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时间:2019-05-12 16:1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第一篇: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同广大群众最接近、最密切,农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借助当前在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利时机,搞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促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赢得群众认同和依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多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筑牢不愿腐败的思想防线[本文出自中国文秘之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突出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多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只有筑牢不愿腐败的思想防线,才能塑造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1、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要以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广大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要善于利用像保康县尧治河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襄阳区黄集镇温岗林场场长赵明贵等农村先进典型这类“活教材”,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通过树典型、扬正气、找差距、查问题,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继续搞好领导与乡村联系点,形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教育要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强配好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先进性教育常抓不懈。通过教育活动,使党员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氛围更加浓厚,力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注重民主法制教育,多打“预防针”,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时下,少数村干部宗族观念严重,封建主义思想蔓延,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存在不少“法盲”“纪盲”干部,对村民自治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民主管理意识差,换届选举时,宗族观念作崇,拉帮结派,按姓氏按族派去选举。当选村干部以后,有的村干部甚至成为一村一族的“土皇帝”,出现村务不公开,运作不透明,管理不民主,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等无政府主义行为。针对上述问题,要通过举办民主法制知识培训班、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栏等形式,多打“预防针”,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对农村干部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把农村基层民主纳入法制的轨道,教育广大农村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不断增强基层干部遵纪守法意识,促进农村干部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与此同时,要加强农村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学习,提高干部的政策观念和按方针政策办事、运用方针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廉政文化进农村领域,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要通过廉政文化“五进”系列活动,大力学习宣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把廉政教育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以及法律法规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纪检、组织、宣传以及科文卫体等单位的作用,利用电视、电影、广播、报刊、标语、宣传画等形式,以及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汇演等载体,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将廉政教育不断向村组延伸,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大宣教格局,在广大农村山区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新风尚,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推向深入。

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种好“试验田”,砌上“防火墙”,认准“定盘星”,安装“保险锁”,构建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

“反腐倡廉,制度是保证”。邓小平同志也指出:“反腐败工作,还是要靠法制,靠法制靠得牢些”。当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党风廉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需要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种好“试验田”,砌上“防火墙”,认准“定盘星”,安装“保险锁”,构建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

1、深化村务管理体制改革,种好“试验田”,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管理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行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村内重大事务由村民委员会决策,可以将村主任排除在决策圈之外;决策后的事务由村主任或村企业承包董事长负责组织人力物力去实施,参与决策的成员原则上不能参与村务的执行;以村支部书记为首的村党支部负责对村务进行监督,由村党支部收集整理村务包括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向村民汇报。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同时可以防止“村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2、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砌上“防火

墙”,切实规范农村干部用钱行为。农村财务问题历来是村民与村干部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层班子的团结和党群、干群的关系融洽与否。针对现在有些农村存在的换一批干部建一本账,村干部集会计、出纳于一身,一手拿钱、一手拿票、白条下账甚至不建账等问题,要积极推行“村财乡管”制度,建立乡镇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切实加强对村集体资

金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公款大吃大喝和以权谋私行为。积极建立乡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明晰资产产权,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并纳入村务公开,规范农村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建立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接受群众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3、完善村委会换届选举制度,认准“定盘星”,选好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村委会则是村民自治的重要领导力量,因此,在村干部选人用人时,要建立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一是把好选举关。自推行“村官”“海选”制度以来,有些地方发生了贿选、逼选等严重破坏选举的事件,那些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选的人,他们所想的只能是在当选后充分实践其自我投入产出的经济学。因此,一定要把好选举关,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二是通过立法形式,在法律上对村官的任期作出一定的限制,以避免长时间在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在政策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改变目前农村干部年龄渐趋老龄化、学历偏低、地域化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四是规范村官报酬。拿得太多,群众有意见;拿得太低,则影响村官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经群众讨论,村党支部、村委会协商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并与工作任务、工作实绩挂钩。

4、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安装“保险锁”,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利用责任制的工作机制,掌握有利时机,集中力量突出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工作中的难点。如农村干部贪污腐败、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群众反映强烈,而又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等。要把敢不敢抓责任追究,提高到是否具备党性原则的高度来认识,坚决克服“好人主义”和本位主义,对因为政不廉而导致农民集体上访,或因加重农民负担而引发恶性事件等问题,要坚决追究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责任,对那些为责任人开脱袒护、说情的领导干部,要追究责任;对那些不落实责任制追究规定的也要追究责任。坚决刹住“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农村得到落实,抓出明显的成效。

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际,设立“高压线”,戴好“紧箍咒”,配备“反光镜”,形成不易腐败的监督机制

现在,一些基层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流于形式,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执行不够有力,纪检、审计、公安、检察等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没有很好发挥;特别是村委会干部实行村民自治选举后,非党员的村干部占有一定比例,对这一部分村干部的监督除了批评教育外,缺乏有效的监督特别是纪律约束措施,出现了纪检机关无法监督,公安、检察机关又监督不了的局面,存在监督“空档”,群众的监督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根据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设立“高压线”,戴好“紧箍咒”,配备“反光镜”,形成不易腐败的监督机制。

1、强化党内监督,设立“高压线”,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按照《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制度。尤其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村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划和民主决策机制。同时,要将廉政谈话、廉政承诺、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向村级干部延伸,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2、强化上级对下级监督,戴好“紧箍咒”,不断提高监督效果。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监督:一方面,要强化乡镇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监督。着力抓好对“一把手”的监督,要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发包承包、土地征用款和公益工程的招标等方面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强化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监督。尽量提倡党支部书记通过民主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实行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一肩挑”。鼓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交叉任职,以加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同时,建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制度,实行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切实保证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加强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监督。

3、强化民主监督,配备“反光镜”,积极开辟群众监督渠道。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监督;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村民民主理财制度,完善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和工作程序,切实加强对村集体财务活动的监督。三是要进一步规范村委会村务公开工作。实施“阳光工程”,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是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要对农村财务进行定期审计,乡镇审计部门、村委会要定期派员对村委会、村民小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村民公布,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查处。

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拍响“惊堂木”,攥紧“铁拳头”,高举“正义旗”,发挥不敢腐败的惩处威力

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拍响“惊堂木”,攥紧“铁拳头”,高举“正义旗”,发挥不敢腐败的惩处威力。

1、突出重点部位,拍响“惊堂木”,坚决制止各种涉农违规行为。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继续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农村教育、报刊订阅、用水用电、修建道路、计划生育、农民务工经商等方面的乱收费行为,加强对涉农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审核、监督,防止以经营服务性收费为名变相加重农民负担。坚决制止在乡镇、村财务管理、宅基地审批、土地矿产资源开发承包等过程中的“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甚至搞宗族主义,勾结地方黑恶势力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重点查处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严重群体性事件和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案件;重点查处挪用、克扣粮食直补资金和村级补助资金及查处各种巧立名目、变换花样乱收费、乱罚款和强行集资摊派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攥紧“铁拳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一是定期召开执纪执法机关和组织部门的联席会议。对确实属于违纪违法方面的案件给予及时查处,对属于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由组织部门掌握作为干部调整的重要依据。二是要建立案件协查制度。由于乡镇纪委办案力量较薄弱,对于复杂或疑难案件难以独立完成。因此,要建立案件协查制度,由上级纪委直接指派人下乡指导,协助调查或是组织邻边乡镇纪检干部到案发单位帮助调查。这样,既能提高办案效率,又能保证案件证据充分。三是建立协审会商制度。对于一般案件,调查终结后,要经过审理小组讨论把关,严格按照办案“二十四字”要求进行案件审理。对于大要案、疑难或复杂案件,乡镇纪委把握不准的,要在审理小组讨论后,提交党委政府研究前,将案件材料报上级纪委进行协审会商,力求准确定案。同时要保证协审会商意见的落实,如有变动,必须征得上级纪委审理室同意,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

3、加强农村纪检监察队伍建设,高举“正义旗”,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在积极改进乡镇级纪检监察工作的前提下,要切实加强行政村的纪检监察工作。可试行在行政村设立纪检小组,配备专职纪检干部,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解决矛盾,并及时向镇一级反馈党风廉政的信息。村民小组由群众选举产生,聘请党性强、信誉好、有公信力的人担任廉政监督员,加强对村级组织及其党员干部的廉政监督。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定期排查制度,督促基层干部切实履行起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及时掌握情况。对群众的各类信访件,要及时处理,及时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损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第二篇: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同广大群众最接近、最密切,农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借助当前在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利时机,搞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赢得群众认同和依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多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筑牢不愿腐败的思想防线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突出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多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只有筑牢不愿腐败的思想防线,才能塑造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1、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要以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广大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要善于利用像保康县尧治河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襄阳区黄集镇温岗林场场长赵明贵等农村先进典型这类“活教材”,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通过树典型、扬正气、找差距、查问题,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继续搞好领导与乡村联系点,形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教育要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强配好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先进性教育常抓不懈。通过教育活动,使党员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氛围更加浓厚,力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注重民主法制教育,多打“预防针”,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时下,少数村干部宗族观念严重,封建主义思想蔓延,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存在不少“法盲”“纪盲”干部,对村民自治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民主管理意识差,换届选举时,宗族观念作崇,拉帮结派,按姓氏按族派去选举。当选村干部以后,有的村干部甚至成为一村一族的“土皇帝”,出现村务不公开,运作不透明,管理不民主,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等无政府主义行为。针对上述问题,要通过举办民主法制知识培训班、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栏等形式,多打“预防针”,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对农村干部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把农村基层民主纳入法制的轨道,教育广大农村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不断增强基层干部遵纪守法意识,促进农村干部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与此同时,要加强农村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学习,提高干部的政策观念和按方针政策办事、运用方针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廉政文化进农村领域,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要通过廉政文化“五进”系列活动,大力学习宣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把廉政教育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以及法律法规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纪检、组织、宣传以及科文卫体等单位的作用,利用电视、电影、广播、报刊、标语、宣传画等形式,以及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汇演等载体,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将廉政教育不断向村组延伸,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大宣教格局,在广大农村山区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新风尚,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推向深入。

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种好“试验田”,砌上“防火墙”,认准“定盘星”,安装“保险锁”,构建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

“反腐倡廉,制度是保证”。邓小平同志也指出:“反腐败工作,还是要靠法制,靠法制靠得牢些”。当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党风廉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需要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种好“试验田”,砌上“防火墙”,认准“定盘星”,安装“保险锁”,构建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

1、深化村务管理体制改革,种好“试验田”,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管理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行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村内重大事务由村民委员会决策,可以将村主任排除在决策圈之外;决策后的事务由村主任或村企业承包董事长负责组织人力物力去实施,参与决策的成员原则上不能参与村务的执行;以村支部书记为首的村党支部负责对村务进行监督,由村党支部收集整理村务包括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向村民汇报。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同时可以防止“村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2、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砌上“防火墙”,切实规范农村干部用钱行为。农村财务问题历来是村民与村干部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层班子的团结和党群、干群的关系融洽与否。针对现在有些农村存在的换一批干部建一本账,村干部集会计、出纳于一身,一手拿钱、一手拿票、白条下账甚至不建账等问题,要积极推行“村财乡管”制度,建立乡镇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切实加强对村集体资金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公款大吃大喝和以权谋私行为。积极建立乡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明晰资产产权,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并纳入村务公开,规范农村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建立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接受群众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第三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当前我国各地都在开展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仍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于或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忽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与自然不和谐不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入调研,结合自身生活及工作经验,收集民情民意,调研论证,研究分析,调查了解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存在的若干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当地政府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实情,拿出有效解决和应对方案。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建设,应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切不可谋求一时的成效而牺牲环境,应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起步,但走过了一段弯路。当前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推动,使“三农”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了道路。然而,在实施惠农政策的同时,也存在和产生了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主要有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为谋求发展导致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虽然落后于城市,但从资源分布情况看,我国的森林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都集中在农村地区。以森林、河流、山脉为特征的自然资源,构成了农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气候状况产生积极影响,保障了农业生产,并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所在。一些农村地区尽管贫困,但当地农民依靠独特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产生了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强调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资源型企业,导致森林、矿藏、水等自然资源遭到掠夺式开采。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就对资源消耗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规模修建农村公路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既侵蚀占用大量耕地,减少耕地面积,又因大量用水、伐木、排污,而消耗、损毁自然资源,使农村地区山林、河流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或污染,地表地貌和植被状况补改变,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整个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虽然总体上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增长,农村面貌得到改观,但由于农村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将对未来的环境治理埋下隐患。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党委和政府,为了当前的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不惜破坏环境,违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强行引进污染型企业和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加剧了环境破坏的进程,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对此,必须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

(二)过分的依靠国家的扶持和推动,导致地方政府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增加了对农村的资金投入。然而,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和政策,主要来源于国家的推动,地

方党委、政府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在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看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属于中央政府的责任,地方党委、政府虽然强调落实国家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和建设新农村的原则要求,但仅停留在“落实”的层面上,机械地通过层层会议和文件,将中央政策予以传达和实施,对当地农村问题研究不多,往往产生中央政策在执行中的偏差,影响政策效果。同时,在资源投放和工作重心摆布方面,由于解决“三农”问题是个长期的过程,地方党委、政府更愿意将有限的资金投向城市,投向能够收到立竿见影效果的产业,而不是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甚至在国家增加了对农村的投入之后,一些省、市、县还削减了原定的向农村投资的计划,减少了向农村投资的规模,将这笔转移出来的资金,用于城市和开发区建设。因此,在已经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历史新阶段以后,各类经济资源特别是投资向城市倾斜的局面并没有改变。特别是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国家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存在片面理解,认为即使自己不投入,国家将来也要投入,抱着能向国家多要一点自己就少投一点便宜多占一点的想法,观望等待。如何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在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是必须解决的现实和倾向性问题,只有明确了地方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和主体地位,制定激励约束机制,才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三)政府过分重视对短期安排,对于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仍体现出认识不足。长期以来,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在“三农”问题严重到危及政治稳定与经济安全的情况下,向农村进行输血,或者减免税费,或者提高农产品价格,以此来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决农村的矛盾。就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而言,这些措施都属于短期安排,只能缓解暂时的矛盾,难以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然而,现阶段各项支农政策的实施,还受到财政能力的限制,虽然国家拿出了很多钱,但具体到每一个农民身上,所得到的补贴和收益,仍然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农民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地方党委、政府所采取的支农措施,都具有应对形势的特点,以短期安排为主,重在解决当前问题,而缺少促进农村发展的长远规划。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制定的“三农”政策,对于短期内增加农民收入是有成效的,但其政策效应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解决不了农村的长远发展问题。因此,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农村政策的连续性、持久性。在部分政策效应递减明显或者失效的情况下,立即系统性地实施新政策,不能仅仅停留在缓解“三农”矛盾的层面,而是要使“三农”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四)以工补农的现象严重,导致城乡之间统筹互动不够密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乡村”阶段的必然要求。就其本质而言,主要是相对于通过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通过农村促进城市发展的政策导向而言的。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设新农村,只

是给农村发展提供一种外在推动力,“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也不可能完全通过这种支持政策得到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强调“以工补农”这种输血的作用,更要致力于发挥农村的造血功能,同时,还要把城市与农村紧密联系起来,发挥二者的互动作用。当前,党和政府从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出发,对“三农”问题予以特殊关注,强调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政策,不断增加解决“三农”问题的投入。然而,从理论认识和已经实施的政策来看,十六大以来基于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更多地倾向于“补农”,单向地以城带乡,对于如何发挥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作用、如何发挥农村对城市发展的保障作用、如何通过发展农村为城市开拓市场、如何通过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城市问题等,缺少探索和措施。特别是在理论宣传和政策导向上,过分地夸大了“三农”问题的严重性,而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缺少重视,对一些极为严重的倾向性问题甚至十分忽视。例如,对于居民收入距问题和贫困问题,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党委、政府只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贫困问题予以较多关注,对城市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和贫困问题则重视不够,实际上,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有时甚至超过了城乡差距的程度,部分城镇居民的生活处于极度贫困状态,看不起病、上不起学、死不起人的现象,在城镇居民中同样存在。如果过于倾向“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而忽视农村的自我发展和对城市、工业的促进作用,忽视城市突出问题的解决,必然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形成新的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五)缺少对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太过强调对农民权益的保护。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注意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激发出农民建设家园的热情,才能使新农村建设获得强大的内在动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保护农民利益和向农民让利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取消农民的义务工、取消农业税以减轻农民负担,对种粮农民给予补贴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如农机具、良种等予以补贴或限制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规定了征地补偿的最低标准和失地农民保障措施,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农民权益得到保障,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支持。然而,由于在宣传和政策导向上,过于强调保护农民权益不受侵害,而使农民对应尽的义务缺少责任意识,进一步削弱了农民的集体责任感,对集体事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对应由乡村集体组织承担的责任,拒绝履行相应义务。实行取消义务工、取消农业税政策以来,农民的自我意识增强了,乡村组织的号召力减弱,农民与乡村组织的联系更加松散。一些地区的农民,为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置法律法规和政策于不顾,在修路、修桥、征地、拆迁等涉及农村发展的重大事项上,或者向乡村组织提出无理要求,或者设置障碍进行阻挠。一旦出现农民上访情况,无论农民正确与否,县乡党政组织和相关领导干部都要因此而受到责罚,增加了县乡干部的工作难度。特别是对农民与乡村组织之间因土地承包、征占地补偿、税费收缴等事项而产生的债务问题,各级组织因害怕触动“侵犯农民权益”这个“高压线”,或者拖延处理,或者只顾

及农民而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由此产生农村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既难以体现法律的公平性、公正性,也难以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作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保护农民权益的同时,还必须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使农民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既享受权益,也履行义务,不仅用激励措施调动其积极性,还要用约束性手段解决农民自身与新农村建设需要不适应的问题。

(六)过分重视典型的带动模式,导致产生形式主义和形成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

中央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部署之后,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一些地区特别是“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省市县,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时机,对本地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安排。然而,由于各地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不同,对新农村建设的安排也形式多样,确定的新农村建设标准,距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如何推动新农村建设上,各地坚持了“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的原则,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并规定了试点的具体标准,力图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从已经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地区来看,这些试点工作都不同程度地或者出现了形式主义的问题,或者是即使成功,也不具有推广价值。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过于注重形式,偏离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是根本标志,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并采取综合性措施,不能也不可能通过试点而在短期内迅速取得成效。一些试点乡村脱离这些本质要求于不顾,而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这些容易看得到成果的地方下功夫,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化为刷新一些标语,提出一些口号,新盖一些院落,新上一些设施,新修一些道路,等等,为了强调感观效果,脱离农村实际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强制要求农民翻新墙院、栽花种草、整修村屯道路,重视改善外观形象,而忽视改善农民生活的需要,形成一批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二是试点成效以集中投入为前提,试点经验难以推广。凡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地区,都不仅是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乡村,而且,省、市、县、乡四级党政组织都集中财力予以投入和保障,对一些重大问题予以政策的特殊支持,依靠这些投入和政策支持建立起诸如“小康村”等新农村典型,不能也不可能全面推广,因而,失去了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典型带动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的形势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一系列重要举措的集成,也是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农村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建设过程,不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是要充分组织这些问题,重要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有科学认识,领导干部没有科学认识,就会误导我们的群众,就会使新农村建设出现各种偏差。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要把人的培养与建设放在首位,要加大宣传教育,特别是提高党员干部的科学认识,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要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高基层党员

干部素质;新农村建设要科学规划,没有科学规划坚决不建设,不求短效,注重千载,要充分保护环境,合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充分考虑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新农村建设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在广大农村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发展经济的载体,尽可能保持农村原生态,不要过多发展污染大的工业企业,要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使广大农民在享受经济发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感受到精神生活的快乐。我们的领导不要过于强调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欲速则不达。新农村要将道路交通网、供排水网、电力输送网、信息传输网、新型能源等科学实施;要将民主管理深入人心,要资金和技术的大量投入,道路漫长而遥远。所谓好事多谋,切忌将农村变成新的城市,记住要保护农村原生态环境。

第四篇:经验交流:让新农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闪光

让新农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闪光

我国是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XX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产富民的路子,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规划为先,绘就城乡统筹、思想前瞻的农村建设新蓝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是龙头。在规划中,融合传统观念和科学理念,既讲现代化,又讲民族特色,确保规划的全局性、长远性、合理性。我们决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走“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的集约发展路子,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推动城镇工商企业投资农业。依托区域和中心镇,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鼓励民营经济投资第三产业,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积极实施“五通”、“两建”、“三改”工程,破解“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村落建设以乡镇为中心,县乡公路为轴线,充分考虑区位、地形、生态、耕地、环境等因素,综合规划山、水、田、路、村落、住宅及乡镇企业的布设,高标准、高起点地绘制蓝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社会公共事业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投入,力争在短期内明显改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二、发展为要,构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村经济新格局。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还是要靠发展。“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切实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创造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才能凝聚群众同心同力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立足“三农”,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跳出“三农”,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在农业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近年来培育的石榴、花生、花卉、蔬菜、特种养殖五大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我们的优质石榴树被选送栽到中南海,盈润”牌石榴被农业部定为“无公害果品”;长台关花生市场是“全国农业定点市场”;“淮河翠”品牌系列蔬菜唱响豫东南。特别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产业,培育了华英、万富油脂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以此来增加农民收入。在全区树立大开放意识,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开启非农化之门的金钥匙。叫响了“高举党旗闯市场,练就绝技打天下,诚实守信树形象,四轮驱动奔小康”的口号,实现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体力、智力并重型转变,由国内型向国内国外并重型转变,解决“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矛盾。强化招商引资,加大政策扶持,落实优惠政策,调动农户和农村集体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吸引内外资的投入。要通过土地有偿租用、转让使用权等方式,加快荒地、荒山、荒坡、荒滩、荒水的开发利用,从而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推行节水灌溉,统筹使用各种生产要素,以及综合开发、再生利用、深度利用农村种植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城市工业及乡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为魂,倡树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的有机统一体。为此,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人的和谐发展,以文化为纽带,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文化来统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扬各地不同的优良乡风民俗,强调邻里和睦、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不骂人,以好的乡风民俗来约束不好的做法,让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的私心。用形式各异的先进载体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通过实施调频广播村村通工程、电视信号全覆盖工程、《今日平桥》信息赠阅工程,以及组织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用实用长效的各种培训提升广大农民的内在素质,帮助农民增强其生产的智力因素,使全区70%以上适龄农民成为政治文化素质较高和实用技术较强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

四、和谐为基,打造平稳有序、安定祥和的农村居住新环境。

“无和不谐”,失去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创新思路,立足“八抓”,维系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一是抓法制教育,通过实施农村“法制强基”工程、“文明进农家”工程和“青少年成长与法同行”工程,营造农村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二是抓人员管理,通过强化对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以及问题青少年、吸毒人员和法轮功练习者三类群体的管理,强化他们的积极作用。三是抓维护稳定,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定期排查、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抓排忧解难,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与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从而化民怨、顺民气。五是抓依法办事,积极组织基层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加强宪法、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同时对政府执法行为及时提出法律建议书,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六是抓劝慰调解,充分发挥信访、人民调解等职能部门和农村老年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在解决矛盾纠纷、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七是抓群防群治,实施撒开成网、聚合成拳的“个十百千”工程,打牢社会治安防控的基石。八是抓政治民主,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促进基层依法办事、依法治理,扩大基层民主。

五、制度为本,建立周详细密、务实可行的农村机制新体系。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用制度来规范行为、解决问题,是人类在千百年来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一项工作、一个团体或社会,如果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其效率和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比其他任何要素都更重要。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并高度重视发挥制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作用。在保证制度上,我们以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成立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牵头部门,落实各级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格局;在全省正在推进的农村综合改革中,进一步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乡村作用,构建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加强宣传教育,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尽快统一各地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防止发生认识偏差;通过市场拉动催生出急需的制度规范;建立完善一系列部门规章,营造有利新农村建设的软环境。在保障制度上,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和特困户救济制度、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加大农村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切实解决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工资长期拖欠、教育资源流失、教育设施严重滞后等问题。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提升农民技术素质和就业能力。构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结果作为评先创优的重要依据,并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调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在保护制度上,一方面,突出典型示范,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建设示范点的方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逐步推进。另一方面,强化政策引导,给予新农村建设一系列政策倾斜。三是农民为主、干部帮扶,做到既不大包大揽,又不放任自流

第五篇:谈延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发展任务.[最终版]

谈延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发

展任务

摘 要:从防洪减灾、水资源安全供给、节水建设、水资源保护及水土保持等方面,阐述延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发展任务。

关键词:延寿县;水利发展任务;防洪;病险水库加固;饮水安全;水电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新农村建设,水利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必备条件,村容整治离不开清洁水源,生活富裕离不开饮水安全,改变生态环境离不开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在新的时期,要对农村水利重新认识、重新思考,充分发挥水利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设.堤防延寿县境内主要河流为蚂蚁河,流域面积超过10 km 的蚂蚁河支流有23条,蚂蚁河干流现有堤防总长96 km,到年96 km堤防全部达到2O a一遇设计标准,修堤防排水闸11座,流域内改河6.05 km,护岸2.9 km。

城镇防洪城镇防洪规划大多为堤、库结合的防洪体系。延寿镇城市防洪体系由镇南堤防及五七水库组成,镇南堤防尚有.5 km未达到抵御20 a一遇洪水标准,五七水库属病险水库急需消险建设。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延寿县现有中小型水库36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16座,小型(2)水库l8座,到2010年需对8座中小型水库进行消险加固,使其发挥综合效益来。201 1~2015年病险水库须加固7座。

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建设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而现在新城水库输水管线已不能满足今后延寿县城市用水,急需另设一条输水复线,保证城镇供水。加快对现有11处灌区进行配套及节水改造步伐,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保障;大力开展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比较困难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加强以灌溉饲草料地建设为重点牧区水利工程建设,逐步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水利支撑体系;充分挖潜现有供水工程潜力,合理调整现有工程的运用方式和承担的供水任务,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逐步形成我县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奠定基础。

城市供水延寿县行政区划为五镇四乡386个村屯。从供水工程现状和全县水资源评价成果来看,五镇四乡均属工程型缺水。

前完成新城供水复线13 km,城镇供水管更新改造9.5 km,乡村人畜饮水井105眼,管网人户82村屯。

期间规划的主要供水工程有张太沟水库供水工程以满足延寿镇的工业、农业、生活用水。201I一年完成5处农村供水工程,即玉山水库、农丰水库、双龙水库、北安水库、尚义水库。人畜饮水井20眼,管网入户16个村屯。

水电建设延寿县现有小水电站4处,总装机容量22.7 kW,年设计总量为852万kW ·h,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面貌起到重要作用。至2015年对现有4座小型水电站续建、扩建,通过对附属工程的修建和设备更新,使水电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装机总容量达到2 500 kW,年设计总发电量为万kW ·h,达到全县农村年用电量的50%。

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要求及指标按照国家水资源供需状况和全国节水总体目标,我县工业节水总体目标为:工业取水量年增长率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情况下,取水量增长率控制在1.2% ;工业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30%提高到2010年的55%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从目前的220 i'll 下降到2010年135 in ;城市输水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失率由目前的25%下降到2010年的%,城镇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由25% 达到70%,城镇综合利用水定额控制在250 in /人·d,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年为90%、2015年为95%。农业综合灌溉定额现状为/hm,2010 年为6 840 ITI /hm,2015 年为/hm。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现状为0.5,2010年为 0.55,2015年为0.60。

节水措施.城市用水方面我县的城市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的工业生产技术。因此,城市节水重点在工业节水上,同时要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在重点抓好机械制造、纺织、亚麻、轻工、冶金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工作的同时,对全县丁业企业、农业的节水作实施指导,全面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

鼓励企业及城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企业及灌溉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在全县开展创建: 水型企业活动,对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的用水户给予技术上支持,资金上扶持;设立“节水基金”,对节约用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工业节水要按照“调整改造存量,优化控制增量”的原则,加快现有工业行业结构调整与产品升级换代,加快机械制造、纺织、亚麻、轻工、冶金等5大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把节约用水纳入工业生产指标体系,实行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根据水资源分布情况和承受能力合理控制、优化布局,切实做到项目建设与节水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项目,禁止引进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

企业及城市设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节约用水工作。

在制定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并根据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制定节约用水计划。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综合用水定额和单项用水定额。

城市用水计划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长期供求计划制定,并下达执行。超计划用水必须缴纳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按户计量收费。开展、推广使用生活节水设计和器具,提高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各用水企业单位)在用水设备上安装计量水表,进行用水单耗考核,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措施,在保证用水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

城镇供水企业、自建供水设施的单位应加强供水设施的维修管理,减少水的漏损量,做好供水工作的消险、堵漏工程,提高供水保证率。

城镇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应当配套建设节约用水设施。

各级统计部门、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节约用水统计工作,对于地下水超采乡镇,要严格控制超量开采地下水。

农业用水方面水田、旱田灌溉要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水技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制度。

灌溉的农田要采用节水的农技措施。

加强已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严格按照节水规范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水资源保护加强地表水功能区和人河排污口的管理。以水功能区为单元科学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确定河流纳污能力,进行排污总量的分配并提出管理意见。通过对全县入河排污口调查,全面掌握排污口情况,以实现对排污口优化。通过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加强对水功能我和人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

加强对重点水域监测。加强对水源地、主要水功能区水质控制断面、限退水口和入河排污口及污染严重的重要企业下游进行监测。

加强水资源保护能力建设。为适应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进行水环境监测中心基本设施改造,更新仪器设备,完善监测门点基础设施。对于行政区内发生的紧急污染事故要配以科学的监测队伍及制定相应的紧急处理预案,提高应急处理的指挥调控应对水平。

建立起公众参与机制。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公众参与保护水环境及水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保护意识,监管意识,引导公众行使自己的环保权利责任,逐步形成绿色文化氛围。

水土保持主要任务.预防监督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依法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率达到95%,对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造成水土流失的,必须依法及时查处,把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杜绝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

到规划期末,实现全部成林地得到保护,l5。以上的坡耕地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消灭宜林荒山、荒坡,做到预防保护区内无人为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做到封得住,不反弹,已建水土保持工程完好率达到80%以上,保护好现有的治理成果。

监测预防根据我县自然地理地貌特征、水土流失类型、特点和分布格局,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优先启动”的原则,建成全县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基本框架为:县水土保持监测总站,7个监测分站,34个监测点(含水文要素监测点个)。通过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可对全县水土流失情况及时进行预测,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坚持以大流域为骨于,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乡镇为实施单位,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防治,以治理坡耕为重点。坡耕地治理本着因地制宜,因因设防的原则,采取保土耕作、兴修地埂植物带、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草等多种措施进行治理。到2010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87万hm,累计治理程度达到42.57%。2010年到2015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33万hm。

生态修复重点在疏林地、灌草植被覆盖率较差的荒山、荒坡、退化草原区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完成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面积652 km。京都名师论文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最顶级的论文工作平台,致力于为全国各类客户提供论文指导、发表论文服务,以提供高品质毕业论文服务为己任,是全国唯一一家依托北京各大高校学术资源、设置在北京大学校内的论文发表服务机构。一直以来,京都名师论文网致力于对高品质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传承与传播,对中国高品质原创论文事业的推动,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下载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五五普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五五”普法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李明富 施勤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后,举国上下掀起了一个学习、贯彻《意见......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中文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是党的整体影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里强弱,直接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党的......

    非公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小编整理]

    回报社会 共谋发展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个关键因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个关键因素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重大决策,是“民心工程”,完成这个工程,实现其目标,必须注意把握政策引导、思想认识、引领人才四个关键因素......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制问题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制问题 作者:江智明 论文整理:胜法网 论文摘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强对农村问题的研究,发现农村建设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问题职称论文发表网职称论文发表网:职称论文免费推荐发表,职称论文免费指导写作;...《华商》杂志征稿biaoti1还是打开发生地方都是发生大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五篇模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摘要:自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和谐文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和谐文化建设 作者:袁峥峥 于淑文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