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质杂交小麦在北疆地区的推广与发展前景
优质杂交小麦在北疆地区的推广与发展前景
李建超,刘晓艳,牛金生,李玉萍
(农五师新疆金博种业中心 新疆 博乐 833400)
摘 要:北疆地区光热条件充足、灌溉条件便利、加之昼夜温差大,是种植业发展的最适地区之一,然而由于长期偏重于棉花等经济作物,对小麦的种植和生产重视不够,品种均是常规品种,产量和品质优势不明显,种植效益较低,使得小麦这一重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受到挤压,种植面积持续萎缩。为了充分利用北疆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条件,加快粮食作物种植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本文从多方面研究论证了杂交小麦在北疆地区的快速推广的措施和应用前景,对推动北疆地区小麦种植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粮食短缺和稳定粮食价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关 键 词:杂交小麦;推广;北疆;结构调整
小麦是新疆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供给和改善品质成为当前和今后小麦研究的主要方向。长期以来,新疆小麦育种和生产偏重产量的提高[1],对品质的研究不够重视,育成品种的品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些企业每年还需购买相当数量的优质小麦和面粉用于生产高档面制品,以适应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小麦面粉制品的品质要求[2]。因此,引进和繁育优质杂交小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品质对新疆地区乃至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杂交小麦在北疆地区推广的社会经济背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多年来一直在一亿吨左右,位居世界第一,是小麦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也是世界小麦贸易大国。入世以后,中国农业面临国际市场的影响,在提高小麦产业经济竞争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优化品质、精深加工、扩大出口创汇,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杂交小麦是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研发出的强优势作物新品种,小麦作为自花授粉植物,又是异源六倍体,其杂种优势利用一直是作物育种界研究的热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主要采用三种途径:1.小麦“三系”品种选育;2.光温敏“二系”杂交小麦研究;
3.基于利用化学杂交剂方式的杂交小麦强优势品种选育。目前,国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育种专家,经过多年艰苦攻关,在化学杂交剂途径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先后有“西杂五号”、“西杂一号”等两个杂交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和进入了品种示范推广,在关中地区实现稳产600㎏,高产700㎏的好成绩。在安徽、湖北等地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以增产幅度大、抗逆性强、稳产高产的特点受到种植户青睐。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良种补帖”、“粮食直补”、“农机补帖”、“农资综合补帖”等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不断加大补帖的范围和额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种粮积极性,加之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带动国内粮食价格稳步上涨,农户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带动市场对作物良种的强劲需求,为种子研发销售行业提高品种技术水平,推出高附加值和市场效益好的品种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在国家“减棉增粮”政策的引导下,充分利用杂交小麦丰产性突出、品质优良、综合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的特征特性,在北疆地区引进和繁育优质杂交小麦将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杂交小麦的应用发展前景
小麦品种遗传潜力是实现超高产的基础,运用栽培技术进行科学调控,良种良法配套,可使遗传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发挥,获得超高产。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优质专用小麦良种需要量不断加大,不仅加快了小麦良种(尤其是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的繁育速度,而且对于小麦良种的普及推广、尽快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化杀法培育杂种小麦已逐步大面积在生产上应用。但是,目前应用的化学杂交剂的价格偏高,造成化杀制种成本仍然偏高,影响了杂种小麦的利用和推广。随着制种面积的扩大和制种机械化的全面投入,以及杂交小麦制种配套技术的日益完善,制种成本已逐年下降。农五师金博种业中心拥有大面积的制种基地优势以及制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储备,结合内地高校成熟的化学杂交剂产品、强优势亲本组合,通过先引进试验、在配制适宜本地的高配合力组合的两步走战略,实现杂交小麦品种的突破和规模化推广,进而实现北疆地区小麦品种从常规种向杂交种的逐步换代。
目前杂交小麦应用的主要障碍是制种成本高造成的种子售价过高,这主要是由于:
1.化学杂交剂成本较高,每亩地大约增加成本投入100多元;2.内地示范阶段制种面积较小,一般都是通过人力来分隔父母本、喷洒化学杂交剂、收割父本,增加了制种成本;3.杂交小麦制种,父母本以一定比例种植,只有母本种子可用造成了制种量的减少。以上这些成本在北疆地区的应用中可以有效压缩,通过国家良种补贴可以抵消化学杂交剂的成本;北疆地区可以大面积制种,自然隔离条件好,不需额外设置隔离带,同时大规模制种有利于制种的机械化,也可以明显减低化学杂交剂的单价;北疆先进的耕作水平和优越的制种条件可以明显提高制种产量,面积广阔的制种基地有利于虫媒授粉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父母本的种植比例,提高制种产量。通过这些措施和结合北疆地区优越的制种条件,可以将杂交小麦品种种子价格降到有利的水平。
另外,考虑到化杀杂种F2代不存在像“三系”杂种F2代一样的育性分离问题,近几年对化杀杂种F2代优势利用的研究表明:332d/84—1的化杀杂种F2代势具有抽穗期较早,扬花持续时间短,产量表现出较高的杂种优势,是一个较好的组合,可利用于大
田生产和示范[3]。仇松英等选用化学杂交剂SC2053(津奥啉)配制的杂交种结果表明:有3个组合F1和F2均较其亲本和对照表现出较高的产量优势,F2超标优势达7%以上,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4]。通过杂交小麦种子F2代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压低杂交种小麦品种的价格。
杂交小麦具有很强的抗逆性,抗寒、抗旱,分蘖能力较常规种大大提高,在生产中可以明显减少用种量,有利于精量播种,也可以抵消杂交种较高的价格。其表现出的丰产、稳产、高产、优质等特性将具有很强的市场前景。
杂交小麦的强大杂种优势已被诸多事实证明,生产上利用杂种小麦已是大势所趋,杂种小麦推广速度将会加快,到2010年我国杂种小麦面积将达到200万~333.3万hm2,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强强优势组合的选配,配以高效的制种技术和高产栽培措施,以促进杂交小麦快速走向大面积生产,使我国小麦的单产更上一层楼。
3.推广杂交小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证粮食安全
3.1 北疆地区种植业种植情况
棉花是北疆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产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棉花销售收入是北疆地区农户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棉花生产又是纺织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北疆地区不断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而小麦的种植面积则不断缩减,以北疆地区农五师近三年来种植业的种植面积及总产量为例,如表3-1。
表3-1 北疆农五师2005-2007年粮棉种植面积及产量情况表
棉花
小麦
玉米 2005年 种植面积/万亩 43.4732 8.4022 4.6207 总产/万吨 6.60155 3.2476 2.36686 2006年 种植面积/万亩 44.2700 7.9544 1.1700 总产/万吨 7.02998 3.3898 0.7469 2007年 种植面积/万亩 44.6150 5.8950 4.2600 总产/万吨 7.11321 2.44738 2.3728
2005~2007在北疆地区农五师博州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43~45万亩,亩毛利达到1000元左右,成为农五师地区各个团场的主栽作物,2008年棉花种植面积达到了46.95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5.23 %,总产量达8.7378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2.84 %,而作为重要粮食作物的小麦在北疆地区适生区较小,种植效益较低,亩毛利在300元左右,种植面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关系到北疆地区粮食供应和国家稳定的大局,为了扭转目前小麦种植的不利局面,提高小麦单产,进一步提高小麦品质,因此增加小麦种植的效益成为小麦品种选育工作的核心。只有选育和发展优质、高产的杂交小麦品种,通过小麦杂交种的推广,提高种植户及团场的收益和种植积极性,才是稳定和扩大小麦种植面积,提高总产的根本措施,扭转常规小麦品种单产和品质持续在较低水平徘徊的现状。同时,这也是对国家提出“减棉增粮”稳定粮食生产政策的响应。目前,通过引进高品质小麦品种,与特定粮食消费企业定向合作,已可将小麦售价提高0.1元/斤,种植效益相当可观。引进杂种小麦,借助其品质和产量优势,提高团场和地方种植积极性是“增粮”的有力举措。
3.2加强优良杂交小麦品种的引育创新
良种是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是获得农产品高产、优质的内在要素,不论采取什么先进工具,或应用什么现代技术,都必须通过良种才能发挥增产增效作用。据有关资料报道,良种的贡献率一般在40%左右。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题,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成为当今农业生产的趋势,这一发展过程必须有良种作保证。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重要措施,是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保障区域粮食生产安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不断培育适宜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优良品种,是符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精神的。通过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在北疆地区的引进和推广,必可为优良小麦品种选育提供有力的途径。
3.3加大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
种粮效益低,种小麦效益更低。667 m2一般纯收入300元左右,而同样面积的棉花,纯收入在1000~1500元,是小麦的3~5倍,这是农民不愿意种小麦的主要因素,政府为了保证区域粮食安全生产,已经出台了种粮补贴和良种补贴政策,但支持力度还赶不上农用物资上涨幅度,严重影响了农发种粮积极性。因此,进一步加大种粮扶持力度,提高粮农种粮的积极性,是解决区域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3.4扩大种粮面积是解决区域粮食安全的基本途径
保持一定种粮面积,是保证区域粮食安全的基本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稳定生产资料上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粮农种粮的收入,是调动粮农种粮积极性、扩大种粮面积的一项有力的措施。通过杂交小麦品种在北疆地区的实现,可以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双丰收,推动小麦生产的发展。
杂交小麦在北疆地区拥有诱人的市场发展前景,相信通过积极的引进和研究,势必给北疆地区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高丰产性及增收效果对于稳定我国粮食价格,调整粮棉产业结构、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与相关配套措施的有力紧密结合,切实实现北疆地区粮食生产的重大突破,除满足我国国内企业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外,对于我国优质小麦的出口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春霞 小麦产量与若干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1年第3期:11~12
[2] 刘广田,李保云.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其遗传改良[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0,8(4):307~
314
[3] 张晓科,柴守诚.化杀杂种小麦F2代优势利用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98,(5):3~5
[4] 仇松英,许钢垣,武计萍等.化杀杂种小麦F2优势利用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0.28,(3):3~5
第二篇:本市经济发展与北疆地区经济发展对比的思考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继沿海开放之后提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任务,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共进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向约占国土面积⒊人口近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腾飞吹响的进军号。新疆特别是南疆作为作西部欠发达地区,能否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快速发展,迎头赶上,事关改革开放的成败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新
疆以天山山脉为界,分成南北两部。新疆解放以后,和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通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新疆的发展比较快。去年增长%,高于全国水平,但是新疆内部的发展不太平衡。从经济总量看,北疆地区(包括吐鲁番、哈密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投资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占到了全区的70%以上,有的接近80%。如果说“没有南疆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疆的全面小康”,那么“没有北疆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全疆的快速发展”。从发展的优势和条件看,北疆的优势十分突出。一是资源条件好。北疆的耕地、草场拥有量分别占全疆的60%以上,土地肥沃,水资源相对富足,农牧业生产条件优越。石油储量占全疆的70%以上,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所占比重也都在85%以上。旅游资源品种多,集中度高,开发条件好。二是区位优势突出。亚欧大陆桥贯穿其中,连接区内外的交通相对便利;大中城市数量多,分布相对集中,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昌吉、奎屯等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全区16个一类口岸,有12个在北疆,国家和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对外开放的条件很好。三是基础设施条件好。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北疆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交通网络健全,高等级公路、铁路以及航空运输也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区。四是产业结构层次高,经济发展的基础好。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及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在全疆处于领先地位,资产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40多家,占全区的70%,订单农业比重高,其中特色农作物订单面积达到了90%以上。工业企业规模大,大企业(集团)多、上市公司多,全区25家上市公司有21家在北疆。目前已形成了石油、石化、纺织、食品、建材、钢铁、电力为支柱的较为完整的产业基础,整体工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南疆地区。以旅游、金融、信息咨询、综合社会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同时,这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比较好,民间资本相对集中,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雄厚。五是具备较好的科技和人才条件。这一区域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全区25所高校有19所在北疆,人才优势突出,劳动力总体素质相对较高。总体讲,北疆的条件要远远优于南疆,完全具备快速发展、率先发展的条件。在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北疆地区有责任、有义务实现快速发展,尤其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应该充当我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促进和带动全疆经济的发展,为自治区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大的贡献。
虽然近年来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相对偏远、人口素质较低等因素影响,总体上南疆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南疆人口占全疆的%,农村人口占自治区农村人口的%以上。从××年的情况看,南疆五地州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疆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占全疆的%,农民人均收入比全疆平均水平低元。南疆地区一、二、三产业比例,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劳动生产率,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于全疆的平均水平,与北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差距更大。经过年来的努力,南疆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与新疆北部地区存在不小的差距,严重制约新疆整体经济的发展。新疆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新疆南部地区,难点在农村,没有南疆的发展,没有南疆人的小康,就没有新疆的小康。目前,加快南疆地区的发展已是新疆工作的重中之重。
阿克苏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是南疆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是一座新兴的环保型生态城市,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市辖区内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含农一师个团场),辖乡镇场、个街道办事处,辖区人口万人,由维、汉、回、哈等个民族成份组成,其中少数民族万人,占人口总数的;农业人口万人,总耕地面积万亩;建城区面积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万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阿克苏市依据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响亮地提出了建成南疆商贸集散地和物流配送中心、轻纺城、全疆一流农业区的口号,在全市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下,取得了经济超常规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年基本经济竞争力居第三届中国西部个省区市百强县(市)第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完成万元,增长;第二产业完成万元,增长;第三产业完成万元,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实现财政收入万元,财政支出万元,分别增长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元大关,达到元,比上年增加元。但人民生活水平同经济发展程度一样不够理想。
阿克苏市作为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与北疆乃至北疆的一些发达县(市)相比较,县域经济
发展速度还不快,综合实力和经济竞争力的还不强。县域经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社区,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因此,阿克苏市必须从全局出发,从发展的长远出发,下大力气抓好县域经济,促使阿克苏市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日益需求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应该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坚持“固农、强工、兴商”的方针和“协调发展、重点突破、总体推进”的原则,坚持以比较优势和市场导向相结合,发展特色产业,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形成区域经济极具活力的增长极。具体来说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找准一个切入点——潜力项目
振兴市域经济必须调整经济结构,由过去的“资源指向、短线定位”转变为“市场导向、竞争定位”,从发展潜力项目入手,在产业上求特色,在项目上求突破。这里所说的项目概念是广义的。内涵包括开发项目、引进项目、调产项目、科研项目、扶贫项目、技改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等。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载体,覆盖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要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工程建设,推动市域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目前,阿克苏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热情很高,但好的项目不多。
对于衡量项目的好坏,应该有个正确的长远的观点。要立足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来评价和选择项目。尤其是产业投资项目要瞄准市场,服从市场,通过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的深入调研去选择项目,把握项目的发展定位,并结合县情作出科学决策。因为项目建设的成败功过是市场说了算,要经得起国内外市场的鉴定和检验。市场需求是周期性变化的,任何项目都不可能是常胜不衰。这里的关键在于选择项目要迎合市场需求周期性变化的节拍,否则就会造成风险和损失。这就是说项目建设应是动态性的。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主要靠传统产业,而且多为“夕阳”产业。因此,要发展,要扩大经济总量,就要积极进行项目储备,做到“储备一批、建设一批、开发一批”,否则就会坐失良机。当前发展的关键是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以高新技术来改造和嫁接传统产业,高起点地建设一些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产业投资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再造新优势;同时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快农林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重要项目的建设,以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
二、突出两大基本点——特色产业和“双非”经济
“十五”期间和未来十五年间,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大潮的到来,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一样处于战略性大调整阶段。因此,产业优化调整是全国面临的大问题,也是市域经济应当解决的突出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区域经济,一个地市、甚至一个省的产业结构都不可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自求平衡,更何况县域经济这一层次。而且如果这样做既不合理也不经济,无法获得比较经济优势,也无法得到区域分工所带来的好处,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因此,不应该把一、二、三产业的均衡和行业门类是否齐全看作考察县域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依据。而应是在吃透县情,面向国内外市场,搞清优势的基础上,宜重则重,宜轻则轻,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追求“专”、“精”、“特”、“优”,切忌别人抓啥我抓啥,从而走出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在特色抓对了之后,要通过产业整合把人、财、物等资源、要素集中配置到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上,努力把产业链中关键的一段做优、做好,并长期坚持,锲而不舍,不断开发新产品,靠品牌拓展市场,靠质量赢得市场,就会在区域分工中获得比较优势,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市在农业支柱发展受阻的情况下,坚持地下地上并举的方针,以发展“龙头企业特色县”为重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引进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夯实了县域经济的基础,壮大了经济实力,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全国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双非”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强。目前,阿克苏市乡财力还比较困难,部分国有经济萎靡不振,因此应按照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原则,改变国有经济战线拉得过长的局面,降低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份额,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把“双非”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的内动力和生长点。担当起发展县域经济大舞台的“主角戏”。“双非”经济不仅机制灵活,不用政府投资,生产成本不高,是一种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而且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老百姓有一句话,“增加一个企业主,就养活一批特困户,增加一个个体户,就减少一个贫困户。”因此,要大胆并善于发动群众举办经济实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启动民间投资,扩大引进外资。不失为县域经济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县域经济应该做好的一篇大文章。这里的关键是政府要搞好积极的引导,通过调控市场来推动县域“双非”经济的发展。就拿近年来说,阿克苏市注重发展非公有制度,入宽非公有制市场准条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经济建设,加快了经济发展。当然,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投资门槛越来越高,要以股份合作方式推动民营经济进行资本积累和体制创新,不断增强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强化内部管理和机制转换,推动由商贸流通、社会服务向产业投资领域的转换,实现“双非”经济质的飞跃。在生产力布局方面,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双非”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的集聚和规模发展,发挥好中心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三、抓住两个主要支撑点——资金和人才
一是资金保证。县域经济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和资金来源。从目前来看,资金缺口较大,瓶颈约束明显。因此,如何筹措大量的发展资金已成为迫切要求。在当前市场化程度愈来愈高的形势下,国家财力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投资的比重占到以上,这就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不可能是国家投资。因此,要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要把经济发展的重点建立在依靠自身发奋图强和开拓进取的基础上。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巧辟蹊径。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加盟,引导和扶持农村合作基金会、职工股金会等民间融资形式,将社会资金吸引到县域经济发展上来;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县外、省外和国外资金,靠外力启动内部的经济活力,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三是用足用活国家掌握的政策资源,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投入和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
二是人才开发。资金短缺是制约因素,但相比之下,企业家资源、科技开发和管理人才的短缺却更为突出。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谁拥有了人才便拥有未来。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当务之急。加强对口产业扶贫和“产、学、研”联合,结成“队子”,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县域经济还要把开发人力资源,启动“跨世纪人才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激活作为生产力内生力量的核心要素——知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在产品开发、研究、创新上取得突破,为县域经济注入知识含量和新的活力,才能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四、攻克四个突破点——政府职能转变、企业体制创新、居民需求扩大、硬件环境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成为必然趋势。政府逐步改变了过去既扮演组织者又扮演实施者的角色,身份由资产所有者转变为社会管理者,变为县域经济的调控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因此,要结合机构改革,把政府从宏观到微观、大事小事都要管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把职能转变到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强化监督、增强保障上来。工作重点要从抓项目、抓企业转向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更多地运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来调控社会经济运行,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有作为的政府。
企业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县属企业采取包、租、股、卖等放小改制的有效办法的同时,要加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培养和壮大懂经营、会管理、善营销、素质高的企业家队伍,还要通过产业联合、兼并重组和资本运营等方式,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整体创新。要在国有资产的运营改革中,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建立起资产管理层——资本运营层——生产经营层为构架的新的县域企业管理体制。
居民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县域经济发展中,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农副产品,目前都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销售难。因此,如何加强市场开发,是关系县域经济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加强市场网络建设,开发农村市场潜力对县域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同时要积极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加快房地产开发和住宅建设,使之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修路、引水等方面的建设,通过以工代赈、退耕还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等措施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五、紧扣五个着力点——增长极、开放度、竞争力、市场化、调控力
一增长极:阿克苏市县域经济还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过渡阶段,因此,按照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发展轨迹,要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同时,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这是县域经济一个重要增长极。要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推动乡镇工业的集聚和扩散,不断提高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结合城镇规划、投资建设、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努力开拓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二开放度:中国“入关”后,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县域经济要积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一方面积极继续争取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加强同跨国公司和大财团的合作,通过老企业挂靠嫁接外资,改造老产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同时,拓宽利用外资领域,优化外资投资导向,扩大向基础设施和技改项目投入。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和利用国外的信息、技术,特别是管理模式和经验,提高对国际市场的亲和力,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和全球经济竞争,尽快形成新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外引”和“内联”县域经济的发展同等重要。因此,加强同发达地区的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为我所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三市场化:经济市场化程度是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县域经济应结合区域资源特点,建设有特色的商品流通大市场,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各类商品交易专业市场,不断扩大市场容量,增强对周边经济的吸纳和吞吐能力;同时要加快建立要素市场,促进技术、人才、劳务、金融等中介市场的发育,增强广告、营销等行业协会的管理能力,形成功能完备的新型服务业。在产业领域,农业要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市场与农户的有效对接,减少农民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的市场风险。工业产品销售要更多地吸纳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营销策略和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订货会、交易会、展销会、用户联谊会、新产品信息发布会,组织民间销售机构,壮大民间销售队伍,发挥民间能人的作用,扩大区域销售网络的渗透,提高产品的产销率和市场占有率。商贸领域要通过发展连锁、直销和超市等方式,增加销售,繁荣和活跃城乡经济。
四竞争力:所谓竞争力就是确保县域经济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保持并扩大一席之地,从而遏制停产、半停产企业不断增加的局面。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县域经济首先要求得生存,这是因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名牌产品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外国跨国公司的产品也已打入我国市场,纷纷抢滩占地,使得竞争加剧,县域经济发展市场压力加大。因此,要不断增强竞争力,就要靠大力发展下游潜力产品,壮大高科技企业,培植起优势产业。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发展“夹缝经济”,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也就是把产业链中关键的一段做优、做强,而不是盲目地追求产业链的延伸与拉长,要把品牌做大,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强强联合”,采用借壳上市、捆绑上市的方式,向大企业、大集团靠拢,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域分割,实行资产联合重组,不断增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调控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调控。一要加强规划引导,通过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发展思路,引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二要强化投资引导,通过政府资金的贴息,引导全社会资金向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流动;三是信息导向,借助政府的各类信息网络,引导市场和企业的发展,服务社会公众;四是政策导向。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提出区域性新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发展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三篇:本市经济发展与北疆地区经济发展对比的思考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继沿海开放之后提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任务,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共进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向约占国土面积⒊人口近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腾飞吹响的进军号。新疆特别是南疆作为作西部欠发达地区,能否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快速发展,迎头赶上,事关改革开放的成败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新疆以天山山脉为界,分成南北两部。新疆解放以后,和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通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新疆的发展比较快。去年增长%,高于全国水平,但是新疆内部的发展不太平衡。从经济总量看,北疆地区(包括吐鲁番、哈密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投资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占到了全区的70%以上,有的接近80%。如果说“没有南疆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疆的全面小康”,那么“没有北疆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全疆的快速发展”。从发展的优势和条件看,北疆的优势十分突出。一是资源条件好。北疆的耕地、草场拥有量分别占全疆的60%以上,土地肥沃,水资源相对富足,农牧业生产条件优越。石油储量占全疆的70%以上,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所占比重也都在85%以上。旅游资源品种多,集中度高,开发条件好。二是区位优势突出。亚欧大陆桥贯穿其中,连接区内外的交通相对便利;大中城市数量多,分布相对集中,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昌吉、奎屯等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全区16个一类口岸,有12个在北疆,国家和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对外开放的条件很好。三是基础设施条件好。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北疆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交通网络健全,高等级公路、铁路以及航空运输也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区。四是产业结构层次高,经济发展的基础好。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及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在全疆处于领先地位,资产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40多家,占全区的70%,订单农业比重高,其中特色农作物订单面积达到了90%以上。工业企业规模大,大企业(集团)多、上市公司多,全区25家上市公司有21家在北疆。目前已形成了石油、石化、纺织、食品、建材、钢铁、电力为支柱的较为完整的产业基础,整体工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南疆地区。以旅游、金融、信息咨询、综合社会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同时,这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比较好,民间资本相对集中,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雄厚。五是具备较好的科技和人才条件。这一区域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全区25所高校有19所在北疆,人才优势突出,劳动力总体素质相对较高。总体讲,北疆的条件要远远优于南疆,完全具备快速发展、率先发展的条件。在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北疆地区有责任、有义务实现快速发展,尤其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应该充当我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促进和带动全疆经济的发展,为自治区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大的贡献。
虽然近年来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相对偏远、人口素质较低等因素影响,总体上南疆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南疆人口占全疆的%,农村人口占自治区农村人口的%以上。从××年的情况看,南疆五地州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疆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占全疆的%,农民人均收入比全疆平均水平低元。南疆地区一、二、三产业比例,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劳动生产率,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于全疆的平均水平,与北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差距更大。经过年来的努力,南疆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与新疆北部地区存在不小的差距,严重制约新疆整体经济的发展。新疆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新疆南部地区,难点在农村,没有南疆的发展,没有南疆人的小康,就没有新疆的小康。目前,加快南疆地区的发展已是新疆工作的重中之重。
阿克苏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是南疆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是一座新兴的环保型生态城市,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市辖区内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含农一师个团场),辖乡镇场、个街道办事处,辖区人口万人,由维、汉、回、哈等个民族成份组成,其中少数民族万人,占人口总数的;农业人口万人,总耕地面积万亩;建城区面积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万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阿克苏市依据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响亮地提出了建成南疆商贸集散地和物流配送中心、轻纺城、全疆一流农业区的口号,在全市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下,取得了经济超常规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年基本经济竞争力居第三届中国西部个省区市百强县(市)第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完成万元,增长;第二产业完成万元,增长;第三产业完成万元,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实现财政收入万元,财政支出万元,分别增长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元大关,达到元,比上年增加元。但人民生活水平同经济发展程度一样不够理想。
阿克苏市作为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与北疆乃至北疆的一些发达县(市)相比较,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快,综合实力和经济竞争力的还不强。县域经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社区,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因此,阿克苏市必须从全局出发,从发展的长远出发,下大力气抓好县域经济,促使阿克苏市经济快速、协
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日益需求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应该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坚持“固农、强工、兴商”的方针和“协调发展、重点突破、总体推进”的原则,坚持以比较优势和市场导向相结合,发展特色产业,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形成区域经济极具活力的增长极。具体来说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找准一个切入点——潜力项目
振兴市域经济必须调整经济结构,由过去的“资源指向、短线定位”转变为“市场导向、竞争定位”,从发展潜力项目入手,在产业上求特色,在项目上求突破。这里所说的项目概念是广义的。内涵包括开发项目、引进项目、调产项目、科研项目、扶贫项目、技改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等。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载体,覆盖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要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工程建设,推动市域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目前,阿克苏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热情很高,但好的项目不多。
对于衡量项目的好坏,应该有个正确的长远的观点。要立足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来评价和选择项目。尤其是产业投资项目要瞄准市场,服从市场,通过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的深入调研去选择项目,把握项目的发展定位,并结合县情作出科学决策。因为项目建设的成败功过是市场说了算,要经得起国内外市场的鉴定和检验。市场需求是周期性变化的,任何项目都不可能是常胜不衰。这里的关键在于选择项目要迎合市场需求周期性变化的节拍,否则就会造成风险和损失。这就是说项目建设应是动态性的。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主要靠传统产业,而且多为“夕阳”产业。因此,要发展,要扩大经济总量,就要积极进行项目储备,做到“储备一批、建设一批、开发一批”,否则就会坐失良机。当前发展的关键是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以高新技术来改造和嫁接传统产业,高起点地建设一些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产业投资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再造新优势;同时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快农林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重要项目的建设,以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
二、突出两大基本点——特色产业和“双非”经济
“十五”期间和未来十五年间,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大潮的到来,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一样处于战略性大调整阶段。因此,产业优化调整是全国面临的大问题,也是市域经济应当解决的突出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区域经济,一个地市、甚至一个省的产业结构都不可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自求平衡,更何况县域经济这一层次。而且如果这样做既不合理也不经济,无法获得比较经济优势,也无法得到区域分工所带来的好处,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因此,不应该把一、二、三产业的均衡和行业门类是否齐全看作考察县域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依据。而应是在吃透县情,面向国内外市场,搞清优势的基础上,宜重则重,宜轻则轻,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追求“专”、“精”、“特”、“优”,切忌别人抓啥我抓啥,从而走出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在特色抓对了之后,要通过产业整合把人、财、物等资源、要素集中配置到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上,努力把产业链中关键的一段做优、做好,并长期坚持,锲而不舍,不断开发新产品,靠品牌拓展市场,靠质量赢得市场,就会在区域分工中获得比较优势,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市在农业支柱发展受阻的情况下,坚持地下地上并举的方针,以发展“龙头企业特色县”为重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引进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夯实了县域经济的基础,壮大了经济实力,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全国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双非”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强。目前,阿克苏市乡财力还比较困难,部分国有经济萎靡不振,因此应按照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原则,改变国有经济战线拉得过长的局面,降低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份额,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把“双非”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的内动力和生长点。担当起发展县域经济大舞台的“主角戏”。“双非”经济不仅机制灵活,不用政府投资,生产成本不高,是一种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而且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老百姓有一句话,“增加一个企业主,就养活一批特困户,增加一个个体户,就减少一个贫困户。”因此,要大胆并善于发动群众举办经济实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启动民间投资,扩大引进外资。不失为县域经济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县域经济应该做好的一篇大文章。这里的关键是政府要搞好积极的引导,通过调控市场来推动县域“双非”经济的发展。就拿近年来说,阿克苏市注重发展非公有制度,入宽非公有制市场准条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经济建设,加快了经济发展。当然,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投资门槛越来越高,要以股份合作方式推动民营经济进行资本积累和体制创新,不断增强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强化内部管理和机制转换,推动由商贸流通、社会服务向产业投资领域的转换,实现“双非”经济质的飞跃。在生产力布局方面,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双非”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的集聚和规模发展,发挥好中心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三、抓住两个主要支撑点——资金和人才
 
;一是资金保证。县域经济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和资金来源。从目前来看,资金缺口较大,瓶颈约束明显。因此,如何筹措大量的发展资金已成为迫切要求。在当前市场化程度愈来愈高的形势下,国家财力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投资的比重占到以上,这就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不可能是国家投资。因此,要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要把经济发展的重点建立在依靠自身发奋图强和开拓进取的基础上。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巧辟蹊径。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加盟,引导和扶持农村合作基金会、职工股金会等民间融资形式,将社会资金吸引到县域经济发展上来;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县外、省外和国外资金,靠外力启动内部的经济活力,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三是用足用活国家掌握的政策资源,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投入和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
二是人才开发。资金短缺是制约因素,但相比之下,企业家资源、科技开发和管理人才的短缺却更为突出。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谁拥有了人才便拥有未来。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当务之急。加强对口产业扶贫和“产、学、研”联合,结成“队子”,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县域经济还要把开发人力资源,启动“跨世纪人才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激活作为生产力内生力量的核心要素——知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在产品开发、研究、创新上取得突破,为县域经济注入知识含量和新的活力,才能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四、攻克四个突破点——政府职能转变、企业体制创新、居民需求扩大、硬件环境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成为必然趋势。政府逐步改变了过去既扮演组织者又扮演实施者的角色,身份由资产所有者转变为社会管理者,变为县域经济的调控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因此,要结合机构改革,把政府从宏观到微观、大事小事都要管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把职能转变到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强化监督、增强保障上来。工作重点要从抓项目、抓企业转向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更多地运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来调控社会经济运行,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有作为的政府。
企业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县属企业采取包、租、股、卖等放小改制的有效办法的同时,要加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培养和壮大懂经营、会管理、善营销、素质高的企业家队伍,还要通过产业联合、兼并重组和资本运营等方式,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整体创新。要在国有资产的运营改革中,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建立起资产管理层——资本运营层——生产经营层为构架的新的县域企业管理体制。
居民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县域经济发展中,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农副产品,目前都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销售难。因此,如何加强市场开发,是关系县域经济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加强市场网络建设,开发农村市场潜力对县域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同时要积极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加快房地产开发和住宅建设,使之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修路、引水等方面的建设,通过以工代赈、退耕还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等措施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五、紧扣五个着力点——增长极、开放度、竞争力、市场化、调控力
一增长极:阿克苏市县域经济还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过渡阶段,因此,按照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发展轨迹,要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同时,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这是县域经济一个重要增长极。要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推动乡镇工业的集聚和扩散,不断提高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结合城镇规划、投资建设、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努力开拓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二开放度:中国“入关”后,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县域经济要积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一方面积极继续争取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加强同跨国公司和大财团的合作,通过老企业挂靠嫁接外资,改造老产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同时,拓宽利用外资领域,优化外资投资导向,扩大向基础设施和技改项目投入。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和利用国外的信息、技术,特别是管理模式和经验,提高对国际市场的亲和力,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和全球经济竞争,尽快形成新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外引”和“内联”县域经济的发展同等重要。因此,加强同发达地区的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为我所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第四篇:优质小麦种植与收购订单合同
优质小麦种植与收购订单合同
甲方: 乙方: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致富,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决定在xxxx镇,建立小麦生产基地,现就订单种植与产品回收、销售等有关问题协议如下:
一、甲方提供优质小麦种,由乙方安排种植。
二、暂定种植面积2000亩,期限为:3年,双方相互协作和配合,种植出优质小麦。
三、乙方保证当年签订的种植面积:将所产的优质小麦80%以上交售给甲方,并在每年x月x日前,交售完毕。
四、甲方要优先收购乙方小麦,价格按照国家指定价格收购。
五、乙方小麦要单收、单放、不混杂,保证品质优良,符合国家小麦中等以上质量标准。
六、乙方必须提供排灌方便、土质良好的耕地座为小麦生产基地,负责生产基地各个生产、销售环节的组织管理及协助技术员做好生产指导工作。
七、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第五篇:关于加速小麦新品种推广的实践与探索(推荐)
关于加速小麦新品种推广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科研部门和种子企业纷纷加大科研育种力度,选育、推出小麦新品种的速度明显加快,因此如不加速小麦新品种推广,就很难将新选育的优良品种迅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此,自2003年开始,我市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小麦新品种引进推广步伐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市小麦新品种引进推广速度明显加快,小麦品种更新换代速度由原来的5-6年,缩短为现在的3-4年。如小麦新品种青丰1号、济麦22号和良星99,2006年通过山东省审定,2009年即成为青岛市的主导品种,其中2009年青丰1号全市推广面积达到6万hm以上、济麦22号全市推广面积达到4万hm以上,分别居我市小麦品种推广面积的第1位、第2位。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及早引进品种
农作物良种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推广之前必须通过多年多点引种试验,才能充分了解其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从而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所以要加速小麦新品种推广,就必须及早引进小麦新品种。为此,我站主动与山东省农科院、烟台市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育种单位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将其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及早引进青岛,并安排品比试验,从中筛选出表现优良的小麦新品系,然后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多点鉴定,为小麦新品系通过审定后立即在青岛地区推广打下了基础。如我站分别于2003年、2004年引进青丰1号、济麦22号,并安排了品比试验,由于青丰1号、济麦22号在我市均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2006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后,我市当年即进行示范推广。搞好统一评价
针对前几年各区市分头进行引种试验存在的引种时间滞后、种子来源和质量不
一、试验标准不同等造成推广不及时和试验结果准确性差的问题,2004年我站在国内率先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全市统一评价体系”,并对包括小麦在内的四种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全市统一评价。统一评价品种包括当前我市主要推广品种、新审定品种及试验中表现突出的苗头品系。全市共安排小麦品种统一评价点6处,青岛市农作物良种引育中心及平度、胶州、莱西、即墨、胶南五区市各1处。统一评价工作由青岛市种子站统一组织,各区市种子站负责本辖区内统一评价点的安排和管理。实施过程中,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确定 1 22
品种、统一提供种子、统一实施方案、统一调查标准和统一汇总总结。通过实行小麦品种全市统一评价,全面掌握了小麦新品种在我市种植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为确定全市主推品种和国家小麦良种补贴推介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如青丰1号、济麦22号,近年来一直在小麦品种全市统一评价中表现优良,因此均被列为我市小麦主推品种和国家小麦良种补贴品种。健全推广体系
针对我市过去良种示范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区市级良种示范点不规范、镇级良种示范点少,从而导致新品种展示示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农作物新品种推广速度的问题,我站提出并基本构建起了青岛市新型良种示范推广体系。
3.1 建立1个青岛市级农作物良种展示中心以青岛市农作物良种引育中心(位于平度市南村镇)为基础,建立1个青岛市级农作物良种展示中心,面积286亩。市级农作物良种展示中心以“试验为主、示范为副”,每年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500个以上,其中小麦新品种(系)50-100个。通过试验、评比、筛选出表现好的苗头品种,为下一步推广新品种提供技术储备。对示范推广品种和表现好的苗头品种安排集中展示,并邀请科研育种单位、种子企业、种植大户和周边农民进行现场观摩。目前,引育中心承担试验的层次高、作物的种类和数量多、试验质量好,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近年来,青岛市委书记阎启俊、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邓光联及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领导都曾先后到引育中心检查指导工作,并对我市的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3.2 建立5个区市级农作物良种展示示范核心区近年来,我站在胶南、胶州、即墨、平度和莱西五市各建设一处区市级农作物良种展示示范核心区,面积各50—100亩。区市级农作物良种展示示范核心区以“示范为主、试验为副”,每个核心区每年安排展示示范品种50个以上,其中小麦展示示范品种15-20个,并组织镇级示范点、科技示范户和周边农民进行现场观摩。
3.3 建立100个镇级良种示范样板点近年来,我站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在全市建立100个镇级良种示范点,每个镇级良种示范点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每年安排展示示范适合本镇推广的作物优良品种5-10个,其中小麦品种3-5个,并定期组织种子经销户、科技示范户和周边农户进行现场观摩。
在抓好新型良种示范推广体系建设的同时,我站还大力鼓励支持种子企业参与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2007年9月,我站与平度市种子站协助山东青丰种业有限公司在平度市组织
召开了青丰1号小麦良种推广座谈会,并向胶南、胶州、即墨、平度和莱西五市免费提供了示范种子,大大促进了青丰1号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以引育中心、区市级良种展示示范核心区和镇级良种示范点为现场,我市每年组织召开各级小麦新品种现场观摩会。通过新品种展示示范,参加观摩的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直观地了解展示品种的特征特性、抗病性和产量水平等农艺性状,亲眼目睹良种的优劣,从而放心地选择适合各自需要的优良品种。这种推广方式极具说服力,是其它方式所无可替代的,从而扩大了新品种的影响面,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
4加强质量监控
种子质量是影响小麦新品种推广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目前部分区市小麦良种繁育仍存在基地面积小而不稳、防杂保纯措施不严格等问题,导致小麦种子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新品种的推广。为有效提高小麦种子质量,我站在指导小麦种子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小麦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小麦种子的基础上,以青岛市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为基础,建立了小麦种子质量全程监控体系,对小麦种子生产从基地选择、原种质量、播种、田间去杂到种子收获、晾晒、加工精选和贮藏等全过程进行监控。种子质量监控体系由市、区市两级组成,其中青岛市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负责对全市小麦种子生产进行质量监控,并对抽检的小麦种子统一进行小麦纯度田间种植鉴定;各区市种子站负责本市、区市内小麦种子质量的监控。对田间检验不合格的种子田,建议及时去杂或报废,以确保小麦种子生产的高标准、高质量,从而基本杜绝了因种子质量低劣而影响小麦新品种推广的问题。实行良种补贴
针对小麦新品种推广初期种子价格高,超出农民承受能力,以致影响小麦新品种推广速度的问题,我站于2003年初先后向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在我市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的建议》和《关于在我市实施优质小麦推广提速工程的建议》,同时在农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国家小麦良种补贴项目。2003年秋,我市即开始在百万亩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实施小麦良种补贴,走在了全国前列。自2005年起我市又争取到国家小麦良种补贴。由于青丰1号和济麦22号等小麦新品种高产稳产,均被列为国家小麦良种补贴品种。目前,国家小麦良种补贴标准为每亩10元,我市小麦适宜播种量为每亩6-7.5kg,这样,每kg小麦种子价格可降低1.4元左右。因此通过实施良种补贴,大大降低了小麦种子价格,部分经济条件好的村庄,甚至实行免费统一供种,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农民种植小麦新品种的积极性,加速了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良种良法配套
良种只有配套良法,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增产潜力。但过去在新品种推广过程中良种与良法脱节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种子部门未按引进、试验、示范、繁育推广的程序进行,对推广的新品种未能提出在当地种植的配套技术措施:另一方面,农户未能按种子部门的技术指导意见种植和管理,种植新品种仍按原来种植的品种一样管理。由于良种良法脱节,使新品种的优良性状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达不到应有的增产效果,甚至会造成减产减收,从而影响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为此,我站在新品种推广中,坚持良种良法一起推,大大加快了新品种推广速度。具体做法是:在引进小麦新品种的同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以高产攻关为突破口,探索高产栽培技术,注重技术集成与配套,实现了高产良种与高产栽培技术配套,研究制定出与良种相适应的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并通过广播、电视农技讲座、印发技术资料和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品种宣传和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使广大农民迅速熟悉和掌握新品种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真正做到了良种良法配套,从而充分发挥小麦新品种的增产潜力,促进了小麦新品种快速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