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市场机遇与发展前景的调研

时间:2019-05-12 04:4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互联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市场机遇与发展前景的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互联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市场机遇与发展前景的调研》。

第一篇:关于“互联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市场机遇与发展前景的调研

关于“互联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市场机遇与发展前景的调研

摘要:

关键词:互联网+,新农村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转型

前言:2015年7月21日至7月25日,“朝晖夕英”实践队前往都江堰进行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我们通过发放《乡镇居民创新创业和信息化“互联网+”调查表》的形式,调查走访了都江堰周边地区胥家镇、向鹅乡、虹口乡等乡镇,希望了解当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与“互联网+”的发展情况,了解村民创业中的困难,探索“互联网+”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市场机遇与发展前景。通过这五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对相关情况有了相应的了解。

一.乡镇信息化“互联网+”推广的群众背景问题——普遍问题在于缺乏了解。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以36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体的取样对象中三分之二的受调查者了解或基本了解信息化建设,这反映了在新农村建设中“信息化建设”已由乡镇居民完全陌生的新概念逐渐成为为乡镇居民们所熟知的事物。然而信息化建设与“互联网+”之间尚且存在巨大的差别。“互联网+”作为一个将互联网全面整合的新概念,引领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大致趋势。对于很多已经接受互联网思维的城镇居民来说尚且是个陌生而新鲜的概念,对于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的乡镇来说,要完全理解并融入其中,需要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对于“互联网+”这一概念,大部分受访者的印象仅停留在“经常在《新闻联播》中听到,但实际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的状态。因此,有超过三儿之二的受访者将“乡镇居民对于信息化‘互联网+’不了解”认定为是乡镇信息化“互联网+”推广面临的问题之一。

二.“互联网+”发展的市场前景问题——与乡镇产业结构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不同乡镇调研取样分析,我们能很明显的看到不同产业结构的乡镇之间信息化建设的差别。在旅游业较为发达的虹口乡,当地村户安装网络与居民使用互联网的程度均高于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胥家镇实新村。根据与走访居民的谈话与对以上两乡镇的观察分析,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假设:在胥家镇实新村,我们在村中见到的大多是中老年人或妇女,普遍受访对象的学历不高于高中水平。而在他们的话语中不止一次提到了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具备较高文化水平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从事传统农业,而留下的大多是没有互联网基础的老年人。年轻人大量流失,发展“互联网+”也就失去了其重要的推动力。而在虹口乡,由于发展旅游业,经济较为发达,吸引年轻人留在村中。与父辈相比,年轻人更能接受信息化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更能把握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推动力,更适宜于“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互联网+”的发展前景——传统行业如何转型?

与城镇企业不同,乡镇的产业结构大多以第一产业为主体。当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主要以信息通信业为基点,覆盖领域主要为第三产业,相对于信息通信较为薄弱的乡镇,直接入手发展信息产业链好比空中楼阁。根据前文对虹口乡与胥家镇实新村两个不产业结构的乡镇的分析,我们为传统行业的转型提出两种可能的假设。对于有着较好第三产业(旅游业)基础的虹口乡,发展前景主要在于如何从传统旅游业向互联网方向转型。参照目前已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传统旅游业可以与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整合,借助已有的互联网平台谋求共同发展,也可以开发推广自己的网络平台,通过建设网站、引入物联网系统等手段,把握互联网发展的宝贵机遇,实现向智能化旅游产业的转型。

而对于以胥家镇实新村为代表的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型乡镇,则可以采取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相渗透的方式实行转型。目前时兴的借助电子商务进行网络销售便是很好的例子。在此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类似的尝试:靠近青城山、以山地地貌为主的向鹅乡同样也是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型乡镇,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具备相应规模的猕猴桃生产基地,而这一生产基地,正在尝试通过集中网络销售与互联网营销的方式实现向现代化、规模化农业的转型。当然,除了网络销售,“互联网+”在第一产业的另一发展前景在于对生产培育方面,通过在实际生产上的投入,将物联网,自动化等概念引入农业,真正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的“智能农业”。

四.“互联网+”的市场机遇——互联网思维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调研中,我们的问卷中也包含了有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问题。根据受访者提供的回答,我们发现了乡镇居民对创业的看法偏向保守,受访者所认为的创业大多停留在餐饮业或小规模的工厂。从传统的农业到传统的服务业或民营工厂,这样的想法确实符合大多数乡镇居民的普遍价值观。但这样的创业忽略了有“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在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无法对消除城镇与乡镇之间的发展差距起到实质的推动作用。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则需要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浪潮,推行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创业。为了推行“互联网+”模式的大众创业,首先要解决乡镇居民对在互联网思维上的不足。乡镇居民所需要具备的互联网思维,并不需要像马云那样的独具创意性的互联网思维模式,而是能够习惯互联网所带来的生活模式上的转变。

当然,要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互联网+”所提供的市场机遇实际覆盖着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所带来的就业便利也愿不限于民众创业。除了政府推行鼓励政策支持民众自主创业外,还可尝试将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各类科研创新团队引进来,让希望创业却缺乏创业实力的年轻人与之合作,既促进了当地“互联网+”新农村建设,同时还为当地保留了年轻劳动力。同时,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政府可以借鉴罗斯福的做法:由政府牵头,推行公共福利事业方面的“互联网+”建设,在推动新农村福利建设的同时,新启动的福利项目还会为乡镇居民带来额外的就业机会。

当然,“互联网+”下的大众创业其主体还是在于鼓励乡镇居民的借助互联网进行创业行为。当前推行的最火热的模式是阿里巴巴与农产品养殖户推行的小微金融帮扶帮扶模式,成为乡镇居民,尤其是以农业为主体的乡镇实现创业的优秀平台;而针对类似于虹口乡这样的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乡镇,无疑发展特色旅游业,寻求信息产业与旅游业的相互渗透则是该类乡镇开拓“互联网+”发展前景,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首选。

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文提到的种种情况,现将村民们反映与调研中观察到的各种问题终结如下:

1.青壮年人口流失导致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乡镇青年人口流失,剩余中老年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无法理解与掌握网络。正是因此,不少村民家中并未安装计算机与网络,甚至没有智能手机,导致“互联网+”的推进缺乏硬件基础。

2.缺乏相应了解导致缺乏创业热情。村民对“互联网+”概念普遍缺乏了解,大多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没有实际理解,也就缺乏普遍接受,缺乏群众基础。村民持观望被动的态度,便不会产生实际的创业行为,因此使得“互联网+”在当地的推行陷入困境。

3.传统产业结构阻碍创新创业。乡镇产业结构传统,村民对互联网创业模式完全陌生,对创业模式的理解停留在传统餐饮业或小型工厂,难以自发地引进互联网前沿技术。导致创业规模小而零散,难以对村民生活水平与当地“互联网+”建设起到实际推动作用。

正对以上问题,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加大政府的领头作用。1.政府加强对“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宣传力度,使概念上的陌生不在成为村民观望不前的诱因。

2.政府牵头引进创新创业项目。由政府作保,村户和科研团队共同创业,实现传统农业向“智能农业”转型。

3.政府采取“先引进再创新”的政策。鼓励村民尝试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使得“互联网+”得到推进,当地具备相应基础后再推动创新发展。

4.政府率先实行“互联网+”建设。推行公共福利事业方面的“互联网+”建设,让村民切实看到“互联网+”对生活产生的便利。

第二篇: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

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山区面积占四分之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解决农民坐方便车、坐安全车、坐经济车、坐舒心车,纳入了地方人民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笔者根据区情,提出一些想法,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客运市场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提出新农村的建设,它的意义和作用非常明显。其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荣的任务是在农村,城市中除了下岗工人和低收入群体以外,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下一步全面小康能不能实现?关键就看农村。其二,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农村始终会有上亿的农村人口在那里生活。怎么让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怎么把农村家园建设好,让他们也能分享现代化的成果。要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就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发展农村客运则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二、我区的客运现状

(一)通达状况,我区现有12个乡镇(街办),222个行政村(居委会),3400多平方公里,51.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0%。现有公路通车里程3688公里,班车营运线路58条,营运里程2250公里。这58条线路中有10条的终点为乡镇政府所在地,有46条线路终点到村,贯穿了157个村(居委会),占行政村总数的71%。还有65个行政村未有通客车,主要集中在西北山区。

(二)运力状况,现有客运公司12家,客车378台,其中从事农村客运的客运车辆310台,5846座.日发班次758个,日发送客运量4万人次。

(三)站场建设状况,现有二级客运站2个(夷陵客运站和太平溪港水陆客运站各一个),乡镇五级客运站现有2个(雾渡河、黄花),在建的2个(下堡坪、分乡),拟建的1个(邓村)。现有招呼站5个,拟建75个。现有候车棚27个,拟建50个。原有2个五级客运站(鸦雀岭、土门)因为种种原因闲置。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线路开不通。乡村公路等级较低、通车里程短、断头路多、维护不够、通车数量少,有将近一半行政村未通等级公路,无法投放客运车辆,当地村民无车可乘,步行肩挑,出行困难。原因很直接,就是资金不足。但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未来五年一定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二)经营者开不起。一是经营者投入大、效益低。农村客源分散,客运量呈周期性变化,农民以自然村庄散居,又受季节影响,实载率低。加上高额的税费、油料和修理费用,使经营难于维系。曾有牛坪的杨柳池、梅子垭、下坪太阳山等数条线路开班以后又停下来。二是有的乡村线路开班以后,双排小货车、“面的”、摩托车等充斥其间,原本少得可怜的一点儿客源被低票价的非法营运车辆所截走。雾渡河至樟村坪线路上就有100多台“小面的”和“皮卡”以假亲戚、货主的名誉等方式进行非法载客营运,长期以往,已开通的客运班车就自然而然地开不下去了。

(三)农民坐不起。乡村客运线路里程短、路况差、票价相对高。山区农民收入少,往往为节省五毛一块钱而改乘摩托车或者其它廉价的“黑车”,甚至绕“山间小道”步行赶集。

(四)乘客不敢坐。一是从事乡村的客运线路大多道路等级低、弯多路急,行驶不安全;二是从事乡村线路的车辆大多技术状况差,有的车辆尽管通过了车辆技术检测,但长期行驶“山间小道”,维修保养跟不上,车况令人担忧;三是部分驾驶员驾驶技术和经验不足,随时可能出现事故。四是司乘人员服务质量较低,坑客、宰客、甩客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乘客不敢坐。

(五)村民出行难。一是客运站场设施薄弱,候车条件差。全区等级客运站数量少,大多数乡镇无等级站,只有简易停车场,行政村基本没有停车场,沿线居民点也没有候车棚,村民只好在路边候车,见到什么车就坐什么车,顾不了安全不安全。二是现有的客运班车,不适应村民随时出行和携带农副产品的需要。

(六)黑车打不死。乡村客运线路上的“黑车”大部分属于当地村民自用的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他们利用农闲时节非法载客,有生意的时候就捞一把,没有生意或遇有执法检查的时候就在家“休整”,灵活机动、随叫随走。即使被查扣,他们也会串通乘客(乡里乡亲的)百般抵赖,造成取证难,执行难,受到处罚后,他们又会变本加厉。

四、几点思考

(一)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村村通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发展农村公路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发展运输经济、改善投资环境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区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使我区通车里程、通车质量和候车条件大大改善。但是

第三篇: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

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山区面积占四分之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解决农民坐方便车、坐安全车、坐经济车、坐舒心车,纳入了地方人民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笔者根据区情,提出一些想法,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客运市场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提出新农村的建设,它的意义和作用非常明显。其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荣的任务是在农村,城市中除了下岗工人和低收入群体以外,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下一步全面小康能不能实现?关键就看农村。其二,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农村始终会有上亿的农村人口在那里生活。怎么让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怎么把农村家园建设好,让他们也能分享现代化的成果。要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就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发展农村客运则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二、我区的客运现状

(一)通达状况,我区现有12个乡镇(街办),222个行政村(居委会),3400多平方公里,51.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0%。现有公路通车里程3688公里,班车营运线路58条,营运里程2250公里。这58条线路中有10条的终点为乡镇政府所在地,有46条线路终点到村,贯穿了157个村(居委会),占行政村总数的71%。还有65个行政村未有通客车,主要集中在西北山区。

(二)运力状况,现有客运公司12家,客车378台,其中从事农村客运的客运车辆310台,5846座.日发班次758个,日发送客运量4万人次。

(三)站场建设状况,现有二级客运站2个(夷陵客运站和太平溪港水陆客运站各一个),乡镇五级客运站现有2个(雾渡河、黄花),在建的2个(下堡坪、分乡),拟建的1个(邓村)。现有招呼站5个,拟建75个。现有候车棚27个,拟建50个。原有2个五级客运站(鸦雀岭、土门)因为种种原因闲置。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线路开不通。乡村公路等级较低、通车里程短、断头路多、维护不够、通车数量少,有将近一半行政村未通等级公路,无法投放客运车辆,当地村民无车可乘,步行肩挑,出行困难。原因很直接,就是资金不足。但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未来五年一定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二)经营者开不起。一是经营者投入大、效益低。农村客源分散,客运量呈周期性变化,农民以自然村庄散居,又受季节影响,实载率低。加上高额的税费、油料和修理费用,使经营难于维系。曾有牛坪的杨柳池、梅子垭、下坪太阳山等数条线路开班以后又停下来。二是有的乡村线路开班以后,双排小货车、“面的”、摩托车等充斥其间,原本少得可怜的一点儿客源被低票价的非法营运车辆所截走。雾渡河至樟村坪线路上就有100多台“小面的”和“皮卡”以假亲戚、货主的名誉等方式进行非法载客营运,长期以往,已开通的客运班车就自然而然地开不下去了。

(三)农民坐不起。乡村客运线路里程短、路况差、票价相对高。山区农民收入少,往往为节省五毛一块钱而改乘摩托车或者其它廉价的“黑车”,甚至绕“山间小道”步行赶集。

(四)乘客不敢坐。一是从事乡村的客运线路大多道路等级低、弯多路急,行驶不安全;二是从事乡村线路的车辆大多技术状况差,有的车辆尽管通过了车辆技术检测,但长期行驶“山间小道”,维修保养跟不上,车况令人担忧;三是部分驾驶员驾驶技术和经验不足,随时可能出现事故。四是司乘人员服务质量较低,坑客、宰客、甩客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乘客不敢坐。

(五)村民出行难。一是客运站场设施薄弱,候车条件差。全区等级客运站数量少,大多数乡镇无等级站,只有简易停车场,行政村基本没有停车场,沿线居民点也没有候车棚,村民只好在路边候车,见到什么车就坐什么车,顾不了安全不安全。二是现有的客运班车,不适应村民随时出行和携带农副产品的需要。

(六)黑车打不死。乡村客运线路上的“黑车”大部分属于当地村民自用的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他们利用农闲时节非法载客,有生意的时候就捞一把,没有生意或遇有执法检查的时候就在家“休整”,灵活机动、随叫随走。即使被查扣,他们也会串通乘客(乡里乡亲的)百般抵赖,造成取证难,执行难,受到处罚后,他们又会变本加厉。

四、几点思考

(一)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村村通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发展农村公路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发展运输经济、改善投资环境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区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使我区通车里程、通车质量和候车条件大大改善。但是

,与“车头向下、村口始发,四定一挂、程序简化,通村达户、平安到家”的“路站运”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当地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一是要认真制定农村道路、客运站(场)、候车亭(棚)等方面的详细规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二是要调动社会力量,加大资金的筹集力度。可以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投资体制,加快乡村公路和乡镇等级客运站、候车棚建设步伐,延伸农村公路里程,开辟新线路,拓展农村客运市场,逐步实现村村通班车、各个乡镇有车站、每条线路上有候车棚。

(二)加强客运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促进农村客运健康有序

农村客运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决定了农村客运市场发展前途,对农村客运市场的管理切忌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针对我区的实际,应该做好以下方面:

1、线路实行分级分工。

把区内农村客运线路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线路为城关至乡镇政府所在地,负责承运主干道上的旅客;二级线路为乡镇所在地至各村组,负责承运乡村线路上的乘客。

一级线路严格路牌制,依线营运,公车公营。实行“三定三统一”,即定线路、定班次、定票价,统一车型、统一进站、统一售票。按照区情,线路里程60公里以下的,可以采取不定班次,实行滚动发班。

二级线路严格片区制,按区域营运,实行“四制”管理,即一车一线制、一车多线制、一线多车制和循环线路制。按照实际情况,营运里程在25公里以上的,可实行一线一车或一线多车制;25~10公里的可实行一线一车制;10公里以下的实行一车多线制。

2、运力配置实行因地制宜

营运车辆的车型选配既要与公路等级相匹配,又要考虑车辆良好的技术性能和农村客运的实际需求,确保安全。一级线路以19座以上高中级客车为主,普通客车为辅。二级线路以9座以下小客为主,客货两用车为辅。在运力分布上,要按照运行线路的运量适度控制,适应小客车通行的线路尽量投入小客车。

3、从业人员实行考核审查

从事乡村客运的驾驶员除具备良好的驾驶技术、行车经验、取得《从业资格》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本线路上的村民,一方面他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当地的村民具有深厚的感情,容易化解一些矛盾纠纷,在不知不觉中会显现较好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他可以夜宿农村,“村口始发”,方便村民起早赶集、当天返回。再一方面,非法营运的车辆碍于情面,也不好去与老乡“分粥”。

二是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要有热爱乡村客运热情,更重要的是要有甘愿为当地父老乡亲服务的忠诚。

三是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人员审核上可以由本人申请、当地村民委员会推荐、运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考察确定。

4、营运管理推行大众参与

乡村客运线路点多面广,大多“山高皇帝远”,仅靠运管人员鞭长莫及。如果开通后而疏于管理,就会出现新的“乘车难”,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经营者共同参与管理不失为一个可以探索的新途径。

一是事后监督可委托班线终点地村民委员会,对乡村班线的运行情况实行报班制,经营者必须每天向当地村委会报告运行和经营情况,确保班车准时、准班、安全运行。

二是运管部门在农村客运班线上聘请线路管理信息员,将该线路上的驾驶员确定为各自线路上的信息员,他们的职责是及时报告各自线路上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监督和举报各自线路上的违法、违规行为,每月书面报告各自线路上的安全生产、道路状况和经营情况,随时报告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运管所客运管理员也应随时抽查各班线的运行情况,使其成为运管部门的“千里眼”。

三是发挥运政投诉中心的作用,完善举报热线机制,加大查处力度。

5、客运站管理实行社会化

一是客运站建设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按照规划面向社会招标,以加快客运站建设的步伐。

二是实行站运分离,最大限度地发挥客运站功能。一家公司既搞班线经营又从事客运站管理,就不可能做到公平排班、按规定结算运费、保证客运站内外的良好秩序。乡镇客运站的管理也不例外。本人觉得客运站管理应当向社会招标或由运管部门直接管理为宜。

(三)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力度,增强乡村客运市场发展活力

目前,农村客运市场很脆弱,一是客源不充足,运营收入低,二是折旧、税费相对较高,入不敷出,三是油料飙涨,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出台优惠政策迫在眉睫,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扶持:

1、准入实行核准制度。一级线路现已基本饱和,以新增、报废更新车辆为主。对二级线路的审批要打破现行“公司制、5台以上规模”的准入门槛,只要经营者申请的二级线路符合区域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拟投入的车辆符合客车技术标准、聘用的驾驶员经过了从业资格培训并经审核合格、道路状况具备通行条件的,一律简化程序给予许可。

2、税费实行减免政策。

由于通村客车运距短、客源少、票价低、成本高,特别是山区运行燃油消耗高,对于服务乡村的客运车辆,各级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或减免或优惠车辆的客运附加费、工商管理费、公安交警的年检费、税务部门的运输税、保险费等。

(四)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农村客运车辆的技术状况和驾驶员的个人素质是保证安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要保证农村的客运安全。一是要把好驾驶人员的准入关,没有从业资格的一律不得进入市场;二是要严把车辆技术关,参营车辆必须按规定进行车辆技术检测,凡达不到技术标准的一律不得参营。三是要加强维修质量的管理,特别要严厉打击路边无证修理店,防止为图方便“病急乱投医”,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

第四篇:关于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作用的调研对策[推荐]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农村信息化也正面临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市农村如何运用信息网络提高劳动者素质、用信息化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让农民自己去创造财富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

一、**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

**市的农村信息化现状可以用“咫尺天涯”四个字来形容。一方面,**市农村经过

二十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乡镇企业蓬勃向上,农家乐、农村旅游方兴未艾,农村房屋租赁业欣欣向荣,**市大部分农村正在向城市化迈进,纯农业收入只占本市农村收入很小部分。以河姆渡江中村为例,村民65%以上的收入来自房屋租赁、外出打工以及经商,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村集体经济以及其他经营活动,而来自纯农业种植与养殖收入只占不到30%。一些经济相对发展较快的行政村如**镇小路下村、**镇**村已经在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上向城镇接轨。

但另一方面,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十分落后,而且城乡信息化水平差距日趋拉大。根据统计局数据,至2007年底,**市互联网总用户数为170573户,其中农村互联网用户约占10%,涉及农用软件和农业类网站开发的企业数就更少;信息网络普及率为20.57%,其中农村普及率仅为3.6%,广播电视虽然入村入户,但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针对性较强的有效信息也是少而又少。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步伐的明显滞后,使得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较少,在迈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与主流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便是上网的农户,也以搜索新闻和玩游戏为主,很少使用互联网了解农业信息及进行电子商务。

二、**市农村信息化建设难点分析

就**市的农村来说,比城乡差别或者说是经济鸿沟差距更大的是数字鸿沟。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的劳动力素质就不能切实地提高,农村的经济建设步伐就会减慢,城乡的经济鸿沟也会进一步拉大,甚至可能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主要存在着一下几方面难点:

一是农村信息化人才匮乏。由于农村有文化、高素质的年轻人大量外流,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这部分群体中文化程度达到高中以上的人员不到10%,因此推广使用计算机,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二是长期传统农业下形成的思维定势,使人们对农村信息化的保持着传统的低调心理。虽然农村市场的未来不可限量,但当前社会各界往往把目光放在信息化的重要行业如电信、金融行业和其它大客户。其次是大部分农民还没有自发形成对信息化的需求,目前农民最欢迎的仍然是能够言传身教的直接示范和交流方式。

三是许多乡镇政府部门推广力度不够,农民的思想观念仍在转变之中。从总体上来说,尽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农村信息化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目前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民的购买能力有限,市场前景短期内仍不明朗。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分析

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1)农村信息化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途径。农村经济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人,农民素质的高低关键是信息的接触。因此,搭建一个覆盖广泛的农村信息平台,就地培养农村人才,使农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就能充分接触有用的信息,无疑是目前最适合**市市情、既经济又高效的手段。

(2)农村信息化是提升农村经济有效手段。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穷人不是穷在土地和资源上面,而是穷在信息闭塞和教育程度低下造成的劳动力素质的落后。发展滞后的地方往往是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原因在于资源常处在“休眠”或“半休眠”的状态下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而激活这些社会资源的首要要素就是信息。有了先进的科技信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农民就能取得发展的主动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打造农村优势产业集群。

(3)农村信息化是拉动内需的重要保障。当前**市农村人口占70%,但只占全社会消费的35%,落后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城乡信息的不对称是阻碍消费的最大障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造就的网络体系,不仅能扩大传统农产品的销售规模和交易范围,加快交易频率和速度,也能有效解决农村购物难、假货多的问题。越是为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信息保障,农民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就越大,减负作用也越大。随着农村信息化如火如荼地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必将深深融入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共同推进**市农村信息化建设

**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快地发展,下一步,推动和引导**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同时入手,共同推进。

(一)宏观方面

(1)政府必须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信息的生产、消费、分配是受政府扶持的,而农业又是弱势行业,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今年6月份,按照宁波市委农办、宁波市信息产业局文件精神,**市农办、市科技和信息局牵头组织在**市16个乡镇(街道)进行了“农村信息化乡镇行”主题培训。实践表明,坚持政府主导、社会

力量广泛参与,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把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公益性和经营性结合好。

(2)必须提高认识,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理论建设。建设农村信息化,人才是关键,同时,还要在广泛吸收人才的同时,加强培训,提高农村信息化队伍整体素质。要针对农村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共享、发布(服务)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制度,为农村信息工作的推进提供保障。

(3)因地制宜,信息的内容要本地化。无论是科学技术、经济、市场信息等信息内容还是信息传递方式都应该多样化、本地化,以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标准与多样化之间要兼顾,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发展农村信息化。

(4)要合力打造“内容服务产业链”。农村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及其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巨大工程是运营商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及信息通信业的相关企业紧密合作,从信息的生成、收集、分析加工、传递,到接收、分发、应用、反馈,合力打造农村信息化“内容服务产业链”。

(二)微观方面

农村信息化在微观方面的关键是要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做好资源数据库、网络平台以及几大基础工程的建设,并将这几方面有机结合,通过资源数据库为信息系统工程及网络平台提供数据服务,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以及信息系统工程收集、更新数据,使农村信息化能够有效地落到实处。

(1)四大资源库建设。必须要作好农村人口资源数据库、农村土地管理数据库、农村农情数据库、农村卫生健康数据库等资料库的建设。为有效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2)农村的网络平台建设。建设农村网络平台,必须把农民放在真正信息提供者的位置,建成一个真正属于当今农民、为农民兄弟喜爱的网络平台。一方面要组织与联合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社会、企业和村民的积极性,以网络信息技术搭起政府、农民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农村医疗、农村教育、农民务工、气象、环境资源、政务信息、农业技术、农产品技术、市场行情、农科信息等重点行业信息发布;另一方面实现对农村基层的社会、经济事务信息化管理,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3)要抓好六大基础工程建设。一是必须抓好以“村通工程”、“农民电脑”、“农户联网工程”为基础的农村基础网络工程建设。二是抓好村级政务信息化工程。三是抓好村官的培训以及探索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为内容的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四是充分发挥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功能。通过普及农村远程教育,为广大农民提供急需的科学技术知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技术服务,让农民更多享受到信息化的成果。五是进一步规范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工程。六是依托已有的“农民信箱”、“科技信箱”等载体进一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程建设。

第五篇: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调研报告

根据《**市供销社关于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供销合作社重要作用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社抽调业务熟悉,具有调研经验的同志,对供销社改革改制工作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汇总,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范围和对象

1、现存企业:日杂公司

2、退休干部:2人,安置职工2人,享受低保职工2人,下岗后购买供销社门店仍然经营农资、日杂、百货的职工3人。

3、“两社一会”创办中,吸纳为综合服务社的社员及部份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4、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部分村委会及个别农户。

5、目前我社现代流通网络产业协会辐射的部分乡(镇)、村。

6、区社财务、报表、债权、债务、固定资产、有关档案资料。

7、劳动社会保障局查阅供销系统相关人员的医疗保险等情况。

二、区社基本情况

**区供销社机关现有干部职工8人,其中正科1人,副科1人,副主任科员1人,事业推公人员3人,工勤人员1人,合同制工人1人(驾驶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

三、改革改制情况

我社认真贯彻区人民政府审批的改革方案,“以社有资产退出,职工身份置换,债务不悬空,按照保留牌子,人员分流安置,向个体私营经济转化”的总体思路,于98年开始进行企业改革改制。改革前全系统有12个企业,干部职工597人,根据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保留了农资公司和日杂公司两块牌子,其中,日杂公司仍进行经营活动,在区社的指导支持下,将原资产进行改造建设成茶叶市场,管理人员3人。其余基层社、购销店、厂、公司、营业执照全部到工商注销。一次性安置职工192人,内退18人,其它124人(调动、死亡等),支付安置职工补偿金总额192万元,分流职工参加社保192人,医保192人。

四、离休人员情况

离休人数2人,离休人员由区老干局统一管理,医疗费全额报销,退休人员247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47人,年上交医疗保险费82万元,参加大病医疗保险247人,年上交医疗保险费25万元,247名退休人员向社会化管理过渡,支付社会化管理费用20万元,33名退休党员向社区过渡。社区管理费、社保费、医疗保险费、丧葬抚恤费都按标准要求解决,不存在大的困难和问题。

五、“两社一会”的发展情况

2005年至2007年6月底共发展“两社一会”46个,其中:协会11个,专业合作社2个,综合服务社27个,市场4个,协会带动农户1259户,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227户,2007年1—6月份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377万元,综合服务社销售化肥11200吨,日用消费品购销总额35万元,经营总额4084.58万元。

六、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现状:目前已发展的农资流通网络辐射全区7个乡(镇)20个村,还有3个乡(镇)80个村的农民没有享受到供销社农资流通网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全区共102个村委会,33个市场,其中区级7个,乡级10个,村级16个,有75%的村没有集贸市场。

2、构想:“十一五”期间,新建和改造4个农村集贸市场,新建忙畔街道文伟村集贸市场,改造凤翔街道复合村街、圈内乡宁安街、蚂蚁堆乡蚂蚁堆街集贸市场,建设1个区级农资配送中心,年配送能力1000万元,建设博尚、那招片区,圈内、平村片区,凤翔、忙畔、邦东、马台、南美片区的区域性配送中心。发展100个“两社一会”其中专业合作社15个,综合服务社70个,行业协会15个,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四进村”、“五个有”工作的开展,巩固和发展好**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3、政府出台有关扶持政策:从2006年起,“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给改造和新建一个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给予5万元的资金扶持,区政府配套5万元;市政府副市长和市供销社领导对重点市场实行挂钩联系,以确保市场建设按质、按期完成,每年安排1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配送中心建设,继续安排5万元的化肥储备贴息资金、专项用于配送中心建设,农药仓储设施建设和3万吨化肥储备。

七、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情况

**区共发展协会82个,总会员数2396人,其中供销社领办11个,均为农产品行业协会,占协会总数的13%,发展会员1259人,占全区总会员数的52%,其中团体会员22个,农民会员10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会员数227个。创办农产品经纪人协会1个,会员62人,进行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一期,培训62人,全区农产品交易总量13003万元,通过供销社服务所占农产品交易比例约为20%。

八、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参与新农村建

下载关于“互联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市场机遇与发展前景的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互联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市场机遇与发展前景的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调研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妇女半边天,新农村建设离不......

    在新农村建设中点亮青春

    在新农村建设中点亮青春 □河南李宪臣 2008年10月27日,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组织审核、社会公示等各个评选环节,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状况调研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状况调研 —— Jack作品 以赣州宁都县为例摘要:目前国内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研究方向多有不同,其中不乏生态环保方面的调研。但......

    新农村建设中宗教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中宗教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目前,我市有宗教团体18个,宗教活动场所776处,信教群众22万多人,其中绝大多数信徒和活动场所都在农村。农村宗教活动能否依法管理、健康开展,对......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去年6月份,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建......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郊区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了“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这一明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分析

    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分析报告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充分了解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同时为了自己毕业以后的从政道路......

    调研讲话:让“劳模旗帜”在新农村建设中高高飘扬

    调研讲话:让“劳模旗帜”在新农村建设中高高飘扬刚才,听了X村和X同志典型事迹的介绍,很受教育,也很受鼓舞。现在情况很特殊,一手要抓疫情防控,一手要抓复工达产,工作非常不容易。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