象征,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变革、创新、谋发展、求进步,已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普遍的意识和时代的潮流。党的十六大明确把文化创新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并列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发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创新文化建设已得到越来越多科研院所的重视。
一、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
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或党务工作,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文化,是激励创新的文化,是科研院所在科技活动中产生的与整体价值准则相关的群体创新精神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分为外在文化和内在文化。
外在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外在的物化层面、可视层面,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一种物质环境,包括优美的环境、现代化的科研条件、科学的形象设计等。制度文化是科研院所的整体战略目标和价值理念的体现。制度建设重在激励、正面引导,要体现民主政治的要求和依法行政的理念,要符合国际规范和科学共同体的精神。适宜创新的制度文化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制度文化,具有宽容的、宽松的特点。
内在文化即理念文化。众所周知,理念是意识形态的东西。理念文化是整个创新文化中最凝练的部分,也是最“虚”的部分。说它凝练,是因为创新文化中的理念不应太多,如果把好的理念、好的思想都作为自己的文化理念,那就等于没有自己的理念,所以它必须是经过反复凝练而成的最精粹的东西。说它最“虚”,是因为它并不直接告诉你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它只是原则性的导向,而不是具体的要求。
如果我们把院所文化比做一个人的整体的话,那么,物质文化就是他的外在躯体,制度文化就是他的内在神经,而理念文化就是他的思想精神。一个健全的人必须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孤立地搞某一方面都是不能成功的。
二、创新文化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创新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科研院所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对于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全面提高整体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
1、创新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全面推进创新文化建设,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实践。科研院所担负着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创新贡献的历史重任,同时,还应当在先进文化建设方面先行一步,为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做出应有贡献,这也是科研院所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尽的责任和崇高的使命。
2、创新文化建设是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科研院所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育院所精神,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科研院所发展的必然需要。只要我们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创新文化建设,弘扬创新精神,营造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本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实践。
3、创新文化建设是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需要。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科技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勇于创新的激情与斗志,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效,需要有科学情怀的驱动、科学态度和科学理念的导航、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的引领,同时也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加
强创新文化建设,就是要凝聚、弘扬创新精神,帮助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远大理想,确立科学态度,培育科学情怀,从而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南京水科院近几年来,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切实提高全院的综合实力、不断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大力发展院所创新文化建设上,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倡导以“科学、民主、宽容、关爱”为核心的院所创新文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几年来,被中央四部委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持续保持了“江苏省文明单位”和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还获得了江苏省委授予的“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江苏省'九五'产学研联合先进集体”、“江苏省AAA级信誉咨询企业(机构)”,南京市政府授予的“南京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一大批省部级荣誉称号。院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大增强,科研合同额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科研合同额为1.51亿元,较2002年增长27%,2004年至8月底科研合同额已达1.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在此基础上,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提交的科研成果、出版专著、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获得科技进步奖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深入开展创新文化建设,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推进创新文化建设是深化科研院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开展创新文化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立足科研院所的实际,以激励创新的价值观建设为核心,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宗旨,以增强院所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围绕核心,突出重点,找准抓手,力求实效。
1、以观念建设为核心,培育勇于创新的价值理念。培育有利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价值观念、道德风范等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规范科技活动的价值取向,以实现院所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科技目标作为创新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加强对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来调动和激励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创新文化与科研活动的良性互动。
“科学、民主、宽容、关爱”是南京水科院创新文化的核心内容。我院将院所文化的核心内容与外在表现形式紧密结合,大力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建设。具体表现在:热爱科学、乐于探索、严谨务实、追求卓越;公平竞争、学术民主、统一意志、团结协作;不骄不躁、心胸宽广、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关心他人、热爱集体、顾全大局、宽松和谐。我们提倡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反对急功近利、形而上学,严守“科学、规范、诚信、卓越”的质量方针;推崇民主作风,在干部选拔和任用中,逐步扩大民主范围,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选拔任用干部。在科学研究中提倡学术民主、努力营造百家争鸣、科学和谐的良好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鼓励诚实的进步,宽容诚实的错误。既鼓励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又允许科研探索中的失败;既有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又有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关爱职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近三年,我院重视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工作十分辛苦的科技骨干,组织他们携家属赴港澳休假;对配偶是下岗职工的我院职工每年给予经济补助;组织职工们开展“一对一”捐资助学活动等。在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我院形成的“科学、民主、宽容、关爱”院所文化,已成为南京水科院人的行为准则与导向。
2、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现代管理制度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构建激励创新的机制。要根据各类科技活动的特殊性,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把激励创新的价值观念转化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制度和规范,建立起既能够激发创新,调动职工积极性,又做到有章可循、依法治院(所)、民主办院(所)、高效快捷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特别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实行开放流动的体制,建立和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使用机制和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促进科技人员全面发展的激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健康成长。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南科院作为国家公益类非营利性科
研机构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历史上最大力度的改革。我们通过制度创新使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架构先进的非营利机构管理体制工作中,我们创造性提出了“考核进入制”、“项目进入制”的新思路,对进入科学研究部人员实行定量考核、动态管理,充分体现了以“竞争”“流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对职能部门负责人实行全院公开竞聘,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公开遴选,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2003年我们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研究所所长,吸引了国内五个科研机构、五所高等院校、还有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共30多位国内外优秀人才报名应聘。我们改革人才引进工作程序,在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前提下,按照国际惯例,通过应聘者作学术报告,与由院士、专家组成的咨询组座谈、与院长会面交流等程序,由一线科研人员、遴选组专家等共同参与确定考察人选。最终选出的六位所长中,或有博士学位,或是博士生导师,成功引进了包括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和国内著名水资源专家等高层次优秀人才担任我院相关研究所的所长。海内外招聘所长取得了圆满成功,进一步扩大了我院的影响。与此同时,积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制定了《科学研究部岗位设置与科研津贴发放暂行办法》、《科学研究部津贴发放实施细则》,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稳住了一批优秀科技骨干,前几年人才外流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并且还出现了“回流”。近三年来我院共吸引院外65名优秀人才来院工作,其中有从德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特区等归来的博士、硕士,国内高校的青年博导、全国重点学科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等。为奖励在科技创新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我院还设立各种相关奖励和经费配套措施。从2001年起设立院优秀工作奖,3年共评出26名优秀工作者,给予每人5万元重奖。我们还积极开展院内“文明单位”、“文明标兵”等考核评比工作,每年都对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实绩突出的文明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也给予每人5万元的重奖,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创建文明单位的积极性。创新制度的实施和启动,提高了全院职工的工作热情,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团队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以环境建设为抓手,树立现代研究院所的新形象。没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科研人员要研究开发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是难以想象的。环境建设是文化最外在、最容易看得见的地方,也是创新文化建设最容易着手的地方。要按照建设创新环境、激发创新灵感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规划、合理的布局,努力形成信息通畅、优美和谐、运转高效、服务便捷、形象鲜明的创新环境。南科院在发展中提出,一流的科研院所,不仅应该培养一流的人才,而且应该建设一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仅要把南科院做大做强,而且要把南科院做优做美。因此,近几年来,我院下大力气进行环境整治和美化,近3年来绿化改造面积19260平方米;对20余座试验厅室外墙出新,面积30070平方米;室内装修11305平方米,实验室、科研办公室,院职能部门办公室、职工餐厅与接待室等均装修一新,办公家具普遍更新,展示了我院崭新形象;在占地约400亩的院铁心桥试验研究基地,沿象目湖畔铺设了环湖小路,为铁心桥基地增添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目前,该研究基地已建设成为水映山色、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生态型试验基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此也得到了较好体现。全院职工切切实实感受到工作条件与环境的巨大改善,面对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十分满意,职工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增强。
创新文化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精神文明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等,利用网络、《求实》报等宣传工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和院重大活动及好人好事。我们寓教育于活动中,支持工会、共青团开展活动,专门为离退休老同志中成立了 “夕阳红”歌舞团,老同志们广泛参与,活动有声有色,受到广泛赞誉。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我们坚决落实防范工作的各项措施,严格控制职工出差地点,给职工发放消毒液、电动自行车、口罩、手套,对工作场所消毒,建立会客场所等,保证了职工的健康。我们积极
组织职工开展“一对一”扶贫助学,奉献爱心活动,2002、2003年我院职工自愿资助了102名连云港东海县贫困学生上学。在暑假期间,还将品学兼优的学生专程接到南京开展“夏令营”活动,组织他们参观我院试验基地和河海大学、南京大学,瞻仰雨花台烈士陵园等,以激励他们从小刻苦学习,长大献身水利。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氛围,使全院整体精神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
四、创新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体会
1、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总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尊重人的自由探索,尊重人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激励人通过创新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让其以个人成就展现自己;提倡团队合作,建立学习型组织,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发挥他们的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真正让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便是创新文化建设的崇高职责。
2、要围绕并服务于科技创新。开展创新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具体的科技创新活动展开,服从并落实于科技创新的实践,服务于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求。要立足于已有的基础,从实现科技创新的目标出发,以文化的视角,激励创新的导向,来系统地审视已有的各项制度和改革发展举措的合理性,职工的行为规范还需要进行哪些调整,本单位的管理理念、价值导向还有哪些不适应的地方,并努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克服。最终还要用是否促进了科技创新活动来检验创新文化建设的成效。
3、要党政齐抓共管、领导率先垂范、群众广泛参与。创新文化建设是当前科研院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领导干部理应负起创新文化建设的领导责任,工青妇组织也应积极参与,努力形成各尽其力、团结合作的工作局面。开展创新文化建设要坚持群众路线,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在载体的选择上,要有可参与性;在工作推进中,要注意过程性,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4、要重在建设、协调推进、长抓不懈、不断完善。创新文化只能在创新实践中逐步凝练、形成和发展。科技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历史进程。创新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随着创新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创新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因此,要根据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从创新文化最薄弱的层次或环节抓起,使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理念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既要有整体的、长远的战略眼光,又要确立从现在抓起、从点滴做起的战术思想;既要有总体目标,进行全面规划,又要注重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创新文化建设是科研院所精神文明建设新的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结合科研活动的特点,准确把握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特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能把创新文化建设推向新的阶段,一定能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一定能为发展先进文化做出科研院所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