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地市及以下地区建立保险业与地方治(★)

时间:2019-05-13 18:2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地市及以下地区建立保险业与地方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地市及以下地区建立保险业与地方治》。

第一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地市及以下地区建立保险业与地方治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保监发〔2006〕84号 【发布日期】2006-07-31 【生效日期】2006-07-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地市及以下地区建立保险业与地方治理商业贿赂领导机构沟

通协调机制的通知

(保监发〔2006〕84号)

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保险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根据《关于保险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保监发〔2006〕26号)的要求,结合实际,现就做好地市及以下地区保险业治理商业贿赂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保监局要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汇报,尽快建立地市及以下地区保险业与地方治理商业贿赂领导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明确地市及以下地区保险行业协会负责人列席当地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会议。尚未设立保险行业协会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由保监局委托或指定有关保险机构负责人代表保险业列席当地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

二、参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行业协会负责人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树立大局意识,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并及时向保监局反映有关情况。各保险机构要提高认识,明确联系人员,积极支持当地行业协会的工作。

三、各保监局要及时将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的有关情况上报保监会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关于在寿险业建立标准保费行业标准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保监发〔2005〕25号 【发布日期】2005-03-09 【生效日期】2005-03-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关于在寿险业建立标准保费行业标准的通知》的补充通知

(保监发〔2005〕25号)

各人寿保险公司:

为贯彻落实《关于在寿险业建立标准保费行业标准的通知》(保监发〔2004〕102号),现就标准保费统计信息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标准保费统计信息报送内容

计算标准保费所需的统计信息为按缴费期限划分的保费收入,具体定义如下:

(一)一年期以上新单期缴保费收入-1年期是指保险期限在一年期以上,缴费期限为1年的新单期缴保费收入,包括在1年缴费期内保费分次缴清的新单期缴保费收入,如月缴、季缴等。

(二)一年期以上新单期缴保费收入-n年期(n大于1)是指保险期限在一年期以上缴费期限为n年的新单期缴保费收入。

(三)一年期以上新单趸缴保费收入是指保险期限在一年期以上的新单趸缴保费收入。

(四)一年期及以内短期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期限在一年期及以内的短期险保费收入。

二、按缴费期限划分的保费收入统计指标的填报说明:

(一)各保险公司应将月缴、季缴及半年缴的保费收入,折算为年缴保费后报送。折算方法为:

月缴保费对应的年缴保费=月缴保费×12

季缴保费对应的年缴保费=季缴保费×4

半年缴保费对应的年缴保费=半年缴保费×2

(二)在折算年缴保费中,如客户变更缴费方式,因该保费作为新单保费已经核算过一次,则不在变更时继续核算;如客户增加所缴纳保费的数量,批增的保费应按照新单保费在当期予以折算,折算方法同填报说明第1项。

(三)各保险公司应根据投资连结产品、万能产品的特性来划分新单期缴和新单趸缴保费收入。

(四)在一年期及以内短期险保费收入中,首年以后的续期保费应按新单保费进行计算。

三、信息报送机构和机构地区代码

(一)设有人身险子公司的集团公司及人身险公司依据本通知填报标准保费统计信息。中国保监会统一采集计算集团公司、总公司、省级(二级)分公司和地市级(三级)中心支公司标准保费所需的统计信息。

(二)各公司数据机构地区代码根据《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报送机构与数据机构操作规范》(保监发[2004]81号)执行。

四、信息报送时间和方式

(一)各人身险公司应于2005年4月(即2005年4月报送2005年3月数据)开始,通过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向保监会报送按缴费期限划分的保费收入统计指标。

(二)按缴费期限划分的保费收入统计指标名称及其属性见附件一。

五、信息采集要求

各保险公司应做好标准保费统计准备工作,按照本通知要求及时报送标准保费统计信息,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不得违规修改,不得篡改或者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我会统计信息部联系。

联系人:杜林010-66506482

二○○五年三月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地方文献组织管治与建立完善论文

摘要:对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的组织管理和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意义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数据源及建库的条件,建库的方式,提出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类型和提高质量的思考。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化时代,地方文献信息因独具的地方特色,需求越来越大,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开发、提炼地方文献中的精华,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即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标引著录和检索输出的自动化检索,才能更大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满足读者的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化发展,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享。

一、地方文献的概念

关于地方文献的概念非常多,仅在国内就多达几十种,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著名图书馆学专家杜定友先生的“地方文献是指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唱片、拓片、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摸等”。

狭义地方文献概念具有代表性的是:“地方文献是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凡在内容上涉及该区域并具有一定价值的软文化,均属地方文献。”(中山大学骆伟),通常国内地方文献工作遵守这一概念。

二、建立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意义

地方文献素有“一地之百科”的美誉。它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反映,通常这个地区的发展是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支持。因此建立具有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具体如下:

(1)地方文献可在不同时期为政府部门和各级领导制订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方针、政策、规划和措施方面提供及时、快捷、详细、可靠的咨询服务;

(2)可直接服务于本地经济建设。地方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关于本地区的地理、矿藏、物产、名胜古迹、民族民俗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地区的经济开发提供重要的信息。而该地区内各个不同领域的开拓者、创业者可据此寻找、开发适合本区域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区域经济优势,进而推动该地区经济建设。

(3)地方文献记载着当地的杰出人物、历史事件、风情民俗等,可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建设发展服务,比如弘扬地方文化、激发当地人民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4)地方文献可为科学文化研究服务。地方文献集古今科学文化成果之大成,既可陈百科,又可纵观千年,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极高的参考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历来是后人编史修志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是专家学者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资料。古往今来许多社会变革和科研成果都得益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可见地方文献包涵着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三、地方文献数据库数据源分析

在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的采集、收藏在地方文献工作中将处于首要地位。因此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首先要明确收录范围,解决文献信息资源问题。收录地方文献范围,应包括:“区域事物,区域人物,区域出版物。以狭义概念为指导”系统地开发,主要根据地方文献的范围内容与地区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采访收集(包括古今中外的有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对反映地区特色的重点文献,更要系统地全面地进行搜集。“广泛征集地方文献资源是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重要环节。因此地方文献资源在收集中要结合当地特色,对特色文献重点收集。

(1)无锡地方志、县志、区志、村志、专业志、人物志都在收藏之列;地方报刊是现代地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收集地方公开发行的报刊也是地方文献数据源的重点。如《无锡日报》、《江南晚报》、《无锡广播电视报》等都是无锡地方文献数据源的重点。

(2)收集有关无锡问题会议的文献。

(3)收集各种有关无锡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种研究领域的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汇编及有关涉及本地区的科研课题、论文、文章等。

(4)收集重要的具有参考价值的灰色文献信息。

(5)收集电子文献、网络文献。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将分散的不同类型的地方文献得以集中,通过集中筛选、核实、整理、研究、提炼、归纳,使之序列化与标准化,成为无锡地方文献信息源,为建立无锡地方文献数据库提供充足的基础资源。

四、建立无锡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方式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进展愈来愈快,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建设应从长远的共同利益和自身利益通盘考虑。联合建立数据库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可突破系统、行业的限制,与社会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信息资源是人类三大物质资源之一,而信息资源则数量急聚增加,使人类社会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因此任何一个图书馆要想将各个时期涉及各个领域有关本地区的文献全面、系统的收藏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也是不现实的。而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又是一项投入大、技术性强的工作,它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且需要有一批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掌握一定计算机技能的专业队伍。因而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避免资金、人力浪费和文献重复,笔者认为联合建库、资源互补优存、共建共享,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如何联合建库?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建立无锡地区跨系统的协调组织。无锡市图书馆相对本地区内其它图书馆在组织、收藏无锡地区地方文献资源方面有一定优势,因此在建立无锡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时,无锡市图书馆理应发挥其”龙头“作用。应由无锡市图书馆牵头,联合各市、县公共图书馆及市、县博物馆、档案馆和江南大学图书馆等驻锡大中专学校图书馆,作为建立无锡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成员单位,组建成无锡地方文献协调组织。

其次,由协调组织统筹安排,制定出符合无锡地区地方文

献建库的详细条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再次,可采用分散加工,集中处理的方法。即各成员单位,将协调组织下达的关于某一特定范围内的无锡地方文献存储到移动盘上,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到协调组织,经去粗存精、查重,最后作为数据源,录入到数据库里;或是集中到一起,统一筛选、查重、建库。前者分散加工规模小,能节省资金、人力、物力。后者规模大,需要能容纳一定数量的人员、计算机、文献储藏、加工场所,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人力、物力,但容易管理,出现问题能及时解决,便于统一调控。从目前无锡地区各成员单位状况来看,笔者认为分散加工比较切合实际。

最后,协调组织同时还要协调好今后各成员单位地方文献的收藏情况,应分担收藏、各有特色、避免重复,使之成为一个长期的处于动态发展的联合机构,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无锡地区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为今后无锡地区及全国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实现本地区地方文献资源的整体布局,形成强有力的地方文献保障体系,以满足本地区及全国各地地方文献信息的需求。

五、建立具有无锡特色的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

建立无锡地方文献数据库应遵循先简后详、分层次开发的原则。先建立最基础的书目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有步骤地建立一些具有较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专题文献数据库。所谓专题数据库就是对某一专题文献进行认真审阅、研究,将有价值的文献分离出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文献学的规范加以处理,使之成为所需的专题文献。由于地方文献往往隐含在既丰富又分散的内部信息中,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用户难以识别和利用,从而会导致地方文献利用率低,社会影响力不高的状况,所以深入到地方文献的篇名、甚至数据等,将地方文献的内容充分揭示出来,形成一批新颖丰富、水平较高的二、三次文献等。

笔者认为目前无锡地区应先建立以下地方文献数据库。

首先,建立《无锡籍名人图片资料数据库》。自古以来被誉为渔米之乡的无锡,在这片地杰人灵的富饶土地上孕育了众多的古今名家,从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到涉及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如:博古、徐悲鸿、钱钟书、荣氏家族等。这些名人在各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里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并著有大量的著作和手稿,为家乡乃之整个华夏民族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据无锡市图书馆对《荣氏文库》清核后发现,仅荣氏家族为无锡市图书馆捐赠的图书中有关无锡历代沿革、风土人情、工商物产、名流胜迹、艺文专著等无锡人著述搜罗尤富,地方志也收藏颇多。此外还有许多名人名家为这些具有重大贡献的杰出的无锡籍地方人士撰写了研究、评价的大量的文献资料,从这些已有的著作和手稿中留下了丰富的具有重要地方特色的文献,形成了无锡市特有的宝贵的地方文献资源,从而为建立无锡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奠定了基础。据了解,无锡市图书馆近年来对无锡地区地方文献做了大量的挖掘、整理工作,如《无锡籍人物图片长廊展》等,为建立无锡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做了比较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因此目前建立无锡地方文献数据库已具备了必要的条件和地方文献信息物质基础。当前,特别需要的是市政府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关心和资金的到位,因为有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将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使其及早和用户见面,服务于用户,使无锡地方文献最大限度地满足于用户,同时也是我们广大馆员多年来的最大心愿和用户的心愿。

其次,建立《地方籍人物资料数据库》。从湖南省图书馆建立的专题人物数据库的信息反馈中得知,《地方籍人物资料数据库》需求量大,特别是新闻媒介的需求,同时对其提供有偿服务,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最后,建立专题数据库,如《无锡旅游数据库》、《无锡名优产品数据库》等。对专题数据库的录入,不但要求对图书外部特征、主题、分类等详细著录外,还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对某些专题进行文摘或提要式录入,对比较重要的文献在各个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全文录入。这就使得无锡地方文献数据库上网后,国内外的用户都可随时检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六、地方文献数据库的质量控制

建立无锡地方文献数据库最终目的是实现文献传递和资源共享,只有通过建立高质量、标准化的数据库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必须按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严格把关、审校。从数据的采集、著录、标引、加工、录入等每个程序着手,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业务工作细则,并配以科学的工作流程来层层把好质量关。此外,地方文献由于是从古到今的收藏,时间跨度长,一般都是多人著录,其必然存在着差异。再加上国家颁布的标引、编目等细则也几经修改,各个时期文献著录内容、格式也在改变,因此必须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对原有的书目进行审校、修改、补充,审校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为减少数据库的错误,保证每条内容的准确性,要全面、认真、仔细地逐项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确保地方文献数据库的质量。

”越是地方的,越是世界的"。建立高质量的无锡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旨在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的今天,发挥其自身的文献价值、让本地区广大用户直接受益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上网服务后,让更多的中外游客来无锡旅游,让他们领略无锡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建设;让更多的投资商认识无锡,了解无锡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投资氛围,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来锡投资,从而更进一步推动无锡经济的发展。因此,希望各级领导关注、支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无锡地方文献数据库早日建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篇:最高法院、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建立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建立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

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

法〔2012〕3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各保监局,各保险行业协会:

为贯彻中央关于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人民法院“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保险监管机构、保险行业组织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积极作用,依法、公正、高效化解保险纠纷,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在全国部分地区联合开展建立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名单附后)。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建立、完善保险纠纷多元解决机制,促进依法、公正、高效、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为保险纠纷当事人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纠纷解决渠道,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2.依法公正原则。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工作应当依法、公正进行,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规定的程序,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不得强制调解;相关调解工作不得损害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高效便民原则。开展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工作,应注重工作效率,不得以拖促调,不得久调不决;应根据纠纷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调解的方式、时间和地点,尽可能方便当事人,降低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成本。

4.积极稳妥原则。建立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进行,试点地区法院和保险监管机构应积极探索,稳妥推进,认真总结和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在全国其他地区推广。

三、工作要求

5.试点地区法院和保险监管机构应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不断提高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工作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6.试点地区法院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扩大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法〔2012〕116号)的精神,建立特邀调解组织名册、特邀调解员名册。要健全名册管理制度,向保险纠纷当事人提供完整、准确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信息,供当事人自愿选择。要充分利用法院诉讼与调解对接工作平台,有条件的法院还可以提供专门处理保险纠纷的调解室,供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开展工作。

7.保险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保险行业调解组织的工作指导,监督其规范运行。应指导当地保险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调解组织并明确调解组织经费来源,协助保险行业调解组织建立、完善调解员遴选制度,为调解提供稳定资金和人员保障。

8.保险行业协会负责保险行业调解组织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和程序,制定调解员工作规则和职业道德准则,加强对调解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调解水平,推动调解工作依法公正的进行。

9.试点地区法院要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法发〔2009〕45号)的相关规定,采用立案前委派调解、立案后委托调解等方式,引导当事人通过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高效、低成本地解决纠纷。

10.保险监管机构应引导保险公司积极通过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处理矛盾纠纷,敦促其积极履行调解、和解协议。

1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法发〔2009〕45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扩大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法〔2012〕116号)及民诉法的相关规定,保险纠纷当事人经调解组织、调解员主持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经调解员和调解组织签字盖章后,当事人可以申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确认其效力。经人民法院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12.试点地区法院和保险监管机构、保险行业协会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的宣传力度,加强公众对该纠纷解决机制的了解和认识。

13.试点地区法院和保险监管机构应加强合作交流,建立沟通联系和信息共享机制,确定联系部门和联系人,及时就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协商,提高调解质量和效率。

14.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具体负责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各试点地区法院所在辖区的高级人民法院或中级人民法院应指导、督促、检查其辖区内的试点工作,并注意总结试点经验,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试点地区法院和保险监管机构在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15.非试点地区的人民法院、保险监管机构和保险行业协会可以积极探索保险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借鉴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为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附件:建立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试点地区名单 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2年12月18日

建立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试点地区名单 北京市

山西省太原市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

吉林省长春市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

安徽省合肥市

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 江西省

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

河南省许昌市

湖南省长沙市

广东省深圳市、佛山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海南省海口市 重庆市

四川省成都市

云南省昆明市

陕西省西安市

甘肃省兰州市

青海省西宁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第五篇:关于在人口疏散地区探索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意见10.12.7

卓人计发(2011)10 号

关于下发《在人口疏散地区探索建立人口和 计划生育“以村为主、分类管理”工作模式

指导意见》(讨论稿)的通知

各乡镇:

现将我县《在人口疏散地区探索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以村为主、分类管理”工作模式指导意见》(讨论稿)下发你们,望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县人口计生局。

特此通知

卓资县人口计生局

2011年4月29日

主题词:人口计生 综合改革 指导意见通知抄送:县委办、政府办,政府李副县长,存。

关于在人口疏散地区探索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以村为主、分类管理”工作模式的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的奋斗目标,努力构建“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才保障”的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综合考虑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探索在人口疏散地区建立“以村为主、分类管理”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计生网络的职能作用,逐步形成以统筹人口自身协调发展,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导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体系,特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以村为主、分类管理”工作模式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全县的人口分布趋于多元化。从近十年我县人口发展趋势来看,现居住人口的出生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人口死亡率逐年上升,致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出现负增长。这一现象如不加以重视,必将影响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县目前延用的责任制考核评估办法,一直是按照区、市两级的责任制制定实施的,在指导基层工作时缺乏实用性和灵活性,已不适应当前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无法起到调动乡镇(村、居)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如何稳定适度的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

进人口合理分布,保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提供保障,意义十分重要。

为此,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步伐,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和新农村建设的多种因素,形成因地制宜、切合实际、便于工作、促进发展的工作新机制,从当地实际出发,建立“以村为主、分类管理”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乡镇和村(居)级的工作积极性,建设一批居家养老模式示范村、新家庭模式示范村、综合服务模式示范社区等多种形式的管理服务功能区,是我县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二、建立“以村为主、分类管理”工作模式的主要内容 县级: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协调综合治理成员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对涉及“以村为主、分类管理”建设项目的村(居),给予组织保障、政策倾斜、资金扶持、项目落实。对乡镇及以下的单位,分类确定新的责任制考核评估办法,设置共性目标和主要职能目标,共性目标的设定参照区、市统一制定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主要职能目标设定为“以村为主、分类管理”工作模式,即根据每个乡镇上报的现居住人口比例,进行职能分类调整,具体内容如下:

1.在现居住人口中,5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或接近80%,流出人口(含季节性流出人口)占总人口的40%以上的村,确立为居家养老模式示范村。

2.已婚育龄妇女占现居住人口15%以上(不含季节性流出人口)的村居,确立为新家庭模式示范村居。

3.已婚育龄妇女占现居住人口20%左右(不含季节性流出人口)的社区(居委会),确立为综合服务示范社区。

三、“以村为主、分类管理”工作模式的主要任务

乡镇级:要将所有的村(居)纳入“以村为主、分类管理”的工作规划,每个村居根据本地区人口结构数量,在完成共性目标的同时,具体落实“以村为主、分类管理”工程的申报、创建任务。人口计生局将根据乡镇上报的情况参照本意见精神,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方案。

居家养老模式示范村的建设任务:

一是以村计生协会牵头,建立居家养老自愿者服务队伍;二是组织街坊邻里开展养老互助活动,积极为老龄人口提供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服务;三是组织开展老龄人口健康体查活动;四是对奖励扶助对象、计划生育“三民”独生子女家庭、做到重点扶持。做好对老龄人口的法律、政策、宣传入户工作;五是村(居)委会为老龄人口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配备娱乐设施;六是做好流出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从而逐步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自治组织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新家庭模式示范村居的建设任务:

一是通过村计生协会积极参与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任务的落实,主动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项目倾斜,争取在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就业培训、集体收入分配、林权拍卖、扶贫开发、征地补偿、新农村建设、宅基地审批、沼气应用、大棚蔬菜种植、新技术推广、社会救助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典型项目,二是关爱留守儿童;三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四是强化村服务室阵地建设。

在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扶制度、生殖健康服务、婚育文明、民主权利、帮扶计划的基础上,突出“少生、优生、健康、宽裕、文明、和谐、民主”,着实提高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劳动致富、和谐幸福、文明向上、环境卫生和村级民主管理能力。

综合服务示范社区的建设任务:

一是认真开展人口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积极推进婚育新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二是围绕优质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健康家庭和优生促进计划,落实好“三大工程”任务,做好免费婚检和孕前咨询检查,落实好已婚育龄妇女的长效节育措施和避孕药具的发放工作;三是做好流入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对驻地企业新增流入人口,划分好管理服务区域,配备必要的协管人员,及时掌握流入人口的婚育信息,落实好十项便民维权措施;四是做好小区物业的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四、考核评估办法

共性目标的设置,按照区、市、县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具体内容另行下发)。根据“以村为主、分类管理”模式的建设任务,在权重上分为三类,一是对开展居家养老模式示范村建设的单位,共性目标考核的权重占30%;二是对开展新家庭模式示范村居的建设的单位,共性目标考核的权重占50%;三是对开展综合服务示范社区的建设的单位,共性目标考核的权重占60%。

对乡镇整体工作的评估,将按照所辖村(居)开展“以村为主、分类管理”对应模式的比重进行分类考核,最终认定被考核乡镇的目标完成情况。

下载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地市及以下地区建立保险业与地方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地市及以下地区建立保险业与地方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