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思考和探索
一、我县大学生村官现状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州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把实施“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作为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途径,从推进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 “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
”在我县的实施。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39名村组大学生,实现了村村都有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9人、大专学历79人、中专学历21人;有128名任村委会主任助理,11名任党支部副书记,15名被确定为副科级后备干部。同时自治区选聘到村任职5名大学生在县委组织部进行为期1个月的跟班锻炼后于2月初全部到村任职(其中1人任村党支部副书记,4人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现已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农村各项工作中。
二、存在问题分析
大学生村官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乡镇和村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他们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人生价值。但是经仔细分析、深刻琢后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制度上的“完善”问题 部分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对选派大学生的管理、使用,奖励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2、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3、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调查发现,进村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如感到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造成不能够深入农村,对农业政策掌握不够,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4、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
5、心理上的“适应”问题 由于在外求学多年已习惯都市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一时难以适应,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存在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难以放下架子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
三、几点建议与探索
就目前发现的一些现实问题,我觉得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加强培训,让大学生村官从容上岗。大学生村官普遍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加强基础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是集中理论培训。以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有关农村工作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为重点,通过培训帮助其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的相关政策。进行心理引导,拉近其与农村工作环境和群众的心理距离。二是现场观摩培训。通过现场观摩帮助大学生村官初步了解任职地区的基本概况、发展现状、发展方向等,激发他们投身当地建设的热情。观摩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和经济相对薄弱的贫困村,通过视觉对比激发他们农村工作的热情,使他们能扎根农村,奉献基层,更好地肩负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三是基地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和能人大户的创业项目资源,把新大学生村官带到这些项目点上,对其进行相关的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增强他们指导群众创业、带领和带头致富的本领。四是驻村考察培训。集中或分批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区、州区域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开拓思路,让他们零距离接触先进村,激发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信心。到党支部战斗力较强、“村支”两委班子团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进行跟班学习,学习这些村干部处理农村矛盾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缩短他们到村任职的适应期。
(二)规范管理,让大学生村官行为有束。大学生村干部大都是刚刚脱离学校步入社会的青年,年轻气盛,有时往往在工作要求上难以自我控制。因此完善管理机制,建立起一套适合新时期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机制,是保障他们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环。一是建设全程管理考核体系。在管理上采取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终考核“三结合”和县、乡镇、村“三级考核结合”的形式,要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大学生村官的德才表现,同时,把考核结果直接作为大学生村官补贴发放、考核奖惩、激励辞退、续聘、招录、提拔的主要依据。二是建立综合性评判考核机制。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群众评判和组织认定相结合,全面客观评价大学生村官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纳入后备干部名单,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按规定予以解聘。三是推行实效督查考核。制订大学生村干部日常管理和实绩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由党员、群众进行监督,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书面公开岗位任职承诺事项、定期述职评议等措施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让他们充分感受工作压力,挖掘工作潜力,增添干事动力,全方位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
各自潜能的发挥。
(三)多措培养,让大学生村官尽快成才。充分结合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和农村工作实际,有效采取结对帮带、定期走访、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一是开展帮带培养活动。实施定期走访制度和“3+1”帮带措施,即一名乡镇领导干部亲自帮带、一名包村干部具体帮带、一名村主要干部直接帮带,3名干部联合结对帮带一名大学生村官,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言传身教,使其能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方式、方法,逐步提高基层工作能力。二是开展能力递进培养活动。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内容,进行适岗培训。实行跟班锻炼,通过传、帮、带,促使大学生村官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能力素质。实行“压担子”锻炼,通过组织调整、公开选拔等方式,将优秀大学生村官选拔到村书记、主任岗位上,促进其快速成长。三是开展谈心培养活动。开展帮扶人和大学生村干部谈心、乡镇领导干部进行集体谈心、大学生村干部之间相互谈心活动,通过谈心帮助大学生村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克服畏难情绪,对其苗头性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四)注重实践,让大学生村官有为有用。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三农”发展。引导推动大学生发挥自身作用,要扣紧服务“三农”这个核心。要着眼长远,立足实际,使他们充分发挥出知识优势,为“三农”发展服务。一是打牢实践锻炼。采取跟班学习、多岗锻炼、热点难点问题现场解答处理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实践能力。把大学生村官纳入乡村干部统一管理,让他们既清楚所在乡镇的工作大局,熟知村情实际,以便高效推进工作。二是强化阵地锻炼。把乡镇团委作为大学生村干部重要活动阵地,乡镇团委副书记由大学生村干部担任,主持团委日常工作。大学生村干部利用年纪轻、学识广、有激情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既团结和带领所驻乡镇青年为农村发展作贡献,又锻炼大学生村干部的协调与组织能力。三是深化入村锻炼。大学生村干部联系贫困户,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帮助其重振生活信心,让其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开展入户交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树立大学生村干部朴实为民的良好形象。大学生村干部要结合本村实际,挖掘致富信息,积极向本村有关农户进行宣传。
(五)政策激励,让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为使大学生村官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要制定多项激励政策,真正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一是制定优惠政策。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实行大学学费返还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办理“五金一险”,解决住房补贴、生活安置费、交通费、通讯费等,办理人才档案等。鼓励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等工作,对成绩突出的按照规定予以重奖和重用;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入党、评优、事业单位招考、公选领导干部等方面优先考虑,让他们来的有奔头、干的有舞台、留的有希望、走的有收获。二是加强宣传报道。在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上开辟大学生村官栏目,及时宣传政策,让他们对到村任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树立全新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生村官中树立各类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任职后的心路历程、成长经历、创业致富等典型事迹,激发他们扎根基层、奉献农村、服务农民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的心理认同感,不断巩固和壮大基层党组织建设。三是强化人文管理。把人文关怀纳入到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之中。如对外省市籍的大学生村官适当安排一定的年假,传统节日由乡镇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组织与大学生村官共度节日,组织辩论赛、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大学生村官的业余生活等,在缓解他们的思乡情绪的同时,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六)搭建平台,让大学生村官创业发展。党委、政府要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发挥作用,激发他们干事业的热情、积极性,让他们放手承担工作,在政策上扶持,思想上帮教,工作上帮助,资金上倾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引导大学生村官采取自主创业、联合创业、招商创业、帮办创业等方式创办项目,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设立创业扶持资金,通过直接补贴、贷款贴息补助、借款、融资担保、保险等方式,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利用自身优势在农村基层创业发展,组织专家提供项目论证、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组织县内专家、创业能人、科技人员帮带有项目的大学生村官,通过成立协会或互助组织等形式,推动大学生村官创业。
(七)健全机制,让大学生村官走得更远。既然要将大学生下村和社区工作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来考虑,那就必须要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选拔、录用、培训、帮带、考核、保障、激励、进出、淘汰等制度和机制,为大学生村官在村和社区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长期的、稳定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和社区真正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中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和价值。
从最初的走在乡野里,迷茫而无奈,到此刻走进农民家,勤勉而情深,稚气褪净的脸上有着与农民一样的表情;从最初的打打文件、起草方案,到此刻中流砥柱、独当一面;从最初的经验不多、干起事来缩手缩脚,到此刻行动坚定、举手投足间挥放出活力和机敏;从最初的下手犹豫,总觉得与实际贴近不太容易,到此刻下到田间游刃有余,挽起袖子手到拈来,站到讲台为人师表。大学生村官们一步步完善自我,一次次超越自我,一定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上弹奏出他们的最强音。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工作上按照“工作便于开展,形式活泼多样,群众易于接受”原则,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大力破除群众小富即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坐等求要的传统习俗,引导干群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愤图强,务实苦干,为农村全面快速发展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勇于实践,奋力拼搏,率先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员。建设好新农村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大学生“村官”理应承担起组织的信任与培养,义不容辞地率先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多方整合资源,广泛对接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搭建发展平台,为本地区的大发展、快发展、协调发展招商引资、引智、引技、引项目。科学分析,合理规划,为地区的长远发展搞好规划,找准基点,确立项目。
在村里的实际工作是写作员、管理员、记录员、讲解员、调解员、维修员、普查员、采购员…… 80%的村助理做的是“非实质性的”服务或文秘工作,但有20%的助理,比如黄腾宇,则以某种方式参与了村里的决策。
一、一、村是最基层的单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最终得通过村这一最基层组织来贯彻落实。村官是当地村民的带头人,村官的配置尤为重要,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也不一般,此次选聘村官:实行公开选聘、竞争择优,让整个选聘工作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组织选聘的大学生到先进村进行“驻村培训”,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开展农村工作的本领。其目的就是把大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大学生当“村官”,从城里到农村,从学校到田间,从经济文化发达的都市到相对偏僻落后的小村,这就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虽然现在的条件比知青那个年代要好得多,但对于初出茅庐,优越感较强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有个适应的过程,这就需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尽快接触农村,贴近农民。作为基层组织,要根据大学生的服务意愿和专业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制定和落实激励保障政策,加强跟踪管理和服务,妥善安排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引得来”是前提,“留得住”是基础,“用得好”是关键。
大学生到了农村,虽说担任了一官半职,但首先要当好村民,要有吃苦的思想,在生活上要住得下,吃得惯,闷得住。在工作上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烦。在农村这个新的领域
中虚心学习,领教,与当地农民融为一体,把农村当作自己施展才华的天地。把当村官看成是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极好锻炼。
为新农村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
这是个好事情,以为这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使我们能够适应宽广径的工作。
在村里的实际工作是写作员、管理员、记录员、讲解员、调解员、维修员、普查员、采购员…… 80%的村助理做的是“非实质性的”服务或文秘工作,但有20%的助理,比如黄腾宇,则以某种方式参与了村里的决策。
为新农村建设输送生力军。目前活跃在京郊的2000余名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努力工作,被村民形象地称之为政策宣传员、决策咨询员、科技普及员、信息调研员、档案管理员、村务协管员、文化小教员、活动组织员。他们有的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为村里制定发展规划;有的利用自身特长,帮助村里推销产品;有的结合所学专业,在种植、养殖、果树栽培等方面进行试验和探索,帮助村民致富。毕业于法律系的大学生“村官”,还在村里举办普法培训班,创建法律工作室,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担任诉讼代理人,协助村集体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土地承包等合同纠纷。大学生“村官”已成为京郊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新鲜血液。大学生“村官”有知识、肯动脑、求上进,他们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身份投入工作,对于尽快了解农村,熟悉农村,积累基层经验,增长工作才干,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经过锻炼,从中选拔一些表现突出者充实村、乡干部队伍,对于调整村、乡干部队伍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在延庆县,现已有6名大学生“村官”被选入村党支部或村委会领导班子。
为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村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林州市委组织部结合“大学生村干部”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创新思路,积极引导,倾心关怀,使“大学生村干部”真正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谈及协助村里搞村貌建设,需要的是我们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例如装太阳能路灯,村民说了,这灯装我家门前,大半夜照得亮晃晃的,让人怎么睡觉?这就需要解释,需要跟村民很好的沟通,让他们理解、支持这项工作。
我一直认为,我们到农村来,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而是通过我们的到来,通过我们工作的方式,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好的影响,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效率,甚至,提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就是成功的。比如,可以教他们电脑网络知识,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办公无纸话,不仅提高了速度,还可防止污染和浪费。甚至可以考虑构建网络办公体系,这在技术上不是问题,在条件上也行得通,毕竟现在北京的农村基本上都实现了网络“村村通”,这就可以避免为了一纸文字老往乡镇各个科室跑,既节约了办公成本,也提高了办公效率。如果这个难以实现,那可以教村干部发电子邮件,用QQ等工具传输文件。当然,诸如此类的事情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成行的,需要的不仅是我们的智慧和热情,还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
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反 哺农业,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要搞好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弄清楚,我国广大农村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了国家对农村长期投入不足,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生产方式落后以及农村管理体制与农村现实不适应等因素外,当前广大农村尤其是那些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得力的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缺少怎样领导农民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从我们零陵区看,随着改革开放和党的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但是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普遍较弱。一些家庭往往由于家人患病、孩子上学或突发变故,等原因而导致返贫。为增加收入,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到一些经济发达一点的务工,看家守园的只剩下老弱病残。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农村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加快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富而有余。村官怎样组织和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是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这一个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农村缺乏优秀干部,农民呼唤好带头人
在农村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注意到,凡是发展较快和先富起来的乡村,必然有一个坚强的基层组织,特别是有一位好的带头!而这些被称为先进典型的优秀基层干部,大多数是创业后返乡以及了解外部信息较多的人。他们是建设新农村的领跑者。在当今的广大农村,发家能手和致富能人并不少,但既有智慧,又有领导能力并且又愿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人却不多。
近年来,为整体推进农村发展,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一些地区结合实际,连年派出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帮扶工作,皆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选拔优秀村干部,引导农民发展经济。为改善基层组织干部结构,国家采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任职的举措,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制度。这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的干部队伍长期建设,对引导农民以科技文化改变落后现状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
是,农村工作由于受当地各种条件的制约,对基层领导者来说,要打开局面不仅要熟悉各方面的情况,更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积累。新农村建设急需大批经验丰富的好干部,广大农民呼唤改变落后面貌的带头人。
二、建设和谐有力的班子。
村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抓好了这项工作,就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班子建设有了新变化,新起色,村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群众观念、创新精神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村班子建设要通盘考虑,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打造团结协调、群众公认、事业发展的和谐村班子。
要强化“一把手”工程建设。要抓好人才选拔、素质提升、教育培养三个环节,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把手”的“领头雁”作用。要坚持党员、村民代表两支队伍一起抓。要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村级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要整合资源,广开财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规范村干部的行为,激励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要重视村风、民风建设,树正气,保稳定,要多做聚民心、正民风、顺民意的工作,确保一方平安。
要牢固确立村级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发挥好村书记的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要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围绕发展,因地制宜,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坚持为民办实事,使新农村建设实实在在地惠及到老百姓。广大村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提升自身素质,加快新农村建设多做贡献。
三、坚持增强党员党性观念与转变群众思想观念相结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新农村,首先需要解决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针对部分党员党性观念不强和一些农民群众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农村党员增强党性观念,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一方面,通过开展“我为新农村建设、为零陵区发展做了什么”和“我带动了几位群众”等活动,在广大党员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激发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上进心,将思想认识统一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工作上来;另一方面,要求广大党员在增强自身党性观念的同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宣传、引导和教育群众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重农轻商、多子多福、小富即安和等靠要落后观念,树立不进则退、无商不活、苦干还要巧干、勤劳加科技才能 奔小康等新的观念,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四、坚持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与增强群众致富能力相结合。
穷,既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农村党群关系的重要因素。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拔掉“穷根子”。为此,村官要坚持把提高农村党员综
合素质与增强农民致富能力相结合,千方百计地拓展农民致富渠道,创新农民致富手段。一是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促使其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市场经济意识;二是选派一批上进心强、接受能力强的党员到经济发展快、农村工作搞得好的地区参观学习,拓展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建立以党员为核心、以致富能手为骨干、以专业生产为基础、以共同致富为目的,统分结合、互惠合作的致富专业区,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平台,为农民致富拓宽渠道。
五、坚持提高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与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相结合。
“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支部”。农村基层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强,就可以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力量。为了增强农村基层党支部战斗力的凝聚力,零陵区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对不能政党发挥作用的支部进行整顿,对责任心不强或在群众中威信不高的支部书记进行调整。通过交任务、压担子的办法,促使村支书、村支委切实担起服务群众、服务生产、服务大局的职责。要求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处理好党支部与村委会、群众性组织的关系,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努力形成工作的合力。同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民意咨询制度,要求党支部对那些涉及长远发展的重大事情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在决策前通过印发征示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实现大家的事情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办,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这些做法,不仅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也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六、村官如果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一次短期运动,或理解为新村庄建设,或简单理解为推进农村城市化,或仅仅理解为扩大内需的手段,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有害的,有两种认识上的误区急需引起重视。第一,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一次短期运动,急于求成,大哄大嗡大跃进,甚至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应该看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远性的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培养生长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不但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而且赋予其新时期新的内涵。它既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还包括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和谐农村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长期的全面的革命,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场短期的运动。
第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任务,是涉及面非常广的庞大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急于求成,大包大揽搞运动都是有害的。一定要从各地农村,特别是农民的具体的实际需要出发,防止个别地区、个别人把惠及亿万农民的德政工程、良心工程,变成新的强迫命令的“运动”、新的名实不符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为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正确处理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要有科学的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作为检验新农村建设成败与否、目标实现与否的标准。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处理好当前发展现状和长远建设目标的关系,绝不能急躁冒进搞运动。
二要正确处理好客观条件和建设目标的关系。所有的实践都应该从实际出发,新农村建设更要认真考虑各地财政承受力、群众参与能力等实际情况。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能强调搞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和同一个标准,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不搞盲目攀比,避免新农村建设中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避免新农村建设运动化。鼓励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把农村建设成为自己理想的家园,以此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第三篇: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思考
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
调查与思考
张 化 强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强调:“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模范执行者,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培养一支素质高、本领强,在新农村建设中敢拼搏的党员队伍,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沙湾区调查,农村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外出务工参与不够。一些劳动力党员认为,新农村建设“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纷纷丢下妻儿老小外出打工,不但没有直接参与家乡新农村建设,反而把自己家庭留给当地党组织照顾。据不完全统计,沙湾区现有农村党员4355名,其中劳动力党员3919名。农村劳动力党员外出务工经商621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党员的15.8%。这些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党员远赴他乡打工,未能参与到原籍地新农村建设中去。二是能力所限出力不够。除去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外,留守在家的农村党员大部分属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和贫困党员。虽然他们能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缺本领、缺技术、缺信息、缺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作用发挥不大。三是怕担风险带头不够。一些农村党员小农思想严重,惯于过安稳日子,怕担风险,不敢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规模以上种养殖项目上。经调查显示,能够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以上种养殖业项目的农村党员仅有265名,占在家农村劳动力党员的9.4%。个别农村党员虽然尝试性地作过些投入,但由于规模较小、技术不过关、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失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敢搞种养殖业项目投入。
二、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不够的主要原因
(一)党员自身能力不强。据初步调查,沙湾区农村党员自身素质离新农村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年龄趋于“老”化。农村党员中,60岁以上1745名,占40.1%;59-36岁1954名,占44.9%;35岁以下656名,占15%。二是文化趋于“低”化。农村党员中,大专以上文化856名,只占19.7%;高中中专文化878名,占20.2%;初中及以下文化2621名,占60.1%。三是能力趋于“弱”化。大部分农村党员发展经济能力偏弱,能及时学习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约占30%。约有10%的农村党员处于贫困状况,根本没有农村发展的经济投入。四是思想趋于“淡”化。个别农村党员宗旨观念不强,怕自身经济项目发展起来后,他人跟着效仿抢市场,不愿意帮助他人发展经济。也有个别农村党员自身素质不高,“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二)基层组织建设不力。一是党支部管理松散。村党支部的松散式管理,导致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个别村党支部把党员管理权全权下放给党小组长,部分党小组长履职不到位,致使支部对党员情况不了解、去向不清楚。一些村党支部评先选优不民主,要么支部提名通过,要么按党小组分配名额,凭党小组长一句话,有的干脆在党小组长中产生,党员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了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二是支部对党员要求不高。个别村党支部对党员要求不高,认为农村党员要想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是不可能的,只要能过组织生活、能交纳党费、本人不违法乱纪、不给组织添更多的麻烦就行了。年终“双评”时“走过场”,把“评议会”开成“总结会”,对党员个人存在的问题不能开展严肃批评,碍于情面只讲成绩、提希望,没有把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作为“评议”内容,在个别村一些贫困党员甚至被评为“优秀”。三是支部发展“能人党员”力度不够。一些村党支部不注重在年轻人和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个别村党支部书记甚至怕失“位子”、丢“帽子”,要么不发展年轻能人党员,要么只发展亲戚、朋友、家族等“关系户”党员,有的甚至不发展党员,致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得不到有效改善,支部党员缺乏发展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三)乡镇党委重视不够。一是对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作用发挥的认识上有偏差。一些乡镇党委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乡镇政府的事,党员作用发挥好坏,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关系不大。一些乡镇政府则认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只要把上面的项目资金争取到位、把老百姓宣传发动好就行了,至于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怎样发挥作用、发挥哪些作用,都是村党支部的事,他们没必要过多的操心。二是对党员素质工程的投入上较薄弱。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党员的素质工程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必要的经费保障。一些乡镇认为,党员教育管理是花钱不见效的“亏本生意”,加之财政体制改革后,乡镇财政经费受到限制。因此,乡镇在党员素质工程投入上,除了区(县)划拨的党建经费外,自有经费不愿投入或“意思”性地投入“装门面”。基层党支部因缺乏经费而草草培训甚至不培训,导致农村党员素质能力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三是对党员在新农村建设素质能力的培训上欠力度。乡镇在抓农村党员素质能力培训上往往通过乡镇党委以会代训方式培训和依靠于村党支部自行培训。乡镇集中培训期次有限,普通农村党员参与率太低,只好将普通党员培训寄希望于村党支部;村党支部培训通常利用党员党日活动进行,同时由于授课人水平、能力所限,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方式简单,导致农村党员学无所获。
三、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系统工程。一是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农村党员能力素质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高素质强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乡镇党委是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基础,区(县)委党校是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补充。应在乡镇和区(县)委党校组建一支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可由乡镇和区(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具体落实一批对农村基层情况熟悉、文化程度高、政策理论水平强、讲演口才好的机关党员为乡镇党委党员培训专门教师和区(县)委党校“客座”教师。上级党委党校适时对乡镇党委和区(县)委党校师资力量进行“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提高其能力和水平。二是制定一个科学的培训方案。科学的培训方案是搞好农村党员新农村建设能力素质提升的基础。区(县)、乡镇、村结合本地新农村建设和党员实际,分别制定农村党员新农村建设专业知识教育培训五年规划、三年计划、方案,采取区(县)培训骨干、乡镇培训重点、村培训学员方式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培训。各级在实施农村党员培训时,事前要做好深入细致地走访调查,掌握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群众普遍关心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科学设臵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好培训。三是形成一种和谐的“学教”氛围。和谐的学习教育氛围是确保培训效果的基础。各级在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时,要改变以往的“理论灌输”和“以会代训”等传统方式,除有计划地开展集中培训外,可以组织开展党的农村政策宣讲会、新农村建设党员典型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和开办新农村建设“党员论坛”等,让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方式吸引党员,让农村党员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教育。对外出流动党员,可采取编发“手机短信党课”、邮寄学习资料、领导亲自“送学”上门和通过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上党课等形式进行教育。
(二)完善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体系。一是党建工作部署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衔”。区(县)委、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在制定党建工作目标时,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召开农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农村党建工作时,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衔”。基层党组织要结合本地实际,着力解决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素质和能力方面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特别要把党员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作为重要课题,放到首要位臵进行落实。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对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及时调整和撤换工作不力、党员群众信任度低、考核不称职,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在返乡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和致富能人中定向定位培养年轻后备干部,适时把他们充实到村级班子。对一时无合适后备力量的村,实行跨村任职的办法予以解决。用好用活机关下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他们信息灵通、知识面广等优势,推动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党员发展,推行入党积极分子“社会评价”制,发挥乡镇机关“青年党支部”作用,杜绝支部书记说了算和只发展亲戚、朋友、家族等“关系户”党员或不发展党员现象发生,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党员队伍。三是党员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利用“党日活动”,抓好党员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严把党内民主生活会质量关,组织党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方位查找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民主生活会中查找的突出问题,支部要引导党员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畅通党员出口渠道,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发挥作用,经教育不改或整改无效果的不合格党员,要及时清除出党,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四是支部日常管理要体现新农村建设理念。把新农村建设理念贯穿于党内“三会一课”当中,把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灌输于党员脑海。建立支部班子联系贫困党员制度,从根本上关心贫困党员,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在抓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帮助他们找准发展项目、筹措发展资金,尽快脱贫致富,重树党员形象。建立定期走访慰问老弱病残制度,关心他们的生活、健康等状况,激励他们教育好家庭、子女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实行问题党员交心谈心制度,支部对新农村建设中有问题的党员进行交心谈心,了解他们作用发挥不够的主要原因,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参与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实行党员外出报告、专人联系、信息跟踪、定期汇报等,每年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基层党组织要召开外出返乡党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家乡新农村建设建议意见,动员他们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注重在年轻优秀外出党员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动员他们返乡竞选村干部,运用打工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信息,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健全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是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基层党建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初,区(县)委对乡镇党委、乡镇党委对村党支部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党建目标考核内容,进行量化管理。同时抓好平时工作督查,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和工作社会评价制度,确保党建责任人履职到位。二是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区(县)按农村党员每年每人20元培训经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乡镇从自有经费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村党支部从村办公经费中列支部分用于党员教育培训,联系乡镇、村的县级领导干部和区(县)部门要积极为所联系乡镇、村解决党建工作的资金缺口问题。三是建立新农村建设吸引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加大社会治安软环境治理,杜绝黑恶势力和车匪路霸情况发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搭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做好“支部+专合组织”工作,通过“党员农贷快车”,扶持现有在家党员搞好产业发展。争取国家相关新农村建设发展资金和扶持政策,出台产业发展项目奖励政策,激励外出党员返乡创业,积极投身家乡新农村建设。四是完善党内激励帮扶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制度,各级党组织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营造争先进、学典型的良好氛围。区(县)建立50-100万元左右党内帮扶基金,出台新农村建设帮扶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发展经济,带头勤劳致富。区(县)级联系村部门发挥人才、政策、资金、项目等优势,指导帮助联系村党员进行产业调整,通过党员带头示范,推进“一村一品”特色农业。
(沙湾区委党校)
第四篇:浅议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作用
浅议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作用
大学生村官在党得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所发挥得作用是越来越明显得,通过一年多来对基层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大学生“村官”已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排头兵和“领头雁”。现就亲身的体会说说以下几点作用。
一是党建工作的谋划员。针对基层干部存在的自身职责不够明确、搜集信息不够广、掌握情况不够细的问题,大学生“村官”立足岗位实际,走门串户,了解民情民意,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集中起来,认真梳理,列入村支“两委”的工作重点。同时,结合基层组织实际,认真制定组织活动工作计划,并督促严格实施,有效解决了村党组织活动单一甚至匮乏的难题。
二是理论学习的带头人。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大学生“村官”勤学善思,深入系统地掌握有关文件精神,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尤其是在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未启动的情况下,做到先学一步、学懂一些、学深一些。同时,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与学习困难党员结成对子,针对不同的人群和村民的不同需求,采取送学上门、个别辅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向党员、群众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其跟着党走,确保了基层基础工作更牢固。
三是村支“两委”的好参谋。大学生“村官”在了解上情、吃透下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知识专长和理论优势,积极为村上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想办法、出点子、找思路。大学生村官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土地承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重要工作,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为村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参考。
大学生村官如何在争先创优活动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实践活动结束之际,中央又专门部署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这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大学生村官活跃在新农村基层建设第一线,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更是一种成长的历练和成熟的考验,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基层争优创先活动中做好鼓手和旗手。
一是发挥宣传作用。大学生村官应利用自身学习吸收快的优势,迅速将创先争优的精神吃透弄懂。在农村,我们要利用村广播,贴宣传标语,让“上情”准确传达到基层一线,让中央精神原原本本地在第一时间内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要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掘优秀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经验做法,并大力宣传力度,引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要借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经验,深入田间和农户家中进行面对面的宣传,以此充分调动最基层广大农民和党员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二是发挥带头学习作用。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思想认识。主动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老村干学、向村中能人学、向老百姓学,及时将所学知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现生产力,主动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让群众对创先争优有信心、有动力,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工作科学发展。
三是发挥桥梁的作用。大学生村官在宣传学习争先创优的活动中用力观察,细致了解,发现争创活动中的好典型、好榜样,积极上报,广泛宣传,带动其他群众党员学习。
四是发挥榜样的作用。大学生村官在宣传学习的同时,应带头弘扬正气,做好干部群众的表率,充分履行一名大学生村官的职责。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要时刻牢记“农村无大事,小事炼金身”的教诲,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本着对群众和组织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极强烈的责任感尽职尽责,真正做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另一方面,要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我们应带着强烈的责任心帮助有困难的群众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走进农民的生活,拉近彼此的距离,从而获得他们的信赖和支持。这样才能在村官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好地为村民服务。平时要积极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的宣传,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协助做好资金发放、补贴申领等相关工作,使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第三方面,积极带头创业,带领群众致富。大学生村官应与村两委干部带头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因地制宜探讨村庄发展之路和兴村富民新方法,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信心;在创业的过程中,还应把新的思想观念带进本村,把新的技术教授给农民,把新的经营模式赋予农业,影响、带领群众创业致富,也以此影响和培养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抓好先进典型培养和宣传,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党员和群众参与到致富大军的队伍中来,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新农村致富的又一个推进器。
我们每位村官都要把“弘扬先进思想、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以后工作的一个目标,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一个党员一面旗,在学习中争创,在争创中进步,努力营造全体村官立足本职,争先创优,拼搏奉献,积极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大学生村官如何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发挥作用
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要发挥好“三个作用”
大学生村官是有思想、有知识的新型农村干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在建设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中,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得如何,是检验大学生村官是否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是要发挥好带头学习的作用。大学生村官与普通农民群众相比,与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相比,知识高、眼界宽、接受新事物快是最明显的优势。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大学生村官要带头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率先掌握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指导农村基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思想素质和理论能力;要带头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积极发挥农村党组织在科技推广中的作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科技引领能力;要带头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自觉实践。
二是要发挥好辅导学习的作用。大学生村官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不仅自己要带头学习,还要辅导其他村干部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要结合农村干部的特点,用浅显的理论、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辅导;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针对具体事情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坚决避免不着边际地空谈和说教;要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把党在农村的政策和当地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让农村党员干部学有所用、学有所想、学有所进,在学习中看到利益、看到前途、感到希望,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增强他们自觉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要发挥好实践学习的作用。向实践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这是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的第一堂课,也是大学生村官实现人生理想、带领群众致富的必修课。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大学生村官要进行制度实践,把学习成果及时转化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要进行科技实践,及时把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科技致富上,带头进行科技试验和示范,让老百姓切实看到科学种养的好处;要进行创业实践,抓住各级组织提供的创业平台和创业政策,立足当地实际,争取创业项目,积极兴办领办合办各类符合农村发展实际的企业,通过自身的成功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
大学生村官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应做好“三个表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村官应肩负起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任,做好“三个表率”,更好地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一是做好提高认识的表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需要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破除陈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大学生村官应积极通过会议、横幅、标语、板报、广播、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手机短信等各种形式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宣传,同时还应做到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努力营造和形成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党员充分意识到只有抓紧抓好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先进性,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生活方式。
二是做好勤学善思的表率。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认真学习与掌握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方针政策尤为重要。大学生村官一定要静下心来,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自觉养成不断学习、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制定学习计划和组织党员学习中要注重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积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着重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创建学习型农村党组织。三是做好学以致用的表率。学习重在学用结合,学习成效就是需要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推动发展。大学生村官应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联系村情民意,积极为村两委班子推进强村富民献良言谋良策,同时还应做到向实践学习,虚心向群众讨教,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典型和不足,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发挥“四个优势”
大学生村官作为党在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推进学习型农村党组织建设责无旁贷,要在推进学习型农村党组织建设上有所作为,大学生村官需要发挥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发挥视野开阔的优势,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向导。党在新形势下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审时度势,汲取党的历史经验,着眼于党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党自诞生起,就没有停止过从学习中汲取营养,并在学习中发展壮大。建党初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就是建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中国革命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虽然屡遭挫折,但学习马列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脚步并没有放慢。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总结出了闪耀着哲学智慧的理论著作,掀起了一轮马列主义学习热潮,建成了抗大等学习阵地,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放战争,我们党更加注重学习建设,把学习重点由学习作战知识向学习管理城市和经济建设知识转变。新中国成立,我们党的每次党建活动,都把学习放在首位。在我党革命和执政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各级党组织学习的主要内容。正是因为始终把学习贯穿于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活动中,我们党才保持了与时俱进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大学生村官要发挥视野开阔、党史知识丰富的优势,结合新时期的党建要求,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落实中央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部署,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指示精神上来。这也是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导的基本条件。
二是发挥追求进步的优势,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示范员。“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这不仅是每个人适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的需要,也是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相吻合的生存方式。因此,要清楚“动是绝对的,不动是相对的”,要懂得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的学习,因为不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发展,成为社会的边缘人。我们党是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大学生村官又是党在农村培养的先进分子,追求进步是大学生村官成长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追求进步的成长中,大学生村官学到的不仅是党的先进理论、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本领。我们学习中得到的乐趣,也会不经意间通过交流传递到所在村级党组织的每一名成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这种带动一旦形成示范效应,就会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示范员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是发挥理论优势,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辅导员。党的理论是一个体系,党的理论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仅需要大学生村官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还需要我们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加深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因此,大学生村官要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眼光,胸怀全局,登高望远,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发挥理论优势,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每名成员授业传道解惑,切实履行辅导员的职责,担负起党赋予我们的重任。
四是发挥实践优势,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督查员。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效的主要手段。学习不能停止在形式上,而是通过恰当的形式把内容完整的反映出来。大学生村官要对照党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标准,经常回头看一看,发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或领导反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是形式影响效果的,要有针对性的提出以改进形式促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意见或建议,反之,亦要观察、分析、研究,有的放矢的提出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要留意观察,就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督查员。
当好“三大员” 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服务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高文化、高素质的新农村建设队伍,也是农村基层的党务工作者,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应当好理论宣讲员、学习示范员、活动组织员,发挥主力军和排头兵的作用。
一是深入领会精神,当好“宣讲员”。“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出的目标。要深刻认识并积极宣传学习对于党组织的重要意义,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才能使党组织成为引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二是加强自身学习,当好“示范员”。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未来拥有;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大学生村官应高度重视学习,把加强自身学习放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注重学习途径的多样,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群众学;注重学习渠道的多样,从书本中学习、从媒体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注重学习内容的多样,学习新理论、新文化、新科学、新技术。唯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保证我们自身的先进性。
三是带动支部学习,当好“组织员”。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利用支部大会、田间生产、日常交流等时间,向广大党员干部介绍学习的重要性,在党组织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网络、广播、黑板报和村报等媒体向不同知识层次的党员传播科学理念、科学风尚和科学技术;积极开展红色“1+1”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邀请母校教授来农村开设讲座;积极建言献策,组织支部党员到经济发达、组织工作开展扎实的地区参观学习。努力使党组织既有开阔思路、适应形势变化,又能符合当地实际、领导科学发展。
采取“三举措”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
一是树立学习理念,激发党员干部学习动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管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其关键就是要大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党员干部能紧跟时代的最新科技前沿、最新文化的发展步伐,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状态,并善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农村发展的效益成果。大学生村官要利用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等多种渠道,宣传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开展多层面启发式的思想动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破除“要我学习”的旧观念,树立“我要学习”的新理念。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保证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条令人向往而又充满挑战的道路,不下一番苦功夫建立保证机制是很难持之以恒的。大学生村官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村两委班子制定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安排意见,在指导思想、长期目标、阶段性目标、活动内容、载体、活动要求都要做具体的安排,对创建工作进行长远规划。
三是开展团队学习,营造支部良好学习氛围。要提升党支部的学习力,就要努力营造团队学习氛围,培育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为此,大学生村官要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开展团队学习,将自己所学内容以及所思、所感、所悟以笔记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开展思想大讨论,鼓励每个人通过平等的交流和探讨,敞开胸怀,大胆陈述想法,充分发表意见。通过大家交流,变成群体共同拥有的学习成果,做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教训共享,在互动学习中达到共同提高,真正实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相互完善,形成“个体有活力,团队有合力”的有机系统,全面推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和谐发展。
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应做到“三个加强”
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基层工作,在做好各项农村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实际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做好组织的宣传员。尤其是在如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热潮下,大学生村官更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做到“三个加强”,更好更快地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一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在学习为本上发挥带头作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必须要有学习型的人去带动。大学生村官应努力在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上发挥好带头作用,加强理论修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目的在于形成改进工作的新认识、谋划工作的新思路、促进工作的新措施,帮助大家树立全局意识,合理调配组织中的资源,宽严有效,激励班子成员完成各项目标。
二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以致用上发挥模范作用。大学生村官要虚心刻苦,学在深处,多思善想;谋在新处,干在实处。要用先进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村情民意不断优化调整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带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推动村级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要加强总结反馈,在促进学习上发挥指导作用。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大学生村官要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听取广大党员群众意见,对于大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要耐心解释、细心分析,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总结向上反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以更好更快地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
大学生村官要“多学习”提升推进新农村建设水平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大学生村官,不仅要深学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深学一些“三农”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从而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
多向乡村“大老知”学习,深学传统风俗习惯等。大学生村官对乡风习俗知之甚微,这也是很多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的原因之一。因此,要特别注意向乡村中那些“百事通”的“大老知”学习。虽然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祖祖辈辈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农村环境中,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农村人为人处事的“规矩”,主管着乡村的各种红白大事,举手投足都具有无法抗拒的魄力。所以大学生村官要想在农村工作树立威信,深学农村的传统风俗知识是必须的、必要的。
多向乡村名流学习,深学处理与协调农村问题的技巧、方法等。尽管现在农民朋友的法制意识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人情味的中国农村,绝大数邻里矛盾、人际问题等,还大都是按照各地独有的乡规乡矩来处理或判定。一些在农村首先发家致富者、在家族中辈分较高者或道德水平较高享有较高威望的人,他们生于长于发展于农村,他们在长期处理纠纷或矛盾中,有着独到技巧或方法甚至是艺术,不但解决的问题和谐了邻里关系,而且还维护了乡风民俗、邻里亲情,所以大学生村官要谦虚学习、深入学习。
多向乡村文化能人学习,深学农业实践专业技能。做好村官,就要有知识有威望有能力,这样才能引导引领广大的农民创新发展。为此,学习农业专业知识是必须的。没有专业的务农知识,怎么能推动农业的科学发展,大学生村官要放下架子向文化能人学习方法、技巧、本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多向乡村致富能手学习,深学如何立足农村发展致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活富裕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将发展作为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群众才能真正得到实惠的。作为村官,就要发挥学习新知识快的特长,多学知识,结合那些致富能手的经验及方法,不但继续传承、传播,更要创新、开拓,带领大家发展致富。
多向外出务工致富者学习,深学如何在新环境中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财富。外出务工致富者能在一个新的环境中立足,得到当地社会的认同,进而在适应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发家致富,这说明他(她)有着独到智慧。大学生村官要向他们学习,从而尽快的在农村中站住、稳住,找准自己在农村大环境中立足点,而且要不断实践,在勤奋刻苦的工作中提升能力。
多深学国家的“三农”政策,特别是中央的一号文件。在国家的宏观环境中,利用方针政策,寻找、创造机遇。例如引进资金兴建基础设施,一方面可以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户打工挣钱,另一方面还能完善设施等。再如,运用农村养殖、购置农业机械等优惠政策,可以引领广大农民生产步入机械化、现代化及产业规模化等。
在推进学习型农村党组织建设中应做到“三个注重”
建设农村学习型党组织,不仅是优化农村党组织干部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现实需要,而且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应该在更高起点上历练提升,在更高追求上完善自我,在推进农村学习型农村党组织建设中应做到“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发挥专业特长。大学生村官应结合农村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管理知识、实用技术,用以武装头脑、加强修养、提高能力。
二是注重做好宣传发动。大学生村官必须进行最大范围的宣传,使全体党员牢固树立“人人学习,事事学习,时时学习”和“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理念,使学习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成为每个农村党员的一项经常性任务。
三是注重改进学习方法。要使学习具有吸引力,大学生村官就必须采取为农村党员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如乡村夜话、种养示范、科技讲座、市场分析、典型宣讲等。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党员、群众的需求,有目的地学,有针对性地学,着重于解疑释惑,着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学。
大学生村官必须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进农村学习型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做贡献。
大学生村官要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发挥先锋作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改革发展大局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作为大学生村官,应从自身特点出发,起到一种先锋作用。
毫无疑问,大学生村官是当前党内最基层、最年轻的一支队伍,拥有无限的青春和活力,在工作当中也有一股力量强大的奋力拼搏的精神。学历相对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相对丰富是大学生村官最大的特点,因此,大学生村官们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发挥年轻自信、亲和力强、理论知识较为扎实的有利条件的作用,努力寻找学习契机,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大学生村官要重视在田间地头吸取实践经验并与自身文化理论知识相结合,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理念贯穿于实际工作的始终,最终形成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而带动整个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
当然,大学生村官们由于年轻,所以难免有诸多不足,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和总结才能真正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先锋作用发挥好。
加强阵地建设 积极营造学习氛围
先进性是我们党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时刻保持先进性要求我们党员必须坚持学习,不断地汲取各种营养元素。建设学习型组织就是为广大党员提供学习的平台的一个重要组织保证。作为处在最基层的党员,大学生村官应该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加强学习阵地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村级党组织打造成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
加强阵地建设,为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大学生村官要改善学习环境,为创建活动提供学习的平台。如可以依托村里的远程教育中心和农家书屋等,使广大党员活动有场所、学习有课堂。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橱窗、科普宣传栏、阅报栏等,为广大党员群众学习提供支持和保障。除了充分利用村部现有设施外,还可以结合每一期的学习内容选择特定的地点,比如学习养殖知识时可以在养殖大户家中开个小班,现场学习,现场讨论,实现当场有收获,使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渗透到各家各户。
坚持以身作则,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大学生村官要带头树立学习的榜样,引领其他干部共同学习,在支部内营造一种积极学习的浓厚氛围。如,可以在各党小组之间开展“学习型党小组”评比活动和“学习型党员”评选活动等,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奖励先进的党小组和党员,营造“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的机会,处处是学习之所”的浓厚氛围,营造自觉学习、崇尚科学的风气。大学生村官更要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成为学习型干部、创新型干部,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建设学习型村级党组织,是党引领农村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党领导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紧迫任务。大学生村官只有不断加强阵地建设,更好地带动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在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使广大基层党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使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力、创新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第五篇: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思考(精)
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 调查与思考 张 化 强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 的伟大工程时强调:“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 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各项 政策的模范执行者,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培养一支素质高、本领强,在 新农村建设中敢拼搏的党员队伍,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沙湾区调查,农村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 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外出务工参与不够。一些劳动力党员认为,新农村 建设“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纷纷丢下妻儿老小外出打工, 不但没有直接参与家乡新农村建设,反而把自己家庭留给当 地党组织照顾。据不完全统计, 沙湾区现有农村党员 4355名, 其中劳动力党员 3919名。农村劳动力党员外出务工经商 621人, 占全区农村劳动力党员的 15.8%。这些年轻力壮的劳动力 党员远赴他乡打工,未能参与到原籍地新农村建设中去。二 是能力所限出力不够。除去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外,留守在家 的农村党员大部分属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和贫困党员。虽 然他们能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缺本领、缺技术、缺信息、缺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作用发 挥不大。三是怕担风险带头不够。一些农村党员小农思想严 重,惯于过安稳日子,怕担风险,不敢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规 模以上种养殖项目上。经调查显示,能够大胆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规模以上种养殖业项目的农村党员仅有 265名,占在家 农村劳动力党员的 9.4%。个别农村党员虽然尝试性地作过些 投入,但由于规模较小、技术不过关、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 失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敢搞种养殖业 项目投入。
二、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不够的主要原因(一党员自身能力不强。据初步调查,沙湾区农村党 员自身素质离新农村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年龄趋 于 “老” 化。农村党员中, 60岁以上 1745名, 占 40.1%;59-36岁 1954名,占 44.9%;35岁以下 656名,占 15%。二是文化 趋于 “低” 化。农村党员中, 大专以上文化 856名, 只占 19.7%;高中中专文化 878名,占 20.2%;初中及以下文化 2621名, 占 60.1%。三是能力趋于“弱”化。大部分农村党员发展经济 能力偏弱,能及时学习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约占 30%。约有 10%的农村党员处于贫困状况,根本没有农村发展的经济投 入。四是思想趋于“淡”化。个别农村党员宗旨观念不强, 怕自身经济项目发展起来后,他人跟着效仿抢市场,不愿意 帮助他人发展经济。也有个别农村党员自身素质不高, “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二基层组织建设不力。一是党支部管理松散。村党 支部的松散式管理,导致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 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个别村党支部把党员管理权全权下放 给党小组长,部分党小组长履职不到位,致使支部对党员情 况不了解、去向不清楚。一些村党支部评先选优不民主, 要么支部提名通过,要么按党小组分配名额,凭党小组长一 句话,有的干脆在党小组长中产生,党员干好干坏一个样, 挫伤了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二是支部对党员要求不高。个别村党支部对党员要求不高,认为农村党员要想干出惊天 动地的大事是不可能的,只要能过组织生活、能交纳党费、本人不违法乱纪、不给组织添更多的麻烦就行了。年终“双 评”时“走过场”,把“评议会”开成“总结会”,对党员 个人存在的问题不能开展严肃批评,碍于情面只讲成绩、提 希望,没有把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发展农村经济 作为“评议”内容,在个别村一些贫困党员甚至被评为“优 秀”。三是支部发展“能人党员”力度不够。一些村党支部 不注重在年轻人和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个别村党支部书记 甚至怕失“位子”、丢“帽子”,要么不发展年轻能人党员, 要么只发展亲戚、朋友、家族等“关系户”党员,有的甚至
不发展党员,致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得不到有效改善,支部 党员缺乏发展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三乡镇党委重视不够。一是对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作 用发挥的认识上有偏差。一些乡镇党委认为:自己的主要工 作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乡镇政府的事,党员 作用发挥好坏,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关系不大。一些乡镇政 府则认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只要把上面的项目资金 争取到位、把老百姓宣传发动好就行了,至于党员在新农村 建设中怎样发挥作用、发挥哪些作用,都是村党支部的事, 他们没必要过多的操心。二是对党员素质工程的投入上较薄 弱。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党员的素质 工程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必要的经费保障。一些乡镇认为,党 员教育管理是花钱不见效的“亏本生意”,加之财政体制改 革后,乡镇财政经费受到限制。因此,乡镇在党员素质工程 投入上,除了区(县划拨的党建经费外,自有经费不愿投 入或“意思”性地投入“装门面”。基层党支部因缺乏经费 而草草培训甚至不培训,导致农村党员素质能力不能适应新 农村建设的需要。三是对党员在新农村建设素质能力的培训 上欠力度。乡镇在抓农村党员素质能力培训上往往通过乡镇 党委以会代训方式培训和依靠于村党支部自行培训。乡镇集 中培训期次有限,普通农村党员参与率太低,只好将普通党 员培训寄希望于村党支部;村党支部培训通常利用党员党日
活动进行,同时由于授课人水平、能力所限,培训内容单一, 培训方式简单,导致农村党员学无所获。
三、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一实施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教育培 训系统工程。一是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农村党员能力 素质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高素质强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关 键。乡镇党委是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基础,区(县委 党校是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补充。应在乡镇和区(县 委党校组建一支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可由乡镇和区(县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具体落实一批对农村基层情况熟悉、文化程度高、政策理论水平强、讲演口才好的机关党员为乡 镇党委党员培训专门教师和区(县委党校“客座”教师。上级党委党校适时对乡镇党委和区(县委党校师资力量进 行“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提高其能力和水平。二是制定 一个科学的培训方案。科学的培训方案是搞好农村党员新农 村建设能力素质提升的基础。区(县、乡镇、村结合本地 新农村建设和党员实
际,分别制定农村党员新农村建设专业 知识教育培训五年规划、三年计划、方案,采取区(县 培训骨干、乡镇培训重点、村培训学员方式进行有计划、有 步骤地系统培训。各级在实施农村党员培训时,事前要做好 深入细致地走访调查,掌握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 矛盾和群众普遍关心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科
学设置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好培训。三是形成一 三是形成一 种和谐的“ 氛围。种和谐的“学教”氛围。和谐的学习教育氛围是确保培训效 果的基础。各级在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时,要改变以往的 “理论灌输”和“以会代训”等传统方式,除有计划地开展 集中培训外,可以组织开展党的农村政策宣讲会、新农村建 设党员典型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和开办新 农村建设“党员论坛”等,让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方式吸引 党员,让农村党员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教育。对外出流动党员,可采取编发“手机短信党课”、邮寄学习资料、领导亲自“送学”上门和通过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上 党课等形式进行教育。完善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
(二)完善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 作体系。一是党建工作部署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衔” 作体系。一是党建工作部署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衔”。区(县)委、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在制定党建工作目标时,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召开农建 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农村党建工作时,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 衔”。基层党组织要结合本地实际,着力解决党员在新农村 建设中的思想、素质和能力方面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方向 和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特别要把党员如何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作为重要课题,放到首要位置 进行落实。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 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 对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及时调整和撤换工作不力、党
员群众信任度低、考核不称职,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 有效发挥作用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在返乡青年、复员退 伍军人和致富能人中定向定位培养年轻后备干部,适时把他 们充实到村级班子。对一时无合适后备力量的村,实行跨村
任职的办法予以解决。用好用活机关下派干部和大学生“村 官”,充分发挥他们信息灵通、知识面广等优势,推动新农 村建设。抓好农村党员发展,推行入党积极分子“社会评价” 制,发挥乡镇机关“青年党支部”作用,杜绝支部书记说了 算和只发展亲戚、朋友、家族等“关系户”党员或不发展党 员现象发生,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党员队伍。三 三 是党员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是党员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利用“党日活动”,抓好党员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严把党内民主生活会质 量关,组织党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方位查找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民主生活会中查找的突出问 题,支部要引导党员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并制定整改 措施限期整改。畅通党员出口渠道,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 发挥作用,经教育不改或整改无效果的不合格党员,要及时 清除出党,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四是支部日常 四是支部日常 管理要体现新农村建设理念。管理要体现新农村建设理念。把新农村建设理念贯穿于党内 “三会一课”当中,把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灌输于党员脑海。建立支部班子联系贫困党员制度,从根本 上关心贫困党员,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在抓好思想教育的
同时,帮助他们找准发展项目、筹措发展资金,尽快脱贫致 富,重树党员形象。建立定期走访慰问老弱病残制度,关心 他们的生活、健康等状况,激励他们教育好家庭、子女积极 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实行问题党员交心谈心制度,支部对新 农村建设中有问题的党员进行交心谈心,了解他们作用发挥 不够的主要原因,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转变 观念,参与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实行 党员外出报告、专人联系、信息跟踪、定期汇报等,每年春 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基层党组织要召开 外出返乡党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家乡新农村建设建议意见,动员他们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注重在年轻优秀外出党员中 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动员他们返乡竞选村干部,运用打工学 到的知识和掌握的信息,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健全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 效机制。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效机制。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 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是乡镇党委、村党 支部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基层党建实行目标管理。
每年 初,区(县)委对乡镇党委、乡镇党委对村党支部签订党建 目标责任书,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党建目标考核内容,进行量 化管理。同时抓好平时工作督查,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 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和工作社会评价制度,确保 党建责任人履职到位。二是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区(县)二是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
按农村党员每年每人 20 元培训经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乡镇 从自有经费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村党 支部从村办公经费中列支部分用于党员教育培训,联系乡镇、村的县级领导干部和区(县)部门要积极为所联系乡镇、村 解决党建工作的资金缺口问题。三是建立新农村建设吸引机 三是建立新农村建设吸引机 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加大社会治安 软环境治理,杜绝黑恶势力和车匪路霸情况发生,营造良好 的发展环境。搭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做好“支部+专合组织” 工作,通过“党员农贷快车”,扶持现有在家党员搞好产业 发展。争取国家相关新农村建设发展资金和扶持政策,出台 产业发展项目奖励政策,激励外出党员返乡创业,积极投身 家乡新农村建设。四是完善党内激励帮扶机制。建立和完善 四是完善党内激励帮扶机制。四是完善党内激励帮扶机制 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制度,各级党组织每年评选表彰一批 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 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营造争先进、学典型的良好氛围。区(县)建立 50-100 万元 左右党内帮扶基金,出台新农村建设帮扶政策,采取以奖代 补形式,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发展经济,带头勤劳致富。(县)区 级联系村部门发挥人才、政策、资金、项目等优势,指导帮 助联系村党员进行产业调整,通过党员带头示范,推进“一 村一品”特色农业。(沙湾区委党校)