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1[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0:3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党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党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1》。

第一篇:乡党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1

乡党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

XX乡党委书记刘**

中央提出的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三村”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而乡党委作为最前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者,应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好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作用,积极肩负起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作为一名乡党委书记,通过深入调研,我认为乡党委应该从以下九个方面抓好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力量建设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村是主战场,只有帮助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才可能取得成效。一是要对新农村建设广泛宣传,使新农村建设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让全社会认清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二要做好新农村建设发动工作,要帮助农民做到一户一张规划蓝图,解除农民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安于现状的思想禁锢,促使老百姓与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上思想同心、目标同向、事事同抓、成果同享。

二、抓好科学规划,绘制发展蓝图

新农村建设布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基础设施的全面布局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生产生活方便。

一要搞好新农村整体规划,在整体规划上要结合具体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实际进行统筹安排,着力彰显地方特色。

二要搞好新农村民居建设规划,突出特色,积极培育人居、生产文化,形成一户一景。对民房建设,坚持做到四改三配套,即改

1圈、改厕、改厨、改外观形象和园、圈、气配套,以沼气池为纽带,一头连接经济园,一头连接畜禽圈舍,形成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链。

三要严格规划管理。坚持用规划统领新农村建设全局,强化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以维护、落实、实现规划为工作的出发点,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三、提高产业化水平,打牢经济基础

认真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要继续坚持农业产业结构,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计划期末发展核桃面积达6000亩,布朗李面积达2000亩,生漆面积达5000亩,生态茶园面积达5000亩,柑桔面积达4000亩。二是要加快发展畜牧业,加强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治和基地建设,要基本达到人均一头大牲畜的目标。三是要大力扶持和培育大棚蔬菜、油料、薯类和其他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全面发展小区域经济。四是要认真实施好各项扶贫项目,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切实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认真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引导、培训和服务工作,全面实施整村推进工程。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基础设施滞后状况

一是加强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强交通建设,进一步做好村级公路改造规划和建设,提高乡到村公路等级,实现一半以上村到组公路硬化,着力实施乡政府至金沙太平、乡政府至金沙马路的县乡油路,努力打破交通瓶颈制约。三是认真实施变电站和农网改造工程,让我乡输电线路从以前的最末端转变为最前端,对各村全面进行农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四是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五是重点实施农村卫生体系、畜牧基地、乡机关及各站所和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切实打牢各项基础设施。

五、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要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把农民素质培训作为一项工程来抓,加大新型农民的培训、培养和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蓄积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要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二是强化农民技术培训,使农民的文化素质同先进科技应用相适应、智力同资源开发相适应。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各种组织作用

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注重培养“双带双强”型的村级干部,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切实把开展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四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以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五是围绕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壮大农村新经济组织。六是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七、加强社会事业发展,为农民提高保障

一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认真实施 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教育农村群众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农民文艺节目汇演、电影下村等活动,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社会氛围。办好各村图书室和农家书屋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农民道德文化水平。三是探索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农村“低保”制度。进

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和贫困大学生入学等社会救助体系。

八、深化农村改革动力,创优发展环境

当前,一要巩固好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和林业的二轮延包工作。以维护土地承包当事人和山林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核心,调处林业土地纠纷,稳定承包关系。二要深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养老制度。

九、牵头抓全局,发挥党委统筹协调能力

新农村建设量大面广,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乡党委要充分发挥牵头抓全局的作用,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不断提高建设质量。一是完善公共服务。要以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卫生医疗室等为重点,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确保群众文化生活正常开展。加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让农民获得便利、安全、高效、多样的公共服务。二是重视典型引导。要按照典型引路、稳步推进的思路,选择经济基础好、产业发展势头好、村“两委”班子“三力”强、群众参与热情高的村,先行试点,在点上积累经验,探索思路,以点带面,推进整体工作。三是协调部门共建。乡党委要发挥协调抓全局的作用,动员各方力量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要围绕新农村建设来安排项目、争取资金、开展工作,形成乡党委主抓、有关部门协作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二篇:地方人大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文章标题:地方人大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要篇章,并规划了十四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程,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近期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进一步细化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完成好这一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长期不懈努力,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样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认真履行职责,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被浓墨重彩地纳入“十一五”规划之中,在今年各地召开的人代会上,也都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议或决定。那么,如何确保法律、法规和各级人大作出的决议、决定的顺利实施,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就需要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有效发挥作用。一是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及时听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事项的报告,适时做出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议、决定,或者联系本地实际,以立法的形式,制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二是加强工作监督,充分利用视察、调查、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形式,加强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的监督,加强对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监督,加强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监督,多提针对性、可行性强的建议和意见,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切实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监督的实效性。三是加强法律监督。加大对《农业法》、《土地承包法》、《义务教育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力度,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和实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调动各级人大代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不少来自于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特别是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大部分还是村“两委”干部,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要加强与代表的联系,鼓励、组织和引导各级人大代表特别是农村代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并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一是发挥好议政决策作用。认真参与审议,决定好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积极参加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的视察、检查和调查等活动,依法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意见,并抓好落实。二是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基层人大代表生活在群众中间,能够听到群众真实的声音,随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发挥这一优势,组织代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在本职岗位上带头发展经济、致富济困,通过自身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团结和带领周围的群众共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行业的人大代表,也应当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在政府等有关组织协调下,在物力、财力、人力上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方面支持、扶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之,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作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应当也能够在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促进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还应该“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因此,必须切实抓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和谐发展。一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不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维护群众的民主权利;认真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依法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民主实践;畅通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积极推行农村民主化、法制化管理,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工作,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确保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行政的监督,通过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教育,保证普法工作和依法行政落实到每村、每户和每个应受教育的农民,努力培育造就学法、懂法、用法的新型农民;加大对涉农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的力度和比重,保证宪法和法律在农村的有效贯彻实施;不断强化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

第三篇: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思考

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

调查与思考

张 化 强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强调:“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模范执行者,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培养一支素质高、本领强,在新农村建设中敢拼搏的党员队伍,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沙湾区调查,农村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外出务工参与不够。一些劳动力党员认为,新农村建设“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纷纷丢下妻儿老小外出打工,不但没有直接参与家乡新农村建设,反而把自己家庭留给当地党组织照顾。据不完全统计,沙湾区现有农村党员4355名,其中劳动力党员3919名。农村劳动力党员外出务工经商621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党员的15.8%。这些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党员远赴他乡打工,未能参与到原籍地新农村建设中去。二是能力所限出力不够。除去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外,留守在家的农村党员大部分属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和贫困党员。虽然他们能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缺本领、缺技术、缺信息、缺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作用发挥不大。三是怕担风险带头不够。一些农村党员小农思想严重,惯于过安稳日子,怕担风险,不敢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规模以上种养殖项目上。经调查显示,能够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以上种养殖业项目的农村党员仅有265名,占在家农村劳动力党员的9.4%。个别农村党员虽然尝试性地作过些投入,但由于规模较小、技术不过关、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失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敢搞种养殖业项目投入。

二、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不够的主要原因

(一)党员自身能力不强。据初步调查,沙湾区农村党员自身素质离新农村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年龄趋于“老”化。农村党员中,60岁以上1745名,占40.1%;59-36岁1954名,占44.9%;35岁以下656名,占15%。二是文化趋于“低”化。农村党员中,大专以上文化856名,只占19.7%;高中中专文化878名,占20.2%;初中及以下文化2621名,占60.1%。三是能力趋于“弱”化。大部分农村党员发展经济能力偏弱,能及时学习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约占30%。约有10%的农村党员处于贫困状况,根本没有农村发展的经济投入。四是思想趋于“淡”化。个别农村党员宗旨观念不强,怕自身经济项目发展起来后,他人跟着效仿抢市场,不愿意帮助他人发展经济。也有个别农村党员自身素质不高,“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二)基层组织建设不力。一是党支部管理松散。村党支部的松散式管理,导致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个别村党支部把党员管理权全权下放给党小组长,部分党小组长履职不到位,致使支部对党员情况不了解、去向不清楚。一些村党支部评先选优不民主,要么支部提名通过,要么按党小组分配名额,凭党小组长一句话,有的干脆在党小组长中产生,党员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了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二是支部对党员要求不高。个别村党支部对党员要求不高,认为农村党员要想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是不可能的,只要能过组织生活、能交纳党费、本人不违法乱纪、不给组织添更多的麻烦就行了。年终“双评”时“走过场”,把“评议会”开成“总结会”,对党员个人存在的问题不能开展严肃批评,碍于情面只讲成绩、提希望,没有把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作为“评议”内容,在个别村一些贫困党员甚至被评为“优秀”。三是支部发展“能人党员”力度不够。一些村党支部不注重在年轻人和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个别村党支部书记甚至怕失“位子”、丢“帽子”,要么不发展年轻能人党员,要么只发展亲戚、朋友、家族等“关系户”党员,有的甚至不发展党员,致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得不到有效改善,支部党员缺乏发展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三)乡镇党委重视不够。一是对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作用发挥的认识上有偏差。一些乡镇党委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乡镇政府的事,党员作用发挥好坏,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关系不大。一些乡镇政府则认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只要把上面的项目资金争取到位、把老百姓宣传发动好就行了,至于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怎样发挥作用、发挥哪些作用,都是村党支部的事,他们没必要过多的操心。二是对党员素质工程的投入上较薄弱。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党员的素质工程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必要的经费保障。一些乡镇认为,党员教育管理是花钱不见效的“亏本生意”,加之财政体制改革后,乡镇财政经费受到限制。因此,乡镇在党员素质工程投入上,除了区(县)划拨的党建经费外,自有经费不愿投入或“意思”性地投入“装门面”。基层党支部因缺乏经费而草草培训甚至不培训,导致农村党员素质能力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三是对党员在新农村建设素质能力的培训上欠力度。乡镇在抓农村党员素质能力培训上往往通过乡镇党委以会代训方式培训和依靠于村党支部自行培训。乡镇集中培训期次有限,普通农村党员参与率太低,只好将普通党员培训寄希望于村党支部;村党支部培训通常利用党员党日活动进行,同时由于授课人水平、能力所限,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方式简单,导致农村党员学无所获。

三、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系统工程。一是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农村党员能力素质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高素质强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乡镇党委是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基础,区(县)委党校是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补充。应在乡镇和区(县)委党校组建一支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可由乡镇和区(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具体落实一批对农村基层情况熟悉、文化程度高、政策理论水平强、讲演口才好的机关党员为乡镇党委党员培训专门教师和区(县)委党校“客座”教师。上级党委党校适时对乡镇党委和区(县)委党校师资力量进行“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提高其能力和水平。二是制定一个科学的培训方案。科学的培训方案是搞好农村党员新农村建设能力素质提升的基础。区(县)、乡镇、村结合本地新农村建设和党员实际,分别制定农村党员新农村建设专业知识教育培训五年规划、三年计划、方案,采取区(县)培训骨干、乡镇培训重点、村培训学员方式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培训。各级在实施农村党员培训时,事前要做好深入细致地走访调查,掌握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群众普遍关心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科学设臵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好培训。三是形成一种和谐的“学教”氛围。和谐的学习教育氛围是确保培训效果的基础。各级在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时,要改变以往的“理论灌输”和“以会代训”等传统方式,除有计划地开展集中培训外,可以组织开展党的农村政策宣讲会、新农村建设党员典型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和开办新农村建设“党员论坛”等,让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方式吸引党员,让农村党员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教育。对外出流动党员,可采取编发“手机短信党课”、邮寄学习资料、领导亲自“送学”上门和通过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上党课等形式进行教育。

(二)完善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体系。一是党建工作部署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衔”。区(县)委、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在制定党建工作目标时,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召开农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农村党建工作时,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衔”。基层党组织要结合本地实际,着力解决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素质和能力方面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特别要把党员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作为重要课题,放到首要位臵进行落实。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对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及时调整和撤换工作不力、党员群众信任度低、考核不称职,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在返乡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和致富能人中定向定位培养年轻后备干部,适时把他们充实到村级班子。对一时无合适后备力量的村,实行跨村任职的办法予以解决。用好用活机关下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他们信息灵通、知识面广等优势,推动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党员发展,推行入党积极分子“社会评价”制,发挥乡镇机关“青年党支部”作用,杜绝支部书记说了算和只发展亲戚、朋友、家族等“关系户”党员或不发展党员现象发生,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党员队伍。三是党员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利用“党日活动”,抓好党员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严把党内民主生活会质量关,组织党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方位查找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民主生活会中查找的突出问题,支部要引导党员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畅通党员出口渠道,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发挥作用,经教育不改或整改无效果的不合格党员,要及时清除出党,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四是支部日常管理要体现新农村建设理念。把新农村建设理念贯穿于党内“三会一课”当中,把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灌输于党员脑海。建立支部班子联系贫困党员制度,从根本上关心贫困党员,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在抓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帮助他们找准发展项目、筹措发展资金,尽快脱贫致富,重树党员形象。建立定期走访慰问老弱病残制度,关心他们的生活、健康等状况,激励他们教育好家庭、子女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实行问题党员交心谈心制度,支部对新农村建设中有问题的党员进行交心谈心,了解他们作用发挥不够的主要原因,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参与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实行党员外出报告、专人联系、信息跟踪、定期汇报等,每年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基层党组织要召开外出返乡党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家乡新农村建设建议意见,动员他们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注重在年轻优秀外出党员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动员他们返乡竞选村干部,运用打工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信息,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健全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是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基层党建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初,区(县)委对乡镇党委、乡镇党委对村党支部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党建目标考核内容,进行量化管理。同时抓好平时工作督查,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和工作社会评价制度,确保党建责任人履职到位。二是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区(县)按农村党员每年每人20元培训经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乡镇从自有经费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村党支部从村办公经费中列支部分用于党员教育培训,联系乡镇、村的县级领导干部和区(县)部门要积极为所联系乡镇、村解决党建工作的资金缺口问题。三是建立新农村建设吸引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加大社会治安软环境治理,杜绝黑恶势力和车匪路霸情况发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搭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做好“支部+专合组织”工作,通过“党员农贷快车”,扶持现有在家党员搞好产业发展。争取国家相关新农村建设发展资金和扶持政策,出台产业发展项目奖励政策,激励外出党员返乡创业,积极投身家乡新农村建设。四是完善党内激励帮扶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制度,各级党组织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营造争先进、学典型的良好氛围。区(县)建立50-100万元左右党内帮扶基金,出台新农村建设帮扶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发展经济,带头勤劳致富。区(县)级联系村部门发挥人才、政策、资金、项目等优势,指导帮助联系村党员进行产业调整,通过党员带头示范,推进“一村一品”特色农业。

(沙湾区委党校)

第四篇: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同广大群众最接近、最密切,农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借助当前在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利时机,搞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促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赢得群众认同和依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多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筑牢不愿腐败的思想防线[本文出自中国文秘之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突出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多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只有筑牢不愿腐败的思想防线,才能塑造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1、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要以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广大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要善于利用像保康县尧治河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襄阳区黄集镇温岗林场场长赵明贵等农村先进典型这类“活教材”,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通过树典型、扬正气、找差距、查问题,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继续搞好领导与乡村联系点,形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教育要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强配好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先进性教育常抓不懈。通过教育活动,使党员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氛围更加浓厚,力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注重民主法制教育,多打“预防针”,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时下,少数村干部宗族观念严重,封建主义思想蔓延,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存在不少“法盲”“纪盲”干部,对村民自治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民主管理意识差,换届选举时,宗族观念作崇,拉帮结派,按姓氏按族派去选举。当选村干部以后,有的村干部甚至成为一村一族的“土皇帝”,出现村务不公开,运作不透明,管理不民主,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等无政府主义行为。针对上述问题,要通过举办民主法制知识培训班、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栏等形式,多打“预防针”,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对农村干部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把农村基层民主纳入法制的轨道,教育广大农村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不断增强基层干部遵纪守法意识,促进农村干部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与此同时,要加强农村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学习,提高干部的政策观念和按方针政策办事、运用方针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廉政文化进农村领域,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要通过廉政文化“五进”系列活动,大力学习宣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把廉政教育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以及法律法规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纪检、组织、宣传以及科文卫体等单位的作用,利用电视、电影、广播、报刊、标语、宣传画等形式,以及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汇演等载体,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将廉政教育不断向村组延伸,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大宣教格局,在广大农村山区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新风尚,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推向深入。

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种好“试验田”,砌上“防火墙”,认准“定盘星”,安装“保险锁”,构建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

“反腐倡廉,制度是保证”。邓小平同志也指出:“反腐败工作,还是要靠法制,靠法制靠得牢些”。当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党风廉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需要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种好“试验田”,砌上“防火墙”,认准“定盘星”,安装“保险锁”,构建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

1、深化村务管理体制改革,种好“试验田”,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管理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行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村内重大事务由村民委员会决策,可以将村主任排除在决策圈之外;决策后的事务由村主任或村企业承包董事长负责组织人力物力去实施,参与决策的成员原则上不能参与村务的执行;以村支部书记为首的村党支部负责对村务进行监督,由村党支部收集整理村务包括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向村民汇报。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同时可以防止“村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2、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砌上“防火

墙”,切实规范农村干部用钱行为。农村财务问题历来是村民与村干部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层班子的团结和党群、干群的关系融洽与否。针对现在有些农村存在的换一批干部建一本账,村干部集会计、出纳于一身,一手拿钱、一手拿票、白条下账甚至不建账等问题,要积极推行“村财乡管”制度,建立乡镇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切实加强对村集体资

金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公款大吃大喝和以权谋私行为。积极建立乡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明晰资产产权,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并纳入村务公开,规范农村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建立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接受群众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3、完善村委会换届选举制度,认准“定盘星”,选好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村委会则是村民自治的重要领导力量,因此,在村干部选人用人时,要建立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一是把好选举关。自推行“村官”“海选”制度以来,有些地方发生了贿选、逼选等严重破坏选举的事件,那些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选的人,他们所想的只能是在当选后充分实践其自我投入产出的经济学。因此,一定要把好选举关,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二是通过立法形式,在法律上对村官的任期作出一定的限制,以避免长时间在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在政策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改变目前农村干部年龄渐趋老龄化、学历偏低、地域化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四是规范村官报酬。拿得太多,群众有意见;拿得太低,则影响村官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经群众讨论,村党支部、村委会协商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并与工作任务、工作实绩挂钩。

4、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安装“保险锁”,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利用责任制的工作机制,掌握有利时机,集中力量突出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工作中的难点。如农村干部贪污腐败、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群众反映强烈,而又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等。要把敢不敢抓责任追究,提高到是否具备党性原则的高度来认识,坚决克服“好人主义”和本位主义,对因为政不廉而导致农民集体上访,或因加重农民负担而引发恶性事件等问题,要坚决追究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责任,对那些为责任人开脱袒护、说情的领导干部,要追究责任;对那些不落实责任制追究规定的也要追究责任。坚决刹住“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农村得到落实,抓出明显的成效。

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际,设立“高压线”,戴好“紧箍咒”,配备“反光镜”,形成不易腐败的监督机制

现在,一些基层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流于形式,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执行不够有力,纪检、审计、公安、检察等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没有很好发挥;特别是村委会干部实行村民自治选举后,非党员的村干部占有一定比例,对这一部分村干部的监督除了批评教育外,缺乏有效的监督特别是纪律约束措施,出现了纪检机关无法监督,公安、检察机关又监督不了的局面,存在监督“空档”,群众的监督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根据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设立“高压线”,戴好“紧箍咒”,配备“反光镜”,形成不易腐败的监督机制。

1、强化党内监督,设立“高压线”,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按照《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制度。尤其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村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划和民主决策机制。同时,要将廉政谈话、廉政承诺、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向村级干部延伸,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2、强化上级对下级监督,戴好“紧箍咒”,不断提高监督效果。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监督:一方面,要强化乡镇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监督。着力抓好对“一把手”的监督,要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发包承包、土地征用款和公益工程的招标等方面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强化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监督。尽量提倡党支部书记通过民主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实行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一肩挑”。鼓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交叉任职,以加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同时,建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制度,实行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切实保证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加强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监督。

3、强化民主监督,配备“反光镜”,积极开辟群众监督渠道。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监督;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村民民主理财制度,完善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和工作程序,切实加强对村集体财务活动的监督。三是要进一步规范村委会村务公开工作。实施“阳光工程”,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是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要对农村财务进行定期审计,乡镇审计部门、村委会要定期派员对村委会、村民小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村民公布,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查处。

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拍响“惊堂木”,攥紧“铁拳头”,高举“正义旗”,发挥不敢腐败的惩处威力

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拍响“惊堂木”,攥紧“铁拳头”,高举“正义旗”,发挥不敢腐败的惩处威力。

1、突出重点部位,拍响“惊堂木”,坚决制止各种涉农违规行为。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继续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农村教育、报刊订阅、用水用电、修建道路、计划生育、农民务工经商等方面的乱收费行为,加强对涉农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审核、监督,防止以经营服务性收费为名变相加重农民负担。坚决制止在乡镇、村财务管理、宅基地审批、土地矿产资源开发承包等过程中的“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甚至搞宗族主义,勾结地方黑恶势力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重点查处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严重群体性事件和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案件;重点查处挪用、克扣粮食直补资金和村级补助资金及查处各种巧立名目、变换花样乱收费、乱罚款和强行集资摊派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攥紧“铁拳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一是定期召开执纪执法机关和组织部门的联席会议。对确实属于违纪违法方面的案件给予及时查处,对属于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由组织部门掌握作为干部调整的重要依据。二是要建立案件协查制度。由于乡镇纪委办案力量较薄弱,对于复杂或疑难案件难以独立完成。因此,要建立案件协查制度,由上级纪委直接指派人下乡指导,协助调查或是组织邻边乡镇纪检干部到案发单位帮助调查。这样,既能提高办案效率,又能保证案件证据充分。三是建立协审会商制度。对于一般案件,调查终结后,要经过审理小组讨论把关,严格按照办案“二十四字”要求进行案件审理。对于大要案、疑难或复杂案件,乡镇纪委把握不准的,要在审理小组讨论后,提交党委政府研究前,将案件材料报上级纪委进行协审会商,力求准确定案。同时要保证协审会商意见的落实,如有变动,必须征得上级纪委审理室同意,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

3、加强农村纪检监察队伍建设,高举“正义旗”,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在积极改进乡镇级纪检监察工作的前提下,要切实加强行政村的纪检监察工作。可试行在行政村设立纪检小组,配备专职纪检干部,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解决矛盾,并及时向镇一级反馈党风廉政的信息。村民小组由群众选举产生,聘请党性强、信誉好、有公信力的人担任廉政监督员,加强对村级组织及其党员干部的廉政监督。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定期排查制度,督促基层干部切实履行起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及时掌握情况。对群众的各类信访件,要及时处理,及时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损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第五篇: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思考(精)

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 调查与思考 张 化 强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 的伟大工程时强调:“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 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各项 政策的模范执行者,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培养一支素质高、本领强,在 新农村建设中敢拼搏的党员队伍,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沙湾区调查,农村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 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外出务工参与不够。一些劳动力党员认为,新农村 建设“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纷纷丢下妻儿老小外出打工, 不但没有直接参与家乡新农村建设,反而把自己家庭留给当 地党组织照顾。据不完全统计, 沙湾区现有农村党员 4355名, 其中劳动力党员 3919名。农村劳动力党员外出务工经商 621人, 占全区农村劳动力党员的 15.8%。这些年轻力壮的劳动力 党员远赴他乡打工,未能参与到原籍地新农村建设中去。二 是能力所限出力不够。除去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外,留守在家 的农村党员大部分属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和贫困党员。虽 然他们能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缺本领、缺技术、缺信息、缺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作用发 挥不大。三是怕担风险带头不够。一些农村党员小农思想严 重,惯于过安稳日子,怕担风险,不敢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规 模以上种养殖项目上。经调查显示,能够大胆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规模以上种养殖业项目的农村党员仅有 265名,占在家 农村劳动力党员的 9.4%。个别农村党员虽然尝试性地作过些 投入,但由于规模较小、技术不过关、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 失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敢搞种养殖业 项目投入。

二、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不够的主要原因(一党员自身能力不强。据初步调查,沙湾区农村党 员自身素质离新农村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年龄趋 于 “老” 化。农村党员中, 60岁以上 1745名, 占 40.1%;59-36岁 1954名,占 44.9%;35岁以下 656名,占 15%。二是文化 趋于 “低” 化。农村党员中, 大专以上文化 856名, 只占 19.7%;高中中专文化 878名,占 20.2%;初中及以下文化 2621名, 占 60.1%。三是能力趋于“弱”化。大部分农村党员发展经济 能力偏弱,能及时学习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约占 30%。约有 10%的农村党员处于贫困状况,根本没有农村发展的经济投 入。四是思想趋于“淡”化。个别农村党员宗旨观念不强, 怕自身经济项目发展起来后,他人跟着效仿抢市场,不愿意 帮助他人发展经济。也有个别农村党员自身素质不高, “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二基层组织建设不力。一是党支部管理松散。村党 支部的松散式管理,导致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 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个别村党支部把党员管理权全权下放 给党小组长,部分党小组长履职不到位,致使支部对党员情 况不了解、去向不清楚。一些村党支部评先选优不民主, 要么支部提名通过,要么按党小组分配名额,凭党小组长一 句话,有的干脆在党小组长中产生,党员干好干坏一个样, 挫伤了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二是支部对党员要求不高。个别村党支部对党员要求不高,认为农村党员要想干出惊天 动地的大事是不可能的,只要能过组织生活、能交纳党费、本人不违法乱纪、不给组织添更多的麻烦就行了。年终“双 评”时“走过场”,把“评议会”开成“总结会”,对党员 个人存在的问题不能开展严肃批评,碍于情面只讲成绩、提 希望,没有把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发展农村经济 作为“评议”内容,在个别村一些贫困党员甚至被评为“优 秀”。三是支部发展“能人党员”力度不够。一些村党支部 不注重在年轻人和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个别村党支部书记 甚至怕失“位子”、丢“帽子”,要么不发展年轻能人党员, 要么只发展亲戚、朋友、家族等“关系户”党员,有的甚至

不发展党员,致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得不到有效改善,支部 党员缺乏发展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三乡镇党委重视不够。一是对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作 用发挥的认识上有偏差。一些乡镇党委认为:自己的主要工 作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乡镇政府的事,党员 作用发挥好坏,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关系不大。一些乡镇政 府则认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只要把上面的项目资金 争取到位、把老百姓宣传发动好就行了,至于党员在新农村 建设中怎样发挥作用、发挥哪些作用,都是村党支部的事, 他们没必要过多的操心。二是对党员素质工程的投入上较薄 弱。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党员的素质 工程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必要的经费保障。一些乡镇认为,党 员教育管理是花钱不见效的“亏本生意”,加之财政体制改 革后,乡镇财政经费受到限制。因此,乡镇在党员素质工程 投入上,除了区(县划拨的党建经费外,自有经费不愿投 入或“意思”性地投入“装门面”。基层党支部因缺乏经费 而草草培训甚至不培训,导致农村党员素质能力不能适应新 农村建设的需要。三是对党员在新农村建设素质能力的培训 上欠力度。乡镇在抓农村党员素质能力培训上往往通过乡镇 党委以会代训方式培训和依靠于村党支部自行培训。乡镇集 中培训期次有限,普通农村党员参与率太低,只好将普通党 员培训寄希望于村党支部;村党支部培训通常利用党员党日

活动进行,同时由于授课人水平、能力所限,培训内容单一, 培训方式简单,导致农村党员学无所获。

三、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一实施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教育培 训系统工程。一是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农村党员能力 素质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高素质强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关 键。乡镇党委是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基础,区(县委 党校是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补充。应在乡镇和区(县 委党校组建一支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可由乡镇和区(县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具体落实一批对农村基层情况熟悉、文化程度高、政策理论水平强、讲演口才好的机关党员为乡 镇党委党员培训专门教师和区(县委党校“客座”教师。上级党委党校适时对乡镇党委和区(县委党校师资力量进 行“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提高其能力和水平。二是制定 一个科学的培训方案。科学的培训方案是搞好农村党员新农 村建设能力素质提升的基础。区(县、乡镇、村结合本地 新农村建设和党员实

际,分别制定农村党员新农村建设专业 知识教育培训五年规划、三年计划、方案,采取区(县 培训骨干、乡镇培训重点、村培训学员方式进行有计划、有 步骤地系统培训。各级在实施农村党员培训时,事前要做好 深入细致地走访调查,掌握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 矛盾和群众普遍关心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科

学设置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好培训。三是形成一 三是形成一 种和谐的“ 氛围。种和谐的“学教”氛围。和谐的学习教育氛围是确保培训效 果的基础。各级在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时,要改变以往的 “理论灌输”和“以会代训”等传统方式,除有计划地开展 集中培训外,可以组织开展党的农村政策宣讲会、新农村建 设党员典型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和开办新 农村建设“党员论坛”等,让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方式吸引 党员,让农村党员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教育。对外出流动党员,可采取编发“手机短信党课”、邮寄学习资料、领导亲自“送学”上门和通过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上 党课等形式进行教育。完善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

(二)完善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 作体系。一是党建工作部署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衔” 作体系。一是党建工作部署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衔”。区(县)委、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在制定党建工作目标时,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召开农建 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农村党建工作时,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 衔”。基层党组织要结合本地实际,着力解决党员在新农村 建设中的思想、素质和能力方面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方向 和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特别要把党员如何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作为重要课题,放到首要位置 进行落实。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 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 对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及时调整和撤换工作不力、党

员群众信任度低、考核不称职,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 有效发挥作用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在返乡青年、复员退 伍军人和致富能人中定向定位培养年轻后备干部,适时把他 们充实到村级班子。对一时无合适后备力量的村,实行跨村

任职的办法予以解决。用好用活机关下派干部和大学生“村 官”,充分发挥他们信息灵通、知识面广等优势,推动新农 村建设。抓好农村党员发展,推行入党积极分子“社会评价” 制,发挥乡镇机关“青年党支部”作用,杜绝支部书记说了 算和只发展亲戚、朋友、家族等“关系户”党员或不发展党 员现象发生,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党员队伍。三 三 是党员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是党员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利用“党日活动”,抓好党员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严把党内民主生活会质 量关,组织党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方位查找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民主生活会中查找的突出问 题,支部要引导党员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并制定整改 措施限期整改。畅通党员出口渠道,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 发挥作用,经教育不改或整改无效果的不合格党员,要及时 清除出党,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四是支部日常 四是支部日常 管理要体现新农村建设理念。管理要体现新农村建设理念。把新农村建设理念贯穿于党内 “三会一课”当中,把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灌输于党员脑海。建立支部班子联系贫困党员制度,从根本 上关心贫困党员,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在抓好思想教育的

同时,帮助他们找准发展项目、筹措发展资金,尽快脱贫致 富,重树党员形象。建立定期走访慰问老弱病残制度,关心 他们的生活、健康等状况,激励他们教育好家庭、子女积极 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实行问题党员交心谈心制度,支部对新 农村建设中有问题的党员进行交心谈心,了解他们作用发挥 不够的主要原因,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转变 观念,参与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实行 党员外出报告、专人联系、信息跟踪、定期汇报等,每年春 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基层党组织要召开 外出返乡党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家乡新农村建设建议意见,动员他们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注重在年轻优秀外出党员中 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动员他们返乡竞选村干部,运用打工学 到的知识和掌握的信息,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健全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 效机制。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效机制。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 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是乡镇党委、村党 支部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基层党建实行目标管理。

每年 初,区(县)委对乡镇党委、乡镇党委对村党支部签订党建 目标责任书,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党建目标考核内容,进行量 化管理。同时抓好平时工作督查,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 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和工作社会评价制度,确保 党建责任人履职到位。二是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区(县)二是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

按农村党员每年每人 20 元培训经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乡镇 从自有经费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村党 支部从村办公经费中列支部分用于党员教育培训,联系乡镇、村的县级领导干部和区(县)部门要积极为所联系乡镇、村 解决党建工作的资金缺口问题。三是建立新农村建设吸引机 三是建立新农村建设吸引机 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加大社会治安 软环境治理,杜绝黑恶势力和车匪路霸情况发生,营造良好 的发展环境。搭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做好“支部+专合组织” 工作,通过“党员农贷快车”,扶持现有在家党员搞好产业 发展。争取国家相关新农村建设发展资金和扶持政策,出台 产业发展项目奖励政策,激励外出党员返乡创业,积极投身 家乡新农村建设。四是完善党内激励帮扶机制。建立和完善 四是完善党内激励帮扶机制。四是完善党内激励帮扶机制 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制度,各级党组织每年评选表彰一批 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 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营造争先进、学典型的良好氛围。区(县)建立 50-100 万元 左右党内帮扶基金,出台新农村建设帮扶政策,采取以奖代 补形式,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发展经济,带头勤劳致富。(县)区 级联系村部门发挥人才、政策、资金、项目等优势,指导帮 助联系村党员进行产业调整,通过党员带头示范,推进“一 村一品”特色农业。(沙湾区委党校)

下载乡党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1[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党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1[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调研报告(5篇)

    根据《**市供销社关于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供销合作社重要作用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社抽调业务熟悉,具有调研经验的同志,对供销社改革改制工作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范文大全)

    工作上按照“工作便于开展,形式活泼多样,群众易于接受”原则,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大力破除群众小富即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坐等求要的传统习俗,引导干群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

    地方人大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地方人大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一项惠民举措,是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前沿,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

    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五篇模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同广大群众最接近、最密切,农村党员干部......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当前我国各地都在开展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仍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于或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忽视对环境......

    经验交流:让新农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闪光

    让新农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闪光 我国是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

    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探索

    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探索王明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思考和探索

    一、我县大学生村官现状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州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把实施“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