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团组织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基层团组织如何在新农村
建设中发挥作用
作为共青团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如何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紧紧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广大农村青年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稳步快速发展。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做好青年农民的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所以,必须将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作为团组织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大力开展“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青年经纪人等各方面的工作,鼓励农村青年自主创业。
1、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训新型青年农民,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围绕科技和市场两个环节,利用网络资源,为农村青年提供科技、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农村青年提高利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新品种,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为农村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村青年。
2、做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农村团组织要结合本地实际,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依托,积极组织农村青年参与,着力培育出一批懂市场、善管理的高素质青年劳
务经纪人,推动青年就业致富奔小康。
二、深入开展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农村基层团组织必须深入开展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思想教育为主线,用正确的政治思想武装农村青年,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传播新文化。
1、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青春建功”等主题教育,以理论思想武装青年头脑,紧紧地把团员青年团结在党、团周围,巩固党执政的农村青年基础。
2、组织开展“青春装点新农村”等主题活动。坚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实效服务”的工作思路,组织青年以志愿者为先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开展各项活动。开展科技培训、文艺演出、环保宣传等服务活动;开展以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为重点的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发动广大青年开展植树造林、清除白色垃圾等环保活动;提倡青年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农村青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壮志豪情。
三、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团组织对农村青年的凝聚力。要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还必须不断创新组织形式,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各类农村青年协会等新型组织创建活动开展。
1、积极创新组织形式,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农村青年协会等新型组织的创建活动。要争取党委的支持,将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纳入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范畴,努力构建“基层农村青年中心”的新型组织网络体系。培育发展基层各类青年专业技术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经过必要程序把这些组织吸纳到青年中心的团体会员和青年中来,扶持他们发展壮大,借助他们更加有效地联系和服务青年。从而不断扩大农村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面,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活力。
2、围绕农村青年需求,大力挖掘服务项目,构筑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基层团组织要积极争取和吸引政府有关部门在青年中心实施青年发展项目,大力培育和挖掘农村青年中心在农业产业化、科技、普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项目,加强与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的工作,发挥各自优势,达到互惠双赢。紧密围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热点和难点,开展科技培训、转移就业、信息服务、文化服务等工作。结合农村青年书屋、青年开放书架、青年健康促进计划等系列活动,提高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骨干。开展党建带团建、培养青年人才,利用开展各类培训班之际造就实干型人才充实团组织,发展成骨干力量;借助大学生志愿者的平台,让一批高素质的志愿者充实到团组织中来,保证基层村组织的有效运转。广泛开展城乡互动,发动机关、大中专学校、企事业单位与农村团组织共建,使农村团组织成为凝聚人才、联系青年的新纽带,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新平台。
总之,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搞好自身建设,加强工作方法、力度,使之成为一支敢打善拼的队伍,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成为党的好助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2011年7月3日
第二篇: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思考
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
调查与思考
张 化 强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强调:“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模范执行者,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培养一支素质高、本领强,在新农村建设中敢拼搏的党员队伍,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沙湾区调查,农村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外出务工参与不够。一些劳动力党员认为,新农村建设“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纷纷丢下妻儿老小外出打工,不但没有直接参与家乡新农村建设,反而把自己家庭留给当地党组织照顾。据不完全统计,沙湾区现有农村党员4355名,其中劳动力党员3919名。农村劳动力党员外出务工经商621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党员的15.8%。这些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党员远赴他乡打工,未能参与到原籍地新农村建设中去。二是能力所限出力不够。除去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外,留守在家的农村党员大部分属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和贫困党员。虽然他们能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缺本领、缺技术、缺信息、缺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作用发挥不大。三是怕担风险带头不够。一些农村党员小农思想严重,惯于过安稳日子,怕担风险,不敢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规模以上种养殖项目上。经调查显示,能够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以上种养殖业项目的农村党员仅有265名,占在家农村劳动力党员的9.4%。个别农村党员虽然尝试性地作过些投入,但由于规模较小、技术不过关、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失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敢搞种养殖业项目投入。
二、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不够的主要原因
(一)党员自身能力不强。据初步调查,沙湾区农村党员自身素质离新农村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年龄趋于“老”化。农村党员中,60岁以上1745名,占40.1%;59-36岁1954名,占44.9%;35岁以下656名,占15%。二是文化趋于“低”化。农村党员中,大专以上文化856名,只占19.7%;高中中专文化878名,占20.2%;初中及以下文化2621名,占60.1%。三是能力趋于“弱”化。大部分农村党员发展经济能力偏弱,能及时学习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约占30%。约有10%的农村党员处于贫困状况,根本没有农村发展的经济投入。四是思想趋于“淡”化。个别农村党员宗旨观念不强,怕自身经济项目发展起来后,他人跟着效仿抢市场,不愿意帮助他人发展经济。也有个别农村党员自身素质不高,“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二)基层组织建设不力。一是党支部管理松散。村党支部的松散式管理,导致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个别村党支部把党员管理权全权下放给党小组长,部分党小组长履职不到位,致使支部对党员情况不了解、去向不清楚。一些村党支部评先选优不民主,要么支部提名通过,要么按党小组分配名额,凭党小组长一句话,有的干脆在党小组长中产生,党员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了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二是支部对党员要求不高。个别村党支部对党员要求不高,认为农村党员要想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是不可能的,只要能过组织生活、能交纳党费、本人不违法乱纪、不给组织添更多的麻烦就行了。年终“双评”时“走过场”,把“评议会”开成“总结会”,对党员个人存在的问题不能开展严肃批评,碍于情面只讲成绩、提希望,没有把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作为“评议”内容,在个别村一些贫困党员甚至被评为“优秀”。三是支部发展“能人党员”力度不够。一些村党支部不注重在年轻人和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个别村党支部书记甚至怕失“位子”、丢“帽子”,要么不发展年轻能人党员,要么只发展亲戚、朋友、家族等“关系户”党员,有的甚至不发展党员,致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得不到有效改善,支部党员缺乏发展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三)乡镇党委重视不够。一是对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作用发挥的认识上有偏差。一些乡镇党委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乡镇政府的事,党员作用发挥好坏,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关系不大。一些乡镇政府则认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只要把上面的项目资金争取到位、把老百姓宣传发动好就行了,至于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怎样发挥作用、发挥哪些作用,都是村党支部的事,他们没必要过多的操心。二是对党员素质工程的投入上较薄弱。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党员的素质工程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必要的经费保障。一些乡镇认为,党员教育管理是花钱不见效的“亏本生意”,加之财政体制改革后,乡镇财政经费受到限制。因此,乡镇在党员素质工程投入上,除了区(县)划拨的党建经费外,自有经费不愿投入或“意思”性地投入“装门面”。基层党支部因缺乏经费而草草培训甚至不培训,导致农村党员素质能力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三是对党员在新农村建设素质能力的培训上欠力度。乡镇在抓农村党员素质能力培训上往往通过乡镇党委以会代训方式培训和依靠于村党支部自行培训。乡镇集中培训期次有限,普通农村党员参与率太低,只好将普通党员培训寄希望于村党支部;村党支部培训通常利用党员党日活动进行,同时由于授课人水平、能力所限,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方式简单,导致农村党员学无所获。
三、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系统工程。一是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农村党员能力素质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高素质强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乡镇党委是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基础,区(县)委党校是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补充。应在乡镇和区(县)委党校组建一支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可由乡镇和区(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具体落实一批对农村基层情况熟悉、文化程度高、政策理论水平强、讲演口才好的机关党员为乡镇党委党员培训专门教师和区(县)委党校“客座”教师。上级党委党校适时对乡镇党委和区(县)委党校师资力量进行“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提高其能力和水平。二是制定一个科学的培训方案。科学的培训方案是搞好农村党员新农村建设能力素质提升的基础。区(县)、乡镇、村结合本地新农村建设和党员实际,分别制定农村党员新农村建设专业知识教育培训五年规划、三年计划、方案,采取区(县)培训骨干、乡镇培训重点、村培训学员方式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培训。各级在实施农村党员培训时,事前要做好深入细致地走访调查,掌握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群众普遍关心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科学设臵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好培训。三是形成一种和谐的“学教”氛围。和谐的学习教育氛围是确保培训效果的基础。各级在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时,要改变以往的“理论灌输”和“以会代训”等传统方式,除有计划地开展集中培训外,可以组织开展党的农村政策宣讲会、新农村建设党员典型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和开办新农村建设“党员论坛”等,让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方式吸引党员,让农村党员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教育。对外出流动党员,可采取编发“手机短信党课”、邮寄学习资料、领导亲自“送学”上门和通过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上党课等形式进行教育。
(二)完善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体系。一是党建工作部署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衔”。区(县)委、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在制定党建工作目标时,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召开农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农村党建工作时,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衔”。基层党组织要结合本地实际,着力解决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素质和能力方面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特别要把党员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作为重要课题,放到首要位臵进行落实。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对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及时调整和撤换工作不力、党员群众信任度低、考核不称职,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在返乡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和致富能人中定向定位培养年轻后备干部,适时把他们充实到村级班子。对一时无合适后备力量的村,实行跨村任职的办法予以解决。用好用活机关下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他们信息灵通、知识面广等优势,推动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党员发展,推行入党积极分子“社会评价”制,发挥乡镇机关“青年党支部”作用,杜绝支部书记说了算和只发展亲戚、朋友、家族等“关系户”党员或不发展党员现象发生,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党员队伍。三是党员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利用“党日活动”,抓好党员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严把党内民主生活会质量关,组织党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方位查找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民主生活会中查找的突出问题,支部要引导党员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畅通党员出口渠道,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发挥作用,经教育不改或整改无效果的不合格党员,要及时清除出党,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四是支部日常管理要体现新农村建设理念。把新农村建设理念贯穿于党内“三会一课”当中,把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灌输于党员脑海。建立支部班子联系贫困党员制度,从根本上关心贫困党员,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在抓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帮助他们找准发展项目、筹措发展资金,尽快脱贫致富,重树党员形象。建立定期走访慰问老弱病残制度,关心他们的生活、健康等状况,激励他们教育好家庭、子女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实行问题党员交心谈心制度,支部对新农村建设中有问题的党员进行交心谈心,了解他们作用发挥不够的主要原因,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参与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实行党员外出报告、专人联系、信息跟踪、定期汇报等,每年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基层党组织要召开外出返乡党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家乡新农村建设建议意见,动员他们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注重在年轻优秀外出党员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动员他们返乡竞选村干部,运用打工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信息,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健全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是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基层党建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初,区(县)委对乡镇党委、乡镇党委对村党支部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党建目标考核内容,进行量化管理。同时抓好平时工作督查,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和工作社会评价制度,确保党建责任人履职到位。二是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区(县)按农村党员每年每人20元培训经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乡镇从自有经费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村党支部从村办公经费中列支部分用于党员教育培训,联系乡镇、村的县级领导干部和区(县)部门要积极为所联系乡镇、村解决党建工作的资金缺口问题。三是建立新农村建设吸引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加大社会治安软环境治理,杜绝黑恶势力和车匪路霸情况发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搭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做好“支部+专合组织”工作,通过“党员农贷快车”,扶持现有在家党员搞好产业发展。争取国家相关新农村建设发展资金和扶持政策,出台产业发展项目奖励政策,激励外出党员返乡创业,积极投身家乡新农村建设。四是完善党内激励帮扶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制度,各级党组织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营造争先进、学典型的良好氛围。区(县)建立50-100万元左右党内帮扶基金,出台新农村建设帮扶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发展经济,带头勤劳致富。区(县)级联系村部门发挥人才、政策、资金、项目等优势,指导帮助联系村党员进行产业调整,通过党员带头示范,推进“一村一品”特色农业。
(沙湾区委党校)
第三篇: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调研报告
根据《**市供销社关于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供销合作社重要作用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社抽调业务熟悉,具有调研经验的同志,对供销社改革改制工作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汇总,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范围和对象
1、现存企业:日杂公司
2、退休干部:2人,安置职工2人,享受低保职工2人,下岗后购买供销社门店仍然经营农资、日杂、百货的职工3人。
3、“两社一会”创办中,吸纳为综合服务社的社员及部份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4、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部分村委会及个别农户。
5、目前我社现代流通网络产业协会辐射的部分乡(镇)、村。
6、区社财务、报表、债权、债务、固定资产、有关档案资料。
7、劳动社会保障局查阅供销系统相关人员的医疗保险等情况。
二、区社基本情况
**区供销社机关现有干部职工8人,其中正科1人,副科1人,副主任科员1人,事业推公人员3人,工勤人员1人,合同制工人1人(驾驶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
三、改革改制情况
我社认真贯彻区人民政府审批的改革方案,“以社有资产退出,职工身份置换,债务不悬空,按照保留牌子,人员分流安置,向个体私营经济转化”的总体思路,于98年开始进行企业改革改制。改革前全系统有12个企业,干部职工597人,根据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保留了农资公司和日杂公司两块牌子,其中,日杂公司仍进行经营活动,在区社的指导支持下,将原资产进行改造建设成茶叶市场,管理人员3人。其余基层社、购销店、厂、公司、营业执照全部到工商注销。一次性安置职工192人,内退18人,其它124人(调动、死亡等),支付安置职工补偿金总额192万元,分流职工参加社保192人,医保192人。
四、离休人员情况
离休人数2人,离休人员由区老干局统一管理,医疗费全额报销,退休人员247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47人,年上交医疗保险费82万元,参加大病医疗保险247人,年上交医疗保险费25万元,247名退休人员向社会化管理过渡,支付社会化管理费用20万元,33名退休党员向社区过渡。社区管理费、社保费、医疗保险费、丧葬抚恤费都按标准要求解决,不存在大的困难和问题。
五、“两社一会”的发展情况
2005年至2007年6月底共发展“两社一会”46个,其中:协会11个,专业合作社2个,综合服务社27个,市场4个,协会带动农户1259户,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227户,2007年1—6月份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377万元,综合服务社销售化肥11200吨,日用消费品购销总额35万元,经营总额4084.58万元。
六、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现状:目前已发展的农资流通网络辐射全区7个乡(镇)20个村,还有3个乡(镇)80个村的农民没有享受到供销社农资流通网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全区共102个村委会,33个市场,其中区级7个,乡级10个,村级16个,有75%的村没有集贸市场。
2、构想:“十一五”期间,新建和改造4个农村集贸市场,新建忙畔街道文伟村集贸市场,改造凤翔街道复合村街、圈内乡宁安街、蚂蚁堆乡蚂蚁堆街集贸市场,建设1个区级农资配送中心,年配送能力1000万元,建设博尚、那招片区,圈内、平村片区,凤翔、忙畔、邦东、马台、南美片区的区域性配送中心。发展100个“两社一会”其中专业合作社15个,综合服务社70个,行业协会15个,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四进村”、“五个有”工作的开展,巩固和发展好**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3、政府出台有关扶持政策:从2006年起,“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给改造和新建一个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给予5万元的资金扶持,区政府配套5万元;市政府副市长和市供销社领导对重点市场实行挂钩联系,以确保市场建设按质、按期完成,每年安排1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配送中心建设,继续安排5万元的化肥储备贴息资金、专项用于配送中心建设,农药仓储设施建设和3万吨化肥储备。
七、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情况
**区共发展协会82个,总会员数2396人,其中供销社领办11个,均为农产品行业协会,占协会总数的13%,发展会员1259人,占全区总会员数的52%,其中团体会员22个,农民会员10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会员数227个。创办农产品经纪人协会1个,会员62人,进行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一期,培训62人,全区农产品交易总量13003万元,通过供销社服务所占农产品交易比例约为20%。
八、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参与新农村建
第四篇: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思考(精)
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 调查与思考 张 化 强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 的伟大工程时强调:“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 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各项 政策的模范执行者,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培养一支素质高、本领强,在 新农村建设中敢拼搏的党员队伍,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沙湾区调查,农村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 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外出务工参与不够。一些劳动力党员认为,新农村 建设“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纷纷丢下妻儿老小外出打工, 不但没有直接参与家乡新农村建设,反而把自己家庭留给当 地党组织照顾。据不完全统计, 沙湾区现有农村党员 4355名, 其中劳动力党员 3919名。农村劳动力党员外出务工经商 621人, 占全区农村劳动力党员的 15.8%。这些年轻力壮的劳动力 党员远赴他乡打工,未能参与到原籍地新农村建设中去。二 是能力所限出力不够。除去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外,留守在家 的农村党员大部分属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和贫困党员。虽 然他们能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缺本领、缺技术、缺信息、缺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作用发 挥不大。三是怕担风险带头不够。一些农村党员小农思想严 重,惯于过安稳日子,怕担风险,不敢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规 模以上种养殖项目上。经调查显示,能够大胆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规模以上种养殖业项目的农村党员仅有 265名,占在家 农村劳动力党员的 9.4%。个别农村党员虽然尝试性地作过些 投入,但由于规模较小、技术不过关、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 失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敢搞种养殖业 项目投入。
二、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不够的主要原因(一党员自身能力不强。据初步调查,沙湾区农村党 员自身素质离新农村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年龄趋 于 “老” 化。农村党员中, 60岁以上 1745名, 占 40.1%;59-36岁 1954名,占 44.9%;35岁以下 656名,占 15%。二是文化 趋于 “低” 化。农村党员中, 大专以上文化 856名, 只占 19.7%;高中中专文化 878名,占 20.2%;初中及以下文化 2621名, 占 60.1%。三是能力趋于“弱”化。大部分农村党员发展经济 能力偏弱,能及时学习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约占 30%。约有 10%的农村党员处于贫困状况,根本没有农村发展的经济投 入。四是思想趋于“淡”化。个别农村党员宗旨观念不强, 怕自身经济项目发展起来后,他人跟着效仿抢市场,不愿意 帮助他人发展经济。也有个别农村党员自身素质不高, “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二基层组织建设不力。一是党支部管理松散。村党 支部的松散式管理,导致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 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个别村党支部把党员管理权全权下放 给党小组长,部分党小组长履职不到位,致使支部对党员情 况不了解、去向不清楚。一些村党支部评先选优不民主, 要么支部提名通过,要么按党小组分配名额,凭党小组长一 句话,有的干脆在党小组长中产生,党员干好干坏一个样, 挫伤了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二是支部对党员要求不高。个别村党支部对党员要求不高,认为农村党员要想干出惊天 动地的大事是不可能的,只要能过组织生活、能交纳党费、本人不违法乱纪、不给组织添更多的麻烦就行了。年终“双 评”时“走过场”,把“评议会”开成“总结会”,对党员 个人存在的问题不能开展严肃批评,碍于情面只讲成绩、提 希望,没有把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发展农村经济 作为“评议”内容,在个别村一些贫困党员甚至被评为“优 秀”。三是支部发展“能人党员”力度不够。一些村党支部 不注重在年轻人和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个别村党支部书记 甚至怕失“位子”、丢“帽子”,要么不发展年轻能人党员, 要么只发展亲戚、朋友、家族等“关系户”党员,有的甚至
不发展党员,致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得不到有效改善,支部 党员缺乏发展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三乡镇党委重视不够。一是对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作 用发挥的认识上有偏差。一些乡镇党委认为:自己的主要工 作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乡镇政府的事,党员 作用发挥好坏,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关系不大。一些乡镇政 府则认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只要把上面的项目资金 争取到位、把老百姓宣传发动好就行了,至于党员在新农村 建设中怎样发挥作用、发挥哪些作用,都是村党支部的事, 他们没必要过多的操心。二是对党员素质工程的投入上较薄 弱。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党员的素质 工程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必要的经费保障。一些乡镇认为,党 员教育管理是花钱不见效的“亏本生意”,加之财政体制改 革后,乡镇财政经费受到限制。因此,乡镇在党员素质工程 投入上,除了区(县划拨的党建经费外,自有经费不愿投 入或“意思”性地投入“装门面”。基层党支部因缺乏经费 而草草培训甚至不培训,导致农村党员素质能力不能适应新 农村建设的需要。三是对党员在新农村建设素质能力的培训 上欠力度。乡镇在抓农村党员素质能力培训上往往通过乡镇 党委以会代训方式培训和依靠于村党支部自行培训。乡镇集 中培训期次有限,普通农村党员参与率太低,只好将普通党 员培训寄希望于村党支部;村党支部培训通常利用党员党日
活动进行,同时由于授课人水平、能力所限,培训内容单一, 培训方式简单,导致农村党员学无所获。
三、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一实施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教育培 训系统工程。一是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农村党员能力 素质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高素质强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关 键。乡镇党委是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基础,区(县委 党校是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补充。应在乡镇和区(县 委党校组建一支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可由乡镇和区(县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具体落实一批对农村基层情况熟悉、文化程度高、政策理论水平强、讲演口才好的机关党员为乡 镇党委党员培训专门教师和区(县委党校“客座”教师。上级党委党校适时对乡镇党委和区(县委党校师资力量进 行“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提高其能力和水平。二是制定 一个科学的培训方案。科学的培训方案是搞好农村党员新农 村建设能力素质提升的基础。区(县、乡镇、村结合本地 新农村建设和党员实
际,分别制定农村党员新农村建设专业 知识教育培训五年规划、三年计划、方案,采取区(县 培训骨干、乡镇培训重点、村培训学员方式进行有计划、有 步骤地系统培训。各级在实施农村党员培训时,事前要做好 深入细致地走访调查,掌握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 矛盾和群众普遍关心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科
学设置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好培训。三是形成一 三是形成一 种和谐的“ 氛围。种和谐的“学教”氛围。和谐的学习教育氛围是确保培训效 果的基础。各级在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时,要改变以往的 “理论灌输”和“以会代训”等传统方式,除有计划地开展 集中培训外,可以组织开展党的农村政策宣讲会、新农村建 设党员典型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和开办新 农村建设“党员论坛”等,让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方式吸引 党员,让农村党员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教育。对外出流动党员,可采取编发“手机短信党课”、邮寄学习资料、领导亲自“送学”上门和通过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上 党课等形式进行教育。完善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
(二)完善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 作体系。一是党建工作部署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衔” 作体系。一是党建工作部署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衔”。区(县)委、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在制定党建工作目标时,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召开农建 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农村党建工作时,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 衔”。基层党组织要结合本地实际,着力解决党员在新农村 建设中的思想、素质和能力方面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方向 和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特别要把党员如何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作为重要课题,放到首要位置 进行落实。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 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 对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及时调整和撤换工作不力、党
员群众信任度低、考核不称职,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 有效发挥作用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在返乡青年、复员退 伍军人和致富能人中定向定位培养年轻后备干部,适时把他 们充实到村级班子。对一时无合适后备力量的村,实行跨村
任职的办法予以解决。用好用活机关下派干部和大学生“村 官”,充分发挥他们信息灵通、知识面广等优势,推动新农 村建设。抓好农村党员发展,推行入党积极分子“社会评价” 制,发挥乡镇机关“青年党支部”作用,杜绝支部书记说了 算和只发展亲戚、朋友、家族等“关系户”党员或不发展党 员现象发生,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党员队伍。三 三 是党员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是党员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利用“党日活动”,抓好党员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严把党内民主生活会质 量关,组织党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方位查找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民主生活会中查找的突出问 题,支部要引导党员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并制定整改 措施限期整改。畅通党员出口渠道,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 发挥作用,经教育不改或整改无效果的不合格党员,要及时 清除出党,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四是支部日常 四是支部日常 管理要体现新农村建设理念。管理要体现新农村建设理念。把新农村建设理念贯穿于党内 “三会一课”当中,把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灌输于党员脑海。建立支部班子联系贫困党员制度,从根本 上关心贫困党员,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在抓好思想教育的
同时,帮助他们找准发展项目、筹措发展资金,尽快脱贫致 富,重树党员形象。建立定期走访慰问老弱病残制度,关心 他们的生活、健康等状况,激励他们教育好家庭、子女积极 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实行问题党员交心谈心制度,支部对新 农村建设中有问题的党员进行交心谈心,了解他们作用发挥 不够的主要原因,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转变 观念,参与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实行 党员外出报告、专人联系、信息跟踪、定期汇报等,每年春 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基层党组织要召开 外出返乡党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家乡新农村建设建议意见,动员他们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注重在年轻优秀外出党员中 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动员他们返乡竞选村干部,运用打工学 到的知识和掌握的信息,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健全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 效机制。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效机制。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 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是乡镇党委、村党 支部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基层党建实行目标管理。
每年 初,区(县)委对乡镇党委、乡镇党委对村党支部签订党建 目标责任书,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党建目标考核内容,进行量 化管理。同时抓好平时工作督查,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 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和工作社会评价制度,确保 党建责任人履职到位。二是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区(县)二是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
按农村党员每年每人 20 元培训经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乡镇 从自有经费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村党 支部从村办公经费中列支部分用于党员教育培训,联系乡镇、村的县级领导干部和区(县)部门要积极为所联系乡镇、村 解决党建工作的资金缺口问题。三是建立新农村建设吸引机 三是建立新农村建设吸引机 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加大社会治安 软环境治理,杜绝黑恶势力和车匪路霸情况发生,营造良好 的发展环境。搭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做好“支部+专合组织” 工作,通过“党员农贷快车”,扶持现有在家党员搞好产业 发展。争取国家相关新农村建设发展资金和扶持政策,出台 产业发展项目奖励政策,激励外出党员返乡创业,积极投身 家乡新农村建设。四是完善党内激励帮扶机制。建立和完善 四是完善党内激励帮扶机制。四是完善党内激励帮扶机制 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制度,各级党组织每年评选表彰一批 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 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营造争先进、学典型的良好氛围。区(县)建立 50-100 万元 左右党内帮扶基金,出台新农村建设帮扶政策,采取以奖代 补形式,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发展经济,带头勤劳致富。(县)区 级联系村部门发挥人才、政策、资金、项目等优势,指导帮 助联系村党员进行产业调整,通过党员带头示范,推进“一 村一品”特色农业。(沙湾区委党校)
第五篇:地方人大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地方人大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一项惠民举措,是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前沿,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理应充分利用其监督职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加大监督力度,为新农村建设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健康的发展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加大监督力度,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创建健康的发展环境。一要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产业化的监督,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结合农村的实际,将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农业经济增效、增产、农民增收等作为调查、检查、视察和审议的重点,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国家支农资金的规范使用和管理;二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方便。人大常委会要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对县、乡、村三级规划和建设情况进行视察,及时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民新村、农村公路、生产便道、田间便道和耕作便道的修建步伐,进一步方便群众生产和耕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加强对村屯附近江河以及小流域治理情况的监督,防止发生自然灾害;三要加强对农村乡村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制度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的监督,真正把给农民的实惠落到实处,使农民的负担不反弹,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要重点对有关取消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治理学校乱收费,治理非法侵占耕地和农民承包地、截留和挪用国家“直补”资金、拖欠占地补偿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要责成有关机关坚决查处;四要加强对农村扶贫救济工作的监督,切实帮助农民脱贫解困。要加强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监督,督促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帮助解决农村孤寡老人、伤残人员、长期患病人员以及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极困家庭的实际困难,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生活困难的问题。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监督,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子女入学难等突出问题。
二、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工作支持
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具体体现。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抓住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依照法定程序,适时作出决定,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要对新农村规划、农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农村各项改革等事关农村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依法行使决定权,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强化调研、咨询、论证,广泛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为新农村建设凝聚人心、增添力量,努力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工作支持。
三、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
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是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民,能否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只有大力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使新农村建设真正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着眼,从农民最急迫的事情入手,从最能见效的事情做起,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一要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贯彻执行情况及村民自治等有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切实遵照法律和有关制度的要求,保障和尊重农民的选举权、监督权、参与权和知情权,推动农村加快建立健全民主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做到凡是重大事情,必须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让农民自我决策,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使村民真正成为主人;二要加强对乡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监督,全面落实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等各项民主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三要加强对农村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的监督,鼓励人大代表深入农村宣传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推动农村法律知识的普及,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